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51486A - 透镜架和具有透镜架的光学拾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镜架和具有透镜架的光学拾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51486A
CN101051486A CNA2007100921618A CN200710092161A CN101051486A CN 101051486 A CN101051486 A CN 101051486A CN A2007100921618 A CNA2007100921618 A CN A2007100921618A CN 200710092161 A CN200710092161 A CN 200710092161A CN 101051486 A CN101051486 A CN 1010514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bject lens
lens mount
medium
la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921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51486B (zh
Inventor
川崎良一
新藤博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514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14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514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148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25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s for lens positioning
    • G11B7/0935Details of the moving par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7Lasers; Multiple laser arrays
    • G11B7/1275Two or more lasers having different wavelength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11B7/1374Objective lens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透镜架,其保持多个物镜,保持多个物镜的所述透镜架被排列成使得所述多个物镜的合成重心位置和没有所述多个物镜时整个透镜架的重心位置一致。

Description

透镜架和具有透镜架的光学拾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镜架和具有透镜架的光学拾取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地,分布广泛的用于使用光学拾取装置来光学地记录/再现信息的光盘包括使用“780到790nm”的AlGaAs红外激光来记录/再现的CD介质和使用“650到660nm”的AlGaInp红色激光来记录/再现的DVD介质。作为广泛使用的结果,一般的用户手头具有使用不同波长激光的CD介质和DVD介质,并且因此CD/DVD兼容的光学拾取装置被广泛使用以改善一般用户的方便程度。
CD/DVD兼容的光学拾取装置的重要部分是光学系统,尤其是负责在CD/DVD介质上形成激光的微小光斑的物镜,并且多种开发集中在物镜上进行。例如,在建议的模式中,CD介质物镜和DVD介质物镜被布置相应于遵照CD/DVD兼容的光学拾取装置中的CD/DVD标准的两种激光,并且根据放置在转盘上的CD/DVD介质来切换。并且,在另一个建议的模式中,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与CD和DVD兼容的物镜,其具有在非球面上形成的衍射透镜结构,以便校正由CD/DVD介质的保护层的厚度之间的差异引起的球面像差。
关于CD介质物镜、DVD介质物镜以及和CD/DVD兼容的特殊物镜,单个塑料透镜是主流,其优点在于透镜重量轻、大规模生产中极好并且与玻璃透镜相比具有更高的尺寸/形状自由度。通过塑料模制,有可能设计尺寸/形状和重量基本相同的CD介质物镜和DVD介质物镜。
在切换CD介质物镜和DVD介质物镜的模式的情况下,需要驱动机构,其执行复杂的馈送控制,使得每次CD/DVD介质被放置在转盘上时,对应于所放介质的CD/DVD介质物镜的光轴位于所放介质的几何中心线上。因此,为了消除这种复杂的驱动机构,在透镜架(也被称为光学拾取线轴)中布置CD/DVD介质物镜的方法在一些建议的技术中被设计出来,其中,透镜架是光学拾取装置的元件之一。
例如,在如图8A所示的国际出版物小册子第WO98/02874的说明书中,第一物镜65(例如,CD介质物镜)和第二物镜60(例如,DVD介质物镜)被置于透镜架500中,使得连接光轴P1和光轴P2的线b-b’变得和与安装在转盘(未示出)上的不同光盘(52、54)的任何一个的表面上作为基点的旋转中心O共心或螺旋地形成的信息光道的切线c-c’平行。结果,因为第一物镜65和第二物镜60由共同的驱动机构在聚焦方向和跟踪方向上驱动,而无须切换基准位置,可以简化光学拾取装置的配置。
在后面示出的专利文件1中,如图8B所示,第一物镜65和第二物镜60被置于透镜架510中,使得光轴P1、P2位于穿过安装在转盘上的不同光盘(52、54)的任何一个的表面上的旋转中心O的线a-a’上。结果,在使用物镜65或60的任一情况下,可以使用光来高度精确地扫描信息光道。
顺便地,最近,Blu-ray介质(在下文中被称为BD介质)和HD-DVD介质(在下文中被称为HD介质)已经得到实际使用,其使用波长为“400到410nm”的InGaN蓝紫色激光来记录/再现。因此,光学拾取装置已经被开发出来,除了与传统的CD介质和DVD介质兼容外,还与BD介质和/或HD介质具有兼容性。下面将基于通过与BD介质、CD介质和DVD介质(在下文中,被称为BD/CD/DVD兼容的光学拾取装置)兼容的光学拾取装置来举例说明如上所述的光学拾取装置的前提下进行描述。
关于BD/CD/DVD兼容的光学拾取装置,其中的光学系统与CD/DVD兼容的光学拾取装置相比必须被进一步简化,因为必须新增加用于BD介质的光学系统,并且可以采用布置一个与CD/DVD兼容的特殊物镜的模式,而不是布置CD介质物镜和DVD介质物镜的模式。如上所述,关于与CD/DVD兼容的特殊物镜,单个“塑料透镜”是主流。
因为BD介质物镜(数值孔径NA 0.85)与CD介质物镜(数值孔径NA 0.45)和DVD介质物镜(数值孔径NA 0.60)相比,具有更高的数值孔径,BD/CD/DVD兼容的光学拾取装置可以使用包括两个塑料透镜或单个玻璃透镜的组合的双透镜,以便确保工作距离的范围。然而,因为双透镜的制造成本较高并且BD介质和物镜之间的工作距离短至“0.15mm”,主要使用单个“玻璃透镜”来解决这些问题。当前,还没有看到采用单个塑料透镜的BD介质物镜的实际使用。
因此,有可能其中BD/CD/DVD兼容的光学拾取装置采用“玻璃透镜”用于BD介质物镜以及“塑料透镜”用于CD/DVD兼容的特殊物镜的模式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顺便地,如图8A和8B所示,在第一物镜65和第二物镜60的尺寸/形状和重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安排第一物镜65和第二物镜60对称于透镜架500、510的几何中心X、Y,轻易地保持透镜架500、510重心的平衡。
例如,在图8A和8B所包含的光学拾取装置是CD/DVD兼容的光学拾取装置的情况下,并且同样在第一物镜65是CD介质物镜并且第二物镜60是DVD介质物镜的情况下,主要采用尺寸/形状和重量基本相同的单个塑料透镜用于第一物镜65和第二物镜60。因此,可以轻易地保持透镜架500、510的重心的平衡。
另一方面,例如,在图8A和8B所包含的光学拾取装置是BD/CD/DVD兼容的光学拾取装置的情况下,并且同样在第一物镜65是BD介质物镜,即玻璃透镜,并且第二物镜60是CD/DVD介质物镜,即塑料透镜的情况下,当如图8A和8B所示放置第一物镜65和第二物镜60时,透镜架500、510可能具有其重心的平衡被轻易破坏的问题。这是因为玻璃透镜的比重比塑料透镜的高,并且因此玻璃透镜比塑料透镜重两倍或更多,即使其尺寸/形状基本相同。
由于上述,生成了诸如纵摇和横摇的不必要谐振,并且由于该原因,必须在如图8A和8B所示放置的第一物镜65和第二物镜60的方向上增加平衡器501、511。当增加平衡器501、511时,然而,物镜驱动装置8变得更重,其导致很难确保驱动机构的灵敏度。因为元件的数量增加了平衡器501、511的数量,由于每个元件的重量和安装位置的误差,很可能生成驱动点和物镜驱动装置8的重心之间的差异,其导致容易生成不必要的谐振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方面提供了一种保持多个物镜的透镜架,保持多个物镜的透镜架被安排成使得多个物镜的合成重心位置和没有多个物镜时整个透镜架的重心位置一致。
当结合附图时,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从该说明书的内容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为了更加彻底地理解本发明和其中的优点,应该结合附图参考下面的描述。
图1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学拾取装置的整体配置;
图2A和2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透镜架沿a-a’线取得的截面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物镜和上升镜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第二物镜和上升镜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和第二物镜的合成重心位置的说明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透镜架的重心位置的说明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透镜架中的第一和第二物镜的布局方法的说明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透镜架中的第一和第二物镜的布局方法的说明图;以及
图8A和8B是透镜架中的CD/DVD介质物镜的布局方法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从该说明书的内容以及附图,至少下面的细节将变得明显。
==光学拾取装置的整体配置==
将参考图1、2和3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学拾取装置100的整体配置。图1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学拾取装置的整体配置。图2A和2B是沿如图1所示的a-a’线取得的截面图。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物镜和上升镜之间的位置关系。
假设光学拾取装置100是BD/CD/DVD兼容的光学拾取装置,其与遵照Blu-ray标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光盘标准”)的Blu-ray介质(在下文中,被称为BD介质)50、遵照CD标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光盘标准”)的CD介质52、以及遵照DVD标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光盘标准”)的DVD介质54兼容。
在这种情况下,光学拾取装置100包括蓝紫色半导体激光器2,衍射光栅3、10、14,分束器4,准直透镜5、16,扩束器6,上升镜7、17,物镜驱动装置8,红色半导体激光器9,分色棱镜11,红外半导体激光器12,耦合透镜13,板状分束器15,传感器透镜18、20以及光检测器19、21。
<用于BD介质的光学系统>
蓝紫色半导体激光器2包括由例如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的P-N结形成的二极管(未示出)。蓝紫色半导体激光器2通过施加来自未示出的激光驱动电路的控制电压来发射蓝紫色激光(“遵照第一光盘标准的第一激光”),其中,蓝紫色激光具有对应于从面向第一物镜24的一个表面到BD介质50中的信息面51的保护层的厚度(0.075到0.1mm)的波长(400到410nm)。
衍射光栅3衍射蓝紫色激光以生成并且向分束器4发射例如零阶光和正/负一阶衍射光。在该实施例中,除非另外指明,零阶光和正/负一阶衍射光在下面的描述中被称为蓝紫色激光。
分束器4允许蓝紫色激光从其中通过进入到准直透镜5中。分束器4将从准直透镜5发射的反射蓝紫色激光反射到传感器透镜18中,其中,蓝紫色激光被施加到BD介质50的信息面51并且从其反射。
准直透镜5将蓝紫色激光转变成平行光,再进入扩束器6。准直透镜5将来自扩束器6的蓝紫色激光的反射光转变成会聚光,再进入分束器4。
扩束器6包括凹透镜22和凸透镜23。
凹透镜22将蓝紫色激光转变成扩散光,再进入凸透镜23。凸透镜23将蓝紫色激光转变成平行光再发射。结果,扩束器6以对应于凹透镜22和凸透镜23之间的距离的扩展率来扩展来自准直透镜5的蓝紫色激光,并且扩展的激光被发射到物镜驱动装置8的上升镜(未示出)。蓝紫色激光被扩束器6扩展以校正球面像差。当BD介质50包括例如两层信息面(未示出)时,与两层有关的厚度之间的差异导致生成上述球面像差。
凸透镜23将来自物镜驱动装置8的上升镜7的蓝紫色激光转变成会聚光,再进入凹透镜22。凹透镜22将反射的蓝紫色激光转变成平行光再发射。结果,扩束器6以对应于凹透镜22和凸透镜23之间的距离的收缩率来收缩来自上升镜7的蓝紫色激光的反射光,并且收缩的激光被发射到准直透镜5。
上升镜7将蓝紫色激光反射到物镜驱动装置8的第一物镜24。上升镜7反射来自物镜驱动装置8的蓝紫色激光以将光发射到扩束器6。
传感器透镜18将像散增加到来自分束器4的蓝紫色激光的反射光,并且将光发射到光检测器19,以基于例如微分像差法来进行聚焦控制。
光检测器19包括用于接收作为蓝紫色激光的反射光的零阶光的反射光和正/负一阶衍射光的反射光的感光区域。光检测器19生成通过响应于零阶光的反射光的光量的光电转换而形成的电信号,并且将电信号输出到跟随光检测器19的处理电路(未示出)。结果,基于对应于零阶光的反射光的电信号,从BD介质50的信息面51再现信息。
光检测器19还生成通过响应于正/负一阶衍射光的反射光的光量的光电转换而形成的电信号,并且连同对应于零阶光的反射光的电信号一起,将生成的电信号输出到跟随光检测器19的伺服控制电路(未示出)。结果,基于对应于零阶光和正/负一阶衍射光的反射光的电信号来生成跟踪控制信号、聚焦控制信号等,以通过上面的磁元件来执行跟踪控制、聚焦控制等。
<用于CD/DVD介质的光学系统>
红色半导体激光器9包括由例如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的P-N结形成的二极管(未示出)。红色半导体激光器9通过施加来自未示出的激光驱动电路的控制电压来发射红色激光(“遵照第二光盘标准的第二激光”),其中,红色激光具有对应于从面向第二物镜30的一个表面到DVD介质54中的信息面55的保护层的厚度(0.6mm)的波长(650到660nm)。
衍射光栅10衍射红色激光以生成并且向分色棱镜11发射例如零阶光和正/负一阶衍射光。在该实施例中,零阶光和正/负一阶衍射光被称为“红色激光”。
红外半导体激光器12包括由例如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的P-N结形成的二极管(未示出)。红外半导体激光器12通过施加来自未示出的激光驱动电路的控制电压来发射红外激光(“遵照第二光盘标准的第二激光”),其中,红外激光具有对应于从面向第二物镜30的一个表面到CD介质52的信息面53的保护层的厚度(1.2mm)的波长(780到790nm)。
耦合透镜13转换作为扩散光的红外激光的扩展角,并且将光发射到衍射光栅14。
衍射光栅14衍射红外激光以生成并且向分色棱镜11发射例如零阶光和正/负一阶衍射光。在该实施例中,零阶光和正/负一阶衍射光被称为“红外激光”。
分色棱镜11允许红色激光从其中通过进入到板状分束器15。分色棱镜11将红外激光反射到板状分束器15中。板状分束器15将红色激光和红外激光反射到准直透镜16中。板状分束器15允许从准直透镜16发射的反射的红色激光和红外激光从其中通过进入到传感器透镜20,其中,红色激光被施加到DVD介质54的信息面55并且被其反射,以及其中,红外激光被施加到CD介质52的信息面53并且被其反射。
准直透镜16将红色激光和红外激光转变成平行光,再发射到上升镜17。准直透镜16将来自上升镜17的反射的红色激光和反射的红外激光转变成会聚光,再进入板状分束器15。
上升镜17将红色激光和红外激光反射到物镜驱动装置8的第二物镜30。上升镜17还反射来自物镜驱动装置8的红色激光和红外激光的反射光,以将光发射到准直透镜16。
传感器20将像散增加到来自板状分束器15的红色激光和红外激光的反射光,并且将光发射到光检测器21,以基于例如微分像散法来进行聚焦控制。
光检测器21包括用于接收作为红色激光和红外激光的反射光的零阶光的反射光和正/负一阶衍射光的反射光的感光区域。光检测器21生成通过响应于零阶光的反射光的光量的光电转换而形成的电信号,并且将电信号输出到跟随光检测器21的处理电路(未示出)。结果,基于对应于零阶光(红色激光)的反射光的电信号,从DVD介质54的信息面55再现信息。基于对应于零阶光(红外激光)的反射光的电信号,从CD介质52的信息面53再现信息。
光检测器21还生成通过响应于正/负一阶衍射光的反射光的光量的光电转换而形成的电信号,并且连同对应于零阶光的反射光的电信号一起,将生成的电信号输出到跟随光检测器21的伺服控制电路(未示出)。结果,基于对应于零阶光和正/负一阶衍射光的反射光的电信号来生成跟踪控制信号、聚焦控制信号等,以通过上面的磁元件来执行跟踪控制、聚焦控制等。
<物镜驱动装置>
物镜驱动装置8至少包括第一物镜24,第二物镜30,聚焦线圈40a、40b,跟踪线圈41a、41b、42a、42b,透镜架25,线26A到26F以及线架27。物镜驱动装置8的其它元件(磁铁、偏转线圈等)可以是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出版物第2002-367199的图1和图2所示的那些。
第一物镜24是具有对应于BD介质50的保护层的厚度的数值孔径NA(0.85)的单个玻璃透镜。第一物镜24将来自上升镜7的蓝紫色激光聚集到BD介质50的信息面51上。第一物镜24将反射的蓝紫色激光转变成平行光,再发射到上升镜7,其中,蓝紫色激光被施加到BD介质50的信息面51并且从其反射。
第二物镜30是对应于DVD介质54和CD介质52的单个塑料透镜。尽管第二物镜30具有对应于DVD介质54的保护层的厚度的数值孔径NA(0.6到0.65),在非球面上形成衍射透镜结构以校正CD/DVD介质52、54的保护层的厚度之间的差异所引起的球面像差。结果,第二物镜30可以支持DVD介质54和CD介质52两者。
第二物镜30将来自上升镜17的红色激光聚集到DVD介质54的信息面55上,并且将来自上升镜17的红外激光聚集到CD介质52的信息面53上。第二物镜30将反射的红色激光转变成平行光,再发射到上升镜17,其中,红色激光被施加到DVD介质54的信息面55并且从其反射。第二物镜30还将反射的红外激光转变成平行光,再发射到上升镜17,其中,红外激光被施加到CD介质52的信息面53并且从其反射。
聚焦线圈40a、40b是用于响应于控制电流,在与第一物镜24和第二物镜30的光轴平行的聚焦方向上驱动透镜架25的驱动线圈。
跟踪线圈41a、41b、42a、42b是用于响应于控制电流,在与第一物镜24和第二物镜30的光轴垂直的跟踪方向上进行驱动的驱动线圈。
透镜架25是根据本发明的“透镜架”的一个实施例,并且被用于使用固定或装配部件等来安排和保持第一物镜24和第二物镜30。例如,透镜架25可以是线轴等,即,与缠绕的电线形成线圈的圆形或多边形管。
透镜架25与线架27a、27b一体地形成,所述线架保持吊线26A到26F的一端,吊线26A到26F的另一端被固定到作为物镜驱动装置8的组件之一的激励器基底(未示出)。
透镜架25通过吊线26A到26F的弹力被弹性保持在激励器基底上。当聚焦线圈40a、40b和跟踪线圈41a、41b、42a、42b被激励时,透镜架25在跟踪、聚焦等方向上被置于激励器基底上的诸如磁铁和偏转线圈(未示出)的磁元件的磁作用驱动。
==透镜架中物镜的排列==
《第一和第二物镜的合成重心位置》
将参考图4来描述涉及第一和第二物镜24、30的合成重心位置P。
第一,假设三维坐标空间,其中的X-轴代表切向,其中的Y-轴代表径向,以及其中的Z-轴代表聚焦方向。切向(X-方向)既是与第一物镜24和第二物镜30的光轴垂直的方向,也是与信息光道相切的方向,所述信息光道与BD介质50、DVD介质54和CD介质52上的作为基点的旋转中心O共心或螺旋地形成。径向(Y-方向)既是与第一物镜24和第二物镜30的光轴垂直的方向,也是相对于BD介质50、DVD介质54和CD介质52径向的方向。聚焦方向(Z-方向)是与第一物镜24和第二物镜30的光轴平行的方向。
在所述三维坐标空间中,假设第一物镜24具有质量ma和重心坐标(Xa、Ya、Za)的质点A,并且第二物镜30具有质量mb和重心坐标(Xb、Yb、Zb)的质点B。质点A、B的合成重心位置P假设为(Xp、Yp、Zp)。
在切向(X-方向)力矩为零的情况下,可以用下面的等式(1)来表示。g代表重力加速度。
ma·g·Xa+mb·g·Xb-(ma+mb)·g·Xp=0        …(1)
当修改等式(1)时,成立下面的等式(2)。
Xp=(ma·Xa+mb·Xb)/(ma+mb)                  …(2)
相似地,分别成立用于径向(Y-方向)和聚焦方向(Z-方向)的等式(3)和等式(4)
Yp=(ma·Ya+mb·Yb)/(ma+mb)              …(3)
Zp=(ma·Za+mb·Zb)/(ma+mb)              …(4)
从等式(2)到(4)知道,可以作为两个质点A、B的质量ma、mb的加权平均位置而获得合成重心位置P(Xp、Yp、Zp)。还可以作为如等式(2)到(4)所示的质点的加权平均位置而获得两个或多个质点的合成重心位置P(Xp、Yp、Zp)。
《透镜架的重心位置》
将参考图5来描述透镜架25的重心位置Q(Xq、Yq、Zq)。
透镜架25至少包括可以被视作质点的物体,其是透镜架25本身、聚焦线圈40a、40b、跟踪线圈41a、41b、42a、42b和线架27a、27b。因此,可以通过获得如等式(2)到(4)所示的透镜架25本身、聚焦线圈40a、40b、跟踪线圈41a、41b、42a、42b和线架27a、27b的加权平均位置,来获得透镜架25的重心位置Q(Xq、Yq、Zq)。
聚焦线圈40a、40b通常具有基本相同的尺寸/形状和重量,并且相对于透镜架25的几何中心沿切向(X-方向)对称排列。跟踪线圈41a、41b、42a、42b通常具有基本相同的尺寸/形状和重量,并且相对于透镜架25的几何中心点对称排列。线架27a、27b通常具有基本相同的尺寸/形状和重量,并且相对于透镜架25的几何中心沿径向对称排列。因此,在该例子中,透镜架25的重心位置Q(Xq、Yq、Zq)可以是透镜架25的几何中心,而无须考虑聚焦线圈40a、40b、跟踪线圈41a、41b、42a、42b和线架27a、27b的影响。
《第一和第二物镜的排列》
将参考图6来描述透镜架25中的第一和第二物镜24、30的布局方法。
可以使用固定或装配部件等来保持第一物镜24和第二物镜30,以便排列成使得第一物镜24和第二物镜30的合成重心位置P(Xp、Yp、Zp)和沿径向位于线a-a’上的透镜架25的重心位置Q(Xq、Yq、Zq)一致。结果,可以适当地保持透镜架25的重心的平衡,而不增加诸如平衡器的元件的数量。可以确保对于驱动机构的灵敏度。驱动点可以和物镜驱动装置8(第一和第二物镜(24、30))、聚焦线圈(40a、40b)、跟踪线圈(41a、41b、42a、42b)和线架(27a、27b))的可移动单元的整体重心位置一致,其导致防止生成不必要的谐振。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物镜24和第二物镜30被保持在透镜架25中,被排列成使得其光轴P1、P2彼此平行,并且其每一个位置在线a-a’上,线a-a’穿过旋转中心O,与安装在转盘上的任何一个不同的BD介质50、DVD介质54和CD介质52的表面上的径向平行。结果,合成重心位置P(Xp、Yp、Zp)可以被容易地定位到重心位置Q(Xq、Yq、Zq),并且可以在使用第一或第二物镜24、30的任一情况下,高度精确地扫描信息光道。
==其它实施例==
尽管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是为了方便本发明的理解并且不是为了以有限的方式解释本发明。本发明可以在不背离其中的精神的情况下被改变/修改并且包括其等效。
《第一和第二物镜在切向的排列》
代替如图6所示的在透镜架25中在径向排列第一和第二物镜24、30,可以如图7所示,在透镜架25中在切向排列第一和第二物镜24、30。
详细地说,可以使用固定或装配部件等来保持第一物镜24和第二物镜30,将其排列成使得第一物镜24和第二物镜30的合成重心位置P(Xp、YP、Zp)和位于沿切向的线b-b’上的透镜架25的重心位置Q(Xq、Yq、Zq)一致。结果,可以适当地保持透镜架25的重心的平衡,而不增加诸如平衡器的元件的数量。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物镜24和第二物镜30被保持在透镜架25中,以便排列成使得连接其光轴P1、P2的线与相对于信息光道的切向平行,所述信息光道在安装在转盘上的BD介质50、DVD介质54和CD介质52中的任何一个的表面上作为中心点的旋转中心O周围共心地或螺旋地形成。结果,合成重心位置P(Xp、Yp、Zp)可以被容易地定位到重心位置Q(Xq、Yq、Zq),并且同时,光学拾取装置100的配置可以被简化,因为可以通过共同的驱动机构在聚焦方向和跟踪方向上驱动第一物镜65和第二物镜60,而不切换基准位置。
《BD/HD兼容的光学拾取装置的例子》
当第一物镜24是如上的BD介质物镜时,第二物镜30可以是将蓝紫色激光聚集到遵照HD-DVD标准的光盘(HD介质)上的物镜(在下文中,被称为HD介质物镜)。这是因为可以使用塑料透镜作为HD介质物镜,因为HD-DVD标准向上兼容DVD标准。即,本发明可以被应用于单独布置有BD介质物镜和HD介质物镜的BD/HD兼容的光学拾取装置。本发明还可以被应用于与所有BD、HD-DVD、CD和DVD标准兼容的光学拾取装置。这是因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保持重心平衡的机构可以随着透镜架25中所保持的物镜的总数的增加而运转得更加有效。
《CD/DVD兼容的光学拾取装置的例子》
此外,本发明可以被应用于单独布置有CD介质物镜和DVD介质物镜的CD/DVD兼容的光学拾取装置。例如,在该例中,第一物镜24是DVD介质物镜并且第二物镜30是CD介质物镜。即,第一物镜24(VDV介质物镜)和第二物镜(CD介质物镜)可能由于其中的数值孔径NA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重量,并且如果物镜被简单地排列并且保持在透镜架25中,透镜架25的重心的平衡可能被破坏。
然而,因为在本发明中,第一和第二物镜24、30被保持使得其合成重心位置P(Xp、Yp、Zp)和透镜架25的重心位置Q(Xq、Yq、Zq)一致,即使第一和第二物镜24、30的重量不同,也可以保持透镜架25的重心的平衡。
本申请请求2006年4月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6-101954号的权益,其全部内容在这里通过引用而并入。

Claims (9)

1.一种保持多个物镜的透镜架,
保持多个物镜的所述透镜架被排列成使得所述多个物镜的合成重心位置和没有所述多个物镜时整个透镜架的重心位置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架,其中,
假设所述多个物镜的每一个被视为一个质点,则作为所述质点的加权平均位置而获得所述合成重心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架,包括:
用于通过磁作用来驱动所述透镜架的驱动线圈;以及
保持用于弹性支撑所述透镜架的线的线架,其中,
假设所述透镜架、驱动线圈和线架的每一个被视为一个质点,则作为所述质点的加权平均位置而获得所述重心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架,其中,
所述多个物镜的每一个是用于将激光聚集到遵照不同光盘标准的光盘介质的信息面上的物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架,其中,
所述多个物镜包括玻璃透镜和塑料透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架,其中,
所述玻璃透镜是用于将遵照第一光盘标准的第一激光聚集到遵照所述第一光盘标准的光盘介质的信息面上的物镜,以及其中,
所述塑料透镜是用于将遵照第二光盘标准的第二激光聚集到遵照所述第二光盘标准的光盘介质的信息面上的物镜。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架,其中,
所述透镜架保持所述多个物镜,所述多个物镜被排列成使其光轴彼此平行,并使其光轴的每一个与所述光盘介质的径向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架,其中,
所述透镜架保持所述多个物镜,所述多个物镜被排列成使其光轴彼此平行,并使其光轴的每一个与在所述光盘介质的信息面上形成的信息光道的切向平行。
9.一种光学拾取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架。
CN2007100921618A 2006-04-03 2007-04-02 透镜架和具有透镜架的光学拾取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514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01954 2006-04-03
JP2006-101954 2006-04-03
JP2006101954A JP4522388B2 (ja) 2006-04-03 2006-04-03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それを具備した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51486A true CN101051486A (zh) 2007-10-10
CN101051486B CN101051486B (zh) 2012-09-05

Family

ID=38681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9216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51486B (zh) 2006-04-03 2007-04-02 透镜架和具有透镜架的光学拾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515361B2 (zh)
JP (1) JP4522388B2 (zh)
CN (1) CN10105148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9422A (zh) * 2019-07-31 2019-10-29 厦门五星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选择性激光熔融光路聚焦调节装置及其调节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67052B2 (ja) * 2007-07-13 2012-11-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68809B2 (ja) * 1992-01-30 2002-03-25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光学系駆動装置
JPH06290471A (ja) * 1992-05-22 1994-10-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用焦点合わせ対物レンズ用アクチュエータ
JPH08315386A (ja) * 1995-05-15 1996-11-2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KR100497687B1 (ko) * 1996-07-17 2005-09-09 소니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광픽업장치및광디스크기록및/또는재생장치
JP2002258341A (ja) * 2001-02-28 2002-09-11 Asahi Optical Co Ltd 防振処理機能を備えた光学機器
KR100636127B1 (ko) * 2001-12-01 2006-10-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픽업용 액츄에이터
US7990819B2 (en) * 2004-04-22 2011-08-02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head apparatus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apparatus
US7564745B2 (en) * 2004-09-22 2009-07-21 Sony Corporation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disk apparatus
KR100710753B1 (ko) * 2004-12-22 2007-04-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픽업용 액츄에이터 및 광기록 및/또는 재생장치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9422A (zh) * 2019-07-31 2019-10-29 厦门五星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选择性激光熔融光路聚焦调节装置及其调节方法
CN110389422B (zh) * 2019-07-31 2023-12-29 厦门五星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选择性激光熔融光路聚焦调节装置及其调节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515361B2 (en) 2009-04-07
JP4522388B2 (ja) 2010-08-11
CN101051486B (zh) 2012-09-05
US20080074764A1 (en) 2008-03-27
JP2007280444A (ja) 2007-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874C (zh) 光拾取装置
CN100339898C (zh) 光学拾取装置
CN1282956C (zh) 光盘装置和光拾取器
CN1881007A (zh) 光路校正装置和使用该光路校正装置的光拾取器
CN101165788A (zh) 光拾取器及光盘驱动器
CN1604204A (zh) 光盘装置
CN1182521C (zh) 能够检测稳定的误差信号的光学拾取装置
CN1779817A (zh) 光记录介质用物镜光学系统以及使用它的光拾取装置
CN1551159A (zh) 集成光拾取器和制造它的方法及包括它的光信息存储系统
CN1432835A (zh) 物镜设计方法、透镜及使用该透镜的光学系统、光传感头和光盘装置
CN1777938A (zh) 光学拾取装置和用于光学拾取装置的光学系统
CN101051486A (zh) 透镜架和具有透镜架的光学拾取装置
CN1184626C (zh) 激光头装置及物镜
CN1925035A (zh) 兼容的光学拾取器以及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设备
CN1203599C (zh) 半导体激光器单元和光学头装置
CN1811933A (zh) 光学拾取装置
CN1993738A (zh) 衍射部件
CN101030403A (zh) 衍射光栅和光拾取器装置
CN101064134A (zh) 物镜夹持设备和光学拾取装置
CN101051489A (zh) 像差修正单元及其方法、光拾取器件、信息再现装置
CN1841531A (zh) 光学拾取器、光学记录再现设备及循轨误差信号检测方法
CN1700318A (zh) 光部件三轴致动器和利用该致动器的记录/再现设备
CN1551157A (zh) 光学模块和包括该模块的光学拾取器
CN1551143A (zh) 光头及具备它的光记录再生装置
CN1811939A (zh) 光学拾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05

Termination date: 2015040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