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70958A - 自动底稿传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底稿传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70958A
CN1470958A CNA031477100A CN03147710A CN1470958A CN 1470958 A CN1470958 A CN 1470958A CN A031477100 A CNA031477100 A CN A031477100A CN 03147710 A CN03147710 A CN 03147710A CN 1470958 A CN1470958 A CN 14709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guiding
draft
platen roller
re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4771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83673C (zh
Inventor
�ɱ߼���
渡边康人
青柳达三
远藤文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cecar Co Lt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cecar Co Lt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cecar Co Ltd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cecar Co Ltd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709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709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8367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8367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Optical Systems Of Projection Type Cop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底稿传送装置,该装置通过长期地稳定传送读取位置的底稿,由此,获得良好的读取图像。在用于读取所传送的底稿的压板玻璃上的读取部,设置有压板辊,该压板辊在上述读取部传送底稿;引导导向机构,该引导导向机构设置于上述压板玻璃和上述压板辊之间,形成朝向上述压板玻璃侧弯曲的底稿读取通路;压靠机构,该压靠机构使上述引导导向机构压靠于上述压板辊上;限制机构,该限制机构用于在上述压板辊的辊面与压板玻璃的顶面之间,设置规定距离的空间,上述引导导向机构通过送入到上述压板辊与上述引导导向机构之间的底稿,朝向压板玻璃侧发生位移。

Description

自动底稿传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印机、传真机等的图像成形器所具有的底稿读取装置,本发明特别是涉及底稿读取装置中的自动底稿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图像成形器所具有的底稿读取装置的底稿读取方式中,过去一般人们知道有二种读取方式,即,底稿固定读取方式,在底稿固定读取方式中,使通过皮带,辊的传送机构传送的底稿静止于压板玻璃上,使读取光学系统对静止的底稿进行扫描,由此,对该底稿的图像进行读取;纸通过读取方式,在该纸通过读取方式中,可通过静止于规定的读取位置的读取光学系统,对通过传送装置移动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
在这里,后一纸通过读取方式的底稿读取装置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其包括第1压板玻璃,该第1压板玻璃搁置底稿;第2压板玻璃,该第2压板玻璃按照与第1压板玻璃邻接的方式设置,一边沿副扫描方向(底稿的传送方向)使读取机构移动,一边对搁置于第1压板玻璃上的书物等的静止的底稿进行读取处理,并且使从底稿传送装置的供纸盘传送的底稿从第2压板玻璃上通过,通过使所通过的底稿静止于第2压板玻璃的下方的读取机构,对底稿进行读取处理。
在象这样构成的过去的底稿读取装置的读取部中,如图6(a)所示,设置有送入辊对102,该送入辊对102设置于第2压板玻璃101的上游侧;排出辊对103,该排出辊对103设置于第2压板玻璃101的下游侧;弯曲的读取通路106,该读取通路106具有引导导向件104,该引导导向件104按照与第2压板玻璃101的顶面面对的方式设置。另外,从送入辊102的上游侧的供纸盘(图中未示出)传送的底稿通过送入辊102,送到第2压板玻璃101,然后通过设置于第1压板玻璃100与第2压板玻璃101之间的抄起部件105,从第2压板玻璃101的顶面抄起,送向送出辊103。
但是,在这样的底稿读取装置的读取部中,在通过抄起部件105,将第2压板玻璃101的底稿的前端抄起时,伴随底稿前端与抄起部件105的倾斜面碰撞时的冲击,在读取位置,产生底稿的传送不稳定,速度变化,造成读取图像变形。另外,在底稿的后端通过送入辊102的底稿夹持点时,由于底稿的后端急剧地朝向下方侧下落,故底稿的传送不稳定,产生速度变化,造成读取图像变形。
为了解决该问题,在另一已有技术中,具有下述方案,即,在图6(b)所示的第2压板玻璃201上,设置透明薄膜部件207,沿该透明薄膜部件207,传送底稿。
该透明薄膜部件207设置于引导导向件204和第2压板玻璃201之间,在其与引导导向件204之间形成弯曲的读取通路206。另外,该透明薄膜207的一端207a固定于读取通路206的上游侧导向件208的内侧,另一端207b处于自由状态,处于插入读取通路206的下游导向件209的内侧的状态。
该透明薄膜部件207比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薄膜)等的挠性部件构成,按照位于与第2压板玻璃201的纵向的基本整个区域面对的位置,与第2压板玻璃201的顶面接触的方式安装。由此,供给读取部的底稿通过送入辊202,送到透明薄膜部件207和引导导向件204之间,通过第2压板玻璃201的上方。另外,静止于第2压板玻璃207的下方的读取位置的读取机构通过第2压板玻璃201与透明薄膜部件207,对底稿的图像进行读取处理。接着,已读取的底稿沿透明薄膜部件207,送向送出辊203,实现排出。
在象这样构成的过去的自动底稿传送装置中,在通过透明薄膜部件207,进行底稿的抄起时,不产生底稿前端的碰撞,由此,获得良好的图像,尽管这样,仍然无法消除下述问题,该问题指底稿的后端从送入辊202的夹持点,通过送入辊202时的底稿后端的掉落造成的底稿的传送不稳定,在读取位置速度发生变化,由此,对获得良好的图像数据造成妨碍。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底稿传送装置,其以简单的组成,顺利地实现从读取位置的底稿的前端,到后端的传送,由此,获得良好的读取图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已有技术的课题而提出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底稿传送装置,该自动底稿传送装置包括压板玻璃上的读取部,该读取部用于读取所传送的底稿,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压板辊,该压板辊在上述读取部,传送底稿;引导导向机构,该引导导向机构设置于上述压板玻璃与上述压板辊之间,形成朝向上述压板玻璃侧弯曲的底稿读取通路;压靠机构,该压靠机构使上述引导导向机构压靠于压板辊上;限制机构,该限制机构用于在上述压板辊的辊面与压板玻璃的顶面之间,设置规定距离的空间,上述引导导向机构通过送入到上述压板辊与上述引导导向机构之间的底稿,朝向上述压板玻璃侧发生位移。
在这里,象这样形成,即,使形成弯曲的通路的透明薄膜部件压靠于已固定的压板辊上,在底稿进入压板辊与透明薄膜部件之间的夹持部时,透明薄膜部件变形,使底稿通过。
由此,可不使结构复杂,并且可提供适合的按压力与传送力,由此,底稿的传送没有不稳定,另外,不给薄膜部件带损伤等,可获得稳定的读取图像。在这里,上述压板辊支承于上述压板玻璃上方的规定位置。
另外,在本装置中,在与上述读取部的读取位置离开的位置,设置上述压板辊。具体来说,在上述压板辊传送底稿的方向上,在与上述读取部中的读取位置的上游位置,设置有压板辊,由此,在读取位置的上游侧,按压底稿,这样,在底稿后端与朝向上述压板辊送入底稿的传送机构脱开时,在读取位置,底稿不产生行走不稳定。另外,即使在由于上述压板辊与上述引导导向机构的摩擦的作用,上述引导导向件产生损伤的情况下,该摩擦产生于与读取位置错开的位置,由此,在读取时,引导导向件的损伤不造成影响。
另外,在本装置中,设置有第1传送机构,该第1传送机构将底稿送入上述读取部的读取位置;第2传送机构,该第2传送机构将底稿从上述读取位置送出,上述压板辊设置于上述第1传送机构和上述读取位置之间。象这样,压板辊设置于读取位置的上游侧,将底稿按压于读取位置的上游侧,由此,防止在底稿后端与送入辊对脱开时,在读取位置,底稿的行走不稳定。
在这里,上述引导导向机构由可挠曲的透明薄膜部件形成,在上述读取位置,在其与上述引导导向机构之间,具有按压底稿的可摆动的导向部件。另外,通过导向部件,在读取位置,按压底稿,由此,抑制在读取位置下游侧,将底稿抄起时产生的读取位置的微小的振动。另外,由于该底稿支承于具有弹性的薄膜部件上,故容易调整导向部件的按压力。
另外,上述压靠机构包括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固定上述透明薄膜部件的一端侧;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以弯曲方式支承上述透明薄膜部件,通过弹力,将上述透明薄膜部件压靠于上述压板辊上。象这样,采用薄膜部件的弹力,压靠于压板辊上,由此,使构成简化,实现低成本。
上述压靠机构包括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固定上述透明部件的一端侧;张力施加机构,该张力施加机构对上述透明薄膜部件施加张力,将上述透明薄膜部件压靠于上述压板辊上。象这样,对薄膜部件施加张力,由此,没有伴随温度,湿度的环境变化,伴随年代的变化等,按压力变化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自动底稿传送装置的整体组成;
图2为表示自动底稿传送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3为表示读取导向组件的组成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张力施加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5为表示从背面侧看到的图3所示的读取导向组件的图;
图6(a)和图6(b)为表示过去实例的自动底稿传送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底稿读取装置1中的自动底稿传送装置2的实施例进行具体描述。
图1为表示涉及本发明的装载于底稿读取装置1上的自动底稿传送装置2,图2为表示该自动底稿传送装置2的主要部分的图。
底稿读取装置1的主体通过压板玻璃4,对所传送的底稿照射来自灯等的光源5的光,通过多个反射镜6,使该反射光反射,通过透镜7,借助CCD等的读取元件8,进行光电转换,读取底稿图像。在这里,底稿读取装置1包括下述第1模式,在该模式中,针对搁置于压板玻璃4上的书物等的较厚的底稿,沿副扫描方向使由光源5和反射镜6等构成的光源组件移动,由此,通过压板玻璃4,对底稿的图像进行读取;第2模式,在该模式中,针对在自动底稿传送装置中,在压板玻璃4的上方传送的底稿,使光源组件停止于规定的读取位置。
在图1的本装置的实施例中,对双滑架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实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也可适合用于下述单滑架式的图像读取装置,该单滑架式的图像读取装置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光源5、反射镜6、透镜7、读取元件8装载于一个滑架上的光学读取机构在压板玻璃4的下方,一边从图的右侧,朝向左侧(副扫描方向)移动,一边读取底稿面的图像。
在自动底稿传送装置中,包括供纸盘10,该供纸盘10可搁置多张底稿;排纸盘11,该排纸盘11接纳已读取的底稿;按压盖12,该按压盖12由海绵等的多孔部件与白色聚酯薄膜等的薄膜部件构成,以便按压压板玻璃4。
在供纸部中,设置有可升降的排送辊21,该排送辊21与搁置于供纸盘10上的底稿的最上方底稿接触,进行纸的排送;供纸辊22,该供纸辊22供给通过排送辊21排送的底稿;分离机构,该分离机构由分离部件23构成,该分离部件23仅仅使1张最上方的底稿通过,阻止第2张以后的底稿的供给;阻挡辊对24,该阻挡辊对24碰到通过上述分离机构分离为1张而供给的底稿的前端,对其进行整理,然后将其送到下游侧。
通过上述排送辊21、供纸辊22、阻挡辊对24,将供纸盘10上的底稿沿供纸通路30导向。该排送辊21、供纸辊22通过单向离合器OW1(图中未示出),以驱动方式与供纸马达M1连接,另外,阻挡辊对24通过单向离合器OW2(图中未示出),以驱动方式与供纸马达M1连接。由此,通过供纸马达M1的正向运转,驱动排送辊21与供纸辊22,通过该马达M1的反向运转,使阻挡辊对24驱动。
在排纸部中,设置有排纸辊对26,该排纸辊对26将来自送出辊对25的底稿沿排纸通路31,排到排纸盘11中。该排纸辊对26与可正反向运转的传送排纸马达M2连接,其按照下述方式进行控制,该方式为:在为双面模式时,在夹持底稿的后端部的状态,反向旋转,将底稿换向,通过循环通路32,再次送给传送通路35。另外,在排纸通路31中,设置有自重铰接片41,该自重铰接片41可在所传送的底稿的前端的作用下,朝向上方运动,使底稿通过,如果底稿的后端通过,则该自重铰接片41可朝向下方运动,该自重铰接片41将在排纸辊26反向旋转后,实现换向的底稿在没有阻碍的情况下送向循环通路32。在偏置弹簧的作用下,使该铰接片41时常朝向下方偏置,将底稿沿排纸通路31,送给排纸辊对26,此时,通过所排送的底稿的前端,将该铰接片41朝向上方托起,允许底稿通过,在通过排纸辊对26,使底稿换向时,该铰接片41位于下方,将排纸通路31堵塞,将底稿送向循环通路32。
在供纸盘10的底稿供纸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有排空传感器S1,其检测底稿搁置于供纸盘10上,另外设置有检测供给供纸通路30的底稿的端部的阻挡传感器S2。另外,在读取部这一侧,设置有前端传感器S3,在排纸辊对26这一侧,设置有排出传感器S4,这些传感器检测所传送的底稿的端部。
上述各传感器S1~S4与包括用于控制底稿的传送的CPU等的控制机构连接,根据各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上述各马达M1,M2和各螺线管SOL1(图中未示出),进行底稿的送入和送出动作。
另外,在供纸盘10上,沿底稿供纸方向设置有多个传感器,通过该多个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检测搁置于供纸盘10上的底稿的长度。此外,设置限制搁置于供纸盘10上的底稿的宽度方向的侧向导向件13,通过该侧向导向件13的移动量,根据输出变化的量(图中未示出),检测底稿的宽度。根据底稿的长度与底稿的宽度的检测结果,判断底稿尺寸。
下面根据图2,对本实施例的底稿读取位置附近的读取部20的组成进行描述。
如图2所示,读取部20由下述部分构成,该部分包括送入辊对28(第1传送机构),该送入辊对28(第1传送机构)将底稿传送到读取位置X;送入导向件15,该送入导向件15将来自送入辊对28的底稿送向读取位置X;送出辊25(第2传送机构),该送出辊25送出在读取位置X已读取的底稿;送出导向件16,该送出导向件16用于将来自读取位置X的底稿送向送出辊25;透明薄膜部件50(引导导向机构),该透明薄膜部件50跨于送入导向件15和送出导向件16之间,形成朝向上述压板玻璃侧弯曲的底稿读取通路;压板辊27,该压板辊27在沿底稿的传送方向,与读取位置X离开的上游侧,设置于读取位置X与送入辊对28之间,与透明薄膜部件50接触;白色的换向导向件45(导向部件),该换向导向件45在压板辊27的下游,与透明薄膜部件50接触,按照与上述压板辊27面对的方式设置。
另外,在透明薄膜部件50与压板玻璃4之间,设置有白色薄膜部件46,47。该白色薄膜部件46,47沿读取位置X的底稿传送方向的前后设置,即使在通过手搁置于压板玻璃4上的薄纸底稿使光源5的光透过的情况下,仍可获得良好的图像。
图3表示透明薄膜部件50和送入导向件15,送出导向件16的立体图。
在透明薄膜部件50中,在底稿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一端部,开设有多个安装孔50d,通过使作为固定部而形成于送入导向件15上的突起50a与安装孔50d接合,将透明薄膜部件50以固定方式支承。另外,在下游侧的另一端部,形成有呈竹帘状分割为多个舌部50b,50c。另外,该呈竹帘状分割的邻接的舌部50b,50c中的其中一个舌部50b呈自由状态而在送出导向件16的底稿导向内面侧延伸。另一舌部50c在送出导向件16的背面侧延伸,作为支承部而形成于后面将要描述的张力施加部件55的突起55a与设置于前端的安装孔50f接合。
象上述那样安装的透明薄膜部件50形成传送通路35,该传送通路35从送入导向件15的底稿导向面,沿送出导向件16的底稿导向面弯曲,该透明薄膜部件50通过其弹力,在沿底稿的传送方向,与读取位置X离开的上游侧,压靠于压板辊27的周面上,由此,即使在与压板辊27的摩擦,在透明薄膜部件50上产生损伤的情况下,该损伤位于与读取位置错开的位置,这样,相应于透明薄膜部件50的读取位置X的部分不损伤,在读取处理时,不造成不利影响。
在压板玻璃4与压板辊27之间,在压板玻璃4与换向导向件45之间,在压板玻璃4与透明薄膜部件50之间,沿与压板辊27的辊面面对的方向(与透明薄膜部件50的导向面相反的方向),即在图3和图4的下方,确保规定的空间SP(0.5~1.0mm),以便透明薄膜部件50可摆动。该空间SP通过下述方式形成,该方式为:如图5所示,设置于机架上,朝向压板玻璃4侧突出的限制片70(限制机构)与压板玻璃4的顶面接触,固定于机架上的压板辊27实现定位。透明薄膜部件50通过下述底稿,在上述空间SP的内部,朝向图3和图4中的下方发生位移,该底稿进入压板辊27和透明薄膜部件50,或换向导向件45与透明薄膜部件50之间。由此,底稿可顺利地通过底稿传送通路的内部。
下面根据图4,图5,对读取导向组件进行具体描述。上述的送入导向件15、送出导向件16、透明薄膜部件50和张力施加部件55形成一体的读取导向组件60,该读取导向组件60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于机架上。
另外,送入导向件15和送出导向件16如图3所示,通过树脂而呈整体形成,构成读取导向组件60的支架,在其中间部,形成有读取底稿的开口部61。另外,在该开口部61上,安装有透明薄膜部件50,此外,安装有支承透明薄膜部件50的张力施加部件55。
在读取导向组件60的底稿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侧部,形成有缺口部62和突出部63,形成于图5所示的机架上的销52嵌入该缺口部62中,该突出部63呈弯钩状突出,并形成有凸部,该凸部用于与机架的凹部扣合,将读取导向组件保持在规定位置。
在上述读取组件60的装卸动作中,首先对突出部63施加按压力,使其挠曲,由此,以拉开方式将机架凹部与突出部63的凸部的扣合解除,使读取导向组件60以机架的销52为支点,旋转规定角度(比如,相对机架,90度)。此时,由于突出部63可由树脂形成,故其容易挠曲。
此外,可通过沿读取导向组件60的缺口部62,朝向下方拉动读取导向组件60,由此,将读取导向组件60从机架上拆下。
在安装时,与上述顺序相反,以压入方式将机架的销嵌入读取导向组件60的缺口部62,接着,使其实现旋转,由此,将机架的凹部与读取导向组件的突出部63的凸部扣合,这样,将读取导向组件60安装于机架上。
另外,如果仅仅去除透明薄膜部件50上的简单的污垢,则也可在解除将机架的凹部与突出部63的凸部的扣合,使读取导向组件60以机架的销为支点而旋转规定角度的状态,进行污垢的擦拭等的维护作业。
图4为本实施例的张力施加部件55的部位的放大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张力施加部件55中,形成有突起55a和臂部55b,该突起55a通过与透明薄膜部件50的舌部50c的安装孔50f接合,以固定方式支承透明薄膜部件50,在该臂部55b中形成有轴支承孔,该轴支承孔用于使形成于读取导向组件的支架的侧部的销嵌入其内。
此外,在读取导向组件60的支架的侧部与臂部55b之间,安装有扭力螺旋弹簧56,该扭力螺旋弹簧56使张力施加部件55以读取导向组件的侧部的铰接轴(旋转轴)56a为支点,沿底稿传送方向旋转偏置。
该扭力螺旋弹簧56,其一端安装于张力施加部件55的臂部55b上,另一端安装于读取导向组件60的侧部上,使张力施加部件55旋转偏置,对透明薄膜部件50施加张力。
在这里,通过对透明薄膜部件50施加张力,由此消除与透明薄膜部件50接触的压板辊27和与透明薄膜部件50的舌部50c接触的送出导向件16的上游侧端部之间的松弛,使压板辊27与送出导向件16之间基本保持平行。
即使在所读取的底稿的厚度不同的情况下,透明薄膜部件50的面通过透明薄膜部件50的弹力和张力施加部件55的张力调整功能的作用,一边朝向压板玻璃4一侧发生位移,一边压靠于压板辊27的周面上。由此,底稿在读取位置不卡住,或其速度和方向不发生变化,可稳定地传送。
象上面具体描述的那样,在本装置中,设置有引导导向机构,该引导导向机构形成朝向压板玻璃4侧弯曲的底稿读取通路;压靠机构,该压靠机构使引导导向机构压靠于压板辊27上;限制机构,该限制机构用于在压板辊27的辊面,与压板玻璃4的顶面之间,设置规定间距的空间,该引导导向机构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其通过送入压板辊27与引导导向机构之间的底稿,朝向压板玻璃4侧位移。另外,使形成有弯曲的通路的透明薄膜部件50压靠于固定的压板辊27上,底稿进入压板辊27和透明薄膜部件50之间的夹持部,此时,透明薄膜部件50发生位移,使底稿通过,因此,可在不使结构复杂的情况下,施加适合的按压力和传送力,这样,实现底稿的传送速度和方向上的稳定的传送,另外,由于不对薄膜部件产生损伤,故可获得稳定的读取图像。
还有,在本装置中,由于压板辊27设置于底稿读取位置X的上游侧,在读取位置的上游侧按压底稿,故在底稿后端与送入辊对28脱开时,可防止在读取位置,底稿的行走中产生不稳定。另外,由于通过导向部件45在读取位置,按压底稿,故可抑制在读取位置下游侧,将底稿抄起时所产生的读取位置的微小的振动。另外,由于所读取的底稿支承于具有弹性的透明薄膜部件50上,故容易调整导向部件45的按压力。
再有,在本装置中,由于在与上述读取部中的读取位置离开的位置,设置压板辊27,具体来说,在压板辊27传送底稿的方向,在上述读取部中的读取位置的上游,设置压板辊27,故即使在因压板辊27与透明薄膜部件50的摩擦作用,在透明薄膜部件50上产生损伤的情况下,该摩擦在与读取位置错开的位置产生,故在读取时,该损伤不会产生影响。

Claims (19)

1.一种自动底稿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自动底稿传送装置包括:
压板玻璃上的读取部,该读取部具有用于读取所传送的底稿的读取位置;
压板辊,该压板辊在上述读取部,传送底稿;
引导导向机构,该引导导向机构设置于上述压板玻璃与上述压板辊之间,形成朝向上述压板玻璃侧弯曲的底稿读取通路;
压靠机构,该压靠机构使上述引导导向机构压靠于压板辊上;
限制机构,该限制机构用于在上述压板辊的辊面与压板玻璃的顶面之间,设置规定距离的空间;
上述引导导向机构通过送入到上述压板辊与上述引导导向机构之间的底稿,朝向上述压板玻璃侧发生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底稿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压板辊传送底稿的方向上,在与上述读取部中的读取位置离开的位置,设置有压板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底稿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压板辊传送底稿的方向上,在上述读取部中的读取位置的上游侧,设置有压板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底稿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压板辊传送底稿的方向上,设置有传送机构,该传送机构设置于上述压板辊的上游,朝向上述读取部的读取位置,送入底稿;
上述压板辊设置于上述传送机构与上述读取位置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底稿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2传送机构,该第2传送机构从上述读取位置,送出通过过上述压板辊传送的底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底稿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引导导向机构由可挠曲的透明薄膜部件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底稿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读取位置,具有可摆动的导向部件,该导向部件在其与上述引导导向机构之间,按压底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底稿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压靠机构包括固定部件和支承部件,该固定部件固定上述透明薄膜部件的一端侧,上述支承部件以弯曲的方式支承上述透明薄膜部件,上述透明薄膜部件通过弹力,压靠于上述压板辊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底稿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压靠机构包括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固定上述透明薄膜的一端侧;张力施加机构,该张力施加机构通过对上述透明薄膜部件施加张力,使上述透明薄膜部件压靠于上述压板辊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底稿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压板辊支承于上述压板玻璃上方的规定位置。
11.一种自动底稿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自动底稿传送装置包括:
压板玻璃上的读取部,该读取部具有用于读取所传送的底稿的读取位置;
压板辊,该压板辊在上述读取部,沿规定方向传送底稿;
可挠曲的引导导向机构,该可挠曲的引导导向机构设置于上述压板玻璃与上述压板辊之间,形成朝向上述压板玻璃侧弯曲的底稿读取通路;
压靠机构,该压靠机构使上述引导导向机构压靠于压板辊上;
上述压板辊设置于在上述规定方向上,与上述读取位置离开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底稿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压板辊传送底稿的方向上,在上述读取部中的读取位置的上游侧,具有上述压板辊。
13.一种自动底稿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自动底稿传送装置包括:
读取部,该读取部具有用于读取所传送的底稿的读取位置;
压板辊,该压板辊在上述读取部,传送底稿;
引导导向机构,该引导导向机构在其与上述压板辊之间,形成弯曲的底稿读取通路;
压靠机构,该压靠机构使上述引导导向机构压靠于压板辊上;
限制机构,该限制机构用于在与上述压板辊的辊面面对的方向上,设置规定距离的空间;
上述引导导向机构通过送入到上述压板辊与上述引导导向机构之间的底稿,在上述压板辊的辊面面对的方向上发生位移。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动底稿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压板辊传送底稿的方向上,在与上述读取部中的读取位置离开的位置,设置有上述压板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动底稿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压板辊传送底稿的方向上,在上述读取部中的读取位置的上游侧,设置有上述压板辊。
16.一种自动底稿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自动底稿传送装置包括:
读取部,该读取部具有用于读取所传送的底稿的读取位置;
压板辊,该压板辊在上述读取部,沿规定方向传送底稿;
可挠曲的引导导向机构,该可挠曲的引导导向机构在其与上述压板辊之间,形成弯曲的底稿读取通路;
压靠机构,该压靠机构使上述引导导向机构压靠于压板辊上;
上述压板辊设置于在上述规定方向上,与上述读取位置离开的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动底稿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压板辊传送底稿的方向上,在上述读取部的读取位置的上游侧,设置有压板辊。
18.一种自动底稿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自动底稿传送装置包括:
压板玻璃上的读取部,该读取部具有用于读取所传送的底稿的读取位置;
传送机构,该传送机构将底稿送入上述读取部的读取位置;
换向导向机构,该换向导向机构按照与压板玻璃面对的方式设置;
引导导向机构,该引导导向机构设置于压板玻璃与上述换向导向机构之间,在上述换向导向机构之间,形成底稿读取通路;
压靠机构,该压靠机构使上述引导导向机构压靠于换向导向机构上;
限制机构,该限制机构用于在上述换向导向机构的导向面与上述压板玻璃的顶面之间,设置规定距离的空间;
上述引导导向机构通过送入到上述换向导向机构和上述引导导向机构之间的底稿,朝向上述压板玻璃侧发生位移。
19.一种自动底稿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自动底稿传送装置包括:
读取部,该读取部具有用于读取所传送的底稿的读取位置;
传送机构,该传送机构将底稿送入上述读取部的读取位置;
换向导向机构,该换向导向机构沿上述传送机构的传送方向设置;
引导导向机构,该引导导向机构在其与上述换向导向机构之间,形成底稿读取通路;
压靠机构,该压靠机构使上述引导导向机构压靠于上述换向导向机构上;
限制机构,该限制机构在与上述引导导向机构的导向面相反的一侧,设置规定距离的空间;
上述引导导向机构通过送入到上述换向导向机构和引导导向机构之间的底稿,上述引导导向机构与上述引导导向机构的导向面变位到相反侧。
CNB031477100A 2002-06-24 2003-06-23 自动底稿传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367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82640/2002 2002-06-24
JP182640/02 2002-06-24
JP2002182640A JP3626943B2 (ja) 2002-06-24 2002-06-24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70958A true CN1470958A (zh) 2004-01-28
CN100383673C CN100383673C (zh) 2008-04-23

Family

ID=30437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4771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3673C (zh) 2002-06-24 2003-06-23 自动底稿传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021619B2 (zh)
JP (1) JP3626943B2 (zh)
CN (1) CN100383673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6130B (zh) * 2005-06-15 2012-03-2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文件进给器
CN101738894B (zh) * 2008-11-20 2013-03-06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原稿运送装置和安装有该原稿运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9792470A (zh) * 2016-09-12 2019-05-21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带膜的介质斜台
CN110816980A (zh) * 2019-09-30 2020-02-21 南京坤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具有开箱、装箱和装说明书功能的设备及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01159A1 (en) * 2003-04-14 2004-10-14 Thomas Sheng Automatic sheet feeder
US20050111059A1 (en) * 2003-11-25 2005-05-26 Xerox Corporation Document handler with improved optics
MXPA04012988A (es) 2003-12-22 2005-10-18 Seiko Epson Corp Aparato para montar/desmontar un cartucho de tinta, aparato de registro, aparato para expulsion de liquidos y contenedor de liquidos.
KR100555716B1 (ko) * 2004-07-19 2006-03-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자동 원고 급지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JP4468108B2 (ja) * 2004-08-20 2010-05-26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US8098411B2 (en) * 2004-08-31 2012-01-1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2006219212A (ja) * 2005-02-08 2006-08-24 Canon Electronics Inc シート材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TWI272835B (en) * 2005-10-07 2007-02-01 Asia Optical Co Inc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TWI325844B (en) * 2007-01-26 2010-06-1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An automatic duplex document feeder
JP4854563B2 (ja) * 2007-03-30 2012-0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544840B2 (en) * 2007-04-30 2013-10-0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TWI331982B (en) * 2007-05-25 2010-10-21 Teco Image System Co Lted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and multi-function printer using the same
CN101494703A (zh) * 2008-01-25 2009-07-29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文件自动进/出装置及利用该装置进行文件双面扫描方法
US8144374B2 (en) * 2008-04-03 2012-03-2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uto document feeder and image scanning apparatus
JP5021579B2 (ja) * 2008-07-15 2012-09-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942410B2 (en) * 2009-01-21 2011-05-17 Xerox Corporation Document imaging system and method
US8854706B2 (en) * 2009-07-07 2014-10-0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uto document feed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62813A (en) * 1972-02-16 1973-10-02 Dick Co Ab Document feeder for electrostatic copier
JPS5371325A (en) 1976-12-06 1978-06-24 Aisin Seiki Bimetal type temperature operatable valve
US5168310A (en) * 1989-12-15 1992-12-0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Original image transporting and reading apparatus
JPH0592840A (ja) 1991-03-20 1993-04-16 Canon Inc 原稿読取装置
JP3224493B2 (ja) 1995-07-17 2001-10-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3032451B2 (ja) * 1995-09-19 2000-04-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
JP3880084B2 (ja) * 1995-09-29 2007-02-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送り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H0986702A (ja) * 1995-09-29 1997-03-31 Canon Inc シート送り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US6076822A (en) * 1996-12-12 2000-06-20 Nisca Corporation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US6219511B1 (en) * 1996-12-27 2001-04-17 Minolta Co., Lt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having a guide member and transport member
JPH10236690A (ja) * 1997-02-26 1998-09-08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2000327168A (ja) * 1999-05-20 2000-11-28 Canon Inc 原稿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US6747763B1 (en) * 1999-06-16 2004-06-08 Avision Inc. Paper feeder for image reader
CN1163800C (zh) * 1999-07-08 2004-08-25 虹光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撷取装置的送纸机构
US6618575B2 (en) * 2000-04-20 2003-09-09 Nisca Corporation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with a conveying roller and an image reader
TW519357U (en) * 2000-09-07 2003-01-21 Avision Inc Broken-ridge type returning-paper mechanism for automatic delivering paper apparatus
JP3943942B2 (ja) * 2002-01-31 2007-07-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原稿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6130B (zh) * 2005-06-15 2012-03-2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文件进给器
CN101738894B (zh) * 2008-11-20 2013-03-06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原稿运送装置和安装有该原稿运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9792470A (zh) * 2016-09-12 2019-05-21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带膜的介质斜台
US10694065B2 (en) 2016-09-12 2020-06-2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L.P. Media ramp with film
CN110816980A (zh) * 2019-09-30 2020-02-21 南京坤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具有开箱、装箱和装说明书功能的设备及其方法
CN112141436A (zh) * 2019-09-30 2020-12-29 南京坤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具有开箱、装箱和装说明书功能的设备
CN112141436B (zh) * 2019-09-30 2022-04-08 南京坤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具有开箱、装箱和装说明书功能的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383673C (zh) 2008-04-23
JP2004032152A (ja) 2004-01-29
US7021619B2 (en) 2006-04-04
JP3626943B2 (ja) 2005-03-09
US20040065991A1 (en) 2004-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70958A (zh) 自动底稿传送装置
US7080836B2 (e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same
US5812172A (en) Image reading and printing unit
US7110148B2 (en) Duplex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CN1470959A (zh) 自动底稿传送装置
CN1190062C (zh) 原稿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EP0272870A2 (en) Raster input scanners
JPH07191502A (ja) 原稿再生装置
US4967233A (en) Fixed full width array scan head calibration apparatus
US8218204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such a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US8928958B2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including an optical unit for reading a document ima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erewith, and optical unit for reading a document image
CN1297131C (zh) 图象阅读设备
US7497433B2 (en) Sheet material feeding device,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CN100338533C (zh)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具备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3636653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CN1227571C (zh) 送纸装置,图象读取装置和图象形成装置
CN1225538A (zh) 传真机
EP0428371B1 (en) Scanning carriage motion control in an image input device
JP3626944B2 (ja)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
JPH02305169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S647716B2 (zh)
JPH0724849Y2 (ja) 原稿読取装置
JPH02305170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5033739A (ja) ドキュメントフィーダ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読取装置
JPH0822001B2 (ja) 原稿読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23

Termination date: 2014062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