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1864A - 透镜夹及其制备方法、生产透镜夹的金属模和物镜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镜夹及其制备方法、生产透镜夹的金属模和物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71864A
CN1271864A CN00105348A CN00105348A CN1271864A CN 1271864 A CN1271864 A CN 1271864A CN 00105348 A CN00105348 A CN 00105348A CN 00105348 A CN00105348 A CN 00105348A CN 1271864 A CN1271864 A CN 12718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folder
reference surface
optical axis
metal pat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1053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54682C (zh
Inventor
山本健二
前田史贞
大里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718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18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5468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5468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22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optical heads, e.g. assemb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11B7/1374Objective lens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11B2007/13727Compound lenses, i.e. two or more lenses co-operating to perform a function, e.g. compound objective lens including a solid immersion lens, positive and negative lenses either bonded together or with adjustable spac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Lenses (AREA)
  • Moving Of The Hea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能够以无需调节方式固定多个透镜以及在透镜之间实现高精度相对定位的透镜夹。为此,向着物点一侧形成第二安装表面4b的光轴方向第一参考表面4a1和光轴方向第二参考表面4b1,起确定第一与第二透镜2、3之间沿光轴间隔的参考表面作用。光轴方向第一参考表面4a1和光轴方向第二参考表面4b1也用于控制透镜2、3的倾斜。

Description

透镜夹及其制备方法、生产透镜夹的金属模和物镜装置
本发明涉及支承物镜的透镜夹,该物镜装载在记录和/或再现诸如光盘的信息记录媒体所用的光头上。本发明还涉及制备这种透镜夹的方法、制备透镜夹中所用的金属模和由物镜和透镜夹构成的物镜装置。
信息记录媒体,如只读光盘、相位变化盘、磁光盘、或光卡在存储图象信息、语音信息和计算机程序数据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提高这些信息记录媒体的记录密度和记录容量的要求正逐年提高。
为了增大信息记录媒体的记录密度,增大物镜的数值孔径NA或者缩短光源的光发射波长是有效的。例如,在紧凑型光盘(CD)(这是数字光盘或主要记录音乐信号)的光头中,物镜的数值孔径NA和光源的光发射波长分别为0.45和780nm,而在数字通用盘(DVD)的所谓光头中,物镜的数值孔径NA和光源的光发射波长分别为0.6和650nm。采用这种DVD,记录密度比CD的记录密度有所提高,使得它有可能记录图象信号。
用于记录和/再现常规CD或DVD信息的物镜普遍是由玻璃或塑料模制成的单个非球面透镜。由透镜夹携载的这种单个非球面透镜构成物镜装置并装载在光头上。例如,将单个非球面透镜固定或安装在透镜夹的参考表面上。携载这一单个非球面透镜的透镜夹以预定精确度装载在光头上。
最近,要求信息记录媒体的记录密度更高和记录容量更大,这就需要更大的物镜数值孔径NA以及从图象信号辐射的光的波长短于例如650nm。
然而,由于在金属模加工方面和在透镜注模时控制偏心率方面的困难,不可能产生数值孔径NA不小于0.75的单个非球面透镜。即,在加工金属模中,用于模制数值孔径NA不小于0.75和透镜表面相对于透镜附近光轴的倾角不小于40°的单个非球面透镜的金属模,考虑到切割刃,如金刚石钻头的远端的尺寸,这种加工变得很困难。此外,如果透镜表面的曲率增大,沿光轴从透镜表面顶点到透镜外缘的下陷(深度)增大,使得金属模加工变困难。为此,作为单个透镜构成数值孔径NA不小于0.75的物镜仍然是困难的。
近年来,作为实现数值孔径NA不小于0.75的物镜的一种技术,已经开始采用双组物镜。采用这种双组物镜,物镜由多个透镜构成,减小每个透镜的折射率。这便有可能增大制造数值孔径NA不小于0.75的物镜的非球面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
然而,采用双组物镜,具有较大的数值孔径NA,要求极高的精度作为在将多个透镜组装成透镜组时的相对透镜位置精确度。例如,偏心率和透镜之间的间距要求在微米量级精确度,而透镜倾斜要求分量级精确度。通过作三维位置调节,组装透镜足以能够满足这一精度要求。可是,这一三维位置调节需要昂贵的夹具和先进的位置调节技术,因此本身不宜批量生产过程。
作为对将它们组装成单个透镜单元的透镜定位的手段,可能要正视将各个透镜组装在透镜夹中,其参考部分已经高精度地形成,具有透镜安装在其上的参考表面。
在透镜夹中形成的参考部分设定为能够针对透镜偏移、倾斜和透镜-透镜间隔对各个透镜进行定位的形状。透镜偏移、倾斜和间隔以下称为三要素。通过针对这三要素高精度地形成参考部分,能够高精度地组装物镜,无需对各透镜的位置调节。即通过使透镜夹的形状设计充分优化,能够高精度地组装物镜。
下面将说明透镜夹的形状,包括假定的制造方法。图15和16示出物镜装置201的结构,它包括被组装到透镜夹204中的双组物镜的第一透镜202和第二透镜203。
第一透镜202是从光源(图中未示出)辐射的激光落在其上的透镜。第一透镜202具有其面向第二透镜203的中部,以下称为辐射表面,作为非球面透镜表面202a形成在垂直于光轴形成的平面部分的外缘上。另一方面,从光源辐射的光落在其上的表面,它为第一透镜202的相对表面,具有形成为非球面表面202b的中部。在透镜表面202b的外缘上形成垂直于光轴的平面部分。上述的相对表面以下称为入射表面。
第二透镜203是与数字光盘(如相位变化光盘或磁光盘)相对的双组物镜组的一个透镜。第二透镜203的面向光盘(图中未示出)的表面,以下称为面对表面,形成为平面形状,而面向第一透镜202的表面的中部为相对表面,以下称为入射表面,形成为非球面表面203b。在透镜表面203b的外缘上形成垂直于光轴的平面部分。
从光源辐射的光落在其上的物镜装置210的一侧称为物点一侧,而物镜装置201的沿光盘阵列方向放置的一侧,即从光源辐射的光由物镜装置201形成象点的一侧,称为象点一侧。因此,采用第一和第二透镜202、203,在目标一侧形成非球面透镜表面。
透镜夹204基本上形成为圆环形状。在物点的内周一侧上形成携载第一透镜202的第一安装部分204a,而在象点一侧的内周上,形成携载第二透镜203的第二安装部分204b。
第一安装部分204a形成为阶梯形,物点一侧孔径的内缘为一阶,从面向物点一侧形成的第一轴向参考表面204a1以及从以光轴为轴的圆柱形径向参考表面204a2起为一阶。
第二安装部分204b形成为阶梯形,从面向物点一侧形成的第二轴向参考表面204b1以及从以光轴为轴的圆柱形径向参考表面204b2起,在象点一侧孔径内缘有一阶。这个透镜夹204例如是由合成树脂注模制备的。
在上述的透镜夹204中,第一安装部分204a的第一轴向参考表面204a1和第二安装部分204b的第二轴向参考表面204b1起确定第一与第二透镜202、203沿光轴的间隔的参考表面的作用。另一方面,第一轴向参考表面204a1和第二轴向参考表面204b1还起控制第一和第二透镜202、203倾斜的参考表面的作用。可以说,第一轴向参考表面204a1的取向和第二轴向参考表面204b的取向沿光轴为180°。第一安装部分204a的径向参考表面204a2和第二安装部分204b的径向参考表面204b2起确定第一和第二透镜202、203沿透镜半径位置的参考表面的作用。
在这一透镜夹204上,第一透镜202通过第一安装部分204a上的外缘202c安装。第二透镜203通过第二安装部分204b上的外缘203c安装。
这一透镜夹204是通过模具注模产生的,例如利用图17所述的阳模(以下称为第一金属模)和阴模302(以下称为第二金属模)制造的。当金属模301、302按照图17所示组装时,将产生透镜夹204的注模材料204a注入到第一金属模301与第二金属模302之间的腔体中,铸造出透镜夹204。
在制造透镜夹的这一金属模中,第一金属模301设置有形成第一安装部分204a的注模部分301a(以下称为第一安装部分注模部分301a),而第二金属模302设置有形成第二安装部分204b的注模部分302a(以下称为第二安装部分注模部分302a)。
第一金属模301由底座301b和设置在这一底座301b上的凸块301c构成,通常形成基本上凸起形状,如图17和18所示。
底座301b基本上形成为平板形状。这一底座301b在主表面301b1的中部在向着第二金属模302的方向上设置有凸块301c。向着第二金属模302的这一方向是指向着双物镜组201的象点的方向,以下称为象点一侧方向。底座301b的主表面301b1的外缘附近是向第二金属模302邻接表面302b21挤压的邻接表面301b2。
凸块301c形成阶梯301d、301e、301f,在向着象点一侧的方向它们的直径逐步变小,如图19所示。在这个凸块301c中,作为凸块301c远端的阶梯301f的主表面301f1起向第二金属模302主表面302c1挤压的第二金属模302表面的作用。在这个第一金属模301中,第一注模部分301a由面向阶梯301d外缘的象点一侧的表面301a1和阶梯301d的外缘表面301a2组成。
第二金属模302由底座302b和在主表面302b11上中部笔直设立的凸块302c构成。底座302b由基本为平板形的底部302b1和在第一金属模301的方向(即向着双物镜组201的物点的方向,以下称为物点一侧方向)上在主表面302b外缘笔直设立的侧壁部分302b2构成。
在第二金属模302中,侧壁部分302b2是位于第一金属模301凸块301c外缘上的部分,具有作为向第一金属模301邻接表面301b2挤压的邻接表面302b21的端面。
凸块302c的主表面302c1是相对第一金属模301的主表面301f1的邻接表面。
如此构成的金属模按照图17所示进行组装,如图18所示注入注模材料204a,通过模具注模铸造出透镜夹204。
采用如此组装在一起的金属模301、302,注入注模材料204a,产生透镜夹204,由此而形成透镜夹204,具有对透镜203、203定位的参考表面,使得这些透镜可以组装成双物镜组,而不增加成本或时间。
在组装多个透镜中,要求上述三个要素,即偏移、倾斜和间隔具有一定的精度。即,透镜夹204的形状需要达到这一精度。
然而,在上述的透镜夹制造方法中,第一安装部分204a或对第一透镜202的定位是通过第一金属模301形成的,而第二安装部分204b或对第二透镜203的定位是通过第二金属模302形成的,所以,如果在第二金属模302相对于第一金属模301未能正确定位的状态中注入注模材料204a,会产生上述三个要素的偏差。
例如,如果在第二金属模302的定位偏离预定位置的状态中注入注模材料204a,如图20所示,对于组装在注模透镜夹204中的第一透镜202与第二透镜203之间的偏移、倾斜或间隔,直接产生偏差。
具体地说,第二金属模302如果相对于第一金属模301偏移,如图20所示,就会产生偏心率的偏移X,这是由第二金属模302的中心轴02相对于第一金属模301的中心轴01的偏移造成的。另一方面,产生倾斜的偏移θ和偏移Z,前者是由第二金属模302中心轴02相对于第一金属模301的中心轴01的倾斜造成的,后者是由第二金属模302与第一金属模301的间隔造成的。这些偏差代表用于模制第一安装部分204a的第一金属模301上第一注模部分301a与用于模制第二安装部分204b的第二金属模302上第二注模部分302a之间的偏差量。如果第一和第二透镜202、203被组装在这种状态中模制的透镜夹204中,即第二金属模302相对于第一金属模301具有这种偏差,对于三个要素,如图21所示,偏心率偏移X、倾斜偏移Y和间隔偏移Z增加了可归于金属模301、302形状的误差,即金属模产生误差。
可以估计,金属模产生的误差对于偏心率和间隔约为3微米,对于倾斜约为0.02°,所以,如果第一金属模301与第二金属模302偏移,第一与第二透镜202、203之间产生的误差量对应于金属模产生误差加上金属模301、302之间的偏差量。由于在模具注模中金属模之间的偏心率和间隔估计约为10微米,而倾斜约为0.067°,这些偏移彼此累加,以致于偏心率和间隔约为13微米,对于倾斜约为0.087°,
在上述的透镜夹制造方法中,其中携载第一透镜202的第一安装部分204a和携载第二透镜203的第二安装部分204b是利用分别的金属模产生的,如果在组装第一和第二金属模301、302时产生偏移,那么,这一偏移本身会转变为在安装第一和第二透镜202、203中可用作参考的参考表面的偏移。结果是组装在位置上的第一与第二透镜202、203之间的相对位置偏离所需的相对位置。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透镜夹、制造透镜夹的方法、产生透镜夹的金属模以及利用透镜夹构成的物镜装置,其中可以高精度地将多个透镜固定,无需调节,其中,能够高精度地确定相对透镜位置。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携载由多个透镜形成的物镜的透镜夹,所述多个透镜安排在适合于利用激光记录和/或再现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信号的光头的光轴上,多个透镜构成物镜装置。多个参考表面分别携载物点一侧透镜,控制透镜沿光轴位置和倾斜。物点一侧参考表面控制透镜沿光轴的位置和倾斜。
在这一透镜夹中,参考表面是通过从相同方向加工形成的。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包含至少一个阴模和一个阳模的金属模,通过注模手段制造携载由多个透镜形成的物镜的透镜夹的方法,所述多个透镜安排在适合于利用激光记录和/或再现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信号的光头的光轴上,物点一侧透镜构成物镜装置。在物点一侧阳模或阴模之一上形成参考部分形成部分,它们构成分别携载物点一侧多个透镜的物点一侧透镜夹的多个参考部分。
在透镜夹的这一制造方法中,透镜夹的参考部分是通过设置在阳模或阴模上的参考部分注模部分形成的。
在又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制造透镜夹的具有至少一个阴模和一个阳模的金属模,物点一侧金属模用于制造携载由多个透镜形成的物镜的透镜夹,多个透镜安排在适合于利用激光记录和/或再现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信号的光头的光轴上,物点一侧透镜构成物镜装置。在阴模和阳模中一个上形成参考部分注模部分,用于形成分别安装物点一侧透镜的透镜夹的多个参考部分。
在制造透镜夹的金属模中,透镜夹的参考部分是通过设置在阳模或阴模上的参考部分注模部分形成的。
在再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合于利用激光记录和/或再现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信号的光头的物镜装置,物点一侧透镜构成物镜装置。物点一侧物镜装置包括由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构成的物镜和支承物点一侧物镜的透镜夹。第一和第二透镜中至少一个表面具有形成为透镜表面的中部,物点一侧至少一个表面的外缘附近表现为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物点一侧透镜夹具有安装物点一侧第一和第二透镜的第一参考表面和第二参考表面,分别控制透镜的倾斜和沿光轴的位置。物点一侧参考表面定向为沿光轴的一个方向。物点一侧第一透镜的平面部分与支承物点一侧第一透镜的第一参考表面共面,物点一侧第二透镜的平面部分与支承物点一侧第二透镜的第二参考表面共面。
采用本发明的透镜夹,其中在沿光轴方向的一个方向上设置用于安装多个透镜的多个参考表面,控制各个透镜的倾斜和沿光轴的位置,参考表面可以通过从相同方向的加工而形成。
通过这一透镜夹,能够以无需调节的方式高精度地对多个透镜进行定位并固定,使得各个透镜之间能够高精度定位。
在根据本发明的透镜夹制造方法中,其中,采用携载适合于形成透镜夹多个参考部分的参考部分注模部分的金属模,在安装多个透镜的阳模和阴模之一中,通过形成在阳模和阴模之一上的参考部分注模部分,能够形成透镜夹的参考部分。
采用透镜夹制造方法,能够以无需调节方式高精度地对多个透镜进行定位,从而能够实现透镜之间定位的高精度。
在根据本发明的制造透镜夹的金属模中,其中在安装多个透镜的阳模或阴模上设置有参考部分注模部分,用于形成透镜夹的多个参考部分,透镜夹的参考部分可以通过阳模中或阴模中形成的参考部分注模部分来形成。
采用制造透镜夹的金属模,有可能制造能够以无需调节方式高精度地对多个透镜定位的透镜夹,从而能够实现透镜之间定位的高精度。
在本发明的物镜装置上,具有上述的透镜夹,构成物镜的多个透镜以无需调节的方式高精度地固定在其位置中。
图1是表明物镜装置的结构的纵向截面图,其中两个物镜组由根据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透镜夹夹持。
图2是表明在生产透镜夹中使用的金属模和第二金属模的纵向截面图。
图3是表明生产透镜夹的金属模的纵向截面图,其中充有模制透镜夹的材料。
图4是表明制造透镜夹的金属模的纵向截面图,其中第二金属模偏离第一金属模。
图5是表明物镜装置的纵向截面图,该物镜装置具有按照第二金属模偏离第一金属模形成的透镜夹。
图6是表明物镜装置的纵向截面图,其中两组物镜由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透镜夹夹持。
图7是表明状态的纵向截面图,其中控制沿光轴位置和第二透镜倾角的夹具安装在按照第二实施例的透镜夹上。
图8是表明透镜夹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9是表明状态的纵向截面图,其中控制沿光轴位置和第二透镜倾角的卡具安装在按照第二实施例的透镜夹上。
图10是表明制造透镜夹的金属模的状态和将注模材料注入制造透镜夹的金属模中的状态的纵向截面图,金属模具有用于第二实施例的透镜夹的第一金属和第二金属模。
图11是表明双透镜组的球差、象散象差和畸变象差图。
图12是表明双透镜组的横向象差图。
图13是表明光头的示意图。
图14是表明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方框图。
图15是一纵向截面图,表明由传统透镜夹夹持的双物镜组的物镜装置的结构。
图16是表明物镜装置的结构的纵向截面图,其中由传统透镜夹夹持两组物镜。
图17是表明制造透镜夹的金属模的纵向截面图,该金属模具有制造传统透镜夹所用的第一和第二金属模。
图18是一纵向截面图,表明透镜夹的金属模充有模制传统透镜夹的材料。
图19是一平面图,表明模制传统透镜夹的金属模的第一金属模。
图20是一平面图,表明第二金属模偏离第一金属模的传统透镜夹。
图21是表明双物镜组的纵向截面图,该双物镜组具有按照第二金属模偏离第一金属模而产生的传统透镜夹。
参考附图将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第一实施例是指在记录和/或再现信息记录媒体上的信息中使用的携载双物镜组的透镜夹。信息记录媒体是只读光盘、相位变化光盘、磁光盘或光卡。在下文中,信息记录媒体简单称为盘。
正如图1所示,构成双透镜组的第一透镜2和第二透镜3安装在透镜夹4上。由透镜夹4如此组装的透镜2、3被安排在光轴上,以构成一个物镜。由透镜2、3构成的光学系统代表物点位于无限远位置的所谓无限系统。双透镜组具有不小于0.75的数值孔径NA。由透镜夹4和组装到透镜夹4中的透镜2、3组成的结构在下文中称为物镜装置1。
第一透镜2是从光源(图中未示出)辐射的激光落在其上的透镜。第一透镜2的面向第二透镜3的中间部分表面(以下称为辐射表面)形成为非球面透镜表面2a。透镜表面2a的外缘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部分形成。第一透镜2的与从光源辐射的光落在其上的相对一侧表面(以下称为入射表面)具有形成为非球面透镜表面2b的其中间部分。在透镜表面2b的边框外侧形成垂直于光轴的平面截面。
透镜3是物镜装置1中面向光盘的透镜。这个第二透镜3的面向光盘的表面3a(图中未示出)是平面,而第二透镜3的面向第一透镜2的相对表面具有形成为非球面透镜表面3b的中间部分,透镜表面3b的外缘由垂直于光轴的平面部分3d形成。表面3a以下称为迎面表面,而相对表面以下称为入射表面。这一第二透镜3的外径d2小于第一透镜2的外径d1(d1>d2)。
在以下的说明中,物镜装置1的来自光源的出射光落在其上的一侧称为物点一侧面,物镜装置1的面向光盘的一侧,即物镜装置1的由光源辐射的光在其上形成图象的一侧称为象点。因此,第一和第二透镜2、3都形成在具有非球面透镜表面的物点一侧。
第一和第二透镜2、3都可以与结合相关技术所说明的第一和第二透镜2、3一样。即,根据本发明的透镜夹4可以通过统一透镜2、3形成,构成物镜装置1,无需对透镜形状进行加工。
透镜夹4为圆环形状,由分别面向目标的内侧上和象点一侧上的第一透镜2的安装部分4a和第二透镜3的安装部分4b形成。透镜夹4还由控制透镜2、3的位置和沿光轴方向倾角的光轴方向参考表面4a1、4b1形成,使得这些参考表面以一种方向即光轴方向定向。透镜2、3安装在光轴方向的参考表面4a1、4b1上。同时,透镜夹4由热固化树脂材料形成。
第一透镜2的安装部分4a,以下称为第一安装部分,在物点一侧孔径的内缘上形成为阶梯形,以及形成的光轴方向的参考表面4a1面向目标,径向的圆柱形参考表面4a2以光轴作为其轴。径向的参考表面4a2具有略小于第一透镜2外径d1的直径。
第二透镜3的安装部分4b,以下称为第二安装部分,形成在从物点一侧孔径的内周表面沿第二透镜3的半径延伸的凸块4d的物点一侧上,形成的光轴方向的第二参考表面4b1面向目标,径向方向的圆柱形参考表面4b2以光轴作为其轴。径向的参考表面4b2具有略小于第二透镜3外径d2的直径。
在按照如上所述安排的透镜夹4中,第一安装部分4a的光轴方向的第一参考表面4a1和第二安装部分4b的光轴方向的第二参考表面4b1定向为向着物点一侧,在确定第一与第二透镜2、3沿光轴方向的间隔中起参考表面的作用。光轴方向的第一参考表面4a1和光轴方向的第二参考表面4b1还起控制透镜2、3倾斜的参考表面的作用。光轴方向第一参考表面4a1和光轴方向第二参考表面4b1沿光轴的方向是相同的,与上述透镜夹204截然不同,其中这两个方向彼此相差180°。另一方面,第一安装部分4a的径向参考表面4a2和第二安装部分4b的径向参考表面4b2在确定第一和第二透镜2、3的径向位置中起参考表面作用。
第一安装部分4a具有大于第二安装部分4b的直径,即第一安装部分4a和第二安装部分4b形成在透镜夹4的内周一侧上,面向外,即向着目标。
在按照如上构造的透镜夹4上,第一透镜2的外缘2c安装在第一安装部分4a上,第二透镜3的外缘3c安装在第二安装部分4b上。
第一和第二透镜2、3通过压入配合安装在透镜夹4上,因为适合于作第一透镜2安装部分的第一安装部分4a的径向参考表面4a2的直径略小于第一透镜2的外径d1,第二透镜3的第二安装部分4b的径向参考表面4b2的直径略小于第二透镜3的外径,而透镜夹4由树脂材料形成。
如果物镜装置1是通过将透镜2、3压配透镜夹4上组装成的,那么可以将透镜2、3设计为考虑了压配引起的变形的透镜。在将透镜2、3压配到透镜夹4上后,可以利用例如紫外光固化树脂将透镜2、3固定到透镜夹4上。
现在说明透镜夹4的制造方法。透镜夹4是利用图2所示的阳模51(第一金属模)和阴模52(第二金属模)制造的。当模51、52按照图3所示组装时,将产生透镜夹4的注模材料(热固化树脂材料)充入到第一金属模51与第二金属模52之间的腔体中,模制出透镜夹4。
用于产生透镜夹4的金属模的第一金属模51设置有使整个透镜安装部分变稳固的注模部分。即在第一金属模51上设置了形成第一安装部分4a的注模部分(第一安装部分注模部分)51i和形成第一安装部分4a的注模部分(第二安装部分注模部分)51j。
第一金属模51由底座51b和设置在该底座51b上的凸块51c制成,整体上基本为凸起形状。
底座51b基本上为平板结构。底座51b在第二金属模52的方向下,即在向着物镜装置1图象的方向,以下称为象点一侧方向在主表面51b1中部有凸块51c。底座51b的主表面51b1的外缘附近起相对第二金属模52的邻接表面52c1挤压的邻接表面51b2的作用。
凸块51c由向象点一侧直径逐步减小的阶梯51d、51e、51f和51g制成。在凸块51c中,阶梯51g在远端处的主表面52g1起相对第二金属模52的主表面52b1的邻接表面的作用,正如接下来说明的。
在这个第一金属模51中,第一安装部分注模部分51i由面向阶梯51d外周的象点一侧的表面51d1和阶梯51d的外周表面51d2构成,而第二安装部分注模部分51j由面向阶梯51f外周的象点一侧的表面51f1和阶梯51f的外周表面51f2构成。
第二金属模52由基本为平板形式的底部52b和位于底部52b外周表面上并在第一金属模51定位的方向,即向着物镜装置1的物点一侧的方向(以下称为物点一侧方向)上在主表面52b1外缘上笔直设定的侧壁部分52c构成。第二金属模52整体上为基本凹陷的结构。
底部52b主表面52b1的中心附近是向第一金属模51阶梯51g主表面51g挤压的邻接表面。侧壁部分52c是位于第一金属模51凸块51c外缘下的一部分第二金属块52,端面52c1是向第一金属模51邻接表面51b2挤压的邻接表面。
采用如图2所示组装在一起的金属模51、52,将注模材料4a充入到金属模51、52的间隙中,如图3所示,通过注模产生透镜夹4。
第一安装部分4a是通过形成在第一金属模51上的第一安装部分注模部分51i形成的,而第二安装部分4b是通过第二安装部分注模部分51j形成的。具体地说,透镜夹4是从第一金属模51和第二金属模52注模产生的,而第一安装部分4a和第二安装部分4b是通过一个金属模,即通过第一金属模51形成的。不同的表述,第二金属模52仅作为模制透镜夹4横向外侧的金属模。
现在假设,在透镜夹4的制造过程中,在第一与第二透镜52、53之间产生偏心率、倾斜和间隔偏移时注入注模材料4,以模制透镜夹4。具体地说,假设第二金属模52相对于第一金属模51偏移,如图4所示。
具体地说,第二金属模52如果相对于第一金属模51偏移,如图4所示,就会产生偏心率的偏移X,这是由第二金属模52的中心轴02相对于第一金属模51的中心轴物镜装置1的偏移造成的。另一方面,会发生倾斜的偏移θ以及偏移Z,前者是由第二金属模52中心轴02相对于第一金属模51的中心轴物镜装置1的倾斜造成的,后者是由第二金属模52与第一金属模51的间隔造成的。
然而,如果第二金属模52相对于第一金属模51偏移,以致于对于偏心率、倾斜和间隔,产生偏移X、θ和Z,第一和第二安装部分注模部分51i、51j不受这些偏差影响,因为第一安装部分注模部分51i和第二安装部分注模部分51j形成在第一金属模51上。因此,第一安装部分4a和第二安装部分4b形成在透镜夹4上,不受第一和第二金属模51、52的位置偏移的影响。
以上是对第一实施例的透镜夹4、透镜夹4的制造方法、制造透镜夹4的金属模和物镜装置的说明。
下面将说明第二实施例的透镜夹4。第一实施例的透镜夹4包括在第二透镜3面向光盘的相对表面3a外缘上的凸块4d。现在说明,第二实施例的透镜夹4能够夹持第二透镜3,不用在第二透镜3的相对表面3a上安排构成部分的任何部分。
透镜夹4接着形成为环形。在透镜夹4的内周表面上,形成有第一和第二透镜2、3的安装部分14a、14b。
第一安装部分14a的形状与上述透镜夹4的形状基本相同。即,第一安装部分14a形成为一个阶梯,物点一侧孔径的内缘有一阶,从沿光轴第一参考表面14a1(面向第一透镜2的物点一侧)以及以光轴为轴的径向圆柱形参考表面14a2起为形成一阶。
另一方面,第二安装部分14b设置在象点一侧孔径上,包括以光轴为轴的径向圆柱形参考表面14a2。第二安装部分14b不设置在第二透镜3光轴方向上控制位置和倾斜的功能。因此,对于沿光轴方向的位置和倾斜,透镜夹14需要控制第二透镜3的手段。
参考图7说明控制第二透镜3的沿光轴位置和倾斜的手段。在图7中,第二透镜3的定位沿光轴以及对于第二透镜3与透镜夹14中基本为环形的平板夹具70的倾斜。即设置的夹具70具有控制第二透镜3沿光轴的位置以及倾斜的功能,类似于透镜夹4的凸块4d。这个夹具70安排在相对于第二透镜3的物点一侧,通过夹具70的象点一侧参考表面70a,使第二透镜3的平表面部分3d和形成在透镜夹14内周表面上的安装表面14c彼此齐平,控制第二透镜3的光轴位置和倾斜的方向。即在沿光轴的方向上使参考表面沿光轴的方向改变180°,控制第二透镜3沿光轴的位置和倾斜。
具体地说,在第一和第二透镜2、3未安装到透镜夹14上的状态中,通过透镜夹14的安装第一透镜2的开孔将夹具70插入内侧把夹具70安装在透镜夹14上。透镜夹14的内表面形成有面向物点一侧的安装表面14c。夹具70安装在这个安装表面14c上。
通过将夹具70安装在透镜夹14上,在透镜向着光轴的径向上使夹具70的参考表面70a凸起到与第二透镜3的平面部分3d邻接,起指向象点一侧的参考表面的作用。
即,第一透镜2安装在透镜夹14上,而第二透镜3安装在第二透镜3的参考表面70a上。在将第二透镜3安装到透镜夹14中时,第二透镜3的入射表面3b的平面部分3d与参考表面70a邻接。这使第二透镜3定位,因为沿光轴的位置和倾斜控制它。因此,实际上,在与沿第一安装部分14a光轴14a1的第一参考表面相同的方向上形成在透镜夹14上的安装部分14c具有类似于透镜夹4光轴方向4b1的第二参考表面的功能,用作光轴方向的第二参考表面,它控制第二透镜3的光轴位置和倾斜。
夹具70可以这样构造,即包括至少在三个位置上支承透镜的凸块的每个顶点的虚表面表现为参考表面70a。具体地,夹具70的参考表面70a构造成在其内周表面上的凸形凸块70a1、70a2、70a3。这通过由包含凸块70a1、70a2、70a3的虚平面组成的参考表面,控制并设定透镜3的光轴位置和倾斜。
从透镜夹14安装第二透镜3后可以卸下夹具70。另一方法,夹具70可以保持附着于透镜夹14。如果夹具70适合于从透镜夹14上卸下,那么,利用粘合剂可以将第二透镜3固定于透镜夹14上,接着拆下夹具70。
在将第二透镜3装载到透镜夹14上后通过使夹具为可拆卸的,可以减轻整个物镜装置1的重量,改善了驱动物镜装置1的传动器的性能。
也可以利用具有对应于夹具70主表面的端面形状的圆柱夹具71替代上述的夹具70对第二透镜3定位。即,通过附着一圆柱形夹具71,如图9所示,可以使第二透镜3相对于光轴方向和倾斜定位。即,采用具有控制第二透镜3沿光轴位置功能的夹具71,它被安排在相对于第二透镜3的物点一侧上。通过参考表面71a作为象点一侧端面(参考表面71a),使第二透镜3的平面部分3d与向着物点一侧形成在透镜夹14内周表面上的安装表面14c彼此齐平,以控制第二透镜3的沿光轴位置和倾斜。即,通过使参考表面沿光轴方向的方向反转180°,控制第二透镜的沿光轴位置和倾斜。
具体地,在将夹具71装载在透镜夹14上中,通过透镜夹14的安装第一透镜2的开孔,将夹具71插入到内侧,因为第一和第二透镜2、3不附着于透镜夹14,将夹具71装载在透镜夹14内周表面上的位置中。透镜夹14的内周表面形成有面向物点一侧的安装表面14a。装载夹具71,作为夹具71端面的参考表面71a与安装表面14c邻接。
通过以这种方式将夹具71装载在透镜夹14上,夹具71的参考表面71a沿透镜半径向光轴凸起,与第二透镜3的平面部分3d邻接,由此参考表面71a构成指向象点一侧的参考表面。
即,在将第一透镜2安装在透镜夹14上之前,以相对于夹具71作为参考的参考表面71a将第二透镜安装在透镜夹14上。在将第二透镜3安装在透镜夹14中,第二透镜3入射表面3b的平面部分3d与参考表面71a邻接。由于参考表面71a具有类似于沿光轴第一参考表面14a1的定位功能,对第二透镜3定位,因为针对沿光轴位置和倾斜对其进行控制。因此,实际上,以与第一安装部分14a沿光轴第一参考表面14a1相同的方向形成在透镜夹14上的安装表面14c具有类似于光轴方向第二参考表面4b2的功能,按照控制第二透镜3沿光轴位置和倾斜的沿光轴方向第二参考表面工作。
夹具71的端面可以这样构造,即包括至少在三个位置上携载透镜的凸块顶点的虚表面表现为参考表面71a,与上述夹具70中的情况一样。具体地,夹具71的参考表面71a安排为在夹具71内周表面上的三点式凸形凸块。通过由包括凸块的虚平面构成的参考表面控制光轴方向位置和倾斜,对第二透镜3定位。
将第二透镜3定位在透镜夹14上以及利用粘合剂使第二透镜3相对于透镜夹14固定后,从透镜夹14上卸下夹具71。因为夹具71不保持附着于透镜夹14,与夹具70截然不同,可以减轻整个物镜装置1的重量,提高驱动物镜装置1的传动器的性能。
在上述的透镜夹4的情况中,也可以将第二透镜3的参考表面安排成三点式凸形。在这种情况中,透镜夹4中的凸块4d可以设计为上述的三点凸形。
图10示出产生透镜夹的的金属模,具有用于制造参考图6所述透镜夹14的第一金属模61和第二金属模62。这个第一金属模61的形状与第一金属模51基本相同,而第二金属模62的形状与第二金属模52基本相同。
第一金属模61由底座61b和设置在底座61b上的凸块61c构成,整体上基本是为凸形。底座61b基本上为平板形。在底座61b的主表面61b1的中部形成有凸块61c。底座61b主表面61b1的外周附近是向第二金属模62邻接表面62c1挤压的邻接表面61b2,正如下文说明的。
凸块61c形成为阶梯61d、61e、61f,向象点一侧直径逐步缩小。在凸块61c中,作为凸块61c远端的阶梯61f主表面61f1是向第二金属模62主表面61b1挤压的表面。
在这个第一金属模61中,安装第一透镜2的第一安装部分形成部分61i由面向阶梯61d象点一侧的表面61d1和阶梯61d的外周表面61d2组成,而安装第二透镜3的第二安装部分形成部分61j由阶梯61f的外周表面61f2组成。
第二金属模62由基本为平板形状的底部62b和在主表面62b1外周表面上向物点一侧笔直设定的侧壁部分62c组成。
底部62b主表面62b1中部附近是向第一金属模61阶梯61f主表面61f1挤压的邻接表面。
侧壁部分62c是位于第一金属模61凸块61c外周上的一部分第二金属模62,端面表现为向第一金属模61邻接表面61b2挤压的邻接表面。
在按照如图10所示将金属模61、62组装在一起的状态中,将注模材料14a注入到金属模61与62之间的间隙中,通过模具注模产生透镜夹14。
物镜装置1是通过将由第一和第二透镜2、3组成的双透镜组安装到上述的透镜夹4、14上而构成的。透镜夹4、14是利用具有第一和第二金属模的制造透镜夹的金属模制造的。
透镜夹4、14设置有在相对于光轴方向的相同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安装部分和第二安装部分。因此,通过设置在相同金属模上的第一和第二安装部分形成部分,透镜夹4、14形成有第一安装部分和第二安装部分。在相同金属模上形成注模部分,它们形成携载各个透镜的安装部分,以致于当两个金属模组装在一起时如果产生偏心率、倾斜或间隔的偏移,可以维持第一与第二安装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而不受形成透镜夹4、14的金属模之间的偏移量的影响。因此,透镜夹4、14的透镜安装部分仅依赖于金属模加工精度的误差,至于相对位置的误差,如果组装的物镜装置1可无需调节,抑制第一与第二透镜2、3之间的偏心率、倾斜和间隔的误差就是可能的。这便减小了由组装金属模中偏移引起的光学象差。
即,由于形成透镜安装部分的安装部分形成部分整个设置在相同金属模上,仅仅是金属模产生误差影响三个要素。例如,由于偏心率、倾斜和间隔仅仅是由单个金属模的制造误差导出的,偏心率和间隔量仅约为3微米,而倾斜为0.02°。在这种情况中,偏心率的波前象差WFE为0.005rmsλ,间隔误差的波前象差为0.012rmsλ,倾斜的波前象差为0.008rmsλ,以致于理想的光学成象能够比0.7rmsλ的Mareshall标准值WFE(阈值)小得多。
如果安装部分形成部分设置在不同金属模上,金属模301、302的制造误差累加至组合偏移,以致于偏心率和间隔量约为13微米,而倾斜为0.087°,所以如果在透镜夹204中即使采用作为本发明物镜装置1透镜的透镜2、3,那么,偏心率的波前象差WFE为0.023rmsλ,间隔误差的波前象差为0.051rmsλ,倾斜的波前象差为0.035rmsλ,它们大于本发明的透镜夹14的这些值。
由于透镜2、3可以高精度地安装在透镜夹4、14上,无需调节安装位置,透镜夹4、14的形状设计可以得到充分优化。此外,由于透镜2、3能够高精度地安装在透镜夹4、14上,无需调节安装位置,大批量生产变为可行,生产成本降低。
由于第一和第二安装部分沿透镜夹4、14光轴的给定方向进行安装,可以方便地组装透镜2、3。例如,在安装各个透镜2、3时,可以进行这一操作,无需将透镜夹4、14重新附着到透镜夹夹持间上。
此外,如果透镜夹4、14的第一和第二安装部分的径向参考表面直径设定为略小于透镜2、3的外径以及透镜是通过压配安装就位的,那么,能够方便地将透镜2、3安装在透镜夹4、14上,同时方便地在径向上对透镜2、3定位。即,如果在透镜的径向上在透镜夹与安装在其上的透镜之间存在间隙,那么透镜的偏移量最大对应于该间隙。通过将透镜2、3压配在透镜夹4、14上,可以消除透镜2、3的这种偏移。
从作为注模材料的热固化树脂形成透镜夹4、14,注模精度是易于固定的。这允许高精度地形成决定透镜2、3位置的参考表面。例如,如果透镜的外径约为3mm,注模材料为热固化树脂,那么,产生的偏心率约为10微米。如果采用热固化树脂,偏心率可以抑制为约3微米。
光盘表面与物镜最终表面之间的间隔称为工作距离。在透镜夹14中,可以减小物镜的这一工作距离,因为第二透镜3的相对表面3a超出透镜夹14的光盘侧端面,一部分透镜夹14从物镜的最终表面(第二透镜3的相对表面3a)向光盘凸起并没有风险。即,即使在物镜的工作距离极窄的光学系统中,也能够保证光盘与透镜夹之间的间隔。
可以假设透镜夹4的凸块4d从物镜最终表面起沿光轴的伸出量不小于0.5mm,因为伸出量不大于0.5mm不能保证由树脂形成的凸块具有足够的强度。因此,采用透镜夹4,要求物镜的工作距离至少等于0.5mm。因此,采用透镜夹14,不设置凸块4d,但是能够对第二透镜3定位和夹持,物镜装置能够利用工作距离不大于0.5mm的物镜构造。采用大数值孔径NA的物镜,尤其是多透镜组结构的物镜,减小工作距离,以致于在两组透镜的本情况中,如果数值孔径NA不小于0.75,以上结构是有效的。
由于能够高精度地组装双组透镜,具有高的数值孔径NA,维持物镜的最佳性能,以实现信息记录媒体的高密度记录和大容量是可能的。
此外,如果相对于透镜夹控制第二透镜3沿光轴位置和倾斜的夹具70或夹具71的参考表面是由三点式凸形凸块70a1、70a2、70a3构成的,能够减小第二透镜3与夹具70或夹具71的接触区,以致于如果在将第二透镜3组装在透镜夹14时杂质进入夹具70或夹具71中,杂质不会被陷获在第二透镜3与夹具70或夹具71之间,使得第二透镜3能够安装在透镜夹14中的位置上。例如,如果形成的夹具70和夹具71支承第二透镜3的整个周边,不必担心陷获在第二透镜3与夹具70和夹具71之间的杂质在第二透镜3上产生倾斜偏移。然而,通过在至少三点上支承第二透镜3,能够消除杂质侵入的影响,实现第二透镜3的定位而不产生倾斜偏移。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物镜装置1利用双组物镜构成。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结构。即,透镜夹4、14可以构造成使沿光轴排列成阵列的三组或多组透镜成为一体。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沿光轴设置面向每个透镜的参考表面,按照控制透镜的光轴位置和倾斜的参考表面工作。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透镜夹4、14是通过模具注模制备的。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结构。例如,透镜夹4、14可以通过机械切削而产生,其这种情况中,可以从一个给定方向使切削刀刃向引入到形成透镜夹的切割工件上,因此,能够提供透镜2、3的安装部分,无需将切割体重新附着于工具上,允许高精度地形成透镜的安装部分。
双组透镜的例举结构是由第一和第二透镜2、3构成的,下面将说明装载物镜装置1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例举结构。
在下表1中,给出了第一和第二透镜2、3的形状等参数。表1
  数值孔径NA/焦距/入瞳φ(0.85/1.7647mm/3.00mm)                 波长=63.5nm
表面     曲率半径[mm]   轴上间隔[mm]   线d上的折射率Nd/阿贝数vd   635nm处的折射率N
OBJ     ∞     ∞
STO     ∞     0.0
 S1  R:1.62730 C:-0.749875 E-4K:-0.505660 D:-2.04775 E-3A:-.207368 E-2 E:0.0B:-.999092 F:0.0   1.643007  1.4955/81.6   1.494122
 S2  R:89.45684 C:-.332978 E-2K:-0.0 D:-0.921202 E-3A:-.291281 E-2 F:0.0B:-.459860 F:0.0   0.248290
 S3  R:1.30215 C:0.206089 E-3   1.315085  1.58913/61.3   1.587011
在表1中,目标是OBJ,孔径光阑是STO,透镜表面是S1、S2、S3…,光盘记录表面是成象表面(IMG)。
图11和12示出双组物镜的光学系统的光学特性。图11a、11b和11c分别表示球差、非球差和畸变象差。图12a和12b分别0.5°视场角的横向象差和轴上横向象差。
图13示出具有上述物镜装置1的光头的结构。光头101装载在记录和/或再现光盘(信息记录媒体)400的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上,工作时将激光辐射在光盘上以及检测从光盘400返回的光。
在以下的描述中,光盘400是相位变化光盘,信息信号被记录在其上和/或从其再现信号。然而,信息记录媒体也可以是只读光盘、磁光盘或光卡。相位变化光盘基本上是由基板401构成的平板光盘,其上按序镀有记录层402和保护层403。
光头101包括光源(图中未示出)、偏振分束器102、四分之一波片103和具有双组透镜的物镜装置1。衍射光栅和准直透镜(图中未示出)安排在光源与偏振分束器102之间。
光源是半导体激光器,辐射线性偏振激光,例如635nm。光源辐射恒定输出的激光,再现光盘400上的信息信号,而对所辐射激光强度的调制取决于记录的信息信号,例如将信息信号记录在光盘400上。对光源辐射的激光的波长λ不存在特别限制。采用较短波长的激光是较好的,以实现更高的记录密度和更大的记录容量。
从光源的辐射的激光被衍射光栅(图中未示出)衍射,由此分束为零阶光、+1阶光和a-1阶光。零阶光和±1阶光通过准直透镜(图中未示出)变为准直光束。
经过准直透镜准直的入射激光透过偏振分束器102落在四分之一波片103上。通过四分之一波片103的光束转变为圆偏振光,然后落在物镜装置1上。
物镜装置1具有如上所述的第一透镜2和第二透镜3。在本实施例中,物镜装置包括透镜夹14。通过四分之一波片并转变为圆偏振光的激光透过物镜装置1的第一和第二透镜2、3,汇集在信号记录表面(即光盘400的记录层402表面)上。
汇集在光盘400信号记录表面上的入射光被这一信号记录表面反射,成为返回光,然后透过物镜装置1的物镜,落在四分之一波片103上。这一返回光透过四分之一波片,变为线偏振光束,相对于正向光的偏振方向旋转90°。然后,这一线偏振光束被偏振分束器102的反射表面反射。
被偏振分束器102反射的返回光通过聚焦透镜104和多透镜105,被光电检测器106检测。
多透镜105产生入射光束的象散象差。这一象散象差使聚焦伺服信号能够利用所谓的象散象差方法被象散象差所检测。光电检测器106包括例如六个光电二极管,输出与入射在各个光电二极管上返回光强度相一致的电信号。
记录和/再现装置分别利用象散象差方法和所谓的三光束方法对光电检测器106输出的电信号进行预定的处理,产生聚焦伺服信号和寻轨伺服信号,驱动双轴传动器107。基于聚焦伺服信号和寻轨伺服信号,双轴传动器107沿物镜光轴和光盘400半径使物镜装置1传动。
光电检测器106还对与入射在各个光电二极管上返回光强度相一致的电信号进行处理,产生并输出光盘400的回放信号。
因此,具有物镜装置1的光头101对光盘400的信息信号进行读和写是可能的。
现在说明具有这种光头101的记录和/再现装置的实施例。参考图14,这一记录和/再现装置包括旋转驱动光盘400的主轴电机121、光头101、引起光头101移动的馈送电机122、执行预定调制和解调操作的调制解调器124、执行光头101伺服控制的伺服控制电路125和执行整个系统控制的系统控制器126。
主轴电机121旋转驱动装载在旋转台上的光盘400,(图中未示出),它是根据伺服控制电路125的控制信号以预定的rpm转速驱动的。
光头101连接于调制解调器124。在将信息信号记录在光盘400上时,光头101将受过光强度调制的激光照射在光盘400上。基于外部电路127输出的信号,对激光进行光强度调制,以预定的方式由调制解调器124进行调制。
在再现信息信号时,光头101将预定输出的激光照射在光盘400上,产生返回光的回放信号,将回放信号传送给调制解调器124。
这一光头101还与伺服控制电路125连接。光头101产生光盘400返回光的聚焦伺服信号,将该伺服信号传送给伺服控制电路125。伺服控制电路125在系统控制器126的控制下由双轴传动器107执行聚焦和寻轨控制。
调制解调器124与系统控制器126连接,在系统控制器126的控制下对记录和/再现信号进行调制。
馈送电机123将光头101馈送到光盘400的预定径向位置,在伺服控制电路125的控制信号下进行驱动。
伺服控制电路125在系统控制器126的控制下控制主轴电机122和馈送电机123。
采用上述的记录和/或再现装置121,能够在光盘400上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现。
记录和/或再现装置121采用具有双组物镜的物镜装置1,其中在制造过程中第一与第二透镜2、3之间不存在位置偏移,采用该装置,能够在光盘400上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现,不存在由上述三个误差因素引起的性能劣化。

Claims (28)

1.一种携载由多个透镜形成的物镜的透镜夹,所述多个透镜安排在适合于利用激光记录和/或再现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信号的光头的光轴上,所述透镜构成物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参考表面分别携载所述透镜以控制透镜沿光轴位置和倾斜,所述参考表面控制透镜沿光轴的位置和倾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夹,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参考表面,用于支承安排在光轴上的两组透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夹,其特征在于:设置使透镜沿其半径定位的径向参考表面,与参考表面相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夹,其特征在于:透镜夹由弹性材料形成,这里透镜与径向参考表面压入匹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夹,其特征在于:参考表面是在至少三个位置上支承透镜的包含凸块顶点的虚设平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夹,其特征在于:透镜夹是通过模具注模形成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夹,其特征在于:透镜夹是由热固化树脂形成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夹,其特征在于:透镜夹支承数值孔径不小于约0.75的物镜。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夹,其特征在于:信息记录媒体与物镜之间的工作距离不小于约0.5m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夹,其特征在于:透镜夹支承具有辐射激光的光源和接收从光源反射返回激光的光接收装置的光头中的物镜。
11.一种利用包含至少一个阴模和一个阳模的金属模通过注模手段制造携载由多个透镜形成的物镜的透镜夹的方法,所述多个透镜安排在适合于利用激光记录和/或再现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信号的光头的光轴上,所述透镜构成物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阳模或阴模之一上形成参考部分注模部分,它们构成分别携载所述多个透镜的所述透镜夹的多个参考部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透镜夹是由热固化树脂形成的。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参考部分注模部分,形成物镜中每个透镜的每个参考部分,它们具有控制物镜的每个透镜的倾斜和沿光轴位置的参考表面。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沿物镜光轴的唯一方向形成多个参考部分的多个参考表面。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参考部分是通过参考部分注模部分形成的,具有径向的参考表面,沿透镜径向使物镜的透镜定位。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参考部分是通过参考部分注模部分形成的,具有至少在三个位置上支承物镜各透镜的凸块,以致于包括凸块顶点的虚平面表现为参考表面。
17.一种制造透镜夹的具有至少一个阴模和一个阳模的金属模,所述金属模用于制造携载由多个透镜形成的物镜的透镜夹,所述多个透镜安排在适合于利用激光记录和/或再现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信号的光头的光轴上,所述透镜构成物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阴模和阳模之一上形成参考部分注模部分,它们形成分别安装所述透镜的透镜夹的多个参考部分。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造透镜夹的金属模,其特征在于:
所述参考部分注模部分形成每个参考部分,具有控制物镜每个透镜的倾斜和沿光轴位置的参考表面。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造透镜夹的金属模,其特征在于:
形成参考表面的所述参考部分注模部分的各部分是在一个方向上形成的。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造透镜夹的金属模,其特征在于:
所述参考部分注模部分形成每个参考部分,具有控制物镜每个透镜的倾斜和沿光轴位置的参考表面。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造透镜夹的金属模,其特征在于:
所述参考部分注模部分形成每个参考部分,具有至少在三个位置上支承物镜各透镜的凸块,包括凸块顶点的虚平面证明参考表面。
22.一种适合于利用激光记录和/或再现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信号的光头的物镜装置,所述透镜构成物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装置包括:
由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构成的物镜;和
支承所述物镜的透镜夹;
第一和第二透镜的至少一个表面具有形成为透镜表面的中部,所述至少一个表面的外缘附近表现为垂直于光轴的平面;
具有安装所述第一和第二透镜的第一参考表面和第二参考表面的所述透镜夹,分别控制透镜的倾斜和沿光轴位置,所述参考表面定向为沿光轴的一个方向,所述第一透镜的平面部分与支承所述第一透镜的第一参考表面共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平面部分与支承所述第二透镜的第二参考表面共面。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物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夹包括使第一透镜相对于第一透镜径向定位的邻近所述第一参考表面形成的第一径向的第一参考表面和使第二透镜相对于第二透镜径向定位的邻近所述第二参考表面形成的第二径向的第二参考表面,
所述第一透镜由其周边表面支承,在径向上针对第一参考表面挤压,和
所述第二透镜由其周边表面支承,在径向上针对第二参考表面挤压。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物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通过压配到由第一径向所述参考表面构成的圆柱部分中支承的,这里,所述第二透镜通过压配到由第二径向所述参考表面构成的圆柱部分中支承的。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物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第二透镜由透镜夹支承并用粘合剂加以固定。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物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通过压配到由第一径向所述参考表面构成的圆柱部分中支承的并接着用粘合剂将其固定到透镜夹上,这里,所述第二透镜通过压配到由第二径向所述参考表面构成的圆柱部分中支承的并接着用粘合剂将其固定到透镜夹上。
27.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物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第二透镜中至少一个具有从透镜夹的端面向外凸起的端面。
28.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物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第二透镜中其端面从透镜夹端面向外凸起的一个具有小于另一个透镜的直径以及具有参考表面向内定位的平面部分,该参考表面与平面部分共面。
CNB001053485A 1999-03-31 2000-03-31 透镜夹及其制备方法、生产透镜夹的金属模和物镜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468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94153/99 1999-03-31
JP9415399 1999-03-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71864A true CN1271864A (zh) 2000-11-01
CN100354682C CN100354682C (zh) 2007-12-12

Family

ID=14102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0534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4682C (zh) 1999-03-31 2000-03-31 透镜夹及其制备方法、生产透镜夹的金属模和物镜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6594204B1 (zh)
KR (1) KR100752826B1 (zh)
CN (1) CN100354682C (zh)
DE (1) DE10015953A1 (zh)
HK (1) HK1033360A1 (zh)
ID (1) ID25424A (zh)
MY (1) MY126028A (zh)
SG (1) SG9787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7262C (zh) * 2001-08-29 2007-07-18 索尼公司 物镜单元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CN100462763C (zh) * 2004-11-08 2009-02-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透镜单元
US7626773B2 (en) 2004-11-08 2009-12-01 Panasonic Corporation Lens unit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94204B1 (en) * 1999-03-31 2003-07-15 Sony Corporation Lens holde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ens holder, metal die for producing lens holder and objective lens device
JP4083955B2 (ja) * 2000-06-12 2008-04-30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対物レンズ、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学式記録再生装置
JP2002092926A (ja) * 2000-09-14 2002-03-29 Sony Corp 光ヘッドおよび光ピックアップ
JP4698874B2 (ja) * 2001-04-24 2011-06-08 ローム株式会社 イメージセンサ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イメージセンサ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03021770A (ja) 2001-07-09 2003-01-24 Sony Corp 対物レンズ、対物レンズの製造方法、光学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DE10136387A1 (de) * 2001-07-26 2003-02-13 Zeiss Carl Objektiv, insbesondere Objektiv für die Halbleiter-Lithographie
US7576928B2 (en) * 2003-10-31 2009-08-18 Hamamatsu Photonics K.K. Solid immersion lens holder
US7265917B2 (en) 2003-12-23 2007-09-04 Carl Zeiss Smt Ag Replacement apparatus for an optical element
JP4507588B2 (ja) * 2003-12-24 2010-07-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と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06085837A (ja) 2004-09-16 2006-03-30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対物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WO2007096992A1 (ja) * 2006-02-24 2009-07-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JP4823755B2 (ja) * 2006-04-27 2011-11-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レンズシステム組立方法および間隔設定冶具
KR20080002159A (ko) * 2006-06-30 2008-01-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학부품 지지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광주사장치 및화상형성장치
EP1953746A3 (en) * 2007-02-01 2009-11-04 Ricoh Company, Ltd. Lens actuator,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optic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DE102008000967B4 (de) 2008-04-03 2015-04-09 Carl Zeiss Smt Gmbh Projektionsbelichtungsanlage für die EUV-Mikrolithographie
US8152340B1 (en) * 2008-08-22 2012-04-10 Nguyen Ronald C Compact loupe light
JP6944283B2 (ja) * 2017-06-27 2021-10-06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レン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CN111277732A (zh) * 2018-12-04 2020-06-12 三赢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车载摄像头及交通工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51902A (en) * 1980-04-25 1981-11-25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Plastic lens
JPS58175624A (ja) * 1982-04-09 1983-10-14 Hitachi Ltd レンズ保持部材およびその成形用金型機構
DE3475114D1 (en) 1983-10-19 1988-12-15 Perkin Elmer Corp Optical assemblies
US5249082A (en) * 1991-05-08 1993-09-28 Eastman Kodak Company Exact constraint arrangement for and methods of mounting an element such as a lens
JPH04356748A (ja) 1991-06-03 1992-12-10 Sony Corp 光磁気記録装置
US5270869A (en) 1992-12-23 1993-12-14 Eastman Kodak Company Passively athermalized optical assembly incorporating laminate fiber compensation ring
JP3567515B2 (ja) * 1995-02-15 2004-09-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学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H08315404A (ja) * 1995-05-18 1996-11-29 Sony Corp 光学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US6115347A (en) * 1996-02-12 2000-09-05 Sony Corporation Optical pick-up device,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objective lens
JPH1069648A (ja) * 1996-08-28 1998-03-10 Sony Corp 光学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この光学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の調整方法
US5729393A (en) * 1996-04-03 1998-03-17 Digital Papyrus Corporation Optical flying head with solid immersion lens having raised central surface facing medium
JP3787925B2 (ja) * 1996-11-14 2006-06-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対物レンズ装置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JPH10320773A (ja) * 1997-05-19 1998-12-04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US6151174A (en) * 1997-10-06 2000-11-21 U.S. Philips Corporation Device for optically scanning a record carrier
CN1132163C (zh) * 1997-10-06 2003-12-24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从/向记录介质读取和/或写入信息的设备
KR20010012940A (ko) * 1998-03-26 2001-02-26 요트.게.아. 롤페즈 제 1 및 제 2 렌즈부를 구비한 광학 주사부
JP2000099987A (ja) * 1998-09-24 2000-04-07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光磁気ヘッド装置
WO2000023991A1 (fr) * 1998-10-21 2000-04-27 Sony Corporation Tete optique et dispositif de lecture/ecriture pour support d'enregistrement optique
US6594204B1 (en) * 1999-03-31 2003-07-15 Sony Corporation Lens holde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ens holder, metal die for producing lens holder and objective lens devic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7262C (zh) * 2001-08-29 2007-07-18 索尼公司 物镜单元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CN100462763C (zh) * 2004-11-08 2009-02-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透镜单元
US7626773B2 (en) 2004-11-08 2009-12-01 Panasonic Corporation Lens un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00071509A (ko) 2000-11-25
MY126028A (en) 2006-09-29
HK1033360A1 (en) 2001-08-24
SG97873A1 (en) 2003-08-20
US6594204B1 (en) 2003-07-15
CN100354682C (zh) 2007-12-12
DE10015953A1 (de) 2000-10-26
ID25424A (id) 2000-10-05
KR100752826B1 (ko) 2007-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1864A (zh) 透镜夹及其制备方法、生产透镜夹的金属模和物镜装置
CN1185637C (zh) 透镜组、光学头和使用它们的光可记录型播放器
CN1192375C (zh) 聚束元件、光头、光信息存储再生装置及光信息存储再生方法
CN1725322A (zh) 光学头、用于装配透镜的设备和方法
CN1279524C (zh) 光学拾取器以及用于校正光束像差的方法和装置
CN1206636C (zh) 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354875A (zh) 光学拾取装置
CN1815273A (zh) 衍射光栅、受光元件及光学头以及光记录重放装置
CN1464984A (zh) 物镜部件和采用该物镜部件的光拾取装置
CN1801353A (zh) 拾光器装置
CN1220072C (zh) 透镜、组合透镜及其制造方法、光学拾波装置及光盘装置
CN1905024A (zh) 物镜保持装置及其应用
CN1181474C (zh) 光盘记录重放装置
CN101036189A (zh) 光集成单元及具有该单元的拾光器装置
CN1825446A (zh) 光拾取头以及盘驱动装置
CN1961364A (zh) 光学拾取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使用这种设备的光盘装置
CN1195313A (zh) 盘基板成形用金属模具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盘基板
CN100337139C (zh) 光学拾取器的物镜
CN1221953C (zh) 像差检测方法和使用其的光记录再现方法与光记录再现装置
JP2000347088A (ja) レンズホルダ、レンズホルダの製造方法、レンズホルダ製造用金型及び対物レンズ装置
CN1295536C (zh) 光学拾波器用物镜、光学拾波器及光盘装置
CN1941117A (zh) 光集成单元及其调整方法、以及光拾取装置
CN1142277A (zh) 光拾取装置及光盘驱动装置
CN1910669A (zh) 具有全息元件的光集成单元及光拾取装置
CN1877718A (zh) 光盘设备和拾取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3336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212

Termination date: 2010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