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85067A - 一种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85067A
CN1585067A CN 200410025114 CN200410025114A CN1585067A CN 1585067 A CN1585067 A CN 1585067A CN 200410025114 CN200410025114 CN 200410025114 CN 200410025114 A CN200410025114 A CN 200410025114A CN 1585067 A CN1585067 A CN 15850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base film
substrate
nano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2511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卓
孙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j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Do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j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j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j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Priority to CN 20041002511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585067A/zh
Publication of CN15850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850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ld Cathode And The Manufa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的制备方法,属场发射器件的冷阴极制备技术领域。以表面沉积有导电层的基片为原料,通过先在所述的基片的导电层上沉积金属催化剂层,再在金属催化剂层上沉积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两个步骤制得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该方法有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实施,制备成本低,所制备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具有均匀性和场发射性能好的优点。该方法制备的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特别适于作场发射器件,包括平面显示器、电子枪、传感器、微波管、冷光源、X射线源的冷阴极。

Description

一种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的制备方法,属场发射器件的冷阴极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冷阴极将成为新一代平面显示器、传感器、冷光源和真空微电子器件等的关键部件。目前正进行开发的是采用碳基薄膜作为电子发射体的冷阴极,该阴极的结构和制备过程要比传统的锥尖型冷阴极简单得多,且碳基薄膜在发射电子时对采用该阴极的器件的真空度要求不高,从而大大降低了器件的制造成本。纳米结构的碳材料如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和碳纳米纤维(carbonnanofiber-CNF)是制造场发射器件中冷阴极的关键材料,此类材料不仅具有高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还具有优异的场发射性能,如低的电子发射阈场和高的发射电流密度。这类纳米结构的碳材料通常是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的。化学气相沉积法特别适合于用来制备纳米碳基薄膜的冷阴极,即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薄膜的冷阴极。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沉积在冷阴极上的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其长度的分布范围很宽,介于几十纳米~几百微米。采用这种冷阴极的场发射器件工作时,在电场作用下,较长或较突出的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易于发射电子,使冷阴极的场发射均匀性难以得到保证。另外,作为冷阴极的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膜在电场作用下,膜的边缘处易于发射电子,此边缘效应也使冷阴极的场发射均匀性变差。当发射电流增大时,冷阴极的易于发射电子的区域,如边缘处的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会因电流密度过大而被烧毁,使得冷阴极的场发射性能不稳定。简言之,采用这种冷阴极的场发射器件有冷阴极的场发射性能如均匀性、稳定性、重复性等较差的缺点,严重地影响到场发射器件的性能和应用。若采用定向生长的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作为场发射冷阴极,如专利(申请号02159948.3,公开号CN1417829A)所述,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生长长度的一致性较难控制,且因直立的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密度过大,电子发射时空间电荷限制效应明显,使采用该冷阴极的场发射器件的性能变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的制备方法,该法有使制得的冷阴极具有优良的场发射均匀性、稳定性和重复性的优点。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以表面沉积有导电层的基片为原料,通过先在所述的基片的导电层上沉积金属催化剂层,再在金属催化剂层上沉积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两个步骤制得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
现详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的制备方法,以表面沉积有导电层的基片为原料,基片的材料是玻璃如钠硅玻璃和硼硅玻璃、半导体如单晶硅片、金属如镍、铜、不锈钢、钨,或陶瓷如氧化铝、氮化硅、碳化硅,基片厚度为0.3~3毫米,导电层的材料是金、银、铝、铬、铜、镍或钛,导电层厚度为200纳米~5微米,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步骤:
第一步在基片的导电层上沉积金属催化剂层
用溅射沉积或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基片的导电层上形成金属催化剂层,金属催化剂层的材料是铁、钴、镍、铜、钼及其合金,金属催化剂层厚度为5~50纳米;
第二步在金属催化剂层上沉积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
先在基片的导电层上涂敷光刻胶,用掩模板对基片的导电层进行光刻,在基片的导电层上形成点阵图案,进行刻蚀,去除光刻胶后,在金属催化剂层上形成点阵图案。接着,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点阵图案上有金属催化剂层的区域内沉积纳米碳基薄膜,即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薄膜,沉积条件:甲烷、乙炔、一氧化碳气中的一种与氢、氮、氩、氦气中的一种混合,两种气体的比率为0.5~50%,混合气体压力为10-1~500Torr,沉积温度为200~800℃,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薄膜厚度为0.5~10微米,制得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特征在于,第一步还包括以下操作:先在基片的导电层上,用传统方法沉积绝缘介质层,绝缘介质层的材料是氧化硅、氮化硅、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钽、氧化钛或氧化钨,绝缘介质层厚度为0.5~100微米,在绝缘介质层上,用传统方法沉积栅极导电层,栅极导电层的材料是金、银、铝、铬、铜、镍、钛,栅极导电层厚度为200纳米~5微米;第二步还包括以下操作:用掩模板对栅极导电层进行光刻,刻透栅极导电层和绝缘介质层,直至基片的导电层,在基片的导电层上形成点阵图案,在基片的导电层的点阵图案上的每个单元上形成金属催化剂层,去除光刻胶,在点阵图案上有金属催化剂层的每个单元的区域内沉积纳米碳基薄膜,即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薄膜,制得带有栅极结构的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特征在于,纳米碳基薄膜的点阵图案上的每个单元的形状为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2~50微米,相邻单元之间的间距为1~50微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特征在于,纳米碳基薄膜的点阵图案上的每个单元的形状为圆形,圆形的直径为2~50微米,相邻单元之间的间距为1~50微米。
与背景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优点:
1.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实施,制备成本低。
2.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产品,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性能好,具有优良的场发射均匀性和稳定性,且产品重复性卓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的制备工艺示意图。101是基片,102是导电层,103是光刻胶,104是金属催化剂层,105是纳米碳基薄膜。
图2是本发明的带有栅极结构的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的制备工艺示意图。201是基片,202是导电层,203是绝缘介质层,204是栅极导电层,205是涂敷光刻胶,206是金属催化剂层,207是纳米碳基薄膜。
图3本发明的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的扫描电镜照片。图3(a)为7×7点阵图案,图案中每个单元的尺寸为50μm×50μm,相邻单元之间的间距为50μm;图3(b)为图3(a)中一个单元的放大图;图3(c)为5×4点阵图案,图案中每个单元的尺寸为5μm×5μm,相邻单元之间的间距为10μm。
图4是带有栅极结构的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的扫描电镜照片。图4(a)中每个单元的尺寸为25μm×25μm,相邻单元之间的间距为5μm;图4(b)为图4(a)中相邻单元的放大图;图4(c)为沉积在一个单元上的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薄膜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的制备工艺如图1所示:
(a)在具有导电层102的基片101上涂敷光刻胶103;
(b)用掩模板进行光刻,得到点阵图案;
(c)沉积一层金属催化剂层104;
(d)去除光刻胶103后将带有图案的基片101放入化学气相沉积系统中生长纳米碳基薄膜,此薄膜只生长在具有金属催化层104的区域内,得到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105冷阴极。
本发明的带有栅极结构的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的制备工艺如图2所示:
(a)  带有栅极结构的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包括基片201,导电层202,介质绝缘层203,栅极导电层204,在基片201上涂敷光刻胶205;
(b)用模板进行光刻,使栅极导电膜204及介质绝缘层203刻透直到导电层202,得到点阵图案;
(c)沉积一层金属催化剂层206;
(d)去除光刻胶205后将带有图案的基片201放入化学气相沉积系统中生长纳米碳基薄膜207,此薄膜只生长在具有金属催化剂层206的区域内,得到带有栅极结构的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
下列实施例完全按照上述的制备方法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实施例1制备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
制得的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具有下列技术参数:
基片101的材料是陶瓷,氧化铝;
基片101的厚度为3毫米;
导电层102的材料是钛;
导电层102的厚度为1微米;
金属催化剂层104的材料是铁;
金属催化剂层104的厚度为50纳米;
沉积条件:乙炔与氮气混合,两种气体的比率为5%,混合气体压力为100Torr,沉积温度为700℃;
纳米碳基薄膜105的厚度为5微米;
纳米碳基薄膜105的点阵图案中每个单元的尺寸为50μm×50μm,相邻单元之间的间距为50μm。沉积在每个单元上的纳米碳基薄膜105中的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清晰可见。参看图3(a)和图3(b)。
实施例2制备带有栅极结构的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
基片201的材料是半导体,硅单晶片;
基片201的厚度为0.5毫米;
导电层202的材料是鉻;
导电层202的厚度为0.5微米;
绝缘介质层203的材料是氧化硅;
绝缘介质层203的厚度为1微米;
栅极导电层204的材料是钛;
栅极导电层204的厚度为0.5微米;
金属催化剂层206的材料是镍;
金属催化剂层206的厚度为15纳米;
沉积条件:乙炔与氢气混合,两种气体的比率为10%,混合气体压力为200Torr,沉积温度为600℃;
纳米碳基薄膜207的厚度为1微米;
纳米碳基薄膜207的点阵图案中每个单元的尺寸为25μm×25μm,相邻单元之间的间距为5μm。参看图4(a)和图4(b)。沉积在每个单元上的纳米碳基薄膜207中的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清晰可见,还可看出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的直径为10~20纳米,长度为几百纳米。参看图4(c)。
实施例3制备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
制得的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具有下列技术参数:
基片101的材料是金属,铜片;
基片101的厚度为2毫米;
金属催化剂层104的材料是钴;
金属催化剂层104的厚度为30纳米;
沉积条件:乙炔与氩气混合,两种气体的比率为15%,混合气体压力为200Torr,沉积温度为500℃;
纳米碳基薄膜105的厚度为10微米;
纳米碳基薄膜105的点阵图案中每个单元的尺寸为50μm×50μm,相邻单元之间的间距为50μm。沉积在每个单元上的纳米碳基薄膜105中的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清晰可见。
实施例4制备带有栅极结构的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
基片201的材料是玻璃;
基片201的厚度为2毫米;
导电层202的材料是银;
导电层202的厚度为1微米;
绝缘介质层203的材料是氧化钛;
绝缘介质层203的厚度为100微米;
栅极导电层204的材料是铝;
栅极导电层204的厚度为5微米;
金属催化剂层206的材料是镍铜合金;
金属催化剂层206的厚度为15纳米;
沉积条件:乙炔与氢气混合,两种气体的比率为20%,混合气体压力为100Torr,沉积温度为550℃;
纳米碳基薄膜207的厚度为5微米;
纳米碳基薄膜207的点阵图案中每个单元的尺寸为25μm×25μm,相邻单元之间的间距为5μm。参看图4(a)和图4(b)。沉积在每个单元上的纳米碳基薄膜207中的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清晰可见,还可看出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的直径为10~20纳米,长度为几百纳米。
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特别适于作场发射器件,包括平面显示器、电子枪、传感器、微波管、冷光源、X射线源的冷阴极。

Claims (4)

1.一种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的制备方法,以表面沉积有导电层的基片为原料,基片的材料是玻璃包括钠硅玻璃和硼硅玻璃、半导体包括单晶硅片、金属包括镍、铜、不锈钢、钨,或陶瓷如氧化铝、氮化硅、碳化硅,基片厚度为0.3~3毫米,导电层的材料是金、银、铝、铬、铜、镍或钛,导电层厚度为200纳米~5微米,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步骤:
第一步在基片的导电层上沉积金属催化剂层;
用溅射沉积或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基片的导电层上形成金属催化剂层,金属催化剂层的材料是铁、钴、镍、铜、钼及其合金,金属催化剂层厚度为5~50纳米;
第二步在金属催化剂层上沉积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
先在基片的导电层上涂敷光刻胶,用掩模板对基片的导电层进行光刻,在基片的导电层上形成点阵图案,进行刻蚀,去除光刻胶后,在金属催化剂层上形成点阵图案。接着,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点阵图案上有金属催化剂层的区域内沉积纳米碳基薄膜,即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薄膜,沉积条件:甲烷、乙炔、一氧化碳气中的一种与氢、氮、氩、氦气中的一种混合,两种气体的比率为0.5~50%,混合气体压力为10-1~500Torr,沉积温度为200~800℃,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薄膜厚度为0.5~10微米,制得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还包括以下操作:先在基片的导电层上,用传统方法沉积绝缘介质层,绝缘介质层的材料是氧化硅、氮化硅、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钽、氧化钛或氧化钨,绝缘介质层厚度为0.5~100微米,在绝缘介质层上,用传统方法沉积栅极导电层,栅极导电层的材料是金、银、铝、铬、铜、镍或钛,栅极导电层厚度为200纳米~5微米;第二步还包括以下操作:用掩模板对栅极导电层进行光刻,刻透栅极导电层和绝缘介质层,直至基片的导电层,在基片的导电层上形成点阵图案,在基片的导电层的点阵图案上的每个单元上形成金属催化剂层,去除光刻胶,在点阵图案上有金属催化剂层的每个单元的区域内沉积纳米碳基薄膜,即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薄膜,制得带有栅极结构的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纳米碳基薄膜的点阵图案上的每个单元的形状为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1~50微米,相邻单元之间的间距为1~50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纳米碳基薄膜的点阵图案上的每个单元的形状为圆形,圆形的直径为1~50微米,相邻单元之间的间距为1~50微米。
CN 200410025114 2004-06-11 2004-06-11 一种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5850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25114 CN1585067A (zh) 2004-06-11 2004-06-11 一种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25114 CN1585067A (zh) 2004-06-11 2004-06-11 一种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85067A true CN1585067A (zh) 2005-02-23

Family

ID=34601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10025114 Pending CN1585067A (zh) 2004-06-11 2004-06-11 一种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585067A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5215C (zh) * 2005-06-20 2007-03-14 清华大学 具有抗电迁移的高频声表面波器件金属合金薄膜
CN101140845B (zh) * 2007-09-30 2010-04-21 东南大学 微波源阴极及其制造方法
CN101136323B (zh) * 2006-09-01 2010-06-02 海力士半导体有限公司 使用选择性蚀刻形成存储器的隔离结构的方法
US7785907B2 (en) 2006-06-09 2010-08-31 Tsinghua University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athode assembly of field emission display
US7872408B2 (en) 2007-05-11 2011-01-18 Tsinghua University Field-emission-based flat light source
CN101233079B (zh) * 2005-08-10 2011-03-23 电源开发株式会社 片型碳纳米纤维的选择性合成方法
CN102324350A (zh) * 2011-08-07 2012-01-18 张研 一种定向生长的网格状高性能碳纳米管场发射阵列
CN101285960B (zh) * 2007-04-13 2012-03-14 清华大学 场发射背光源
CN106086390A (zh) * 2016-08-26 2016-11-09 江苏大学 一种合金基体表面制备仿生非光滑纳米碳基薄膜的方法
CN106409632A (zh) * 2016-06-21 2017-02-15 乔宪武 一种碳纳米管冷阴极的制备方法
CN108622848A (zh) * 2017-03-16 2018-10-09 厦门大学 一种大面积的三维复合纳米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28055A (zh) * 2020-08-27 2020-12-04 温州大学 一种在基片上直接分区生长碳纳米管薄膜的方法和应用
CN113990723A (zh) * 2021-09-26 2022-01-2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阵列化垂直石墨烯场发射冷阴极制备方法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5215C (zh) * 2005-06-20 2007-03-14 清华大学 具有抗电迁移的高频声表面波器件金属合金薄膜
CN101233079B (zh) * 2005-08-10 2011-03-23 电源开发株式会社 片型碳纳米纤维的选择性合成方法
US7785907B2 (en) 2006-06-09 2010-08-31 Tsinghua University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athode assembly of field emission display
CN101086940B (zh) * 2006-06-09 2011-06-22 清华大学 场发射阴极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1136323B (zh) * 2006-09-01 2010-06-02 海力士半导体有限公司 使用选择性蚀刻形成存储器的隔离结构的方法
US7927961B2 (en) 2006-09-01 2011-04-19 Hynix Semiconductor Inc. Selective etching method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n isolation structure of a memory device
CN101285960B (zh) * 2007-04-13 2012-03-14 清华大学 场发射背光源
US7872408B2 (en) 2007-05-11 2011-01-18 Tsinghua University Field-emission-based flat light source
CN101140845B (zh) * 2007-09-30 2010-04-21 东南大学 微波源阴极及其制造方法
CN102324350A (zh) * 2011-08-07 2012-01-18 张研 一种定向生长的网格状高性能碳纳米管场发射阵列
CN102324350B (zh) * 2011-08-07 2013-12-04 上海康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定向生长的网格状高性能碳纳米管场发射阵列及制备方法
CN106409632A (zh) * 2016-06-21 2017-02-15 乔宪武 一种碳纳米管冷阴极的制备方法
CN106086390A (zh) * 2016-08-26 2016-11-09 江苏大学 一种合金基体表面制备仿生非光滑纳米碳基薄膜的方法
CN108622848A (zh) * 2017-03-16 2018-10-09 厦门大学 一种大面积的三维复合纳米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28055A (zh) * 2020-08-27 2020-12-04 温州大学 一种在基片上直接分区生长碳纳米管薄膜的方法和应用
CN113990723A (zh) * 2021-09-26 2022-01-2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阵列化垂直石墨烯场发射冷阴极制备方法
CN113990723B (zh) * 2021-09-26 2023-10-0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阵列化垂直石墨烯场发射冷阴极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7456A (zh) 使用碳纳米管的白光源及其制造方法
CN1286716C (zh) 一种生长碳纳米管的方法
CN1585067A (zh) 一种点阵式纳米碳基薄膜冷阴极的制备方法
CN101966987B (zh) 具有负电子亲和势的分形石墨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532866A (zh) 一种场发射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CN108172488B (zh) 碳纳米场发射阴极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CN1767122A (zh) 碳纳米管发射器及利用其的场发射器件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CN1930079A (zh) 伸长的纳米结构及其相关装置
CN1815665A (zh) 碳纳米管、电子发射源、电子发射装置和其制造方法
CN1763885A (zh) 电子发射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JP2008255003A (ja) カーバイド誘導炭素を利用した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混成体とその製造方法、それを含む電子放出源及び前記電子放出源を備えた電子放出素子
CN1434480A (zh) 电子器件
CN1812038A (zh) 碳纳米管、电子发射源、电子发射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696337A (zh) 碳纳米管的制造方法以及实施此方法的等离子体cvd装置
JP2008105922A (ja) カーバイド誘導炭素、冷陰極用電子放出源及び電子放出素子
KR20040108713A (ko) 전계 전자 방출막, 전계 전자 방출 전극 및 전계 전자방출 표시 장치
CN1287413C (zh) 一种场发射显示器
CN1907845A (zh) 碳纳米管制备方法及装置
Park et al. Screen printed carbon nanotube field emitter array for lighting source application
CN1558441A (zh) 一种在玻璃衬底上制备碳纳米管的方法
CN1707731A (zh) 一种用复合纳米碳膜制备大面积场发射冷阴极的方法
CN1202270A (zh) 退火炭黑场致发射体以及由此制造的场致发射阴极
JP2003115255A (ja) 電界電子放出電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hen et al. Low-temperature CVD growth of carbon nanotubes for field emission application
CN100342474C (zh) 一种离子注入提高碳纳米管薄膜电子场发射性能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