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65482A - 一种凹版印刷设备、方法及其印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凹版印刷设备、方法及其印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65482A CN1465482A CNA021237700A CN02123770A CN1465482A CN 1465482 A CN1465482 A CN 1465482A CN A021237700 A CNA021237700 A CN A021237700A CN 02123770 A CN02123770 A CN 02123770A CN 1465482 A CN1465482 A CN 146548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avure
- printing
- cylinder
- look
- plate cylin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9/00—Rotary intaglio printing presses
- B41F9/02—Rotary intaglio printing presses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F9/021—Sheet printing press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1/00—Rotary presses or machines having forme cylinders carrying a plurality of printing surfaces, or for performing letterpress, lithographic, or intaglio processes selectively or in combination
- B41F11/02—Rotary presses or machines having forme cylinders carrying a plurality of printing surfaces, or for performing letterpress, lithographic, or intaglio processes selectively or in combination for securit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1/00—Inking and printing with a printer's forme
- B41M1/10—Intaglio printing ; Gravure prin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3/00—Printing processes to produce particular kinds of printed work, e.g. patterns
- B41M3/008—Sequential or multiple printing, e.g. on previously printed background; Mirror printing; Recto-verso printing; using a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printing techniques; Printing of patterns visible in reflection and by transparency; by superposing printed artifac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3/00—Printing processes to produce particular kinds of printed work, e.g. patterns
- B41M3/14—Security prin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rinting Methods (AREA)
- Rotary Pr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雕刻凹版印刷技术,具体地是一种凹版印刷设备、方法及其印品。本发明将承印物间隔地输入设有印版数量之比为偶奇比的印版滚筒及转印/压印滚筒中,经滚动压印,一次完成双面印制,且至少一面有凹凸不平手感的印品。本发明克服了公知技术存在的缺陷,可实现雕刻凹版双面同时印刷,且凹版印刷对印中的凹版文字和图案可作镜向翻转、正常识别,实现了承印物的两面图案可镜向凹印对印,其精度远高于胶印对印精度,提高了承印物的防伪能力,并可以缩短印刷的工艺流程和印刷周期,降低印刷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雕刻凹版印刷技术,尤其是一种用于印钞和其它高防伪印品的可实现双面一次同时印刷其中至少一面有凹凸不平的手感的雕刻凹版印刷设备、方法及其印品。
背景技术
双面印刷对印工艺是一种有效的防伪印刷技术,这种防伪手段依赖高精度的印刷机械和/或特殊的印刷工艺。由于双面对印效果难以仿冒且易于大众识别。
公知的对印技术有纸张一次定位、两面同时印刷的胶、胶对印;纸张两次定位的胶、凸对印。中国印钞专用245甲型机是纸张一次定位、两面同时胶、胶对印的代表机型之一。中国第三、第四、第五套人民币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钞票都应用了此技术。
德国海德堡公司于八十年代以后研制出商用胶印反转滚筒双面胶印机,能够达到双面胶印准确对印的效果,对现有的印钞专有对印技术的防伪地位提出挑战。商用胶印机的对印是通过将正、背印版分别安装在两个印版滚筒上,通过反转滚筒将纸张翻面实现胶印两面印刷,这种纸张两次定位的对印,存在纸张传递误差和机械系统误差,不能满足印钞防伪对对印精度的要求。
瑞士德拉柔-吉奥利公司(De La Rue Giori.S.A.)2000年以后生产的印钞专用四色超级接线凹印机(Super Orlof Intaglio Press)和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所属南京造币厂目前生产的92型凹版(W-92)印钞机分别代表了雕刻凹版印刷机的最高水平,但因为它们的机械结构,特别凹版滚筒(其上只能安装相同图案的凹版)和压印滚筒(不具备转印功能)的结构,只能实现单面印刷,不具备双面同时印刷的功能,不能实现雕刻凹印对印印刷工艺。
此外,公知的雕刻凹版印刷技术为一次印刷一面,经一定时期的时效处理后,再进行第二次另一面的印刷,由于雕刻凹印具有较大的压力,当承印物(通常为纸张)在经过一次压印变形后,第二次印刷时对印精度会受到影响,另外,两次印刷之间的油墨干燥过程中,温度、湿度等因数都会造成纸张的变形,所以,雕刻凹版印刷至今不能实现双面精确对印。
公知的雕刻凹版印刷机的压印滚筒上采用的压印材料通常为橡皮布,其底衬为纤维材料,适用于单面凹版印刷。但若用于凹版对印,在高强度压力会产生伸缩,则搭载其上的印刷图案在压印时将发生位移和变形,影响另一面图案的印刷质量和对印效果。
公知的凹印技术采用单路供墨系统,一个色模滚筒上仅安装一块色模版,从油墨传递上无法实现双面印刷。
另外,在一些印钞技术发达的国家,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推出凹、胶对印的钞票,最具有代表性的是500圆面值的法国法郎,这种通过两次纸张打孔定位、正背两次印刷的对印效果虽具有很好的防伪功能,但受印刷机械、机速、纸张、及工艺条件的局限,技术上的发展空间很小,没有得到推广并已被淘汰。近年,德国G+D公司推出凹、凹对印的样张,是正背两次分别印刷,故对印精确度较差,失去对印的实质意义,所以,此技术未见应用于正式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凹版印刷设备、方法及其印品,尤其是一种可实现雕刻凹版双面同时印刷,且凹版印刷对印中的凹版文字和图案可作镜向翻转、正常识别,实现承印物的两面图案可镜向凹印对印,提高承印物(如钞票)的防伪能力的一种凹版印刷设备、方法及其印品。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发明提供一种雕刻凹版印刷品,该凹版印刷品为正、背两面一次成型的凹版印刷品,其至少一面具有凹凸的图纹;该印品的正、背两面所印制的图纹可局部或全部镜向对印;且该一次成型的印品正、背两面印制的图纹可具有一种以上色彩。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制造如上所述凹版印刷品的设备,包括:
一纸张控制部,其包括与转印/压印滚筒衔接的传纸滚筒及出纸滚筒。
一印版滚筒,所述印版滚筒上设有偶数块的凹印版;
一转印/压印滚筒,所述转印/压印滚筒上设有奇数块的转印版;
一供墨系统,与印版滚筒衔接,可向其供墨;
一擦版辊,与印版滚筒衔接,可擦除印版上非图纹部分的油墨。
如上所述的凹版印刷设备,所述印版滚筒与转印/压印滚筒的直径之比等于其印版数之比。
如上所述的凹版印刷设备,所述印版滚筒上间隔设有两种印版。
如上所述的凹版印刷设备,所述印版滚筒上可设有二块以上为偶数的不同图案或相同图案的凹印版,所述转印/压印滚筒上可设有三个以上为奇数的与印版滚筒相配合的转印/压印区。
如上所述的凹版印刷设备,所述印版滚筒与转印/压印滚筒的直径不为等比。
如上所述的凹版印刷设备,所述供墨系统具有与印版滚筒衔接并与之滚动接触的集色滚筒,该集色滚筒的周侧设有一个以上与其滚动接触的色模滚筒,一个以上的靠版传墨辊与色模滚筒衔接,该色模滚筒可接受靠版传墨辊传递的油墨。
如上所述的凹版印刷设备,所述集色滚筒上设置有偶数块集色胶皮,色模滚筒上设置有偶数块色模版。
如上所述的凹版印刷设备,所述色模滚筒可设置两路供给其油墨的靠版传墨辊。且所述集色滚筒、色模滚筒与印版滚筒的直径比等于所设置的版数比。
如上所述的凹版印刷设备,所述集色滚筒可为双版设置,亦可设置与印版滚筒上设置的凹印版数相等的集色胶皮。
如此所述的凹版印刷设备,所述色模滚筒可为双版设置,亦可设置与印版滚筒上设置的凹印版数相等的色模版。
如上所述的凹版印刷设备,所述传纸辊前部设有一个隔张进纸装置。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用于制造如上所述凹版印刷方法,该方法包括(a)将承印物间隔地输入;(b)经过印版滚筒设置的印版数量与转印/压印滚筒设置的转印版之比为偶奇比的滚动压印(c)输出一次完成双面印制的印刷品。
如上所述的凹版印刷方法,所述印版滚筒上设有偶数块凹印版,转印/压印滚筒上设有奇数块转印版。所述印版滚筒上间隔设置具有承印物的正、背面两种不同或相同图案的凹印版。所述印版滚筒与转印/压印滚筒的传动比等于转印/压印滚筒上设置的转印版块数与印版滚筒上设置的凹印版块数之比。
如上所述的凹版印刷方法,进一步还包括一具有集色滚筒、色模滚筒及靠版传墨辊的供墨系统。所述集色滚筒、色模滚筒上分别装设有偶数块集色胶皮和偶数块色模版,并以两路靠版传墨辊给色模滚筒供墨。所述集色滚筒、色模滚筒与印版滚筒的直径比等于其上所设置的版数比,其传动比与其直径比成反比。
如中所述的凹版印刷方法,当压印区无承印物时,所述印版滚筒上设置的凹印A版或B版在滚筒转动过程中可分别与转印/压印滚筒上的各转印版依次对应重合。当压印区有承印物通过时,印版滚筒和转印/压印滚筒在滚动中将正、背面两种不同图案一次印制于承印物的正、背两面,使承印物一次完成两面的凹印印刷。
如上所述的凹版印刷方法,所述印版滚筒上可间隔设置为偶数的凹印版,其分别为承印物的正、背面两种不同图案的凹印版,在与之相滚动压合的转印/压印滚筒上装设为奇数的转印版;所述在印版滚筒上设置的其中之一凹印版能够分别与转印/压印滚筒上的转印版在压印区对应重合。所述印版滚筒与转印/压印滚筒的直径比等于印版块数之比,所述印版滚筒与转印/压印滚筒的线速度相等。
如上所述的凹版印刷方法,还包括一种既能作为压印材料,同时又能作为转印材料的版材,这种版材是在0.30mm-0.50mm的金属薄板上涂布或粘合柔性材料,如尼龙、PVC、橡胶和塑料等。其涂层厚度为0.3-0.6mm,硬度达到邵氏80-98度。
如上所述的凹版印刷方法,所述转印/压印滚筒上设置的转印版之一对应印版滚筒上设置的其中之一凹印版的区域无承印物、并与印版滚筒接触时,图案转印到转印/压印滚筒的转印版上,使其具备转印功能,当承印物随转印/压印滚筒进入压印区时,在印版滚筒将其印版的图案压印到承印物的一面同时,转印/压印滚筒将其上的图案转印到承印物的另一面,完成承印物的两面同时印刷。
如上所述的凹版印刷方法,在印刷过程中,所述设置有偶数块色模版的色模滚筒将油墨一一对应地传递给集色滚筒,再传递到印版上设置的偶数块凹印版。所述两路供给色模滚筒油墨的靠版传墨辊,利用一凸轮控制机构控制其与色模滚筒的离、合两种状态,实现对集色滚筒依次对应供墨,再分别传递到印版滚筒的A、B凹印版。
本发明与目前公知的凹印技术相比较,其能够完成对承印物正背两面的同时印刷,从而实现凹印对印,且印品上的凹印手感增强,提高了具有较高防伪要求的承印物(如钞票、有价证券等)的一线防伪功能,更加易于公众对印品的真伪鉴别。该发明的凹版对印技术,可以缩短印刷的工艺流程和印刷周期,降低印刷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公知的对印只能在胶印机上实现,正背印版分别安装在两个印版滚筒上,商用机通过反转滚筒的两次定位实现对印,而本发明的正背两版均安装在同一印版滚筒上,影响对印的误差源仅为印版的定位误差,避免了胶印对印具有的其他机械系统和纸张变形的误差,因此,本发明的凹印对印精度高于胶印对印精度。本发明的凹印对印线条间的对印误差小于±0.10mm,远优于胶印对印精度。此外,本发明的凹印机有六个色(现有凹印机为4色),为今后防伪印刷设计提供了更加灵活的色次选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印刷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该印刷设备包括:一进纸部,其包括位于转印/压印滚筒2左上侧的传纸辊1及间隔供纸控制机构(图中未标出);一出纸部,其包括位于转印/压印滚筒2右上侧的出纸辊7和收纸机构(图中未标出);一印刷部,包括一只转印/压印滚筒2、一只印版滚筒3和一只擦版辊4;一供墨系统,其包括一只集色滚筒5;三只色模滚筒6;六路供墨机构;每只色模滚筒有两路供墨机构供墨。
所述印版滚筒3上设有偶数块的凹印版,该凹印版具有两种图案,其间隔设置在该印版滚筒3上;转印/压印滚筒2上设有奇数块的印版;所述印版滚筒3与转印/压印滚筒2的直径之比等于其印版数之比;且该印版滚筒与转印/压印滚筒的线速度相等。
所述供墨系统的集色滚筒5位于印版滚筒3一侧并与之滚动接触,该集色滚筒5的周侧设有三只与之滚动接触的色模滚筒6,该色模滚筒6可接受靠版传墨辊I、I’、II、II’、III、III’传递的油墨。所述集色滚筒5上设置有偶数块集色胶皮A’、B’,三只色模滚筒6上分别设置有偶数块色模版AI、BI、AII、BII、AIII、BIII。
上述集色滚筒5、色模滚筒6与印版滚筒3的直径比等于其上所设置的版数比。
本发明的工艺过程是:在可设置偶数块凹印版的印版滚筒3上间隔设置承印物的正、背面两种不同或相同图案的第一凹印版A和第二凹印版B,与之相滚动压合的转印/压印滚筒2上装设有奇数块转印(压印)版a、b、c;由供墨系统给印版滚筒供墨;印版滚筒着墨后,在转动中由擦版辊4擦版后进入压印区;隔张进纸机构通过传纸滚筒1间隔地将承印物向转印/压印滚筒输入。
其中印版滚筒3与转印/压印滚筒2的传动比等于转印/压印滚筒3上设置的印版块数与印版滚筒3上设置的凹印版块数之比。
在印刷过程中,所述设置有偶数块集色胶皮的集色滚筒5、具有偶数块色模版的色模滚筒6将靠版传墨辊I、I’(或II、II’,或III、III’)传出的油墨一一对应地传递给印版滚筒设置的偶数块凹印版A、B。上述每只色模滚筒6均具有两路供墨机构供墨,即两路供给色模滚筒6油墨的靠版传墨辊I、I’(或II、II’,或III、III’)依靠一凸轮控制机构的控制实现对印版滚筒3上的第一凹印版A、第二凹印版B分别一一对应供墨。
当压印区无承印物时,所述印版滚筒3上设置的第一或第二凹印版在滚筒转动过程中可分别直接与转印/压印滚筒2上的各转印(压印)版依次对应重合,将第一或第二凹印版上面的图纹转移到转印/压印滚筒2的各印版表面。
当压印区有承印物通过时,印版滚筒3和转印/压印滚筒2在滚动中将正、背面图案一次转印于承印物的正、背两面,使承印物一次完成两面的凹印印刷。
上述压印/转印滚筒2在印刷过程中分别实现压印滚筒和印版滚筒的双重功能,即:在压印区无承印物时表现为印版功能,为承接印刷图案的载体;而在有承印物时表现出压印和印版的双重功能。为了实现压印/转印滚筒的上述双重功能,保证转印/压印滚筒上的印刷图案在印刷过程中不产生形变位移,在本发明中采用了新型的压印材料代替传统的橡皮布,以该材料制成的印版在印刷过程中不产生形变位移。所述印版的压印材料为在金属板上涂布有能够转移印刷油墨的柔性材料。
本发明的一次成型的凹版印品,其至少一面具有凹凸的图纹,且该印品的正、背两面所印制的图纹可局部或全部镜向对应,并具有一种以上的色彩。从而提高了承印物的防伪功能,便于公众对印品的真伪鉴别。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体结构和工艺流程做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印版滚筒3上可设有二块不同图案的第一凹印版和第二凹印版,为便于说明,设定第一凹印版为承印物的正面,简称A版,第二凹印版为承印物的背面,简称B版。所述转印/压印滚筒2上可设有三个与印版滚筒相配合的转印/压印区,其上设有三块转印版a、b、c。印版滚筒3与转印/压印滚筒2的直径和装版数量采用2∶3的比例,且其传动比为3∶2,从而保证了印版滚筒3上的凹印版能够分别与转印/压印滚筒2上的a、b、c三个转印版在压印区依次对应重合。通过在传纸滚筒1前面的隔张进纸机构(图上未标示),使承印物有间隔地通过转印/压印滚筒2(当转印/压印滚筒2上的a版有承印物时,后续的b版上则无承印物,而c版又带承印物,如此类推)。这样,当转印/压印滚筒上的a版、或b版、或c版无承印物对应印版滚筒3的B版、并与它接触时,印版滚筒3上的B版就会将其已着墨并经过擦版处理的图案转印到转印/压印滚筒2的a版,或b版,或c版,使压印滚筒2具备印版滚筒的功能(携带印刷图案)。当承印物随转印/压印滚筒2进入压印区时,印版滚筒3则将其A版的图案转印到承印物的正面(完成典型的直接凹印)。同时,转印/压印滚筒2将其上B版的图案转印到承印物的背面(完成间接凹版印刷),从而实现凹版印刷的一次、两面同时印刷。
下面结合表一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印制过程:
表一
对应顺序 | 前一循环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后一循环 |
转印/压印滚筒2转动两周 | c无 | a有 | b无 | c有 | a无 | b有 | c无 | a有 |
印版滚筒3转动三周 | B | A | B | A | B | A | B | A |
从刷印原理分析,要用两块印版在承印物正、背两面同时进行印刷,只能通过间接印刷和直接印刷结合的方式实现。
采用本工艺进行双面印刷时,首先应将凹印机输纸部的供纸方式选择为间隙输纸方式,即:传纸滚筒1输一张纸,空转一周,再输一张纸,再空转一周……。于是,转印/压印滚筒2的a、b、c三个转印版则分别依次出现如下有纸或无纸的情况:
第一周:a有→b无→c有;
第二周:a无→b有→c无。
由于设置转印/压印滚筒2与印版滚筒3的传动比为2∶3。即当印版滚筒3分别装上A、B(正面版、背面版)两块凹印版并转动三周时,转印/压印滚筒2也同时转动两周,两滚筒完成一个对应循环。
印版滚筒3的A、B版与转印/压印滚筒2的三个印版a、b、c发生如下表的对应刷印关系:
从图1所示的转动方向可以知道,印版滚筒3先从集色滚筒5获得油墨,再经擦版辊4擦去非图纹部分的油墨后,即进入印刷阶段。如图1所示,此时转印/压印滚筒2的印版c正好进入印刷区,它与印版滚筒3的凹印版A发生印刷(对应)关系(即表一中的对应顺序③)。查表一中序号③的竖行表示的情况可知,印版c有纸,于是凹印版A上的图纹在印刷时被转移到承印物(纸张)正面(假定纸张在输纸板上为背面向上、正面向下)。此时纸张背面的状况如何呢?只要追溯到前一循环周印版滚筒3与转印/压印滚筒2的印刷(对应)关系即可知道,从表一中“前一循环”所在的竖行所示的情况知,转印/压印滚筒2的印版c无纸,印版滚筒3的凹印版B的图纹转印到了转印/压印滚筒2的印版c上面,因此,在上述的情况中,当凹印版A上的图纹在印刷时被转印到纸张正面的同时,转印/压印滚筒2的印版c在前一循环中留下的凹印版B的图纹也被转印到纸张背面。两块凹印版的图纹就这样同时一次印到纸张正、背面上。
完成印刷后,转印/压印滚筒2继续转动,当其上的印版c叼着纸运行到与出纸滚筒7相互交接的位置时,被出纸叼牙接出进入收纸部。
转印/压印滚筒2再转动120°,它的印版a与印版滚筒3的凹印版B发生印刷关系,由于印版a无纸(表一中的对应顺序④),则凹印版B直接与印版a的转印/压印版接触,于是印版B图纹中的油墨转移(印)到转印/压印滚筒2的印版a的表面。机器再继续运转,转印/压印滚筒2的印版b又与凹印版A发生印刷关系(对应顺序⑤),由于印版b有纸,凹印版A图纹中的油墨被印到了纸张正面。追溯此时纸张背面的状况即转印/压印滚筒2的印版b的表面在前一轮的情况,从对应关系②可知,转印/压印滚筒2的印版b与凹印版B在前一轮发生了印刷关系,但印版b处于无纸状态,因此,凹印版B图纹中的油墨转移(印)在了印版b的表面。依据追溯的情况可以确定,此时(本轮)纸张背面接触的印版b的表面有凹印版B传递的油墨图纹,因此,当印版b(有纸)与凹印版A接触时,不仅凹印版A的图纹转印到了纸张的正面(直接印刷),同时,纸张背面也印上了前一轮凹印版B留在印版b表面的图纹(间接印刷),完成了两块不同凹印版一次对纸张正、背面的印刷过程。
转印/压印滚筒2在印刷过程中分别实现了压印滚筒和印版滚筒的功能,即:压印区无承印物时表现为印版功能,承接印刷图案的载体,而在有承印物时表现出压印和印版双重功能。
本发明的转印/压印滚筒2上设置的转印版a、b、c的材料为既能作为转印版上的压印材料,同时又是转印版转移印刷时的特殊版材,这种版材是在0.30mm-0.50mm的金属薄板上涂布有能适应转移印刷的柔性材料,如尼龙、PVC、橡胶和塑料,其涂层厚度为0.3-0.6mm,硬度可达到邵氏80-98度,从而使具有压印滚筒和印版滚筒双重功能的转印/压印滚筒2在与印版滚筒3发生印刷关系时,印版滚筒3上的印刷图案在印刷过程中不会产生形变位移,保证了印制过程中承印物正、背两面的镜向图案的对应精度。
在本实施例的印刷过程中油墨的定版定位传递过程:
参考图1,将印版滚筒3、集色滚筒5和三只色模滚筒6均设置为双版,即在集色滚筒5和三只色模滚筒6上均设置与印版滚筒3对应的两块集色胶皮A’、B’和色模版AI、BI,AII、BII及AIII、BIII,其传动比为1∶1,确保了集色胶皮A’、B’和色模版AI、BI,AII、BII及AIII、BIII完全能按事先确定的印刷工艺要求与印版滚筒3上的两块凹印版A、B一一对应接触,使凹印版A、B能按指定的相应位置分别得到指定的油墨。其着墨范围及位置精度,由色模轮廓及色模版在色模滚筒上的定位精度决定。
同时,机器的供墨系统设置为每只色模滚筒由两路供墨(总共六路供墨),而每只色模滚筒上的两块色模版AI、BI,AII、BII及AIII、BIII究竟得到哪一路供墨系统的油墨,则靠一套凸轮离合机构的控制来确定。
为了实现双面同时印刷,本发明采用了双路供墨系统,通过凸轮控制机构,选择靠版传墨辊I、I’,II、II’,III、III’与色模版AI、BI,AII、BII及AIII、BIII的离、合两种状态,实现给印版滚筒上的A、B雕刻凹版分别对应供墨,保证对A、B两版的同色、异色,以及局部的同色、异色转墨。
本发明的印制工艺及设备,实现了雕刻凹版双面同时印刷,以该种工艺和设备印制的印品,其一面在保留了传统雕刻凹印品的全部特点的同时,它的凹印手感较公知的二次凹印印刷品更强,在印品的另一面可得到线纹精度优于湿胶印、接近凹印效果的图纹。利用上述工艺及设备生产的印品上的图案镜向对应、正常识别,提高了承印物(如钞票)的防伪能力,便于公众对印刷制品的真伪鉴别,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由于本发明的正、背两块版A、B均安装在同一印版滚筒3上,从而避免了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机械系统误差,提高了凹印图纹对印精度,其对印误差小于±0.10mm,大大高于胶印对印的精度。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印版滚筒3’上可设有四个装版区I、II、III、IV,分别对应装设有四块印版A1、A2、B1、B2,其中A1、A2为同种凹印版,B1、B2为另一种相同的凹印版,为便于说明,设定A1、A2为正面凹印版,简称A1、A2版,B1、B2为背面凹印版,简称B1、B2版。所述转印/压印滚筒2’上可设有五个与印版滚筒相配合的转印/压印区I’、II’、III’、IV’、V’,其分别装有五块转印版a’、b’、c’、d’、e’。印版滚筒3’与转印/压印滚筒2’的直径和装版数量采用4∶5的比例,且其传动比为5∶4,从而保证了印版滚筒3’上的版A1、A2、B1、B2能够分别与转印/压印滚筒上2’的a’、b’、c’、d’、e’五个印版在压印区依次对应重合。通过在传纸滚筒1前面的隔张进纸机构(图上未标示),使承印物有间隔地通过传纸滚筒1传递给转印/压印滚筒2’的各个印版。这样,当转印/压印滚筒2’上的I’、或II’、或III’、或IV’、或V’五个版区无承印物并与印版滚筒3’的B1、B2版接触时,B1、B2版就会将其已着墨并经过擦版处理的图案转印到转印/压印滚筒的a’、b’、c’、d’、e’各印版的表面,使转印/压印滚筒2’具备印版滚筒的功能(携带印刷图案)。当承印物随转印/压印滚筒2’进入压印区时,印版滚筒3’在将其A1、A2面的图案转印到承印物的正面(完成典型的直接凹印)的同时,转印/压印滚筒2’也将其上的B1、B2面图案转印到承印物的背面(完成间接凹版印刷),从而实现凹版印刷的一次、两面同时印刷。
表二中的每个竖行的内容表示了印版滚筒3’和转印/压印滚筒2’在印刷时的对应状况。表二中依次表示了印版滚筒3’和转印/压印滚筒2’在完成一个完整印刷循环周期,即:转印/压印滚筒2转动4周,同时,印版滚筒3转动5周时的全部对应状况。
表格上的箭头所指的位置表示印刷时印版滚筒3’和转印/压印滚筒2’的对应状况(转印/压印滚筒2’的某个版面正好有纸(承印物))。箭杆的尾端表示向前追溯,即:当印刷时(箭头所指的竖行),纸张背面的转印版上是否存在图纹及图纹是由哪块版提供的。
从图2及表二反映的情况可以看出:每当有纸时,它的正面总是正好对应着一块正面版A1或A2。追溯此时纸张背面的转印/压印滚筒2的表面,总是存在由背面版B1或B2给它传递的图纹。由此可以实现印品正、背面一次同时印刷。其具体和印版的对应状况与实施例1相同。
由上面的描述分析可以肯定,印版滚筒3’与转印/压印滚筒2’的直径和装版数量采用4∶5的比例,且其传动比为5∶4,是可以实现印品正、背面一次同时印刷的。依同理,采用印版滚筒与转印/压印滚筒的直径和装版数量为相邻的偶奇比,即可达到同样的技术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供墨系统的油墨供给方式可与实施例1相同,采用双版、双路方式供墨,即设置一只集色传墨滚筒5和三只色模滚筒6,每只色模滚筒由两路供墨(总共六路供墨),每只色模滚筒上分别设置两块色模版AI、BI,AII、BII及AIII、BIII,色模版究竟得到哪一路传墨系统的油墨,则靠一套凸轮离合机构的控制来确定。由于印版滚筒3’上设置的A1、A2为同种凹印版,B1、B2为另一种相同的凹印版,因此,当供墨系统采用2∶2∶2(集色版数∶色模版数∶供墨机构数)的方式向印版滚筒供墨时,该集色传墨滚筒5和色模滚筒6与印版滚筒3’的直径比为1∶1∶2,传动比为2∶2∶1,从而保证对印版滚筒3’上的A1、A2、B1、B2雕刻凹版分别对应供墨。
当印版滚筒3’与转印/压印滚筒2’的直径和装版数量采用4∶5的比例,且其传动比为5∶4的结构时,它的供墨系统也可采用4∶4∶2(集色版数∶色模版数∶供墨机构数)的方式供墨,即设置一只四个版面的集色滚筒和三只四个版面的色模滚筒,每只色模滚筒有两路供墨机构(总共六路供墨机构),而每只集色传墨滚筒和色模滚筒上分别间隔设置两种共四块与印版滚筒3’上设置的印版A1、A2、B1、B2相对应的集色胶皮和色模版。当供墨系统采用4∶4∶2的方式向印版滚筒供墨时,所述集色滚筒、色模滚筒与印版滚筒的直径比为1∶1∶1,其传动比为1∶1∶1,从而保证对印版滚筒3’上的A1、A2、B1、B2雕刻凹版分别对应供墨。
上述供墨系统还可采用4∶2∶2(集色版数∶色模版数∶供墨机构数)的方式供墨,即设置一只四个版面的集色滚筒和3只两版面的色模滚筒,每只色模滚筒由两路供墨机构供墨(总共六路供墨),集色滚筒上设置四块与印版滚筒3’上设置的印版A1、A2、B1、B2相对应的集色胶皮,色模滚筒上设置两块不同的色模版。用集色版数∶色模版数∶供墨机构数之比为4∶2∶2的方式向印版滚筒供墨时,该集色滚筒和色模滚筒与印版滚筒的直径比为2∶1∶2,其传动比为1∶2∶1,从而保证对印版滚筒3’上的A1、A2、B1、B2雕刻凹版分别对应供墨。
本实施例中由于增加了印版数量,因此可进一步提高印刷效率。本实施例的设备使用状态、生产工艺、印品结构以及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Claims (40)
1、一种凹版印刷品,其特征在于:该凹版印刷品为正、背两面一次成型的凹版印刷品,其至少一面具有凹凸的图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版印刷品,其特征在于:该印品的正、背两面所印制的凹版图纹可镜向对印、局部或全部对印、同色或异色对印、两面套印、互补对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版印刷品,其特征在于:该一次成型的印品正、背两面印制的图纹可具有一种以上色彩。
4、一种用于制造如权利要求1所述凹版印刷品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印刷设备包括:
一纸张控制部,其包括位于转印/压印滚筒两侧的传纸滚筒及出纸滚筒;
一印版滚筒,所述印版滚筒可同时装有正背两面数量相等的偶数块凹印版;
一转印/压印滚筒,所述转印/压印滚筒上设有奇数块的转印版;
一供墨系统,位于印版滚筒一侧,可向其供墨;
一擦版辊,位于印版滚筒的另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凹版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版滚筒与转印/压印滚筒的直径之比等于其印版数之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凹版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版滚筒上间隔设有两种印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凹版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版滚筒上可设有二块不同图案或相同图案的凹印版,所述转印/压印滚筒上可设有三块与印版滚筒相配合的转印/压印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凹版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版滚筒与转印/压印滚筒的直径比为2∶3。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凹版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墨系统具有位于印版滚筒一侧并与之滚动接触的一集色滚筒,该集色滚筒的周侧设有一个以上与该集色滚筒滚动接触的色模滚筒,一个以上的靠版传墨辊设置于所述色模滚筒旁,该色模滚筒可接受靠版传墨辊传递的油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凹版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色滚筒设置有偶数块集色胶皮、色模滚筒上有偶数块色模版。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凹版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色模滚筒可设置两路供给其油墨的靠版传墨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凹版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色滚筒、色模滚筒与印版滚筒的直径比等于其上所设置的版数比。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凹版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色滚筒设置有偶数块集色胶皮、色模滚筒上有偶数块色模版,其数量可与印版滚筒上设置的凹印版数相等或不等。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凹版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色模滚筒为偶数块版设置,其数量可与印版滚筒上设置的凹印版数相等或不等。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凹版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色滚筒、色模滚筒上设置的集色胶皮、色模版数与印版上设置的凹印版数相等或不等。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凹版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纸滚筒前部设有一隔张进纸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凹版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印/压印滚筒上设置的转印版为在金属薄板上涂布或粘合的具有适应转移印刷和压印性能的材料。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凹版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印版上设置的柔性材料可以是尼龙、PVC、橡胶或塑料。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凹版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薄板为0.30mm-0.50mm的金属薄板。
20、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凹版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材料的涂层厚度为0.30mm-0.50mm。
21、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凹版印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印版的硬度为邵氏80-98度。
22、一种用于制造如权利要求1所述凹版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a)将承印物间隔地输入;(b)经装设有印版数量之比为偶奇比的印版滚筒及转印/压印滚筒滚动压印;(c)输出一次完成双面印制的成品。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凹版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印版滚筒上设置偶数块凹印版,转印/压印滚筒上设置奇数块印版。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凹版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印版滚筒上间隔设置具有承印物的正、背两面数量相等、图案相同或不同的凹印版。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凹版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版滚筒与转印/压印滚筒的传动比等于转印/压印滚筒上设置的印版块数与印版滚筒上设置的凹印版块数之比。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凹版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还包括一具有集色滚筒、色模滚筒及靠版传墨辊的供墨系统。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凹版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色滚筒、色模滚筒上分别装设偶数块集色胶皮和色模版,并以两路靠版传墨辊给色模滚筒供油墨。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凹版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色滚筒、色模滚筒与印版滚筒的直径比等于其上所设置的版数比,其传动比与其直径比成反比。
29、一种用于制造如权利要求1所述凹版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可设置偶数块凹印版的印版滚筒上间隔设置承印物的正、背两面图案的第一凹印版和第二凹印版,在与之相滚动压合的转印/压印滚筒上装设奇数块转印版;
b、由供墨系统给印版滚筒供墨;
c、印版滚筒受墨后,在转动中由一擦版装置擦版后进入压印区;
d、隔张进纸机构间隔地将承印物向转印/压印滚筒输入。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凹版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其印版滚筒与转印/压印滚筒的传动比等于转印/压印滚筒上设置的印版块数与印版滚筒上设置的凹印版块数之比。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凹版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压印区无承印物时,所述印版滚筒上设置的第一凹印版和第二凹印版在滚筒转动过程中可分别与转印/压印滚筒上的各转印版依次对应重合。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凹版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压印区有承印物通过时,印版滚筒和转印/压印滚筒在滚动中将正、背两面的图案一次印制于承印物的正、背两面,使承印物一次完成两面的凹印印刷。
33、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凹版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的印版滚筒上可设置二块凹印版,其分别为具有承印物的正、背两面图案的第一凹印版和第二凹印版,在与之相滚动压合的转印/压印滚筒上装设三块转印版;所述在印版滚筒上设置的其中之一凹印版能够分别与转印/压印滚筒上三个印版在压印区依次对应重合。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凹版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版滚筒与转印/压印滚筒的直径比等于印版块数之比,即为2∶3。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凹版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版滚筒与转印/压印滚筒的线速度相等。
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凹版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印/压印滚筒上设置的印版之一对应印版滚筒上设置的其中之一凹印版的区域无承印物、并与印版滚筒接触时,印版滚筒上的该凹印版将其已着墨并经过擦版的图案转印到转印/压印滚筒的转印版上,使其具备转印功能,当承印物随转印/压印滚筒进入压印区时,在印版滚筒将其上设置的另一凹印版的图案转印到承印物的一面同时,转印/压印滚筒的转印版将其上的图案转印到承印物的另一面,完成承印物的两面同时印刷。
37、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凹版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的供墨系统包括集色滚筒、色模滚筒及靠版传墨辊,其中所述集色滚筒、色模滚筒上分别装设偶数块集色胶皮和色模版,并以两路靠版传墨辊给色模滚筒供油墨。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凹版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色滚筒、色模滚筒与印版滚筒的直径比等于其上所设置的版数比,且其转动线速度相等。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凹版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印刷过程中,所述设置有偶数块供墨胶皮的集色滚筒、设置有偶数块色模版的色模滚筒将传出的油墨一一对应地传递给印版上设置的偶数块凹印版。
40、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凹版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路供给色模滚筒油墨的靠版传墨辊,利用一凸轮控制机构控制其与色模滚筒的离、合两种状态,实现对印版滚筒上的第一、第二凹印版分别对应供墨。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2123770 CN1236931C (zh) | 2002-06-24 | 2002-06-24 | 一种凹版印刷设备、方法及其印品 |
CH15052004A CH695446A5 (de) | 2002-06-24 | 2002-10-29 | Tiefdruckerzeugnis sowi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
AU2002368050A AU2002368050A1 (en) | 2002-06-24 | 2002-10-29 | Intaglio printing device, the printing products made by this device and the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products |
DE10297528T DE10297528B4 (de) | 2002-06-24 | 2002-10-29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Tiefdruckerzeugnisses |
JP2004514513A JP4188317B2 (ja) | 2002-06-24 | 2002-10-29 | 凹版印刷装置、方法およびその印刷物 |
PCT/CN2002/000762 WO2004000556A1 (fr) | 2002-06-24 | 2002-10-29 | Dispositif d'impression en creux, produits imprimes realises par ce dispositif, et procede d'obtention desdits produit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2123770 CN1236931C (zh) | 2002-06-24 | 2002-06-24 | 一种凹版印刷设备、方法及其印品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65482A true CN1465482A (zh) | 2004-01-07 |
CN1236931C CN1236931C (zh) | 2006-01-18 |
Family
ID=29743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02123770 Expired - Lifetime CN1236931C (zh) | 2002-06-24 | 2002-06-24 | 一种凹版印刷设备、方法及其印品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188317B2 (zh) |
CN (1) | CN1236931C (zh) |
AU (1) | AU2002368050A1 (zh) |
CH (1) | CH695446A5 (zh) |
DE (1) | DE10297528B4 (zh) |
WO (1) | WO2004000556A1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89536A (zh) * | 2012-05-30 | 2012-09-26 | 成都印钞有限公司 | 一种水印与印刷套合生产工艺及其生产装置 |
WO2013091246A1 (zh) * | 2011-12-23 | 2013-06-27 |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 | 一种传墨输墨方法、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印刷设备 |
CN103182874A (zh) * | 2013-04-03 | 2013-07-03 |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 一种单次凹印空压双面产生颜色变化的印刷技术 |
CN103552363A (zh) * | 2013-10-30 | 2014-02-05 | 成都印钞有限公司 | 一种单、双面两用接线对印胶印机及其印刷方法 |
CN105216473A (zh) * | 2015-08-28 | 2016-01-06 | 南京造币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凹印对印工艺的印刷板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269927A (zh) * | 2014-07-24 | 2016-01-27 | 樊官保 | 照相凹版接线印刷机及印刷方法 |
CN106183364A (zh) * | 2016-08-31 | 2016-12-07 | 中山松德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 |
CN106427257A (zh) * | 2016-09-18 | 2017-02-22 | 常州佳饰家装饰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立体图案纸的双面印刷方法 |
CN108909228A (zh) * | 2018-07-02 | 2018-11-30 | 南京造币有限公司 | 一种组合防伪印刷品及其制备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602482A1 (en) * | 2004-06-03 | 2005-12-07 | Kba-Giori S.A. | Intaglio printing machine with antishock cylinder arrangement |
CN105069900B (zh) * | 2015-08-14 | 2018-02-09 | 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纸币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TE31509T1 (de) * | 1983-07-26 | 1988-01-15 | De La Rue Giori Sa | Kombinierte bogenrotationsdruckmaschine. |
JPS6127257A (ja) * | 1984-07-19 | 1986-02-06 | Komori Printing Mach Co Ltd | ドライオフセツト凹版印刷機 |
ATE98558T1 (de) * | 1988-05-18 | 1994-01-15 | De La Rue Giori Sa | Mehrfarbenrotationsdruckmaschine zum gleichzeitigen schoen- und widerdruck. |
CH675985A5 (zh) * | 1988-07-13 | 1990-11-30 | De La Rue Giori Sa | |
EP0406157B1 (fr) * | 1989-06-29 | 1994-05-18 | De La Rue Giori S.A. | Machine taille-douce pour l'impression des papiers valeurs |
-
2002
- 2002-06-24 CN CN 02123770 patent/CN123693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10-29 JP JP2004514513A patent/JP418831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10-29 AU AU2002368050A patent/AU200236805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2-10-29 DE DE10297528T patent/DE10297528B4/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10-29 WO PCT/CN2002/000762 patent/WO2004000556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2-10-29 CH CH15052004A patent/CH695446A5/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512769B (en) * | 2011-12-23 | 2018-08-01 | Security Printing Inst Of Peoples Bank Of China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k transfer and supply and printing equipment having the apparatus |
WO2013091246A1 (zh) * | 2011-12-23 | 2013-06-27 |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 | 一种传墨输墨方法、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印刷设备 |
CN103282206A (zh) * | 2011-12-23 | 2013-09-04 |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 | 一种传墨输墨方法、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印刷设备 |
GB2512769A (en) * | 2011-12-23 | 2014-10-08 | Security Printing Inst Of People S Bank Of China |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k transfer and feed, and print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device |
CN103282206B (zh) * | 2011-12-23 | 2015-01-21 |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 | 一种传墨输墨方法、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印刷设备 |
CN102689536A (zh) * | 2012-05-30 | 2012-09-26 | 成都印钞有限公司 | 一种水印与印刷套合生产工艺及其生产装置 |
CN102689536B (zh) * | 2012-05-30 | 2014-06-11 | 成都印钞有限公司 | 一种水印与印刷套合生产工艺及其生产装置 |
CN103182874A (zh) * | 2013-04-03 | 2013-07-03 |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 一种单次凹印空压双面产生颜色变化的印刷技术 |
CN103182874B (zh) * | 2013-04-03 | 2015-05-13 |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 一种单次凹印空压双面产生颜色变化的印刷技术 |
CN103552363A (zh) * | 2013-10-30 | 2014-02-05 | 成都印钞有限公司 | 一种单、双面两用接线对印胶印机及其印刷方法 |
CN103552363B (zh) * | 2013-10-30 | 2015-11-18 | 成都印钞有限公司 | 一种单、双面两用接线对印胶印机及其印刷方法 |
CN105269927A (zh) * | 2014-07-24 | 2016-01-27 | 樊官保 | 照相凹版接线印刷机及印刷方法 |
CN105269927B (zh) * | 2014-07-24 | 2018-07-20 | 樊官保 | 照相凹版接线印刷机及印刷方法 |
CN105216473A (zh) * | 2015-08-28 | 2016-01-06 | 南京造币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凹印对印工艺的印刷板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216473B (zh) * | 2015-08-28 | 2018-10-26 | 南京造币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凹印对印工艺的印刷板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183364A (zh) * | 2016-08-31 | 2016-12-07 | 中山松德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 |
CN106427257A (zh) * | 2016-09-18 | 2017-02-22 | 常州佳饰家装饰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立体图案纸的双面印刷方法 |
CN108909228A (zh) * | 2018-07-02 | 2018-11-30 | 南京造币有限公司 | 一种组合防伪印刷品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H695446A5 (de) | 2006-05-31 |
WO2004000556A1 (fr) | 2003-12-31 |
DE10297528T5 (de) | 2005-04-07 |
JP4188317B2 (ja) | 2008-11-26 |
CN1236931C (zh) | 2006-01-18 |
DE10297528B4 (de) | 2009-01-02 |
AU2002368050A1 (en) | 2004-01-06 |
JP2005519796A (ja) | 2005-07-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101939A (en) | Rotary printing machine for security papers | |
US7806051B2 (en) | Drive of the inking unit in an intaglio printing machine | |
US5062359A (en) | Intaglio printing machine for the printing of currency papers | |
CN1236931C (zh) | 一种凹版印刷设备、方法及其印品 | |
SU1194263A3 (ru) | Машина дл печатани ценных бумаг | |
CN101982319B (zh) | 一种多色接线丝网印刷工艺及其设备 | |
JPS6042044A (ja) | 組合わせ輪転印刷機 | |
EP0839090B1 (de) | Bogenoffsetrotationsdruckmaschine | |
JPH0225329B2 (zh) | ||
US20020000165A1 (en) | Multicolor sheet-fed printing press | |
US20020175981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paring varying degress of gloss on printed matter in printing machines | |
CN105346205A (zh) | 照相凹版接线印刷机及印刷方法 | |
CN1265963C (zh) | 单张纸印刷机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3552363B (zh) | 一种单、双面两用接线对印胶印机及其印刷方法 | |
CN105269927A (zh) | 照相凹版接线印刷机及印刷方法 | |
DE102009042625A1 (de) | Bogenoffsetdruckmaschine zum Drucken auf beide Seiten von Bogen | |
CN200970919Y (zh) | 一种全卫星式单张纸有水润版多色胶印机 | |
CN105346204A (zh) | 柔性版接线印刷机及其印刷方法 | |
CN1210151C (zh) | 多色印刷机的模块、印刷单元及其印刷机和制造方法 | |
US2981181A (en) | Printing machines | |
CN209832874U (zh) | 间歇轮转模式的防伪印刷装置 | |
US6546862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a multicolor print | |
CN201077176Y (zh) | 柔版多色印刷机 | |
CN2726875Y (zh) | 凸版印刷单元 | |
CN100360311C (zh) | 集套式多色丝网印刷方法和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