CN1746363B - 钉扣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钉扣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46363B
CN1746363B CN200510103628.5A CN200510103628A CN1746363B CN 1746363 B CN1746363 B CN 1746363B CN 200510103628 A CN200510103628 A CN 200510103628A CN 1746363 B CN1746363 B CN 17463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on
wires hole
cloth
eedle
sti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10362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46363A (zh
Inventor
植田昌彦
坂本真一
小野安志
吉田文彦
小田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463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463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7463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463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9/00Programme-controlled sewing machines
    • D05B19/02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 D05B19/12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of operation of machine
    • D05B19/16Control of workpiece movement, e.g. modulation of travel of feed dog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00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 D05B3/12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for fastening articles by sewing
    • D05B3/14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ornamental pattern seams, for sewing buttonholes, for reinforcing openings, or for fastening articles, e.g. buttons, by sewing for fastening articles by sewing perforated or press butt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一种钉扣缝纫机,钉扣缝纫机(1),将被钮扣保持臂(34)所保持的钮扣(B)或被舌片(57)所保持的布料(W)分别相对于机针(5)的落针位置定位,并在被保持在布料(W)的前端部附近的钮扣(B)上的、位于被缝制物前端部前后位置的两个穿线孔(H1和H4,H2和H3)上交替落针,进行暗缝;在下方没有布料(W)的穿线孔上,在形成从位于钮扣(B)左右一方的穿线孔(H4)向另一方穿线孔(H3)进行落针的接线时,通过由CPU(102)控制的下Y输送马达(51),将舌片(57)向其前端部一侧移动,在对另一方穿线孔(H3)进行落针时,使机针(5)同时穿过另一方穿线孔(H3)和布料(W)。这样,能够良好地进行钉扣。

Description

钉扣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暗缝缝纫的钉扣缝纫机。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能进行单线链式暗缝缝纫的钉扣缝纫机为众人所周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钉扣缝纫机,具有为了改变上下动作机针和机针所通过的钮扣穿线孔的相对位置而使机针或布料及钮扣相对于机针上下动作路径向交叉方向移动的结构。并且,如图12所示,在通过被配置于钮扣下方的舌片的前端部而折叠状态的布料W的上方,以钮扣B压住一半的状态保持钮扣B及布料W,在位于布料W上的穿线孔H1和位于离开布料W的穿线孔H4的一对穿线孔之间形成多个线迹N1(暗缝针迹),随后,同样地在位于布料W上的穿线孔H2与位于离开布料W的穿线孔H3的另一对穿线孔之间形成线迹N3(暗缝针迹)。
此时,如图12(a)及图12(b)所示,在从一方的一对穿线孔向另一方的一对穿线孔转移形成针迹时,分别在穿线孔H4-H3之间形成了接线Na、在穿线孔H1-H2之间形成了接线Nb。
【专利文献1】特开2002-355453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缝纫机的情况下,如图12(a)所示,当在钮扣B一方的一对穿线孔H1、H4中落针而形成线迹N1以后在另一方的一对穿线孔H2、H3中落针而形成线迹N3时,在从线迹N1向线迹N3移动时形成了接线Na。由于当该接线Na形成于离开布料的一侧时,钮扣B背面侧形成空缝的线迹(只由不缝在布料上的机线缠节构成的线迹),所以接线Na容易下垂,且钉扣的外观难看。
另外,如图12(b)所示,当在布料侧形成接线Nb时,由于在布料W上形成多余的线迹,所以对布料W或产生强拉伸,或布料W产生皱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不留有接线、或在布料上不形成多余的线迹并能良好地进行钉扣的钉扣缝纫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之1的钉扣缝纫机,具有:保持部件,其能将被缝制物的前端部以靠近机针的通过线上配置的方式对折并保持被缝制物,和被缝制物移动机构,其能向与所述机针通过线交叉的方向相对移动被所述保持部件所保持的被缝制物,和钮扣保持机构,其能保持至少具有两对穿线孔钮扣,使各对的一方穿线孔位于被所述保持部件所保持的被缝制物的前端部上方,而使另一方穿线孔离开所述前端部上方,和钮扣移动机构,其能使所述钮扣保持机构向与所述机针通过线交叉的方向进行相对移动;通过在被所述钮扣保持机构保持的所述钮扣的所述各一方的穿线孔与另一方穿线孔中相互交替落针,在所述各对穿线孔之间依次形成暗线迹,并将所述钮扣缝在所述被缝制物上,其特征在于:设有保持部件移动控制机构,该保持部件移动控制机构移动保持部件,使得在形成了一对穿线孔之间的暗缝线迹后,当形成另一对穿线孔之间的暗缝线迹时,在各个对的所述另一方的穿线孔之间落针而形成接线,并且在向所述另一方的穿线孔之间的任意一方进行落针时,控制被缝制物移动机构,使机针穿过被缝制物的前端部。
根据本发明之1的钉扣缝纫机,能移动被钮扣保持机构所保持的钮扣和被保持部件所保持的被缝制物,以便进行相对于各个机针的落针位置定位,并在被缝制物前端部附近,以保持能使至少具有两对穿线孔的钮扣上的各对穿线孔的一方穿线孔位于被上述保持部件所保持的被缝制物的前端部上方位置、且另一方穿线孔能从上述前端部离开的状态,通过在各对的上述一方穿线孔与另一方穿线孔中交替地落针而进行暗缝;通过在以夹持被保持部件保持的被缝制物前端部而配置的钮扣的一对穿线孔的一方的穿线孔、与另一方的穿线孔中相互交替地落针,而在一对穿线孔之间形成暗线迹,然后,在另一对穿线孔之间形成暗线迹,这时,当在各个对的上述另一方穿线孔之间落针并形成接线时,由保持部件移动控制机构的控制,通过缝制物移动机构而移动保持部件,由此,在向形成接线的另一方的穿线孔之间的任意一方落针时,能通过落针的机针贯穿被缝制物前端部。
例如,当是具有4个穿线孔、即两对穿线孔的钮扣时,当被缝制物的前端部位于该钮扣上的各对穿线孔的一方穿线孔的下方、而被缝制物的前端部没有位于另一方穿线孔的下方时,在一方的一对穿线孔上形成第1暗缝线迹,然后,不切断机线并形成接线,并且当在另一对穿线孔上形成第2暗缝线迹时,与该接线有关的机线穿过被缝制物。
即,由于跨越第1暗缝线迹和第2暗缝线迹之间的接线,贯穿被缝制物,所以难于看见该接线,可以减少作为该接线的机线下垂部分出现于钮扣的前表面上。
另外,由于只是与跨越这些暗缝线迹之间的接线有关的一方侧的机线缝穿了被缝制物,另一侧没有缝穿被缝制物,所以通过形成了接线的机线而不会在被缝制物上形成缝钮扣所不必要的线迹,所以能减少强拉被缝制物或产生皱褶。
因此,这样的钉扣缝纫机可谓是能良好地进行钉扣的钉扣缝纫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之1的钉扣缝纫机,能移动被钮扣保持机构所保持的钮扣和被保持部件所保持的被缝制物,以便进行相对于各个机针的落针位置定位,并在被缝制物前端部附近,以保持能使至少具有两对穿线孔的钮扣上的各对穿线孔的一方穿线孔位于被上述保持部件所保持的被缝制物的前端部上方位置、且另一方穿线孔能从上述前端部离开的状态,通过在各对的一方穿线孔与另一方穿线孔中交替地落针而进行暗缝;通过在以夹持被保持部件保持的被缝制物前端部而配置的钮扣的一对穿线孔的一方的穿线孔、与另一方的穿线孔中相互交替地落针,而在一对穿线孔之间形成暗线迹,然后,在另一对穿线孔之间形成暗线迹,这时,当在各个对的另一方穿线孔之间落针并形成接线时,由保持部件移动控制机构的控制,通过缝制物移动机构而移动保持部件,由此,在向形成接线的另一方的穿线孔之间的任意一方落针时,能通过落针的机针贯穿被缝制物前端部。
即,由于跨越作为一对穿线孔之间暗缝线迹的第1暗缝线迹、和作为另一对穿线孔之间暗缝线迹的第2暗缝线迹之间的接线,能穿过被缝制物,所以难于看见该接线,并能减少作为该接线的机线下垂部分出现于钮扣的前表面上。
另外,由于只是与跨越这些暗缝线迹之间的接线有关的一方侧的机线缝穿了被缝制物,另一侧没有缝穿被缝制物,所以因形成了接线的机线而不会在被缝制物上形成缝钮扣所不必要的线迹,所以能减少前拉被缝制物或产生皱褶。
因此,这样的钉扣缝纫机可谓是能良好地进行钉扣的钉扣缝纫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钉扣缝纫机的外观概略结构的方块图。
图2是通过暗缝线迹将设有四个穿线孔的钮扣缝在布料上时的与钮扣移动有关的各种参数的说明图。
图3是与机针及布料移动有关参数的说明图。
图4是对各穿线孔的任意一对实施暗缝线迹的说明图。
图5是钉扣缝纫机整体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详细表示缝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在暗缝线迹缝制时机针、钮扣及布料的相对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8是在暗缝线迹缝制时机针、钮扣及布料的相对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9是在过渡缝缝制时机针、钮扣及布料的相对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10是在缝制时的钮扣及布料相对位置关系说明图,(a)表示暗缝开始时,(b)表示过渡缝形成时。
图11是缝制时的钮扣及布料相对位置关系说明图,(a)表示过渡缝形成时,(b)表示钮口缝完时。
图12是表示对传统钮扣的机线暗缝过渡状态说明图,(a)表示形成容易下垂接线的情况,(b)表示形成与钮扣缝制无关的接线的情况。
图中:1-钉扣缝纫机,5-机针,9-针杆,14-主轴马达(上下驱动机构),20-摆针马达,32-上Y输送马达(钮扣移动机构),34-钮扣保持臂(钮扣保持机构),51-下Y输送马达(被缝制物移动机构),57-舌片(保持部件),72-差动马达(钮扣移动机构),102-CPU(保持部件移动控制机构),B-钮扣,W-布料(被缝制物),H1~H4-穿线孔,P1~P4-落针位置,N1-第1暗缝线迹,N2-接线迹(接线),N3-第2暗缝线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钉扣缝纫机1的外观概略结构及表示控制电路的方块图。钉扣缝纫机1,由缝纫机底板部2、从缝纫机底板部2直立设置的纵机身部3、面对缝纫机底板部2并从纵机身部3延伸设置的缝纫机机头4构成。在以下的说明中,钉扣缝纫机1的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如图1所示,分别是Y轴方向、Z轴方向。另外,将与图1纸面垂直的方向作为左右方向(X轴方向)。
钉扣缝纫机1,通过被固定在设于缝纫机机头4前端的针杆9前端且穿过机线的机针5、和与机针5相对向地设在缝纫机底板部2内的未图示的旋梭共同协同动作,自动地将钮扣缝在布料W(被缝制物)上。由于关于旋梭的动作等形成线迹是众所周知的技术,故省略其详细说明。
钉扣缝纫机1,由于其能独立灵活地输送钮扣B或布料W,所以能钉多种多样的钮扣。以下,详细说明输送钮扣等的各种机构。
(机针上下动作机构)
针杆9,以作为上下动作机构的主轴马达14作为驱动源,通过曲柄机构进行上下动作。另外,针杆9由能摆动的针杆支撑体所支撑,以Y方向(前后方向)为中心向左右摆动。因此,针杆9一边进行上下动作一边使其下端部的机针5沿X轴方向(左右方向)摆动。
针杆支撑体,以脉冲马达的摆针马达20作为驱动源。该摆针马达20,在其驱动时,被驱动控制而与主轴马达14同步,以使在机针5位于其摆动的两端部时为下死点。
(钮扣保持机构)
钮扣B在缝纫机机头4中间下部被下垂支撑并且由其前端部延伸到机针5上下动作路径附近的作为钮扣保持机构的钮扣保持臂34所保持。该钮扣保持臂34,其根端部被支撑为能相对于缝纫机机头4沿Y轴方向移动地并且通过上Y输送马达32进行沿该Y轴方向的驱动。
并且,钮扣保持臂34被支撑为其根端部能以X轴方向为中心摆动,且在其根端部上同时设置着作为摆动驱动源的上下驱动马达35。被保持于钮扣保持臂34前端侧的钮扣B,通过该上下驱动马达,能进行向上下移动。
在钮扣保持臂34的前端部,设有保持钮扣B的夹头机构,其能从左右方向两侧夹持钮扣而进行钮扣的保持。
该夹头机构,能以左右方向为中心转动地被安装在钮扣保持臂34前端部,通过以空气为动力的旋转气缸37,能在90度范围进行角度切换。即,旋转气缸37能将夹头机构切换于将钮扣B保持于水平的通常保持位置、及使钮扣B的底面朝向前方并立起的立起保持位置。当钮扣B为水平状态时,进行暗缝或贴缝,在立起状态时进行绕根打结缝制。
另外,在夹头机构上,同时设有通过该夹头机构将钮扣B相对于钮扣保持臂34向X轴方向移动定位的差动马达27。通过该差动马达27的控制,能将钮扣B定位于X轴方向的任意位置。
(底板部周边及舌片)
缝纫机底板部2,在进行不是暗缝的通常钉扣缝制(所谓的贴缝)时,其上表面是铺开并承载被缝制物的布料W的承载台。在该承载台上设有在进行钉加固钮扣缝缝制时保持该加固钮扣的加固钮扣保持部。
另外,在缝纫机底板部2的前侧的前端部,安装有能以X轴方向为中心转动地支撑其根端部的、作为保持部件的舌片57。该舌片57,以其前端部朝向后方的状态被安装在缝纫机底板部2的前侧前端部,在舌片57的前端部形成薄板片状以便布料W在被折叠的状态下进行安装。该舌片57的前端部,能通过其根部的转动而靠离机针5的上下动作路径,或接近或离开机针5的上下方向的通过线。另外,舌片57的前端部,当布料W处于被折叠状态并被转动到机针5上下动作路径一侧时,被折叠的布料W的前端能与机针5的上下动作路径一致地通过未图示的该靠接部件而限制其转动量,当操作者保持布料W并将舌片57转动到机针5一侧时,能自动地进行布料W前端的定位。
另外,舌片57的转动以舌片气缸66作为驱动源,并且在承载台上设有当舌片57的前端部接近机针5的上下动作路径时检测该接近的舌片传感器64,通过该舌片传感器64的输出,舌片气缸66将舌片57的前端部拉向最接近机针5上下动作路径状态的使用位置。另外,在承载台前方端部设有当舌片57移动到使用位置时能夹持并保持被设定在舌片57前端部的布料W的板簧。另外,舌片气缸66在缝制结束时能自动地OFF,舌片57倒向前方并返回原来的待机位置。
另外,在舌片57的前端部形成有半圆形的缺口,该缺口是当对在被折叠的状态下设定的布料W进行暗缝的钉扣时,避免舌片57前端部与机针5发生干涉的结构。
上述的承载台和舌片57,能沿Y轴方向移动地被缝纫机底板部2的后方本体所支撑,并能通过下Y输送马达51移动定位。
(钉扣缝纫机的控制系统)
以下,参照图1说明钉扣缝纫机1的控制电路。在钉扣缝纫机1上,设有具备作为本发明的控制机构的CPU102的电器盒101,各部与该电器盒101连接。
例如,在电器盒101上连接了操作面板103、电源开关104、启动踏板105、暂停开关106。
操作面板103是用于操作者根据不进行绕根打结的暗缝缝制、暗缝绕根打结缝制、带底扣缝制、贴缝制等来选择钉扣的种类,或输入所选择的钉扣缝制的缝制条件等,或显示被设定的缝制条件或缝制状况的装置。在操作面板103上能连接外部存储器103a并能读入来自外部存储器103a的缝制数据和设定缝制条件。
另外,相反地,也能将从操作面板103输入的何种缝制条件储存于外部存储器103a中。
在CPU102中设有存储器(储存机构)102a,在该存储器102a中储存了各种程序。特别是在存储器102a中,写入了用于实行后述各种缝制控制的程序。
电源开关104是用于使钉扣缝纫机1处于通电状态的ON/OFF开关。启动踏板105是在开始缝制时进行操作的踏板,当操作该踏板时,通过CPU102的控制开始缝制。暂停开关106是用于在缝制开始后实行暂时停止的开关。
另外,在电器盒101内设有未图示的接口,来自CPU102的控制信号通过该接口,再通过未图示的驱动电路被输出到各驱动源。
即,通过上述接口,可与上述主轴马达14、摆针马达20、上Y输送马达32、上下驱动马达35、差动马达72、下Y输送马达51连接。另外,通过上述接口连接了多个电磁阀108,通过该电磁阀108连接着转动气缸37、舌片气缸66、压脚气缸107、切线气缸110。并且,在钉扣缝纫机1上设有未图示的切线机构,该切线机构能在缝制途中或缝制后以规定的时刻切断机线,作为其驱动源设有切线马达109或切线气缸110。
具有上述结构的钉扣缝纫机1,关于钮扣B,能通过差动马达72的驱动进行向X轴方向的移动,通过上Y输送马达32的驱动进行向Y轴方向的移动,通过上下驱动马达35的驱动进行向Z轴方向的移动。即,具有通过上Y输送马达32和差动马达72的协同动作,能相对于机针5上下动作路径将保持了钮扣B的钮扣保持臂34定位的钮扣移动机构功能。
另外,关于布料W,可以通过下Y输送马达51的驱动而向Y轴方向移动。除此以外,通过能向X轴方向摆动针杆9的摆针马达20的驱动,能在X轴方向定位机针5的落针位置。即,上述摆针马达20和下Y输送马达51具有通过协同动作将布料W相对于机针5上下动作路径相对定位的被缝制物移动机构的功能。
即,通过上述摆针马达20、上Y输送马达32、差动马达72及下Y输送马达51协同动作,能相对于被钮扣保持臂34所保持的钮扣B及被舌片57所保持的布料W相对地定位机针5的落针位置。另外,下Y输送马达51还具有将舌片57从机针5退让的移动机构功能。
(用于暗缝的各种处理)
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说明由上述结构构成的钉扣缝纫机1所固有的各种处理。图2是通过暗缝线迹将设有四个穿线孔的钮扣B缝在布料W上时的、与钮扣B移动有关各种参数的说明图,图3是与机针5及布料W移动有关的参数的说明图。这些参数,由操作者从操作面板103进行输入。另外,在各图中,该图的下方对应于缝纫机的前方,图的上方对应于缝纫机的后方,图的左方对应于缝纫机的左方,图的右方对应于缝纫机的右方。
图2所示的符号a、b表示从钮扣B的中心(原点O)到进行第一线迹落针的穿线孔H1的中心位置的距离X部分及Y部分。另外,符号c、d,表示被配置于长方形各顶点的四个穿线孔H1~H4的Y轴方向的距离和X轴方向的距离。
当从操作面板103输入了上述符号a、b、c、d的值和穿线孔为四个时,CPU102按照规定的处理程序进行计算并算出各穿线孔H1~H4的中心位置坐标。据此计算出差动马达72及上Y输送马达32的差动量。这些设定值及算出的数据,被储存于外部存储器103a或未图示的存储器中。
图3所示的符号e表示暗缝量。在该图中,通过与机针5的上下动作路径一致的舌片57折叠的布料W前端位置T,表示原点位置,P1、P2表示机针5穿过各穿线孔H1、H2且落针到布料W上而进行落针时的落针位置,另外,P3、P4表示机针5穿过各穿线孔H3、H4且没有进行落针到布料W上时的落针位置。并且,以交替进行在P1与P4处的落针而在穿线孔H1、H4之间形成暗缝线迹,另外,以交替进行在P2与P3处的落针而在穿线孔H2、H3之间形成暗缝线迹。即,上述暗缝量e表示从机针5穿过各穿线孔H1、H2时的原点位置,即,从通过舌片57而被折叠的布料W前端(折叠端边缘)向后方移动量(参照图7)。
符号j表示舌片的回避量。即,该回避量j表示从机针5穿过各穿线孔H3、H4时的自原点位置向前方移动量(参照图8)。
符号i表示暗缝宽度,可设定与该暗缝宽度相等的摆针量。
当从操作面板103输入了上述符号e、i、j、的值时,CPU102按照规定的处理程序进行计算,并算出摆针马达20及下Y输送马达51的差动量。这些设定值及算出的数据,被储存于外部存储器103a或未图示的存储器中。
以下,参照图2~图4说明用于对钮扣B的四个穿线孔H1~H4进行暗缝及接缝并将钮扣B缝在布料W上的设定输入。图4是对各穿线孔H1~H4实施暗缝及接缝的说明图。
此时,所谓暗缝是指在两个穿线孔中进行重复交替落针并通过在各穿线孔中形成的线套来形成节结的缝纫,例如,在位于被舌片57所保持的布料W前端部的前后位置的两个穿线孔中,对于位于前侧的穿线孔,和布料一起让机针5穿过,而对于后侧的穿线孔,机针5只穿过该穿线孔。
另外,所谓接缝是指虽然在钮扣B与布料W的缝合时没有必要直接缝合,但当钮扣B的穿线孔为3个以上时,在钮扣B的各穿线孔之间需要进行暗缝,在这样的情况下,是用于移动落针位置的缝纫,以便在各穿线孔之间的暗缝不切断机线,而此时在钮扣B的表面上形成接线。
如图4所示,在穿线孔H1-H4之间进行暗缝N1,在穿线孔H4-H3之间进行接缝N2,在穿线孔H2-H3之间进行暗缝N3。另外,缝纫的顺序,是按N1~N3的顺序进行。
上述缝纫的设定,由操作面板103进行。即,按各线迹N1~N3,对应于暗缝线迹设定输入穿线孔数、是暗缝还是接缝、暗缝的重复次数(ml、m3)。
当进行了该输入时,CPU102按照规定的处理程序,指定机针5的落针位置及其顺序。在图2及图3的各方块指示上出示了分别表示对钮扣B和布料W进行落针顺序的数值。
另外,这些设定值及被指定落针位置及其顺序的数据,被储存于外部存储器103a中或未图示的存储器中。
特别是当CPU102按照规定的处理程序,在进行接缝的设定时,作为保持部件移动机构,当在第1暗缝线迹N1形成之后形成第2暗缝线迹N3时,从布料W没有位于一方的一对穿线孔中下方侧的穿线孔(H4)向布料W没有位于与该一对穿线孔不同的另一对穿线孔下方侧的穿线孔(H3)落针并形成接线时,控制被缝制物定位机构(下Y输送马达51)并使其动作,与机针5进行相对移动,以便使舌片57能向其前端部侧移动,进行将被舌片57保持的布料W与机针5的相对定位。即,在机针5穿过布料W没有位于另一对穿线孔下方侧的穿线孔(H3)时,将舌片向后方移动(移动量c),进行将机针5穿过同时该穿线孔和被舌片57保持的布料W的控制。
通过该控制处理,能在机针5穿过接缝线迹N2的穿线孔H3时,使舌片57以移动量c向后方移动,把相对于舌片57的相对落针位置设在P2。
(钉扣缝纫机的动作说明)
以下,参照图5~图11说明由上述结构构成的钉扣缝纫机1的关于暗缝或接缝的动作。图5是钉扣缝纫机1的整体动作流程,图6是详细表示缝制处理动作的流程。另外,图7~图11是缝制时机针5、钮扣B及布料W的相对位置关系说明图。
如图5的流程所示,首先,作为钉扣缝纫机1的初始处理,接受与上述暗缝有关各种参数(穿线孔数、有无接线、对应于暗缝的重复次数ml、m3、各种参数a~j等)的设定输入,并将这些设定值及算出的数据储存于外部存储器103a或未图示的存储器中(图5:步骤S1)。
然后,检测来自操作面板103的缝制状态转移开关(省略图示)的输入(图5:步骤S2),若有输入则进行应由各参数算出的各种数据计算(图5:步骤S3)。
然后,当布料W处于向舌片57的装入及钮扣B处于向钮扣保持臂装入的等待状态(图5:步骤S4)、且装入结束并进行了作为缝制启动开关的启动踏板105的输入时(图5:步骤S5),转移到缝制处理(图5:步骤S6)。
图5的步骤S6中的缝制处理动作,首先,如图6的流程所示,参照设定参数,通过针杆9的摆针与钮扣移动的协同动作,机针5穿过作为第一针(第一次落针)的穿线孔H1(右下孔)(图6:步骤S11)。此时,由于线迹N1是暗缝,所以通过下Y输送马达51的驱动,相对于机针5的上下动作路径将舌片57向后方移动,以使布料W的折叠位置向后方只移动暗缝量e,并将机针5穿过布料W(落针位置P1)(图7的状态)。
然后,由于形成了穿线孔H1与穿线孔H4之间的暗缝线迹N1,所以在第二针(第二次落针)中如图8所示,舌片57相对于机针5的落针位置只向前方退让回避量j,并且钮扣保持臂相对于落针位置向前方只移动穿线孔H1-H4之间的距离c,机针5只穿过穿线孔H4(落针位置P4)。通过该第一次落针及第二次落针,形成了图10(a)状态的暗缝线迹。
然后,对应于设定为线迹N1的暗缝线迹的重复次数m1,在穿线孔H1-H4之间进行落针(图6:步骤S12)。即,在两个穿线孔H1、H4重复交替地进行落针,以对于分别位于被舌片57保持的布料W前端部前后的穿线孔H1、H4,机针5同时穿过位于前侧的穿线孔H1和布料W,而对位于后侧的穿线孔H4,机针5只穿过穿线孔H4,从而形成暗缝线迹。另外,在图2所示的第十次落针时机针5,处于只穿过穿线孔H4(落针位置P4)的状态。
然后,向线迹N2转移。由于线迹N2是从穿线孔H4向穿线孔H3过渡的线迹,所以通过上Y输送马达32与差动马达72的协同动作,决定钮扣B的穿线孔H3与机针5的相对位置,并且如图9所示,驱动下Y输送马达51,使布料W的位置比在穿线孔H1落针时的位置(图7)位于只有移动量c的后方的位置,使舌片57向其前端部侧移动,并使在穿线孔H3之下有被舌片57保持的布料W而进行相对位置的移动(图6:步骤S13)。另外,此时通过摆针马达20将机针5向左方移动暗缝宽度,并同时进行对布料W的机针5的左右方向的定位。另外,在图9所示的状态下机针5同时穿过穿线孔H3和位于落针位置P2的布料W(图6:步骤S14)。通过该机针5的穿过,形成了图10(b)状态的接缝线迹N2。
即,在被舌片57保持的布料W前端部后侧,对位于左右位置的穿线孔H4、H3,从位于右侧的一方穿线孔H4(图2的第十落针位置)向位于左侧的另一方穿线孔H3(图2的第十一落针位置)进行落针,这时,通过将保持了布料W的舌片57向后方移动,可使机针5同时穿过穿线孔H3和位于落针位置P2的布料W(图3的第十一落针位置),形成接线线迹N2。
然后,相对于落针位置,将舌片57向前方只返回移动量c,向在穿线孔H3、H4之下没有被舌片57保持的布料W的图7、图11(a)所示的状态进行相对位置移动(图6:步骤S15)。
然后,向线迹N3转移。线迹N3是穿线孔H2和穿线孔H3之间的暗缝线迹,但通过已经在步骤S15中的舌片57向前方的移动,舌片57处于相对于落针位置向后方只移动了暗缝量e的图7所示状态,在该状态下,机针5作为第十二落针穿过了穿线孔H2和布料W(落针位置P2)。进而,作为第十三落针在穿线孔H3中如图8所示,相对于机针5的落针位置,舌片57向前方只退让了回避量j并且钮扣保持臂向前方只移动了穿线孔H2-H3中心距离c,机针5只穿过穿线孔H3(落针位置P3)。
并且,根据设定于线迹N3的暗缝重复次数m3而在穿线孔H2-H3之间进行落针(图6:步骤S16)。
另外,如图4、图11(b)所示,形成了暗缝线迹N1、N3及接缝线迹N2,并结束钉钮扣。
(实施例的效果)
这样,在本发明的钉扣缝纫机1上,当通过暗缝将钮扣B缝在布料W上时,在从穿线孔H1与穿线孔H4之间的暗缝线迹N1向穿线孔H2与穿线孔H3之间的暗缝线迹N3转移时,形成从穿线孔H4向穿线孔H3的接线迹N2。
在形成该接线线迹N2的第十一落针时,对于机针5相对地移动保持了布料W的舌片57,使穿线孔H3的下面有布料W,并通过使机针5同时穿过穿线孔H3和位于落针位置P2的布料W,能将穿在机针5上的机线穿过布料W。
另外,在通过该第十一落针及下一次的第十二落针进行暗缝时,在布料W下侧由于第十一落针的机线与第十二落针的机线由形成线环而结节,所以由与接缝线迹N2有关的第十一落针,能将机线缝在钮扣B背面侧的布料W上。
即,与接缝线迹N2有关的第十一落针的机线,作为暗缝线迹N1的一部分,通过将第九落针的机线被缝在布料W上,并且,与接缝线迹N2有关的第十一落针机线,作为暗缝线迹N3的一部分,通过第十二落针的机线被缝在布料W上。
因此,由于形成接缝线迹N2的机线难于下垂,所以能减少接缝线迹N2的机线下垂部分出现在钮扣B的前表面上。
另外,当通过该第十一落针及下一次的第十二落针进行暗缝时,由于机针5能在布料W的落针位置P2停滞不前地穿过2针,所以跨国落针位置P2与P1(穿线孔H2与H1)的线迹没有形成于布料W上。
因此,由于由形成接缝线迹N2的机线能使缝钮扣B所不需要的线迹不形成于布料W上,所以能减少强拉布料W或产生皱褶。
因此,钉扣缝纫机1,可以说是能良好地进行钉扣的钉扣缝纫机。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当在穿线孔H3落针时,机针5穿过了布料W,但也可以在穿线孔H1与H4之间暗缝的最后,当在穿线孔H4落针时,向后方移动布料W并将机针5穿过布料W,随后向前方移动布料W以便能不在布料W上落针,而落针于穿线孔H3。重要的是,控制其能在形成接线时也能在布料W上形成线迹,只要能防止接线所产生的线迹下垂部分即可。
另外,在以上的实施例中,分别在前后方向(Y轴方向)相对的穿线孔之间(H1-H4之间或H2-H3之间)进行暗缝线迹N1、N3缝纫,在面向左右方向(X轴方向)的穿线孔之间(H4-H3之间)进行接缝线迹N2缝纫,但也可以在面对对角线上的穿线孔之间(H1-H3之间或H2-H4之间)进行暗缝线迹,在H3-H4之间进行接缝缝纫。
另外,关于具体的细部结构等,当然也能进行适当的变更。

Claims (1)

1.一种钉扣缝纫机,具有:
保持部件,其将被缝制物的前端部以靠近机针的通过线配置的方式对折并保持被缝制物,和
被缝制物移动机构,其向与所述机针通过线交叉的方向相对移动被所述保持部件所保持的被缝制物,和
钮扣保持机构,其保持至少具有两对穿线孔钮扣,使各对的一方穿线孔位于被所述保持部件所保持的被缝制物的前端部上方,而使另一方穿线孔离开所述前端部上方,和
钮扣移动机构,其使所述钮扣保持机构向与所述机针通过线交叉的方向进行相对移动;
通过在被所述钮扣保持机构保持的所述钮扣的所述各对的一方的穿线孔与另一方穿线孔中相互交替落针,在所述各对穿线孔之间依次形成暗线迹,并将所述钮扣缝在所述被缝制物上,其特征在于:
设有保持部件移动控制机构,该保持部件移动控制机构移动保持部件,使得在形成了一对穿线孔之间的暗缝线迹后,当形成另一对穿线孔之间的暗缝线迹时,在各个对的所述另一方的穿线孔之间落针而形成接线,并且在向所述另一方的穿线孔之间的任意一方进行落针时,控制被缝制物移动机构,使机针穿过被缝制物的前端部。
CN200510103628.5A 2004-09-07 2005-09-06 钉扣缝纫机 Active CN17463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60070 2004-09-07
JP2004260070 2004-09-07
JP2004260070A JP4445355B2 (ja) 2004-09-07 2004-09-07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6363A CN1746363A (zh) 2006-03-15
CN1746363B true CN1746363B (zh) 2011-09-07

Family

ID=35852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103628.5A Active CN1746363B (zh) 2004-09-07 2005-09-06 钉扣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445355B2 (zh)
CN (1) CN1746363B (zh)
DE (1) DE102005042422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44828B2 (ja) * 2006-08-31 2011-12-28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ボタン縫い付け方法及びそのミシン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02760Y (zh) * 1994-11-18 1995-07-05 周义雄 缝扣机的改良结构
US6135038A (en) * 1999-06-04 2000-10-24 Sewmaster Co., Ltd. Computer sew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321208A (zh) * 1999-04-02 2001-11-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自动缝纫机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60017B2 (ja) 2001-05-31 2011-03-30 Juki株式会社 根巻き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02760Y (zh) * 1994-11-18 1995-07-05 周义雄 缝扣机的改良结构
CN1321208A (zh) * 1999-04-02 2001-11-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自动缝纫机控制装置
US6135038A (en) * 1999-06-04 2000-10-24 Sewmaster Co., Ltd. Computer sew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3-99566U 1991.10.17
JP平4-24045A 1992.01.28
JP特开2000-279668A 2000.10.10
JP特开2002-355453A 2002.12.10
JP特开2003-326054A 2003.11.1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05042422A1 (de) 2006-03-09
JP2006075225A (ja) 2006-03-23
DE102005042422B4 (de) 2022-03-03
CN1746363A (zh) 2006-03-15
JP4445355B2 (ja) 2010-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9441B (zh) 刺绣缝纫机及其控制方法
JP4660017B2 (ja) 根巻き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CN1746363B (zh) 钉扣缝纫机
CN108442050A (zh) 缝纫机的面料握持装置
JPH09135978A (ja) 鳩目穴かがりミシン
CN100570037C (zh) 钉扣缝纫机的控制装置和钉扣缝纫机的钉扣方法
CN1542191B (zh) 绕根钉扣缝纫机
CN1831230B (zh) 绕根钉扣缝纫机及钉扣方法
CN101387049B (zh) 嵌条缝制缝纫机
JP5241449B2 (ja) 鳩目ボタン穴かがりミシン
JP4304599B2 (ja) 穴かがりミシン及び穴かがり縫目形成方法及び穴かがり縫目縫製プログラム
KR100986854B1 (ko) 뿌리감기 단추달이 재봉기
JP6698327B2 (ja) 衣服とその製造方法
JP4474223B2 (ja)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及びボタン付けミシンの縫製方法
JPS58155892A (ja) 向かい合つた衣料のへりを同時に縫い合わせる方法と装置
JP4757903B2 (ja) 根巻きボタン付けミシン
JP3627543B2 (ja) 止め縫いデータ作成装置
US529417A (en) Guide for sewing-machines
JP2576709B2 (ja) 刺繍方法
JPS6115814Y2 (zh)
JP2581521Y2 (ja) ボタン付けミシンの針落位置制御装置
JP2003154180A (ja) 根巻きボタン付けミシン制御装置
JPH0422391A (ja) 4つ穴ボタンの縫着方法
CN101294335A (zh) 链缝缝纫机的跳线装置
JP2004208811A (ja) 穴かがりミシン、その縫目データ作成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