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1999A - 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71999A
CN1671999A CNA03818317XA CN03818317A CN1671999A CN 1671999 A CN1671999 A CN 1671999A CN A03818317X A CNA03818317X A CN A03818317XA CN 03818317 A CN03818317 A CN 03818317A CN 1671999 A CN1671999 A CN 16719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air
absorptive element
filter
absor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1831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59090C (zh
Inventor
薮知宏
成川嘉则
石田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6719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19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909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909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3/1411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absorbing or adsorbing water, e.g. using an hygroscopic desicca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3/14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with both heat and humidity transfer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26Drying gases or vapours
    • B01D53/261Drying gases or vapours by adsorp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3/1411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absorbing or adsorbing water, e.g. using an hygroscopic desiccant
    • F24F3/1429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absorbing or adsorbing water, e.g. using an hygroscopic desiccant alternatively operating a heat exchanger in an absorbing/adsorbing mode and a heat exchanger in a regeneration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purification, e.g. by filtering; by sterilisation; by ozoni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000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ventilation
    • F24F2011/000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ventilation for admittance of outside 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一种调湿装置,具备第1吸附元件(81)与第2吸附元件(82)。在第1吸附元件(81)的下方设有第1过滤器(301),在第2吸附元件(82)下方设有第2过滤器(302)。该调湿装置交替进行第1动作与第2动作。各过滤器(301、302)的空气流通方向在第1动作与第2动作时互为相反。一旦将各过滤器(301、302)的空气流通方向逆转,就可从过滤器(301、302)上除去灰尘等。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室内等供给经处理后的空气的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空调装置的一种,具备所谓全热交换器503的换气装置已为公众所知。如图39所示,该换气装置具备,向室内供给室外空气的供气通路501及将室内空气向室外排放的排气通路502。图中的“OA”表示室外空气,“SA”表示向室内供给的空气(供气),“RA”表示室内空气,“EA”表示向室外排放的空气(排气)。
全热交换器503具有第1流路504及第2流路505。第1流路504设置于供气通路501内,第2流路505设置于排气通路502内。第1流路504及第2流路505的上游侧分别设有防止灰尘等混入全热交换器503的内部的过滤器506、507。
上述换气装置中,吸入供气通路501的室外空气通过全热交换器503的第1流路504向室内供给。另一方面,吸入排气通路502的室内空气通过全热交换器503的第2流路505向室外排放。并且,全热交换器503在流动于第1流路504的室外空气与流动于第2流路505的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量和水分的交换。
另外,作为空调装置,例如揭示于特开平9-329371号公报的调湿装置也已为公众所知。该调湿装置具备吸附空气中水分的吸附元件,将换气用的供气用吸附元件减湿后向室内供给,同时用换气用的排气对吸附元件更新。
本发明人考虑应用具有全热交换器503的上述换气装置的构成,设置具有下述调湿侧通路及冷却侧通路的吸附元件来替代上述换气装置。即,设置用于在吸附元件中吸附流通空气中水分的调湿侧通路、以及用流通空气来冷却被吸附热加温的吸附元件的冷却侧通路,并在供气通路501中设置上述调湿侧通路,在排气通路502中设置上述冷却侧通路。由此对室外空气进行除湿后向室内供给,同时利用向室外排放的室内空气来冷却吸附元件。
然而,若照搬以往的构成,会存在以下的问题。
即,以往空气通路中的空气流通方向为单向通行,因此长时间运行后,会在过滤器中发生相当程度的灰尘堆积,会导致全热交换器及吸附元件等性能劣化、寿命缩短。例如,设置于面向道路的建筑物上的换气装置,因室外空气中含有大量灰尘,室外侧的过滤器中堆积大量灰尘,上述问题更为显著。
为防止全热交换器及吸附元件等发生性能劣化、寿命缩短,应对过滤器定期进行清扫。然而,对于必须进行定期清扫的装置而言,其维护负担大,可能导致维护成本的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该问题而进行,其目的在于,对于具备全热交换器或吸附元件等空调用元件的空调装置,设法防止空调用元件的性能劣化并使之长寿化,同时设法减轻维护负担、降低维护成本。
本发明在空调装置的空调用元件中设置过滤器,且在通常运行时及净化运行时使空气的流通方向相反,由此在通常运行时用过滤器进行集尘,净化运行时用则空气将附着于过滤器的灰尘等自动除去。
上述第1项发明是一种空调装置,具备:
与第1空间311和第2空间312中任一方或双方连通的空气通路53、54、…、对在所述空气通路53、54、…中向第2空间312流动的空气的温度及湿度中至少一方进行调节的空调用元件81、82、…、捕集在所述空气通路53、54、…中从所述第1空间311向所述空调用元件81、82、…流动的空气中异物的过滤器301、302、…、以及对所述空气通路53、54、…中的空气进行输送的空气运送装置95、96,将温度及湿度中至少一方经过调节的空气向第2空间312供给,
其特征在于,可进行通常运行与净化运行,在所述通常运行中,在所述空气通路53、54、…内,空气在通过所述过滤器301、302、…后通过所述空调用元件81、82、…而向第2空间312供给,在所述净化运行中,在所述空气通路53、54、…内,空气在通过所述空调用元件81、82、…后通过所述过滤器301、302、…而向所述第1空间311排放。
上述第1项发明的空调装置,在通常运行时,于空气通路53、54、…内,使从第1空间311取入的空气通过过滤器301、302、…后流入空调用元件81、82、…。空气通过过滤器301、302、…时,空气中所含的灰尘等被过滤器301、302、…捕集。在通常运行中,在过滤器301、302、…内,从上述空气除去的灰尘等逐渐堆积。由过滤器301、302、…净化后的空气于空调用元件81、82、…进行处理,其温度与湿度中的任一方或双方受到调节。在空调用元件81、82、…处理后的空气向第2空间312供给。
另一方面,上述空调装置在净化运行时,于空气通路53、54、…内,使从第2空间312取入的空气通过空调用元件81、82、…后通过过滤器301、302、…。即,净化运行与通常运行时,通过过滤器301、302、…的空气流向互为逆向。为此,通常运行时堆积于过滤器301、302、…的灰尘等被净化运行时的空气流从过滤器301、302、…上剥离,并随后向第1空间311排放。如此,在通常运行时过滤器301、302、…上有灰尘等堆积,但在净化运行时,过滤器301、302、…上的灰尘等被自动除去,过滤器301、302、…得到清扫。
第2项发明为,在上述第1项发明中,
作为所述空调用元件,设置具备吸附材料的吸附元件81、82,空气通路53~56与第1空间311和第2空间312双方连通,空气运送装置95、96进行从所述第1空间311向所述第2空间312的空气输送及从所述第2空间312向所述第1空间311的空气输送,选择性地执行作为通常运行的吸附运行与作为净化运行的更新运行,
在所述吸附运行中,使来自第1空间311的空气依次流过过滤器301、302和所述吸附元件81、82,并使该空气中的水分被所述吸附元件81、82吸附,然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2空间312供给,
在所述更新运行中,使来自第2空间312的空气依次流过所述吸附元件81、82和过滤器301、302,用该空气将所述吸附元件81、82更新,然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1空间311排放。
上述第2项发明的空调装置在吸附运行时,使来自第1空间311的空气依次流过过滤器301、302、上述吸附元件81、82。上述空气由过滤器301、302净化、由吸附元件81、82除湿后向第2空间312供给。其间,过滤器301、302上堆积从上述空气除去的灰尘等。另一方面,更新运行时,使来自第2空间312的空气依次流过上述吸附元件81、82、过滤器301、302。上述空气对吸附元件81、82更新,并从过滤器301、302上除去灰尘等后,向第1空间31 1排放。即,吸附运行时,过滤器301、302上有灰尘等堆积,但在更新运行时,过滤器301、302上的灰尘等被自动除去,过滤器301、302得到清扫。
上述第3项发明为,在上述第1项发明中,
作为所述空调用元件,设置具备吸附材料的吸附元件81、82,空气通路53~56与第1空间311和第2空间312双方连通,空气运送装置95、96进行从所述第1空间311向所述第2空间312的空气输送及从所述第2空间312向所述第1空间311的空气输送,在空气通路53~56中的所述吸附元件81、82的第1空间311侧,设有作为所述过滤器的第1空间侧过滤器301a、302a;在所述空气通路53~56中的所述吸附元件81、82的第2空间312侧设有第2空间侧过滤器301b、302b;
选择性地执行作为通常运行的吸附运行与作为净化运行的更新运行,
在所述吸附运行中,使来自所述第1空间311的空气依次流过所述第1空间侧过滤器301a、302a、所述吸附元件81、82、及所述第2空间侧过滤器301b、302b,使该空气中的水分被所述吸附元件81、82吸附,然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2空间312供给,
在所述更新运行中,使来自所述第2空间312的空气依次流过所述第2空间侧过滤器301b、302b、所述吸附元件81、82、及所述第1空间侧过滤器301a、302a,用该空气将所述吸附元件81、82更新之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1空间311排放。
上述第3项发明的空调装置中,过滤器设置于吸附元件81、82的两侧,因而,可更为有效地防止吸附元件81、82的性能劣化。吸附运行时,灰尘等堆积于第1空间侧过滤器301a、302a上,但第2空间侧过滤器301b、302b的灰尘被自动除去,第2空间侧过滤器301b、302b得到清扫。另一方面,更新运行时,灰尘等堆积于第2空间侧过滤器301b、302b上,但第1空间侧过滤器301a、302a的灰尘被自动除去,第1空间侧过滤器301a、302a得到清扫。
上述第4项发明为,在上述第2或第3项发明中,
第1空间由室外空间311构成,第2空间由室内空间312构成;通过所述吸附运行对所述室内空间312进行除湿。
上述第4项发明的空调装置,进行室内空间312的除湿。
上述第5项发明为,在上述第1项发明中,
作为所述空调用元件,设置具备吸附材料的吸附元件81、82,空气通路53~56与第1空间311和第2空间312双方连通,空气运送装置95、96进行从所述第1空间311向所述第2空间312的空气输送及从所述第2空间312向所述第1空间311的空气输送,
选择性地执行作为通常运行的更新运行与作为净化运行的吸附运行,
在所述更新运行中,使来自第1空间311的空气依次流过过滤器301、302和所述吸附元件81、82,并用该空气将所述吸附元件81、82更新,然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2空间312供给,
在所述吸附运行中,使来自第2空间312的空气依次流过所述吸附元件81、82和过滤器301、302,使该空气中的水分被所述吸附元件81、82吸附,然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1空间311排放。
在上述第5项发明的空调装置中,更新运行时,使来自第1空间311的空气依次流过过滤器301、302、上述吸附元件81、82。上述空气由过滤器301、302净化、对吸附元件81、82更新后向第2空间312供给。其间,过滤器301、302上堆积从上述空气中捕集的灰尘等。另一方面,吸附运行时,使来自第2空间312的空气依次流过上述吸附元件81、82、过滤器301、302。上述空气被吸附元件81、82除湿、从过滤器301、302上除去灰尘等后,向第1空间311排放。即,更新运行时,过滤器301、302上有灰尘等堆积,但在吸附运行时,过滤器301、302上的灰尘等被自动除去,过滤器301、302得到清扫。
上述第6项发明为,在上述第1项发明中,
作为所述空调用元件,设置具备吸附材料的吸附元件81、82,空气通路53~56与第1空间311和第2空间312双方连通,空气运送装置95、96进行从所述第1空间311向所述第2空间312的空气输送及从所述第2空间312向所述第1空间311的空气输送,在空气通路53~56中的所述吸附元件81、82的第1空间311侧,设有作为所述过滤器的第1空间侧过滤器301a、302a;在所述空气通路53~56中的所述吸附元件81、82的第2空间312侧设有第2空间侧过滤器301b、302b;
选择性地执行作为通常运行的更新运行与作为净化运行的吸附运行,
在所述更新运行中,使来自所述第1空间311的空气依次流过所述第1空间侧过滤器301b、302b、所述吸附元件81、82、及所述第2空间侧过滤器301a、302a,用该空气将所述吸附元件81、82更新之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2空间312供给,
在所述吸附运行中,使来自所述第2空间312的空气依次流过所述第2空间侧过滤器301a、302a、所述吸附元件81、82、及所述第1空间侧过滤器301b、302b,使该空气中的水分被所述吸附元件81、82吸附,然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1空间311排放。
上述第6项发明的空调装置中,过滤器设置于吸附元件81、82的两侧,因而,可更为有效地防止吸附元件81、82的品质劣化。更新运行时,灰尘等堆积于第1空间侧过滤器301a、302a上,但第2空间侧过滤器301b、302b的灰尘被自动除去,第2空间侧过滤器301b、302b得到清扫。另一方面,吸附运行时,灰尘等堆积于第2空间侧过滤器301b、302b上,但第1空间侧过滤器301a、302a的灰尘被自动除去,第1空间侧过滤器301a、302a得到清扫。
上述第7项发明为,在上述第5或第6项发明中,
第1空间由室外空间311构成,第2空间由室内空间312构成;通过所述更新运行对所述室内空间312进行加湿。
上述第8项发明为,在上述第1项发明中,
作为所述空调用元件,设置具备吸附材料的吸附元件81、82,
空气通路53~56与第1空间311和第2空间312双方连通,
空气运送装置95、96进行从所述第1空间311向所述第2空间312的空气输送及从所述第2空间312向所述第1空间311的空气输送,
选择性地执行作为通常运行的第1吸附运行、作为净化运行的第1更新运行、作为净化运行的第2吸附运行、及作为通常运行的第2更新运行,
在所述第1吸附运行中,使来自第1空间311的空气依次流过过滤器301、302和所述吸附元件81、82,使该空气中的水分被所述吸附元件81、82吸附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2空间312供给,
在所述第1更新运行中,使来自第2空间312的空气依次流过所述吸附元件81、82和过滤器301、302,用该空气将所述吸附元件81、82更新之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1空间311排放,
在所述第2吸附运行中,使来自第2空间312的空气依次流过所述吸附元件81、82和过滤器301、302,使该空气中的水分被所述吸附元件81、82吸附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1空间311排放,
在所述第2更新运行中,使来自第1空间311的空气依次流过过滤器301、302和所述吸附元件81、82,用该空气将所述吸附元件81、82更新之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2空间312供给。
上述第8项发明的空调装置中,第1吸附运行时,使来自第1空间311的空气依次流过过滤器301、302、上述吸附元件81、82。上述空气由过滤器301、302净化、由吸附元件81、82除湿后向第2空间312供给。第1更新运行时,使来自第2空间312的空气依次流过上述吸附元件81、82、过滤器301、302。上述空气对吸附元件81、82更新、从过滤器301、302上除去灰尘等后,向第1空间311排放。如此,第1吸附运行时,过滤器301、302上有灰尘等堆积,但在第1更新运行时,过滤器301、302上的灰尘等被自动除去,过滤器301、302得到清扫。
另外,本发明的空调装置在第2更新运行时,使来自第1空间311的空气依次流过过滤器301、302、上述吸附元件81、82。上述空气由过滤器301、302净化、对吸附元件81、82更新后向第2空间312供给。第2吸附运行时,使来自第2空间312的空气依次流过上述吸附元件81、82、过滤器301、302。上述空气被吸附元件81、82除湿、从过滤器301、302上除去灰尘等后,向第1空间311排放。如此,第2更新运行时,过滤器301、302上有灰尘等堆积,但在第2吸附运行时,过滤器301、302上的灰尘等被自动除去,过滤器301、302得到清扫。
上述第9项发明为,在上述第1项发明中,
作为所述空调用元件,设置具备吸附材料的吸附元件81、82;空气通路53~56与第1空间311和第2空间312双方连通,空气运送装置95、96进行从所述第1空间311向所述第2空间312的空气输送及从所述第2空间312向所述第1空间311的空气输送,在所述空气通路53~56中的所述吸附元件81、82的第1空间311侧设有作为所述过滤器的第1空间侧过滤器301a、302a;在所述空气通路53~56中的所述吸附元件81、82的第2空间312侧设有第2空间侧过滤器301b、302b;
选择性地执行作为通常运行的第1吸附运行、作为净化运行的第1更新运行、作为净化运行的第2吸附运行、及作为通常运行的第2更新运行,
在所述第1吸附运行中,使来自所述第1空间311的空气依次流过所述第1空间侧过滤器301a、302a、所述吸附元件81、82、及所述第2空间侧过滤器301b、302b,使该空气中的水分被所述吸附元件81、82吸附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2空间312供给,
在所述第1更新运行中,使来自所述第2空间312的空气依次流过所述第2空间侧过滤器301b、302b、所述吸附元件81、82、所述第1空间侧过滤器301a、302a,用该空气将所述吸附元件81、82更新之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1空间311供给,
在所述第2吸附运行中,使来自所述第2空间312的空气依次流过所述第2空间侧过滤器301b、302b、所述吸附元件81、82、所述第1空间侧过滤器301a、302a,使该空气中的水分被所述吸附元件81、82吸附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1空间311供给,
在所述第2更新运行中,使来自所述第1空间311的空气依次流过所述第1空间侧过滤器301a、302a、所述吸附元件81、82、所述第2空间侧过滤器301b、302b,用该空气将所述吸附元件81、82更新之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2空间312供给。
上述第9项发明的空调装置中,过滤器设置于吸附元件81、82的两侧,因而,可更为有效地防止吸附元件81、82的性能劣化。第1吸附运行时及第2更新运行时,灰尘等堆积于第1空间侧过滤器301a、302a上,但第2空间侧过滤器301b、302b的灰尘被自动除去,第2空间侧过滤器301b、302b得到清扫。另一方面,第1更新运行及第2吸附运行时,灰尘等堆积于第2空间侧过滤器301b、302b上,但第1空间侧过滤器301a、302a的灰尘被自动除去,第1空间侧过滤器301a、302a得到清扫。
上述第10项发明为,在上述第8或第9项发明中,
第1空间由室外空间311构成,第2空间由室内空间312构成,通过所述第1吸附运行对所述室内空间312进行除湿,通过所述第2更新运行对所述室内空间312进行加湿。
采用上述第10项发明的空调装置,可对室内空间312进行除湿及加湿。
上述第11项发明为,在上述第2、第3、第5、第6、第8或第9项发明中,
在第1空气通路53、54中设置第1吸附元件81及第1过滤器301,在第2空气通路55、56中设置第2吸附元件82及第2过滤器302,
交替地执行第1动作和第2动作,在第1动作中,同时进行所述第1吸附元件81的吸附运行与所述第2吸附元件82的更新运行,在第2动作中,同时进行所述第1吸附元件81的更新运行与所述第2吸附元件82的吸附运行。
上述第11项发明的空调装置,交替进行第1动作与第2动作,进行所谓的间歇式运行。由此,可持续性地进行除湿或加湿。
上述第12项发明为,在上述第1项发明中,
在第1空气通路251中,空气从第1空间311向第2空间312流通,而在第2空气通路252中,空气从第2空间312向第1空间311流通,
作为所述空调用元件,设有旋转式吸附元件253,该旋转式吸附元件253具备吸附材料且横跨所述第1空气通路251及所述第2空气通路252设置而旋转,
作为所述过滤器,设有旋转式过滤器254,该旋转式过滤器254设于比所述旋转式吸附元件253更靠近所述第1空间311的部位,且横跨所述第1空气通路251及所述第2空气通路252设置而与所述旋转式吸附元件253一体旋转,
在所述第1空气通路251中,使空气依次通过所述旋转式过滤器254、所述旋转式吸附元件253,使所述旋转式吸附元件253吸附该空气中的水分之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2空间312供给,将此运行作为通常运行执行,
在所述第2空气通路252中,使空气依次通过所述旋转式吸附元件253、所述旋转式过滤器254,并用该空气将所述旋转式吸附元件253更新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1空间311排放,将此运行作为净化运行执行。
上述第12项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在第1空气通路251中,使来自第1空间311的空气以从旋转式过滤器254向旋转式吸附元件253的顺序流动,空气中的灰尘等由旋转式过滤器捕集的同时,空气中的水分由旋转式吸附元件253吸附。另一方面,第2空气通路252中,使来自第2空间312的空气以从旋转式吸附元件253向旋转式过滤器254的顺序流动,旋转式吸附元件253得到更新的同时,旋转式过滤器254上的灰尘等被自动除去,旋转式过滤器254得到清扫。
上述第13项发明为,在上述第1项发明中,
在第1空气通路251中,空气从第2空间312向第1空间311流通,而在第2空气通路252中,空气从第1空间311向第2空间312流通,
作为所述空调用元件,设有旋转式吸附元件253,该旋转式吸附元件253具备吸附材料且横跨所述第1空气通路251及所述第2空气通路252设置而旋转,
作为所述过滤器,设有旋转式过滤器254,该旋转式过滤器254设于比所述旋转式吸附元件253更靠近所述第1空间311的部位,且横跨所述第1空气通路251及所述第2空气通路252设置而与所述旋转式吸附元件253一体旋转,
在所述第1空气通路251中,使空气依次通过所述旋转式吸附元件253、所述旋转式过滤器254,使所述旋转式吸附元件253吸附该空气中的水分之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1空间311排放,将此运行作为通常运行执行,
在所述第2空气通路252中,使空气依次通过所述旋转式过滤器254、所述旋转式吸附元件253,用该空气将所述旋转式吸附元件253更新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2空间312供给,将此运行作为净化运行执行。
上述第13项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在第2空气通路252中,使来自第1空间311的空气以从旋转式过滤器254向旋转式吸附元件253的顺序流动,空气中的灰尘等由旋转式过滤器254捕集的同时,旋转式吸附元件253得到更新。另一方面,第1空气通路251中,使来自第2空间312的空气以从旋转式吸附元件253向旋转式过滤器254的顺序流动,由旋转式吸附元件253进行吸附的同时,旋转式过滤器254上的灰尘等被自动除去,旋转式过滤器254得到清扫。
上述第14项发明为,在上述第12或第13项发明中,第1空间由室外空间311构成,第2空间由室内空间312构成。
上述第15项发明为,在上述第1项发明中,
在第1空气通路361中,空气从第2空间312向第1空间311流通,而在第2空气通路362中,空气从第1空间311向第2空间312流通,作为所述空调用元件,设有使流动于第1空气通路251的空气与流动于第2空气通路252的空气之间进行热量及水分交换的全热交换器363。
上述第15项发明的空调装置,作为空调用元件,设有全热交换器363。将流动于第1空气通路251与第2空气通路252的空气导入全热交换器363。流动于第1空气通路251的空气,在通过过滤器366时被净化,之后,流入全热交换器363。在全热交换器363中,导入的二种空气之间进行热量与水分的交换。即,在全热交换器363中,由第2空间312向第1空间311流动的空气与由第1空间311向第2空间312流动的空气之间,发生显热与潜热双方的交换。从第2空间312取入并流动于第1空气通路251的空气,其温度及湿度在全热交换器363得到调节,其后,向第1空间311供给。
-效果-
采用本发明,在通常运行时,可凭借过滤器301、302、…捕集空气中的灰尘等,净化运行时,可用流通空气将附着于过滤器301、302、…上的灰尘等除去。即,即使不将过滤器301、302、…从空调装置上拆卸,也可通过净化运行对过滤器301、302、…进行清扫。为此,免除了清扫作业中对过滤器301、302、…的脱卸与安装操作,可削减空调装置维修作业所需的工时。其结果,可减轻空调装置维护所需的劳力、削减维护成本。
另外,本发明通过净化运行,可容易地使过滤器301、302、…保持洁净状态,可防止因过滤器301、302、…网眼堵塞而造成的空气流量下降。进而,可确实地凭借过滤器301、302、…捕集空气中的灰尘等,可抑制由灰尘等引起的空调用元件81、82、…的性能劣化,实现空调用元件81、82、…的长寿命化。
采用上述第2及第3项发明,可在具备作为空调用元件的吸附元件81、82、可对供给第2空间312的空气进行除湿的空调装置中,防止因过滤器301、302网眼堵塞而造成的性能下降,有助于维护负担的减轻及维护成本的削减。
采用上述第5及第6项的发明,可在具备作为空调用元件的吸附元件81、82、可对供给第2空间312的空气进行加湿的空调装置中,防止因过滤器301、302网眼堵塞而造成的性能下降,有助于维护负担的减轻及维护成本的削减。
采用上述第8及第9项的发明,上述第2及第3项发明,可在具备作为空调用元件的吸附元件81、82、可对供给第2空间312的空气进行除湿和加湿的空调装置中,防止因过滤器301、302网眼堵塞而造成的性能下降,有助于维护负担的减轻及维护成本的削减。
尤其是上述第3、第6及第9项的发明,由于在吸附元件81、82的两侧设有过滤器301a、302b、…,因而,可更为有效地防止吸附元件81、82的性能劣化。另外,吸附元件81、82可实现更久的长寿命化。
上述第11项发明交替地进行第1动作和第2动作,第1动作进行第1吸附元件81的吸附运行及第2吸附元件82的更新运行,第2动作进行第1吸附元件81的更新运行及第2吸附元件82的吸附运行,因而,通过所谓间歇式运行,可持续性地进行除湿或加湿。
采用上述第12及第13项发明,由于旋转式吸附元件253及旋转式过滤器254横跨第1空气通路251与第2空气通路252设置且旋转,因而,可在旋转式吸附元件253的一部分进行吸附运行,同时在另外部分进行更新运行,可持续性地进行吸附及更新。另外,在第1空气通路251中用旋转式过滤器254进行集尘,同时在第2空气通路252中对旋转式过滤器254进行清扫,因此,可持续性地进行旋转式过滤器254的集尘及清扫。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调湿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实施例1的调湿装置的第1动作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吸附元件的概略立体图。
图4为表示实施例1的调湿装置的第2动作的分解立体图。
图5A为表示实施例1的变形例1的调湿装置的第1动作的主要部分概念图。
图5B为表示实施例1的变形例1的调湿装置的第2动作的主要部分概念图。
图6A为表示实施例1的变形例2的调湿装置的第1动作的主要部分概念图。
图6B为表示实施例1的变形例2的调湿装置的第2动作的主要部分概念图。
图7A为表示实施例1的变形例3的调湿装置的第1动作的主要部分概念图。
图7B为表示实施例1的变形例3的调湿装置的第2动作的主要部分概念图。
图8为实施例1的变形例4的调湿装置的主要部分概念图。
图9为表示实施例2的调湿装置的第1动作的分解立体图。
图10为表示实施例2的调湿装置的第2动作的分解立体图。
图11A为表示实施例2的变形例1的调湿装置的第1动作的主要部分概念图。
图11B为表示实施例2的变形例1的调湿装置的第2动作的主要部分概念图。
图12A为表示实施例2的变形例2的调湿装置的第1动作的主要部分概念图。
图12B为表示实施例2的变形例2的调湿装置的第2动作的主要部分概念图。
图13A为表示实施例2的变形例3的调湿装置的第1动作的主要部分概念图。
图13B为表示实施例2的变形例3的调湿装置的第2动作的主要部分概念图。
图14为表示实施例2的变形例4的调湿装置的主要部分概念图。
图15A为表示实施例3的调湿装置的除湿时第1动作的主要部分概念图。
图15B为表示实施例3的调湿装置的除湿时第2动作的主要部分概念图。
图15C为表示实施例3的调湿装置的加湿时第1动作的主要部分概念图。
图15D为表示实施例3的调湿装置的加湿时第2动作的主要部分概念图。
图16A为表示实施例3的变形例1的调湿装置的第1动作的主要部分概念图。
图16B为表示实施例3的变形例1的调湿装置的第2动作的主要部分概念图。
图17A为表示实施例3的变形例2的调湿装置的第1动作的主要部分概念图。
图17B为表示实施例3的变形例2的调湿装置的第2动作的主要部分概念图。
图18A表示第1变形例的换气装置中的第1动作中的空气的流通状态。
图18B表示第1变形例的换气装置中的第2动作中的空气的流通状态。
图19A表示第1变形例的换气装置中的第1动作中的空气的流通状态。
图19B表示第1变形例的换气装置中的第2动作中的空气的流通状态。
图20A表示第1变形例的换气装置中的第1动作中的空气的流通状态。
图20B表示第1变形例的换气装置中的第2动作中的空气的流通状态。
图21A表示第1变形例的换气装置中的第1动作中的空气的流通状态。
图21B表示第1变形例的换气装置中的第2动作中的空气的流通状态。
图22A表示第1变形例的换气装置中的第1动作中的空气的流通状态。
图22B表示第1变形例的换气装置中的第2动作中的空气的流通状态。
图23A表示第1变形例的换气装置中的第1动作中的空气的流通状态。
图23B表示第1变形例的换气装置中的第2动作中的空气的流通状态。
图24A表示第1变形例的换气装置中的第1动作中的空气的流通状态。
图24B表示第1变形例的换气装置中的第2动作中的空气的流通状态。
图25A表示第1变形例的换气装置中的第1动作中的空气的流通状态。
图25B表示第1变形例的换气装置中的第2动作中的空气的流通状态。
图26A表示第1变形例的换气装置中的第1动作中的空气的流通状态。
图26B表示第1变形例的换气装置中的第2动作中的空气的流通状态。
图27A表示第1变形例的换气装置中的第1动作中的空气的流通状态。
图27B表示第1变形例的换气装置中的第2动作中的空气的流通状态。
图28A表示第1变形例的换气装置中的第1动作中的空气的流通状态。
图28B表示第1变形例的换气装置中的第2动作中的空气的流通状态。
图29A表示第2变形例的换气装置的除湿时的第1动作中的空气的流通状态。
图29B表示第2变形例的换气装置的除湿时的第2动作中的空气的流通状态。
图30A表示第2变形例的换气装置的加湿时的第1动作中的空气的流通状态。
图30B表示第2变形例的换气装置的加湿时的第2动作中的空气的流通状态。
图31A表示第2变形例的换气装置的除湿时的第1动作中的空气的流通状态。
图31B表示第2变形例的换气装置的除湿时的第2动作中的空气的流通状态。
图32A表示第2变形例的换气装置的加湿时的第1动作中的空气的流通状态。
图32B表示第2变形例的换气装置的加湿时的第2动作中的空气的流通状态。
图33A表示第2变形例的换气装置的除湿时的第1动作中的空气的流通状态。
图33B表示第2变形例的换气装置的除湿时的第2动作中的空气的流通状态。
图34A表示第2变形例的换气装置的加湿时的第1动作中的空气的流通状态。
图34B表示第2变形例的换气装置的加湿时的第2动作中的空气的流通状态。
图35A为表示第3变形例的换气装置的构成及通常运行中的状态的概略构成图。
图35B为表示第3变形例的换气装置的构成及净化运行中的状态的概略构成图。
图35C为表示第3变形例的换气装置的构成及净化运行中的状态的概略构成图。
图36为全热交换器的概略立体图。
图37A为表示第3变形例的换气装置的构成及通常运行中的状态的概略构成图。
图37B为表示第3变形例的换气装置的构成及净化运行中的状态的概略构成图。
图38A为表示第3变形例的换气装置的构成及通常运行中的状态的概略构成图。
图38B为表示第3变形例的换气装置的构成及净化运行中的状态的概略构成图。
图38C为表示第3变形例的换气装置的构成及净化运行中的状态的概略构成图。
图39为以往的换气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实施例1的调湿装置由本发明的空调装置构成,对室内进行除湿与换气。如图1所示,实施例1的调湿装置1具备,略呈扁平状的立方体外壳10、吸入室外空气的吸入口13、向室内吹出空气的吹出口14、吸入室内空气的吸入口15及向室外吹出空气的吹出口16。
如图2所示,外壳10内收纳有第1吸附元件81及第2吸附元件82。第1吸附元件81及第2吸附元件82分别构成空调用元件。另外,外壳10内设有更新热交换器102、第1热交换器103及第2热交换器104。这些热交换器102、103、104设于未作图示的冷媒回路中,冷媒在内部流通。
如图3所示,各吸附元件81、82由平板状的平板构件83与波形状的波纹板构件84交替层叠而成。平板构件83形成为其长边的长度L1为其短边的长度L2的2.5倍的长方形状。即,该平板构件83中,L1/L2=2.5。不过此处所示数值仅为例示,各边长度并不限于此。波纹板构件84与相邻的波纹板构件84以棱线方向互相偏转90°的姿态层叠。并且,吸附元件81、82整体为立方体乃至方柱状。
吸附元件81、82中,在平板构件83与波纹板构件84的层叠方向上,调湿侧通路85与冷却侧通路86将平板构件83夹于中间,交替地区画形成。该吸附元件81、82中,调湿侧通路85在平板构件83的长边侧的侧面上开口,冷却侧通路86在平板构件83的短边侧的侧面上开口。另外,在该吸附元件81、82中,图中的近侧及远侧的端面构成调湿侧通路85与冷却侧通路86都不开口的封闭面。
在吸附元件81、82上,在面对调湿侧通路85的平板构件83的表面、或设于调湿侧通路85的波纹板构件84的表面上,涂覆有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即水蒸气的吸附剂。作为该种吸附剂,可以是硅胶、沸石、离子交换树脂等。
如图2所示,在外壳10上,在最近侧设有室外侧面板11,最远侧设有室内侧面板12。吸入口13设于室外侧面板11的左端附近,吹出口16设于室外侧面板11的右端附近。吹出口14设于室内侧面板12的左端附近,吸入口15设于室内侧面板12的右端附近。
在外壳10的内部,从近侧向远侧,依次地设有第1分隔板20、第2分隔板201、第3分隔板221及第4分隔板30。外壳10的内部空间由这些分隔板20、201、221、30前后分隔。
室外侧面板11与第1分隔板20间的内部空间被分隔成上侧空间41与下侧空间42。上侧空间41通过吹出口16与室外空间311连通。下侧空间42通过吸入口13与室外空间311连通。
上侧空间41的右端附近设有排气扇96。另外,在上侧空间41设有第2热交换器104。第2热交换器104为所谓的交叉散热片式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对向着排气扇96而在上侧空间41流动的空气进行加热或冷却。即,第2热交换器104用于对向室外排放的空气进行加热或冷却。
第1分隔板20与第2分隔板201之间的空间,从左侧向右侧依次地分隔成左端空间202、左侧中央空间203、右侧中央空间204及右端空间205。
在第1分隔板20上形成有右侧开口21、左侧开口22、右上开口23、右下开口24、左上开口25及左下开口26。这些开口21~26各自具备可活动的开闭风门,可自如开闭。
左上开口25使上侧空间41与左侧中央空间203连通。右上开口23使上侧空间41与右侧中央空间204连通。左侧开口22使下侧空间42与左端空间202连通。左下开口26使下侧空间42与左侧中央空间203连通。右下开口24使下侧空间42与右侧中央空间204连通。右侧开口21使下侧空间42与右端空间205连通。
在第2分隔板201上也形成有右侧开口207、左侧开口206、右上开口210、右下开口211、左上开口208及左下开口209。左上开口208、左下开口209、右上开口210及右下开口211各自具备可活动的开闭风门,可自如开闭。
在第2分隔板201与第3分隔板221之间,设有第1吸附元件81及第2吸附元件82。这些吸附元件81、82以隔开所定的间隔左右并列的状态设置。具体而言,右端附近处设置第1吸附元件81,左端附近处设置第2吸附元件82。
第1吸附元件81及第2吸附元件82各自的平板构件83及波纹板构件84的层叠方向与外壳10的长度方向(图2中从近侧向远侧的方向)一致,且以各自的平板构件83等的层叠方向相互平行的状态设置。另外,各吸附元件81、82设置成,左右的侧面与外壳10的侧板大致平行、上下面与外壳10的顶板或底板大致平行、前后的端面与室外侧面板11或室内侧面板12大致平行。
在第1吸附元件81的底面上设有第1过滤器301。在第2吸附元件82的底面上设有第2过滤器302。
另外,设置于外壳10内的各吸附元件81、82在左右的侧面上有冷却侧通路86开口。即,第1吸附元件81的有冷却侧通路86开口的一个侧面与第2吸附元件82的有冷却侧通路86开口的一个侧面互相面对。
第2分隔板201与第3分隔板221之间的空间被分隔成右侧流路51、左侧游路52、右上流路53、右下流路54、左上流路55、左下流路56及中央流路57。
右侧流路51形成于第1吸附元件81的右侧,与第1吸附元件81的冷却侧通路86连通。左侧游路52形成于第2吸附元件82的左侧,与第2吸附元件82的冷却侧通路86连通。
右上流路53形成于第1吸附元件81的上侧,与第1吸附元件81的调湿侧通路85连通。右下流路54形成于第1吸附元件81的下侧(严密地说,形成于第1过滤器301的下侧),与第1吸附元件81的调湿侧通路85连通。左上流路55形成于第2吸附元件82的上侧,与第2吸附元件82的调湿侧通路85连通。左下流路56形成于第2吸附元件82的下侧(严密地说,形成于第2过滤器302的下侧),与第2吸附元件82的调湿侧通路85连通。
中央流路57形成于第1吸附元件81与第2吸附元件82之间,与两个吸附元件81、82的冷却侧通路86连通。该中央流路57在图2中的流路截面形状为八角形。
第2分隔板201的左侧开口206使左端空间202与左侧游路52连通。右侧开口207使右端空间205与右侧流路51连通。左上开口208使左侧中央空间203与左上流路55连通。左下开口209使左侧中央空间203与左下流路56连通。右上开口210使右侧中央空间204与右上流路53连通。右下开口211使右侧中央空间204与右下流路54连通。
更新热交换器102为所谓的交叉散热片式翅片管型热交换器,为对流动于中央流路57的空气进行加热。该更新热交换器102设置于中央流路57。即,更新热交换器102设置于左右并列的第1吸附元件81与第2吸附元件82之间。另外,更新热交换器102以大致垂直竖立的状态设置,将中央流路57分隔为左右二部分。
在第1吸附元件81与更新热交换器102之间设有分隔中央流路57中更新热交换器102的右侧部分与右上流路53的可自如开闭的活动风门。另一方面,在第2吸附元件82与更新热交换器102之间,设有分隔中央流路57中的更新热交换器102的左侧部分与左上流路55的可自如开闭的活动风门。
第3分隔板221具有与第2分隔板201同样的构成。第3分隔板221上也形成有右侧开口222、左侧开口223、右上开口224、右下开口225、左上开口226及左下开口227。左上开口226、左下开口227、右上开口224及右下开口225各自具备开闭风门,可自如开闭。
第3分隔板221与第4分隔板30之间的空间从左侧向右侧,依次地被分隔成左端空间228、左侧中央空间229、右侧中央空间230及右端空间231。
左侧开口223使左侧游路52与左端空间228连通。右侧开口222使右侧流路51与右端空间231连通。左上开口226使左上流路55与左侧中央空间229连通。左下开口227使左下流路56与左侧中央空间229连通。右上开口224使右上流路53与右侧中央空间230连通。右下开口225使右下流路54与右侧中央空间230连通。
第4分隔板30与室内侧面板12之间的空间被分隔成上侧空间46与下侧空间47。上侧空间46通过吹出口14与室内空间312连通。下侧空间47通过吸入口15与室内空间312连通。
第4分隔板30具有与第1分隔板20同样的构成。第4分隔板30上也形成有右侧开口31、左侧开口32、右上开口33、右下开口34、左上开口35及左下开口36。这些开口31~36各自具备开闭风门,可自如开闭。
左侧开口32使左端空间228与下侧空间47连通。左下开口36使左侧中央空间229与下侧空间47连通。右下开口34使右侧中央空间230与下侧空间47连通。右侧开口31使右端空间231与下侧空间47连通。左上开口35使左侧中央空间229与上侧空间46连通。右上开口33使右侧中央空间230与上侧空间46连通。
在上侧空间46的左端附近设有供气扇95。另外在上侧空间46内设有第1热交换器103。第1热交换器103为所谓的交叉散热片式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对向着供气扇95流动于上侧空间46的空气进行加热或冷却。即,第1热交换器103用于对向室内供给的空气进行加热或冷却。
-调湿装置的运行动作-
以下,对调湿装置1的运行动作进行说明。该调湿装置1交替进行第1动作和第2动作,第1动作进行第1吸附元件81的吸附及第2吸附元件82的更新(参照图2),第2动作进行第2吸附元件82的吸附及第1吸附元件81的更新(参照图4)。即,调湿装置1进行所谓的间歇式运行。调湿装置1通过交替进行第1动作与第2动作而持续性地进行室内的除湿。
首先,参照图2对第1动作进行说明。如下所述,第1动作同时进行第1吸附元件81的吸附运行与第2吸附元件82的更新运行。该第1吸附元件81的吸附运行为通常运行,在该吸附运行中,用第1过滤器301净化空气。另一方面,第2吸附元件82的更新运行为净化运行,在该更新运行中,从第2过滤器302除去灰尘。
第1分隔板20上,右下开口24与左上开口25开放,右侧开口21、右上开口23、左下开口26及左侧开口22封闭。第2分隔板201上,右下开口211与左下开口209开放、右上开口210与左上开口208封闭。此外,右侧开口207及左侧开口206开放。第3分隔板221上,右上开口224开放,右下开口225、左上开口226及左下开口227封闭。此外,右侧开口222及左侧开口223开放。第4分隔板30上,右上开口33与右侧开口31开放,右下开口34、左上开口35、左下开口36及左侧开口32封闭。
从吸入口13吸入的空气(以下,称为第1空气)依次通过下侧空间42、第1分隔板20的右下开口24、右侧中央空间204、第2分隔板201的右下开口211,被导入右下流路54。
导入右下流路54的第1空气向上通过第1过滤器301及第1吸附元件81的调湿侧通路85,流入右上流路53。此时,第1空气中所含灰尘等被第1过滤器301捕集而从第1空气中除去。另外,第1空气中所含水分被第1吸附元件81吸附,第1空气由此被除湿。
流入右上流路53的第1空气依次通过第3分隔板221的右上开口224、右侧中央空间230、第4分隔板30的右上开口33、上侧空间46,通过上侧空间46时被第1热交换器103冷却。然后该第1空气从吹出口14向室内供给。
另一方面,从吸入口15吸入的室内空气(以下,称为第2空气)依次通过下侧空间47、第4分隔板30的右侧开口31、右端空间231、第3分隔板221的右侧开口222,被导入右侧流路51。
导入右侧流路51的第2空气流入第1吸附元件81的冷却侧通路86。该第2空气在流过冷却侧通路86时,对在调湿侧通路85中水蒸气被吸附剂吸附时产生的吸附热进行吸热。即,第2空气作为冷却用流体而流过冷却侧通路86,对第1吸附元件81进行冷却。通过冷却侧通路86后的第2空气接着通过更新热交换器102。此时,在更新热交换器102处,第2空气因与冷媒发生热交换而被加热。其后,第2空气从中央流路57流入左上流路55。
在第1吸附元件81及更新热交换器102处加热后的第2空气被导入第2吸附元件82的调湿侧通路85。在该调湿侧通路85,吸附剂被第2空气加热,水蒸气从吸附剂上脱离。即,对第2吸附元件82进行更新。
接着,上述含有水蒸气的第2空气通过第2过滤器302。此时,附着于第2过滤器302的灰尘等随着第2空气的气流从第2过滤器302脱离。换言之,第2空气将附着于第2过滤器302的灰尘等去除,对第2过滤器302进行清扫。并且,含有灰尘等的第2空气流入左下流路56。
流入左下流路56的第2空气依次流过第2分隔板201的左下开口209、左侧中央空间203、第1分隔板20的左上开口25、上侧空间41,从吹出口16向室外排放。此时,从第2过滤器302取出的灰尘等也与第2空气一起向室外排放。此外,第2热交换器104处于休止状态,在流过上侧空间41时,第2空气既未被加热也未被冷却。
上述第1动作持续进行所定时间后,进行以下的第2动作。以下参照图4对第2动作进行说明。
第2动作与第1动作相反,是同时进行第2吸附元件82的吸附运行及第1吸附元件81的更新运行。该第1吸附元件81的吸附运行为净化运行,该吸附运行中,从第1过滤器301除去灰尘。第2吸附元件82的更新运行为通常运行,该更新运行中,用第2过滤器302进行空气的净化。
如图4所示,第1分隔板20上,右上开口23与左下开口26开放,右侧开口21、右下开口24、左上开口25及左侧开口22封闭。第2分隔板201上,右下开口211与左下开口209开放,右上开口210、左上开口208封闭。此外,右侧开口207及左侧开口206开放。第3分隔板221上,左上开口226开放,左下开口227、右上开口224及右下开口225封闭。此外,右侧开口222及左侧开口223开放。第4分隔板30上,左上开口35与左侧开口32开放,左下开口36、右上开口33、右下开口34及右侧开口31封闭。
从吸入口13吸入的室外空气(以下,称为第1空气)依次通过下侧空间42、第1分隔板20的左下开口26、左侧中央空间203、第2分隔板201的左下开口209,并被导入左下流路56。
导入左下流路56的第1空气向上通过第2过滤器302及第2吸附元件82的调湿侧通路85,流入左上流路55。此时,第1空气中含有的灰尘等被第2过滤器302捕集而从第1空气中去除。另外,第1空气中所含水分由第2吸附元件82吸附,对第1空气进行除湿。
流入左上流路55的第1空气,依次通过第3分隔板221的左上开口226、左侧中央空间229、第4分隔板30的左上开口35、上侧空间46,通过上侧空间46时被第1热交换器103冷却。并且,该第1空气从吹出口14向室内供给。
另一方面,从吸入口15吸入的室内空气(以下称为第2空气)依次通过下侧空间47、第4分隔板30的左侧开口32、左端空间228、第3分隔板221的左侧开口223,并被导入左侧流路52。
导入左侧流路52的第2空气流入第2吸附元件82的冷却侧通路86。该第2空气在流动于冷却侧通路86时,对在调湿侧通路85中产生的吸附热进行吸热。即,第2空气作为冷却用流体而流过冷却侧通路86,对第2吸附元件82进行冷却。通过冷却侧通路86的第2空气接着通过更新热交换器102。此时,在更新热交换器102处,第2空气因与冷媒发生热交换而被加热。其后,第2空气从中央流路57流入右上流路53。
在第2吸附元件82及更新热交换器102处加热后的第2空气被导入第1吸附元件81的调湿侧通路85。在该调湿侧通路85,吸附剂被第2空气加热,水蒸气从吸附剂上脱离。即,对第1吸附元件81进行更新。
接着,上述含有水蒸气的第2空气通过第1过滤器301。此时,附着于第1过滤器301的灰尘等从第1过滤器301脱离并随着第2空气的气流排出。换言之,第2空气将附着于第1过滤器301的灰尘等去除,对第1过滤器301进行清扫。并且,上述第2空气成为含有灰尘等的空气并流入左侧流路52。
流入左侧流路52的第2空气依次流过第2分隔板201的右下开口211、右侧中央空间204、第1分隔板20的右上开口23、上侧空间41,从吹出口16向室外排放。此时,从第1过滤器301取出的灰尘等也与第2空气一起向室外排放。此外,第2热交换器104处于休止状态,在流动于上侧空间41时,第2空气既未被加热也未被冷却。
-实施例1的效果-
如上所述,调湿装置1中,空气在吸附元件81、82中的流通方向为互为相反的吸附运行时的流通方向与更新运行时的流通方向。换言之,吸附运行时与更新运行时的空气流通方向互为相反。
具体而言,通过吸附元件81、82的调湿侧通路85的空气在吸附运行时向上流动,而在更新运行时向下流动。因此,吸附运行时,第1空气中所含的灰尘等可由过滤器301、302去除,而当更新运行时,附着于过滤器301、302的灰尘等可由第2空气去除,并且这些灰尘等可与第2空气一起向室外排放。此处,由于调湿装置1进行间歇式运行,因此在各吸附元件81、82交替进行吸附运行及更新运行。为此,就在各过滤器301、302中交替进行灰尘等的捕捉及脱离,各过滤器301、302的清扫可自动进行。因此,各过滤器301、302可长期不发生大量灰尘等堆积的情况。
由此,调湿装置1可防止因过滤器301、302孔眼堵塞而造成换气量下降。另外,可有效地防止吸附元件81、82的性能劣化、实现吸附元件81、82的长寿命化。
另外,由于不须或可减少对过滤器301、302的定期清扫,可减轻维护负担。使削减维护成本成为可能。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例中,更新热交换器102以直立状态设置于第1吸附元件81与第2吸附元件82之间,然而,对更新热交换器102的设置状态并无特别的限定。例如图5A及图5B所示,也可将更新热交换器102横向设置,使热交换时的空气流通方向成为上下方向。
-变形例2-
上述实施例中,是将经更新热交换器102加热后的空气立即导入吸附元件81、82的调湿侧通路85,然而,也可如图6A及图6B所示的那样,将经更新热交换器102加热后的空气,暂且导入吸附元件81、82的冷却侧通路86,其后再导入调湿侧通路85。由此,可更为有效地对作为更新对象的吸附元件81、82进行加热,可提高更新效率。
-变形例3-
上述实施例中,各吸附元件81、82具有调湿侧通路85及冷却侧通路86二个通路,然而,也可如图7A及图7B所示的那样,采用仅具有调湿侧通路85的吸附元件81、82。
-变形例4-
上述实施例具备独立的2个吸附元件、即第1吸附元件81与第2吸附元件82。然而,本发明的吸附元件也可由1个吸附元件构成。
例如图8所示,也可将构成空调用元件的单个转子式吸附元件253横跨吸附通路251与更新通路252设置。本变形例中,转子式吸附元件253的室外侧设有与转子式吸附元件253一体旋转的过滤器254。更新热交换器102设置成比更新通路252上的转子式吸附元件253更靠近室内侧。
本变形例中,吸入吸附通路251的室外空气在由过滤器254净化后,被转子式吸附元件253除湿。并且,经净化及除湿后的空气向室内供给。另一方面,吸入更新通路252的室内空气经更新热交换器102加热后,通过转子式吸附元件253。此时,室内空气对转子式吸附元件253加热,吸收转子式吸附元件253中含有的水分。由此对转子式吸附元件253进行更新。接着,对转子式吸附元件253进行过更新的空气通过过滤器254。此时,附着于过滤器254上的灰尘等被上述空气从过滤器254除去。
因此本变形例可持续地而不是间歇地进行吸附元件的吸附与更新。另外,可持续而不是间歇地对过滤器254进行集尘与清扫。
实施例2
实施例2的调湿装置由本发明的空调装置构成,对室内进行加湿与换气。如图9所示,实施例2的调湿装置2的第1过滤器301及第2过滤器302分别设置于第1吸附元件81及第2吸附元件82的顶面侧。调湿装置2除了过滤器301、302的设置位置之外,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的调湿装置1相同。因此,省略对调湿装置2的构成的说明。
调湿装置2交替进行第1动作和第2动作,第1动作进行对第1吸附元件81的更新及第2吸附元件82的吸附(参照图9),第2动作进行第1吸附元件81的吸附及第2吸附元件82的更新(参照图10)。即,本调湿装置2也进行间歇式运行,通过交替进行第1动作与第2动作,对室内进行持续加湿。
以下参照图9说明第1动作。第1动作同时进行第1吸附元件81的更新运行与第2吸附元件82的吸附运行。该第1吸附元件81的更新运行为通常运行,在该更新运行中,用第1过滤器301净化空气。另一方面,第2吸附元件82的吸附运行为净化运行,在该吸附运行中,从第2过滤器302除去灰尘。
第1分隔板20上,左上开口25与左侧开口22开放,右侧开口21、右上开口23、右下开口24、左下开口26封闭。第2分隔板201上,左上开口208开放,左下开口209、右上开口210与右下开口211封闭。此外,左侧开口206及右侧开口207开放。第3分隔板221上,右下开口225与左下开口227开放,右上开口224与左上开口226封闭。此外,右侧开口222及左侧开口223开放。第4分隔板30上,右上开口33与左下开口36开放,右侧开口31、左侧开口32、右下开口34与左上开口35封闭。
吸入吸入口13的室外空气(以下称为第2空气)依次通过下侧空间42、第1分隔板20的左侧开口22、左端空间202、第2分隔板201的左侧开口206,并导入左侧游路52。导入左侧游路52的第2空气通过第2吸附元件82的冷却侧通路86及中央流路57的更新热交换器102,被第2吸附元件82及更新热交换器102加热。
被加热后的第2空气流入右上流路53,依次通过第1过滤器301与第1吸附元件81的调湿侧通路85。此时,第2空气被第1过滤器301净化,并被第1吸附元件81加湿。
经加湿后的第2空气流入右下流路54,并依次通过第3分隔板221的右下开口225、右侧中央空间230、第4分隔板30的右上开口33,流入上侧空间46。流入上侧空间46的第2空气通过第1热交换器103,从吹出口14向室内供给。此外,第1热交换器103处于休止状态,第2空气通过第1热交换器103时既未被加热也未被冷却。
另一方面,从吸入口15吸入的室内空气(以下,称为第1空气)依次通过下侧空间47、第4分隔板30的左下开口36、左侧中央空间229、第3分隔板221的左下开口227,流入左下流路56。
流入左下流路56的第1空气通过第2吸附元件82的调湿侧通路85,由第2吸附元件82进行除湿。通过第2吸附元件82的调湿侧通路85后的第1空气又通过第2过滤器302。此时,附着于第2过滤器302的灰尘等由第1空气除去。含有灰尘等的第1空气依次流过左上流路55、第2分隔板201的左上开口208、左侧中央空间203、第1分隔板20的左上开口25、上侧空间41,从吹出口16向室外排放。此外,第1空气通过上侧空间41内的第2热交换器104时被冷却。
上述的第1动作持续进行所定时间后,进行下述的第2动作。以下参照图10,对第2动作进行说明。
第2动作与第1动作相反,进行第1吸附元件81的吸附运行与第2吸附元件82的更新运行。该第1吸附元件81的吸附运行为净化运行,在该吸附运行中从第1过滤器301除去灰尘。第2吸附元件82的更新运行为通常运行,在该更新运行中用第2过滤器302净化空气。
如图10所示,第1分隔板20上,右上开口23与右侧开口21开放,左侧开口22、右下开口24、左上开口25、左下开口26封闭。第2分隔板201上,右上开口210开放,左上开口208、左下开口209、右下开口211封闭。此外,左侧开口206及右侧开口207开放。第3分隔板221上,右下开口225与左下开口227开放,右上开口224、左上开口226封闭。此外,右侧开口222及左侧开口223开放。第4分隔板30上,右下开口34与左上开口35开放,右侧开口31、左侧开口32、右上开口33、左下开口36封闭。
从吸入口13吸入的室外空气(以下,称为第2空气)依次通过下侧空间42、第1分隔板20的右侧开口21、右端空间205、第2分隔板201的右侧开口207,导入右侧流路51。
导入右侧流路51的第2空气依次通过第1吸附元件81的冷却侧通路86与中央流路57的更新热交换器102,由第1吸附元件81及更新热交换器102加热。
经加热后的第2空气流入左上流路55,并依次通过第2过滤器302、第2吸附元件82的调湿侧通路85。此时,第2空气被第2过滤器302净化,并被第2吸附元件82加湿。
经加湿后的第2空气流入左下流路56,并依次通过第3分隔板221的左下开口227、左侧中央空间229、第4分隔板30的左上开口35,流入上侧空间46。流入上侧空间46的第1空气通过第1热交换器103,从吹出口14向室内供给。此外,与第1动作时同样,第1热交换器103处于休止状态,第2空气既未受到第1热交换器103的加热、也未被其冷却。
另一方面,从吸入口15吸入的室内空气(以下,称为第1空气)依次通过下侧空间47、第4分隔板30的右下开口34、右侧中央空间230、第3分隔板221的右下开口225,流入右下流路54。
流入右下流路54的第1空气通过第1吸附元件81的调湿侧通路85,被第1吸附元件81除湿。通过第1吸附元件81的调湿侧通路85的第1空气又通过第1过滤器301。此时,附着于第1过滤器301的灰尘等由第1空气除去。并且,含有灰尘等的第1空气依次流过右上流路53、第2分隔板201的右上开口210、右侧中央空间204、第1分隔板20的右上开口23、上侧空间41,从吹出口16向室外排放。此外,第2空气在通过上侧空间41内的第2热交换器104时被冷却。
-实施例2的效果-
如上所述,调湿装置2也是通过使第1动作与第2动作交替进行而在各过滤器301、302上交替地进行灰尘等的捕集与脱尘。因此,各过滤器301、302可长期不发生大量灰尘堆积的情况,可防止因孔眼堵塞而造成装置能力降低。并且,可防止吸附元件81、82的品质劣化、实现吸附元件81、82的长寿命化。另外,可减轻维护负担、削减维护成本。
-变形例1-
上述实施例中,更新热交换器102以直立状态设置于第1吸附元件81与第2吸附元件82之间,然而,对更新热交换器102的设置状态并无特别的限定。例如图11A及图11B所示,也可将更新热交换器102横向设置,使热交换时的空气流通方向成为上下方向。
-变形例2-
上述实施例中,将经更新热交换器102加热后的空气立即导入吸附元件81、82的调湿侧通路85,然而也可如图12A及图12B所示的那样,将经更新热交换器102加热后的空气暂且导入吸附元件81、82的冷却侧通路86,其后再导入调湿侧通路85。由此,可更为有效地对作为更新对象的吸附元件81、82进行加热,可提高更新效率。
-变形例3-
上述实施例中,各吸附元件81、82具有调湿侧通路85及冷却侧通路86二个通路,然而也可如图13A及图13B所示的那样,采用仅具有调湿侧通路85的吸附元件81、82。
-变形例4-
上述实施例具备独立的2个吸附元件、即第1吸附元件81与第2吸附元件82。然而,本发明的吸附元件也可由1个吸附元件构成。
如图14所示,也可将构成空调用元件的单个转子式吸附元件253横跨吸附通路251与更新通路252设置。本变形例中,转子式吸附元件253的室外侧设有与转子式吸附元件253一体旋转的过滤器254。更新热交换器102设置成比更新通路252上的转子式吸附元件253更靠近室外侧。
本变形例中,被吸入更新通路252的室外空气在被更新热交换器102加热后,由过滤器254净化,之后,由转子式吸附元件253加湿。然后经净化及加湿后的空气向室内供给。另一方面,吸入吸附通路251的室内空气通过转子式吸附元件253,由该转子式吸附元件253除湿。接着,经转子式吸附元件253除湿后的空气通过过滤器254。此时,附着于过滤器254上的灰尘等,由上述空气从过滤器254除去。
因此,本变形例可持续地而不是间歇地进行吸附元件的吸附与更新。并且,可持续地对过滤器254进行集尘与清扫。
实施例3
实施例3的调湿装置在进行室内换气的同时,选择性地进行室内的除湿及加湿。如图15A~图15D所示,实施例3的调湿装置在第1吸附元件81的底面侧及顶面侧设有第1过滤器301a、301b,在第2吸附元件82的底面侧及顶面侧设有第2过滤器302a、302b。此外,除了过滤器301a、301b、302a、302b的设置位置之外,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的调湿装置1相同,因而,省略其他构成的说明。
本调湿装置在除湿运行时进行与实施例1的调湿装置1同样的运行。即,除湿运行时,交替进行图15A所示的第1动作和图15B所示的第2动作。
另一方面,本调湿装置在加湿运行时,进行与实施例2的调湿装置2同样的运行。即,加湿运行时,交替进行如图15C所示的第1动作和如图15D所示的第2动作。
因此,本实施例可获得实施例1与实施例2双方的效果。又由于在吸附元件81、82的顶面侧及底面侧双方设有过滤器301a、301b、302a、302b,不仅可除去来自室外的灰尘等,还可除去来自室内的灰尘等。因此,可更进一步地防止吸附元件81、82的性能劣化,可实现更久的长寿命化。
-变形例1-
上述实施例中,各吸附元件81、82具有调湿侧通路85及冷却侧通路86,但如图16A及图16B所示,也可采用仅具有调湿侧通路85的吸附元件81、82。
-变形例2-
也可如图17A及图17B所示,在一方的吸附元件81的底面侧设置第1过滤器301、在另一方的吸附元件82的顶面侧设置第2过滤器302。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定,也可采用其他的实施形态。
-第1变形例-
上述实施例的空气流通状态如图18A及图18B所示,然而本发明的调湿装置的空气流通状态并不限定于上述状态。以下,就其他流通状态,例举若干例子进行说明。此外,图18~图28中省略了过滤器的,如上述实施例所述,过滤器的设置位置既可为吸附元件的顶面侧,亦可为底面侧。另外,也可在吸附元件的顶面侧及底面侧双方设置过滤器。
在图19A及图19B的例子中,第1吸附元件81与第2吸附元件82横向设置,在第1吸附元件81与第2吸附元件82之间,横向设置更新热交换器102。
在本例中也是交替进行第1动作与第2动作。本例的第1动作中,一方的空气向上流过第1吸附元件81的调湿侧通路85以进行吸附,同时另一方的空气向下流过第2吸附元件82的调湿侧通路85以进行更新(参照图19A)。第2动作中,一方的空气向下流过第1吸附元件81以进行更新,同时另一方的空气向上流过第2吸附元件82的调湿侧通路85以进行吸附(参照图19B)。
图20A及图20B的例子中,第1吸附元件81与第2吸附元件82横向设置,在第1吸附元件81与第2吸附元件82之间纵向设置更新热交换器102。当然,也可如虚线所示的那样,将更新热交换器102斜向设置。
在本例中也交替进行第1动作与第2动作。本例的第1动作中,一方的空气向下流过第1吸附元件81的调湿侧通路85以进行吸附,同时另一方的空气向下流过第2吸附元件82的调湿侧通路85以进行更新(参照图20A)。第2动作中,一方的空气向上流过第1吸附元件81的调湿侧通路85以进行更新,同时另一方的空气向上流过第2吸附元件82的调湿侧通路85以进行吸附(参照图20B)。
图21A及图21B的例子中,第1吸附元件81与第2吸附元件82互为逆向地倾斜,形成八字状。更新热交换器102横向设置于第1吸附元件81与第2吸附元件82之间。
本例中也交替进行第1动作与第2动作。本例的第1动作中,一方的空气向斜下方流过第1吸附元件81的调湿侧通路85以进行吸附,同时另一方的空气向斜上方流过第2吸附元件82的调湿侧通路85以进行更新(参照图21A)。第2动作中,一方的空气向斜上方流过第1吸附元件81的调湿侧通路85以进行更新,同时另一方的空气向斜下方流过第2吸附元件82的调湿侧通路85以进行吸附(参照图21B)。
图22A及图22B的例子中,第1吸附元件81与第2吸附元件82向同一方向倾斜,更新热交换器102纵向设置于它们之间。当然也可如虚线所示的那样,将更新热交换器102斜向设置。
本例中也交替进行第1动作与第2动作。本例的第1动作中,一方的空气向斜上方流过第1吸附元件81的调湿侧通路85以进行吸附,同时另一方的空气向斜下方流过第2吸附元件82的调湿侧通路85以进行更新(参照图22A)。第2动作中,一方的空气向斜上方流过第1吸附元件81的调湿侧通路85以进行更新,同时另一方的空气向斜下方流过第2吸附元件82的调湿侧通路85以进行吸附(参照图22B)。
图23A及图23B的例子中,第1吸附元件81与第2吸附元件82横向设置,在第1吸附元件81与第2吸附元件82之间纵向设置更新热交换器102。
在本例中也交替进行第1动作与第2动作。本例的第1动作中,一方的空气向上流过第1吸附元件81的调湿侧通路85以进行吸附,同时另一方的空气向下流过第2吸附元件82的调湿侧通路85以进行更新(参照图23A)。第2动作中,一方的空气向下流过第1吸附元件81的调湿侧通路85以进行更新,同时,另一方的空气向上流过第2吸附元件82的调湿侧通路85以进行吸附(参照图23B)。
图24A及图24B的例子中,也将第1吸附元件81与第2吸附元件82横向设置,在第1吸附元件81与第2吸附元件82之间纵向设置更新热交换器102。当然也可如虚线所示的那样,将更新热交换器102斜向设置。
在本例中也交替进行第1动作与第2动作。本例的第1动作中,一方的空气向下流过第1吸附元件81的调湿侧通路85以进行吸附,同时另一方的空气向下流过第2吸附元件82的调湿侧通路85以进行更新(参照图24A)。第2动作中,一方的空气向上流过第1吸附元件81的调湿侧通路85以进行更新,同时,另一方的空气向上流过第2吸附元件82的调湿侧通路85以进行吸附(参照图24B)。
图25A及图25B的例子中,第1吸附元件81与第2吸附元件82向同一方向倾斜,更新热交换器102横向设置它们之间。当然也可如虚线所示的那样,将更新热交换器102斜向设置。
本例中也交替进行第1动作与第2动作。本例的第1动作中,一方的空气向斜下方流过第1吸附元件81的调湿侧通路85以进行吸附,同时另一方的空气向斜下方流过第2吸附元件82的调湿侧通路85以进行更新(参照图25A)。第2动作中,一方的空气向斜上方流过第1吸附元件81的调湿侧通路85以进行更新,同时另一方的空气向斜上方流过第2吸附元件82的调湿侧通路85以进行吸附(参照图25B)。
图26A及图26B的例子中,也将第1吸附元件81与第2吸附元件82向同一方向倾斜,更新热交换器102横向设置于它们之间。当然也可如虚线所示的那样,将更新热交换器102斜向设置。
本例中也交替进行第1动作与第2动作。本例的第1动作中,一方的空气向斜上方流过第1吸附元件81的调湿侧通路85以进行吸附,同时另一方的空气向斜上方流过第2吸附元件82的调湿侧通路85以进行更新(参照图26A)。第2动作中,一方的空气向斜下方流过第1吸附元件81的调湿侧通路85以进行更新,同时另一方的空气向斜下方流过第2吸附元件82的调湿侧通路85以进行吸附(参照图26B)。
图27A及图27B的例子中,也将第1吸附元件81与第2吸附元件82向同一方向倾斜,更新热交换器102横向设置于它们之间。当然也可如虚线所示的那样,将更新热交换器102斜向设置。
本例中也交替进行第1动作与第2动作。本例的第1动作中,一方的空气向斜上方流过第1吸附元件81的调湿侧通路85以进行吸附,同时另一方的空气向斜下方流过第2吸附元件82的调湿侧通路85以进行更新(参照图27A)。第2动作中,一方的空气向斜下方流过第1吸附元件81的调湿侧通路85以进行更新,同时,另一方的空气向斜上方流过第2吸附元件82的调湿侧通路85以进行吸附(参照图27B)。
图28A及图28B的例子中,第1吸附元件81与第2吸附元件82互相逆向倾斜,形成八字状。更新热交换器102纵向设置于第1吸附元件81与第2吸附元件82之间。
本例中也交替进行第1动作与第2动作。本例的第1动作中,一方的空气向斜上方流过第1吸附元件81的调湿侧通路85以进行吸附,同时另一方的空气向斜下方流过第2吸附元件82的调湿侧通路85以进行更新(参照图28A)。第2动作中,一方的空气向斜下方流过第1吸附元件81的调湿侧通路85以进行更新,同时,另一方的空气向斜上方流过第2吸附元件82的调湿侧通路85以进行吸附(参照图28B)。
此外,上述各实施例及各变形例中,更新热交换器102只须是对空气加热的加热装置,并不限定于使冷媒与空气发生热交换的热交换器。例如,上述加热装置可为温水线圈或电加热器等。
-第2变形例-
上述各实施例是将本发明适用于对室内空间换气及对室内供气调湿的调湿装置,然而,本发明的适用对象并不限定于该种调湿装置。
首先,本发明也可适用于仅对室内空气调湿的调湿装置。该调湿装置分别在除湿运行与加湿运行中交替进行第1动作与第2动作。
如图29A所示,除湿时的第1动作中,室内空气由第1过滤器301净化后流入第1吸附元件81。该室内空气由第1吸附元件81除湿后返回室内。另一方面,室外空气由更新热交换器102加热后流入第2吸附元件82,第2吸附元件82被高温的室外空气更新。室外空气从第2吸附元件82流出后通过第2过滤器302,此时灰尘等从第2过滤器302剥离。之后,室外空气与从第2过滤器302清除的灰尘等一起向室外排放。
如图29B所示,除湿时的第2动作中,室内空气由第2过滤器302净化后流入第2吸附元件82。该室内空气由第2吸附元件82除湿后返回室内。另一方面,室外空气由更新热交换器102加热后流入第1吸附元件81,第1吸附元件81被高温的室外空气更新。室外空气从第1吸附元件81流出后通过第1过滤器301,此时,灰尘等从第1过滤器301剥离。之后,室外空气与从第1过滤器301清除的灰尘等一起向室外排放。
如图30A所示,加湿时的第1动作中,室内空气由更新热交换器102加热。加热后的室内空气由第2过滤器302净化后流入第2吸附元件82,第2吸附元件82被高温的室内空气更新。并且,从第2吸附元件82脱离的水分加入到室内空气中,加湿后的室内空气返回室内。另一方面,室外空气在通过第1吸附元件81期间被除湿。被除去水分后的室外空气从第1吸附元件81流出后通过第1过滤器301,此时,灰尘等从第1过滤器301上被剥除。之后,室外空气与从第1过滤器301清除的灰尘等一起向室外排放。
如图30B所示,加湿时的第2动作中,室内空气由更新热交换器102加热。加热后的室内空气由第1过滤器301净化后流入第1吸附元件81,第1吸附元件81被高温的室内空气更新。并且,从第1吸附元件81脱离的水分加入室内空气中,加湿后的室内空气向室内送回。另一方面,室外空气在通过第2吸附元件82期间被除湿。被除去水分后的室外空气从第2吸附元件82流出并通过第2过滤器302,此时,灰尘等从第2过滤器302上被剥除。之后,室外空气与从第2过滤器302清除的灰尘等一起向室外排放。
其次,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向室内导入室外空气并对导入室内的室外空气进行调湿的调湿装置。该调湿装置分别在除湿运行与加湿运行中交替地进行第1动作与第2动作。
如图31A所示,除湿时的第1动作中,室外空气由第1过滤器301净化后流入第1吸附元件81。该室外空气由第1吸附元件81除湿后向室内供给。另外的室外空气由更新热交换器102加热后流入第2吸附元件82,第2吸附元件82被高温的室外空气更新。该室外空气从第2吸附元件82流出并通过第2过滤器302,此时,灰尘等从第2过滤器302剥离。之后,室外空气与从第2过滤器302清除的灰尘等一起向室外排放。
如图31B所示,除湿时的第2动作中,室外空气由第2过滤器302净化后,流入第2吸附元件82。该室外空气由第2吸附元件82除湿后向室内供给。另外的室外空气由更新热交换器102加热后流入第1吸附元件81,第1吸附元件81被高温的室外空气更新。室外空气从第1吸附元件81流出并通过第1过滤器301,此时,灰尘等从第1过滤器301剥离。之后,室外空气与从第1过滤器301清除的灰尘等一起向室外排放。
如图32A所示,加湿时的第1动作中,室外空气由更新热交换器102加热。加热后的室内空气由第2过滤器302净化后流入第2吸附元件82,第2吸附元件82被高温的室外空气更新。并且,从第2吸附元件82脱离的水分加入室外空气中,加湿后的室外空气被向室内供给。另外的室外空气在通过第1吸附元件81期间被除湿。除去水分后的室外空气从第1吸附元件81流出并通过第1过滤器301,此时灰尘等从第1过滤器301上被剥除。之后,室外空气与从第1过滤器301清除的灰尘等一起向室外排放。
如图32B所示,加湿时的第2动作中,室外空气由更新热交换器102加热。加热后的室外空气由第1过滤器301净化后流入第1吸附元件81,第1吸附元件81被高温的室外空气更新。并且,从第1吸附元件81脱离的水分加入室外空气中,加湿后的室外空气被向室内供给。另外的室外空气在通过第2吸附元件82期间被除湿。除去水分后的室外空气从第2吸附元件82流出并通过第2过滤器302,此时,灰尘等从第2过滤器302上被剥除。之后,室外空气与从第2过滤器302清除的灰尘等一起向室外排放。
另外,本发明还可适用于向室外排放室内空气并对室内空气进行调湿的调湿装置。该调湿装置分别在除湿运行与加湿运行中交替地进行第1动作与第2动作。
如图33A所示,除湿时的第1动作中,室内空气由第1过滤器301净化后流入第1吸附元件81。该室内空气由第1吸附元件81除湿后向室内送回。另外的室内空气由更新热交换器102加热后流入第2吸附元件82,第2吸附元件82被高温的室内空气更新。该室内空气从第2吸附元件82流出并通过第2过滤器302,此时,灰尘等从第2过滤器302剥离。之后,室内空气与从第2过滤器302清除的灰尘等一起向室外排放。
如图33B所示,除湿时的第2动作中,室内空气由第2过滤器302净化后,流入第2吸附元件82。该室内空气由第2吸附元件82除湿后向室内送回。另外的室内空气由更新热交换器102加热后流入第1吸附元件81,第1吸附元件81被高温的室内空气更新。该室内空气从第1吸附元件81流出并通过第1过滤器301,此时,灰尘等从第1过滤器301剥离。之后,室内空气与从第1过滤器301清除的灰尘等一起向室外排放。
如图34A所示,加湿时的第1动作中,室内空气由更新热交换器102加热。加热后的室内空气由第2过滤器302净化后流入第2吸附元件82,第2吸附元件82被高温的室内空气更新。并且,从第2吸附元件82脱离的水分加入室内空气中,加湿后的室内空气向室内送回。另外的室内空气在通过第1吸附元件81期间被除湿。除去水分后的室内空气从第1吸附元件81流出并通过第1过滤器301,此时,灰尘等从第1过滤器301上被剥除。之后,室内空气与从第1过滤器301清除的灰尘等一起向室外排放。
如图34B所示,加湿时的第2动作中,室内空气由更新热交换器102加热。加热后的室内空气由第1过滤器301净化后流入第1吸附元件81,第1吸附元件81被高温的室内空气更新。并且,从第1吸附元件81脱离的水分加入室内空气中,加湿后的室内空气向室内送回。另外的室内空气在通过第2吸附元件82期间被除湿。除去水分后的室内空气从第2吸附元件82流出并通过第2过滤器302,此时,灰尘等从第2过滤器302上被剥除。之后,室内空气与从第2过滤器302清除的灰尘等一起向室外排放。
-第3变形例-
上述各实施例中,将本发明适用于具备作为空调用元件的吸附元件81、82、进行换气与调湿的调湿装置中,然而,本发明的适用对象并不限定于该种调湿装置。例如,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具备作为空调用元件的全热交换器363的换气装置3。在此,对适用了本发明的换气装置3进行说明。
如图35A~35C所示,上述换气装置3中,在中的扁平状立方体外壳350的内部,收纳有全热交换器363。
上述外壳350在图35A中右侧的端面上形成有外气吸入口351与排气口354。外壳350的内部通过外气吸入口351及排气口354与作为第1空间的室外空间连通。另一方面,外壳350在图35A中左侧的端面上形成有供气口352与内气吸入口353。外壳350的内部通过供气口352及内气吸入口353与作为第2空间的室内空间连通。
上述全热交换器363如图36所示,形成端面呈正方形的方柱状。全热交换器363在其长度方向上交替地形成有许多第1流路364与第2流路365。在该全热交换器363上,第1流路364在一对互为相对的面上开口,第2流路365在另一对互为相对的面上开口。另外,第1流路364与第2流路365之间以纸等具透湿性的材质分隔。
在外壳350内,全热交换器363以其长度方向与外壳350的深度方向(即图35A中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一致的姿态设置于图35A中左右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另外,全热交换器363可在其中心轴周围旋转。
全热交换器363上安装有第1过滤器366及第2过滤器367。第1过滤器366在全热交换器363上覆盖第1流路364开口的那1个侧面。第2过滤器367覆盖第2流路365开口的那1个侧面。
在外壳350内,全热交换器363的左右空间分别被上下分隔。全热交换器363的右侧的空间中,上侧空间与外气吸入口351连通,下侧空间与排气口354连通。另外,该下侧空间中,设有作为空气运送装置的排气扇369。另一方面,全热交换器363的左侧的空间中,上侧空间与内气吸入口353连通,下侧空间与供气口352连通。另外,该下侧空间中,设有作为空气运送装置的供气扇368。在外壳350内,全热交换器363的左上与右下的空间构成作为第1空气通路的排气通路361,全热交换器363的右上与左下的空间构成作为第2空气通路的供气通路362。
如图35A所示,通常运行时,全热交换器363的姿态设定为:第1过滤器366位于外气吸入口351侧,第2过滤器367位于内气吸入口353侧。
一旦供气扇368运行,从外气吸入口351取入外壳350的室外空气即在供气通路362流动。该室外空气由第1过滤器366净化后流入全热交换器363的第1流路364。另一方面,一旦排气扇369运行,从内气吸入口353取入外壳350的室内空气即在排气通路361流动。该室内空气由第2过滤器367净化后流入全热交换器363的第2流路365。
全热交换器363在导入的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量及水分的交换。例如,在冬季的室内暖气运行中,热量与水分从室内空气向室外空气转移。并且,除去了热量与水分的室内空气从排气口354向室外排放,而获得热量与水分的室外空气则从供气口352向室内供给。相反,在夏季的室内冷气运行中,热量与水分从室外空气向室内空气转移。并且,除去了热量与水分的室外空气从供气口352向室内供给,获得热量与水分的室内空气从排气口354向室外排放。
净化运行时,全热交换器363首先设定成如图35B所示的状态。具体而言,全热交换器363的姿态设定为,从图35A的状态向右旋转90°,第1过滤器366位于排气口354侧,第2过滤器367位于外气吸入口351侧。
该状态下,流过排气通路361的室内空气通过全热交换器363后,通过第1过滤器366。由第1过滤器366捕集的灰尘等被该室内空气的气流从第1过滤器366剥离,与室内空气一起从排气口354向室外排放。该动作中,第2过滤器367对室外空气中的灰尘等进行捕集。
接着,全热交换器363设定成如图35C所示的状态。具体而言,全热交换器363的姿态为,从示于图35B的状态向右旋转90°,第1过滤器366位于供气口352侧,第2过滤器367位于排气口354侧。
该状态下,流过排气通路361的室内空气通过全热交换器363后,通过第2过滤器367。由第2过滤器367捕集的灰尘等被该室内空气的气流从第2过滤器367剥离,与室内空气一起从排气口354向室外排放。
如上所述,净化运行中,通过将全热交换器363的姿态设定成如图35B与图35C的状态,对第1过滤器366及第2过滤器367进行清扫。然后全热交换器363返回图35A所示的状态。
此外,本变形例的全热交换器363中安装有2个过滤器366、367,然而,也可如图37A及图37B所示的那样,在全热交换器363中仅安装1个过滤器366。
此场合下,在通常运行中,将全热交换器363设定成过滤器366位于外气吸入口351侧的状态(参照图37A)。另一方面,在净化运行中,将全热交换器363切换成过滤器366位于排气口354侧的状态(参照图37B)。即,全热交换器363由图37A的状态向右旋转90°。
该状态下,流过排气通路361的室内空气通过全热交换器363后通过过滤器366。由过滤器366捕集的灰尘等被该室内空气的气流从过滤器366剥离,与室内空气一起从排气口354向室外排放。此外,该净化运行中,为防止室外空气未经净化而流入全热交换器363,以使供气扇368处于停止状态为宜。
此外,上述换气装置3是通过使全热交换器363旋转来对通常运行与净化运行相互切换,然而,也可采用阻尼阀等变更空气的流通路径以对通常运行与净化运行进行切换。即,也可在全热交换器363保持固定的情况下,使空气的流通路径改变,并在通常运行中使空气从过滤器366、367向全热交换器363流动,在净化运行中使空气从全热交换器363向过滤器366、367流动。
-第4变形例-
上述各实施例是将本发明适用于具备作为空调用元件的吸附元件81、82、进行换气与调湿的调湿装置中,然而,本发明的适用对象并不限定于该种调湿装置。例如,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具备作为空调用元件的显热交换器383的热交换装置4。该热交换装置4例如用于用外气来对装有发热量大的大型电子设备等的室内进行冷却。
如图38A~图38C所示,采用本发明的热交换装置4具备与上述第3变形例的换气装置3大体同样的构造。此处,主要就与第3变形例的换气装置3的不同点,对本变形例的热交换装置4进行说明。
热交换装置4的外壳370形成与第3变形例同样的立方体状。该外壳370在图38A中右侧的端面上形成有内气吸入口371及排气口374,在图38A中左侧的端面上形成有外气吸入口373及供气口372。
外壳370内设有显热交换器383。该显热交换器383具有与第3变形例的全热交换器363同样的构造。即,显热交换器383,整体上形成方柱状,具备许多第1流路384与第2流路385。在显热交换器383上,以树脂板等不具透湿性的材质构成第1流路384与第2流路385间的分隔。该显热交换器383使流动于第1流路384的空气与流动于第2流路385的空气发生热交换。
上述显热交换器383,以与第3变形例的全热交换器363同样的姿态设置于外壳370内。并且,显热交换器383可与第3变形例的全热交换器363同样地绕其中心轴旋转。另外,在显热交换器383上,第1过滤器386覆盖第1流路384开口的那1个侧面,第2过滤器387覆盖第2流路385开口的那1个侧面。
在外壳370的内部,与第3变形例的换气装置3同样,划分成4个空间。并且,与内气吸入口371连通的右上空间及与供气口372连通的左下的空间构成作为空气通路的内气通路382,与外气吸入口373连通的左上的空间及与排气口374连通的右下的空间构成作为空气通路的外气通路381。另外,在外壳370内,在左下的空间内设有内气风扇388,在右下的空间内设有外气风扇389。内气风扇388及外气风扇389构成空气运送装置。
如图38A所示,在通常运行时,显热交换器383的设定成:第1过滤器386位于内气吸入口371侧、第2过滤器387位于外气吸入口373侧。在该状态下,由第1过滤器386净化的室内空气与由第2过滤器387净化的室外空气被导入显热交换器383。并且,通过了显热交换器383的室内空气向室内送回,通过了显热交换器383的室外空气向室外排放。
净化运行时,显热交换器383首先设定成如图38B所示的状态。具体而言,显热交换器383设定为:从示于图38A的状态向右旋转90°,第1过滤器386位于排气口374侧,第2过滤器387位于内气吸入口371侧。在该状态下,室外空气通过显热交换器383后又通过第1过滤器386。由第1过滤器386捕集的灰尘等被该室外空气的气流从第1过滤器386剥离,与室外空气一起从排气口374向室外排放。
接着,显热交换器383设定成如图38C所示的状态。具体而言,显热交换器383的姿态为:从示于图38B的状态向右旋转90°,第1过滤器386位于供气口372侧,第2过滤器387位于排气口374侧。在该状态下,室外空气在通过显热交换器383后通过第2过滤器387。由第2过滤器387捕集的灰尘等被该室外空气的气流从第2过滤器387剥离,与室外空气一起从排气口374向室外排放。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可用于将外气处理后向室内供给的换气装置。

Claims (15)

1.一种空调装置,具备:
与第1空间(311)和第2空间(312)中任一方或双方连通的空气通路(53、54、…)、
对在所述空气通路(53、54、…)中向第2空间(312)流动的空气的温度及湿度中至少一方进行调节的空调用元件(81、82、…)、
捕集在所述空气通路(53、54、…)中从所述第1空间(311)向所述空调用元件(81、82、…)流动的空气中异物的过滤器(301、302、…)、
以及对所述空气通路(53、54、…)中的空气进行输送的空气运送装置(95、96),
将温度及湿度中至少一方经过调节的空气向第2空间(312)供给,
其特征在于,可进行通常运行与净化运行,在所述通常运行中,在所述空气通路(53、54、…)内,空气在通过所述过滤器(301、302、…)后通过所述空调用元件(81、82、…)而向第2空间(312)供给,在所述净化运行中,在所述空气通路(53、54、…)内,空气在通过所述空调用元件(81、82、…)后通过所述过滤器(301、302、…)而向所述第1空间(311)排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空调用元件,设置具备吸附材料的吸附元件(81、82),
空气通路(53~56)与第1空间(311)和第2空间(312)双方连通,
空气运送装置(95、96)进行从所述第1空间(311)向所述第2空间(312)的空气输送及从所述第2空间(312)向所述第1空间(311)的空气输送,
选择性地执行作为通常运行的吸附运行与作为净化运行的更新运行,
在所述吸附运行中,使来自第1空间(311)的空气依次流过过滤器(301、302)和所述吸附元件(81、82),并使该空气中的水分被所述吸附元件(81、82)吸附,然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2空间(312)供给,
在所述更新运行中,使来自第2空间(312)的空气依次流过所述吸附元件(81、82)和过滤器(301、302),用该空气将所述吸附元件(81、82)更新,然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1空间(311)排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空调用元件,设置具备吸附材料的吸附元件(81、82),
空气通路(53~56)与第1空间(311)和第2空间(312)双方连通,
空气运送装置(95、96)进行从所述第1空间(311)向所述第2空间(312)的空气输送及从所述第2空间(312)向所述第1空间(311)的空气输送,
在空气通路(53~56)中的所述吸附元件(81、82)的第1空间(311)侧,设有作为所述过滤器的第1空间侧过滤器(301a、302a)
在所述空气通路(53~56)中的所述吸附元件(81、82)的第2空间(312)侧设有第2空间侧过滤器(301b、302b);
选择性地执行作为通常运行的吸附运行与作为净化运行的更新运行,
在所述吸附运行中,使来自所述第1空间(311)的空气依次流过所述第1空间侧过滤器(301a、302a)、所述吸附元件(81、82)、及所述第2空间侧过滤器(301b、302b),使该空气中的水分被所述吸附元件(81、82)吸附,然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2空间(312)供给,
在所述更新运行中,使来自所述第2空间(312)的空气依次流过所述第2空间侧过滤器(301b、302b)、所述吸附元件(81、82)、及所述第1空间侧过滤器(301a、302a),用该空气将所述吸附元件(81、82)更新之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1空间(311)排放。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1空间由室外空间(311)构成,第2空间由室内空间(312)构成;
通过所述吸附运行对所述室内空间(312)进行除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空调用元件,设置具备吸附材料的吸附元件(81、82),
空气通路(53~56)与第1空间(311)和第2空间(312)双方连通,
空气运送装置(95、96)进行从所述第1空间(311)向所述第2空间(312)的空气输送及从所述第2空间(312)向所述第1空间(311)的空气输送,
选择性地执行作为通常运行的更新运行与作为净化运行的吸附运行,
在所述更新运行中,使来自第1空间(311)的空气依次流过过滤器(301、302)和所述吸附元件(81、82),并用该空气将所述吸附元件(81、82)更新,然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2空间(312)供给,
在所述吸附运行中,使来自第2空间(312)的空气依次流过所述吸附元件(81、82)和过滤器(301、302),使该空气中的水分被所述吸附元件(81、82)吸附,然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1空间(311)排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空调用元件,设置具备吸附材料的吸附元件(81、82),
空气通路(53~56)与第1空间(311)和第2空间(312)双方连通,
空气运送装置(95、96)进行从所述第1空间(311)向所述第2空间(312)的空气输送及从所述第2空间(312)向所述第1空间(311)的空气输送,
在空气通路(53~56)中的所述吸附元件(81、82)的第1空间(311)侧,设有作为所述过滤器的第1空间侧过滤器(301a、302a);
在所述空气通路(53~56)中的所述吸附元件(81、82)的第2空间(312)侧设有第2空间侧过滤器(301b、302b);
选择性地执行作为通常运行的更新运行与作为净化运行的吸附运行,
在所述更新运行中,使来自所述第1空间(311)的空气依次流过所述第1空间侧过滤器(301b、302b)、所述吸附元件(81、82)、及所述第2空间侧过滤器(301a、302a),用该空气将所述吸附元件(81、82)更新之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2空间(312)供给,
在所述吸附运行中,使来自所述第2空间(312)的空气依次流过所述第2空间侧过滤器(301a、302a)、所述吸附元件(81、82)、及所述第1空间侧过滤器(301b、302b),使该空气中的水分被所述吸附元件(81、82)吸附,然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1空间(311)排放。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1空间由室外空间(311)构成,第2空间由室内空间(312)构成;
通过所述更新运行对所述室内空间(312)进行加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空调用元件,设置具备吸附材料的吸附元件(81、82),
空气通路(53~56)与第1空间(311)和第2空间(312)双方连通,
空气运送装置(95、96)进行从所述第1空间(311)向所述第2空间(312)的空气输送及从所述第2空间(312)向所述第1空间(311)的空气输送,
选择性地执行作为通常运行的第1吸附运行、作为净化运行的第1更新运行、作为净化运行的第2吸附运行、及作为通常运行的第2更新运行,
在所述第1吸附运行中,使来自第1空间(311)的空气依次流过过滤器(301、302)和所述吸附元件(81、82),使该空气中的水分被所述吸附元件(81、82)吸附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2空间(312)供给,
在所述第1更新运行中,使来自第2空间(312)的空气依次流过所述吸附元件(81、82)和过滤器(301、302),用该空气将所述吸附元件(81、82)更新之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1空间(311)排放,
在所述第2吸附运行中,使来自第2空间(312)的空气依次流过所述吸附元件(81、82)和过滤器(301、302),使该空气中的水分被所述吸附元件(81、82)吸附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1空间(311)排放,
在所述第2更新运行中,使来自第1空间(311)的空气依次流过过滤器(301、302)和所述吸附元件(81、82),用该空气将所述吸附元件(81、82)更新之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2空间(312)供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空调用元件,设置具备吸附材料的吸附元件(81、82);
空气通路(53~56)与第1空间(311)和第2空间(312)双方连通,
空气运送装置(95、96)进行从所述第1空间(311)向所述第2空间(312)的空气输送及从所述第2空间(312)向所述第1空间(311)的空气输送,
在所述空气通路(53~56)中的所述吸附元件(81、82)的第1空间(311)侧设有作为所述过滤器的第1空间侧过滤器(301a、302a)
在所述空气通路(53~56)中的所述吸附元件(81、82)的第2空间(312)侧设有第2空间侧过滤器(301b、302b)
选择性地执行作为通常运行的第1吸附运行、作为净化运行的第1更新运行、作为净化运行的第2吸附运行、及作为通常运行的第2更新运行,
在所述第1吸附运行中,使来自所述第1空间(311)的空气依次流过所述第1空间侧过滤器(301a、302a)、所述吸附元件(81、82)、及所述第2空间侧过滤器(301b、302b),使该空气中的水分被所述吸附元件(81、82)吸附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2空间(312)供给,
在所述第1更新运行中,使来自所述第2空间(312)的空气依次流过所述第2空间侧过滤器(301b、302b)、所述吸附元件(81、82)、所述第1空间侧过滤器(301a、302a),用该空气将所述吸附元件(81、82)更新之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1空间(311)供给,
在所述第2吸附运行中,使来自所述第2空间(312)的空气依次流过所述第2空间侧过滤器(301b、302b)、所述吸附元件(81、82)、所述第1空间侧过滤器(301a、302a),使该空气中的水分被所述吸附元件(81、82)吸附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1空间(311)供给,
在所述第2更新运行中,使来自所述第1空间(311)的空气依次流过所述第1空间侧过滤(301a、302a)、所述吸附元件(81、82)、所述第2空间侧过滤器(301b、302b),用该空气将所述吸附元件(81、82)更新之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2空间(312)供给。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1空间由室外空间(311)构成,第2空间由室内空间(312)构成,
通过所述第1吸附运行对所述室内空间(312)进行除湿,通过所述第2更新运行对所述室内空间(312)进行加湿。
11.根据权利要求2、3、5、6、8或9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第1空气通路(53、54)中设置第1吸附元件(81)及第1过滤器(301),在第2空气通路(55、56)中设置第2吸附元件(82)及第2过滤器(302),
交替地执行第1动作和第2动作,在第1动作中,同时进行所述第1吸附元件(81)的吸附运行与所述第2吸附元件(82)的更新运行,在第2动作中,同时进行所述第1吸附元件(81)的更新运行与所述第2吸附元件(82)的吸附运行。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第1空气通路(251)中,空气从第1空间(311)向第2空间(312)流通,而在第2空气通路(252)中,空气从第2空间(312)向第1空间(311)流通,
作为所述空调用元件,设有旋转式吸附元件(253),该旋转式吸附元件(253)具备吸附材料且横跨所述第1空气通路(251)及所述第2空气通路(252)设置而旋转,
作为所述过滤器,设有旋转式过滤器(254),该旋转式过滤器(254)设于比所述旋转式吸附元件(253)更靠近所述第1空间(311)的部位,且横跨所述第1空气通路(251)及所述第2空气通路(252)设置而与所述旋转式吸附元件(253)一体旋转,
在所述第1空气通路(251)中,使空气依次通过所述旋转式过滤器(254)、所述旋转式吸附元件(253),使所述旋转式吸附元件(253)吸附该空气中的水分之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2空间(312)供给,将此运行作为通常运行执行,
在所述第2空气通路(252)中,使空气依次通过所述旋转式吸附元件(253)、所述旋转式过滤器(254),并用该空气将所述旋转式吸附元件(253)更新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1空间(311)排放,将此运行作为净化运行执行。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第1空气通路(251)中,空气从第2空间(312)向第1空间(311)流通,而在第2空气通路(252)中,空气从第1空间(311)向第2空间(312)流通,
作为所述空调用元件,设有旋转式吸附元件(253),该旋转式吸附元件(253)具备吸附材料且横跨所述第1空气通路(251)及所述第2空气通路(252)设置而旋转,
作为所述过滤器,设有旋转式过滤器(254),该旋转式过滤器(254)设于比所述旋转式吸附元件(253)更靠近所述第1空间(311)的部位,且横跨所述第1空气通路(251)及所述第2空气通路(252)设置而与所述旋转式吸附元件(253)一体旋转,
在所述第1空气通路(251)中,使空气依次通过所述旋转式吸附元件(253)、所述旋转式过滤器(254),使所述旋转式吸附元件(253)吸附该空气中的水分之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1空间(311)排放,将此运行作为通常运行执行,
在所述第2空气通路(252)中,使空气依次通过所述旋转式过滤器(254)、所述旋转式吸附元件(253),用该空气将所述旋转式吸附元件(253)更新后,将该空气向所述第2空间(312)供给,将此运行作为净化运行执行。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第1空间由室外空间(311)构成,第2空间由室内空间(312)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第1空气通路(361)中,空气从第2空间(312)向第1空间(311)流通,而在第2空气通路(362)中,空气从第1空间(311)向第2空间(312)流通,
作为所述空调用元件,设有使流动于第1空气通路(251)的空气与流动于第2空气通路(252)的空气之间进行热量及水分交换的全热交换器(363)。
CNB03818317XA 2002-08-05 2003-08-04 空调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909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27806/2002 2002-08-05
JP2002227806 2002-08-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1999A true CN1671999A (zh) 2005-09-21
CN100559090C CN100559090C (zh) 2009-11-11

Family

ID=31492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1831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9090C (zh) 2002-08-05 2003-08-04 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096684B2 (zh)
EP (1) EP1548374A4 (zh)
JP (1) JPWO2004013541A1 (zh)
KR (1) KR20050083614A (zh)
CN (1) CN100559090C (zh)
AU (1) AU2003252364B2 (zh)
WO (1) WO200401354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1385A (zh) * 2008-04-21 2011-02-2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调湿系统
CN105783237A (zh) * 2016-04-28 2016-07-2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换新风装置及滤尘件除尘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46722B2 (ja) * 2003-08-18 2005-05-1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調湿装置
WO2005095874A1 (ja) 2004-03-31 2005-10-13 Daikin Industries, Ltd. 調湿装置
EP2059290B1 (en) * 2006-08-25 2015-05-27 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imited Humidifier with internal heating element and heater plate
JP2008196715A (ja) * 2007-02-08 2008-08-2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US20080236180A1 (en) * 2007-03-29 2008-10-02 The Coca-Cola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lexible reversal of condenser fans in vending machines, appliances, and other store or dispense equipment
JP5089254B2 (ja) * 2007-06-11 2012-12-05 新日本空調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調湿空調システム
JP4311490B2 (ja) * 2007-06-12 2009-08-1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調湿装置
WO2009044505A1 (ja) * 2007-10-05 2009-04-09 Daikin Industries, Ltd. 調湿装置及び換気装置
JP4321650B2 (ja) * 2007-12-07 2009-08-2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調湿装置
JP2012052692A (ja) * 2010-08-31 2012-03-15 Daikin Industries Ltd 換気装置
DE102011103759A1 (de) * 2011-05-31 2012-12-06 Robert Bosch Gmbh Luftleitvorrichtung, Klimatisierungsvorrichtung mit einer Luftleit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Klimatisierungsvorrichttung
WO2014024332A1 (ja) * 2012-08-05 2014-02-13 株式会社横浜熱利用技術研究所 乗物用除湿装置
US9140396B2 (en) * 2013-03-15 2015-09-22 Water-Gen Ltd. Dehumidification apparatus
CN103990356B (zh) * 2014-04-30 2016-02-24 叶立英 使气体装置内气流交替反向的方法及装置
KR101658773B1 (ko) * 2015-02-16 2016-09-23 (주) 조은바람 에어필터 자동 청소형 배기열 회수 환기장치
CN106016514A (zh) * 2016-05-12 2016-10-12 上海交通大学 温湿度弱关联控制单元式空调系统及使用方法
KR101973646B1 (ko) * 2017-08-07 2019-04-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DE102017223169A1 (de) * 2017-12-19 2019-06-19 Vorwerk & Co. Interholding Gmbh Luftreiniger
US10921015B2 (en) * 2018-08-28 2021-02-16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justment of heat exchanger position
KR102448119B1 (ko) * 2020-07-08 2022-09-27 주식회사 세진에너지 공기순환기의 필터수명 연장구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641083B2 (en) * 1991-03-05 1993-09-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Humidity control apparatus
JPH0564716A (ja) 1991-09-05 1993-03-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乾式除湿装置
US5426953A (en) * 1993-02-05 1995-06-27 Meckler; Milton Co-sorption air dehumidifying and pollutant removal system
JPH07755A (ja) * 1993-06-17 1995-01-06 Sanden Corp 除湿空調機
US5651819A (en) * 1993-06-24 1997-07-29 The Idod Trust Continuous tube forming and coating
JPH09329371A (ja) 1996-06-07 1997-12-22 Ebara Corp 空調システム
JPH10309429A (ja) 1997-05-09 1998-11-24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除湿換気装置
US6289974B1 (en) * 1997-07-11 2001-09-18 Elastek, Inc. Integrated heat recovery ventilator HEPA filter using a HEPA filter material regenerative heat exchanger
JP2003139348A (ja) * 2001-10-30 2003-05-14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3139349A (ja) * 2001-10-31 2003-05-14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3202128A (ja) * 2002-01-07 2003-07-18 Daikin Ind Ltd 調湿装置
JP3800092B2 (ja) * 2002-01-07 2006-07-1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調湿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1385A (zh) * 2008-04-21 2011-02-2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调湿系统
CN101981385B (zh) * 2008-04-21 2013-07-10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调湿系统
US8596551B2 (en) 2008-04-21 2013-12-03 Daikin Industries, Ltd. Humidity control system
CN105783237A (zh) * 2016-04-28 2016-07-2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换新风装置及滤尘件除尘方法
CN105783237B (zh) * 2016-04-28 2019-09-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换新风装置及滤尘件除尘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548374A1 (en) 2005-06-29
EP1548374A4 (en) 2008-02-13
CN100559090C (zh) 2009-11-11
JPWO2004013541A1 (ja) 2006-09-21
AU2003252364A1 (en) 2004-02-23
US7096684B2 (en) 2006-08-29
KR20050083614A (ko) 2005-08-26
US20060162367A1 (en) 2006-07-27
WO2004013541A1 (ja) 2004-02-12
AU2003252364B2 (en) 2007-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71999A (zh) 空调装置
CN1864033A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585874A (zh) 空调装置
CN1243934C (zh) 吸气·送风装置
CN1527923A (zh) 吸附部件与空调装置
CN101031758A (zh) 换气装置、空调系统、换气系统及建筑物
CN1513101A (zh) 空调器的室内机
CN1934393A (zh) 调湿装置
CN1864035A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795349A (zh) 湿度控制装置
CN1195958C (zh) 空调机用的室内机
CN101056690A (zh) 除湿装置
CN1605804A (zh) 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CN1527925A (zh) 空调装置
CN1930423A (zh) 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1031755A (zh) 换气装置及建筑物
CN1930427A (zh) 调湿装置
CN1946279A (zh) 机柜温控装置、处理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892120A (zh) 室内机单元及空调机
CN1926388A (zh) 空调系统
CN1099122A (zh) 空调装置的风向调整装置
CN1926387A (zh) 空调系统
CN1609519A (zh) 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CN1948845A (zh) 空调器
CN1147615A (zh) 空调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11

Termination date: 2011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