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21902A - 物镜、致动器、光学头及光学记录再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物镜、致动器、光学头及光学记录再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21902A
CN1721902A CNA2005100764302A CN200510076430A CN1721902A CN 1721902 A CN1721902 A CN 1721902A CN A2005100764302 A CNA2005100764302 A CN A2005100764302A CN 200510076430 A CN200510076430 A CN 200510076430A CN 1721902 A CN1721902 A CN 17219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bject lens
optical
circumferenc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764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祯一郎
中込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21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219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11B7/1374Objectiv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1Protecting the head, e.g. against dust or impact with the record carri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将从光源射出的光会聚并将聚焦光照射到光学记录介质上的物镜和配备有该物镜的致动器、以及将信息记录在光学记录介质上或对所记录的信息进行再生的光学头和使用该光学头的光学记录再生装置。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因碰撞而导致的透镜保护部剥离的物镜。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设置有可防止透镜保护部剥离的物镜的致动器、光学头及光学记录再生装置。物镜(9)具有透镜部(21)和一体地形成于透镜部(21)周围的透镜周缘部(23)。在透镜部(23)的、固定透镜保护部(27)的区域内,形成有防止在与光学记录介质碰撞时透镜保护部(27)从透镜周缘部(23)上剥离下来的防剥离部(11)。

Description

物镜、致动器、光学头及光学记录再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从光源射出的光会聚并将聚焦光照射到光学记录介质上的物镜和配备有该物镜的致动器、以及将信息记录在光学记录介质上或将所记录的信息再生的光学头和使用该光学头的光学记录再生装置。
背景技术
光学记录再生装置具有使光学记录介质旋转的主轴马达、和用于将信息记录在光学记录介质上或进行再生的光学头。另外,光学记录再生装置具有信号运算部和控制器,其中,信号运算部用于对由光学头进行了光电变换的电信号进行运算和放大等;控制器用于进行各种信号处理且控制光学头及主轴马达的动作。并且,光学记录再生装置还具有向光学头供给激光驱动信号的激光驱动电路、和向光学头供给致动器驱动信号的致动器驱动电路。激光驱动电路大多搭载在光学头上。
近年来,要求光学记录装置大容量化,作为增大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容量的方法,一般知道的是增大物镜的数值口径(NA)的方法。通过有效利用光点的直径与物镜的NA成反比的特性,增大NA而将光点直径缩得较小,可以进行更小的标记的记录和再生。由此,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容量增大。因为NA与透镜的焦距成反比,所以在使用高NA的物镜的情况下,物镜与光学记录介质之间的距离WD(工作距离)缩短。
如果在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过程中或再生过程中,光学记录再生装置受到意外冲击,则有可能物镜和光学记录介质发生碰撞,而使物镜或光学记录介质受到损伤。因此,一般在致动器的可动部或物镜的周围设置有透镜保护部,所述透镜保护部比物镜向光学记录介质一侧突出,由于该物镜保护部比物镜先与光学记录介质接触,故可防止物镜与光学记录介质的碰撞。WD缩短,透镜保护部与光学记录介质接触的频率和可能性提高。
另外,在光学记录装置中,因光学记录介质与物镜的光轴的角度偏移(倾斜)而发生彗形像差时,光点质量变差。因此,在组装光学头时必须进行倾斜调整。对于高NA的物镜,由于WD变短,故如果在致动器可动部上的离开物镜的部位、例如透镜保持器上设置透镜保护部,则即使只将致动器倾斜了一点点,也会使透镜保护部碰撞到光学记录介质的可能性提高。另外,包括物镜的光学头光学系统自身具有彗形像差的情况下,为了用反向的彗形像差消除它,必须有意识地使致动器倾斜,因此,在该光学头自身的彗形像差大的情况下和在除此以外透镜保护部等各部件的安装精度、形状精度较差的情况下,也有时在倾斜调整中透镜保护部与光学记录介质接触而不能进行调整。
因此,优选地在具有透镜部和一体地形成于该透镜部周围的透镜周缘部的物镜上,在更靠近透镜部的位置、例如透镜部的透镜周缘部上设置透镜保护部,所述透镜部将从光源射出的光会聚并将聚焦光照射到光学记录介质上。作为在物镜周缘部上设置透镜保护部的方法,专利文献1揭示了这样的方法,即,在一体形成于物镜的光学功能部周围的突缘的前端部上设置缓冲部。另外,专利文献2揭示了这样的方法,即,在物镜的主体的周围平面上设置比主体的突出表面更突出的保护件。
[专利文献1]特开2003-21716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0-242958号公报
如果如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揭示的那样,在物镜的透镜周缘部上形成缓冲部或保护件,则可以增大倾斜调整的调整界限,但缓冲部或保护件是在平坦的物镜周缘部上涂敷树脂或橡胶等形成的,故粘接性差。因此,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即,因物镜与光学记录介质碰撞时的冲击,透镜保护部脱落的可能性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因碰撞而导致的透镜保护部剥离的物镜。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设置备有可防止透镜保护部剥离的物镜的致动器、光学头及光学记录再生装置。
上述目的是利用下述物镜达到的,该物镜的特征在于,其具有:透镜部,将从光源射出的光会聚并将聚焦光照射到记录介质上;透镜周缘部,一体地形成于上述透镜部的周围,固定当与上述记录介质发生碰撞时保护上述透镜部的透镜保护部;防剥离部,形成于上述透镜周缘部的、固定上述透镜保护部的区域内,防止在上述碰撞时上述透镜保护部从上述透镜周缘部剥离。
上述本发明的物镜,其特征在于,上述防剥离部的表面形成得比上述透镜部的表面粗糙。
上述本发明的物镜,其特征在于,上述防剥离部形成为槽状。
上述本发明的物镜,其特征在于,上述防剥离部形成为突起状。
上述本发明的物镜,其特征在于,上述防剥离部形成有二处以上(多个)。
上述本发明的物镜,其特征在于,沿上述透镜部的光轴方向看,上述防剥离部沿上述透镜周缘部的周向形成为环状。
上述本发明的物镜,其特征在于,上述透镜保护部由硬度比上述记录介质低的弹性材料形成。
上述本发明的物镜,其特征在于,上述透镜保护部具有形成于上述防剥离部上的、具有粘接性的树脂。
上述本发明的物镜,其特征在于,上述透镜部和上述透镜周缘部由塑料形成。
上述本发明的物镜,其特征在于,上述透镜部和上述透镜周缘部是由玻璃材料形成。
另外,上述目的是利用下述致动器来达到的,该致动器的特征在于,其具有上述本发明的物镜。
上述目的是利用下述光学头来达到的,该光学头的特征在于,其具有上述本发明的致动器。
上述目的是利用下述光学记录再生装置来达到的,该光学记录再生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上述本发明的光学头。
根据本发明,可以防止碰撞时透镜保护部从透镜周缘部上剥离下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头1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物镜9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物镜9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物镜9的变形例1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物镜9的变形例1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物镜9的变形例2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物镜9的变形例2的其它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物镜9的变形例3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物镜9的变形例4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物镜9的变形例5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物镜9的变形例5的其它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物镜9的变形例6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物镜9的变形例7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光学记录再生装置的构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用图1~图14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物镜、致动器、光学头及光学记录再生装置进行说明。首先,用图1对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头1的概略构造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光学头1由在光学记录介质19的半径方向(径向)R上平行地延伸的例如两根导向装置17导引、且可通过未图示的粗调马达的驱动而沿着半径方向R移动。致动器5通过组合未图示的磁铁、设在与其对置的面上的聚焦用线圈、循迹用线圈等而可动。
另外,透镜保持器7支承在从导线基座13延伸的例如四根导电性弹性体15上,所述导线基座13从光学头1的筐体3的基板部4屹立。导电性弹性体15具有作为向透镜保持器7的线圈通电的配线的功能、和悬臂支承透镜保持器7使其可相对于导线基座13移动的功能。
物镜9具有透镜部21和一体地形成于透镜部21周围的透镜周缘部23。在透镜周缘部23上设有二个透镜保护部27,所述透镜保护部是为了防止透镜部21与光学记录介质19的碰撞而设置的。透镜保护部27在透镜周缘部23上隔着透镜部对置地形成。二个透镜保护部27分别位于在光学记录介质19的半径方向R上隔着光轴的位置上。并且,物镜9固定在透镜保持器7上。另外,物镜9配置成这样的方式,即,在光学头1进行查找动作时,该物镜9在光学记录介质19的半径方向R上、即为通过光学记录介质19的旋转中心的直线且与记录轨道的切线垂直的方向上移动。
图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物镜9。图2(a)表示从面对光学记录介质19的透镜面侧、沿光轴方向所看到的物镜9的状态。图2(b)表示在图2(a)中用通过光轴的假想线A-A切断后的截面。图2(c)表示在物镜9的透镜周缘部23上固定了透镜保护部27后的状态。如图2(a)和图2(b)所示,物镜9具有透镜部21,所述透镜部21的光的入射出射面形成为凸状的曲面状,将从光源射出的光会聚并将聚焦光照射到光学记录介质19上。另外,在透镜部21的周围形成有环状的透镜周缘部23。物镜9用塑料材料形成,透镜部21和透镜周缘部23一体地形成。
在设于透镜周缘部23的面对光学记录介质19的一侧(以下,称为透镜周缘部23表面)的、固定透镜保护部27的区域内,形成有防剥离部11,该防剥离部11用于防止在碰撞时透镜保护部27从透镜周缘部23上剥离下来。以相对于透镜部21的光轴大致对称的方式在透镜周缘部23表面上形成有两个防剥离部11。防剥离部11形成为长方体的凸状的突起形,在成型物镜11时同时形成。
如图2(c)所示,在防剥离部11上固定着透镜保护部27,该透镜保护部27是为了使透镜部21不与光学记录介质19发生碰撞而设置的。透镜保护部27用硬度比光学记录介质19低的材质例如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热固性树脂、脱肟型树脂等形成为例如长方体形状。另外,在图中截面中,透镜保护部27形成得比透镜部21的球面的最大突出部25高。这样,透镜部21不会碰撞到光学记录介质19上,因此,可以防止透镜部21或光学记录介质19的损伤。
另外,将透镜保护部27固定在防剥离部11上后,防剥离部11被透镜保护部27覆盖,并且其一部分突出到透镜保护部27内。这样,可以提高透镜保护部27和物镜9的粘接性,故驱动光学头时即使物镜9和光学记录介质19接近而使透镜保护部27与光学记录介质19发生碰撞,也可以可靠地防止透镜保护部27因该碰撞而从透镜周缘部23上脱落下来。并且,由于突出地形成防剥离部11,故容易进行透镜保护部27的高度调整等。
如图3所示,透镜保护部27也可以具有:用具有粘接性的树脂形成在防剥离部11上的粘接部29,和固定在粘接部29上的保护垫片31。保护垫片31是用硬度比光学记录介质19低的材质例如橡胶、硅酮橡胶、热塑性弹性体、特氟隆(登记商标)等形成的。另外,粘接部29是用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热固性树脂、脱肟型树脂等形成的。只要以在图中截面中保护垫片31比透镜部21的最大突出部25高的方式形成透镜保护部27,便可以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物镜9的透镜周缘部23表面具有形成为突起状的防剥离部11,并且将透镜保护部27固定在其上,这样,可以提高透镜周缘部23表面和透镜保护部27的粘接性。由此,透镜保护部27即使与光学记录介质19碰撞,也不会从透镜周缘部23表面上脱落下来。另外,可以使透镜部21和透镜保护部27接近,故可以在光学头组装时增大倾斜调整的调整界限,即使物镜9为高NA、WD短,也可以毫无问题地进行倾斜调整。
下面,用图4和图5对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进行说明。图4表示从面对光学记录介质19的透镜面侧、在光轴方向上所看到的物镜9的状态。图5表示将透镜保护部27固定在透镜周缘部23上后的状态。如图4所示,本变形例的物镜9具有的特征在于,在透镜周缘部23表面的周向上设置有呈环状地形成为突起状的防剥离部11。由于在透镜周缘部23表面的周向上呈环状地设置防剥离部11,故透镜保护部27的固定位置可以任意选择,因此,在将物镜9安装在透镜保持器7上时,也可自由地选择物镜9的设置方向(以物镜9的光轴为中心的旋转方向/方位)。这样,在从光源至物镜9的光学系统中,可以采用在想要用物镜9具有的像散抵消除物镜9以外的该光学系统的像散时所用的光学头1的组装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在将物镜9粘接在透镜保持器7上之后进行透镜保护部27的安装。
例如,为了用物镜9的像散抵消光学系统的像散,在将物镜9固定在透镜保持器7上之后,可以如图5(a)所示那样,在光学记录介质19的半径方向R上,以央着光轴的方式,将用树脂形成的二个透镜保护部27安装在透镜周缘部23表面上。另外,可以如图5(b)所示那样,除了在半径方向(图中左右方向)上的透镜保护部27以外,以垂直于半径方向、在光学记录介质19的记录轨道的切线方向上隔着光轴的方式,进一步将用树脂形成的二个透镜保护部27’安装在透镜周缘部23表面上。这样一来,在倾斜调整后的致动器5容易向切线方向倾斜的情况下是有效的。
再者,可以如图5(c)所示那样,在防剥离部11的整个面上,将用树脂形成的环状透镜保护部27安装在透镜周缘部23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将物镜9粘接在透镜保持器7上之前将透镜保护部27设置在透镜9上,也可以自由地选择物镜9向透镜保持器7上设置的设置方向。因此,可以在物镜9单体的状态下设置透镜保护部27。因而,在物镜9的制造工序中,可以集中地进行安装透镜保护部27的作业,以提高光学头1的批量生产率。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将透镜保护部27固定在防剥离部11上后,由于用透镜保护部27覆盖防剥离部11,并且防剥离部的一部分突出到透镜保护部27内,因此,也可以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一样的效果。
下面,用图6对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进行说明。图6表示与物镜9的光轴相平行地切断后的截面。图6(a)表示物镜9的截面,图6(b)表示将透镜保护部27固定在物镜9的透镜周缘部23上后的状态。如图6(a)所示,本变形例的物镜9具有的特征在于,透镜周缘部23表面的、固定透镜保护部27的区域的高度形成为与最大突出部25的高度基本相同。另外,形成为长方体的凹形槽状的防剥离部11具有的特征在于,以相对于透镜部21的光轴大致对称的方式在透镜周缘部23表面上形成有两个。
用塑料材料形成的物镜9,因防止制造时的密度分布的偏差等原因,有时通过将透镜周缘部23取得较大,将透镜周缘部23表面的、固定透镜保护部27的区域的高度形成为与透镜部21的最大突出部25的高度基本相同。在这种情况下,若防剥离部11是突起状的,则仅防剥离部11就比透镜部21的最大突出部25要高。若进一步将透镜保护部27设在防剥离部11上,就会大大损失WD,与光学记录介质19的碰撞本身频频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因此,在本变形例中,防剥离部11的形状为槽状更为理想,但当然,也可以是突起状的防剥离部11。
如图6(b)所示,将透镜保护部27固定在透镜周缘部23表面上后,透镜保护部27覆盖在防剥离部11上,并且一部分埋入防剥离部11内地形成。这样,可以提高透镜保护部27与物镜9的粘接性,因此,可以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防剥离部11的形状不限于长方体凹形的槽状,即使如图7所示那样截面形状形成为三角形的凹状,也可获得与本变形例一样的效果。另外,防剥离部11,也可以在透镜周缘部23表面的周向上呈环状地形成为凹状。可以如图5(b)和图5(c)所示那样将四个透镜保护部27或环状的透镜保护部27固定在透镜周缘部23表面上,因此,可以获得与变形例1同样的效果。
下面,用图8对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进行说明。图8表示与物镜9的光轴相平行地切断的截面。如图8所示,其具有的特征在于,本变形例的物镜9的、与光学记录介质19对置的透镜部21表面呈凹状球面,透镜周缘部23表面已形成在比凹部顶点26更高的位置上。因此,与上述变形例2一样,在本变形例中,也为了不使WD损失大,且使得与光学记录介质19的碰撞本身不频频发生,防剥离部11的形状为槽状更为理想,但,当然也可以是突起状的防剥离部11。
另外,防剥离部11,可以以相对于透镜部21的光轴大致的方式在透镜周缘部23表面上形成有两个,但,当然也可以在透镜周缘部23表面的周向上呈环状地形成为凹状,在本变形例中,也是在将透镜保护部27固定在透镜周缘部23表面上后,透镜保护部27覆盖在防剥离部11上,并且一部分被埋入防剥离部11内地形成。由此,可以提高透镜保护部27与物镜9的粘接性,故可以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一样的效果。
下面,用图9对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进行说明。图9表示与物镜9的光轴相平行地切断的截面。如图9所示,本变形例的物镜9,为了增大数值口径,具有前透镜9a和后透镜9b。前透镜9a具有透镜部21a和一体地形成于透镜部21a周围的透镜周缘部23a。同样,后透镜9b具有透镜部21b和一体地形成于透镜部21b周围的透镜周缘部23b。
前透镜9a是以与光学记录介质19对置的方式将透镜周缘部23a粘接在圆筒形透镜保持器35的端面部上而固定的。另外,后透镜9b与前透镜9a之间设有规定的间隙,是将透镜周缘部23b粘接在透镜保持器35内部而固定的。如图9所示,由于前透镜9a的透镜周缘部23a表面和光学记录介质19侧的透镜部21a表面形成为大致相同的高度,故防剥离部11的形状为槽状更为理想,以使WD不会受到很大损失,且与光学记录介质19的碰撞本身不会频频发生,但,当然也可以是突起状的防剥离部11。另外,即使物镜9具有二个透镜9a、9b,通过将防剥离部11形成在与光学记录介质19对置的前透镜9a的透镜周缘部23a表面上而将透镜保护部27固定住,也可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一样的效果。
下面,用图10对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进行说明。图10表示与物镜9的光轴相平行地切断的截面。图10(a)表示物镜9的截面,图10(b)表示将透镜保护部27固定在物镜9的透镜周缘部23上后的状态。如图10(a)所示,本变形例的物镜9具有的特征在于:透镜周缘部23表面的、固定透镜保护部27的区域的高度形成得比最大突出部25的高度要低。并且,形成为长方体凹形的槽状的防剥离部11具有的特征在于:以相对于透镜部21的光轴大致对称的方式在透镜周缘部23表面上形成有两个。
如图10(b)所示,即使透镜周缘部23表面的、固定透镜保护部27的区域的高度比最大突出部25的高度要低,通过将透镜保护部27形成得比最大突出部25高,这样,也使透镜部21不会与光学记录介质19发生碰撞。由此,可以防止透镜部21或光学记录介质19的损伤。另外,将透镜保护部27固定在透镜周缘部23上后,透镜保护部27覆盖在防剥离部11上,并且一部分埋入防剥离部11内地形成。由此,可以提高透镜保护部27与物镜9的粘接性,故可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一样的效果。
另外,防剥离部11的形状不限于长方体凹形的槽状,即使如图11所示那样形成为截面形状呈三角形凹形,也可获得与本变形例一样的效果。又,防剥离部11也可以在透镜周缘部23表面的周向上环状地形成为凹状。在这种情况下,可获得与变形例1一样的效果。
下面,用图12对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6进行说明。图12(a)表示从与光学记录介质19对置的透镜面侧、在光轴方向上所看到的物镜9的状态。图12(b)表示用图12(a)中的通过光轴的假想线A-A切断后的截面。如图12(a)和图12(b)所示,本变形例的物镜9具有的特征在于:具有比透镜部21的表面形成得粗糙的防剥离部11。防剥离部11形成为梨皮面状,截面形状例如呈锯齿形。梨皮面的粗糙度形成为例如25-S左右(根据JISB0659标准)。另外,在光轴方向上所看到的防剥离部11的形状形成为例如弯曲成扇形的椭圆形状。
通过以覆盖剥离部11的方式形成透镜保护部27,透镜保护部27的一部分被埋入梨皮面的凹部地形成,因此,透镜保护部27与物镜9的粘接性提高,可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一样的效果。
在用玻璃材料形成物镜9的情况下,与塑料材料相比较,难以形成槽状或突起状的防剥离部11。因此,形成为梨皮面状的防剥离部11用于玻璃材料的物镜9时是更有效的。并且,通过使防剥离部11成为梨皮面状,形成透镜保护部27的树脂与防剥离部11之间的接触面的界面能提高,故透镜保护部27容易保持规定的形状。
下面,用图13对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7进行说明。图13表示从与光学记录介质19对置的透镜面侧沿光轴方向所看到的物镜9的状态。如图13所示,本变形例的物镜9具有的特征在于:具有在透镜周缘部23表面的周向上呈环状形成了梨皮面的防剥离部11。由于如图5(b)和图5(c)所示那样可以将四个透镜保护部27或环状的透镜保护部27固定在透镜周缘部23表面上,因此,可以获得与变形例1同样的效果。
图14表示搭载有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头1的光学记录再生装置50的概略构成。如图14所示,光学记录再生装置50具有:用于使光学记录介质19旋转的主轴马达52;向光学记录介质19照射激光束并且接收其反射光的光学头1;控制主轴马达52和光学头1的动作的控制器54;向光学头1供给激光驱动信号的激光驱动电路55;向光学头1供给透镜驱动信号的透镜驱动电路56。
在控制器54中含有聚焦伺服随动电路57、循迹伺服随动电路58及激光控制电路59。聚焦伺服随动电路57动作时,成为焦点落在旋转着的光学记录介质19的信息记录面上的状态,循迹伺服随动电路58动作时,相对于光学记录介质19的偏心的信号轨道,激光束的光点成为自动随动状态。聚焦伺服随动电路57和循迹伺服随动电路58分别具有用于自动调整聚焦增益的自动增益控制功能及为自动调整循迹增益的自动增益控制功能。另外,激光控制电路59是生成激光驱动信号的电路,该激光驱动信号通过激光驱动电路55来供给,根据记录在光学记录介质19上的记录条件设定信息,进行合适的激光驱动信号的生成。
这些聚焦伺服随动电路57、循迹伺服随动电路58及激光控制电路59,不必是装入控制器54内的电路,即使是与控制器54分开的部件也没关系。并且,这些电路不必为物理的电路,即使是在控制器54内执行的软件也没关系。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所示的防剥离部11,可以用于由塑料材料或玻璃材料所形成的物镜9的任意一种。
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1至变形例5所示的防剥离部11的表面形成为梨皮面状。在这种情况下,形成透镜保护部27的树脂与防剥离部11之间的接触面的界面能提高,故透镜保护部27容易保持规定形状。
另外,除了呈环状地形成有防剥离部11的上述变形例1和变形例7以外,形成于物镜9的透镜周缘部23表面上的防剥离部11,以相对于透镜部21的光轴大致对称的方式形成有二个,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在透镜周缘部23表面上即使形成有一个或三个以上防剥离部11,也可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一样的效果。

Claims (13)

1.一种物镜,其特征在于,其具有:
透镜部,将从光源射出的光会聚并将聚焦光照射到记录介质上;
透镜周缘部,一体地形成于上述透镜部的周围,固定当与上述记录介质发生碰撞时保护上述透镜部的透镜保护部;
防剥离部,形成于上述透镜周缘部的、固定上述透镜保护部的区域内,防止在上述碰撞时上述透镜保护部从上述透镜周缘部剥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其特征在于,上述防剥离部的表面形成得比上述透镜部的表面粗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物镜,其特征在于,上述防剥离部形成为槽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物镜,其特征在于,上述防剥离部形成为突起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物镜,其特征在于,上述防剥离部形成有二处以上(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物镜,其特征在于,沿上述透镜部的光轴方向看,上述防剥离部沿上述透镜周缘部的周向形成为环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物镜,其特征在于,上述透镜保护部由硬度比上述记录介质低的弹性材料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的任一项所述的物镜,其特征在于,上述透镜保护部具有形成于上述防剥离部上的、具有粘接性的树脂。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的任一项所述的物镜,其特征在于,上述透镜部和上述透镜周缘部由塑料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的任一项所述的物镜,其特征在于,上述透镜部和上述透镜周缘部由玻璃材料形成。
11.一种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其具有权利要求1至10的任一项所述的物镜。
12.一种光学头,其特征在于,其具有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致动器。
13.一种光学记录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有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头。
CNA2005100764302A 2004-06-15 2005-06-15 物镜、致动器、光学头及光学记录再生装置 Pending CN17219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76585A JP2006004466A (ja) 2004-06-15 2004-06-15 対物レンズ、アクチュエータ、光ヘッド及び光記録再生装置
JP176585/04 2004-06-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1902A true CN1721902A (zh) 2006-01-18

Family

ID=35460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0764302A Pending CN1721902A (zh) 2004-06-15 2005-06-15 物镜、致动器、光学头及光学记录再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276207A1 (zh)
JP (1) JP2006004466A (zh)
KR (1) KR100640741B1 (zh)
CN (1) CN1721902A (zh)
TW (1) TWI27796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6758B (zh) * 2007-01-15 2011-09-07 夏普株式会社 用于物镜的倾斜度调节装置和调节物镜的倾斜度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33602A1 (en) * 2005-08-03 2007-02-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k Unit
JP2008130160A (ja) * 2006-11-21 2008-06-05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光学素子
JP2008130178A (ja) * 2006-11-22 2008-06-05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光学素子及び光学素子ユニット並びに光学素子製造方法
US7522357B2 (en) * 2007-01-15 2009-04-2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ilt adjustment device for objective lenses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tilt of objective lenses
JP4989302B2 (ja) * 2007-05-10 2012-08-01 Hoya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光学系組付方法
JP2009104740A (ja) * 2007-10-25 2009-05-14 Funai Electric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
JP4807398B2 (ja) * 2008-10-14 2011-11-02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
US8427928B2 (en) * 2009-01-26 2013-04-23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head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device
JP2010257537A (ja) * 2009-04-27 2010-11-11 Panasonic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5998962B2 (ja) * 2013-01-31 2016-09-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半導体光装置
CN103558459B (zh) * 2013-11-11 2015-11-1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外场天线方向图的测试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94369A (en) * 1996-11-15 1999-04-13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Lens device with anti-fogging
JPH10246847A (ja) 1997-03-04 1998-09-14 Nikon Corp モールド非球面レンズを有するレンズ鏡筒
JP4136160B2 (ja) * 1999-02-19 2008-08-20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対物レン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6758B (zh) * 2007-01-15 2011-09-07 夏普株式会社 用于物镜的倾斜度调节装置和调节物镜的倾斜度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60049213A (ko) 2006-05-18
JP2006004466A (ja) 2006-01-05
TW200606915A (en) 2006-02-16
KR100640741B1 (ko) 2006-10-31
US20050276207A1 (en) 2005-12-15
TWI277969B (en) 2007-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21902A (zh) 物镜、致动器、光学头及光学记录再生装置
CN1104716C (zh) 光学传感装置
CN1542785A (zh) 光学拾取透镜以及包括该透镜的光学拾取单元
CN1112706A (zh) 光拾取装置,光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及补偿彗形象差的方法
CN1271864A (zh) 透镜夹及其制备方法、生产透镜夹的金属模和物镜装置
EP1161701B1 (en) Objective lens
CN1464984A (zh) 物镜部件和采用该物镜部件的光拾取装置
CN1084911C (zh) 物镜和使用该物镜的光度头投影器
CN1090784C (zh) 物镜装置以及采用该物镜装置的光学头
CN1707650A (zh) 固定方法、使用该方法制作的光学零件以及光拾取装置
CN1499501A (zh) 光拾取器及使用它的光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961364A (zh) 光学拾取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使用这种设备的光盘装置
CN1345041A (zh) 透镜驱动装置、使用该装置的光拾取器及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92372C (zh) 光透镜、光拾取器以及采用此透镜的光盘装置
US20130107373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ens, lens and optical device
CN1534634A (zh) 磁路和使用磁路的光拾取致动器及光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CN1181477C (zh) 光头和光盘装置
CN102189645A (zh) 透镜形成金属模具、透镜形成方法、透镜和拾取装置
JP3637318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用対物レンズ
CN1624781A (zh) 光拾波装置
CN101064134A (zh) 物镜夹持设备和光学拾取装置
CN1808590A (zh) 透镜支持机构、光学拾取头装置及记录重放装置
CN1716405A (zh) 光学拾取器和光盘装置
CN1291394C (zh) 光拾取装置和光盘设备
CN1306499C (zh) 能够校正球面像差的光学拾取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