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98231A - 薄膜用丙烯聚合物 - Google Patents

薄膜用丙烯聚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98231A
CN1498231A CNA028060873A CN02806087A CN1498231A CN 1498231 A CN1498231 A CN 1498231A CN A028060873 A CNA028060873 A CN A028060873A CN 02806087 A CN02806087 A CN 02806087A CN 1498231 A CN1498231 A CN 14982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cal
polymer
dimethylsilanediylbis
film
meth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8060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K��÷��
A·K·梅塔
M·C·陈
J·J·麦克阿尔宾
���ɿ������޹�˾
A·N·斯派卡
K·托马斯基
C·Y·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Original Assignee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filed Critical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Publication of CN14982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82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0/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0/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10/04Monomers containing three or four carbon atoms
    • C08F10/06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04Monomers containing three or four carbon atoms
    • C08F210/06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16Copolymers of ethene with alpha-alkenes, e.g. EP rubb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successively polymerising different monomer systems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ionic or coordination type without deactivating the intermediate polymer
    • C08F297/0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successively polymerising different monomer systems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ionic or coordination type without deactivating the intermediate polymer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coordination type
    • C08F297/08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successively polymerising different monomer systems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ionic or coordination type without deactivating the intermediate polymer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coordination type polymerising mono-olef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L23/12Poly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L23/14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L23/142Copolymers of propene at least partially crystalline copolymers of propene with other olef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4/00Polymerisation catalysts
    • C08F4/42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 C08F4/44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 C08F4/60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together with refractory metals, iron group metals, platinum group metals, manganese, rhenium technet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2Refractory 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4Titanium, zirconium, hafn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59Component covered by group C08F4/64 containing a transition metal-carbon bond
    • C08F4/65908Component covered by group C08F4/64 containing a transition metal-carbon bond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onising compound other than alumoxane, e.g. (C6F5)4B-X+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4/00Polymerisation catalysts
    • C08F4/42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 C08F4/44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 C08F4/60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together with refractory metals, iron group metals, platinum group metals, manganese, rhenium technet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2Refractory 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4Titanium, zirconium, hafn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59Component covered by group C08F4/64 containing a transition metal-carbon bond
    • C08F4/65912Component covered by group C08F4/64 containing a transition metal-carbon bond in combination with an organoaluminium compou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4/00Polymerisation catalysts
    • C08F4/42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 C08F4/44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 C08F4/60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together with refractory metals, iron group metals, platinum group metals, manganese, rhenium technet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2Refractory 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4Titanium, zirconium, hafn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59Component covered by group C08F4/64 containing a transition metal-carbon bond
    • C08F4/65916Component covered by group C08F4/64 containing a transition metal-carbon bond supported on a carrier, e.g. silica, MgCl2, polym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4/00Polymerisation catalysts
    • C08F4/42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 C08F4/44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 C08F4/60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together with refractory metals, iron group metals, platinum group metals, manganese, rhenium technet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2Refractory 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4Titanium, zirconium, hafn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59Component covered by group C08F4/64 containing a transition metal-carbon bond
    • C08F4/6592Component covered by group C08F4/64 containing a transition metal-carbon bond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cyclopentadienyl ring, condensed or not, e.g. an indenyl or a fluorenyl ring
    • C08F4/65922Component covered by group C08F4/64 containing a transition metal-carbon bond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cyclopentadienyl ring, condensed or not, e.g. an indenyl or a fluorenyl ring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cyclopentadienyl rings, fused or not
    • C08F4/65927Component covered by group C08F4/64 containing a transition metal-carbon bond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cyclopentadienyl ring, condensed or not, e.g. an indenyl or a fluorenyl ring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cyclopentadienyl rings, fused or not two cyclopentadienyl rings being mutually bridg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3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3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J2323/12Poly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8/00Chemical blending or stepwise polymerisation process with the same catalys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14/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way of preparation
    • C08L2314/06Metallocene or single site catalys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3Hollow or container type article [e.g., tube, vase, etc.]
    • Y10T428/1334Nonself-supporting tubular film or bag [e.g., pouch, envelope, packet, etc.]
    • Y10T428/1345Single layer [continuous lay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3Hollow or container type article [e.g., tube, vase, etc.]
    • Y10T428/1352Polymer or resin containing [i.e., natural or synthetic]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Shaping By String And By Release Of Stress In Plastics And The Like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结晶丙烯聚合物,它们的生产方法和它们用于薄膜应用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包括丙烯均聚物和丙烯共聚物的结晶丙烯聚合物。该组合物使用包括至少两种金属茂的金属茂催化剂体系在包括丙烯均聚物以及使用丙烯和少量共聚单体,优选乙烯的共聚物的顺序或平行聚合的聚合方法中制备。聚合用双金属茂催化剂体系来催化。所得聚合物具有宽的双峰型分子量分布。所得聚合物可有利地用于生产双轴取向薄膜或非取向薄膜。用这些丙烯聚合物制备的薄膜比由传统丙烯聚合物制备的薄膜具有明显更宽的加工性能范围和能够在更低的温度下均匀拉伸。

Description

薄膜用丙烯聚合物
本发明的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丙烯聚合物,它们的生产方法和它们用于取向和非取向薄膜应用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用于使用双金属茂催化剂体系制备特制(tailored)结晶性树脂以及丙烯和乙烯的无规共聚物的两段聚合方法。
背景技术
聚丙烯薄膜广泛用于胶带应用和包装应用如食品包装。丙烯型薄膜的加工特性和薄膜性能的优化已经是所要努力研究的主题。U.S.5,118,566例如描述了由聚丙烯、天然或合成树脂和成核剂制备的双轴取向薄膜。生产该薄膜的方法包括在低于聚丙烯熔点的温度下双轴拉伸薄膜。
对薄膜的流变学性能很关键的是起始丙烯聚合物。例如,如A.K.Mehta等人在2 MEIALLOCENE-BASED POLYOLEFINS 463-488(J.Scheirs & W.Kaminsky eds.,John Wiley & Sons 2000)中所述,性能如分子量分布(MWD)、组成分布(CD)、立构规整度、和α-烯烃的引入在最终薄膜性能上是重要的。已用普通齐格勒-纳塔(ZN)催化剂以及单一金属茂催化剂催化的聚合方法进行了尝试以获得这些最佳性能。虽然金属茂催化的丙烯聚合物是已知的,但单一金属茂,单段生产方法常常不足以获得薄膜所需性能的范围。为获得理想的性能,聚丙烯生产方法必须特制,以满足所需特性。能够特制所得聚丙烯聚合物的一种这样的生产方法是多段金属茂方法,其中α-烯烃引入能够在丙烯聚合过程的一个或多个阶段中进行。
多段聚合方法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多金属茂的使用也是已知的。然而,多段聚合方法一般用来制备含有橡胶状材料的嵌段共聚物,与结晶聚合物相反。U.S.5,280,074,5,322,902,5,346,925和WO98/10016例如描述了生产丙烯嵌段共聚物的两段方法。这些组分的丙烯/乙烯共聚物部分是适于模塑应用而非薄膜的非结晶橡胶状材料。U.S.5,708,090论述了制备用于高抗冲模塑应用的聚丙烯型材料的两段方法。EP 0 704 463公开了使用金属茂生产具有相对高的共聚单体含量的适于低抗冲应用的聚合物的两段方法。
如在U.S.5,298,561中所述,齐格勒-纳塔型丙烯聚合物和共聚物已用来制备薄膜。U.S.5,350,817和加拿大专利申请No.2,133,181描述了两种或多种金属茂用于制备全同立构丙烯聚合物的应用,然而,这两个参考文献没有一个描述如本文所述那些生产结晶聚合物的多段方法。
仍然需要生产具有在现有技术中还没有获得的所需属性的结合的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薄膜。需要一种兼备在低剪切速率下的高熔体强度和在高剪切速率下的改进剪切稀化的属性的薄膜。薄膜还应该具有在制造过程中的宽加工范围和在本领域中还未达到的薄膜性能的有利的均衡。
本发明的概述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膜和用于制备这种薄膜的丙烯聚合物,其中有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聚合物至少在该方法的第二段中具有拓宽的分子量分布,同时保持了高结晶度。
本发明的发明人已发现,丙烯聚合物的性能能够通过形成特制结晶性树脂或无规共聚物来特制。“特制结晶性树脂”(TCR)是通过在各段中使用包括至少两种金属茂的金属茂催化剂体系在一个阶段中让丙烯聚合和然后进一步让丙烯与少量共聚单体在独立阶段中聚合所制备的聚合物。这里使用的“无规共聚物”(RCP)是通过在各段中使用包括至少两种金属茂的金属茂催化剂体系在单段或多段方法中让丙烯与少量共聚单体聚合制备的结晶丙烯组合物,其中将共聚单体引入到所有聚合段。本发明的所得聚合物具有令人惊奇的高分子量和宽分子量分布,以及在取向和非取向薄膜应用中提供了加工性能益处。与今天可获得的聚丙烯薄膜相比,由这些独特聚合物制备的薄膜具有明显更宽的加工性能范围和能够在更低的温度下均匀拉伸。所得薄膜具有有利的性能均衡,包括高强度、高光学性能和良好阻隔性能。
具体地说,发明人已经发现,在本文所述的聚合方法过程中,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引入低于或等于1wt%乙烯共聚单体,和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引入1-5wt%乙烯共聚单体导致了分子量分布在高分子量端的大大拓宽,如由相对大的分子量值和Mz值所证明的那样。这是出人意料的,因为用单独使用的两种金属茂的任何一种,分子量随乙烯添加而下降。分子量拓宽改进了本文所述的薄膜的流变学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提供具有宽分子量分布,同时保持高水平的结晶度的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来获得。这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通过提供包括(a)和(b)的TCR丙烯聚合物来获得:(a)10-90wt%均聚结晶丙烯单元;和(b)90-10wt%结晶丙烯共聚物,其中基于聚合物的总重量的共聚单体的wt%是在0.05-15的范围内;其中各聚合物在各段中使用包括两种金属茂催化剂组分的金属茂催化剂体系在单独的阶段中制备并且其中该聚合物具有在2.1-10范围内的分子量分布(Mw/Mn)。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该目的通过提供RCP结晶丙烯共聚物来获得,其中基于聚合物的总重量的共聚单体的wt%是在大约0.05到大约15的范围内,其中RCP在各段中使用包括两种金属茂催化剂组分的金属茂催化剂体系在单段或多段中制备,且其中RCP具有在大约2.1到大约10的范围内的分子量分布(Mw/Mn)。
附图描述
图1是样品1、2A、2B、3、4和5的GPC分子量分布曲线;
图2是样品2A和6的GPC分子量分布曲线。
图3是样品2A、4和6的DSC熔化分布曲线。
图4A和4B是在样品2A、4和6的双轴拉伸曲线过程中的加工范围(process window)。
图5是样品2A和9的加工性能曲线。
图6是样品10-18的GPC分子量分布。
图7是样品10反应器排放聚合物的GPC分子量分布。
图8是样品10、13、15、17和18的组成分布。
图9是样品10和它的级分的分子量分布;和
图10是样品11、13和17的剪切粘度对剪切速率的关系曲线。
详细描述
本发明涉及(1)结晶丙烯聚合物,和制备该聚合物的方法,和(2)有结晶丙烯聚合物制备的取向和非取向薄膜和制备这些薄膜的方法。它们在以下依次进行描述。
这里使用的“结晶”被定义为具有根据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的在大约100℃以上的可辨认的峰熔点(DSC峰熔化温度)。
这里使用的“全同立构”被定义为具有根据用13C-NMR的分析的至少40%全同立构五价物(pentads)。这里使用的“高全同立构”被定义为具有根据用13C-NMR的分析的至少60%全同立构五价物。
这里使用的“分子量”是指重均分子量(Mw)和“分子量分布”(MWD)是指Mw除以数均分子量(Mn)。“Mz”值是高平均分子量值,按照A.R.Cooper在CONCISE ENCYCLOPEDIA OF POLYMERSCIENCE AND ENGINEERING 638-39(J.I.Kroschwitz,ed.JohnWiley & Sons 1990)中所述那样计算。
这里采用的元素族的周期表的新编号方案如在HAWLEY’SCONDENSED CHEMICAL DICTIONARY 852(John Wiley & Sons,13th ed.1997)中那样使用。
除非作了区别,这里使用的“聚合”包括共聚和三元共聚,“单体”包括共聚单体和三元共聚单体,“聚合物”包括共聚物和三元共聚物。
制备结晶丙烯聚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的方法涉及使用包括至少两种金属茂和活化剂的金属茂催化剂体系。理想的是,这些催化剂体系组分担载在载体材料上。
金属茂
这里使用的“金属茂”一般是指用结构式CpmMRnXq表示的化合物,其中Cp是可以被取代的环戊二烯基环,或它的可以被取代的衍生物,M是4、5或6族过渡金属,例如钛、锆、铪、钒、铌、钽、铬、钼和钨,R是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烃基或烃氧基,X是卤素,和m=1-3,n=0-3,q=0-3,以及m+n+q的总和等于过渡金属的氧化态。
制备和使用金属茂的方法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例如,在U.S.4,530,914;4,542,199;4,769,910;4,808,561;4,871,705;4,933,403;4,937,299;5,017,714;5,026,798;5,057,475;5,120,867;5,278,119;5,304,614;5,324,800;5,350,723;6,143,686;和5,391,790中详细描述了金属茂。
优选的金属茂用下式来表示:
其中M是周期表的4、5、或6族的金属,优选锆,铪和钛,最优选锆;
R1和R2是相同或不同的,优选相同,并且是以下基团之一:氢原子,C1-C10烷基,优选C1-C3烷基,C1-C10烷氧基,优选C1-C3烷氧基,C6-C10芳基,优选C6-C8芳基,C6-C10芳氧基,优选C6-C8芳氧基,C2-C10链烯基,优选C2-C4链烯基,C7-C40芳烷基,优选C7-C10芳烷基,C7-C40烷芳基,优选C7-C12烷芳基,C8-C40芳基链烯基,优选C8-C12芳基链烯基,或卤素原子,优选氯;
R3和R4是氢原子;
R5和R6是相同或不同的,优选相同,是以下基团之一:卤素原子,优选氟、氯或溴原子,可以被卤化的C1-C10烷基,优选C1-C4烷基,可以被卤化的C6-C10芳基,优选C6-C8芳基,C2-C10链烯基,优选C2-C4链烯基,C7-C40芳烷基,优选C7-C10芳烷基,C7-C40烷芳基,优选C7-C12烷芳基,C8-C40芳基链烯基,优选C8-C12芳基链烯基,-NR15 2,-SR15,-OR15,-OSiR15 3,或-PR15 2基团,其中R15是以下基团之一:卤素,优选氯原子,C1-C10烷基,优选C1-C3烷基,或C6-C10芳基,优选C6-C9芳基;
R7
-B(R11)-,-Al(R11)-,-Ge-,-Sn-,-O-,-S-,-SO-,-SO2-,-N(R11)-,-CO-,-P(R11)-,或-P(O)(R11)-;
其中R11、R12和R13是相同或不同的,是氢原子,卤素原子,C1-C20烷基,优选C1-C10烷基,C1-C20氟烷基,优选C1-C10氟烷基,C6-C30芳基,优选C6-C20芳基,C6-C30氟代芳基,优选C6-C20氟代芳基,C1-C20烷氧基,优选C1-C10烷氧基,C2-C20链烯基,优选C2-C10链烯基,C7-C40芳烷基,优选C7-C20芳烷基,C8-C40芳基链烯基,优选C8-C22芳基链烯基,C7-C40烷芳基,优选C7-C20烷芳基,或者R11和R12,或R11和R13与连接它们的原子一起能够形成环体系;
M2是硅,锗或锡,优选硅或锗,最优选硅;
R8和R9是相同或不同的,具有R11所述的含义;
m和n是相同或不同的,是0、1或2,优选0或1,m+n是0、1或2,优选0或1;和
基团R10是相同或不同的,具有以上R11、R12和R13所述的含义。两个相邻的R10基团能够连接在一起,形成环体系,优选含有4-6个碳原子的环体系。
烷基是指直链或支链取代基。卤素(卤化)是指氟、氯、溴或碘原子,优选氟或氯。
尤其理想的金属茂是结构式(1)和(2)的化合物:
Figure A0280608700361
其中M1是Zr或Hf,R1和R2是甲基或氯,以及R5、R6、R8、R9、R10、R11和R12具有上述含义。
这些手性金属茂可以用作制备高全同立构聚丙烯共聚物的消旋体混合物。还可以使用纯R或S形式。旋光聚合物能够用这些纯立体异构形式制备。优选的是,除去金属茂的内消旋型,以确保该中心(即金属原子)提供有规立构聚合。立体异构体的分离能够用已知的文献技术来完成。对于特殊产物,还可以使用外消旋/内消旋混合物。
一般,这些金属茂通过多步方法来制备,包括用其卤素衍生物进行反复的芳族配体的去质子化/金属化和引入桥基和中心原子。虽然不意味着受以下反应路线的制约,但它举例说明了该一般方法:
H2Rc+Butyl Li---->HRcLi
H2Rd+Butyl Li----→HRdLi
Figure A0280608700374
制备金属茂的其它方法全面地描述在288 J.OrganometallicChem.63-67(1985)和EP-A-320762中。
优选的金属茂的示例、但非限制性例子包括以下化合物: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苯基-1-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5-苯并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6-二异丙基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乙基-4-苯基-1-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萘基-1-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乙基-4-萘基-1-茚基)合锆,
二氯·苯基(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苯基-1-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1-萘基)-1-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2-萘基)-1-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5-二异丙基-1-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4,6-三甲基-1-茚基)合锆,
二氯·苯基(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6-二异丙基-1-茚基)合锆,
二氯·1,2-乙二基双(2-甲基-4,6-二异丙基-1-茚基)合锆,
二氯·1,2-丁二基双(2-甲基-4,6-二异丙基-1-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乙基-1-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异丙基-1-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叔丁基-1-茚基)合锆,
二氯·苯基(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异丙基-1-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乙基-4-甲基-1-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4-二甲基-1-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乙基-1-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α-苊基-1-茚基)合锆,
二氯·苯基(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5-苯并-1-茚基)合锆,
二氯·苯基(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5-(甲基苯并)-1-茚基)合锆,
二氯·苯基(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5-(四甲基苯并)-1-茚基)合锆,
二氯·苯基(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α-苊基-1-茚基)合锆,
二氯·1,2-乙二基双(2-甲基-4,5-苯并-1-茚基)合锆,
二氯·1,2-丁二基双(2-甲基-4,5-苯并-1-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5-苯并-1-茚基)合锆,
二氯·1,2-乙二基双(2,4,7-三甲基-1-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1-茚基)合锆,
二氯·1,2-乙二基双(2-甲基-1-茚基)合锆,
二氯·苯基(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1-茚基)合锆,
二氯·二苯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1-茚基)合锆,
二氯·1,2-丁二基双(2-甲基-1-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乙基-1-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5-异丁基-1-茚基)合锆,
二氯·苯基(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5-异丁基-1-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5-叔丁基-1-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5,6-三甲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苯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5-苯并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6-二异丙基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乙基-4-苯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萘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乙基-4-萘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苯基(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苯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1-萘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2-萘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5-二异丙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4,6-三甲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苯基(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6-二异丙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1,2-乙二基双(2-甲基-4,6-二异丙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1,2-丁二基双(2-甲基-4,6-二异丙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乙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异丙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叔丁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苯基(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异丙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乙基-4-甲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4-二甲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乙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α-苊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苯基(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5-苯并-1-茚基)合锆,
二甲基·苯基(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5-(甲基苯并)-1-茚基)合锆,
二甲基·苯基(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5-(四甲基苯并)-1-茚基)合锆,
二甲基·苯基(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α-苊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1,2-乙二基双(2-甲基-4,5-苯并-1-茚基)合锆,
二甲基·1,2-丁二基双(2-甲基-4,5-苯并-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5-苯并-1-茚基)合锆,
二甲基·1,2-乙二基双(2,4,7-三甲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1,2-乙二基双(2-甲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苯基(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苯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1,2-丁二基双(2-甲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乙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5-异丁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苯基(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5-异丁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5-叔丁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5,6-三甲基-1-茚基)合锆等。
这些优选的金属茂催化剂组分详细描述在U.S.6,143,686,5,145,819,5,243,001,5,239,001,5,329,022,5,329,033,5,296,434,5,276,208和5,374,752;以及EP549 900和576 970中。
优先选择用于本发明的金属茂是两种或多种不同的金属茂,当单独使用时,产生了全同立构、结晶丙烯聚合物,但结合使用时,产生了具有有价值的特定薄膜应用所需的属性的聚合物。尤其理想的金属茂是从结构式1和/或2中选择的那些,当单独用于生产丙烯均聚物时,能够在约50℃到约120℃的工业上有吸引力的温度下产生具有大约25,000到大约1,500,000的重均分子量的全同立构聚合物。优选的是,选择产生具有不同分子量的聚合物的两种或多种金属茂。这导致聚合物具有更宽的分子量分布。
当存在共聚单体时,所用金属茂可以显示不同的分子量响应,如以下在实施例中所述那样。这也影响产物的分子量分布。例如,我们已发现,在本文所述聚合方法过程中,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引入低于或等于1wt%乙烯共聚单体,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引入1-5wt%乙烯共聚单体导致了分子量分布在高分子量端的大大拓宽。这是出乎意料的,因为使用两种金属茂的任何一种,分子量随乙烯添加而降低。
分子量分布的其它拓宽可以通过反应器工艺技术来实施。例如,在本领域中已知在多段聚合方法的不同阶段用不同水平的氢,即分子量调节剂操作可以获得分子量分布的拓宽。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本发明的方法中使用的催化剂体系包括至少两种金属茂。该至少两种金属茂能够在约50℃到约100℃的聚合温度下产生具有25,000到300,000,优选100,000到300,000范围内的分子量的丙烯均聚物。另一种金属茂优选能够在相同的温度下在一个方案中产生具有在25,000到2,000,000,在另一个方案中150,000到1,500,000,和在再一个方案中300,000到1,000,000范围内的分子量的丙烯均聚物。优选,各金属茂产生了具有低于3,优选低于2.5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组合物。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该至少两种组分选自以下化合物:
外消旋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苯基-1-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4-二甲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5,6-三甲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4,5,6,7-四氢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5-苯并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苯基-1-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5-苯并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6-二异丙基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乙基-4-苯基-1-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乙基-4-萘基-1-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甲基·苯基(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苯基-1-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1-萘基)-1-茚基)合锆,
外消旋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2-萘基)-1-茚基)合锆,和
外消旋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茚基)合锆。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种金属茂是4-苯基-1-茚基取代的金属茂如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苯基-1-茚基)合锆和二甲基·苯基(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苯基-1-茚基)合锆。
在聚合中使用的金属茂的比率将部分取决于金属茂的活性和各自的所需贡献。因此,例如,如果以1∶1的比率使用两种金属茂和各自的活性是相似的,那么预期该聚合物产物包括45-55%的由一种金属茂产生的聚合物和55-45%的由另一种产生的聚合物。产物的分子量分布的宽度将至少部分取决于金属茂之间的分子量能力的差别。如在以下详细描述的那样,在聚合方法中添加共聚单体和/或氢可以影响各金属茂的贡献。
活化剂
金属茂一般与某些形式的活化剂一起使用,以便产生活性催化剂体系。术语“活化剂”在这里被定义为能够增强一种或多种金属茂将烯烃聚合成聚烯烃的能力的任何化合物或组分,或化合物或组分的结合物。烷基铝氧烷优选用作活化剂。最优选的甲基铝氧烷(MAO)。一般,优选用于烯烃聚合的烷基铝氧烷含有5-40个以下重复单元:
(线性物质),
Figure A0280608700432
(环状物质),
其中R是C1-C8烷基,包括混合烷基。尤其优选的是其中R是甲基的化合物。铝氧烷溶液,尤其甲基铝氧烷溶液可以从工业出售商那里作为各种浓度的溶液获得。已有制备铝氧烷的各种方法,它们的非限制性实例描述在U.S.4,665,208,4,952,540,5,091,352,5,206,199,5,204,419,4,874,734,4,924,018,4,908,463,4,968,827,5,308,815,5,329,032,5,248,801,5,235,081,5,157,137和5,103,031;和EP-A-0 561476,EP-B1-0 279 586,EP-A-0 594 218和WO 94/10180中(除非另有规定,这里使用的“溶液”是指任意混合物,包括悬浮液)。
一些MAO溶液往往随着时间的迁移而变得浑浊和变成胶状。可以有利地在使用前澄清这种溶液。使用了许多方法来形成无凝胶的MAO溶液或从溶液中除去凝胶。通常简单地过滤或滗析胶化溶液以分离凝胶与透明MAO。U.S.5,157,137例如公开了通过用碱或碱土金属的无水盐和/或氢化物处理烷基铝氧烷来形成透明且无凝胶的烷基铝氧烷的溶液的方法。
还可以使用电离活化剂来活化金属茂。这些活化剂是为中性或离子型,或是诸如四(五氟苯基)硼三(正丁基铵),它电离中性金属茂化合物。这些电离化合物可以含有活性质子,或与电离化合物的剩余离子缔合、但不配位或仅松散地配位于该剩余离子的一些其它阳离子。还可以使用活化剂的结合物,例如铝氧烷和电离活化剂的结合物,例如参阅WO 94/07928。用作路易斯酸(LA)的优选的活化剂阴离子中性前体是具有非水解性配体的强酸,它们的至少一个是吸电子的,如已知会从二甲基二茂锆(二甲基·双环戊二烯基合锆)上夺取阴离子片段,例如,三全氟苯基硼,三全氟萘基硼,三全氟联苯硼的那些路易斯酸。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这些前体不带有能够被金属氧化物的羟基(甲硅烷醇基团质子)质子化的任何反应性配体。例如,在水性介质中容易水解的仅具有烷基、卤素、烷氧基和/或酰胺配体任何13族元素型路易斯酸是不适合的。LA的至少一个配体必须具有充分的吸电子性,以在典型反应条件下获得必需的酸性,例如三全氟苯基硼。
LA的典型金属/准金属中心包括硼,铝,锑,砷,磷和镓。最优选LA是包括13族准金属中心与互补配体,且具有足够的吸电子性,使得该路易斯酸性高于或等于AlCl3的中性化合物。实例包括三全氟苯基硼,三(3,5-二(三氟甲基)苯基)硼,三(二叔丁基甲基甲硅烷基)全氟苯基硼,和其它高氟化三芳基硼化合物。Chen和Marks,100 ChemicalReviews 1392-1434(2000);Yang等人,116 J.Am.Chem.Soc.10015-10031(1994);Yang等人,113 J.Am.Chem.Soc.3623-3625(1991);Chien等人113 J.Am.Chem.Soc.8570-8571(1991);Bochmann等人12 Organometallics 633-640(1999);Herfert等人14Makromol.Chem.,Rapid Commun.91-96(1993);以及EP 0 704 463和EP 0 513 380中公开了其它适合的活化剂。
在早先的文献EP-A-0 277 003,EP-A-0 277 004和U.S.5,198,401和WO-A-92/00333中出现了包括用非配位阴离子活化的金属茂阳离子的用于配位聚合的离子催化剂的描述。它们教导了优选的制备方法,其中金属茂(双Cp和单Cp)通过阴离子前体来质子化,使得烷基/氢负离子基团从过渡金属上被夺取,使之变成阳离子且被非配位阴离子电荷平衡。
术语“非配位阴离子”是指不配位于所述阳离子或仅微弱地配位于所述阳离子,从而保持充分不稳定,以被中性路易斯碱置换的阴离子。“相容性”非配位阴离子是当最初形成配合物分解时不降解成中性的那些。此外,该阴离子不会将阴离子取代基或片段转移给阳离子,以使它由阴离子形成中性四配位金属茂化合物和中性副产物。可根据本发明使用的非配位阴离子是具有相容性,稳定金属茂阳离子(就将其离子电荷平衡在+1价态来说),还保持足够不稳定性,以允许在聚合过程中被烯属或炔属不饱和单体置换的那些。
不含活性质子,但能够形成活性金属茂阳离子和非配位阴离子的电离离子化合物的使用也是已知的。参阅EP-A-0 426 637和EP-A-0573 403。制备离子催化剂的其它方法使用最初为中性路易斯酸,但在与金属茂化合物电离反应时形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离阴离子前体,例如使用三(全氟苯基)硼。参阅EP-A-0 520 732。加聚用的离子催化剂还能够通过过渡金属化合物的金属中心用含有金属氧化基团与阴离子基团的阴离子前体氧化来制备,参阅EP-A-0 495 375。
在金属配体包括标准条件下能够电离夺取的卤素结构部分(例如二氯·双环戊二烯基合锆)的场合下,它们能够通过与有机金属化合物如氢化或烷基锂或铝,格利雅试剂等的已知烷基化反应被转化。对于原位方法,参阅描述了烷基铝化合物与二卤代金属茂化合物在添加活化阴离子化合物之前或与之同时反应的EP-A-0 500 944和EP-A1-0570 982。
载体材料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使用的催化剂体系优选使用多孔颗粒材料,如滑石,无机氧化物,无机氯化物和树脂材料如聚烯烃或聚合化合物来担载。
最优选的载体材料是多孔无机氧化物材料,它包括来自元素周期表2、3、4、5、13或14族金属氧化物的那些。二氧化硅、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铝和它们的混合物是特别优选的。可以单独或与二氧化硅、氧化铝或二氧化硅-氧化铝结合使用的其它无机氧化物是氧化镁,二氧化钛,氧化锆等。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载体材料是具有10-700m2/g范围内的表面积,在0.1-4.0cc/g范围内的总孔体积和在10-500μm范围内的平均粒度的多孔二氧化硅。理想的是,表面积是在50-500m2/g的范围内,孔体积是在0.5-3.5cc/g的范围内和平均粒度是在20-200μm的范围内。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表面积是在100-400m2/g的范围内,孔体积是在0.8-3.0cc/g的范围内和平均粒度是在30-100μm的范围内。典型多孔载体材料的平均孔径是在10-1000_的范围内。理想的是,在另一实施方案中使用具有50-500_,或75-350_的平均孔径的载体材料。可以理想地在约100℃到约800℃的温度下在任何地方将二氧化硅脱水约3到约24小时。
金属茂、活化剂和载体材料可以以许多方式合并。适合载体技术描述在U.S.4,808,561和4,701,432中。理想的是,将金属茂和活化剂合并,再将它们的反应产物担载在多孔载体材料上,如在U.S.5,240,894和WO94/28034,WO96/00243和WO96/00245中所述。供选择的是,金属茂可以单独预活化,然后单独或一起与载体材料合并。如果将金属茂单独担载,那么优选的是,将它们干燥,然后在用于聚合之前作为粉料合并。
不管金属茂和它们的活化剂是单独预接触还是金属茂和活化剂立即合并,应用于多孔载体的反应溶液的总体积优选小于多孔载体的总孔体积的约4倍,更优选小于多孔载体的总孔体积的约3倍和还更优选在多孔载体的总孔体积的大于约1到小于约2.5的范围内。测量多孔载体的总孔体积的工序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优选的方法描述在1EXPERIMENT METHODS IN CATALYST RESEARCH67-96(Academic Press 1968)中。
担载包括金属茂阳离子和非配位阴离子的离子催化剂的方法描述在WO91/09882,WO94/03506,WO96/04319和1999年6月24日提出的共同待审U.S.Ser. No.09/339,128中。该方法一般包括在已大量脱水和脱羟基的传统聚合或无机载体上的物理吸附,或使用属于足以活化在含二氧化硅的无机氧化物或氟化物改性的载体中的保留羟基,使得路易斯酸与载体结合和羟基的氢可用于质子化金属茂化合物的强路易斯酸的中性阴离子前体。
担载催化剂体系可以直接用于聚合或该催化剂体系可以使用本领域中公知的方法来预聚合。有关预聚合的细节,参阅U.S.4,923,833和4,921,825,EP 0 279 863和EP 0 354 893。
聚合方法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聚合物一般以多段方法制备,其中均聚和共聚并行或优选串行地独立进行。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将丙烯均聚和此后将丙烯和共聚单体在最初生产的均聚物的存在下使用上述金属茂催化剂体系来共聚。然而,如果首先制备共聚物,随后制备的“均聚物”很可能含有一些痕量的共聚单体。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聚合物以单段或多段方法制备,其中共聚并行或优选串行进行,或简单地以单段进行。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丙烯和共聚单体使用上述金属茂催化剂体系来共聚。
单独地,各段可以包括任何方法,包括气体、淤浆或溶液相或高压压力釜方法。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各段中使用淤浆(本体液体丙烯)聚合方法。
淤浆聚合方法一般使用在约1到约100个大气压(大约0.1到大约10MPa)范围内或甚至更高的压力和在约-60℃到约150℃范围内的温度。在淤浆聚合中,在添加了丙烯和共聚单体和常常还有氢与催化剂的液体或超临界聚合介质中形成了固体颗粒聚合物的悬浮液。在聚合介质中使用的液体例如能够是链烷烃或环烷烃。所使用的介质应该在聚合条件下是液体并且是相对惰性的,如己烷和异丁烷。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丙烯用作聚合稀释剂和聚合使用约200kPa到约7,000kPa的压力在约50℃到约120℃的温度下进行。
各段的持续时间将取决于催化剂体系,共聚单体和反应条件。在其中需要TCR的情况下,让丙烯均聚达一段时间,该段时间足以在一个方案中获得具有10-90wt%均聚物,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具有20-80wt%,和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具有30-70wt%均聚物的组成,基于聚合物的总重量。在其中形成RCP的实施方案中,让丙烯和共聚单体共聚一段足以获得结晶丙烯共聚物的时间,其中基于聚合物的总重量的共聚单体的wt%是在0.05-15的范围内。
聚合可以间歇或连续方式进行,以及整个聚合可以在一个反应器中进行,或优选该聚合物可以在系列反应器中进行。如果使用串联的反应器,那么可以将共聚单体加入到系列反应器的任何一个中,然而,优选的是,将该共聚单体加入到第二或后续反应器中。
在第一和/或后续反应器中可以将氢作为分子量调节剂加入到聚合体系中,取决于所需产物的特定性能和所使用的特定金属茂。当使用具有不同氢响应的金属茂时,氢的添加因此将影响聚合物产物的分子量分布。优选的TCR产物形式具有存在于总聚合物的高分子量物质中的共聚单体,以在薄膜中提供没有断裂的良好薄膜拉伸性能与低可萃取物,低雾度和良好水分阻隔的均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在共聚过程中使用与聚合过程中相同或更低水平的氢。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如果使用串联的反应器,那么可以将共聚单体加入到该系列反应器的任何一个中,然而,优选的是,将共聚单体加入到第二或后续反应器中。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当生产RCP时,如果使用串联反应器,应该将共聚单体加入到串联的各反应器中。
聚合物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聚合物是结晶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的反应器共混物。该聚合物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包括10-90wt%均聚物,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包括20-80wt%均聚物,和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包括30-70wt%均聚物,基于聚合物的总重量。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聚合物是结晶丙烯共聚物,其中基于聚合物的总重量的共聚单体的wt%是在约0.05到约15的范围内,以及在另一个方案中是0.5到10。
如在以下实施例中所示,与由单一金属茂催化剂制备的丙烯聚合物相比,使用混合金属茂催化剂的体系在不同聚合段制备的应得结晶丙烯均聚物的反应器共混物提供了薄膜取向性能的改进和良好的薄膜性能。然而,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的均聚物/聚合物和在本发明的供选择方案中的共聚物提供了宽薄膜加工性能范围和流变学性能的更有利的均衡。
可以使用任何共聚单体来制备本发明的聚合物。优选的是,该共聚单体选自由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和1-辛烯组成的α-烯烃。还能够使用共聚单体和取代共聚单体如4-甲基戊烯-1的结合物。最优选的这些共聚单体是乙烯,1-戊烯和1-己烯。也可以使用二烯烃和环烯烃。
共聚单体的用量将取决于共聚单体的类型和所需的性能。最终组合物可以含有任意量的共聚单体,只要组合物的组分保持结晶。一般,基于聚合物的总重量的共聚单体单元的量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是在0.05-15wt%的范围内,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是在0.1-10wt%的范围内,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是在0.5-8wt%的范围内,和在再一个实施方案中是在0.5-5wt%的范围内,基于聚合物的总重量。相反,聚合物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包括99.95-85wt%丙烯单元,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包括99.90-90wt%的范围内,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包括99.5-92wt%丙烯单元,在再一个实施方案中包括99.5-95wt%丙烯单元,基于聚合物的总重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该组合物的理想特征是在高分子量物质中存在共聚单体,以选择性降低结晶度和改进在拉伸温度下的薄膜取向性能,虽然均聚物,即高结晶组分提供了所需的薄膜性能如刚性和阻隔性。在本发明的供选择实施方案中,该组合物的理想特征是在高分子量物质存在的共聚单体量少于在低分子量物质中所存在的,因此改进了在低薄膜拉伸温度下的薄膜取向性能。含有较少共聚单体(或不含共聚单体)的高分子量结晶组分提供了所需的薄膜性能如刚性和阻隔强度。本发明的聚合物还保留了单位置金属茂型聚合物的低可萃取物水平特征,它一般是在2wt%以下,根据由21 CFR 177.1520(d)(3)(ii)所测定的结果。如在以下实施例中所示那样,本发明的聚合物结合了均聚丙烯的刚性和阻隔性能与无规共聚物的增强的无断裂低温拉伸性能。
本发明的丙烯聚合物尤其适合于取向和非取向薄膜应用和优选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具有在约25,000到约1,500,000的范围内,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具有约100,000到约1,000,000范围内,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具有在约1,400,000到约750,000范围内,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具有约150,000到约500,000范围内,和在再一个实施方案中具有约200,000到约400,000范围内的重均分子量(MW)。本发明的聚合物的Mz值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是在400,000到2,000,000的范围内,在另一个实施方案是在500,000到1,500,000的范围内,和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是在600,000到800,000的范围内。
这些聚合物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具有0.2dg/min到30dg/min,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具有0.5dg/min到20dg/min,和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具有1dg/min到10dg/min的熔体流速(MFR)。本发明的聚合物具有拓宽的分子量分布,与用仅一类金属茂催化剂制备的聚合物相比。该聚合物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具有2.1到10.0,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具有2.5-7.0的分子量分布(Mw/Mn)。
本发明的TCR聚合物具有反映其均聚物/共聚物组成和由所用各金属茂获得的组分贡献的存在情况的特制组成分布。本发明的RCP聚合物具有反映它们的共聚物组成和由所用各金属茂获得的组分贡献的存在情况的特制组成分布。由各金属茂获得的共聚物物质在组成分布上是狭窄的,一般对于单位置金属茂型聚合物来说。最终组成分布将取决于共聚单体的水平,所产生的均聚物(当存在时)与共聚物的比率和各金属茂的共聚单体引入倾向。分子量分布、立构规整度分布和最终组合物的组成分布的设计取决于目的最终应用的需求。
本发明的聚合物能够与其它聚合物,尤其与其它聚烯烃共混。这样的实例是与普通丙烯聚合物共混。
薄膜
本发明的结晶全同立构丙烯聚合物表现了独特的薄膜取向性能且该薄膜表现了良好的性能均衡。任何薄膜制造方法可以用来制备本发明的取向薄膜,只要该薄膜在至少一个方向中取向至少一次。一般,工业上所希望的取向聚丙烯薄膜按序或同时进行双轴取向。最普通的做法是首先使薄膜纵向取向和然后在横向上取向。两种公知的取向薄膜制造方法包括拉幅框方法和双泡方法。
我们已经发现,本发明的结晶丙烯组分的新型结构与用今天的ZN生产的丙烯聚合物制备的标准薄膜相比表现了显著的差别,并且比得上用单一金属茂生产的薄膜。如在以下详细讨论的那样,双轴拉伸研究显示,本发明的薄膜具有明显更宽的加工性能范围和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平衡拉伸。沿纵向(MD)和横向(TD)在流延片材上在升温下的拉伸研究表明,当与ZN生产的丙烯聚合物相比时,本发明薄膜可在较低的拉伸温度下容易地无断裂拉伸。这显示了在工业拉幅框生产线上以显著更高的线速度操作,同时还制备出具有良好透明度、刚性和阻隔性能的取向薄膜的能力。
本发明的最终薄膜一般可以具有任何厚度,然而,优选该厚度是在1-200μm的范围内,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是2-150μm,和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是5-75μm。对于薄膜拉伸的拉伸比没有特定限制,然而,对于单轴取向薄膜,优选该拉伸比是约4到约10倍,在双轴取向薄膜的情况下,该拉伸比是横向的约4到约15倍。纵向(MD)和横向拉伸理想地在约70℃到约200℃,最好在约80℃到约190℃范围内的温度下进行。薄膜可以共挤出或层压和/或可以分单层或多层,其中本发明的薄膜包括层的至少一个部分,一般芯层。
本发明的结晶丙烯聚合物还非常适合于能够使用流延或吹塑薄膜工艺技术制备的非取向薄膜。与取向薄膜一样,非取向薄膜也能够共挤出或层压和/或可以分单层或多层,其中本发明的薄膜包括层的至少一个部分。
在本发明的薄膜聚合物中可以包括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和它们的用途在本领域中一般是公知的。它们包括在塑料中常用的那些,如常规的热稳定剂或抗氧化剂,中和剂,增滑剂,抗粘连剂,颜料,防雾剂,抗静电剂,澄清剂,成核剂,紫外线吸收剂或光稳定剂,填料和其它添加剂。有效水平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并取决于基础聚合物的详细情况,制造方式和最终应用。另外,氢化和/或石油烃树脂可以用作添加剂。
薄膜表面可以用任何已知方法如电晕或火焰处理来处理。另外,可以采用标准薄膜处理(例如退火)和转化操作,以在生产线上将薄膜转换为有用产品。
试验方法
在以下适当表中列举了试验方法。其它测试和工艺方法包括以下各种:MFR通过ASTM D 1238 Conditional L的方法来测定。熔化温度由在10℃/min加热和冷却速率下操作的DSC获得的峰温度测定。共聚单体含量由FTIR测量法测定(与13C NMR比较来校准)。己烷可萃取物百分率通过21 CFR §177.1520(d)(3)(i)和(ii)来测定。TREF可萃取物百分率在TREF(温度上升洗提分级)过程中测定,代表一种量化易于迁移和萃取的一般低分子量高含共聚单体物质的供选择方法。在TREF实验中(ExxonMobil Chemical Company method;参阅Wild等人,20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Polymer Physics Edition441(1982);U.S.5,008,204;和WO93/03093),这些物质是在0℃下不结晶,而是在该温度下保持在溶剂中的那些。虽然己烷和TREF可萃取物的绝对水平是不同的,但两种方法提供了类似倾向数据。全同立构指数通过如在EP 0 747 212中公开的13C NMR谱法来测定。分子量(Mn,Mw,Mz)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即量化分子量数据的公知分析工序测定。多分散性指数还通过如由Drickman等人,9Journal of Plastic Film and Sheeting 22(1993)中所述的动态剪切流变仪来测定。
使用英斯特朗机(1122型)的附加双轴拉伸测量用通过T.M.Long拉伸分析的一组类似聚合物来进行。关键差别是通过T.M.Long机器提供的同时双轴拉伸与由英斯特朗机提供的按序拉伸的差别,与典型工业拉幅框机器的操作相似。
用英斯特朗机的拉伸测量如下进行:流延挤出片材(一般600μm厚)沿纵向(MD)切割成76.2mm宽的长条。将长条在英斯特朗机上的夹口之间夹紧。切割适当长度的长条,使得夹口间隔为25.4mm。将样品在英斯特朗机的环境室中在110℃的温度下保持。温度热电偶探头与样品相邻。在英斯特朗机中在110℃的温度和50.8mm/min的拉伸速率下将样品沿MD拉伸到700%。在MD拉伸后,样品保持在700%拉伸率下,同时将室门打开和让样品冷却到环境温度。从室中取出样品(大约100μm厚),再沿初始横向(TD)切割成25.4mm宽长条。适当长度的长条再次在英斯特朗机的夹口之间夹紧。使用两种不同TD拉伸条件。
·条件1:25.4mm夹口间隔,1,100%TD拉伸比,508mm/min拉伸速度,100-150℃的不同拉伸温度。该拉伸条件的应变比是大约2,200%/分钟。
·条件2:12.7mm夹口间隔,2,200%TD拉伸比,1270mm/min拉伸速度,120-160℃的不同拉伸温度。该拉伸条件的应变比是大约11,000%/分钟。
热密封强度(表10B)在表中所示的温度下用Theller薄膜密封机(PC型)测量。在23℃下调理24小时之后,使用United six stationmachine测量密封强度。密封条件是206.8kPa密封压力,0.5秒密封停留时间,2.54cm宽薄膜长条,3个试样/样品,50.8cm/分钟试验速度。
收缩张力(表12)通过在英斯特朗机(1122型)的夹口中固定2.54cm宽薄膜长条,沿MD切割来测定。夹口的间距是5.08cm。环境室包围夹口。能够将室空间加热和控制到所需温度,以诱发薄膜样品收缩和相关收缩张力。实验在110℃的温度下进行。在环境温度下紧紧固定薄膜长条,此后关闭环境室和将温度升到110℃。一旦达到试验温度,试验在该温度下继续20分钟。用长条纸记录器记录从初始加载时间开始在薄膜中产生的张力。当薄膜在110℃下平衡时读出的最终持平力被认为是在该温度下的收缩张力(g力)。每一样品在110℃下进行2次试验,以检验可重现性和取数据平均值。
薄膜加工性能如下测定:样品用TM Long拉伸装置进行拉伸;MD×TD拉伸比=6×6;预热时间27sec;拉伸率76.2mm/sec;初始片材厚度是大约600μm;最终拉伸薄膜厚度是大约20μm,其中E=均匀拉伸,U=不均匀拉伸(即非拉伸标记/非拉伸区域),B=断裂,S=流挂(表中缩写)。用TM Long拉伸装置在143.3℃;MD×TD拉伸比=6×6;预热时间27sec下制备测试薄膜性能用薄膜。薄膜厚度使用纵断面测绘仪测定;浊度按照ASTM D1003测定;光泽根据ASTMD 2457测定;WVTR(水蒸气透过率)根据ASTM F 372测定;拉伸性能和1%正割模量按照ASTM D882测定。
实施例
实施例1-9。数据在表1-6中的样品1-9在以下讨论,并且例示了双金属茂结合以形成属于TCR的结晶聚丙烯组合物的情况。样品1、2A和2B是与本发明一致的丙烯聚合物。它们如以下所示与几种金属茂型和普通齐格勒-纳塔(ZN)型丙烯聚合物比较。样品3由与用于制备样品1、2A和2B相同的金属茂催化剂体系(包括两种金属茂)来制备,但不使用任何共聚单体。样品4和5由单金属茂型催化剂制备;样品4是均聚物,而样品5含有乙烯作为共聚单体。ZN生产的丙烯聚合物是样品6、7、8和9。样品6和9是控制结晶度的聚合物,包括丙烯均聚物和丙烯共聚物的反应器共混物,与本发明聚合物类似,但由普通ZN催化剂制备。产物PP4792 E1是样品6的实例。在稍低MFR(2.1比PP4792 E1的2.6)下的产物PP4782是样品9的实例。样品7和8是常规无规共聚物聚丙烯。产物PP4822和PD9012 E1分别是样品7和8的实例。以上ZN产物(样品6、7、8和9)可以从ExxonMobil Chemical Company,Houston Texas,USA商购。表1A和表1B提供了描述样品1-9的特征数据。术语“ 2 MCN”是指其中使用两种金属茂催化剂的情况。各金属茂本身能够是相同或不同的。
共聚物样品1通过使用包括在二氧化硅载体上的两种金属茂的等摩尔混合物的催化剂体系来制备。催化剂体系如下制备。在惰性氮气氛围中,将8.0g的外消旋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与6.0g的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茚基)合锆和780g的甲基铝氧烷的30wt%甲苯溶液(Albemarle Corporation,Baton Rouge,LA)合并。添加860g的甲苯,以稀释该溶液。将在流动氮气流中预先脱水到600℃的939g MS948二氧化硅(1.6cc/g孔体积-购自DavisonChemical Division of W.R.Crace,Baltimore,MD)单独加入到催化剂制备容器中。用搅拌器将金属茂-铝氧烷溶液加入到二氧化硅中。在添加该溶液之后,继续混合1小时,然后将真空施加于该容器。将微弱的氮吹扫气流加入到容器底部,以有助于除去挥发物。在干燥的最后,获得了1454g的自由流动的固体。分析显示了8.95wt%Al和0.17wt%Zr的载量,Al/Zr摩尔比是180。
将几批催化剂体系合并,以提供聚合试验用的足够加料。为了容易加入到反应器中,将催化剂体系用油混合淤浆(20重量份比80重量份DrakeolTM 35(购自Penreco,Dickinson,Texas))。
聚合样品1的工序如下所示。聚合使用串联的两个反应器以中试规模连续搅拌釜本体液体相聚合方法进行。反应器装有除去聚合热的夹套。在第一个反应器中的反应器温度设定在70℃,在第二个反应器中设定在64℃。催化剂以5g/hr的估算速率进给。三乙基铝(TEAL)用作清除剂并以160ml/hr的TEAL在己烷溶剂中的2wt%溶液的速率进给。丙烯以约73kg/hr的速率进给第一个反应器和以约27.5kg/hr的速率进给第二个反应器。仅以导致在最终聚合物中引入约0.8wt%乙烯所需的进给速率将乙烯共聚单体加入到第二个反应器中。在第一个反应器中添加500mppm的氢,以便控制分子量。第二个反应器中不加入新鲜的氢。在第一个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为约2.75小时和在第二个反应器中为约2小时。聚合物的生产率是约32kg/hr。聚合物作为具有约2.0dg/min的MFR和约0.8wt%的乙烯水平的颗粒产物从反应器中排出。来自第一个反应器的中间产物的评价显示具有4.0的MFR的均聚丙烯。
共聚物样品2A使用与以上对于样品1所述相同的催化剂体系聚合工序来制备。唯一的差别是进给第二个反应器的乙烯共聚单体的轻微增加,导致在最终产物中的总乙烯引入率为1.0wt%。最终颗粒产物具有约1.0的MFR;来自第一个反应器的中间产物的MFR是约4.0。两种聚合物样品1和2A包括高MFR均聚丙烯与低MFR无规共聚物的反应器共混物。
共聚物样品2B使用与以上对于样品1和2A所述类似催化剂体系和聚合工序来制备,但有一些变化。对于催化剂,使用在氮气下预先脱水到600℃的MS 952二氧化硅(Davison Chemical,Division of W.R.Grace,Baltimoer,MD)代替MS 948。还有,在将金属茂/铝氧烷混合物加入到二氧化硅中之后,将在甲苯中含有Kemamine AS-990(WitcoCorporation,Greenwich,CT)的溶液(1wt%的AS-990,基于二氧化硅的重量)加入到淤浆中,再干燥。在反应器聚合时,调节反应器水平,以在第一和第二反应器中制备的产物之间提供70%/30%分摊(split),和在样品1和2A的生产过程中提供55%/45%分摊。
均聚物样品3也使用上述两种金属茂混合物制备。将几批催化剂合并,以提供聚合试验用的加料。为了方便加入到反应器中,将催化剂体系用油混合成淤浆(15wt%)。
聚合样品3的工序如下所示。聚合使用串联的两个反应器以中试规模连续搅拌釜本体液体相聚合方法进行。反应器装有除去聚合热的夹套。在第一个反应器中的反应器温度设定在70℃,在第二个反应器中设定在64℃。催化剂以13.5g/hr的估算速率进给。三乙基铝(TEAL)用作清除剂并以2ml/min的TEAL在己烷溶剂中的2wt%溶液的速率进给。丙烯以约65.8kg/hr的速率进给第一个反应器和以约27.2kg/hr的速率进给第二个反应器。在第一个反应器中添加500mppm的氢,在第二个反应器中添加900mppm的氢,以便控制分子量。在第一个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为约3小时和在第二个反应器中为约2小时。聚合物的生产率是约25kg/hr。最终聚合物作为具有约2.0dg/min的MFR的颗粒均聚物产物从反应器中排出。
均聚物样品4使用用甲基铝氧烷活化且担载在二氧化硅上的金属茂催化剂体系外消旋二氯·二甲基甲硅烷基双(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来制备。催化剂体系按以下方式制备。
前体溶液通过搅拌将343g的30wt%甲基铝氧烷(代表1.76mol Al)在甲苯中的溶液(Albemarle Corp.,Baton Rouge,LA)与6.36g的二氯·二甲基甲硅烷基双(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0.01 mol Zr)来制备。然后,添加367g的甲苯,再继续搅拌15分钟。将前体溶液(625.9g)加入到392g的在氮气下预先加热到600℃的Davison MS948二氧化硅(1.6cc/g孔体积-购自W.R.Crace,Davison Chemical DivisionBaltimore,Maryland)。液体体积与总二氧化硅孔体积的比率是1.10。该固体具有湿砂的稠度,再在减压(483mm Hg真空)和高达50℃的温度下干燥16小时。获得了485.5g的细粉状自由流动固体催化剂。元素分析显示0.09wt%Zr和7.37wt%Al。
将几批催化剂体系合并,以提供聚合试验用加料。为了容易加入到反应器中,将催化剂体系用油混合成淤浆(DrakeolTM,15wt%)。聚合样品4的工序如下所示。聚合在中试规模的两个反应器-连续搅拌釜中以本体液体相聚合方法进行。反应器装有除去聚合热的夹套。在第一个反应器中的反应器温度设定在70℃,在第二个反应器中设定在66℃。催化剂以6.6g/hr的速率进给。TEAL(2wt%己烷)用作清除剂并以1.6g/hr的速率进给。以上制备的催化剂体系作为在矿物油中的15%淤浆进给,与丙烯一起吹扫到反应器中。丙烯单体以73kg/hr的速率进给第一个反应器和以27kg/hr的速率进给第二个反应器。在第一个反应器中的反应器停留时间是约2.3小时和在第二个反应器中为约1.7小时。聚合物生产率在第一个反应器中是约16kg/hr和在第二个反应器中为8kg/hr。聚合物作为具有4.3dg/min的MFR的颗粒产物从反应器排出。
共聚物样品5使用用甲基铝氧烷活化且担载在二氧化硅上的金属茂催化剂体系外消旋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5-苯并茚基)合锆来制备。催化剂体系按以下方式制备。
前体溶液通过搅拌将837.4g的30wt%甲基铝氧烷(代表4.31molAl)在甲苯中的溶液(Albemarle Corp.,Baton Rouge,LA)与8.45g的二氯·二甲基硅烷二基双(2-甲基-4,5-苯并茚基)合锆(0.015mol Zr)来制备。然后,添加249g的甲苯,再继续搅拌15分钟。将前体溶液加入到783g的在氮气下预先加热到600℃的Davison MS948二氧化硅(1.6cc/g孔体积-购自W.R.Crace,Davison Chemical DivisionBaltimore,Maryland)。液体体积与总二氧化硅孔体积的比率是0.95。该固体看起来是干燥的和自由流动的。在减压(737mm Hg真空)和高达65℃的温度下干燥24.5小时来脱除挥发物。获得了1056g的细粉状自由流动固体催化剂。元素分析显示0.13wt%Zr和12.14wt%Al。
将几批的该催化剂体系合并,以提供聚合试验所需的加料。在用于聚合之前,将2wt%Kemamine AS990(购自Witco Corp.,CreenwichCT)加入到催化剂干燥固体中。为了容易加入到反应器中,然后将催化剂用油混合成淤浆(DrakeolTM,15wt%)。
聚合样品5的工序如下所示。丙烯/乙烯共聚物的聚合使用串联的两个反应器以中试规模连续搅拌釜本体液体相聚合方法进行。反应器装有用于除去聚合热的夹套。在第一个反应器中的反应器温度设定在55℃,在第二个反应器中设定在51℃。催化剂以9.2g/hr的速率进给。三乙基铝(TEAL)用作清除剂和以2.25ml/min的TEAL在己烷溶剂中的2wt%溶液的速率进给。乙烯用作共聚单体和调节它的流速,以提供约1.0wt%的引入水平。在第一个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为约3小时和在第二个反应器中为约2.2小时。聚合物的生产率是约13.6kg/hr。聚合物作为具有约3.9dg/min的MFR和1.1wt%乙烯的共聚单体含量的颗粒产物从反应器中排出。
金属茂型聚合物(样品1-5)的分子量分布表示在图1中。GPC曲线是相对面积与分子量的关系曲线。恢复柔量值(图1和2)跟踪分布的高端,并按单位Pa-1×10-4计。柔量使用在以下进一步描述的ExxonMobil Chemical Company方法在约200℃下测量。样品4和5由单一金属茂型催化剂获得,而样品1、2A、2B和3由两种金属茂型催化剂获得。样品4和5(分别为均聚物和乙烯共聚物)特征性地显示了窄分子量分布,这是单位置金属茂催化聚合物的典型特征。在均聚物样品4和乙烯共聚物样品5之间没有发现分子量分布的差别。在两种金属茂催化的聚合物中,聚合物样品3显示了适度拓宽的分子量分布,反映了由该两种金属茂获得的贡献。
令人惊奇的是,本发明聚合物样品1、2A和2B显示了出人意料的双峰型分子量分布。在聚合方法过程中引入低于或等于1wt%乙烯共聚单体导致了分子量分布在高分子量端大大拓宽。这是出乎意料的,因为用两种金属茂的任何一种,分子量随乙烯添加而下降。
本发明聚合物(样品2A)与通过相同方法(即在单独的聚合阶段添加乙烯共聚单体)、但使用普通ZN催化剂(样品6)所制备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的比较在图2中给出。本发明聚合物的高端的分子量拓宽的程度是显而易见的。
在本发明聚合物的高分子量端的这种显著的分子量拓宽能够用几种技术来表征,其一是可恢复柔量的测量(例如参看图1和2),它的值公知可跟踪该分布的高分子量端物质。可恢复柔量使用RhemetricStress Rheometer测定。聚合物的样品在200℃,1×104达因/cm2应力下熔化180秒。然后,该应力释放到0,以使聚合物恢复变形。可恢复柔量是用应力恢复标称化的应变。发现样品的柔量值从样品4(单一金属茂;均聚物)的1.1×104Pa-1到样品3(两种金属茂;均聚物)的3.6×104Pa-1增加到本发明聚合物样品1、2A和2B的大于或等于3.9×104Pa-1(两种金属茂;共聚物)。样品10和11的可恢复柔量分别是3.63×104Pa-1和4.3×104Pa-1
乙烯在本发明聚合物中的引入(据信主要发生在较大分子上)拓宽了熔化分布,如在图3所示的DSC熔化数据中所看到的那样,该图比较了本发明聚合物样品2A与金属茂对照物样品4和ZN对照物样品6。熔化迹线用Perkin Elmer DSC 7差示扫描量热仪制作。单位点金属茂型催化剂已知用于在聚合物样品的所有分子中提供均匀的共聚单体引入和以便在相同共聚单体引入水平下获得比普通ZN型催化剂更高的熔点抑制。虽然在本发明聚合物中的乙烯引入水平比对比ZN对照物高(在样品1和2A中的0.8和1.0wt%比样品6和7中的0.55和0.4wt%),但本发明聚合物中的可萃取物水平是更低的,反映了它们的单位点催化起源(表1A)。
将本发明聚合物(样品1、2A和2B),两种金属茂催化对照物(样品3和4)和两种ZN催化对照物(样品6和7)转化为双轴取向薄膜,以评价拉伸和取向的容易性。该步骤被认为是制造这种取向薄膜的关键点。所采用的工序之一是在本领域广泛使用的那种,包括流延挤出聚合物片材(一般500μm到650μm厚),随后在升温下用拉伸装置如从TM Long Co.,Somerville,N.J.购得的薄膜拉伸机(这里表示为TMLong machine)双轴取向,获得了15-25μm的最终厚度。由拉伸的均匀性(即均匀拉伸与拉伸带的存在),薄膜流挂和在最严重的情况下的薄膜断裂来判定薄膜拉伸或取向的容易性。所期望的拉伸分布是在宽拉伸温度范围内提供均匀拉伸,没有任何拉伸带,断裂或流挂的那种。选择聚合物的拉伸性能在表2中总结。单一金属茂催化均聚物样品4显示了低劣的拉伸性能。双金属茂均聚物样品3显示了改进,虽然它不如本发明聚合物样品1、2A和2B一样好,它们显示了理想的宽拉伸范围。样品2A和2B的性能看起来优于ZN对照物样品6和7的那些。
不同样品的比较加工性能范围的图示在图4中给出。具有尽可能宽的曲线将是良好加工范围的聚合物的反映。图4A比较了标准金属茂单位点型聚合物样品4与ZN对照样品6。较低熔点、窄分布聚合物样品4能够在比对照样品6更低的温度下加工,但它看起来具有低劣的加工范围与拉伸温度。图4B比较了同一ZN对照样品6与本发明聚合物-金属茂聚合物2A。样品2A的加工性能范围现在看起来是更宽的,尤其在低拉伸温度下,反映了非常有利的加工范围。
对以上生产的一些双轴拉伸薄膜的薄膜性能测量在表3中给出。本发明聚合物薄膜的性能有利地可与ZN对照物相比。ZN薄膜具有稍高的薄膜刚性。已经发现,本发明聚合物的最佳薄膜性能(低雾度、最高刚性)的拉伸温度低于ZN对照薄膜通常所用的温度。如在表3中所示,当拉伸温度从154.4℃降至143.3℃时,样品2A薄膜的雾度和模量均被改进。
为了用目前的ZN聚合物获得这种较低拉伸温度,人们能够使用熔化温度与本发明聚合物类似的无规共聚物。这使用与本发明聚合物样品1、2A和2B相同的样品8,具有Tm=146℃的2MFR、2.8wt%乙烯无规共聚物来进行。通过挤出流延片材和在TM Long拉伸装置上在143.3℃的较低温度下拉伸来由样品8制备双轴取向薄膜。样品8的拉伸薄膜的薄膜性能与样品2A的那些在表4中比较。由无规共聚物样品8显示的薄膜性能分布看起来不如本发明聚合物。薄膜刚性、水分阻隔和拉伸性能全部低于本发明聚合物的那些。薄膜数据证明了本发明聚合物的有利薄膜拉伸性能与良好薄膜性能的独特均衡。
不是所有样品能够耐受这些TD拉伸条件并保持不断裂。记下当发生断裂时的它们的测量数据,以及如果未断裂的在1,100%和2,200%拉伸比下的拉伸强度。在各拉伸条件下评价两个试件/聚合物样品;值作为两个试件的平均值来报道。
按照以上条件1的测试条件的TD拉伸数据在表5中给出。表5显示了在1,100%拉伸比下的TD拉伸强度,以及在获得该拉伸水平之前断裂的那些样品的断裂点。对于所有样品,在达到1,100%TD拉伸之前断裂的倾向在较低温度下是较高的。本发明聚合物的优越性可在这些数据中明显看出来。它们比金属茂对照物(样品3和4)或ZN对照物(样品6和7)能更好地耐受断裂。在本发明聚合物薄膜中,只有在降低到110℃的拉伸温度(比对照样品的最佳值低25℃)之后才在本发明聚合物薄膜中标记到了断裂。还有,当在其中不发生断裂的温度下比较样品时(例如参看在150℃下的数据),本发明聚合物薄膜(样品1和2A)显示了在1,100%拉伸比下的较低拉伸强度(即较易的拉伸性能)。在较低拉伸温度下的无断裂的较易TD拉伸性能是由本发明聚合物提供的独特特征之一。因为在TD拉伸过程中的薄膜断裂一般是在由拉幅框方法制造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中的弱键,所以本发明聚合物提供了显著加工优点。
在250m/min.线速度下和用TD拉伸比850%(即1m宽薄膜拉伸到8.5m)操作的制备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的典型工业拉幅框方法具有约15,000%/分钟的TD-拉伸应变率。虽然在实验室试验中难以达到该值,但以上条件2的英斯特朗TD拉伸试验条件提供了11,000%/分钟的应变率,这接近工业制造方法的值。按照条件2的条件的数据测量在表6中给出。结果与前面所述的那些相同:低TD拉伸强度值和本发明聚合物降低到比ZN对照样品的最佳值低30℃(130℃对160℃)的本发明聚合物无薄膜断裂。在接近在工业拉幅框加工中所遇到的那些的高TD应变率下,本发明聚合物显示了更好的无断裂低温TD拉伸性能。
本发明聚合物的在用拉幅框方法制造双轴取向薄膜过程中的加工性能的测试用能够生产1m宽修整(trimmed)薄膜的中试生产线进行。这些薄膜的制备可使用本领域公知技术容易地制备。本发明聚合物样品2B与ZN对照样品9进行比较。设定用于一些关键加工参数的典型值如下表所示:
参数 样品9(2.1MFR,159℃Tm) 样品2B(1.7MFR,147℃Tm) 样品10(2.6MFR,144℃Tm)
挤出熔化温度 279℃ 272℃  263℃
MD烘箱温度 135℃ 122℃  122℃
MD拉伸比 5.0 5.1  5.1
TD烘箱温度 182℃ 166℃  168℃
TD拉伸比 7.7 7.7  7.7
薄膜厚度 20μm 20μm  20μm
理想的加工性能范围是保持良好薄膜质量和均匀性的TD烘箱温度的范围。这是因为在拉幅机取向聚丙烯(OPP)薄膜工艺中,TD拉伸通常是最关键的步骤,当拉伸比、速率和轮廓是恒定的时。在低TD烘箱温度下,薄膜太强劲以致不能均匀拉伸,并且它会断裂。在高TD烘箱温度下,薄膜太柔弱以致不能耐受拉伸;它倾向于流挂,导致薄膜形成不良或断裂。所以具有获得平均和良好质量薄膜的理想温度范围(加工性能范围)。优选的树脂提供了更大的加工性能范围。样品9和2B的数据在图5中给出。本发明聚合物样品2B的加工性能范围比ZN对照物样品9明显更宽。例如,在样品9的提供15℃(174-189℃)的加工性能范围的加工质量指数下,样品2B的相应加工性能范围是28℃(150-178℃)。本发明聚合物不仅提供了更大的加工范围,而且提供了在明显更低TD烘箱温度下操作的能力。这表明了较低能量输入和较高线速度的优点。
这种在宽应变率和温度范围内的优异拉伸性能是本发明聚合物的关键属性。它表现为比目前的最佳ZN丙烯聚合物和单一金属茂催化丙烯聚合物更宽的双轴取向薄膜加工性能范围。该加工优点通过良好的薄膜性能分布来完成。
实施例10-18  以下论述样品10-18,它们的数据在表7A-12中提供,例示了用双金属茂形成属于RCP的结晶丙烯聚合物的情况。
样品10和11是与本发明一致的由双金属茂结合物形成的丙烯聚合物。它们如以下所示与几种金属茂型和普通ZN型聚丙烯聚合物比较。由单一金属茂催化剂(MCN)制备样品12和13,前者是均聚物和后者是共聚物,乙烯是共聚单体。样品14和15也由单一金属茂催化剂制备,前者是均聚物和后者是乙烯共聚物。ACHIEVE 3854(ExxonMobile Chemical Company,Houston TX)是样品14的商品实例。样品16是由双金属茂结合物生产的均聚物。样品17和18是商品ZN丙烯聚合物。聚丙烯9012E1(ExxonMobile Chemical Company,Houston TX)是样品17的商品实例,而聚丙烯9302E1(也购自ExxonMobile Chemical Company)是样品18的商品实例。
本发明实施例样品10和11使用包括在二氧化硅载体上的两种金属茂的等摩尔混合物的催化剂体系来制备。该催化剂体系如下制备。在惰性氮气氛围中,将5.31g的外消旋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茚基)合锆与6.85g的外消旋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和732.1g的甲基铝氧烷的30wt%甲苯溶液(AlbemarleCorporation,Baton Rouge,LA)合并。加入2222g的甲苯,以稀释该溶液。单独地,将在流动氮气流中预先脱水到600℃的798g的MS948二氧化硅(25μm平均粒度;1.6mL/g孔体积;Davison ChemicalDivision of W.R.Grace,Baltimore,MD)加入到催化剂制备容器中。在干燥之前将KemamideTMAS990的甲苯溶液(8g的AS990在80g甲苯中,C.K.Witco Corporation,Greenwich,CT)加入到该淤浆中。将微弱的氮吹扫气流加入到容器的底部,以有助于除去挥发物。在干燥的最后,获得了972.5g的自由流动的固体。分析显示了10.2wt%Al,0.20wt%Zr的载量及175的Al/Zr摩尔比。
将几批催化剂体系合并,以提供聚合试验用的足够加料。为了容易加入到反应器中,将催化剂体系用油混合淤浆(20重量份催化剂比80重量份DrakeolTM矿物油(Penreco,Dickinson TX))。
样品10如下所示聚合。聚合使用串联的两个反应器以中试规模连续搅拌釜本体液体相聚合方法进行。反应器装有除去聚合热的夹套。在第一个反应器中的反应器温度设定在64℃,在第二个反应器中设定在59℃。催化剂以4.89g/hr的估算速率进给。三乙基铝(TEAL)在己烷中的2wt%溶液用作清除剂并以15mppm的水平添加。丙烯以约89kg/hr的速率进给第一个反应器和以约27kg/hr的速率进给第二个反应器。乙烯共聚单体以获得0.9wt%的引入水平所需的进给速率加入到两个反应器中。氢用于控制分子量,以525mppm的水平加入到第一个反应器中和以325mppm的水平加入到第二个反应器中。在第一个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为约2.6小时和在第二个反应器中为约1.8小时。聚合物的生产率是约25kg/hr。聚合物作为具有约2.6dg/min的MFR和约0.9wt%的乙烯水平(基于聚合物的总重量)的颗粒产物从反应器中排出。
共聚物样品11使用与以上对于样品10所述相同的催化剂体系和聚合工序来制备。主要的差别是增加的乙烯共聚单体进给水平,导致了最终引入了1.6wt%乙烯衍生的单元。排出的颗粒产物具有约3.4dg/min的MFR(23℃)。
样品16均聚物产物使用与以上对于样品10和11所述相同的催化剂和聚合方法来制备。聚合不包括任何乙烯共聚单体。排出的颗粒产物具有约4.4dg/min的MFR。
样品12和13分别为均聚物和乙烯共聚物,使用单一金属茂外消旋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来聚合。催化剂体系使用与以上对于样品10和11所述一般类似的工序来制备。具体地说,均聚物样品12的催化剂包括使用Davison二氧化硅D-952(25μm平均粒度)作为载体,三(全氟苯基)硼作为助催化剂,N,N-二乙基苯胺作为路易斯碱,和苯基二甲基乙烯基硅烷作为促进剂,如在U.S.6,143,686中所公开的那样。
该催化剂按照以下程序在氮气吹扫干燥手套箱中以0.5kg批料制备。将在甲苯中的三(全氟苯基)硼加入到预先脱水的二氧化硅中,再与通过注射器添加的N,N-二乙基苯胺充分混合。在添加三乙基铝(TEAL)的同时继续搅拌。添加金属茂外消旋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苯基茚基)合锆加促进剂苯基二甲基乙烯基硅烷,以及反应混合物在连续搅拌下保持另外1小时。除去溶剂,催化剂通过氮气吹扫在50℃下干燥。
以上所示反应顺序对于由所得催化剂获取良好活性是关键的。催化剂的表征获得了以下组成:0.026mmol Zr/g SiO2;0.11mmol/B/gSiO2;0.11mmol苯基二甲基乙烯基硅烷促进剂/g SiO2;和0.57mmolTEAL/g SiO2
均聚物样品12如以下聚合。聚合使用串联的两个反应器以中试规模连续搅拌釜本体液体相聚合方法进行。反应器装有除去聚合热的夹套。在第一个反应器中的反应器温度设定在70℃,在第二个反应器中设定在64℃。催化剂以约1.3g/hr的速率进给。TEAL(在己烷溶剂中的2wt%溶液)用作清除剂并以13mppm的水平添加。催化剂体系作为在矿物油中的20wt%淤浆进给,再与丙烯一起吹扫到第一个反应器中。第一个反应器的总丙烯进料是约80kg/hr。第二个反应器的丙烯单体进料是30kg/hr。用于控制分子量的氢以950mppm的比率加入到第一个反应器中和以1450mppm的比率加入到第二个反应器中。在第一个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是2.6小时和在第二个反应器中是1.8小时。总聚合物生产率是约30kg/hr。由第一个反应器获得了最终聚合物产物的约69%和由第二个反应器获得了约31%。聚合物作为大约1100μm平均粒度的颗粒产物排出。MFR(230℃)是约3.3dg/min。
乙烯共聚物样品13用与以上样品12所用相同的中试生产线设备聚合。在第一个反应器中的反应器温度是64℃,在第二个反应器中是59℃。催化剂以约0.9g/hr的速率进给。TEAL(在己烷溶剂中的2.0wt%)用作清除剂并以15mppm的水平添加。第一个反应器的总丙烯进料是约80kg/hr。第二个反应器的丙烯单体进料是约30kg/hr。氢以约580mppm的比率加入到第一个反应器中和以约1075mppm的比率加入到第二个反应器中。乙烯共聚单体进料速率在第一个反应器中是约1.4kg/hr和在第二个反应器中是约0.4kg/hr。在聚合物中的乙烯引入水平在第一个反应器中测得为1.26wt%和在第二个反应器中为1.16wt%。总之,聚合物生产率是约25kg/hr。由第一个反应器获得了约75%的最终聚合物产物和由第二个反应器获得了约25%。第一个反应器中的反应器停留时间为2.6hr和在第二个反应器中为1.8hr。聚合物作为约4.3MFR(230℃)的颗粒产物排出。平均粒度是约1400μm。
共聚物样品15使用单一金属茂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茚基)合锆进行聚合。该催化剂制备如下。在惰性氮气氛围中,将25.3g的外消旋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茚基)合锆(出自Abemarle)与2.24kg的30wt%甲基铝氧烷的甲苯溶液(也出自Albermarle)合并。在混合1小时以溶解金属茂之后,将溶液转移到锥形Hosokawa干燥机中。生产线用5.5kg的甲苯冲洗。然后,用在60rpm旋转的Hosakawa搅拌机和在1.5rpm下旋转的臂,添加2.4kg的预先在600℃下脱水的MS952二氧化硅(Grace Davison)。使用1.1kg的甲苯来冲洗进料口和锥形干燥机的上段。在30分钟搅拌之后,将干燥机夹套加热到49℃和启动真空,同时缓慢的氮气流从干燥机的底部进入。当混合物进入泥浆段时,将干燥机夹套温度升至79℃。继续干燥,直到获得自由流动的催化剂固体为止。
共聚物样品15的聚合用上述相同的中试规模串联双搅拌器生产线进行。反应器温度在第一个反应器中是64℃和在第二个反应器中是59℃。催化剂以4.8g/hr的速率进给。TEAL(在己烷溶剂中的2.0wt%)用作清除剂并以约16mppm的水平添加。第一个反应器的总丙烯进料是约80kg/hr。第二个反应器的丙烯单体进料是约36kg/hr。第一个反应器的乙烯共聚单体流率是0.38kg/hr(在气相中的0.40%浓度)和第二个反应器是0.22kg/hr(在气相中的0.45%浓度)。用于控制分子量的氢以527mppm的水平加入到第一个反应器中和以729mppm的水平加入到第二个反应器中。总之,聚合物生产率是46.8kg/hr。由第一个反应器获得了约60%的最终产物和由第二个反应器获得了约40%。第一个反应器中的反应器停留时间为2.5hr和在第二个反应器中为1.7hr。聚合物作为约650μm平均粒度的颗粒产物排出。MFR(230℃)是大约25和乙烯引入率测得为约0.8wt%。
在表7A和7B中列举了来自样品10-18的聚丙烯树脂的比较。使用单一金属茂,单位点金属茂催化丙烯均聚物(样品12和14)和乙烯-丙烯共聚物(样品13和15)以它们的窄MWD、窄CD和低溶剂可萃取物为特征。值得注意的是,两种金属茂体系在氢和乙烯共聚单体响应的程度上不同,因此在相同的聚合条件下,产生了具有不同水平的分子量和共聚单体含量的聚合物。当在丙烯均聚的方法中合并这两种金属茂催化剂时,生产出了具有由成分催化剂的不同MW能力获得的宽MWD的均聚物(样品16)。从表7A和7B中的数据可以了解,MWD和多分散性指数仅比由单一组分获得的那些稍高。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出人意料的是(如在本发明中的样品1、2A、2B、10和11所例证的那样)通过用混合金属茂(所使用的各种金属茂在化学性质上不同)共聚乙烯共聚单体得到的显著的MWD增宽。如在下表中所示,这可以用这些本发明样品的Mz值比对比实施例更大来定量表示。Mz值是较高平均分子量值,并且它的计算是共同的,如由A.R.Cooper在CONCISE ENCYCLOPEDIA OFPOLYM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638-39(J.I.Kroschwitz,ed.,John Wiley & Sons 1990)中所论述,这在本发明中是分子量向高分子量拓宽程度的衡量标准。这归因于由两段聚合方法产生的聚合物的结合MW,其中一种金属茂产生了较高MW和/或较宽MW的聚合。尤其,4-苯基-1-茚基取代的金属茂增加了MW和产生了高Mz值。样品1-18的Mn、Mw和Mz的值是在表1B和7B中。
本发明聚合物向分布的高分子量端的显著分子量拓宽能够在可恢复柔量的测量中看到,它的值公知可跟踪分布的高分子量端物质。数据(图1和2)显示了可恢复柔量值从样品4(单一金属茂;均聚物)的1.1×104Pa-1到样品3(两种金属茂;均聚物)的3.6×104Pa-1增加到本发明聚合物样品1、2A和2B的大于或等于3.9×104Pa-1(两种金属茂;TCR)。样品10和11的可恢复柔量分别是3.6×104Pa-1和4.3×104Pa-1
本发明聚合物与其它聚合物的MWD的GPC比较表示在图6中,用于RPC实施方案。虽然在样品10和11的生产中使用双反应器方法,但在第一个反应器中已形成了宽和双峰MWD聚合物的指征。图7显示了在聚合的各阶段排出的聚合物的MWD,并且反映了本发明的聚合物的高Mz值。
本发明RCP(样品10和11)还显示了相对宽的CD,与在图8中所例示的单位点金属茂催化共聚物(样品13和15)的固有窄CD相反。虽然用普通ZN催化剂可以获得相同水平的CD拓宽,但由本发明聚合物获得的宽CD和低萃取物的有价值属性在要求良好清洁度、低挥发烟雾、低热氧化破坏、改进再循环性能和其它属性的许多应用中提供了优点。
本发明RCP样品10的其它CD分析通过在室温到100℃的温度范围内的制备升温洗脱分级(TREF)技术来进行.选择由洗脱温度的不同范围获得的级分,用于13C-NMR和GPC表征。在表8中所示的13C-NMR结果表明,分级根据缺陷结构(立体或区域类型的缺陷)和共聚单体引入的水平来进行。显然,在最高温度范围洗脱的级分3聚合物具有最低链分裂和最低的共聚单体引入水平,相对于其它两种级分。
各级分的MW和MWD的细节在图9中给出。级分-3聚合物具有高于级分-1和-2的MW和MWD。以上结果表明,本发明聚合物具有包括:(1)具有相对低的共聚单体引入水平的高MW和宽MWD组分;(2)具有适中的共聚单体引入水平的适中MW和窄MWD,和(3)具有高共聚单体引入水平的低MW和宽MWD组分。
对于要求加工性能和性能均衡的协同益处的许多产品应用,本发明方法提供了原位生产满足这些需求的聚合物的优点。例如,在模塑部件和薄膜产品中,均衡的刚性和耐落镖穿刺性总是所希望的,以及本发明制备方法提供了获得这些最终性能的反应器制备的聚合物。
本发明的优点之一是,虽然MWD和CD大大拓宽,但本发明聚合物的己烷可萃取物依然是在0.3wt%以下,这显著低于ZN聚合物。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己烷可萃取物低于3wt%,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低于2wt%,和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己烷可萃取物低于1wt%。
如在图10中例示的那样,本发明聚合物的MWD有利于流变学性能,就在低剪切速率下的高熔体强度和在高剪切速率下的改进剪切稀化而言。在许多制造方法,如热成形、流延、吹塑、纺丝、拉伸等中,希望高熔体强度来减轻制造部件在熔融阶段的任何潜在不稳定性或流挂。在增加的剪切速率下的较高剪切稀化有助于减低挤出中的挤出机转矩和改进了模塑工艺中的模具流动和循环时间。
流延薄膜使用以下操作由样品10、11、13和17来制备。流延单层薄膜用Killion流延薄膜生产线制造。该生产线具有3个24∶1 L/D挤出机(“A”挤出机直径2.54cm,“B”挤出机直径1.91cm;和“C”挤出机直径1.91cm),它将聚合物进给给料区。对于单层流延薄膜生产,仅将聚合物进给“A”挤出机。给料区将熔融聚合物从该挤出机转移到20.32cm宽Cloeren模头。熔融聚合物从模头排出和在冷辊(20.3cm直径,25.4cm辊面)上流延。流延装置具有可调卷绕速度,以获得目标厚度的薄膜.操作条件在表9中。
在表10A和10B中分别报道了102μm(4密尔)和38μm(1.5密尔)薄膜厚度的流延薄膜性能。数据显示,由本发明聚合物得到的流延薄膜具有吸引人的刚性(1%正割模量)和韧度(耐穿刺和落镖冲击性)的均衡。具体地说,由本发明聚合物(样品10和11)获得的薄膜刚性高于窄MWD金属茂丙烯共聚物(样品13)和宽MWD ZN共聚物(样品17)。样品11的乙烯共聚单体比样品10有所增加,结果样品11的落镖冲击强度大大改进且超过了对照物的落镖冲击强度(样品13和17)。本发明聚合物的其它重要薄膜性能包括光学性能(雾度和光泽),湿气阻隔(WVTR)和热密封强度,它们全部与现有技术薄膜相差不大或有所改进。本发明聚合物的低剪切强度当与良好韧性结合时能够在其中“容易撕裂”是有益属性的特殊应用中是理想的。
使用以下操作由样品11(本发明聚合物)和18制备收缩薄膜。一般508μm(20密尔)厚的流延单层片材使用与以上类似的工序在Killion流延薄膜生产线上制造。对于单层片材生产,将相同的聚合物进给所有三个挤出机。给料区将熔融聚合物从各挤出机转移到特定通道。熔融聚合物的合并料流从这些通道进入流延模头。熔融聚合物从模头排出和在冷辊上流延,形成厚片材。用于制备流延片材的操作条件在表11中给出。
在生产流延片材之后,使用T.M.Long拉伸机拉伸5.08cm×5.08cm方形片材。为了生产透明良好质量的薄膜,分别选择141℃和138℃的拉伸温度用于样品11和18。薄膜性能的数据在表12中给出。由本发明聚合物获得的收缩薄膜显示了有利的性能平衡,包括WVTR,刚性(1%正割模量),拉伸强度和收缩张力。收缩张力涉及在既定包装温度下最终收缩包装施加在包装内容物上的力。一般,高收缩张力(但在其中破坏或变形施加在包装内容物上的力水平以下)是高度希望的,以获得保证包装内容物安全以及提供吸引人的外观的紧而硬的包装。
虽然本发明中的实施例主要处理薄膜,但会立即认识到,本发明聚合物的属性还可使它们用于其它终应用领域。例如,在热成形和吹塑中,由分子量分布向高分子量端的拓宽获得的增加的熔体强度与在较低温度下的较易取向性能的结合应该导致了性能益处,与单一金属茂催化的丙烯聚合物相比。
所有现有技术文件以这种引入被允许的全部权限在这里全面引入作参照。此外,这里引用的所有文件,包括测试工序以其中这种引入被允许的全部权限在这里全面引入供参考。
表1A  样品1-9的描述
 样品  催化剂     MFR   共聚单体(wt%)   熔点(℃)     己烷可萃取物(wt%)   TREF可萃取物(wt%)
    1   2MCN     2.1     C2(0.8)     147.1     1.0     3.8
    2A   2MCN     1.0     C2(1.0)     146.5     0.9     3.9
    2B   2MCN     1.7     C2(0.8)     146.7     -     2.5
    3   2MCN     2.0     无     151.0     0.7     -
    4   1MCN     4.3     无     151.0     0.3     -
    5   1MCN     3.9     C2(1.1)     139.0     0.4     -
    6   ZN     2.6     C2(0.55)     157.1     3.2     7.6
    7   ZN     3.4     C2(0.4)     156.3     3.1     5.9
    8   ZN     2.0     C2(2.8)     146.0     3.5     -
    9   ZN     2.1     C2(0.6)     158.5     -     -
表1B  样品1-9的描述
    样品     Mn(×1000)     Mw(×1000)     Mz(×1000)
    1     114     352     822
    2A     106     386     869
    2B     113     322     764
    3     115     305     668
    4     127     236     366
    5     123     221     343
    6     63     250     691
    7     60     250     622
    8     58     274     819
    9     58     248     627
表2  双轴取向薄膜加工性能1
拉伸温度(℃)     样品4(Tm=151℃)     样品3(Tm=151℃)     样品1(Tm=147.1℃)   样品2A(Tm=146.5℃)     样品2B(Tm=146.7℃)     样品6(Tm=157.1℃)     样品7(Tm=156.3℃)
    140.6     B     U
    143.3     B     U     B     E     U
    146.1     B     E     E     B
    148.9     U     E     U     E     E     B     B
    151.7     E     E     E     B     U
    154.4     E     E     E     E     E     U     E
    157.2     E     E     S     E     E
    160.0     S     S     S     E     E     E
    166.0     S     S
1、E=均匀拉伸,U=不均匀拉伸(即未拉伸标记/未拉伸区域),B=断裂,S=流挂
表3  双轴取向薄膜性能
    薄膜性能   样品4     样品3     样品1     样品2A     样品2A1     样品2B2     样品6
    厚度,μm     18     18     18     15     18     15     15
    雾度%     1.0     0.9     0.9     1.0     0.3     0.3     0.3
    光泽%     92     94     92     91     94     94     94
    WVTR@37.8℃&100%RH,g/m2/天,25.4μm     5.7     5.9     6.5     7.1     6.7     6.9     6.5
    1%正割模量,MPa(kpsi)    2130(309)     2247(326)     2185(317)     2289(332)     2359(342)     2346(340)     2729(396)
    极限拉伸强度,MPa(kpsi)    179(26)     193(28)     186(27)     200(29)     200(29)     209(30)     207(30)
    极限伸长率,%    61     70     62     65     65     75     71
1.拉伸温度143.3℃;作为比较,在栏5中的样品2A数据是用在154.4℃下制备的薄膜得到的。
2.样品2B的拉伸温度146℃。剩余样品的拉伸温度是154℃。
表4  双轴取向薄膜性能比较
    薄膜性能     样品2A     样品8
    厚度,μm     18     18
    雾度%     0.3     0.2
    光泽%     94     95
    WVTR@37.8℃&100%RH,g/m2/天,25.4μm     6.7     8.3
    1%正割模量,MPa(kpsi)     2359(342)     1851(268)
    极限拉伸强度,MPa(kpsi)     200(29)     170(25)
    极限伸长率,%     65     72
表5、根据条件1拉伸条件的英斯特朗TD拉伸强度(MPa)1
    TD拉伸温度(℃)     样品4(Tm=151℃)     样品3(Tm=151℃)     样品1(Tm=147.1℃)     样品2A(Tm=146.5℃)     样品6(Tm=157.1℃)     样品7(Tm=156.3℃)
    100     B     B(1,025%)
    110     B(970%)     9.8
    120     8.2     7.5
    130     B     B     6.6     7.4     B     B
    135     B     B     6.3     6.4     B     B(935%)
    140     B     B(1,050%)     4.5     5.3     B     6.0
    145     B     6.3     3.2     B(965%)     5.0
    150     B(900%)     5.1     3.1     3.7     5.1     4.8
1.在英斯特朗上的顺序拉伸
MD:700%,50.8mm/min,110℃,25.4mm夹口间距
TD:1,100%,508.0mm/min,变化温度,25.4mm夹口间距,应变率2200%/min
B=在完全达到1,100%伸长率之前断裂
表6  根据条件2拉伸条件的英斯特朗TD拉伸强度(MPa)1
TD拉伸温度(℃) 样品1(Tm=147.1℃) 样品2A(Tm=146.5℃) 样品6(Tm=157.1℃) 样品7(Tm=156.3℃)
    120     B(1,365%)     B(2,100%)     B     B
    130     8.5     8.9     B     B
    140     5.1     6.1     B     B
    150     3.4     3.0     B(1,965%)     B(1,765%)
    160     -     -     2.9     1.8
1.在英斯特朗上的按序拉伸
MD:700%,50.8mm/min,110℃,25.4mm夹口间距
TD:2,200%,1270mm/min,变化温度,12.7mm夹口间距,应变率11,000%/min
B=在完全达到2,200%伸长率之前断裂
表7A  样品10-18的描述
    样品   催化剂   MFRdg/min 共聚单体(wt%)   MWD特性   CD特性   多分散性指数   熔点(℃) 结晶温度(℃) 己烷可萃取物(wt%)
  10(本发明)   2MCN     2.6   C2(0.9 )   双峰   宽     5.4     144     105     0.3
  11(本发明)   2MCN     3.4   C2(1.6)   双峰   双峰     5.7     142     102     0.2
  12(对比)   MCN     3.3   无   窄   -     2.0     151     107     0.3
  13(对比)   MCN     4.3   C2(1.1)   窄   窄     1.9     140     102     0.3
  14(对比)   MCN     24   无   窄   -     2.0     149     108     0.5
  15(对比)   MCN     25   C2(0.8)   窄   窄     2.1     143     104     0.3
  16(对比)   2MCN     4.4   无   宽   -     2.6     151     110     0.7
  17(对比)   ZN     2.9   C2(2.7)   宽   宽     3.6     146     101     1.6
  18(对比)   ZN     3.6   C2(4.0)   宽   宽     2.9     138     95     3.0
表7B  样品10-18的描述
    样品     MWD(Mw/Mn)     Mn(×1000)     Mw(×1000)     Mz(×1000)
    10     2.8     109     305     754
    11     2.9     100     291     734
    12     2.1     140     287     440
    13     2.1     96     203     337
    14     1.9     81     152     228
    15     1.8     75     134     199
    16     2.4     94     222     426
    17     4.7     58     274     819
    18     3.3     70     232     548
表8  样品10及其级分(按10,000丙烯单元计)的穿刺(punctuation)比较
样品 洗脱温度(℃) 洗脱级分(wt%) 全同立构指数 2,1反向穿刺 立体穿刺 乙烯穿刺 全部穿刺 Wt%乙烯
初始 -  100  97.1  55  83  160  298  1.1
级分1 <68  10.3  93.7  41  112  220  373  1.5
级分2 68-73  25.3  95.3  35  90  210  335  2.7
级分3 >73  64.4  98.1  56  42  110  208  0.8
表9  在由样品10-19流延单层薄膜过程中的挤出条件
    变量     “A”挤出机
    1区温度(℃)     204
    2区温度(℃)     216
    3区温度(℃)     222
    接头1温度(℃)     232
    接头2温度(℃)     238
    模头/给料区(℃)     260
    螺杆速度(rpm)     120
    冷辊温度(℃)     23
    线速度(m/min)     2.4/5.8
    规格(μm)     102/25
表10A  无规共聚物流延薄膜的薄膜性能
性能 样品10 样品11 样品13 样品17 试验方法
厚度(μm)  102  102  102  102 纵断面测绘器
雾度(%)  6.3  4.8  5.3  12.2  ASTM D 1003
光泽@45°  76  75  80  73  ASTM D 2457
WVTR@37.8℃,100%RH,(g/m2/天,25μm)  14.4  15  14.8  17  ASTM F 372
1%正割模量(MPa)MDTD 794796 723717 658704 569561  ASTM D 882
屈服拉伸强度(MPa)MDTD 2121 2021 1919 1616  ASTM D 882
屈服伸长率(%)MDTD 4.54.6 4.64.5 4.74.6 4.64.6  ASTM D 882
极限拉伸强度(Mpa)MDTD 6454 5546 5246 5848  ASTM D 882
极限伸长率(%)MDTD 687810 659732 690715 748788  ASTM D 882
抗穿刺性峰力(kg/25.4μm)断裂能(J/25.4μm) 2.7221 2.6202 2.5200 1.8127  ASTM D 3420
冲击强度@23℃(g/25.4μm)  29  155  30  86  ASTM D 1709
Elmendorf撕裂强度(g/25.4μm)MDTD 37180 38146 4587 2001109  ASTM D 1922
表10B  无规共聚物流延薄膜的薄膜性能
性能 样品10 样品11 样品13 样品17    试验方法
厚度(μm)   38  38   38  38   纵断面测绘器
雾度(%)   2.7  3.6   2.1  4.2   ASTM D 1003
光泽@45°   82  76   85  82   ASTM D 2457
WVTR@37.8℃,100%RH,(g/m2/天,25μm)   14.8  16.1   15.4  19   ASTM F 372
1%正割模量(MPa)MDTD 712812 649721 655702 521534   ASTM D 882
屈服拉伸强度(MPa)MDTD 2119 1921 1919 1617   ASTM D 882
屈服伸长率(%)MDTD 4.64.1 4.43.9 4.34.3 4.24.3   ASTM D 882
极限拉伸强度(MPa)MDTD 9652 7844 6649 8650   ASTM D 882
极限伸长率(%)MDTD 526734 524706 558688 538749   ASTM D 882
抗穿刺性峰力(kg/25.4μm)断裂能(J/25.4μm) 3.1234 3.1228 3236 2.4161   ASTM D 3420
Elmendorf撕裂强度(g/25.4μm)MDTD 20768 16645 32153 18829   ASTM D 1922
热密封强度(N/15mm)130℃140℃150℃160℃ 217.31813.4 19.315.913.3 114.614.413.4 0.64.41112.8   Theller薄膜密封器
表11  在单层片材流延过程中的挤出条件
变量 “A”挤出机 “B”挤出机 “C”挤出机
1区温度(℃) 204  204  204
2区温度(℃) 216  216  216
3区温度(℃) 232  232  232
接头1温度(℃) 235  235  235
接头2温度(℃) 235  235  -
模头/给料区(℃) 246  -  246
螺杆速度(rpm) 121  94  145
冷辊温度(℃)                   38
线速度(m/min)                   1.5
规格(μm)                   20
表12  无规共聚物拉伸薄膜的薄膜性能
性能 样品11 样品18  试验方法
厚度(μm) 15  16  纵断面测绘器
雾度(%) 0.3  0.3  ASTM D 1003
光泽@45° 94  93  ASTM D 2457
WVTR@37.8℃,100%RH(g/m2/天,25.4μm) 7.3  10.5  ASTM F 372
1%正割模量(MPa) 2111  1284  ASTM D 882
屈服拉伸强度(MPa) 48  37  ASTM D 822
屈服伸长率(%) 3.7  3.5  ASTM D 822
极限拉伸强度(MPa) 200  181  ASTM D 822
极限伸长率(%) 76  72.5  ASTM D 822
收缩率@135℃,3min(%) 40  42  英斯特朗1122型
收缩张力@110℃(g力) 156  121  英斯特朗1122型

Claims (121)

1、包括含有基于聚合物总重量的0.05-15wt%共聚单体单元的结晶全同立构丙烯聚合物的薄膜,其中该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特征在于是双峰型,聚丙烯具有400,000-2,000,000的Mz值和低于3.0的MWD值。
2、权利要求1的聚合物,其中聚合物的Mn值是90,000-120,000。
3、权利要求1的聚合物,其中聚合物的己烷可萃取物水平低于2wt%,根据21 CFR 177.1520(d)(3)(ii)测量。
4、权利要求1的聚合物,其中聚合物的己烷可萃取物水平低于3wt%,根据21 CFR 177.1520(d)(3)(ii)测量。
5、权利要求1的聚合物,其中共聚单体wt%是在0.1-10.0的范围内。
6、权利要求1的聚合物,其中共聚单体wt%是在0.5-5.0的范围内。
7、权利要求1的聚合物,其中Mz值是500,000到1,500,000分子量单位。
8、权利要求1的聚合物,其中Mz值是600,000到800,000分子量单位。
9、包括含有基于聚合物总重量的0.05-15wt%共聚单体单元的结晶全同立构丙烯聚合物的薄膜,其中用于形成该聚合物的聚合方法在包括至少两种不同金属茂催化剂的催化剂体系的存在下进行,和其中该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特征在于是双峰型,聚丙烯具有400,000到2,000,000的Mz值。
10、权利要求9的薄膜,其中该金属茂催化剂体系包括各自独立用下式表示的两种金属茂:
其中M选自钛、锆、铪、钒、铌、钽、铬、钼和钨;
R1和R2是相同或不同的,并且是以下基团之一:氢原子,C1-C10烷基,优选C1-C3烷基,C1-C10烷氧基,C6-C10芳基,C6-C10芳氧基,C2-C10链烯基,C2-C4链烯基,C7-C40芳烷基,C7-C40烷芳基,C8-C40芳基链烯基,或卤素原子;
R3和R4是氢原子;
R5和R6是相同或不同的,是以下基团之一:卤素原子,可以被卤化的C1-C10烷基,可以被卤化的C6-C10芳基,C2-C10链烯基,C7-C40芳烷基,C7-C40烷芳基,C8-C40芳基链烯基,-NR15 2,-SR15,-OR15,-OSiR15 3,或-PR15 2基团,其中R15是卤素原子,C1-C10烷基,或C6-C10芳基中的一种;
R7
Figure A0280608700033
-B(R11)-,-Al(R11)-,-Ge-,-Sn-,-O-,-S-,-SO-,-SO2-,-N(R11)-,-CO-,-P(R11)-,或-P(O)(R11)-;
其中R11、R12和R13是相同或不同的,是氢原子,卤素原子,C1-C20烷基,C1-C20氟烷基,C6-C30芳基,C6-C30氟代芳基,C1-C20烷氧基,C2-C20链烯基,C7-C40芳烷基,C8-C40芳基链烯基,C7-C40烷芳基,或者R11和R12,或R11和R13与连接它们的原子一起能够形成环体系;
M2是硅,锗或锡;
R8和R9是相同或不同的,具有对于R11所述的含义;
m和n是相同或不同的,是0、1或2,m+n是0、1或2;和
基团R10是相同或不同的,具有以上对于R11、R12和R13所述的含义,两个相邻的R10基团能够连接在一起,形成环体系。
11、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金属茂选自以下化合物: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苯基-1-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4-二甲基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5,6-三甲基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4,5,6,7-四氢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5-苯并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苯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5-苯并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6-二异丙基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乙基-4-苯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乙基-4-萘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苯基(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苯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1-萘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2-萘基)-1-茚基)合锆,和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茚基)合锆,和它们的混合物。
12、权利要求9的薄膜,其中己烷可萃取物低于3wt%,根据21CFR177.1520(d)(3)(ii)测量。
13、权利要求9的薄膜,其中共聚单体wt%是在0.1-10.0的范围内。
14、权利要求9的薄膜,其中聚合物的Mz值是500,000到1,500,000分子量单位。
15、权利要求9的薄膜,其中聚合物的Mz值是600,000到800,000分子量单位。
16、权利要求10的薄膜,其中一种金属茂催化剂是4-苯基-1-茚基取代金属茂催化剂。
17、包括含有基于聚合物的总重量的0.05-15wt%共聚单体单元的结晶全同立构丙烯聚合物的薄膜,其中该聚合物由在包括至少两种不同金属茂催化剂的催化剂体系的存在下进行的至少两个聚合步骤产生,和其中该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特征在于是双峰型,该聚合物具有500,000到1,500,000分子量单位的Mz值。
18、权利要求17的薄膜,其中该金属茂催化剂体系包括各自独立用下式表示的两种金属茂:
Figure A0280608700051
其中M选自钛、锆、铪、钒、铌、钽、铬、钼和钨;
R1和R2是相同或不同的,并且是以下基团之一:氢原子,C1-C10烷基,优选C1-C3烷基,C1-C10烷氧基,C6-C10芳基,C6-C10芳氧基,C2-C10链烯基,C2-C4链烯基,C7-C40芳烷基,C7-C40烷芳基,C8-C40芳基链烯基,或卤素原子;
R3和R4是氢原子;
R5和R6是相同或不同的,是以下基团之一:卤素原子,可以被卤化的C1-C10烷基,可以被卤化的C6-C10芳基,C2-C10链烯基,C7-C40芳烷基,C7-C40烷芳基,C8-C40芳基链烯基,-NR15 2,-SR15,-OR15,-OSiR15 3,或-PR15 2基团,其中R15是卤素原子,C1-C10烷基,或C6-C10芳基中的一种;
R7
Figure A0280608700061
-B(R11)-,-Al(R11)-,-Ge-,-Sn-,-O-,-S-,-SO-,-SO2-,-N(R11)-,-CO-,-P(R11)-,或-P(O)(R11)-;
其中R11、R12和R13是相同或不同的,是氢原子,卤素原子,C1-C20烷基,C1-C20氟烷基,C6-C30芳基,C6-C30氟代芳基,C1-C20烷氧基,C2-C20链烯基,C7-C40芳烷基,C8-C40芳基链烯基,C7-C40烷芳基,或者R11和R12,或R11和R13与连接它们的原子一起能够形成环体系;
M2是硅,锗或锡;
R8和R9是相同或不同的,具有对于R11所述的含义;
m和n是相同或不同的,是0、1或2,m+n是0、1或2;和
基团R10是相同或不同的,具有以上对于R11、R12和R13所述的含义,两个相邻的R10基团能够连接在一起,形成环体系。
19、权利要求17的薄膜,其中该金属茂选自以下化合物: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苯基-1-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4-二甲基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5,6-三甲基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4,5,6,7-四氢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5-苯并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苯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5-苯并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6-二异丙基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乙基-4-苯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乙基-4-萘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苯基(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苯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1-萘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2-萘基)-1-茚基)合锆,和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茚基)合锆,和它们的混合物。
20、权利要求17的薄膜,其中聚合物的己烷可萃取物水平低于3wt%,根据21CFR 177.1520(d)(3)(ii)测量。
21、权利要求17的薄膜,其中共聚单体wt%是在0.1-10.0的范围内。
22、权利要求17的薄膜,其中共聚单体wt%是在0.5-5的范围内。
23、权利要求18的薄膜,其中一种金属茂催化剂是4-苯基-1-茚基取代金属茂催化剂。
24、权利要求18的薄膜,其中共聚单体是以基于聚合物的总重量的0.5-5wt%存在。
25、包括结晶全同立构丙烯聚合物的薄膜,该聚合物包括含有基于聚合物总重量的0.05-15wt%的共聚单体单元的结晶丙烯聚合物,其中聚合是在包括至少两种不同金属茂催化剂的催化剂体系的存在下进行。
26、权利要求25的薄膜,其中金属茂催化剂体系包括各自独立用下式表示的两种金属茂:
其中M选自钛、锆、铪、钒、铌、钽、铬、钼和钨;
R1和R2是相同或不同的,是以下基团之一:氢原子,C1-C10烷基,优选C1-C3烷基,C1-C10烷氧基,C6-C10芳基,C6-C10芳氧基,C2-C10链烯基,C2-C4链烯基,C7-C40芳烷基,C7-C40烷芳基,C8-C40芳基链烯基,或卤素原子;
R3和R4是氢原子;
R5和R6是相同或不同的,是以下基团之一:卤素原子,可以被卤化的C1-C10烷基,可以被卤化的C6-C10芳基,C2-C10链烯基,C7-C40芳烷基,C7-C40烷芳基,C8-C40芳基链烯基,-NR15 2,-SR15,-OR15,-OSiR15 3,或-PR15 2基团,其中R15是卤素原子,C1-C10烷基,或C6-C10芳基中的一种;
R7
Figure A0280608700083
-B(R11)-,-Al(R11)-,-Ge-,-Sn-,-O-,-S-,-SO-,-SO2-,-N(R11)-,-CO-,-P(R11)-,或-P(O)(R11)-;
其中R11、R12和R13是相同或不同的,是氢原子,卤素原子,C1-C20烷基,C1-C20氟烷基,C6-C30芳基,C6-C30氟代芳基,C1-C20烷氧基,C2-C20链烯基,C7-C40芳烷基,C8-C40芳基链烯基,C7-C40烷芳基,或者R11和R12,或R11和R13与连接它们的原子一起能够形成环体系;
M2是硅,锗或锡;
R8和R9是相同或不同的,具有对于R11所述的含义;
m和n是相同或不同的,是0、1或2,m+n是0、1或2;和
基团R10是相同或不同的,具有以上对于R11、R12和R13所述的含义,两个相邻的R10基团能够连接在一起,形成环体系。
27、权利要求25的薄膜,其中金属茂选自以下化合物: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苯基-1-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4-二甲基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5,6-三甲基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4,5,6,7-四氢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5-苯并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苯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5-苯并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6-二异丙基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乙基-4-苯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乙基-4-萘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苯基(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苯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1-萘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2-萘基)-1-茚基)合锆,和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茚基)合锆,和它们的混合物。
28、权利要求25的薄膜,其中聚合物的己烷可萃取物水平低于3wt%,根据21CFR 177.1520(d)(3)(ii)测量。
29、权利要求25的薄膜,其中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特征在于是双峰型的,Mz值是500,000到1,500,000分子量单位。
30、权利要求25的薄膜,其中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特征在于是双峰型的,Mz值是600,000到800,000分子量单位。
31、权利要求26的薄膜,其中一种金属茂催化剂是4-苯基-1-茚基取代金属茂催化剂。
32、包括含有以下a)和b)的结晶全同立构丙烯聚合物的薄膜:
a)10-90wt%结晶丙烯均聚物;和
b)90-10wt%的结晶丙烯共聚物,该共聚物包括由丙烯衍生的单元和由至少一种其它共聚单体衍生的单元,其中基于聚合物总重量的共聚单体的wt%是在0.05-15的范围内,和其中该聚合物的己烷可萃取物水平低于3wt%,根据21CFR 177.1520(d)(3)(ii)测量。
33、权利要求32的薄膜,其中该聚合物的己烷可萃取物水平低于2wt%,根据21CFR 177.1520(d)(3)(ii)测量。
34、权利要求32的薄膜,其中该聚合物的己烷可萃取物水平低于1wt%,根据21CFR 177.1520(d)(3)(ii)测量。
35、权利要求32的薄膜,其中共聚单体wt%是在0.1-10.0的范围内。
36、权利要求32的薄膜,其中共聚单体选自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和1-辛烯。
37、权利要求32的薄膜,其中结晶丙烯均聚物的wt%是在20-80的范围内。
38、权利要求32的薄膜其中分子量分布低于3.0。
39、权利要求32的薄膜,其中均聚物是全同立构的。
40、权利要求32的薄膜,其中该聚合物使用金属茂催化剂体系来制备。
41、权利要求32的薄膜,其中该金属茂催化剂体系包括各自独立用下式表示的两种金属茂:
Figure A0280608700111
其中M选自钛、锆、铪、钒、铌、钽、铬、钼和钨;
R1和R2是相同或不同的,是以下基团之一:氢原子,C1-C10烷基,优选C1-C3烷基,C1-C10烷氧基,C6-C10芳基,C6-C10芳氧基,C2-C10链烯基,C2-C4链烯基,C7-C40芳烷基,C7-C40烷芳基,C8-C40芳基链烯基,或卤素原子;
R3和R4是氢原子;
R5和R6是相同或不同的,是以下基团之一:卤素原子,可以被卤化的C1-C10烷基,可以被卤化的C6-C10芳基,C2-C10链烯基,C7-C40芳烷基,C7-C40烷芳基,C8-C40芳基链烯基,-NR15 2,-SR15,-OR15,-OSiR15 3,或-PR15 2基团,其中R15是卤素原子,C1-C10烷基,或C6-C10芳基中的一种;
R7
Figure A0280608700112
Figure A0280608700113
-B(R11)-,-Al(R11)-,-Ge-,-Sn-,-O-,-S-,-SO-,-SO2-,-N(R11)-,-CO-,-P(R11)-,或-P(O)(R11)-;
其中R11、R12和R13是相同或不同的,是氢原子,卤素原子,C1-C20烷基,C1-C20氟烷基,C6-C30芳基,C6-C30氟代芳基,C1-C20烷氧基,C2-C20链烯基,C7-C40芳烷基,C8-C40芳基链烯基,C7-C40烷芳基,或者R11和R12,或R11和R13与连接它们的原子一起能够形成环体系;
M2是硅,锗或锡;
R8和R9是相同或不同的,具有对于R11所述的含义;
m和n是相同或不同的,是0、1或2,m+n是0、1或2;和
基团R10是相同或不同的,具有以上对于R11、R12和R13所述的含义,两个相邻的R10基团能够连接在一起,形成环体系。
42、权利要求41的薄膜,其中金属茂体系还包括活化剂。
43、权利要求32的薄膜,其中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特征在于是双峰型的,Mz值是500,000到1,500,000分子量单位。
43、权利要求32的薄膜,其中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特征在于是双峰型的,Mz值是600,000到800,000分子量单位。
45、权利要求41的薄膜,其中至少一种金属茂是4-苯基-1-茚基取代的金属茂。
46、包括含有a)和b)的结晶全同立构丙烯聚合物的薄膜:
a)10-90wt%的具有低于3.0的分子量分布的全同立构结晶丙烯均聚物;和
b)90-10wt%的具有低于3.0的分子量分布的结晶丙烯共聚物,其中基于聚合物总重量的共聚单体的wt%是在0.05-15的范围内,其中该聚合物具有低于3.0的MWD,和其中该聚合物的己烷可萃取物水平低于3wt%,根据21CFR 177.1520(d)(3)(ii)测量。
47、权利要求46的薄膜,其中该聚合物的己烷可萃取物水平低于2wt%,根据21CFR 177.1520(d)(3)(ii)测量。
48、权利要求46的薄膜,其中该聚合物的己烷可萃取物水平低于1wt%,根据21CFR 177.1520(d)(3)(ii)测量。
49、权利要求46的薄膜,其中共聚单体wt%是在0.1-10.0的范围内。
50、权利要求46的薄膜,其中共聚单体选自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和1-辛烯。
51、权利要求46的薄膜,其中结晶丙烯均聚物的wt%是在20-80的范围内。
52、权利要求46的薄膜,其中分子量分布是在2.5-2.9的范围内。
53、权利要求46的薄膜,其中均聚物是全同立构型均聚物。
54、权利要求46的薄膜,其中聚合物使用金属茂催化剂体系制备。
55、权利要求46的薄膜,其中该金属茂催化剂体系包括各自独立用下式表示的两种金属茂:
Figure A0280608700131
其中M选自钛、锆、铪、钒、铌、钽、铬、钼和钨;
R1和R2是相同或不同的,是以下基团之一:氢原子,C1-C10烷基,优选C1-C3烷基,C1-C10烷氧基,C6-C10芳基,C6-C10芳氧基,C2-C10链烯基,C2-C4链烯基,C7-C40芳烷基,C7-C40烷芳基,C8-C40芳基链烯基,或卤素原子;
R3和R4是氢原子;
R5和R6是相同或不同的,是以下基团之一:卤素原子,可以被卤化的C1-C10烷基,可以被卤化的C6-C10芳基,C2-C10链烯基,C7-C40芳烷基,C7-C40烷芳基,C8-C40芳基链烯基,-NR15 2,-SR15,-OR15,-OSiR15 3,或-PR15 2基团,其中R15是卤素原子,C1-C10烷基,或C6-C10芳基中的一种;
R7
-B(R11)-,-Al(R11)-,-Ge-,-Sn-,-O-,-S-,-SO-,-SO2-,-N(R11)-,-CO-,-P(R11)-,或-P(O)(R11)-;
其中R11、R12和R13是相同或不同的,是氢原子,卤素原子,C1-C20烷基,C1-C20氟烷基,C6-C30芳基,C6-C30氟代芳基,C1-C20烷氧基,C2-C20链烯基,C7-C40芳烷基,C8-C40芳基链烯基,C7-C40烷芳基,或者R11和R12,或R11和R13与连接它们的原子一起能够形成环体系;
M2是硅,锗或锡;
R8和R9是相同或不同的,具有对于R11所述的含义;
m和n是相同或不同的,是0、1或2,m+n是0、1或2;和
基团R10是相同或不同的,具有以上对于R11、R12和R13所述的含义,两个相邻的R10基团能够连接在一起,形成环体系。
56、权利要求55的薄膜,其中金属茂体系还包括活化剂。
57、权利要求46的薄膜,其中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特征在于是双峰型的,Mz值是500,000到1,500,000分子量单位。
58、权利要求46的薄膜,其中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特征在于是双峰型的,Mz值是600,000到800,000分子量单位。
59、权利要求46的薄膜,其中至少一种金属茂是4-苯基-1-茚基取代的金属茂。
60、制备包括结晶全同立构丙烯聚合物的薄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让丙烯在一个阶段中聚合;
(b)让丙烯和共聚单体在一个单独阶段中共聚;
(c)回收包括基于聚合物总重量的0.5-8wt%共聚单体单元的结晶丙烯聚合物;其中聚合步骤(a)和(b)在包括两种不同金属茂催化剂组分的金属茂催化剂体系的存在下进行,和其中该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特征在于是双峰型的,该聚合物具有500,000到1,500,000分子量单位的Mz值;和
(d)由该聚合物形成薄膜。
61、权利要求60的方法,其中共聚单体与丙烯在步骤(a)中共聚。
62、权利要求60的方法,其中共聚单体选自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和1-辛烯。
63、权利要求60的方法,其中结晶丙烯聚合物包括基于聚合物总重量的0.5-5wt%共聚单体单元。
64、权利要求60的方法,其中该金属茂催化剂体系包括各自独立用下式表示的两种金属茂:
其中M选自钛、锆、铪、钒、铌、钽、铬、钼和钨;
R1和R2是相同或不同的,是以下基团之一:氢原子,C1-C10烷基,优选C1-C3烷基,C1-C10烷氧基,C6-C10芳基,C6-C10芳氧基,C2-C10链烯基,C2-C4链烯基,C7-C40芳烷基,C7-C40烷芳基,C8-C40芳基链烯基,或卤素原子;
R3和R4是氢原子;
R5和R6是相同或不同的,是以下基团之一:卤素原子,可以被卤化的C1-C10烷基,可以被卤化的C6-C10芳基,C2-C10链烯基,C7-C40芳烷基,C7-C40烷芳基,C8-C40芳基链烯基,-NR15 2,-SR15,-OR15,-OSiR15 3,或-PR15 2基团,其中R15是卤素原子,C1-C10烷基,或C6-C10芳基中的一种;
R7
-B(R11)-,-Al(R11)-,-Ge-,-Sn-,-O-,-S-,-SO-,-SO2-,-N(R11)-,-CO-,-P(R11)-,或-P(O)(R11)-;
其中R11、R12和R13是相同或不同的,是氢原子,卤素原子,C1-C20烷基,C1-C20氟烷基,C6-C30芳基,C6-C30氟代芳基,C1-C20烷氧基,C2-C20链烯基,C7-C40芳烷基,C8-C40芳基链烯基,C7-C40烷芳基,或者R11和R12,或R11和R13与连接它们的原子一起能够形成环体系;
M2是硅,锗或锡;
R8和R9是相同或不同的,具有对于R11所述的含义;
m和n是相同或不同的,是0、1或2,m+n是0、1或2;和
基团R10是相同或不同的,具有以上对于R11、R12和R13所述的含义,两个相邻的R10基团能够连接在一起,形成环体系。
65、权利要求64的方法,其中至少一种金属茂是4-苯基-1-茚基取代金属茂。
66、权利要求54的方法,其中该金属茂催化剂体系进一步包括多孔载体材料和烷基铝氧烷活化剂。
67、权利要求60的方法,其中该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特征在于是双峰型的,Mz值是600,000到800,000分子量单位。
68、权利要求64的方法,其中金属茂选自以下化合物: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苯基-1-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4-二甲基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5,6-三甲基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4,5,6,7-四氢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5-苯并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苯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5-苯并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6-二异丙基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乙基-4-苯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乙基-4-萘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苯基(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苯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1-萘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2-萘基)-1-茚基)合锆,和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茚基)合锆,和它们的混合物。
69、权利要求60的方法,其中该聚合物的己烷可萃取物低于2wt%,根据21CFR 177.1520(d)(3)(ii)测量。
70、权利要求60的方法,其中该聚合物的己烷可萃取物水平低于1wt%,根据21CFR 177.1520(d)(3)(ii)测量。
71、制备包括结晶全同立构丙烯聚合物的薄膜的方法,包括:
(a)在第一段中将丙烯聚合;然后
(b)在第二段中在第一段产物的存在下将丙烯和共聚单体共聚;
(c)回收包括基于聚合物总重量的0.05-15wt%共聚单体单元的结晶丙烯聚合物和其中己烷可萃取物低于3wt%,根据21CFR177.1520(d)(3)(ii)测量,其中聚合步骤(a)和(b)在包括两种不同金属茂催化剂组分的金属茂催化剂体系的存在下进行;和
(d)由该聚合物形成薄膜。
72、权利要求71的方法,其中该聚合物的己烷可萃取物水平低于2wt%,根据21CFR 177.1520(d)(3)(ii)测量。
73、权利要求71的方法,其中该聚合物的己烷可萃取物水平低于1wt%,根据21CFR 177.1520(d)(3)(ii)测量。
74、权利要求71的方法,其中共聚单体选自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和1-辛烯。
75、权利要求71的方法,其中结晶丙烯聚合物包括基于聚合物总重量的0.5-8wt%共聚单体单元。
76、权利要求71的方法,其中结晶丙烯聚合物包括基于聚合物总重量的0.5-5wt%共聚单体单元。
77、权利要求71的方法,其中该金属茂催化剂体系包括各自独立用下式表示的两种金属茂:
Figure A0280608700181
其中M选自钛、锆、铪、钒、铌、钽、铬、钼和钨;
R1和R2是相同或不同的,是以下基团之一:氢原子,C1-C10烷基,优选C1-C3烷基,C1-C10烷氧基,C6-C10芳基,C6-C10芳氧基,C2-C10链烯基,C2-C4链烯基,C7-C40芳烷基,C7-C40烷芳基,C8-C40芳基链烯基,或卤素原子;
R3和R4是氢原子;
R5和R6是相同或不同的,是以下基团之一:卤素原子,可以被卤化的C1-C10烷基,可以被卤化的C6-C10芳基,C2-C10链烯基,C7-C40芳烷基,C7-C40烷芳基,C8-C40芳基链烯基,-NR15 2,-SR15,-OR15,-OSiR15 3,或-PR15 2基团,其中R15是卤素原子,C1-C10烷基,或C6-C10芳基中的一个;
R7
Figure A0280608700191
-B(R11)-,-Al(R11)-,-Ge-,-Sn-,-O-,-S-,-SO-,-SO2-,-N(R11)-,-CO-,-P(R11)-,或-P(O)(R11)-;
其中R11、R12和R13是相同或不同的,是氢原子,卤素原子,C1-C20烷基,C1-C20氟烷基,C6-C30芳基,C6-C30氟代芳基,C1-C20烷氧基,C2-C20链烯基,C7-C40芳烷基,C8-C40芳基链烯基,C7-C40烷芳基,或者R11和R12,或R11和R13与连接它们的原子一起能够形成环体系;
M2是硅,锗或锡;
R8和R9是相同或不同的,具有对于R11所述的含义;
m和n是相同或不同的,是0、1或2,m+n是0、1或2;和
基团R10是相同或不同的,具有以上对于R11、R12和R13所述的含义,两个相邻的R10基团能够连接在一起,形成环体系。
78、权利要求77的方法,其中该金属茂催化剂体系进一步包括多孔载体材料和烷基铝氧烷活化剂。
79、包括含有a)和b)的结晶全同立构丙烯聚合物的薄膜:
a)10-90wt%结晶全同立构丙烯均聚物;和
b)90-10wt%结晶丙烯共聚物,其中基于聚合物的总重量的共聚单体的wt%是在0.05-15的范围内,其中该聚合物使用包括两种金属茂催化剂组分的金属茂催化剂体系来制备和其中该聚合物具有低于3.0的MWD。
80、权利要求79的薄膜,其中该薄膜是在至少一个方向上进行双轴取向至少一次。
81、权利要求79的薄膜,其中薄膜进行按序取向。
82、权利要求79的薄膜,其中薄膜进行同时取向。
83、权利要求79的薄膜,其中该聚合物的己烷可萃取物水平低于2wt%,根据21CFR 177.1520(d)(3)(ii)测量。
84、权利要求79的薄膜,其中该聚合物的己烷可萃取物水平低于1wt%,根据21CFR 177.1520(d)(3)(ii)测量。
85、包括含有a)和b)的结晶全同立构丙烯聚合物的薄膜:
a)10-90wt%的具有低于3的分子量分布的全同立构结晶丙烯均聚物;和
b)90-10wt%的具有低于3的分子量分布的结晶丙烯共聚物,其中基于聚合物总重量的共聚单体的wt%是在0.05-15的范围内,其中该聚合物具有低于3.0的MWD,和其中该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特征在于是双峰型的,该聚合物具有500,000到1,500,000分子量单位的Mz值。
86、权利要求85的薄膜,其中该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特征在于是双峰型的,Mz值是600,000到800,000分子量单位。
87、权利要求85的薄膜,其中该薄膜是在至少一个方向上进行双轴取向至少一次。
88、权利要求85的薄膜,其中该薄膜进行按序或同时取向。
89、生产双轴取向薄膜的方法,包括:由权利要求1的结晶丙烯聚合物制备薄膜和在80-190℃范围内的温度下在纵向和横向上取向薄膜。
90、权利要求89的方法,其中该聚合物的己烷可萃取物水平低于2wt%,根据21CFR 177.1520(d)(3)(ii)测量。
91、权利要求89的薄膜,其中该聚合物的己烷可萃取物水平低于1wt%,根据21CFR 177.1520(d)(3)(ii)测量。
92、制备包括全同立构结晶丙烯聚合物的薄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让丙烯在一个阶段中聚合;
(b)让丙烯和共聚单体在一个单独阶段中共聚;
(c)回收包括基于聚合物总重量的0.5-8wt%共聚单体单元的结晶丙烯聚合物;其中聚合步骤(a)和(b)在包括两种不同金属茂催化剂组分的金属茂催化剂体系的存在下进行,和其中该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特征在于是双峰型的,该聚合物具有500,000到1,500,000分子量单位的Mz值;和
(d)由聚合物形成薄膜和在80-190℃范围内的温度下在纵向和横向上取向薄膜。
93、权利要求92的方法,其中该聚合物的己烷可萃取物水平低于2wt%,根据21CFR 177.1520(d)(3)(ii)测量。
94、权利要求92的方法,其中该聚合物的己烷可萃取物水平低于1wt%,根据21CFR 177.1520(d)(3)(ii)测量。
95、权利要求92的方法,其中共聚单体选自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和1-辛烯。
96、权利要求92的方法,其中结晶丙烯聚合物包括基于聚合物总重量的0.5-8wt%共聚单体单元。
97、权利要求92的方法,其中结晶丙烯聚合物包括基于聚合物总重量的0.5-5wt%共聚单体单元。
98、权利要求92的方法,其中该金属茂催化剂体系包括各自独立用以下结构式表示的两种金属茂:
Figure A0280608700221
其中M选自钛、锆、铪、钒、铌、钽、铬、钼和钨;
R1和R2是相同或不同的,是以下基团之一:氢原子,C1-C10烷基,优选C1-C3烷基,C1-C10烷氧基,C6-C10芳基,C6-C10芳氧基,C2-C10链烯基,C2-C4链烯基,C7-C40芳烷基,C7-C40烷芳基,C8-C40芳基链烯基,或卤素原子;
R3和R4是氢原子;
R5和R6是相同或不同的,是以下基团之一:卤素原子,可以被卤化的C1-C10烷基,可以被卤化的C6-C10芳基,C2-C10链烯基,C7-C40芳烷基,C7-C40烷芳基,C8-C40芳基链烯基,-NR15 2,-SR15,-OR15,-OSiR15 3,或-PR15 2基团,其中R15是卤素原子,C1-C10烷基,或C6-C10芳基中的一种:
R7
Figure A0280608700222
Figure A0280608700223
-B(R11)-,-Al(R11)-,-Ge-,-Sn-,-O-,-S-,-SO-,-SO2-,-N(R11)-,-CO-,-P(R11)-,或-P(O)(R11)-;
其中R11、R12和R13是相同或不同的,是氢原子,卤素原子,C1-C20烷基,C1-C20氟烷基,C6-C30芳基,C6-C30氟代芳基,C1-C20烷氧基,C2-C20链烯基,C7-C40芳烷基,C8-C40芳基链烯基,C7-C40烷芳基,或者R11和R12,或R11和R13与连接它们的原子一起能够形成环体系;
M2是硅,锗或锡;
R8和R9是相同或不同的,具有对于R11所述的含义;
m和n是相同或不同的,是0、1或2,m+n是0、1或2;和
基团R10是相同或不同的,具有以上对于R11、R12和R13所述的含义,两个相邻的R10基团能够连接在一起,形成环体系。
99、权利要求98的方法,其中该金属茂催化剂体系进一步包括多孔载体材料和烷基铝氧烷活化剂。
101、制备包括结晶全同立构丙烯聚合物的薄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让丙烯和共聚单体在一个阶段中共聚;
(b)回收包括基于聚合物总重量的0.5-8wt%共聚单体单元的结晶丙烯聚合物;其中聚合步骤(a)和(b)在包括两种不同金属茂催化剂组分的金属茂催化剂体系的存在下进行,和其中该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特征在于是双峰型的,该聚合物具有400,000到2,000,000分子量单位的Mz值;和
(c)由该聚合物形成薄膜。
102、权利要求101的方法,其中在步骤(a)共聚单体与丙烯共聚。
103、权利要求101的方法,其中共聚单体选自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和1-辛烯。
104、权利要求101的方法,其中结晶丙烯聚合物包括基于聚合物总重量的0.5-5wt%共聚单体单元。
105、权利要求101的方法,其中该金属茂催化剂体系包括各自独立用以下结构式表示的两种金属茂:
Figure A0280608700241
其中M选自钛、锆、铪、钒、铌、钽、铬、钼和钨;
R1和R2是相同或不同的,是以下基团之一:氢原子,C1-C10烷基,优选C1-C3烷基,C1-C10烷氧基,C6-C10芳基,C6-C10芳氧基,C2-C10链烯基,C2-C4链烯基,C7-C40芳烷基,C7-C40烷芳基,C8-C40芳基链烯基,或卤素原子;
R3和R4是氢原子;
R5和R6是相同或不同的,是以下基团之一:卤素原子,可以被卤化的C1-C10烷基,可以被卤化的C6-C10芳基,C2-C10链烯基,C7-C40芳烷基,C7-C40烷芳基,C8-C40芳基链烯基,-NR15 2,-SR15,-OR15,-OSiR15 3,或-PR15 2基团,其中R15是卤素原子,C1-C10烷基,或C6-C10芳基中的一种;
R7
-B(R12)-,-Al(R11)-,-Ge-,-Sn-,-O-,-S-,-SO-,-SO2-,-N(R11)-,-CO-,-P(R11)-,或-P(O)(R11)-;
其中R11、R12和R13是相同或不同的,是氢原子,卤素原子,C1-C20烷基,C1-C20氟烷基,C6-C30芳基,C6-C30氟代芳基,C1-C20烷氧基,C2-C20链烯基,C7-C40芳烷基,C8-C40芳基链烯基,C7-C40烷芳基,或者R11和R12,或R11和R13与连接它们的原子一起能够形成环体系;
M2是硅,锗或锡;
R8和R9是相同或不同的,具有对于R11所述的含义;
m和n是相同或不同的,是0、1或2,m+n是0、1或2;和
基团R10是相同或不同的,具有以上对于R11、R12和R13所述的含义,两个相邻的R10基团能够连接在一起,形成环体系。
106、权利要求105的方法,其中至少一种金属茂是4-苯基-1-茚基取代的金属茂。
107、权利要求101的方法,其中该金属茂催化剂体系进一步包括多孔载体材料和烷基铝氧烷活化剂。
108、权利要求101的方法,其中该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特征在于是双峰型的,Mz值是600,000到800,000分子量单位。
109、权利要求105的方法,其中金属茂选自以下化合物: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苯基-1-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4-二甲基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5,6-三甲基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4,5,6,7-四氢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5-苯并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苯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5-苯并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6-二异丙基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乙基-4-苯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乙基-4-萘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苯基(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苯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1-萘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2-萘基)-1-茚基)合锆,和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茚基)合锆,和它们的混合物。
110、权利要求101的方法,其中该聚合物的己烷可萃取物低于2wt%,根据21CFR 177.1520(d)(3)(ii)测量。
111、权利要求101的方法,其中该聚合物的己烷可萃取物水平低于1wt%,根据21CFR 177.1520(d)(3)(ii)测量。
112、制备包括结晶全同立构丙烯聚合物的薄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让丙烯和共聚单体在一个阶段中聚合;
(b)让丙烯和共聚单体在一个单独阶段中共聚;
(c)回收包括基于聚合物总重量的0.5-8wt%共聚单体单元的结晶丙烯聚合物;其中聚合步骤(a)和(b)在包括两种不同金属茂催化剂组分的金属茂催化剂体系的存在下进行,和其中该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特征在于是双峰型的,该聚合物具有400,000到2,000,000分子量单位的Mz值;和
(d)由该聚合物形成薄膜。
113、权利要求112的方法,其中共聚单体与丙烯在步骤(a)中共聚。
114、权利要求112的方法,其中共聚单体选自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和1-辛烯。
115、权利要求112的方法,其中结晶丙烯聚合物包括基于聚合物总重量的0.5-5wt%共聚单体单元。
116、权利要求112的方法,其中该金属茂催化剂体系包括各自独立用下式表示的两种金属茂:
Figure A0280608700271
其中M选自钛、锆、铪、钒、铌、钽、铬、钼和钨;
R1和R2是相同或不同的,是以下基团之一:氢原子,C1-C10烷基,优选C1-C3烷基,C1-C10烷氧基,C6-C10芳基,C6-C10芳氧基,C2-C10链烯基,C2-C4链烯基,C7-C40芳烷基,C7-C40烷芳基,C8-C40芳基链烯基,或卤素原子;
R3和R4是氢原子;
R5和R6是相同或不同的,是以下基团之一:卤素原子,可以被卤化的C1-C10烷基,可以被卤化的C6-C10芳基,C2-C10链烯基,C7-C40芳烷基,C7-C40烷芳基,C8-C40芳基链烯基,-NR15 2,-SR15,-OR15,-OSiR15 3,或-PR15 2基团,其中R15是卤素原子,C1-C10烷基,或C6-C10芳基中的一个;
R7
Figure A0280608700273
-B(R11)-,-Al(R11)-,-Ge-,-Sn-,-O-,-S-,-SO-,-SO2-,-N(R11)-,-CO-,-P(R11)-,或-P(O)(R11)-;
其中R11、R12和R13是相同或不同的,是氢原子,卤素原子,C1-C20烷基,C1-C20氟烷基,C6-C30芳基,C6-C30氟代芳基,C1-C20烷氧基,C2-C20链烯基,C7-C40芳烷基,C8-C40芳基链烯基,C7-C40烷芳基,或者R11和R12,或R11和R13与连接它们的原子一起能够形成环体系;
M2是硅,锗或锡;
R8和R9是相同或不同的,具有对于R11所述的含义;
m和n是相同或不同的,是0、1或2,m+n是0、1或2;和
基团R10是相同或不同的,具有以上对于R11、R12和R13所述的含义,两个相邻的R10基团能够连接在一起,形成环体系。
117、权利要求116的方法,其中至少一种金属茂是4-苯基-1-茚基取代的金属茂。
118、权利要求112的方法,其中该金属茂催化剂体系进一步包括多孔载体材料和烷基铝氧烷活化剂。
119、权利要求112的方法,其中该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特征在于是双峰型的,Mz值是600,000到800,000分子量单位。
120、权利要求116的方法,其中金属茂选自以下化合物: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苯基-1-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4-二甲基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5,6-三甲基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4,5,6,7-四氢茚基)合锆,
二氯·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5-苯并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苯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5-苯并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6-二异丙基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乙基-4-苯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乙基-4-萘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苯基(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苯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1-萘基)-1-茚基)合锆,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4-(2-萘基)-1-茚基)合锆,和
二甲基·二甲基甲硅烷二基双(2-甲基茚基)合锆,和它们的混合物。
121、权利要求112的方法,其中该聚合物的己烷可萃取物低于2wt%,根据21CFR 177.1520(d)(3)(ii)测量。
122、权利要求112的方法,其中该聚合物的己烷可萃取物水平低于1wt%,根据21CFR 177.1520(d)(3)(ii)测量。
CNA028060873A 2001-03-06 2002-01-28 薄膜用丙烯聚合物 Pending CN14982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9/800,239 2001-03-06
US09/800,239 US6576306B2 (en) 1996-09-04 2001-03-06 Propylene polymers for film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8231A true CN1498231A (zh) 2004-05-19

Family

ID=25177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28060873A Pending CN1498231A (zh) 2001-03-06 2002-01-28 薄膜用丙烯聚合物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6576306B2 (zh)
JP (1) JP2004528420A (zh)
CN (1) CN1498231A (zh)
AU (1) AU2002243700A1 (zh)
BR (1) BR0207885A (zh)
CA (1) CA2438163A1 (zh)
MX (1) MXPA03008012A (zh)
WO (1) WO2002070570A2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2992B (zh) * 2005-10-21 2011-12-14 巴塞尔聚烯烃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注塑和熔体吹塑应用的具有高熔体流动速率的聚丙烯无规共聚物
CN103347951A (zh) * 2011-02-14 2013-10-09 博里利斯股份公司 密封丙烯共聚物
CN104963085A (zh) * 2004-12-17 2015-10-07 埃克森美孚化学专利公司 聚合物共混物和由其获得的无纺制品
CN107406543A (zh) * 2015-03-31 2017-11-28 普瑞曼聚合物株式会社 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双轴拉伸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薄膜电容器用电容器膜
CN107778391A (zh) * 2016-08-29 2018-03-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型铬钨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290982A (zh) * 2015-12-11 2018-07-17 巴塞尔聚烯烃意大利有限公司 丙烯共聚物
CN109476780A (zh) * 2016-07-25 2019-03-15 埃克森美孚化学专利公司 双峰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19561B2 (en) * 1996-09-04 2011-04-05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Process of producing thermoplastic polymer blends
US6635715B1 (en) * 1997-08-12 2003-10-21 Sudhin Datta Thermoplastic polymer blends of isotactic polypropylene and alpha-olefin/propylene copolymers
DE69935815T2 (de) 1998-07-01 2007-12-27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Baytown Elastische Mischung mit Kristallpolymeren und kristallisierbaren Polymeren des Propens
US20030039826A1 (en) * 2000-03-20 2003-02-27 Sun Edward I. Conformable and die-cuttable biaxially oriented films and labelstocks
ATE485319T1 (de) 2001-04-12 2010-11-15 Exxonmobil Chem Patents Inc Verfahren zur polymerisation von propylen und ethylen in lösung
US6825276B2 (en) * 2001-04-17 2004-11-30 Pliant Corporation Nonoriented stiff packaging film with superior tear properties
KR101186268B1 (ko) 2002-06-26 2012-09-27 애버리 데니슨 코포레이션 폴리프로필렌/올레핀 탄성체 혼합물을 포함하는 배향된 필름
US20070167576A1 (en) * 2002-08-27 2007-07-19 Sehyun Kim Resin compositions for producing biaxially oriented polypropylene films
US7714070B2 (en) * 2002-08-27 2010-05-11 Sunoco Chemicals, Inc. In-reactor produced polypropylene blends
US8008412B2 (en) * 2002-09-20 2011-08-30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Polymer production at supersolution conditions
US20080153997A1 (en) * 2006-12-20 2008-06-26 Exxonmobil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Polymer production at supercritical conditions
AU2003298591A1 (en) * 2002-09-23 2004-05-04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Double crystal analyzer linkage
US7700707B2 (en) 2002-10-15 2010-04-20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Polyolefin adhesive compositions and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WO2004046214A2 (en) 2002-10-15 2004-06-03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Multiple catalyst system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and polymers produced therefrom
EP1561762A4 (en) * 2002-11-14 2006-03-15 Idemitsu Kosan Co PROCESS FOR PRODUCING PROPYLENE / ETHYLENE SEQUENCE COPOLYMER AND PROPYLENE / ETHYLENE SEQUENCE COPOLYMER
WO2004060994A1 (en) * 2002-12-17 2004-07-22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Elastic blends comprising elastic crystalline polymer and crystallizable polymers for ethylene
WO2005054347A1 (en) * 2003-11-24 2005-06-1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Biaxially oriented polypropylene-based adhesive tape film backings
US7514517B2 (en) * 2004-03-17 2009-04-07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Anti-blocking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interpolymers of ethylene/α-olefins
US7671131B2 (en) * 2004-03-17 2010-03-02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Interpolymers of ethylene/α-olefins blends and profiles and gaskets made therefrom
US7579408B2 (en) * 2004-03-17 2009-08-25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Thermoplastic vulcanizate comprising interpolymers of ethylene/α-olefins
US7622529B2 (en) * 2004-03-17 2009-11-24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Polymer blends from interpolymers of ethylene/alpha-olefin with improved compatibility
US7714071B2 (en) * 2004-03-17 2010-05-11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Polymer blends from interpolymers of ethylene/α-olefins and flexible molded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US7795321B2 (en) * 2004-03-17 2010-09-14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Rheology modification of interpolymers of ethylene/α-olefins and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US7863379B2 (en) * 2004-03-17 2011-01-04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Impact modification of thermoplastics with ethylene/alpha-olefin interpolymers
US7671106B2 (en) * 2004-03-17 2010-03-02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Cap liners, closures and gaskets from multi-block polymers
BRPI0513057A (pt) * 2004-07-08 2008-04-22 Exxonmobil Chem Patents Inc produção de polìmero em condições supercrìticas
US20080020218A1 (en) * 2004-08-11 2008-01-24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Stretched Aromatic-Polyamide Film
GB2420348B (en) * 2004-10-28 2009-11-18 Exxonmobil Chem Patents Inc Syndiotactic rich polyolefins
TW200631965A (en) * 2004-12-07 2006-09-16 Fina Technology Random copolymers and formulations useful for thermoforming and blow molding applications
US8084537B2 (en) * 2005-03-17 2011-12-27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olymer blends from interpolymers of ethylene/α-olefin with improved compatibility
WO2006113000A2 (en) * 2005-03-17 2006-10-26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Cap liners, closures and gaskets from multi-block polymers
ES2269021T5 (es) 2005-05-12 2012-06-27 Borealis Technology Oy Elemento laminar transparente y fácilmente rompible
JP2009501262A (ja) * 2005-07-15 2009-01-15 エクソンモービル・ケミカル・パテンツ・インク 熱可塑性ポリマーブレンドの生成方法
US7094856B1 (en) * 2005-07-25 2006-08-22 Fina Technology, Inc.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olefin
US7473745B2 (en) * 2005-09-02 2009-01-06 Equistar Chemicals, Lp Preparation of multimodal polyethylene
EP1762577A1 (en) * 2005-09-02 2007-03-14 Total Petrochemicals Research Feluy Impact copolymer of propylene prepared in single reactor
KR101519805B1 (ko) * 2005-09-15 2015-05-12 다우 글로벌 테크놀로지스 엘엘씨 제어된 블록 서열 분포를 갖는 촉매적 올레핀 블록 공중합체
CN101466543B (zh) 2006-06-14 2014-03-19 艾利丹尼森公司 可顺应和可冲切的轴向定向的标签原料和标签及制备方法
WO2007149900A2 (en) 2006-06-20 2007-12-27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Multilayered polymeric film for hot melt adhesive labeling and label stock and label thereof
US7977435B2 (en) * 2006-07-12 2011-07-12 Lin Chon-Yie Propylene polymer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es for making the same
ES2379607T3 (es) 2006-07-17 2012-04-27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Película polímera multicapa asimétrica y etiqueta de la misma
EP1923200A1 (en) * 2006-11-20 2008-05-21 Borealis Technology Oy Article
EP2092014A4 (en) * 2006-12-15 2011-05-25 Fina Technology BLOWN POLYPROPYLENE FILM
US8242237B2 (en) 2006-12-20 2012-08-14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Phase separator and monomer recycle for supercritical polymerization process
EP2152768B1 (en) * 2007-05-22 2012-04-25 Borealis Technology OY Polypropylene copolymer
JP2010529253A (ja) * 2007-06-04 2010-08-26 エクソンモービル・ケミカル・パテンツ・インク 非常に均一なプロピレンの溶液重合法
US8318875B2 (en) * 2008-01-18 2012-11-27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Super-solution homogeneous propylene polymerization and polypropylenes made therefrom
US8802797B2 (en) 2008-06-20 2014-08-12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Vinyl-terminated macromonomer oligomerization
US8283419B2 (en) * 2008-06-20 2012-10-09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Olefin functionalization by metathesis reaction
US8372930B2 (en) 2008-06-20 2013-02-12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High vinyl terminated propylene based oligomers
US8399725B2 (en) * 2008-06-20 2013-03-19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Functionalized high vinyl terminated propylene based oligomers
US8283428B2 (en) 2008-06-20 2012-10-09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Polymacromonomer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US8278391B2 (en) * 2010-06-17 2012-10-02 Fina Technology, Inc.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s for oriented films
US9676532B2 (en) 2012-08-15 2017-06-13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Packaging reclosure label for high alcohol content products
AU2015270854B2 (en) 2014-06-02 2018-08-02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Films with enhanced scuff resistance, clarity, and conformability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65903A (en) 1973-04-16 1975-02-11 Mobil Oil Corp Heat sealable isotactic polypropylene and 1,3 pentadiene polymer
ATE114323T1 (de) 1987-09-11 1994-12-15 Fina Technology Katalysatorsystem für polyolefinproduktion mit breiter molekulargewichtsverteilung.
IT1227893B (it) 1988-12-14 1991-05-14 Himont Inc Centerville Road Ne Composizioni polipropileniche aventi buona trasparenza e migliorata resistenza all'urto
DE3921358A1 (de) 1989-06-29 1991-01-10 Hoechst Ag Biaxial orientierte polypropylenfolie mit hoher mechanischer festigkeit
JP2894823B2 (ja) 1989-12-06 1999-05-24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耐放射線ポリプロピレン樹脂組成物及び耐放射線成形物の製造方法
US5280074A (en) 1989-12-21 1994-01-18 Hoechst Ag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 polypropylene molding composition
DE3942363A1 (de) 1989-12-21 1991-06-27 Hoechst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polypropylen-formmasse
DE4015254A1 (de) 1990-05-12 1991-11-14 Hoechst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polyolefins
CA2048296C (en) 1990-08-13 2002-09-24 Henry G. Schirmer Blends of polypropylene and ethylene copolymer and films made from the blend
EP0485823B1 (de) 1990-11-12 1995-03-08 Hoechst Aktiengesellschaft 2-Substituierte Bisindenylmetallocene,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als Katalysatoren bei der Olefinpolymerisation
US5218052A (en) 1991-02-04 1993-06-08 Amoco Corporation Olefin polymerization and copolymerization process
ES2087339T3 (es) 1991-05-27 1996-07-16 Hoechst Ag Procedimiento para la preparacion de poliolefinas con amplia distribucion de masas moleculares.
ES2082274T3 (es) 1991-05-27 1996-03-16 Hoechst Ag Procedimiento para la preparacion de poliolefinas sindiotacticas con amplia distribucion de masas moleculares.
JP3402473B2 (ja) 1991-08-20 2003-05-06 日本ポリケム株式会社 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
DE69201180T2 (de) 1991-10-21 1995-06-14 Mitsubishi Petrochemical Co Propylencopolymerzusammensetzung.
EP0588208A3 (en) 1992-09-12 1994-07-06 Hoechst Ag Polyolefin moulding composition with broad melt range, process and use therefore
SG66278A1 (en) * 1993-05-25 1999-07-20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Novel polyolefin fibers and their fabrics
DE4333128A1 (de) 1993-09-29 1995-03-30 Hoechst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olefinen
ES2199966T3 (es) 1994-02-21 2004-03-01 Basell Polyolefine Gmbh Lamina de varias capas poliolefinica sellable, un procedimiento para su obtencion y su empleo.
KR100353463B1 (ko) 1994-04-11 2003-01-24 미쓰이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프로필렌중합체조성물의제조방법및프로필렌중합체조성물
JP4024295B2 (ja) 1994-04-11 2007-12-19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プロピレン系重合体組成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プロピレン系重合体組成物
DE69508155T2 (de) 1994-07-08 1999-07-01 Tokuyama Corp., Tokuya, Yamaguchi Gestreckter Polypropylenfilm
US5539056A (en) 1995-01-31 1996-07-23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US5741563A (en) * 1995-09-18 1998-04-21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Shrink films from propylene polymers
US5786291A (en) 1996-02-23 1998-07-28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Engineered catalyst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heir production and use
WO1998010016A1 (en) 1996-09-04 1998-03-12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Improved propylene polymers for oriented films
CN1200969C (zh) 1997-06-24 2005-05-11 博里利斯股份公司 多相丙烯共聚物的制备工艺
US6090325A (en) 1997-09-24 2000-07-18 Fina Technology, Inc. Biaxially-oriented metallocene-based polypropylene films
DE69918100T2 (de) 1998-05-13 2005-07-07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Baytown Propylenhomopolymere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3085A (zh) * 2004-12-17 2015-10-07 埃克森美孚化学专利公司 聚合物共混物和由其获得的无纺制品
CN101312992B (zh) * 2005-10-21 2011-12-14 巴塞尔聚烯烃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注塑和熔体吹塑应用的具有高熔体流动速率的聚丙烯无规共聚物
CN103347951A (zh) * 2011-02-14 2013-10-09 博里利斯股份公司 密封丙烯共聚物
US9243137B2 (en) 2011-02-14 2016-01-26 Borealis Ag Sealing propylene copolymer
CN103347951B (zh) * 2011-02-14 2016-07-06 博里利斯股份公司 密封丙烯共聚物
CN107406543A (zh) * 2015-03-31 2017-11-28 普瑞曼聚合物株式会社 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双轴拉伸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薄膜电容器用电容器膜
CN108290982A (zh) * 2015-12-11 2018-07-17 巴塞尔聚烯烃意大利有限公司 丙烯共聚物
US10711080B2 (en) 2015-12-11 2020-07-14 Basell Poliolefine Italia S.R.L. Propylene copolymers
CN108290982B (zh) * 2015-12-11 2021-01-05 巴塞尔聚烯烃意大利有限公司 丙烯共聚物
CN109476780A (zh) * 2016-07-25 2019-03-15 埃克森美孚化学专利公司 双峰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07778391A (zh) * 2016-08-29 2018-03-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型铬钨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2070570A3 (en) 2002-12-19
CA2438163A1 (en) 2002-09-12
JP2004528420A (ja) 2004-09-16
US20010039314A1 (en) 2001-11-08
US6576306B2 (en) 2003-06-10
BR0207885A (pt) 2004-07-27
AU2002243700A1 (en) 2002-09-19
MXPA03008012A (es) 2004-04-02
WO2002070570A2 (en) 2002-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98231A (zh) 薄膜用丙烯聚合物
CN1115360C (zh) 改进的用于取向薄膜的丙烯聚合物
CN100349940C (zh) 聚丙烯嵌段共聚物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US6462161B1 (en) Polyolefin composition with molecular weight maximum occurring in that part of the composition that has the highest comonomer content
JP5538663B2 (ja) 可塑化ポリプロピレン熱可塑性樹脂
CN1527847A (zh) 高熔体强度聚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JP4365685B2 (ja) 耐衝撃性ポリオレフィン製品の製造用ポリオレフィンマスターバッチ
JP6982171B2 (ja) 超高分子量ポリエチレンパウダー
CN1090856A (zh) 乙烯共聚合
RU2540073C2 (ru) Повышение однородности смесей полиэтиленов
CN1205726A (zh) 丙烯组合物及其生产工艺以及聚丙烯组合物和模塑制品
CN1060481A (zh) 烯烃聚合物膜
CN1131953A (zh) 聚合催化剂及其制备和用途
CN1130392C (zh) 丙烯均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384848A (zh) 聚丙烯薄膜和多层层压材料
CN1860136A (zh) 聚合方法和控制聚合物组合物性能的方法
CN1392190A (zh) 制备乙烯聚合物组合物的方法,乙烯聚合物组合物的颗粒和由该颗粒制成的膜
EP2133389A1 (en)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
US6784269B2 (en)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s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EP0977808B1 (en) Amorphous propylene-polyene copolymers and compositions thereof
CN1234740C (zh) 由丙烯二烯烃共聚物制备的制品
JP2010511756A (ja) 低い硬度及び低い光沢を有するポリオレフィン組成物
CN1203121C (zh) 聚烯烃树脂组合物和其拉伸薄膜
CN1084764C (zh) 用于汽车车内部件的丙烯树脂组合物和汽车车内部件
EP1100845A1 (en) Polyethylene compositions having improv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improved processability in the melted sta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