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20072C - 透镜、组合透镜及其制造方法、光学拾波装置及光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镜、组合透镜及其制造方法、光学拾波装置及光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20072C
CN1220072C CNB028011082A CN02801108A CN1220072C CN 1220072 C CN1220072 C CN 1220072C CN B028011082 A CNB028011082 A CN B028011082A CN 02801108 A CN02801108 A CN 02801108A CN 1220072 C CN1220072 C CN 122007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mentioned
plane
fac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80110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60191A (zh
Inventor
山田正裕
渡辺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60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601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2007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007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23/00Re-forming shaped glass
    • C03B23/20Uniting glass pieces by fusing without substantial reshaping
    • C03B23/22Uniting glass lenses, e.g. forming bifocal len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009Production of 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11B7/1374Objective len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2215/00Press-moulding glass
    • C03B2215/40Product characteristics
    • C03B2215/41Profiled surfaces
    • C03B2215/414Arrays of products, e.g. lens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11B2007/13727Compound lenses, i.e. two or more lenses co-operating to perform a function, e.g. compound objective lens including a solid immersion lens, positive and negative lenses either bonded together or with adjustable spa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22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optical heads, e.g.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Lenses (AREA)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抑制组合时所发生的透镜光轴的偏移而进行高精度调整的透镜及组合透镜、组合透镜的制造方法、搭载了组合透镜的光学拾波装置及光盘装置。粘合透镜基体1的光入射侧和出射侧任何一方的面是平面,且作为构成要素具有与该平面的面平行的其它面的第1透镜L1和透镜基体2的光入射侧和出射侧任何一方的面是平面,且作为构成要素具有与该平面的面平行的其它面的第2透镜L2而构成。作为将上述组合透镜作为物镜来应用的光学拾波装置及光盘装置。

Description

透镜、组合透镜及其制造方法、光学拾波装置及光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镜、组合透镜及其制造方法、光学拾波装置及光盘装置,特别是涉及能够实现高记录密度的光盘用光盘装置及光学拾波装置,以及作为物镜而被搭载于这些装置的透镜和组合透镜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在信息记录领域,与光学信息记录方式有关的研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进展。该光学信息记录方式具有可以进行非接触式记录·再生和可以适用于再生专用型、记录追加型、记录更换可能型的每个存储形态等等的多种优点,并被认为作为使廉价的大容量外存储能够得以实现的方式,从产业用到民用都具有广泛的用途。
被搭载于上述各种光学信息记录方式用的CD(压密盘)或DVD(数字化多用盘)等的光学记录媒体(下面亦称光盘)的记录·再生装置(下面亦称光盘装置)的光学拾波装置中,例如,波长为780nm或650nm的激光从激光二极管射出,通过包括光束分离器等光学部件的光学系统,被聚焦在光盘的光学记录层上。光盘发出的反射光沿着与上述光学系统相反的路径,并通过多透镜等被投射在光电二极管等的受光元件上。
根据上述光盘所发出的反射光的变化,来进行被记录在光盘光学记录层上的信息的读取。
如上所述的光盘装置在通常的结构中,具有照射波长λ的光的光源、包括把该光源的出射光聚焦在光学记录媒体的光学记录层上的数值孔径NA的物镜(聚焦镜)的光学系统和检测光学记录层发出的反射光的受光元件等等。
上述光盘装置中,光学记录层上的光的光点直径φ,一般由下式(1)得出。
φ=λ/NA  ......(1)
光的光点直径φ将直接影响到光学记录媒体的记录密度,光点直径φ越小,高密度记录就越成为可能,并能实现大容量化。
也就是表示,光的波长λ越短或者物镜的数值孔径NA越大,光点直径φ就变得越小,因此高密度记录就成为可能。
根据上述原理,为了实现光盘的大容量化,例如使光源的波长由绿色到蓝色、进而使波长缩短到紫外线的领域,并探讨了把物镜的数值孔径NA,例如提高到0.8~2.5左右的光盘装置。
如上所述,当物镜的数值孔径变大时,一般来说光盘装置中光盘的倾斜容许度将降低,因此为与此相应,就有必要做成使光盘的光入射侧的保护层厚度薄到1μm~0.1mm左右的类型的光盘。
把上述数值孔径NA提高到0.85左右的物镜,例如可以通过是组合透镜的一种的固体浸没透镜(Solid Immersion Lens,下面亦称为SIL)来实现。
图1是表示SIL模式构成的断面图。SIL由第1凸透镜L1和第2凸透镜L2构成。
另外,图2A是上述第1个凸透镜的平面图,图2B是图2A中A-A’的断面图。另外,图2C是第2凸透镜的断面图。
第1凸透镜L1的透镜基体1的两面(1c、1d)被设置有凸状非球面的表面,另一方面,第2凸透镜L2的透镜基体2的一方的面2 c被设置有凸状球面的表面,而另一方的面2d则是平面FL。
第1凸透镜L1和第2凸透镜L2被配置在同一光轴AX上,并按照光源LS发出的光束LB穿过第1凸透镜L1之后,再穿过第2凸透镜,且在与第1凸透镜L1相反一侧的光轴AX上的所定点聚焦的原则而被构成。
为了使上述第1凸透镜L1的像差减小,有必要使被设置在两面(1c、1d)的凸状非球面的中心精度良好地一致。
为了实现这一要求,用图3所示的模具使第1凸透镜L1被成形。
图3A是上述模具的平面图;图3B是图3A中A-A’的断面图。
上述模具由具有非球面凹面的销状第2模具Mb和第3模具Mc分别从上方和下方被插入到园筒型第1模具Ma中而被构成,由第1模具Ma、第2模具Mb和第3模具Mc的内侧壁面所围成的空间就成了成形用的模槽Cav。
在用上述模具来成形第1凸透镜L1中,如图4A所示,在上述模槽Cav内放入玻璃球BG,将模具加热到使玻璃软化的温度,如图4B所示,对第2模具Mb和第3模具Mc分别从上方和下方加压便可以成形。
因为上述模具具有园筒型第1模具Ma、销状第2模具Mb和第3模具Mc中心轴一致的构成,所以在加工中,就可以比较容易地使被设置在第1凸透镜两面的凸状非球面的中心精度良好地一致。
另外,为了使作为由第1凸透镜L1和第2凸透镜L2构成的SIL的像差减小,有必要尽可能地把第1凸透镜L1和第2凸透镜L2的光轴倾斜减小。
但是,如图2B所示,上述第1凸透镜L1中,因为被设置在两面(1c、1d)的凸状部分是非球面的,所以不能成为用于位置对准的基准面。
因此,为了确保用于位置对准的基准面,上述第1凸透镜L1把表面是平面FL的凸边1e设置在透镜基体1的外周部,并把凸边1e的表面作为基准来进行光轴的调整。
但是近年,透镜的数值孔径变得越来越大,同时,对于光轴调整精度的要求也变得非常之高。
为此,单是靠把设置在如上所述的透镜基体外周部的小面积的凸边部分作为基准面,满足要求的高精度调整已是不可能的。
作为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有把多个组合透镜同时形成的方法,下面将对此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用上述方法所形成的组合透镜(SIL)模式构成的断面图。SIL由第1凸透镜L1和第2凸透镜L2构成。
另外,图6A是上述第1凸透镜的斜视图,图6B是第2凸透镜的斜视图。
第1凸透镜L1由被设置在透镜基体1上面的底面呈凸状的凹部1a的表面和被设置在透镜基体1下面的凹部1b的表面构成,除去这些凹部(1a、1b)部分的透镜基体1的上面SD和下面SA分别是应该成为基准面的平面。
另一方面,第2凸透镜L2由被设置在透镜基体2上面的凹部2a的表面和透镜基体2的下表面构成,除去这些凹部2a部分的透镜基体2的上面SB和下面SC分别是应该成为基准面的平面。
第1凸透镜L1和第2凸透镜L2被配置在同一光轴AX上,透镜基体1的下面SA和透镜基体2的上面SB被粘结、固定,并按照光源LS发出的光束LB穿过第1凸透镜L1之后,再穿过第2凸透镜L2,且在与第1凸透镜L1相反一侧光轴AX上的所定点聚焦的原则而被构成。
下面就有关上述SIL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用图7所示的模具来形成使多个上述第1凸透镜一体化了的第1透镜聚合体10。图7B是像这样而被形成了的第1透镜聚合体10的断面图;图7C是平面图,图7C的A-A’的断面相当于图7B。
上述模具具有第1模具M1和第2模具M2,分别在所定的位置被形成有连续孔径部,并分别在第1模具M1中插入了前端具有凸面的销模具P1b和在第2模具M2中插入了前端具有凹面的销模具P1a。另外,在第2模具M2中又被插入了位置对准记号用的销P11
由第1模具M1、第2模具M2、销模具P1a、销模具P1b和位置对准记号用的销P11的内侧壁面围成的空间就成了成形用的模槽Cav。
通过在上述构成的模具中填充软化了的玻璃等光学材料,如图7B及图7C所示,构成第1凸透镜L1的底面呈凸状的凹部1a及凹部1b被形成了的多个(图面上是9个)第1凸透镜被一体化,进而,被设置了位置对准记号11的第1透镜聚合体10被形成。
另一方面,用与上述同样的模具及方法,使构成第2凸透镜L2的凹部2a被形成了的多个(图面上是9个)上述第2凸透镜被一体化,进而,被设置了位置对准记号21的第2透镜聚合体20被形成。
重合位置对准记号(11、21),并将如上所被得到的第1透镜聚合体10和第2透镜聚合体20用粘结剂等粘合。
作为这之后的工序,按照所定的分割线,分割成如图5所示的所定大小的各个SIL。
根据上述SIL的制造方法,粘合第1透镜聚合体10和第2透镜聚合体20时,因为可以把大面积的第1透镜聚合体10的下面和第2透镜聚合体20的上面作为基准面来进行位置对准,所以,不需要做高度熟练的调整就可以容易且非常高精度地排除第1凸透镜L1及第2凸透镜L2的光轴倾斜来形成。
但是,在形成将成为第1凸透镜L1的上述第1透镜聚合体的模具中,具有连续孔径部分别被设置于将成为第1凸透镜的位置的第1模具M1及第2模具M2,且分别被插入了销模具P1b和销模具P1a的构造,为了高精度地形成第1凸透镜L1,就有必要使销模具P1b和销模具P1a中心轴一致,但是,如图7所示,在一般的模具构造中,因为具有把销模具P1b和销模具P1a分别插入的连续孔径部的第1模具M1和第2模具M2是分别被形成的,且是对它们进行组合的构造,所以销模具P1b和销模具P1a的中心轴对准就伴随着相当的难度,要想得到被高精度地形成了的第1凸透镜是困难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进行的,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共用由模具形成的多枚透镜各自的光轴进行组合的组合透镜中,能够抑制组合时所发生的透镜光轴的倾倒从而进行高精度调整的透镜及组合透镜、该组合透镜的制造方法、搭载有该组合透镜的光学拾波装置及光盘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透镜,其透镜基体的光入射侧和出射侧任何一方的面是平面,且作为构成要素具有与该平面的面平行的其它面。
上述本发明的透镜,由于其透镜基体的光入射侧和出射侧任何一方的面是平面,所以不需要入射侧和出射侧两方都是曲面时使两曲面中心部一致,而且,在与其它透镜组合做成组合透镜时也可以把上述平面作为基准面,从而可以抑制组合时所发生的透镜光轴的倾倒来进行高精度的调整。
另外,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组合透镜,其由粘合下述第1透镜和第2透镜而构成,即,透镜基体的光入射侧和出射侧任何一方的面是平面,且作为构成要素具有与该平面的面平行的其它面的第1透镜,透镜基体的光入射侧和出射侧任何一方的面是平面,且作为构成要素具有与该平面的面平行的其它面的第2透镜。
理想的是,上述本发明的组合透镜由粘合上述第1透镜的上述平面和与上述第2透镜的上述平面的面平行的其它面而构成。
另外,理想的是,由粘合与上述第1透镜的上述平面的面平行的其它面和与上述第2透镜的上述平面的面平行的其它面而构成。
另外,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组合透镜,其由粘合下述第1透镜和第2透镜而构成,即透镜基体的光入射侧和出射侧任何一方的面是平面的第1透镜,透镜基体的光入射侧和出射侧任何一方的面是平面,且作为构成要素具有与该平面的面平行的其它面的第2透镜。
理想的是,上述本发明的组合透镜由粘合上述第1透镜的上述平面和与上述第2透镜的上述平面的面平行的其它面而构成。
另外,理想的是,由粘合上述第1透镜的上述平面和上述第2透镜的上述平面而构成。
另外,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组合透镜,其由共用光轴的第1凸透镜和第2凸透镜构成,且光源发出的光线穿过上述第1凸透镜之后,穿过第2凸透镜,在与上述第1凸透镜相反一侧的上述光轴上的所定点聚焦,其中构成上述第1凸透镜的透镜基体的上述光线出射侧的面为平面。
理想的是,上述本发明的组合透镜,其构成上述第1凸透镜的透镜基体的上述光线出射侧的面和构成上述第2凸透镜的透镜基体的上述光线出射侧的面都是平面。
上述本发明的组合透镜,其构成组合透镜的第1透镜利用至少透镜基体的光入射侧和出射侧任何一方的面是平面的透镜来与第2透镜粘合而构成。
上述第1透镜不需要入射侧和出射侧两方都是曲面时使两曲面中心部一致,而且,与第2透镜组合来作为组合透镜时也可以把上述平面作为基准面。
进而,作为第2透镜,通过利用透镜基体的光入射侧和出射侧任何一方的面是平面,作为构成要素具有与该平面的面平行的其它面的透镜,就不需要入射侧和出射侧两方都是曲面时使两曲面中心部一致,而且,在与第1透镜组合来作为组合透镜时也可以把上述平面作为基准面。
因此,就成了可以抑制组合时所发生的透镜光轴的倾倒来进行高精度调整的组合透镜。
另外,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组合透镜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工序:将透镜基体的光入射侧和出射侧任何一方的面是平面,且作为构成要素具有与该平面的面平行的其它面的多个第1透镜按照相互共用上述平面及与上述平面的面平行的其它面的原则一体化,来形成设置有位置对准用记号的第1透镜聚合体的工序;将透镜基体的光入射侧和出射侧任何一方的面是平面,且作为构成要素具有与该平面的面平行的其它面的多个第2透镜按照相互共用上述平面及与上述平面的面平行的其它面的原则一体化,来形成设置有位置对准用记号的第2透镜聚合体的工序;对上述位置对准用记号之间进行位置对准并粘合上述第1透镜聚合体和上述第2透镜聚合体的工序;把由上述得到的上述第1透镜聚合体和上述第2透镜聚合体的粘合体分割成各个作为上述第1透镜和上述第2透镜的粘合体的组合透镜的工序。
理想的是,上述本发明的组合透镜的制造方法在粘合上述第1透镜聚合体和上述第2透镜聚合体的工序中,粘合上述第1透镜的上述平面和与上述第2透镜的上述平面的面平行的其它面。
另外,理想的是,在粘合上述第1透镜聚合体和上述第2透镜聚合体的工序中,粘合与上述第1透镜的上述平面的面平行的其它面和与上述第2透镜的上述平面的面平行的其它面。
另外,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组合透镜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工序:将透镜基体的光入射侧和出射侧任何一方的面是平面的多个第1透镜按照相互共用上述平面的原则一体化,来形成设置有位置对准用记号的第1透镜聚合体的工序;将透镜基体的光入射侧和出射侧任何一方的面是平面,且作为构成要素具有与该平面的面平行的其它面的多个第2透镜按照相互共用上述平面及与上述平面的面平行的其它面的原则一体化,来形成设置有位置对准用记号的第2透镜聚合体的工序;对上述位置对准用记号之间进行位置对准并粘合上述第1透镜聚合体和上述第2透镜聚合体的工序;把由上述得到的上述第1透镜聚合体和上述第2透镜聚合体的粘合体分割成各个作为上述第1透镜和上述第2透镜的粘合体的组合透镜的工序。
理想的是,上述本发明的组合透镜的制造方法在粘合上述第1透镜聚合体和上述第2透镜聚合体的工序中,粘合上述第1透镜的上述平面和与上述第2透镜的上述平面的面平行的其它面。
另外,理想的是,在粘合上述第1透镜聚合体和上述第2透镜聚合体的工序中,粘合上述第1透镜的上述平面和上述第2透镜的上述平面。
上述本发明的组合透镜的制造方法将多个第1透镜一体化,并形成设置有位置对准用记号的第1透镜聚合体。
其次,将多个第2透镜一体化,并形成设置有位置对准用记号的第2透镜聚合体。
然后,对位置对准用记号之间进行位置对准,来粘合第1透镜聚合体和第2透镜聚合体。
然后,将所得到的第1透镜聚合体和第2透镜聚合体的粘合体分割成各个作为第1透镜和第2透镜粘合体的组合透镜。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组合透镜的制造方法,第1透镜至少透镜基体的光入射侧和出射侧任何一方的面是平面,将其聚合了的第1透镜聚合体具有由上述平面构成的大面积的基准面。另一方面,第2透镜其透镜基体的光入射侧和出射侧任何一方的面是平面,作为构成要素具有与该平面的面平行的其它面,将其聚合了的第2透镜聚合体也具有大面积的基准面。
通过对这些基准面之间进行粘合,就可以抑制透镜光轴的倾倒来粘合,进而,因为对位置对准用记号之间进行位置对准,所以就可以高精度地定位进行粘合。
因此,可以制造出能够抑制组合时所发生的透镜光轴的倾倒来进行高精度调整的组合透镜。
另外,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光学拾波装置是一种接受将光照射到光学记录媒体的光学记录层时的反射光的光学拾波装置,其具有:射出光的发光部;接受来自上述发光部的出射光的受光部;将来自上述发光部的出射光照射到上述光学记录媒体的光学记录层,并使来自上述光学记录媒体的反射光与上述受光部耦合的光学部件,其中上述光学部件是作为使来自上述发光部的出射光聚焦到上述光学记录层上的透镜,由共用光轴的第1凸透镜和第2凸透镜构成,按照上述发光部发出的光穿过上述第1凸透镜之后,再穿过第2凸透镜,且在与上述第1凸透镜相反一侧的上述光轴上的上述光学记录层上聚焦的原则而被构成的组合透镜,包含构成上述第1凸透镜的透镜基体的上述光的出射侧的面是平面的组合透镜。
利用能够抑制上述组合时所发生的透镜光轴的倾倒来进行高精度调整的组合透镜,就可以构成搭载有能够对应大容量化的高数值孔径物镜的光学拾波装置。
另外,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光盘装置是一种接受将光照射到光学记录媒体的光学记录层时的反射光,并再生被记录在上述光学记录媒体的光学记录层的信息的光盘装置,其具有:旋转驱动光学记录媒体的驱动部;射出光的发光部;接受来自上述发光部的出射光的受光部;将来自上述发光部的出射光照射到上述光学记录媒体的光学记录层,并使来自上述光学记录媒体的反射光与上述受光部耦合的光学部件,其中上述光学部件是作为使来自上述发光部的出射光聚焦到上述光学记录层上的透镜,由共用光轴的第1凸透镜和第2凸透镜构成,按照上述发光部发出的光穿过上述第1凸透镜之后,再穿过第2凸透镜,且在与上述第1凸透镜相反一侧的上述光轴上的上述光学记录层上聚焦的原则而被构成的组合透镜,包含构成上述第1凸透镜的透镜基体的上述光的出射侧的面是平面的组合透镜。
利用能够抑制上述组合时所发生的透镜光轴的倾倒来进行高精度调整的组合透镜,就可以构成搭载有能够对应大容量化的高数值孔径物镜的光盘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与现有例1有关的组合透镜(SIL)模式构成的断面图。
图2A是与现有例1有关的第1凸透镜的平面图;图2B是图2A中A-A’的断面图;图2C是第2凸透镜的断面图。
图3A是与现有例1有关的第1凸透镜成形用模具的平面图;图3B是图3A中A-A’的断面图。
图4A及图4B是表示与现有例1有关的组合透镜制造方法的制造工序的断面图,图4A表示到在模具(模槽)内放入玻璃球的工序;图4B表示到使模具的温度升高并对第2模具及第3模具从上方和下方分别加压的工序。
图5是表示与现有例2有关的组合透镜(SIL)模式构成的断面图。
图6A是与现有例2有关的第1凸透镜的斜视图;图6B是第2凸透镜的斜视图。
图7A是用于形成与现有例2有关的组合透镜制造方法中的第1透镜聚合体的模具的模式构成图;图7B是第1透镜聚合体的断面图;图7C是其平面图。
图8是表示粘合与现有例2有关的组合透镜制造方法中的第1透镜聚合体和第2透镜聚合体的工序的斜视图。
图9是表示与实施方式1有关的组合透镜(SIL)模式构成的断面图。
图10A是与实施方式1有关的第1凸透镜的斜视图;图10B是第2凸透镜的斜视图。
图11A是用于形成与实施方式1有关的组合透镜制造方法中的第1透镜聚合体的模具的模式构成图;图11B是第1透镜聚合体的断面图;图11C是其平面图。
图12A是用于形成与实施方式1有关的组合透镜制造方法中的第2透镜聚合体的模具的模式构成图;图12B是第2透镜聚合体的断面图;图12C是其平面图。
图13A是表示粘合与实施方式1有关的组合透镜制造方法中的第1透镜聚合体和第2透镜聚合体的工序的斜视图;图13B是表示与图13A相同工序的断面图;图13C是表示与实施方式1有关的组合透镜制造方法中的第1透镜聚合体和第2透镜聚合体的粘合体的斜视图;图13D是表示分割成各个组合透镜的工序的断面图。
图14是与实施方式2有关的光学拾波装置的构成图。
图15是表示与实施方式3有关的组合透镜(SIL)模式构成的断面图。
图16A是与实施方式3有关的第1凸透镜的斜视图;图16B是第2凸透镜的斜视图。
图17是表示与实施方式4有关的组合透镜(SIL)模式构成的断面图。
图18A是与实施方式4有关的第1凸透镜的斜视图;图18B是第2凸透镜的斜视图。
图19是表示与实施方式5有关的组合透镜(SIL)模式构成的断面图。
图20A是与实施方式5有关的第1凸透镜的斜视图;图20B是第2凸透镜的斜视图。
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透镜及组合透镜、该组合透镜的制造方法、光学拾波装置以及光盘装置,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9是表示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组合透镜(SIL)模式构成的断面图。SIL由第1凸透镜L1和第2凸透镜L2构成。
另外,图10A是上述第1凸透镜的斜视图;图10B是上述第2凸透镜的斜视图。
第1凸透镜L1由被设置在玻璃等光学材料所构成的透镜基体1上面的底面呈凸状的凹部1a的表面和透镜基体1的下表面构成,除去该凹部1a部分的透镜基体1的上面SD及下面SA分别是应该成为基准面的平面。
另一方面,第2凸透镜L2由在被设置在玻璃等光学材料所构成的透镜基体2下面的凹部2b内埋设折射率高于透镜基体2的材料而被构成。
除去透镜基体2的凹部2b部分的透镜基体2的上面SB及下面SC分别是应该成为基准面的平面。
第1凸透镜L1和第2凸透镜L2被配置在同一光轴AX上,透镜基体1的下面SA和透镜基体2的上面SB被粘着、固定,并按照光源LS发出的光束LB穿过第1凸透镜L1之后,再穿过第2凸透镜,且在与第1凸透镜L1相反一侧的光轴AX上的所定点聚焦的原则而被构成。
上述本实施方式的SIL是像第1凸透镜的透镜基体的光出射侧的面为平面的那样的透镜,另一方面,第2凸透镜的透镜基体的光入射侧的面也是平面。
各个透镜都没有必要像入射侧和出射侧两方都是曲面时的使两曲面中心轴一致,通过如上所述的对平面之间进行粘合,就成了可以抑制组合时所发生的透镜光轴的倾倒来进行高精度调整的组合透镜。
下面,对上述SIL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用图11A所示的模具,来形成将多个上述第1凸透镜一体化了的第1透镜聚合体10。图11B是像这样而被形成了的第1透镜聚合体10的断面图;图11C是平面图,图11C的A-A’的断面相当于图11B。
上述模具具有第1模具M1和第2模具M2,连续孔径部被形成在第2模具M2的所定位置,且分别被插入了前端具有凹面的销模具P1a和位置对准记号用销P11
由第1模具M1、第2模具M2、销模具P1a和位置对准记号用销P11的内侧壁面所围成的空间成为成形用的模槽Cav。
通过在上述构成的模具中填充软化了的玻璃等光学材料,使如图11B及图11C所示的构成第1凸透镜L1的底面呈凸状的凹部1a被形成了的多个(图面上是9个)第1凸透镜被一体化,进而,被设置了位置对准记号11的第1透镜聚合体10被形成。第1透镜聚合体10的上面10a一侧被设置有上述凹部1a及位置对准记号11,下面10b是平面。
另一方面,与上述一样,用图12A所示的模具,来形成将多个上述第2凸透镜一体化了的第2透镜聚合体20。图12B是像这样而被形成了的第2透镜聚合体20的断面图;图12C是平面图,图12C的A-A’的断面相当于图12B。
上述模具具有第1模具M1和第2模具M2,连续孔径部被形成在第1模具M1的所定位置,且分别被插入了前端具有凸面的销模具P2b和位置对准记号用销P21
由第1模具M1、第2模具M2、销模具P2b和位置对准记号用销P21的内侧壁面所围成的空间成为成形用的模槽Cav。
通过在上述构成的模具中填充软化了的玻璃等光学材料,如图12B及图12C所示,就可以形成为了构成第2凸透镜L2的凹部2b,并通过在该凹部2b内埋设高折射率材料,使多个(图面上是9个)第2凸透镜被一体化,进而,被设置了位置对准记号21的第2透镜聚合体20被形成。第2透镜聚合体20的下面20b一侧被设置有上述凹部2b和位置对准记号21,上面20a是平面。
其次,如图13A的斜视图和图13B的断面图所示,重合位置对准记号(11、21),并用粘结剂等粘合如上述所被得到的第1透镜聚合体10的为平面的下面10b和第2透镜聚合体20的为平面的上面20a。
粘合的结果,成为如图13C所示的结构。
其次,如图13D所示,根据所定的分割线DV,分割成所定大小的各个SIL,就可以形成如图9所示的SIL。
根据上述本实施方式的SIL的制造方法,当粘合第1透镜聚合体10和第2透镜聚合体20时,因为可以把面积大的第1透镜聚合体10的下面和第2透镜聚合体20的上面作为基准面来进行位置对准,所以不需要进行高度熟练的调整,就可以容易且非常高精度地排除第1凸透镜L1及第2凸透镜L2的光轴倾斜来形成。
进而,第1凸透镜L1和第2凸透镜L2都是透镜基体的光的入射侧和出射侧任何一方的面是平面,在模型工序中进行制造时,不需要像入射侧和出射侧两方都是曲面时的使两曲面中心轴一致,而且,可以互相作为与其它组合透镜时的基准面。
因此,可以制造出能够抑制组合时所发生的透镜光轴的倾倒来进行高精度的调整的组合透镜。
另外,一次可以进行多个透镜的组装。
实施方式2
图14是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作为光盘装置主要部分的光学拾波装置的简略构成图。
例如,对于由主轴马达SM而被旋转驱动的光盘D,激光二极管LD、准直仪C、1/2波长板HWP、光束分离器BS、1/4波长板QWP、成为具备传动装置AC的物镜的SIL(L1、L2)、伺服及RF用光学透镜SL、第1光电二极管PD1、监控用透镜ML以及第2光电二极管PD2分别被配置在各自所定的位置上。
从激光二极管LD射出的激光L在通过准直仪成为平行光之后,穿过1/2波长板HWP,再射入到光束分离器BS。
光束分离器BS中,入射光被部分除去并穿过,通过1/4波长板QWP,把与实施方式1有关的组合透镜的SIL作为物镜而被聚焦,并作为光点被照射在由主轴马达SM旋转驱动的光盘D的光学记录层RL上。
来自光盘D的光学记录层RL的反射光L沿着与入射路径相反的路径射入到光束分离器BS,在分光面反射,并通过伺服及RF用光学透镜SL而被聚焦,再射入到第1光电二极管PD1,以使反射光被观测。
另一方面,从激光二极管LD射出的激光L的一部分在光束分离器BS的分光面反射,并通过监控用透镜ML被聚焦,再射入到第2光电二极管PD2,以使激光的强度被记录。
通过上述第1光电二极管,反射光L被观测,通过没有图示的所定的运算电路等,对于反射光L的RF信号被生成。
由此,就可以再生光盘D的光学记录层RL中被记录了的数据。
另外,与RF信号生成的同时,通过没有图示的矩阵变换电路及补偿电路等的所定运算电路等,来生成聚焦错误信号及跟踪错误信号,并进行聚焦伺服及跟踪伺服。
上述聚焦错误信号的检测及跟踪错误信号的检测中,可以采用目前就被采用的方法。例如,可以分别采用作为聚焦错误信号检测方法的非点像差法等、作为跟踪错误信号检测方法的推挽法或3光束法等等。
如上所述,用可以抑制与实施方式1有关的组合时所发生的透镜光轴的倾倒来进行高精度调整的组合透镜SIL,就可以构成搭载有能够对应大容量化的高数值孔径物镜的光学拾波装置及光盘装置。
实施方式3
图15是表示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组合透镜(SIL)模式构成的断面图。实质上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组合透镜SIL具有相同的构成,由第1凸透镜L1和第2凸透镜L2构成。
另外,图16A是上述第1凸透镜的斜视图;图16B是上述第2凸透镜的斜视图。
第1凸透镜L1由被设置在玻璃等光学材料所构成的透镜基体1上面的凸部1a′的表面和透镜基体1的下表面构成,透镜基体1的下面SA成了应该成为基准面的平面。
另一方面,第2凸透镜L2由在被设置在玻璃等光学材料所构成的透镜基体2下面的凹部2b内埋设折射率高于透镜基体2的材料而被构成。
除去透镜基体2的凹部2b部分的透镜基体2的上面SB及下面SC分别成了应该成为基准面的平面。
第1凸透镜L1和第2凸透镜L2被配置在同一光轴AX上,透镜基体1的下面SA和透镜基体2的上面SB被粘结并固定,并按照光源LS发出的光束LB穿过第1凸透镜L1之后,再穿过第2凸透镜L2,且在与第1凸透镜L1相反一侧的光轴AX上的所定点聚焦的原则而被构成。
上述本实施方式的SIL是第1凸透镜透镜基体的光出射侧的面为平面的透镜,另一方面,第2凸透镜透镜基体的光入射侧的面也是平面。
各个透镜都不需要像入射侧和出射侧两方都是曲面时的使两曲面中心轴一致,通过如上所述地对平面之间进行粘合,就成了可以抑制组合时所发生的透镜光轴的倾倒来进行高精度调整的组合透镜。
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SIL可以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SIL同样地制造。
具体来说,与实施方式1的SIL同样地来形成第1透镜聚合体10和第2透镜聚合体20,粘合其下面10b和上面20a,在构成第1凸透镜的凹部1a内部设定分割线DV,通过分割,可以把第1凸透镜的形状做成只具有凸部1a′的形状。
或者说,作为第1透镜聚合体的上面,做成具有凸部1a′的形状,通过与第2凸透镜聚合体粘合之后分割成各个SIL,就可以做成上述形状。
与上述本实施方式有关的SIL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SIL一样,可以作为实施方式2所示的光学拾波装置及光盘装置的物镜来应用,并可以构成搭载有能够对应大容量化的高数值孔径物镜的光学拾波装置及光盘装置。
实施方式4
图17是表示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组合透镜(SIL)模式构成的断面图。实质上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组合透镜SIL一样,由第1凸透镜L1和第2凸透镜L2构成。
另外,图18A是上述第1凸透镜的斜视图;图18B是上述第2凸透镜的斜视图。
第1凸透镜L1由在被设置在玻璃等光学材料所构成的透镜基体1下面的凹部1b内埋设折射率高于透镜基体1的材料而被构成。
除去透镜基体1的凹部1b部分的透镜基体1的上面SD及下面SA分别成了应该成为基准面的平面。
另一方面,第2凸透镜L2也是同样的构成,由在被设置在玻璃等光学材料所构成的透镜基体2下面的凹部2b内埋设折射率高于透镜基体2的材料而被构成。
除去透镜基体2的凹部2b部分的透镜基体2的上面SB及下面SC分别成了应该成为基准面的平面。
第1凸透镜L1和第2凸透镜L2被配置在同一光轴AX上,透镜基体1的下面SA和透镜基体2的上面SB被粘结并固定,并按照光源LS发出的光束LB穿过第1凸透镜L1之后,再穿过第2凸透镜L2,且在与第1凸透镜L1相反一侧的光轴AX上的所定点聚焦的原则而被形成。
上述本实施方式的SIL是像第1凸透镜透镜基体的光入射侧的面为平面,且除去光出射侧的凹部1b部分的面是平面那样的透镜。另一方面,第2凸透镜透镜基体的光入射侧的面也是平面。
各个透镜都不需要像入射侧和出射侧两方都是曲面时的使两曲面中心轴一致,如上所述,通过粘合除去第1凸透镜的光出射侧的凹部1b部分的面的平面和第2凸透镜的入射侧的面,就成了可以抑制组合时所发生的透镜光轴的倾倒来进行高精度调整的组合透镜。
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SIL可以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SIL同样地制造。
例如,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第2透镜聚合体同样地分别形成本实施方式的第1透镜聚合体10及第2透镜聚合体20,并粘合第1透镜聚合体的下面和第2透镜聚合体的上面,通过分割成各个SIL,就可以做成上述形状。
上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SIL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SIL一样,可以作为实施方式2中所示的光学拾波装置及光盘装置的物镜来应用,还可以构成搭载有能够对应大容量化的高数值孔径物镜的光学拾波装置及光盘装置。
实施方式5
图19是表示与本实施方式有关的组合透镜(SIL)模式构成的断面图。实质上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组合透镜SIL一样,由第1凸透镜L1和第2凸透镜L2构成。
另外,图20A是上述第1凸透镜的斜视图;图20B是上述第2凸透镜的斜视图。
第1凸透镜L1由在被设置在玻璃等光学材料所构成的透镜基体1上面的底面呈凸状的凹部1a的表面和透镜基体1的下表面构成,除去该凹部1a部分的透镜基体1的上面SD和下面SA分别成了应该成为基准面的平面。
另一方面,第2凸透镜L2也一样,由被设置在玻璃等光学材料所构成的透镜基体2上面的底面呈凸状的凹部2a的表面和透镜基体2的下表面构成,除去该凹部2a部分的透镜基体2的上面SB及下面SC分别成了应该成为基准面的平面。
第1凸透镜L1和第2凸透镜L2被配置在同一光轴AX上,透镜基体1的下面SA和透镜基体2的上面SB被粘结并固定,并按照光源LS发出的光束LB穿过第1凸透镜L1之后,再穿过第2凸透镜L2,且在与第1凸透镜L1相反一侧的光轴AX上的所定点聚焦的原则而被形成。
上述本实施方式的SIL是像第1凸透镜透镜基体的光出射侧的面为平面那样的透镜,另一方面,第2凸透镜的除去光入射侧的凹部2a部分的面是平面。
各个透镜都不需要像入射侧和出射侧两方都是曲面时的使两曲面中心轴一致,如上所述,通过粘合第1凸透镜的出射侧的面和除去第2凸透镜光入射侧的凹部2a部分的面的平面,就成了可以抑制组合时所发生的透镜光轴的倾倒来进行高精度调整的组合透镜。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SIL可以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SIL同样地制造。
例如,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第1透镜聚合体同样地分别形成本实施方式的第1透镜聚合体和第2透镜聚合体,并粘合第1透镜聚合体的下面和第2透镜聚合体的上面,通过分割成各个SIL,就可以做成上述形状。
上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SIL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SIL一样,可以作为实施方式2中所示的光学拾波装置及光盘装置的物镜来应用,还可以构成搭载有能够对应大容量化的高数值孔径物镜的光学拾波装置及光盘装置。
以上,虽然通过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丝毫没有被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
例如,构成本发明组合透镜的各个凸透镜的形状并没有被上述所限定。
另外,本发明的组合透镜除了作为光学拾波装置及光盘装置的物镜来使用之外,用于其它用途也是可能的。
另外,构成上述光学透镜的基体或比基体折射率高的材料并没有被特别地限定。
还有,在不离开本发明的大意的范围内,进行种种变更是可能的。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因为本发明透镜的透镜基体的光入射侧和出射侧任何一方的面是平面,所以就不需要像入射侧和出射侧两方都是曲面时的使两曲面中心部一致,另外,与其它组合透镜来做成组合透镜时也可以把上述平面作为基准面,从而抑制组合时所发生的透镜光轴的倾倒来进行高精度的调整是可能的。
本发明的组合透镜的构成组合透镜的第1透镜和第2透镜都不需要像每个入射侧和出射侧两方都是曲面时的使两曲面中心部一致,并且,具有成为与其它组合透镜时的基准面的平面。由此,就成了可以抑制组合时所发生的透镜光轴的倾倒来进行高精度调整的组合透镜。
本发明的组合透镜的制造方法形成具有聚合了第1透镜的基准面的第1透镜聚合体,另一方面,形成具有聚合了第2透镜的基准面的第2透镜聚合体,通过对基准面之间进行粘合,就可以抑制透镜光轴的倾倒来粘合,进而,因为对位置对准用记号之间进行位置对准,所以可以高精度地定位进行粘合。因此,就可以制造出能够抑制组合时所发生的透镜光轴的倾倒来进行高精度调整的组合透镜。另外,一次可以精度良好地组装多个透镜。
本发明的光学拾波装置是使用能够抑制上述组合时所发生的透镜光轴的倾倒来进行高精度调整的组合透镜,并搭载了可以对应大容量化的高数值孔径物镜的光学拾波装置。
本发明的光盘装置是使用能够抑制上述组合时所发生的透镜光轴的倾倒来进行高精度调整的组合透镜,并搭载了可以对应大容量化的高数值孔径物镜的光盘装置。

Claims (12)

1.一种组合透镜,其由粘合下述第1透镜和第2透镜而构成,即
透镜基体的光入射侧和出射侧任何一方的面是平面,且作为构成要素具有与该平面的面平行的其它面的第1透镜,
透镜基体的光入射侧和出射侧双面是平面并由粘合折射率不同的材料而构成的第2透镜。
2.权利要求1中所记载的组合透镜,其
由粘合上述第1透镜的上述平面与上述第2透镜的折射率高的材料一侧的面而构成。
3.权利要求1中所记载的组合透镜,其
由粘合与上述第1透镜的上述平面的面平行的其它面与上述第2透镜的折射率高的材料一侧的面而构成。
4.一种组合透镜,其由粘合下述第1透镜和第2透镜而构成,即
透镜基体的光入射侧和出射侧任何一方的面是平面的第1透镜,
透镜基体的光入射侧和出射侧双面是平面并由粘合折射率不同的材料而构成的第2透镜。
5.权利要求4中所记载的组合透镜,其
由粘合上述第1透镜的上述平面与上述第2透镜的折射率高的材料一侧的面而构成。
6.权利要求4中所记载的组合透镜,其
由粘合上述第1透镜的上述平面与上述第2透镜的折射率低的材料一侧的面而构成。
7.一种组合透镜,其由共用光轴的第1凸透镜和第2透镜构成,且光源发出的光线穿过上述第1凸透镜之后,穿过上述第2透镜,在与上述第1凸透镜相反一侧的上述光轴上的所定点聚焦,其中
构成上述第1凸透镜的透镜基体的上述光线出射侧的面为平面,
上述第2透镜双面都是平面并由粘合折射率不同的材料而构成。
8.一种组合透镜的制造方法,其具有:
将透镜基体的光入射侧和出射侧任何一方的面是平面,且作为构成要素具有与该平面的面平行的其它面的多个第1透镜按照相互共用上述平面及与上述平面的面平行的其它面的原则一体化,来形成设置有位置对准用记号的第1透镜聚合体的工序;
将透镜基体的光入射侧和出射侧任何一方的面是平面,且作为构成要素具有与该平面的面平行的其它面的多个第2透镜按照相互共用上述平面及与上述平面的面平行的其它面的原则一体化,来形成设置有位置对准用记号的第2透镜聚合体的工序;
对上述位置对准用记号之间进行位置对准并粘合上述第1透镜聚合体和上述第2透镜聚合体的工序;
把由上述得到的上述第1透镜聚合体和上述第2透镜聚合体的粘合体分割成各个作为上述第1透镜和上述第2透镜的粘合体的组合透镜的工序。
9.权利要求8中所记载的组合透镜的制造方法,其
在粘合上述第1透镜聚合体和上述第2透镜聚合体的工序中,粘合上述第1透镜的上述平面和与上述第2透镜的上述平面的面平行的其它面。
10.权利要求8中所记载的组合透镜的制造方法,其
在粘合上述第1透镜聚合体和上述第2透镜聚合体的工序中,粘合与上述第1透镜的上述平面的面平行的其它面和与上述第2透镜的上述平面的面平行的其它面。
11.一种接受将光照射到光学记录媒体的光学记录层时的反射光的光学拾波装置,其具有:
射出光的发光部;
接受来自上述发光部的出射光的受光部;
将来自上述发光部的出射光照射到上述光学记录媒体的光学记录层,并使来自上述光学记录媒体的反射光与上述受光部耦合的光学部件,其中
上述光学部件是作为使来自上述发光部的出射光聚焦到上述光学记录层上的透镜,包含由共用光轴的第1凸透镜和第2透镜构成,按照上述发光部发出的光穿过上述第1凸透镜之后,再穿过上述第2透镜,且在与上述第1凸透镜相反一侧的上述光轴上的上述光学记录层上聚焦的原则而被构成的组合透镜,即构成上述第1凸透镜的透镜基体的上述光的出射侧的面是平面,同时上述第2透镜双面都是平面并由粘合折射率不同的材料而构成的组合透镜。
12.一种接受将光照射到光学记录媒体的光学记录层时的反射光,并再生被记录在上述光学记录媒体的光学记录层的信息的光盘装置,其具有:
旋转驱动光学记录媒体的驱动部;
射出光的发光部;
接受来自上述发光部的出射光的受光部;
将来自上述发光部的出射光照射到上述光学记录媒体的光学记录层,并使来自上述光学记录媒体的反射光与上述受光部耦合的光学部件,其中
上述光学部件是作为使来自上述发光部的出射光聚焦到上述光学记录层上的透镜,包含由共用光轴的第1凸透镜和第2透镜构成,按照上述发光部发出的光穿过上述第1凸透镜之后,再穿过上述第2透镜,且在与上述第1凸透镜相反一侧的上述光轴上的上述光学记录层上聚焦的原则而被构成的组合透镜,即构成上述第1凸透镜的透镜基体的上述光的出射侧的面是平面,同时上述第2透镜双面都是平面并由粘合折射率不同的材料而构成的组合透镜。
CNB028011082A 2001-02-14 2002-02-13 透镜、组合透镜及其制造方法、光学拾波装置及光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007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037366A JP2002243912A (ja) 2001-02-14 2001-02-14 レンズ、組み合わせレンズ、製造方法、光学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37366/2001 2001-02-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60191A CN1460191A (zh) 2003-12-03
CN1220072C true CN1220072C (zh) 2005-09-21

Family

ID=18900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0110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0072C (zh) 2001-02-14 2002-02-13 透镜、组合透镜及其制造方法、光学拾波装置及光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403464B2 (zh)
EP (1) EP1306696A4 (zh)
JP (1) JP2002243912A (zh)
KR (1) KR100856106B1 (zh)
CN (1) CN1220072C (zh)
TW (1) TWI232957B (zh)
WO (1) WO20020651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87844B2 (en) 1995-09-29 2004-09-07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transistor with composite gate structure and transistor with single gate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2269794A (ja) * 2001-03-13 2002-09-20 Konica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用対物レンズ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
JP2004088713A (ja) 2002-06-27 2004-03-18 Olympus Corp 撮像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KR100674966B1 (ko) 2005-03-23 2007-01-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동작중에도 아날로그 디지털 변환기의 특성을 검사할 수있는 이미지 촬상용 반도체 장치
JP2008545150A (ja) * 2005-05-11 2008-12-11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紫外及び/又は深紫外波長についての光走査装置のための対物レンズ系
JP4934510B2 (ja) * 2007-05-31 2012-05-16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成型用型及び導光体の製造方法
JP5225744B2 (ja) * 2008-05-08 2013-07-03 林テレンプ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照明装置並びに導光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00049973A (ko) * 2008-11-04 2010-05-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호환형 근접장 광 기록/재생장치
JP2012048774A (ja) * 2010-08-25 2012-03-08 Sony Corp 対物レンズ、レンズ製造方法、光学ドライブ装置
CN106773010B (zh) * 2016-11-28 2023-09-15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2p结构镜头、头戴显示光学系统及头戴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43916A (en) * 1934-08-18 1936-06-09 Eastman Kodak Co Optical system
US2450965A (en) * 1943-10-29 1948-10-12 Combined Optical Ind Ltd Method of determining correct curvatures of lenses and spacings thereof
JPS59176715A (ja) * 1983-03-26 1984-10-06 Nippon Kogaku Kk <Nikon> 対物レンズ
JPS60112010A (ja) * 1983-11-22 1985-06-18 Nippon Kogaku Kk <Nikon> 低倍率顕微鏡対物レンズ
JPS6113818U (ja) * 1984-06-27 1986-01-27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ツト
JPS6113818A (ja) 1984-06-29 1986-01-22 Toshiba Corp 位相同期型発振器
JPS6199115A (ja) 1984-10-22 1986-05-1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用画像記録システム
JPS6199115U (zh) * 1984-11-30 1986-06-25
JPS63149602A (ja) * 1986-12-15 1988-06-22 Hoya Corp ガラスレンズ
JPH01141827A (ja) * 1987-11-26 1989-06-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レンズ成形方法
US5114513A (en) * 1988-10-27 1992-05-19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Optical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3501833B2 (ja) 1993-12-24 2004-03-02 リコー光学株式会社 光学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585297B2 (ja) * 1995-09-12 2004-11-0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対物レンズ
JPH09251662A (ja) * 1996-03-15 1997-09-22 Sony Corp 記録媒体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記録再生方法
US5745465A (en) * 1997-01-23 1998-04-28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Digital video disc pick-up head system
US6324149B1 (en) * 1997-05-27 2001-11-27 Ricoh Company, Ltd. Optical-pick-up device achieving accurate positioning of objective lens and solid-immersion lens and method of forming same
US6061169A (en) * 1998-03-26 2000-05-09 Digital Optics Corporation Integrated micro-optical systems
KR20010012940A (ko) * 1998-03-26 2001-02-26 요트.게.아. 롤페즈 제 1 및 제 2 렌즈부를 구비한 광학 주사부
US5973853A (en) * 1998-05-06 1999-10-2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Cruciform cylindrical lens for elliptical beam transformation
JP3574571B2 (ja) 1998-09-07 2004-10-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ピックアップ用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00149306A (ja) 1998-11-11 2000-05-30 Ricoh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用光学素子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用光学素子の作製方法
US6049430A (en) * 1998-11-12 2000-04-11 Seagate Technology High numerical aperture objective lens manufacturable in wafer form
JP2000221305A (ja) * 1999-02-03 2000-08-11 Seiko Epson Corp 光学基板及び光学基板製造用原盤、これら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表示装置
US6307832B1 (en) 1999-05-04 2001-10-23 Terastor Corporation Optical storage system with head cleaning mechanism based on a position-controllable optical interfacing surface in an optical head
US6324010B1 (en) * 1999-07-19 2001-11-27 Eastman Kodak Company Optical assembly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ens syste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2243912A (ja) 2002-08-28
KR100856106B1 (ko) 2008-09-02
US7403464B2 (en) 2008-07-22
EP1306696A1 (en) 2003-05-02
US20030048739A1 (en) 2003-03-13
KR20030003721A (ko) 2003-01-10
EP1306696A4 (en) 2007-03-21
TWI232957B (en) 2005-05-21
CN1460191A (zh) 2003-12-03
WO2002065164A1 (en) 2002-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9162C (zh) 光拾波装置
CN1185637C (zh) 透镜组、光学头和使用它们的光可记录型播放器
CN1136562C (zh) 光学拾取装置的光学系统
CN1420495A (zh) 可兼容的光拾取器
CN1420368A (zh) 光学透镜及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CN1192375C (zh) 聚束元件、光头、光信息存储再生装置及光信息存储再生方法
CN1220072C (zh) 透镜、组合透镜及其制造方法、光学拾波装置及光盘装置
CN1393014A (zh) 光盘用光学系统、光盘用光学头装置和光驱动装置
CN1942947A (zh) 物镜光学系统、光拾取装置以及光学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CN1271864A (zh) 透镜夹及其制备方法、生产透镜夹的金属模和物镜装置
CN1126084C (zh) 光学拾象器及光学拾象器物镜的装配方法
CN1277140C (zh) 物镜设计方法、透镜及使用该透镜的光学系统、光传感头和光盘装置
CN1942946A (zh) 物镜、光拾取装置及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CN1697046A (zh) 波长选择元件、物镜光学系统、光拾取和光盘驱动装置
CN1629950A (zh) 光拾取头、光再生装置以及光记录再生装置
CN1241726A (zh) 光学头装置
CN1203346C (zh) 拾光装置用的物镜和拾光装置
CN1825446A (zh) 光拾取头以及盘驱动装置
CN1782747A (zh) 带相位补偿板的激光头物镜及使用它的激光头装置
CN1295536C (zh) 光学拾波器用物镜、光学拾波器及光盘装置
CN1407364A (zh) 拾光装置及其物镜和拾光装置用光学元件的设计方法
CN1501113A (zh) 用于光拾取装置的光学系统
CN1420377A (zh) 物镜及拾光装置
CN1335986A (zh) 物镜及光拾取器装置
CN1246844C (zh) 光学拾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921

Termination date: 2010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