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35341A - 用于纺织材料染色和/或印花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纺织材料染色和/或印花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35341A
CN1535341A CNA028147235A CN02814723A CN1535341A CN 1535341 A CN1535341 A CN 1535341A CN A028147235 A CNA028147235 A CN A028147235A CN 02814723 A CN02814723 A CN 02814723A CN 1535341 A CN1535341 A CN 15353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scribed method
textile material
dyeing
formic acid
st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81472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ض�
H·巴特尔
R·格罗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rl Freudenberg KG
Original Assignee
Carl Freudenberg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rl Freudenberg KG filed Critical Carl Freudenberg KG
Publication of CN15353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53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1/00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 D06P1/44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using insoluble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g. binders
    • D06P1/653Nitrogen-free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 D06P1/6533Aliphatic, araliphatic or cycloaliphatic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3/00Speci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material treated
    • D06P3/82Textiles which contain different kinds of fibres
    • D06P3/8204Textiles which contain different kinds of fibres fibres of different chemical nature
    • D06P3/8209Textiles which contain different kinds of fibres fibres of different chemical nature mixtures of fibres containing amide group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3/00Speci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material treated
    • D06P3/82Textiles which contain different kinds of fibres
    • D06P3/8204Textiles which contain different kinds of fibres fibres of different chemical nature
    • D06P3/8214Textiles which contain different kinds of fibres fibres of different chemical nature mixtures of fibres containing ester and amide group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3/00Speci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material treated
    • D06P3/82Textiles which contain different kinds of fibres
    • D06P3/8204Textiles which contain different kinds of fibres fibres of different chemical nature
    • D06P3/8219Textiles which contain different kinds of fibres fibres of different chemical nature mixtures of fibres containing hydroxyl and amide grou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olo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含有未开裂和/或至少部分开裂的由至少一种聚酰胺组分和在某些情况下至少另一种聚合物组分组成的微纤维和/或微单丝的纺织材料的染色和/或印花的方法,按照该方法纺织材料用甲酸处理,并用至少一种选自包括阴离子酸性染料、金属络合染料、活性染料、直接染料和阳离子染料的组的染料染色和/或印花。

Description

用于纺织材料染色和/或印花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含有未开裂和/或至少部分开裂(gesplittet)的由至少一种聚酰胺组分和在某些情况下至少另一种聚合物组分的微纤维和/或微单丝的纺织材料的染色和/或印花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用甲酸处理纺织材料,并用至少一种选自包括阴离子酸性染料、金属络合染料、活性染料、直接染料、阳离子染料的组中的染料染色和/或印花。
背景技术
至少部分由聚酰胺组成的纺织材料由于其很多突出的性能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例如服装工业或汽车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为了纺织材料的视觉设计它们大多染色,其中为了聚酰胺组分的染色通常采用阴离子酸性染料、金属络合染料、活性染料、直接染料(直接上染)或阳离子染料,并得到满意的结果。
如果相应的纺织材料包含一种或几种在某些情况下开裂的纤度≤1dtex的微纤维和/或微单丝形式的聚酰胺组分,则用上述染料常常只能不充分地,亦即以不足的色泽深度和在不同部分之间不够的匀染性染色。聚酰胺微纤维和/或微单丝染色的困难,其中例如为在K.Parton的“尼龙微纤维的染色”,International Dyer,1996.7月,第14至21页所述,是由于与由纤度>1dtex的纤维和/或单丝构成的纺织材料相比表面积加大,这使得需要使用更多的染料。
这里纤度越小和微纤维和微单丝的密度越大,亦即单位面积的纺织材料的微纤维和微单丝的数量越多,需要的染料量就越多。
因此至少部分由开裂的聚酰胺微纤维和/或微单丝组成的非织造织物的染色或印花特别有问题,因为在这种材料中微纤维和/或微单丝的密度比通常仅仅一种组分,大多是纬线,由微纤维组成的相应纺织品或针织物中(的纤维)大得多,而纤维的纤度小得多。此外由于微纤维和/或微单丝在非织造织物中的分布不均匀也使染色更困难。
因此对所述非织造织物用上述染料等级(Farbstoffklasse)染色时以大的色泽深度对聚酰胺组分进行的染色只能是不充分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含有未开裂和/或至少部分开裂的由至少一种聚酰胺组分和在某些情况下至少另一种聚合物组分组成的微纤维和/或微单丝的纺织材料的染色和/或印花方法,按这种方法以非常好的色泽深度实现聚酰胺微纤维和聚酰胺微单丝的染色。此外造成的染色和/或印花尤其是还应该具有足够的染色牢度,染色和/或印花的纺织材料的不同部分最好应该具有比较均匀的染料沉积(Farbausfall),亦即更好的颜色恒定性。这个目的通过按本发明的用于含有未开裂和/或至少部分开裂的由至少一种聚酰胺组分和在某些情况下至少另一种聚合物组分组成的微纤维和/或微单丝的纺织材料的染色和/或印花方法来实现,按照这种方法纺织材料用甲酸处理,并用至少一种选自包括酸性染料、金属络合染料、活性染料、直接染料和阳离子染料的组的染料染色和/或印花。
纺织材料最好包括未开裂的和/或至少部分开裂的微纤维和/或微单丝,它们具有至少一种天然的、半合成或合成的聚合物组分作为另一种聚合物组分。作为天然聚合物组分优先考虑纤维素和/或羊毛和/或丝绸。如果作为另一种聚合物组分存在半合成的聚合物组分,它尤其是可以从由粘胶、醋酸纤维素、铜氨丝(Cupro)和Lyocell组成的组中选择。如果作为另一种聚合物组分存在合成聚合物组分,它可优先从由聚酯、聚氨酯、聚丙烯腈、聚丙烯和聚乙烯醇组成的组中选择。
待染色纺织材料优先由未开裂和/或至少部分开裂的微纤维和/或微单丝组成,它们由至少一种聚酰胺组分和至少一种聚酯组分和在某些情况下至少一种聚氨酯组分组成,其中它们优先由15至99%重量百分比的至少一种聚酰胺组分和85至1%重量百分比的至少一种聚酯组分和/或至少一种聚氨酯组分组成,特别优先由30至90%重量百分比的至少一种聚酰胺组分和70至10%重量百分比的至少一种聚酯组分和/或至少一种聚氨酯组分组成。
如果未开裂和/或至少部分开裂的微纤维和/或微单丝包含至少一种聚酯组分,那么它可以优先从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乳酸,其混合物和共聚多酯组成的组中选择。
相应的共聚多酯可以通过在制造聚酯时部分交换酸组分和/或二醇组分得到,可例如在Büttner的“应用高分子化学”40/41中的“基本变型的聚酯纤维”,1974,第57-70(Nr.593)页或G.G.Kulkarni,Colourage,1986年8月21日,第30至33页中所述。这里参考相应的资料说明,并作为本公开的一部分。
同样用于染色的由微纤维和/或微单丝组成的纺织材料可以具有一种以乳酸为基的聚酯作为聚酯组分,如在EP1091028中所述。这里参考相应的说明,并作为本公开的一部分。
由微纤维和/或微单丝组成的纺织材料的聚酸胺组分可以优先从由聚酰胺6、聚酰胺66和聚酰胺11组成的组中选择。
同样聚酰胺组分可以优先具有可用阴离子或阳离子染料染色的组。
作为可用阴离子染料染色的组聚酰胺组分可以优先具有至少一种氨基,它在某些情况下至少简单地用脂族的残基(Rest)和/或在某些情况下置换过的芳基或杂芳基残基置换。
作为可用阳离子染料染色的成分聚酰胺组分可以优先具有至少一种羟基、羧基或磺酸根。
将这种基引入聚酰胺组分中可以按常用的、专业人员已知的方法进行。相应的变型的聚酰胺组分例如在A.Anton的Textile Chemist and Colorist& American Dyestuff Reporter,第32卷,第3号,2000年3月,第26至32页中所述。这里参考相应的说明,并作为本公开的一部分。
组成待染色的材料的微纤维和/或微单丝的纤度最好为0.02至0.95dtex,特别优先为0.05至0.8dtex,极其特别优先为0.1至0.5dtex。
纺织材料的单位面重量优先为15至400g/m2,特别优先为40至300g/m2,极其特别优先为50至200g/m2
最好采用一种纺织品、针织品、编织品、无纺布或一种织物形式的待染色纺织材料。纺织材料特别优先作为非织造织物,非织造织物优先由未开裂的和/或至少部分开裂的聚酯/聚酰胺微纤维和/或聚酯/聚酰胺微单丝组成。令人惊讶地确定,这种非织造织物在用甲酸处理时还实现了非织造织物起球的减少以及表面的光滑和均匀。
非织造织物最好是一种短纤维非织造织物或一种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特别优先为一种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相应的非织造织物的制造可以按常用的、专业人员已知的方法进行,如例如在Helmut Jrder博士的“Textilienauf Vliesbasis(Nonwovens)”,avr-Fachbuch,P.Keppler VerlagKG,Heusenstamm 1977,第13至20页中所述。相应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制造可以优先按在EP 0 814 188中所述的方法进行。这里参考相应的说明,并作为本公开的一部分。
用甲酸处理纺织材料既可以在用酸性、金属络合、直接、活性或阳离子染料染色和/或印花之前,也可以在此期间进行。最好是纺织材料在染色和/或印花之前用甲酸处理。
纺织材料的处理和染色都可以连续、半连续或断续地进行。
如果断续地对纺织材料进行处理,那么最好按浸染法进行,最好在喷射染色机、绞盘染色机或卷染机上进行。
同样用甲酸处理纺织材料也可以优先连续地进行,尤其是按浸渍、浸轧(pflatsch)(涂覆)、泡沫粘结法或喷射法进行,如例如在Helmut Jrder博士的“无纺布基础上的纺织品(Nonwovens)”,avr-Fachbuch,P.Keppler出版社两合公司,Heusenstamm 1977,第72至79页关于结合剂的涂覆所述。这里参考相应的资料,并作为本公开的一部分。
此外用甲酸连续处理纺织材料优先按轧染法,尤其是按浸轧热固色法或浸轧汽蒸染色法进行。
在某些情况下在用甲酸处理纺织材料后紧接着进行一次中间烘干和在某些情况下进行一次加热处理,在某些情况下在存在水蒸汽时进行。
在中间烘干和加热处理时温度和处理持续时间都是可变的。尤其是中间烘干持续时间为1至10分钟,温度最好为40至150℃。
如果进行加热处理,那么其持续时间优先为1秒至60分钟,其温度优先为100至240℃。
也可以在用至少一种上述染料等级印花期间用甲酸处理纺织材料。在某些情况下这里在处理以后紧接着进行一次中间烘干和在某些情况下进行一次加热处理,在某些情况下在存在水蒸汽时尤其是在上述规定的条件下进行。
这里印花按照专业人员已知的各种方法进行。尤其是纺织材料的印花按直接印花法,最好是按绢网印花法,特别优先按圆网印花或平版绢网印花法,或按喷射(Ink-Jet)法进行。
用来处理纺织材料的甲酸最好采用一种含水处理染液的形式。尤其是这种染液的pH值调整到1至3,特别优先地调整到1.5至2.5,这里为了调整pH值所需要的甲酸量取决于所用的水的初始pH值。
处理纺织材料持续的时间是变化的,并且特别是取决于处理染液的pH值和/或处理温度。
按本发明的用来处理纺织材料的方法最好在提高的温度下进行,以便例如缩短处理时间。
如果按浸染法用甲酸处理纺织材料,那么温度最好为5至140℃,特别优先地为10至130℃,极其特别优先地为20至100℃。
在浸染法中用甲酸处理的持续时间最好为5至600分钟,特别优先地为10分钟至2小时,极其特别优先地为15至100分钟。
如果按轧染法用甲酸处理纺织材料,那么处理持续时间通常非常短,尤其是不超过10秒。
在用甲酸处理后最好冲洗纺织材料,尤其是用水冲洗,在某些情况下进行中性化和/或在某些情况下进行烘干处理。
用至少一种选自酸性、金属络合、直接、活性或阳离子染料组的染料对纺织材料进行染色和/或印花可以按常用的专业人员已知的方法进行。染色和/或印花尤其是按上述对于用甲酸处理所规定的方法进行,其中如上所述,处理和染色或印花不必同时进行。适合于聚酰胺组分染色的酸性、金属络合、直接、活性或阳离子染料是专业人员已知的,例如在Rath的“纺织化学教科书”,第V章“人造有机染料”,第VI章“在染色车间中染料的应用”,第VII章“在印花车间中染料的应用”,第367至742页,Springer出版社1972年第3版或在染料制造商相应的色卡中所述。这里参考相应的资料说明,并作为本公开的一部分。各自合适的染料量可以例如根据所用的纺织材料或所用的染料等级变化。所述量可以由专业人员通过前期试验确定。
在本发明方法的一种特别优先的实施形式中首先用甲酸预处理纺织材料,接着用浸染法用至少一种活性染料染色,其中首先在存在醋酸和/或甲酸的情况下,尤其是在pH值为1至6,特别优先为1.5至2.5时浸染染料,接着在中性直至碱性pH范围内,尤其是在pH7至12,特别优先在pH7.5至10时反应地使染料结合在纺织材料的微纤维和/或微单丝上。接着通过一次碱性的后续清洗,尤其是在pH9至10时从纤维上去除未结合的染料部分。
在纺织材料染色和/或印花以后接着优先地可以进行纺织材料的清洗,最好通过用水冲洗,也可以在较高的温度下,在某些情况下进行非织造织物的皂洗。
为了改善颜色牢度在用酸性、金属络合、活性、直接或阳离子染料染色后可以用常用的、专业人员已知的改善牢度的辅助方法进行后处理,如例如在“Der neue THK-Textilhilfsmittelkatalog  2000”,DeutscherFachuerlag GmbH1999,Frankfurt am Main,第98-109和132-134页中所述。这里参考相应的资料说明,并作为本公开的一部分。
按本发明的方法用甲酸处理的和用酸性、直接、活性或阳离子染料染色的和/或印花的纺织材料的特征是,除良好的强度值外还具有非常好的色泽深度,突出的湿牢度和/或耐晒牢度,以及在同一部分和不同部分之间颜色的均匀性。
在由未开裂的和/或至少部分开裂的微纤维和/或微单丝组成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时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还令人惊讶地改善手感和减少起球。
因此按本发明的方法染色和/或印花的纺织材料很好地适于用来制造衣服、用作室内装饰用/家具纺织品、覆盖织物、衬里,尤其是用于行李件,例如行李袋或行李箱、用作用来配备运输工具,例如汽车、有轨车辆、水上交通工具或飞机的纺织品,尤其是用于运输工具内装饰的纺织品、或用作在医药和/或卫生领域内的纺织材料。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主题是将按本发明的方法染色和/或印花的纺织材料用于制造衣服、用作室内装饰用纺织品、覆盖织物、衬里,尤其是用于行李件,特别优先用于行李袋和/或行李箱、用作配备运输工具,尤其是用于运输工具内装饰的纺织品,或作为在医药和/或卫生领域内的纺织材料。
按本发明的方法处理和染色和/或印花的纺织材料在40℃或60℃时的耐洗牢度按EN ISO 105 C06 A2S或EN ISO IOS C06 C2S,汗渍牢度按EN ISO 105 E04,耐摩擦牢度按EN ISO 105 X12,撕裂强度按DIN EN29073,第3部分确定。起球的减少按DIN 53876用乱翻式起球试验确定。这里参考相应的说明,并作为本公开的一部分。
作为染色的色泽深度/色度的度量采用染色的最大吸收率的K/S值。它可以按Kubelka-Munk公式由反射率/亮度值(Remissionwert)计算如下:
K S ( λ max ) = ( 1 - R ) 2 2 R
其中□(λ)max最大吸收率时的波长
R最大吸收率(□max)时的反射率值
反射率值R用Optronik公司的Colorflash C22S型色比色计/色度计测量。K/S比值越高,染色越深。
下面借助于例子对本发明加以说明。这些说明仅仅是举例的,并不限制本发明一般性的构想。
例1:
a)一种单位面重量为100g/m2的由部分开裂的含有70%重量百分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30%重量百分比聚酰胺66的纤度为约0.15dtex的微单丝组成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按浸染法用去除矿物质的、加入25ml/L 98-100%重量百分比的甲酸(0.66mol/L,密度=1.22g/mol)的且此后的pH值为2.0的水(初始pH值=6.3)在浴比为1∶10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处理。为此在加入甲酸后在20℃的情况下以2℃/min的速度加热到60℃,并在60℃时处理30分钟。然后将处理过的非织造织物用流动的冷水冲洗,直至pH值为中性为止,并在室温下烘干。
b)对按a)处理过的非织造织物用2%重量百分比(相对于非织造织物的重量)的活性染料Dimaren亮蓝K-BL(Clariant,德国)在浴比为1∶10的条件下染色。pH值在20℃时用98-100%重量百分比的甲酸调整到pH2,然后以2℃/min的速度加热到60℃,并在60℃时浸染30分钟。然后通过加入固体碳酸钠将pH值调整到pH9,接着以2℃/min的速度加热到90℃,并在90℃时染色30分钟。接着用流动的水冲洗染色物,并按1∶100的浴比用4g/L的市场上常见的高级洗涤剂在60℃时皂洗两次,每次15分钟。这时用固体碳酸钠将pH值调整到pH9。最后用冷水冲洗染色物。
与不用甲酸处理,而其它相同地制造的参照染色物相比得到的更多的色泽深度、染色牢度和撕裂强度在表1中给出。
例2:
对一种单位面重量为100g/m2的由部分开裂的含有70%重量百分比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30%重量百分比的聚酰胺66的纤度为约0.15dtex的微单丝组成的按例1a)用甲酸处理过的纺粘型非织造物用2%重量百分比的(相对于非织造织物的重量)活性染料Dimare红8RB(Clariant,德国)在浴比为1∶10的条件下进行染色。pH值在20℃时用60%重量百分比的醋酸调整到pH2,然后以2℃/min的速度加热到60℃,染料在60℃时浸染30分钟。此后通过添加固体碳酸钠将pH值调整到pH9,然后以2℃/min的速度加热到90℃,在90℃时染色30分钟。接着用流动的水冲洗染色物,并在浴比为1∶100时用4g/L的市场上常见的高级洗涤剂在60℃时皂洗两次,每次15分钟。这时用固体碳酸钠将pH值调整到pH9。最后用冷水冲洗染色物。
与不用甲酸处理而其它都相同地制造的参照染色物相比得到的更高的色泽深度(K/S值)、颜色牢度和撕裂强度在表2中给出。
例3:
对一种单位面重量为100g/m2的由部分开裂的含有70%重量百分比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30%重量百分比的聚酰胺66的纤度为约0.15dtex的微单丝组成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按浸染法用2%重量百分比(相对于非织造织物的重量)的活性染料Realan红G(Dystar,德国)在浴比为1∶10的情况下进行染色。pH值在20℃时用25ml/L 98-100%重量百分比的甲酸调整到pH2,然后以2℃/min的速度加热到60℃,在60℃时浸染染料30分钟。此后通过添加固体碳酸钠将pH值调整到Ph9,然后以2℃/min的速度加热到90℃,在90℃时染色30分钟。接着用流动的水冲洗染色物,接着在浴比为1∶100的情况下用4g/L的市场上常见的高级洗涤剂在60℃时皂洗两次,每次15分钟。这时pH值用固体碳酸钠调整到pH9。最后用冷水冲洗染色物。
与在pH4时用60%重量百分比的醋酸制造的参照染色物相比在按例3制造的染色物中所得到的更高的色泽深度(K/S值)、颜色牢固度和撕裂强度在表3中给出。
例4:
为了对聚酰胺进行阴离子改性,对一种单位面重量为100g/m2的由部分开裂的含有70%重量百分比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30%重量百分比的聚酰胺6的纤度为约0.15dtex的按例1a)处理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按浸染法在浴比为1∶10时用由10%重量百分比(相对于非织造织物的重量)的SandozspaceS-一种碳化的三嗪衍生物(Clariant,Muttenz,瑞士),30%重量百分比(相对于非织造织物的重量)的氯化钠和5%重量百分比(相对于非织造织物的重量)的碳酸钠组成的染液进行处理。从20℃出发以2℃/min的速度加热到130℃,在130℃时处理60分钟,并以2℃/min的速度冷却到80℃。将这样处理的非织造织物用流动的水冲洗,烘干,并按浸染法在浴比为1∶10的情况下用3%重量百分比(相对于非织造织物的重量)的阳离子染料Astrazon红5BL(DyStar,德国)在存在6g/L硫酸钠(无水)的情况下染色。pH值用60%重量百分比的醋酸调整到4.5。
从20℃出发以2℃/min的速度加热到130℃,在130℃时染色60分钟,并以2℃/min的速度冷却到80℃。然后用流动的水冲洗染色物,并用1g/L市场上常见的高级洗涤剂和2g/L碳酸钠在40℃时皂洗15分钟。
与不用甲酸预处理但其它都相同地制造的参照染色物相比,按例4制造的染色物得到的更高的色泽深度(K/S值),颜色牢度和撕裂强度在表4中给出。
例5:
对一种单位面重量为100g/m2的由部分开裂的含有70%重量百分比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30%重量百分比的聚酰胺66的纤度为约0.15dtex的微单丝组成的纺粘型非织造物在一喷射染色机(soft-TRD,Fa.Thies,Coesfeld,德国)上在浴比为1∶20时用一种含有200ml/L 98-100%重量百分比的甲酸(5.3mol/L,密度=1.22g/mol)的含水染液在pH1.75的情况下进行处理。从20℃出发以1.5℃/min的速度加热到60℃,并在60℃时处理45分钟。在用20℃的湿水各5分钟冲洗两次后在浴比为1∶10时用1%重量百分比(相对于非织造织物的重量)的匀染剂Levegal LPA(Bayer AG,德国)和以下酸性和金属络合染料的混合物进行染色:0.46%重量百分比(相对于非织造织物的重量)的Isolan红S-RL、0.26%重量百分比的Supranol黄4GL(相对于非织造织物的重量)和0.22%重量百分比的Supranol红R01(相对于非织造织物的重量)(所有染料来自DyStar,德国)。pH值用60%重量百分比的醋酸调整到4。从20℃出发以2℃/min的速度加热到90℃,在90℃时染色90分钟,接着冷却到60℃。接着按1∶40的浴比用30℃的温水冲洗,并在浴比为1∶20时用4%重量百分比(相对于非织造织物的重量)以后处理剂SolfixE(Ciba,Spezialittenchemie,Basel)在40℃时处理10分钟。然后在40℃的1%重量百分比(相对于非织造织物的重量)的处理液中添加50%重量百分比的苛性钠溶液,再次在40℃时处理40分钟。接着在浴比为1∶40时用冷水冲洗,并用1ml/L 60%重量百分比的醋酸酸洗。
与不用甲酸预处理但其它方面相同地制造的参照染色物相比在按例5制造的染色物中在一个部分内更高的色泽深度(K/S值)、颜色牢度和平均色差在表5中给出。按DIN 53867的起球值在表6a和6b中给出。
例6:
对一种单位面重量为100g/m2的由部分开裂的含有70%重量百分比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30%重量百分比的聚酰胺66的纤度为约0.15dtex的微单丝组成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按轧染法用含有280ml/L(7.4mol/L)的98-100%重量百分比的甲酸的,且其pH值为1的含水染液进行浸染。相对于所用的非织造织物轧液率(Flottenaufnahme)为100%重量百分比。然后处理过的非织造织物在120℃时烘干90秒钟,接着在220℃时固色(fixieren)90秒钟。接着用水清洗,并相应于例4用浸染法染色。
与不用甲酸制造的参照染色物相比按DIN 53867的起球值在表6a和6b中给出。
表1:
色泽加深K/S-值λmax=620nm 60℃时耐洗牢度EN ISO105 C06-C2S 汗渍牢度EN ISO 105 E04 耐磨牢度EN ISO 105X12 撕裂强度[N]按DIN EN 29073第3部分
 酸性   碱性
按例1制造的染色物 0.75 4-5S/4-5C 4-5S/4-5C 4-5S/4-5C 4-5干/4-5湿 256
不用甲酸处理制造的参照物 0.60 4-5S/4-5C 4-5S/4-5C 4-5S/3-4C 4-5干/4-5湿 266
C=衬布的沾色/S=试样的颜色变化
表2:
色泽加深K/S-值λmax=560nm 60℃时耐洗牢度EN ISO105 C06-C2S 汗渍牢度EN ISO 105 E04     耐磨牢度EN ISO 105X12   撕裂强度[N]按DIN EN 29073第3部分
  酸性  碱性
按例2制造的染色物 0.75 4-5S/3-4C 4-5S/4-5C 4-5S/4-5C 4-5干/4-5湿 271
不用甲酸处理制造的参照物 0.55 4-5S/3-4C 4-5S/4-5C 4-5S/4-5C 4-5干/4-5湿 278
C=衬布的沾色/S=试样的颜色变化
表3:
色泽加深K/S-值λmax=525nm 60℃时耐洗牢度EN ISO105 C06-C2S 汗渍牢度EN ISO 105 E04 耐磨牢度EN ISO 105X12 撕裂强度[N]按DIN EN 29073第3部分
 酸性  碱性
按例3制造的染色物 0.80 4-5S/4C 4-5S/4-5C 4-5S/4-5C 4-5干/4-5湿 280
不用甲酸处理制造的参照物 0.55 4-5S/4C 4-5S/4-5C 4-5S/4-5C 4-5干/4-5湿 256
C=衬布的沾色/S=试样的颜色变化
表4:
色泽加深K/S-值λmax=515nm 60℃时耐洗牢度EN ISO105 C06-A2S 汗渍牢度EN ISO 105 E04 耐磨牢度EN ISO 105X12 撕裂强度[N]按DIN EN 29073第3部分
  酸性   碱性
按例4制造的染色物 4.40 3S/3C 3-4S/4C 3-4S/4C 4-5干/4湿 262
不用甲酸处理制造的参照物 3.00 3S/3C 3-4S/4C 3-4S/4C 4-5干/4湿 267
C=衬布的沾色/S=试样的颜色变化
表5:
色泽加深K/S-值λmax=525nm 60℃时耐洗牢度ENISO 105 C06-A2S 汗渍牢度EN ISO 105 E04 在一个部分内的平均色差DE(平均)
 酸性   碱性
按例5制造的染色物 0.75 4-5S/4-5C 4-5S/4-5C 4-5S/4C 0.56
不用甲酸处理制造的参照物 0.55 4-5S/4-5C 4-5S/4-5C 4-5S/4C 1.04
C=衬布的沾色/S=试样的颜色变化
在上述表1至5中表示的评分分别是:
1非常差
5非常好
平均色差DE*(平均)用Optronik公司的Colorflash C22S型比色计按CIE-Lab用比色法测量。为此从织物带中心间隔10米取一个样品共24个样品与花样原稿(Vorlagemuster)比较测量。每部分中色泽最深的样品(具有最大K/S值的样品)确定为花样原稿。通过形成24个单个色差dE的平均值确定平均色差(平均值)DE*。平均色差DE*(平均值)越小,一个部段内颜色恒定性就越好。
DE*由染色物的亮度值和色调值按CIE-Lab计算如下:
DE*=DL*2+Da*2+DB*2的根
DL*=亮度值差
a*=红/绿值差
b*=黄/兰值差
上述差值为花样原稿与对比染色物的差值。
表6a和6b:
起球值按DIN 53867用乱翻式起球试验确定。
6a)按DIN 53867表2.1.1的表面变化评定。给定的值分别是三次测量的平均值。
    试验时间   1分   2分   5分   10分   20分   30分   40分   50分   60分
按例5制造的染色物 8-9 8 7-8 7 5-6 4-5 4 4 3-4
不用甲酸处理制造的参照物5 8-9 8 7 6 5 4 3-4 3-4 3
按例6制造的染色物 8 8 7-8 6-7 5 4-5 4 4 3-4
不用甲酸处理制造的参照物6 8 7-8 7 6 4-5 3-4 3 3 2-3
9=不起球//1=非常严重的起球
6b)按DIN 53867表2.1.2的表面变化的说明。给定的数值分别是3次测量的平均值。
     试验时间   1分   2分   5分   10分   20分   30分   40分   50分   60分
按例5制造的染色物 1-2 2 2 2-3 2-3 2-3 2-3 3 3-4
不用甲酸处理制造的参照物5 2 2-3 2-3 3 3-4 3-4 3-4 4 4
按例6制造的染色物 1-2 2 2 2 2 2-3 2-3 2-3 3
不用甲酸处理制造的参照物6 1-2 2 3 3 3-4 4 4 4 4
1=没有可见的变化//5=很强的变化

Claims (40)

1.用于含有由至少一种聚酰胺组分和在某些情况下至少另一种聚合物组分组成的微纤维和/或微单丝的纺织材料的染色和/或印花的方法,其特征为:用甲酸处理纺织材料,并用至少一种选自包括酸性染料、金属络合染料、活性染料、直接染料和阳离子染料的组的染料进行染色和/或印花。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微纤维和/或微单丝具有至少一种天然聚合物组分,尤其是纤维素和/或羊毛和/或丝绸,作为另一种聚合物组分。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微纤维和/或微单丝具有至少一种半合成的聚合物组分作为另一种聚合物组分,它尤其是从由粘胶、醋酸纤维素、铜氨丝和Lyocell组成的组中选择。
4.按权利要求1至3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微纤维和/或微单丝具有至少一种合成聚合物组分作为另一种聚合物组分,它尤其是从由聚酯、聚氨酯、聚丙烯腈、聚丙烯和聚乙烯醇组成的组中选择。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微纤维和/或微单丝由至少一种聚酰胺组分和至少一种聚酯组分和在某些情况下至少一种聚氨酯组分组成。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微纤维和/或微单丝由15至99%重量百分比的至少一种聚酰胺组分和85至1%重量百分比的至少一种聚酯组分和/或至少一种聚氨酯组分组成,尤其是由30至90%重量百分比的至少一种聚酰胺组分和70至10%重量百分比的至少一种聚酯组分和/或至少一种聚氨酯组分组成。
7.按权利要求4至6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聚酯组分选自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乳酸,它们的混合物和共聚多酯的组。
8.按权利要求1至7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聚酰胺组分选自由聚酰胺6、聚酰胺66和聚酰胺11组成的组。
9.按权利要求1至8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聚酰胺组分具有至少一个可用阴离子染料染色的组。
10.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作为可用阴离子染料染色的组存在至少一个芳香族,它在某些情况下用至少一种有机残基,尤其是脂族残基和/或在某些情况下被置换的芳基或杂芳基残基方便地置换。
11.按权利要求1至8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聚酰胺组分具有至少一个可用阳离子染料染色的组。
12.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聚酰胺组分具有至少一个羟基、羧基或磺基。
13.按权利要求1至12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微纤维和/或微单丝的纤度为0.02至0.95dtex,尤其是0.05至0.8dtex,特别优先为0.1至0.5dtex。
14.按权利要求1至13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纺织材料的单位面重量为15至400g/m2,尤其是40至300g/m2,特别优先为50至200g/m2
15.按权利要求1至14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采用纺织品、针织品、编织品、无纺布或非织造织物形式的,尤其是非织造织物形式的纺织材料。
16.按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非织造织物至少部分地由开裂的聚酯/聚酰胺-微纤维和/或聚酯/聚酰胺-微单丝组成。
17.按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非织造织物是短纤维非织造织物。
18.按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非织造织物是纺粘型非织造织物。
19.按权利要求1至18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用甲酸处理在含水染液中进行。
20.按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带有甲酸的含水溶液的pH值调整到1至3尤其是1.5至2.5。
21.按权利要求1至20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纺织材料在染色和/或印花前用甲酸处理。
22.按权利要求1至21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纺织材料用甲酸不连续地,尤其是按浸染法,尤其是在喷射染色机、绞盘染色机或卷染机上处理。
23.按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按浸染法用甲酸处理的持续时间为5至600分钟,尤其是10分钟至2小时,特别优先为15至100分钟。
24.按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按浸染法用甲酸处理时的温度为5至140℃,尤其是10至130℃,特别优先为20至100℃。
25.按权利要求1至21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纺织材料用甲酸处理按一种连续法,尤其是按轧染法、浸渍法、浸轧(涂覆)法、泡沫粘结法或喷射法,特别优先按轧染热固色法或轧染汽蒸法进行,在某些情况下带有后续中间烘干和/或在某些情况下后续加热处理,在某些情况下存在水蒸汽时进行。
26.按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以轧染法用甲酸处理的持续时间不超过10秒。
27.按权利要求1至20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纺织材料在印花期间用甲酸处理,在某些情况下接着进行一次中间烘干和/或一次加热处理,在某些情况下在存在水蒸汽的情况下进行。
28.按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纺织材料按一种直接印花法,尤其是按绢网印花法,特别优先按圆网或平版绢网印花法,或按喷射法印花。
29.按权利要求25至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接下来进行一次持续时间为1至10分钟的中间烘干。
30.按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在中间烘干时温度为40至150℃。
31.按权利要求25至30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接下来进行一次持续时间为1秒至60分钟的加热处理。
32.按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加热处理时的温度为100至240℃。
33.按权利要求1至32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纺织材料在用甲酸处理后最好用水冲洗,在某些情况下中和处理和/或在某些情况下进行烘干。
34.按权利要求1至33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为:用至少一种选自包括活性染料、酸性染料、金属络合染料的组的染料尤其是至少一种活性染料来进行染色和/或印花。
35.一种按权利要求1至34之任一项所述方法染色和/或印花的纺织材料用于制造衣服的应用。
36.一种按权利要求1至34之任一项所述方法染色和/或印花的纺织材料作为室内装饰用纺织品的应用。
37.一种按权利要求1至34之任一项所述方法染色和/或印花的纺织材料作为覆盖织物的应用。
38.一种按权利要求1至34之任一项所述方法染色和/或印花的纺织材料作为衬里织物,尤其是用于行李件的衬里织物的应用。
39.一种按权利要求1至34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染色和/或印花的纺织材料用于配备运输工具,尤其是用于运输工具内装饰纺织品的应用。
40.一种按权利要求1至34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染色和/或印花的纺织材料作为在医药和/或卫生领域内的纺织材料的应用。
CNA028147235A 2001-07-24 2002-07-11 用于纺织材料染色和/或印花的方法 Pending CN153534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135941.1 2001-07-24
DE10135941A DE10135941A1 (de) 2001-07-24 2001-07-24 Verfahren zum Färben und/oder Bedrucken von textilem Material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5341A true CN1535341A (zh) 2004-10-06

Family

ID=7692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28147235A Pending CN1535341A (zh) 2001-07-24 2002-07-11 用于纺织材料染色和/或印花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163189A1 (zh)
EP (1) EP1409788A1 (zh)
CN (1) CN1535341A (zh)
DE (1) DE10135941A1 (zh)
WO (1) WO2003012194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5760C (zh) * 2006-07-13 2008-10-15 吴江德伊时装面料有限公司 铜氨纤维布的染色方法
CN101481880B (zh) * 2008-07-14 2011-02-02 三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怀旧生态棉、麻及其混纺面料的生产方法
CN101545214B (zh) * 2009-04-23 2011-04-13 浙江俏尔婷婷服饰有限公司 腈纶/黏胶/锦纶/氨纶多组分无缝内衣染色工艺
CN102605579A (zh) * 2012-04-20 2012-07-25 杭州路先非织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色牢度染色水刺非织造布及其制造工艺
CN102787514A (zh) * 2012-07-26 2012-11-21 浙江亿得化工有限公司 用于蛋白质纤维织物、锦纶织物酸性染料平网或圆网印花生产方法
CN108457097A (zh) * 2017-05-22 2018-08-28 朱彬 一种尼龙织物染色工艺、蜜绒纱线的制作方法及蜜绒产品
CN109023715A (zh) * 2018-09-17 2018-12-18 苏州印丝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面异色数码印花的抗菌耐磨水刺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PI0416783A (pt) * 2003-11-19 2007-03-06 Ciba Sc Holding Ag método par aumento da profundidade de matriz
JP2012505323A (ja) * 2008-10-13 2012-03-01 インビスタ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エス エイ アール エル 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糸を含む布
IT1404168B1 (it) * 2011-02-10 2013-11-15 Alcantara Spa Processo per la tintura in capo di un manufatto che comprende un tessuto non tessuto microfibroso
CN103981738A (zh) * 2014-04-23 2014-08-13 桐乡市濮院毛针织技术服务中心 一种羊毛织物的印花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25127A (en) * 1959-05-28 1962-03-13 Du Pont Acid dyeing of polyamides using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DE1669544B2 (de) * 1966-03-15 1974-06-20 Teijin Ltd., Osaka (Japan) Textilfasern mit Hohlräumen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CH478952A (de) * 1967-10-25 1969-11-14 Sandoz Ag Verfahren zum Färben oder Bedrucken von synthetischen Polyamidfasern
DE2446989C3 (de) * 1974-10-02 1981-09-10 Hoechst Ag, 6000 Frankfurt Verfahren zum Färben und Bedrucken von synthetischen Polyamiden
DE3805622A1 (de) * 1987-03-04 1988-09-15 Sandoz Ag Verfahren zum faerben von natuerlichen und/oder synthetischen polyamiden
DE4102867A1 (de) * 1990-02-10 1991-08-14 Sandoz Ag Verwendung von sulfogruppenhaltigen aromatischen verbindungen, praeparate die solche enthalten und deren herstellung
GB9202375D0 (en) * 1992-02-05 1992-03-18 Ici Plc Process
DE4212589A1 (de) * 1992-04-15 1993-10-21 Naue Johnson Controls Eng Freischwenkung von PKW-Vordersitzen
FR2749860B1 (fr) * 1996-06-17 1998-08-28 Freudenberg Spunweb Sa Nappe non tissee formee de filaments continus tres fins
US6086638A (en) * 1997-09-19 2000-07-11 Toray Industries, Inc. Method for dyeing a polyamide fabric in a grandrelle tone, and a dyed fabric obtained by said method
US6863697B2 (en) * 2002-02-08 2005-03-08 Milliken & Company Process for enhancing the absorbency of a fabric having conjugate yarns
US6689175B2 (en) * 2002-02-12 2004-02-10 Milliken & Company Process for enhancing the dyed appearance of a microdenier fabric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5760C (zh) * 2006-07-13 2008-10-15 吴江德伊时装面料有限公司 铜氨纤维布的染色方法
CN101481880B (zh) * 2008-07-14 2011-02-02 三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怀旧生态棉、麻及其混纺面料的生产方法
CN101545214B (zh) * 2009-04-23 2011-04-13 浙江俏尔婷婷服饰有限公司 腈纶/黏胶/锦纶/氨纶多组分无缝内衣染色工艺
CN102605579A (zh) * 2012-04-20 2012-07-25 杭州路先非织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色牢度染色水刺非织造布及其制造工艺
CN102605579B (zh) * 2012-04-20 2013-12-25 杭州路先非织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色牢度染色水刺非织造布及其制造工艺
CN102787514A (zh) * 2012-07-26 2012-11-21 浙江亿得化工有限公司 用于蛋白质纤维织物、锦纶织物酸性染料平网或圆网印花生产方法
CN102787514B (zh) * 2012-07-26 2014-04-09 浙江亿得化工有限公司 用于蛋白质纤维织物、锦纶织物酸性染料平网或圆网印花生产方法
CN108457097A (zh) * 2017-05-22 2018-08-28 朱彬 一种尼龙织物染色工艺、蜜绒纱线的制作方法及蜜绒产品
CN109023715A (zh) * 2018-09-17 2018-12-18 苏州印丝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面异色数码印花的抗菌耐磨水刺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
CN109023715B (zh) * 2018-09-17 2020-11-20 苏州印丝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面异色数码印花的抗菌耐磨水刺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163189A1 (en) 2004-08-26
EP1409788A1 (de) 2004-04-21
DE10135941A1 (de) 2003-02-13
WO2003012194A1 (de) 2003-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35341A (zh) 用于纺织材料染色和/或印花的方法
DE1945833A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Fadenverbandes
JPS6220309B2 (zh)
CN1840777A (zh) 织物手绘着色染色方法
JP2007247116A (ja) 天然系繊維製品及びその染色方法
Solangi et al. Influence of binders and thickeners of pigment printing paste on light fastness and crocking fastness of the fabric
CN1297705C (zh) 为纺织材料印花的方法和由其制造的织物
DE2417335B2 (de) Verfahren zum Färben von PoIyäthylenterephthalat-Fasern enthaltendem Textilgut
JPH11158403A (ja) 分散染料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疎水性材料の着色方法
KR101871556B1 (ko) 산성 염료 조성물 및 그것을 이용하는 염색법
Hassabo et al. Evaluation of various printing techniques for cotton fabrics
CN1863961A (zh) 吸液溶液、用吸液/涂布溶液预处理基材以备数字打印的方法,和用该方法制备的基材
CN1245552C (zh) 染色和/或印花的非织造织物
CN111712547A (zh) 碱性染料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碱性染料组合物的染色方法及染色物
CN101057014A (zh) 段差绒毛织物的制造方法
CN107151922A (zh) 一种防水透湿型纯棉布的磨花工艺
CN1391004A (zh) 制品可洗染的粘合衬布及其制造方法
JPH07304988A (ja) 改良されたメタメリズムを有する反応性染料青色混合物
CN1481423A (zh) 制造的天然聚合物和合成的疏水性纤维材料的染色或者印刷
JP2002194680A (ja) 均染染色方法
US5423888A (en) Reactive dyestuff green mixture having reduced dichroism
DE10206842A1 (de) Verfahren zum Färben und/oder Bedrucken von textilem Material
JP3692475B2 (ja) 繊維製品の斑染め染色方法
DE3330120A1 (de) Nachbehandlungsverfahren fuer gefaerbtes textilmaterial
JPH054475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