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477C - 光头和光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头和光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477C
CN1181477C CNB001344218A CN00134421A CN1181477C CN 1181477 C CN1181477 C CN 1181477C CN B001344218 A CNB001344218 A CN B001344218A CN 00134421 A CN00134421 A CN 00134421A CN 1181477 C CN1181477 C CN 118147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ser
light
optical
recording media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13442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00058A (zh
Inventor
游马嘉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000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00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147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47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7Lasers; Multiple laser arrays
    • G11B7/1275Two or more lasers having different wavelength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3Integrated head arrangements, e.g. with source and detectors mounted on the same substrat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Optical detectors therefor
    • G11B7/131Arrangement of detectors in a multiple arra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Optical detectors therefor
    • G11B7/133Shape of individual detector elem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focusing only
    • G11B7/09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focusing only by astigmatic metho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22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optical heads, e.g. assemb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光头,包括光辐射单元,其中第一和第二光源的相对位置设置得使相互连接照射在光盘上的第一激光的一个点位置和类似地照射在光盘上的第二激光的一个点位置的一个直线与光盘上的记录轨迹成45±15°,具有多个光接收区域的一个光接收元件设置得基本平行于一个基本平行于相互连接照射在光盘上激光的点位置和类似地照射在光盘上的第二激光的点位置的直线的分割线,该直线投射在光盘上。每个光接收区域被基本平行于光盘的信号记录面上的记录轨迹的分割线和基本垂直的分割线分成四个部分。采用这种结构,聚焦误差信号就能够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多个光头的光头中的象散法检测,同时光头的尺寸就能减小。

Description

光头和光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多种不同类型的光记录介质的光头以及使用该光头的记录和/或重放多种不同类型的光记录介质信号的光盘装置。
背景技术
至今,实际使用的是称为小型盘(CD)的只重放光盘或是称为CD-R(小型可记录盘)的一次写入盘。这种光盘被广泛使用是因为这种盘具有大量生产和能够低成本制造的优势,同时可用于高稳定地记录或重放信息。
同时,在这些光盘中,近来倾向于向高记录容量发展。在这种倾向中,尽管DVD外径等于CD,记录容量已大大改进,使得能存入与全部活动图象相应的数据,从而使图象质量能与目前的电视广播相比较的DVD(数字多用盘/数字视频盘)已经得到发展并实际使用。在这种DVD中,用于记录和/或重放信息所使用的激光波长短于用于CD的激光波长,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记录密度,以便增加记录容量。
对于光盘装置,使用所谓可兼容光盘作为记录介质,已经开发了这种光盘装置,其中提供的记录和/或重放信息的光头不仅用于DVD而且还可用于CD或CD-R。
同时,在适应于CD或CD-R和DVD的光头中,用于CD或CD-R的光学系统希望尽可能多地具有与用于DVD的光学系统的相同部分,目的是为减小光头的总尺寸或降低生产成本。
为满足上述要求,现正在发展一种选择适应于CD或CD-R的激光和适应于DVD的激光辐射的所谓双波长半导体激光光头。在双波长半导体激光中,将所设计的适应于CD或CD-R的辐射激光光源和所设计的适应于DVD的辐射激光光源设置得相互邻近并安装在同一外壳中。
在这种光头中,还提议将光学部件以扁平行板形式倾斜地安排在光路中并使其分束器的作用传给该光学部件。如果以扁平行板形式的光学部件用作分束器,那么经过该光学部件传送以及从光盘反射回来的相应激光束的返回光束就容易受到象散色差。如果象散色差被用来检测聚焦误差信号,就不需要提供专用的光学部件,于是就简化了结构。
然而,在双波长半导体激光器中,强行使光检测器的安装位置处于机架的极限位置上,以适合于接收从光盘反射回来的相应光束的返回光,就使得,如果未将各个光源和光接收部分安排在适当的位置上,那么聚焦误差信号就不能完全借助于象散色差来检测。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多种不同类型的光记录介质以及能通过象散方法检测聚焦信号的光头,同时又能减小光头的总尺寸。本发明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该光头以向或从多种不同类型光记录介质记录和/或重放信号的光盘装置。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应于多种不同类型光记录介质的光头,包括:光辐射装置,包括辐射第一激光的一个第一光源和辐射具有与所述第一激光不同的波长的第二激光的一个第二光源,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源安装在同一外壳中;光会聚装置,用于将来自所述光辐射装置的激光会聚到所述光记录介质;一个基本上为平板形状的分束器,用于将朝向所述光记录介质的激光的光路与从所述光记录介质反射回的激光光路分开,并用于在返回激光中产生象散色差;和,光接收装置,用于接收从所述光记录介质反射回的返回激光;其中,所述光辐射装置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源的相对位置如此设置,使得相互连接照射在所述光记录介质上的所述第一激光的一个点位置和照射在所述光记录介质上的所述第二激光的一个点位置的一个直线相对于所述光记录介质的一个记录轨迹在45°±15°的范围内;并且,其中,所述光接收装置包括基本平行于投射在所述光记录介质上的一个直线而设置的一对光接收区域,所述直线是相互连接照射在所述光记录介质上的所述第一激光的一个点位置和照射在所述光记录介质上的所述第二激光的一个点位置的一个直线,每一个光接收区域由一个基本平行于所述光记录介质的一个单一的信号记录面上的记录轨迹的分割线和一个基本上与该记录轨迹垂直的分割线分成四个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之间分隔80至200μm,并且,所述光接收装置通过基于所述成对的光接收区域的各光接收信号的一种象散方法产生聚焦误差信号。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记录和/或重放与多种不同类型的光盘相关的信号的光盘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一个主轴电机,用于旋转地驱动所述光盘;一个光头,适用于多种不同类型的光盘;和,一个信号处理电路,用于根据由所述光头检测的信号产生重放信号和控制信号;所述光头包括:光辐射装置,具有用于辐射第一激光的一个第一光源和辐射具有与所述第一激光不同的波长的第二激光的一个第二光源,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源安装在同一外壳中,所述光辐射装置根据所述光盘的类型选择地发射所述第一激光或第二激光;一个物镜,用于将来自所述光辐射装置的激光会聚到一个光盘;一个基本上为平板形状的分束器,用于将来自所述光辐射装置辐射的激光的一个光路分成朝向所述光盘的激光的一个光路和从所述光盘反射的激光的一个光路;和,一个光接收元件,用于接收从所述光盘反射回的返回激光;其中,所述光辐射装置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源的相对位置如此设置,使得相互连接照射在所述光盘上的所述第一激光的一个点位置和照射在所述光盘上的所述第二激光的一个点位置的一个直线相对于所述光记录介质的一个记录轨迹在45°±15°的范围内;并且,其中,所述光接收元件包括基本平行于投射在所述光记录介质上的一个直线而设置的一对光接收区域,所述直线是相互连接照射在所述光记录介质上的所述第一激光的一个点位置和照射在所述光记录介质上的所述第二激光的一个点位置的一个直线,每一个光接收区域由一个基本平行于所述光记录介质的一个单一的信号记录面上的记录轨迹的分割线和一个基本上与该记录轨迹垂直的分割线分成四个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之间分隔80至200μm,并且,所述光接收元件通过基于所述成对的光接收区域的各光接收信号的象散方法产生聚焦误差信号。
光辐射器件的第一和第二光源的相对位置如此设置,使得照射在光盘上的第一激光的光点位置和照射在光盘上的第二激光的光点位置互连的直线相对于光盘的记录轨迹在45°±15°范围内。光接收器件包括由基本平行于投射在光接收器件上的直线的分割线所分裂得到的多个光接收部分,该直线是照射在光盘上第一激光的光点位置和照射在光盘上第二激光的光点位置的互连线。每个光接收部分都被基本平行在光记录介质的信号记录面上的记录轨迹的一条分割线以及与该分割线垂直的另一条分割线分离成四个部分。
根据本发明中的光头,聚焦误差信号可用象散色差方法检测,与选择辐射激光束的光辐射部件的使用来设计适应例如CD-R和DVD的光记录介质,于是光头的总尺寸就可减小。
根据本发明,采用该光头的光盘装置,聚焦调节就能实现提供恰当的聚焦控制和恰当的向光盘记录和/或从中重放信号。另一方面,装置的总尺寸就能由于光头尺寸的减小而减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本发明光头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光头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光头的双波长半导体激光器的透视图。
图4是光头的光接收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光接收器的光接收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附带光头的光盘装置结构的方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和2表示采用本发明的光头1的结构。
光头1适用于例如由厚度为1.2mm的单一盘基制成的CD-R(小型可记录盘)和由每个厚度为0.6mm的两个盘基粘在一起制成的DVD(数字通用盘/数字视频盘)的两种光盘2,该光头用于用不同波长的激光束记录和/或重放信息。图1是从大致垂直于光盘2的信号记录面2a方向来看光头1的示意图,而图2是从基本平行于光盘2的信号记录面2a的方向来看的光头1的侧视图。
光头1包括辐射两个不同激光束的双波长半导体激光器3,光栅4用于将双波长半导体激光器3的激光束分成多个部分,分束器5安排在激光经过光栅4的光路中。光头1还包括将经过分束器5的激光变换为平行光的准直镜6,物镜7将由准直镜6变成平行光的激光会聚在光盘2的信号记录面2a上的,以及光接收器8接收从光盘2的信号记录面2a反射回的激光。
在光头1的分束器5和准直镜6之间的光路中安排一个反射镜9,使其在该反射镜9的光路中,经过分束器5的激光反射和折弯,结果是激光以直角照射到在光头1上方的光盘2的信号记录面2a上。
双波长半导体激光器3是使用半导体复合辐射的光发射器件,其构成可适于选择波长大约780nm的辐射激光或波长大约650nm的辐射激光,而波长780nm是由厚度为1.2nm的单盘基在制成的CD-R的最佳波长,而波长650nm是由每个厚度为0.6nm的两个盘基粘在一起的DVD的最佳波长。波长大约780nm的激光和波长大约650nm的激光在以后分别被称为第一激光和第二激光。特别是,如图3所示,该双波长半导体激光器3包括具有对是CD-R的光盘2辐射激光的第一光发射点A的第一激光片10和具有对是DVD的光盘2辐射激光的第二光发射点B的第二激光片11。双波长半导体激光器3的结构是,使第一激光片10和第二激光片11都排列在基块12上,而基块12装入外壳件13中。同时,在双波长半导体激光器3中,第一激光片10和第二激光片11可整体模压成单独的激光片。
在此双波长半导体激光器3中,第一激光片10和第二激光片11排列在基块12上,且互相靠近第一光发射点A和第二光发射B之间的距离t在大约80到200μm的数量级。于是,从双波长半导体激光器3辐射出的第一激光和第二激光照射到光盘2上的光程大致相等。
第一激光片10和第二激光片11在基块12上排列成一平面,大致与光盘2的信号记录面2a平行。因此,从双波长半导体激光器3发射的第一激光和第二激光的方向大致与光盘2的信号记录面2a平行。
如图1所示,光栅4是衍射光栅,从双波长半导体激光器3辐射的衍射激光分成包括0级光束和±1级光束三个光束的多个光束。被光栅4分离的激光落在分束器5上。同时,被光栅4分离的激光束,除0级光束和±1级光束外,其余的在以后的说明中都被略去。
分束器5是所谓镜子型的扁平板,在激光通过分束器5时就产生象散色差。如以下说明的,根据象散色差法可用光接收元件8来检测聚焦误差信号。
分束器5反射从双波长半导体激光器3辐射的激光,使反射光束到达光盘2,同时允许从光盘2反射回的光从分束器5通过,并到达光接收元件8。这样做,防止了从光盘2反射回的光再返回朝向双波长半导体激光器3。
如图2所示,被分束器5反射的发散的激光由准直镜6变换成平行光,该平行光由物镜7聚焦在光盘2的信号记录面2a上。
一个物镜7由未示出的2轴驱动器支撑而自由移动。如下面说明的,物镜7根据由光接收元件8所接收的来自光盘2的返回光所产生的跟踪误差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由该二轴驱动器对其进行移动,在朝向和离开光盘2以及光盘2径向两个方面移动。物镜7对从双波长半导体激光器3辐射的激光进行会聚,因此激光将聚焦在光盘2的信号记录面2a上。物镜7还使聚焦的激光跟随形成在光盘2信号记录面2a上的记录轨迹。
照射会聚到光盘2的信号记录面2a上的激光,使其从第一激光片10辐射的第一激光的点位置A1和从第二激光片11辐射的第二激光的点位置B1互连成直线,即图1所示的由点线表示的直线,该直线大致与光盘2的信号记录面2a上的记录轨迹成45°±15°角。就是说,在双波长半导体激光器3中,第一激光片10和第2激光片11排列在基块12上,使聚焦在光盘2的信号记录面2a上的第一激光的点位置A1和第二激光的点位置B1互连成的直线,与在光盘2的信号记录面2a上的记录轨迹在45°±15°角的范围。
而且,如图1所示,在双波长半导体激光器3中,其中第一激光片10的光发射点A和第二激光片11的光发射点B的排列方向基本上垂直于第一激光的点位置A1和第二激光的点位置B1互连的直线。
在下面的说明中,聚焦在光盘2的信号记录面2a上的第一激光的点位置A1和第二激光的点位置B1互连的直线的方向用箭头X表示,而在光盘2的信号记录面2a上的记录轨迹方向用箭头Y表示。
会聚在光盘2的信号记录面2a上的激光,被信号记录面2a反射的光和经过物镜7的光都被准直。从光盘2反射回的光通过准直镜6聚焦。经过分束器15的返回光入射到光接收元件8。
参见图4和5,光接收元件8包括光接收单元14和将从光接收单元14来的电流变换成电压的电压变换电路。光接收单元14适合于接收从光盘2(CD-R)的信号记录面2a反射回的第一激光束和从光盘2(DVD)的信号记录面2a反射回的第二激光束的返回光束,并与电压变换电路整体形成一个单元。同时,图5是图4的光接收元件8的光接收单元14的平面示意图。
在光接收元件8中,光接收单元14包括由光栅4分离得到的在第一激光的0级光和±1级光中,适合接收+1级光作为次光束的接收区域C;接收+1级光作为次光束的光接收区域D,以及接收-1级光作为次光束的光接收区域E。三个光接收区域C,D和E沿光盘2的信号记录面2a的记录轨迹的Y方面排列。
光接收单元14包括接收由光栅4分离的第二激光的0级光和±1级光中的0级光作为主光束的光接收区域F。光接收区域F排列在基本平行于光接收区域C,并且沿与光盘2的信号记录面2a上记录轨迹的方向Y垂直的方向。
成对的光接收区域D和F排列在基本平行于第一激光的点位置A1和第二激光的点位置B1互连直线的方向X的方向,所述第一和第二激光都聚焦在光盘2的信号记录面2a上,然后投射在光接收单元14上。
成对的光接收区域D和F分别有四个光接收部分:D1,D2,D3和D4以及F1,F2,F3和F4,每个矩形光接收区域D、F是由基本平行于光盘2的信号记录面2a上记录轨迹的方向Y和与之基本垂直的分割线分成的,因此光接收区域D、F的每个就成了现在的在正方形□中嵌入符号+的形状。
光接收元件8用光接收区域C、E接收由光盘2(CD-R)信号记录面2a反射的第一激光返回光束,该光接收区域C、E起侧光接收区域作用,以检测用三光束方法产生的跟踪误差信号TR1的光接收信号。光接收元件8还利用光接收部件D1到D4接收由光盘2(CD-R)的信号记录面2a反射的第一激光返回光束,光接收区域D1到D4检测用傅科(Foucauet)方法产生的重放信号RF1和聚焦误差信号FE1的光接收信号。
特别地,如果将由光接收元件8的光接收部分C、D1、D2、D3、D4和E接收的第一激光所得到的光接收信号分别表示为SC、SD1、SD2、SD3、SD4和SE,则重放信号RF1,聚焦误差信号FE1和跟踪误差信号TR1用下面等式表示:
RF1=SC+SD1+SD2+SD3+SD4+SE
FE1=(SD1+SD3)-(SD2+SD4)
TR1=SC-SE
另一方面,光接收元件8用光接收部分F接收从光盘2(DVD)的信号记录面2a反射的第二激光的回光,以检则DPD(相差检测)法产生的跟踪误差信号的光接收信号,以及检测用象散法产生的聚焦误差信号的光检测信号。
特别地,如果从第二激光得到的并且已由光接收元件8的光接收部分F1,F2,F3,F4接收的光信号分别用SF1,SF2,SF3和SF4表示,则重放信号RF2,聚焦误差信号FE2和跟踪误差信号TR2可成立以下等式:
RF1=SF1+SF2+SF3+SF4
FE2=(SF1+SF3)-(SF2+SF4)
TR2=(SF1+SF4)-(SF2+SF3)
同时,如果光接收区域D、F的分离方向不是沿对应光盘2的信号记录面2a上记录轨迹的方向,则从光盘2反射回的第一激光和第二激光受推挽信号的影响,于是聚焦误差信号FE1,FE2的方向将受象散色差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光接收元件D、F接收从光盘2反射回的第一激光和第二激光,每个光接收元件都被分成正方形□中嵌入符号+的形状,每个符号+中的一条线沿光盘2的信号记录面2a上的记录轨迹的方向Y延伸。
在本光头中,被光盘2(CD-R)的信号记录面2a反射的第一激光的返回光被排列在光盘2的信号记录面2a方向Y的光接收区域C和E接收,以便检测由三光束法产生的跟踪误差信号TR1。
因此,必须防止从光盘2(DVD)的信号记录面2a反射回的第二激光的返回光漏入适合于接收第一激光返回光光接收区域C或E。
这样,在光头1中,成对的光接收区域D、F排列在基本平行于投射在聚焦在光盘2的信号记录面2a上的第一激光的点位置A1和聚焦在光接收单元14上的信号记录面2a的第二激光的点位置B1互连直线延伸的X方向。换句话说,光接收区域D和F的排列,使得聚焦在光盘2的信号记录面2a上的第一激光的点位置A1和第二激光的点位置B1互连的直线沿与光盘2的信号记录面2a上记录轨迹成45°±15°角的方向。
这样,采用本光头,从双波长半导体激光器3的第一激光片9输出由第一激光照射的光盘2的返回光束就能适合于由光接收元件8的光接收区域C、D和E接收,结果是来自光盘2的从激光片10辐射的第二激光的返回光就照射在光接收元件8的光接收区域F上。
因此,采用本光头1,利用象散色差的聚焦误差信号就能适合于形成适合选择CD-R和DVD两种辐射激光的双波长半导体激光器3使用相同的检测方法,由此整个光头的尺寸就可减小。
同时,在本光头1中,第一激光片9和第二激光片10的相对位置的设置,使从第一激光片9辐射的第一激光的点位置A1和从第二激光片10辐射的第二激光的点位置1B1的由图1中点线表示的互连直线将与光盘2的信号记录面2a上的记录轨迹成45°±15°角。
此时,如果相对于垂直于记录轨迹的容差是±15°级,就没有用于在光接收元件8中产生的重放信号、聚焦误差信号或跟踪误差信号的光接收信号的检测产生逆影响的危险。
此外,在光头中,其中第一激光片9和第二激光片10的相对位置设置在45°±15°角的范围内,由于光盘2的双折射就不会产生危险的影响。因此,在光盘2和双波长半导体激光器3之间的光路中就不必要提供四分之一波长板,这样减小光头的总尺寸就成为可能。
装在光盘装置20上的上述光头,适应于例如厚度1.2mm的单一盘基制成的CD-R和每个厚度为0.6mm的两个光盘粘在一起的DVD的两种类型的光盘2,以便使用具有不同波长的第一激光和第二激光记录和/或重放信号。
光盘在装置20包括用于旋转地驱动光盘2的一个主轴电机21,上述的光头1,用于将激光照射在装在主轴电机21上的光盘2的信号记录面2a上,并检测从光盘2来的返回光束,信号处理电路22根据由光头1测得的光接收信号产生重放信号和控制信号。光盘装置20还包括根据来自信号处理电路22的控制信号执行聚焦控制和跟踪控制的聚焦/跟踪伺服单元23,并包括使光头1沿朝向光盘2的预定记录轨迹的盘半径方向移动的存取单元24。此外,光盘装置20包括根据由信号处理电路22产生的信号控制主轴电机21、聚焦/跟踪伺服单元23和存取单元24的系统控制器25。
主轴电机21在系统控制器25的控制下被驱动,使光盘2以预定速度转动。
光头1将激光照射到被主轴电机21旋转驱动的光盘2的信号记录面2a上,以检测从光盘2的信号记录面2a反射回的返回光束,把测得的返回光束输出到信号处理电路22。此时,光头1依照旋转光盘2的类型选择输出上述第一或第二激光。
信号处理电路22由信号解调单元根据光头1检测的光检测信号解调重放信号和检测信号,同时校正在误差校正单元中的信号差错。
由信号处理电路22解调并校正错误的重放信号经接口26传送到例如外部计算机27。如果是音频-视频的重放信号,就被D/A和A/D变换器28的D/A变换单元作数字/模拟变换,之后提供到音频设备29。
由信号处理电路解调的各种控制信号输出到系统控制器25,然后根据控制信号中的聚焦误差信号和跟踪误差信号驱动聚焦/跟踪伺服单元23。在系统控制器25的控制下,聚焦/跟踪伺服单元23使光头1中的二轴驱动器在两个轴向移动,即朝向和离开光盘的方向和沿盘半径方向移动,以便完成聚焦控制和跟踪控制。
另一方面,存取单元24根据系统控制器25提供的信号将光头1沿盘半径移动,把光头1放置在光盘2的预设的记录轨迹上。
利用本发明的光盘,上述的光盘装置20根据利用象散色差的聚焦误差信号就能恰当地完成聚焦,由此就能使信号记录和/或从光盘2重放。此外,由于光头的尺寸减小,因此总体装置在尺寸方面就能减小。

Claims (10)

1.一种光头,适用于多种不同类型的光记录介质,包括:
光辐射装置,包括辐射第一激光的一个第一光源和辐射具有与所述第一激光不同的波长的第二激光的一个第二光源,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源安装在同一外壳中;
光会聚装置,用于将来自所述光辐射装置的激光会聚到所述光记录介质;
一个基本上为平板形状的分束器,用于将朝向所述光记录介质的激光的光路与从所述光记录介质反射回的激光光路分开,并用于在返回激光中产生象散色差;和
光接收装置,用于接收从所述光记录介质反射回的返回激光;
其中,
所述光辐射装置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源的相对位置如此设置,使得相互连接照射在所述光记录介质上的所述第一激光的一个点位置和照射在所述光记录介质上的所述第二激光的一个点位置的一个直线相对于所述光记录介质的一个记录轨迹在45°±15°的范围内;
并且,其中,
所述光接收装置包括基本平行于投射在所述光记录介质上的一个直线而设置的一对光接收区域,所述直线是相互连接照射在所述光记录介质上的所述第一激光的一个点位置和照射在所述光记录介质上的所述第二激光的一个点位置的一个直线,每一个光接收区域由一个基本平行于所述光记录介质的一个单一的信号记录面上的记录轨迹的分割线和一个基本上与该记录轨迹垂直的分割线分成四个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之间分隔80至200μm,并且,所述光接收装置通过基于所述成对的光接收区域的各光接收信号的一种象散方法产生聚焦误差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对的光接收区域的其中之一接收由所述第一光源辐射的第一激光的返回光束,并且其中另一个光接收区域接收从所述第二光源辐射的第二激光的返回光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头,其特征在于,
一个衍射光栅设置在所述光辐射装置和分束器之间,用于将从所述光辐射装置辐射的激光分成包括一个主光束和一对次光束的多个光束;
并且,其中,
所述光接收装置包括在基本垂直于所述一对光接收区域的所述投射直线方向的两侧的另一对光接收区域,所述另一对光接收区域接收在由所述衍射光栅分离的多个光束中的所述成对的次光束,以检测一个用于产生跟踪误差信号的光接收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头,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
一个光反射部件设置在所述分束器和所述光会聚装置之间,用于将来自所述辐射装置辐射的、平行于所述光记录介质的一个记录面的方向的激光反射到朝向所述光会聚装置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源设置在基本平行于所述光记录介质的记录面的一个平面内。
6.一种光盘装置,用于记录和/或重放与多种不同类型的光盘相关的信号,所述装置包括:
一个主轴电机,用于旋转地驱动所述光盘;
一个光头,适用于多种不同类型的光盘;和
一个信号处理电路,用于根据由所述光头检测的信号产生重放信号和控制信号;
所述光头包括:
光辐射装置,具有用于辐射第一激光的一个第一光源和辐射具有与所述第一激光不同的波长的第二激光的一个第二光源,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源安装在同一外壳中,所述光辐射装置根据所述光盘的类型选择地发射所述第一激光或第二激光;
一个物镜,用于将来自所述光辐射装置的激光会聚到一个光盘;
一个基本上为平板形状的分束器,用于将来自所述光辐射装置辐射的激光的一个光路分成朝向所述光盘的激光的一个光路和从所述光盘反射的激光的一个光路;和
一个光接收元件,用于接收从所述光盘反射回的返回激光;
其中,
所述光辐射装置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源的相对位置如此设置,使得相互连接照射在所述光盘上的所述第一激光的一个点位置和照射在所述光盘上的所述第二激光的一个点位置的一个直线相对于所述光记录介质的一个记录轨迹在45°±15°的范围内;
并且,其中,
所述光接收元件包括基本平行于投射在所述光记录介质上的一个直线而设置的一对光接收区域,所述直线是相互连接照射在所述光记录介质上的所述第一激光的一个点位置和照射在所述光记录介质上的所述第二激光的一个点位置的一个直线,每一个光接收区域由一个基本平行于所述光记录介质的一个单一的信号记录面上的记录轨迹的分割线和一个基本上与该记录轨迹垂直的分割线分成四个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之间分隔80至200μm,并且,所述光接收元件通过基于所述成对的光接收区域的各光接收信号的象散方法产生聚焦误差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对的光接收区域的其中之一接收由所述第一光源辐射的第一激光的返回光束,并且其中另一个光接收区域接收从所述第二光源辐射的第二激光的返回光束。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个衍射光栅设置在所述光辐射装置和分束器之间,用于将从所述光辐射装置辐射的激光分成包括一个主光束和一对次光束的多个光束;
并且,其中,
所述光接收元件包括在基本垂直于所述一对光接收区域的所述投射直线方向的两侧的另一对光接收区域,所述另一对光接收区域接收在由所述衍射光栅分离的多个光束中的所述成对的次光束,以检测一个用于产生跟踪误差信号的光接收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
一个光反射部件设置在所述分束器和所述物镜之间,用于将来自所述辐射装置辐射的、平行于所述光盘的一个记录面的方向的激光反射到朝向所述物镜的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源设置在基本平行于所述光盘的记录面的一个平面内。
CNB001344218A 1999-09-28 2000-09-28 光头和光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147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74745/1999 1999-09-28
JP27474599 1999-09-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00058A CN1300058A (zh) 2001-06-20
CN1181477C true CN1181477C (zh) 2004-12-22

Family

ID=17546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3442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1477C (zh) 1999-09-28 2000-09-28 光头和光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459672B1 (zh)
KR (1) KR100670968B1 (zh)
CN (1) CN118147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92345B2 (en) * 2001-03-22 2006-08-15 Ricoh Company, Ltd. Optical module
JP3782325B2 (ja) * 2001-07-27 2006-06-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EP1614001B1 (en) 2003-04-11 2009-11-25 Nikon Corporation Cleanup method for optics in immersion lithography
TW201806001A (zh) 2003-05-23 2018-02-16 尼康股份有限公司 曝光裝置及元件製造方法
US20050084032A1 (en) * 2003-08-04 2005-04-21 Lowell Rosen Wideband holographic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20050100077A1 (en) * 2003-08-04 2005-05-12 Lowell Rosen Multipath-adapted holographic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CN108490741A (zh) 2004-06-09 2018-09-04 株式会社尼康 曝光装置及元件制造方法
JP4610662B2 (ja) * 2008-09-29 2011-01-1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49105A (ja) * 1993-06-07 1994-12-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マルチビーム光ヘッド
JP3244893B2 (ja) * 1993-11-26 2002-01-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記録再生装置
US6195315B1 (en) * 1997-07-11 2001-02-27 Ricoh Company, Ltd. Optical disk apparatus compatible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mediums
EP0911818A1 (en) * 1997-10-27 1999-04-28 Deutsche Thomson-Brandt Gmbh Compact dual wavelength optical pickup head
KR100514323B1 (ko) * 1997-12-05 2005-12-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수의광디스크를호환하는대물렌즈를구비한광픽업
JPH11345429A (ja) * 1998-03-30 1999-12-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記録媒体駆動装置
JP2000207763A (ja) * 1999-01-14 2000-07-28 Asahi Optical Co Ltd 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の受光手段位置調整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459672B1 (en) 2002-10-01
KR100670968B1 (ko) 2007-01-17
KR20010030529A (ko) 2001-04-16
CN1300058A (zh) 2001-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994C (zh) 发光模件及采用该发光模件的兼容式光学读取装置
CN1649006A (zh) 光学拾取器和记录/重放设备
CN1741154A (zh) 光学拾取器以及记录和/或再现光学记录介质的设备
CN1137475C (zh) 光头和光盘设备
CN1808576A (zh) 衍射元件和具有该衍射元件的光学拾取设备
CN1194343C (zh) 用于高密度记录/再现的兼容的光学头
CN1181477C (zh) 光头和光盘装置
CN1842852A (zh) 光盘设备,光学拾取器的控制方法和光盘的判别方法
CN1162851C (zh) 物镜、再现装置及再现方法
CN1499501A (zh) 光拾取器及使用它的光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372254A (zh) 光记录/再现设备和跟踪误差信号检测方法
CN1167314A (zh) 光学头
CN1320537C (zh) 可兼容的光拾取器
CN1801356A (zh) 光拾取器和光盘装置
CN1146882C (zh) 光拾取器
CN1133160C (zh) 光拾取器
CN1173344C (zh) 光头装置以及光信息记录装置
CN1199161C (zh) 光学拾取器和光盘驱动器
CN100394493C (zh) 光学拾取器、光学记录再现设备及循轨误差信号检测方法
CN1175406C (zh) 光头和光盘装置
JP2000251308A (ja) 集積光学素子及び光学ヘッド並びに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H09288837A (ja) 光学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5353250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1167471A (ja) 光学ヘッド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2190133A (ja) 光ヘッド装置並びに光情報の記録再生装置及び記録再生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222

Termination date: 2015092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