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02915A - 板连接型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板连接型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02915A
CN1702915A CNA2005100760566A CN200510076056A CN1702915A CN 1702915 A CN1702915 A CN 1702915A CN A2005100760566 A CNA2005100760566 A CN A2005100760566A CN 200510076056 A CN200510076056 A CN 200510076056A CN 1702915 A CN1702915 A CN 17029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contact
board
extension
p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7605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平田良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Japan GK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Publication of CN17029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029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01R13/631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88Arrangements for pow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7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surface mountin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01R13/05Resilient pins or bla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01R13/41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by frictional grip in grommet, panel or base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板连接型电连接器,其能够吸收垂直于接触部的方向上的冲击,并且较大的电流能够从中通过。该板连接型电连接器(1)中的每个柔性连接部均具有在从接触部(基板部)的一个侧边中弯折之后沿着大致平行于接触部(31)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34),以及在从接触部(31)的另一侧边中弯折之后沿着大致平行于接触部(31)但与第一接触部(34)相反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中的至少一个与板连接部(38)相连。

Description

板连接型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板连接型电连接器,其构造成使得与对接触头相接触的接触部可具有相对于与电路板相连的板连接部的自由间隙。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构建于便携式电话中的电池连接器(即包含于电池组内的连接器)设计成可与安装在便携式电话主体一侧的电路板上的板连接型连接器(在下文中简称为“电连接器”)进行配对式连接。
例如,图11所示的电连接器(参见JP2000-235878A)为传统上已知的这类电连接器。
该电连接器101包括安装在电路板PCB上的壳体110以及连接在该壳体110上的若干触头120。此外,各触头120包括大致矩形的基板部121、从该基板部121中向上延伸并可压配到壳体110中的压配紧固部122,以及从基板部121的前端(图11中的右端)的上部向前延伸出来的接触部123。各接触部123均形成为平板状突起的形状,并进一步伸到壳体110的前端面之前,使得两个主表面均垂直于触头120排列的方向(垂直于图11纸面的方向)。此外,通过焊接而连接在电路板PCB上的板连接部124从各基板部121后端的下部中向下延伸。
此外,电连接器101与对接电池连接器130配接。因此,触头120的接触部123被对接电池连接器130的对接触头131所包容并与其接触,从而将电路板PCB与电池电连接。
而且,例如图12所示的电连接器(参见JP2002-134196A)为另一种已知的可与对接电池连接器配对式连接的电连接器。
这种电连接器201包括安装在电路板(图中未示出)上的壳体210,以及连接在该壳体210上的多个触头220。此外,各触头220均包括压配到壳体210中的压配紧固部221、从压配紧固部221中向上延伸并与相应的对接触头(图中未示出)相接触的接触部222,以及从压配紧固部221中向下延伸并通过焊接与电路板(图中未示出)相连的板连接部223。各接触部222均形成为平板状突起的形状,并进一步延伸到壳体210的上端面之上,使得两个主表面均垂直于触头220的排列方向(图12中的左右方向)。电连接器201与对接电池连接器(图中未示出)配接。结果,触头220的接触部222被对接电池连接器的对接触头所包容并与其接触,从而将电路板与电池电连接。
然而,对于这些电连接器101和201而言,例如在通过容纳了电连接器101和201的便携式电话摔落而施加了垂直于接触部123和222的主表面的冲击的情况下,由于接触部123和222不能活动,因而壳体110和210以及触头120和220会有损坏的危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已知有如图13所示的另一种电连接器(参见JP06-44063U),它是接触部设计成可动的电连接器。
这种电连接器301包括安装在电路板(图中未示出)上的第一壳体310、位于第一壳体310的顶面上的第二壳体320,以及多个触头330.
这里,各触头330均包括压配到第二壳体320中的压配紧固通道321内的第一压配紧固板部331、从第一压配紧固板部331中向前(朝向图13中的左侧)延伸的接触部332、压配到第一壳体310中的压配紧固孔311内的第二压配紧固板部334、连接第一压配夹持板部331和第二夹持板部334的柔性连接部333,以及从第二压配紧固板部334中向下延伸的板连接部335。各柔性连接部333形成为在垂直方向上延伸且前后弯折的结构;下部位于形成在第一壳体中的第一凹腔内,而柔性连接部333的上部位于形成在第二壳体320中的第二凹腔322内。
各接触部332均形成为平板状突起的形状并向前突出,使得两个主表面均垂直于触头330的排列方向(垂直于图13中的纸面方向)。而且,各接触部332从第一壳体310的下表面中向下突出,并通过焊接而连接到电路板(图中未示出)上。此外,通过连接了第一压配紧固板部331和第二压配紧固板部334的柔性连接部333,各接触部332便可构造成可具有相对于板连接部335的自由间隙,从而可以在图13中箭头X所示的向后方向上运动,在箭头Y所示的向前方向上运动,在箭头Z所示的向上方向上运动,以及在触头330的排列方向上运动。
因此,在沿着垂直于接触部332的主表面的方向(即触头330的排列方向)上施加了冲击的情况下,由于接触部332能够沿着该方向移动,因此可以避免损坏第一壳体310、第二壳体320或触头330的危险。
然而,图13所示的电连接器301会遇到以下的问题:
具体地说,为了增加接触部332相对于板连接部335的自由间隙,有必要增加柔性连接部333的柔性,而为了增加这些柔性连接部333的柔性,有必要增加这些柔性连接部333的总长度。然而,由于各柔性连接部333形成为在垂直方向上延伸并在与接触部332相同的平面上前后弯折的结构,因此为了增加柔性连接部333的总长度,其宽度必须减小,使得较大的电流(最大值为约3安)难以流过。图13所示电连接器301的柔性连接部333的宽度小于板连接部335的宽度,因此较大的电流不能流过。
发明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板连接型电连接器,其能够吸收垂直于接触部方向上的冲击,并且相对较大的电流能够从中流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板连接型电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位于第一壳体上的第二壳体、其中每一个都具有被第二壳体夹持并与相应的对接触头相接触的接触部的多个触头、被第一壳体夹持并与电路板连接的板连接部,以及可允许接触部具有相对于板连接部的自由间隙的柔性连接部,其中,柔性连接部具有在从接触部一个侧边中弯折之后沿着大致平行于接触部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以及在从接触部的另一侧边中弯折之后沿着大致平行于接触部但与第一接触部相反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并且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中的至少一个与板连接部相连。
此外,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板连接型电连接器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板连接型电连接器,并且在第一壳体上连接有通过覆盖第二壳体的上表面、两个侧面和两个端面而限制了第二壳体的运动的由金属制成的焊架(solder peg)。
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板连接型电连接器中,柔性连接部包括在从接触部一个侧边中弯折之后沿着大致平行于接触部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以及在从接触部的另一侧边中弯折之后沿着大致平行于接触部但与第一接触部相反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并且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中的至少一个与板连接部相连。因此,接触部能够通过第一和第二延伸部在垂直于接触部的方向上移动,从而吸收这个方向上的冲击。此外,由于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并未形成于与接触部相同的平面内,因此这些延伸部能够形成为较宽的宽度,从而能够使较大的电流流过触头。
由于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板连接型电连接器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板连接型电连接器,并且在第一壳体上连接有通过覆盖第二壳体的上表面、两个侧面和两个端面而限制了第二壳体的运动的由金属制成的焊架,因此可以通过具有高强度并由金属制成的紧凑焊架来限制第二壳体的运动。这样,无需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安装任何运动限制件来限制第二壳体的运动,因而可以实现电连接器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本发明板连接型电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A至图2C显示了图1中的板连接型电连接器,其中图2A为平面图,图2B为前视图,图2C为底视图;
图3A至图3C显示了图1中的板连接型电连接器,其中图3A为左视图,图3B为右视图,图3C为沿图3A中线3C-3C的剖视图;
图4A和4B显示了从图1所示的板连接型电连接器中移去了焊架和第二壳体的状态,其中图4A为透视图,图4B为平面图;
图5为触头的透视图;
图6A至6C显示了图5中的触头,其中图6A为平面图,图6B为前视图,图6C为底视图;
图7A至7C显示了图5中的触头,其中图7A为左视图,图7B为右视图,图7C为后视图;
图8显示了本发明板连接型电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9A至图9C显示为图8的板连接型电连接器,其中图9A为平面图,图9B为前视图,图9C为底视图;
图10A至图10C显示了图8的板连接型电连接器,其中图10A为左视图,图10B为右视图,图10C为沿图10A中线10C-10C的剖视图;
图11显示了一种传统的板连接型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2显示了另一种传统的板连接型电连接器的透视图;和
图13显示了又一种传统的板连接型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显示了本发明板连接型电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A至图2C显示了图1中的板连接型电连接器;其中图2A为平面图,图2B为前视图,图2C为底视图。图3A至图3C显示了图1中的板连接型电连接器;其中图3A为左视图,图3B为右视图,图3C为沿图3A中线3C-3C的剖视图。图4A和4B显示了从图1中的板连接型电连接器中移去了焊架和第二壳体的状态;其中图4A为透视图,图4B为平面图。图5为触头的透视图。图6A至6C显示了图5中的触头;其中图6A为平面图,图6B为前视图,图6C为底视图。图7A至7C显示了图5中的触头;其中图7A为左视图,图7B为右视图,图7C为后视图。
在图1、图2A至图2C以及图3A至图3C中,板连接型电连接器(在下文中简称为“电连接器”)1包括第一壳体10、设于第一壳体10上的第二壳体20、多个触头30(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触头),以及由金属制成的焊架40。
这时,如图4A和4B中清楚地显示,第一壳体10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图4B中的竖直方向)纵向地延伸的大致矩形,在该第一壳体的上表面中形成有可以一次容纳所有多个触头30的触头容纳凹部11。第一壳体10由绝缘树脂注塑而形成。在触头容纳凹部11的底部中沿着右侧壁10b的内侧在特定的间距处形成了多个压配孔12a,触头30的第一压配紧固部(后面描述)35可压配到其中,而沿着左侧壁10a的内侧在特定的间距处形成了多个压配孔12b,触头30的第二压配紧固部(后面描述)37可压配到其中。此外,在第一壳体10的前端壁10c和后端壁10d的内侧在触头容纳凹部11的底部中形成了压配紧固孔15,焊架40的一对腿部44(后面描述)可分别压配到其中。而且,在第一壳体10的前端壁10c和后端壁10d上的对应于压配紧固孔15的位置处形成有缺口17,用来使腿部44上的分别向外弯折的部分向外突出。另外,形成有多个从第一壳体10的下表面中伸出来的定位柱16。
此外,第二壳体20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纵向地延伸的大致矩形形状,并且包括位于第一壳体10的左侧壁10a、右侧壁10b、前端壁10c和后端壁10d上方的基体支撑部21,以及从基体支撑部21的上表面中向上突出来的突出部22。第二壳体20由绝缘塑胶注塑而形成。如图3C清楚地显示,突出部22形成为在左右方向的宽度小于基体支撑部21的宽度,在突出部22的左、右两侧上形成有台肩部24。在第二壳体20中沿前后方向在特定的间距处形成有多个压配锁定通道23,触头30的第一接触板部32a和第二接触板部32b(后面描述)可穿过该通道23,并且倒钩39与通道23锁定在一起。压配锁定通道23沿左右方向延伸,该方向垂直于前后方向。第二壳体20制成为可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在第一壳体10的上方可动,直到其运动受到焊架40的限制为止。
此外,在相对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前后方向上在特定的间距处设有多个触头30。如图5、图6A至6C以及图7A至7C所示,各触头30均包括沿左右方向(图5中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矩形基板部31、从基板部31中向上延伸的第一接触板部32a,以及通过折叠弯曲部33从第一接触板部32a的右侧边中向左延伸并与第一接触板部32a重叠的第二接触板部32b。各触头30均通过冲压和成型具有弹性的导电金属板而形成。倒钩39形成为从第一接触板部32a和第二接触板部32b的各自左边缘中伸出来。如图1、图2A至图2C以及图3A至图3C所示,第一接触板部32a和第二接触板部32b穿过第二壳体20中的压配锁定通道23,因此这些接触板部各自的末端部从第二壳体的上表面中向上突出来,并且倒钩39与压配锁定通道23一侧上的壁锁定在一起。因此,基板部31、第一接触板部32a以及第二接触板部32b被第二壳体20夹持住。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接触板部32a和第二接触板部32b的主表面垂直于触头30的排列方向(前后方向)。而且,第一接触板部32a和第二接触板部32b作为公接触部而被对接电池连接器(图中未示出)的对接触头所容纳,使其各自的外主表面与对接触头接触。基板部31、第一接触板部32a和第二接触板部32b以及折叠弯曲部33中的每一个均构成了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提到的接触部。
此外,各触头30均设有通过折叠弯曲部34a从基板部31的左侧边缘大致平行于基板部31向右延伸的第一延伸部34,以及通过折叠弯曲部36a从基板部31的右侧边缘大致平行于基板部31向左(与第一延伸部相反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36。各个第一延伸部34延伸到这些第一延伸部34达到比第一接触板部32a和第二接触板部32b的右侧边缘更右为止,在各第一延伸部34的右端上形成有向下突出的第一压配紧固部35。同时,各个第二延伸部36延伸到这些第二延伸部36达到比第一接触板部32a和第二接触板部32b的左侧边缘更左为止,在各第二延伸部36的左端附近形成有向下突出的第二压配紧固部37。而且,在各第二延伸部36的左端上设有在向后(图6A中向上)弯折之后向下延伸的连接部36b,在该连接部36b的下端上通过将该下端向左弯折而形成了板连接部38。该板连接部38通过焊接而表面安装和连接于电路板(图中未示出)上。如图7A和7B所示,在各连接部36b的拐角部分上形成有斜面36c。第一延伸部34和第二延伸部36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板连接部38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
而且,设置用于第一延伸部34的第一压配紧固部35分别从上方压配到形成于第一壳体10中的压配孔12a内,设置用于第二延伸部36的第二压配紧固部37分别从上方压配到形成于第一壳体10中的压配孔12b内。此时,基板部31、折叠弯曲部34a、第一延伸部34、折叠弯曲部36a以及第二延伸部36位于触头容纳凹部11的底面上。此外,向后延伸的连接部36b的各个弯曲部分位于形成在第一壳体10的左侧壁10a中的缺口13的上方,并且连接部36b中的向下延伸的部分位于与形成为与这些缺口13相连的其它缺口14内。在第一壳体10的底面与这些板连接部38的下表面共面的状态下板连接部38从第一壳体10中向左突出。作为将与板连接部38相连的第二压配紧固部37压配到第一壳体10的压配孔12b中的结果,板连接部38被第一壳体10夹持住。而且,作为将设置用于第一延伸部34的第一压配紧固部35压配到压配孔12a中的结果,以及作为设置用于第二延伸部36的第二压配紧固部37压配到压配孔12b中的结果,通过折叠弯曲部34a和36a以及第一延伸部34和第二延伸部36的弹性,位于第一延伸部34和第二延伸部36之间的各个基板部31能够在触头30的排列方向上相对于被第一壳体10夹持住的板连接部38运动,上述排列方向垂直于基板部31的主表面。因此,由基板部31、第一接触板部32a、第二接触板部32b以及折叠弯曲部33构成的接触部可具有相对于板连接部38的自由间隙。这里,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提到的“柔性连接部”由折叠弯曲部34a和36a、第一延伸部34和第二延伸部36构成。
此外,如图1、图2A至2C以及图3A至3C所示,焊架40具有大致形成在其中间位置处的开口42,从而使得第二壳体20的突出部22能够从该开口42中穿过;该焊架40包括覆盖了第二壳体20的基体支撑部21的上表面22的上板部41,以及一对端壁部43,其通过从上板部41的前后方向上的任意一端沿第二壳体20的前端表面和后端表面弯折而覆盖了这些前端和后端表面。焊架40通过冲压和成型金属板而整体地形成。在各个端壁部43的下边缘上的左右方向上的中部处形成有可压配到第一壳体10的压配紧固孔15内的腿部44,因而这些腿部44可向下突出。可被焊架40的压配夹具压配的压配部47从各个端壁部43的上部中突出来。各个腿部44设有通过从腿部44中向外弯曲而紧固于电路板表面上的紧固部45。此外,在前端壁部43的两侧(左右边缘)上设有一对左右运动限制部46a,它们分别沿着第二壳体20的基体支撑部21的左、右侧面向后弯折。类似地,在后端壁部43的两边(左右边缘)上设有一对左右运动限制部46b,它们分别沿第二壳体20的基体支撑部21的左、右侧面向前弯折。如图1和图3A所示,在一对左右运动限制部46b中,左侧的左右运动限制部46b以一定斜角向上延伸,然后向前延伸,以避开后部触头30的连接部36b。覆盖了第二壳体20的基体支撑部21的表面的焊架40的上板部41可以限制第二壳体20的过度的向上运动。此外,覆盖了第二壳体20前、后端表面的焊架40的前、后端壁43可以限制第二壳体20在前后方向上的过度运动。而且,沿第二壳体20的左右侧面设置的焊架40的一对左右运动限制部46a和一对左右运动限制部46b可以限制第二壳体20在左右方向上的过度运动。
通过将各触头30的板连接部38和焊架40的紧固部45焊接在电路板上来将电连接器1安装在电路板上。当对接电池连接器与处于电连接器1安装于电路板上的状态下的电连接器1配接时,对接触头与各触头30的第一接触板部32a和第二接触板部32b接触。因此,对接电池连接器与电路板电连接。
此外,在两个连接器配接的状态中在垂直于第一接触板部32a和第二接触板部32b的主表面方向(即前后方向)上施加了冲击时,或者在两个连接器的配接过程中出现了垂直于第一接触板部32a和第二接触板部32b的主表面方向上的错位时,第一接触板部32a和第二接触板部32b以及基板部31与第二基体20一起在这一方向上移动。其原因是:作为设置用于第一延伸部34的第一压配紧固部35压配到压配孔12a内的结果,以及作为设置用于第二延伸部36的第二压配紧固部37压配到压配孔12b内的结果,通过折叠弯曲部34a和36a以及第一延伸部34和第二延伸部36的弹性,位于第一延伸部34和第二延伸部36之间的各基板部31可以在触头30的排列方向上相对于被第一壳体10夹持的板连接部38运动,该方向垂直于基板部31的主表面。因此,垂直于接触部的冲击能够被吸收。
此时,由于第一延伸部34和第二延伸部36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板连接部38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因此较大的电流(最大值约为3A的电流)能够从触头30中流过。
此外,由于第一壳体10上连接有可通过覆盖第二壳体20的基体支撑部21的上表面、两个左右侧面和两个前后面端而限制第二壳体20的运动的金属焊架40,因此可以通过具有高强度并由金属制成的紧凑焊架40来限制第二壳体20的运动,这些金属例如为镀有允许进行焊接的镀层的黄铜或不锈钢。因此,无需在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安装任何运动限制部来限制该第二壳体20的运动,从而可以实现电连接器1的小型化。
下面将参照图8、图9A至9C以及图10A至10C来描述本发明的板连接型电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图8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板连接型电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图9A至图9C显示了图8的板连接型电连接器;其中图9A为平面图,图9B为前视图,图9C为底视图。图10A至图10C显示为图8的板连接型电连接器;其中图10A为左视图,图10B为右视图,图10C为沿图10A中线10C-10C的剖视图。在图8、图9A至9C以及图10A至10C中,与图1、图2A至2C以及图3A至3C中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标号来标示。
图8、图9A至9C以及图10A至10C所示的板连接型电连接器(在下文中简称为“电连接器”)1的基本结构与图1、图2A至2C以及图3A至3C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基本结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金属焊架的结构。
具体地说,图1、图2A至2C以及图3A至3C所示的电连接器1的焊架40为整体式的,而图8、图9A至9C以及图10A至10C中的电连接器1的焊架40为两段式的。
如图8、图9A至9C以及图10A至10C所示,焊架40A在一端包括沿第二壳体20的前端面覆盖了该前端面的端壁部42a,以及一对竖直运动限制板部41a,其通过从端壁部42a的左右方向上的任意一端的上边缘中向后弯折而覆盖了第二壳体20的基体支撑部21的上表面。焊架40A通过冲压和成型金属板而形成。此外,在端壁部42a的下边缘上在左右方向上的中部处设有可压配到第一壳体10中的压配紧固孔(图中未示出)内的腿部43a,使得该腿部43a向下突出。在腿部43a上设有通过从腿部43a中向外弯折而紧固于电路板上的紧固部44a。而且,在端壁部42a的两个边缘(左右边缘)上设置有沿第二壳体20的基体支撑部21的左右侧面向后弯折的一对左右运动限制部45a。
此外,如图8、图9A至图9C图10A至图10C所示,以与第一焊架40A大致对称的形状形成了另一焊架40B,其包括沿第二壳体20的后端面覆盖了该后端面的端壁部42b,以及一对通过从端壁部42b的左右方向上的任意一端的上边缘中向前弯折而覆盖了第二壳体20的基体支撑部21的上表面的垂直运动限制板部41b。焊架40B通过冲压和成型金属板而形成。此外,在端壁部42b的底边上在左右方向上的中部处形成了可压配到第一壳体20的压配紧固孔(图中未示出)内的腿部43b,使得该腿部43b向下突出。在腿部43b上设有通过从腿部43b中向外弯折而紧固于电路板上的紧固部44b。此外,在端壁部42b的两个边缘(左右边缘)上设置有沿第二壳体20的基体支撑部21的左右侧面向前弯折的一对左右运动限制部45b。如图8所示,在一对左右运动限制部45b中,左侧的左右运动限制部45b以一定斜角向上延伸,之后向前延伸,以避开后部触头30的连接部36b。
此外,第二壳体20的向上运动被覆盖了第二壳体20的基体支撑部21的表面的焊架40A的垂直运动限制板部41a和焊架40B的垂直运动限制板部41b所限制。而且,第二壳体20在前后方向上的运动被覆盖了第二壳体20的前、后端面的焊架40A的前端壁42a和焊架40B的后端壁42b所限制。另外,第二壳体20在左右方向上的运动被沿着第二壳体20的左右侧面设置的焊架40A的一对左右运动限制部45a和焊架40B的一对左右运动限制部45b所限制。
通过如本实施例中那样形成两段式的焊架40A和40B,相对于整体式焊架而言更利于在焊架的冲压中去除材料,从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而且,第二壳体20的运动能够被两段式的金属焊架40A和40B所限制,因此无需在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安装任何运动限制部来限制该第二壳体20的运动,从而可以实现电连接器1的小型化。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两个连接器已配接的状态中施加了垂直于第一接触板部32a和第二接触板部32b的主表面的方向(即触头30排列的方向)上的冲击时,或者在两个连接器的配接过程中出现了垂直于第一接触板部32a和第二接触板部32b的主表面方向的错位时,第一接触板部32a和第二接触板部32b以及基板部31可与第二基体20一起在此方向上移动。因此,垂直于接触部的方向上的冲击能够被吸收。
此外,如同在第一实施例中一样,由于第一延伸部(图中未示出)和第二延伸部(图中未示出)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板连接部38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因此较大的电流(最大值为约3A的电流)能够从触头30中流过。
在上文中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可以进行各种变更或修改。
例如,“接触部”由基板部31、第一接触板部32a和第二接触板部32b以及折叠弯曲部33构成;然而,只要“接触部”被第二壳体20夹持住并与对接触头接触,那么该“接触部”并不限于这些结构。
此外,第一接触板部32a和第二接触板部32b形成为被对接连接器(图中未示出)的对接触头所包容并与之接触的公接触部;然而,也可以将这些接触板部构造成反过来包容了对接触头的母接触部分。
而且,板连接部38设置于为第二延伸部36所设置的相应连接部36b上,但是也可以设置于为第一延伸部34、或者同时为第一延伸部34和第二延伸部36所设置的连接部上。
此外,只要上表面、两个侧面以及两个端面被覆盖,那么焊架40、40A和40B就可以不限于图中所描述的例子。
而且,只要能确保达到所要求的载流容量,那么第一延伸部34和第二延伸部36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也可以与板连接部38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相同,或者更小一些。

Claims (2)

1.一种板连接型电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二壳体、其中每一个都具有被所述第二壳体夹持并与相应的对接触头相接触的接触部的多个触头、被所述第一壳体夹持并与电路板相连的板连接部,以及可允许所述接触部相对于所述板连接部具有自由间隙的柔性连接部,其中,
所述柔性连接部具有在从所述接触部一个侧边中弯折之后沿着大致平行于所述接触部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以及在从所述接触部的另一侧边中弯折之后沿着大致平行于所述接触部但与所述第一接触部相反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和
所述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板连接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连接型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壳体上连接有可通过覆盖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两个侧面和两个端面而限制所述第二壳体的运动的由金属制成的焊架。
CNA2005100760566A 2004-05-27 2005-05-26 板连接型电连接器 Pending CN17029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58234A JP4343029B2 (ja) 2004-05-27 2004-05-27 基板取付型電気コネクタ
JP158234/04 2004-05-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02915A true CN1702915A (zh) 2005-11-30

Family

ID=34939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0760566A Pending CN1702915A (zh) 2004-05-27 2005-05-26 板连接型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077674B2 (zh)
EP (1) EP1601064A1 (zh)
JP (1) JP4343029B2 (zh)
KR (1) KR20060048136A (zh)
CN (1) CN1702915A (zh)
TW (1) TWM283352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50974A1 (en) * 2006-08-27 2008-02-28 Delano Andrew D Multi-directional electrical interconnect device
DE102011076506A1 (de) * 2011-05-26 2012-11-29 Zf Friedrichshafen Ag Steckerkontakt, Steckverbindergehäuse und Steckverbinder hieraus
CN102394412A (zh) * 2011-11-14 2012-03-28 昆山鸿日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手机电池连接器
KR102182143B1 (ko) * 2017-03-17 2020-11-23 히로세코리아 주식회사 플러그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커넥터 어셈블리
JP7004044B1 (ja) 2020-09-03 2022-01-21 Smk株式会社 可動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WO2023167072A1 (ja) * 2022-03-03 2023-09-07 I-Pex株式会社 端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22691A (en) * 1986-02-03 1988-02-02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Header assembly for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GB9016529D0 (en) * 1990-07-27 1990-09-12 Amp Gmbh Electrical terminal with means to insure that a positive electrical connection is effected
JPH04344544A (ja) 1991-05-22 1992-12-01 Nec Software Kansai Ltd コンピュータ異常負荷検出方式
JP2552225B2 (ja) * 1992-07-16 1996-11-06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フローティングタイプの電気コネクタ
JP2527144Y2 (ja) * 1992-11-19 1997-02-26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プリント回路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
US6095827A (en) * 1996-10-24 2000-08-01 Berg Technology,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tress isolating solder tail
JPH10241807A (ja) * 1997-02-14 1998-09-11 Molex Inc 電気コネクタ
JP3354520B2 (ja) 1998-12-17 2002-12-09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3614768B2 (ja) 2000-10-20 2005-01-26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コネクタ
DE20203083U1 (de) * 2002-02-27 2002-05-29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Elektrischer Kontakt
JP2004063388A (ja) * 2002-07-31 2004-02-26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可動コンタクト整列部材付きコネクタ
JP4265892B2 (ja) * 2002-08-06 2009-05-20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コネク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60048136A (ko) 2006-05-18
US7077674B2 (en) 2006-07-18
TWM283352U (en) 2005-12-11
JP2005340024A (ja) 2005-12-08
EP1601064A1 (en) 2005-11-30
US20050266722A1 (en) 2005-12-01
JP4343029B2 (ja) 2009-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00522Y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1192456C (zh) 电池连接器
CN2565150Y (zh) 具固持机构的集成电路封装组件
CN1702915A (zh) 板连接型电连接器
CN1490901A (zh) 一种网格焊台陈列插座触头
CN1700521A (zh) 电路板用连接器端子
CN1967943A (zh) 阴连接器、阴连接器的安装结构及其安装到基板的方法
CN1815814A (zh) 电连接器
CN1577991A (zh) 一种连接组件
CN1230945C (zh) 卡边连接器
CN1809245A (zh) 具有无焊连接结构的双面印刷电路板
CN1734848A (zh) 电连接器
CN1521901A (zh) 电源接线端子
CN1649212A (zh) 柔性板连接器及电路板和柔性板之间的连接结构
CN1716707A (zh) 直接安装接头装配结构
CN1284278C (zh) 电连接器及其生产方法
CN1523714A (zh) 卡边缘连接器闩锁
CN1961460A (zh) 连接器及其线路连接方法
CN1732596A (zh) 可动型连接器用加强引板及使用其的可动型连接器
CN1489809A (zh) 连接器
CN1512629A (zh) 电连接器
CN1921233A (zh) 适于自动安装的板安装连接器
CN1714477A (zh) 用于挠性扁平电缆的电连接器
CN1732595A (zh) 可动型连接器用触头及使用其的可动型连接器
CN1360366A (zh) 一种卡边连接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