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22926A - 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22926A
CN1522926A CNA2004100027301A CN200410002730A CN1522926A CN 1522926 A CN1522926 A CN 1522926A CN A2004100027301 A CNA2004100027301 A CN A2004100027301A CN 200410002730 A CN200410002730 A CN 200410002730A CN 1522926 A CN1522926 A CN 15229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tbrachium
posterior bumper
motor bike
freeing pipe
ca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0273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49775C (zh
Inventor
高野和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229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229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4977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4977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1/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 F02B61/02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for driving 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 B62K25/12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rocking arm pivoted on each fork leg
    • B62K25/22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rocking arm pivoted on each fork leg with more than one arm on each fork leg
    • B62K25/26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rocking arm pivoted on each fork leg with more than one arm on each fork leg for rear 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7/00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 B62M7/02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with engine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摩托车,排气管不与后臂或后缓冲器相互干扰,可以采用刚性大的后臂,并且可以自由地设定,可以提高摩托车的设计自由度,并且,可以容易地确保大的倾斜角。在该摩托车1中,在将发动机4的排气管44绕到发动机下方并向后方伸出、将连接到该排气管44上的消音器45配置在比支撑于后臂21上的后轮车轴更高的位置上,前述后臂21经由左右一对后缓冲器23支撑在车体侧上,从左右一对后缓冲器23之间穿过地配置前述排气管44。

Description

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
背景技术
通常,在摩托车中,主架从头管向后方延伸,在该主架的后部可上下摆动地安装支撑后轮的后臂,另一方面,发动机的排气管绕到发动机下方并向后延伸,将连接到该排气管上的消音器配置在比后轮高的位置上。
这样,作为将连接到排气管上的消音器配置在比后轮高的位置上的情况的例子,已知在车体左侧上配置一个后缓冲器,在车体右侧上配置消音器,以避开后缓冲器或后臂的方式配置排气管的方案。例如专利文献特开平9-96217号公报(第1~8页、图1~图3)。
发明内容
这样,在于车体一侧上配置消音器的情况下,消音器伸出到车体外侧而形成妨碍,确保大的倾斜角变得困难。在将连接到排气管上的消音器配置在比后轮高的位置上的情况下,由于排气管与后臂或后缓冲器等相互干扰,所以限制了后臂或后轮的配置或形状。并且,为了避免相互干扰,若过于伸出到车体的外侧,则难以确保大的倾斜角,摩托车的设计自由度变小。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其中,排气管不会与后臂或后缓冲器相互干扰,摩托车的设计自由度高,且可以容易地确保大的倾斜角。
为了解决前述课题并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按如下所述构成。
本发明方案1所述的发明为一种摩托车,在将发动机排气管绕到发动机下方并向后方伸出,将连接到排气管上的消音器配置在比支撑于后臂上的后轮车轴更高的位置上的摩托车中,前述后臂经由左右一对后缓冲器支撑在车体侧,从前述左右一对后缓冲器之间穿过地配置前述排气管。
采用方案1所述的发明,由于后臂经由左右一对后缓冲器支撑在车体侧上,从左右一对后缓冲器之间穿过地配置排气管,所以排气管不会干扰后臂和后缓冲器,摩托车的设计自由度高,并且,可以容易地确保大的倾斜角。
本发明方案2所述的发明,是在方案1所述的摩托车的基础上,至少在比后臂的枢轴更靠后方的位置上,在车体前后方向上,从俯视图看,车体中心线和所述排气管重合那样地配置所述排气管
采用方案2所述的发明,由于排气管配置在车体前后方向的车体中心线上,所以不必使后臂形成不与排气管干扰的退避形状,可以采用刚性更大的后臂,并且可以更自由地进行设定,提高了摩托车的设计自由度。
本发明方案3所述的发明,是在方案2所述的摩托车的基础上,将前述左右一对后缓冲器的下端轴支撑在前述后臂的上部。
采用方案3所述的发明,通过将左右一对后缓冲器的下端配置在后臂上部,可以使后缓冲器不与其它构件干涉地紧凑地进行配置。
本发明方案4所述的发明,是在方案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摩托车的基础上,前述后缓冲器由轴支撑在车体侧上的连杆、两端部轴支撑在该连杆的一端部和前述后臂之间的缓冲器、两端部轴支撑在前述连杆的另一端部和前述后臂之间的杆构成。
采用方案4所述的发明,后缓冲器具有特有的结构,提高了缓冲性能。
本发明方案5所述的发明,是在方案4所述的摩托车的基础上,前述缓冲器相对于前述杆配置在车辆后侧上。
采用方案5所述的发明,通过将缓冲器相对于所述杆配置在车辆后侧上,所述杆不会形成妨碍,可以从车辆后方拆下缓冲器,可以容易地对缓冲器进行调整。
本发明方案6所述的发明,是在方案1至方案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摩托车的基础上,前述排气管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的车辆中心线偏向于与将前述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后轮的链条相反的一侧,同时,在前述左右一对后缓冲器内,配置在与链条同一侧上的后缓冲器与另一个后缓冲器相比配置在更靠中心线的位置上。
采用方案6所述的发明,由于排气管相对于车体前后方向的车体中心线偏向于与将前述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后轮的链条相反的一侧,同时,在左右一对后缓冲器内,配置在与链条同一侧上的后缓冲器与另一个后缓冲器相比配置在更靠中心线的位置上,所以可以不与链条干扰地紧凑地进行配置。
本发明方案7所述的发明,是在方案1至方案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摩托车的基础上,从侧方观察,前述后缓冲器和前述排气管交叉配置。
采用方案7所述的发明,由于从侧方观察前述后缓冲器和前述排气管交叉配置,所以减少了排气管对后缓冲器的热影响。
本发明方案8所述的发明,如方案4至方案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摩托车的基础上,前述左右配置的连杆,轴支撑在支撑于车体侧上的公共的支撑轴。
采用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明,将左右配置的连杆轴支撑在支撑于车体侧上的公共的支撑轴上,通过构件的共用化来减少构件数目,可以不与其它构件产生干扰地紧凑配置。
本发明方案9所述的发明,如方案1至方案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摩托车的基础上,前述后臂具有向下侧突出的加强凸部。
采用方案9所述的发明,由于后臂具有向下侧突出的加强凸部,所以可以不考虑与左右一对后缓冲器的干扰地设定加强凸部,可以采用具有更充分的刚性的后臂。
附图说明
图1是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后臂、后缓冲器和排气管的配置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主架、后臂和后缓冲器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后臂和后缓冲器的配置的侧视图。
图5是沿图4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4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4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2的VIII-VIII线的音视图。
图9是沿图2的IX-IX线的剖视图。
图10是座椅后撑杆单元的侧视图。
图11是座椅后撑杆的俯视图。
图12是下后撑杆的侧视图。
图13是下后撑杆的前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摩托车
4     发动机
6     后轮
11    头管
15    主架
21    后臂
23    后缓冲器
44    排气管
45    消音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摩托车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该实施例。
图1是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后臂、后缓冲器以及排气管的配置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主架、后臂和后缓冲器的配置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后臂和后缓冲器的配置的侧视图,图5是沿图4的V-V线的剖视图,图6是沿图4的VI-VI线的剖视图,图7是沿图4的VII-VII线的剖视图,图8是沿图2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图9是沿图2的IX-IX线的剖视图,图10是座椅后撑杆单元的侧视图,图11是座椅后撑杆的俯视图,图12是下后撑杆的侧视图,图13是下后撑杆的正视图。
该实施例的摩托车1,由车架2、覆盖该车架2的车身外壳3、悬挂在车架2上的发动机4、前轮5、后轮6、燃料箱7、座椅8等构成。车体由车架2和悬挂在车架2上的发动机4构成。
车架2主要由头管11、从头管11向后下方延伸的侧视图为大致倒L字形的主架15、用于载置从该主架15的后上部向后方延伸的座椅8的座椅后撑杆单元16构成。在头管11上配有可转向地支撑的前叉12,在该前叉12的上部连接有手柄13,在前叉12的下端部上悬挂前轮5。
在主架15上搭载发动机4,在该主架15的前侧和发动机4的前侧上配置散热器14。发动机4为四缸四循环发动机,在该发动机4的气缸4a的上方位置上配置吸气管40、吸气箱41,通过它们将吸入的气体导入到配置于气缸4a后方的化油器42中。
在主架15上配置燃料箱7,该燃料箱7的后底部向下方延伸出来,在该延伸部7a内配置燃料泵43。借助该燃料泵43的驱动,经由供应软管43a将燃料供应给化油器42,其余的燃料从返回软管43b返回到燃料箱7中。
在发动机4的气缸4a的前侧连接四个排气管44,这四个排气管44在发动机4的下方集合为两个,在发动机4的下方迂回延伸,这两个排气管44在发动机4的后方集合为一个,将消音器45连接到该集合的排气管44上。消音器45配置在比后轮车轴高的位置上,即比后轮6高的位置上,固定在座椅后撑杆单元16上。
如图1和图2所示,主架15为在上下方向上宽度较宽的矩形中空截面体,由从头管11向左右后方延伸的水平部15a,以及从该水平部15a的后部向下垂直的垂直部15b构成。
如图1至图4所示,以枢轴22为支点可上下摆动地将后臂21安装到主架15的垂直部15b上,由后缓冲器23支撑在车体侧上。该后臂21在后端部悬挂有后轮6。
在设置于发动机4的输出轴4b上的链轮24和设置于后轮6的车轴6a上的链轮25上,挂设链条26,利用该链条26将发动机4的动力传递给后轮6。该链条26相对于车体前后方向的车体中心线L1配置在左侧。
如图1至图4所示,后臂21由中央连接部21a、从该连接部21a呈两叉状向前侧延伸的一对前侧部21b、从连接部21a呈两叉状向后侧延伸的一对后侧部21c构成。如图3所示,将横向构件27焊接到一对前侧部21b之间。
并且,在后臂21上,跨越前侧部21b和后侧部21c形成向下侧突出的加强凸部21d。该加强凸部21d为中央连接部21a的位置向最下方延伸的侧视图呈三角形的形状,在向最下方突出的部分中开设贯穿链条26的链条贯穿开口21e,后臂21具有向下侧突出的加强凸部21d,从而,可以不必考虑与左右一对后缓冲器23的干扰地设置加强凸部21d,可以采用具有更充分的刚性的后臂21。
如图5所示,后臂21的一对前侧部21b抵靠在主架15的垂直部15b的内侧上,经由凸台60将枢轴22贯穿插入到右侧的垂直部15b中,经由凸台61、锁定件62将螺栓63紧固固定到左侧的垂直部15b上。后臂21的一对前侧部21b分别经由套筒64a、64b和轴承65a、65b轴支撑在枢轴22上,横向构件27经由轴环66轴支撑在枢轴22上。
后臂21经由左右一对后缓冲器23支撑在车体侧上。如图1至图4所示,左右一对后缓冲器23由轴支撑在车体侧上的连杆70、两端部71a、71b轴支撑在该连杆70的一端部70a和后臂21之间的缓冲器71、两端部72a、72b轴支撑在连杆70的另一端部70b和后臂21之间的杆72构成,借助该左右一对后缓冲器23的结构提高缓冲性能。
如图4和图6所示,缓冲器71的端部71b经由套筒74和轴承75轴支撑在螺纹连接到后臂21上部21f上的螺栓73上。杆72的端部72b经由套筒77和轴承78轴支撑在螺纹连接到后臂21上部21f上的螺栓76上。
如图4和图7所示,该连杆70经由轴承80轴支撑在安装于主架15的突起部15c上的支撑轴79上。缓冲器71的端部71a经由套筒82和轴承83轴支撑在螺纹连接到连杆70的一端部70a上的螺栓81上。杆72的端部72a经由轴承85轴支撑在螺纹连接到连杆70的另一端部70b上的螺栓84上。
如图4和图6所示,后缓冲器23的下端和杆72的下端轴支撑在后臂21的上部21f上,后缓冲器23和杆72可以与其它构件不相互干扰地紧凑地进行配置。在后臂21的上部21f上,后挡板86安装于比缓冲器71更靠后方的位置上。
该缓冲器71相对于杆72配置在车辆后侧上,缓冲器71可以从车辆后方拆下,可以容易地进行调整。
并且,如图7所示,左右配置的连杆70轴支撑在支撑于车体侧上的共用支撑轴79,利用构件的共用化减少构件数目,可以不干涉其它构件地进行紧凑配置。
如图1至图3所示,该实施例的后臂21经由左右一对后缓冲器23支撑在车体上,排气管44从发动机4的下方向上方延伸、并穿过由枢轴22和后臂21的一对前侧部21b围成的空间,如图8所示,以从左右一对后缓冲器23之间穿过的方式配置。
这样,由于从左右一对后缓冲器23之间穿过地配置排气管44,所以排气管44不会与后臂21或后缓冲器23相互干扰,可以采用刚性大的后臂21,并且,可以自由地设定,提高了摩托车的设计自由度,并且,可以容易地确保较大的倾斜角。
并且,如图3和图8所示,排气管44至少在比枢轴22更靠后方的位置上配置于车辆前后方向的车体中心线L1上,因而,不需要使后臂21形成不与排气管44相互干扰的退避形状,可以采用刚性更大的后臂21,可以更加自由地设定,可以提高摩托车的设计自由度。
并且,将发动机4的动力传递给后轮的链条26配置在车体前后方向的车体中心线L1的左侧上,而如图3和图8所示,排气管44相对于车体前后方向的车体中心线L1与链条26相反的一侧、即车体中心线的右侧偏离一定距离D1,同时,在左右一对后缓冲器23内,配置在链条26同一侧上的后缓冲器比另一个后缓冲器配置在更靠近中心线的位置上。通过这样配置,后缓冲器23和排气管44不会干扰链条26,可以紧凑地配置排气管44和后缓冲器。
并且,如图1、图2和图8所示,后缓冲器23和排气管44在侧视图中相互交叉地配置,通过减少后缓冲器23和排气管44在侧视图中重叠的部分的配置,可以减轻排气管44对后缓冲器23的传热。
在该实施例中,排气管44的后端部44a和连接到后端部44a上的消音器45安装于座椅后撑杆90上,在该座椅后撑杆90上配置座椅8。
该座椅后撑杆90将下座椅后撑杆91和上座椅后撑杆92接合在一起并形成一体,该下座椅后撑杆91和上座椅后撑杆92由石墨树脂等绝热材料制成。
如图10至图13所示,下座椅后撑杆91具有覆盖排气管44的后端部44a上方的前侧部分91a、以及覆盖消音器45上方和侧方的后侧部分91b。如图10和图11所示,上座椅后撑杆92具有在左右两侧向前侧延伸的车体侧安装部92a、以及覆盖消音器45上方的后侧部分92b。架部93固定在上座椅后撑杆92的车体侧安装部92a上。
如图1、图2和图8所示,下座椅后撑杆91的前侧部分91a从左右一对后缓冲器23和排气管44之间穿过,由螺栓94紧固固定到主架15的凸台部15c上。并且,架部93由螺栓95紧固固定到凸台部15c上。
该座椅后撑杆90,其下座椅后撑杆91的前侧部分91a覆盖排气管44的后端部44a,后侧部分91b和上座椅后撑杆92的后侧部分92b覆盖消音器45的周围。通过使座椅后撑杆90形成覆盖排气管44和消音器45的形状,可以挡住从排气管44和消音器45而来的热传递,以简单的结构支撑座椅8,同时,可以减轻热传递。
座椅后撑杆是在用于支撑座椅8的架部93的部分为向下方敞开的结构,支撑座椅8,同时挡住排气管44的传热,并且,可以利用外部气体冷却排气管44。
并且,如图8所示,座椅后撑杆90的一部分配置在后缓冲器23和排气管44之间,可以可靠地防止排气管44向后缓冲器23的热传递。
并且,如图1和图2所示,在排气管44的后端部44a中配置触媒97,对尾气进行净化并排出到大气中,而座椅后撑杆90将配置于排气管44内部的触媒97的部分覆盖住。这样,通过用座椅后撑杆90覆盖配置于排气管44内部的触媒97的部分,可以挡住由于高热量而从触媒97部分进行的热传递。
如前面所述,在本发明方案1所述的发明中,由于后臂经由左右一对后缓冲器支撑在车体侧上,从左右一对后缓冲器之间穿过地配置排气管,因而,排气管不会与后臂或后缓冲器相互干扰,可以采用刚性大的后臂,并且可以自由地设定,提高了摩托车的设计自由度,并且,可以容易地确保大的倾斜角。
在方案2所述的发明中,由于排气管配置在车体前后方向的车体中心线上,所以不需要使后臂形成不与排气管相互干扰的退避形状,可以采用刚性更大的后臂,并且可以自由地设定,可以提高摩托车的设计自由度。
在方案3所述的发明中,通过将左右一对后臂的下端支撑在后臂的上部上,可以使后缓冲器不与其它构件相互干扰地进行紧凑的配置。
在方案4所述的发明中,后缓冲器采用特有的结构,提高了缓冲性能。
在方案5所述的发明中,通过将缓冲器相对于所述杆配置在车辆后侧上,可以从车辆后方拆装缓冲器,易于调整缓冲器。
在方案6所述的发明中,排气管相对于车体前后方向的车体中心线偏向于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后轮的链条相反的一侧,同时,在左右一对后缓冲器内,配置在链条同一侧上的后缓冲器配置在比另一个后缓冲器更靠中心线的位置上,借此,可以不与链条相互干扰地进行紧凑的配置。
在方案7所述的发明中,从侧方观察将后缓冲器和排气管交叉配置,借此,可以减少排气管对后缓冲器的热的影响。
在方案8所述的发明中,左右配置的连杆轴支撑在支撑于车体侧上的共用的支撑轴上,通过构件的共用化减少构件数目,可以不与其它构件相互干扰地紧凑地进行配置。
在方案9所述的发明中,通过使后臂具有向下侧突出的加强凸部,可以不考虑与左右一对后缓冲器相互干扰地设置加强凸部,可以采用具有更充分刚性的后臂。

Claims (9)

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排气管向发动机后方伸出,将连接到该排气管上的消音器配置在比支撑于后臂上的后轮车轴更高的位置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臂经由左右一对后缓冲器支撑在车体侧上,
从所述左右一对后缓冲器之间穿过地配置前述排气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比后臂的枢轴更靠后方的位置上,在车体前后方向上,从俯视图看,车体中心线和所述排气管重合那样地配置所述排气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一对后缓冲器的下端轴支撑在所述后臂的上部。
4.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任何一项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前述后缓冲器由轴支撑在车体侧上的连杆、两端部轴支撑在该连杆的一端部和所述后臂之间的缓冲器、以及两端部轴支撑在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部和所述后臂之间的杆构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相对于所述杆配置在车辆后侧。
6.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任何一项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的车辆中心线,偏向于与将前述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后轮的链条相反的一侧,同时,
在所述左右一对后缓冲器内,配置在与链条同一侧上的后缓冲器与另一个后缓冲器相比配置在更靠中心线的位置上。
7.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任何一项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从侧方观察,所述后缓冲器和所述排气管交叉配置。
8.如权利要求4至权利要求7任何一项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左右成对配置,所述左右一对连杆轴支撑在支撑于车体侧上的公共的支撑轴上。
9.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任何一项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臂具有向下侧突出的加强凸部。
CNB2004100027301A 2003-02-18 2004-01-19 摩托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977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40282 2003-02-18
JP2003040282 2003-02-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22926A true CN1522926A (zh) 2004-08-25
CN100349775C CN100349775C (zh) 2007-11-21

Family

ID=3290521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0273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9775C (zh) 2003-02-18 2004-01-19 摩托车
CNB20048000403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9541C (zh) 2003-02-18 2004-02-17 两轮摩托车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0403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9541C (zh) 2003-02-18 2004-02-17 两轮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00349775C (zh)
WO (1) WO2004074083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43702C (zh) * 2004-09-30 2008-12-1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两轮机动车的发动机排气结构
CN101172504B (zh) * 2006-11-02 2011-10-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
CN105593486A (zh) * 2013-11-29 2016-05-18 宝马股份公司 用于承接两轮运输工具的后消音器的装置
CN113581348A (zh) * 2021-02-26 2021-11-02 重庆隆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多连杆悬架机构及摩托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3403A (zh) * 2010-07-23 2010-12-15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摩托车后悬架减震器安装结构总成
CN105143028B (zh) 2013-03-15 2018-02-23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两轮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58390U (zh) * 1980-04-26 1981-11-26
JP2829327B2 (ja) * 1989-09-11 1998-11-2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H0996217A (ja) * 1995-09-29 1997-04-08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43702C (zh) * 2004-09-30 2008-12-1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两轮机动车的发动机排气结构
CN101172504B (zh) * 2006-11-02 2011-10-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
CN105593486A (zh) * 2013-11-29 2016-05-18 宝马股份公司 用于承接两轮运输工具的后消音器的装置
CN105593486B (zh) * 2013-11-29 2018-09-18 宝马股份公司 用于承接两轮运输工具的后消音器的装置
US10494980B2 (en) 2013-11-29 2019-12-03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Device for accommodating a muffler for a two-wheel vehicle
CN113581348A (zh) * 2021-02-26 2021-11-02 重庆隆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多连杆悬架机构及摩托车
CN113581348B (zh) * 2021-02-26 2023-03-10 重庆隆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多连杆悬架机构及摩托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349775C (zh) 2007-11-21
WO2004074083A1 (ja) 2004-09-02
CN100509541C (zh) 2009-07-08
CN1747869A (zh) 2006-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685217Y (zh) 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
CN101468698B (zh) 跨骑式车辆
CN1603588A (zh) 自动二轮车的排气控制装置
CN1751956A (zh) 鞍乘型车辆
CN100336678C (zh) 燃料电池车辆上的氢填充口配置结构
CN1669870A (zh) 自动二轮车的发动机安装结构
CN101028846A (zh) 机动二轮车
CN1754760A (zh) 车架结构
CN1239816C (zh) 向小型机动两轮车的排气系统供给二次空气的装置
CN1229572C (zh) 燃料喷射式发动机的燃料软管的安装结构
CN1836965A (zh) 踏板式车辆的车架构造
CN100349775C (zh) 摩托车
CN1704306A (zh) 车辆
CN1903651A (zh) 二轮机动车的后缓冲器配置结构
CN101058330A (zh) 摩托车
CN1036216C (zh) 机动二轮车的二次空气供给装置
CN1196616C (zh) 摩托车的燃油箱支承结构
CN1831305A (zh) 摩托车的排气装置
CN1096378C (zh) 机动二轮车的物品收容室支承构造
CN1895949A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身罩结构
CN1923599A (zh) 二轮机动车
CN1754757A (zh) 二轮机动车
CN1749093A (zh) 二轮机动车
CN1839067A (zh) 鞍乘式车辆
CN1090116C (zh) 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油箱设置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121

Termination date: 201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