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91229A - 显影剂存放容器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剂存放容器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91229A CN1591229A CNA2004100748095A CN200410074809A CN1591229A CN 1591229 A CN1591229 A CN 1591229A CN A2004100748095 A CNA2004100748095 A CN A2004100748095A CN 200410074809 A CN200410074809 A CN 200410074809A CN 1591229 A CN1591229 A CN 15912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veloper
- mentioned
- recess
- container
- ro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7—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15/0872—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the developer cartridges being generally horizontally mounted parallel to its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68—Toner cartridges fulfilling a continuous function within the electrographic apparatus during the use of the supplied developer material, e.g. toner discharge on demand, storing residual toner, acting as an active closure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 G03G2215/0685—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fulfilling a continuous function within the electrographic apparatus during the use of the supplied developer material, e.g. toner discharge on demand, storing residual toner, not acting as a passive closure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222/00—Dispensing
- Y10S222/01—Xerograph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影剂存放容器,由存放图像形成所用的显影剂的形成为筒状的容器本体和支承上述容器本体,使其自由旋转的支承部件构成。上述容器本体由形成为有底筒状的第1容器部,形成为有底筒状的第2容器部以及形成为筒状的第3容器部构成。并且,在上述第3容器部形成了在外周部向半径方向内方凹陷的第1凹部,在与其对着的位置上形成了第2凹部。在上述第1凹部设有用于把显影剂排出到容器本体围绕轴线旋转的方向下游侧的排出孔,并且,在排出孔上设有对显影剂的排出量进行控制的筒形形状的限制部件。这样,就能够使显影剂的供给量恒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存放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中使用的色粉等显影剂的显影剂存放容器,以及可拆装地安装了该显影剂存放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为对图像进行显影而使用色粉等显影剂。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一般安装了能存放该显影剂,显影时将其供给到显影部的色粉盒等显影剂存放容器。
近几年,对于图像形成装置,期望高速进行大量的印刷。例如,在1分钟能在50张以上(包括50张)的记录纸上形成图像的高速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有能一次在最多999张记录纸上形成图像的。对于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设定印刷份数,有的能进行超过999张的连续印刷。对于这样的高速型的图像形成装置,要求色粉存放容量非常大的色粉盒,例如,有的色粉盒可存放约1400g色粉。
在专利文献1(特开平8-339115号公报(公开日:1996年12月24日))中,给出了色粉存放量大的色粉盒(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具体例子。图25是表示专利文献1记载的显影剂供给容器20的透视图。显影剂供给容器20为两端闭合的圆筒状,设有存放色粉的存放空间。显影剂供给容器20上设有:向半径方向内方突出,以轴线L20为中心从轴线方向一端部20a向轴线方向中央部20c螺旋状延伸的传送装置(第1突起片)21a;以及,向半径方向内方突出,以轴线L20为中心从轴线方向另一端部20b向轴线方向中央部20c螺旋状延伸的传送装置(第2突起片)21b。在显影剂供给容器20的轴线方向中央部20c,形成了在半径方向贯通,存放空间和显影剂供给容器20的外空间相通的放出口22。
显影剂供给容器20,在未图示的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上使轴线L20平行于水平方向,并且轴线方向中央部20c在上方开口,对着设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上的色粉供给口,连接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在这种状态下,借助于来自设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上的驱动部的驱动力,使显影剂供给容器20围绕轴线L20旋转。因此,存放在显影剂供给容器20的存放空间中的色粉由各传送装置21a、21b送到轴线方向中央部20c,如果放出口22配置在对着色粉供给口的位置的话,色粉就通过放出口22被供给到色粉供给口。
这样,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显影剂供给容器中,使存放了色粉的容器本体旋转,由设在放出口22两侧的传送装置21a、21b把容器本体内的显影剂传送到放出口22,使传送的显影剂从该放出口22放出,供给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显影装置(未图示)。为此,如果在图像形成装置内设定显影剂供给容器20,使放出口22位于引导色粉至显影装置的色粉供给口处的话,就会减小图像形成装置内未被有效利用的浪费空间,就能在容器本体内存放更多的色粉。
然而,在上述显影剂供给容器20中,要使旋转的中央部20c和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之间完全密闭是困难的,显影剂供给容器20旋转时,来自放出口22的色粉就从上述中央部20c和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之间漏出,具有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内部飞散的可能性。
还有,由于色粉粒为直径4~10μm的流动性高的粉状体,所以在放出口22对着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色粉供给口的状态下,如果显影剂供给容器20的旋转停止的话,就有色粉从放出口22大量流出到色粉供给口的危险性。如果这样大量的色粉从色粉供给口供给到显影部的话,在那个时刻的显影装置内的色粉浓度就会变得非常高,有产生显影不匀的危险性。
还有,上述显影剂供给容器20在其下部配置了显影装置,借助于色粉的负荷(即,色粉的自重)从放出口20把色粉供给到显影装置。因此,色粉的负荷,即显影剂供给容器20内的色粉量,对向显影装置的色粉供给量产生了影响,导致发生不稳定的问题。
即,如果容器20内有大量色粉时,色粉的负荷大,因而由于色粉的自重而从放出口20供给到显影装置的色粉的量就变多。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色粉由于自身的自重而被压实,每单位体积的色粉量也变多,因而色粉的供给量就会更多。并且,随着容器20内的色粉剩余量的减少,色粉的负荷(自重)就减少,因而由于色粉的自重而供给到显影装置的色粉的量就变少,同时,色粉的压实也会减轻,每单位体积的色粉量也就减少,色粉的供给量就会更少。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显影剂供给容器20存在的问题点是,色粉供给量被存放在显影剂供给容器20内的色粉的量所左右,不稳定。如果像这样色粉供给量不稳定的话,显影不匀就会发生,画质就会下降。此外,显影剂供给容器20内的色粉量少时,色粉就不能确实地供给到显影装置内,因此,尽管容器20内残留有色粉,设在显影装置内的贮料器等中的色粉剩余量检测传感器就会判断为没有色粉,错误地显示要求更换显影剂供给容器(色粉盒)的信息,发生这样不符的情形是有可能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部的显影剂的供给量不受存放容器中的显影剂的量(特别是显影剂的自重)影响,保持恒定的显影剂存放容器。
本发明的显影剂存放容器是由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可拆装地搭载在图像形成装置上,存放图像形成所用的显影剂的形成为筒状的容器本体和支承上述容器本体,使其自由旋转的支承部件构成的显影剂存放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容器本体的外周部,设有向半径方向内方凹陷的凹部,在上述凹部设有用于向上述容器本体围绕轴线旋转的方向的下游侧排出显影剂的排出孔,上述容器本体通过围绕轴线旋转,把存放的显影剂向排出孔传送,并且,上述支承部件支承着上述容器本体,使得从半径方向外方,跨全周,上述容器本体的至少包括凹部的部分围绕轴线自由旋转,并且,在上述容器本体上设有把从上述排出孔排出的显影剂引导到外部的导通孔,此外,在上述排出孔上,大致沿上述容器本体的旋转方向设有对显影剂的排出量进行控制的限制部件。
本发明的显影剂存放容器,如上所述,由容器本体和支承部件构成,在容器本体的凹部形成的排出孔上,大致沿着上述容器本体的旋转方向设有控制显影剂的排出量的限制部件,因此,能够防止通过排出孔把显影剂排出到凹部时,由显影剂的重力引起的流入。即,由于排出孔上设有限制部件,通过排出孔的显影剂的流路就会弯曲,对显影剂的重力负荷有所抵抗,因而就避免了显影剂由于其自重而直接流入到凹部。因此,即使容器本体内大量存放了显影剂,也能够防止由于显影剂的自重而使向凹部流入的显影剂的量变多。此外,由于设有限制部件,因而从显影剂存放容器供给到显影部的显影剂的量不受存放在存放容器中的显影剂的量的影响,能够近乎保持恒定,能够提高图像形成中的画质。
还有,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可拆装地搭载了上述的本发明的显影剂存放容器,并且还具有用从该显影剂存放容器供给的显影剂进行图像显影的显影部。
这样,由于搭载了上述显影剂存放容器,因而不会被显影剂存放容器内的显影剂的量所左右,能够使对显影部的显影剂的供给量稳定。此外,还具有能够防止由凝聚引起的结块、阻塞等,从而提高画质的效果。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以及优点,由以下所示的记载就可完全明白。还有,本发明的有利点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说明就会明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显影剂存放容器的第3容器部的透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显影剂存放容器的透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显影剂存放容器的主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显影剂存放容器的左侧视图。
图5是表示构成图2所示的显影剂存放容器的容器本体的主视图。
图6(a)是图5所示的容器本体的左侧视图,图6(b)是图5所示的容器本体的右侧视图。
图7(a)是表示未设置限制部件的第3容器部的透视图。图7(b)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影剂存放容器的第3容器的透视图。
图8是放大表示图2所示的显影剂存放容器的第3容器部附近的主视图。
图9(a)是从图8的剖面线S91-S91看到图1所示的第3容器部的剖视图,图9(b)是从图8的剖面线S92-S92看到图1所示的第3容器部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构成图2所示的显影剂存放容器的支承部件的主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支承部件的右侧视图。
图12是图10所示的支承部件的分解右侧视图。
图13是从图11的剖面线S13-S13看到图10所示的支承部件的剖视图。
图14(a)是表示对容器本体和支承部件进行密封的密封材的主视图,图14(b)是表示该密封材的与圆周方向垂直的剖面的图。
图15是表示对图2所示的显影剂存放容器进行组装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6是从剖面线S16-S16看到图15所示的显影剂存放容器的剖视图。
图17是从剖面线S17-S17看到图4所示的显影剂存放容器的剖视图。
图18是从剖面线S18-S18看到图3所示的显影剂存放容器的剖视图。
图19(a)及图19(b)是放大表示图18的IXX部分的图。
图20(a)及图20(b)是用于说明图2所示的显影剂存放容器中,容器本体围绕旋转轴线L31向旋转方向R旋转时,把容器本体的第3容器部内的显影剂引导到支承部件的导通孔为止的动作的图。
图21(a)及图21(b)是用于说明把容器本体的第3容器部内的显影剂引导到支承部件的导通孔为止的动作的图,是表示图20(b)所示的动作的继续的图。
图22(a)及图22(b)是表示设在本发明的显影剂存放容器的第3容器部的限制部件通过浇铸成型而成型的情况的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剖视图。
图24(a)是表示未设置限制部件的第3容器部中的色粉的流动的示意图。图24(b)是表示设有限制部件的第3容器中的色粉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25是表示作为现有的显影剂存放容器的一个例子的显影剂供给容器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不过,本发明并不限于该记载。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可拆装地搭载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上的色粉盒等显影剂存放容器为例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透视图。图3是表示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左侧视图。显影剂存放容器30包括容器本体31及支承部件32而构成。容器本体31为近圆筒状,存放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所用的色粉等显影剂。支承部件32支承着容器本体31,使其围绕其轴线L31自由旋转。显影剂存放容器30可以存放例如1400g的显影剂。以下,把容器本体31的轴线L31记为旋转轴线L31。
图5是表示容器本体31的主视图。图6(a)是表示容器本体31的左侧视图。图6(b)是表示容器本体31的右侧视图。容器本体31包括第1容器部33、第2容器部34及第3容器部35而构成。容器本体31的轴线L31方向的长度尺寸A31可以在例如200~550mm的范围内。
第1容器部33为有底圆筒状。第1容器部33的轴线方向的长度尺寸A33可以在例如50~250mm的范围内。第1容器部33,如图5所示,在其内周部设有向半径方向内方突出,并从作为轴线方向一端部的底部33a向作为轴线方向另一端部的开口端部33b螺旋状延伸的第1突起片36。第1突起片36,具体而言,从第1容器部33的底部33a来看,为从底部33a到开口端部33b,以第1容器部33的轴线L33为中心,反时针旋转地延伸的螺旋状。
在第1容器部33的底部33a上,如图5及图6(a)所示,形成了从开口端部33b向底部33a的方向突出的连接部,即嵌合凸部37及补给口部45。嵌合凸部37为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补给口部45在第1容器部33的底部33a中央部形成,是在旋转轴线L31方向贯通,与第1容器部33的轴线L33同轴的圆形开口。在补给口部45上,安装了与其形状对应而形成的,对补给口部45可拆装的补给盖46,它与补给口部45之间保持密封状态,不因容器本体31的旋转而脱离。使补给盖46从补给口部45脱离,容器本体31的内空间和外空间就可相通,在这种状态下,就能够向容器本体31补给显影剂。
嵌合凸部37,具体而言,配置在对于第1容器部33的轴线L33对称的位置,比补给口部45靠近半径方向外方。对于嵌合凸部37,再具体而言,如图6(a)所示,从第1容器部33的底部33a来看,以旋转轴线L31为中心的作为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方向的旋转方向R上游侧部分37a形成为具有垂直于圆周方向而延伸的平面。还有,嵌合凸部37的旋转方向R下游侧部分形成为随着向旋转方向R下游侧,就会向轴线方向另一端部侧倾斜。从嵌合凸部37的底部33a的其余部分向轴线L33方向的突出量A37可以在例如5~20mm的范围内。这样的嵌合凸部37对设在后述的图像形成装置70上的本体侧连接部(未图示)是可拆装的。
还有,在第1容器部33的底部33a,存在于外周面和端面之间的表面33c,如图5所示,形成为随着从开口端部33b移向底部33a,向半径方向内方倾斜的曲面状。
第2容器部34为有底圆筒状。第2容器部34的轴线方向的长度尺寸A34可以在例如100~300mm的范围内。第2容器部34,如图5所示,在其内周部设有向半径方向内方突出,并从作为轴线方向一端部的底部34a向作为轴线方向另一端部的开口端部34b螺旋状延伸的第2突起片39。对于第2突起片39,具体而言,从第2容器部34的底部34a来看,形成为从底部34a到开口端部34b,以第2容器部34的轴线L34为中心,顺时针旋转地延伸的螺旋状。即第2突起片39与第1突起片36的延伸方向相反。第1容器部33的第1突起片36及第2容器部34的第2突起片39的螺距A1可以在例如20~40mm的范围内。还有,从第1突起片36及第2突起片39的内周部的其余的部分向半径方向内方的突出量A2可以在例如3~10mm的范围内。
在第2容器部34的底部34a中,至少在外周面与端面34c之间存在的面形成为从开口端部34b到底部34a,向半径方向内方倾斜的曲面状。具体而言,第2容器部34的底部34a的端面34c形成为其中心部从开口端部34b向底部34a的方向突出的部分球面状。在从第2容器部34的开口端部34b的端面至底部34a分开间隔的位置的外周部,设有在圆周方向分开间隔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向半径方向外方突出的引导突起片40。引导突起片40的轴线方向的尺寸在例如2~6mm的范围内。
第2容器部34的轴线方向的长度尺寸A34设定得比第1容器部33的轴线方向的长度尺寸A33长例如30mm或30mm以上。作为A33及A34的一个例子,可以列举如第1容器部33的轴线方向的长度尺寸A33为150mm,第2容器部34的轴线方向的长度尺寸A34为215mm。还有,第1容器部33的除第1突起片36以外的内周部的内径D33和第2容器部34的除第2突起片39以外的内周部的内径D34可以在例如30~200mm的范围内。
图1是表示第3容器部35的透视图。图8是放大表示第3容器部35附近的主视图。图9(a)是从图8的剖面线S91-S91看到的剖视图,图9(b)是从图8的剖面线S92-S92看到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第3容器部35大致为圆筒状。以下详细说明第3容器部35,在其外周部的轴线方向中间部,设有向半径方向内方凹陷的凹部即第1凹部(凹部)41,从第1凹部41起在第3容器部35的圆周方向分开间隔,设有第2凹部(第2凹部)42。此外,在第1凹部41上设有用于排出显影剂的排出孔43。另外,第3容器部35为围绕轴线旋转的构成,上述排出孔43在该第3容器部35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形成。第3容器部35的轴线方向的长度尺寸A35可以在例如50~150mm的范围内。除第1凹部41及第2凹部42以外的第3容器部35的内径D35比作为其余部分的第1容器部33及第2容器部34的内径D33、D34大。除第1凹部41及第2凹部42以外的第3容器部35的内径D35可以在例如32~205mm的范围内。
此处,对第1凹部41、第2凹部42的形状更详细地进行说明。第1凹部41向旋转方向R延伸而形成,并且,与旋转方向R的尺寸A41(参照图9(a))相比,轴线方向的尺寸W41(参照图1)小,在旋转方向R下游侧的端部设有具有与旋转方向R直交的面的端壁部41a。排出孔43在第1凹部41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端壁部41a的一部分上形成。
第2凹部42向旋转方向R延伸而形成,并且,与旋转方向R的尺寸A42相比,轴线方向的尺寸W42小,与第1凹部41在第3容器部35的圆周方向分开间隔而设。第2凹部42优选的是设在与外周部的上述第1凹部对着的位置。第1凹部41的旋转方向R的尺寸A41优选的是除第1凹部41及第2凹部42以外的第3容器部35的外周长的4分之一以上(包括4分之一),2分之一(不包括2分之一)以下。具体而言,第1凹部41的旋转方向R的尺寸A41优选的是20~150mm,轴线方向的尺寸W41优选的是例如20~150mm。还有,第2凹部42的旋转方向R的尺寸A42优选的是20~150mm,轴线方向的尺寸W42优选的是20~80mm。
还有,如图1所示,第1凹部41具有底壁部41b、第1侧壁部41c和第2侧壁部41d。第1凹部的41的底壁部41b在旋转方向R延伸,其旋转方向R下游侧端部与端壁部41a的半径方向内方部分连接,旋转方向R上游侧端部与第1凹部41和第2凹部42之间的,除第1凹部41及第2凹部42以外的第3容器部35的外周面连接,形成钝角。第1凹部41的底壁部41b的旋转方向R下游侧端部和旋转方向R上游侧端部之间的旋转方向R中央部配置在以除第1凹部41及第2凹部42以外的第3容器部35为参照的半径方向内方,形成为大致以第3容器部35的轴线L35为轴线的部分圆筒形状。第1凹部41的底壁部41b的旋转方向R中央部的外周部的曲率半径优选的是例如10~90mm。
第1凹部41的第1侧壁部41c配置在第1凹部41的轴线方向一端部侧,向旋转方向R延伸,其旋转方向R下游侧端部与端壁部41a的轴线方向一端部连接,其半径方向内方部分与底壁部41b的轴线方向一端部连接,其半径方向外方部分与除第1凹部41及第2凹部42以外的第3容器部35的轴线方向一端部的外周部连接。第1凹部41的第2侧壁部41d配置在第1凹部41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侧,向旋转方向R延伸,其旋转方向R下游侧端部与端壁部41a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连接,其半径方向内方部分与底壁部41b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连接,其半径方向外方部分与除第1凹部41及第2凹部42以外的第3容器部35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的外周部连接。第1凹部的第1侧壁部41c和第2侧壁部41d从底壁部41b向半径方向外方直立而设,底壁部41b与第1侧壁部41c垂直,底壁部41b与第2侧壁部41d也垂直。
排出孔43为第1凹部41的端壁部41a的轴线方向中间部,在靠近半径方向外方,形成为以轴线方向为较长方向的长方形状开口。从而,排出孔43设在第1凹部41的端壁部41a中,比第1凹部41的底壁部41b的旋转方向R下游侧端部靠近半径方向外方,且比第1侧壁部41c的旋转方向R下游侧端部靠近轴线方向另一端部,且比第2侧壁部41d的旋转方向R下游侧端部靠近轴线方向一端部的位置。再具体些,排出孔43的半径方向外方侧的一边,与第1凹部41的旋转方向R下游侧的,除第1凹部41及第2凹部42以外的第3容器部35的内侧周长面连接。
如图1所示,在上述第1凹部41的排出孔43处为控制显影剂的排出量,在端壁部41a的面上垂直地设置了筒形(具体而言是矩形筒形)的限制部件43a。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限制部件43a垂直地设在端壁部41a的面上,不过,本发明并不受此限制,只要大致沿着第3容器部35(即容器本体31)的旋转方向,在排出孔43上形成就行。
从该限制部件43a的端壁部41a起的高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不过,优选的是在例如2~10mm的范围内。据此就能够更确实地进行显影剂的排出量的控制。该限制部件43a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采用现有公知的所有形成方法,例如,也可以采用分别形成图7(a)所示的未设置限制部件的第3容器部35和筒形形状的限制部件43a,之后再把限制部件43a粘接在第3容器部35的排出孔43上的方法。
还有,作为其它的形成方法,也可以采用通过浇铸成型,直接制作具有限制部件43a的第3容器部35的方法。图22(a)及图22(b)中,表示通过浇铸成型形成第3容器部35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如图22(a)所示,首先形成其剖面具有凸部43c的筒状第3容器部35,之后,切断图22(a)的一点点划线所示的部分,从而获得图22(b)所示的,具有排出孔43及限制部件43a的第3容器部35。
本实施方式的显影剂存放容器30,由于设有上述的限制部件43a,因而从第1凹部41通过排出孔43排出显影剂时,就能够防止显影剂由于重力而流入。对于由该限制部件43a来限制显影剂向第1凹部41的流入,以后再详述。
还有,本发明的限制部件的形状,只要是能限制显影剂由于其重力(自重)而流入第1凹部41的形状就可以,并不限于图1所示的筒形形状。作为上述限制部件的其它形状,可以列举例如图7(b)所示的板状的限制部件43b。该限制部件43b由于设在与第1凹部41的底壁部41b靠近的排出孔43端部,因而能够防止显影剂受自重影响而流入第1凹部41。
第2凹部42,具体而言,具有底壁部42b、第1侧壁部42c和第2侧壁部42d。第2凹部42的底壁部42b向旋转方向R延伸,其旋转方向R上游侧端部及旋转方向R下游侧端部与第1凹部41和第2凹部42之间除第1凹部41及第2凹部42以外的第3容器部35的外周部连接。第2凹部42的底壁部42b的旋转方向R下游侧端部和旋转方向R上游侧端部之间的旋转方向R中央部配置在比除第1凹部41及第2凹部42以外的第3容器部35靠近半径方向内方,大致形成为以第3容器部35的轴线L35为轴线的部分圆筒形状。第2凹部42的底壁部42b的旋转方向R中央部的外周部的曲率半径优选的是例如10~90mm。
第2凹部42的第1侧壁部42c,配置在第2凹部42的轴线方向一端部侧,向旋转方向R延伸,其半径方向内方部分与底壁部42b的轴线方向一端部连接,其半径方向外方部分与除第1凹部41及第2凹部42以外的第3容器部35的轴线方向一端部的外周部连接。第2凹部42的第2侧壁部42d配置在第2凹部42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侧,其半径方向内方部分与底壁部42b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连接,其半径方向外方部分与除第1凹部41及第2凹部42以外的第3容器部35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的外周部连接。第2凹部的第1侧壁部42c和第2侧壁部42d设置成从底壁部42b向半径方向外方直立,底壁部42b与第1侧壁部42c垂直,底壁部42b与第2侧壁部42d垂直。
在第3容器部35的除第1凹部41及第2凹部42以外的轴线方向一端部及轴线方向另一端部的外周部,如图8所示,向半径方向外方突出的多个排出引导片44在圆周方向互相分开间隔,等间隔地配设在圆周方向。设在第3容器部35的轴线方向一端部的排出引导片44,具体而言,从轴线方向另一端部到轴线方向一端部,向旋转方向R倾斜。还有,设在第3容器部35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的排出引导片44,具体而言,从轴线方向一端部到轴线方向另一端部,向旋转方向R倾斜。从第3容器部35的除第1凹部41及第2凹部42以外的外周部起的,排出引导片44向半径方向外方的突出量可以为例如1mm。上述排出引导片44的较长方向尺寸可以为24mm,排出引导片44的较长方向与第3容器部35的宽度方向所形成的角度ψ可以为例如30度。
第3容器部35的轴线方向一端部与第1容器部33的开口端部33b连接,第3容器部35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与第2容器部34的开口端部34b连接,一体成型为容器本体31。这样的容器本体31可以由例如聚乙烯等合成树脂浇铸成型而制成。这样就容易制造容器本体31并且能够减少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构成部件。
第1容器部33的底部33a成为容器本体31的轴线方向一端部33a,第2容器部34的底部34a成为容器本体31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34a。这样使第1容器部33、第2容器部34及第3容器部35的各轴线L33、L34及L35同轴而连接,形成容器本体31。还有,在这种状态下,第3容器部35配置在容器本体31的存在于容器本体31的轴线方向两端部33a和34a之间的轴线方向中间部。这样,第3容器部35的第1容器凹部41、第2容器凹部42及排出孔43就配置在存在于容器本体31的轴线方向两端部33a和34a之间的轴线方向中间部。容器本体31的轴线L31就由第1容器部33的轴线L33、第2容器部34的轴线L34及第3容器部35的轴线L35构成。
图10是表示支承部件32的主视图。图11是表示支承部件32的右侧视图。支承部件32大致为圆筒状,具有对上述构成的容器实体31的至少包括第3容器部35的部分从半径方向外方跨全周进行支承的内周部48。内周部48具有以轴线L32为中心的圆筒内周面。支承部件32包括具有衔接部(支承端部)49a的支承台49。支承台49的衔接部49a可以在以与例如轴线L32平行的方向为较长方向的2个长方形状的平面上形成。使支承台49的衔接部49a与水平面衔接(直立),就能够平行于上述水平面来配置支承部件32的内周部48的轴线L48。支承部件32的轴线方向的长度尺寸A32设定得比第3容器部35的轴线方向的长度尺寸A35大。支承部件32的轴线方向的长度尺寸A32可以为例如60~170mm。
在把支承台49设置为水平面状的状态下,在支承部件32上,在其上部,形成向作为水平方向一方向的第1水平方向一方向F1突出的排出部50。在排出部50上的支承部件32的轴线方向中间部,形成沿着上述第1水平方向一方向F1而贯通、开口为向与支承部件的轴线L32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椭圆状的导通孔51。导通孔51的较长方向的内径设定为大于容器本体31的第1凹部41的轴线方向的尺寸W41及第2凹部42的轴线方向的尺寸W42(与W42相同也可以)。
支承部件32的排出部50上设有把导通孔51的第1水平方向一方向F1下游侧的开口切换为开启状态及闭合状态的开闭器部65。开闭器部65包括开闭器65a及开闭器引导部65b。开闭器引导部65b向作为与上述第1水平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的第2水平方向延伸,在第2水平方向一方向B1上游侧端部,开有导通孔51。开闭器65a受到开闭器引导部65b的支承,在第2水平方向一方向B1及与上述第2水平方向一方向B1相反的第2水平方向另一方向B2可以自由滑动移位。
开闭器65a通过沿着开闭器引导部65b滑动移位,如图10的2点点划线所示,就可以配置在使导通孔51的第1水平方向一方向F1下游侧的开口成为闭合状态的闭合位置P1和使导通孔51的第1水平方向一方向F1下游侧的开口成为开启状态的开启位置P2。还有,开闭器65a在第2水平方向另一方向B2下游侧超过闭合位置P1的滑动移位受到限制,并且,从开闭器引导部65b的第2水平方向一方向B1下游侧端部向第2水平方向一方向B1的滑动移位也受到限制。即开启位置P2比闭合位置P1靠近第2水平方向一方向B1下游侧,且比开闭器引导部65b的第2水平方向一方向B1下游侧端部靠近第2水平方向一方向B1上游侧。这样,开闭器65a在配置在闭合位置P1的状态下,向第2水平方向一方向B1滑动移位,就配置在了开启位置P2;在配置在开启位置P2的状态下,向第2水平方向另一方向B2滑动移位,就配置在了闭合位置P1。
还有,支承部件32上设有作为导出装置的导出部件38及作为密封装置的密封片66。导出部件38由例如聚乙烯对酞酸酯(简称:PET)等高分子树脂构成,制成具有可挠性及弹性的片状。导出部件38的基端部设在支承部件32的内周部,具体在支承部件32的导通孔51的第1水平方向一方向F2侧的开口部分。密封片66是由例如聚乙烯等制成的具有柔软性的片状。密封片66的基端部设在支承部件32的导通孔51的第1水平方向一方向F2侧的开口部分。导出部件38的基端部层积于密封片66的基端部的上面部。以后再更详细地说明导出部件38及密封片66。
还有,支承部件32上形成了向半径方向外方突出的2个连接突起部52。一方连接突起部52,在把支承台49设置为水平面状的状态下,配置在排出部50的上方,另一方连接突起部52配置在对于轴线L32与上述一方连接突起部52对称的位置。还有,支承部件32上形成了在把支承台49设置为水平面状的状态下,配置在排出部50下方,向第1水平方向一方向F1突出,平行于轴线L32而延伸的第1引导片53。再有,支承部件32上形成了在把支承台49设置为水平面状的状态下,配置在排出部50上方,向作为第1水平方向一方向F1的反方向的第1水平方向另一方向F2突出,平行于轴线L32而延伸的第2引导片54。
图12是表示支承部件32的分解右侧视图。支承部件32在设置为水平面的状态下,可以用通过轴线L32,沿第1水平方向一方向F1向上方倾斜的假想平面分割为2,具体而言,可以分割为在上述假想平面下方的第1支承部55和在上述假想平面上方的第2支承部56。第1支承部55包括支承部件32中的第1引导片53、排出部50、各连接突起部52的一方的部分52a、支承台49和内周部48的第1引导片53侧的部分48a。第2支承部56包括支承部件32中的第2引导片54、各连接突起部52的另一方的部分52b和内周部48的第2引导片54侧的部分48b。
第1支承部55和第2支承部56由螺纹部件57可拆装地连接。具体而言,第1支承部55的各连接突起部52的一方的部分52a和第2支承部56的各连接突起部52的另一方的部分52b由螺纹部件57连接。这样来支承容器本体31时,预先把支承部件32分开,使分开的支承部件32从半径方向外方支承包括容器本体31的第1及第2凹部41、42和排出孔43的部分,这样就能够跨全周支承容器本体31,这样的组装作业就容易进行。
图13是从图11剖面线S13-S13看到的剖视图。一併参照图11。在支承部件32的内周部48的轴线方向一端部,设有向半径方向内方突出,在圆周方向全周延伸的第1支承凸部58。在支承部件32的内周部48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设有向半径方向内方突出,在圆周方向全周延伸的第2支承凸部59。还有,在支承部件32的内周部48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在比上述第2支承凸部59靠近轴线方向另一端部侧,与第2支承凸部59分开间隔,设有向半径方向内方突出,在圆周方向全周延伸的第3支承凸部60。第2支承凸部59和第3支承凸部60的轴线方向的间隔设定得比容器本体31的第2容器部34的引导突起片40的轴线方向的尺寸稍微大些。
在第1支承凸部58及第2支承凸部59上,各形成了多个在圆周方向分开间隔,等间隔地向半径方向内方突出的支承突起片61,本实施方式中为各4个。在上述支承突起片61的半径方向内方侧前端部,具有弯曲成圆筒外周面状的支承面。把以轴线L32为中心的第1支承凸部58和第2支承凸部59的各支承突起片61的前端部连通的假想圆的直径,设定得比第1容器部33的外周部的外径及第2容器部34的除引导突起片40以外的外周部的外径稍微大些。第3支承凸部60的内径,设定得比第2容器部34的除引导突起片40以外的外周部的外径稍微大些。
还设有与支承部件32的内周部48的轴线方向一端部的第1支承凸部58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侧邻接,向半径方向外方凹陷,在圆周方向全周延伸的第1支承凹所67。还设有与支承部件32的内周部48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的第2支承凸部59的轴线方向一端部侧邻接,向半径方向外方凹陷,在圆周方向全周延伸的第2支承凹所68。还有,在支承部件32的内周部48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的第2支承凸部59和第3支承凸部60之间,设有向半径方向外方凹陷,在圆周方向全周延伸的第3支承凹所69。第3支承凹所69的轴线方向的尺寸,设定得比容器本体31的第2容器部34的引导突起片40的轴线方向尺寸稍微大些。
图14(a)是表示密封材47的主视图,图14(b)是表示与密封材47的圆周方向垂直的剖面的图。作为密封装置的密封材47具有柔软性及弹性,用例如硅橡胶等合成树脂形成。图14(a)所示的密封材47大致为圆环状。密封材47,如图14(b)所示,包括基础部分47a及衔接部47b。密封材47的基础部分47a在以轴线L35为中心的与圆周方向垂直的剖面形状为长方形状。密封材47的衔接部47b从基础部分47a的轴线方向一端部、半径方向内方部起,自轴线方向另一端部到轴线方向一端部,向半径方向外方倾斜地突出。
密封材47的基础部分47a的内周部的直径,设定得比容器本体31的第1容器部33的外周部及第2容器部34的除引导突起片40以外的外周部的外径稍微小些。还有,密封材47的基础部分47a及衔接部47b的外周部的直径,设定得与以旋转轴线L31为中心,通过容器本体31的第3容器部33的各排出引导片44的外周部的假想圆的直径相等,或比它大。还有,密封材47的轴线方向的尺寸设定得比支承部件32的第1及第2支承凹所67、68的轴线方向的尺寸小(同样的尺寸也可以)。
图15是表示对显影剂存放容器30进行组装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6是从图15的剖面线S16-S16看到的剖视图。在组装显影剂存放容器30之前,预先把支承部件32分为第1支承部55和第2支承部56。还有,此时把2个密封材47中的一方的密封材47粘接于第1容器部33的开口端部33b,将其卷起,并把密封材47的基础部分47a粘接于第3容器部35的轴线方向一端部的端面,这样来安装在容器本体31的第1容器部33上。还有,把另一方的密封材47粘接于第2容器部34的开口端部34b,即比引导突起片40靠近轴线方向一端部侧,将其卷起,并把密封材47的基础部分47a粘接于第3容器部35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的端面,这样来安装在容器本体31的第2容器部34上。
由第1支承部55和第2支承部56从半径方向外方夹持容器本体31的包括第3容器部35的部分。在这种状态下,由螺纹部件57连接第1支承部55和第2支承部56。
图17是从剖面线S17-S17看到图4所示的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剖视图。在容器本体31由支承部件32支承的状态下,容器本体31的轴线L31和支承部件32的内周部48的轴线L32完全或近乎一致,容器本体31可以围绕轴线L31对支承部件32自由旋转。在这种状态下,如果把支承部件32的支承台49设为水平面,容器本体31的第1及第2容器部33、34就与水平面相分离,水平面与旋转轴线L31平行。
以下详细描述支承部件32。第1支承凸部58的各支承突起片61与第1容器部33的外周部衔接,第2支承凸部59的各支承突起片61与第2容器部34的除引导突起片40以外的外周部衔接。这样,第1容器部33的外周部由第1支承凸部58的各支承突起片61在圆周方向分开等间隔地大致4点支承,并由第2支承凸部59的各支承突起片61在圆周方向分开等间隔地大致4点支承。这样就能够极大地减小第1容器部33的外周部与第1支承凸部58之间以及第2容器部34的外周部与第2支承凸部59之间的对抗容器本体31的旋转的摩擦力。
第1容器部33的密封材47嵌入支承部件32的第1支承凹所67中,密封材47的衔接部47b与第1支承凸部58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面在全周弹性衔接。第2容器部34的密封材47嵌入支承部件32的第2支承凹所68中,密封材47的衔接部47b与第2支承凸部59的轴线方向一端面在全周弹性衔接。由于这样的2个密封材47,在比容器本体31的第1及第2凹部41、42和排出孔43以及支承部件32的导通孔51靠近容器本体31的轴线方向一端侧及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容器本体31与支承部件32之间,在圆周方向全周就达到了密封。
容器本体31的第2容器部34的引导突起片40嵌入支承部件32的第3支承凹所69中,以限制对支承部件32在轴线方向的滑动移位。这样,容器本体31对支承部件32在轴线方向的滑动移位就受到了限制。容器本体31的第3容器部35的各排出引导片44的外周部与支承部件32的内周部48衔接。这样,支承部件32从半径方向外方跨全周支承着容器本体31的至少包括第1凹部41的部分,使其围绕旋转轴线L31自由旋转。
图18是从剖面线S18-S18看到的图3所示的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剖视图。图19(a)及图19(b)是放大表示图18中2点点划线围着的IXX部分的图。图18及图19(a)是容器本体31对支承部件32处在初期状态(未进行排出显影剂的动作的状态)时的图。支承部件32的内周部设有把从排出孔43排出到第1凹部41的显影剂导出到导通孔51的导出部件(导出装置)38。
导出部件38在支承部件32的导通孔51的第1水平方向一方向F2(参照图11)侧的开口部分设有其基端部38a,游端部38b可以与容器本体31的第3容器部35的第1凹部41的至少底壁部41b及第2凹部42的底壁部42b弹性衔接。还有,导出部件38的游端部38b对容器本体31的第3容器部35的第1凹部41的至少底壁部41b及第2凹部42的底壁部42b形成超过90度的角度θ而衔接。具体而言,上述角度θ是对着导出部件38的游端部38b上方的面与各凹部41、42的底壁部41b、42b的外周面构成的角度。
对于密封片66,其基端部66a设在支承部件32的导通孔51的第1水平方向一方向F2侧端的开口部分。使得密封片66的除基端部66a以外的部分66b在支承部件32对容器本体31处在初期状态时,掩盖第1凹部41的至少设在端壁部41a的排出孔43(即,使其覆盖限制部件43a的开口部),并设成通过例如热熔焊等能够脱开。这样,在初期状态,排出孔43由密封片66的除基端部66a以外的部分66b来堵塞。从而在初期状态时,即使使用者错误地把开闭器部65的开闭器65配置在开启位置P2,也能够防止从导通孔51把存放在容器本体31中的显影剂排出。
从该初期状态起,容器本体31围绕旋转轴线L31向旋转方向R旋转,使密封片66的除基端部66a以外的部分66b从第1凹部41的端壁部41a脱离,打开排出孔43。还有,从第1凹部41的端壁部41a脱离了的密封片66的除基端部66a以外的部分66b,如图19(b)所示,在支承部件32的导通孔51的旋转方向R下游侧,配置在容器本体31的第3容器部35和支承部件32的内周部48之间。因此,使用者不用直接拿开密封片66,而是使容器本体31旋转,就能够容易地打开排出孔43。
把支承部件32的支承台49设置为水平面,在存放了显影剂的状态下,容器本体31的内空间分为2层,即显影剂所占的显影剂层63和显影剂层63上方的气体所占的气层。使容器本体31,从第1容器部33向第2容器部34看去,以旋转轴线L31为中心顺时针旋转。此时,第1容器部33的显影剂层的显影剂由第1突起片36沿着旋转轴线L31从第1容器部33向第3容器部35的第1传送方向C1(参照图3)传送。还有,此时,第2容器部34的显影剂层的显影剂由第2突起片39沿着旋转轴线L31从第2容器部34向第3容器部35的第2传送方向C2(参照图3)传送。这样使容器本体31围绕旋转轴线L31旋转,就能够把存放的显影剂向排出孔43传送。再有,在第3容器部35中,能够使向第1传送方向C1的显影剂和向第2传送方向C2的显影剂互相冲撞,由此来搅拌显影剂。
传送显影剂时显影剂受到从包括第1及第2突起片36、39的第1及第2容器部33、34的内周部向第3容器部35的力。存放在容器本体31中的显影剂的量多时,配置在从第1及第2容器部33、34的内周部向第1及第2突起片36、39的半径方向内方的突出量A2以内的显影剂,主要通过容器本体31旋转来搅拌,在容器本体31内保持平衡。
此处,用图20(a)、图20(b)和图21(a)、图21(b)来说明容器本体31围绕旋转轴线L31的旋转方向R旋转时,容器本体31的第3容器部35内的显影剂被引导到支承部件32的导通孔51的动作。并参照图1、图9(a)、图9(b)和图17。
在容器本体31由支承部件32支承,可围绕旋转轴线L31自由旋转的状态下,形成了第3容器部31的第1凹部41和支承部件32的内周部48对着的第1保持空间62a。第1保持空间62a除了排出孔43,大略成为闭合空间,配置在排出孔43的旋转方向R上游侧,通过排出孔43与容器本体31内的空间连通。还形成了第3容器部31的第2凹部41和支承部件32的内周部48对着的第2保持空间62b。第2保持空间62b大致为闭合空间。
首先,从图20(a)所示的、排出孔43及第1保持空间62a配置在容器本体31内的显影剂层63的上面63a上方的状态(初期状态)开始,容器本体31向旋转方向R旋转。于是,如图20(b)所示,排出孔43及第1保持空间62a的旋转方向R下游部就成为配置在容器本体31内的显影剂层63的上面63a下方的状态。此时,容器本体31内的显影剂层63的显影剂,如箭头G1所示,就通过排出孔43及限制部件43a而流入第1保持空间62a的旋转方向R下游部。
如上所述,排出孔43为第1凹部41的端壁部41a的轴线方向中间部,靠近半径方向外方,开设以轴线方向为较长方向的长方形状而形成。因此,排出孔43开设在第1凹部41的端壁部41a上,比第1凹部41的底壁部41b的旋转方向R下游侧端部靠近半径方向外方,并且比第1侧壁部41c的旋转方向R下游侧端部靠近轴线方向另一端部,并且比第2侧壁部41d的旋转方向R下游侧端部靠近轴线方向一端部。此外,对于排出孔43,筒形的限制部件43a垂直设在端壁部41a的面上。
如果把上述端壁部41a全部开设为排出孔43的话,显影剂就会由于容器本体31向旋转方向R的旋转,沿着容器本体31的第1凹部41及支承部件32的内周部48被密集地挤出,从排出孔43排出到第1保持空间62a。在这种状态下,容器本体31再向旋转方向R旋转的话,保持在第1保持空间62a中的显影剂就存在被容器本体31的第1凹部41及支承部件32的内周部48押压而凝聚的危险性。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排出孔43在第1凹部41的端壁部41a的一部分上形成,换句话说,排出孔43的开口面积比端壁部41a的面积小,因此,显影剂在第1保持空间62a的排出孔43附近扩散性地排出到第1保持空间62a。因此,能够使排出到第2保持空间62a的显影剂成为粉体状,并且能够防止上述的由于容器本体31的旋转而使显影剂凝聚。
还有,如果不设置限制部件43a,就不能限制显影剂向第1凹部41流入时显影剂由于自重而流入的情况,因此,对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部的显影剂的供给量就会受容器本体31内的显影剂的量的影响而不能稳定,从而产生显影不匀,使画质降低。因此,在本发明的显影剂存放容器中,通过设置限制部件43a就能够对显影剂的重力所引起的向第1凹部41的流入加以限制。
此处,参照图24(a)、图24(b),说明通过限制部件43a对显影剂的重力所引起的向第1凹部41的流入加以限制的结构。图24(a)及图24(b)是表示旋转途中的第3容器部35的第1凹部41位于旋转的下死点近旁(即,旋转至第1凹部41位于正下方,重力的负荷为最大的位置)时的状态的图。另外,图24(a)表示未设置限制部件43a的情况,图24(b)表示设置限制部件43a的情况,在各图中,用箭头表示显影剂的重力所引起的向第1凹部41的流入的情况。
如图24(a)所示,在没有限制部件43a的情况下,显影剂由于其重力,从排出孔43直着流入到第1凹部41。因此,容器本体31内的显影剂的量多时,其自重就大,与此相伴,由于受到大的重力,向第1凹部41流入的显影剂的量就会增多。此外,由于大的重力负荷压实了显影剂,每单位体积的显影剂的量也会增多,流入到第1凹部41的显影剂的量就会进一步增多。另一方面,容器本体31内的显影剂的量少时,其自重就小,由此施加的重力也小,因此,向第1凹部41流入的显影剂的量就会减少。此外,由于显影剂的压实也减轻了,因而每单位体积的显影剂的量也会减少,流入到第1凹部41的显影剂的量就会进一步减少。结果,不设置限制部件43a时,显影剂的供给量就会被容器本体31内的显影剂的量的影响所左右,变得不稳定,从而产生显影不匀,导致在图像形成中的画质降低。还有,由于自重而压实的显影剂不仅会在对显影部的传送途中产生凝聚、凝固、融接,而且由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旋转矩成为过载状态,还会造成驱动系统破损等。
另一方面,如图24(b)所示,如果设置了限制部件43a,即使第1凹部41位于旋转下死点近旁,由于限制部件43a,如箭头所示,显影剂的流路就会弯曲,对重力负荷有所抵抗,因而显影剂就不会由于其自重而直接通过排出孔43流入到第1凹部41。即,由于设置了上述限制部件43a,使得第1凹部41位于旋转的下死点近旁时排出到排出孔43中的显影剂的排出方向(即,图24(b)中用箭头表示的显影剂的流路)与显影剂的重力的方向变得不一致,从而能够防止由于重力而促进向第1凹部41的显影剂的排出。因此,设置上述限制部件43a,就使得从显影剂存放容器30供给到显影部的显影剂的量不受存放在存放容器30中的显影剂的量的影响。
另外,优选的是,要使上述的显影剂的排出方向(显影剂的流路)与显影剂的重力的方向近乎直交,来决定上述限制部件43a的形状及设置位置。作为这样的形状的一个例子,可以列举本实施方式中的筒形的限制部件43a或图7(b)所示的板状的限制部件43b等。由此就能够更有效地抑制重力所引起的对第1凹部41的显影剂的排出。
再有,排出孔43的半径方向外方侧的一边与第1凹部41的旋转方向R下游侧的除第1凹部41及第2凹部42以外的第3容器部35的内周面连接。因此,即使存放在容器本体31中的显影剂的量变得非常少,显影剂也能够通过排出孔43容易地流入到第1保持空间62a的旋转方向R下游部。
从图20(b)所示的状态,容器本体31再向旋转方向R旋转的话,容器本体31内的显影剂层63的显影剂就会通过排出孔43流入到第1保持空间62a的旋转方向R下游部,同时,如图21(a)所示,成为排出孔43配置在容器本体31内的显影剂层63的上面63a上方,第1保持空间62a配置在容器本体31内的显影剂层63的上面63a下方的状态。在这样的图21(a)所示的状态下,预定的量的显影剂就保持第1保持空间62a中。这样保持在第1保持空间62a中的显影剂的体积量,优选的是例如存放容量的50~90%。
从图21(a)所示的状态,容器本体31再向旋转方向R旋转的话,如图21(b)所示,支承部件32的导出部件38的游端部38b进入第1保持空间62a,对第1凹部41的底壁部41b的外周面构成超过90度的角度θ,并与其弹性衔接,同时,对该外周面构成滑动的状态。此时,保持在比导出部件38靠近旋转方向R上游侧的第1保持空间62a中的显影剂,由于容器本体31向旋转方向R旋转,就向支承部件32流动。
导出部件38,把这样流出来的显影剂,换句话说,把从容器本体31的排出孔43排出的显影剂,如箭头G2所示,沿着导出部件38的上面引导到导通孔51。导出部件38可从第1凹部41的底壁部41b的外周面获取显影剂,并相对于该外周面滑动,因而能够把保持在第1保持空间62a中的显影剂全部引导到导通孔51。即,导出部件38使从第1凹部41排出的显影剂从容器本体31的旋转方向下游侧(靠近排出孔43的一侧)按顺序导出到导通孔51。这样,引导到导通孔51的显影剂就被引导到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外部并被排出。这样,容器本体31每围绕旋转轴线L31向旋转方向R旋转1次,前述预定的量的显影剂就被排出到外部。
第3容器部35除第1及第2凹部41、42以外的部分和支承部件32的内周部48,如上所述,为降低阻止容器本体31围绕旋转轴线L31旋转的摩擦力,在圆周方向全周并不全部衔接。因此,如上所述,保持在第1保持空间62a的显影剂并不是完全没有从第1保持空间62a漏出的可能性。为此,如上所述,在第3容器部35的除第1凹部41及第2凹部42以外的轴线方向一端部及轴线方向另一端部的外周部,设有排出引导片44。设在第3容器部35的轴线方向一端部的排出引导片44,从轴线方向另一端部到轴线方向一端部,向旋转方向R倾斜;设在第3容器部35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的排出引导片44,从轴线方向一端部到轴线方向另一端部,向旋转方向R倾斜,因此,如果万一保持在第1保持空间62a中的显影剂漏出到旋转轴线L31方向一方侧及另一方侧,就能够在容器本体31向旋转方向R旋转时,由各排出引导片44收集到第3容器部35及支承部件32的轴线方向中间部。
还有,如上所述,由于形成了第2保持空间62b,因此,如果万一保持在第1保持空间62a中的显影剂从第1保持空间62a的旋转方向R上游部漏出,这样漏出的显影剂及由各排出引导片44收集在轴线方向中间部的显影剂就会保持在第2保持空间62b。容器本体31向旋转方向R旋转的话,图21如(a)所示,支承部件32的导出部件38的游端部38b就进入第2保持空间62b,并延伸到旋转方向R上游侧,对第2凹部42的底壁部42b的外周面构成超过90度的角度θ而弹性衔接,同时成为对该外周面滑动的状态。
此时,保持在比导出部件38靠近旋转方向R上游侧的第2保持空间62b中的显影剂,由于容器本体31向旋转方向R旋转而向支承部件32流动,被引导到导通孔51,再被引导到显影剂存放容器30外部而排出。这样,容器本体31每围绕旋转轴线L31向旋转方向R旋转1次,即使万一显影剂从第1保持空间62a漏出,漏出的显影剂就由第2保持空间62b来保持,因此,就能够把上述预定的量的显影剂确实地排出到外部。
还有,如上所述,在把支承台49设置为水平面状的状态下,在支承部件32上,在其上部形成向作为一水平方向一方向的第1水平方向一方向F1突出的排出部50,在排出部50上的支承部件32的轴线方向中间部形成沿着上述第1水平方向一方向F1贯通,在平行于支承部件的轴线L32的方向延伸的椭圆状开口的导通孔51。这样,即使容器本体31中存放了满满的显影剂时,由于显影剂层63的上面63a配置在与导通孔51相同的高度,或导通孔51下方,因而能够确实地防止显影剂从容器本体31流出到导通孔51。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影剂存放容器30,就能够由支承部件32稳定地支承容器本体31并使其围绕旋转轴线L31旋转。如果预先直立放置象存放显影剂的现有技术一样的圆筒状的容器,使其轴线垂直于水平面的话,就存在容器下方的显影剂凝聚的危险性。还有,为了尽可能防止这样的显影剂的凝聚,把上述容器设置成平行于水平面的话,上述容器就会倒下。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显影剂存放容器30,由于把支承部件32的支承台49设置成水平面,因而能够平行于水平面稳定配置容器本体31的轴线L31。万一存放在显影剂存放容器30中的显影剂部分地凝聚,例如使用者就把开闭器部65的开闭器65a配置在闭合位置P1,使容器本体31旋转,从而就能够容易地搅拌显影剂,使其成为粉体状。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的显影剂存放容器30中,在排出孔43上设有限制部件43a,因而能够防止如上述那样,显影剂由于其重力而流入到第1凹部41。此外,由于显影剂的供给量不再受显影剂存放容器中的显影剂的量的影响,因而能够使显影剂向显影部的供给量更稳定。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的显影剂存放容器30中,显影剂的排出量依赖于第1保持空间62a的容量和容器本体31的旋转速度。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显影剂存放容器30,凹部为第1及第2凹部41、42这2个,只在第1凹部41上设有排出孔43,不过,本发明并不受此限制。例如,想增加容器本体31的每1周的显影剂的排出量时,也可以把第2凹部42做成与第1凹部41同样的形状,并设置排出孔43及限制部件43a。还有,也可以再增加凹部的个数及排出孔的个数。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的显影剂存放容器30中,存放在容器本体中的显影剂(色粉)的粒子直径优选的是7μm以下(包括7μm)。对于含有色粉等的显影剂,分子间的力与其粒子直径成反比例而变强,容易发生由凝聚引起的结块、阻塞等。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影剂存放容器,能够获得这样的效果:即使是通常分子间的力变强,凝聚容易发生的显影剂的粒子直径,即7μm以下(含7μm),由于能够防止把显影剂过多地排出到显影部,因而也能够防止显影剂的凝聚。
其次,对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即可拆装地搭载了上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图像形成装置70进行说明。
图23是表示该图像形成装置70的剖视图。打印机装置及复印装置等电子照相记录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70,具有包括上述显影剂存放容器30的图像形成装置本体71。显影剂存放容器30,通过设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71的正面外装部(未图示)的自由开闭的容器拆装口(图示),可拆装地安装在装置本体71所具有的色粉贮料器72中。
图像形成装置本体71中,除显影剂存放容器30以外,还具有:从色粉贮料器72供给显影剂,进行图像显影的显影部3;存放要形成图像的记录纸的记录纸盒8;以及排纸托盘13。还具有显影部3、感光鼓9、带电部10、激光曝光部11、定影部12等。感光鼓9是在外周部设有感光体的圆筒状的鼓,围绕其轴线旋转。带电部10使感光鼓9的感光体带电,付与感光性。激光曝光部11用激光对带电的感光鼓9的感光体进行曝光,在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定影部12使转印色粉像的记录纸的色粉像在记录纸上定影。
在显影部3中,搅拌从色粉贮料器72供给的显影剂,并把显影剂供给形成了静电潜像的感光鼓9的感光体,进行显影,形成与静电潜像对应的色粉像。感光鼓9把感光鼓9的色粉像转印到来自记录纸盒11的记录纸上。定影了色粉像、形成了图像的记录纸就被排出到排纸托盘13。另外,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70中,除色粉贮料器72以外的构成是与现有公知的图像形成装置相同的构成。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70,由于从显影剂存放容器向显影部的显影剂的供给量不受显影剂存放容器内的显影剂的量的影响而保持稳定,因而能够防止由凝聚引起的结块、阻塞等,从而提高画质。
还有,本发明的显影剂存放容器,其特征在于,除上述构成之外,在上述凹部的、容器本体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端部还设有具有与旋转方向直交的面的端壁部,在上述端壁部形成了上述排出孔。
根据上述构成,即使容器本体内的显影剂的量变少,也能够使剩得不多的显影剂确实地向排出孔排出。此外,即使显影剂的剩余量变少时也能够防止显影剂的供给量减少,能够使显影剂的供给量更加稳定。
还有,在本发明的显影剂存放容器中,优选的是,上述限制部件垂直地设在上述端壁部的面上。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防止凹部位于旋转下死点近旁时,排出孔中排出的显影剂的排出方向(即,显影剂的流路)和显影剂的重力的方向变得不一致,由重力促使显影剂向凹部排出的情况。因此,从显影剂存放容器供给到显影部的显影剂的量不受存放在存放容器中的显影剂的量的影响,能够近乎保持恒定。
还有,本发明的显影剂存放容器,其特征在于,除上述构成之外,在上述支承部件的内周部还设有把从上述容器本体的排出孔排出的显影剂引导到导通孔的导出装置(导出部件)。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把排出到凹部的显影剂引导到导通孔。并且能够防止显影剂被过多地供给到显影部,能够防止显影剂在向显影部的传送途中产生凝聚、结块。
还有,在本发明的显影剂存放容器中,优选的是,上述导出装置(导出部件)使从上述排出孔排出到上述凹部的显影剂从上述容器本体的旋转方向下游侧顺序导出到导通孔。
还有,在本发明的显影剂存放容器中,优选的是,存放在上述容器本体中的显影剂的粒子直径为7μm以下(包括7μm)。
还有,在本发明的显影剂存放容器中,优选的是,上述凹部及上述排出孔设在上述容器本体的轴线方向的大致中间部。这样,由于容器本体旋转而向排出孔传送的容器本体的轴线方向一端侧所存放的显影剂和容器本体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侧所存放的显影剂就会在容器本体内的排出孔附近互相冲撞。如果是向容器的轴线方向一端部传送显影剂的构成,就存在传送的显影剂受到容器的轴线方向一端部的与轴线垂直的内壁押压而凝聚的危险性。
在本发明中,能够在容器本体内的排出孔附近,即的容器本体的轴线方向近中间部,使存放在容器本体中的轴线方向一方侧的显影剂和来自轴线方向另一方侧的显影剂互相冲撞,从而进行搅拌。这样,存放在容器本体中的显影剂即使万一凝聚了,也能够通过旋转容器本体来进行搅拌,使其成为粉体状。
还有,在本发明的显影剂存放容器中,优选的是,上述限制部件为筒形形状。
还有,在本发明的显影剂存放容器中,优选的是,具有筒形形状的限制部件的上述容器本体用浇铸成型来加工。
还有,在本发明的显影剂存放容器中,优选的是,在上述容器本体的外周部,在与上述凹部对着的位置设有第2凹部。这样,即使显影剂的剩余量变少,由于形成了凹部及第2凹部,也能够使显影剂有效地聚集到容器本体内的排出孔近旁。此外,还能够防止在显影剂的剩余量变少时显影剂的供给量下降,防止显影不匀的发生。
还有,在本发明的显影剂存放容器中,优选的是,上述容器本体由形成为有底筒状的第1容器部,形成为有底筒状的第2容器部以及形成为筒状、设有凹部及排出孔的第3容器部构成,上述第3容器部的轴线方向一端部和上述第1容器部的开口端部连接、上述第3容器部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和上述第2容器部的开口端部连接而一体成型。
这样,就实现了在轴线方向中间部设有凹部及排出孔,轴线方向两端闭合的筒状的容器本体。还有,含有第1容器部、第2容器部及第3容器部的容器本体就能够通过例如浇铸成型等而一体成型,容易地制成。这样就能够减少显影剂存放容器的构成部件。
还有,在本发明的显影剂存放容器中,优选的是,上述导出装置(导出部件)由高分子树脂构成,形成为片状。
在发明的详细说明项中给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只不过是为了表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不可局限于这样的具体例而作狭义的解释,在本发明的精神及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改变来实施。
Claims (13)
1.一种显影剂存放容器(30),由可拆装地搭载在图像形成装置上、存放图像形成所用的显影剂的形成为筒状的容器本体(31)和支承上述容器本体(31)、使其自由旋转的支承部件(32)构成,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容器本体(31)的外周部,设有向半径方向内方凹陷的凹部(41),在上述凹部(41)设有用于向上述容器本体(31)围绕轴线旋转的方向的下游侧排出显影剂的排出孔(43);
上述容器本体(31)通过围绕轴线旋转,把存放的显影剂向排出孔(43)传送;
上述支承部件(32)支承着上述容器本体(31),使得从半径方向外方,跨全周,上述容器本体(31)的至少包括凹部(41)的部分围绕轴线自由旋转;
并且,在上述容器本体(31)上设有把从上述排出孔(43)排出的显影剂引导到外部的导通孔(51);
此外,在上述排出孔(43)上,大致沿上述容器本体(31)的旋转方向设有对显影剂的排出量进行控制的限制部件(43a,43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30),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凹部(41)的、容器本体(31)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端部还设有具有与旋转方向直交的面的端壁部(41a),在上述端壁部(41a)形成了上述排出孔(4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30),其特征在于:
上述限制部件(43a,43b)垂直地设在上述端壁部(41a)的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30),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支承部件(32)的内周部还设有把从上述容器本体(31)的排出孔(43)排出的显影剂引导到导通孔(51)的导出部件(3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30),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出部件(38)使从上述排出孔(43)排出到上述凹部(41)的显影剂从上述容器本体(31)的旋转方向下游侧顺序导出到导通孔(5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30),其特征在于:
存放在上述容器本体(31)中的显影剂的粒子直径为7μm以下(包括7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30),其特征在于:
上述凹部(41)及上述排出孔(43)设在上述容器本体(31)的轴线方向的大致中间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30),其特征在于:
上述限制部件(43a)为筒形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30),其特征在于:
具有筒形形状的限制部件(43a)的上述容器本体(31)用浇铸成型来加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30),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容器本体(31)的外周部,在与上述凹部(41)对着的位置设有第2凹部(42)。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30),其特征在于:
上述容器本体(31)由形成为有底筒状的第1容器部(33),形成为有底筒状的第2容器部(34)以及形成为筒状、设有凹部(41,42)及排出孔(43)的第3容器部(35)构成;
上述第3容器部(35)的轴线方向一端部和上述第1容器部(33)的开口端部连接、上述第3容器部(35)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和上述第2容器部(34)的开口端部连接而一体成型。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剂存放容器(30),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出部件(38)由高分子树脂构成,形成为片状。
1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70),具有存放图像形成所用的显影剂、可拆装地被搭载的显影剂存放容器(30),以及用从显影剂存放容器(30)供给的显影剂进行图像显影的显影部(3),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影剂存放容器由存放图像形成所用的显影剂的形成为筒状的容器本体(31)和支承上述容器本体(31),使其自由旋转的支承部件(32)构成;
在上述容器本体(31)的外周部设有向半径方向内方凹陷的凹部(41),在上述凹部(41)设有用于把显影剂排出到上述容器本体(31)围绕轴线旋转的方向下游侧的排出孔(43),上述容器本体(31)通过围绕轴线旋转,把存放的显影剂向排出孔(43)传送;
并且,上述支持部件(32)从半径方向外方、跨全周支承着上述容器本体(31),使上述容器本体(31)的至少包括凹部(41)的部分围绕轴线自由旋转,并且,在上述容器本体(31)上设有把从上述排出孔(43)排出的显影剂引导到外部的导通孔(51);
此外,在形成了上述排出孔(43)的面上,大致沿上述容器本体(31)的旋转方向设有对显影剂的排出量进行控制的限制部件(43a,43b)。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307802A JP3816469B2 (ja) | 2003-08-29 | 2003-08-29 | 現像剤収納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307802/2003 | 2003-08-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91229A true CN1591229A (zh) | 2005-03-09 |
CN100392528C CN100392528C (zh) | 2008-06-04 |
Family
ID=34269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7480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2528C (zh) | 2003-08-29 | 2004-08-30 | 显影剂存放容器及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130566B2 (zh) |
JP (1) | JP3816469B2 (zh) |
CN (1) | CN100392528C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24059A (zh) * | 2012-03-22 | 2013-09-25 | 株式会社理光 | 媒介充填装置和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275518B2 (ja) * | 2003-12-09 | 2009-06-1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現像剤供給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4037390B2 (ja) * | 2004-07-07 | 2008-01-2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現像剤供給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4376843B2 (ja) | 2005-09-14 | 2009-12-0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現像剤収納容器 |
JP4440901B2 (ja) * | 2006-07-13 | 2010-03-2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215784B2 (ja) * | 2006-07-13 | 2009-01-2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トナー容器、トナー供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11267202B2 (en) | 2017-10-05 | 2022-03-08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Adding build material to a build material contain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190264U (zh) | 1986-05-27 | 1987-12-03 | ||
JPH03203760A (ja) | 1989-12-29 | 1991-09-05 | Mita Ind Co Ltd | 粉体貯蔵容器 |
JP3168722B2 (ja) | 1992-09-22 | 2001-05-21 |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現像剤収納容器 |
US5455662A (en) * | 1992-12-30 | 1995-10-03 | Ricoh Company, Ltd. | Developer replenishing device and developer container for use therewith |
JPH06222665A (ja) | 1993-01-25 | 1994-08-12 |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 トナ−カ−トリッジ |
JPH06348127A (ja) * | 1993-06-11 | 1994-12-22 |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 トナ−供給装置 |
JPH07271168A (ja) | 1994-03-30 | 1995-10-20 | Minolta Co Ltd | 現像剤供給容器 |
JP3305159B2 (ja) * | 1994-06-02 | 2002-07-2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装置 |
JPH0862981A (ja) | 1994-08-22 | 1996-03-08 | Canon Inc | トナー容器及び現像装置 |
JPH08339115A (ja) | 1995-06-12 | 1996-12-24 | Minolta Co Ltd | 現像剤供給容器 |
JP3907300B2 (ja) | 1998-02-05 | 2007-04-18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 |
JP2000296549A (ja) | 1999-04-16 | 2000-10-24 | Seiko Epson Corp |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ケースの製造方法 |
JP4463937B2 (ja) * | 1999-05-20 | 2010-05-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及びこの現像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
US6259877B1 (en) * | 2000-02-18 | 2001-07-10 |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cartridge and toner supply device |
JP4014806B2 (ja) | 2001-01-22 | 2007-11-2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補給装置・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372844A (ja) | 2001-06-13 | 2002-12-26 | Ricoh Co Ltd | トナーボトル |
JP2003057927A (ja) | 2001-08-14 | 2003-02-28 | Canon Inc |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3241496A (ja) | 2002-02-20 | 2003-08-27 | Ricoh Co Ltd | トナーボトル |
JP4652783B2 (ja) * | 2003-12-10 | 2011-03-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供給容器 |
-
2003
- 2003-08-29 JP JP2003307802A patent/JP381646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
- 2004-08-26 US US10/925,950 patent/US713056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8-30 CN CNB2004100748095A patent/CN10039252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24059A (zh) * | 2012-03-22 | 2013-09-25 | 株式会社理光 | 媒介充填装置和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5077728A (ja) | 2005-03-24 |
US20050058471A1 (en) | 2005-03-17 |
US7130566B2 (en) | 2006-10-31 |
JP3816469B2 (ja) | 2006-08-30 |
CN100392528C (zh) | 2008-06-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4891C (zh) | 处理盒,负载产生部件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 |
CN2874560Y (zh) | 显影剂盒与图像形成设备 | |
CN1145854C (zh) | 成像设备及向其显影装置供应色粉的方法 | |
CN2828879Y (zh) | 调色剂容器 | |
CN1427312A (zh) |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筒和显影单元 | |
CN1940758A (zh) | 调色剂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1055453A (zh) | 显影装置及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
CN1752861A (zh) | 图像形成装置和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 |
CN1841224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2852203Y (zh) | 盒、成像设备和色粉搅拌构件 | |
CN1696843A (zh) | 显影剂回收机构以及成像装置 | |
JP2007011004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289979C (zh) | 显影装置 | |
CN1861505A (zh) | 成像设备 | |
CN1991619A (zh) | 辊子间隔装置以及具有该辊子间隔装置的成像设备 | |
CN1854929A (zh) |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619434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827479A (zh) | 用过的处理盒的包装、包装组件以及包装方法 | |
CN102591173A (zh) | 显影剂收纳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591229A (zh) | 显影剂存放容器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573604A (zh) | 显影剂容器和成像设备 | |
CN1959556A (zh) | 显影剂承载构件,显影装置,处理盒以及成像设备 | |
CN1573601A (zh) | 显影剂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 |
CN1132063C (zh) | 显影装置 | |
CN1849564A (zh) |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04 Termination date: 2020083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