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61725A - 集装箱用冷冻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集装箱用冷冻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61725A CN1461725A CN 03138523 CN03138523A CN1461725A CN 1461725 A CN1461725 A CN 1461725A CN 03138523 CN03138523 CN 03138523 CN 03138523 A CN03138523 A CN 03138523A CN 1461725 A CN1461725 A CN 146172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iner
- freight container
- fridge equipment
- towards
- monitor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9000002828 fuel tan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806 monitoring devi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4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7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280 dens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40 feeding op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791 que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71 quenc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584 silenc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4859 Gamochaeta purpure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583 cell-derived microparti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628 coolnes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RKTYLMNFRDHKIL-UHFFFAOYSA-N copper;5,10,15,20-tetraphenylporphyrin-22,24-diide Chemical compound [Cu+2].C1=CC(C(=C2C=CC([N-]2)=C(C=2C=CC=CC=2)C=2C=CC(N=2)=C(C=2C=CC=CC=2)C2=CC=C3[N-]2)C=2C=CC=CC=2)=NC1=C3C1=CC=CC=C1 RKTYLMNFRDHKI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36 elastome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0 interca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687 interca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02 propa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11 vegetabl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集装箱用冷冻装置,安装于集装箱的前后一侧的集装箱冷冻装置具有发动机和发动机冷却用的风扇,在围住该风扇并与外气接触的多个壁面分别形成用于将外气导入至该风扇的多个通气孔。另外,具有发动机燃料箱,在围住该燃料箱并与外侧接触的多个壁形成用于在该燃料箱供油时开放的多个门。另外,具有监控室,在该监控室收容用于设定和显示该集装箱室内的条件的监控装置和朝水平方向对该监控装置进行回转支承的回转机构。该冷冻装置不论纵列还是并列地配置分别安装冷冻装置的集装箱都可确保发动机冷却用的通气,使燃料箱的供油容易,另外,使监控装置的操作容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自由装拆地安装于集装箱前后一侧的冷冻装置,特别是涉及用于确保相对外部的内部设备的通气并使处理容易的该冷冻装置的构造、由该冷冻装置形成的有效的冷气通道的构造、及该冷冻装置的紧凑化。
背景技术
过去,冷冻集装箱在被称为端侧的一侧安装冷冻装置。集装箱的门配置到冷冻集装箱的与该端侧相反的一侧。通常,当堆积到货车和卡车时,使端侧处于前方。另外,也常在使各集装箱的端侧处于前方的状态下即1个集装箱的(门侧的)后侧朝着其后方的另一集装箱的端侧地以纵列状装入多个冷冻集装箱。在该情况下,当进行定置保管时,冷冻集装箱通常配置成并列状,各集装箱在其端侧和后部的门侧以外的左右侧与其它集装箱相向。
如图18、图19(a)、图20(a)所示那样,当以纵列装入集装箱100时,在邻接的集装箱间即前方的集装箱100的后部门侧与后方的集装箱的冷冻装置的端侧之间确保约150mm的狭小的间隙L1。在从操作和通气的角度考虑可容易地通过端侧从外部进行处理地配置很多内部装置的现有集装箱用冷冻装置的状况下,该冷冻集装箱的纵列配置成为引起后述第1、第2、第3的问题的原因。
关于现有集装箱用冷冻装置的第1问题,说明图18所示现有集装箱用冷冻装置110。冷冻装置110配置到集装箱100的前部,其前面成为集装箱100的端侧面。在冷冻装置110内形成内装发动机冷却扇171的发动机冷却扇室164。发动机冷却扇171从形成于冷冻装置110前面的通气孔141吸引外气,输送用于冷却配置于冷冻装置110内的带发电机的发动机和其它装置的空气。
图18还示出形成于冷冻装置110内的冷凝器室163,在冷冻装置110的前面形成通气孔151,为了进行配置于冷凝器室163内的冷凝器174内的冷冻剂的热交换而将外气导入至冷凝器室163。
作为现有的集装箱用冷冻装置的第1问题,在如上述那样将多个集装箱100以纵列状搭载的场合,如图18所示那样,由于邻接的集装箱100相互间的间隙L1较窄,所以,外气不易通过另一集装箱100后方的集装箱100的冷冻装置110前面的通气孔141(和151)进入到发动机冷却扇室164(和冷凝器室163),向发动机发电机(和冷凝器174)的空气供给不充分。
关于现有集装箱用冷冻装置的第2个问题,如图19(a)所示那样,在配置于集装箱100的端侧的冷冻装置110内形成内装发动机燃料箱175的燃料箱室165。燃料箱175的供油盖176朝向冷冻装置110的前面,为了使得供油容易,在冷冻装置110的前面配置供油门116。
作为由上述集装箱的纵列配置导致的现有的集装箱用冷冻装置的第2问题,如图19(a)所示那样,必须在供油门116打开不大的状态下将供油软管导入至集装箱100间的间隙L1,所以供油作业烦杂。
在这里,可考虑将供油门116配置到冷冻装置110的左右一侧面,对应于右侧或左侧的供油门116地配置燃料箱175。另外,为了解决上述第1问题,也可考虑在冷冻装置的左右侧形成发动机冷却扇(或冷凝器)的通气孔。然而,如图19(b)所示那样,当进行定置保管时,集装箱100通常以并列状(一个的左右侧朝着另一个左右侧地)配置,在以并列状邻接的集装箱100相互间仅确保窄小的间隙L2,所以,结果发生相同的问题。
关于现有的集装箱用冷冻装置的第3个问题,如图20(a)所示,在冷冻装置110内装监控装置160,该监控装置160用于进行集装箱100的货物室(以下称“室”)内的温度和其它条件的监控和设定、发动机发电机的驱动时间计划的设定等。监控装置160的监控板固定于监控室内,朝着冷冻装置110的前面。即,在具有冷冻装置110的集装箱100中,可仅在其端侧进行监控板的监控和设定的操作。
作为现有的集装箱用冷冻装置的第3问题,当纵列地在货车和卡车以纵列搭载多个集装箱100时,如图20(a)所示那样,邻接的集装箱100相互的间隙L1较窄,监控装置160难以操作。
在这里,可考虑朝冷冻装置110的左右一侧地将监控装置160配置到冷冻装置110内。然而,如图20(b)所示那样,当进行定置保管时,集装箱100通常(使一个的左右侧与另一个左右侧相向地)配置成并列状,在以并列状邻接的集装箱100相互之间仅确保狭窄的间隙L2,结果引起同样的问题。
关于现有的集装箱用冷冻装置的第4问题,如图21所示那样,在安装于集装箱100的冷冻装置110的上部设置蒸发器,设置从左右中央朝左右向下倾斜的导风板,将来自蒸发器的冷气分配到左右。因此,在集装箱100的左右侧壁与冷冻装置110的左右侧壁之间在左右确立铅直方向的冷气通道,朝下方引导冷气。在集装箱100的底板通道128的左右中央设置风控制板124,聚集来自左右的铅直状的冷气通道的冷气,导入至集装箱100的室内。
在集装箱100的端侧设置从冷冻装置110隔离集装箱100的室内的立状的隔板127,在隔板127设置左右的门127a、127b以易于扫除左右的铅直状冷气通道。
作为现有集装箱用冷冻装置的第4问题,虽然如上述那样的形状的导风板123朝左右分配冷气,通过底板通道128使冷气朝左右较宽地扩展,但到达从该左右的铅直状冷气通道离开的左右中央的风控制板124和底板通道128的冷气不足以确实地对集装箱100室内的左右中央部进行冷冻,集装箱100的室内全体的冷冻不均匀。
另外,打开门127a或127b的开口空间窄,集装箱室的扫除困难。另外,冷凝水从打开门127a或127b形成的开口空间可能意外地漏到集装箱室内,弄湿集装箱内的货物。
关于现有的集装箱用冷冻装置的第5问题,由于冷冻装置内的装置搭载用空间受到限制,所以,当考虑到冷冻装置的内部装置的布局时,应考虑死空间的有效利用。特别是对于为了冷凝器的作动而设置的压缩机和冷凝装置,由于具有蓄液器和储油容器,所以冷凝装置在上下方向上伸长,而压缩机在左右方向较长,在上下方向较短,要求在冷冻装置内与冷凝器一起紧凑地配置它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1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论具有冷冻装置的集装箱纵列还是并列都可确保在其中设置的发动机的冷却用的通气的集装箱冷冻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第1个目的,本发明的集装箱用冷冻装置安装到集装箱的前后一侧;其中,具有发动机冷却扇,在围住该风扇并与外体接触的多个壁形成用于将外气导入至该风扇的多个通气孔。最好确保一方形成于前后一侧的壁、另一方形成于左右一侧的壁的至少2个通气孔,这样,不论具有冷冻装置的集装箱为纵列还是为并列,都可由另一方的通气孔补偿由一方的通气孔的通气的减少。
本发明的第2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论具有冷冻装置的集装箱为纵列还是并列都可容易地进行其中具有的发动机燃料箱的供油的集装箱用冷冻装置。
为了达到第2个目的,本发明的集装箱用冷冻装置安装于集装箱的前后一侧;其中,具有发动机燃料箱,在围住燃料箱地暴露于外部的多个壁形成燃料箱供油时开放的多个门。最好确保一方形成于前后一侧的壁、另一方形成于左右一侧的壁的至少2个门,这样,不论具有冷冻装置的集装箱为纵列还是并列,都可为了供油而将一方的门打开得较大。
本发明的第3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论具有冷冻装置的集装箱为纵列还是并列都可容易地进行其中具有的监控装置的操作的集装箱用冷冻装置。
为了达到第3个目的,本发明的集装箱用冷冻装置为了对集装箱室内进行冷冻而安装于集装箱;其中,具有监控室,该监控室收容用于设定和显示集装箱室内的条件的监控装置和可水平自由回转地支承该监控装置的回转机构。最好该回转机构可使该监控装置朝集装箱的左右和前后移动,这样,即使纵列地或并列地配置分别安装冷冻装置的集装箱,也可从外侧操作监控装置。
另外,最好在回转机构设置对该监控装置的回转进行限制的装置以使监控装置朝着规定方向,这样,容易由该回转机构对监控装置进行定位。
另外,最好在该装置设置用于保持朝着决定的方向的监控装置的锁定构件,这样,即使在输送过程中、搬运过程中、或装载过程中冷冻装置和集装箱产生振动或冲击,监控装置也不意外地回转,因此,监控装置内的设备受到保护。
本发明的第4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集装箱内具有用于充分确保均匀的冷冻效果的冷气通道构造的集装箱用冷冻装置。
为了达到第4个目的,本发明的集装箱用冷冻装置安装在集装箱的前后位置侧;其中,在该冷冻装置的箱体上部设置蒸发器,在该蒸发器的正下方具有左右延伸状的导风板,另外,具有形成从该导风板的端部连到下方的铅直状的壁面的左右延伸立状的壁。另一方面,在集装箱平行于该壁设置与该壁面相向的左右延伸立状的隔板,将由该导风板的上面、该壁面、及隔板围住的空间作为从该蒸发器朝该集装箱引导冷气的通道。这样,该空间朝左右延伸,左右均匀地对集装箱进行冷冻。
最好该导风板在左右侧视图上朝集装箱往下方倾斜,这样,从蒸发器将冷气顺利地导入至该壁与隔板之间的该空间。另外,来自蒸发器的水沿导风板的倾斜面落下到该壁与该隔板之间的空间而排水。
另外,最好隔板为具有平行的铅直状的槽的凹凸状的铅直板,在该槽内分别安装有绝热材料,这样,隔板不由通过该通道的冷气直接冷却,可防止配置于隔板近旁的或接触于隔板的货物局部受到冷冻或结露。
另外,最好可装拆地在该壁固定隔板,这样,当该冷气通道需要扫除时,通过拆下隔板,将该空间大大地开放。
另外,最好在隔板的底部设置门,底端通常接触于集装箱的底板,开放时在隔板与集装箱的底板之间产生间隙;这样,门通常接触于集装箱的底板,确保冷气通道的底部空间,当该集装箱的室内需要扫除时,打开该门,使得易于扫除地构成该间隙。
本发明的第5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地利用死空间而紧凑化的集装箱安装用冷冻装置。
为了达到第5个目的,本发明的集装箱用冷冻装置具有冷凝器室,在其中配置包含冷凝器、压缩机、储液器(アキユムレ一タ)、及储油容器的冷凝装置。冷凝器室分成压缩机设置用的第1设置部和冷凝装置设置用的第2设置部,该第1设置部的底端比该第2设置部的底端高。
这样,第1设置部适合于上下尺寸短(水平方向尺寸长)的压缩机,而第2设置部适合于具有上下尺寸长的储液器和储油容器的冷凝装置。这样,设置于第1设置部的压缩机的上端与设置于第2设置部的冷凝装置的上端为相等高度,距配置于压缩机和冷凝装置的上方的冷凝器的底端的上下差为最小极限,减少了死空间,使冷凝器室紧凑。
以上和这以外的目的、特征、效果可由以下的说明进一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为安装于冷冻集装箱的本发明的冷冻装置的正面图。
图2为拆除各种罩的状态的图1的冷冻装置的正面图。
图3为该冷冻装置和该冷冻集装箱的分解组装透视图。
图4为安装于该冷冻集装箱的该冷冻装置的透视图,示出从该冷冻装置的冷气的流动。
图5为安装于该冷冻集装箱的该冷冻装置的右侧面断面图。
图6为与图5同样的该冷冻装置的右侧面图。
图7为该冷冻装置的部分内部正面图,示出冷凝器室。
图8为安装于该冷冻集装箱的该冷冻装置的左侧面断面图。
图9为与图8同样的该冷冻装置的左侧面图。
图10为具有纵列地配置于另一冷冻集装箱的后方的该冷冻装置的冷冻集装箱的平面示意图,示出导入至该冷冻装置的外气的流动。
图11为该冷冻装置内的控制室的正面图,示出内装的控制器。
图12为该控制室的左侧面图。
图13为该冷冻装置和与其连接的冷冻集装箱的部分平面断面图,示出隔板。
图14为该冷冻装置的部分右内部侧面图,示出监控装置朝右的状态的监控室。
图15为该冷冻装置的部分正面断面图,示出监控装置朝右的状态的监控室。
图16为该冷冻装置的部分底面断面图,示出在该监控室内回转的该监控装置。
图17为分别具有该冷冻装置、处于纵列配置状态的该冷冻集装箱的平面示意图,示出在各该冷冻装置从前侧或从左右侧都可操作地配置的该监控装置。
图18为具有纵列地配置于其它冷冻装置的后方的现有冷冻装置的冷冻集装箱的平面示意图,示出向该冷冻装置导入的外气的图。
图19(a)为纵列配置的状态的、分别具有现有的冷冻集装箱的冷冻集装箱的平面示意图,示出配置于该冷冻装置内的燃料箱,图19(b)为并列配置和堆放的状态的、分别具有现有的冷冻集装箱的冷冻集装箱的正面示意力图,示出配置于该冷冻装置内的燃料箱。
图20(a)为保管时并列配置和堆放的状态的、分别具有现有冷冻集装箱的冷冻集装箱的正面示意图,示出配置于冷冻装置内的监控装置。
图21为安装于冷冻集装箱的现有冷冻装置的透视图,示出从该冷冻装置发生的冷气的流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3所示,冷冻装置11嵌插到长方体的集装箱10的前部,将该前侧作为冷冻装置11的端侧。冷冻装置11的箱体内部分成内装各种设备的多个室。以后,冷冻装置11和集装箱10的左右侧在正面观看的状态下进行定义。如图2所示,该冷冻装置11的下部由右侧的发动机室61、左右中央的消音室62、左侧的燃料箱室65构成。位于该室61、62、65正上方的该冷冻装置11的上下中央部由右侧的发动机冷却扇室64、该发动机冷却扇室64正上方的右上侧的监控室54、左右中央的控制室66、及左侧的冷凝器室63构成。冷冻装置11的上部成为蒸发室67,在其中配置蒸发器风扇2、该蒸发器风扇2正下方的蒸发器4、及该蒸发器4正下方的导风板23等。
室61、62、65、64、54、66、63、67为了维修在前侧开口。如图1所示,(集装箱10的端侧的)冷冻装置11的前面沿整个面由各种罩和门覆盖。即,为覆盖发动机室61的发动机门18、覆盖消音室62和燃料箱室65双方的罩15、覆盖发动机冷却扇室64和监控室54双方的罩17、为了覆盖监控室54而用铰链安装于罩17的前监控器门49a、覆盖控制室66的控制罩13、覆盖冷凝器室63的集装箱10、及覆盖蒸发室67的蒸发器罩12。
在冷冻装置11设置用于形成上述室的外框。如图3所示,组合固定顶板35、右侧板37、底面板38、左侧板39,在上下方向四面围住冷冻装置11。后板40固定于组合的板35、37、38、39,沿整个面覆盖蒸发室67下方的冷冻装置11的后面。上述蒸发器罩12原本固定于板35、37、39,成为该冷冻装置11的外框的一部分,当维修蒸发室67时,可从该外框拆下。由四面围板35、37、38、39、后板40、及蒸发器罩12构成的外框作为组件如图3所示那样可自由装拆地安装于集装箱10的端侧。
如图4所示,蒸发室67时常朝后方开口,当将冷冻装置11安装于集装箱10时,蒸发室67连通到集装箱10室内的上部空间,蒸发器风扇2将该集装箱10的室内空气吸收到蒸发器4。另外,当将冷冻装置11安装到集装箱10时,导风板23和后板40(后述绝热板59)与作为集装箱10的端侧前板的隔板58一起组合,如后述那样,构成上下方向的冷气通道82,所以,由蒸发器4冷却的冷气通过冷气通道82吹下到集装箱10的凹凸底板14,对集装箱10室内进行冷却。
以上为冷冻装置11的示意构造,下面说明各室和各室内的装置构造。
首先,如图1、图2、及图5所示,在发动机冷却扇室64内安装由外壳71d覆盖的发动机冷却扇71。发动机冷却扇71的风扇电动机71a从外壳71d朝罩17凸出到前方。在外壳71d的后部设置吸气口71b,从这里将外气吸收到发动机冷却扇71。外壳71d的下部作为吸气管71c通过发动机冷却扇室64的底板朝该发动机冷却扇室64正下方的发动机室61内凸出到下方,发动机冷却扇71通过吹气管64朝发动机室61将冷却风吹出到下方。
在发动机室61,发动机冷却扇71吹出的风通过发动机94和与其连接的发动机对其进行冷却。此后,该冷却风从形成于室61、62间的铅直隔壁的通气孔(未在图中示出)进入到消声室62,对图2所示消声室62内的消声器30进行冷却。最终,该冷却风通过如图1所示那样形成于罩15的通气格栅43排出到冷冻装置11的外侧。
为了提高发动机冷却效果,在发动机冷却扇室64的多个壁形成通气口,增大向该发动机冷却扇室64导入的外气。
更为具体地说,如图1和图6所示,在作为发动机冷却扇室64的前壁的罩17形成开口17a,在作为发动机冷却扇室64的右壁的右侧板37的部分形成开口37a。在该开口17a、37a沿横向架设横条,在开口17a内形成通气格栅41,在开口37a形成通气格栅42。
这样,在发动机冷却扇室64的室内从前方和左方导入外气,所以,可增加朝发动机冷却扇71的风的吸入量,另外,如图10所示,集装箱10纵列地搭载于货车或卡车,当一个集装箱10的(作为集装箱10的端侧的)冷冻装置11的前端从其前面的另一集装箱10的后端仅离开狭小间隙L时,右侧的通气格栅42使由前面的通气格栅41形成的通气的减少量充足,可确保向发动机冷却扇室64的充分的空气吸入量。
也可将发动机冷却扇71吹出的冷却风也送入到监控室54内和控制室66内。
如图2、图7、图8所示,在冷凝器室63配置冷凝装置46、压缩机72、冷凝器74等。冷凝装置46由储液器44、储油容器45等构成,配置到室63的左下空间,压缩机72配置到冷凝装置46的右侧,冷凝器74配置到冷凝装置46和压缩机72的上方。另外,在该冷凝器74的上方配置冷凝器风扇47以取入外气对冷凝器74进行冷却。
另外,在该冷凝器室63构成设置压缩机72的第1设置部31和设置冷凝装置46的第2设置部32,使两部31、32的上端大体为相同高度,使第1设置部31的底部处于比第2设置部32的底部高的位置。第1、第2设置部31、32的底部用于安装后述的托架48。
第2设置部32与第1设置部31相比,上下尺寸长,左右尺寸短。因此,第2设置部32提供适合冷凝装置46的上下尺寸长的储液器44和储油容器45的空间,第1设置部31提供适合水平方向尺寸长的压缩机72的空间。因此,冷凝装置46和压缩机72的上端相互成为大体相等的高度,使这些上端与其上方的冷凝器74的下端间的上下方向的间隙为最小极限。这样,冷凝器室63内的装置紧凑地配置,对减小冷冻装置11内的死空间有利。
另外,如图7所示,压缩机72和冷凝装置46最初安装到共同的托架48,组装成1个组件,可自由装拆地将该组件安装于冷凝器室63,从而使维修容易。在托架48设置第1托架部48a和凹设于该第1托架部48a下方的第2托架部48b。第1托架48由水平延长状的板材构成,在其上固设压缩机72。冷凝装置46的储液器44和储油容器45固设于第2托架部48b的水平底面。
当将使用托架48的压缩机72和冷凝装置46的组装体安装于冷凝器室63时,如将第1托架部48a载置于第1设置部31的底面上,则第2托架部48b的底面配置于第2设置部32的底面附近。第1托架部48a的水平板状构件延伸到冷凝器室63的大体左右整个宽度。在该第2设置部32,水平状的支架32a使其上端成为与第1设置部31的底端相同高度地固设。第1托架部48a的延伸部分在第2设置部32载置于该支架32a的上端。
为了提高冷凝器74的冷凝效果,在冷凝器室63的多个壁形成通气孔,增加由冷凝器风扇47取入到冷凝器室63的外气量。
更为具体地说,如图1和图9所示,在作为冷凝器室63的前壁的罩19形成开口,在作为冷凝器室63的左壁的左侧板39的部分形成开口。在该罩19与左侧板39的各开口分别张设网19a、39a,在罩19形成通气格栅51,在左侧板39形成通气格栅52。
这样,在冷凝器室63的室内从前方和右方导入外气,所以,可增加冷凝器74的冷却风,另外,如图10所示,纵列集装箱10,1个集装箱10(集装箱10的端侧的)冷冻装置11的前端与其前面的另一集装箱10的后端的间隙L即使狭小,配置于左侧的通气格栅52也补充由前侧的通气格栅51导致的通气减少量,确保向冷凝器室63的足够的吸入量。
通气格栅51、52还将冷却冷凝器74后的变热的空气从冷凝器室63排出到冷冻装置11的外部。
为了使供油作业容易,如图2所示那样,在内设燃料箱75的燃料箱室65的多个壁形成门。
更为具体地说,如图1和图9所示,在作为燃料箱室65的前壁的罩15形成开口,在作为燃料箱室65的左壁的左侧板39的部分形成开口,分别配置供油门16a、16b,覆盖该罩16和左侧板39的备开口,分别在罩16和左侧板39设置铰链。门16a、16b也可为滑门。
如图2所示,燃料箱75将左右作为长度方向,朝左右方向延伸到左侧板39近旁,在该左侧板39附近将供油口76延伸到上方,打开前门16a、左门16b中的哪一个都可从冷冻装置11的外部进行处理地配置供油口76。如集装箱10纵向排列,一个集装箱10的冷冻装置11的前端与其前面的另一集装箱10的后端仅空出狭小的间隙L(参照图10),即使不能通过前门16a供油,也可打开左门16b进行燃料箱75的供油。
在燃料箱75的正上方,电源软线收容室69朝前门16a形成于燃料箱室65内,在将集装箱10搭载于船舶等的场合,打开前门16a,从室69拉出电源软线连接到船舶内的电源,代替连接到发动机94的发电机,获得压缩机72等的驱动用电力。
如图2、图11、图12所示,在控制室66配置接合于配线板91、平面视前方开口状为四方形的控制器90。在左右配线板91相互间沿横向架设上部撑条92,同时,在组装配线板91构成的控制器90的下部四角分别配置下部撑条93。
从该控制室66的顶板66a吊设上部托架66b,夹装防振橡胶95a地连接到上部撑条92。下部撑条93分别夹装防振橡胶95b地安装于控制室66的底板66c。
如以上那样,在输送过程中的集装箱10发生的振动和由叉车或起重机输送过程中的集装箱10发生的冲击由上下的防振橡胶95a、95b吸收,防止固设于控制器90的配线板91的精密设备的损伤。另外,由大的冲击使配线板91上的断路器断开的事态的发生频度也降低。
如图4、图5、及图8所示,蒸发室67在集装箱10的室内侧开口,将由树脂板夹住绝热材料构成的绝热板56作为围住蒸发室67的上壁、下壁、前壁、左壁、及右壁。蒸发器4载架于在蒸发室67的上下途中部朝左右延伸的蒸发器台57,在蒸发器台57的正下方朝左右方向沿蒸发室67的大体整个宽度延伸设置导风板23,这样,可确实地将冷气朝左右宽而均匀地供给到后述的冷气通道82。
导风板23朝后下方倾斜,即,集装箱10侧的后端比前端低。蒸发器台57在载置蒸发器4的部位朝下方开放,蒸发器风扇2将在蒸发器4发生的冷气从蒸发器台57朝导风板23往下方吹送。
作为冷冻装置11的后板40,设置铅直状的后部绝热板59。蒸发器台57和导风板23的后端超过后部绝热板59上端地延伸设置。如图4、5、8所示那样,在集装箱10的集装箱室前端立设处于后部绝热板59对面的隔板58。隔板58的上端与蒸发器台57的上端面处于相同高度,朝左右延伸设置的上部盖81填充到隔板58与后部绝热板59之间。这样,在隔板58与后部绝热板59之间在集装箱10和冷冻装置11的前后方向确保间隙。
这样,由导风板23的倾斜上端面、隔板58、后部绝热板59、及集装箱10或冷冻装置11的左右侧壁围住的空间连续地形成于蒸发器4的下方,构成相对集装箱10的室底板14将来自蒸发器4的冷气左右均匀地引导的冷气通道82,这样,朝左右宽而均匀地冷却集装箱10的室内。
从蒸发器4落下的水滴由导风板23上面接受,沿该处落下,冷气通道82起到将水滴朝后述的排泄槽88引导的作用。
如根据图5和图8在上面说明的那样,蒸发器台57的上端面与隔板58的上端为均匀的高度,隔板58的底缘接近(也包含后述的挡板86)集装箱10的凹凸状的室内底板14的上端面。这样,使冷气通道82的下端开口确实地与底板14的朝下凹部相向,通过该底板14的凹部将冷气送入到集装箱10的室内。
隔板58为凹凸状的铅直板,如图13所示那样,在与该冷气通道82的相向面设置平行的铅直槽83(朝集装箱10侧凹下的凹部),在各槽83内贴设绝热材料84。换言之,槽83为在相反侧朝集装箱10侧凸出的平行的铅直面85,在面85的背面分别贴设绝热材料84。这样,由绝热材料84可防止与集装箱10室内相向的隔板58的各面85由通道82内的冷气直接冷却。
由该构成,即使与隔板58接触地将货物33配置到集装箱10内,也不会在货物33的与隔板58的接触面结露,不会局部受到冷冻,所以,由从集装箱10的凹凸状的底板14产生的冷气均匀地对集装箱10的货物进行冷冻。
隔板58通过撑条28和螺栓29可自由装拆地固定于绝热板5。当从后面观看隔板58时,即从集装箱10的室内侧观看时,成为邻接的面85相互间的铅直状的槽的部分27分别朝冷冻装置11的后部绝热板59往前方凹设。撑条28通过朝前方螺旋安装的螺栓29固定到各部27的前面,安装于后部绝热板59的后面。对于各部27,可安装在铅直方向伸长的单一的撑条28,也可安装在铅直方向短的多个撑条28。
当对冷气通道82进行扫除时,通过缓开螺栓29,可拆下隔板58,较大地开放冷气通道82。
为了可自由装拆地将隔板58接合到冷冻装置11的后部绝热板59,也可设置钩那样的其它装置。
如图5~图8所示,在隔板58的底缘通过铰链34可上下自由回转地安装挡板86。挡板86在侧视下为L字状,通常底面接触于凹凸底板14的上端,成为冷气通道82的底部。当挡板86朝上方回转时,在隔板58与凹凸底板14之间空出间隙87,易于扫除集装箱10的室内。隔板58的左右侧连接到集装箱10的左右侧,确保间隙87。
挡板86可形成为沿集装箱10的左右整个宽度的单一的构件,也可在隔板58与凹凸底板14之间适当地配置多个挡板86。另外,也可不设置铰链34地朝铅直上方滑动,空出间隙87。
在成为冷气通道82底端的凹凸底板14的部分设置以左右延伸状朝上方开口的排泄槽88。排泄槽88朝其左右中央部倾斜,从排泄槽88的该左右中央部朝下在底板14穿设排泄孔89,来自冷气通道82的水排到集装箱10的下方的空间。来自蒸发器4的冷凝水在冷气通道82内落下到排泄槽88,从而向冷气提供对保存集装箱10内的蔬菜等货物正好的湿气。
发动机冷却扇室64正上方的监控室54通过形成于罩17的前开口49朝前方开放,该前开口49如图1所示那样通常由前门49a覆盖。另外,监控室54通过形成于右侧板37的右开口50朝右方开放,该右开口50如图6所示那样通常由右门50a覆盖。门49a、50a分别在罩17和左侧板39设置铰链,但也可形成为滑门。前开49和右开口50的上下端处于相同高度。
如图14~图16所示,在监控室54内配置指示监控装置60的回转机构70。由回转机构70可如图16和图17所示那样使监控装置60水平回转,如图14所示那样使监控装置60的监控板68朝前方和右方中的任一方,这样,可通过前开49和右开口50中的任一个操作监控板68。
如图14和图15所示那样,在回转机构70设置上下的回转托架78a、78b。为了方便,假设监控板68朝前,此时,下回转托架78b在其左右中央的后端部通过防振橡胶77a和铅直枢轴可自由水平回转地支承于监控室54的顶板54a,下回转托架78b在其左右中央的后端部通过防振橡胶77b和铅直枢轴可自由水平回转地支承于监控室54的底板54b。
在相同假定下,监控装置60的上端面通过防振橡胶79a和铅直枢轴安装于上回转托架78a的左右中央的前端部,监控装置60的下端面通过防振橡胶79b和铅直枢轴安装于下回转托架78b的左右中央的前端部。
另外,在相同假定下,1对铅直状的侧板78c配置于监控装置60的后方,分别相互连接回转托架78a、78b的右端或左端。
这样,由上下回转托架78a、78b和左右的侧板78c构成的回转机构70成为支承监控装置60的支架。也可在左右侧板78c相互间横向架设横向构件,对回转机构70进行加强。当以附设防振橡胶79a、79b的铅直枢轴为中心使监控装置60回转时,监控装置60的后面接触侧板78c的1个。这样,侧板78c使得监控装置60不相对回转机构70回转。
这样,如图16所示,监控装置60可与回转机构70一起以附设该监控装置60后方的防振橡胶77a、77b的铅直枢轴为中心水平回转,使监控板68朝着前开49或右开口50中的任一个。
图17示出分别安装于纵向排列的前侧和后侧的集装箱10的冷冻装置11,虽然前侧的监控装置60由实线绘出地朝向右侧,但通过回转,可如点划线所示那样朝向前方,另外,虽然后侧的监控装置60如由实线绘出的那样朝向前侧,但通过回转,可如由点划线所示那样朝向右方。
另外,回转机构70在监控室54中通过防振橡胶77a、77b可自由回转地受到支承,监控装置60通过防振橡胶79a、79b支承于回转机构70。因此,防振橡胶77a、77b吸收在监控室54的壁与回转机构70之间传播的震动,防振橡胶79a、79b吸引在回转机构70与监控装置60之间传播的振动。按照这样的防振构造,不发生监控装置60内的电气设备或电线的损伤,或避免接触不良。
防振橡胶77a、77b、79a、79b也可置换成合成树脂或弹簧或其它弹性材料。
如图14所示,左右的接合构件24a、24b固定于下回转托架78b,吊设于下方。在监控室54的底板54b对应于各接合构件24a、24b固设1对止动构件25a、25b。当使回转机构70朝右侧回转时,如图14和图15所示那样,接合构件24b接触于止动构件25b,监控装置60和回转机构70朝着右方,监控板68对着右开口50。另一方面,当回转机构70朝左侧回转时,接合构件24a接触于止动构件25a,监控装置60和回转机构70朝向前方,监控板68对着前开口49。这样,接合构件24a、24b和止动构件25a、25b限制回转机构70的回转,另外,监控板68成为朝向前开49和右开口50中的任一个地对监控装置60进行定位的装置。
在接合构件24a、24b分别设置用于在使监控板68朝着前开口49和右开口50中的任一个的状态下锁定朝向前方或右方的监控装置60和回转机构70的磁铁26a、26b。也可将磁铁26a、26b设置于止动构件25a、25b。
如图14和图15所示,当监控板68朝着右开口50时,接合构件24b通过磁铁26b固定于止动构件25b,将监控装置60和回转机构70保持为朝右的状态。当监控板68朝向前开49时,接合构件24a通过磁铁26a固定于止动构件25a,将监控装置60和回转机构70保持为朝前方的状态。
通过利用磁铁26a、26b,即使具有冷冻装置11的集装箱10由起重机等提起而倾斜,监控装置60也与回转机构70一起在监控板68朝着前开口49或右开口50的状态的位置固定,所以,不会意外地回转而损伤监控装置60内的精密设备。另外,在集装箱10的输送过程中,监控装置60不会在监控室54内晃动,可避免其中的器材的损伤。
当要改变监控装置60的位置时,推拉监控装置60和回转机构70,反抗磁铁26a或26b的磁力,从止动构件25a或25b拉开接合构件24a或24b,使监控装置60和回转机构70回转。
下面,说明冷冻装置11的各室和设备的布局及其效果。如图2所示,收容带发电机的重量大的发动机94的发动机室61和收容燃料箱75的燃料箱室65配置到冷冻装置11的下部,所以,降低了冷冻装置11的重心使其稳定。
收容内装冷冻装置11的控制用精密设备的控制器90的控制室66配置到冷冻装置11的大体左右中央部,缩短到其它室内的装置的配线,这样,可使配线容易,同时,可避免信号干扰。
蒸发室67在冷冻装置11的上部朝左右延伸到该冷冻装置11的整个宽度,所以,可沿冷冻装置11的左右整个宽度施加蒸发器风扇2的效果。即,易于吸收集装箱10室内的最高位置的空间内的暖气,另外,从集装箱10的底部到集装箱10的室内的左右全部区域喷吹冷气,均匀地对集装箱10的室内整个区域进行冷冻。
具有这样的内部的室和设备的布局的冷冻装置11如图2所示那样通过螺栓21在多个位置连接到集装箱10的端侧,发动机室61内的发动机94的振动不传播到冷冻装置11全体地由螺栓21将发动机室61的下部和右部牢固地固定于集装箱10。
从冷冻装置11的底面板38朝下方延伸设置支脚96。在集装箱10的底部设置左右延伸状的底部支架10a,在各支脚96与底部支架10a之间夹装起重螺栓97,从下方支承冷冻装置11。
如上所述,通过牢固地将发动机室61的周围固定于集装箱10,不将发动机94的振动传递到带发电机的发动机94的周边装置,另外,由起重螺栓97的支承不会使螺栓21松弛。另外,起重螺栓97的支承有利于发动机室61周边的螺栓21以外的螺栓21的减少,减少部件、成本、组装工时。
以上的说明为公开的装置的推荐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在本发明中进行各种变更和应用,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明确的。
Claims (11)
1.一种集装箱用冷冻装置,安装到集装箱的一侧,具有发动机和发动机冷却用的风扇;
其特征在于:在围住该风扇并与外气接触的多个壁面形成用于将外气导入至该风扇的多个通气孔。
2.一种集装箱用冷冻装置,安装到集装箱的一侧,具有发动机和燃料箱;
其特征在于:在围住该燃料箱并与外侧接触的多个壁形成用于在该燃料箱供油时开放的多个门。
3.一种集装箱用冷冻装置,为了对集装箱室内进行冷冻而安装于集装箱,具有监控室,该监控室收容用于设定和显示该集装箱的室内条件的监控装置;
其特征在于:在该监控室内配置可水平回转地对该监控装置进行支承的回转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用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回转机构设置对该监控装置的回转进行限制的装置以使监控装置朝着规定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装箱用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装置设置用于保持朝着上述规定位置的监控装置的锁定构件。
6.一种集装箱用冷冻装置,安装在集装箱的前后一侧;
其特征在于:
在该冷冻装置的箱体上部设置蒸发器;
在该蒸发器的正下方具有左右延伸状的导风板;
另外,设置形成从该导风板的端部连到下方的铅直状的壁面的、该冷冻装置的左右延伸立状的壁;
为了与该壁面相向,平行于该壁设置左右延伸立状的隔板;
将由该导风板的上面、该壁面、及该隔板围住的空间作为从该蒸发器朝该集装箱引导冷气的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装箱用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导风板在左右侧视图上朝集装箱往下方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集装箱用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隔板为具有平行的铅直槽的铅直状凹凸板,在该槽内分别安装有绝热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6、7、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集装箱用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可装拆地在上述壁固定上述隔板。
10.根据权利要求6、7、8、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集装箱用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隔板的底部设置门,该门的底端通常接触于上述集装箱的底板,可在该隔板与该底板之间产生间隙地开放。
11.一种集装箱用冷冻装置,安装于集装箱上,具有冷凝器室,该冷凝器室收容具有冷凝器、压缩机、储液器、及储油容器的冷凝装置;
其特征在于:该冷凝器室分成设置压缩机的第1设置部和设置该冷凝装置的第2设置部,该第1设置部的底端比该第2设置部的底端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58457/2002 | 2002-05-31 | ||
JP158459/2002 | 2002-05-31 | ||
JP158458/2002 | 2002-05-31 | ||
JP2002158457A JP2004003705A (ja) | 2002-05-31 | 2002-05-31 | コンテナ用冷凍装置 |
JP2002158459A JP2004003707A (ja) | 2002-05-31 | 2002-05-31 | コンテナ用冷凍装置 |
JP2002158458A JP4084604B2 (ja) | 2002-05-31 | 2002-05-31 | コンテナ用冷凍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61725A true CN1461725A (zh) | 2003-12-17 |
CN1288048C CN1288048C (zh) | 2006-12-06 |
Family
ID=29783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0313852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8048C (zh) | 2002-05-31 | 2003-05-30 | 集装箱用冷冻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288048C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01424B (zh) * | 2006-06-27 | 2011-01-12 | 洋马株式会社 | 冷冻集装箱 |
CN102388282A (zh) * | 2009-04-24 | 2012-03-21 | 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 具有风扇的致冷装置 |
CN102536538A (zh) * | 2010-12-21 | 2012-07-04 | 奥迪股份公司 | 用于冷却和冷凝燃料蒸汽的装置 |
CN103708137A (zh) * | 2014-01-15 | 2014-04-09 | 南京农业大学 | 一种提高冷藏车温度均匀性的方法 |
JP2018040507A (ja) * | 2016-09-05 | 2018-03-15 |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輸送用冷凍機、および、トレーラー |
CN109353707A (zh) * | 2018-10-23 | 2019-02-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集装箱温度调节系统及集装箱 |
CN110177748A (zh) * | 2016-12-22 | 2019-08-27 | 马士基集装箱工业公司 | 用于冷藏集装箱中制冷机的集成式风扇格栅 |
CN114929598A (zh) * | 2014-05-16 | 2022-08-19 | 单位45有限公司 | 用于运输货物的货运集装箱和方法 |
-
2003
- 2003-05-30 CN CN 03138523 patent/CN128804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01424B (zh) * | 2006-06-27 | 2011-01-12 | 洋马株式会社 | 冷冻集装箱 |
CN102388282A (zh) * | 2009-04-24 | 2012-03-21 | 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 具有风扇的致冷装置 |
CN102536538A (zh) * | 2010-12-21 | 2012-07-04 | 奥迪股份公司 | 用于冷却和冷凝燃料蒸汽的装置 |
US9441582B2 (en) | 2010-12-21 | 2016-09-13 | Audi Ag | Device for cooling and condensing fuel vapors |
CN103708137A (zh) * | 2014-01-15 | 2014-04-09 | 南京农业大学 | 一种提高冷藏车温度均匀性的方法 |
CN103708137B (zh) * | 2014-01-15 | 2016-09-28 | 南京农业大学 | 一种提高冷藏车温度均匀性的方法 |
CN114929598A (zh) * | 2014-05-16 | 2022-08-19 | 单位45有限公司 | 用于运输货物的货运集装箱和方法 |
JP2018040507A (ja) * | 2016-09-05 | 2018-03-15 |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輸送用冷凍機、および、トレーラー |
CN110177748A (zh) * | 2016-12-22 | 2019-08-27 | 马士基集装箱工业公司 | 用于冷藏集装箱中制冷机的集成式风扇格栅 |
US12110171B2 (en) | 2016-12-22 | 2024-10-08 | Maersk Container Industry A/S | Integrated fan grille for a cooling machine in a reefer container |
CN109353707A (zh) * | 2018-10-23 | 2019-02-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集装箱温度调节系统及集装箱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88048C (zh) | 2006-12-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96238C (zh) | 柜式护罩 | |
CN1288048C (zh) | 集装箱用冷冻装置 | |
CN101440745B (zh) | 发动机发电机机组 | |
CN1396416A (zh) | 空调装置的外壁板 | |
CN1960616A (zh) | 用于平板显示设备的冷却装置 | |
CN1712298A (zh) | 车辆前部构造 | |
JP2004003705A (ja) | コンテナ用冷凍装置 | |
EP2072926B1 (en) | Indoor unit of an air conditioner | |
US20100071584A1 (en) | Roof structure for a locomotive power module | |
CN210554285U (zh) | 一种新型防潮除湿充电桩装置 | |
CN115864193B (zh) | 一种室外用安全配电柜 | |
CN107464905A (zh) |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电池箱 | |
CN105118944A (zh) | 一种防水地埋式蓄电池机柜 | |
CN211948647U (zh) | 一种电动挖掘机用配重装置 | |
CN1595023A (zh) | 冰箱 | |
JP2008287912A (ja) | バッテリボックス及びバッテリボックスの収納構造 | |
CN216624391U (zh) | 一种冷却效果好的储能集装箱 | |
CN201330645Y (zh) | 发动机发电机机组 | |
CN221427834U (zh) | 一种用于储能电池的冷却装置 | |
CN215010183U (zh) | 一种高散热性的有源滤波器 | |
CN214380453U (zh) | 自循环转换发电机 | |
CN221103712U (zh) | 具有防护结构的冷库电箱 | |
CN213546406U (zh) | 电动车电池散热装置 | |
CN221510064U (zh) | 一种防护箱地面站 | |
JP6902638B2 (ja) | 高調波抑制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206 Termination date: 201105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