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91852A -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法 - Google Patents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91852A
CN1691852A CNA2005100697473A CN200510069747A CN1691852A CN 1691852 A CN1691852 A CN 1691852A CN A2005100697473 A CNA2005100697473 A CN A2005100697473A CN 200510069747 A CN200510069747 A CN 200510069747A CN 1691852 A CN1691852 A CN 16918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matrix
oxide
organ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6974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91852B (zh
Inventor
李钟赫
赵尹衡
梁炫晶
金元钟
李海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918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918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6918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918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04Gullies inlets, road sinks, floor drains with or without odour seals or sediment trap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16Fillings or auxiliary members in containers or encapsulations, e.g. centering rings
    • H01L23/18Fill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its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perties, or its arrangement within the complete device
    • H01L23/26Fill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its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perties, or its arrangement within the complete device including materials for absorbing or reacting with moisture or other undesired substances, e.g. gett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6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comprising getter material or desicc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including getter material or desicca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04Gullies inlets, road sinks, floor drains with or without odour seals or sediment traps
    • E03F2005/0416Gullies inlets, road sinks, floor drains with or without odour seals or sediment traps with an odour se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1Device type
    • H01L2924/12Passive devices, e.g. 2 terminal devices
    • H01L2924/1204Optical Diode
    • H01L2924/12044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31Nanoparticles used in non-emissive layers, e.g. in packaging lay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EL)装置,具有后基质、形成于该后基质上并具有由第一电极、有机层和第二电极顺序层压构成的层压结构的有机EL元件、前基质,其通过密封剂结合在该后基质上,密封一个容纳该有机EL元件的内部空间,和一个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物层,其含有纳米多孔氧化物颗粒,置于由该后基质和该前基质构成的内部空间内。因为该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具有纳米多孔氧化物颗粒和孔的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物层,通过增加湿气和氧的吸收性能其具有改善的寿命。

Description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法
优选权声明
本申请要求在韩国知识产权局申请的申请日为2004年04月06日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04-0023335的优先权,其公开的内容通过引用在此被全部合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法,尤其是一种可应用于前发射型、后发射型或两者均可,并通过增强湿气和氧的吸收性能而具有改善的寿命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因为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会由于湿气的渗透而性能下降,所以需要有一种封装元件用于防止湿气渗透到装置中。
按照惯例有许多密封的方法,包括形成一个帽型的金属容器或凹型的玻璃,以使可吸收湿气的粉状吸收剂置于其中,和形成一薄膜形状的双面带用于粘着。
使用这种常规吸收剂的许多缺点在于工艺复杂,材料和工艺的花费可能增加,基质的总厚度可能增加,和不透明的封装基质使前发射不能完成。同样的,由于蚀刻玻璃用作封袋元件太易碎所以在外部冲击下易被损坏。薄膜形状的封装元件防止湿气渗透的性能是有限的,且在制造和使用中易被撕裂。也就是说薄膜形状的封装元件缺乏耐用性和可靠性,所以不适合用于大批量生产。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平9-148066号公开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由有机化合物构成的有机发光材料层排列在一对相反的电极中间构成的层压结构,一个用于防止该层状结构暴露于外部空气中的密封容器,和置于密封容器中的干燥手段例如碱金属氧化物或碱金属氧化物。然而,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会因为该密封容器的形状而变得笨重。同样的,该装置即使由于干燥手段吸收湿气而维持在固态下,但由于不透明性其也不能用于前发射显示器。更进一步的,如前所述,该技术包括复杂的工艺,导致材料和工艺花费的增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有机电致发光(EL)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作前发射型电致发光元件的有机电致(EL)发光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湿气和氧吸收性能从而具有改善的寿命的有机电致发光(EL)装置。
本发明达到了上述的和其它的目的。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一个后基质,在后基质表面上形成的具有由第一电极、有机层和第二电极顺序层压构成的层压结构的有机EL元件,前基质,其与该后基质通过密封剂结合后密封形成一可将有机EL元件容纳于其中的内部空间,和一个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物层,其含有纳米多孔氧化物颗粒,置于由后基质和前基质构成的内部空间中。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备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方法,包括制备一个后基质,其带有由第一电极、有机层和第二电极顺序层压而成的有机EL元件,在由后基质和前基质构成的内部空间中形成一个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物层,该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物层是通过将纳米多孔氧化物颗粒与溶剂和酸混合产生溶胶态组合物,将该溶胶态混合物涂覆在前基质的整个表面上,干燥和热处理后获得的,将密封剂涂覆在位于后基质和前基质两者中至少一个上的有机EL元件的周边部分上,使该后基质和前基质相互结合。
附图说明
本发明更重要的价值、本发明许多以上和其它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参照以下详细描述并结合类似引用符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组件的附图得到明显的体现和更好的理解,其中:
图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的透明的纳米多孔CaO薄膜的湿气吸收机理的图。
图组2A至2C系统的说明了按照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图3A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透明的纳米多孔CaO薄膜的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图3B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备的透明的纳米多孔CaO薄膜的表面的SEM照片。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在可见光中的薄膜透射比的图示。
图5A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1与对比例1中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寿命的比较结果,图5B中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1与对比例2中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寿命的比较结果。
图6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1与对比例2中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在发光度特性上的变化,每个装置的发光度是在70℃和90%的相对湿度贮藏后测试的。
具体实施方式
将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一个透明的多孔氧化物层,优选为一个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物层,其含有多孔氧化物颗粒,优选为纳米多孔氧化物颗粒,能迅速吸收氧和湿气,在寿命上显示出显著的改善。
该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物层是通过胶态的溶胶-凝胶法形成的。首先,形成一胶态的溶胶,该胶态的溶胶中有氧化物小氧化物颗粒分散在溶剂中,由颗粒间的静电排斥确立了其分散稳定性。将氧化物颗粒分散在溶剂中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通过使用静电排斥分散,和使用聚合添加剂分散使分散稳定化。本发明中,为了达到具有好的物理性能的最终纳米多孔氧化物层使用静电排斥进行分散。
为了形成本发明的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物层,必须符合下列要求。第一,固体颗粒不能形成硬团聚。固体颗粒的大小应该是在分散稳定的溶胶中不形成Reyleigh’s散射的范围内,以确保透射比而不出现模糊现象。“Reyleigh’s散射”指在从黑色背景中看到的由于在短波长区域内发生散射而诱发涂层出现蓝色现象。为了达到该要求,该形成溶胶的多孔氧化物颗粒必须具有不大于100nm的平均直径,优选的,不大于70nm,更优选的,在约20至约60nm的范围内。同样的,涂覆中形成的孔也必须具有不大于100nm的平均直径,优选的,不大于70nm,更优选的,在约20至约60nm的范围内。
当通过常规聚合物溶胶-凝胶法形成金属氧化物层后,通过金属醇盐化合物的水解获得的溶胶作为多孔氧化物的前体,使该水解产物脱水,并使脱水产物发生缩聚反应。所获得的溶胶涂覆在基质上,之后在500℃或更高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因此获得金属氧化物层。该在高温热处理中获得的金属氧化物层可能在高温热处理中预烧结,得到颗粒间形成烧结颈(neck)的致密化层。然而,致密化层的孔隙率仍然不够,所以允许表面吸收的比表面积减少,致密化层不足以吸收湿气和氧。
高吸湿型的碱金属基氧化物前体,例如,醇钙、或醇钡,具有非常高的正电性,所以它们可迅速地与用于水解的湿气反应,产生不希望得到的大粒径颗粒即硬团聚。
本发明中,纳米多孔氧化物颗粒用作起始材料并分散于溶剂和酸中形成具有分散稳定性的溶胶态混合物。然后,该混合物被涂覆,干燥和在250℃或以下,优选为在约100至200℃的温度下加热,因此使溶剂蒸发形成颗粒间相互具有接触点的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物层。该透明纳米多孔氧化物层具有的透射比归因于存在于其中的多孔氧化物颗粒及纳米尺寸的孔产生的大比表面积而导致的最大吸湿效力。
本发明的透明纳米多孔氧化物层具有孔隙,其优选由每一个纳米尺寸的颗粒相互接触形成。如果颗粒间彼此以在热处理阶段的预烧结工艺中形成的烧结颈形式连接,则有效的可吸收湿气蒸气的点或表面积将会减少。
图1是如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透明纳米多孔氧化物层的原理图。现参考图1,描述湿气的吸收原理。
如图1所示,在基质60上纳米尺寸的CaO颗粒61相互接触,每一个颗粒在其表面上都具有湿气吸收点62。为了简化,图1显示了仅有一个湿气吸收点形成于颗粒表面上。
在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物层可被置于由后基质和前基质构成的内部空间中。特别的,该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物层也可以形成于前基质的内表面上(图2A),密封剂的侧表面上(图2B),或后基质或前基质中至少一个的一侧上,例如,在后基质的内凹槽处(图2C)。
图2A是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原理图。
如图2A,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由玻璃或透明绝缘体制成的后基质10,一在后基质10表面上形成的并具有由第一电极、有机层和第二电极顺序层压形成的层压结构的有机EL元件12,涂覆有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物层13的前基质11,其与后基质10结合并密封一可容纳该有机EL元件12的内部空间,该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物层13具有位于内部空间中的纳米多孔氧化物颗粒和纳米尺寸的孔。
前基质11和后基质10通过涂覆在有机EL元件12外边沿的密封剂14相互结合。前基质11也叫作封装基质,具有与后基质10共同密封置于前基质11和后基质10之间的有机EL元件12的能力。前基质11可为封装基质的形式。图2B,2C中所示的前基质21,31与图2A中的前基质11同样可作为封装基质。
如图2B,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形成于密封剂24侧表面的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物层23。
如图2C,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形成于前基质31,也就是,一封装基质一个表面上的凹槽35,与后基质30密封后形成内部空间,一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物层33形成于该凹槽35中。
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物层13,23,33优选为由透明的纳米多孔CaO薄膜形成。
有机EL元件12,22,32可通过沉积形成。有机EL元件12,22,32可具有第一电极、有机层和第二电极并按该顺序层压。该第一电极可以为阴极且该第二电极可以为阳极。同样的,该有机层包括电洞注入层、电洞传递层、发射层、电子注入层和/或电子传递层。
基质由绝缘材料制成,例如玻璃或塑料,可以用作前基质11,21,31。在使用塑料基质的情况下,塑料基质的内表面可以进一步包括可保护基质抵制湿气的保护层。该保护层具有耐热性、耐化学性和耐湿气性。如此,当前基质由透明的材料形成时,其可以有效的用作前发射型显示器。
为了用作后发射型显示器,有机EL元件12,22,32可以装配为第一电极为透明型,且第二电极为反射型。为了用作前发射型显示器,有机EL元件12,22,32可以装配为第一电极为反射型,且第二电极为透明型。第一电极指靠近后基质10,20,30放置的电极,第二电极指靠近前基质11,21,31放置的电极。
为了使第二电极的上表面具有耐热性、耐化学性和耐湿气性,有机EL元件12,22,32可以进一步包括由无机材料形成的保护层以使上表面平整。特别的,该保护层可用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氮化物制备。
按照本发明,由前基质11,21,31和后基质10,20,30所构成的内部空间保持为空的状态或由惰性气体填充。
另外确保适当的透射比的条件下,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物层13,23,33越厚,有益性越好。优选的,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物层13,23,33的厚度在0.1至12μm的范围内。如果多孔氧化物层13的厚度小于0.1μm,该层的湿气吸收性将不够高。如果多孔氧化物层13的厚度大于12μm,孔的尺寸将比氧化物颗粒的尺寸大,导致氧化物层与有机EL元件接触并不希望地增大了湿气容易渗透到的面积。
作为形成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物层的材料,至少一种材料具有不大于100nm的平均粒径,优选的为20至100nm,该材料选自碱金属氧化物、碱土金属氧化物、金属卤化物、金属硫酸盐和金属高氯酸盐。
碱金属氧化物的例子包括氧化锂(Li2O)、氧化钠(Na2O)和氧化钾(K2O)。碱土金属氧化物的例子包括氧化钡(BaO)、氧化钙(CaO)和氧化镁(MgO)。金属硫酸盐的例子包括硫酸锂(Li2SO4)、硫酸钠(Na2SO4O4)、硫酸钙(CaSO4)、硫酸镁(MgSO4)、硫酸钴(CoSO4)、硫酸镓(Ga2(SO4)3)、硫酸钛(Ti(SO4)2))和硫酸镍(NiSO4)。金属卤化物的例子包括氯化钙(CaCl2)、氯化镁(MgCl2)、氯化锶(SrCl2)、氯化钇(YCl2)、氯化铜(CuCl2)、氟化铯(CsF)、氟化钽(TaF5)、氟化铌(NbF5)、溴化锂(LiBr)、溴化钙(CaBr2)、溴化铈(CeBr4)、溴化硒(SeBr2)、溴化钒(VBr2)、溴化镁(MgBr2)、碘化钡(BaI2)和碘化镁(MgI2)。金属高氯酸盐的例子包括高氯酸钡(Ba(ClO4)2)或高氯酸镁(Mg(ClO4)2)。
制备具有上述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物层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方法将被描述。
首先,制备一个后基质,在该后基质上有一个具有由第一电极、有机层和第二电极顺序层压形成的层压结构的有机EL元件。然后,纳米多孔氧化物颗粒与溶剂和酸混合形成一溶胶态的组合物,用于形成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物层。
将该组合物涂覆在前基质的内表面上,然后干燥和进行热处理,得到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物层。
该热处理优选为在不高于250℃的温度下进行,更优选为100至200℃。如果热处理的温度高于250℃,比表面积将由于颗粒的预烧结而减小,导致湿气吸收性能的降低。
纳米多孔氧化物颗粒与溶剂和酸的混合优选为根据分散效率按以下的方式下进行。
即,加入溶剂和酸用于将PH值调节为1至8,优选为约2,然后加入纳米多孔氧化物颗粒。此时,酸的加入为任选的。
将该组合物涂覆在前基质的内表面上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用的例子包括旋涂、喷涂、浸涂(deep coating)、分配(dispensing)、印刷等等。
为了增加分散效率可任选加入酸。本发明的有用的酸的例子包括硝酸、盐酸、硫酸和乙酸。按纳米多孔氧化物颗粒重量为100份计,加入的酸优选为0.01至0.1重量份。
任何一种可以使纳米多孔氧化物颗粒分散的溶剂都可以使用,具体的例子包括乙醇、甲醇、丙醇、丁醇、异丙醇、甲基乙基酮、纯水、丙二醇单甲醚(PGM)、异丙基纤维素(IPC)、二氯甲烷(MC)和碳酸亚乙酯(EC)。按纳米多孔氧化物颗粒重量为100份计,加入的溶剂优选为60至99重量份,酸为0.01至0.1重量份。
本发明的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物层优选为具有约0.1至12μm厚度的薄膜,并具有足够高的湿气和氧吸收性能,因此该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具有优异的封装性。
在前基质具有按上述方式制备的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物层后,将一密封剂用丝网印刷机或分配机涂覆在置于后基质和前基质中至少一个上的有机EL元件的周围部分。然后,后基质和前基质通过密封剂相互结合,完成了本发明的有机EL装置。
替换地,根据本发明的完整有机EL装置的内部空间可以为空的或用惰性气体填充。另外,在后基质和前基质相互结合后,可以使用UV射线、可见光或加热使密封剂固化。
如此形成的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物层在其中形成多孔并在吸收湿气前和后维持透明态。
孔具有不大于100nm的平均直径,优选为不大于70nm,更优选为20至60nm。如果平均直径大于100nm,该层将具有差的湿气吸收能力。
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可用作前发射型、后发射型或两者均可。
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并不具体限定激励类型,负矩阵(Passive matrix)(PM)激励型和正矩阵(AM)激励型两者均可使用。
将通过引用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然而,以下的实施例仅用作解释的目的但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向92克乙醇中加入硝酸调节pH值范围至约pH 2,并加入5克CaO粉末,然后搅拌大于3小时,由此制备一溶胶态的混合物。
该溶胶态混合物涂覆在钠玻璃基质上,以180rpm旋涂120秒,在烘箱中干燥约2分钟用于除去没有蒸发的溶剂。所得产品将在约250℃下进行热处理30分钟,从而形成一厚度为3.5μm的透明的纳米多孔CaO膜。
一密封剂涂覆在具有透明纳米多孔CaO薄膜的钠玻璃基质的至少一侧上并且具有第一电极、有机层和第二电极的玻璃基质的至少一侧上。然后,这两个基质相互粘着,因此完成了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实施例1中制备的透明的纳米多孔CaO薄膜具有1.3-1.5的折射率和50-70%的孔隙率,说明该膜具有优异的膜性能。为了检验所得层的微观结构,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并且所得结果示于图3A和3B。
如图3A和3B,产品层是一个干净的、无缺陷、无裂痕的涂层。同样的,纳米尺寸的孔也在各个颗粒之间形成。
实施例1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用可见光进行透射比的测试,其结果和用于参考的不涂覆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物层的相同类型玻璃基质的评估数据示于图4。
如图4,获得了可见光全部区域上透明的薄膜。
实施例2
向95克乙醇中加入硝酸用于调节pH值范围至约pH 2,和5克CaO粉末,然后搅拌大于3小时。向所得混合物中加入1克(30%重量)的水溶性丙烯酸(类)树脂并搅拌,获得均匀的溶液。
所得溶液涂覆在钠玻璃上,以180rpm旋涂120秒,在烘箱中干燥约2分钟用于除去没有蒸发的溶剂。所得产品将进行热处理,从而形成透明的纳米多孔CaO薄膜。
一密封剂涂覆在具有透明纳米多孔CaO膜的钠玻璃基质的至少一侧上和具有第一电极、有机层和第二电极的玻璃基质的至少一侧上。然后,将这两个基质相互粘着,从而完成了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实施例3
除了在涂覆溶胶态混合物中使用喷涂替代旋涂,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一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由于实际生产有机电致发光装置过程中,每一个单元(cell)均采用图案化涂层,所以具有所期望的图案的薄膜可以轻易地通过在喷涂中使用图案掩模获得。
对比例1
除了没有在钠玻璃基质上形成一透明的纳米多孔CaO膜,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对比例2
将一普通的吸气剂(由日本Dynic公司制造的HD-SO4)置于在钠玻璃基质上,并将一密封剂涂覆在具有透明纳米多孔CaO膜的钠玻璃基质的至少一侧上和具有第一电极、有机层和第二电极的玻璃基质的至少一侧上。然后,使这两个基质相互粘着,从而完成了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为了评估实施例1和对比例1和2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寿命特性,将装置在70℃和90%的相对湿度下贮藏,并用显微镜随时监控每一个装置上显示屏状态的变化。其结果示于图5A和5B。
如图5A,与对比例1相比,实施例1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在寿命上显示出显著的改善。如图5B所示,对比例2制备的安装有吸气剂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自从在240小时后屏幕出现深色点后,该深色点随时间逐渐生长。另一方面,实施例1中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甚至在560小时后也没有发现深色点。从这些观测结果可以证实,实施例1所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与对比例2制备的相比具有改善的寿命。
同样的,实施例1和对比例2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在70℃和90%的相对湿度下贮藏,并评价每一个装置发光度随时间的变化。评价结果示于图6。
如图6,在560小时后,实施例1和对比例2中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两者都出现了与初始发光度相比约15%的发光度变化。在图6中,G_发光度_0表示对比例2中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发光度变化率(初始发光度)。G_发光度_48、G_发光度_384和G_发光度_504分别表示实例1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经过48小时、384小时和504小时时间后的发光度变化率。
按照本发明,与使用吸气剂的常规情形相比,前发射型有机电致发光装置通过增加湿气和氧吸收性能提高了使用寿命并通过使用具有纳米尺寸的多孔的氧化物颗粒和孔的透明纳米多孔氧化物层而确保了透射比。如上所述,本发明的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物层具有好的湿气和氧吸收性能,所以它能改善装置的寿命。没有蚀刻的平板玻璃可以替代需要附加工艺的蚀刻玻璃用作封装元件。因此,就能克服由于使用蚀刻玻璃而导致的结构上弱点。

Claims (60)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EL)装置,包括:
后基质;
形成于后基质上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含有第一电极、有机层和第二电极;
前基质,其通过密封剂与后基质结合,以便密封由后基质和前基质形成的内部空间,所述内部空间容纳该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
置于该内部空间内的含有纳米多孔氧化物颗粒的透明纳米多孔氧化物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该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物层形成于后基质的表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该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物层形成于密封剂的表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后基质和所述前基质中的一个具有至少一个凹槽,且该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物层形成于所述凹槽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该纳米多孔氧化物颗粒选自碱金属氧化物、碱土金属氧化物、金属卤化物、金属硫酸盐和金属高氯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该纳米多孔氧化物颗粒的平均粒径不大于100n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该纳米多孔氧化物颗粒的平均粒径为20nm至100nm。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该纳米多孔氧化物颗粒由选自氧化锂(Li2O)、氧化钠(Na2O)、氧化钾(K2O)、氧化钡(BaO)、氧化钙(CaO)、氧化镁(MgO)、硫酸锂(Li2SO4)、硫酸钠(Na2SO4)、硫酸钙(CaSO4)、硫酸镁(MgSO4)、硫酸钴(CoSO4)、硫酸镓(Ga2(SO4)3)、硫酸钛(Ti(SO4)2)、硫酸镍(NiSO4)、氯化钙(CaCl2)、氯化镁(MgCl2)、氯化锶(SrCl2)、氯化钇(YCl2)、氯化铜(CuCl2)、氟化铯(CsF)、氟化钽(TaF5)、氟化铌(NbF5)、溴化锂(LiBr)、溴化钙(CaBr2)、溴化铈(CeBr4)、溴化硒(SeBr2)、溴化钒(VBr2)、溴化镁(MgBr2)、碘化钡(BaI2)、碘化镁(MgI2)、高氯酸钡(Ba(ClO4)2)和高氯酸镁(Mg(ClO4)2)中的至少一种制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该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物层中具有平均孔径不大于100nm的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该透明的多孔氧化物层中具有平均孔径不大于70nm的孔。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该透明的多孔氧化物层中具有平均孔径20nm至60nm的孔。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该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物层为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钙(CaO)层。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该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物层是通过将纳米多孔氧化物颗粒分散于溶剂和任选的酸中形成溶胶态混合物,将该溶胶态混合物涂覆在该前基质的表面上,干燥和热处理该涂覆的混合物得到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该热处理是在不高于250℃的温度下进行的。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该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物层具有约0.1至12μm的厚度。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该第一电极是透明电极,并且该第二电极是反射电极。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该第一电极是反射电极,并且该第二电极是透明电极。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该前基质包含绝缘材料。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该前基质包含玻璃或塑料。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该前基质包含塑料和用于保护该前基质的保护层。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前基质为没有蚀刻的平板玻璃。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该内部空间为空的或用惰性气体填充。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该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由所述第一电极、所述有机层和所述第二电极按顺序层压形成的层压结构。
24、一种有机电致发光(EL)装置包括:
后基质;
形成于后基质上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含有第一电极、有机层和第二电极;
前基质,其通过密封剂与后基质结合,以便密封一容纳该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内部空间;和
一透明的多孔氧化物层,其形成于所述前基质、所述后基质和所述密封剂中一个上,从而吸收所述内部空间内的湿气,所述透明的多孔氧化物层在吸收湿气前和后都保持透明态。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该透明的多孔氧化物层是一个含有纳米多孔氧化物颗粒的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物层。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该纳米多孔氧化物颗粒平均粒径不大于100nm。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该透明的多孔氧化物层中具有平均孔径不大于100nm的孔。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该纳米多孔氧化物颗粒选自碱金属氧化物、碱土金属氧化、金属卤化物、金属硫酸盐和金属高氯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该纳米多孔氧化物颗粒由选自氧化锂(Li2O)、氧化钠(Na2O)、氧化钾(K2O)、氧化钡(BaO)、氧化钙(CaO)、氧化镁(MgO)、硫酸锂(Li2SO4)、硫酸钠(Na2SO4)、硫酸钙(CaSO4)、硫酸镁(MgSO4)、硫酸钴(CoSO4)、硫酸镓(Ga2(SO4)3)、硫酸钛(Ti(SO4)2)、硫酸镍(NiSO4)、氯化钙(CaCl2)、氯化镁(MgCl2)、氯化锶(SrCl2)、氯化钇(YCl2)、氯化铜(CuCl2)、氟化铯(CsF)、氟化钽(TaF5)、氟化铌(NbF5)、溴化锂(LiBr)、溴化钙(CaBr2)、溴化铈(CeBr4)、溴化硒(SeBr2)、溴化钒(VBr2)、溴化镁(MgBr2)、碘化钡(BaI2)、碘化镁(MgI2)、高氯酸钡(Ba(ClO4)2)和高氯酸镁(Mg(ClO4)2)中的至少一种制成。
30、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该透明的多孔氧化物层为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钙(CaO)层。
31、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该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物层具有约0.1至12μm的厚度。
32、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该第一电极是透明电极,并且该第二电极是反射电极。
33、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该第一电极是反射电极,并且该第二电极是透明电极。
34、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前基质为没有蚀刻的平板玻璃。
35、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前基质和所述后基质中的一个具有可容纳所述透明的多孔氧化物层的凹槽。
36、一种有机电致发光(EL)装置,包括:
基质;
形成于该基质上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有机层和第二电极;
没有蚀刻的平板玻璃,其通过密封剂与该基质结合,以密封一个由该基质和该没有蚀刻的平板玻璃构成的内部空间,所述内部空间可容纳该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及
置于所述内部空间内的含有多孔氧化物颗粒的透明的氧化物层,所述多孔氧化颗粒的平均粒径不大于100nm,所述透明的多孔氧化物层的孔具有不大于100nm的平均孔径。
37、一种制备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方法,包括:
制备前基质和具有包括第一电极、有机层和第二电极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后基质;
在由该后基质和该前基质构成的内部空间内形成一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物层;
将密封剂涂在后基质和前基质中的至少一个上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周边部分;以及
使该后基质和该前基质通过该密封剂相互结合,密封所述内部空间。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物层的步骤包括将纳米多孔氧化物颗粒分散在一溶剂和任选的酸中形成一溶胶态的组合物,涂覆该溶胶态的组合物,并干燥和热处理该涂覆的组合物。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热处理是在不高于250℃的温度下进行的。
40、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将纳米多孔氧化物颗粒分散在溶剂和任选的酸中的步骤包括,通过加入溶剂和任选的酸调节pH值到约1至约8,将该纳米多孔氧化物颗粒加入到该溶剂中。
41、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溶剂为选自乙醇、甲醇、丙醇、丁醇、异丙醇、甲基乙基酮、纯水、丙二醇单甲醚(PGM)、异丙基纤维素(IPC)、二氯甲烷(MC)和碳酸亚乙酯(EC)中的至少一种。
42、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中该酸为选自硝酸、盐酸、硫酸和乙酸中的至少一种。
43、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中按纳米多孔氧化物颗粒的重量为100份计,该溶剂的用量为60至99重量份。
44、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中按纳米多孔氧化物颗粒的重量为100份计,该溶剂的用量为60至99重量份,该酸为0.01至0.1重量份。
45、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纳米多孔氧化物颗粒为选自碱金属氧化物、碱土金属氧化物、金属卤化物、金属硫酸盐和金属高氯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46、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纳米多孔氧化物颗粒具有不大于100nm的平均粒径。
47、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纳米多孔氧化物颗粒具有20nm至100nm的平均粒径。
48、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纳米多孔氧化物颗粒为选自氧化锂(Li2O)、氧化钠(Na2O)、氧化钾(K2O)、氧化钡(BaO)、氧化钙(CaO)、氧化镁(MgO)、硫酸锂(Li2SO4)、硫酸钠(Na2SO4)、硫酸钙(CaSO4)、硫酸镁(MgSO4)、硫酸钴(CoSO4)、硫酸镓(Ga2(SO4)3)、硫酸钛(Ti(SO4)2)、硫酸镍(NiSO4)、氯化钙(CaCl2)、氯化镁(MgCl2)、氯化锶(SrCl2)、氯化钇(YCl2)、氯化铜(CuCl2)、氟化铯(CsF)、氟化钽(TaF5)、氟化铌(NbF5)、溴化锂(LiBr)、溴化钙(CaBr2)、溴化铈(CeBr4)、溴化硒(SeBr2)、溴化钒(VBr2)、溴化镁(MgBr2)、碘化钡(BaI2)、碘化镁(MgI2)、高氯酸钡(Ba(ClO4)2)和高氯酸镁(Mg(ClO4)2)中的至少一种。
49、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该透明的纳米多孔氧化物层由氧化钙(CaO)制成。
50、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前基质包含玻璃或塑料。
51、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前基质包含塑料和用于保护该前基质的保护层。
52、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将该内部空间抽真空的步骤和向该内部空间填充惰性气体的步骤之一。
53、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该透明的多孔氧化物层形成于该前基质的内表面上。
54、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该透明的多孔氧化物层形成于密封剂上。
55、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后基质和该前基质其中一个上具有一个可使透明的多孔氧化物层形成于内的凹槽。
56、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中涂覆该溶胶态组合物的步骤是以选自旋涂、喷涂、浸涂、分配、印刷中的一种方法进行的。
57、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中涂覆该溶胶态组合物的步骤是通过喷涂方式进行的。
5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前基质为没有蚀刻的平板玻璃。
5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纳米多孔氧化物颗粒通过静电排斥分散于该溶剂中。
60、如权利要求37所述方法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设备。
CN2005100697473A 2004-04-06 2005-04-06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法 Active CN16918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3335/04 2004-04-06
KR1020040023335A KR100647598B1 (ko) 2004-04-06 2004-04-06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DE23335/04 2004-04-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1852A true CN1691852A (zh) 2005-11-02
CN1691852B CN1691852B (zh) 2011-06-29

Family

ID=34910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697473A Active CN1691852B (zh) 2004-04-06 2005-04-06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7834540B2 (zh)
EP (1) EP1585371B1 (zh)
JP (1) JP4369328B2 (zh)
KR (1) KR100647598B1 (zh)
CN (1) CN1691852B (zh)
AT (1) ATE546978T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6583A (zh) * 2010-02-26 2010-10-20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后盖和后盖的制造方法
CN101866943A (zh) * 2010-02-26 2010-10-20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及其封装方法
WO2013000362A1 (zh) * 2011-06-30 2013-01-03 重庆爱特光电有限公司 透射式oled显示器
CN108565348A (zh) * 2017-12-22 2018-09-21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发光结构、其制作方法以及发光器件
CN109037085A (zh) * 2018-08-01 2018-12-18 苏州福莱威封装技术有限公司 封装方法和封装结构
CN112512793A (zh) * 2018-08-16 2021-03-16 株式会社Lg化学 封装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70328B1 (ko) * 2005-03-30 2007-01-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7168965A (ja) * 2005-12-21 2007-07-05 Toshiba Tec Corp 用紙後処理装置
EP1818694A1 (en) * 2006-02-14 2007-08-15 DSMIP Assets B.V. Picture frame with an anti reflective glass plate
CN101518151B (zh) * 2006-11-06 2015-09-16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 纳米粒子封装阻障叠层
TWI376500B (en) * 2008-03-28 2012-11-11 Ind Tech Res Inst System for detecting defect of panel device
US8536611B2 (en) 2008-06-17 2013-09-17 Hitachi, Ltd.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h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using th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KR20110064670A (ko) 2009-12-08 2011-06-15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게터 조성물 및 상기 게터 조성물을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장치
ES2382277B1 (es) * 2010-11-10 2013-05-06 Consejo Superior De Investigaciones Científicas (Csic) Material con transmisión óptica variable y dispositivo que comprende dicho material.
KR101232217B1 (ko) * 2011-04-20 2013-02-12 한국생산기술연구원 고투과성 및 고방열성을 갖는 oled 소자의 봉지구조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5252327B2 (ja) * 2011-07-14 2013-07-31 宇部マテ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有機el素子用水分吸着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R2981198B1 (fr) * 2011-10-11 2014-04-04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Structure d'encapsulation de dispositif electronique et procede de realisation d'une telle structure
FR3014241B1 (fr) * 2013-11-29 2017-05-05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Structure d'encapsulation comprenant des tranchees partiellement remplies de materiau getter
KR102649238B1 (ko) * 2016-10-26 2024-03-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패널, 이를 포함하는 적층 기판, 및 표시패널 제조방법
KR102334411B1 (ko) * 2017-07-25 2021-12-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24330A (ja) 1991-11-06 1993-05-21 Canon Inc 被記録材
JPH09148066A (ja) 1995-11-24 1997-06-06 Pioneer Electron Corp 有機el素子
US5888367A (en) * 1995-11-29 1999-03-30 Tokushu Paper Mfg. Co., Ltd. Record sheet used in electro-coagulation printing method
JP3409764B2 (ja) * 1999-12-28 2003-05-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有機el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3936151B2 (ja) * 2000-05-08 2007-06-27 双葉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有機el素子
TW571601B (en) * 2000-05-17 2004-01-11 Dynic Corp Hygroscopic molded material
TW535137B (en) * 2000-11-09 2003-06-01 Toshiba Corp Self-illuminating display device
JP4223211B2 (ja) 2000-11-14 2009-02-12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の作製方法
US7178927B2 (en) * 2000-11-14 2007-02-2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having drying agent
JP2002280166A (ja) 2001-01-12 2002-09-27 Japan Gore Tex Inc 有機el素子
TWI222838B (en) * 2001-04-10 2004-10-21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Packaging method of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20020155320A1 (en) * 2001-04-20 2002-10-24 Lg.Philips Lcd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KR100888424B1 (ko) * 2001-05-16 2009-03-11 더 트러스티즈 오브 프린스턴 유니버시티 고효율 다칼라 전기 유기 발광 장치
US6740145B2 (en) * 2001-08-08 2004-05-25 Eastman Kodak Company Desiccants and desiccant packages for highly moisture-sensitive electronic devices
JP2003163077A (ja) 2001-11-27 2003-06-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有機el素子とその製造方法
JP3977669B2 (ja) * 2002-03-07 2007-09-19 双葉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有機el素子
JP3705803B2 (ja) * 2002-07-01 2005-10-1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蛍光体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画像描画装置
US7118836B2 (en) * 2002-08-22 2006-10-10 Agfa Gevaert Process for preparing a substantially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yer configuration
KR100544127B1 (ko) * 2003-08-27 2006-01-2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수분 흡수층을 구비한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6583A (zh) * 2010-02-26 2010-10-20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后盖和后盖的制造方法
CN101866943A (zh) * 2010-02-26 2010-10-20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及其封装方法
WO2013000362A1 (zh) * 2011-06-30 2013-01-03 重庆爱特光电有限公司 透射式oled显示器
CN108565348A (zh) * 2017-12-22 2018-09-21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发光结构、其制作方法以及发光器件
CN109037085A (zh) * 2018-08-01 2018-12-18 苏州福莱威封装技术有限公司 封装方法和封装结构
CN112512793A (zh) * 2018-08-16 2021-03-16 株式会社Lg化学 封装膜
CN112512793B (zh) * 2018-08-16 2023-04-07 株式会社Lg化学 封装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302688A (ja) 2005-10-27
US20100264815A1 (en) 2010-10-21
KR100647598B1 (ko) 2006-11-23
US20050218795A1 (en) 2005-10-06
US8052499B2 (en) 2011-11-08
CN1691852B (zh) 2011-06-29
KR20050098331A (ko) 2005-10-12
ATE546978T1 (de) 2012-03-15
US7834540B2 (en) 2010-11-16
JP4369328B2 (ja) 2009-11-18
EP1585371A3 (en) 2006-03-29
EP1585371B1 (en) 2012-02-22
EP1585371A2 (en) 2005-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91852B (zh)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法
US8044584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0670328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832643B (zh) 有机发光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832222B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JP4001590B2 (ja) 多孔性物質層を備えた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EP1804310A2 (en) Organic light emi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00041298A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564413B2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180014A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592514A (zh) 有机场致发光器件和制造这种器件的方法
JP2007149578A (ja)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7149577A (ja) 発光装置
KR100669751B1 (ko)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659129B1 (ko)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066708B1 (ko) 개선된 분산성을 갖는 산화 칼슘 나노 입자의 제조방법
KR20090065687A (ko) 태양전지의 광전극 형성용 조성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116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Korea Suwon

Applicant after: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before: Samsung SDI Co.,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MSUNG SDI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90116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92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928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Korea Suwon

Patentee after: Samsung Display Co.,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Korea Suwon

Patentee before: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