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16811A - 内燃机的爆燃判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的爆燃判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16811A
CN1616811A CNA2004100909699A CN200410090969A CN1616811A CN 1616811 A CN1616811 A CN 1616811A CN A2004100909699 A CNA2004100909699 A CN A2004100909699A CN 200410090969 A CN200410090969 A CN 200410090969A CN 1616811 A CN1616811 A CN 16168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onation
fuel
during
sparger
combustion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9096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38348C (zh
Inventor
大谷元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16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168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3834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3834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69/00Low-pressure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 Apparatus with both continuous and intermittent injection; Apparatus injecting different types of fuel
    • F02M69/04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 F02M69/042Positioning of injectors with respect to engine, e.g. in the air intake conduit
    • F02M69/046Positioning of injectors with respect to engine, e.g. in the air intake conduit for injecting into both the combustion chamber and the intake condui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5/00Electrical control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D41/00 - F02D43/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22Safety or indicating devices for abnormal condi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30Controlling fuel injection
    • F02D41/3094Controlling fuel injection the fuel injection being effected by at least two different injectors, e.g. one in the intake manifold and one in the cylind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PIGNITION, OTHER THAN COMPRESSION IGNITION, FOR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TESTING OF IGNITION TIMING IN COMPRESSION-IGNITION ENGINES
    • F02P5/00Advancing or retarding ignition; Control therefor
    • F02P5/04Advancing or retarding ignition; Control therefor automatically, as a function of the working conditions of the engine or vehicle or of the atmospheric conditions
    • F02P5/145Advancing or retarding ignition; Control therefor automatically, as a function of the working conditions of the engine or vehicle or of the atmospheric conditions using electrical means
    • F02P5/15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F02P5/152Digital data processing dependent on pink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23/00Devices or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rapid changes, such as oscillations, in the pressure of steam, gas, or liquid; Indicators for determining work or energy of steam, internal-combustion, or other fluid-pressure engines from the condition of the working fluid
    • G01L23/22Devices or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rapid changes, such as oscillations, in the pressure of steam, gas, or liquid; Indicators for determining work or energy of steam, internal-combustion, or other fluid-pressure engines from the condition of the working fluid for detecting or indicating knocks i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Units comprising pressure-sensitive members combined with ignitors for firing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G01L23/221Devices or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rapid changes, such as oscillations, in the pressure of steam, gas, or liquid; Indicators for determining work or energy of steam, internal-combustion, or other fluid-pressure engines from the condition of the working fluid for detecting or indicating knocks i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Units comprising pressure-sensitive members combined with ignitors for firing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for detecting or indicating knocks i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G01L23/225Devices or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rapid changes, such as oscillations, in the pressure of steam, gas, or liquid; Indicators for determining work or energy of steam, internal-combustion, or other fluid-pressure engines from the condition of the working fluid for detecting or indicating knocks i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Units comprising pressure-sensitive members combined with ignitors for firing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for detecting or indicating knocks i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ircuit arrangement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2250/00Engine control related to specific problems or objectives
    • F02D2250/14Timing of measurement, e.g. synchronisation of measurements to the engin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35/00Controlling engines, dependent on conditions exterior or interior to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D35/02Controlling engines, dependent on conditions exterior or interior to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n interior conditions
    • F02D35/027Controlling engines, dependent on conditions exterior or interior to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n interior conditions using knock sens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Electrical Control Of Air Or Fuel Supplied To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判定一内燃机(11)内的爆燃的电子控制单元(30),该内燃机具有一用于将燃料喷射到一空气进气口(20)中的进气口喷射器(22)和一用于将燃料直接喷射到一燃烧室(16)中的气缸内喷射器(17)。在一爆燃判定期间内根据一爆燃传感器(33)的输出信号来判定爆燃。该电子控制单元根据由两种喷射器喷射的燃料的量的比率而改变该爆燃判定期间。

Description

内燃机的爆燃判定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是基于2003年11月12日提交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No.2003-382842,并要求其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作为本文的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的爆燃/爆震判定装置,该内燃机具有一用于将燃料喷射到一进气系统中的进气口喷射器(intake injector)和一用于将燃料喷射到一燃烧室中的气缸内喷射器。
技术背景
现有技术中已知一种具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喷射器的内燃机,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喷射器分别用于将燃料喷射到一进气系统如一进气口和一燃烧室中(参照日本公开专利7-103048)。
这种类型的内燃机通过根据内燃机的工作状态用这两种类型的喷射器来转换燃料喷射模式,可改善燃料消耗并确保适当的内燃机输出功率。
典型的内燃机进行爆燃控制,其包括一用于确定爆燃是否已发生的爆燃判定过程和一用于根据该判定结果调整点火定时/正时等的过程。该爆燃判定过程根据一来自一爆燃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来确定是否已发生爆燃,该爆燃传感器检测气缸体的震动,特别是点火后气缸的震动。
在传统的内燃机中,与将燃料喷射到一进气系统中相比,将燃料喷射到一燃烧室中更易于造成该燃烧室内的燃料分布不均匀。当点燃包含不均匀分布的燃料的空气-燃料混合物时,该空气-燃料混合物中燃料浓度高的部分快速燃烧。这增加了该空气-燃料混合物的燃烧率。因此,根据燃料是由气缸内喷射器喷射还是由进气口喷射器喷射,爆燃以不同的方式发生。例如,爆燃发生的定时和由爆燃引起的内燃机震动的程度在(采用)气缸内喷射器的燃料喷射和(采用)进气口喷射器的燃料喷射之间是不同的。因此,具有这两种类型的喷射器的内燃机在爆燃的判定中经常表现出低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一种用于确定内燃机中是否已发生爆燃的装置。该内燃机包括一用于将燃料直接喷射到一燃烧室中的第一喷射器,一用于将燃料喷射到一进气系统中的第二喷射器,和一用于检测与爆燃有关的信息并生成一输出信号的爆燃传感器。该装置包括用于根据在一爆燃判定期间/时期内该爆燃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来判定爆燃是否已发生的一爆燃判定装置。一改变装置(altering means)根据第一喷射器喷射的燃料数量与第二喷射器喷射的燃料数量之间的比率来改变该爆燃判定期间。
从下面结合附图的说明中可清楚地看到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该说明通过示例阐明了本发明的原理。
附图说明
参照下面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以及附图可以很好地理解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在该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具有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爆燃判定装置的内燃机;
图2是示出内燃机的工作状态与燃料喷射模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3是示出燃料喷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一爆燃判定过程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在爆燃判定过程中设定的参数的分布的曲线图;
图6是示出用于确定一爆燃判定期间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气缸内喷射比率和门信号的激活定时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8是示出用于设定一爆燃判定期间的模式的时间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设定一爆燃判定期间的时间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设定一爆燃判定期间的时间图;
图11是示出用于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设定一爆燃判定期间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气缸内喷射比率和修正值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3是示出设定一爆燃判定标准的时间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设定一爆燃判定标准的时间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应用于一内燃机的一爆燃判定装置。
图1示意性地示出一内燃机11。该内燃机11是一具有多个气缸12(图1中仅示出一个)的四冲程内燃机。在每个气缸12中有一活塞13往复运动。该活塞13通过一连杆14与一曲轴15相连接,该曲轴用作该内燃机11的输出轴。该连杆14将活塞13的往复运动转换成曲轴15的转动。
在每个气缸12中的活塞13上限定有一燃烧室16。一喷射器(气缸内喷射器17)安装在每个气缸12上以便将燃料直接喷射到相关的燃烧室16中。该气缸内喷射器17由一燃料供应机构(未示出)提供高压燃料。通过打开该内燃机喷射器17将燃料直接供应到燃烧室16中。
在每个气缸12上安装有一火花塞18以点燃提供给燃烧室16的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物。一点火器19连接在该火花塞18上以便调节该火花塞18的点火定时。
每个燃烧室16都与一进气通道20和一排气通道21连通。一限定燃烧室16和进气通道20之间的边界的空气进气口20a具有一用于将燃料喷射到该进气口20a中的喷射器(进气口喷射器22)。该进气口喷射器22由一燃料供应机构(未示出)提供预定压力的燃料。该预定的压力低于提供给气缸内喷射器17的燃料的压力。通过打开进气口喷射器22向进气口20a提供燃料。
在进气通道20中设置有一节流阀以调节被吸入燃烧室16中的空气的量。进气通道20和进气口20a形成该内燃机11的进气系统的一部分。
一电子控制单元(ECU)30控制该内燃机11。该电子控制单元30包括一用于管理各种内燃机控制过程的中央处理器(CPU)、一用于存储内燃机控制所需的控制程序和信息的存储器、用于气缸内喷射器17和进气口喷射器22的驱动电路,和一用于点火器19的驱动电路。
电子控制单元30与各种传感器相连接以检测内燃机工作状态。例如,一曲柄传感器31检测用作内燃机输出轴的曲轴15的旋转角。即,该曲柄传感器31检测内燃机的速度NE。一加速器传感器32检测加速器操纵量ACCP(加速器踏板的压下量)。一设置在气缸体内的爆燃传感器33检测从每个气缸12的燃烧室16向气缸体传递的震动。一空气流量计和一冷却液(冷却剂)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吸入空气的量和内燃机冷却液的温度(未示出)。
这些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提供给电子控制单元30。电子控制单元30根据来自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检测内燃机11的工作状态,并根据该工作状态管理各种内燃机控制过程,包括燃料喷射控制和点火定时控制。
下面说明由电子控制单元30执行的内燃机11的燃料喷射控制。
首先,将参照图2说明第一实施例的燃料喷射控制。电子控制单元30根据内燃机11的内燃机转速NE和内燃机载荷L来确定是使用气缸内喷射器17还是使用进气口喷射器22,或者使用喷射器17和22两者。例如,可由内燃机11每旋转一周的吸入空气量来确定内燃机11的内燃机载荷L。
如图2中所示,对于每个内燃机转速NE,当节流阀完全打开或基本完全打开并且吸入空气量较大时(即当内燃机载荷L较大时),选择气缸内喷射模式作为燃料喷射模式。在第一实施例的气缸内喷射模式中,在进气冲程期间仅从气缸内喷射器17将燃料喷射到燃烧室16中。在此情况下,空气-燃料混合物基本上进行均匀燃烧。
对于每个内燃机转速NE,当节流阀的打开程度从完全关闭状态变成中等并且吸入空气量较小时(即当内燃机载荷L介于低范围和中等范围之间时),选择进气口喷射模式作为燃料喷射模式。在进气口喷射模式中,仅从进气口喷射器22将燃料提供给燃烧室16。
另外,对于每个内燃机转速NE,当节流阀的打开程度大于中等程度但小于基本完全打开状态时(即当内燃机载荷L介于中等范围和高范围之间时),选择组合的进气口喷射和气缸内喷射作为燃料喷射模式。在该组合的进气口喷射和气缸内喷射模式中,从气缸内喷射器17和进气口喷射器22均提供燃料。
通过根据内燃机的工作状态以这种方式改变燃料喷射模式,空气-燃料混合物变得均匀并且内燃机11的输出在高载荷范围内得到改善。换句话说,与使用气缸内喷射器17时相比,在使用进气口喷射器22时空气-燃料混合物变得更加均匀。因此,在低至中间载荷的范围内使用进气口喷射器22以获得均匀的空气-燃料混合物。当使用气缸内喷射器17喷射燃料时,与使用进气口喷射器22喷射燃料时相比,由于汽化的潜热所以空气-燃料混合物的温度更容易降低。因此,在高载荷范围内,使用气缸内喷射器17以提高吸入空气的充气效率并改善内燃机输出。
下面,将参照图3的流程图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进行燃料喷射控制的过程。以预定的周期重复图3所示的过程。
首先,在步骤S100中,电子控制单元30根据从加速器操纵量ACCP、吸入空气量和内燃机转速NE获得的内燃机载荷L计算一基本的燃料喷射量Qb。在此实施例中,电子控制单元30通过参照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一喷射量计算图来计算该基本的燃料喷射量Qb。
在步骤S110中,电子控制单元30确定从进气口喷射器22喷射到燃烧室16中的燃料与从气缸内喷射器17喷射到燃烧室16中的燃料的比率。更具体地说,电子控制单元30根据内燃机工作状态确定从喷射器17喷射的燃料的气缸内喷射比率Rd和从喷射器22喷射的燃料的进气口喷射比率Rp。例如,在图2所示的进气口喷射模式中,比率Rp是1而比率Rd是0。在气缸内喷射模式下,比率Rp是0而比率Rd是1,在组合的进气口和气缸内喷射模式中,比率Rp和Rd可变地设定在满足条件“0<Rp<1,0<Rd<1,并且Rp+Rd=1”的范围内。
在步骤S120中,根据进气口喷射比率Rp和基本燃料喷射量Qb,电子控制单元30使用下列表达式(1)计算从进气口喷射器22喷射的燃料的量(最终进气口燃料喷射量Qp)。根据内燃机11的冷却液温度和空气-燃料比率控制设定修正系数K。
Qp=Rp×Qb×K                        (1)
在步骤S130中,根据气缸内喷射比率Rd和基本燃料喷射量Qb,电子控制单元30使用下列表达式(2)计算从气缸内喷射器17喷射的燃料的量(最终气缸内燃料喷射量Qd)。根据内燃机11的冷却液温度和空气-燃料比率控制设定该修正系数K。
Qd=Rd×Qb×K                        (1)
从表达式(2)中可明显地看出,当气缸内喷射比率Rd变大时气缸内喷射器17所喷射的燃料的量增加。
在步骤S140中,电子控制单元30根据内燃机转速NE、内燃机载荷L等来计算从进气口喷射器22喷射燃料的定时。该燃料喷射的定时由一对应于进气口喷射器22开始喷射燃料的定时和相关气缸的压缩上止点的曲柄角表示。电子控制单元30还根据最终进气口燃料喷射量Qp和内燃机转速NE计算进气口喷射器22为喷射最终进气口燃料喷射量Qp的燃料所需的(时间)期间(曲柄角)。电子控制单元30还通过参照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喷射定时和喷射期间计算图来计算燃料喷射定时和喷射期间。
在步骤S150中,电子控制单元30根据内燃机转速NE、内燃机载荷L等计算从气缸内喷射器17喷射燃料的定时。燃料喷射定时由一对应于气缸内喷射器17开始喷射燃料的定时和相关气缸的压缩上止点的曲柄角表示。电子控制单元30还根据最终气缸内燃料喷射量Qd和内燃机转速NE计算气缸内喷射器17为直接喷射最终气缸内燃料喷射量Qd的燃料所需的期间(曲柄角)。电子控制单元30还通过参照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喷射定时和喷射期间计算图来计算燃料喷射定时和喷射期间。
在步骤S160中,电子控制单元30根据从每个喷射器所获得的燃料喷射定时和燃料喷射期间对每个气缸生成一燃料喷射信号,并将与每个气缸相对应的燃料喷射信号提供给相关的进气口喷射器22和气缸内喷射器17。该燃料喷射信号只在从燃料喷射定时开始的燃料喷射期间内激活/起效(高电平)。
当燃料喷射信号变为激活时,进气口喷射器22或气缸内喷射器17内的一电磁螺线管被激励。这产生使一喷嘴针和一阀座分离的电磁引力。结果,进气口喷射器22或气缸内喷射器17的喷射孔打开以开始燃料喷射。当燃料喷射信号变为失活/失效时,电磁螺线管被去激励以便该喷嘴针接合该阀座。结果,喷射孔关闭以停止燃料喷射。
在燃料喷射信号激活期间从进气口喷射器22或气缸内喷射器17喷射燃料。从而在根据内燃机工作状态的适当的定时将适当数量的燃料喷射到燃烧室16中。
下面将说明由电子控制单元30执行的内燃机11的点火定时控制。
电子控制单元30根据爆燃传感器33的检测结果进行爆燃判定以确定气缸内是否已发生爆燃。然后电子控制单元30根据爆燃判定的结果进行爆燃控制以调整点火定时。
更具体地说,如果判定已发生爆燃,则电子控制单元30使最终点火定时AOP延迟一预定值。相反地,如果判定没有发生爆燃,则电子控制单元30使最终点火定时AOP逐渐提前。该最终点火定时AOP是在每个气缸内点火的定时,并由一基于每个气缸的压缩上止点的曲柄角(BTDC)表示。该最终点火定时AOP用下列表达式(3)计算出:
AOP=ABASE-(AKMAX-AGKNK+AKCS)             (3)
在表达式(3)中,AOP表示最终点火定时,ABASE表示基本点火定时,AKMAX表示最大延迟值,AGKNK表示爆燃已知值(knocking learnedamount),AKCS表示反馈修正值。
在表达式(3)中,基本点火定时ABASE是在没有发生爆燃的情况下获得最大内燃机输出的点火定时。最大延迟值AKMAX是一用于将该基本点火定时ABASE修正为一被延迟的定时的修正值,在该被延迟的定时可避免爆燃。该基本点火定时ABASE和最大延迟值AKMAX都是根据内燃机工作状态包括内燃机转速NE和内燃机载荷L设定的。
在表达式(3)中,反馈修正值AKCS和爆燃已知值AGKNK都是用于使最终点火定时AOP延迟以便在爆燃发生时抑制爆燃的修正值,并且根据爆燃是否已发生而改变。
当爆燃已发生时,改变反馈修正值AKCS以将最终点火定时AOP偏移到延迟角一侧(retard angle side)。如果没有发生爆燃,则改变反馈修正值AKCS以将最终点火定时偏移到提前角一侧(advance angle side)。
改变爆燃已知值AGKNK以使反馈修正值AKCS集中在一预定范围内。如果反馈修正值AKCS偏离上述预定范围而到达用于延迟该最终点火定时AOP的一侧,则改变爆燃已知值AGKNK以使最终点火定时AOP偏移到延迟角的一侧。如果该反馈修正值AKCS偏离上述预定范围并到达用于提前该最终点火定时AOP的一侧,则改变爆燃已知值AGKNK以使最终点火定时AOP偏移到提前角的一侧。另外,电子控制单元30保持该爆燃已知值AGKNK。
电子控制单元30向每个气缸的点火器19提供一点火信号,该信号在最终点火定时AOP激活。因此,在一被调整到爆燃发生的极限附近的点火定时点燃火花塞18。
下面,将参照图4说明爆燃判定过程。在内燃机起动后,当满足爆燃控制起动条件时该爆燃判定过程开始。
首先,在步骤S400中,电子控制单元30设定一门信号的激活定时和失活定时(activation and inactivation timings)。该门信号是一确定对爆燃传感器33的输出信号进行采样的期间以进行爆燃判定的信号。电子控制单元30参考在该门信号激活期间内该爆燃传感器33的输出信号以进行爆燃判定。门信号激活的期间是爆燃判定期间,并且该门信号的激活定时和失活定时由一基于每个气缸内的压缩上止点的曲柄角(ATDC)表示。
电子控制单元30通过参考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一判定期间计算图来设定门信号的激活定时和失活定时。该判定期间计算图是内燃机转速NE和内燃机载荷L的二维图。稍后将说明对该判定期间计算图的设定。
在设定爆燃判定期间之后,在步骤S410到S460中电子控制单元30对每个气缸进行爆燃判定。在第一实施例中,电子控制单元30根据在爆燃判定期间(采样期间)由爆燃传感器33提供的输出信号的一峰值保持值VKPEAK(最大值)来进行爆燃判定。该爆燃判定基于如下假设,即该峰值保持值VKPEAK的对数值LVpk具有如图5所示的正态分布。电子控制单元30根据当前被采样的输出信号的峰值保持值VKPEAK的对数值LVpk在正态分布中的位置来判定爆燃是否已发生。
当门信号激活并且用于爆燃判定的门打开时(步骤S410中为YES),对进行爆燃判定的气缸的爆燃检测器33的输出信号启动峰值保持(步骤S420)。更具体地说,在门信号被激活后监测爆燃传感器33的输出信号以保持该输出信号的最大值(峰值保持值VKPEAK)。
当门信号失活并且门关闭时(步骤S430中为YES),电子控制单元30读取在该时刻的峰值保持值VKPEAK,即在该爆燃判定期间内爆燃传感器33的输出信号的最大值(步骤S440)。
根据该峰值保持值VKPEAK更新爆燃判定标准(步骤S450)。下面将说明对爆燃判定标准的更新。
首先,更新表示当前被采样的峰值保持值VKPEAK的对数值LVpk的分布的参数,例如图5中示出的中值Vm和标准偏差值SGM。根据表达式(4)至(7)进行更新。根据与当前被采样的峰值保持值VKPEAK的对数值LVpk的比较,通过增加或减小更新之前的分布中值Vm和标准偏差值SGM的值可粗略得到被更新的分布中值Vm和标准偏差值SGM。
(LVpk>Vm)
Vm←Vm+ΔM                            (4)
(LVpk≤Vm)
Vm←Vm-ΔM                            (5)
(Vm-SGM<LVpk<Vm,即LVpk在图5示出的范围A内)
SGM←SGM-2ΔS            (6)
(LVpk≤Vm-SGM或LVpk≥Vm,即LVpk在图5示出的范围B内)
SGM←SGM+ΔS             (7)
该分布中值Vm的更新值ΔM是用一预定值n1(例如4)除当前被采样的对数值LVpk和更新之前的分配中值Vm之间的差得到的值。该标准偏差值SGM的更新值ΔS是用一预定值n2(例如8)除该分布中值Vm的更新值ΔM得到的值。
根据分布中值Vm和经过更新的标准偏差值SGM并使用表达式(8)可得到爆燃判定标准Vkd。
Vkd=Vm+u×SGM            (8)
值u可根据内燃机转速NE变化地设定。基本上,随着燃烧室16中的空气-燃料混合物的燃烧压力变得越高时值u就变得越大。
通过比较爆燃判定标准Vkd和对数值LVpk来判定内燃机11内是否已发生爆燃(步骤S460)。更具体地说,如果对数值LVpk小于爆燃判定标准Vkd,则判定内燃机11内已发生爆燃。相反地,如果对数值LVpk大于或等于爆燃判定标准Vkd,则判定内燃机11内没有发生爆燃。
下面将说明第一实施例中的爆燃判定期间的设定。
在第一实施例中,从气缸内喷射器17喷射的燃料与从进气口喷射器22喷射的燃料的比率根据内燃机的工作状态而变化。当从气缸内喷射器17喷射燃料时,与从进气口喷射器22喷射燃料相比,燃烧室16内的燃料分布容易变得更偏。如果在燃料没有均匀分布的状态下点燃该空气-燃料混合物,则该空气-燃料混合物中燃料浓度较高的部分会快速燃烧。这增加了空气-燃料混合物的燃烧率。因此,从气缸内喷射器17喷射燃料和从进气口喷射器22喷射燃料的空气-燃料混合物的燃烧率是不同的,并且爆燃发生的定时也相应改变。因此,在第一实施例中,根据由于喷射器喷射的燃料比率的变化而使爆燃发生的定时来改变爆燃判定期间。
图6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用于设定一爆燃判定期间的过程。该过程也可以被称为一判定期间改变过程。该电子控制单元30用作一判定期间改变装置。
在该过程开始时,判定当前内燃机的工作状态是否处在与图2中所示的进气口喷射模式相对应的范围内。换句话说,判定是否仅从进气口喷射器22喷射燃料(步骤500)。如果确定当前的内燃机工作状态处在与进气口喷射模式相对应的范围内(步骤S500中为YES),则设定一第一爆燃判定期间Tkdp(步骤S510)。在此情况下,通过参照存储在电子控制单元30的存储器内的第一判定期间计算图,根据内燃机转速NE和内燃机载荷L设定门信号的激活定时和失活定时。
如果判定当前的内燃机工作状态没有处在与进气口喷射模式相对应的范围内(步骤S500中为NO),则当前的内燃机工作状态处在与组合的进气口和气缸内喷射模式或者气缸内喷射模式相对应的范围内,并从气缸内喷射器17喷射燃料。
当直接喷射到燃烧室16中的燃料的量增加时,空气-燃料混合物的燃烧率将增加。因此,当由气缸内喷射器17喷射的燃料量的比率增加时,空气-燃料混合物的燃烧率变得更高,并且爆燃易于在较早的时刻发生。因此,如果步骤S500的判定是否定的,则根据气缸内喷射比率Rd设定一第二爆燃判定期间Tkdd(步骤S520)。在通过参照第一判定期间设定图(获得一第一爆燃判定期间Tkdp)并根据内燃机转速NE和内燃机载荷L设定门信号的激活定时和失活定时后,改变该门信号的激活定时,并就此设定第二爆燃判定期间Tkdd。更具体地说,将该激活定时设定为早于执行进气口喷射模式时的定时。换句话说,激活定时提前。如图7所示,随着气缸内喷射比率Rd变大,激活定时提前。
这样,可根据由燃料喷射模式的不同而引起的爆燃起始(knockinginitiation)定时的变化来改变爆燃判定期间。
图8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一爆燃判定期间的设定。在图8中,由椭圆A和B指示的爆燃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爆燃传感器信号)表示在爆燃已发生时爆燃传感器检测到的输出信号(爆燃信号)。门信号的激活期间对应于爆燃判定期间。
如图8中所示,当执行进气口喷射模式时,通过参照第一判定期间设定图设定与该喷射模式相对应的一第一爆燃判定期间Tkdp。因此,如果当进行进气口喷射时已发生爆燃,则在爆燃判定期间内检测到一对应的爆燃信号,并且可通过爆燃判定过程确定爆燃已发生。
如图8的椭圆B所示,当执行组合的进气口和气缸内喷射模式或气缸内喷射模式时,即,当执行至少气缸内喷射模式时,与执行进气口喷射模式时相比爆燃发生的定时提前。因此,如果在气缸内喷射模式期间在第一爆燃判定期间Tkdp内进行爆燃判定,则爆燃可能早于该第一爆燃判定期间Tkdp开始的时间发生。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则即使实际上已发生了爆燃,爆燃判定过程也可能错误地判定没有发生爆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第一实施例中的爆燃判定期间设定过程改变在进气口喷射模式期间门信号在爆燃判定期间内的激活定时。即,根据气缸内喷射比率Rd改变第一爆燃判定期间Tkdp的起始点,并将经过改变的爆燃判定期间设定为第二爆燃判定期间Tkdd。更具体地说,当气缸内喷射比率Rd增加时,将门信号的激活定时改变为一个较早的定时,即对应于提前角一侧的定时,如图8中的虚线所示。这样,根据爆燃起始定时的变化来可变地设定爆燃判定期间。因此,如果在进行气缸内喷射时发生爆燃,则在该爆燃判定期间内检测到一对应的爆燃信号。这防止了出现错误判定。
第一实施例的优点如下。
(1)根据进气口喷射器22和气缸内喷射器17喷射的燃料的比率改变爆燃判定期间。因此,即使在燃料喷射比率变化时爆燃发生的定时改变,也可相应地设定爆燃判定期间。结果,可最优地检测出其中变化地设定燃料喷射比率的内燃机内发生的爆燃。因此,爆燃判定是可靠的。
(2)当直接喷射到燃烧室中的燃料的量增加时,空气-燃料混合物的燃烧率将增加。当气缸内喷射器17喷射的燃料的量的比率增加时,空气-燃料混合物的燃烧率增加并且爆燃较早地开始。因此,当气缸内喷射器17喷射的燃料的量的比率增加时爆燃判定期间提前。这样可根据爆燃起始定时的变化以最优的方式设定爆燃判定期间。
现在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爆燃判定装置,并且将集中在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特征上。
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考虑由气缸内喷射器17喷射的燃料的量的比率的变化而引起的爆燃发生定时的变化来设定爆燃判定期间,以确保爆燃判定结果的可靠性。
在此情况下,当选择组合的进气口和气缸内喷射模式或者气缸内喷射模式作为燃料喷射模式时,即,当改变燃料喷射比率以便从至少气缸内喷射器17进行燃料喷射时,气缸内喷射器17的操作可能产生对爆燃判定有不利影响的噪声。
更具体地说,在用于内燃机的多种类型的燃料喷射器中,通过激励一电磁螺线管以使一喷嘴针与一阀座分离并打开该阀来开始燃料喷射。通过去激励该电磁螺线管以便该喷嘴针接合该阀座以关闭阀来停止燃料喷射。
在这种类型的喷射器中,当喷嘴针到达一最大的提升位置或与阀座相接合时,即在燃料喷射刚刚开始或停止后,喷嘴针会撞击阀座或一限制阀的打开和关闭程度的止动件。这样会引起包括爆燃(撞击)噪声的震动。这种震动引起的操作噪声会混入爆燃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尤其是,由于与进气口喷射器22相比气缸内喷射器17的位置更靠近爆燃传感器33,所以气缸内喷射器17的打开和关闭操作所产生的操作噪声易于对爆燃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施加很大的影响。结果,气缸内喷射器17的操作所产生的震动可能被错误地判定为爆燃引起的震动。因此,即使实际上没有发生爆燃,也可能错误地判定已发生爆燃。
在第二实施例中,当如第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定第二爆燃判定期间Tkdd(图6中的步骤S520)时执行以下过程。该第二爆燃判定期间Tkdd还根据气缸内喷射器17的燃料喷射期间而改变,以使该气缸内喷射器17的操作所产生的噪声恒与爆燃传感器33的输出信号不重叠。更具体地说,第二爆燃判定期间Tkdd设定为不与气缸内喷射器17的燃料喷射期间重叠。
在第二实施例中,门信号的失活定时设定为使得第二爆燃判定期间Tkdd的结束要早于气缸内喷射器17开始喷射燃料,即,使得第二爆燃判定期间Tkdd结束的定时比气缸内喷射器17开始喷射燃料的定时提前。如上所述,在燃料喷射控制(图3)中由步骤S150的过程计算气缸内喷射器17开始喷射燃料的定时。门信号的失活定时比燃料喷射开始的定时更提前。当开始燃料喷射时在激活燃料喷射信号之后操作噪声没有立刻混合到爆燃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中,而是存在一响应延时RTS。该响应延时RTS对应于直到喷嘴针紧靠止动件的时间,以及由该紧靠(操作)产生的震动混合到爆燃传感器33的输出信号中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门信号的失活定时从燃料喷射开始定时延迟该响应延时RTS。
图9示出在第二实施例中爆燃判定期间的设定。在图9中由椭圆E指示的爆燃传感器输出信号包括在一气缸B内气缸内喷射器17开始喷射燃料后即刻产生的操作噪声,该气缸B不同于进行爆燃检测的气缸A。在图9中由椭圆F指示的爆燃传感器输出信号包括当气缸内喷射器17在其它气缸B内结束燃料喷射后即刻产生的操作噪声。
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9中所示,改变第二爆燃判定期间Tkdd,以便该第二爆燃判定期间Tkdd结束的时间早于气缸内喷射器17开始喷射燃料的时间(在图9中由虚线表示)。换句话说,当由气缸内喷射器17喷射燃料时,结合该燃料喷射期间改变第二爆燃判定期间Tkdd以避开由该气缸内喷射器的操作所产生的噪声。这使在爆燃判定期间混入爆燃传感器33的输出信号的气缸内喷射器17的操作噪声最小。
因此,第二实施例除了具有优点(1)和(2)之外还具有以下优点。
(3)爆燃判定的进行不受由气缸内喷射器17的操作所产生的噪声的影响。这样可防止由气缸内喷射器17的操作产生的震动而造成错误判定。
下面,将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爆燃判定装置进行说明,并集中在不同于第二实施例的特征上。
除了在第二实施例中提到的之外,操作噪声对爆燃判定的不利影响还包括以下方面。当没有操作噪声混合到爆燃传感器输出信号中时,输出信号中的背景噪声较小。如果在此状态下改变气缸内喷射器的燃料喷射定时,则操作噪声可能混合到爆燃传感器的检测信号中。基于背景噪声水平很小的假设,在改变燃料喷射定时后立即进行爆燃判定。因此,爆燃传感器的检测信号中所具有的操作噪声会被错误判定为由爆燃造成的噪声,除非获知反映出气缸内喷射器的操作噪声的影响的确切的背景噪声水平。
在此实施例中,当如第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定第二爆燃判定期间(图6中步骤S520)时,执行以下过程。即,根据气缸内喷射器17的燃料喷射期间进一步改变第二爆燃判定期间Tkdd,以便在第二爆燃判定期间内气缸内喷射器17的打开和关闭操作所产生的噪声恒与Tkdd内爆燃传感器33的输出信号重叠。换句话说,判定期间改变装置设定第二爆燃判定期间Tkdd,以便气缸喷射器17的整个燃料喷射期间与第二爆燃判定期间Tkdd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在本实施例中,门信号的失活定时设定为使得第二爆燃判定期间Tkdd结束的时间比气缸内喷射器17结束燃料喷射的时间晚,即,使得第二爆燃判定期间Tkdd结束的定时比气缸内喷射器17停止燃料喷射的定时延迟。气缸内喷射器17停止燃料喷射的定时根据在上述燃料喷射控制(图3)的步骤S150中获得的燃料喷射定时和喷射期间计算得出。门信号的失活定时从该计算出的燃料喷射结束(定时)开始延迟。在燃料喷射结束时使燃料喷射信号失活后,操作噪声没有立刻混合到爆燃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中。通常,存在一响应延时RTF。该响应延时RTF对应于直到喷嘴针接合阀座以及由接合所产生的震动混合到爆燃传感器33的输出信号中的时间。在此情况下,门信号的失活定时从燃料喷射结束定时延迟该响应延时RTF。
图10示出在本实施例中爆燃判定期间的设定。在图10中由椭圆E指示的爆燃传感器输出信号示出在一气缸B内的气缸内喷射器17开始燃料喷射后即刻被混合的操作噪声,该气缸B不同于进行爆燃检测的气缸A。在图10中由椭圆F指示的爆燃传感器输出信号示出在其它气缸B内气缸内喷射器17结束燃料喷射后即刻被混合的操作噪声。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改变第二爆燃判定期间Tkdd以使该第二爆燃判定期间Tkdd结束的时间比气缸内喷射器17结束燃料喷射的时间晚(如图10中的虚线所示)。换句话说,当从气缸内喷射器17喷射燃料时,结合该燃料喷射期间改变第二爆燃判定期间Tkdd,以便在爆燃判定期间内由气缸内喷射器的操作所产生的噪声总是混合到爆燃传感器33的输出信号中。因此,不断地进行分布中值Vm和标准偏差值SGM的更新,即,不断地获取背景噪声水平,以最优地反映操作噪声的影响。结果,抑制了在改变燃料喷射定时后背景噪声即刻发生的变化,从而将爆燃判定标准Vkd设定为一反映操作噪声影响的最优值。
这样,即使在爆燃判定期间内气缸内喷射器17的操作噪声混入爆燃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中,也可防止将操作噪声错误地判定为爆燃引起的震动。
因此,除了优点(1)和(2)之外,第三实施例还具有以下优点。
(4)爆燃判定不会受到由气缸内喷射器17的操作所产生的噪声的影响。这样可防止由气缸内喷射器17的操作产生的震动所导致的错误判定。
下面,将对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爆燃判定装置进行说明,并集中在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特征上。
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考虑由气缸内喷射器17喷射的燃料的比率的变化引起的爆燃起始定时的改变来设定爆燃判定期间,从而确保爆燃判定结果的可靠性。
除此之外,当通过改变气缸内喷射器17喷射的燃料的比率而使燃烧率增加时,伴随空气-燃料混合物的燃烧所产生的震动也增加,并且内燃机震动也增加。因此,爆燃传感器33检测到的背景噪声的水平,即,在没有发生爆燃时爆燃传感器33的输出信号的水平(下文称为“输出水平”)会变得较高。此外,如果背景噪声水平增加,则当爆燃已发生时爆燃传感器33的输出水平也相应地增加。这会降低爆燃判定结果的可靠性。
当前的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是,根据气缸内喷射器17喷射的燃料的比率不仅改变爆燃判定期间,而且还改变爆燃判定标准Vkd。
现在参照图11说明改变爆燃判定标准Vkd的过程。该过程是作为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爆燃判定过程的步骤S450(图4)的一部分而进行的。另外,该过程可以被称为一爆燃判定标准改变过程。电子控制单元30用作一爆燃判定标准改变装置。
在该过程开始时,首先判定当前的内燃机工作状态是否对应于图2中所示的进气口喷射模式,即是否仅从进气口喷射器22中喷射燃料(步骤S600)。如果确定内燃机工作状态对应于进气口喷射模式(步骤S600中为YES),则设定一第一爆燃判定标准Vkdp(步骤S610)。该第一爆燃判定标准Vkdp根据上述分布中值Vm、标准偏差值SGM和值u从以下表达式(9)得到。
Vkdp=Vm+u×SGM                       (9)
值u是一根据内燃机转速NE等变化地设定的值。因此,第一爆燃判定标准Vkdp设定为一能在进行进气口检测模式时正确地判定爆燃发生的值。
如果确定当前的内燃机工作状态不对应于进气口喷射模式(步骤S600中为NO),则当前的内燃机工作状态对应于组合的进气口和气缸内喷射模式或者气缸内喷射模式,并且燃料喷射模式处于由气缸内喷射器17喷射燃料的状态。
当直接喷射到燃烧室16中的燃料的量增加时,空气-燃料混合物的燃烧率将增加。因此,当气缸内喷射器17喷射的燃料的比率增加时,空气-燃料混合物的燃烧率变得更高,并且如上所述爆燃传感器33的输出水平增加。
因此,如果步骤S600的判定是否定的,则根据气缸内喷射比率Rd设定一第二爆燃判定标准Vkdd(步骤S620)。该第二爆燃判定标准Vkdd是通过根据气缸内喷射比率Rd对从表达式(9)获得的第一爆燃判定标准Vkdp进行修正来设定的。更具体地说,根据第一爆燃判定标准Vkdp和修正值α使用以下表达式(10)计算出该气缸内喷射比率Rd。
Vkdd=Vkdp+α                          (10)
从图12中可清楚地看到,在气缸内喷射比率Rd增加时将修正值α设定为较大的值。结果,当气缸内喷射比率Rd增加时第二爆燃判定标准Vkdd也增加。
如果检测到爆燃发生则延迟点火定时。但是,这也使得内燃机输出降低。因此,为了确保足够的内燃机输出,如果爆燃的水平为低则判定没有爆燃发生是更有利的。出于此原因,第一爆燃判定标准Vkdp和第二爆燃判定标准Vkdd设定为尽可能大。
这样,根据取决于不同的燃料喷射模式的爆燃传感器33的输出水平的变化来改变爆燃判定标准。
图13示出本实施例中爆燃判定标准的设定。在图13中,由椭圆A和B指示的爆燃传感器33的输出信号表示在爆燃已发生时爆燃传感器33检测到的输出信号(爆燃信号)。
如图13中所示,当进行进气口喷射时,根据该燃料喷射模式设定一第一爆燃判定标准Vkdp,并通过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S460的爆燃判定过程(图4)来判定是否已发生爆燃。
相反,当采用组合的进气口和气缸内喷射模式或者气缸内喷射模式时,即,当采用至少气缸内喷射模式时,与使用进气口喷射模式时相比爆燃信号或背景噪声的水平会变得更高。因此,如果在气缸内喷射模式期间使用第一爆燃判定标准Vkdp进行爆燃判定,则可能发生以下问题。
如果如图13中的椭圆C所示背景噪声水平超过该第一爆燃判定标准Vkdp,则即使实际上没有发生爆燃,爆燃判定过程也可能错误地判定爆燃已发生。
另外,背景噪声水平的增加也使得爆燃信号的水平增加。因此,即使爆燃水平较低也会输出一相当高水平的爆燃信号。因此,如果如图13中的椭圆B所示在这种情况下生成的爆燃信号的水平超过第一爆燃判定标准Vkdp,则即使没有发生高水平的爆燃,也会判定爆燃已发生。这样会因为点火定时的延迟而造成内燃机输出减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本实施例中,爆燃判定标准改变过程根据气缸内燃料喷射比率Rd变化地设定爆燃判定标准。如图13中的虚线所示,当气缸内喷射比率Rd增加时将第二爆燃判定标准Vkdd设定为一较大值。换句话说,根据爆燃传感器33的输出水平的变化设定第二爆燃判定标准Vkdd。这样可防止对爆燃发生进行错误的判定。例如,可防止由于将背景噪声检测为一爆燃信号或将低水平爆燃判定为爆燃而导致的错误判定。
如上所述,除了优点(1)和(2)之外,本实施例还具有以下优点。
(5)根据进气口喷射器22喷射的燃料和气缸内喷射器17喷射的燃料之间的比率改变爆燃判定标准。因此,即使当燃料喷射比率改变时爆燃传感器33的输出信号水平发生变化,也可相应地设定爆燃判定标准。结果,在变化地设定燃料喷射比率的内燃机中可最优地检测到爆燃的发生。这样可确保爆燃判定结果的可靠性。
(6)当直接喷射到燃烧室中的燃料的量增加时,空气-燃料混合物的燃烧率将变得更高。因此,当气缸内喷射器17喷射的燃料的比率增加时,空气-燃料混合物的燃烧率将增加,并且爆燃传感器33的输出信号水平将变得更高。当根据燃料喷射比率改变爆燃判定标准时,随着气缸内喷射器17喷射的燃料的比率增加第二爆燃判定标准Vkdd也增加。因此,可根据爆燃传感器33的输出信号水平的变化来最优地设定爆燃判定标准。
下面,将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爆燃判定装置进行说明,并集中在不同于第四实施例的特征上。
在第四实施例中,通过考虑由气缸内喷射器17喷射的燃料的比率的变化所引起的爆燃起始定时的改变来设定爆燃判定期间,从而确保爆燃判定结果的可靠性。
如上所述,当气缸内燃料喷射器17打开和关闭时,这些操作所产生的噪声可能与爆燃传感器33的输出信号混合。因此,气缸内喷射器17的打开和关闭所产生的震动可能被错误地判定为由爆燃造成的。这样即使实际上没有发生爆燃,也会导致错误地判定爆燃已发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该第五实施例中,当如第四实施例中所述设定气缸内喷射的爆燃判定标准时(图11中的步骤S620),将一第二爆燃判定标准Vkdd’设定为超过由气缸内喷射器17的操作产生的噪声水平。
更具体地说,如图12中所示,为修正值α设定一最小值αMIN以便不会将该修正值α设定为小于该最小值αMIN的值,该修正值α是根据气缸内喷射比率R设定的。将该最小值αMIN设定为一通过试验等预先确定的最优值,以便将该第二爆燃判定标准Vkdd’设定为比操作噪声的水平大一预定量的值,该操作噪声水平是由气缸内喷射器17的操作产生的。该操作噪声水平根据提供给气缸内喷射器17的燃料的压力而变化,并会随着燃料压力的增加而变得更高。因此,可根据燃料压力变化地设定该最小值αMIN。
图14示出在本实施例中对第二爆燃判定标准Vkdd’的设定。在图14中用椭圆E指示的爆燃传感器信号示出在一气缸B内气缸内喷射器17开始喷射燃料后即刻所包含的操作噪声,该气缸B不同于进行爆燃检测的气缸A。在图14中用椭圆F指示的爆燃传感器输出信号示出在气缸B的气缸内燃料喷射器17结束燃料喷射后即刻所包含的操作噪声。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中的虚线所示将第二爆燃判定标准Vkdd’设定为超过操作噪声水平。因此,即使气缸内喷射器17的操作产生噪声,该操作噪声的水平也不会超过该第二爆燃判定标准Vkdd’。因此,可防止对爆燃作出错误判定。
如上所述,除了优点(1)、(2)、(5)和(6)之外,本实施例还具有以下优点。
(7)对爆燃的判定不会受到由气缸内喷射器17的操作所产生的噪声的影响。这样可防止由于气缸内喷射器17的操作所产生的震动而造成错误判定。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很明显本发明可表现为许多其它的特定形式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更具体地说,应当理解本发明可表现为以下形式。
如上所述,由于在气缸内喷射器17喷射燃料时由蒸汽的潜热而使空气-燃料混合物的温度降低,所以也会抑制爆燃的发生。因此,如果点火定时进一步提前,则在爆燃发生的极限,即爆燃极限的点火定时也会进一步提前。因此,如果将最终点火定时AOP设定为随着气缸内喷射比率Rd的增加而进一步提前的值,则内燃机输出是最优输出。例如,这可如下面(a)和(b)中所述的那样来实现。
(a)当气缸内喷射比率Rd增加时,将基本点火定时ABASE设定为一进一步提前的值。
(b)当气缸内喷射比率Rd增加时,将最大延迟值AKMAX改变为一较小值。
只要根据爆燃极限的变化来设定该基本点火定时ABASE和最大延迟值AKMAX,则基本上,即使气缸内喷射比率Rd变化,爆燃已知值AGKNK也可使用同样的值。如果由于内燃机的任何环境条件爆燃已知值AGKNK不能使用同样的值,则也可根据气缸内喷射比率Rd改变爆燃已知值AGKNK。
可将一用于检测爆燃传感器33异常的异常诊断过程添加到爆燃判定装置执行的过程中。例如,如果在没有发生爆燃时爆燃传感器33的输出信号或背景噪声水平超过一预定的失误判定值,则可判断爆燃传感器33中存在异常。在这方面,当由气缸内喷射器17喷射燃料时,由于空气-燃料混合物的燃烧率的增加背景噪声水平将变高。因此,当气缸内喷射比率Rd增加时失误判定值也增加,以便防止在对爆燃传感器33进行异常诊断时出现错误判定。这样可最优地进行异常诊断过程。
第四和第五实施例都是基于第一实施例。但是,即使在不设定爆燃判定期间而进行爆燃判定时,对于如下这种内燃机也可最优地检测到爆燃的发生,该内燃机中如第四和第五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改变爆燃判定标准燃料喷射比率是可变的。这样确保了爆燃判定结果的可靠性。
第四实施例可结合第二实施例或第三实施例实施。类似地,第五实施例可结合第二实施例或第三实施例实施。
在第二实施例中,说明了这样一种情况,即在爆燃判定期间的后半部分中操作噪声与爆燃传感器33的输出信号相混合。如果将燃料喷射期间设定为使得在爆燃判定期间的前半部分中操作噪声与爆燃传感器33的输出信号相混合,则可改变爆燃判定期间以便用以下方式避开操作噪声。具体地说,可根据气缸内喷射器17的燃料喷射期间设定门信号的激活定时,以便第二爆燃判定期间Tkdd开始的时间比气缸内喷射器17结束燃料喷射的时间晚(即在一个进一步延迟的定时开始)。在此情况下,在设定第二爆燃判定期间Tkdd的开始定时时也考虑了响应延时RTF。从而设定一个进一步优化的期间。
在第三实施例中,说明了这样一种情况,即在爆燃判定期间的后半部分中操作噪声与爆燃传感器33的输出信号相混合。如果将燃料喷射期间设定为使得在爆燃判定期间的前半部分中操作噪声与爆燃传感器33的输出信号相混合,则可如下改变爆燃判定期间以便在爆燃判定期间内操作噪声总是与爆燃传感器33的输出信号相混合。可结合气缸内喷射器17的燃料喷射期间设定门信号的激活定时,以便第二爆燃判定期间Tkdd开始的时间比气缸内喷射器17开始燃料喷射的时间早(即在一个进一步提前的定时开始)。同时也考虑上述响应延时RTS,从而将第二爆燃判定期间Tkdd的开始定时设定为从气缸内喷射器17开始燃料喷射开始经过一预定的响应延时之后的定时。
通过改变第一爆燃判定期间Tkdp来计算第二爆燃判定期间Tkdd。或者,可将一第二爆燃判定期间计算图存储在电子控制单元30的存储器中,以便通过参考该图并根据气缸内喷射比率Rd、内燃机转速NE和内燃机载荷L直接计算第二爆燃判定期间Tkdd。
另外,可通过改变爆燃判定标准Vkdp来计算第二爆燃判定标准Vkdd。但是,可根据气缸内喷射比率Rd、内燃机转速NE等设定表达式(9)中的值u,从而可使用表达式(9)直接计算第二爆燃判定标准Vkdd。
本发明还可应用于其中只可以执行进气口喷射模式或气缸内喷射模式的内燃机。
对于内燃机11中的燃烧模式,可使用气缸内喷射器17进行分层燃烧。在此情况下,空气-燃料混合物的燃烧率进一步提高。因此,根据气缸内喷射比率Rd设定的各种值可在较大程度上进行改变,以便上述实施例及其变型都可用作进行分层燃烧的内燃机的爆燃判定装置。
如上所述,改变气缸内喷射比率Rd和进气口喷射比率Rp以使它们的和为1。即气缸内喷射比率Rd和进气口喷射比率Rp是负相关的。因此,在上述实施例和它们的变型中,根据气缸内喷射比率Rd设定的各种值可以根据进气口喷射比率Rp来设定。
在上述说明中,进气口喷射器22是设置在每个进气口22a中的喷射器。但是,进气口喷射器22也可以是设置在一缓冲槽(surge tank)中的喷射器,该缓冲槽安装在进气通道20内。仅要求该进气口喷射器22是用于将燃料喷射到内燃机的进气系统中的喷射器。

Claims (9)

1.一种用于判定在内燃机内是否已发生爆燃的装置,该内燃机包括一用于将燃料直接喷射到一燃烧室中的第一喷射器,一用于将燃料喷射到一进气系统中的第二喷射器,和一用于检测与爆燃有关的信息并生成一输出信号的爆燃传感器,该装置包括:
用于根据在爆燃判定期间内该爆燃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来判定爆燃是否已发生的爆燃判定装置;以及
用于根据该第一喷射器喷射的燃料的量与该第二喷射器喷射的燃料的量之间的比率来改变该爆燃判定期间的改变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随着该第一喷射器喷射的燃料的比率增加,该改变装置使该爆燃判定期间开始的定时提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改变装置根据该第一喷射器喷射燃料的期间来改变该爆燃判定期间,以便在该爆燃判定期间内由该第一喷射器的操作所产生的噪声不与该爆燃传感器的输出信号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3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改变装置将该爆燃判定期间设定为使得该爆燃判定期间不与该第一喷射器喷射燃料的期间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改变装置根据该第一喷射器喷射燃料的期间来改变该爆燃判定期间,以便在该爆燃判定期间内由该第一喷射器的操作所产生的噪声恒与该爆燃传感器的输出信号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5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改变装置将该爆燃判定期间设定为使得该第一喷射器喷射燃料的期间与该爆燃判定期间的至少一部分完全重叠。
7.一种用于判定在内燃机中是否已发生爆燃的装置,该内燃机包括一用于将燃料直接喷射到一燃烧室中的第一喷射器,一用于将燃料喷射到一进气系统中的第二喷射器,和一用于检测与爆燃有关的信息并生成一输出信号的爆燃传感器,该装置包括:
用于比较该爆燃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和一爆燃判定标准以确定爆燃是否已发生的爆燃判定装置;以及
用于根据该第一喷射器喷射的燃料的量与该第二喷射器喷射的燃料的量之间的比率来改变该爆燃判定标准的改变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随着所述比率增加,该改变装置提高该爆燃判定标准。
9.根据权利要求8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改变装置改变该爆燃判定标准,以使得该爆燃判定标准大于由该第一喷射器的操作所产生的一噪声水平。
CNB2004100909699A 2003-11-12 2004-11-11 内燃机的爆燃判定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834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82842A JP4052230B2 (ja) 2003-11-12 2003-11-12 内燃機関のノッキング判定装置
JP382842/2003 2003-11-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16811A true CN1616811A (zh) 2005-05-18
CN100338348C CN100338348C (zh) 2007-09-19

Family

ID=34431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9096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8348C (zh) 2003-11-12 2004-11-11 内燃机的爆燃判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981487B2 (zh)
EP (1) EP1531324B1 (zh)
JP (1) JP4052230B2 (zh)
KR (1) KR100674251B1 (zh)
CN (1) CN100338348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1946B (zh) * 2005-12-05 2010-08-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对内燃机的点火正时进行控制的设备和方法
CN102667414A (zh) * 2009-12-24 2012-09-1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旋转传感器的异常判断装置
CN104047794A (zh) * 2013-03-15 2014-09-17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发动机爆震探测系统和方法
CN104132775A (zh) * 2014-07-15 2014-11-05 清华大学 增压汽油机超级爆震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92421B2 (ja) * 2004-04-21 2010-06-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燃料供給装置
US7613881B2 (en) * 2004-06-08 2009-11-03 Dartdevices Interop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figuring and using virtual pointers to access one or more independent address spaces
JP4415876B2 (ja) * 2004-07-22 2010-02-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2006037912A (ja) 2004-07-29 2006-02-09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ノッキング判定装置
JP4375164B2 (ja) * 2004-08-23 2009-12-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点火時期制御方法
JP4270085B2 (ja) 2004-09-14 2009-05-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US8082735B2 (en) 2005-04-06 2011-12-27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ptimized fuel management system for direct injection ethanol enhancement of gasoline engines
US20080060627A1 (en) 2004-11-18 2008-03-13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ptimized fuel management system for direct injection ethanol enhancement of gasoline engines
US7314033B2 (en) 2004-11-18 2008-01-01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uel management system for variable ethanol octane enhancement of gasoline engines
JP4492351B2 (ja) * 2005-01-04 2010-06-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デュアル噴射型内燃機関
JP2006258032A (ja) * 2005-03-18 2006-09-28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の制御装置
JP4470772B2 (ja) * 2005-03-18 2010-06-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状態判定装置
JP2006258012A (ja) * 2005-03-18 2006-09-28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
JP4538383B2 (ja) * 2005-06-28 2010-09-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点火時期制御装置
JP4600181B2 (ja) * 2005-06-28 2010-12-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点火時期制御装置
JP4390774B2 (ja) 2006-01-27 2009-12-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点火時期制御装置
DE102007050618B3 (de) * 2007-10-23 2009-04-23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teuern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US9157825B2 (en) 2008-05-01 2015-10-1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ngine knock diagnostic
US8522758B2 (en) 2008-09-12 2013-09-03 Ethanol Boosting Systems, Llc Minimizing alcohol use in high efficiency alcohol boosted gasoline engines
FR2936017B1 (fr) * 2008-09-18 2015-09-04 Inst Francais Du Petrole Procede de controle de la combustion d'un melange carbure pour un moteur a combustion interne a allumage commande, notamment pour un moteur suralimente
JP2012503005A (ja) * 2008-09-19 2012-02-02 インスティテュート フォア ワンワールド ヘルス イミダゾール誘導体およびトリアゾール誘導体を含む、化合物、組成物ならびに方法。
JP5182157B2 (ja) * 2009-03-04 2013-04-1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の制御装置
JP4837057B2 (ja) * 2009-03-06 2011-12-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5198340B2 (ja) * 2009-03-31 2013-05-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ノック制御装置
US9163577B2 (en) 2011-11-01 2015-10-20 Nissan Motor Co., Ltd. Malfunction diagnosis device and malfunction diagnosis method for knock sensor
US9638121B2 (en) 2012-08-24 2017-05-0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activating a cylinder of an engine and reactivating the cylinder based on an estimated trapped air mass
US9458778B2 (en) 2012-08-24 2016-10-0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Cylinder 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US9534550B2 (en) 2012-09-10 2017-01-0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Air per cylinder determin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9458780B2 (en) 2012-09-10 2016-10-0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cylinder deactivation periods and patterns
US9416743B2 (en) 2012-10-03 2016-08-1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Cylinder activation/deactivation sequence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227939B2 (en) 2012-08-24 2019-03-1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Cylinder deactivation pattern matching
US9650978B2 (en) 2013-01-07 2017-05-1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andomly adjusting a firing frequency of an engine to reduce vibration when cylinders of the engine are deactivated
US9458779B2 (en) 2013-01-07 2016-10-0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Intake runner temperature determin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9376973B2 (en) 2012-09-10 2016-06-2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Volumetric efficiency determin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9726139B2 (en) 2012-09-10 2017-08-0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firing sequence of an engine to reduce vibration when cylinders of the engine are deactivated
US9382853B2 (en) 2013-01-22 2016-07-0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Cylinder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couraging resonant frequency operation
US9719439B2 (en) * 2012-08-24 2017-08-0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park timing when cylinders of an engine are deactivated to reduce noise and vibration
US9494092B2 (en) 2013-03-13 2016-11-1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dicting parameters associated with airflow through an engine
US9556784B2 (en) * 2013-03-14 2017-01-3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vacuum control
US9506408B2 (en) * 2014-06-02 2016-11-2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of fuel injection for a variable displacement engine
US9441550B2 (en) 2014-06-10 2016-09-1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Cylinder firing fraction determination and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US9341128B2 (en) 2014-06-12 2016-05-1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uel consumption based cylinder 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US9556811B2 (en) 2014-06-20 2017-01-3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iring pattern management for improved transient vibration in variable cylinder deactivation mode
US9617940B2 (en) * 2014-08-14 2017-04-1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Engine diagnostic system and an associated method thereof
US9599047B2 (en) 2014-11-20 2017-03-2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Combination cylinder state and transmission gear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JP6507824B2 (ja) * 2015-04-27 2019-05-08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制御装置
US10337441B2 (en) 2015-06-09 2019-07-0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Air per cylinder determin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JP6759718B2 (ja) * 2016-05-27 2020-09-23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診断装置
US11204011B2 (en) * 2018-05-21 2021-12-2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variable displacement engine knock control
US10975828B2 (en) * 2018-05-21 2021-04-1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justing engine knock background noise levels
US10830163B2 (en) * 2018-09-05 2020-11-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learning contributions to an engine knock background noise lev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65974A (ja) * 1981-10-15 1983-04-19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内燃機関のための点火時期調整方法
EP0346799B1 (en) * 1988-06-14 1995-12-20 Nippondenso Co., Ltd. Knock control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H05141334A (ja) 1991-11-18 1993-06-08 Nippondenso Co Ltd 内燃機関のノツク制御装置
JPH0791353A (ja) 1993-09-27 1995-04-04 Nippondenso Co Ltd 内燃機関の点火時期制御装置
JP3175426B2 (ja) 1993-10-06 2001-06-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燃料噴射装置
JP3317166B2 (ja) 1996-11-26 2002-08-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ノッキング判定装置
US5832880A (en) * 1997-07-28 1998-11-10 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homogeneous charge compression ignition combustion in diesel engines
US5875743A (en) * 1997-07-28 1999-03-02 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emissions in a dual combustion mode diesel engine
JP2000130247A (ja) 1998-10-30 2000-05-09 Hitachi Ltd エンジンのノッキング判定装置及び判定方法並びに点火時期制御装置
US6675748B2 (en) * 2000-02-11 2004-01-13 Westport Research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uel injection into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03532829A (ja) * 2000-05-08 2003-11-05 カミン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初期制御噴射を行なうpcciモードで作動可能な内燃機関と作動方法
JP2002227697A (ja) * 2001-01-31 2002-08-14 Mitsubishi Motors Corp 内燃機関の燃料噴射装置
JP2002364448A (ja) * 2001-05-31 2002-12-18 Fujitsu Ten Ltd 内燃機関のノッキング制御装置
JP3900088B2 (ja) * 2003-02-20 2007-04-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ノック判定期間の設定方法、燃料噴射時期の設定方法、及び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2004278461A (ja) * 2003-03-18 2004-10-07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ノッキング制御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1946B (zh) * 2005-12-05 2010-08-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对内燃机的点火正时进行控制的设备和方法
CN102667414A (zh) * 2009-12-24 2012-09-1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旋转传感器的异常判断装置
CN102667414B (zh) * 2009-12-24 2014-12-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旋转传感器的异常判断装置
CN104047794A (zh) * 2013-03-15 2014-09-17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发动机爆震探测系统和方法
US9441556B2 (en) 2013-03-15 2016-09-1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oise upda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4132775A (zh) * 2014-07-15 2014-11-05 清华大学 增压汽油机超级爆震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531324A3 (en) 2006-11-08
CN100338348C (zh) 2007-09-19
JP4052230B2 (ja) 2008-02-27
US6981487B2 (en) 2006-01-03
KR100674251B1 (ko) 2007-01-25
EP1531324B1 (en) 2011-12-28
KR20050045918A (ko) 2005-05-17
JP2005146924A (ja) 2005-06-09
EP1531324A2 (en) 2005-05-18
US20050098156A1 (en) 2005-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38348C (zh) 内燃机的爆燃判定装置
CN100335767C (zh) 内燃机的燃料喷射控制器和燃料喷射控制方法
CN1271329C (zh) 发动机控制装置
CN1278035C (zh) 用于发动机的燃油喷射量控制系统
CN100335768C (zh) 发动机控制装置
CN1092285C (zh) 点火花式缸内喷油内燃机
CN1523226A (zh) 爆燃指标值计算装置及其计算方法
CN1749543A (zh) 柴油机控制系统
CN1298983C (zh)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CN1308584C (zh) 柴油机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261676C (zh) 预热排气处理装置的催化剂的方法
CN1637255A (zh) 发动机的控制装置
CN101076661A (zh) 用于内燃机的燃料喷射控制装置
CN1657766A (zh) 内燃发动机的点火定时控制
CN1270067C (zh) 内燃发动机控制装置
CN1657767A (zh) 内燃发动机的点火定时控制
CN1892006A (zh) 发动机的控制装置
CN1534180A (zh) 内燃机的燃烧控制
CN1904330A (zh)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CN101035977A (zh) 柴油机的控制装置
CN1657765A (zh)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点火定时控制
CN1776204A (zh) 发动机自诊断装置
CN1774567A (zh) 可变压缩比内燃机
CN1735744A (zh) 控制预先混合压缩自燃式内燃机的方法
CN1796749A (zh) 发动机的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919

Termination date: 2017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