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41154A - 光学拾取器以及记录和/或再现光学记录介质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学拾取器以及记录和/或再现光学记录介质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41154A
CN1741154A CNA200510087838XA CN200510087838A CN1741154A CN 1741154 A CN1741154 A CN 1741154A CN A200510087838X A CNA200510087838X A CN A200510087838XA CN 200510087838 A CN200510087838 A CN 200510087838A CN 1741154 A CN1741154 A CN 17411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light beam
light
optical axis
pickup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8783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47874C (zh
Inventor
佐藤克利
汤川弘章
山本健二
西纪彰
金谷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411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411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4787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4787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53Diffractive elements, e.g. holograms or grating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7Lasers; Multiple laser arrays
    • G11B7/1275Two or more lasers having different wavelength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59Single prism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65Separate or integrated refractive elements, e.g. wave plates
    • G11B7/1367Stepped phase plat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拾取器,其中从多个光源辐射以及从记录表面反射回的不同波长的光束聚集在相同区域中。通过在波长和数值孔径方面不同的光束,光学拾取器记录和/或再现具有不同保护基底厚度的多个光学记录介质的每一个,光学拾取器包括:光源,其包括辐射具有第一波长的第一光束的第一辐射部分,辐射具有第二波长的第二光束的第二辐射部分,和辐射具有第三波长的第三光束的第三辐射部分;物镜,用于将所述第一至第三光束聚集到每个具有不同保护基底厚度的光学记录介质上;和光接收部分,接收由所述光学记录介质反射的光束并将该光束转换成电信号,在从光源到所述光接收部分的光路中提供光轴结合部分,用于使所述第一至第三光束的反射光束的光轴在所述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上重合。

Description

光学拾取器以及记录 和/或再现光学记录介质的设备
本发明包含与于2004年5月14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4-145646相关的主题,其整个内容在此结合并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和/或再现光学记录介质的光学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拾取器以及用于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再现设备,借此利用不同的记录和/或再现波长,可以实现对于多种记录介质的写入/读出操作。
背景技术
最近,对于记录介质的较大记录容量的需求增加,这些记录介质如CD(压缩盘),MD(小型盘),或DVD(数字通用光盘),并且至今已经提出各种技术以便增加容量。同样,提出了对于单记录介质,多样化的数据如音乐内容数据、图像内容数据或者用于计算机的数据可以自由记录和/或再现的需求。特别是,使用405nm波段激光的新光盘格式,例如Blue-ray盘(BD)已经引起注意,其可能作为下一代记录技术。
在开发普遍使用的记录介质时,用于新的记录和/或再现设备与现有的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匹配是严格的,具体地,最新开发的记录和/或再现设备希望能够记录和/或再现现有的资源,如DVD或CD。然而,设计一种在光盘结构和相伴的激光规格方面不同的记录介质之间具有兼容性的设备是不容易的。
最简单的方法是提供不同的光学系统并将多个专用物镜从一种正在使用的波长切换到另一种。然而,在该情况下,需要用于切换多个物镜的切换机构,从而增加成本。此外,尺寸上庞大的致动器阻碍了设备的尺寸减小。由于这个原因,使用通过共同拥有部分光学系统如物镜或光电检测器来适合于处理多种波长的光学系统。
作为一个例子,现在说明一种双波长兼容光学系统,该系统设计成处理DVD(数字通用光盘)和CD(压缩盘),其中DVD使用655nm波段作为记录和/或再现光,CD使用655nm波段作为记录和/或再现光。使用包括激光装置、发射双光束、布置在单封装内的所谓双波长激光二极管的光学拾取器表示一种系统,该系统将从不同光辐射位置发射的两个激光束的光轴结合在一起,使得从光盘的记录表面反射的两种波长的光点混淆在单独的光接收装置的预置区域内。对于结合激光束的光轴,通常使用下述方法(见专利公开1,日本专利公开JP 2003-31302),该方法在于在正向光路或返回光路中使用具有平行于透射光轴的阶梯式截面分布的阶梯式偏转光学元件(全息装置),或者使用具有锯齿形的叶片型偏转光学元件(全息装置),以便将两个光轴结合在一起。
利用双波长兼容型,设计一种衍射元件是可能的,该衍射元件在自由度等于2的情况下,通过透镜的特定曲面和衍射元件的结合,将在自由度等于2的情况下,给出保护光盘基底的两种不同厚度以及记录和/或再现波长的最佳值,借此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然而,在利用三波长激光二极管的情况下,其中配置用于新格式BD的上述光源,同时也配置用于DVD和CD的光源,将激光束的光轴结合在一起以便反射光束的光点在相同的预置区域内混淆是困难的,这由于下述两点原因:
第一个问题在于三个激光光源排列的方式影响了光轴的结合。例如,利用阶梯式全息装置,根据入射光的波长,光束可以预定角度衍射,并且透射光沿垂直于装置平面的方向辐射。然而,光束不能沿不同于衍射的波长相关角的方向的方向弯曲。从而,当光源布置在直线上时,利用单个阶梯式全息装置,即使在非常受限的情况下,也存在将反射光的三个光点聚焦在相同区域中的可能性。然而,如果光源的设计中心位置排列在横向的直线上,但是由于装配期间产生的装配误差,实际的中心位置轻微偏离横向的直线,或者如果光源的装配位置固有地偏离横向直线,则将不同波长光束的光轴结合是不可能的。
第二个问题起因于用于记录和/或再现CD的780nm波长大约为用于记录和/或再现BD的405nm波长的两倍。利用405nm波长的激光束和利用780nm波长的激光束,倾向为一种或另一种光束在给定级数处的衍射效率增加剩余光束在相同级数处的衍射效率。因此,两种光可以以彼此接近的衍射角衍射,从而干扰三种激光束的结合。
如果,在三波长兼容的光学系统中,反射光束的光点不能在相同的区域中聚集,则需要多个光接收单元。在光轴不能在正向光路中结合直到输出激光到达光盘记录表面的情况下,像差在存在于光轴上的透镜的离轴特性的影响下可能变得严重,或者光体积分布可能发生偏离,从而恶化光学拾取器的光学特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状况,需要提供一种光学拾取器,其具有能够将不同波长的记录和/或再现光束的光点结合在相同区域中的光学系统,所述光束由多个光源产生,和使用该光学拾取器的记录和/或再现设备。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拾取器,由在波长和数值孔径方面不同的光束,记录和/或再现具有不同保护基底厚度的多个光学记录介质的每一个,该光学拾取器包括
光源,包括辐射具有第一波长的第一光束的第一辐射部分,辐射具有第二波长的第二光束的第二辐射部分,和辐射具有第三波长的第三光束的第三辐射部分,
物镜,用于将第一至第三光束聚集到每个具有不同保护基底厚度的光学记录介质上,和
光接收部件,接收由光学记录介质反射的光束并将光束转换成电信号,
在从光源到光接收部件的光路中提供一光轴结合部件,用于使第一至第三光束的反射光束的光轴在光接收部件的光接收表面上重合。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对于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再现设备,用于旋转驱动多个具有不同保护基底厚度的光学记录介质中的每一个,该设备包括光学拾取器,该光学拾取器通过馈送部件沿光学记录介质的径向位移,并根据光学记录介质的种类,通过具有不同波长和数值孔径的多个光束实现记录和/或再现,该设备控制光学记录介质的旋转和光学拾取器的位移,以便与记录和/或再现操作保持一致,其中光学拾取器包括
光源,包括彼此接近安装的辐射具有第一波长的第一光束的第一辐射部分,辐射具有第二波长的第二光束的第二辐射部分,和辐射具有第三波长的第三光束的第三辐射部分;
物镜,用于将第一至第三光束聚集到每个具有不同保护基底厚度的光学记录介质上;和
光接收部件,接收由光学记录介质反射的光束并将光束转换成电信号,
在从光源到光接收部件的光路中提供一光轴结合部件,用于使第一至第三光束的反射光束的光轴在光接收部件的光接收表面上重合。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拾取器,其利用具有不同波长和数值孔径的光束,记录和/或再现多个具有不同保护基底厚度的光学记录介质,该光学拾取器包括
光源,根据单封装的不同位置,用于辐射具有第一波长的第一光束,具有第二波长的第二光束,和具有第三波长的第三光束;
物镜,用于将第一至第三光束聚集到具有各个不同保护基底厚度的光学记录介质上;和
光接收部件,接收从各个光学记录介质反射回的光束以将接收的光束转换成电信号;其中光学拾取器进一步包括
布置在从光源到光接收部件的光路上的光轴结合部件,用于使第一至第三光束的反射光束的光轴在光接收部件的光接收表面上重合。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再现设备,适于旋转驱动多个具有不同保护基底厚度的光学记录介质中的每一个,该设备包括光学拾取器,该光学拾取器通过馈送部件沿光学记录介质的径向位移,并根据光学记录介质的种类,通过具有不同波长和数值孔径的多个光束实现记录和/或再现,该设备控制光学记录介质的旋转和光学拾取器的位移,以便与记录和/或再现操作一致,其中光学拾取器包括
光源,根据单封装的不同位置,用于辐射具有第一波长的第一光束,具有第二波长的第二光束,和具有第三波长的第三光束;
物镜,用于将第一至第三光束聚集到具有各个不同保护基底厚度的光学记录介质上;和
光接收部件,接收从各个光学记录介质反射回的光束以将接收的光束转换成电信号;其中光学拾取器进一步包括
布置在从光源到光接收部件的光路中的光轴结合部件,用于使第一至第三光束的反射光束的光轴在光接收部件的光接收表面上重合。
根据本发明,由多个光源辐射的、不同波长的记录和/或再现光束的光点可以结合在相同区域中,并且各个光源的激光束可以通过单个光接收部件接收。在光轴结合部件设置在正向光路上以结合来自多个不同光源的光束光轴的情况下,减轻另外由例如物镜的离轴特性引起的不利影响是可能的。
附图说明
图1说明了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示出的光学拾取器的光学系统。
图2说明了设置到光学拾取器的光源单元的激光装置的定位。
图3a和3b分别说明了楔形棱境和阶梯式光偏转光学装置。
图4说明了作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示出的光学拾取器的光学系统。
图5a说明了设置到光学拾取器的光源单元的激光装置的定位,图5b,5c说明了光束如何具有其通过楔形棱镜位移的光轴以在相同位置形成图像。
图6说明了作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示出的光学拾取器的光学系统。
图7a说明了设置到光学拾取器的光源单元的激光装置的定位,图7b,7c说明了光束如何具有其通过楔形棱镜位移的光轴以在相同位置形成图像。
图8为示出了用于光盘的记录和/或再现设备的框图,其中该设备使用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所示出的光学拾取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现在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首先,将参考图1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示出的光学拾取器的光学系统。在第一实施例中,多个光源并置在直线上。
作为一个例子,本实施例旨在具有三种波长兼容光学系统的光学拾取器,该兼容光学系统用于:第一光盘41,其为使用具有405nm波长的光束51的Blue-ray盘(BD);第二光盘42,其为使用具有655nm波长的光束52的数字通用光盘(DVD);和第三光盘43,其为使用具有785nm波长的光束53的压缩盘(CD)。
光学拾取器1包括光学系统,该系统包括辐射不同波长的光束的光源单元10,将来自光源单元10的光束聚集到光盘记录表面上的物镜11,将来自光源单元10的光束和从光盘的记录表面反射回的光束分离的分束器12,结合各个光束的光轴的光轴结合单元13,和公共光电检测器14,其用于检测来自第一光盘41的反射光,来自第二光盘42的反射光和来自第三光盘43的反射光。光学系统构造成结合来自三个激光装置10a,10b和10c的三条激光光路,该三个激光装置设置在光源单元10上,用于将各个光束通过相同的物镜11分别照射到BD,DVD和CD的记录表面上,并且该光学系统构造成将从记录表面反射回的光束聚集到公共光电检测器的光接收表面上。
光源单元10为在单独封装内的所谓三波长激光二极管,以下称为三光束LD,封装中放置了用于BD的记录和/或再现光束的光源,用于DVD的记录和/或再现光束的光源和用于CD的记录和/或再现光束的光源。明确地,光源单元由第一激光装置10a,第二激光装置10b和第三激光装置10c构成。第一激光装置10a辐射405nm波长的光束51作为第一波长,用于记录和/或再现BD。第二激光装置10b辐射655nm波长的光束52作为第二波长,用于记录和/或再现DVD,第三激光装置10c辐射785nm波长的光束53作为第三波长,用于记录和/或再现CD。
光源单元10在图2中示意性地示出。光源单元10包括三个光源,由彼此以100μm的间隔并置的第一激光装置10a,第二激光装置10b和第三激光装置10c组成,如图2所示。
物镜11能够分别将光束51,52和53聚集到具有第一保护基底厚度41a的BD上,具有第二保护基底厚度42a的DVD上和具有第三保护基底厚度43a的CD上。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第二和第三波长,物镜11的数值孔径分别是0.85、0.60和0.45。第一光盘如BD的第一保护基底厚度为0.1mm,第二光盘如DVD的第二保护基底厚度为0.6mm,第三光盘如CD的第三保护基底厚度为1.2mm。
分束器12使来自光盘的反射光从返回光路分支到三光束LD 10,并布置成相对于光轴的45°角。
光轴结合单元13由楔形棱镜13a和阶梯式光偏转光学装置(全息装置)13b构成,所述楔形棱镜13a具有相对于光轴倾斜的用于反射光束的光入射表面,所述阶梯式光偏转光学装置13b具有横截面平行于透射光轴的阶梯式剖面分布。楔形棱镜13a的光学特性在于,通过利用由波长的不同引起的透射光束的不同光轴角度变化,反射光光点的光聚集位置偏离以便使来自第一至第三光源中两个光束的光轴通过光轴结合作用在光电检测器的光接收表面上混淆。阶梯式光偏转光学装置13b适合于使从第一至第三光源中剩余一个辐射的光束光轴与由楔形棱镜13a结合的光轴重合。
楔形棱镜13a和阶梯式光偏转光学装置13b在图3中示意性地示出。楔形棱镜13a具有16°的楔形角,中点处的厚度为0.95mm,并由棱镜玻璃材料BK7形成,如图3a所示。阶梯式光偏转光学装置13b具有六个阶梯,阶梯宽度为5.7μm,阶梯高度为0.937μm,如图3b所示。由楔形棱镜13a和阶梯式光偏转光学装置13b构成的光轴结合单元13对用于BD、具有405nm波长的光束51产生零级衍射光束,而对用于DVD、具有655nm波长的光束52产生负1级衍射光束,对用于CD、具有785nm波长的光束53产生零级衍射光束。对于光束51的零级衍射光,光束52的负1级衍射光和光束53的零级衍射光,衍射效率分别为79%,77%和68%。
在如上所述具有光学系统的光学拾取器1中,从三光束LD 10辐射的光束透射通过分束器12。当透射通过准直透镜15时,光束被准直并入射到物镜11上。从记录表面反射的光束透射通过物镜11和准直透镜15,到达分束器12,通过该分束器12,光束被反射然后透射通过由楔形棱镜13a和阶梯式光偏转光学装置13b构成的光轴结合单元13,然后到达光电检测器14。
利用约20mm的返回光路长度,在光轴结合单元13不存在的情况下,反射光点形成在光电检测器14的光接收表面上,光点之间的间隔大约等于激光装置之间的间隔。在本实施例中,光轴结合单元13插入在光路中以衍射光束,使得光束51至53在光电检测器上的成像位置重叠在基本相同的区域中。通常,波长越小,介质中光的衍射角度越小。此外,光束的衍射量可以通过楔形棱镜的厚度、楔形角、材料类型(折射率)和光路中的位置的选择来进行调整,使得消减第一激光装置10a和第三激光装置10c相对于如图2所示的光源单元10中第二激光装置10b的成像位置偏离成为可能。
当通过楔形棱镜13a时,具有波长405nm的光束51在平面上偏离大约1.35mm,该平面与光电检测器14的光接收表面相同。类似地,当通过楔形棱镜13a时,具有波长785nm的光束53沿与光束51相同的表面偏离大约1.35mm,当通过楔形棱镜13a时,具有波长655nm的光束52沿与光束51的相同方向偏离大约1.42mm。结果为光束51,53的成像位置可以在大约相同的位置处彼此重叠。此外,通过由阶梯式光偏转光学装置13b衍射光束52(波长655nm),光束52的成像位置可以与光束51,53的成像位置重合。
由三光束LD 10的第一激光装置10a辐射的第一光束51,由第二激光装置10b辐射的第二光束52和由第三激光装置10c辐射的第三光束53透射通过分束器12和准直透镜15,入射到物镜11上。通过该物镜11,光束51至53分别被聚集到光盘41至43的信号记录表面上。来自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的反射光束拥有在信号记录表面上记录的信息信号,并通过物镜11和准直透镜15,到达分束器12返回。这些反射光束通过分束器12反射,由此偏转90°。这些光束然后透射通过光轴结合单元13以便聚集到相同光电检测器14的光接收表面上。
当通过分束器12时,反射光束发生象散。该象散用于检测聚焦误差信号的所谓的象散方法。另一方面,光束51至53每个可以被衍射装置60分离为至少三个光束(零级光,1级光和负1级光)以用于跟踪检测。同时,在本发明的光学拾取器1中,跟踪伺服机构可以根据光束的种类通过所谓的DPP方法或DPD方法进行检测。光学拾取器1包括一部分检测跟踪误差信号和一部分检测聚焦误差信号,其方式未示出。
同时,由于保护光盘记录表面的保护基底的厚度光盘之间彼此不同,因此在相同光学系统用于具有不同波长光束的情况下,根据保护基底的不同,产生球差。从而,在本实施例中,用于校正球差的校正装置16直接设置在物镜11的光源侧的前方,该球差通过保护基底厚度的不同产生。在该情况下,校正装置16可以同时用于限制光束的孔径。
在上述实施例中,光轴结合单元13设置在返回光路中。然而,光轴结合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光源和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之间的正向光路中。构成光轴结合单元13的楔形棱镜13a和阶梯式光偏转光学装置13b之一可以设置在正向光路中,剩余的一个可以设置在返回光路中。每一对楔形棱镜13a和阶梯式光偏转光学装置13b可以设置在正向和返回光路中。特别是,在正向光路中设置光轴结合单元是有效的,因为缓和由例如物镜的离轴特性引起的不利影响成为可能。
利用第一实施例所示的光学拾取器1,通过光轴结合操作,使从不同光发射点辐射的不同波长光束的反射光光点在相同光电检测器的相同光接收表面上混淆成为可能,然而该事实利用常规系统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现在说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多个光源没有布置在一条和相同的直线上。根据衍射的光束种类,这可以通过不同构造进行处理。参考图4,现在说明作为第二实施例示出的光学拾取器2的光学系统。在第二实施例中,三个光源没有在一条直线上,用于BD的光束51的反射光和用于DVD的光束52的反射光的光轴与用于CD的光束53的反射光的光轴重合。与图1所示的相同部分或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描述,其详细的描述为了简化在此省略。
光学拾取器2包括光学系统,该系统包括辐射不同波长光束的光源单元20,将来自光源单元20的光束聚集到光盘记录表面上的物镜11,将来自光源单元20的光束和从光盘的记录表面反射回的光束彼此分离的分束器12,结合各个光束的光轴的光轴结合单元21,和公共光电检测器14,光电检测器14用于检测来自第一光盘41的反射光、来自第二光盘42的反射光和来自第三光盘43的反射光。光学系统构造成结合来自三个激光装置20a,20b和20c的三条激光光路,该激光装置设置在光源单元20上,用于将各个光束通过相同的物镜11照明到BD,DVD和CD的记录表面上,并且该光学系统构造成将从记录表面反射回的光束聚集到公共光电检测器的光接收表面上。
光源单元20为在单独封装内的所谓三波长激光二极管,以下称为三光束LD,其中放置了用于BD、DVD和CD的记录和/或再现光束的光源。明确地,光源单元由第一激光装置20a,第二激光装置20b和第三激光装置20c构成。第一激光装置20a辐射405nm波长的光束51作为第一波长,用于记录和/或再现BD。第二激光装置20b辐射655nm波长的光束52作为第二波长,用于记录和/或再现DVD,第三激光装置20c辐射785nm波长的光束53作为第三波长,用于记录和/或再现CD。
用于本实施例的光源单元20在图5a中示意性示出。光源单元20包括三个光源,由布置在相同单元中、彼此间隔110μm的第二激光装置20b和第三激光装置20c,和布置在间隔15μm处的第一激光装置20a的光源单元构成,如图5a所示。
光轴结合单元21由楔形棱镜21a和阶梯式光偏转光学装置21b构成,所述楔形棱镜21a具有相对于光轴倾斜的用于反射光束的入射表面,所述阶梯式光偏转光学装置13b具有横截面平行于光透射轴的阶梯式剖面。由通过楔形棱镜的光透射位移的光轴角度小于通过衍射元件位移的光轴角度。因此,楔形棱镜优选用于结合从彼此分离较小距离的光源辐射的光轴。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透射通过楔形棱镜的光束中产生的光轴的偏转角度,用于BD、具有405nm波长的光束51结合到来自用于CD、具有785nm波长的光束的点,用于DVD、具有655nm波长的光束52通过阶梯式光偏转光学装置21b与光束51和53的成像位置重合。这种状态在图5b和5c中示出。假定在光源单元20如图5a布置并且光轴结合单元21没有使用的情况下,光束51的反射光光点SP51,光束52的反射光光点SP52和光束53的反射光光点SP53聚集到光电检测器14的光接收表面上,如图5b所示。
在该情况下,通过楔形棱镜21a的光学特性,光点SP51与光束53的反射光光点SP53的成像位置结合,而光束52通过阶梯式光偏转光学装置21b位移,因此用于DVD的光束52的光点SP52与光点SP53在其成像位置处结合,如图5c示意性所示。
从而,利用第二实施例示出的光学拾取器2,从不同光辐射点辐射的不同波长的反射光束的光点可以在光电检测器的相同光接收表面上结合。
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光轴结合单元21也可以设置在光源和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之间的正向光路中。构成光轴结合单元21的楔形棱镜21a和阶梯式光偏转光学装置21b之一可以设置在正向光路中,剩余的一个可以设置在返回光路中。每一对楔形棱镜21a和阶梯式光偏转光学装置21b也可以设置在正向和返回光路中。特别是,在正向光路中设置光轴结合单元是有效的,因为这缓和了由例如物镜的离轴特性引起的不利影响。
参考图6,现在将说明作为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拾取器3的光学系统。在第三实施例中,通过使405nm波长的激光和785nm波长的激光通过光偏振彼此分离,上述第二问题得到解决。与图1所示的相同部分或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描述,其详细的描述为了简化在此省略。对于光学拾取器3使用的光源与光学拾取器2的光源单元20相同。
光轴结合单元31包括使第一光束51、第二光束52和第三光束53之一的偏振方向旋转90°的元件,使旋转的光束光轴与剩余光束之一的光轴重合的第一衍射部件,和使剩余光束的光轴与通过第一衍射部件形成的光轴重合的第二衍射部件。在本实施例中,光轴结合单元31由λ/4片31a,其仅对用于CD的波长785nm的光束53起作用,偏振相关衍射装置31b,其仅衍射具有通过λ/4片31a旋转的偏振态的光束53,和产生光衍谢的衍射装置31c,使用于DVD的光束52的光轴与用于BD的光束51的反射光的光点重合。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λ/4片31a和偏振相关衍射装置31b,用于CD的具有785nm波长的光束53与用于BD的具有405nm波长的光束51的反射光的光点重合,而用于DVD的具有655nm波长的光束52与光束51和53的成像位置重合。这种状态在图7b和7c中示出。假定在光源单元20如图5a所示布置,并且不使用光轴结合单元31的情况下,光束51的反射光光点SP51,光束52的反射光光点SP52和光束53的反射光光点SP53聚集在光电检测器14的光接收表面上,如图7b所示。
在该情况下,如图7c示意性所示,通过λ/4片31a和偏振相关衍射装置31b的光学特性,光点SP53与光束51的反射光的光点SP51的成像位置结合,而光束52通过衍射装置31c位移,因此用于DVD的光束52的光点SP52与光点SP53的成像位置结合。
从而,利用第三实施例示出的光学拾取器2,从不同光辐射点辐射的不同波长的反射光束的光点可以在光电检测器的相同光接收表面上结合。
在上述第三实施例中,光轴结合单元31也可以设置在光源和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之间的正向光路中。构成光轴结合单元31的λ/4片31a和偏振相关衍射装置31b可以设置在正向光路中,衍射装置31c可以设置在返回光路中。每一对光轴结合单元31也可以设置在正向和返回光路中。特别是,在正向光路中设置光轴结合单元是有效的,因为缓和了由例如物镜的离轴特性引起的不利影响的可能性。
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结合具有不同波长的三种激光束的光轴的结构。然而,具体的结构可以改变,只要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例如,光路可以设计成光轴利用向上反射(uplift)的反射镜部分折叠。
图8示出了用于光盘的记录和/或再现设备101,其中使用本发明的光学拾取器。
记录和/或再现设备101包括主轴电动机103,作为旋转驱动光盘102的部件,所述光盘102作为光学记录介质,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器104,和作为驱动部件的馈送电动机105。本发明的记录和/或再现设备101为记录和/或再现三种具有不同格式的不同类型的光盘102提供三种标准的兼容性。
可用于本实施例的光盘包括BD,其使用波长405nm的光束作为记录和/或再现光,DVD,其使用波长655nm的光束,和CD,其使用波长785nm的光束。光盘41至43相应于图8的光盘102。
根据光盘种类,主轴电动机103和馈送电动机105通过伺服控制器109进行驱动,所述伺服控制器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107的命令进行控制,所述系统控制器也作为光盘种类区分部件。例如,根据被驱动的光盘是光盘41、光盘42或光盘43,主轴电动机103和馈送电动机105每个以预置rpm驱动。
光学拾取器104为具有三波长兼容光学系统、参考图1,4和6说明的光学拾取器。光学拾取器104将不同波长的光束辐射到不同标准光盘的记录层,同时检测从光盘的记录层反射的光束。光学拾取器将相应于光束的信号发送到前置放大器120,所述光束来自被检测的反射光束。
前置放大器120的输出被发送到信号调制解调器和误差校正编码模块,以下称为信号调制解调器ECC模块108。信号调制解调器ECC模块108调制/解调信号并添加ECC(误差校正编码)。光学拾取器104将光束照明到光盘102的记录层上,用于记录和/或再现用于光盘102的信号,所述光盘在信号调制解调器ECC模块108的命令下旋转。
例如基于相应于彼此格式不同的检测光束的信号,前置放大器120构造成产生聚焦误差信号,跟踪误差信号和RF信号。根据将被记录和/或再现的光学记录介质的种类,基于BD、DVD和CD标准的预置处理如解调或误差校正通过例如伺服控制器109或信号调制解调器ECC模块108进行。
在通过信号调制解调器ECC模块108解调的记录信号为用于在计算机上存储的情况下,信号通过接口111发送到外部计算机130。这使例如外部计算机130能够接收记录在光盘102上的信号作为再现信号。
在通过信号调制解调器ECC模块108解调的记录信号为用于音频/视频的情况下,信号通过D/A-A/D转换器112的D/A转换器进行数模转换,由此得到的信号被发送到音频/视频处理器113,以便受到音频/视频处理。由此得到的信号经由音频/视频信号输入/输出单元114发送到例如外部成像/投影装置(未示出)。
在光学拾取器104中,馈送电动机105的控制使光学拾取器位移到光盘102的预置记录轨道上,主轴电动机103的控制和驱动控制沿保持物镜的双轴致动器的聚焦和跟踪方向,该物镜作为光学拾取器104中的聚光部件,这些控制通过伺服控制器109进行。
伺服控制器109启动设置在光学拾取器104中的光学耦合效率变化元件以实行控制,以便光学拾取器104中的光学耦合效率,即在光盘102上聚焦的光容量与从激光光源如半导体激光装置中辐射的光束的总容量之比,将根据主要操作模式即记录模式或再现模式,或者光盘102的种类发生变化。
激光控制器121控制光学拾取器104的激光光源。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操作模式为记录模式还是再现模式,激光控制器121实行改变激光光源的输出功率的控制。激光控制器也根据光盘102的种类实行改变激光光源的输出功率的控制。激光控制器121也根据光盘102的种类切换光学拾取器104的激光光源,所述光盘通过光盘种类区分单元115检测。
光盘种类区分单元115能够根据例如BD、DCD和CD的表面反射率或形状的不同来检测光盘102的不同格式。根据光盘种类区分单元115的检测结果,记录和/或再现设备101的模块设计和构造成基于光盘种类区分单元115的检测结果执行信号处理。
基于从光盘种类区分单元115发送的检测结果,系统控制器107区分光盘102的种类。如果光学记录介质属于在盒(catridge)中容纳的类型,则这种在盒中提供检测孔并利用接触检测开关或按钮开关检测该孔的技术可以用于区分光学记录介质的种类。
根据通过光盘种类区分单元115检测的结果,作为光学耦合控制部件的伺服控制器109控制光学拾取器104中的光学耦合效率,所述光盘种类区分单元115受到系统控制器107的控制。伺服控制器109通过检测光学拾取器104和光盘102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区分将被记录和/或再现的记录区域。相对位置也可以基于光盘102上记录的寻址信号进行检测。伺服控制器109响应将被记录和/或再现的记录区域的区分结果,控制光学拾取器104中的光学耦合效率。
利用光盘记录和/或再现设备101,该设备中使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拾取器,由多个光源产生并从记录表面反射的不同波长的光束可以结合在相同区域,因此来自不同光源的激光束可以通过单个光电检测器接收。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不同于实施例中说明的光盘格式,只要光学记录介质是一种具有不同保护基底厚度的记录和/或再现光学记录介质。例如,光盘可以为多种系统的任何一种记录和/或再现光盘,该系统使用光学调制记录,这些光盘包括磁光盘,相位变化记录盘或染料记录盘,更明确地,包括‘CD-R/RW’,‘DVD-RAM’,‘DVD-R/RW’或‘DVD+RW’的任何一种光磁记录介质。光盘可以为其中记录层被划分为具有不同最佳记录和/或再现光功率值的至少两个记录区域的盘,或者为包括经由透明基底沉积在一起的多个记录层的盘。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多种修改、结合、子结合和改变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得到,只要它们落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

Claims (21)

1、一种光学拾取器,通过在波长和数值孔径方面不同的光束,记录和/或再现具有不同保护基底厚度的多个光学记录介质中的每一个,该光学拾取器包括
光源,包括辐射具有第一波长的第一光束的第一辐射部分,辐射具有第二波长的第二光束的第二辐射部分,和辐射具有第三波长的第三光束的第三辐射部分,
物镜,用于将所述第一至第三光束聚集到每个具有不同保护基底厚度的光学记录介质上,和
光接收部件,接收由所述光学记录介质反射的光束并将光束转换成电信号,
在从光源到所述光接收部件的光路中提供光轴结合部件,用于使所述第一至第三光束的反射光束的光轴在所述光接收部件的光接收表面上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学拾取器,其中所述光轴结合部件包括
第一衍射元件,其将从所述第一至第三辐射单元中的两个辐射的两个光束的光轴结合;和
第二衍射元件,其使从所述第一至第三辐射单元中剩余辐射单元辐射的光束光轴与由所述第一衍射元件的结合作用形成的光轴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光学拾取器,其中在所述光轴结合部件中,衍射元件之一为楔形棱镜,所述楔形棱镜的用于所述反射光束的光入射表面相对于所述光束的光轴倾斜,以及其中剩余的衍射元件为阶梯式光偏转光学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学拾取器,其中所述光轴结合部件包括
偏振方向旋转部件,其使所述第一至第三光束之一的偏振方向旋转90°,
第一衍射部件,其使由所述偏振方向旋转部件旋转的光束光轴与不同于所述一个光束的光束的光轴重合;和
第二衍射部件,其使剩余光束的光轴与通过所述第一衍射部件形成的光轴重合。
5、一种用于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再现设备,用于旋转驱动多个具有不同保护基底厚度的光学记录介质中的每一个,该设备包括光学拾取器,该光学拾取器通过馈送部件沿所述光学记录介质的径向位移,并根据光学记录介质的种类,通过具有不同波长和数值孔径的多个光束实现记录和/或再现,该设备控制光学记录介质的旋转和光学拾取器的位移,以便与记录和/或再现操作保持一致,其中所述光学拾取器包括
光源,包括彼此接近安装的辐射具有第一波长的第一光束的第一辐射部分,辐射具有第二波长的第二光束的第二辐射部分,和辐射具有第三波长的第三光束的第三辐射部分;
物镜,用于将所述第一至第三光束聚集到每个具有不同保护基底厚度的光学记录介质上;和
光接收部件,接收由所述光学记录介质反射的光束并将该光束转换成电信号,
在从光源到所述光接收部件的光路中提供光轴结合部件,用于使所述第一至第三光束的反射光束的光轴在所述光接收部件的光接收表面上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的用于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再现设备,其中所述光轴结合部件包括
第一衍射元件,其将从所述第一至第三辐射单元中的两个辐射的光束的光轴结合;和
第二衍射元件,其使从所述第一至第三辐射单元中的剩余的一个辐射单元辐射的光束光轴与由所述第一衍射元件的光轴结合作用形成的光轴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的用于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再现设备,其中在所述光轴结合部件中,衍射元件之一为棱镜,所述棱镜具有楔形并且其表面相对于所述光束的光轴倾斜,反射光束入射到所述表面上,以及其中
另一衍射元件为阶梯式光偏转光学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5的用于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再现设备,其中所述光学拾取器中的所述光轴结合部件包括
偏振方向旋转部件,其使所述第一至第三光束53之一的偏振方向旋转90°,
第一衍射部件,其使由所述偏振方向旋转部件旋转的光束光轴与剩余光束之一的光轴重合;和
第二衍射部件,其使剩余光束的光轴与通过所述第一衍射部件形成的光轴重合。
9、一种光学拾取器,其利用具有不同波长和数值孔径的光束,记录和/或再现多个具有不同保护基底厚度的光学记录介质,该光学拾取器包括
光源,根据单封装的不同位置,用于辐射具有第一波长的第一光束,具有第二波长的第二光束,和具有第三波长的第三光束;
物镜,用于将所述第一至第三光束聚集到具有各个不同保护基底厚度的所述光学记录介质上;和
光接收部件,接收从各个光学记录介质反射回的光束以将接收的光束转换成电信号;其中光学拾取器进一步包括
布置在从所述光源到所述光接收部件的光路上的光轴结合部件,用于使所述第一至第三光束的反射光束的光轴在与所述光接收部件的光接收表面上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光学拾取器,其中所述光轴结合部件包括
第一衍射部件,其将从所述第一至第三光束中的两个的光轴结合;和
第二衍射部件,其使从所述第一至第三光束中剩余一个的光轴与由所述第一衍射元件的光轴结合作用形成的光轴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光学拾取器,其中所述光轴结合部件包括
棱镜,所述棱镜具有楔形并且其表面相对于所述光束的光轴倾斜,反射光束入射到所述表面上,以及其中
另一衍射元件为阶梯式光偏转光学元件。
12、根据权利要求7的用于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再现设备,其中所述光学拾取器中的所述光轴结合部件包括
偏振方向旋转部件,其使所述第一至第三光束之一的偏振方向旋转90°,
第一衍射部件,其使由所述偏振方向旋转部件旋转的光束光轴与剩余光束之一的光轴重合;和
第二衍射部件,其使剩余光束的光轴与通过所述第一衍射部件形成的光轴重合。
13、一种用于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再现设备,其适于旋转驱动多个具有不同保护基底厚度的光学记录介质中的每一个,该设备包括光学拾取器,该光学拾取器通过馈送部件沿所述光学记录介质的径向位移,并根据光学记录介质的种类,通过具有不同波长和数值孔径的多个光束实现记录和/或再现,该设备控制光学记录介质的旋转和光学拾取器的位移,以便与记录和/或再现操作保持一致,其中所述光学拾取器包括
光源,根据单装的不同位置,用于辐射具有第一波长的第一光束,具有第二波长的第二光束,和具有第三波长的第三光束;
物镜,用于将所述第一至第三光束聚集到具有各个不同保护基底厚度的所述光学记录介质上;和
光接收部件,接收从各个光学记录介质反射回的光束以将接收的光束转换成电信号;其中光学拾取器进一步包括
布置在从所述光源到所述光接收部件的光路中的光轴结合部件,用于使所述第一至第三光束的反射光束的光轴在所述光接收部件的光接收表面上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光学拾取器,其中所述光轴结合部件包括
第一衍射元件,其将从所述第一至第三光束中的两个的光轴结合;和
第二衍射元件,其使从所述第一至第三光束中剩余一个的光轴与由所述第一衍射元件的光轴结合作用形成的光轴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光学拾取器,其中所述光轴结合部件包括
棱镜,所述棱镜具有楔形并且其表面相对于所述光轴倾斜,反射光束入射到所述表面上;以及其中
另一衍射元件为阶梯式光偏转光学元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0的用于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再现设备,其中所述光学拾取器中的所述光轴结合部件包括
偏振方向旋转部件,其使所述第一至第三光束之一的偏振方向旋转90°,
第一衍射部件,其使由所述偏振方向旋转部件旋转的光束光轴与剩余光束之一的光轴重合;和
第二衍射部件,其使剩余光束的光轴与通过所述第一衍射部件形成的光轴重合。
17、在一种光学系统中,其中至少第一波长的第一光束,第二波长的第二光束和第三波长的第三光束选择性从光源辐射并经由物镜照明到光学记录介质上,且从光学记录介质反射回的光束通过光电检测器接收,一种光轴结合方法,包括
将所述第一至第三光束中的两个的光轴结合的第一步骤;及
使所述第一至第三光束中剩余一个的光轴与由所述第一步骤形成的光轴重合的第二步骤。
18、一种光学拾取器,通过在波长和数值孔径方面不同的光束,记录和/或再现具有不同保护基底厚度的多个光学记录介质中的每一个,该光学拾取器包括
光源,包括辐射具有第一波长的第一光束的第一辐射部分,辐射具有第二波长的第二光束的第二辐射部分,和辐射具有第三波长的第三光束的第三辐射部分,
物镜,用于将所述第一至第三光束聚集到每个具有不同保护基底厚度的光学记录介质上,和
光接收部分,接收由所述光学记录介质反射的光束并将该光束转换成电信号,
在从光源到所述光接收部分的光路中提供光轴结合部分,用于使所述第一至第三光束的反射光束的光轴在所述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上重合。
19、一种用于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再现设备,用于旋转驱动多个具有不同保护基底厚度的光学记录介质中的每一个,该设备包括光学拾取器,该光学拾取器通过馈送部件沿所述光学记录介质的径向位移,并根据光学记录介质的种类,通过具有不同波长和数值孔径的多个光束实现记录和/或再现,该设备控制光学记录介质的旋转和光学拾取器的位移,以便与记录和/或再现操作一致,其中所述光学拾取器包括
光源,包括彼此接近安装的辐射具有第一波长的第一光束的第一辐射部分,辐射具有第二波长的第二光束的第二辐射部分,和辐射具有第三波长的第三光束的第三辐射部分;
物镜,用于将所述第一至第三光束聚集到每个具有不同保护基底厚变的光学记录介质上;和
光接收部分,接收由所述光学记录介质反射的光束并将该光束转换成电信号,
在从光源到所述光接收部分的光路中提供光轴结合部分,用于使所述第一至第三光束的反射光束的光轴在所述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上重合。
20、一种光学拾取器,其利用具有不同波长和数值孔径的光束,记录和/或再现多个具有不同保护基底厚度的光学记录介质,该光学拾取器包括
光源,根据单封装的不同位置,用于辐射具有第一波长的第一光束,具有第二波长的第二光束,和具有第三波长的第三光束;
物镜,用于将所述第一至第三光束聚集到具有各个不同保护基底厚度的所述光学记录介质上;和
光接收部分,接收从各个光学记录介质反射回的光束以将接收的光束转换成电信号;其中光学拾取器进一步包括
布置在从所述光源到所述光接收部分的光路上的光轴结合部分,用于使所述第一至第三光束的反射光束的光轴在所述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上重合。
21、一种用于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再现设备,其适于旋转驱动多个具有不同保护基底厚度的光学记录介质中的每一个,该设备包括光学拾取器,该光学拾取器随过馈送部件沿所述光学记录介质的径向位移,并根据光学记录介质的种类,通过具有不同波长和数值孔径的多个光束实现记录和/或再现,该设备控制光学记录介质的旋转和光学拾取器的位移,以便与记录和/或再现操作一致,其中所述光学拾取器包括
光源,根据单封装的不同位置,用于辐射具有第一波长的第一光束,具有第二波长的第二光束,和具有第三波长的第三光束;
物镜,用于将所述第一至第三光束聚集到具有各个不同保护基底厚度的所述光学记录介质上;和
光接收部分,接收从各个光学记录介质反射回的光束以将接收的光束转换成电信号;其中光学拾取器进一步包括
布置在从所述光源到所述光接收部件的光路中的光轴结合部分,用于使所述第一至第三光束的反射光束的光轴在所述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上重合。
CNB200510087838XA 2004-05-14 2005-05-13 光学拾取器以及记录和/或再现光学记录介质的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787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45646A JP2005327403A (ja) 2004-05-14 2004-05-14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学記録媒体記録再生装置
JP2004145646 2004-05-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1154A true CN1741154A (zh) 2006-03-01
CN100447874C CN100447874C (zh) 2008-12-31

Family

ID=35448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8783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7874C (zh) 2004-05-14 2005-05-13 光学拾取器以及记录和/或再现光学记录介质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270912A1 (zh)
JP (1) JP2005327403A (zh)
KR (1) KR20060047831A (zh)
CN (1) CN100447874C (zh)
TW (1) TWI28104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4362A (zh) * 2015-04-07 2016-10-2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拾取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78576A (ja) * 2005-03-28 2006-10-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半導体レーザ装置、半導体レーザ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9059392A (ja) * 2005-12-26 2009-03-19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および再生方法
JP4833797B2 (ja) * 2006-07-10 2011-12-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ピックアップおよび光情報処理装置
JP4897405B2 (ja) * 2006-09-14 2012-03-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ピックアップおよび光情報処理装置
JP4990351B2 (ja) * 2007-02-26 2012-08-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5132957B2 (ja) * 2007-03-14 2013-01-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半導体デバイス、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ピックアップモジュール
US20090245068A1 (en) * 2008-03-31 2009-10-01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optical disc drive
JP2010027148A (ja) * 2008-07-18 2010-02-04 Sharp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11187133A (ja) * 2010-03-10 2011-09-22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US8411268B2 (en) * 2010-10-01 2013-04-02 Raytheon Company Two material achromatic prism
US8422011B2 (en) * 2010-10-01 2013-04-16 Raytheon Company Two material achromatic prism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71233B2 (ja) * 1993-12-30 2003-01-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フオーカス量検出装置
JPH11134702A (ja) * 1997-10-30 1999-05-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TW501116B (en) * 2000-07-05 2002-09-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Optical device, optical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processor comprising them
JP3860953B2 (ja) * 2000-07-07 2006-12-20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光ヘッド装置
JP2002123968A (ja) * 2000-10-17 2002-04-26 Tdk Corp 光学ヘッド装置
JP2002311221A (ja) * 2001-04-18 2002-10-23 Alps Electric Co Ltd 光学部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光学装置
JP3817154B2 (ja) * 2001-08-09 2006-08-30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回折格子部材
JP2004213766A (ja) * 2002-12-27 2004-07-29 Toshiba Corp 光ヘッド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4362A (zh) * 2015-04-07 2016-10-2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拾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08059A (en) 2006-03-01
CN100447874C (zh) 2008-12-31
TWI281044B (en) 2007-05-11
KR20060047831A (ko) 2006-05-18
US20050270912A1 (en) 2005-12-08
JP2005327403A (ja) 2005-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47874C (zh) 光学拾取器以及记录和/或再现光学记录介质的设备
JPH11134702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CN100412966C (zh) 光学拾取器和光盘装置
EP1605450A2 (en) Opitcal pickup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94343C (zh) 用于高密度记录/再现的兼容的光学头
TWI307885B (en) Optical pickup and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CN100397509C (zh) 光拾取器和光盘装置
US6298028B1 (en) Optical head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using it
CN1917054A (zh) 能够检测并补偿球面像差的光学拾取设备
US7345820B2 (en)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TW200937409A (en)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disc device
CN1551151A (zh) 可兼容的光拾取器
CN1093975C (zh) 光学头
CN100350479C (zh) 用于光学记录介质的光学拾波器以及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300058A (zh) 光头和光盘装置
CN100394493C (zh) 光学拾取器、光学记录再现设备及循轨误差信号检测方法
CN100454049C (zh) 光学拾取器和光盘装置
JP3454017B2 (ja) 光学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US7990832B2 (en) Optical pickup including plural light sources and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for a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CN100382169C (zh) 光学拾取器和光盘装置
US8174952B2 (en) Light source unit, optical detector unit,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optical disk device
JP2006004547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ディスク状光学記録媒体記録再生装置
JP2006286143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学記録媒体記録再生装置
JPWO2009044551A1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光ディスク装置、コンピュータ、光ディスクプレーヤ及び光ディスクレコーダ
JP2005346796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31

Termination date: 201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