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07285A - 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07285A
CN1607285A CNA2004100850708A CN200410085070A CN1607285A CN 1607285 A CN1607285 A CN 1607285A CN A2004100850708 A CNA2004100850708 A CN A2004100850708A CN 200410085070 A CN200410085070 A CN 200410085070A CN 1607285 A CN1607285 A CN 16072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thread
thread
recess
take
sewing machin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8507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秋山辰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07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072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9/00Programme-controlled sewing machines
    • D05B19/02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 D05B19/04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characterised by memory aspect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47/00Needle-thread tensioning devices; Applications of tensometers
    • D05B47/04Automatically-controlled tensioning devic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49/00Take-up devices, e.g. levers, for the needle thread
    • D05B49/04Take-up devices, e.g. levers, for the needle thread rotary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55/00Needle holders; Needle bars
    • D05B55/14Needle-bar driv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57/00Loop takers, e.g. loopers
    • D05B57/30Driving-gear for loop taker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9/00Driving-gear; Control devices
    • D05B69/10Electrical or electromagnetic driv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9/00Driving-gear; Control devices
    • D05B69/30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缝纫机,缝纫机(10),具有:被配置在面线路径上靠近机针(101)上游侧、并以与机针(101)上下运动相同的频率对面线施加周期性变化的张力的旋转挑线杆(20);旋转挑线杆(20),具有作为旋转中心侧的基部(21),和通过以挂绕了面线(T)的状态旋转而使面线(T)沿其长度方向进行往复移动的臂部(22),在臂部(22)上设有该面线(T)能从面线(T)的挑线杆上死点位置(26)落入的凹部(23);还具有在第1针线迹形成之前,将面线(T)移动到凹部(23)中的位置变更机构(30)。这种缝纫机,能防止在缝制开始时面线从机针脱落。

Description

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挑线式缝纫机。
背景技术
图10是传统的旋转挑线式缝纫机100的主视图,图11是图10的X-X剖视图,图12是侧视图。该传统的缝纫机100,具有:在其下端保持机针101的针杆102、能向左右方向摆动并能上下运动地支撑针杆102的针杆摆动臂103、对针杆102施加上下驱动力的上轴104、被设置在上轴104前端部的扭矩变动消除用重锤105、以偏心状态设在重锤105上的针杆曲柄106、连结针杆曲柄106及针杆102并传递上下驱动力的针杆曲柄杆107、被固定安装于针杆曲柄106前端侧的台板108、被固定支撑于台板108上的旋转挑线杆109(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缝纫机100,还具有:沿面线T的路径且位于上轴的供给源紧邻下游的位置并对上轴赋予规定张力的第1夹线器110、旋转式第2夹线器111、导线器112、根据需要捯出由第1导线器112引导的面线T的捯线装置113、位于第1导线器112下游的旋转挑线杆109再下游侧并被配置于针杆102前的第2导线器114、被设在针杆102上的针杆挂线器115。另外,在机针101的再下游侧,具有切断与未图示的缝制物连动的面线T的切线装置(未图示)。
以下说明传统的缝纫机100的旋转挑线杆109的动作。图13是正确地进行动作时的动作说明图,图13(A)表示上轴旋转角度为60°,图13(B)表示上轴旋转角度为80°,图13(C)表示上轴旋转角度为100°时的状况。另外,图14是根据上轴基准角度的变化、旋转挑线杆及旋梭向机针侧供给的面线T供给量的曲线图。C1表示旋转挑线杆,C2表示旋梭。另外,表示供给量越往下行越多。
如图13所示,旋转挑线杆109,从旋转中心位置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臂部109a上挂上面线T,根据该臂部109a的角度变化,面线T沿其长度方向移动,利用面线T与旋转中心的靠离进行面线T供给量的调节。
在上轴旋转角度80°的位置上,由旋转挑线杆109进行的提线量最大,即供线量最小,此时旋转挑线杆109的臂部109a上的正确的面线T的位置,处于挑线杆的上死点(图13(B)的面线位置)。进而,旋转挑线杆109旋转,并在达到上轴角度100°之前,面线T落入设在比挑线杆上死点位置靠近旋转中心侧的凹部109b内(图13(C)),以此,因凹部109b而产生的弯曲部分的缝线向机针侧进行供给,并且在该时刻,针杆102进行下降动作。
【专利文献1】特开平8-155171号公报(第1图)
图15是表示传统缝纫机100问题点的动作说明图,图15(A)是上轴旋转角度为60°,图13(B)表示上轴旋转角度为80°,图13(C)表示上轴旋转角度为100°时的说明图。
在上述缝纫机100上,缝制结束后进行用切线装置的上轴切断,并停止于上轴旋转角度60°的位置。因此,在下一次的缝制时,从上轴旋转角度60°开始,但由于在缝制的开始、被穿入机针101的面线T没有插入布料中而没有摩擦保持力,处于自由状态。因此,面线T容易受到由旋转挑线杆109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的影响,本来应沿臂部109a向旋转中心侧移动的面线T,有时不进行移动(图15(B))。
此时,如果针杆102在面线未到达凹部109b、并且以不能确保规定供线量的状态开始下降动作,则有时会产生面线T从机针101脱出而不能进行缝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抑制缝制开始时面线从机针脱出的问题。
本发明之1的缝纫机,采用了以下的结构,即,具有被配置在面线路径上靠近机针上游侧、并以与机针上下运动相同的频率对面线施加周期性变化张力的旋转挑线杆;旋转挑线杆,具有作为旋转中心侧的基部,和通过以挂绕了面线的状态旋转而使面线沿其长度方向进行往复移动的臂部;在臂部上设有该面线能从面线的挑线杆上死点位置落入的凹部;并具有在第1针线迹形成之前,将面线移动到凹部中的位置变更机构。
上述「第1针线迹形成之前」,是指包括前一次缝制结束时的前后期间、从完全结束到开始缝制的期间、从开始缝制到第1线迹形成结束时(更理想的是第1线迹开始时刻的针杆达到最下位置)的任何期间。
在上述结构中,旋转挑线杆以与针杆的上下运动频率相同的频率旋转,以此使面线沿臂部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此时,面线根据相对于臂部边缘滑动接触的位置而产生对下游侧面线供给量的变动。并且,根据臂部的朝向以及形状,面线位于最高位置的位置由臂部所决定,当穿入该部位时,面线供给量最小。该位置为挑线杆上死点。然后,利用臂部的旋转,面线即可落入凹部以使面线接近机针、增加供线量。
但是,在上述结构中,例如进行了前一次缝制,然后切断缝线端部,在面线处于多少穿过机针的穿线孔的状态下,在针杆的上下动作开始之前或达到最下位置之前,面线通过位置变更机构而移动,能经过挑线杆上死点位置落入凹部。因此,需要大供线量的针杆在达到最下位置之前,强制地使面线通过挑线杆上死点位置,并且被配置于具有富裕供线量的凹部中。
因此,例如,即使在因已经穿过机针穿线孔的面线量少而容易产生面线倒流的环境下,但由于面线已经处于通过了挑线杆上死点的状态,也能抑制面线利用离心力而由该挑线杆上死点位置向外侧的移动,并且由于面线位于凹部,所以面线供给量有富裕,而可以避免面线从机针脱落。
本发明之2,具有与本发明之1相同的结构,并且,位置变更机构,具有与面线挂合并从挑线杆上死点位置移动到凹部的挂合部件。
在上述的结构中,在开始针杆的上下运动之前或达到最下位置之前,当位置变更机构动作时,面线挂合部件和与旋转挑线的臂部挂合的面线挂合并以挂绕的挂合状态移动到旋转挑线的凹部。即,挂合部件将面线运送到凹部为止。
本发明之3,具有与本发明之2相同的结构,并且采用了这样的结构,即,臂部具有将面线从其表面挂绕到里面的平板形状部,并且挂合部件,以面线在表面侧延伸的部分与在里侧延伸的部分的双方挂合的状态,移动到所述凹部。
根据上述结构,挂合部件能使面线分别延伸在旋转挑线杆两侧面的部分同时挂合并将其运送到凹部。
本发明之4,具有与本发明之3相同的结构,并且采用了这样的结构,即,在臂部的平板状部,形成有从挑线杆上死点位置沿朝向所述凹部的方向贯通的长孔;挂合部件,移动于长孔内并使面线移动。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挂合部件移动于沿朝向凹部的方向的长孔内并使面线移动,所以能使面线与分别延伸在旋转挑线两侧面的部分同时挂合并将其运送到凹部。
本发明之5,具有与本发明之2相同的结构,并且其采用了这样的结构,即,挂合部件,具有可挠性且其前端部与臂部的表面滑动接触,并能将面线移动到凹部内。
根据上述结构,当挂合部件与面线挂合时,该挂合部件的前端部处于与旋转挑线的臂部表面滑动接触的状态。因此,在臂部表面与挂合部件之间没有间隙,被挂住状态的面线,能更可靠地与面线挂合并移动。
本发明之6,具有与本发明之2相同的结构,并且挂合部件,被配置于旋转挑线杆的上游侧,并通过其移动从挑线杆上死点位置沿向凹部移动的方向对面线施加张力。
根据上述结构,挂合部件与面线挂合,并以该挂合状态从挑线杆上死点位置沿向凹部移动的方向对面线施加张力。因此,利用该张力能使面线移动到凹部。
本发明之7,具有与本发明之1相同的结构,并且位置变更机构,采用了从挑线杆上死点位置向凹部侧送风的送风机构的结构。
根据上述结构,在开始针杆的上下运动之前或到达最下位置之前,利用位置变更机构,对面线进行送风,以此使面线越过挑线杆上死点并被送到凹部。
本发明之8,具有与本发明之1相同的结构,并且将旋转挑线设置为通过其旋转动作使旋转半径外侧端部上下运动,并且凹部比挑线杆上死点位置靠近基部;位置变更机构,是以比缝制时的低速旋转、将所述旋转挑线杆的旋转半径外侧端部向上方移动、并以倒转返回到现在位置的控制机构。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旋转挑线的旋转半径外侧端部向上方移动,使面线以通过挑线杆上死点并下落到凹部的状态移动。另外,即使通过了凹部,当下一次缝制开始时,面线利用机针下降而被施加张力,则可以向凹部移动并进入凹部。
另外,所谓以比通常的修正时慢的速度进行旋转挑线的旋转,是为了减低离心力的影响。
本发明之9,具有与本发明之1~8中任意一项相同的结构,并且具有面线保持机构,该面线保持机构,被配置于面线路径上机针的上游侧、旋转挑线杆的下游侧,在位置变更机构动作时,限制面线向返回方向移动。
根据上述结构,在面线通过位置变更机构从挑线杆上死点位置向凹部移动时,能防止面线从机针侧返回。因此,能更有效地防止面线从机针脱落。
(发明效果)
本发明之1,由于面线利用预先位置变更机构、能通过挑线杆上死点位置并能落入凹部地移动,所以即使在因已经穿过机针穿线孔的面线量少而容易产生面线倒流的环境下,因面线已经处于通过了挑线杆上死点的状态,也能抑制面线利由离心力而从该挑线杆上死点位置向外侧的移动,并且由于面线位于凹部,所以面线供给量有富裕,而可以有效地避免面线从机针脱落,并能防止缝制不良、提高缝纫机的可靠性。
本发明之2,由于位置变更机构的挂合部件以与面线挂合的状态被移动到凹部,所以面线处于以物理的接触状态的被运送状态,以高可靠性将面线移动到凹部,能有效地避免面线从机针的脱落,并能进一步提高缝纫机的可靠性。
本发明之3,由于其位置变更机构的挂合部件,是能同时与面线分别在旋转挑线杆两侧延伸的部分挂合且挂合部件运送到凹部的结构,所以与只在表里面的任何一方延伸的部分挂合时相比,更能抑制对延伸在另一面的部分产生牵引等且面线不能充分移动的意外不适的影响,以高可靠性将面线移动到凹部,并能更有效地避免面线从机针脱落,能进一步提高缝纫机的可靠性。
本发明之4,由于其挂合部件移动于沿朝向凹部方向的长孔内并移动面线,所以能以高可靠性将面线移动到凹部并进一步提高了缝纫机的可靠性,并且由于穿过了通孔,所以不需要将挂合部件形成迂回于旋转挑线两面的复杂形状,能实现装置生产性的提高。
本发明之5,由于其挂合部件的前端部以与旋转挑线杆的臂部表面滑动接触的状态移动,臂部表面与挂合部件之间没有间隙,能更可靠地捕捉被挂绕状态的面线并向凹部移动,所以能更可靠地向凹部移动面线,并更有效地避免面线从机针脱落,进一步提高缝纫机的可靠性。
本发明之6,由于其挂合部件对面线施加张力,并将面线引导到凹部,所以能将挂合部件本身不直接配置在旋转挑线杆的凹部附近,可以广泛地选择挂合部件的配置,能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本发明之7,由于是利用送风将面线从旋转挑线杆的挑线杆上死点位置向凹部移动的结构,所以不需要与面线挂合、向凹部引导的部件,并且由于考虑了在用于向凹部引导的送风方向上所具有的宽度,所以提高了送风结构的配置自由度,能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本发明之8,由于是由使旋转挑线杆的转动端部转动到上方的动作控制而将面线移动到凹部的结构,所以作为位置变更机构不需要直接地将面线移动到凹部的部件或驱动该部件进行移动的驱动机构,能以实现装置结构的简单化而实现提高生产率。
本发明之9,由于通过面线保持机构,限制了位置变更机构动作时面线向返回方向的移动,所以能更有效地避免面线从机针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正面方向所视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缝纫机的动作说明图,图1(A)表示上轴旋转角度为60°时、图1(B)表示上轴旋转角度为80°,图1(C)表示上轴旋转角度为100°时的状况。
图2是位置变更机构及其周边结构的局部剖的俯视图。
图3是省略了旋转挑线杆图示的缝纫机主视图。
图4是表示缝纫机控制系统的方块图。
图5是第2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是第3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7是第4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8是第5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9(A)是第6实施例的缝纫机的面线切断后、停止了上轴驱动状态的主视图。图9(B)是由动作控制机构对位置变更机构实行动作控制状态的主视图。
图10是传统的旋转挑线式缝纫机的主视图。
图11是图10的X-X剖视图。
图12是传统旋转挑线式缝纫机的侧视图。
图13是传统缝纫机的正确动作时的动作说明图,图13(A)表示上轴旋转角度为60°,图13(B)表示上轴旋转角度为80°,图13(C)表示上轴旋转角度为100°时的状况。
图14是表示根据上轴基准角度的变化、旋转挑线杆及旋梭向机针侧供给的面线T供给量的曲线图。
图15是表示传统缝纫机问题点的动作说明图,图15(A)是上轴旋转角度60°,图13(B)表示上轴旋转角度为80°,图13(C)表示上轴旋转角度为100°时的说明图。
图中:10、10B、10C、10D、10E-缝纫机,20-旋转挑线杆,21-基部,22-臂部,23-凹部,25-长孔,26-挑线杆上死点位置,30、30A、30B-位置变更机构,30D-位置变更机构(送风机构),31、31A、31B、31C-挂合部件,40-面线保持机构,50-动作控制机构,101-机针,102-针杆,T-面线。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例的整体结构)
以下,参照图1及图2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旋转挑线式缝纫机10。另外,对实施例的缝纫机10上与上述传统缝纫机100相同的构造附加了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是从正面所视的缝纫机10的动作说明图,图1(A)表示上轴旋转角度为60°时、图1(B)表示上轴旋转角度为80°,图1(C)表示上轴旋转角度为100°时的状况。
该缝纫机10,具有:在其下端保持机针101的针杆102、能向左右方向摆动并能上下运动地支撑针杆102的针杆摆动臂103、对针杆102施加上下驱动力的上轴104、设在上轴104前端部的扭矩变动消除用重锤105、以偏心状态设在重锤105上的针杆曲柄106、连结针杆曲柄106及针杆102并传递上下驱动力的针杆曲柄杆107、被固定安装于针杆曲柄106前端侧的台板11、被固定支撑于台板11上且以与机针101的上下动作同步的频率对面线T施加变化张力的旋转挑线杆20、在形成缝制开始的第1针线迹之前将面线T从旋转挑线杆20的挑线杆上死点位置26移动到后述的凹部23的位置变更机构30(参照图10)。
该缝纫机10,还具有:沿面线T的路径的第1夹线器110、导线器112、捯线装置113、旋转挑线杆20、第2导线器114、被设在针杆102上的针杆挂线器115,在机针101的再下游侧,具有未图示的切线装置13(参照图4)。并且在旋转挑线杆20与第2导线器114之间,具有当位置变更机构30动作时限制面线T向返回方向移动的面线保持机构40以及上述各结构的动作控制机构50。
(台板)
以下,详细说明各部。台板11被形成为圆板状,并与上轴104同心进行旋转动作。该台板11,在靠近其中心位置上固定着支撑旋转挑线杆20的基部21,并且形成了对应于设在后述的旋转挑线杆20上的长孔25且在相同位置以同样大小贯穿的缺口11a(参照图2及图3)。
(旋转挑线杆)
旋转挑线杆20,具有作为旋转中心侧的基部21、通过以跨绕面线T的状态旋转而使面线沿其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臂部22。另外,在臂部22上具有面线T利用从挑线杆上死点位置26再旋转而使该面线T落入的凹部23,这点与上述的旋转挑线杆109相同。
面线T,在缝制时,从位于下方的第1导线器112侧被捯出并以挂在旋转挑线杆20的臂部22上的状态折返而被引导迂回到位于下方的第2导线器114侧的路径。此时,旋转挑线杆20的臂部22,被形成几乎跨过其全长的平板状,从其表面(图1所示的面)直到里面(与台板11相对的面)挂绕着面线T。
并且,上述旋转挑线杆20,由于以沿水平方向设在其基部21上的上轴104为中心进行旋转运动,所以其臂部22的旋转半径方向外侧端部(为旋转端部),每一转都进行向上下交替其位置的动作。
然后,旋转挑线杆20的旋转端部,设有沿旋转圆的圆周方向向两侧伸出的伸出部24,并根据旋转挑线杆20的旋转动作,使面线T沿臂部22往复移运动于伸出部24与凹部23之间。若对其详述,则是在上轴旋转角度为60°前后的区间,旋转挑线杆20臂部22的长度方向处于接近水平状态,凹部23处于向上侧开口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面线T位于伸出部24附近,当臂部22再进行旋转时,伸出部24向上方移动,面线T移动到成为低部的凹部23。在该移动的过程中,凹部23的跟前位置形成了向凹部23深度方向相反侧稍微凸出的形状,在通过该处时,面线T的折返部分处于最高位置,其后面线T立刻落入凹部23并处于从最高位置脱离的状态。即,凹部23的跟前的最高位置,是挑线杆上死点位置26。
另外,在旋转挑线杆20臂部22上,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贯通其平板面的长孔25。该长孔25,从臂部22的长度方向中间位置延伸到基部21附近。这是在位置变更机构30中,用于将面线T从挑线杆上死点位置26引导到凹部26时使用的机构,详细有待后述。
(位置变更机构)
图2是表示位置变更机构30及其周边结构的局部剖的俯视图,图3是省略了旋转挑线杆20的图示的缝纫机10主视图。位置变更机构30,具有:与面线T挂合并从挑线杆上死点位置移动到旋转挑线杆20的凹部23的挂合部件31、在其前端部能灵活起伏转动地支撑挂合部件31的支撑体32、通过支撑体32沿规定方向使合部件31往复运到的驱动机构34、利用支撑体32的一方向的移动与挂合部件31靠接并促使起伏的靠接体33。
上述支撑体32,被固定配置在比台板11靠近缝纫机框体的内侧,且位于由台板11中心线靠图1中的左方的稍微上方的位置。另外,支撑体32,通过例如由电磁螺线管构成的驱动机构34能沿左右方向进退地支撑其前端部。
在支撑体32的前端部,其旋转前端部被形成为容易牵挂面线的钩状,在基端部上,能从沿图1的垂直的上下方向的中心线灵活起伏转动地支撑着挂合部件31。挂合部件31,利用未图示的弹簧,向该挂合部件31的长度方向沿支撑体32呈横卧状态的方向施加弹力。
另一方面,靠接体33,被固定支撑在台板11上,使得在上轴旋转角度60°时停止上轴104的状态下、其长度方向平行于支撑体32的往复驱动方向。靠接体33,以悬臂梁状态被固定支撑在台板11上。另一方面,挂合部件31、支撑体32及驱动机构34,被固定安装在缝纫机10机架侧的规定位置。
并且,在上轴旋转角度60°的状态下,靠接体33的自由端侧前端部与支撑体32的前端部被配置为以相对的状态对正。并且,在上轴旋转角度60°的状态下,当支撑体32由驱动机构向图1的右方驱动时,被支撑体32前端支撑的挂合部件31的基端部侧的角,与靠接体33的前端部靠接,并促使起伏转动。
由于能使起伏转动时的挂合部件31前端部的移动轨迹、与台板11的缺口11a以及旋转挑线杆20的长孔25的长度方向一致地形成缺口11a及长孔25,所以挂合部件31,不会与台板11或旋转挑线杆20碰撞而圆滑地进行起伏转动。因此,挂合部件31大致90°起伏转动,并处于相对于台板11大致垂直且向台板11外侧凸出的状态。
另外,通过挂合部件31的起伏动作,使处于被挂在旋转挑线杆20臂部22上的状态的面线T,朝基部21侧移动到凹部23的位置。
另外,如上所述,在台板11上设有缺口11a,并在旋转挑线杆20上设有长孔25。它们都被形成配置于在上轴旋转角度60°的状态下位于挂合部件31的起伏转动路径上,且在上轴旋转角度60°的状态下不妨碍挂合部件31的起伏转动。
另外,所谓该上轴旋转角度60°,是指利用后述的动作控制机构50,在缝制结束时切断面线,并停止驱动缝纫机马达51状态下的规定的上轴停止角度。上轴104通常一定停止在该角度,并且,在开始缝制时,从该角度开始驱动上轴104。
(面线保持机构)
面线保持机构40,具有:被配置在紧挨第2导线器114前并夹持通过的面线T的夹持机构、驱动该夹持机构的螺线管等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按照后述的动作控制机构50的动作控制进行驱动,面线保持机构40,位于第2导线器114的跟前位置,并能在规定的时刻限制通过的面线T的移动。
因此,例如,可以防止穿过了机针101线孔的面线T被引向靠旋转挑线杆20侧并从机针101脱落。
(动作控制机构)
利用图4说明动作控制机构50。图4是表示缝纫机10控制系统的方块图。
如图4所示,动作控制机构50,具有:写入了实行缝纫机10的后述各种机能、动作的控制程序、控制数据或各种缝制数据的ROM52、按照控制程序集中控制各部动作的微机MPU51、将MPU51的处理数据或有关缝制处理的各种数据储存于工作区域的RAM53。
另外,动作控制机构50,通过未图示的驱动器与缝纫机马达12、位置变更机构30的驱动机构、切线机构13、第1夹线器110、第2夹线器111、捯线装置113、面线保持机构40、切线机构13连接,并能对它们进行动作控制。另外,缝纫机马达12是步进马达,其根据输出轴每一转向动作控制机构50输出基准位置信号。另一方面,动作控制机构50,进行对该缝纫机马达12的驱动控制,并且可以确认根据基准位置信号的当前变动角度。
另外,在动作控制机构50上,连接着操作输入机构14,利用该操作输入机构14,可进行缝制开始或缝制结束时的切线指示的输入,并且进行第1夹线器110、第2夹线器111、捯线装置113等相对于缝纫机马达12的旋转角度的动作时间、张力强度、捯线量等的设定。MPU51,根据储存于动作控制机构50的ROM52中的程序,在缝制时,基于上述各设定进行各部的动作控制。
另外,MPU51,利用储存于ROM52中的程序,接受切线的指示输入进行缝纫机马达12的动作控制,以便能使上轴104停止于上轴旋转角度60°,并且进行切线装置13的切线动作。
另外,MPU51,还在缝纫机马达12的驱动停止之后,进行驱动面线保持机构40的驱动机构、使其处于夹持面线状态的动作控制,并且驱动作为面线位置变更机构30的驱动机构34的螺线管,进行将挂合部件31从图2左方的退让位置移动到右方动作位置的动作控制。以此,能将面线T沿旋转挑线杆20的臂部22移动到凹部23,并使面线T落入该凹部23中。
然后,MPU51,驱动面线保持机构40的驱动机构,进行解除面线夹持状态的动作控制,并且再次驱动作为面线位置变更机构30的驱动机构34的螺线管,进行使挂合部件31从图2右方的驱动位置退让移动到左方的退让位置的动作控制。
(缝纫机的动作说明)
参照图1及图2进行由上述结构构成的缝纫机10的动作说明。
即,当从操作输入机构14输入了缝制开始时,MPU51以设定了的转数开始驱动缝纫机马达12。并且,此时,第1夹线器110、第2夹线器111、捯线装置113,在规定的驱动时刻、以规定的驱动量动作。以此,根据各部的驱动量进行缝制。
然后,当接受了由动作输入机构14输入的切线指示输入时,在上轴104的上轴旋转角度60°停止,并利用切线装置13进行切线动作。以此,在面线T从机针101的穿线孔只穿过规定长度的状态下,切断靠其前面的面线。
然后,如图1(A)所示,驱动面线保持机构40,夹持面线T,使其不返回上游侧。在该状态下,支撑体32利用位置变更机构30的驱动机构34而呈凸出的状态,因此,挂合部件31基端部的角部与靠接体33靠接,并且挂合部件31克服未图示的弹簧的力而起伏转动。随着起伏转动,挂合部件31沿旋转挑线杆20的长孔25移动,且面线T的位于臂部22表面侧的部分及位于里面侧部分的双方与挂合部件31挂合,同时向凹部23侧移动,且面线T落入凹部23内。
随后,支撑体32,再次后退、从凸出状态返回退让状态,以解除与靠接体33的靠接状态,挂合部件31,随着弹簧的弹力倒向支撑体32侧,返回退让位置。另外,解除面线保持机构40的面线保持状态。
由此,在下一次缝制时,面线T从落入旋转挑线杆20凹部23的状态开始缝制,由于能充分地确保从旋转挑线杆20下游侧的面线长度,所以即使机针101进行下降动作,也能降低从机针101下游侧的面线返回量,并可以防止面线T从机针101的脱落,所以能防止缝制不良并提高缝纫机的可靠性。
另外,由于在旋转挑线杆20上设有长孔25,且挂合部件31以穿过状态与面线T挂合,所以挂合部件31同时与分别延伸在臂部22两侧的面线T的两部分挂合,能以更高的可靠性将面线T移动到凹部23,能有效地避免面线T从机针101脱落,提高缝纫机10的可靠性。
另外,由于挂合部件31能沿长孔25内移动并使面线T移动,所以没有必要将挂合部件31形成为绕过旋转挑线杆20臂部22两面的复杂形状,如图2所示,可以采取笔直的简单形状,可以提高装置的生产率。
(其他)
用上述缝纫机10的动作控制机构50,在缝制结束时的面线切断作业后,可以进行将面线T移动到旋转挑线杆20的凹部23的动作控制,但面线T向凹部23的移动动作,也可以在从其以后开始下一次缝制到第1针线迹的针杆达到最下点位置时进行。若在这一时刻进行,则可以获得抑制面线T的端部从机针101脱落的效果。另外,对于后述的其他实施例,也是如此。
(第2实施例)
位置变更机构的第2实施例如图5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关于该位置变更机构30A以外的结构与缝纫机10相同,故省略重复说明。
该图5是位置变更机构30A的俯视图,其在缝纫机上的配置,与位置变更机构30不同,是在台板11的靠外侧被支撑在未图示的机架上。
即,位置变更机构30A,具有:能以上下垂直方向为中心摆动地由机架支撑的连杆体32A、被固定在连杆体32A基部的挂合部件31A、赋予连杆体32A摆动动作的驱动机构。
挂合部件31A,随着连杆体32A的摆动而摆动,且其前端部被形成为键状。另外,挂合部件31A的前端部被配置为通过摆动能进入上轴旋转角度60°时的旋转挑线杆20长孔25内并能沿该长孔25移动。
根据上述结构,在切线动作之后,驱动面线保持机构40并夹持面线T使其不能返回上游侧。在该状态下,由位置变更机构30A的驱动机构,使连杆体32A向规定的方向摆动,以此进行挂合部件31A的摆动。即,挂合部件31A的前端部,沿旋转挑线杆20的长孔25移动,使面线T的位于臂部22表面侧的部分与挂合部件31A挂合,同时向凹部23侧移动,使面线T能落入凹部23内。
然后,驱动机构将连杆体32A向相反方向摆动,挂合部件31A,其前端部向从凹部23离开的方向摆动,解除面线保持机构40的面线保持状态。
即使使用此结构的位置变更机构30A,也可以获得与上述缝纫机10几乎同样的效果。
(第3实施例)
位置变更机构的第3实施例如图6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没必要在旋转挑线杆20上设置长孔25这一点、以及该位置变更机构30B以外的结构与缝纫机10相同,故省略重复说明。
该图6是具有位置变更机构30B的缝纫机10B的主视图。
位置变更机构30B,具有:能以水平方向(与上轴104平行的方向)为中心摆动地被机架支撑的连杆体32B、被固定支撑在连杆体32B基部的挂合部件31B、赋予连杆体32B摆动动作的、作为驱动机构的马达33B。
挂合部件31B,随着连杆体32B的摆动而摆动,其前端部向该面部侧弯曲,使得能与旋转挑线杆20的正面侧的面部(图6所表示的面部)滑动接触,并且挂合部件31B由具有可挠性或弹性的材料形成。另外,挂合部件31B的前端部被配置为利用摆动、在上轴旋转角度为60°时能在从距挑线杆上死点位置26靠近旋转半径外侧的位置到凹部23的范围内滑动接触。
根据上述结构,在切线动作之后,驱动面线保持机构40夹持面线T,使其不能返回上游侧。在该状态下,利用位置变更机构30B的驱动机构33B向规定方向的旋转驱动,使连杆体32B向规定方向摆动,以此,由挑线杆上死点位置到凹部23位置,挂合部件31B与旋转挑线杆20正面侧面上滑动接触,向凹部23侧移动,使得不用该前端部牵引面线T,让面线T落入该凹部23内。
然后,驱动机构33B,使连杆体32B向相反方向摆动,挂合部件31B,其前端部向从凹部23离开的方向摆动,以解除面线保持机构40的面线保持状态。
即使使用该结构的位置变更机构30B,也可以获得与上述缝纫机10大致同样的效果,并且,在臂部22的表面与挂合部件31B之间没有间隙,能可靠地捕捉被挂在臂部22上状态的面线T并向凹部23侧移动,以更高的可靠性将面线T移动到凹部23内,能有效动避免面线T从机针101的脱落,并能进一步提高缝纫机10B的可靠性。
(第4实施例)
位置变更机构的第4实施例如图7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没必要在旋转挑线杆20上设置长孔25这一点、以及该位置变更机构以外的结构与缝纫机10相同,故省略重复说明。
该图7是具有位置变更机构的缝纫机10C主视图。
位置变更机构,与台板11大致在同一平面上,并被配置在从导线器112到旋转挑线杆20之间,其具有:可沿设置在机架上的缺口向上下方向移动地被支撑的挂合部件31C以及将该挂合部件31C切换于上下两个位置的未图示的螺线管等驱动机构。
挂合部件31C,从导线器112的附近向大致垂直上方进行移动,以此,对面线T、向产生从上轴旋转角度60°的挑线杆上死点位置26向凹部23侧的移动的方向施加张力。
另外,若能够对面线T、向产生从挑线杆上死点位置26向凹部23侧的移动的方向施加张力,则挂合部件31C就不被局限于上述的移动方向。
根据上述结构,在切线动作之后,驱动面线保持机构40夹持面线T,使其不能返回上游侧。在该状态下,位置变更机构的驱动机构将挂合部件31C从导线器112的附近位置向上方移动。以此,挂合部件31C对面线T、向产生从上轴旋转角度60°的上死点位置26向凹部23侧移动的方向施加张力,并使面线T落入凹部23。
然后,驱动机构,将挂合部件31C下降到导线器112的附近位置,解除对面线T施加张力的状态,并且解除面线保持机构40的面线保持状态。
即使使用此结构的位置变更机构30C,也可以获得与上述缝纫机10几乎同样的效果,并且,挂合部件31C没有直接地将面线T移动到凹部23中,而利用所施加的张力给予引导,所以不必将挂合部件31C配置为必须到达目标位置,能在配置设计方面提高自由度。
(第5实施例)
位置变更机构的第5实施例如图8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没必要在旋转挑线杆20上设置长孔25这一点、以及该位置变更机构30D以外的结构与缝纫机10相同,故省略重复说明。
该图8是具有位置变更机构的缝纫机10D的主视图。
位置变更机构30D,是被机架所支撑且在上轴旋转角度60°的状态下,以能从旋转挑线杆20挑线杆上死点位置26向凹部23侧移动面线T的角度进行送风的送风机构。
该送风机构,例如,可以是吸入周围的空气并进行吹出的风扇,也可以将被装入高压储气瓶等的压缩气体吹出的机构。
根据上述结构,在切线动作之后,驱动面线保持机构40夹持面线T,使其不能返回上游侧。在该状态下,位置变更机构30D进行送风。以此,面线T利用吹来的送风从挑线杆上死点位置26向凹部23侧移动,并到达凹部23中。
然后,停止位置变更机构30D,解除面线保持机构40的面线保持状态。
即使使用此结构的位置变更机构30D,也可以获得与上述缝纫机10几乎同样的效果,并且,位置变更机构30D没有直接地将面线T移动到凹部23中,而利用送风进行引导,所以不需要与面线T挂合的部件或进行其移动的驱动机构,并且,不需要从面线引导状态的解除动作,可以实现装置结构的简化及控制的简化并以此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另外,只要是送风机构,则不管送风方向是否严密,所以能在配置设计方面提高自由度。
(第6实施例)
位置变更机构的第6实施例如图9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没必要在旋转挑线杆20上设置长孔25这一点、以及位置变更机构利用上述的动作控制机构50的动作控制来实现以外的结构与缝纫机10相同,故省略重复说明。
该图9(A)是缝纫机10E在面线切断以后,在停止上轴104驱动状态下的主视图,图9(B)是实行作为由动作控制机构50控制的位置变更机构的动作控制的状态主视图。
旋转挑线杆20,如上所述,其凹部23被设置为距挑线杆上死点位置26靠近基部21的配置。即,由于挑线杆上死点位置26位于比凹部23靠旋转半径外侧的位置,所以动作控制机构50的MPU51,按照预先储存于ROM52中的程序,将上轴104驱动停止于其旋转角度为60°的位置,在面线切断后,进行缝纫机马达12的动作控制,使得以比通常旋转速度慢的速度旋转驱动上轴104到达使臂部22的前端部位于基部21上方的角度(例如再旋转驱动90°,即,上轴旋转角度达到150°),并通过倒转返回旋转角度60°的位置。以此,动作控制机构50实行作为位置变更机构的功能。
根据上述结构,将上轴104停止于上轴旋转角度60°,并进行面线T的切断。另外,驱动面线保持机构40的驱动机构并处于夹持面线的状态(图9(A))。在该状态下,面线T位于旋转挑线杆20的臂部22上、且比挑线杆上死点位置26靠近旋转半径方向外侧的位置,利用动作控制机构50的动作控制,将上轴104再向顺时针方向转90°。此时的旋转速度,最好是在不给下一次缝制作业带来障碍的范围内的慢速。即,是为了对面线T不施加离心力(图9(B))。
因此,面线T向下落方向移动,通过挑线杆上死点位置26并落入凹部23。然后,将上轴104向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90°。旋转挑线返回与图9(A)相同的状态。并且,解除面线保持机构40的面线保持状态。
即使在通过动作控制机构50实行该第2~第6实施例的位置变更机构时,也可以获得与上述缝纫机10几乎同样的效果,并且,位置变更机构不需要直接将面线T移动到凹部23的部件及进行该部件驱动的驱动机构,能以实现装置的结构的简化而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

Claims (9)

1.一种缝纫机,具有被配置在面线路径上靠近机针上游侧、并以与所述机针上下运动相同的频率对面线施加周期性变化张力的旋转挑线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挑线杆,具有作为旋转中心侧的基部,和通过以挂绕了所述面线的状态旋转而使所述面线沿其长度方向进行往复移动的臂部,
在所述臂部上设有该面线能从所述面线的挑线杆上死点位置落入的凹部,
具有在第1针线迹形成之前,将所述面线移动到所述凹部中的位置变更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变更机构,具有与所述面线挂合并从挑线杆上死点位置移动到所述凹部的挂合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臂部,具有将所述面线从其表面挂绕到里面的平板形状部,
并且所述挂合部件,以所述面线在所述表面侧延伸的部分与在所述里侧延伸的部分的双方挂合的状态,移动到所述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臂部的平板状部,形成有从所述挑线杆上死点位置沿朝向所述凹部的方向贯通的长孔,
所述挂合部件,移动于所述长孔内并使所述面线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挂合部件,具有可挠性且其前端部与所述臂部的表面滑动接触,并能将所述面线移动到所述凹部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挂合部件,被配置于所述旋转挑线杆的上游侧,并通过其移动从挑线杆上死点位置沿向凹部移动的方向对所述面线施加张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变更机构,是从所述挑线杆上死点位置向凹部侧送风的送风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旋转挑线杆设置为通过其旋转动作使旋转半径外侧端部上下运动,并且所述凹部比所述挑线杆上死点位置靠近所述基部,
所述位置变更机构,是以比缝制时的低速旋转、将所述旋转挑线杆的旋转半径外侧端部向上方移动、并以倒转返回到现在位置的控制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面线保持机构,该面线保持机构,被配置于面线路径上机针的上游侧、所述旋转挑线杆的下游侧,在所述位置变更机构动作时,限制所述面线向返回方向移动。
CNA2004100850708A 2003-10-14 2004-10-12 缝纫机 Pending CN16072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53432A JP4230330B2 (ja) 2003-10-14 2003-10-14 ミシン
JP2003353432 2003-10-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07285A true CN1607285A (zh) 2005-04-20

Family

ID=34611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100850708A Pending CN1607285A (zh) 2003-10-14 2004-10-12 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230330B2 (zh)
KR (1) KR101115189B1 (zh)
CN (1) CN1607285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0425B (zh) * 2004-08-25 2010-05-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旋转挑线杆装置
CN108085885A (zh) * 2016-03-07 2018-05-29 南安市鑫灿品牌运营有限公司 带有摆臂式挑线装置的缝纫机
CN111030388A (zh) * 2019-11-26 2020-04-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挂线装置及记忆合金马达生产线
CN111172678A (zh) * 2018-11-09 2020-05-19 Juki株式会社 交错缝制缝纫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38821B2 (ja) * 1994-12-06 1998-04-08 ジューキ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回転天秤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0425B (zh) * 2004-08-25 2010-05-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旋转挑线杆装置
CN108085885A (zh) * 2016-03-07 2018-05-29 南安市鑫灿品牌运营有限公司 带有摆臂式挑线装置的缝纫机
CN108103679A (zh) * 2016-03-07 2018-06-01 南安市鑫灿品牌运营有限公司 带有摆臂式挑线装置的缝纫机
CN108103679B (zh) * 2016-03-07 2020-10-27 嘉兴市良友制衣有限公司 带有摆臂式挑线装置的缝纫机
CN111172678A (zh) * 2018-11-09 2020-05-19 Juki株式会社 交错缝制缝纫机
CN111172678B (zh) * 2018-11-09 2024-03-01 Juki株式会社 交错缝制缝纫机
CN111030388A (zh) * 2019-11-26 2020-04-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挂线装置及记忆合金马达生产线
CN111030388B (zh) * 2019-11-26 2021-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挂线装置及记忆合金马达生产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230330B2 (ja) 2009-02-25
KR101115189B1 (ko) 2012-02-22
KR20050036746A (ko) 2005-04-20
JP2005118091A (ja) 2005-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897C (zh) 链式线迹纽结成形方法及链式线迹缝纫机
CN1752321A (zh) 缝纫机的送布装置
CN1782160A (zh) 上下送布缝纫机
CN1712596A (zh) 自动改变纬纱线的导纬针织带机
CN1144906C (zh) 缝纫机送布装置
CN101041925A (zh) 缝纫机
CN1869310A (zh) 缝纫机
JP2017184983A (ja) ミシン
CN1840763A (zh) 缝纫机的锁边宽度调整装置
CN1928185A (zh) 缝纫机的对被缝附件的切断装置及切断方法
CN1789537A (zh) 缝纫机
CN1607285A (zh) 缝纫机
CN1536118A (zh) 缝纫机及记录有脉冲电动机控制程序的记录媒体
CN1707008A (zh) 缝纫机水平旋梭的分离器及其调整方法
CN1814887A (zh) 嵌条缝纫机
CN101058923A (zh) 锁眼缝纫机
CN1458326A (zh) 缝纫机
CN1837443A (zh) 嵌条缝纫机
CN1757813A (zh) 具有自动穿线机构的缝纫机
CN1508318A (zh) 缝纫机的弯针穿线装置
CN1385572A (zh) 带一个丝线切断装置的双锁式针迹缝纫机
CN1054898C (zh) 缝纫机中的底线端部夹持装置
CN1542193A (zh) 缝纫机的送布装置
CN1818185A (zh) 钉扣缝纫机
CN1904182A (zh) 缝纫机的底线保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50420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