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23940A - 发光器件及使用它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光器件及使用它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23940A
CN1523940A CNA2003101177886A CN200310117788A CN1523940A CN 1523940 A CN1523940 A CN 1523940A CN A2003101177886 A CNA2003101177886 A CN A2003101177886A CN 200310117788 A CN200310117788 A CN 200310117788A CN 1523940 A CN1523940 A CN 15239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electrode
luminescent
luminescent layer
original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31011778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67529C (zh
Inventor
����һ
西村贞一郎
西口昌男
镜庆一
山田二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239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239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6752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6752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2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a resonant cavity structure, e.g. Bragg reflector pai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6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a resonant cavity structure, e.g. Bragg reflector pai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2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 H10K71/13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using printing techniques, e.g. ink-jet printing or screen print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8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non-liquid printing techniques, e.g. thermal transfer printing from a donor shee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51Thickne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10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 H10K85/111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comprising aromatic, heteroaromatic, or aryl chains, e.g. polyaniline, polyphenylene or polyphenylene vinylene
    • H10K85/114Poly-phenylenevinylene; Derivative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10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 H10K85/111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comprising aromatic, heteroaromatic, or aryl chains, e.g. polyaniline, polyphenylene or polyphenylene vinylene
    • H10K85/115Polyfluorene; Derivative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10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 H10K85/151Copolym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385/00Optical waveguides
    • Y10S385/901Illuminating or display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器件以及使用它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发光器件可通过减少薄膜厚度分布来防止产生不规则的色彩。在驱动基板上依次层叠第一电极,包含发光层的有机层,包含半透明电极的第二电极。发光层包含红光发光层、绿光发光层和蓝光发光层。通过转印原溶液并接着去除溶剂来形成发光层。第一电极的第一端和第二电极的第二端之间的光程满足:(2L)/λ+Φ/(2π)=m,其中,λ代表要提取的光的光谱的峰值波长,Φ代表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生成的反射光的相移,而m代表一整数。

Description

发光器件及使用它的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器件以及使用它的显示装置,尤其涉及如有机发光器件的自发光型发光器件以及使用它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一种替代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单元,使用有机发光器件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由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为自发光型显示装置,因此它具有视场角大,能耗低的特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也被认为是一种可对高清晰度、高速视频信号进行足够响应的显示装置,并且它正朝着实际使用方面发展。
图1为传统有机发光装置的构造图。例如,该有机发光装置具有如下结构,即从基板111一侧,以透明电极112和有机层113的顺序将透明电极112和有机层113层叠在由诸如玻璃的绝缘材料制成的基板111上。在有机层113内,从基板111一侧以电子空穴输送层113A和发光层113B的顺序将电子空穴输送层113A和发光层113B层叠在一起。发光层113B产生的光从基板111一侧提取。
然而,在这种传统有机发光器件中,提取出的光的光谱的峰宽很宽,而且尤其是绿光和蓝光的峰值波长大大移动了。因此,存在一个问题,即不能获得足以显示电视图像的色彩再现范围。
因此,已经进行了试验以控制发光层生成的光,例如通过在有机发光器件中引入谐振腔结构来提高发光色彩的色纯度和发光效率的试验(例如,参见国际申请第01/39554)。在其中引入此种谐振腔结构的有机发光器件中,提取光的光谱宽度变窄,并且峰值亮度可以增加,从而色彩再现范围可以扩大。
存在两种这样的有机发光器件:一种由低分子量材料制成,一种由高分子量材料制成。作为一种由高分子量材料制成的器件的制造方法,喷墨印刷法(ink jet printing method)是公知的。
然而,当有机层由喷墨印刷法形成时,存在的问题是薄膜厚度的变动很大。因此,必须精确控制薄膜的厚度,尤其是当引入前述的谐振腔结构时,存在的问题是使用喷墨印刷法会产生不规则的色彩,以致于难于获得足以显示例如电视图像的色彩再现范围。当使用高分子量材料作为发光层时,问题更加严重。
发明内容
如前所述,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光器件以及使用它的显示装置,该发光器件能够通过减少薄膜厚度分布来防止不规则的色彩。
根据本发明的发光器件包括:包括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的层,其中包括发光层的所述层的至少一部分是通过转印(transfer)原溶液并接着去除该溶剂来形成的。
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包括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的层,其中包括发光层的所述层的至少一部分是通过转印原溶液并接着去除该溶剂来形成的。
根据本发明的发光器件中,包括发光层的所述层的至少一部分通过转印原溶液并然后去除溶剂来形成。因此,薄膜厚度分布减小,并且防止了不规则的色彩。
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提供了根据本发明的发光器件。因此,薄膜厚度的分布减少,并且防止了不规则的色彩。
本发明的其他和进一步特点、特征和优点将从如下说明中全面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传统有机发光器件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2为示出使用了作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有机发光器件的有机发光器件的显示装置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3为以加工顺序示出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横截面图;
图4A和4B为图3所示步骤之后的生产步骤的横截面图;
图5A、5B和5C为图4B所示步骤之后的生产步骤的横截面图;
图6A和6B为图5C所示步骤之后的生产步骤的横截面图;
图7A、7B和7C为图6B所示步骤之后的生产步骤的横截面图;
图8A和8B为图7C所示步骤之后的生产步骤的横截面图;
图9A、9B和9C为图8B所示步骤之后的生产步骤的横截面图;
图10A和10B为图9C所示步骤之后的生产步骤的横截面图;
图11A、11B和11C为图10B所示步骤之后的生产步骤的横截面图;
图12A、12B和12C为图11C所示步骤之后的生产步骤的横截面图;
图13A、13B和13C为以加工顺序示出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其他制造方法的横截面图;
图14为图13C所示步骤之后的生产步骤的横截面图;
图15为本发明示例1的有机发光器件的发光光谱,以及对比例2的有机发光器件的发光光谱;
图16为本发明示例1的有机发光器件的三基色的色度坐标以及对比例2的有机发光器件的三基色色度坐标的色度图;以及
图17为图2所示显示装置的改进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2示出使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有机发光器件的显示装置的横截面图。本显示装置可被用来作为超薄有机电致发光彩色显示装置等装置,例如,驱动面板10和密封面板20相对放置,它们的整个表面通过粘结剂层30粘结在一起。在由诸如玻璃的绝缘材料制成的驱动基板11上,驱动面板10设置有整体以矩阵状态排列的多个有机发光器件12。
在有机发光器件12中,例如,从驱动基板11一侧起,以作为阳极的第一电极13,有机层14以及作为阴极的第二电极15的顺序依次层叠上述各层。例如,第一电极13可作为位于列方向上的多个发光器件12的公共电极,第二电极15可作为位于行方向上的多个有机发光器件12的公共电极。
第一电极13也具有反射层的功能,以期望第一电极13具有尽可能高的反射率来提高发光效率。例如,作为制作第一电极13的材料,可以采用具有高逸出功(work function)的金属元素的单质或合金,该金属元素诸如铂(Pt)、金(Au)、银(Ag)、铬(Cr)和钨(W)等。优选地,第一电极的层方向的厚度(下文简称为厚度)设置为100nm至300nm。作为合金材料,例如可以采用AgPdCu合金,该合金材料的主要成份为银,包括0.3wt%至1wt%的钯(Pd)和0.3wt%至1wt%的铜(Cu)。
有机层14具有如下结构,其中从第一电极13一侧起,电子空穴输送层14A和发光层14B以这个顺序依次层叠。发光层14B中产生的光从第二电极15一侧提取。电子空穴输送层14A的作用为提高将电子空穴注入发光层14B的效率。发光层14B的作用为通过电流注入而产生光。发光层14B也可作为电子输送层。如下所述,电子空穴输送层14A和发光层14B通过输送原溶液并然后去除溶剂来形成。优选地,电子空穴输送层14A和发光层14B的总厚度例如为从15nm至100nm。
电子空穴输送层14A由导电聚合材料制成,例如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poly(3,4)-ethylene dioxythiophene)或聚苯胺。
发光层14B包括产生红光的红光发光层14BR、产生绿光的绿光发光层14BG和产生蓝光的蓝光发光层14BB。红光发光层14BR、绿光发光层14BG和蓝光发光层14BB相互平行排列在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5之间。
红光发光层14BR由聚合有机发光材料形成,例如聚[{9,9-二己基1-2,7-双(1-氰基亚乙烯基)芴基}-交替-共-{2,5-双(N,N’-二苯基胺基)-1,4-亚苯基}],其分子式见化学式1。聚合物材料是指分子量等于或高于10000的材料。
[化学式1]
Figure A20031011778800071
绿光发光层14BG由聚合有机发光材料形成,例如聚[{9,9-辛基芴基-2,7-基}-共-(1,4-亚苯基-亚乙烯基-2-甲氧基-5-{2-乙基己氧基}-苯)],其分子式见化学式2。
[化学式2]
Figure A20031011778800072
蓝光发光层14BB由有机聚合物发光材料形成,例如聚[{9,9-二辛基芴基-2,7-基}-共-{1,4-(2,5-二甲氧基)苯}],其分子式见化学式3。
[化学式3]
第二电极15的结构如下:从有机层14一侧起半透明电极15A和透明电极15B以此顺序层叠,其中,半透明电极15A对发光层14B发出的光半透明,而透明电极15B对发光层14B发出的光透明。例如,半透明电极15A的厚度为5nm至50nm,由金属元素的单质或合金制成,其中,金属元素的合金材料具有低的逸出功,如铝(Al)、镁(Mg)、钙(Ca)、钠(Na)等。特别的,镁和银的合金(以下称MgAg合金)是优选的,并且优选地,Mg和Ag的体积比为:Mg∶Ag=5∶1至30∶1。此外,也可采用钙层和MgAg合金层的层叠结构。
半透明电极15A也具有作为半透明反射层的功能,也就是,有机发光器件12具有谐振腔结构,其中,通过将在发光层14B一侧上的第一电极13的端面设置为第一端P1,将在发光层14B一侧上的第二电极15的端面设置为第二端P2,以及将有机层14设置为共振部,使得发光层14B发出的光共振并从第二端P2提取。优选地,有机发光器件12具有这样的谐振腔结构,由于发光层14B中产生的光会发生多重干涉,并可作为一种窄波段滤光片,因此,待提取的光的光谱的半值宽被衰减,并且色纯度增加。此外,优选地,有机发光器件12具有这样的谐振腔结构,由于从密封面板20进入的外部光线可以通过多重干涉而衰减,而且结合以下将要描述的彩色滤光片22,外部光线在有机发光器件12中的反射率可被大大的降低。
为此,优选地,谐振腔的第一端P1和第二端P2之间的光程L满足如下数学公式1,谐振腔的共振波长(提取光的光谱的峰值波长)与所希望提取的光的光谱的峰值波长相对应。事实上,优选地,光程L可选为满足数学公式1的正最小值。
[数学公式1]
(2L)/λ+Φ/(2π)=m
(公式中,L代表第一端P1和第二端P2之间的光程,φ代表第一端P1内产生的反射光的相移φ1与第二端P2中产生的反射光的相移φ2的和(φ=φ1+φ2)(弧度),λ代表希望从第二端P2一侧提取的光的光谱的峰值波长,而m代表使L为正数的一个整数。在数学公式1中,L和λ的单位应当相同,例如nm可作为两者的共同单位。)
作为满足数学公式1的有机发光器件12的具体结构,例如希望提取的光的光谱的峰值波长λ对于红光为635nm,对于绿光为535nm,对于蓝光为450nm,其可具体的采用如下的层叠结构:其中,由铬制成的第一电极13,厚度20nm、由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或聚苯胺制成的电子空穴输送层14A,厚度75nm、由化学式1所示的聚合有机发光材料制成的红光发光层14BR,厚度65nm、由化学式2所示的聚合有机发光材料制成的绿光发光层14BG,厚度45nm、由化学式3所示的聚合有机发光材料制成的蓝光发光层14BB,以及具有10nm厚度的钙层和12nm厚度的MgAg合金层的层叠结构的半透明电极15A依次层叠。
透明电极15A的功能为降低半透明电极15A的电阻,且透明电极15B由导电材料制成,并且对发光层14B发出的光充分透明。作为制作透明电极15B的材料,例如,铟锡氧化物(ITO),(一种包含铟、锌(Zn)和氧的化合物)等此类化合物是优选的,因为采用这类材料,即使在室温下进行淀积时,也可获得良好的导电性。透明电极15B的厚度优选地例如为30nm至1000nm。
密封面板20位于驱动面板10的第二电极15一侧,它包括一个用粘结剂层30来密封有机发光器件12的密封基板21。密封基板21由诸如玻璃的材料制成,它对有机发光器件12产生的光透明。例如,在密封基板21中,提供了一个彩色滤光片22,以便使得有机发光器件12产生的光被提取,而在有机发光器件12中以及在每个有机发光器件12之间的导线上反射的外部光线则被吸收,从而对比度得以提高。
彩色滤光片22可设置于密封面板21的任一侧。然而,优选地,可将彩色滤光片22设置于驱动面板10一侧,这是因为彩色滤光片22并不暴露于表面,而且可由粘结剂层30加以保护。彩色滤光片22包括红色滤光片22R、绿色滤光片22G和蓝色滤光片22B,它们依次与红光发光层14BR、绿光发光层14BG和蓝光发光层14BB相对应排列。
例如,红色滤光片22R、绿色滤光片22G和蓝色滤光片22B分别形成为矩形形状,并它们之间没有空隙。红色滤光片22R、绿色滤光片22G和蓝色滤光片22B分别由混合有颜料的树脂制成。通过选择颜料来调整红色滤光片22R、绿色滤光片22G和蓝色滤光片22B,以使它们在目标红色、绿色或蓝色波段内的透射率变高,在其他波段的光透射率变低。
此外,彩色滤光片22中具有高透射率的波长范围与希望从谐振腔结构提取的光的光谱的峰值波长λ相对应。因此,在从密封面板20进入的外部光线中,只有波长等于提取光的光谱的峰值波长λ的光才能够通过彩色滤光片22,而阻止具有其他波长的外部光线进入有机发光器件12。
包括有机发光器件12的显示装置可以采用下述的方法制造。
图3至图12A、12B和12C以加工顺序示出这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首先,如图3所示,在由前述材料制成的驱动基板11上,由前述材料制成的第一电极13例如采用直流喷镀方法予以形成。
接着,如图4A所示,作为通过转印(transfer)来形成电子空穴输送层14A的墨水,制备包含上述用于电子空穴输送层14A的材料的用于电子空穴输送层和溶剂的原溶液。当采用聚(3,4)乙烯-二氧噻吩作为形成电子空穴输送层14A的材料时,使用水作为溶剂。当使用聚苯胺形成作为形成电子空穴输送层14A的材料时,使用有机溶剂作为溶剂。随后,用于电子空穴输送层41的原溶液被施加到电子空穴输送层51的施加面(application face)上。例如,电子空穴输送层51的施加面由薄片部件制成,该薄片部件以如此方式布置,使得薄片部件卷绕在用于电子空穴输送层52的滚子上。伴随着电子空穴输送层52的滚子的旋转,用于电子空穴输送层41的原溶液被施加在电子空穴输送层51的施加面上。作为用于电子空穴输送层51的施加面的材料,例如易加工、并对有机溶剂具有高电阻的硅树脂是优选的。当使用水作为溶剂时,氨基甲酸乙酯等材料是优选的。
之后,如图4B所示,制备用于空穴输送层53的凸版印刷板,其中,凹部与在驱动基板11上的有机发光器件12的电子空穴输送层14A的图案相对应地形成。通过在用于电子空穴输送层53的凸版印刷板上旋转或滚动用于电子空穴输送层52的滚子,选择性去除在用于电子位于空穴输送层51的施加面上的用于电子空穴输送层41的原溶液。接着,可以或者旋转和移动用于电子空穴输送层52的滚子,或者移动用于电子空穴输送层53的凸版印刷板。也可以既移动用于电子空穴输送层52的滚子,也移动用于电子空穴输送层53的凸版印刷板。所以,如图5A所示,用于电子空穴输送层41的原溶液保留在电子空穴输送层51的施加面上,与电子空穴输送层14A的图案相对应。
接着,如图5B所示,通过在其上形成有第一电极13的驱动基板11上旋转或滚动用于电子空穴输送层52的滚子,保留在电子空穴输送层51的施加面上的用于电子空穴输送层41的原溶液被转印。接着,可以或者旋转和移动用于电子空穴输送层52的滚子,或者沿着箭头A的方向移动驱动基板11。也可以既移动用于电子空穴输送层52的滚子,也移动驱动基板11。之后,溶剂被除去,如图5C所示,电子空穴输送层14A形成在第一电极13上。如上所述,由于通过转印用于电子空穴输送层41的原溶液来形成电子空穴输送层14A,并然后除去溶剂,电子空穴输送层14A的薄膜厚度分布相对于传统情况来说减少了,在传统情况中通过旋涂来形成电子空穴输送层。
在形成电子空穴输送层14A之后,例如,如图6A所示,作为形成红光发光层14BR的墨水,制备包含化学式1所示的聚合有机发光材料和作为溶剂的二甲苯的红色原溶液61R。与形成电子空穴输送层14A的情形一样,红色原溶液61R被施加到围绕红色滚子72R缠绕的红色施加面71R上。红色施加面71R的结构与电子空穴输送层51的施加面的结构相同。即,由于此处采用有机溶剂,优选地,红色施加面71R由硅树脂制成。
下一步,如图6B所示,制备红色凸版印刷板73R,其中,凹部74R与在驱动基板11上的有机发光器件12的红光发光层14BR的图案相对应地形成。与电子空穴输送层14A的情形一样,通过在红色凸版印刷板73R上旋转或滚动红色滚子72R,选择性去除红色原溶液61R。所以,如图7A所示,红色原溶液61R保留在红色施加面71R上,与红光发光层14BR的图案相对应。
接着,如图7B所示,与形成电子空穴输送层14A的情形一样,通过在其上形成有第一电极13和电子空穴输送层14A的驱动基板11上旋转或滚动红色滚子72R,转印红色原溶液61R。之后,如图7C所示,去除溶剂,形成红光发光层14BR。
形成红光发光层14BR之后,如图8A所示,例如,作为形成绿光发光层14BG的墨水,制备包含化学式2所示的聚合有机发光材料和作为溶剂的二甲苯的绿色原溶液61G。与形成电子空穴输送层14A的情形一样,绿色原溶液61G被施加到围绕绿色滚子72G卷绕的绿色施加面71G上。绿色施加面71G的结构也与电子空穴输送层51的施加面的结构相同。
下一步,如图8B所示,制备绿色凸版印刷板73G,其中凹部74G与驱动基板11上的有机发光器件12的绿光发光层14BG的图案相对应地形成。与形成电子空穴输送层14A的情形一样,通过在绿色凸版印刷板73G上旋转或滚动绿色滚子72G,绿色原溶液61G被有选择地去除。于是,如图9A所示,绿色原溶液61G保留在绿色施加面71G上,与绿光发光层14BG的图案相对应。
接着,如图9B所示,与形成电子空穴输送层14A的情形一样,通过在其上形成有第一电极13、电子空穴输送层14A和红光发光层14BR的驱动基板11上旋转或滚动绿色滚子72G,绿色原溶液61G被转印。之后,如图9C所示,去除溶剂,形成绿光发光层14BG。
形成绿光发光层14BG之后,例如,如图10A所示,作为形成蓝光发光层14BB的墨水,制备包含化学式3所示的聚合有机发光材料和作为溶剂的二甲苯的蓝色原溶液61B。与形成电子空穴输送层14A的情形一样,蓝色原溶液61B被施加到围绕蓝色滚子72B卷绕的蓝色施加面71B上。蓝色施加面71B的结构也与电子空穴输送层51的施加面的结构相同。
下一步,如图10B所示,制备蓝色凸版印刷板73B,其中,凹部74B形成与驱动基板11上的有机发光器件12的蓝光发光层14BB的图案相对应地形成。与形成电子空穴输送层14A的情形一样,通过在蓝色凸版印刷板73B上旋转或滚动蓝色滚子72B,蓝色原溶液61B被有选择地去除。于是,如图11A所示,蓝色原溶液61B保留在蓝色施加面71B上,与蓝光发光层14BB的图案相对应。
接着,如图11B所示,与形成电子空穴输送层14A的情形一样,通过在其上形成有第一电极13、电子空穴输送层14A、红光发光层14BR和绿光发光层14BG的驱动基板11上旋转或滚动蓝色滚子72B,蓝色原溶液61B被转印。之后,如图11C所示,去除溶剂,形成蓝光发光层14BB。于是,形成了包含红光发光层14BR、绿光发光层14BG和蓝光发光层14BB的发光层14B。如上所述,通过转印包含溶剂的红色原溶液61R、绿色原溶液61G和蓝色原溶液61B,并接着去除溶剂,来形成发光层14B。因此,发光层14B的薄膜厚度分布相对于传统方法来说减小了,在传统方法中采用喷墨印刷法来形成发光层。
如图12A所示,在形成发光层14B之后,通过淀积法,具有前述厚度并由前述材料制成的第二电极15被淀积,以形成图2所示的有机发光器件12。接着形成驱动面板10。之后,如图12A所示,在有机发光器件12上形成粘结剂层30。
进一步地,如图12B所示,通过旋涂等方法将红色滤光片22R的材料施加在由前述材料制成的密封基板21上,接着用光刻技术构图并烘干,以形成红色滤光片22R。随后,如图12B所示,与红色滤光片22R类似,依次形成蓝色滤光片22B和绿色滤光片22G。最后,形成密封面板20。
如图12C所示,在形成驱动面板10和密封面板20之后,驱动面板10和密封面板20用其间的粘结剂30粘结。优选地,密封面板20上形成有彩色滤光片22的表面与驱动面板10相对。最后,驱动面板10和密封面板20被粘结在一起,从而形成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
此外,显示装置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制造。
首先,如图3至5C所示,以与前述方法类似的方式在驱动基板11上形成第一电极13和电子空穴输送层14A。
接着,如图13A所示,红色原溶液61R被施加到围绕发光层72的滚子卷绕的用于发光层71的施加面上,与形成电子空穴输送层14A的情形一样,使用红色凸版印刷板73R有选择的去除红色原溶液61R,发光层71的施加面也以与电子输送层51相同的方式构造。
此外,与电子空穴输送层14A的情形一样,绿色原溶液61G被施加到如图13A所示其上保留有红色原溶液61R的发光层71的施加面上。此时,绿色原溶液61G被施加到红色原溶液61R上。随后,通过使用绿色凸版印刷板73G有选择的去除绿色原溶液61G。接着,施加到红色原溶液61R上的绿色原溶液61G被去除。由此,如图13B所示,红色原溶液61R和绿色原溶液61G被施加到发光层71的施加面上。
之后,与电子空穴输送层14A的情形一样,蓝色原溶液61B被施加到其上形成有红色原溶液61R和绿色原溶液61G的发光层71的施加面上。此时,蓝色原溶液61B被施加到红色原溶液61R和绿色原溶液61G上。随后,通过使用蓝色凸版印刷板73B有选择地去除蓝色原溶液61B。接着,施加到红色原溶液61R和绿色原溶液61G上的蓝色原溶液61B被去除。于是,如图13C所示,红色原溶液61R、绿色原溶液61G和蓝色原溶液61B被施加到发光层71的施加面上。
接着,如图14所示,与电子输送层14A的情形一样,通过在其上形成有第一电极13和电子空穴输送层14A的驱动基板11上旋转或滚动用于发光层72的滚子,红色原溶液61R、绿色原溶液61G和蓝色原溶液61B被一次转印。之后,去除溶剂,形成具有红光发光层14BR、绿光发光层14BG和蓝光发光层14BB的发光层14B。
之后,驱动面板10和密封面板20通过图12A、12B和12C所示的步骤形成,接着,驱动面板10和密封面板20通过其间的粘结剂层30粘结在一起。由此形成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
虽然图中未显示,但是也可以将用于电子空穴输送层41的原溶液,红色原溶液61R、绿色原溶液61G和蓝色原溶液61B层叠并施加在同一施加面上。
在前述方法中,使用包含用于电子空穴输送层14A的材料或聚合有机发光材料的材料的用于电子空穴输送层41的原溶液、红色原溶液61R、绿色原溶液61G和蓝色原溶液61B。然而,也可使用包含前体材料的原溶液取代它们,该前体材料通过聚合反应而成为用于它们的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转印包含前体材料的溶液之后进行聚合反应,然后除去溶剂,也可以在转印和去除溶剂之后进行聚合反应。
在本显示装置中,当在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5之间施加特定电压时,电流施加到发光层14B上,电子和空穴再复合,从而产生发光。光在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5之间经过多次反射后,从第二电极15、彩色滤光片22和密封基板21输出。这样,由于电子空穴输送层14A和发光层14B通过转印用于电子空穴输送层41的原溶液、红色原溶液61R、绿色原溶液61G和蓝色原溶液61B来形成,薄膜厚度分布减小了。因此,防止产生不规则色彩,从而获得高的清晰度和好的色彩再现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由于电子空穴输送层14A和发光层14B通过转印用于电子空穴输送层41的原溶液,红色原溶液61R、绿色原溶液61G和蓝色原溶液61B来形成,薄膜厚度分布减小了。因此,防止了发生不规则色彩,从而获得高的清晰度和好的色彩再现性。
[示例]
接着,参照附图2,使用同样的附图标记,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
实施例。
[示例1]
同前述的实施例一样,在由玻璃制成的驱动基板11上,依次层叠:第一电极13,厚度为230nm,由铬制成;电子空穴输送层14A,厚度为20nm,由聚(3,4)乙烯-二氧噻吩制成;红光发光层14BR,厚度为75nm,由化学式1所示的聚合有机发光材料制成;绿光发光层14BG,厚度为65nm,由化学式2所示的聚合有机发光材料制成;蓝光发光层14BB,厚度为45nm,由化学式3所示的聚合有机发光材料制成;半透明电极15A,其具有由10nm厚度的钙层和12nm厚度的MgAg合金层的层叠结构;以及透明电极15B,厚度为300nm,由ITO制成,以便制造驱动面板10,该驱动面板10在驱动基板11上具有有机发光器件12。在测量电子空穴输送层14A和发光层14B的薄膜厚度分布时,结果为3%或更低,这处于引入谐振腔结构的薄膜厚度分布的公差范围内。
进一步的,在由玻璃制成的密封基板21上,形成具有红色滤光片22R、绿色滤光片22G和蓝色滤光片22B的彩色滤光片22以制造密封面板20。随后,将驱动面板10和密封面板20用其间的粘结剂层30粘接在一起,由此获得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
作为与该示例相关的对比例1,该显示装置以与该示例类似的方式制成,除了电子空穴输送层14A和发光层14B是通过喷墨印刷法制成的以外。当对获得的显示装置的电子空穴输送层14A和发光层14B的薄膜厚度分布进行测量时,其结果较高,例如大约为10%。
作为与该实施例相关的对比2,制造带有如图1所示的有机发光器件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以与该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制成,除了电子空穴输送层113A和发光层113B是通过喷墨印刷法制成的,透明电极112由ITO制成,以及金属电极114具有钙层和铝层的层叠结构以外。
对示例1和对比例1所获得的显示装置的图像进行目测检查。发现,在示例1中,可获得足够高的清晰度和很好的色彩再现性。然而在对比例1中,出现色彩不均匀现象,并且不能获得足够清晰的图像。
此外,针对示例1和对比例2的显示装置测量有机发光器件的发光光谱。图15显示了测量结果。如图15所示,在示例1中,通过在谐振腔中的多重反射,在希望提取的光的波长λ附近的光被提取出来,各色彩的光谱的半值宽度变窄了,色纯度提高了。同时,在对比例2中,光谱宽度较宽,并且峰值波长也偏移了。
针对示例1和对比例2的显示装置,测量有机发光器件的三基色(红、绿和蓝)的色度坐标。如图16所示,在示例1中,红色坐标为(0.633,0.333),绿色坐标为(0.330,0.630),蓝色坐标为(0.157,0.110)。在对比例2中,红色坐标为(0.681,0.317),绿色坐标为(0.400,0.575),而蓝色坐标为(0.157,0.208)。在图16中,也显示了在NTSC(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制式下的三基色色度坐标(红色:(0.67,0.33),绿色:(0.21,0.71),蓝色:(0.14,0.08))。图16证明,示例1中色度坐标比对比例2中的色度坐标更加接近NTSC制式下的三基色色度坐标,而且特别的,在示例1中,绿色和蓝色的色度提高了。
也就是说,当电子空穴输送层14A和发光层14B通过转印形成时,薄膜厚度分布减小了;当采用谐振腔结构时,图像的清晰度和色彩的再现性得到了提高。
[实施例2]
以与示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显示装置,除了电子空穴输送层14A由聚苯胺制成之外。当测量发光光谱和三基色色度坐标时,获得的结果与示例1的结果相同。
在参照实施例和示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时,本发明并不仅限于前述实施例和示例,而是可对本发明作出多种改进。例如,材料、厚度、淀积方法以及每一层的淀积条件并不限于前述的实施例和前述示例中所描述的,也可采用其他的材料、厚度、淀积方法和淀积条件。例如,虽然在前述实施例和前述示例中,描述了有机层14由高分子量材料制成,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使用分子量为1000至10000的低聚物材料,或者使用分子量为1000或更低的低分子量材料。然而,采用高分子量材料可获得更好的效果。
此外,在前述实施例和前述示例中,描述了有机层14具有电子空穴输送层14A和发光层14B这两层结构的情况,然而,有机层14也可具有其他结构,如可为仅包含发光层的单层结构,包含发光层和电子输送层的两层结构,以及包含电子输送层、发光层和电子输送层的三层结构。
此外,在前述实施例和示例中描述了电子空穴输送层14A和发光层14B均通过转印来形成的情况。然而,当有机层14的至少一部分由这种方法制成时,也可获得同样的结果。对于如上所述在仅提供发光层的情况,或者提供除电子空穴输送层14A和发光层14B之外的另一层的情况可以获得同样的结果。
此外,在前述实施例和示例中,描述了提供一谐振腔结构,该谐振腔结构谐振第一端P1和第二端P2之间的发光层14B中产生的光,但是,也可以不提供谐振腔结构。然而,由于采用前述谐振腔结构时,薄膜厚度的控制变得尤其重要,因此本发明可获得很好的效果。
此外,在前述实施例和前述示例中,描述了有机层14包含位于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5之间的发光层14B的情况,然而,本发明也适用于用其他材料来构造的情况。
此外,在前述实施例和前述示例中,描述了第一电极13设置为阳极和第二电极15设置为阴极的情况。然而,阳极和阴极可以颠倒,也就是,第一电极13设置为阴极和第二电极15设置为阳极。
此外,例如,在前述实施例和前述示例中,描述了从驱动基板11一侧,第一电极13、有机层14和第二电极15依次层叠在驱动基板11上,光从密封面板20的一侧提取的情况。然而,层叠顺序可被颠倒,也就是,从驱动基板11一侧,第二电极15、有机层14和第一电极13依次层叠在驱动基板11上,而光从驱动基板11的一侧提取。此外,也可以将第一电极13设置为阴极和第二电极15设置为阳极,从驱动基板11一侧起,第二电极15、有机层14和第一电极13依次层叠在驱动基板11上,而光从驱动基板11的一侧提取。然而,由于可提高开孔率(opening ratio)并可获得高亮度和高分辨率,从驱动基板11一侧起,第一电极13、有机层14和第二电极15依次层叠在驱动基板11上是优选的,光从第二电极15的一侧提取的方式,而不是光从驱动基板11一侧提取的情况,在后者情况中形成诸如TFT(薄膜晶体管)等的结构。此外,由于引入谐振腔结构也可实现很好的色纯度,因此如上所述光从第二电极15一侧提取是优选的。
此外,在前述实施例和示例中,参考有机发光器件12的具体结构进行了描述。然而,没有必要提供所有层,另外,也可另外提供其他层。例如,也可在第一电极13和有机层14之间提供用于注入电子空穴的由氧化铬(III)(Cr2O3)、ITO等制成的薄膜层。也可以有机发光器件12由透明电介质组成的保护膜覆盖,粘结剂层30形成在保护膜上。例如,保护膜的厚度为500nm至1000nm,可由氧化硅(SiO2)、氮化硅(SiN)等材料制成。此外,例如,也可以采用下述结构,即第一电极13具有两层结构,其中透明导电膜层叠在诸如多层绝缘膜或铝等的反射膜上。这种情况下,反射膜在发光层一侧的端面构成共振部的一个端部,而透明导电膜可作为共振部的一部分。
此外,在前述实施例和前述示例中,描述了第二电极15的半透明电极15A和透明电极15B从第一电极13的一侧层叠的结构。然而,第二电极15也可仅由半透明电极组成。
此外,在前述实施例和前述示例中,也可以形成下述谐振腔结构,即半透明电极15A用作为一端,另一端位于透明电极15B上、与半透明电极15A相对的一侧,而透明电极15B作为共振部。此外,在提供这种谐振腔结构时,优选的,有机发光器件12被覆盖着保护膜,由于保护膜可作为共振部的一部分,因此保护膜可由折射率与透明电极材料的折射率几乎相等的材料制成。
此外,本发明也适用如下情况,其中第二电极15仅由透明电极15B组成,有机层13相对侧的这个透明电极15B的端面的反射率设置为较高,并构造如下的谐振腔结构,其中发光层14B一侧上的第一电极13的端面为第一端,而有机层14的相对侧上的透明电极15B的端面为第二端。例如,也可以这样,即透明电极15B与大气层接触,提高透明电极15B和大气层之间接触面的反射率,并将该接触面设置为第二端。此外,也可以提高透明电极15B和粘结剂层30之间接触面的反射率,并将该接触面设置为第二端。此外,也可以将有机发光器件12覆盖保护膜,提高透明电极15B和这个保护膜之间接触面的反射率,并将该接触面设置为第二端。
此外,在前述实施例和前述示例中,描述了有机发光器件12具有红光发光层14BR、绿光发光层14BG和蓝光发光层14BB的情况。然而,如图17所示,在本发明中,在驱动基板11上可以单独排列具有红光发光层81R的有机发光器件80R、具有绿光发光层81G的有机发光器件80G和具有蓝光发光层81B的有机发光器件80B。
此外,在前述实施例中,描述了全彩色显示装置。然而,本发明也可被用作单色显示装置。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发光器件和显示装置,通过转印原溶液并接着去除溶剂来形成包括发光层的层的至少一部分。因此,减小了薄膜厚度分布。由此,防止发生不规则的色彩,并且可获得具有高清晰度和很好色彩再现性的图像。
显然,根据上述说明可以有多种改进或变化。然而,可以理解除了上述说明的情形之外,在附属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的
实施方式。

Claims (16)

1、一种发光器件,包括一层,该层包含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其中,包含发光层的所述层的至少一部分通过转印原溶液并接着去除溶剂来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中,提供了一谐振腔结构,该谐振腔结构谐振在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之间的发光层内产生的光,而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光程L选择为满足数学公式1的正的最小值,
[数学公式1]
(2L)/λ+Φ/(2π)=m,(公式中,L代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光程,λ代表要提取的光的光谱的峰值波长,Φ代表在第一端和第二端内产生的反射光的相移,而m代表一整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器件,其中,从第一电极一侧起,第一电极、包含发光层的所述层和第二电极按此顺序层叠在驱动基板上,在发光层内产生的光从第二电极一侧提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中,包含发光层的所述层为有机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中,通过转印原溶液形成发光层,该原溶液包含有机发光材料,或者包含通过聚合反应成为有机发光材料的前体材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器件,其中,发光层包含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相互平行设置的红光发光层、绿光发光层和蓝光发光层。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器件,其中,通过将原溶液施加至施加面上,选择性地去除施加面上的原溶液,并然后转印保留在施加面上的原溶液来形成发光层。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器件,其中,除了发光层之外,包含发光层的所述层具有至少一个通过转印原溶液来形成的层。
9、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发光器件,该发光器件包括一层,该层包含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其中,包含发光层的所述层的至少一部分通过转印原溶液并然后去除溶剂来形成。
10、如权利要求9的显示装置,其中,提供一谐振腔结构,该谐振腔结构谐振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发光层中产生的光,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光程L选择为满足数学公式2的正的最小值,
[数学公式2]
(2L)/λ+Φ/(2π)=m,(公式中,L代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光程,λ代表要提取的光的光谱的峰值波长,Φ代表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内产生的反射光的相移,而m代表一整数。)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从第一电极一侧起,将第一电极、包含发光层的所述层和第二电极以此顺序层叠在驱动基板上,发光层内产生的光从第二电极一侧提取。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包含发光层的所述层为有机层。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通过转印原溶液来形成发光层,该原溶液包含有机发光材料,或者包含通过聚合反应成为有机发光材料的前体材料。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发光层具有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相互平行设置的红光发光层、绿光发光层和蓝光发光层。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通过将原溶液施加至施加面上,选择性去除施加面上的原溶液,并然后转印保留在施加面上的原溶液来形成发光层。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除了发光层之外,包含发光层的所述层具有至少一个通过转印原溶液来形成的层。
CNB2003101177886A 2002-11-26 2003-11-26 发光器件及使用它的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752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42831/2002 2002-11-26
JP342831/02 2002-11-26
JP2002342831A JP2004178930A (ja) 2002-11-26 2002-11-26 発光素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23940A true CN1523940A (zh) 2004-08-25
CN100367529C CN100367529C (zh) 2008-02-06

Family

ID=32290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1011778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7529C (zh) 2002-11-26 2003-11-26 发光器件及使用它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993214B2 (zh)
EP (1) EP1424732A3 (zh)
JP (1) JP2004178930A (zh)
KR (1) KR20040047638A (zh)
CN (1) CN100367529C (zh)
TW (1) TWI28400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43559A (zh) * 2013-05-09 2014-11-12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及制造方法及显示面板
CN105590947A (zh) * 2014-11-07 2016-05-1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07994131A (zh) * 2017-11-28 2018-05-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封装oled器件的封装结构、显示装置
CN111864091A (zh) * 2020-07-09 2020-10-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82238A (ja) * 2002-03-25 2003-10-03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パネル及び製造方法
JP3703028B2 (ja) * 2002-10-04 2005-10-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素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4743577B2 (ja) * 2004-01-09 2011-08-1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704258B1 (ko) 2004-06-02 2007-04-06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기 el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WO2006018914A1 (ja) * 2004-08-20 2006-02-23 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 有機半導体レーザ装置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
JP4732084B2 (ja) * 2004-09-21 2011-07-27 三星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會社 発光素子用の基板、その製造方法、発光素子用の電極、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発光素子
US7352006B2 (en) * 2004-09-28 2008-04-01 Goldeneye, Inc. Light emitting diodes exhibiting both high reflectivity and high light extraction
US20060196375A1 (en) 2004-10-22 2006-09-07 Seth Coe-Sulliva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ed material
JP4384107B2 (ja) * 2004-10-25 2009-1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有機発光素子アレイ
JP4525536B2 (ja) * 2004-11-22 2010-08-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El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8633473B2 (en) 2004-12-28 2014-01-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High contrast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7851989B2 (en) 2005-03-25 2010-12-1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4557289B2 (ja) * 2005-06-23 2010-10-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表示装置
JP4378366B2 (ja) * 2005-08-04 2009-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アレイ
JP4743038B2 (ja) * 2005-08-22 2011-08-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723384B1 (ko) * 2005-09-06 2007-05-3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나노와이어 전자기기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070068404A1 (en) * 2005-09-29 2007-03-29 Edwin Hirahar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ditive deposition of materials onto a substrate
JP4588603B2 (ja) * 2005-09-30 2010-12-01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界発光装置
JP2007115464A (ja) * 2005-10-19 2007-05-10 Toppan Printing Co Ltd 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JP4706845B2 (ja) * 2006-02-15 2011-06-22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有機el素子の製造方法
WO2007117698A2 (en) 2006-04-07 2007-10-18 Qd Vision, Inc. Composition including material, methods of depositing material, articles including same and systems for depositing material
JP4775118B2 (ja) * 2006-06-01 2011-09-2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
WO2008105792A2 (en) * 2006-06-24 2008-09-04 Qd Vision, Inc. Methods for depositing nanomaterial,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a device,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an array of devices and compositions
WO2008111947A1 (en) 2006-06-24 2008-09-18 Qd Vision, Inc. Methods and articles including nanomaterial
WO2008108798A2 (en) 2006-06-24 2008-09-12 Qd Vision, Inc. Methods for depositing nanomaterial,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a device, and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an array of devices
CN101606436B (zh) * 2007-02-05 2011-06-08 Lg化学株式会社 具有提高的发光效率的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JP4479827B2 (ja) * 2008-05-12 2010-06-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発光ダイオード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153365A (ja) 2008-11-19 2010-07-0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発光素子、発光装置、電子機器及び照明装置
TWI396307B (zh) * 2009-02-05 2013-05-11 Huga Optotech Inc 發光二極體
US8404500B2 (en) 2009-11-02 2013-03-2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emitting element, light-emitting element, light-emitting device, ligh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liance
JP2011119233A (ja) * 2009-11-04 2011-06-16 Canon Inc 有機el素子と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5969216B2 (ja) 2011-02-11 2016-08-17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素子、表示装置、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らの作製方法
US9269749B2 (en) * 2014-07-07 2016-02-23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panel
JP6269387B2 (ja) * 2014-08-21 2018-01-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3140603B (zh) * 2021-04-13 2022-06-1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63241A (en) * 1968-11-14 1971-02-16 Du Pont Water-dispersible nonwoven fabric
JPS491241B1 (zh) * 1969-10-24 1974-01-12
JP3689536B2 (ja) * 1997-08-12 2005-08-31 光村印刷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法
JP2000003783A (ja) * 1998-06-12 2000-01-07 Tdk Corp 有機el表示装置
GB9813326D0 (en) * 1998-06-19 1998-08-19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Backlit displays
JP2000289320A (ja) * 1999-04-02 2000-10-17 Mitsumura Printing Co Ltd 画像形成法
TW556357B (en) * 1999-06-28 2003-10-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electro-optical device
JP2001035660A (ja) * 1999-07-16 2001-02-0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4226159B2 (ja) * 1999-08-06 2009-02-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有機led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方法
EP1214868B1 (en) * 1999-09-01 2011-01-12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US7102282B1 (en) * 1999-11-22 2006-09-05 Sony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with a cavity structure for resonating light
US6582504B1 (en) * 1999-11-24 2003-06-2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oating liquid for forming organic EL element
JP3836282B2 (ja) * 1999-11-24 2006-10-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有機el用塗液及び有機el素子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TWI238183B (en) * 2000-01-12 2005-08-21 Sumitomo Chemical Co Polymeric fluorescent substance and polymer light-emitting device
US20020001026A1 (en) * 2000-02-01 2002-01-03 Nobuyuki Ishikawa Production of organic luminescence device
JP2001351787A (ja) * 2000-06-07 2001-12-21 Sharp Corp 有機led素子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有機ledディスプレイ
JP2002110344A (ja) * 2000-09-29 2002-04-12 Tdk Corp 薄膜el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203674A (ja) * 2000-10-30 2002-07-19 Fuji Name Plate Kk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
JP4273191B2 (ja) * 2001-03-01 2009-06-03 三星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會社 有機発光デバイス
JP4593019B2 (ja) * 2001-06-25 2010-12-08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の作製方法
JP2003017248A (ja) * 2001-06-27 2003-01-17 Sony Corp 電界発光素子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43559A (zh) * 2013-05-09 2014-11-12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及制造方法及显示面板
CN105590947A (zh) * 2014-11-07 2016-05-1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07994131A (zh) * 2017-11-28 2018-05-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封装oled器件的封装结构、显示装置
CN111864091A (zh) * 2020-07-09 2020-10-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84004B (en) 2007-07-11
KR20040047638A (ko) 2004-06-05
TW200425772A (en) 2004-11-16
US6993214B2 (en) 2006-01-31
EP1424732A3 (en) 2007-07-18
JP2004178930A (ja) 2004-06-24
US20040160154A1 (en) 2004-08-19
EP1424732A2 (en) 2004-06-02
CN100367529C (zh) 2008-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23940A (zh) 发光器件及使用它的显示装置
TWI305415B (en)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CN101661951B (zh) 彩色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EP2278854B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607876A (zh) 有机发光器件、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器单元
EP2485568B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US20060181204A1 (en) Flexibl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US20070290604A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EP2728638A1 (en) Organic ligh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201039684A (en) Color conversion film and multicolor emission organic EL device including color conversion film
CN1575063A (zh) 层叠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及显示元件和显示单元
CN101047203A (zh) 多色有机发光装置
CN1929162A (zh)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TW201332179A (zh) 有機電激發光顯示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CN101267698A (zh) 有机el器件
WO2012011385A1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CN101257035B (zh) 顶部发光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US7642714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ith a transparent cathode
CN1640201A (zh) 有机场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H10308286A (ja) 有機el発光装置
JP4566759B2 (ja) 有機elパネル
JP2002367782A (ja) 有機el素子
TWI501439B (zh) 影像顯示系統
WO2015151855A1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モジュール及び情報機器
WO2023042244A1 (ja) 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06

Termination date: 2009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