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82842A - 一种消炎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消炎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82842A
CN1682842A CNA2005100113693A CN200510011369A CN1682842A CN 1682842 A CN1682842 A CN 1682842A CN A2005100113693 A CNA2005100113693 A CN A2005100113693A CN 200510011369 A CN200510011369 A CN 200510011369A CN 1682842 A CN1682842 A CN 16828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portion
radix
chinese medicine
medicine composition
gra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1136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44863C (zh
Inventor
叶放
张瑞玲
刘再娥
邓淑渊
郭春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BAIYUNSHAN PHARMACEUTICAL HOLDINGS CO., LTD., BAIYUNSHAN PHARMACEUTICAL GENERAL FACTORY
Guangzhou Baiyunshan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YUANSHAN PHARMACEUTICAL CO LTD GUANGZH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YUANSHAN PHARMACEUTICAL CO LTD GUANGZHOU filed Critical BAIYUANSHAN PHARMACEUTICAL CO LTD GUANGZHOU
Priority to CNB20051001136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44863C/zh
Publication of CN1682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828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4486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44863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消炎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中含有黄芩苷、玄参。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是片剂、胶囊、丸剂、颗粒剂或口服液。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邪、利咽散结之功,对风热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包括病毒性感冒、扁桃体炎(卡他性或化脓性扁桃体炎)和咽喉肿痛效果显著。

Description

一种消炎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消炎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又名空心草、黄金茶。黄芩根含黄芩苷元、黄芩苷、汉黄芩素、汉黄芩甙和黄芩新素,还含苯甲酸、β-谷甾醇等成分,茎叶中含黄芩素甙等成分。黄芩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的作用,其主要成分黄芩苷在体外有较广的抗菌谱,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钩端螺旋体及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此外,其有效成分黄芩苷对豚鼠离体气管过敏性收缩及整体动物过敏性气喘,均有缓解作用,与麻黄碱有协同作用;黄芩苷同时具有解热、降压、利尿、利胆解痉、以及镇静等药理作用,临床上具有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之功效。目前,黄芩主含黄酮类极性都较大,适宜于甲醇、乙醇、水等溶剂提取。胡上达等人(胡上达,唐彩权,刘霞.医药导报,2002;21(7):438-439)用水作为提取溶剂,其最佳工艺为每次加水8倍,煎煮时间1.5h,煎煮3次。
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含生物碱、糖类、甾醇、氨基酸(为L-天门冬素等)、脂肪酸(为油酸、亚油酸、硬酯酸等)、微量挥发油、胡萝卜素等成分。具有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而消除炎症的作用,可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对绿脓杆菌也有抑制作用;在体外有中和白喉毒素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滋阴、降火,除烦、解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风热毒邪所致的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其用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消炎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它是由有效成分和/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组成,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含有下列原料:黄芩苷330-350重量份、玄参90-110重量份。
其中有效成分中还含有除玄参外的清热解毒药,所述的除玄参外的清热解毒药选自以下中药中的一种或多种:牛蒡子45-55重量份、薄荷45-55重量份、连翘45-55重量份、桔梗95-105重量份、甘草95-105重量份、僵蚕30-35重量份、板蓝根45-55重量份、马勃45-55重量份;其中有效成分中还含有陈皮95-105重量份;其中有效成分中还含有升麻30-35重量份、柴胡95-105重量份。
进一步来说,本发明所提供的消炎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制成的:黄芩苷330-350重量份、玄参90-110重量份、牛蒡子45-55重量份、薄荷45-55重量份、连翘45-55重量份、桔梗95-105重量份、甘草95-105重量份、板蓝根45-55重量份、马勃45-55重量份、僵蚕30-35重量份、陈皮95-105重量份、升麻30-35重量份、柴胡95-105重量份。
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可制成口服液、注射剂、胶囊剂、片剂等其它常见剂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黄芩,加入按重量比计8~14倍量的80~90℃热水中,煎煮1~4小时,过滤,向药渣中加入按重量比计8~14倍量的水,反复提取1~5次,合并药液,调pH值至1.6~2.0,过滤,滤渣用乙醇洗涤,得黄芩苷;黄芩苷除采用水提酸沉淀技术外获得,尚可采用水提有机溶剂沉淀的方法。
(2)取桔梗、甘草、玄参、牛蒡子、板蓝根、马勃、僵蚕、升麻,加入按重量比计8~14倍量的水,浸泡,煎煮,过滤,向药渣中加入按重量比计8~14倍量的水,反复提取1~3次,合并药液备用;
(3)取陈皮、连翘、柴胡、薄荷蒸馏,并将首次蒸馏的药液药渣过滤,药液备用;上述中药提取物可以用传统水煎法提取,也可以采用微波、超声等技术获得;
(4)将步骤(2)和(3)所得的药液合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20~1.22,加入乙醇,静置,过滤,余液加入黄芩苷,调整pH值至3.5~7.5,加入辅料制成所需剂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包括病毒性感冒、扁桃体炎或咽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消炎解毒的中药组合物由黄芩、玄参等多种中药组成。方中重用黄芩,泄火解毒,清泄发于上焦之热毒,“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咳喘,退寒热往来,风热湿热,头痛,解瘟疫,清咽...”(《本草正》),为君药;玄参有清热解毒之效,同时又有养阴润喉之功,可补足火热之邪所伤之津液,为臣药。
现代医药研究表明,本方可同时加入牛蒡子、薄荷、连翘、桔梗、甘草等作为臣药。牛蒡子、薄荷、连翘能疏散上焦风热,解毒利咽;桔梗、甘草清咽利喉,与僵蚕合用起化痰散结之功尤甚;板蓝根苦寒,归心、胃经,其功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治感冒发热”最为上品(《上海常用中草药》),并“治咽喉肿痛”,马勃有清热解毒,利咽散结之效,为治疗咽痛的要药;玄参既有清热解毒之效,可以加强以上诸药的清解之力,又有养阴润喉之功,可补足火热之邪所伤之津液,以上共为臣药。陈皮具有理气和胃之功,既可助桔梗化痰散结,又可防止以上诸药过于寒凉而使痰液凝滞,并可防其苦寒败胃,作为佐药。柴胡、升麻升阳散火,即“火郁发之”之意,以清上焦之热毒;升麻、柴胡配黄芩又可防止前者升发太过,二者相反相成,共收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之功。故升麻、柴胡共为使药。
以上诸药合用可共奏清热解毒、疏风散邪、利咽散结之功。本方配伍严谨、标本并举,侧重祛邪,合而为用,对风热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效果显著。
本发明所提供的消炎解毒的中药组合物的药效学作用:
(一)体外抗病毒作用
1、实验材料:
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1型腺病毒(Adv1)、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柯赛奇B族病毒(COXB1-6)、甲3型流感病毒。
细胞:Hep-2细胞及人胚肾细胞。
2、试验方法
2.1受试药物的配制:本发明消炎解毒的中药组合物配制成每毫升含原生药1g的浓度,清开灵口服液取原液,药物经煮沸消毒后,置离心机离心,先低速(3000转/分)离心15分钟,取上清液,再经高速(1.3万转/分)离心15分钟,取上清液置4℃冰箱保存备用。
2.2测定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本发明消炎解毒的中药组合物按100mg/ml,50mg/ml,25mg/ml,12.5mg/ml,6.25mg/ml,3mg/ml,1.5mg/ml,稀释后分别接种于人胚肾细胞及Hep-2细胞(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接种于Hep-2细胞,其余接种于人胚肾细胞),结果对Hep-2细胞最低药物毒性剂量为12.5mg/ml,对人胚肾细胞最低药物毒性剂量为25mg/ml,病毒唑对人胚肾细胞及Hep-2细胞最低药物毒性剂量为25mg/ml,清开灵口服液为1∶10。
2.3滴定病毒TCID50:选用100-200个TCID50剂量与药物进行中和作用,RSV为10-1,Adv1为10-2,HSV-1为10-4,COXB1-6为10-2,甲a型流感为10-1
2.4病毒与不同稀释度药物(20mg/ml,10mg/ml,5mg/ml,2.5mg/l,1mg/ml)混合,室温作用1小时,分别接种于人胚肾细胞及Hep-2细胞,每管加药物病毒混合液0.2ml、维持液0.8ml,同时设病毒、药物、细胞对照,连续观察特异性细胞病变,待病毒对照管出现++以上细胞病变后判断结果,若药物能保护细胞不出现特异性细胞病变,则认为该剂量药物对某病毒有抑制作用。
2.5结果判定标准:-表示培养细胞管内完全不出现细胞病变;
±表示培养细胞管内出现10%以下细胞病变;
+表示培养细胞管内出现25%以下细胞病变;
++表示培养细胞管内出现50%以下细胞病变;
+++表示培养细胞管内出现75%以下细胞病变;
++++表示几乎所有细胞几乎完全出现病变。
                    表1  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抑制作用
药物名称                药物浓度                           对照   细胞
  20mg     10mg     5mg   2.5mg   1mg 病毒
本发明组病毒唑清开灵传统水煎液   --++-     --(1∶10)-     ++-++++++   +++-(1∶5)+++   +++-+++ ++++++++++++   ----
表1结果提示,本发明消炎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和传统水煎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最低抑制浓度均为10mg/ml;病毒唑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最低抑制浓度为1mg/ml;清开灵口服液(1∶10)可部分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
                      表2  对甲a型流感病毒抑制作用
药物名称       药物浓度                                      对照  细胞
20mg 10mg   5mg   2.5mg   1mg     病毒
本发明组病毒唑清开灵传统水煎液 --++- ±±(1∶10)±   ++++++++++++   ++++++(1∶5)+++   +++++++++     ++++++++++++  ----
表2结果提示,本发明消炎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和传统水煎液在20mg/ml药物浓度下可抑制甲a型流感病毒,10mg/ml药物浓度下可部分抑制;病毒唑在10mg/ml时可抑制甲a型流感病毒;清开灵口服液(1∶10)对甲a型流感病毒可部分抑制。
                          表3  对I型单纯疱疹病毒的抑制作用
药物名称     药物浓度                                        对照   细胞
  20mg   10mg 5mg   2.5mg   1mg   病毒
本发明组病毒唑清开灵传统水煎液   ±++±   ++++(1∶10)++ ++++++++++++++   ++++++++(1∶5)+++   +++++++++++   ++++++++++++++++   ----
表3结果提示,本发明消炎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和传统水煎液在20mg/ml药物浓度时对I型单纯疱疹病毒可大部分被抑制,10mg/ml时部分被抑制;病毒唑10mg/ml,清开灵口服液(1∶10)可部分抑制I型单纯疱疹病毒。
                          表4  对COXB1-6病毒抑制作用
药物名称     药物浓度                                          对照   细胞
  20mg   10mg   5mg   2.5mg 1mg     病毒
本发明组病毒唑清开灵传统水煎液   ++++++(1∶10)+++   ++++++++++++   +++++++++   +++++++++ +++++++++     ++++++++++++++++   ----
表4结果提示,本发明消炎解毒的中药组合物、传统水煎液、病毒唑和清开灵口服液对COXB1-6病毒均无抑制作用。
                          表5  对腺病毒的抑制作用
药物名称     药物浓度                                 对照  细胞
  20mg   10mg   5mg   2.5mg   1mg     病毒
本发明组病毒唑清开灵传统水煎液   ++++++(1∶10)+++   ++++++++++++   +++++++++   +++++++++   +++++++++     ++++++++++++  ----
表5结果提示,本发明消炎解毒的中药组合物,传统水煎液,病毒唑和清开灵口服液对腺病毒无抑制作用。
(二)体内抗病毒作用
本发明消炎解毒的中药组合物高、中、低剂量及传统水煎液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死亡具有保护作用,小鼠死亡率明显减少(P<0.01),存活天数明显延长。
1、实验材料:本发明消炎解毒的中药组合物浓缩液;每克含原生药5.64g,使用时以蒸馏水配制成所需浓度;
阳性对照药物:明兴清开灵口服液、病毒唑
流感病毒株:FM1小鼠适应株。
病毒传种:取9日龄鸡胚,并于每只鸡胚尿囊腔接种注入0.1ml,接种培育3天取尿囊液置4℃保存,然后将尿囊液样品作血凝试验,测血凝滴度,取滴度相同的尿囊液合并后分装于无菌小试管,-70℃保存备用,作为试验用毒种。
2、剂量设计:受试药物按临床剂量的5倍、10倍或20倍,分别设立2-3个剂量组,阳性药物剂量按该受试药物最大倍数。
3、实验方法:选取健康小鼠230只,体重为13-15g,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组,并提前3天灌胃给药,每日1次,感染时,将稀释好的(2个LD50/0.05ml)病毒液于乙醚轻度麻醉下滴鼻感染小鼠,每鼠0.05ml,感染后继续给药,每日1次,连续5天,并每日记录动物发病情况和死亡数,观察期为14天。
4、结果 计算:
死亡保护率(%)=(对照组死亡率-实验组死亡率)×100%
Figure A20051001136900111
5、统计方法:以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6、试验结果
表6  本发明消炎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死亡保护作用
    组别  动物数(只)   剂量(g/kg)   感染量LD50    死亡数(只)    死亡率(%)   死亡保护率(%) 平均存活天数   延长率(%)
正常病毒对照病毒唑清开灵本发明组对照本发明组传统水煎液   1050404040404040   --0.0710ml11.62.911.611.6     -222-222     0337120141113     066.0017.50*30.00035.0027.5032.50   0040.5036.00031.0038.5033.50 >147.413.612.5>1412.213.012.8 --87.7868.92-64.8675.6772.97
(三)体外抑菌作用
1、菌种:选用较有代表性的呼吸道常见的病原菌和条件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甲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卡他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和白色念球菌等10种。
2、试验方法(试管法):四种药液均从1∶25开始用肉膏汤作对倍稀释1∶320共8个稀释度,每管总量1ml,加热灭菌,链球菌的试管尚需在灭菌药液中另加1%兔血清,白色念珠菌的试验则应用沙氏培养液稀释药物。
每排药液的各个稀释度分别加入1∶1000的试验菌液(6-8小时培养物)0.1ml,37℃培养18小时后观察结果,对白色念珠菌的试验则用24小时培养物,药液加菌液后培养48小时观察结果,以完全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最高稀释度定为该药物的抑菌效价。
3、试验结果
                    表7  本发明消炎解毒的中药组合物的抑菌效价
药物                                  抑菌效价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
本发明组清开灵传统水煎液  1∶401∶2.51∶40     1∶10<1∶2.51∶10   1∶201∶2.51∶20   1∶10<1∶2.51∶10     1∶201∶2.51∶40
                    表8  本发明消炎解毒的中药组合物的抑菌效价
药物                                       抑菌效价
  卡他球菌     白喉球菌     大肠杆菌 绿脓杆菌 白色念球菌
本发明组清开灵传统水煎液   1∶10<1∶2.51∶20     1∶20<1∶2.51∶20     1∶10<1∶2.51∶10 1∶20<1∶2.51∶20 1∶10<1∶2.51∶10
表7、表8结果提示,本发明消炎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对呼吸道常见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球菌作用较强,其抗菌效力与传统水煎液没有明显的差异,从抗菌作用这一角度来看,本发明消炎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强于作为阳性对照的清开灵口服液。
本发明消炎解毒的中药组合物的毒性试验
(一)急性毒性试验:小鼠灌胃给予本品最大耐受量为生药量348g/kg/天,为人临床日用剂量的600倍(按公斤体重用药剂量计算),给药7天内全部存活,外观、行为活动、精神状态、食欲、大小便、被毛、皮肤、呼吸、体重增长等均未见异常,结果显示:该品种急性毒性较低。
(二)长期毒性试验:大鼠灌胃给予本品11.6、29、58g/kg(为人临床日用剂量的20、50、100倍),观察三周,大鼠体重增加,摄食、饮水、排泄及对外界反应与对照组基本一致,未见明显异常改变。且对血液学各指标,血液生化学各指标,主要脏器系数及各脏器外观形态均无明显影响。结果提示,本发明消炎解毒的中药组合物使用安全,长期毒性较低。
三、临床研究
1、诊断标准:
1.1西医诊断标准  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中医病名:急乳蛾)参考中国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急性扁桃体炎的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1991杭州会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卫生部规划教材-高等医药院校教材-耳鼻咽喉科学(1995第四版)。
(1)病史:常有受凉、劳累、烟酒过度、营养不良身体抵抗力低下等诱因。
(2)症状:发病急骤,全身不适,发热、头痛,颈背和四肢酸痛,食欲不振,咽部疼痛,吞咽时加重。
(3)检查:扁桃体及腭舌弓表面粘膜充血肿胀,表面无渗出物。
1.2中医辨证标准:参考中国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急性扁桃体炎的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1991杭州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
风热证  发热恶寒,咽部疼痛,吞咽则加剧,可伴有干涩、灼热感,扁桃体红肿,头痛,身倦乏力,周身酸痛,咳嗽有痰,舌偏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1.3症状体征量化标准
              主症
咽痛          正常0分                 无
         轻度2分             咽痛较轻,不影响吞咽
         中度4分             吞咽痛
         重度6分             吞咽时剧痛,难以吞咽饮食
扁桃体及 正常0分             无
咽部充血 轻度2分             咽粘膜及扁桃体微红
         中度4分             咽粘膜及扁桃体充血明显
         重度6分             咽部及扁桃体弥漫性充血,色鲜红
         次症
发热     正常0分
         轻度1分             37.3℃~38℃
         中度2分             38.1℃~38.9℃
         重度3分             大于38.9℃
咳嗽咯痰 正常0分             无
         1分                 有
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或浮数:有或其他。
1.4病情程度分级标准
(1)轻度:主症均为轻度或症状体征总积分≤5分。
(2)中度:主症有1项或2项为中度,但未达重度或症状体征总积分6~10分。
(3)重度:主症有1项或2项为重度或症状体征总积分>10分。
1.5纳入标准
1.5.1符合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诊断标准及中医风热证辨证标准者。
1.5.2年龄在18~65岁之间。
1.5.3急性起病,病程在48小时内。
1.5.4知情同意,志愿受试。获得知情同意书过程应符合GCP规定。
1.6排除标准
1.6.1化脓性扁桃体炎。
1.6.2体温>38.0℃。
1.6.3就诊前1周内使用其他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中西药物。
1.6.4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或为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1.6.5具有严重的原发性心血管病变、肝脏病变、肾脏病变、血液学病变、肺脏疾病、或影响其生存的严重疾病,如肿瘤或艾滋病。如:①蛋白尿>+,或/和红细胞尿>+(尿Hb不作为判断指标)。②血肌酐、血尿素氮、ALT超过正常值上限20%以上。③有临床意义的心律失常。
1.5.6精神或法律上的残疾患者。
1.5.7怀疑或确有酒精、药物滥用病史,或者根据研究者的判断、具有降低入组可能性或使入组复杂化的其他病变,如工作环境经常变动等易造成失访的情况。
1.5.8已知对本药组成成份过敏者。
1.5.9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的患者。
2、试验用药:本发明消炎解毒的中药组合物,每支10ml,室温保存。
对照药品:双黄连口服液。规格:每支10ml,室温保存。
3、病例数:按III期临床试验3∶1对照原则,考虑不超过10%的推出率,总病例数确定为440例,每一试验中心分配88例,实验组330例,对照组110例。采用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安排。
4、结果:以基线值为协变量,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记分平均等级比较的WLS(Weighted Least Squares)协方差分析。
             表9  本发明消炎解毒的中药组合物治疗卡他性扁桃体炎的效果评价
    n     治疗前 治疗第3天  P 治疗第7天   P
咽痛   试验组对照组     311101     3.263.16 1.931.88 0.6938 0.660.67 0.4324
咽部及扁桃体充血发热咳嗽咯痰 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  311101311101311101  3.163.010.180.180.590.50     2.031.960.020.030.280.28 0.45940.70860.0898     0.890.93000.120.15 0.1778-0.0244
                      表10  两组阳性症状体征治疗后消失率的比较
治疗前阳性例数               治疗第3天     治疗第7天
  消失数     消失率(%) P 消失数     消失率(%) P
咽痛咽部及扁桃体充血发热咳嗽咯痰 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     310101311100561818450     39172812521510124     12.5816.839.0012.0092.8683.3354.8948.00 0.31620.43740.35050.4261     2146817455561815136     69.0367.3355.9555.00100.00100.0082.0772.00 0.80510.9081-0.1620
      表11  两组治疗前白细胞或中心粒细胞升高者治疗后转正常率比较
   n    转正常数  转正常(%)     P
WBCGRA     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     166158     146147     87.50100.0093.3387.50 1.00001.0000
符合方案集试验组痊愈率36.98%,总有效率73.95%,对照组分别为34.65%,69.31%;全分析集试验组痊愈率36.34%,总有效率72.98%,对照组分别为34.91%,68.87%。两组综合疗效、痊愈率、总有效率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9~表11,结果提示,本发明消炎解毒的中药组合物能有效改善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风热症的症状体征,特别是咳嗽咯痰,未见对心、肝、肾功能及造血系统损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口服液的制备:
称取下列重量的原料:玄参100克、牛蒡子50克、薄荷50克、连翘50克、桔梗100克、甘草100克、板蓝根50克、马勃50克、僵蚕33克、陈皮100克、升麻33克和柴胡100克。
(1)取黄芩350克,加入按重量比计12倍量的85℃热水,煎煮3小时,过滤,向药渣中加入按重量比计8倍量的水,反复提取3次,合并药液,于80℃调pH值至1.6,过滤,滤渣用85%乙醇洗涤,得黄芩苷335克;
(2)取桔梗、甘草、玄参、牛蒡子、板蓝根、马勃、僵蚕、升麻,加入按重量比计14倍量的水,浸泡2小时,煎煮1.5小时,过滤,向药渣中加入按重量比计11倍量的水,反复提取3次,合并药液备用;
(3)取陈皮、连翘、柴胡、薄荷蒸馏,并将首次蒸馏的药液药渣过滤,药液备用;
(4)将步骤(2)和(3)所得的药液合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20(90℃)加入乙醇至浓度为75%,静置,过滤,余液加入黄芩苷、加入0.3%苯甲酸钠及0.266%甜菊甙,搅拌至全部溶解,调整pH值至4.25,补足水量至1000ml,灭菌灌装即可。
实施例2:本发明胶囊剂的制备:
称取下列重量的原料:黄芩苷330克、玄参90克、薄荷45克、连翘45克、桔梗105克、板蓝根45克、马勃55克、僵蚕30克、陈皮95克、升麻30克和柴胡105克。
上述组分混合,浓缩干燥,加适当的黏合剂,按胶囊制备工艺造粒、干燥分装而成。
实施例3:本发明片剂的制备:
称取下列重量的原料:陈皮100克、甘草100克、玄参100克、柴胡100克、桔梗100克、连翘50克、马勃50克、板蓝根50克、薄荷50克、牛蒡子50克、僵蚕33克、升麻33克,上述药材和333克黄芩苷混合,加入适当黏合剂、崩解剂、硬脂酸镁等按片剂制备工艺压制成片。
实施例4:本发明丸剂的制备:
称取下列重量的原料:黄芩苷350克、玄参110克、牛蒡子50克、薄荷50克、连翘50克、桔梗100克、甘草100克、板蓝根50克、马勃50克、僵蚕33克、陈皮100克、升麻33克和柴胡100克。按实施例1处理后,原辅料混合,加入黏合剂,制丸。
实施例5:本发明注射液的制备:
称取下列重量的原料:陈皮100克、甘草100克、玄参100克、柴胡100克、桔梗100克、连翘50克、马勃50克、板蓝根50克、薄荷50克、牛蒡子50克、僵蚕33克、升麻33克。上述药材加入酒精、甲壳素等澄清剂沉淀、去渣后和333克黄芩苷混合,制成1000ml后调pH而成。
实施例6:本发明的口服液:
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不同之处是选用下列重量的原料:黄芩苷333克、玄参90克、牛蒡子45克、薄荷45克、连翘55克、桔梗105克、甘草95克、板蓝根55克、马勃45克、僵蚕35克、陈皮95克、升麻30克和柴胡105克。
实施例7:本发明的片剂:
按照实施例3所述的方法,不同之处是选用下列重量的原料:黄芩苷350克、玄参110克。

Claims (8)

1、一种消炎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它是由有效成分和/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组成,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含有下列原料:黄芩苷330-350重量份、玄参90-110重量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有效成分中还含有除玄参外的清热解毒药,所述的除玄参外的清热解毒药选自以下中药中的一种或多种:牛蒡子45-55重量份、薄荷45-55重量份、连翘45-55重量份、桔梗95-105重量份、甘草95-105重量份、僵蚕30-35重量份、板蓝根45-55重量份、马勃45-55重量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有效成分中还含有陈皮95-105重量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有效成分中还含有升麻30-35重量份、柴胡95-105重量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制成的:黄芩苷330-350重量份、玄参90-110重量份、牛蒡子45-55重量份、薄荷45-55重量份、连翘45-55重量份、桔梗95-105重量份、甘草95-105重量份、板蓝根45-55重量份、马勃45-55重量份、僵蚕30-35重量份、陈皮95-105重量份、升麻30-35重量份、柴胡95-105重量份。
6、如权利要求1-5之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是胶囊、注射液、片剂、丸剂、颗粒剂或口服液。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黄芩,加入按重量比计8~14倍量的80~90℃热水中,煎煮1~4小时,过滤,向药渣中加入按重量比计8~14倍量的水,反复提取1~3次,合并药液,调pH值至1.6~2.0,过滤,滤渣用乙醇洗涤,得黄芩苷;
(2)取桔梗、甘草、玄参、牛蒡子、板蓝根、马勃、僵蚕、升麻,加入按重量比计8~14倍量的水,浸泡,煎煮,过滤,向药渣中加入按重量比计8~14倍量的水,反复提取1~5次,合并药液备用;
(3)取陈皮、连翘、柴胡、薄荷蒸馏,并将首次蒸馏的药液药渣过滤,药液备用;
(4)将步骤(2)和(3)所得的药液合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20~1.22,加入乙醇,静置,过滤,余液加入黄芩苷,调整pH值至3.5~7.5,加入辅料制成所需剂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扁桃体炎或咽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CNB2005100113693A 2005-03-01 2005-03-01 一种消炎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ctive CN100444863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113693A CN100444863C (zh) 2005-03-01 2005-03-01 一种消炎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113693A CN100444863C (zh) 2005-03-01 2005-03-01 一种消炎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82842A true CN1682842A (zh) 2005-10-19
CN100444863C CN100444863C (zh) 2008-12-24

Family

ID=35262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113693A Active CN100444863C (zh) 2005-03-01 2005-03-01 一种消炎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44863C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2202B (zh) * 2007-09-29 2010-11-24 中国药科大学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86013A (zh) * 2012-10-26 2013-01-23 王澜舸 石牛清热口服液
CN103285179A (zh) * 2013-04-12 2013-09-11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一种治疗急性咽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33128A (zh) * 2014-04-30 2014-07-23 青岛农业大学 一种清热解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WO2014190555A1 (zh) * 2013-05-31 2014-12-04 Qu Jinglai 一种抗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并止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10998A (zh) * 2013-09-29 2015-04-15 桂林中族中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感冒的中药组合物
CN105288089A (zh) * 2015-11-25 2016-02-03 严中明 一种喉痈的治疗药物组合物
CN116173116A (zh) * 2023-04-04 2023-05-30 吉林省寰宇济民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清热泻火的中药组合物、中药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2202B (zh) * 2007-09-29 2010-11-24 中国药科大学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86013A (zh) * 2012-10-26 2013-01-23 王澜舸 石牛清热口服液
CN103285179A (zh) * 2013-04-12 2013-09-11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一种治疗急性咽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85179B (zh) * 2013-04-12 2014-10-29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一种治疗急性咽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WO2014190555A1 (zh) * 2013-05-31 2014-12-04 Qu Jinglai 一种抗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并止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10998A (zh) * 2013-09-29 2015-04-15 桂林中族中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感冒的中药组合物
CN104510998B (zh) * 2013-09-29 2017-12-19 桂林中族中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感冒的中药组合物
CN103933128A (zh) * 2014-04-30 2014-07-23 青岛农业大学 一种清热解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33128B (zh) * 2014-04-30 2015-10-21 青岛农业大学 一种清热解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88089A (zh) * 2015-11-25 2016-02-03 严中明 一种喉痈的治疗药物组合物
CN116173116A (zh) * 2023-04-04 2023-05-30 吉林省寰宇济民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清热泻火的中药组合物、中药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44863C (zh) 2008-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82842A (zh) 一种消炎解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214311B (zh) 一种治疗畜禽传染病的复方黄芩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97408B (zh) 一种禽用复方抗病毒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947754A (zh) 一种治疗小儿哮喘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41009A (zh) 一种治疗咽喉炎的中药药物
CN102824417A (zh) 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疾病的新方法
CN1221277C (zh) 一种预防和治疗肺炎、支气管炎、咽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1038B (zh) 一种治疗犊牛腹泻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304735A (zh) 一种治疗慢性结肠炎的药物
CN1879788A (zh) 病毒清胶囊
CN109432287B (zh) 一种防治家禽气分热盛证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44319C (zh) 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656320B (zh) 用于防治禽类风寒感冒、流感的口服复方中药制剂
CN1283391A (zh) 一种灭菌萃取液
CN1148217C (zh)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成药
CN106913670B (zh) 促生长及强免疫的禽用中药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219527C (zh) 治疗痤疮的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840008A (zh) 一种能清咽润喉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548041A (zh) 一种穿心莲制备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该制备物在制药中的应用
CN116688022B (zh) 一种治疗弓形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296088C (zh) 一种治疗儿童急性咽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209158C (zh) 一种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清肺口服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28505A (zh) 一种治疗猪蹄叶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927313A (zh) 治疗咽炎的药物组合物
CN101062096A (zh) 一种治疗温毒型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321

Address after: Baiyun District of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515 street and with the Cloud Road No. 88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BAIYUNSHAN PHARMACEUTICAL HOLDINGS CO., LTD., BAIYUNSHAN PHARMACEUTICAL GENERAL FACTORY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Baiyun Mountain Pharmaceutical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Baiyun District of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515 street and with Yunxiang Road No. 88 Guangzhou Baiyun Mountain pharmaceutical Limited by Share Ltd

Patentee before: Baiyuanshan Pharmaceutical Co Ltd, Guang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