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45316A - 数据分配系统及方法、数据接收、提供装置及送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分配系统及方法、数据接收、提供装置及送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45316A
CN1545316A CNA2004100492498A CN200410049249A CN1545316A CN 1545316 A CN1545316 A CN 1545316A CN A2004100492498 A CNA2004100492498 A CN A2004100492498A CN 200410049249 A CN200410049249 A CN 200410049249A CN 1545316 A CN1545316 A CN 15453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ontent
control information
control
deciph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4924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93758C (zh
Inventor
郡照彦
藤井麻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10224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292431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14984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54777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45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453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375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375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5Management operations performed by the client for facilitating the reception of or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content or administrating data related to the end-user or to the client device itself, e.g. learning user preferences for recommending movies, resolving scheduling conflicts
    • H04N21/462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management, e.g. creating a master electronic program guide from data received from the Internet and a Head-end, controlling the complexity of a video stream by scaling the resolution or bit-rate based on the client capabilities
    • H04N21/4627Rights management associated to the cont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6Analogue secrecy systems; Analogue subscription systems
    • H04N7/162Authorising the user terminal, e.g. by paying; Registering the use of a subscription channel, e.g. b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104Peripherals receiving signals from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 H04N21/4122Peripherals receiving signals from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additional display device, e.g. video proje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7Establishing a secur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client and a peripheral device or smart car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2Monitoring of processes or resources, e.g. detecting the failure of a recording device, monitoring the downstream bandwidth, the number of times a movie has been viewed, the storage space available from the internal hard disk
    • H04N21/44231Monitoring of peripheral device or external card, e.g. to detect processing problems in a handheld device or the failure of an external recording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80Generation or 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by content creator independently of the distribution process; Content per se
    • H04N21/83Generation or processing of protective or descriptive data associated with content; Content structuring
    • H04N21/835Generation of protective data, e.g. certificates
    • H04N21/8355Generation of protective data, e.g. certificates involving usage data, e.g. number of copies or viewings allow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80Generation or 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by content creator independently of the distribution process; Content per se
    • H04N21/83Generation or processing of protective or descriptive data associated with content; Content structuring
    • H04N21/835Generation of protective data, e.g. certificates
    • H04N21/8358Generation of protective data, e.g. certificates involving waterma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 Facsimile Transmiss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用即使进行著作权保护但仍没有复制功能的接收装置可获得内容。将没有能够进行内容的复制处理功能的接收装置机种名保持在发送装置(10)的认证处理电路(151)中。在从连接的接收装置(40)获得的机种名被保持时,无论内容是否进行著作权保护,信号选择电路(122)都选择端子a侧,使开关(123)为接通状态,传输不加密的信号。在不对著作权保护的内容的信号进行著作权保护处理的传输中,通过处理电路(152)的热插检测功能或即插即用功能检测出接收装置(40)的变更时,选择电路(122)选择端子b侧,或使开关(123)成为断开状态来中止不进行著作权保护处理的信号的传输。将表示接收装置的信息可不涂改地更新保持。

Description

数据分配系统及方法、数据接收、提供装置及送出装置
本发明是以下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申请号:01801070.9,申请日:2001.3.30,发明名称:发送装置、信号传输方法、数据分配系统及其方法、数据接收装、数据提供装置及其方法和数据送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分配系统和其方法、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提供装置和其方法以及数据送出装置。特别涉及利用传输的内容信号预先保持表示没有能够进行内容的复制处理功能的接收装置的信息的装置,在内容的传输时,根据在保持的信息中是否包含表示连接的接收装置的信息,来控制内容的内容信号或进行了著作权保护处理的内容信号的传输。
                         背景技术
以往,在计算机装置等中将数字图像信号变换成模拟图像信号,通过模拟传输来供给到显示器装置。但是,随着用数字信号来驱动显示部的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器等的普及,为了防止画质恶化和降低成本等而不将数字图像信号变换成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方法正被标准化。例如,通过DDWG(Digital Display Working Group:数字显示工作组),正在策划DVI(DigitalVisual Interface、Version 1.0(数字可视接口、版本1.0))标准。在该DVI标准中,使用美国Silicon Image公司开发的TMDS(Transition MinimizedDifferential Signals:传输最小差分信号)的传输线路,将数字的三基色图像信号对应于每个颜色用基带串行传输。
图4是用DVI标准的传输线路来传输内容的数字图像信号的信号传输系统的概念图。发送图像信号的发送装置(例如计算机装置或机顶盒等)20和接收图像信号并进行图像显示的接收装置(显示装置或电视机装置等)50通过DVI标准的传输线路30来连接。在该DVI标准的传输线路中,不仅使用上述的用于传输数字图像信号的TMDS的传输线路,还设置按VESA(VideoElectronics Standard Association:视频电子标准协会)策划的有关即插即用的DDC(Display Data Channel:显示数据信道)标准中的用作信息传输的双向传输线路(I2C总线等)。
这里,在通过发送装置20的发送控制部25检测连接了接收装置50时,在发送控制部25中,根据DDC的协议进行与接收装置50的接收控制部53的通信,根据从接收控制部53获得的接收装置信息、例如接收装置50的机种名或清晰度等信息来控制图像信号生成部21,对接收装置50生成最适合的数字三基色图像信号。该三基色图像信号DG被供给到用TMDS发送电路构成的发送处理部22。在发送处理部22中,由供给的三基色图像信号DG来生成基带的串行发送信号SD,从连接器27经传输线路30供给接收装置50。在接收装置50中,将经连接器51供给的串行发送信号SD供给接收处理部52。接收处理部52用TMDS接收电路构成,由串行发送信号SD来生成数字的三基色图像信号DS并供给图像显示部54。因此,在图像显示部54中,根据三基色图像信号DS,可以使内容的图像最佳并进行显示。
可是,由于通过TMDS的传输线路30传输的内容被变换成数字信号,所以可以容易并且取之不尽地进行完全的复制。这对用户是很大的优点,但在提供图像等著作物方面存在著作权保护方面的问题。因此,由美国的Intel公司提出在用DVI标准的传输线路传输内容的数字信号时,使用被称为用于著作权保护的加密技术‘DVI-CP(Content Protection:内容保护)’的建议。
图5是对应于DVI-CP标准来传输内容的信号的信号传输系统的概念图。保护信息检测部23被连接在发送装置20a的图像信号生成部21上。在该保护信息检测部23中,判别在传输的数字的三基色图像信号DG中是否包含表示是应该进行著作权保护的内容信号的保护信息。在通过该保护信息检测部23检测出保护信息时(在判断为内容是要进行著作权保护的内容时),用发送处理部22a中设置的加密电路221作为进行三基色图像信号DG的加密的电路,将作为该加密过的信号的三基色图像信号DGE提供给TMDS信号电路222来生成串行传输信号SD。
接收装置50a的接收处理部52a不仅用TMDS接收电路521还用解密电路522来构成,由TMDS接收电路521接收串行传输信号SD,将生成的三基色图像信号供给解密电路522来进行解密处理。这里,在发送装置20a的发送控制部25a和接收装置50a的接收控制部53a之间,依据DDC协议进行相互认证的处理,并且在判别为合法的对方侧被连接时,通过将三基色图像信号DG的用于加密的密钥DC供给解密电路522,在解密电路522中可以对加密的三基色图像信号正确地进行解密。该解密电路522获得的数字的三基色图像信号DS被供给图像显示部54,即使对三基色图像信号DG进行加密传输,也可以正确地使内容的图像最佳并显示在图像显示部3上。
由于串行传输信号SD根据加密的三基色图像信号DGZ来生成,所以在仅简单地接收串行发送信号SD时,由于不能获得未加密的三基色图像信号DS,所以可以防止内容被原封不动地进行数字复制。
但是,在依照上述的DVI标准开始使用接收装置50后,如果在该DVI标准中追加用于著作权保护的加密技术进行标准化,那么在依照新的标准从发送装置20a加密并输出数字图像信号时,由于在现有的DVI标准的接收装置50中没有对加密的数字图像信号进行解密的功能,所以产生不能显示图像的情况。
例如,如图6所示,在从依照现有的DVI标准的发送装置20将数字图像信号作为串行传输信号SD输出的情况下,无论依照现有的DVI标准的接收装置50或依照追加了加密技术的新标准的接收装置50a,都可以显示内容的图像。此外,在从依照追加了加密技术的新标准的发送装置20a将数字图像信号作为串行传输信号SD输出的情况下,在具有可对加密的数字图像信号进行解密功能的接收装置50a中,可以显示内容的图像。但是,由于在接收装置50中没有解密功能,所以接收装置50不是能够对内容进行复制而不导致画质恶化等的装置,例如是输出供给的数字的三基色图像信号,并且没有将三基色图像信号例如变换成NTSC方式的图像信号等来输出的功能的装置,尽管能够进行著作权保护,但产生不能显示内容的图像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分配系统和数据分配方法,其中,作为接收机后级的处理装置,尽管使用标准的装置,但可以提供内容拥有者可以直接进行期望的复制控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接收装置,该装置接收在这样的内容分配系统中使用的、分配的内容数据,进行适当的权利处理而可使用输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提供装置和数据提供方法,其中,内容的权利人在能够控制其利用的状态下来提供分配对象的内容数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送这样提供的数据的数据送出装置。
本发明的数据分配系统包括:数据提供部件,在期望的内容数据中附加控制对应内容数据的使用状态的第1控制信息,作为分配对象的数据来提供;数据发送部件,对所述提供的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规定的第2加密,发送该加密的分配对象的数据;以及数据接收部件,接收所述发送的加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所述第2加密的解密,根据该解密的分配对象的数据来检测所述第1控制信息,根据该检测出的第1控制信息来控制所述内容数据的输出。
最好,所述数据提供部件将所述第1控制信息作为电子透过信息重叠在所述内容数据上,将该重叠的内容数据作为分配对象的数据提供给所述数据发送部件;所述数据发送部件对所述提供的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规定的第2加密,发送该加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所述数据接收部件接收所述发送的加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所述第2加密的解密,根据该解密的分配对象的数据来检测所述重叠的第1控制信息,根据该检测出的第1控制信息来控制所述内容数据的输出。
最好,所述数据提供部件对将所述第1控制信息作为电子透过信息重叠的内容数据进行规定的第1加密,将该加密的数据作为所述分配对象的数据提供给所述数据发送部件;所述数据发送部件对所述提供的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所述第2加密,发送该加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所述数据接收部件接收所述发送的加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所述第2加密的解密,生成重叠了进行所述第1加密的解密的所述电子透过信息的内容数据,根据该生成的内容数据来检测所述重叠的第1控制信息,根据该检测出的信息来控制所述内容数据的输出。
特别是,所述数据发送部件在所述提供的分配对象的数据上附加控制对应内容数据的使用状态的第2控制信息,对附加了该第2控制信息的所述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所述第2加密,发送该加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所述数据接收部件接收所述发送的加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所述第2加密的解密,检测所述第2控制信息,生成在所述解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上重叠了进行所述第1加密的解密的电子透过信息的内容数据,根据该生成的内容数据检测作为所述电子透过信息重叠的第1控制信息,根据所述检测出的第1控制信息和第2控制信息来控制所述内容数据的输出。
最好,所述数据提供部件将表示所述第1控制信息的控制描述符附加在所述内容数据中,将附加了该控制描述符的内容数据作为分配对象的数据提供给所述数据发送部件;所述数据发送部件对所述提供的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规定的第2加密,发送对应加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所述数据接收部件接收所述发送的加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所述第2加密的解密,根据该解密的分配对象的数据来检测所述附加的第1控制信息,根据该检测出的第1控制信息来控制所述内容数据的输出。
最好,所述数据发送部件在所述提供的分配对象的数据中附加控制对应内容数据的使用状态的第2控制信息,对附加了该第2控制信息的所述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所述第2加密,发送该加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所述数据接收部件接收所述发送的加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所述第2加密的解密,检测所述第2信息,生成对所述解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所述第1加密的解密的附加了控制描述符的内容数据,根据该生成的内容数据来检测作为所述控制描述符附加的第1控制信息,根据所述检测出的第1控制信息和第2控制信息来控制所述内容数据的输出。
最好,所述数据提供部件将根据模拟信号输出所述内容数据时的控制该信号的使用状态的第3控制信息作为电子透过信息重叠在该内容数据上,将重叠了该第3控制信息的内容数据作为所述分配对象的数据来提供;所述数据发送部件对所述提供的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规定的第2加密,发送该加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所述数据接收部件接收所述发送的加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所述第2加密的解密,将该解密的所述第3控制信息作为电子透过信息重叠的信号根据请求作为模拟信号输出来输出。
最好,所述数据接收部件还包括存储部件,根据所述接收的内容数据的使用状态,存储与使用该内容数据对应的有关收费的信息。
本发明的数据分配方法,在期望的内容数据中,根据该内容数据的权利人的指示附加控制该内容数据的使用状态的第1控制信息,作为分配对象的数据来提供,对所述提供的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规定的第2加密;发送该加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在任意的接收装置中接收所述发送的加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所述第2加密的解密;根据该解密的分配对象的数据来检测所述第1控制信息;根据检测出的第1控制信息来控制所述内容数据的输出。
本发明的数据接收装置对在期望的内容数据中附加了控制该内容数据的使用状态的第1控制信息所得的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规定的第2加密,接收发送的数据,其中包括:接收所述发送的信号的接收部件;对所述接收的信号进行所述第2加密的解密的第2解密部件;根据所述解密的分配对象的数据检测所述第1控制信息的第1控制信息检测部件;以及根据所述检测的第1控制信息来控制所述内容数据的输出的输出控制部件。
本发明的数据提供装置包括在期望的内容数据中附加由该内容数据的权利人指定的控制该内容数据的使用状态的控制信息的控制信息附加部件,将附加了所述控制信息的内容数据作为分配对象的数据来提供。
本发明的数据提供方法在期望的内容数据中附加由该内容数据的权利人指定的控制该内容数据的使用状态的控制信息,对附加了所述控制信息的内容数据通过规定的方式进行加密,将该加密过的内容数据作为分配对象的数据来提供。
本发明的数据送出装置包括:加密部件,在期望的内容数据中附加由该内容数据的权利人指定的控制该内容数据的使用状态的控制信息,对通过规定方式加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再通过规定的方式进行加密;以及送出部件,将所述加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送出到任意的传输线路。
                          附图说明
从有关附图的下述描述中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特征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信号传输系统的概念图;
图2是表示DVI标准的连接器的管脚配置的图;
图3是表示发送装置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4是DVI标准的信号传输系统的概念图;
图5是与DVI-CP标准对应的信号传输系统的概念图;
图6是表示依照DVI标准的装置和依照DVI-CP标准的装置的互换性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内容分配系统的整体示意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内容分配系统的第1具体例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图;
图9是表示图7所示的内容分配系统的第2具体例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图7所示的内容分配系统的第3具体例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图;
图11是说明图10所示的机顶盒的判定控制装置中的判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图7所示的内容分配系统的第4具体例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图;
图13是说明图12所示的机顶盒的判定控制装置中的判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图7所示的内容分配系统的第5具体例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图;以及
图15是表示图7所示的内容分配系统的第6具体例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第1实施例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
图1是传输内容的数字图像信号的传输系统的概念图。发送图像信号的发送装置(例如计算机装置或机顶盒等)10、接收图像信号并进行图像显示的接收装置(显示器装置或电视机装置等)40通过DVI标准的传输线路30来连接。在该DVI标准的传输线路30中,设有用于传输数字图像信号的TMDS传输线路、用VESA(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 Association:视频电子标准协会)决定的用作与即插即用有关的DDC(Display Data Channel:显示数据信道)标准中的信息传输的双方向传输线路、以及电源线和热插检测用信号线。
图2是表示DVI标准的连接器的管脚配置的图。图中表示设有用于传输模拟图像信号的传输线路的情况。管脚‘1’~‘5’、‘9’~‘13’、‘17’~‘24’是TMDS的传输线路,管脚‘6’、‘7’是DDC用的双向传输线路(I2C总线),管脚‘C1’~‘C5’是模拟图像信号用的传输线路。而且管脚‘14’、‘15’是5V电源线和接地线,管脚‘16’是热插检测用信号线。
在图1所示的发送装置10的图像信号生成部11中,根据从后述的DDC协议处理电路152供给的信号生成控制信号GC,对接收装置40用最合适的清晰度或色数来生成内容的三基色图像信号DG,供给发送处理部12的加密电路121和信号选择电路122的端子a以及保护信息检测部13。
在发送处理部12的加密电路121中,例如用密钥KC对三基色图像信号DG进行加密,作为三基色图像信号DGE供给信号选择电路122的端子b。信号选择电路122的可动端子c被连接到输出控制开关123的一个端子,并且通过从后述的发送控制部15的认证处理电路151供给的保护动作控制信号PT来控制,选择供给端子a的未进行加密的三基色图像信号DG或进行加密并供给端子b的三基色图像信号DGE的其中一个。
输出控制开关123的另一个端子被连接到TMDS发送电路124,并且该输出控制开关123的接通截止动作也由来自认证处理电路151的保护动作控制信号PU来控制。
在TMDS发送电路124中,进行由信号选择电路122选择并通过输出控制开关123供给的三基色图像信号的编码处理,使直流电平的平衡或逻辑电平的反向次数最小,变换成适合传输的基带的串行传输信号SD。每个颜色的串行传输信号SD从连接器17输出到传输线路30。三基色图像信号DG的水平同步信号或垂直同步信号例如在蓝色的图像信号的消隐期间被插入来传输。
在保护信息检测部13中,内容的三基色图像信号DG有著作权保护信息,通过该著作权保护信息来判别是否进行复制保护,将判别信号PD供给认证处理电路151。作为这种著作权保护信息,假设使用表示允许复制或禁止复制内容、或确认仅能复制一次的CGMS(Copy Generation Management System:复制产生管理系统)信息,或CCI(Copy Control Information:复制控制信息)信息等。在将模拟图像信号供给到图像信号生成部11,将该模拟图像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来传输的情况下,根据模拟图像信号使用的著作权保护用的APS(Analog Protection System:模拟保护系统)信号,来判别是否进行复制保护也可以。
发送控制部15的认证处理电路151使用可电改写的非非易失性存储器来构成,在该认证处理电路151中注册发送装置10连接的接收装置的类别信息、例如接收装置的机种名。该认证处理电路151中注册的类别信息注册没有对内容进行复制而不导致画质恶化等功能的表示接收装置的类别信息,例如输出供给的数字图像信号,并且将数字图像信号例如变换成NTSC方式的图像信号等表示没有输出功能的接收装置的类别信息。在认证处理电路151中,判别由后述的DDC协议处理电路152供给的装置信息RR表示的接收装置的机种名是否被注册,根据该判别结果和由保护信息检测部13供给的判别信号PD来生成保护动作控制信号PT、PU,供给发送处理部12。
DDC协议处理电路152根据DDC协议通过连接器17和传输线路30进行与接收装置40的通信,将从接收装置40供给的装置信息RR供给认证处理电路151。在DDC协议处理电路152中,根据保护信息检测部13中的判别结果,进行连接的接收装置40的认证处理,判别连接的接收装置40是否是追加了用于著作权保护的加密技术的依照新标准的装置。这里,在接收装置40被确认为是依照新标准的装置时,进行将对三基色图像信号DG进行加密时使用的密钥KC供给接收装置40的处理。密钥KC作为保持在DDC协议处理电路152中的密钥,作为来自DDC协议处理电路152的加密电路121的密钥,在将密钥KC供给接收装置40时,作为DDC协议处理电路152从加密电路121读出的密钥也可以。
而且,在DDC协议处理电路152中,通过生成传输控制信号TC并供给到TMDS发送电路124,来控制由TMDS发送电路124进行的基带的串行传输信号SD的生成和传输处理。
将接收处理部42和接收控制部43连接到接收装置40的连接器41,接收处理部42根据接收的串行传输信号SD来生成三基色图像信号DS并供给到显示部44。此外,将对解密的三基色图像信号进行解密的解密电路设置在接收处理部42中,在从接收控制部43供给从发送装置10传输的密钥KC的情况下,用该密钥KC进行加密的三基色图像信号的解密处理。
下面,用图3的流程图来说明发送装置10的工作情况。在步骤ST1中,输入与连接的接收装置40进行通信的接收装置40的机种名或清晰度等的有关接收装置40的装置信息,并且根据该装置信息来生成信号生成控制信号GC供给到图像信号生成部11。
在步骤ST2中,根据判别信号PD来判别从发送装置10对接收装置40供给的内容是否是被著作权保护的内容。这里,在根据来自保护信息检测部13的判别信号PD判别为是未进行著作权保护的内容时,进入步骤ST3,通过保护动作控制信号PT将信号选择电路122的可动端子c设定于端子a侧,选择未加密的三基色信号DG,进入步骤ST9。
在步骤ST2中判断为是进行著作权保护的内容时,进入步骤ST4,进行与接收装置40的认证处理,判别连接的接收装置40是否是追加了用于著作权保护的加密技术的依照新标准的装置。在该认证处理中,例如,作为利用公用密钥方式的处理,从发送装置10将数据送至接收装置40,接收装置40用保持的公用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并返回。如果对该返回的加密数据用共用密钥进行逆变换,可以确认呈现发送的数据,则可以正确地判别为是依照新标准的接收装置。作为利用公开密钥方式的情况,从发送装置10将数据用接收装置40的公开密钥进行加密传送,从接收装置40将用秘密密钥读出的数据返回,如果可以确认该返回的数据与加密发送的数据相等,则可以正确地判别为是依照新标准的接收装置。
在该步骤ST4中,在判断为接收装置40是依照新标准的装置时进入步骤ST5,将加密电路121使用的密钥KC从DDC协议处理电路152供给到接收控制部43,并进入步骤ST6。
在步骤ST6中,通过保护动作控制信号PT将信号选择电路122的可动端子c设定在端子b侧,选择加密的三基色图像信号DGE并进入步骤ST9。
在步骤ST4中,在判别为接收装置40不是依照新标准的装置时进入步骤ST7,进行从DDC协议处理电路152供给的以装置信息RR表示的接收装置40的机种名是否被注册到认证处理电路151中的判别。这里,在判别为接收装置的机种名被注册,没有可复制内容而不导致画质的恶化等功能时进入步骤ST8。而在未进行注册时进入步骤ST10。
在步骤ST8中,通过保护动作控制信号PT将信号选择电路122的可动端子c设定在端子a侧来选择未加密的三基色图像信号DG,并进入步骤ST9。
在从步骤ST3或步骤ST6或步骤ST8进入步骤ST9时,通过保护动作控制信号PU使输出控制开关123为接通状态,根据信号选择电路122选择的未加密的三基色图像信号DG、或加密的三基色图像信号DGE来生成串行传输信号SD,并传输到接收装置40。从步骤ST7进入步骤ST10时,在步骤ST10中,通过保护动作控制信号PU使输出控制开关123为截止状态,根据三基色图像信号DG、DGE来禁止串行传输信号SD的传输。
于是,在传输的内容是需要著作权保护的情况下,在连接追加了用于著作权保护的加密技术的依照新标准的接收装置时,由于内容被加密传输,所以可以防止内容被非法地复制。即使是连接了未依照新标准的接收装置40的情况,在确认该连接的接收装置是没有复制内容功能的装置的情况下,由于内容被不加密地传输,所以不仅可以防止内容被非法地复制,而且即使是未依照新标准的接收装置也可以正确地显示内容的图像。
在对需要加密的内容的数字图像信号进行不加密传输的期间,监视是否进行接收装置的连接变更即发送装置10连接的接收装置40的分离或接收装置40的变更。这种接收装置的连接变更的监视例如利用热插检测功能或即插即用功能来进行。这里,在利用热插检测功能的情况下,通过热插检测用信号线的连接是否被切断,可以判别是否进行了接收装置的连接变更。而在利用即插即用功能的情况下,通过在图像信号的传输中也进行用即插即用功能进行的接收装置的确认处理,可以判别在图像信号的传输中是否进行了接收装置的连接变更。
在这种监视接收装置的连接变更中,在判别为未进行连接变更时,通过保护动作控制信号PU使输出控制开关123保持为接通状态,而在判别为进行了连接变更时,通过保护动作控制信号PT、PU来控制信号选择电路122或输出控制开关123,使得不传输未加密的三基色图像信号DG。例如,通过保护动作控制信号PU使输出控制开关123为截止状态,可以停止传输未加密的三基色图像信号DG。此外,通过保护动作控制信号PT将信号选择电路122的可动端子c切换到端子b侧,选择加密的三基色图像信号DGE,可以防止传输未加密的三基色图像信号DG。
于是,在传输未加密的内容图像信号的期间中,即使进行接收装置的连接变更,例如连接具有复制内容而不导致画质恶化等功能的接收装置,由于非自动地进行未加密的三基色图像信号DG的传输,所以仍可以防止内容被非法地复制。
但是,由于认证处理电路151用可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来构成,所以也可以将新的机种名追加到认证处理电路151中。这里,如果认证处理电路151中注册的信息被篡改,注册具有复制内容而不导致画质恶化等功能的接收装置的机种名,那么能够对内容进行非法地复制。
因此,在认证处理电路151中,使用安全性高的部件,使得存储的信息不被篡改。例如,在进行认证处理电路151的逆向工程时,以不损失信息来构成硬件,并且形成难以进行信息的解析的电路结构。在更新存储的信息时,与上述的认证处理同样,利用共用密钥方式或公开密钥方式,来判别连接到发送装置的装置是否是正确的装置,以便对存储的信息进行更新,并且仅在判别为是正确的装置的情况下,才允许更新存储的信息。而且,在发送装置是机顶盒这样的装置的情况下,使用信息传输用信道从广播台侧对要更新的信息进行加密而供给机顶盒,并且在机顶盒中用视听者固有的IC卡等中存储的密钥进行对加密信息的解密,用读出的信息来进行存储信息的更新也可以。发送装置是计算机装置。
在上述第1实施例中,内容是否被著作权保护的判别使用三基色图像信号DG,但在从图像信号生成部11输出三基色图像信号DG时,图像信号生成部11将对该三基色图像信号DG是否需要进行用于著作权保护的处理的信息供给发送控制部15,同样也可以操作发送装置10。传输的内容信号不限于图像信号,不用说,也可以是声音信号等。
于是,根据上述第1实施例,在追加了用于著作权保护的加密技术的依照新标准的发送装置中,即使连接未依照该新标准的接收装置,通过将未依照该新标准的接收装置注册在发送装置中,也可以用未依照新标准的接收装置来接收从依照新标准的发送装置输出的信号,从而利用内容。
第2实施例
下面,作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参照图13~图15来说明尽管作为接收机后级的处理装置使用标准的装置,但内容拥有者可以直接进行期望的复制控制的内容分配系统和内容分配方法。
整体结构
首先,参照图7说明第2实施例的内容分配系统的整体结构。
图7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内容分配系统1100的整体示意结构的图。
内容分配系统1100包括内容拥有者1200、广播从业者1300、广播网1400、机顶盒1500、显示装置I/F1600和显示装置1700。
首先,说明各部的结构。
内容拥有者1200是分配对象的内容的权利人,用期望的密钥Ka对分配对象的内容进行加密,将加密状态的内容提供给广播从业者1300。在本实施例中,内容例如为电视节目或包含图像等的图像和声音的内容。
这里所说的加密泛指使内容数据本身或内容拥有者1200要求的任意的附加数据等在没有密钥Ka时成为不能进行任何变更、读出或使用的状态。因此,具体地说,实际上在对内容数据进行加密的情况下,包含以电子透过等形态来重叠附加数据的情况等。就实际的具体处理内容来说,在后面的更具体的结构说明时进行说明。
广播从业者1300对内容拥有者1200提供的加密状态的内容再用密钥Kb进行用于条件接入的加密,通过广播网1400来进行分配。
广播网1400包括通过数字地面广播、数字卫星广播、CATV或互联网等通信网络的任意的数据分配系统,作为任意的数据分配部件,将从广播从业者1300广播的内容数据分配给任意的用户。
机顶盒1500例如设置在各用户的家庭等中,是根据用户的操作,接收经广播网1400从广播从业者1300送出的数据的接收装置。
机顶盒1500接收由用户选择的内容数据时,例如用基于预先合同等分发的密钥Ka来进行解密。然后,用预先设定的密钥Kc对该解密的内容数据再次进行加密,送出到显示装置I/F1600。在本实施例中,机顶盒1500和显示装置1700以IEEE1394作为接口来连接,机顶盒1500根据IEEE1394中规定的5C加密方式对内容数据再次进行加密。
显示装置I/F1600是机顶盒1500和显示装置1700之间的连接部件,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是IEEE1394。
显示装置1700将通过显示装置I/F1600从机顶盒1500输入的加密的内容数据用预先设定的密钥Kc进行解密,可视听地显示给用户。
下面说明这种结构的内容分配系统1100的整体的工作情况的概况。
首先,分配对象的内容在由其权利人的内容拥有者1200用密钥Ka进行加密后交送给广播从业者1300,广播从业者1300再用密钥Kb进行用于条件接入的加密,送出到广播网1400。
广播网1400送出的数据通过为视听它而选择的视听者(内容的用户)、具体地说通过该用户操作机顶盒1500而实质被接收,由内部的解密装置首先进行用于条件接入的密码的解密。此时的密钥Ka在用户预先与广播从业者1300订立接收合同时,例如以IC卡这样的保密(セキュア)记录媒体等形态来提供。
解密的内容数据用预先设定的密钥Kc以IEEE1394的5C方式被再次加密,送出到显示装置1700。
然后,在显示装置1700中进行解密,可视听地显示给用户。
视听者对机顶盒1500进行的选择接收的内容数据、或从机顶盒1500向显示装置1700的内容数据的送出等操作被逐次存储在机顶盒1500内的收费信息存储器中,随着接收内容而进行收费。
于是,在内容分配系统1100中,内容拥有者1200本身对分配对象的内容进行实质地加密,这种加密成为在用户的机顶盒1500前不解密的结构。因此,例如如果对控制用户侧的内容数据的再现或复制的控制信息进行加密,重叠在内容数据上,那么内容拥有者1200本身可以控制用户侧的内容数据的使用。即,不管理由如何,都可以防止由广播从业者1300变更内容的使用状态或使用条件等。
在内容分配系统1100中,可以将内容的使用放置在内容拥有者1200的这样的控制范围内,并且机顶盒1500和显示装置1700之间可以使用标准接口。显示装置1700也可以使用与该接口对应的标准的装置。
具体应用例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内容分配系统1100的整体结构的概要,以下作为第1具体例~第5具体例,说明更具体的结构例、具体的应用形态。
由于广播网1400、显示装置I/F1600和显示装置1700都是标准的,所以在以下的说明中,省略图面上的其记述和说明。
第1具体例
下面参照图8来说明内容分配系统1100的第1具体应用例。
作为第1具体应用例,例示出将内容拥有者1200控制内容使用的控制信息以电子透过的形态重叠在内容数据上并进行分配,由此控制用户接收的内容数据的使用的系统。
图8是表示内容分配系统1100的第1具体结构的内容拥有者1200~机顶盒1500前的结构的图。
在图8所示的第1具体结构例中,内容拥有者1200有电子透过重叠部1208,将控制机顶盒1500中有效内容的使用的复制控制信息以电子透过的形态重叠在内容数据上。
内容拥有者1200有加密装置1210,对电子透过的重叠的内容数据用密钥Ka进行加密。
然后,将该加密的内容数据交送给广播从业者1300。
广播从业者1300有加密装置1302,对从内容拥有者1200输入的内容数据用密钥Kb再次进行用于条件接入的加密并送出。
机顶盒1500包括两个解密装置1502、解密装置1504、电子透过检测部1506、5C加密部1508、输出开关1510和收费信息存储器1524。
解密装置1502对从广播从业者1300接收的加密的信号用密钥Kb进行解密。即,对用于条件接入的加密进行解密。解密的信号是内容拥有者1200加密的信号,还不能使用。
解密装置1504对解密装置1502中解密的信号再用密钥Ka进行解密,将解密的信号输出到电子透过检测部1506、5C加密部1508和输出开关1510。解密装置1504中解密的信号是将复制控制信息作为电子透过重叠在基带的内容数据上的信号。
电子透过检测部1506根据解密装置1504中解密的信号来检测作为电子透过重叠的复制控制信息,根据该检测生成控制从机顶盒1500输出信号的信号,具体地说,生成控制输出开关1510的信号,施加在输出开关1510上。
5C加密部1508对解密装置1504中解密的信号用密钥Kc以5C方式进行加密,施加在输出开关1510上。
输出开关1510根据由电子透过检测部1506施加的控制信号,选择从解密装置1504输出的未加密的内容数据或由5C加密部1508加密的内容数据的其中之一作为来自机顶盒1500的输出信号,由机顶盒1500来输出。
收费信息存储器1524实际上通过检测从机顶盒1500输出的信号,或通过IEEE1394来监视由显示装置1700输入的信息,检测随着内容数据的使用的有关收费的信息,并存储该信息。收费信息存储器1524中存储的信息被适当发送到规定的结算机关,进行收费处理。
在这样的机顶盒1500中,解密装置1502对广播从业者1300实施的用于条件接入的加密进行解密,解密装置1504对内容拥有者1200本身实施的加密进行解密,根据该解密的内容数据,在电子透过检测部1506中,检测作为电子透过重叠的由内容拥有者1200附加的复制控制信息。
然后,例如在该复制控制信息中,在进行记述使得从机顶盒1500输出加密的内容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来自电子透过检测部1506的控制信号,在输出开关1510中选择将来自解密装置1504的输出由5C加密部1508用密钥Kc进行加密的数据,从机顶盒1500输出到未图示的显示装置。
在复制控制信息中,在是从机顶盒1500输出未加密的内容数据的这样的记述情况下,根据来自电子透过检测部1506的控制信号,由输出开关1510选择来自解密装置1504的输出,从机顶盒1500进行输出。
于是,在第1具体例中,内容拥有者1200以电子透过这样的形态将复制控制信息重叠在内容数据上,而且进行加密,所以可以不通过广播从业者1300的手而由内容拥有者1200本身直接控制接收侧的输出。
第2具体例
下面参照图9来说明内容分配系统1100的第2具体应用例。
第2具体例是没有第1具体例中的内容拥有者1200的加密装置1210,省略了加密处理的结构。与此相伴,在机顶盒1500中也省略了解密装置1504。
在这样的结构中,内容拥有者1200在电子透过重叠部1208中以电子透过的形态来重叠复制控制信息,将该状态的内容数据原封不动、即不加密地提供给广播从业者1300。
然后广播从业者1300用加密装置1302对该内容数据进行用于条件接入的加密并送出。
在接收了送出的信号的机顶盒1500中,通过用解密装置1502对用于条件接入的加密进行解密,可立即获得没有任何加密的内容数据,由此,在电子透过检测部1506中,检测作为电子透过重叠的复制控制信息,从而控制输出开关1510。
5C加密部1508、输出开关1510和未图示的收费信息存储器等的工作情况与第1具体例相同。
于是,在第2具体例中,由于省略了内容拥有者1200的加密装置1210和机顶盒1500的解密装置1504,所以可以简化各装置的结构。
在这样的结构中,由于没有内容拥有者1200的加密装置1210的加密处理,所以对广播从业者1300交送未加密状态的内容数据,但机顶盒1500的输出始终由电子透过信息来控制,由于重叠电子透过数据,能够跟踪非法使用的情况,所以可以说非法利用的可能性低。
根据这样的条件,结构简单的第2具体例是有效的。
第3具体例
下面参照图10和图11说明内容分配系统1100的第3具体例。
第3具体例是广播从业者1300附加与内容拥有者1200附加的控制描述符不同的独立的控制描述符的结构。
具体地说,内容拥有者1200的处理与第1具体例的处理相同,首先,将机顶盒1500中有效的控制内容的使用的复制控制信息以电子透过的形态重叠在内容数据上。接着,在加密装置1210中,对重叠了电子透过的内容数据用密钥Ka进行加密,将该加密的内容数据交送广播从业者1300。
广播从业者1300对从内容拥有者1200交送的加密的内容数据,在控制描述符附加部1306中附加独立的控制描述符,在加密装置1302中用密钥Kb进行加密并送出。
接收到该内容数据的机顶盒1500在解密装置1502中用密钥Kb对广播从业者1300进行的用于条件接入的加密进行解密。
根据该解密的信号,在控制描述符检测部1512中检测广播从业者1300附加的控制描述符,输出到判定控制装置1514。
由解密装置1502解密的信号在解密装置1504中还用密钥Ka进行解密。
根据该解密的信号,在电子透过检测部1506中,检测内容拥有者1200以电子透过形态重叠的复制控制信息,输出到判定控制装置1514。
判定控制装置1514根据从电子透过检测部1506输入的内容拥有者1200设定的复制控制信息、和从控制描述符检测部1512输入的广播从业者1300设定的控制描述符来进行控制使用接收的内容数据的判定,根据该判定来控制输出数据。
这里,在复制控制信息和控制描述符中,在从各个机顶盒1500输出内容数据时,假设进行5C加密传输或不加密地进行传输的设定。在该情况下,判定控制装置1514例如根据图11所示的流程图来进行判定。
即,开始判定时(步骤S10)时,首先参照从电子透过检测部1506输入的复制控制信息,判定是否进行5C加密的设定(步骤S11)。然后,在不进行5C加密的设定情况下,通过对输出开关1510输出控制信号来选择5C加密部1508的输出,从机顶盒1500输出5C加密过的内容数据(步骤S12)。
在从电子透过部1506输入的复制控制信息中,在未进行5C加密的设定情况下(步骤S11),参照从控制描述符检测部1512输入的控制描述符,来判定是否进行5C加密的设定(步骤S13)。然后,在进行5C加密的设定情况下,与在复制控制信息中未进行设定的情况同样,对输出开关1510输出控制信号来选择5C加密部1508的输出,从机顶盒1500输出5C加密的内容数据(步骤S12)。
在从控制描述符检测部1512输入的控制描述符中,在未进行5C加密的设定的情况下(步骤S13),判定控制装置1514对输出开关1510输出控制信号来选择来自解密装置1504的输出,从机顶盒1500输出未加密的内容数据(步骤S14)。
于是,在第3具体例中,内容拥有者1200和广播从业者1300可以分别独立地进行控制使用内容数据的设定。并且,如何使哪些设定优先,是否进行什么控制,可以通过改变判定控制装置1514中设定的算法而任意地设定。
例如通过采用图11所示的算法,与由广播从业者1300进行设定相比,可以优先执行内容拥有者1200的设定。
第4具体例
下面参照图12和图13来说明内容分配系统1100的第4具体应用例。
第4具体例有与第3具体例相同的结构,但不通过将电子透过重叠在内容数据上来进行内容拥有者1200的复制控制,而是与广播从业者1300同样,通过将控制描述符附加在内容数据上来进行复制控制。
即,内容拥有者1200在控制描述符附加部1212中将控制在机顶盒1500中有效的内容使用的复制控制信息以控制描述符(控制描述符1)的形态附加在内容数据上。然后,对附加了该控制描述符的内容数据在加密装置1210中用密钥Ka进行加密,将加密的内容数据交送给广播从业者1300。
广播从业者1300对从内容拥有者1200交送的加密过内容数据在控制描述符附加部1306中附加独立的控制描述符(控制描述符2),在加密装置1302中用密钥Kb进行加密送出。
接收到该控制描述符的机顶盒1500在解密装置1502中对广播从业者1300进行的用于条件接入的加密用密钥Kb进行解密。根据该解密的信号,在控制描述符2检测部1512中,检测广播从业者1300附加的控制描述符2,输出到判定控制装置1514。
将解密装置1502解密的信号在解密装置1504中用密钥Ka再进行解密。然后,根据该解密的信号,在控制描述符1检测部1516中,检测内容拥有者1200附加的控制描述符1,输出到判定控制装置1514。
判定控制装置1514根据从控制描述符1检测部1516输入的内容拥有者1200设定的控制描述符1、和从控制描述符2检测部1512输入的广播从业者1300设定的控制描述符2来进行控制使用接收的内容数据的判定,根据该判定来控制输出数据。
这里,在控制描述符1和控制描述符2中,在从各个机顶盒1500输出内容数据时,假设进行5C加密传输或不加密地传输的设定。在该情况下,判定控制装置1514例如根据图13所示的流程图来进行判定。
即,开始判定时(步骤S20)时,首先参照从控制描述符1检测部1516输入的控制描述符1,判定是否进行5C加密的设定(步骤S21)。然后,在不进行5C加密的设定情况下,通过对输出开关1510输出控制信号来选择5C加密部1508的输出,从机顶盒1500输出5C加密过的内容数据(步骤S22)。
在从控制描述符1检测部1516输入的控制描述符1中,在未进行5C加密的设定情况下(步骤S21),参照从控制描述符2检测部1512输入的控制描述符2,来判定是否进行5C加密的设定(步骤S23)。然后,在未进行5C加密的设定情况下,与在控制描述符1中进行设定的情况同样,对输出开关1510输出控制信号来选择5C加密部1508的输出,从机顶盒1500输出5C加密的内容数据(步骤S22)。
在从控制描述符2检测部1512输入的控制描述符2中,在未进行5C加密的设定的情况下(步骤S23),判定控制装置1514对输出开关1510输出控制信号来选择来自解密装置1504的输出,从机顶盒1500输出未加密的内容数据(步骤S24)。
于是,在第4具体例中,内容拥有者1200和广播从业者1300都以附加控制描述符的形态可以各自独立地进行控制使用内容数据的设定。并且,如何使哪些设定优先,是否进行什么控制,可以通过改变判定控制装置1514中设定的算法而任意地设定。
例如通过采用图13所示的算法,与由广播从业者1300进行设定相比,可以优先执行内容拥有者1200的设定。
第5具体例
下面参照图14来说明内容分配系统1100的第5具体应用例。
第5具体例是即使对来自机顶盒1500的模拟输出也可以适当地进行复制控制的具体例。
这种情况下,内容拥有者1200首先将设定的复制控制信息在电子透过重叠部1208中以电子透过的形态重叠在内容数据上。这种电子透过信息被用于来自机顶盒1500的模拟输出的复制保护。
然后,内容拥有者1200对重叠了该电子透过信息的内容数据在加密装置1210中用密钥Ka进行加密。内容拥有者1200将该加密的内容数据和前面的复制控制信息两者交送给广播从业者1300。
广播从业者1300将从内容拥有者1200交送的复制控制信息变换成控制描述符后,将它在控制描述符附加部1306中附加在从内容拥有者1200交送的加密过的内容数据上,在加密装置1302中用密钥Kb进行加密送出。
接收到该内容数据的机顶盒1500在解密装置1502中用密钥Kb对广播从业者1300进行的用于条件接入的加密进行解密。根据该解密信号,在控制描述符检测部1512中,根据来自内容拥有者1200的指示来检测广播从业者1300附加的控制描述符,生成控制输出开关1510的控制信号并输出到输出开关1510。
将解密装置1502解密的信号还在解密装置1504中用密钥Ka进行解密。该解密过的信号在5C加密部1508中被进行5C加密,或直接施加在输出开关1510上,由输出开关1510选择其中一个作为数字输出来输出。
另一方面,解密装置1502解密的信号被输入到模拟信号编码器1518,在那里变换成模拟信号,从机顶盒1500输出。
于是,在第5具体例中,从机顶盒1500可以输出通过电子透过重叠著作权保护信息的适当进行权利处理的模拟信号。因此,十分适合需要输出模拟信号的情况。
在图14所示的结构中,广播从业者1300将内容拥有者1200要求的复制控制信息变换成控制描述符,附加在内容数据上。如果广播从业者1300是可充分信赖的机关,作为这样的结构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在以任何理由由内容拥有者1200亲自进行设定的情况下,与第3具体例的情况同样,内容拥有者1200最好也进行控制描述符的设定。
第6具体例
下面参照图15来说明内容分配系统1100的第6具体应用例。
第6具体例是使来自机顶盒1500的数字输出为监视连接用的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数字可视接口)和其著作权保护的输出(DVI-CP)的其中一个,并可以使模拟输出通/断(ON/OFF)。
这种情况下,内容拥有者1200在电子透过重叠部1208中将要设定的复制控制信息以电子透过形态重叠在内容数据上,在加密装置1210中,将重叠了该电子透过信息的内容数据用密钥Ka进行加密,将加密过的内容数据交送广播从业者1300。
广播从业者1300在控制描述符附加部1306中将独立的控制描述符附加在从内容拥有者1200交送的加密过的内容数据上后,在加密装置1302中用密钥Kb进行用于条件接入的加密,并送出。
接收到该内容数据的机顶盒1500在解密装置1502中用密钥Kb对广播从业者1300进行的用于条件接入的加密进行解密,在控制描述符检测部1512中,根据该解密的信号来检测广播从业者1300附加的控制描述符,输出到判定控制装置1514。
将解密装置1502解密的信号还在解密装置1504中用密钥Ka进行解密,根据该解密的信号,在电子透过检测部1506中,检测内容拥有者1200以电子透过形态重叠的复制控制信息,输出到判定控制装置1514。
判定控制装置1514根据从电子透过检测部部1506输入的内容拥有者1200设定的复制控制信息、和从控制描述符检测部1512输入的广播从业者1300设定的控制描述符,来进行控制使用接收的内容数据的判定,根据该判定来控制输出数据。
具体地说,作为来自机顶盒1500的数字输出,判定控制装置1514进行输出基带信号或输出根据DVI-CP加密的数据的判定,以及是否进行模拟输出的判定,根据各个判定结果将控制信号输出到输出开关1510和模拟输出开关1522。
解密装置1504中解密的信号在加密部1502中以DVI-CP进行加密,或直接施加在输出开关1510上,由输出开关1510选择其中一个作为数字输出来输出。
另一方面,解密装置1504解密的信号被输入到模拟信号编码器1518,在那里变换成模拟信号,施加在模拟输出开关1522上,根据判定控制装置1514的控制在模拟开关1522中进行选择,作为模拟输出来输出。
于是,在第6具体例中,从机顶盒1500根据DVI可以输出作为RGB基带信号或编码信号的数字图像信号。并且,可以有选择地输出通过电子透过重叠著作权保护信息的适当进行权利处理的模拟信号。
变形例
本发明不限于本实施例,能够进行任意合适的各种改变。
例如,在内容分配系统1100中,机顶盒1500上连接的使用的装置为显示图像信号的显示装置,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连接任意的图像处理装置。例如,可以连接记录输出的数据的记录装置,也可以连接传输输出的数据的传输装置等。
机顶盒1500的输出I/F也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所示的IEEE1394和DVI,也可以使用任意的I/F。
在广播从业者1300和机顶盒1500之间传输数据的部件不限于广播部件,也可以应用任意的信息传输部件。
并且,并不限于所谓的广播,根据来自机顶盒1500的请求,也可以是将期望的内容数据发送到有请求的机顶盒1500的传输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分配的内容为包含图像信号和音频信号的视频信号,但并限于此,也可以应用于任意的内容数据的分配。例如,也可以用于音频数据、静止图像数据、游戏程序、任意的程序软件等的分配系统。
如以上说明,在第1和第2实施例所例示的本发明中,利用传输的内容信号,保持表示没有能够进行以内容信号表示的内容复制处理功能的接收装置的信息,在该保持的信息中包含表示连接的接收装置的信息时,传输未进行著作权保护处理的内容信号。因此,可以根据接收装置是否具有能够进行内容的复制处理功能,来传输与接收装置对应的信号。
在判别为内容被进行著作权保护的情况下,传输进行了著作权保护处理的内容信号,而在判别为在保持的信息中包含表示连接的接收装置的信息时,不管内容是否被进行著作权保护,都传输不进行著作权保护处理的内容信号。因此,如果是没有能够进行复制处理功能的接收装置,那么即使是进行了著作权保护的内容,也可以使用该内容。
而且,在对进行了著作权保护的内容的内容信号不进行著作权保护处理的传输期间,监视连接的接收装置的连接变更,在检测出进行了连接变更时,禁止未进行著作权保护处理的内容信号的传输。因此,在传输内容信号而未进行著作权保护处理的期间,即使切换成具有能够进行复制处理功能的接收装置,也可以对内容进行著作权保护。
由于接收装置上所示的信息能够更新保持而不被篡改,所以可以对内容正确地进行著作权保护,并且即使连接没有能够进行复制处理功能的新的接收装置,也可以通过更新信息而容易地对应。
可以提供数据分配系统和数据分配方法,其中,作为接收机后级的处理装置,尽管使用标准的装置,但内容拥有者可以直接进行期望的复制控制。
并且,可以提供数据接收装置,该装置接收在这样的内容分配系统中使用的、分配的内容数据,进行适当的权利处理而可使用地输出。
此外,可以提供数据提供装置和数据提供方法,其中,内容权利人在可以控制其利用的状态下提供分配对象的内容数据。
而且,可以提供送出这样提供的数据的数据送出装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通过网络分配例如音乐著作物等的音乐分配系统、提供给该音乐系统的各装置、以及该音乐分配系统中的各数据处理方法。

Claims (34)

1.一种数据分配系统,包括:
数据提供部件,在期望的内容数据中附加控制对应内容数据的使用状态的第1控制信息,作为分配对象的数据来提供;
数据发送部件,对所述提供的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规定的第2加密,发送该加密的分配对象的数据;以及
数据接收部件,接收所述发送的加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所述第2加密的解密,根据该解密的分配对象的数据来检测所述第1控制信息,根据该检测出的第1控制信息来控制所述内容数据的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分配系统,其中,所述数据提供部件将所述第1控制信息作为电子透过信息重叠在所述内容数据上,将该重叠的内容数据作为分配对象的数据提供给所述数据发送部件;
所述数据发送部件对所述提供的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规定的第2加密,发送该加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
所述数据接收部件接收所述发送的加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所述第2加密的解密,根据该解密的分配对象的数据来检测所述重叠的第1控制信息,根据该检测出的第1控制信息来控制所述内容数据的输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分配系统,其中,所述数据提供部件对将所述第1控制信息作为电子透过信息重叠的内容数据进行规定的第1加密,将该加密的数据作为所述分配对象的数据提供给所述数据发送部件;
所述数据发送部件对所述提供的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所述第2加密,发送该加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
所述数据接收部件接收所述发送的加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所述第2加密的解密,生成重叠了进行所述第1加密的解密的所述电子透过信息的内容数据,根据该生成的内容数据来检测所述重叠的第1控制信息,根据该检测出的信息来控制所述内容数据的输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分配系统,其中,所述数据发送部件在所述提供的分配对象的数据上附加控制对应内容数据的使用状态的第2控制信息,对附加了该第2控制信息的所述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所述第2加密,发送该加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
所述数据接收部件接收所述发送的加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所述第2加密的解密,检测所述第2控制信息,生成在所述解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上重叠了进行所述第1加密的解密的电子透过信息的内容数据,根据该生成的内容数据检测作为所述电子透过信息重叠的第1控制信息,根据所述检测出的第1控制信息和第2控制信息来控制所述内容数据的输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分配系统,其中,所述数据提供部件将表示所述第1控制信息的控制描述符附加在所述内容数据中,将附加了该控制描述符的内容数据作为分配对象的数据提供给所述数据发送部件;
所述数据发送部件对所述提供的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规定的第2加密,发送对应加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
所述数据接收部件接收所述发送的加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所述第2加密的解密,根据该解密的分配对象的数据来检测所述附加的第1控制信息,根据该检测出的第1控制信息来控制所述内容数据的输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分配系统,其中,所述数据发送部件在所述提供的分配对象的数据中附加控制对应内容数据的使用状态的第2控制信息,对附加了该第2控制信息的所述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所述第2加密,发送该加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
所述数据接收部件接收所述发送的加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所述第2加密的解密,检测所述第2信息,生成对所述解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所述第1加密的解密的附加了控制描述符的内容数据,根据该生成的内容数据来检测作为所述控制描述符附加的第1控制信息,根据所述检测出的第1控制信息和第2控制信息来控制所述内容数据的输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分配系统,其中,所述数据提供部件将根据模拟信号输出所述内容数据时的控制该信号的使用状态的第3控制信息作为电子透过信息重叠在该内容数据上,将重叠了该第3控制信息的内容数据作为所述分配对象的数据来提供;
所述数据发送部件对所述提供的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规定的第2加密,发送该加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
所述数据接收部件接收所述发送的加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所述第2加密的解密,将该解密的所述第3控制信息作为电子透过信息重叠的信号根据请求作为模拟信号来输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分配系统,其中,所述数据接收部件还包括根据所述接收的内容数据的使用状态来存储与使用该内容数据的收费有关的信息的存储部件。
9.一种数据分配方法,在期望的内容数据中,根据该内容数据的权利人的指示附加控制该内容数据的使用状态的第1控制信息,作为分配对象的数据来提供,
对所述提供的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规定的第2加密;
发送该加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
在任意的接收装置中接收所述发送的加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
进行所述第2加密的解密;
根据该解密的分配对象的数据来检测所述第1控制信息;
根据检测出的第1控制信息来控制所述内容数据的输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分配方法,其中,将所述第1控制信息作为电子透过信息重叠在所述内容数据上,将该重叠的内容数据作为分配对象的数据来提供;
所述第1控制信息的检测根据所述解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通过检测所述电子透过信息来进行。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分配方法,其中,对将所述第1控制信息作为电子透过信息重叠的内容数据进行规定的第1加密,将该加密过的数据作为所述分配对象的数据来提供;
对进行了所述第2加密的解密的数据再进行所述第1加密的解密,生成重叠了所述电子透过信息的内容数据;
根据该生成的内容数据来检测所述重叠的第1控制信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分配方法,其中,在所述提供的分配对象的数据中,附加控制该内容数据的使用状态的第2控制信息;
对附加了该第2控制信息的所述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所述第2加密;
发送该加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
在任意的接收装置中接收所述发送的加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
进行所述第2加密的解密;
检测所述第2控制信息;
生成重叠了对所述解密的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所述第1加密的解密的电子透过信息的内容数据;
根据该生成的内容数据检测作为所述电子透过信息重叠的第1控制信息;
根据所述检测出的第1控制信息和第2控制信息来控制所述内容数据的输出。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分配方法,其中,所述第1控制信息的附加通过将表示该第1控制信息的控制描述符附加在所述内容数据中来进行;
所述第1控制信息的检测根据进行了所述第2加密的解密的分配对象的数据,通过检测该附加的第1控制信息来进行。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分配方法,其中,在所述提供的分配对象的数据中,附加控制该内容数据的使用状态的第2控制信息;
对附加了该第2控制信息的所述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所述第2加密;
发送该加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
接收所述发送的加密过的分配对象的数据;
进行所述第2加密的解密;
检测所述第2信息;
生成附加了对所述解密的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所述第1加密的解密的控制描述符的内容数据;
根据该生成的内容数据检测作为所述控制描述符附加的第1控制信息;
根据所述检测出的第1控制信息和第2控制信息来控制所述内容数据的输出。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分配方法,其中,根据该内容数据的权利人的指示,将以模拟信号来输出所述内容数据时的控制该信号的使用状态的第3控制信息作为电子透过信息重叠在该内容数据上,将重叠了该第3控制信息的内容数据作为所述分配对象的数据来提供;
对所述提供的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规定的第2加密;
发送该加密的分配对象的数据;
在任意的接收装置中接收所述发送的加密的分配对象的数据;
进行所述第2加密的解密;
在至少请求模拟信号输出的情况下,输出将该解密的所述第3控制信息作为电子透过信息来重叠的信号。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分配方法,其中,根据所述接收的内容数据的使用状态,对使用该内容数据进行收费。
17.一种数据接收装置,对在期望的内容数据中附加了控制该内容数据的使用状态的第1控制信息所得的分配对象的数据进行规定的第2加密,接收发送的数据,其中包括:
接收所述发送的信号的接收部件;
对所述接收的信号进行所述第2加密的解密的第2解密部件;
根据所述解密的分配对象的数据检测所述第1控制信息的第1控制信息检测部件;以及
根据所述检测的第1控制信息来控制所述内容数据的输出的输出控制部件。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数据接收装置,其中,所述发送的信号是对附加了所述第1控制信息的内容数据进行规定的第1编码、并且进行规定的第2加密的信号;
还包括对所述第2解密部件解密的数据进行所述第1加密的解密的第1解密部件;
所述第1控制信息检测部件由所述第1解密部件解密结果的所述分配对象的数据来检测该第1控制信息。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数据接收装置,其中,所述第1解密部件用根据所述内容数据的权利人分发的规定的密钥数据来进行所述解密。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数据接收装置,其中,所述第2解密部件用根据所述信号的发送人分发的规定的密钥数据来进行所述解密。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数据接收装置,其中,所述第1控制信息作为电子透过信息被重叠在所述内容数据上,
所述第1控制信息检测部件根据所述解密的分配对象的数据来检测作为所述电子透过信息重叠的第1控制信息。
2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数据接收装置,其中,所述发送的信号是对附加了所述第1控制信息和控制对应的内容数据的使用状态的第2控制信息所得的内容数据进行规定的第1编码、并且进行规定的第2加密的信号;
还包括由所述解密的分配对象的数据来检测所述第2控制信息的第2控制信息检测部件;以及
根据所述检测的第1控制信息和第2控制信息来决定控制内容的控制内容决定部件;
所述输出控制部件根据所述决定的控制内容来控制所述内容数据的输出。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数据接收装置,其中,所述第1控制信息是由所述内容数据的权利人设定的信息;
所述第2控制信息是由所述信号的发送人设定的信息;
所述控制内容决定部件根据所述检测的第1控制信息和第2控制信息来决定所述控制内容,使得所述内容数据的权利人的设定优先于所述信号的发送人的设定。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数据接收装置,其中,所述第1控制信息作为控制描述符被附加在所述内容数据上;
所述第1控制信息检测部件根据所述解密的分配对象的数据来检测作为所述控制描述符附加的第1控制信息。
25.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数据接收装置,其中,所述发送的信号是基于所述内容数据、并且基于通过模拟信号输出该内容数据时的控制该信号的使用状态的第3控制信息作为电子透过信息重叠的数据的所述信号;
所述输出控制部件在按照要求通过模拟信号输出所述内容数据时,输出将所述第3控制信息作为电子透过信息重叠的信号。
26.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数据接收装置,其中,还包括根据所述接收的内容数据的使用状态来存储与使用该内容数据所对应的收费有关的信息的存储部件。
27.一种数据提供装置,其中,包括控制信息附加部件,在期望的内容数据中,附加由该内容数据的权利人指定的控制该内容数据的使用状态的控制信息;
附加了所述控制信息的内容数据作为分配对象的数据来提供。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数据提供装置,其中,还有将附加了所述控制信息的内容数据通过规定的方式加密的加密部件;
提供所述加密的内容数据。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数据提供装置,其中,所述控制信息附加部件将所述控制信息作为电子透过信息重叠在所述内容数据上。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数据提供装置,其中,所述控制信息附加部件将所述控制信息作为控制描述符附加在所述内容数据上。
31.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数据提供装置,其中,还有模拟信号控制信息附加部件,将由所述内容数据的权利人指定的、在该内容数据作为模拟信号来输出时控制该信号的使用状态的模拟信号控制信息作为电子透过信息重叠在所述内容数据上;
提供重叠了所述模拟信号控制信息的内容数据。
32.一种数据提供方法,在期望的内容数据中,附加由该内容数据的权利人指定的控制该内容数据的使用状态的控制信息;
对附加了所述控制信息的内容数据以规定的方式来加密;
将该加密后的内容数据作为分配对象的数据来提供。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数据提供方法,其中,对所述加密的内容数据进行解密的密钥数据仅提供给接收分配了该解密的内容数据的接收装置。
34.一种数据送出装置,包括:
加密部件,在期望的内容数据中,附加由该内容数据的权利人指定的控制该内容数据的使用状态的控制信息,对以规定的方式加密的分配对象的数据再以规定的方式进行加密;以及
送出部件,将所述加密的分配对象的数据送出到任意的传输线路。
CNB2004100492498A 2000-04-04 2001-03-30 数据分配系统及方法、数据接收装置及发送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29375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102246A JP2001292431A (ja) 2000-04-04 2000-04-04 送信装置及び信号送信方法
JP102246/2000 2000-04-04
JP102246/00 2000-04-04
JP149846/2000 2000-05-17
JP2000149846A JP4547773B2 (ja) 2000-05-17 2000-05-17 データ配信システムとその方法、および、データ受信装置とその方法
JP149846/00 2000-05-17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8010709A Division CN100450175C (zh) 2000-04-04 2001-03-30 发送装置和信号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45316A true CN1545316A (zh) 2004-11-10
CN1293758C CN1293758C (zh) 2007-01-03

Family

ID=2658943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492498A Expired - Lifetime CN1293758C (zh) 2000-04-04 2001-03-30 数据分配系统及方法、数据接收装置及发送装置
CNB018010709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50175C (zh) 2000-04-04 2001-03-30 发送装置和信号传输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8010709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50175C (zh) 2000-04-04 2001-03-30 发送装置和信号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7418735B2 (zh)
EP (3) EP1193975A4 (zh)
KR (1) KR100875779B1 (zh)
CN (2) CN1293758C (zh)
TW (1) TWI221378B (zh)
WO (1) WO20010762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73513B2 (en) * 1998-09-25 2008-05-13 Digimarc Corporation Transmarking of multimedia signals
US7532740B2 (en) 1998-09-25 2009-05-12 Digimar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mbedding auxiliary information within original data
US20050160271A9 (en) 1998-11-19 2005-07-21 Brundage Trent J. Identification document and related methods
US6868497B1 (en) 1999-03-10 2005-03-15 Digimar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ID management
US7797550B2 (en) * 2002-09-25 2010-09-14 Broadcom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ely buffering content
US7549056B2 (en) 1999-03-19 2009-06-16 Broadcom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and protecting content
JP4269501B2 (ja) * 2000-09-07 2009-05-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装置、情報再生装置、情報記録方法、情報再生方法、および情報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提供媒体
WO2002045406A2 (en) * 2000-11-22 2002-06-06 Digimarc Corporation Watermark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systems
US8055899B2 (en) 2000-12-18 2011-11-08 Digimarc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ing digital watermarking and identifier extraction to provide promotional opportunities
US7266704B2 (en) * 2000-12-18 2007-09-04 Digimarc Corporation User-friendly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US6954234B2 (en) * 2001-10-10 2005-10-11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Digital video data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cessing digital video data signals for display by a DVI-compliant digital video display
WO2004075549A1 (ja) * 2003-02-19 2004-09-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番組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
JP4580871B2 (ja) * 2003-12-11 2010-11-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送信装置
KR100662902B1 (ko) * 2004-03-09 2007-01-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Dvi 규격의 디지털 신호를 출력할 수 있는 광재생장치및 그 재생방법
US8724023B2 (en) * 2004-09-09 2014-05-1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an ancillary data packet in the active area of a video stream
EP1814321B1 (en) 2004-11-12 2013-01-30 Panasonic Corporation Digital television receiver circuit module
US7904723B2 (en) * 2005-01-12 2011-03-0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securit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070288985A1 (en) * 2006-06-13 2007-12-13 Candelore Brant L Method and system for uploading content to a target device
GB0615392D0 (en) * 2006-08-03 2006-09-13 Wivenhoe Technology Ltd Pseudo random number circuitry
JP4497332B2 (ja) * 2008-02-06 2010-07-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信号処理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EP2467799A1 (en) * 2009-08-17 2012-06-27 Cram, Inc. Digital content management and delivery
US8331372B2 (en) 2010-04-22 2012-12-11 Robert Paul Morris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enabling an operative coupling to a network
US8233482B2 (en) 2010-04-22 2012-07-31 Robert Paul Morris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disabling an operative coupling to a network
US9633391B2 (en) 2011-03-30 2017-04-25 Cram Worldwide, Llc Secure pre-loaded drive management at kiosk
US9767840B2 (en) * 2011-08-18 2017-09-19 Apple Inc. Securing protected content during video playback
KR20140146358A (ko) * 2013-06-17 2014-12-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방송수신장치, 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US10511597B1 (en) * 2019-07-23 2019-12-17 Capital One Service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factor mutual authent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24539A (ja) 1992-10-08 1994-05-06 Sony Corp ディジタルvtr
US5659613A (en) * 1994-06-29 1997-08-19 Macrovisio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py protection for various recording media using a video finger print
JP3239620B2 (ja) 1994-07-19 2001-12-1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情報提供システムとこれに用いる情報提供装置と情報受信装置
JP3111822B2 (ja) 1994-08-26 2000-11-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記録装置およ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KR0166923B1 (ko) * 1995-09-18 1999-03-20 구자홍 디지탈 방송 시스템의 불법 시청 및 복사 방지방법 및 장치
JP3424224B2 (ja) * 1995-12-28 2003-07-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映像信号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H09284748A (ja) * 1996-04-19 1997-10-31 Sony Corp 双方向情報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双方向情報伝送方法
AU3205797A (en) * 1996-05-15 1997-12-05 Intertrust Technologies Corp. Cryptographic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storage media electronic rights management in closed and connected appliances
WO1997043853A1 (en) 1996-05-15 1997-11-20 Macrovisio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py protection of copyrighted material on various recording media
JPH10174057A (ja) 1996-12-06 1998-06-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記録装置、映像出力装置、映像表示・記録システムおよび映像表示・記録システムの信号処理方法
US5862299A (en) * 1996-06-19 1999-01-19 Sony Corporation Conditional access system for local storage device
EP0860823A4 (en) 1996-07-15 2001-05-02 Toshiba Kk DEVICE WITH DIGITAL INTERFACE, NETWORK SYSTEM WITH THIS DEVICE AND COPY PROTECTION PROCEDURE
JP3855341B2 (ja) 1997-02-10 2006-12-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映像信号の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伝送装置、並びに、映像信号の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JPH10290443A (ja) 1997-04-14 1998-10-27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ビデオ・オン・デマンド・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ビデオ・オン・デマンド・システム
JP3794646B2 (ja) * 1997-08-26 2006-07-05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内容情報とそれに関する補足情報とを転送するシステム
JP4456185B2 (ja) * 1997-08-29 2010-04-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コピー防止機能を持つ見える透かし入り動画像記録媒体とその作成・検出および録画・再生装置
JP3775016B2 (ja) 1997-09-02 2006-05-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信及び/又は記録装置、受信及び/又は再生装置、送受信/記録再生装置、送受信システム、送信及び/又は記録方法、受信及び/又は再生方法、伝送方法、並びに、記録媒体
JP2983504B2 (ja) * 1997-11-19 1999-11-29 株式会社次世代情報放送システム研究所 有料放送記録再生方法
JPH11232779A (ja) * 1997-11-20 1999-08-27 Toshiba Corp コピー防止装置
JP3990790B2 (ja) 1997-12-26 2007-10-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US6678464B1 (en) * 1997-12-26 2004-01-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eventing copying of digital information
JP3990789B2 (ja) * 1997-12-26 2007-10-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4496440B2 (ja) 1998-01-12 2010-07-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暗号化コンテンツ送信装置
US6513118B1 (en) * 1998-01-27 2003-01-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nic watermarking metho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system, image fil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therefor
JPH11212462A (ja) * 1998-01-27 1999-08-06 Canon Inc 電子透かし方式、電子情報配布システム、画像ファイル装置、及び記憶媒体
JP2000059323A (ja) * 1998-02-13 2000-02-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ジタルavデータ送信ユニット、デジタルavデータ受信ユニット及び、デジタルavデータ送受信システム、媒体
JP3428420B2 (ja) * 1998-02-25 2003-07-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放送受信再生装置
US6738905B1 (en) * 1998-04-15 2004-05-18 Digital Video Express, L.P. Conditional access via secure logging with simplified key management
JP4162294B2 (ja) 1998-07-03 2008-10-08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複製制限機能を有する情報再生装置
JP4208998B2 (ja) 1998-07-03 2009-01-14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複製制限機能を備えた記録再生システム、記録装置および再生装置
US6530021B1 (en) 1998-07-20 2003-03-0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zed playback of broadcasted digital data streams
JP2000057686A (ja) 1998-08-10 2000-02-25 Sony Corp 情報信号複製制御方法、情報信号出力装置および情報信号記録装置
JP4083302B2 (ja) * 1998-08-12 2008-04-30 株式会社東芝 動画像スクランブル/デスクランブル装置
JP3020952B2 (ja) * 1999-06-23 2000-03-15 株式会社東芝 ディジタルインタ―フェ―スを有する装置
JP4352523B2 (ja) * 1999-09-10 2009-10-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
US6772340B1 (en) * 2000-01-14 2004-08-03 Microsoft Corporation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operating on computing device and having black box tied to comput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90990A3 (en) 2009-11-04
CN100450175C (zh) 2009-01-07
CN1293758C (zh) 2007-01-03
US7954162B2 (en) 2011-05-31
EP1990990A2 (en) 2008-11-12
CN1366772A (zh) 2002-08-28
US20020106082A1 (en) 2002-08-08
US7917960B2 (en) 2011-03-29
EP1193975A4 (en) 2005-01-26
TWI221378B (en) 2004-09-21
EP2290944A3 (en) 2011-03-16
US20100011445A1 (en) 2010-01-14
WO2001076244A1 (fr) 2001-10-11
EP2290944B1 (en) 2014-08-13
EP2290944A2 (en) 2011-03-02
EP1193975A1 (en) 2002-04-03
KR20020026869A (ko) 2002-04-12
US20060129802A1 (en) 2006-06-15
US7418735B2 (en) 2008-08-26
KR100875779B1 (ko) 2008-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3758C (zh) 数据分配系统及方法、数据接收装置及发送装置
CN1227908C (zh) 加密传输系统
CN1134933C (zh) 安全性高的秘密键传送系统、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
CN1175614C (zh) 数字视听数据发送装置、接收装置、收发系统和媒体
CN1579095A (zh) 基线内容保护和复制管理数字视频广播的装置
CN1090868C (zh) 防止在数字视频系统中非法收看和复制的方法及其控制装置
CN1102264C (zh) 视频数据总线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147784C (zh) 计算机
CN1266572A (zh)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数据发送设备、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接收系统、av内容发送方法、av内容接收方法、av内容发送设备、av内容接收设备和程序记录媒体
CN1194497C (zh) 高保密性的数据解密方法与装置
CN1653778A (zh) 数据传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传送系统以及数据传送方法
CN1263331A (zh) 处理数字产品内容的产品保护系统
CN1324487C (zh) 数据存储设备
CN1909450A (zh) 用于处理信息的方法、设备和程序
CN1317203A (zh) 多个数字音视频装置之间信息保密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1044756A (zh) 内容接收装置、内容接收方法以及内容分发系统
CN1897517A (zh) 加密、解密电路
CN1902560A (zh) 内容分发系统,许可证分发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909023A (zh) 发送/接收系统和方法、发送/接收装置和方法及所用程序
CN1215952A (zh) 数据传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数据传送系统和程序记录媒体
CN1692649A (zh) 视频信号处理系统、视频信号处理装置和方法、记录媒体、以及程序
CN1706149A (zh) 内容再现装置、许可证发放服务器及内容再现系统
CN1323142A (zh) 可进行部分视听的限定接收系统
CN1783991A (zh) 数据处理装置
CN1813477A (zh) 地面数字播放系统、地面数字播放权利保护装置、地面数字播放权利保护方法及程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