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10669A - 具有全息元件的光集成单元及光拾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全息元件的光集成单元及光拾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10669A
CN1910669A CNA2005800025243A CN200580002524A CN1910669A CN 1910669 A CN1910669 A CN 1910669A CN A2005800025243 A CNA2005800025243 A CN A2005800025243A CN 200580002524 A CN200580002524 A CN 200580002524A CN 1910669 A CN1910669 A CN 19106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ser
holographic element
integration unit
diffr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025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酒井启至
三木炼三郎
渡边由纪夫
宫崎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106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06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65Separate or integrated refractive elements, e.g. wave plat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3Integrated head arrangements, e.g. with source and detectors mounted on the same substrat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7Lasers; Multiple laser arrays
    • G11B7/1275Two or more lasers having different wavelength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53Diffractive elements, e.g. holograms or grating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81Non-lens elements for altering the properties of the beam, e.g. knife edges, slits, filters or stop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Semiconductor Laser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光集成单元(40)具有:振荡发出不同波长的多束激光用的发光部(1);波长板(5);使光源(1a)振荡发出的第1激光衍射用的偏振光全息元件(2);以及使光源(1b)振荡发出的第2激光衍射用的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3)。形成波长板(5),使得对第1激光作为λ/4板起作用,对第2激光作为λ板或λ/2板起作用。

Description

具有全息元件的光集成单元及光拾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光盘等信息记录媒体上用光学方法记录或重放信息的光集成单元及光拾取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用光学方法对作为信息记录媒体用的光盘记录或重放信息的光集成单元中,有与两种光盘对应的光集成单元。例如有这样一种光集成单元,该光集成单元具有为了对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视盘)系的光盘记录或重放,发出波长655nm的激光的光源;以及为了对CD(Compact Disk袖珍光盘)系的光盘记录或重放,发出波长785nm的激光的光源。
光集成单元中,上述两种光源分别配置在互相分开的位置,通过采用使两束激光合成分离用的光学元件,从而采用与两束激光对应的光集成单元(例如参照特開2000-76689号公报)。
在特開2000-76689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光拾取装置,该光拾取装置配置成使不同波长的多个半导体激光器互相靠近、以及将多个半导体激光器配置于一个组件的内部。图11中示出使两个半导体激光器靠近配置的光拾取装置的剖视图。在激光组件115的内部配置半导体激光器101、102及受光元件114。半导体激光器101、102振荡发出的激光,通过3光束用衍射光栅103、第2全息元件111、第1全息元件112、准直透镜113以及物镜106照射光盘107。
来自光盘107的反射光,通过物镜106、准直透镜113射入第1全息元件112。第1全息元件112形成于透明基板117的上表面,形成通过调整全息图沟槽的深度使得波长650nm频带的激光产生衍射,而波长780nm频带的激光不产生衍射。波长650nm频带的激光被第1全息元件衍射。
通过第1全息元件112的激光射入第2全息元件111。第2全息元件111形成于透明基板116的上表面,形成使波长780nm频带的激光衍射,而波长650nm频带的激光不衍射。波长780nm频带的激光被第2全息元件111衍射。
具有被第1全息元件112衍射的波长650nm的激光及具有被第2全息元件111衍射的波长780nm的激光射入受光元件114。
在图11示出的装置中,第1全息元件112及第2全息元件111配置于振荡发光的同一光轴上,再通过用一个受光元件114接受两个全息元件的衍射光,能使光拾取装置变得小型、又集成化。
作为另一种光拾取装置,图12中表示特開2003-109243号公报所揭示的光拾取装置的剖视图。从半导体激光器芯片121、123振荡发出的激光,通过第1全息元件124、第2全息元件125、波长板130、准直透镜126以及物镜127射入光记录媒体128。
来自光记录媒体128的反射光,通过物镜127、准直透镜126及波长板130射入第2全息元件125。波长板130形成为与波长660nm的激光的相位差为109度,而与波长780nm的激光的相位差为71度。
第2全息元件125是衍射效率与入射光的偏振方向无关实质上一定的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第2全息元件125具有波长选择特性,即波长660nm的激光不衍射而波长780nm的激光衍射。因而,具有波长780nm的激光被第2全息元件125衍射。通过第2全息元件125的激光射入第1全息元件124。第1全息元件124是使波长660nm的激光衍射用的偏振全息元件。具有波长660nm的激光被第1全息元件124衍射。
具有被第1全息元件124衍射的波长660nm的激光及具有被第2全息元件125衍射的波长780nm的激光被引导到受光元件129进行检测。
对于波长板130,采用对两束激光能提供接近位于90度左右的相位差的波长板。至于所提供的相位差偏离90度的部分被允许作为检测信号的下降。对两束激光分别形成提供90度相位差的波长板在技术上也是可能的。但是有这样特性的波长板在成本上未必有利,所以形成对于所提供的相位差为偏离90度的角度,利用通过波长板,来自相位差偏离90度的光记录媒体128的返回光其两束激光均是椭圆偏振光。
专利文献1:特開2000-76689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開平2003-109243号公报
在两个光源分开配置的光拾取装置中,因需要使两束激光合成分离用的光学元件,存在的问题是零件个数增多。另外,与分开配置的两个光源对应要对光学系统作调整,存在的问题是要调整的部位变多。例如在配置好一方的光源后要调整光学系统的位置,还存在的问题是必须调整另一方光源的位置。另外,还需要对从分开配置的两个光源振荡发出的两束激光合成分离用的多个光学元件。所以存在的问题是光拾取装置的外形大。
在图11示出的光拾取装置上,具有调整全息图沟槽深度的波长选择性的全息元件配置于同一条光轴上。采用使波长650nm的激光衍射用的第1全息元件112和使波长780nm的激光衍射用的第2全息元件111。
但是,在上述全息元件上,与激光入射方向无关,各束激光分别衍射。即除了光盘107来的反射光外,即使从半导体激光器101、102向光盘107振荡发光,各束激光也被衍射。
因此,从半导体激光器101、102振荡发出,并向着光盘107的两束激光被第2全息元件111或第1全息元件112一次衍射,各个全息元件上的透过光(0次衍射光)射入光盘107。光盘107上反射的激光再度射入第2全息元件111或第1全息元件112后衍射,+1次衍射光或-1次衍射光被受光元件114受光。这样,两束激光一起在去的光程和来的光程上每一次都被衍射,所以存在的问题是:对于任何一束激光在去的光路上来自物镜的出射效率变差,再在来的光程上受光元件的受光效率也变差。
尤其是波长650nm的激光因为用于记录密度比CD高的DVD的重放或记录,所以要提高发光效率、及提高重放信号的S/N比。但在图11示出的光拾取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是:在将信息记录于光盘的情况下,导致光量不足,妨碍高速重放或高速记录。
在图12示出的光拾取装置上,将第1全息元件124作为偏振光全息元件。在该装置上,第2全息元件125的衍射光最好是不会被第1全息元件124衍射的偏振光方向。但是,在来自光记录媒体128的反射光是由两个方向的直线偏振光组成的圆偏振光或椭圆偏振光的情况下,第2全息元件125的部分衍射光在第1全息元件124上再次衍射。即,光利用效率下降。
因此,如上所述,即便在对两束激光的任何一束激光利用波长板给与接近位于90度左右的相位差的情况下,可以预想到:第2全息元件125处的衍射光在通过第1全息元件124之际,被第1全息元件124衍射,到达受光元件129的光量大幅度地下降。
另外,被第2全息元件125衍射的部分激光在形成通过该第1全息元件124中未形成全息图的区域的情况下,通过第1全息元件124的形成全息图的区域的激光其一部分被衍射光量降低,另一方面,通过未形成全息图的区域的激光光量不降低。因此,在来自光记录媒体128的反射光断面的强度分布上产生偏析。在光拾取装置上,因为采用来自光记录媒体的反射光的强度分布,得到跟踪出错信号或聚焦出错信号等,当在来自光记录媒体128的反射光的强度分布上产生偏析时,就存在无法正确获得这些信号的问题。
另外,所有第2全息元件125的衍射光在形成通过第1全息元件124的未形成全息图的区域的情况下,上述的第2全息元件125的衍射光光量不会降低。由于获得这一效果大多要采用使第2全息元件125远离半导体激光器芯片121、123,加大第1全息元件124和第2全息元件125间的距离的结构。但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的问题是:激光光轴方向上的光集成单元的外形变大,光拾取装置难以做到小型化。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相当高的激光利用效率,并能实现小型化的光集成单元及光拾取装置。
发明内容
基于本发明的光集成单元,具有:能振荡发出多束不同波长的激光用的发光部;相位差板;使多束激光中第1激光衍射用的第1全息元件;以及使多束激光中第2激光衍射用的第2全息元件。形成相位差板,使其对于第1激光作为λ/4板起作用,对于第2激光作为λ板或λ/2起作用。通过采用这一构成,对于第1全息元件及第2全息元件在选定合适的全息元件的情况下,即使形成任何一个全息元件的衍射光通过另一个全息元件,仍能防止衍射光被另一个全息元件衍射。其结果,能提供一种提高激光的利用效率之同时,还能实现小型化的光集成单元。
在上述发明中,最好形成发光部,使得第1激光的波长比第2激光的波长长,第1全息元件具有偏振光特性,形成第2全息元件,使其不取决于偏振光状态。通过采用这一构成,能容易地形成第1全息元件及第2全息元件。
上述发明中,最好形成发光部,使得第1激光的波长比第2激光的波长长,第1全息元件具有偏振光特性,形成第2全息元件,使得不让第1激光衍射使第2激光衍射。通过采用这一构成,能容易地形成第1全息元件及第2全息元件。
上述发明中,最好具有将发光部来的振荡发出的光,至少分割成3束用的分割振荡发出的光的部件。通过采用这一构成,能将本申请用于使用3束光束的跟踪方式。
上述发明中,最好分割振荡发出的光的部件包括:分割第1激光用的第1振荡发出的光的衍射光栅;以及分割第2激光用的第2振荡发出的光的衍射光栅。通过采用这一构成,能与各束激光相对应进行分割。
上述发明中,最好分割振荡发出的光的部件包括形成分割第1激光及第2激光用的衍射光栅。通过采用这一构成能容易地构成分割振荡发出的光的部件。
上述发明中,最好具有接受多束激光用的一个受光部,形成用一个受光部接受第1激光及第2激光。能使受光部小型化,其结果,亦能使光集成单元小型化。
上述发明中,最好具有接受多束激光用的受光部,将发光部、受光部、第1全息元件、以及第2全息元件等形成一体。通过采用这一构成,在制造光集成单元时,能对第1全息元件及第2全息元件等的位置进行调整,在将光集成单元装在光拾取装置上时不必对上述部件的位置进行调整。
上述发明中,最好具有接受多束激光用的受光部,将发光部、受光部、第1全息元件、第2全息元件、以及相位差板等形成一体。通过采用这一构成,能将相位差板配置于靠近发光部的位置,向光盘照射优质的激光。另外,在将光集成单元装于光拾取装置上之际,不必对光集成单元中的发光部、第1全息元件等的位置作调整。
上述发明中,最好具有接受多束激光用的受光部,将发光部、受光部、第1全息元件、第2全息元件、以及分割振荡发出的光的部件等形成一体。通过采用这一构成,在将光集成单元装于光拾取装置上之际,不必对光集成单元中的发光部、第1全息元件及分割振荡发出的光的部件的位置作调整。
上述发明中,最好具有接受多束激光用的受光部,发光部、受光部、第1全息元件、第2全息元件、相位差板、以及分割振荡发出的光的部件等形成一体。通过采用这一构成,在制造光集成单元时,能对发光部和第1全息元件等的位置作调整,在将光集成单元装于光拾取装置上之际,就无须再对上述部件的位置作调整。
在上述发明中,最好一体地形成发光部,使其能与其它的部分分离。通过采用这一构成,能容易地改变发光部。
基于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具有:所述光集成单元;以及使振荡发出的激光会聚于光盘的信息面用的物镜。通过采用这一构成,能提供一种具有高的激光利用效率、可实现小型化的光集成单元。
上述发明中,最好具有将来自发光部的振荡发出的光,至少分割成3束用的分割振荡发出的光的部件;以及接受多束激光用的受光部。形成发光部,使得第1激光的波长比第2激光的波长长,第1全息元件具有偏振光特性,第2全息元件形成不取决于偏振光状态,将发光部、受光部、第1全息元件、第2全息元件、相位差板、以及分割振荡发出的光的部件等形成一体。通过采用这一构成,在将对发光部和第1全息元件的位置等作过调整的光集成单元装在光拾取装置上之际不必再对所述零件的位置进行调整。
根据本发明,则能提供一种激光利用效率高、外形能实现小型化的光集成单元及光拾取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1的第1光集成单元及第1光拾取装置的概要剖视图。
图2为实施方式1的第2光集成单元及第2光拾取装置的概要剖视图。
图3为实施方式1的第3光集成单元及第3光拾取装置的概要剖视图。
图4为实施方式2的第1光集成单元及第1光拾取装置的概要剖视图。
图5为实施方式2的第2光集成单元及第2光拾取装置的概要剖视图。
图6为实施方式3的第1光集成单元及第1光拾取装置的概要剖视图。
图7为实施方式3的第2光集成单元及第2光拾取装置的概要剖视图。
图8为实施方式3的第3光集成单元及第3光拾取装置的概要剖视图。
图9为实施方式3的第4光集成单元及第4光拾取装置的概要剖视图。
图10为实施方式3的第5光集成单元及第5光拾取装置的概要剖视图。
图11为基于现有技术的一光集成单元及一光拾取装置的剖视图。
图12为基于现有技术的其它光集成单元及其它光拾取装置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21发光部、1a、1b光源、2、12、14、16偏振光全息元件、3、13、15、17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4a、4b、4c受光部、5波长板、6物镜、7光盘、8a、8b、8c衍射光栅、9、10、11保持件、22~31基板、35a、35b、35c衍射光、39台座、40、42、44光集成单元、41、43、45光拾取装置、101、102半导体激光器、1033光束用衍射光栅、106物镜、107盘片、111第2全息元件、112第2全息元件、113准直透镜、114受光元件、115激光组件、116、117透明基板、121、123半导体激光器芯片、124第1全息元件(偏振光全息元件)、125第2全息元(无偏振光特性全息元件)、126准直透镜、127物镜、128光记录媒体、129受光元件、130波长板、J光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图1至图3对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光集成单元及光拾取装置进行说明。还有本发明的说明中所用的上表面、上方等表示方向的技术用词不是表示绝对的方向,而是表示各部位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第1光集成单元及第1光拾取装置的概要剖视图。光集成单元40具有振荡发出两束激光用的发光部1。发光部1包括光源1a及光源1b。光源1a、1b形成能向图1的上方振荡发出激光。光源1a及光源1b形成使振荡发出的激光光轴互相成几乎相同的方向。发光部1形成从光源1a振荡发出的第1激光的波长比从光源1b振荡发出的第2激光的波长短。例如,从光源1a振荡发出具有记录或重放DVD系统的盘片用的波长655nm的激光、和从光源1b振荡发出具有记录或重放CD系统的盘片用的波长785nm的激光。
在从光源1a振荡发出的第1激光的光轴J上配置基板22、基板23、以及作为相位差板用的波长板5。在基板22的上表面形成偏振光全息元件2,作为使光源1a振荡发出的第1激光衍射用的第1全息元件。在基板23的上表面形成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3,作为使光源1b振荡发出的第2激光衍射用的第2全息元件。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3形成不具有偏振光特性,激光的衍射不取决于偏振光状态。
偏振光全息元件2对于从光源1a振荡发出的激光的偏振光状态形成使旋转90度后的直线偏振光状态的激光衍射。偏振光全息元件2配置成使从光源1a振荡发出的第1激光的光轴J通过偏振光全息元件2的实质上中央部位。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3配置成使从光源1b振荡发出的第2激光的光轴通过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3的实质上中央部位。另外偏振光全息元件2及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3形成于振荡发出的两束激光在光盘7上反射返回时回来的光程途中。
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3形成使第1激光不衍射,使第2激光衍射。也就是,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3形成有波长选择性。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3形成衍射光中0次衍射光的衍射效率约为80%、±1次衍射光的衍射效率分别各为8%。
波长板5对于第1激光作为λ/4板起作用,对于第2激光作为λ板或λ/2板起作用。在发光部1的侧面形成接受偏振光全息元件2的衍射光用的受光部4a。另外,在发光部1的侧面与配置受光部4a一侧相反一侧上配置接受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3的衍射光用的受光部4b。本实施方式中,偏振光全息元件及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的衍射光中,采用一次衍射光。
光集成单元40具有:发光部1、受光部4a、4b、基板22、23、以及波长板5,光拾取装置41除了光集成单元40外,在波长板5上方的光轴J上具有使振荡发出的激光会聚于光盘7用的物镜6。
图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2光集成单元及第2光拾取装置的概要剖视图。光集成单元具有发光部1、基板22、23及波长板5,这一点和本实施方式的第J光集成单元及第2光拾取装置相同。
在第2光集成单元及第2光拾取装置中,受光部的位置不同,受光部4a及受光部4b配置于受光部1的侧面中互相相同的一侧。受光部4a及受光部4b配置成使得各自的主表面为近似同一平面的形状。光拾取装置形成用受光部4b接受偏振光全息元件2的衍射光,用受光部4a接受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3的衍射光。至于其它的构成与本实施方式的第1光集成单元及第1光拾取装置相同。
图3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3光集成单元及第3光拾取装置的概要剖视图。具有发光部1及波长板5,偏振光全息元件12形成于基板24上表面,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13形成于基板25的上表面,偏振光全息元件12形成于基板24上表面,这一点与本实施方式的第1光集成单元及第1光拾取装置相同。
在第3光集成单元及第3光拾取装置中,形成一个用受光部接受发光部振荡发出的两束激光。形成于基板24上表面的偏振光全息元件12及形成于基板25上表面的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13形成使偏振光全息元件12的衍射光35a和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13的衍射光35b到达发光部1侧面中几乎相同的位置。用一个受光部4c接受衍射光35a及衍射光35。这样,在第3光集成单元及第3光拾取装置上形成用一个受光部4c能接受双方的激光。
至于其它的构成和本实施方式的第1光集成单元及第1光拾取装置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发光部1中的光源1a振荡发出短波长的激光,从光源1b振荡发出长波长的激光。光源1a振荡发出的第1激光通过形成于基板23的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3及形成于基板22的偏振光全息元件2,在物镜6处会聚射入光盘7。
光盘7上反射的激光再通过物镜6及波长板5,在形成于基板22的偏振光全息元件2处衍射。偏振光全息元件2的衍射光35a通过形成于基板23上表面的形成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3的区域到达受光部4a,在受光部4a,接受衍射光35a,检测出光信号。
波长板5形成对光源1a振荡发出的第1激光作为λ/4板起作用。从光源1a振荡发出的第1激光通过波长板5成为圆偏振光状态射入光盘7。来自光盘7的反射光再次通过波长板7相对光源1a振荡发出的激光的偏振光方向成为旋转90度后的直线偏振光状态,射入偏振光全息元件2。
偏振光全息元件2形成使该旋转90度后的直线偏振光状态的反射光衍射。因而,光源1a振荡发出的第1激光的反射光被偏振光全息元件2衍射引导到受光部4a。
光源1b振荡发出的第2激光通过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3、偏振光全息元件2、及波长板5会聚于物镜6,射入光盘7,来自光盘7的反射光通过物镜6、波长板5及偏振光全息元件2,被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3衍射。
形成波长板5,使其对第2激光作为λ/2板或λ板起作用。在波长板5对第2激光作为λ/2板起作用的情况下,利用振荡发出的第2激光通过波长板5,相对光源1b振荡发出的激光的偏振光方向成为旋转180度后的直线偏振光状态。以这一状态射入光盘7。来自光盘7的反射光再次射入波长板5。利用来自光盘7的反射光再次通过波长板5,成为具有和光源1b振荡发出的激光相同偏振光方向的直线偏振光状态。因此,第2激光的反射光在偏振光全息元件2处不衍射地透过。另一方面,在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3上,因与偏振光状态无关激光被衍射,所以第2激光的反射光被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3衍射引导到受光部4b。
波长板5在对第2激光作为λ板起作用时,光源1b振荡发出的第2激光在通过波长板5之际,变成和振荡发出的激光的偏振光方向相同的偏振光状态射入光盘7。来自光盘7的反射光再度通过波长板5,变成与振荡发出的光相同的直线偏振光状态。因此,第2激光不在偏振光全息元件2处衍射,而在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3处衍射被受光部4b接受。
这样,形成作为相位差板用的波长板,使其对第1激光作为λ/4板起作用,再对第2激光作为λ板或λ/2板起作用,通过这样,能提供一种可提高激光的利用效率、并能实现小型化的光集成单元及光拾取装置。
具有作为第1全息元件用的偏振光全息元件2具有偏振光特性,形成作为第2全息元件用的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3,使其无偏振光特性。通过采用这一构成,能在第2激光通过第1全息元件时减少其光量损耗,提高第2激光的利用效率。另外第1全息元件及第2全息元件也容易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偏振光全息元件作为使波长短的第1激光衍射用的第1全息元件,使用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作为使波长长的第2激光衍射用的第2全息元件,但并不特别限于这一方式,也可以使用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作为为第1全息元件,及使用偏振光全息元件作为第2全息元件。
这里,详细说明对于上述一束激光有λ/4板的作用,而对于另一束激光具有λ/2板或λ板作用的相位差板。
在相位差板上,设正交的两个方向的折射率分别为Np、Ns,相位差板的厚度为d,则所产生的相位差Δ如式(1)所示。
                      Δ=(Np-Ns)×d…(1)
例如设第1激光的波长为655nm,相位差板作为λ/4板起作用,此时的相位差Δ可以用式(2)给出。
              Δ=(Np-Ns)×d=0.655×(2k-1)/4…(2)
式中k为任意的正整数。
另一方面,设第2激光的波长为785nm,相位差板作为λ/2板(或λ板)起作用,此时的相位差Δ可以用式(3)给出。
                  Δ=(Np-Ns)×d=0.785×j/2…(3)
式中,j为任意的正整数。
为了同时满足上述条件,根据式(2)及式(3)要满足以下的条件
             0.655×(2k-1)/4=0.785×j/2…(4)
通过决定满足式(4)的k及j,以能形成具有上述特性的相位差板。
例如,在第2激光上,j=3时的相位差Δ成为下式所示。
 Δ=0.785×3/2=1.1775
在使该相位差Δ与第1激光的式(2)吻合时,变成
Δ/0.655=1.798≈1.75=(2k-1)/4(k=4)
所以对于第1激光就实质上作为λ/4板起作用。
这样,通过使k及j值最佳,形成对于一束激光将直线偏振光变换成圆偏振光(起λ/4板的作用),而对于另一束激光具有直线偏振光原样不变(起λ/2板或λ板的作用)的特性的相位差板。
形成作为第2全息元件用的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3,使得第1激光不衍射,而使得第2激光衍射。也就是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3有波长选择性。通过采用这一构成,能减小光源1a振荡发出的第1激光通过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3时的光量损耗,提高第1激光的利用效率。
例如,在利用第1激光将信息记录于光盘7的情况下,能加大从物镜6照射的第1激光的光量,能对光盘7进行高速记录或高速重放。
另外,利用第2全息元件具有波长选择性,第1全息元件中的第1激光的衍射光即便通过形成第2全息元件的区域,因第1激光不被第2全息元件衍射而透过,故能防止光量损耗。因此,能边防止光量损耗,边使第1全息元件和第2全息元件靠近,力求使光集成单元及光拾取装置小型化。
在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3上,最好透过光(0次衍射光)的效率高,±1次衍射光的效率低。例如,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形成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3的0次衍射光的效率约为80%,而±1次衍射光的效率分别各为8%。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即使在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不具有波长选择性的情况下,能抑制光源1a振荡发出的第1激光通过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3时因衍射产生的光量损耗。
另外,能减小光源1b振荡发出的激光射向光盘7时的光量损耗。例如在光源1b振荡发出的第2激光是CD录音用的激光时,能增大照射光盘(CD)的激光光量,所以适于高速记录。另一方面,来自光盘(CD)的反射光因CD的记录密度比DVD等低,所以没有必要将光量做得非常大,按照上述衍射效率能充分地进行良好的记录或重放。
对于图2示出的第2光集成单元及光拾取装置,两个受光部4a、4b配置于发光部1侧面的同一侧。通过采用这一构成,能将受光部汇集于一处,还能力求做到使光集成单元及光拾取装置小型化。在第2光集成单元及第2光拾取装置上,受光部4a的主表面和受光部4b的主表面配置成几乎同一平面上,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图2中,也可以在受光部4a的激光光轴方向上,配置成在受光部4b的上方一侧
在图3示出的第3光集成单元及第3光拾取装置上,形成用一个受光部4c接受振荡发出的两束激光。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使受光部外形变小,还能谋求实现光集成单元及光拾取装置小型化。这样,基于本发明的光集成单元及光拾取装置配置受光部的自由度增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光部1中的光源1a和光源1b互相并排配置。各光源1a、1b的发光点彼此之间离开约110微米。因此,第1激光的光轴和第2激光的光轴配置于稍些不同的位置。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具有使第1激光衍射用的第1全息元件和使第2激光衍射用的第2全息元件,从而能与各自的激光一致个别地配置全息元件。因此,能以最佳的状态将各激光引导到受光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光部1振荡发出的激光是两种激光,但并不限于此,即便是具有能振荡发出3种及3种以上激光的发光部的光集成单元及光拾取装置本申请的发明也能适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逐个使各激光衍射,最好具有各自的全息元件。
实施方式2
参照图4及图5,说明基于本申请的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光集成单元及光拾取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光集成单元及光拾取装置中,具有偏振光全息元件、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及相位差板,在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的光集成单元及光拾取装置相同。在发光部上,为了振荡发出两束激光而具备两个光源,这一点也与实施方式1的光集成单元及光拾取装置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分割振荡发出的光用的分割振荡发出的光的部件。
图4为本实施方式的第1光集成单元及第1光拾取装置的概要剖视图。偏振光全息元件14形成于基板26的上表面,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15形成于基板27的上表面。
在发光部1和基板27之间形成衍射光栅8a,作为将来自发光部1的振荡发出的光至少分割成3束用的分割振荡发出的光的部件。衍射光栅8a形成分别分割从光源1a振荡发出的第1激光及从光源1b振荡发出的第2激光。衍射光栅8a形成于基板28的上表面。衍射光栅8a形成使发光部1振荡发出的两束激光通过形成衍射光栅8a的区域内。
在发光部1的侧面形成受光部4a及受光部4b。受光部4b相对发光部1配置于和配置受光部4a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偏振光全息元件14及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15形成使被衍射光栅8a衍射的振荡发出的光的衍射光中光检测所用的衍射光通过。
图5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2光集成单元及第2光拾取装置的概要剖视图。偏振光全息元件16形成于基板30,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17形成于基板31,这一点与本实施方式的第1光集成单元及第1光拾取装置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2光集成单元及第2光拾取装置中,衍射光栅8b及衍射光栅8c形成于基板29的上、下主表面。作为分割从光源1a振荡发出的第1激光用的第1振荡发出的光的衍射光栅,形成衍射光栅8b。作为分割从光源1b振荡发出的第2激光用的第2振荡发出的光的衍射光栅,形成衍射光栅8c。在第2光集成单元及光拾取装置上,振荡发出的光的分割部件包括两个衍射光栅。衍射光栅8b形成予第1激光通过的区域,衍射光栅8c形成于第2激光通过的区域。
另外,形成衍射光栅8b,使得第2激光不衍射使第1激光衍射。形成衍射光栅8c,使得第1激光不衍射使第2激光衍射。即本实施方式中的振荡发出的光的分割部件具有波长选择性。
偏振光全息元件16形成于第1激光通过区域,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17形成于第2激光通过区域。另外,在第2光集成单元及第2光拾取装置上,受光部4c配置于发光部1的侧面,形成用该一个受光部接受从发1振荡发出的两束激光。
至于上述构成以外,其余均和实施方式1的光集成单元及光拾取装置相同,故不再在此赘述。
在图4示出的本实施方式的第1光集成单元及第1光拾取装置中,具有将发光部来的振荡发出的光至少分割成3束用的分割振荡发出的光的部件。通过采用这一构成,能将本发明用于采用3束跟踪方式的光集成单元及光拾取装置。
另外在第1光集成单元及第1光拾取装置中,形成作为分割振荡发出的光的部件用的衍射光栅8a分割第1激光及第2激光。即用一个衍射光栅8a分割两束激光。通过采用这一构成,能方便地构成分割振荡发出的光的部件。
光源1a振荡发出的第1激光及光源1b振荡发出的第2激光分别被衍射光栅8a分割成主光束和副光束。主光束及副光束在偏振光全息元件14及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15上起和实施方式1中的激光同样的作用。受光部4a接受光源1a振荡发出的第1激光的主光束及副光束,而受光部4b接受光源1b振荡发出的第2激光的主光束及副光束。
在图5的第2光集成单元及第2光拾取装置中,衍射光栅8b、8c形成于基板29,使它们分别与振荡发出的两束激光对应。通过采用这一构成,对于各自振荡发出的多束激光能以最佳的衍射角度及衍射效率分割振荡发出的光。另外,形成衍射光栅8b,使得第2激光不衍射使第1激光衍射,形成衍射光栅8c,使得第1激光不衍射使第2激光衍射。通过采用这一构成,能减小振荡发出的光的光量损耗,并提高激光的利用效率。
在第2光集成单元及第2光拾取装置上,用一个受光部4c接受两束激光。从光源1a、1b振荡发出的激光因其波长各异,故在通过同一分割振荡发出的光的部件时,衍射角度因两束激光而异。因此,射入受光部的激光位置差异很大,难以用一个受光部接受两束激光。但是,如图5示出的第2光集成单元及第2光拾取装置那样,通过相对各束激光形成各自的衍射光栅8b、8c,从而在分割振荡发出的光的部件上很容易地使多束激光的衍射角度实质上相同。因此,用一个受光部能容易地接受多束潋光。也就是,即使在使用多束激光的情况下,仍能容易地、个别地对射入受光部4c的多束激光的位置进行控制。
至于上述以外的作用及效果与实施方式1的光集成单元及光拾取装置相同故这里不再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3
参照图6至图10,说明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光集成单元及光拾取装置。本实施方式中对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中说明过的光集成单元及光拾取装置的具体设备形态进行说明。
图6为本实施方式的第1光集成单元及第1光拾取装置的概要剖视图。第1光集成单元及第1光拾取装置为将本实施方式1的第3光集成单元及第3光拾取装置(参照图3)安装于固定用构件上。
在第1光集成单元42上利用保持件9将发光部1、受光部4c、偏振光全息元件12、以及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13形成一体。在保持件9内部下方形成固定发光部1及受光部4c用的基座39。发光部1包括光源1a、1b在内,固定于基座39的上表面。另外,受光部4c也固定于基座39的上表面。在保持件9的内部基座39的上方为空洞。
基板25及基板24粘接固定于保持件9的上表面。基板25及基板24配置成使它们层迭在一起。保持件9的上表面形成平面,板状的基板主表面粘接固定于保持件9的上表面。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13形成于基板25的上表面。偏振光全息元件12形成于基板24的上表面。
基板24及基板25配置成使偏振光全息元件12的主表面和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13的主表面与发光部1振荡发出的各束激光的光轴几乎垂直。波长板5与基板24分开配置。
在光拾取装置43上,物镜6与波长板5分开配置。物镜6配置于从发光部1振荡发出的各束激光的光轴上,利用图中未示出的固定部件固定。
如上所述,在第1光集成单元及第1光拾取装置上,将发光部1、受光部4c、作为第1全息元件的偏振光全息元件12、以及作为第2全息元件的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13形成一体。至于其它的构成,均与实施方式1的第3光集成单元及第3光拾取装置相同。
图7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2光集成单元及第2光拾取装置概要剖视图。在第2光集成单元及第2光拾取装置上,具有保持件9,发光部1及受光部4c固定于保持件9内部,基板25及基板24固定于保持件9上表面,这一点与本实施方式的第1光集成单元及第J光拾取装置相同。
在第2光集成单元及第2光拾取装置上,作为相位差板的波长板5粘接固定于基板24的上表面。将波长板5贴紧固定使其主表面与基板24的主表面面对面。这样,在第2光集成单元及第2光拾取装置上,发光部1、受光部4c、偏振光全息元件12、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13及作为相位差板用的波长板5形成一体。至于其它的构成和本实施方式的第1光集成单元及光拾取装置相同。
图8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3光集成单元及第3光拾取装置的概要剖视图。第3光集成单元及第3光拾取装置除了形成用一个受光部接受两束激光外,其余和将实施方式2的第1光集成单元及第1光拾取装置(参照图4)安装于固定用构件上的构成相同。
发光部1及受光部4c固定于在保持件9内部形成的基座39上。在第3光集成单元及第3光拾取装置上,具有衍射光栅8a作为分割振荡发出的光的部件。衍射光栅8a形成于基板28的上表面。基板28固定于保持件9的上表面,形成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15的基板25固定于基板28的上表面。形成偏振光全息元件14的基板26固定于基板27的上表面。基板28、基板27及基板26在保持件9的上表面层迭在一起粘接固定。
波长板5与基板26分开配置。偏振光全息元件14、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15及衍射光栅8a配置成使各自的主表面与发光部1振荡发出的激光光轴几乎垂直。
这样,在第3光集成单元及第3光拾取装置上将发光部1、受光部4c、偏振光全息元件14、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15及衍射光栅8a形成一体。
受光部4c形成接受来自偏振光全息元件14的衍射光及来自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15的衍射光等来自两者的光。另外偏振光全息元件14和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15形成使1次衍射光到达受光部4c。至于其它构成均与实施方式2的第1光集成单元及第1光拾取装置相同。
图9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4光集成单元及第4光拾取装置的概要剖视图。在第4光集成单元及第4光拾取装置上,具有保持件9,发光部1及受光部4c固定于保持件9内部,这一点与本实施方式的第3光集成单元及第3光拾取装置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4光集成单元及第4光拾取装置上,波长板5粘接固定于基板26的上表面。即波长板5、基板26、基板27及基板28层迭在一起粘接固定于保持件9的上表面。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第4光集成单元及第4光拾取装置上,发光部1、受光部4c、偏振光全息元件14、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15、及衍射光栅8a形成一体。至于其它构成与本实施方式的第3光集成单元及第3光拾取装置相同。
图10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5光集成单元及第5光拾取装置的概要剖视图。在第5光集成单元及第5光拾取装置中,在第4光集成单元及第4光拾取装置的构成上,一体地形成使得发光部21能与其它部分分开。
第5光集成单元44具有保持件10及保持件11。保持件11形成箱形使内部为空的。受光部4c固定于保持件10上表面。保持件11配置于保持件10上表面。受光部4c配置于保持件11内部。发光部21固定于保持件10实质上中央部。发光部21被单独封装,内部包括光源1a、1b、发光部21形成能从保持件10上装拆。基板28、27、26及波长板5层迭在一起粘接固定于保持件11的上表面。
第5光拾取装置45具有第5光集成单元44及物镜6。至于其它构成与本实施方式的第4光集成单元及第4光拾取装置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光集成单元及光拾取装置上,至于上述以外的构成和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2的光集成单元及光拾取装置相同,所以这里不再重复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光集成单元将多个零部件形成一个组件,在光集成单元制造过程中能对多个零部件之间的位置进行调整。
图6示出的本实施方式的第1光集成单元及第1光拾取装置中,发光部1、受光部4c、偏振光全息元件12、以及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13形成一体。也就是,将上述多个零部件形成一个组件。
图6示出的光集成单元的组件内的位置调整,最初在保持件9内部对光源1a、1b的位置定位,粘接固定光源1a、1b。另外,在保持件9的内部对受光部4c的位置定位,粘接固定受光部4c。然后与发光部1振荡发出的激光光轴一致调整形成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13的基板25的位置后,将基板25粘接固定于保持件9。在这以后,对形成偏振光全息元件12的基板24的位置进行调整,将基板24粘接固定于基板25的上表面。
通过将发光部1、受光部4c、偏振光全息元件12、以及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13形成一体,从而能对每块形成一体的组件对发光部1、受光部4c、偏振光全息元件12、及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13的位置进行调整,在将光集成单元42装在光拾取装置43上之际,就无须对包括光集成单元在内的上述零部件之间的位置进行调整。
在图7示出的本实施方式的第2光集成单元及第2光拾取装置中,将发光部1、受光部4c、偏振光全息元件12、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13及波长板5形成一体。
在第2光集成单元中,将发光部1及受光部4c粘接固定于保持件9的内部后,再将基板25及基板24层迭在一起粘接固定于保持件9的上表面。此后,在基板24的上表面层迭波长板5并粘接固定。这样,即便在第2光集成单元上,也能预先对形成一体的组件中的各零件的位置进行调整,在将光集成单元装在光拾取装置上时就不必再对组件内各部件位置进行调整。
再有,在第2光集成单元上,因波长板5粘接固定于基板24的上表面,波长板5和发光部1之间的距离变近,所以发光部1振荡发出的激光透过波长板5时的面积减小,能减小由于波长板5制作误差等造成的透过波面的像差,能使照射光盘7的激光成为像差小的良好的光
图8示出的本实施方式的第3光集成单元及第3光拾取装置中,发光部1、受光部4c、偏振光全息元件14、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15及波长板8a形成一体。
在第3光集成单元中,在保持件9的内部对发光部1及受光部4c的位置定位,将发光部1及受光部4c粘接固定于保持件9。另一方面,粘接固定形成衍射光栅8a的基板28和形成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15的基板27使它们成一体。在保持件9上表面边对该构件的位置进行调整同时粘接固定。此后在基板27上表面边对形成偏振光全息元件14的基板26的位置进行调整同时粘接固定基板26。这样,即使在第3光集成单元上,也能预先对偏振光全息元件14、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15及衍射光栅8a等的位置进行调整,再将光集成单元装在光拾取装置上之际就不必对其位置进行调整。
在第3光集成单元上,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15和衍射光栅8a形成于互不相同的基板,尤其是不必分开形成,例如可以在基板27的主表面中,在和形成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15的一侧相反一侧的主表面上预先形成衍射光栅8a。
在图9示出的第4光集成单元及第4光拾取装置上,除了发光部1、受光部4c、偏振光全息元件14、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15及衍射光栅8a以外,还包括波长板5在内都形成一体。在第4光集成单元上,在配置发光部1及受光部4c的保持件9的上表面,将基板26、27、28层迭在一起固定后,再粘接固定波长板5。
在第4光集成单元上能使上述零件一体化形成一块组件,在将光集成单元装在光拾取装置上时不必对其位置进行调整。另外,和本实施方式的第2光集成单元一样,因能使波长板5靠近发光部1配置,故能减小由于波长板5的精度等原因造成的透明波面的像差。至于其它的作用及效果均与第3光集成单元相同。
在图10示出的第5光集成单元及第5光拾取装置上,一体地形成使得发光部21能与其它的零件分开。
在第5光集成单元上,最初,对发光部21及受光部4c的位置进行调整粘接固定于保持件10上。然后,通过保持件11边对衍射光栅8a、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15、偏振光全息元件14、及波长板5的位置进行调整,边使基板26~28和波长板5层迭在一起粘接固定于保持件11的上表面。
通过一体地形成使发光部21能和其它的部分分开,能容易地只将发光部21替换成不同的零件。发光部21的外形各生产厂家大多有通用的形状及通用的尺寸,所以在光集成单元的制造中,可以择情将发光部21改成其它生产厂家的产品。另外,在发光部21故障时调换也方便。
至于上述以外的作用及效果,由于与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相同所以这里不再重复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对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的光集成单元进行组件化的例子,列举受光部是一个的例子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受光部可以由多个形成。
在上述所有实施方式中,关于使偏振光全息元件及无偏振光特性的全息元件等的激光衍射的全息图可以分割成在多个区域具有不同的光栅。
还有,本次揭示的上述实施方式在各方面都是示例,所以并不限于此,本发明的范围不是上述说明的内容而由权利要求范围来表明,包括在和权利要求范围均等的意义上及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
工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能对光盘等信息记录媒体在光学上记录或重放信息的光集成单元及光拾取装置。
权利要求书
(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光集成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
用于振荡发出多束不同波长的激光的发光部(1、21);
相位差板(5);
使所述多束激光中第1激光衍射用的第1全息元件(2、12、14、16);以及
使所述多束激光中第2激光衍射用的第2全息元件(3、13、15、17),
形成所述相位差板(5),使其对于所述第1激光作为λ/4板起作用,对于所述第2激光作为λ板或λ/2起作用。
2.(修正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集成单元,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发光部(1、21),使得所述第1激光的波长比所述第2激光的波长短,
所述第1全息元件(2、12、14、16)具有偏振光特性,
形成所述第2全息元件(3、13、15、17),使其不取决于偏振光状态。
3.(修正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集成单元,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发光部(1、21),使得所述第1激光的波长比所述第2激光的波长短,
所述第1全息元件(2、12、14、16)具有偏振光特性,
形成所述第2全息元件(3、13、15、17),使得所述第1激光不衍射,而所述第2激光衍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集成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有将所述发光部(1、21)来的振荡光,至少分割成3束用的振荡光分割部件(8a、8b、8c)。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集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荡光分割部件(8b、8c)包括:分割所述第1激光用的第1振荡光衍射光栅(8b);以及
分割所述第2激光用的第2振荡光衍射光栅(8c)。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集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荡光分割部件(8a、8b、8c)包括以分割所述第1激光及所述第2激光的方式形成的衍射光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集成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有接受所述多束激光用的一个受光部(4a、4b、4c),
形成用所述一个受光部(4a、4b、4c)接受所述第1激光及所述第2激光。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集成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有接受所述多束激光用的受光部(4a、4b、4c),
将所述发光部(1、21)、所述受光部(4a、4b、4c)、所述第1全息元件(2、12、14、16)、以及所述第2全息元件(3、13、15、17)形成一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集成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有接受所述多束激光用的受光部(4a、4b、4c),
将所述发光部(1、21)、所述受光部(4a、4b、4c)、所述第1全息元件(2、12、14、16)、所述第2全息元件(3、13、15、17)、以及所述相位差板(5)形成一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集成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
将来自所述发光部(1、21)的振荡光至少分割成3束用的振荡光分割部件(8a、8b、8c);以及
接受所述多束激光用的受光部(4a、4b、4c),
将所述发光部(1、21)、所述受光部(4a、4b、4c)、所述第1全息元件(2、12、14、16)、所述第2全息元件(3、13、15、17)、以及所述振荡光分割部件(8a、8b、8c)形成一体。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集成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
将来自所述发光部(1、21)的振荡光,至少分割成3束用的振荡光分割部件(8a、8b、8c);以及
接受所述多束激光用的受光部(4a、4b、4c),
将所述发光部(1、21)、所述受光部(4a、4b、4c)、所述第1全息元件(2、12、14、16)、所述第2全息元件(3、13、15、17)、所述相位差板(5)、以及所述振荡光分割部件(8a、8b、8c)形成一体。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集成单元,其特征在于,
一体地形成所述发光部(1、21),使其能与其它部分分离。
13.一种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集成单元;以及
使振荡激光会聚于光盘(7)的信息面用的物镜(6)。
14.(修正后)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将来自所述发光部(1、21)的振荡光,至少分割成3束用的振荡光分割部件(8a、8b、8c);以及
接受所述多束激光用的受光部(4a、4b、4c),
形成所述发光部(1、21),使得所述第1激光的波长比所述第2激光的波长短,
所述第1全息元件(2、12、14、16)具有偏振光特性,
形成所述第2全息元件(3、13、15、17),使其不取决于偏振光状态,
将所述发光部(1、21)、所述受光部(4a、4b、4c)、所述第1全息元件(2、12、14、16)、所述第2全息元件(3、13、15、17)、所述相位差板(5)、以及所述分割振荡发出的光的部件(8a、8b、8c)等形成一体。

Claims (14)

1.一种光集成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
用于振荡发出多束不同波长的激光的发光部(1、21);
相位差板(5);
使所述多束激光中第1激光衍射用的第1全息元件(2、12、14、16);以及
使所述多束激光中第2激光衍射用的第2全息元件(3、13、15、17),
形成所述相位差板(5),使其对于所述第1激光作为λ/4板起作用,对于所述第2激光作为λ板或λ/2起作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集成单元,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发光部(1、21),使得所述第1激光的波长比所述第2激光的波长长,
所述第1全息元件(2、12、14、16)具有偏振光特性,
形成所述第2全息元件(3、13、15、17),使其不取决于偏振光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集成单元,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发光部(1、21),使得所述第1激光的波长比所述第2激光的波长长,
所述第1全息元件(2、12、14、16)具有偏振光特性,
形成所述第2全息元件(3、13、15、17),使得所述第1激光不衍射,而所述第2激光衍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集成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有将所述发光部(1、21)来的振荡光,至少分割成3束用的振荡光分割部件(8a、8b、8c)。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集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荡光分割部件(8b、8c)包括:分割所述第1激光用的第1振荡光衍射光栅(8b);以及
分割所述第2激光用的第2振荡光衍射光栅(8c)。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集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荡光分割部件(8a、8b、8c)包括以分割所述第1激光及所述第2激光的方式形成的衍射光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集成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有接受所述多束激光用的一个受光部(4a、4b、4c),
形成用所述一个受光部(4a、4b、4c)接受所述第1激光及所述第2激光。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集成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有接受所述多束激光用的受光部(4a、4b、4c),
将所述发光部(1、21)、所述受光部(4a、4b、4c)、所述第1全息元件(2、12、14、16)、以及所述第2全息元件(3、13、15、17)形成一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集成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有接受所述多束激光用的受光部(4a、4b、4c),
将所述发光部(1、21)、所述受光部(4a、4b、4c)、所述第1全息元件(2、12、14、16)、所述第2全息元件(3、13、15、17)、以及所述相位差板(5)形成一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集成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
至少将来自所述发光部(1、21)的振荡光至少分割成3束用的振荡光分割部件(8a、8b、8c);以及
接受所述多束激光用的受光部(4a、4b、4c),
将所述发光部(1、21)、所述受光部(4a、4b、4c)、所述第1全息元件(2、12、14、16)、所述第2全息元件(3、13、15、17)、以及所述振荡光分割部件(8a、8b、8c)等形成一体。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集成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
将来自所述发光部(1、21)的振荡光至少分割成3束用的振荡光分割部件(8a、8b、8c);以及
接受所述多束激光用的受光部(4a、4b、4c),
将所述发光部(1、21)、所述受光部(4a、4b、4c)、所述第1全息元件(2、12、14、16)、所述第2全息元件(3、13、15、17)、所述相位差板(5)、以及所述振荡光分割部件(8a、8b、8c)形成一体。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集成单元,其特征在于,
一体地形成所述发光部(1、21),使其能与其它部分分离。
13.一种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集成单元;以及
使振荡激光会聚于光盘(7)的信息面用的物镜(6)。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将来自所述发光部(1、21)的振荡光,至少分割成3束用的振荡光分割部件(8a、8b、8c);以及
接受所述多束激光用的受光部(4a、4b、4c),
形成所述发光部(1、21),使得所述第1激光的波长比所述第2激光的波长长,
所述第1全息元件(2、12、14、16)具有偏振光特性,
形成所述第2全息元件(3、13、15、17),使其不取决于偏振光状态,
将所述发光部(1、21)、所述受光部(4a、4b、4c)、所述第1全息元件(2、12、14、16)、所述第2全息元件(3、13、15、17)、所述相位差板(5)、以及所述振荡光分割部件(8a、8b、8c)形成一体。
CNA2005800025243A 2004-01-16 2005-01-11 具有全息元件的光集成单元及光拾取装置 Pending CN19106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09227/2004 2004-01-16
JP2004009227A JP2005203041A (ja) 2004-01-16 2004-01-16 光集積ユニットおよ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0669A true CN1910669A (zh) 2007-02-07

Family

ID=34792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025243A Pending CN1910669A (zh) 2004-01-16 2005-01-11 具有全息元件的光集成单元及光拾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018969A1 (zh)
JP (1) JP2005203041A (zh)
CN (1) CN1910669A (zh)
WO (1) WO20050692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83553B2 (ja) * 2005-11-21 2011-05-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源ユニット、光検出ユニット、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925256B2 (ja) * 2006-01-20 2012-04-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源ユニット、光検出ユニット、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KR100942005B1 (ko) 2005-11-21 2010-02-12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광원 유닛, 광 검출 유닛, 광 픽업 장치, 및 광 디스크장치
JP2008004172A (ja) * 2006-06-22 2008-01-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4732289B2 (ja) * 2006-09-21 2011-07-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40846B2 (ja) * 1994-08-12 2001-12-2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ヘッド
JP3459777B2 (ja) * 1998-08-31 2003-10-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0123403A (ja) * 1998-10-19 2000-04-28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デバイス
JP4296662B2 (ja) * 1999-11-30 2009-07-15 旭硝子株式会社 光ヘッド装置
JP2001283456A (ja) * 2000-03-30 2001-10-12 Alps Electric Co Ltd 発光部材の取り付け構造
JP2001344800A (ja) * 2000-05-30 2001-12-14 Asahi Glass Co Ltd 光ヘッド装置
JP2003109243A (ja) * 2001-09-28 2003-04-11 Ricoh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US6822771B2 (en) * 2001-09-28 2004-11-23 Ricoh Company, Ltd. Optical pickup unit and optical disk drive for accurate and stable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tion
JP2003317300A (ja) * 2002-04-23 2003-11-07 Ricoh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3338078A (ja) * 2002-05-21 2003-11-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記録媒体及び記録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018969A1 (en) 2008-01-24
WO2005069287A1 (ja) 2005-07-28
JP2005203041A (ja) 2005-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9162C (zh) 光拾波装置
CN1725327A (zh) 光学拾取设备、记录器和/或复制器
CN1725322A (zh) 光学头、用于装配透镜的设备和方法
CN1192375C (zh) 聚束元件、光头、光信息存储再生装置及光信息存储再生方法
CN1182931A (zh) 光头装置和光盘再现设备
CN1206636C (zh) 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158477A (zh) 用于不同光盘的光学拾取装置
CN1558406A (zh) 光头装置、使用该装置的光信息装置及光盘记录器
CN1534641A (zh) 光拾波装置和光拾波装置用物镜
CN1157719C (zh) 光头装置、光盘驱动器及用于光盘驱动器的跟踪控制方法
CN1271864A (zh) 透镜夹及其制备方法、生产透镜夹的金属模和物镜装置
CN1910669A (zh) 具有全息元件的光集成单元及光拾取装置
CN1236434C (zh) 光拾取装置
CN1768380A (zh) 分离元件、光射出体和光拾取装置
CN1697046A (zh) 波长选择元件、物镜光学系统、光拾取和光盘驱动装置
CN100350290C (zh) 光拾取装置及光信息存储再生装置
CN1169128C (zh) 光头和光拾取器
CN1825446A (zh) 光拾取头以及盘驱动装置
CN1226726C (zh) 光盘装置
CN1905024A (zh) 物镜保持装置及其应用
CN1538417A (zh) 激光头装置、衍射元件及衍射元件的制造方法
CN1258251C (zh) 半导体激光装置和光学读写装置
CN1782747A (zh) 带相位补偿板的激光头物镜及使用它的激光头装置
CN1941117A (zh) 光集成单元及其调整方法、以及光拾取装置
CN1221953C (zh) 像差检测方法和使用其的光记录再现方法与光记录再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