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75684A - 针织表面紧固件 - Google Patents

针织表面紧固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75684A
CN1575684A CNA2004100696442A CN200410069644A CN1575684A CN 1575684 A CN1575684 A CN 1575684A CN A2004100696442 A CNA2004100696442 A CN A2004100696442A CN 200410069644 A CN200410069644 A CN 200410069644A CN 1575684 A CN1575684 A CN 15756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hosiery yarns
yarn
yarns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6964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74049C (zh
Inventor
石原三利
中山荣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756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756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7404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7404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8/00Fasteners of the touch-and-close type; Making such fastener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02Pile fabrics or articles having similar surface fea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8/00Fasteners of the touch-and-close type; Making such fasteners
    • A44B18/0023Woven or knitted fastener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10Open-work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04Heat-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 D10B2401/041Heat-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thermoplastic; thermosetting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10Physical properties porou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D10B2501/06Details of garments
    • D10B2501/063Fasteners
    • D10B2501/0632Fasteners of the touch-and-close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Slide Fasteners, Snap Fasteners, And Hook Fastener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一种针织表面紧固件,其中绒圈(15、116)是在用底线(11-13、111-114)编织底织物的同时通过织入绒头针织纱线(14、115)形成的。在形成绒圈的绒头针织纱线(14、115)跨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纵行(W)之间以便形成绒圈之后,它们连续地在相同纵行(W)上与三个或三个以上相邻横列的底线的每个线圈缠结以形成若干线圈。因由相邻三个或三个以上横列(C)中的每个所缠结的绒头针织纱线形成的绒头针织纱线(14、115)的线圈中,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居中的线圈是以闭圈形式形成的。因此,背涂的必要性就得到排除,另外透露的方形间隙也得以形成从而获得透气性和透明性。

Description

针织表面紧固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织表面紧固件,其中绒头状接合元件是由在针织底线的同时织入的针织纱形成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针织表面紧固件,它使得不必用各种树脂材料通过将接合元件与底线熔融胶合而将接合元件固定到底结构(foundation structure)上,并提供了一种透明的网状底结构。
背景技术
按照惯例,业已提供了许多有关制造表面紧固件的建议,其中用来构成阴阳接合元件的绒头针织纱线是在针织底纱(foundation yarn)的同时织入以便形成绒圈(pile loops)的。至于这些所建议的针织表面紧固件的大多数结构,正如—例如—5,125,246号美国专利中所公开的那样,一般来说,底线是以高密度织入的,与此同时,将绒头针织纱线织入。按照此美国专利,弹性体丝是用于0-0/X-X(X:2、3、...n)的纬嵌入纱线(in-laid yarns)和0-0/1-1经嵌入纱线,而线圈纵行是用链式针织纱线编织,绒头针织纱线(pile knitting yarns)则是基于1-2/1-2/0-1/0-1的经编(tricot knitting)结构对每一相邻纵行和横列斜加缠结,以便形成绒圈的。
如果其上要安此针织表面紧固件的物体为普通针织物或机织物,那么即使是在这种高密度针织表面紧固件中也无特别问题。可是,如果上述高密度针织表面紧固件被安在以具有透气性的网眼结构形成的衣、袋一类物品上时,那安装部分的针织结构就被隐蔽。结果,当产品完工时,作为网眼产品的特征就可能失去,由此失去产品的价值。
为了获得具备透气性的表面紧固件—例如—公开号为63-91009的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已建议,在用背纱、中纱和前纱形成尘格状或交错圆形通孔的同时编织底结构,并在绒圈通过直立前纱而在织物面上形成后,用树脂涂背纱编织的织物面以便固定绒圈。此外,-例如-按照公开号为2000-41712的日本专利申请,背纱、中纱和前纱均以与以上专利申请相同的方式加以采用,每一所需数目的这些纱线均加以放松以获得按阿特拉斯针织具有透气孔的经编织物。此后,将前纱直立形成绒团,然后通过涂树脂或使部分底线熔合将绒团固定到底线上,由此产生具有透气性的针织表面紧固件。
可是,因为这些针织表面紧固件具有低的多孔性,透气性就很差,此外,因其背面须涂以树脂,表面紧固件的刚性就得不到改善。至于这一点,按照注册号为2563369的日本实用新型,要沿纵行方向编织的身为底线的链式针织纱线和成绒头针织结构或经编结构的绒头针织纱线是在形成绒圈的同时与链式针织纱线的线圈缠结的。于是,沿纵行方向和横列方向延伸成薄纱罗结构的嵌入纱线便在预定纵行间缠结以便形成具有尘格状大间隙的网状底织物。因此,其构型与机织时相比更为稳定。此外,不仅透气得到改善,而且可透过底织物看到对边,因此,此表面紧固件当将它安在具有—尤其是具有网眼结构的衣、袋上时相配甚好。
另一方面,按照上述5,125,246号美国专利,绒头针织纱线是与以闭圈形式在相同纵行的相邻二横列上形成的二铰花组织(chain stitch)缠结,然后与以开圈形式在相邻纵行上与绞花组织缠结的,因此,所形成的绒圈斜跨在相邻纵行与横列之间。如果将拉力加到这种仅有上述结构的绒圈上,绒圈就从与之缠结的绞花组织拉开,因为相同绒圈的一端是以开圈形式缠结的,由此不维持稳定的绒圈构型,因此表面紧固件的分离力就受到严重影响。为了避免这一点,涂树脂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作为弹性体底织物其功能就得不到充分发挥,织物的刚性也是不可避免的。
至于上述公开号为63-91009的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和公开号为2000-41712的日本专利申请中公开的针织表面紧固件,背纱、中纱和前纱均如前述加以采用。绒圈不是在将这三种纱线中的前纱织入的同时形成的,相反,是在织后将前纱直立形成绒圈的。这样,生产步骤的数量就增加了,而且,难以可靠形成绒圈。通过切开部分所形成的绒圈,即使可形成阴性接合元件,也难以形成阳性接合元件。此外,因为表面紧固件的后面在前纱直立起来后是采用涂树脂或熔合熔纱来固定的,绒圈的刚性就是不可避免的。
另一方面,按照上述注册号为2563369的日本实用新型,虽然表面紧固件的底织物为一稳定化的具有透露正方形间隙的网状织物,但绒头针织纱线斜跨在相同横列上或相邻纵行与横列之间,并与仅以开圈形式构成纵行的链式针织纱线的线圈(stitch)缠结。于是,绒圈可能松散,因此,绒圈构型的稳定比5,125,246号美国专利的情况更困难。从而,此注册号为2563369的日本实用新型也绝对需要在底织物的后面涂树脂。
于是,为了解决各针织表面固定器的不足之外,已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使得不必为了将绒圈之基(base)固定到底上而涂树脂或熔合纱线,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针织表面固定器,其中如果打算要获得透气性,就形成稀疏的正方形间隙(square gaps),以便不但获得透气性,而且获得透明性。
发明内容
在作为普通针织表面紧固件的底织物的底结构中,一种以上经编纱和重经组织针织纱一类经针织纱,以及那种被嵌入处于预定数目的纵行之间的线圈中、加以后折并沿一横列方向延伸的纬针织纱通常是和制作构成纵行之基的链式针织纱线一起使用并以高密度编织在一起的。这时,绒头针织纱线形成按如上面提到的5,125,246号美国专利所述的经编织构或如公开号为2000-41712的日本专利申请中所述的阿特拉斯(Atlas)针织结构跨在不同的纵行与横列之间的绒圈。另一方面,在其中正方形间隙透露的网状针织表面紧固件中,如注册号为2563369的日本实用新型中公开的那样,作为底结构的底织物是用链式针织纱线和薄纱罗针织纱线编织的,同时,绒圈是按经编结构或某一特种针织结构用绒头针织纱线形成的。
可是,在这些针织表面紧固件的每一个之中,绒圈的构型不能相对底线固定在绒头针织纱线的缠结部分,这样绒圈就可能松散。因此,有必要通过用树脂涂覆与其上形成接合元件的底织物之面对置的底织物之面,或通过将可热熔纤维用作构成底结构的针织纱的一部分然后将这些纤维熔合,来固定底线与绒头针织纱线的缠结部分。虽然底线与绒头针织纱线的缠结部分通过这种处理得到固定,绒圈的构型得以稳定化,由此绒圈松散的缺陷得以消除,但这种针织物特有的弹性和织物风格却常因粘合树脂而丧失。
旨在消除这种缺陷的本发明业已完成,本发明的发明者作了各种各样的试验,以便开发无需涂树脂和熔合纤维一类特殊处理且不受绒圈松散一类缺陷之类的针织表面紧固件。结果,业已发现,如果构想出构成绒圈的绒头针织纱线的针织结构,绒圈松散的缺陷在针织后无需任何特殊处理即得到消除。
基于这些发现完成了本发明,上面提到的主要目的是用一种针织表面紧固件达到的,其中转为表面紧固件接合部分的绒圈是用编织在一起的底线和绒头针织纱线形成的,其特征在于,在跨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纵行之间以便形成绒圈之后,绒头针织纱线就与一纵行上三个或三个以上相邻横列的底线的各线圈连续地加以缠接以便形成若干线圈,其特征还在于,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相邻横列中每个横列缠结的绒头针织纱线形成的绒头针织纱线的线圈中,至少有一个位于中部的线圈以闭圈的形式形成。
绒头针织纱线跨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纵行之间并与存在在相同横列或相邻横列上的底线的线圈缠结,由此形成其间之一圈。在此圈成端形成的绒头针织纱线的第一线圈并不总是被规定为形如闭圈或开圈的。然而,重要的是,在其中形成第一线圈的相同纵行上的相邻三个或三个以上横列上形成的线圈中,至少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位于中部的线圈是以闭圈的形式形成的。绒圈的构型依此绒圈的成位而变得不稳定。另一方面,虽然当这些闭圈数量增加时就更好,但因为一般来说在相同纵行上连续形成的绒头针织纱线的线圈最好是3-8个,存于中位的闭圈是这样加以处置的,即使得它们中1-4个连续或不连续地得到配置。但是,沿与位于由一绒头针织纱线构成的绒圈的成端的线圈相邻的横列方向线圈则最好是形如闭圈,这样绒圈强烈受拉时就不会伸张,相同绒头针织纱线的相邻的其他绒圈就不受影响。
如果位于相同绒头针织纱线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线圈即在横列方向上相邻的线圈的中位的线圈以闭圈形式形成,则即使强拉力加到用相同绒头针织纱线形成的绒圈上,线圈仍张紧在闭圈上不进一步运动。这样,即使绒圈之根和底线彼此未因涂树脂或熔合纤维而固定,绒圈的构型也不受影响,与配对接合元件的接合力也可长期保持。此外,为了防止用绒头针织纱线可靠形成的绒圈松散,通过在相同纵行上的相邻三个或三个以上横列上与底线的线圈缠结形成的绒头针织纱线的所有线圈最好是成闭圈。如果与底线编织的底织物为通常的高密度针织物如5,125,246号美国专利中提到的那样,或为具有大正方形间隙的网状针织物如注册号为2563369的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那样,这种构型就是允许的。
无论如何,最好是,具有网状底织物典型结构的针织表面紧固件这样来加以构成,使得底线由形成每个纵行的链式针织纱线和一面在相邻两个以上纵行和横列上与链式针织纱线的每个线圈缠结一面以锯齿式样延伸的嵌入纱线组成,以便每至少三个横列形成一纬纱;具有正方形间隙的网是用链式针织纱线和嵌入纱线形成的;绒头针织纱线作为嵌入纱线在相同缠结位置形成一线圈;由绒头针织纱线在纵行之间形成的绒圈则沿嵌入纱线形成。
具有这种结构,在纵行方向上延伸的针织纱和在横列方向上延伸的针织纱就以每个预定的间隙交叉,以便以矩阵形状形成大正方形间隙。在此网状底织物上,跨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纵行间的绒圈沿在横列方向上延伸的针织纱而存在。因此,在前述间隙中就不存在过量针织纱,这样不但透明性得到强化,而且在三个或三个以上这样的线圈—其中每个绒圈和底线都在纵行方向上与链式针织纱线的线圈缠结—中,一个以上位于中部的线圈以闭圈的形式形成,这样所谓松圈就得以避免,此外针织物特有的弹性也得到保证。
另外,最好是,嵌入纱线每个均由相对横列方向具有对置结构的一对针织纱组成并彼此与相同纵行上相邻横列的每个线圈缠结,这样它们就一面在所缠结的线圈之间交叉,一面以锯齿式样延伸。具有这种结构,上述功能就得到改善。
按照本发明,绒头针织纱可由大体上无扭曲的复丝组成。此时,阴性接合元件由绒圈形成,另外,绒头针织纱线可由单丝构成。此时,绒圈通过切开相同绒圈的一部分被用作或可被用作钩状阳性接合元件,它也可用作阳性接合元件。为了产生阳性接合元件,将粗单丝用作绒头针织纱。
此外,如果透明复丝被用作—至少是—绒头针织纱线,绒圈的存在就成为无害的并在表面紧固件自身中获得高的透明性。此时,允许将透明纱线用于构成底结构的所有针织纱。此时,整个表面紧固件的透明性得到保证,这样就可清楚透视其上连有表面紧固件的衣服表面上形成的图案或多色花样。
附图说明
图1为一透视图,示意性地示出具有针织底织物(knittedfoundation fabric)的本发明的针织表面紧固件(knitted surfacefastener)之一例。
图2为按本发明一典型实施例的针织表面紧固件的整体针织结构图。
图3为用于形成表面紧固件纵行的链式针织纱线的针织结构图。
图4为嵌入纱线的针织结构图,该纱为表面紧固件的网状底织物的组成纱的一部分。
图5为用来形成表面紧固件绒圈的绒头针织纱线(pile knittingyarn)的针织结构图。
图6A-6D为针织结构图,每个图都示出绒头针织纱线的针织结构图的一种改型。
图7为一针织结构图,示出嵌入纱线的针织结构的一种改型。
图8为与嵌入纱线(in-laid yarn)一起织入的绒头针织纱线的结构图。
图9为具有普通高密度底织物的本发明的表面紧固件的局部针织结构图。
图10为表面紧固件的其它针织纱的针织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针织表面紧固件的外观。图2示出其整体针织结构。图3-5示出此实施例针织表面紧固件中每一组成纱的针织结构。
此实施例的针织表面紧固件10是由具有共四种针织纱构成的,它们是:图3所示的具有0-1/1-0重复针织结构的链式针织纱线11、图4所示具有0-0/1-1/0-0/3-3/2-2/3-3重复针织结构的第一嵌入纱线12、具有图4所示3-3/2-2/3-3/0-0/1-1/0-0重复针织结构的第二嵌入纱线13、具有0-1/1-0/0-1/2-3/3-2/2-3重复针织结构的绒头针织纱线14。按此实施例,所有针织纱沿横列C方向(每图中右和左方向)每针都跳,以便形成纵行W。
链式针织纱线11在纵行W方向上用开圈连续形成若干线圈。第一嵌入纱线12以锯齿方式与位于相同纵行W上的链式针织纱线11的三个线圈缠结,然后与位于相邻纵行的相邻横列C上的链式针织纱线11的线圈缠结。此后,此嵌入纱线与以锯齿方式在相同纵行W上形成的链式针织纱线11的三个线圈缠结,然后与在初始纵行W的相邻横列C上形成的链式针织纱线11的线圈缠结,并在纵行W方向上三次以锯齿方式重复此缠结。通过这种重复,此嵌入纱线在两个纵行之间主要以锯齿方式延伸。另一方面,第二嵌入纱线13和第一嵌入纱线12与之连续三次缠结的相同链式针织纱线11的线圈缠结,然后移至与第一嵌入纱线12移向其上的纵行W对置而邻的纵行W。此后,第二嵌入纱线以锯齿方式在相同纵行W上与三个线圈缠结。即,第一嵌入纱线12和第二嵌入纱线13具有横跨位于三个纵行W中部而对称的针织结构。这是一种对置的结构。
这样,其中大方形间隙如图1示意性地所示以矩阵状设置的网状表面紧固件10的底织物(foundation fabric)是用链式针织纱线11、第一嵌入纱线12和第二嵌入纱线13形成的。即,链式针织纱线11连续形成纵行W,然后,部分纵行W由第一、第二嵌入纱线12、13的缠结部分形成。在第一、第二嵌入纱线12、13移至相邻纵行W之后,它们沿横列C的方向单针跳并一面使相邻纵行W彼此结合一面沿纵行W方向与三个线圈缠结,这样最后,一网状底织物—其中正方形间隙(square gaps)可说是用经纱和纬纱形成的—就通过针织形成了。
上述绒头针织纱线14如图5所示用闭圈形成了所有线圈。此绒头针织纱线14在上述针织结构下织入底织物,当移至相邻纵行W1时,此绒头针织纱线形成绒圈15。即,绒头针织纱线14一面在第一纵行W1上与链式针织纱线11的线圈缠结,一面自身形成一线圈,其次,一面在相同纵行W1上的相邻二横列C上与链式针织纱线11的线圈缠结,一面依次自身形成两个线圈,这样就在相同纵行W1上连续形成三个线圈。此后,绒头针织纱线14移至相邻的第二纵行W2并一面依次在相邻的三个横列C上与链式针织纱线11的三个连续线圈缠结,一面如上所述自身连续形成三个线圈。然后,相同绒头针织纱线14返回初始第一纵行W1并在后来的过程中,通过相同的操作陆续织入底织物。按此实施例,如上所述,绒头针织纱线14跨在相邻纵行W之间同时形成绒圈15。此外,通过与链式针织纱线11的线圈缠结形成的相同绒头针织纱线14的所有线圈均被形成闭圈。
如图2所示,绒头针织纱线14的线圈的成位相当于缠结状态下嵌入链式针织纱线1的线圈的第一嵌入纱线12的缠结。因此,绒圈15的成位相当于延伸位置,该处第一嵌入纱线12延伸在相邻纵行W之间。这意味着,由相同绒头针织纱线14形成的绒圈15是沿如图1所示以矩阵形式形成的底织物的纬纱部分形成的。
按此实施例的针织表面紧固件10的第一特征是,形成绒圈15的绒头针织纱线14的所有线圈都分别以闭圈形式形成。如果它们都以这种闭圈形式形成,例如,如果将张力加到线圈15上,张力就被加到线圈处的绒头针织纱线14上,因为在绒圈15两端形成的线圈是以闭圈形式形成的,这样,第一、第二嵌入纱线12、13的缠结部分和链式针织纱线11的线圈就得到张紧,由此就不怕绒圈15通过线圈逆向拉开。简言之,即使不在其后面涂树脂或用可热熔纤维熔合等,此实施例的针织表面紧固件10也可防止绒圈15拉开。当然,此实施例并不排除涂树脂或用可热熔纤维熔合。
如图1、2所示,因为此实施例的针织表面紧固件10具有网状机织物(Woven fabric)状的外观,其中大间隙是完全以矩阵状设置的,这样,不仅可透过这些间隙看到在绒圈成面的对边上存在的衣、袋等的表面花样,而且,如果作为连接体的衣、袋是以具有许多间隙的网带的形式制成的,这种针织表面紧固件就相配甚好,断不失衣、袋之透气性。另外,因为在网状底织物表面上形成的绒圈沿相同的织物的纬纱部分延伸,其透气性和透明性就决不变坏,绒圈的存在也不令人不快,由此在设计上可提供优良的外观。
同时,本发明针织表面紧固件不将其组成纱用料限于任何一种特定的材料。但是,如果具有高透明性的合成树脂丝至少用于绒头针织纱线,绒圈的存在就变得无害。换个办法,如果具有高透明性的合成树脂丝用于所有组成纱,就可透过表面紧固件看到其后面上连接体(attachmentobject)的整个表面,由此,表面紧固件的存在就不令人不快。另外,也按此实施例,针织表面紧固件10的组成纱的一部分可用相同或不同的颜色装饰。此时,着色的花样可在表面紧固件自身中予以表达,由此就提供了美好的外观。况且,表面紧固件的花样可依情况与连接体的表面花样加以调配。
图6A-6D示出依靠按本发明在针织表面紧固件10中所用的绒头针织纱线14的各种各样针织结构的一些例子。图6A示出上述实施例中采用的针织结构并与图5所示针织结构相同。在图6B、6D所示的例子中,在以绒头针织纱线14的重复结构在两个纵行之间形成的绒圈15两端形成的线圈中的一个,是在所有其他线圈以闭圈形式形成的同时以开圈形式形成的。在图6C所示的例子中,在以绒头针织纱线14的重复结构在两个纵行之间形成的绒圈15的两端形成的线圈,是在仅只一个位于在相同纵行W上形成的三个连续线圈的中部的线圈以闭圈形式形成的同时以开圈形式形成的。当然,允许在以闭圈形式形成其他线圈的同时以开圈形式形成绒头针织纱线14一端的线圈。
按本发明,由前述绒头针织纱线14形成的所有线圈都不必如图6A所示以闭圈形式形成,如果至少位于在相同纵行W上连续形成的三个以上线圈的中部的线圈是如图6B-6D所示以闭圈形式形成的,那末即使圈根未通过熔合等固定在底线上,绒圈的松散也可有效地得到防止。
图7、8示出上述实施例的其他改型。图7示出第一、第二嵌入纱线12、13的一种改型针织结构,图8则示出绒头针织纱线14的一种改型针织结构。两种情况下链式针织纱线11均不加改变。按此实施例,以锯齿方式在相同纵行W上与链状线圈(chain stitch)缠结的第一、第二嵌入纱线12、13的缠结数为7,另外,在相同纵行W上第一、第二嵌入纱线12、13的缠结位置处连续形成的绒头针织纱线14的线圈数也为7。即使第一、第二嵌入纱线12、13和绒头针织纱线14的结构如此加以改变,该结构除其间隙被放大外与图2-5所示上述实施例仍大致相同,除透气性和透明性得到改善外所获得的操作和作用也不是不同的。即,当然,在网状底织物中间隙的尺寸和透气性不难通过改变在相同纵行W上连续形成的线圈数加以改变。
图9、10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此实施例的针织表面紧固件100为一高密度针织表面紧固件,其中不同于上述实施例,其底织物不形成网状底,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绒头针织纱线115乃是织入普通经纱针织结构的。因为此实施例表面紧固件100是由多种组成纱构成的,如果将所有这些针织纱表示于同一图上,看起来就很困难,因此,将它们分别表示于图9、10中。
构成此实施例的针织表面紧固件100的底织物的底线是由四种纱线组成的,即: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链式针织纱线111(图9)、在相同纵行W上通过链式针织纱线的线圈以锯齿方式延伸的经嵌入纱线112(图10)、具有在与链式针织纱线111的线圈缠结的同时沿三个纵行W后折的0-0/3-3的针织结构的第一纬嵌入纱线113(图9)、具有在沿与第一纬嵌入纱线113相同的方向延伸的同时沿八个纵行后折的0-0/8-8的针织结构的第二纬嵌入纱线114(图10)。另一方面,织入底织物以形成绒圈116的绒头针织纱线115的针织结构具有一种针织结构,其中0-1/1-0/0-1/1-2/2-1/1-2为一重复单元。
虽然此实施例底织物不同于前述实施例,绒头针织纱线115的线圈是在链式针织纱线111的线圈处并在经嵌入纱线112的每一折选背部以闭圈形式形成的,第一、第二纬嵌入纱线113、114,链式针织纱线111,经嵌入纱线112和第一、第二纬嵌入纱线113、114是为底线,因为绒头针织纱线115具有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针织结构。因此,即使拉力加在—例如—绒圈116上,它们也相对底线跨越缠结部分彼此张紧,这样绒头针织纱线115就不沿纱线长度方向运动,由此不改变圈的形状。因此,不必涂与底织物绒圈成面对置的后面或在要熔合在一起的底线的一部分混合具有低熔点的纤维。
在本发明针织表面紧固件10、100即以上述方式编织的紧固件中构成绒圈15、116的绒头针织纱线14、115是由合成树脂复丝或单丝组成的。复丝是细丝的聚集体且大致无扭曲。用此复丝形成的绒圈通过抛光等以各丝为组加以拆散,这样它们就沿多个方向受导,由此转为阴性接合元件(female engaging element),该单元与由—例如—配对钩部组成的阳性接合元件(male engaging element)接合或与之脱开。
如果细度很高的单丝用于绒头针织纱线14、115,所形成的绒圈15、116无需任何特殊处理就可用作阴性接合元件。如果绒头针织纱线14、115为具有低细度的单丝,部分所形成的绒圈15、116就被切开成钩状阳性接合元件。这种阳性接合元件让人担心,因为部分绒圈15、116被切开,在如上所述的简单绒头针织结构的情况下或如果绒圈仅用闭圈形成,绒圈都可能松散。此时,允许用少量树脂涂这些圈或将具有低熔点的少量纤维混合并熔合在一起。虽然采用涂树脂,树脂的用量可因绒圈的松度为本发明的绒头针织结构所抑制而大量减少,因此,可防止底织物变得太硬。

Claims (7)

1.一种针织表面紧固件(10、100),其中转为表面紧固件接合部分的绒圈(15、116)是由针织在一起的底线(11-13、111-114)和绒头针织纱线(14、115)形成的,其特征在于:
跨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纵行之间以便形成绒圈(15、116)之后,绒头针织纱线(14、115)在一纵行上与三个或三个以上相邻横列的底线(11-13、111-114)的各线圈连续缠结以便形成若干线圈,且
由于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相邻横列中的每一个横列所缠结的绒头针织纱线而形成的绒头针织纱线(14、115)的线圈当中,至少一个居中线圈是以闭圈形式形成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表面紧固件,其特征在于,因在相同纵行上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相邻横列上与底线(11-13、111-114)的线圈缠结的绒头针织纱线形成的绒头针织纱线(14、115)的所有线圈都是以闭圈形式形成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针织表面紧固件,其特征在于,底线(11-13、111-114)是由链式针织纱线(11,111)和嵌入纱线(12,13)组成的,链式针织纱线(11,111)形成各纵行,嵌入纱线(12、13)在与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纵行和横列上的链式针织纱线(11、111)的各线圈缠结的同时以锯齿样式延伸,以便每至少三个横列形成若干纬纱部分、
一具有正方形间隙的网由链式针织纱线(11、111)和嵌入纱线(12、13)形成,
绒头针织纱线在与嵌入纱线(12、13)的缠结位置相同的缠结位置形成线圈,且
由绒头针织纱线(14、115)在纵行间形成的绒圈(15、116)沿嵌入纱线(12、13)形成。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针织表面紧固件,其特征在于,嵌入纱线(12、13)是由一对针织纱组成的,每个针织纱相对一横列方向均具有对置结构,分别在相同纵行上的相邻横列的每个线圈嵌入纱线(12、13)都被缠结,这样,它们就在所缠结的线圈之间交叉的同时沿横列方向以锯齿式样延伸。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针织表面紧固件,其特征在于,绒头针织纱线(14、115)是由复丝组成的,阴性接合元件则是由绒圈(15、116)构成的。
6.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针织表面紧固件,其特征在于,绒头针织纱线(14、115)是由单丝组成的,阴性接合元件或阳性接合元件则是由绒圈(15、116)构成的。
7.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针织表面紧固件,其特征在于,至少绒头针织纱线(14、115)是由透明丝纱组成的。
CNB2004100696442A 2003-07-15 2004-07-15 针织表面紧固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404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74704/2003 2003-07-15
JP2003274704A JP3886944B2 (ja) 2003-07-15 2003-07-15 編込み面ファスナ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75684A true CN1575684A (zh) 2005-02-09
CN100374049C CN100374049C (zh) 2008-03-12

Family

ID=33475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6964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4049C (zh) 2003-07-15 2004-07-15 针织表面紧固件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6843077B1 (zh)
EP (1) EP1498528B1 (zh)
JP (1) JP3886944B2 (zh)
KR (1) KR100563202B1 (zh)
CN (1) CN100374049C (zh)
DE (1) DE602004023456D1 (zh)
ES (1) ES2332410T3 (zh)
TW (1) TWI24365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133868A1 (en) * 2015-05-08 2018-05-17 Kwh Mirka Ltd. Abrasive belt grinding product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76525B2 (ja) * 2004-08-06 2008-04-16 Ykk株式会社 編成面ファスナー
US7117899B1 (en) * 2005-05-18 2006-10-10 Boon Do Kim Pile mesh fabric
US20080011021A1 (en) * 2006-06-27 2008-01-17 Hbi Branded Apparel Enterprises, Llc. Fabrics having knit structures exhibiting auxetic properties and garments formed thereby
JP4531831B2 (ja) * 2008-09-10 2010-08-25 株式会社今井機業場 面ファスナ用編地
FR2985270B1 (fr) 2011-12-29 2014-10-31 Sofradim Production Tricot avec bandes sans picots
JP5531129B1 (ja) * 2013-02-12 2014-06-25 クロス工業株式会社 伸縮性パイル経編地、包帯、メス型面ファスナ
KR101619254B1 (ko) 2016-01-25 2016-05-10 박춘헌 라셀 레이스 직물
DE102017112675B4 (de) * 2017-06-08 2021-06-10 Huesker Synthetic Gmbh Knotenloses Fischzuchtgitter
JP7126394B2 (ja) * 2018-07-11 2022-08-26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面ファスナ雌材用編地の製造方法、面ファスナ雌材用編地、及び面ファスナ雌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59014A (zh) * 1968-04-22 1972-01-05
JPH0235207Y2 (zh) * 1985-10-23 1990-09-25
JPS6391009U (zh) * 1986-12-01 1988-06-13
JPH0437453Y2 (zh) * 1987-03-24 1992-09-03
US5125246A (en) * 1990-07-25 1992-06-30 Shelby Elastics, Inc. Knitted elastic lock pile fabric
US5267453A (en) * 1991-06-06 1993-12-07 Guilford Mills, Inc. Loop-type textile fastener fabric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US5214942A (en) * 1991-06-06 1993-06-01 Guilford Mills, Inc. Loop-type textile fastener fabric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FR2690930B1 (fr) * 1992-05-07 1994-06-17 Chomarat Textiles Plastiques Tricot velours a effets jacquard realise sur un metier a mailles jetees et procede pour son obtention.
JP2563369Y2 (ja) * 1992-09-21 1998-02-18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面ファスナー用経編基布
US5664441A (en) * 1994-04-18 1997-09-09 Aplix, Inc. Fabric tape with loops for use as part of hook-and-loop fastener assembly
JP2000041712A (ja) * 1998-07-27 2000-02-15 Seihou:Kk 面ファスナー用雌面
US6216496B1 (en) * 1998-09-04 2001-04-17 Gehring Textiles, Inc. High performance hook and loop closure system
JP3973483B2 (ja) * 2002-05-08 2007-09-12 Ykk株式会社 伸縮性経編布地
US6705132B1 (en) * 2003-04-30 2004-03-16 Gfd Fabrics, Inc. Loop-type textile fastener fabric with diagonally extending pile loop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133868A1 (en) * 2015-05-08 2018-05-17 Kwh Mirka Ltd. Abrasive belt grinding product
US11890723B2 (en) * 2015-05-08 2024-02-06 Mirka Ltd Abrasive belt grinding produc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886944B2 (ja) 2007-02-28
EP1498528B1 (en) 2009-10-07
TWI243656B (en) 2005-11-21
KR20050008507A (ko) 2005-01-21
CN100374049C (zh) 2008-03-12
DE602004023456D1 (de) 2009-11-19
ES2332410T3 (es) 2010-02-04
US6843077B1 (en) 2005-01-18
EP1498528A1 (en) 2005-01-19
TW200509829A (en) 2005-03-16
US20050011232A1 (en) 2005-01-20
JP2005034404A (ja) 2005-02-10
KR100563202B1 (ko) 2006-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26533C (zh) 针织表面扣件
CN100466933C (zh) 针织拉链
JP3973483B2 (ja) 伸縮性経編布地
EP0936295A1 (fr) Tissu de draperie, son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et ses utilisations
EP1350879A1 (en) Stretchable loop-type warp knitted textile fastener fabric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TWI292700B (en) Knitted-in slide fastener
CN1086983A (zh) 用于表面搭扣的经织布
CN100374049C (zh) 针织表面紧固件
CN101044927B (zh) 拉链带和牙链
CN1144545C (zh) 由经编针织组织构成的拉链带
CN101938924B (zh) 编织拉链用拉链牙链带
EP1477601A1 (en) Loop-type textile fastener with diagonally extending pile loop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CN1417396A (zh) 防抽丝长袜和紧身衣裤
JP3125652U (ja)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線条体を使用した手芸材料糸
JP4331079B2 (ja) メッシュ経編地
JP3030490U (ja) 経編レース地におけるふさ部のほつれ止め構造
CN220183523U (zh) 一种具有通透裂缝效果的经编贾卡提花鞋面
WO2023231685A1 (zh) 能进行多种表面图案设计的提花针织物及编织方法
CN2357021Y (zh) 具补强构造的拉练用经编带
JPS6245760A (ja) 織物調立体編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S5928068Y2 (ja) ジヤカ−ドレ−ス地
JPS6065162A (ja) ほつれにくい経編レ−ス地
JPH07122206B2 (ja) 網地及びその編成方法
JPS63112759A (ja) たて編レ−ス地
PL217356B1 (pl) Dziany kolumienkowy wyrób przestrzenn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312

Termination date: 2015071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