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04224A - 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使用树脂膜制造的偏光板及使用偏光板制造的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使用树脂膜制造的偏光板及使用偏光板制造的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04224A
CN1704224A CNA2005100713546A CN200510071354A CN1704224A CN 1704224 A CN1704224 A CN 1704224A CN A2005100713546 A CNA2005100713546 A CN A2005100713546A CN 200510071354 A CN200510071354 A CN 200510071354A CN 1704224 A CN1704224 A CN 17042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annular knurl
resin molding
cellulose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7135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清水和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7042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042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04Punching, slitting or perforat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1/00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1/24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indefinite length
    • B29C41/28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indefinite length by depositing flowable material on an endless bel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2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synthetic resin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sub-groups B32B27/30 - B32B27/42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2Polarizing, birefringent, fil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32B2457/202LCD, i.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551/00Optical el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01/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llulose, modified cellulose or 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J2301/08Cellulose derivatives
    • C08J2301/10Esters of organic acids
    • C08J2301/12Cellulose acet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323/00Functional layers of liquid crystal optical display excluding electroactive liquid crystal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2323/03Viewing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2323/031Polarizer or dy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355Continuous and nonuniform or irregular surface on layer or component [e.g., roofing, etc.]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割由用溶液流延成膜法或熔融流延成膜法制得的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构成的树脂膜的端部,形成符合制品宽的膜基体后,在该膜基体的端部施以滚花加工,制造最终膜厚为30~125μm、任意的横向的膜厚偏差为0.1~1.8μm以下,且具有0.4~1.4粗糙值的树脂膜,在树脂膜的任意的纵向每隔至少10mm以上的间隔测定的10点的滚花高测定平均值为5~15μm,滚花高测定最小值为1μm以上,滚花高测定最大值为20μm以下,且滚花高测定值偏差为1~10μm。

Description

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使用树脂膜制造的偏光板 及使用偏光板制造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适用于作为液晶显示装置(LCD)的偏光板用保护膜的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使用该树脂膜制造的偏光板,及使用偏光板制造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伴随着液晶显示装置(LCD)在各种场合的使用,要求关于LCD中所使用的液晶显示元件、即偏光板的高生产性(生产量增大)。此外,对于液晶显示装置(LCD)薄型化正在升级,因此LCD中所使用的偏光板也迫切期望薄膜化。
可是,现在作为LCD的偏光板用的保护膜,主要使用三醋酸纤维素酯(TAC)膜,但伴随着偏光板的高生产性,如果推进这样的LCD用纤维素酯膜的高生产性,则对纤维素酯膜的品质负荷增大。
从前,在根据溶液流延成膜法制造纤维素酯膜的方法中,通过在金属制旋转环带或金属制旋转滚筒(支持体)上,把是纤维素酯膜的原料溶液的原液通过流延模具流延,从支持体上剥离卷材后,用在端部设定了额定力的输送辊道输送卷材,在辊道输送之前或之后使卷材用拉幅机使卷材沿横向延伸,干燥后通过在卷绕机上卷取制造纤维素酯膜。
可是,在卷取薄膜例如厚度为25~100μm的膜成卷,储藏时,在中央部位的卷芯侧发生称为“黑带”的“厚度不均的映像”。当膜用于光学用途等要求严格的品质时,由来于该黑带造成膜的光学性质的变化成为问题。
即、膜的长度在与膜的端部相比中央部短时,膜成为耳下垂的状态。在卷取这样的膜时,因为中央被紧紧地卷绕,所以该部分粘连显示黑带状的样态。如果为了使用这样的膜而要打开卷时,则在剥离黑带状的粘连部分之际,引起皱纹状的变形。如果使用发生这样变形的膜制造偏光板,则变形周边的偏光度和其它部分不同,不能得到均一的偏光度。因而,如果使用这样的偏光板制造液晶显示装置,则不能均一的显示,不能作为制品使用。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以前所知的是通过在纤维素酯膜(卷材)的两侧端部付予一定厚度的滚花(是微小的凹凸,被称之为轧纹、压花加工等),使膜横向的厚度在两端变厚,中央部分变薄,在卷芯上卷取,可以防止卷绕不齐和卷绕松弛。
在这里,涉及以往的偏光板用保护膜中所使用的纤维素酯膜的滚花的现有专利文献中,有如下记载:
【专利文献1】特开2002-187148号公报在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纤维素酯膜,其是用溶液流延法制造的纤维素酯膜,横向的最长部分和最短部分的长度之差是横向的最短部分长度的0.05%以下,膜两端部的长度之差是长度短者的膜端部的长度的0.03%,滚花部分的纵向的平均厚度和膜平均厚度之差是3μm以上25μm以下,另外,两端的滚花部的纵向的平均厚度之差是5μm以下。
根据该专利文献1,在卷芯上卷取适于偏光板的保护膜等的三醋酸纤维素酯膜之际,能够防止由成卷不好(黑带的发生、塌陷的发生)导致的皱纹的发生及卷绕不齐的发生。
【专利文献2】特开2002-211803号公报在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侧端部赋予滚花,膜卷绕于卷芯上的薄膜卷,其特征在于该薄膜的横向的厚度差除滚花外是5μm以下,并且该滚花的厚度是3~15μm。
根据该专利文献2,在卷芯上卷取适于偏光板的保护膜等的三醋酸纤维素酯膜之际,能够防止由成卷不好(黑带的发生、塌陷的发生)导致的皱纹的发生及卷绕不齐的发生。
发明内容
滚花是用刻印滚筒夹压纤维素酯膜的端部,在膜的端部形成滚花凹凸,实际上是通过该滚花凹凸加厚耳部的厚度,使卷绕稳定。
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中规定了纤维素酯膜的滚花高度(3~25μm)及左右差(5μm以下),在专利文献2中规定了纤维素酯膜除滚花以外的横向膜厚偏差(5μm以下)及滚花高度(3~15μm)。
但是,如果过厚地设置滚花则薄膜卷发生塌陷,如果滚花薄则显不出效果,所以在薄膜上施以不发生皱纹故障的适当厚度的滚花是不容易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的以往技术的问题,关于用溶液流延法或熔融流延法得到的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在谋求降低设备成本,以及确保树脂膜的必要物性的同时,特别是在高温、高湿下的宽幅卷膜的保存时,粘连等卷中故障难于发生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树脂膜制造的品质良好的偏光板,及使用偏光板制造且具有均一的显示性能的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的以往技术的问题,经过锐意探讨,反复研究,结果发现在上述树脂膜的两侧边缘部位通过施以凹凸加工形成了滚花部,在该滚花部通过规定滚花偏差(凹凸偏差),在高温、高湿下的卷膜的保存时,也难于发生粘连等的卷中故障,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割由用溶液流延成膜法或熔融流延成膜法制得的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构成的树脂膜的端部,形成符合制品宽的膜基体后,在该膜基体的端部施以滚花加工,制造最终膜厚为30~125μm、任意的横向的膜厚偏差为0.1~1.8μm以下,且具有0.4~1.4粗糙值的树脂膜,在树脂膜的任意的纵向每隔至少10mm以上的间隔测定的10点的滚花高测定平均值为5~15μm,滚花高测定最小值为1μm以上,最大值为20μm以下,且滚花高测定值偏差为1~10μm。这里所说的“粗糙值”是接触支持体的正反面,在一定荷重,一定速度下,绷紧之际的动摩擦系数。
在上述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中,树脂膜的制品宽度优选为1340~1980mm。
另外,本发明的偏光板,其特征在于将以上所述的树脂膜贴合到偏光镜的至少一侧。
再者,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以上所述的偏光板制造。
本发明,如上所述,其特征在于是分割由用溶液流延成膜法或熔融流延成膜法制得的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构成的树脂膜的端部,形成符合制品宽的膜基体后,在该膜基体的端部施以滚花加工,制造最终膜厚为30~125μm、任意的横向的膜厚偏差为0.1~1.8μm以下,且具有0.4~1.4粗糙值的树脂膜,在树脂膜的任意的纵向每隔至少10mm以上的间隔测定的10点的滚花高测定平均值为5~15μm,滚花高测定最小值为1μm以上,最大值为20μm以下,且滚花高测定值偏差为1~10μm,根据本发明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所实现的效果在于可制造不浪费装置成本,特别是在高温、高湿下的例如具有1340~1980m m的宽幅卷膜的保存时,也难于发生粘连故障的纤维素酯膜或降冰片烯系树脂膜。
另外,本发明的偏光板其特征在于将以上所述的树脂膜贴合到偏光镜的至少一侧,如果根据本发明的偏光板,所实现的效果在于具有光学的、物理的、及尺寸稳定性方面的优异特性,品质良好。
再者,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以上所述的偏光板制造,如果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实现的效果在于具有均一的显示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就本发明进行具体地说明。
本发明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是分割由用溶液流延成膜法或熔融流延成膜法制得的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构成的树脂膜的端部,形成符合制品宽的膜基体后,在该膜基体的端部施以滚花加工,制造最终膜厚为30~125μm、任意的横向的膜厚偏差为0.1~1.8μm以下,且具有0.4~1.4粗糙值的树脂膜的方法。
在这里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造的纤维素酯膜或降冰片烯系树脂膜的任意的横向膜厚偏差如果超过1.8μm,则即使滚花条件一致,在横向膜厚偏差大的各处也会发生粘连,所以不优选。再有,用溶液流延成膜法或熔融流延成膜法,在树脂膜上会产生0.1μm以上的横向膜厚偏差。另外,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膜的粗糙值不足0.4时,特别是即使不规定滚花高,卷中故障也几乎不发生。粗糙值如果超过1.4,即使进行滚花的规定,也会频繁发生粘连,所以不优选。
在本发明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中,在纤维素酯膜或降冰片烯系树脂膜的任意的纵向每隔至少10mm以上的间隔测定的10点的滚花高测定平均值为5~15μm,滚花高测定最小值为1μm以上,最大值为20μm以下,且滚花高测定值偏差为1~10μm。
在这里,滚花高平均值不足5μm,因为在卷中发生膜基体的粘连或变形,所以不优选。另外,滚花高平均值如果超过15μm,则发生经时的卷变形,引发粘连,所以不优选。
另外,滚花高测定最小值不足1μm时,在滚花低的情况下相反地发生粘连。而且,滚花高测定最大值如果超过20μm,则因为经时的变形变大,所以不优选。
再者,在本发明的方法中,滚花偏差不足1μm,在滚花低的情况下,发生粘连。相反,滚花偏差如果超过10μm,则因为部分地发生卷的粘连或变形,所以不优选。
再者,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造的纤维素酯膜或降冰片烯系树脂膜的制品具有1340~1980mm的膜宽。在这里,膜宽不足1340mm,由于比滚花的效果还要大的膜厚偏差因素,所以不优选。相反,膜宽比1980mm大时,滚花的效果几乎没有,即使在何种条件下都会发生粘连,所以不优选。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作为膜原料使用的纤维素酯,可以列举三醋酸纤维素酯、二醋酸纤维素酯、醋酸丁酸纤维素酯、醋酸丙酸纤维素酯等。如果是三醋酸纤维素酯时,特别优选聚合度是250~400,结合醋酸含量为54~62.5%的三醋酸纤维素酯,更优选结合醋酸含量为58~62.5%的基体强度强的。三醋酸纤维素酯可以单独或混合使用由棉花棉绒合成的三醋酸纤维素酯和由木浆合成的三醋酸纤维素酯。
多数使用的对传送带或滚筒的剥离性良好的由棉花棉绒合成的三醋酸纤维素酯,因生产效率高而优选。由棉花棉绒合成的三醋酸纤维素酯的比率是60重量%以上,为了使剥离效果显著,优选60重量%以上,更优选85重量%以上,另外,最优选单独使用。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的方法中,作为膜原料使用的降冰片烯系树脂膜的主原料的降冰片烯系树脂是公知的树脂,例如特开平3~14882号公报及特开平3-122137号公报等中所记载的树脂。
作为构成降冰片烯系树脂的单体可以列举例如:降冰片烯、5-甲基-2-降冰片烯、5-乙基-2-降冰片烯、5-丁基-2-降冰片烯、5-亚乙基-2-降冰片烯、5-甲氧基羰基-2-降冰片烯、5,5-二甲基-2-降冰片烯、5-氰基-2-降冰片烯、5-甲基-5-甲氧基羰基-2-降冰片烯、5-苯基-2-降冰片烯、5-苯基-5-甲基-2-降冰片烯等。
降冰片烯系树脂可以列举例如:(A)将降冰片烯系单体的开环聚合物或开环共聚物,必要时例如与马来酸加成、环戊二烯加成那样,进行改性后,加氢的树脂;(B)使降冰片烯系单体加成聚合的树脂;(C)降冰片烯系单体和乙烯、α-烯烃等的烯烃系单体加成聚合的树脂;(D)降冰片烯系单体和环戊烯、环辛烯、5,6-二羟基二环戊二烯等的环状烯烃系单体加成聚合的树脂,及这些树脂的改性物等,这些聚合可根据通常的方法进行。
在本发明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中,作为能使用的增塑剂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单独或并用磷酸酯系中:磷酸三苯酯、磷酸三甲酚酯、磷酸甲酚二苯酯、磷酸辛基二苯基酯、磷酸二苯基联苯酯、磷酸三辛酯、磷酸三丁酯等;邻苯二甲酸酯系中: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甲氧基乙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等;羟基乙酸酯中:三乙酸甘油酯、三丁酸甘油酯、丁基邻苯二甲酰基甘醇酸丁酯、乙基邻苯二甲酰基甘醇酸乙酯、甲基邻苯二甲酰基甘醇酸乙酯、丁基邻苯二甲酰基甘醇酸丁酯等。
增塑剂,必要时可以两种以上同时使用,此时,磷酸酯系增塑剂的使用比率是50%以下,难于引发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膜的加水分解,由于耐久性优异,所以优选。
更加优选磷酸酯系的增塑剂比率少,特别优选仅使用邻苯二甲酸酯系或羟基乙酸酯系的增塑剂。
在本发明中,为了进一步使吸水率以及水分率在特定的范围内,作为优选的增塑剂的添加量,相对于纤维素酯的重量%是3~30重量%,比较优选10~25重量%,更优选15~25重量%。如果比30重量%多,则机械强度和尺寸稳定性劣化。
在本发明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中,作为能使用的紫外线吸收剂,从防止液晶或偏光镜劣化的角度,波长380nm以下的紫外线吸收性能优异、且具有良好的液晶显示性,这是波长400nm以上的可见光的吸收不可比及的,所以优选使用。特别是在380nm的透过率有必要是10%以下,优选5%以下,更优选2%以下。
作为一般被使用的可以列举例如:羟基二苯甲酮系化合物、苯三唑系化合物、水杨酸酯系化合物、二苯酮系化合物、氰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镍络合物系化合物等,但不限于这些。
在本发明中,优选使用这些紫外线吸收剂的一种以上,也可含有不同的2种以上的紫外线吸收剂。
在本发明中,优选使用的紫外线吸收剂是苯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和二苯酮系紫外线吸收剂等。在把苯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添加到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膜中的状态,因为不必要的着色比较少,所以特别优选。
此外,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吖嗪系紫外线吸收剂,或者在本申请人以往所提出的特开2001-154017号公报及特开平6-130226号公报中所记载的高分子紫外线吸收剂也优选使用。
在本发明中,紫外线吸收剂的添加方法是把紫外线吸收剂和其他的添加剂、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溶解到乙醇、二氯甲烷、二氧戊烷等的有机溶剂中后,添加到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溶液中。像无机粉状体那样不溶于有机溶剂的物质,在有机溶剂和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中使用溶解器或砂磨机使之分散后,添加到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中。
本发明中的紫外线吸收剂的使用量,相对于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的重量%是0.1~2.5重量%,优选0.5~2.0重量%,更优选0.8~2.0重量%。紫外线吸收剂的使用量如果比2.5重量%多时,则透明性有变差的倾向,所以不优选。
在本发明中,作为纤维素酯的溶剂,可使用例如: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等的低级醇类、环己烷二氧六环类、像二氯甲烷那样的低级脂肪族碳氢氯化物类等。
作为溶剂比率,优选例如:二氯甲烷70~95重量%,其它溶剂30~5重量%。另外,纤维素酯的浓度优选10~50重量%。添加溶剂的加热温度优选在使用溶剂的沸点以上,并且该溶剂未沸腾的范围的温度,例如:60℃以上,设定在80~110℃的范围是合适的。另外,压力是在设定温度范围使溶剂不沸腾那样地被选定。
在本发明中,作为降冰片烯系树脂的溶剂,可以列举甲苯、二甲苯、乙苯、氯苯、三甲基苯、二乙基苯、异丙苯等的高沸点溶剂,其中,优选甲苯、二甲苯、氯苯。另外,也可使用这些溶剂和环己烷、苯、四氢呋喃、己烷、辛烷等的低沸点溶剂的混合溶剂。
另外,在降冰片烯系树脂的溶剂中,把二氯甲烷单独或和上述溶剂混合使用均可。
例如:在加压容器中,将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溶解后,冷却溶液的同时从容器中取出,或用泵从容器中抽出,在热交换器等中冷却,以此供制膜用。
对加压容器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耐一定的压力,在加压下能加热、搅拌就可以。除此之外,给加压容器适当配备压力计、温度计等的计量仪器。加压可以通过压入氮气等的惰性气体的方法进行,也可以根据加热带来的溶剂的蒸汽压的上升进行。加热优选从外部进行,例如:夹套型因为温度控制容易,所以优选。
添加溶剂的加热温度优选在使用溶剂的沸点以上,并且该溶剂未沸腾范围的温度,例如:60℃以上,设定在80~110℃的范围是合适的。另外,压力是在设定温度范围使溶剂不沸腾那样地被选定。
溶解后,冷却溶液的同时从容器中取出,或用泵等从容器中抽出,在热交换器等中冷却,以此供制膜用,此时的冷却温度也可冷至室温,但比较优选冷却到比沸点低5~10℃时,再以该温度进行流延,可降低原液粘度。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膜中可添加作为消光剂的微粒子。在这里,作为微粒子的种类既可以是无机化合物,也可以是有机化合物,作为无机化合物的例子,可以列举: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镐、氧化锡等的微粒子。其中,优选含有硅原子的化合物,特别优选二氧化硅微粒子。
作为这样的二氧化硅微粒子,可以列举例如:ァエロジル株式会社的AEROSIL-200、200V、300、R972、R972V、R974、R202、R812、R805、OX50、TT600等。从控制分散性和粒径的角度,优选AEROSIL-200V、R972V。
在本发明中,上述微粒子的添加量相对于膜中,添加0.05~0.5重量%使用。优选0.1~0.35重量%,更优选0.20~0.30重量%。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例如将上述微粒子在含有25~100重量%的水溶性溶剂的溶剂中分散后,相对于水溶性溶剂添加0.5~1.5倍的非水溶性有机溶剂稀释该微粒子分散液。随后,把该微粒子分散液和将纤维素酯溶解于溶剂中的纤维素酯溶液混合。
作为上述水溶性溶剂,主要使用低级醇。作为低级醇类,可以列举优选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丁醇等。
另外,作为非水溶性溶剂,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使用能用于纤维素酯的制膜时的溶剂,可使用对水的溶解度为30重量%以下的溶剂,可以列举:二氯甲烷、氯仿、乙酸甲酯等、
再者,微粒子在溶剂中以1~30重量%的浓度分散。如果以此浓度以上的浓度分散,则粘度急剧上升,所以不优选。作为分散液中的微粒子的浓度,优选5~25重量%,更优选10~20重量%。
在本发明中,如果叙述使用溶液流延成膜法制造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膜的情况,则例如:在溶解釜中,混合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紫外线吸收剂、及微粒子等的添加剂、以及溶剂,配制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膜的原液。然后通过溶液流延成膜装置的流延模具在支持体上使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膜的原液流延(铸造工序),加热除去溶剂的一部分后(支持体上的干燥工序),从支持体上剥离,干燥剥离的膜(膜干燥工序),得到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膜。
铸造工序中的支持体使用将带状或筒状的不锈钢进行镜面抛光的支持体。在铸造工序的支持体的温度是一般的温度范围0~不足溶剂的沸点的温度时,可进行流延,但在5~30℃的支持体上流延,因为可提高使原液凝胶化的剥离界限时间,所以优选。更优选在5~15℃的支持体上流延。所谓剥离界限时间是指在能连续地得到透明且平面性良好的膜的流延速度的界限中,被流延的原液在支持体上存在的时间。剥离界限时间短,生产性优异,所以优选。在支持体上的干燥工序中,流延原液,一旦凝胶化后,把从流延到剥离的时间作为100%时,从流延到30%以内设定原液温度为40~70℃,能促进溶剂的蒸发,尽量快的从剥离体上剥离,进而增加剥离强度,所以优选,更优选在30%以内,设定原液温度为55~70℃。优选20%以上维持此温度,更优选40%以上。
在支持体上的干燥以60~150%的残留溶剂量从支持体上剥离,因为从支持体上剥离的强度变小,所以优选,更优选80~120%。剥离时的原液的温度设为0~30℃时,可增加剥离时的基体强度,能防止剥离时的基体破断,所以优选,更优选5~20℃。
膜中残留的溶剂量用下式表示:
残留溶剂量=残存挥发组分重量/加热处理后膜重量×100%
其中,残存挥发组分重量是将膜在115℃加热处理1小时,从加热处理前的膜重量减去加热处理后的膜重量。
在膜干燥工序中,进一步干燥从支持体剥离的膜,使残留溶剂量为3重量%以下,优选1重量%以下,更优选0.5重量%以下,得到尺寸稳定性良好的膜。在膜干燥工序中,一般的采用滚筒悬挂方式,针板拉幅机方式、或布铗拉幅机方式输送膜的同时干燥的方式。作为液晶显示用部件用,以拉幅机方式保持宽度的同时使之干燥,使尺寸稳定性得到提高,所以优选。特别是从支持体上剥离之后的残留溶剂量多时进行宽度保持,因为更加发挥尺寸稳定性的改善效果,所以优选。
特别在从支持体上剥离后的干燥工序中,由于溶剂的蒸发,膜在横向要收缩。越高温干燥,收缩越大。可能限度的抑制该收缩的同时进行干燥,使制成的膜的平面性良好而优选。从该点来看,优选例如:像特开昭62-46625号公报中所公开的干燥工序那样或者在一部分工序中在横向上用夹子夹住宽的两端保持宽度使之干燥的方法/拉幅机方式。
使膜干燥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一般可用热风、红外线、加热滚筒、微波等进行。从简单的角度,优选使用热风。干燥温度优选在40~150℃范围分成3~5个温度段,分段升高,更优选在80~140℃的温度范围进行,可使尺寸稳定性良好。
从流延后到干燥的工序既可以在空气气氛下也可以在氮气等的惰性气体气氛下。另外,在空气气氛下的情况,考虑溶剂的爆炸极限浓度而实施干燥气氛是不言而喻的。
下面,在本发明中,关于用熔融流延成膜法制造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构成的树脂膜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中,所谓的熔融流延意味不使用溶剂,把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加热熔融到显示流动性的温度,然后,把流动性的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挤出到循环带、滚筒上来制膜。
在也可包含熔融流延中所使用的各种添加剂的流动性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中,几乎不合有挥发性溶剂,但在另一方面,在配制熔融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的过程中的一部分也可使用溶剂。
构成保护膜的纤维素酯膜,优选使用纤维素的低级脂肪酸酯制的膜。所谓纤维素的低级脂肪酸酯中的低级脂肪酸意味碳原子数为6以下的脂肪酸,作为优选的纤维素低级脂肪酸酯,可以列举例如:醋酸纤维素酯、丙酸纤维素酯、丁酸纤维素酯等。其它也可使用醋酸丙酸纤维素酯和醋酸丁酸纤维素酯等的混和脂肪酸酯。另一方面,作为降冰片烯系树脂可以使用前面叙述的物质。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除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之外,根据要求,也可含有前面叙述的增塑剂、紫外线吸收剂、及消光剂等。
另外,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原料的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优选使用至少一次使之溶解在溶剂中后,使溶剂干燥的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优选使用和增塑剂、紫外线吸收剂及消光剂的至少一个以上共同溶解在溶剂中后,使之干燥的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再者,在溶解的过程中,比较优选冷却到-20℃以下。添加这样的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处于熔融状态时容易匀化各添加物,所以优选,在匀化光学特性方面也优异。特别优选添加全部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的1重量%以上,比较优选5重量%以上,更优选10重量%以上,更优选30重量%以上,更优选50重量%以上,最优选的是全部的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都一次溶解在溶剂中。
在本发明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中,也可适当混和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之外的高分子成分。所混和的高分子成分优选和纤维素酯相溶性优异的物质,成膜时的透过率优选80%以上,更优选90%以上,更优选92%以上。
以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树脂膜的用熔融流延成膜法的制造方法,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其中,所谓纵向意味膜的制膜方向(长度方向),所谓横向(宽度方向)意味和膜的制膜方向成直角方向。
首先,将原料的纤维素酯膜或降水片烯系树脂成型为颗粒状,热风干燥或真空干燥后,熔融挤压,由T模具中挤出成片状,根据外加静电法等使之贴紧冷却滚筒,冷却固化,得到未延伸片材。冷却滚筒的温度优选维持在90~150℃。
以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树脂膜作为偏光板保护膜制造偏光板时,该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膜特别优选在横向或者制膜方向被延伸制膜的膜。
将从上述冷却滚筒上剥离、得到的未延伸的片材借助多个辊道群及/或红外线加热器等的加热装置在从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到Tg+100℃的范围内加热,优选一段或多段纵向延伸。
其次,优选将如上得到的沿纵向延伸的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膜在Tg~Tg-20℃的温度范围内横向延伸,然后进行热固定。
在横向延伸的情况下,在被分成的2个以上的区域,在温度差为1~50℃的范围,依次升温的同时,如果沿横向延伸可降低横向的物性分布,所以优选。另外,横向延伸后,如果将膜在其最终横向延伸温度以下Tg-40℃以上的范围保持0.01~5分钟,则能进一步降低横向的物性的分布,所以优选。
热固定是在比其最终横向延伸温度高,在Tg-20℃以下的温度范围内一般固定0.5~300秒。此时,优选在被分成的2个以上的区域,在温度差为1~100℃的范围,依次升温的同时进行热固定。
被热固定的膜通常冷却到Tg以下,剪切膜两端的夹子夹持部分后卷取。此时,优选在最终热固定温度以下、Tg以上的温度范围内,在横向及/或纵向进行0.1~10%的松弛处理。另外冷却优选从最终热固定温度到Tg,以每秒100℃以下的冷却速度渐冷。对冷却、松弛处理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用以往公知的方法,但特别优选在多个温度区域依次冷却的同时进行这些处理,可提高尺寸稳定性。另外,冷却速度是以最终热固定温度为T1,以膜从最终热固定温度达到Tg的时间作为t时,用(T1-Tg)/t求得的值。
这些热固定条件、冷却、松弛处理条件的比较适宜的条件根据构成膜的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而有所不同,可通过测定所得的二轴延伸膜的物性,作适当调整使之具有优选物性来决定。
以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树脂膜作为偏光板保护膜制造偏光板时,该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膜的Tg优选150℃以上,更优选180℃以上。Tg是求得的用示差走查热量计测定时的基线开始偏离的温度和重新返回基线的温度的平均值。另外,熔融温度优选是110~280℃的范围,更优选200℃以上。
优选的纤维素酯和降冰片烯系树脂膜的延伸倍率是一个方向的延伸倍率延伸到1.01~3.00倍,另一方向的延伸倍率延伸到0.95~2.5倍时制膜;比较优选一个方向的延伸倍率延伸到1.01~3.00倍,另一方向的延伸倍率延伸到0.95~不足1.5倍;更优选一个方向的延伸倍率延伸到1.01~2.5倍,另一方向的延伸倍率延伸到0.95~不足1.25倍,最优选一个方向的延伸倍率延伸到1.01~2.00倍,另一方向的延伸倍率延伸到0.95~不足1.10倍。据此,可优选得到光学的各向同性优异的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膜。制膜工序的这些宽度保持或者横向的延伸优选通过拉幅机进行,针板拉幅机、布铗拉幅机均可。
用本发明的熔融流延成膜法得到的树脂膜,在制膜工序中因为没有实质地使用溶剂,所以在制膜后卷取的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膜中所含的残留有机溶剂量稳定,是不足0.1重量%。即,如果残留有机溶剂量为不足0.1重量%,则特别是膜厚方向的延迟Rt的值稳定,操作容易。在偏光板保护膜中,能够寻求Rt的变动少,得到稳定的光学特性,提供具有如此稳定的膜厚方向的延迟Rt的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膜是可能的。
在用本发明的溶液流延成膜法或熔融流延成膜法得到的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膜的卷取工序中使用的卷取机可以是通常使用的卷取机,可用定张力法、定力矩法、圆锥张力法、内部应力一定的程序张力控制法等的卷取方法卷取。
在这里为了使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膜的卷取性稳定,在该树脂膜的横向的两端赋予凹凸施以增高端部的所谓的滚花加工。
相对于滚花高(a:μm)的膜厚(d:μm)的比率X(%)为:比率X(%)=(a/d)×100时,X=5~25%的范围使卷取性稳定。优选5~15%。根据该范围,滚花高度比率如果大,则容易引起卷绕形状的变形,另外,该比率如果小,则卷取性劣化,所以不优选。
在本发明中,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膜的厚度,一般使用20~200μm的厚度,但因为LCD中所使用的偏光板的薄型化、轻量化的要求,所以优选20~65μm,比较优选30~60μm,更优选35~50μm。比这更薄的情况,因为膜的强度降低,所以在偏光板调制工序上,容易发生由皱纹等的发生而导致的故障,另外,比这更厚的情况,对LCD薄型化的贡献少。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原液配方1
三醋酸纤维素酯                                       100重量份
二氯甲烷                                             350重量份
乙醇                                                 12重量份
磷酸三苯酯                                           12重量份
チヌビン326(チバスペシャルティケミカルズ公司制造)    0.5重量份
二氧化硅微粒子                                       0.1重量份
(商品名:AEROSIL-200V,日本ァエロジル公司制造)
把这些投入到密闭容器中,在加压下于80℃保温、搅拌使之完全溶解。
(膜试样的制造)
过滤上述原液配方1的溶液后,使用溶液流延成膜装置(图示略),于原液温度33℃自铸模中流延到由不锈钢制环带构成的支持体上。在支持体上保持60秒,干燥到可以剥离的范围后,从支持体上剥离卷材(原液膜)。此时的卷材的残留溶剂量是25%。从原液流延到剥离需要的时间是3分钟。一边用复数的辊道输送从支持体上剥离的卷材,一边在干燥区域干燥,同时分割膜的两侧端部,形成符合制品宽的膜基体后,在该膜基体的端部施以滚花加工,将三醋酸纤维素酯膜于卷芯上卷取成卷状,制造最终膜厚为40μm,任意的横向膜厚偏差为0.5μm,且具有粗糙值为0.7的三醋酸纤维素酯(TAC)膜试样。另外,膜宽是1385mm,卷取长是3000m,制膜速度是30m/分。
并且,测定在所得到的三醋酸纤维素酯膜的任意的纵向每隔至少10mm以上的间隔的10点的滚花高测定平均值、滚花高测定最小值、滚花高测定最大值,且计算滚花高测定值偏差,得到的结果示于下述的表1。
实施例2
(膜试样的制造)
使用上述原液配方1的溶液,根据和实施例1的情况一样的方法,制造三醋酸纤维素酯(TAC)膜试样。在这里,膜宽是1385mm,得到的三醋酸纤维素酯膜的最终膜厚是80μm,任意的横向膜厚偏差为0.9μm,且粗糙值是0.8。
并且,测定在所得到的三醋酸纤维素酯膜的任意的纵向每隔至少10mm以上的间隔的10点的滚花高测定平均值、滚花高测定最小值、滚花高测定最大值,且计算滚花高测定值偏差,得到的结果示于下述的表1。
实施例3
原液配方2
三醋酸纤维素酯                                      100重量份
乙酸甲酯                                            450重量份
丙酮                                                50重量份
乙基邻苯二甲酰基甘醇酸乙酯                          1重量份
チビン326(チバスペシャルティケミカルズ公司制造)     0.5重量份
二氧化硅微粒子                                  0.1重量份
(商品名:AEROSIL-200V,日本ァエロジル公司制造)
把这些投入到密闭容器中,在加压下于80℃保温、搅拌使之完全溶解。
(膜试样的制造)
过滤上述原液配方2的溶液后,根据和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的方法,制造最终膜厚为80μm的三醋酸纤维素酯(TAC)膜试样,但规定膜宽为1360mm。将得到的三醋酸纤维素酯膜于卷芯上卷取成卷状,制造最终膜厚为80μm,任意的横向膜厚偏差为0.9μm,且具有粗糙值为0.7的三醋酸纤维素酯(TAC)膜试样。
并且,测定在所得到的三醋酸纤维素酯膜的任意的纵向每隔至少10mm以上的间隔的10点的滚花高测定平均值、滚花高测定最小值、滚花高测定最大值,且计算滚花高测定值偏差,得到的结果示于下述的表1。
实施例4
(膜试样的制造)
使用上述原液配方2的溶液,根据和实施例1的情况一样的方法,制造三醋酸纤维素酯(TAC)膜试样。在这里,膜宽是1360mm,得到的三醋酸纤维素酯膜的最终膜厚是58μm,任意的横向膜厚偏差为0.7μm,且粗糙值是0.8。
并且,测定在所得到的三醋酸纤维素酯膜的任意的纵向每隔至少10mm以上的间隔的10点的滚花高测定平均值、滚花高测定最小值、滚花高测定最大值,且计算滚花高测定值偏差,得到的结果示于下述的表1。
实施例5
作为透明树脂,除代替三醋酸纤维素酯使用降冰片烯系树脂以外,和实施例1~4同样地进行,配制降冰片烯系树脂膜。
【微粒子分散液地配制】
乙醇                                            27重量份
微粒子I/二氧化硅微粒子                           3重量份
(商品名:AEROSIL-R972V,一次粒径:16nm)
将上述材料加入到所定容器中混和,于旋转数500rpm搅拌30分钟后,在マントンゴ一リン型高压分散机中,250kgf/cm2的压力下,分散后,用27重量份的二氯甲烷稀释分散液,配制微粒子分散液(a-2)。
【降水片烯系树脂溶液的配制】
降水片烯系树脂(ァ-トG JSR公司制造)               80重量份
乙基邻苯二甲酰甘油酸乙酯(增塑剂A)                2重量份
磷酸三苯酯(增塑剂B)                              8重量份
二氯甲烷(沸点:39.8℃)                           250重量份
乙醇                                             10重量份
将上述材料投入到溶解釜中,加热到70℃,搅拌,完全溶解降冰片烯系树脂,得到降冰片烯系树脂溶液。另外,溶解需要的时间是4小时。降冰片烯系树脂溶液随后从连接到溶解釜底部的输送管排出,通过输液泵的工作来移送,在过滤器中,使用绝对过滤精度0.005mm的滤纸,在过滤流量3001/m2·时、滤压1.0×106Pa下进行过滤。
【添加剂溶液的配制】
上述降冰片烯系树脂溶液                           75重量份
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苯三唑         25重量份
(紫外线吸收剂I)
上述微粒子分散液                                 60重量份
二氯甲烷                                         290重量份
在溶解釜中,边搅拌二氯甲烷边添加过滤后的上述降冰片烯系树脂的一部分后,再按紫外线吸收剂、上述微粒子分散液的顺序添加。添加后,加热到40℃溶解30分钟,配制上述添加剂溶液。然后,从连接到溶解釜底部的输送管排出该添加剂溶液,通过输液泵的工作来移送,在过滤器中,用标称过滤精度20μm的过滤器进行过滤。
【降冰片烯系树脂膜用原液的配制】
在上述过滤器中,使用绝对过滤精度0.005mm的滤纸,在过滤流量3001/m2·时、滤压1.0×106Pa下的过滤,并且通过输送管被输送的过滤后的上述降冰片烯系树脂溶液的主要部分(残部)中,在线添加来自于输送管的进行相同的过滤后的上述添加剂,通过用静态搅拌机混和,配制降冰片烯系树脂膜用的原液。
【降冰片烯系树脂膜试样的制造】
将上述的降冰片烯系树脂膜用的原液,使用溶液流延成膜装置(图示略),于原液温度35℃自铸模中均一地流延到由不锈钢制环带构成的30℃的支持体上。在支持体上保持60秒,干燥到可以剥离的范围后,从支持体上剥离卷材(原液膜)。此时的卷材的残留溶剂量是25%。从原液流延到剥离需要的时间是3分钟。一边用复数的辊道输送从支持体上剥离的卷材,一边在干燥区域干燥,同时分割膜的两侧端部,形成符合制品宽的膜基体后,在该膜基体的端部施以滚花加工,将三醋酸纤维素酯膜于卷芯上卷取成卷状,制造最终膜厚为40μm,任意的横向膜厚偏差为0.6μm,且具有粗糙值为0.7的降冰片烯系树脂膜试样。
另外,膜宽是1386mm,卷取长是2800m,制膜速度是32m/分。
并且,测定在所得到的三醋酸纤维素酯膜的任意的纵向每隔至少10mm以上的间隔的10点的滚花高测定平均值、滚花高测定最小值、滚花高测定最大值,且计算滚花高测定值偏差,得到的结果示于下述的表1。
实施例6
【纤维素酯膜的制造】
使用醋酸纤维素酯(ィ一ストマンケミカル公司制造),根据熔融成膜法制造80μm的膜,得到纤维素酯膜。
另外,作为热稳定剂添加环氧化焦油0.6重量%、对叔丁基苯酚0.4重量%、磷酸新戊基苯基酯0.07重量%、萘甲酸锶盐0.02重量%及二氧化硅粒子(ァエロジルR972V)0.05重量%。
在膜制成之际,输送时,分割膜两端部,形成符合制品宽的膜基体后,在该膜的端部施以滚花加工,将醋酸纤维素酯膜于卷芯上卷取成卷状,制造最终膜厚为80μm,任意的横向膜厚偏差为1.0μm,且具有粗糙值为0.8的纤维素酯膜试样。
另外,膜宽是1360mm,卷取长是2800m,制膜速度是25m/分。
并且,测定在所得到的三醋酸纤维素酯膜的任意的纵向每隔至少10mm以上的间隔的10点的滚花高测定平均值、滚花高测定最小值、滚花高测定最大值,且计算滚花高测定值偏差,得到的结果示于下述的表1。
比较例1
为了比较,和上述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地进行,制造三醋酸纤维素酯膜,但规定膜宽为本发明范围以外的1020mm。将所得到的三醋酸纤维素酯膜于卷芯上卷取成卷状,制造最终膜厚为80μm,任意的横向膜厚偏差是本发明的范围以外的2.5μm,且具有是本发明的范围以外的1.5的粗糙值的三醋酸纤维素酯(TAC)膜试样。
并且,测定在所得到的三醋酸纤维素酯膜的任意的纵向每隔至少10mm以上的间隔的10点的滚花高测定平均值、滚花高测定最小值、滚花高测定最大值,且计算滚花高测定值偏差,得到的结果示于下述的表1。
【表1】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实施例6  比较例1
  原液配方   1   1   2   2   3   4   1
  最终膜厚(μm)   40A   80A   80A   58A   40A   80A   80A
  膜厚偏差(μm)   0.5A   0.9A   0.9A   0.7A   0.6A   1.0A   2.5A
  粗糙值   0.7A   0.8A   0.7A   0.8A   0.7A   0.8A   1.5B
  滚花高  平均值(μm)   9.5A   10A   10A   9A   9A   11A   15A
 最小值(μm)   5A   6A   5A   4A   4A   6A   9A
 最大值(μm)   14A   15A   13A   13A   14A   16A   21B
 平偏差(μm)   9A   9A   8A   9A   10A   10A   12B
  制品膜宽(mm)   1385A   1385A   1360A   1360A   1386A   1360A   1020B
A:良好;B:不良
(树脂膜的评价)
接下来,在高温/高湿(38℃/75%)的气氛中,保存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1~6及比较例1的树脂膜卷约2周后,实施卷中故障的评价,在膜的外观中是否产生马背状故障,另外,在膜卷中是否产生直径为5mm以上的粘连,再有是否产生膜的微小的卷中变形,就此进行测定,得到的结果总结示于下述的表2。
【表2】
  外观  卷中粘连   卷中变形
实施例1   几乎没有马背状故障A  没有直径为5mm以上的粘连A   没有微小变形A
实施例2   几乎没有马背状故障A  没有直径为5mm以上的粘连A   没有微小变形A
实施例3   几乎没有马背状故障A  没有直径为5mm以上的粘连A   没有微小变形A
实施例4   几乎没有马背状故障A  没有直径为5mm以上的粘连A   没有微小变形A
实施例5   几乎没有马背状故障A  没有直径为5mm以上的粘连A   没有微小变形A
实施例6   几乎没有马背状故障A  没有直径为5mm以上的粘连A   没有微小变形A
比较例1   发生5mm以上塌陷的马背状故障B  发生10个以上的直径为10mm以上的粘连B   发生10个以上的微小变形B
A:良好;B:不良
从上述表2的结果显而易见: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6的树脂膜,在任何情况下,在膜的外观中几乎没有马背状的故障,另外,在卷中,完全没有直径为5mm以上的粘连的故障,并且也没有发生膜的微小的卷中变形。
相对于此,根据比较例1的树脂膜,发生了5mm以上塌陷的马背状故障,并且产生了10个以上的直径为10mm以上的粘连故障,还发生了10个以上的微小变形,不适于作为偏光板用保护膜使用。

Claims (4)

1、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割由用溶液流延成膜法或熔融流延成膜法制得的纤维素酯或降冰片烯系树脂构成的树脂膜的端部,形成符合制品宽的膜基体后,在该膜基体的端部施以滚花加工,制造最终膜厚为30~125μm、任意的横向的膜厚偏差为0.1~1.8μm以下,且具有0.4~1.4粗糙值的树脂膜,在树脂膜的任意的纵向每隔至少10mm以上的间隔测定的10点的滚花高测定平均值为5~15μm,滚花高测定最小值为1μm以上,最大值为20μm以下,且滚花高测定值偏差为1~10μm。
2、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树脂膜的制品宽为1340~1980mm。
3、偏光板,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树脂膜贴合到偏光镜的至少一侧。
4、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偏光板制造。
CNA2005100713546A 2004-06-01 2005-05-27 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使用树脂膜制造的偏光板及使用偏光板制造的液晶显示装置 Pending CN170422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62784 2004-06-01
JP2004162784A JP2005342929A (ja) 2004-06-01 2004-06-01 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樹脂フィルムを用いて作製した偏光板、及び偏光板を用いて作製した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04224A true CN1704224A (zh) 2005-12-07

Family

ID=35425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0713546A Pending CN1704224A (zh) 2004-06-01 2005-05-27 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使用树脂膜制造的偏光板及使用偏光板制造的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266178A1 (zh)
JP (1) JP2005342929A (zh)
KR (1) KR20060049474A (zh)
CN (1) CN1704224A (zh)
TW (1) TW200613111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6217B (zh) * 2005-12-26 2011-08-31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纤维素膜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通过该制造装置制造的光学膜、使用该光学膜的偏振片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341194B (zh) * 2005-12-21 2011-11-02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纤维素酯膜、纤维素酯膜制造方法、光学膜、偏振片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1326044B (zh) * 2005-12-12 2012-05-23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保护薄膜、薄膜的制造方法、偏光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326219B (zh) * 2005-12-12 2012-07-04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纤维素酯膜的制造方法、纤维素酯膜、偏光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3167956A (zh) * 2018-11-28 2021-07-2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膜辊的制造方法及光学层叠膜辊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55663B2 (ja) * 2005-02-21 2011-03-23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塗布層を有するロール状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ロール状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表示装置
JP5194790B2 (ja) * 2005-04-18 2013-05-08 コニカミノルタアドバンストレイヤー株式会社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06132367A1 (ja) * 2005-06-10 2006-12-14 Fujifilm Corporation セルロースアシレート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位相差フィルム、光学補償フィルム、反射防止フィルム、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US20090128747A1 (en) * 2005-09-12 2009-05-21 Fujifilm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Cellulose Acylat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O2007072654A1 (ja) * 2005-12-21 2007-06-28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組成物、光学フィルム、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07074662A1 (ja) * 2005-12-28 2007-07-05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9083322A (ja) * 2007-09-28 2009-04-23 Fujifilm Corp 環状オレフィン系樹脂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88893B2 (ja) * 2011-02-23 2014-09-1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820410B2 (ja) * 2013-02-28 2015-11-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728665B2 (ja) * 2015-12-14 2020-07-2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42000A (en) * 1986-07-30 1990-07-17 Penoyer John A Contactless knurling process for winding of high modulus thermoplastic films
US5393589A (en) * 1992-06-24 1995-02-28 Eastman Kodak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variably knurling edges of web and product produced thereby
US20040036828A1 (en) * 2000-12-04 2004-02-26 Eiichiro Aminaka Optical compensating sheet having optically anisotropic layer made of discotic liquid-crystalline molecules and transparent substrate comprising polymer film
JP2003248104A (ja) * 2002-02-26 2003-09-05 Konica Corp 光学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4506070B2 (ja) * 2002-11-01 2010-07-2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防眩層の形成方法、防眩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防眩層形成用の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
JP4479175B2 (ja) * 2003-06-06 2010-06-09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JP2005148519A (ja) * 2003-11-18 2005-06-09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CN100497448C (zh) * 2003-12-24 2009-06-10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拉伸纤维素酯膜、硬涂膜、防反射膜、光学补偿膜、以及使用其的偏振片和显示装置
CN1748980B (zh) * 2004-09-17 2011-07-27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起偏振片保护膜及其制造方法、起偏振片和液晶显示器
JP4655663B2 (ja) * 2005-02-21 2011-03-23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塗布層を有するロール状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ロール状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272616A (ja) * 2005-03-28 2006-10-12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6044B (zh) * 2005-12-12 2012-05-23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保护薄膜、薄膜的制造方法、偏光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326219B (zh) * 2005-12-12 2012-07-04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纤维素酯膜的制造方法、纤维素酯膜、偏光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341194B (zh) * 2005-12-21 2011-11-02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纤维素酯膜、纤维素酯膜制造方法、光学膜、偏振片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1346217B (zh) * 2005-12-26 2011-08-31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纤维素膜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通过该制造装置制造的光学膜、使用该光学膜的偏振片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3167956A (zh) * 2018-11-28 2021-07-2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膜辊的制造方法及光学层叠膜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60049474A (ko) 2006-05-19
TW200613111A (en) 2006-05-01
US20050266178A1 (en) 2005-12-01
JP2005342929A (ja) 2005-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04224A (zh) 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使用树脂膜制造的偏光板及使用偏光板制造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220890C (zh) 纤维素酯膜
CN1374536A (zh) 偏振片保护膜
CN1628956A (zh) 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
EP2014436A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optical film with uneven structure, optical film, wire grid polarizer, and retardation film
JP5510459B2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841092A (zh) 光学膜
CN1569436A (zh) 由聚合物溶液制备薄膜的方法
CN1781694A (zh) 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840321A (zh) 光学薄膜及其制造方法、利用光学薄膜的偏振片
CN1740867A (zh) 拉伸纤维素酯薄膜、使用它的偏振片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818723A (zh) 相位差膜、偏光元件、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WO2008062610A1 (fr)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e film optique, film d'ester de cellulose, polariseur et dispositif d'affichage à cristaux liquides
CN1782752A (zh) 相位差薄膜、以及利用该相位差薄膜的偏振片、显示装置
CN100339429C (zh) 聚合物溶液的制备方法及溶液制膜方法以及制品
JP2010270162A (ja) 光学用フィルム
TWI538944B (zh) A cellulose ester film,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a polarizing plate
JP5245820B2 (ja)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91151B2 (ja) 光学フィルム
US7838088B2 (en) Cyclic olefin-based polymer, and optical material,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285668C (zh) 热塑性饱和降冰片烯类树脂膜及其制造方法
JP2011138119A (ja) 光学用フィルム
JP2016218479A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969225A (zh) 液晶显示装置
JP6825819B2 (ja) 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