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37194A - 数据记录再现装置、文件管理方法、文件信息生成方法、管理信息生成装置和分析装置、媒体 - Google Patents
数据记录再现装置、文件管理方法、文件信息生成方法、管理信息生成装置和分析装置、媒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37194A CN1437194A CN02147393A CN02147393A CN1437194A CN 1437194 A CN1437194 A CN 1437194A CN 02147393 A CN02147393 A CN 02147393A CN 02147393 A CN02147393 A CN 02147393A CN 1437194 A CN1437194 A CN 14371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record
- information
- file
- ent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19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7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7
- 230000033458 repro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6
- 230000009183 runn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101100443272 Arabidopsis thaliana DIR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7
- 102100038804 FK506-binding protein-lik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7
- 101001031402 Homo sapiens FK506-binding protein-lik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700 radioactive trac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150025868 SUB1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000807859 Homo sapiens Vasopressin V2 receptor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50087985 SUB1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02100037108 Vasopressin V2 receptor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74 generation of a signal involved in cell-cell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SKIIKRJAQOSWFT-UHFFFAOYSA-N 2-[3-[1-(2,2-difluoroethyl)piperidin-4-yl]oxy-4-[2-(2,3-dihydro-1H-inden-2-ylamino)pyrimidin-5-yl]pyrazol-1-yl]-1-(2,4,6,7-tetrahydrotriazolo[4,5-c]pyridin-5-yl)ethanone Chemical class FC(CN1CCC(CC1)OC1=NN(C=C1C=1C=NC(=NC=1)NC1CC2=CC=CC=C2C1)CC(=O)N1CC2=C(CC1)NN=N2)F SKIIKRJAQOSWF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SBMYBOVJMOVVQW-UHFFFAOYSA-N 2-[3-[[4-(2,2-difluoroethyl)piperazin-1-yl]methyl]-4-[2-(2,3-dihydro-1H-inden-2-ylamino)pyrimidin-5-yl]pyrazol-1-yl]-1-(2,4,6,7-tetrahydrotriazolo[4,5-c]pyridin-5-yl)ethanone Chemical class FC(CN1CCN(CC1)CC1=NN(C=C1C=1C=NC(=NC=1)NC1CC2=CC=CC=C2C1)CC(=O)N1CC2=C(CC1)NN=N2)F SBMYBOVJMOVVQ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MKYBYDHXWVHEJW-UHFFFAOYSA-N N-[1-oxo-1-(2,4,6,7-tetrahydrotriazolo[4,5-c]pyridin-5-yl)propan-2-yl]-2-[[3-(trifluoromethoxy)phenyl]methylamino]pyrimidine-5-carboxamide Chemical class O=C(C(C)NC(=O)C=1C=NC(=NC=1)NCC1=CC(=CC=C1)OC(F)(F)F)N1CC2=C(CC1)NN=N2 MKYBYDHXWVHEJ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51 cyc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39 memory spa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04 phys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1 re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GUGNSJAORJLKGP-UHFFFAOYSA-K sodium 8-methoxypyrene-1,3,6-trisulfonate Chemical group [Na+].[Na+].[Na+].C1=C2C(OC)=CC(S([O-])(=O)=O)=C(C=C3)C2=C2C3=C(S([O-])(=O)=O)C=C(S([O-])(=O)=O)C2=C1 GUGNSJAORJLKGP-UHFFFAOYSA-K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127055 volumex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2—Editing, e.g. varying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record carriers
- G11B27/031—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 G11B27/032—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on tape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2—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 G11B27/105—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of operating disc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1—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not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27—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used signal is digitally coded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2—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separate auxiliary tracks of the same or an auxiliary record carrier
- G11B27/327—Table of contents
- G11B27/329—Table of contents on a disc [VTO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3—Content storage operation, e.g. storage operation in response to a pause request, caching operations
- H04N21/4334—Recording oper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3—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 H04N21/43632—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involving a wired protocol, e.g. IEEE 1394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8—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 H04N5/781—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on disks or dru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84—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optical recording
- H04N5/85—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optical recording on discs or drum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60—Solid state media
- G11B2220/65—Solid state media wherein solid state memory is used for storing indexing information or metadata
- G11B2220/652—Solid state media wherein solid state memory is used for storing indexing information or metadata said memory being attached to the recording medium
- G11B2220/655—Memory in cassette [MIC]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90—Tape-like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91—Helical scan format, wherein tracks are slightly tilted with respect to tape direction, e.g. VHS, DAT, DVC, AIT or exabyt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91—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04N5/913—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for scrambling ; for copy protection
- H04N2005/91307—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for scrambling ; for copy protection by adding a copy protection signal to the video signal
- H04N2005/91328—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for scrambling ; for copy protection by adding a copy protection signal to the video signal the copy protection signal being a copy management signal, e.g. a copy generation management signal [CG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 H04N9/8205—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involving the multiplexing of an additional signal and the colour video sig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数据记录再现装置备有:从传输线路收发数据和命令信号的收发信手段;接收时将收发信手段接收到的数据记录于记录媒体、发送时将从记录媒体再现的数据发送给收发信手段的记录再现手段;生成操作信号赋于记录再现手段工作方向的操作手段;根据命令信号或操作信号控制记录再现手段的控制手段;根据从收发信手段接收到的命令信号向控制手段输出切换信号确定操作信号是有效还是无效的切换信号生成手段。控制手段,在接收到操作手段有效信号时将操作手段输出的操作信号设为有效,在接收到操作手段无效信号时将操作手段输出的操作信号设为无效。
Description
本发明是国际申请号为PCT/JP98/03166的名为“数据记录再现装置、文件管理方法、文件信息生成方法、管理信息生成装置和分析装置、媒体”申请(申请号:98801226.X,申请日:1998年7月15日)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并再现数字流数据的数据记录再现装置。此外,涉及将数字图像、声音流数据作为文件进行记录和再现的数据记录再现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正在进行多种数字接口及与其连接的外围设备的开发。使用个人计算机控制外围设备来进行图像或声音的记录和再现也在增加。
随着这些技术的进展,产生了如以下1)-6)所述的课题。以下说明这些现有技术及其对应的课题。
1)对管理设备及与其连接的现有记录再现装置进行说明。图43为示出现有记录再现装置构成的方框图。在图43中,401为管理设备,402为传输线路,403为记录再现部,404为操作面板,415为操作信号,411为数据,413为响应,412为命令,408为记录再现装置,406为IEEE1394接口(以下简记为I/F),405为处理器,414为控制信号。
对如此构成的记录再现装置的运作进行说明。管理设备401与记录再现装置408通过传输线路402连接。关于管理设备401与记录再现装置408之间的数据411和命令412的信息收发,在发送时,从管理设备401经I/F406向记录再现部403发送记录的数据411,并向处理器405发送命令412,而在接收时,从记录再现部403经I/F406向管理设备401发送再现的数据411,同样从处理器405也经I/F406向管理设备401应答发送管理设备401所需的对特定命令412的响应413。此外,操作面板404生成主记录再现部403运作的操作信号415,处理器405向记录再现部403输出控制记录再现部403的控制信号414,记录再现部403根据控制信号414将数据411记录于记录媒体或从记录媒体再现数据411。
在上述传统构成的情况下,管理设备401与记录再现装置408之间进行数据411及命令412的信息收发过程中,当处理器405接收到操作面板404生成的操作信号415时,因为根据操作信号415控制记录再现部403,会发生信息收发不良、记录再现装置408发生误动作的问题。
2)一般情况下,记录于记录媒体的数据内容仅由记录的个人掌握,而且要求化时间在记录媒体上贴上封口或将清单放入盒子内一起保存。此外,存在的问题是,实际再现时,如果记录媒体是磁带,要知道记录在哪里,就必须通过快进边确认内容边进行检索,使用不方便。
3)对传统个人计算机(称为PC)的硬盘(称为HDD)那样的数据记录再现装置,以MS-DOS为例进行说明,其构成分为:具有记录盘的物理性特征和起动电子计算机的程序的起动扇区、以文件簇为单位示出各文件记录在硬盘何处的文件分配表、记录文件和子目录的表目的根目录及记录子目录和数据的文件区,这样就能记录文件。
有关文件的信息(即文件表目)由文件名(8字节)、扩展名(3字节)、文件属性(1字节)、生成或最后更新日期和时间(4字节)、始端文件簇编号所示的记录位置(2字节)及文件大小(4字节)等32字节信息组成。其中,文件属性为示出具有怎样性质文件的信息,各比特表示文件、读入专用、隐式文件,系统文件、卷标、子目录、档案库文件等。此外,扩展名也示出文件是与怎样的电子计算机软件对应的。
作为实际运作,通过PC向HDD发送命令,发送数据的读出命令和指定字节数的数据,来读出文件数据,同样,通过接收数据的写入命令和指定字节数的数据,来写入文件的数据。文件的读出/写入不是以文件为单位发出命令的,而是指定适当的字节长来传输数据,又因为对发出命令的时间不进行管理,所以文件数据的传输速率是不恒定的。该传输速率取决于HDD固有的传输速率或PC的处理速度,再有,当PC正在进行其他处理时,PC的处理速度有时也会受到影响。
这样的系统不能处理有实时性要求的数据,尤其不能处理图像数据及声音数据等,但因为目前电子计算机所处理的数据中含有大量如图像及声音那样有实时性要求的数据,所以上述系统不适用。
此外,当不是与HDD而是与磁带这样按时序进行记录、再现的媒体进行数据传输时,为了调整传输速率与记录速率之差,“实施反复定位”,即重复进行动作后中断,稍许倒卷之后再次动作这样的方法,但因为该动作费时间,所以实际传输速率反而降低。因此,也有一种方法是通过以空单元记录传输速率与记录速率之差来避免进行反复定位,但若用该方法进行记录,以字节为单位处理的数据量发生变化,在不同记录媒体之间进行数据复制或移动时,要想确认空区也不行。
4)目前作为存储包括图像和声音的多媒体信息的媒体,有使用磁带的家庭用数字式VCR“DV”(digital Video)。现在正在研究将该DV与PC连接,与现有的硬件、软盘一样用作PC用记录媒体。
以文件形式进行现有记录媒体的数据处理时,若用硬盘、软盘,就必须有FAT(文件分配表:File Allocation Table),若用CD-ROM则必须有CDFS等各记录媒体特有的文件管理用系统(以下称文件系统)。但DV用的文件系统目前尚不存在。
因此可考虑DV使用FAT、CDFS等现有的文件系统。但是,FAT、CDFS是磁盘、光盘等可随机存取媒体用的文件系统,如果在DV等磁带之类基本以时序进行存取的媒体上采用上述现有的文件系统,则会发生存取太费时间等不良情况。
5)图像和声音信息的代表性压缩形式之一为MPEG2编码方式,为了将其传输,有MPEG2-TS(传输流:Transport Stream)标准,一种方法是将MPEG2编码的声音和图像信息分成固定长度的称为传输分组(Transport Packet)的信息分组进行传输。
根据MPEG2-TS标准,严格要求对信息分组的到达定时的波动在±30ppm以内,为了由记录再现装置接收并记录发送来的数据,并将记录再现装置再现出的数据再次发送、由译码器接收并输出,接收时的信息分组输出定时的复原成问题。
将标准化成IEEE1394的数字接口作为传输线路传送传输分组时,如IEC61883规定的那样,发送侧设备每一传输分组使用保持IEEE1394传输线路的时钟脉冲(即24.576MHz计数值)的CTR(循环时间寄存器:Cycle TimeRegister),生成4字节的传输时间标记。传输时间标记是规定从接收MPEG-TS信号的装置的接收手段向装置内部输出的时间的,对信号源的发送手段缓冲引起的延迟、传输线路的延迟以及接收装置的接收手段缓冲引起的延迟等偏移值进行计算而生成。188字节的各传输分组上添加传输时间标记,形成源分组,再按IEEE1394传输线路中的传输频带划分、连接信息分组,通过能保持实时性的同步(Isochronous)通信进行传输。
记录再现装置为了在再现时能保持记录时各信息分组的发送时间间隔,按记录再现装置的工作时钟脉冲27MHz生成称为记录时间标记的定时信息,并添加在传输分组上进行记录。
若记录再现装置的工作时钟脉冲与发送源的工作时钟脉冲之间产生偏差,则在长时间记录过程中,偏差会积累起来,产生数据的上溢或下溢,不能正确记录,所以必须使记录再现装置的工作时钟脉冲跟踪发送源的工作时钟脉冲。因此,分析各传输分组的内容,根据其中含有的PCR(程序时钟基准:ProgramClock Reference)值使用PLL(锁相环路:Phase Locked Loop)生成记录再现装置的工作时钟脉冲。
再现时,记录再现装置再次构成传输包,根据添加在再次构成的各传输分组上的记录时间标记和记录再现装置的工作时钟脉冲的计数值,复原与记录时相同的信息分组的时间间隔,再次生成并附加传输时间标记,向IEEE1394传输线路输出发送。
从记录再现装置发送来的信息包由MPEG译码器接收,再次构成传输分组。此时也与记录时一样,若在记录再现装置的工作时钟脉冲与MPEG的工作时钟脉冲之间产生偏差,在长时间再现过程中会产生数据的上溢或下溢,不能正确再现,所以必须使译码器的工作时钟脉冲跟踪记录再现装置的工作时钟脉冲。因此,分析各传输分组的内容,根据其中所含PCR(程序时钟基准)值使用PLL电路,生成MPEG译码器的工作时钟脉冲。
如上所述,采用现有的记录再现装置,必须根据传输时间标记检测进行输出定时的复原,根据传输分组首标的分析和PCR进行27MHz时钟脉冲复原,并生成及添加记录时间标记,因而存在传输及记录再现所需装置规模大的缺点。尤其是MPEG的首标解析需要简易译码器,装置规模增大。这对于主体内无MPEG的译码手段而由外部译码器进行复原的记录再现装置来说,也就有损通过不设置译码手段来减小装置规模这一本来目的。
6)随着PC性能的提高,用PC来处理如图像声音数据那样必须进行实时处理的数据的需求在增加。因此而出现的接口有IEEE1394。通过采用IEEE1394的传输模式之一、即以大致固定的间隔连续传输数据的同步(Isochronous)传输,能实时传输图像声音数据。
另外,家庭用数字式VCR“DV”(Digital Video)上也装有IEEE1394,与装有IEEE1394的PC连接,就能进行PC与DV之间的数据传输,或由PC控制DV的运作。
历来作为PC的记录媒体有硬盘,如以下所述那样进行在两个硬盘之间的数据传输。
处理器向SCSI I/F电路发送读出命令,一旦SCSI I/F电路接收读出命令,即从一硬盘读出规定规模的数据并写入存储器。接着,处理器将写入命令发送到SCSI I/F电路,一旦SCSI I/F电路接收写入命令,即取出写入在存储器内的全部或必要的数据并写入另一硬盘。再次传输数据时,重复进行上述必要的动作。
但若采用上述现有构成,从硬盘读出数据时,每发出一个来自处理器的读出命令,只能读出某一规定规模的数据,要读出规模更大的数据,必须重新发布读出命令。硬盘的读出结束之后进行硬盘的写入,再继续从硬盘读出数据时,必须等待写入结束。因此,从硬盘读出数据需要待机期间。
因为按来自SCSI I/F接口的数据要求进行数据传输,所以上述SCSI I/F的硬盘运作无误,但若用DV取代一硬盘,用IEEE1394接口取代SCSI I/F,则因为基本定期接收、发送规定规模的数据分组,故存在待机期间易发生数据丢失的问题。
如上所述,各种现有技术分别存在上述各种问题。
发明的公开本发明具有如下所述的目的、解决手段及效果。1)本发明以解决上述存在问题为目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管理设备与记录再现装置之间进行收发信息的过程中,管理设备控制记录再现装置时,能防止操作面板生成的操作信号输入处理器而引起所述收发信息发生误动作的记录再现装置。
第1本发明(与权利要求1对应)为一种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从传输线路接收或发送数据和命令信号的收发手段;
接收时将从所述收发手段接收到的数据记录于记录媒体,发送时将从所述记录媒体再现的数据发送给所述收发手段的记录再现手段;
生成使所述记录再现手段的动作带有方向的操作信号的操作手段;
根据所述命令信号或所述操作信号控制所述记录再现手段的控制手段;
将确定所述操作信号有效还是无效的切换信号输出到所述控制手段的切换信号生成手段;
当从所述收发手段接收到的命令为第1命令时,所述切换信号生成手段将认定所述操作信号为有效的操作手段有效信号作为所述切换信号输出到所述控制手段,当从所述收发手段接收到的命令为第2命令时,所述切换信号生成手段将认定所述操作信号无效的操作手段无效信号作为所述切换信号输出到所述控制手段;
所述控制手段接收到所述操作手段有效信号时,将所述控制手段输出的所述操作信号作为有效,而当接收到所述操作手段无效信号时,将所述操作手段输出的所述操作信号作为无效。
第2本发明(与权利要求2对应)为一种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从传输线路接收或发送数据和命令信号,并且当所述传输线路的连接断开时生成传输线路复原信号的收发手段;
接收时将从所述收发手段接收到的数据记录于记录媒体,发送时将从所述记录媒体再现的数据发送给所述收发手段的记录再现手段;
生成使所述记录再现手段的动作带有方向的操作信号的操作手段;
根据所述命令信号或所述操作信号控制所述记录再现手段的控制手段;
将确定所述操作信号有效还是无效的切换信号输出到所述控制手段的切换信号生成手段;
当从所述收发手段接收到所述传输线路复原信号时,所述切换信号生成手段将认定所述操作信号为有效的操作手段有效信号作为所述切换信号输出到所述控制手段;
所述控制手段接收到所述操作手段有效信号时,将所述控制手段输出的所述操作信号作为有效。
第3本发明(与权利要求3对应)为一种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从传输线路接收或发送数据、命令信号并接收或发送厂家信息的收发手段;
接收时将从所述收发手段接收到的数据记录于记录媒体,发送时将从所述记录媒体再现的数据发送给所述收发手段的记录再现手段;
生成使所述记录再现手段的动作带有方向的操作信号的操作手段;
根据所述命令信号或所述操作信号控制所述记录再现手段的控制手段;
将确定所述操作信号有效还是无效的切换信号输出到所述控制手段的切换信号生成手段;
将所述厂家信息与本身具有的特定厂家信息进行比较,两者一致时输出特定厂家信息接收信号的存储器;
当从所述存储器接收到特定厂家信息接收信号时,所述切换信号生成手段将认定所述操作信号为无效的操作手段无效信号作为所述切换信号输出到所述控制手段,
所述控制手段接收到所述操作手段无效信号时,将所述操作手段输出的所述操作信号作为无效。
第4本发明(与权利要求4对应)为一种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从传输线路接收或发送数据和命令信号的收发手段;
接收时将从所述收发手段接收到的数据记录于记录媒体,发送时将从所述记录媒体再现的数据发送给所述收发手段的记录再现手段;
生成使所述记录再现手段的动作带有方向的操作信号的操作手段;
根据所述命令信号或所述操作信号控制所述记录再现手段的控制手段;
将确定所述操作信号有效还是无效的切换信号输出到所述控制手段的切换信号生成手段;
输出2值信号的2值开关;
仅在所述2值信号为规定值时,所述切换信号生成手段生成所述操作手段无效信号,
当所述控制手段接收到所述操作手段无效信号时,将所述操作手段输出的所述操作信号作为无效。
本实施形态1-4与该发明对应。
根据本发明,在管理设备与记录再现装置之间进行数据和命令的收发过程中,即使操作面板生成的操作信号被发送到处理器,处理器也根据切换信号生成部生成的切换信号控制记录再现部,所以能防止记录再现装置发生误动作。
2)鉴于现有数据记录装置的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成文件信息并能管理想生成的文件的记录再现装置及文件生成方法和文件管理方法,以便能比现有的更方便地进行对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内容的确认。
第5本发明(与权利要求6对应)为一种文件信息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将涉及记录对象数据的分段和/或该数据的记录时日的记录信息添加在所述记录对象数据上并加以记录的记录媒体进行再现;
从记录于所述记录媒体的数据中提取所述记录信息;
按规定基准从所述提取的所述记录信息判别所述记录对象数据的分段的位置;
生成根据所述分段的位置区别出的数据的文件信息。
第6本发明(与权利要求11对应)为一种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涉及记录对象数据的分段和/或该数据的记录时日的记录信息添加在所述记录对象数据上并记录于规定的记录媒体的记录手段;
对所述记录媒体进行再现的再现手段;
从所述记录媒体记录的所述记录对象数据提取所述记录信息的提取手段;
根据由所述提取手段提取的所述记录信息按规定基准判别记录于所述记录媒体的数据分段的位置,并生成根据其判别的分段位置区别出的数据的文件信息的文件化手段。
第7本发明(与权利要求16对应)为一种文件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规定的记录开始位置信息,在已记录于媒体的数据之后记录下一数据;
将表示所述下一数据记录结束位置的信息作为下一数据记录开始用的所述记录开始位置信息进行记录和管理;
对所述记录着的所有数据生成其文件信息;
将所述生成的文件信息记录于所述下一数据之后。
第8本发明(与权利要求17对应)为一种文件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规定的记录开始位置信息,在已记录于媒体的数据之后记录下一数据;
对所述记录着的所有数据生成其文件信息;
将所述生成的文件信息重复记录于所述下一数据记录结束位置之后的多个区域;
将表示所述多个区域相互之间的规定位置的信息作为下一数据记录开始用的所述记录开始位置信息进行记录和管理。
第9本发明(与权利要求18对应)为一种文件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划分成1个以上的区域进行数据记录,并对所述区域记录涉及所述记录位置的信息的记录装置中,根据规定的记录开始位置信息,在已记录于媒体的数据之后记录下一数据;
对所述记录着的所有数据生成其文件信息;
将所述生成的文件信息记录于所述下一数据之后,作为与所述下一数据不同的区域;
将表示所述文件信息记录结束位置的信息作为下一数据记录开始用的所述记录开始位置信息进行记录和管理。
第10本发明(与权利要求20对应)为一种数据记录装置,从记录媒体的实质上始端起开始进行数据记录,并记录表示所述记录结束位置的记录结束位置信息,其特征在于包括:
就所述数据生成文件信息的文件信息生成手段;
记录所述数据和所述文件信息的第1记录手段;
记录所述记录结束位置信息的第2记录手段。
本实施形态5-9与该发明对应。
采用本发明的优点为,记录于记录媒体的内容的确认比以往更简便。通过记录文件信息,能文件化管理记录的数据,一旦取出该盒式记录媒体后又想重放时,记录于记录媒体的内容的确认进行方便。此外,记录着的数据的转录、编辑、删除及分割等处理也通过以文件为单位进行指令就能方便地进行。此外,当采用图像数据作为文件信息时,能用图像确认数据内容,确认容易。并且能与现有数据记录装置进行互换。具有上述效果,其实用效果较大。
3)本发明鉴于历来的上述课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进行处理实时性数据的文件管理的数据记录再现装置及文件管理方法。
第11本发明(与权利要求25对应)为一种在记录媒体上记录所述记录媒体本身的媒体信息、1个以上的文件和所述文件的各管理信息的系统中的文件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信息具有表示是否为具有实时性的数据文件的实时性识别信息。
第12本发明(与权利要求26对应)为一种在记录媒体上记录所述记录媒体本身的媒体信息、1个以上的文件和所述文件的各管理信息的系统中的文件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关于有实时性数据的文件,作为所述管理信息,利用表示数据本来的数据速率的速率信息。
第13本发明(与权利要求27对应)为一种在记录媒体上记录所述记录媒体本身的媒体信息、1个以上的文件和所述文件的各管理信息的系统中的文件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关于有实时性数据的文件,作为所述管理信息,当数据本来的数据速率为可变时,利用表示其中最大数据速率的最大速率信息。
第14本发明(与权利要求28对应)为一种在记录媒体上记录所述记录媒体本身的媒体信息、1个以上的文件和所述文件的各管理信息的系统中的文件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关于有实时性数据的文件,作为所述管理信息,利用表示用数据本来的数据速率所需的时间的文件规模信息。
第15本发明(与权利要求29对应)为一种将控制命令送入记录再现1个以上数字数据的数据记录再现装置且具有收发数据的传输手段的数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手段对于具有实时性数据的文件,用根据文件管理信息(即涉及数据速率的信息)设定的传输速率来收发数据。
第16本发明(与权利要求33对应)为一种具有实时记录再现数字数据的记录再现手段及与外部进行控制命令的发送或接收且收发数据的传输手段的数据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手段对于具有实时性数据的文件,用根据所述文件的管理信息(即涉及数据速率的信息)设定的传输速率来收发数据。
本实施形态10-11与该发明对应。
采用本发明,通过记录文件信息,就能处理如图像及声音那样具有实时性的数据。对于传输速率为可变的数据,也能考虑传输速率与记录速率之差进行处理。在当前作为文件进行处理的数据不仅是单纯的数值及文本数据而且有大量图像声音数据的状况下,本发明的实用效果较大。
4)本发明考虑了历来的上述课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理信息生成装置和管理信息解析装置,该装置编制构成在DV中以文件形式记录管理计算机数据所需DV文件系统的管理信息,并记录在磁带的规定位置。
第17本发明(与权利要求37对应)为一种生成管理记录于记录媒体的数据的管理信息的管理信息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的最小构成单位为文件,所述数据的最大构成单位为卷;
所述卷为第1层,第2层为根目录,第3层以下第M(M≥3)层由作为文件或目录的多层构成;
所述管理信息由以表目为单位的信息构成;
所述各表目具有识别各表目用的表目ID;
根据管理所述卷的信息生成表目;
根据管理所述目录的信息,每一所述目录生成表目;
根据管理所述文件的信息,每一所述文件生成表目;
所述卷表目具有关于根目录的所述表目ID的信息;
就目录生成的所述各表目具有关于所述表目的表目ID的信息作为内容表目ID,所述表目的表目ID是就所述目录所属目录生成的或就所述目录所属文件生成的;
就文件生成的所述各表目及就目录生成的所述各表目具有关于所述表目的表目ID的信息作为下一表目ID,所述表目的表目ID是就属于所述文件或所述目录所属目录的文件或目录生成的;
由所述下一表目ID和内容表目ID一次指定位于所述卷之下的所有文件或目录。
第18本发明(与权利要求54对应)为一种分析管理记录于记录媒体的数据的管理信息的管理信息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的最小构成单位为文件;
所述数据的最大构成单位为卷;
所述卷为第1层,第2层为根目录,第3层以下第M(M≥3)层由作为文件或目录的多层构成;
所述管理信息由以表目为单位的信息构成;
所述各表目具有识别各表目用的表目ID;
根据管理所述卷的信息生成表目;
根据管理所述目录的信息,每一所述目录生成表目;
根据管理所述文件的信息,每一所述文件生成表目;
所述卷表目具有关于根目录的所述表目ID的信息;
就目录生成的所述各表目具有关于所述表目的表目ID的信息作为内容表目ID,所述表目的表目ID是就所述目录所属目录生成的或就所述目录所属文件生成的;
就文件生成的所述各表目及就目录生成的所述各表目具有关于所述表目的表目ID的信息作为下一表目ID,所述表目的表目ID是就属于所述文件或所述目录所属目录的文件或目录生成的;
由所述下一表目ID和内容表目ID一次指定位于所述卷之下的所有文件或目录,并根据如此生成的管理信息,
分析就卷、目录和文件生成的表目。
本实施形态12-13与该发明对应。
采用本发明,DV等磁带媒体就与传统的硬盘、软盘和CD-ROM等磁盘媒体一样也能处理文件形式的数据。并且能编制管理文件形式数据用的管理信息和分析编制成的管理信息。
5)本发明以解决上述问题为目的,在MPEG2数据记录中,将附加电路抑制在最小限度,并使再现时信息分组输出定时的复原成为可能,另外,尤其是还可有效利用现有数字式VCR“DV”的格式,使MPEG2传输流形式的数据记录成为可能。
第19本发明(与权利要求57对应)为一种接收记录经传输线路传输来的数字数据,并将所述记录得到的数字数据再现后向所述传输线路发送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构成所述数字数据的各信息分组在所述传输线路中传输时,根据从信号源向与所述传输线路连接的发送手段输出的定时生成所述各信息分组,并在将作为添加于全部或部分所述各信息分组的信息的传输时间标记仍添加于所述各信息分组的状态下进行记录。
第20本发明(与权利要求58对应)为一种接收记录经传输线路传输来的数字数据,并将所述记录得到的数字数据再现后向所述传输线路发送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
判别所述数字数据的类型,并按其类型切换是否在仍对构成所述数字数据的各信息分组添加传输时间标记的状态下进行记录,且将表示是否添加有时间标记用的信息一起记录下来。
第21本发明(与权利要求59对应)为一种接收记录经传输线路传输来的数字数据,并将所述记录得到的数字数据再现后向所述传输线路发送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传输时间标记仍添加于所述各信息分组的状态下进行记录,而且再现时,根据添加于所述各信息分组的传输时间标记,决定从所述记录再现装置向所述传输线路发送信息的定时。
本实施形态14-16与该发明对应。
采用本发明,在MPEG2数据记录中,能在将附加电路控制为最小限度的情况下进行再现时信息分组输出定时的复原。此外,特别是在能与现有的数字式VCR的形式保持互换性的情况下,使MPEG2传输流形式的数据记录成为可能。
6)本发明是鉴于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存在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PC中,将以基本固定的间隔始终连续输出数据的流数据写入记录媒体且无数据丢失的方法,以及提供一种在PC中,从记录媒体读出数据,并将其作为以基本固定的间隔始终连续传输的流数据进行发送的方法。
第22本发明(与权利要求63对应)为在一种系统中,将流数据写入记录媒体的写入方法,该系统包括:
以基本上固定的间隔始终连续输出数据的流数据输出部;
接收所述流数据的第1接口;
记录媒体;
将数据写入所述记录媒体的第2接口;
暂时存储数据的存储器;
控制所述第1接口和所述第2接口运作的处理器;
连接所述第1接口、所述第2接口、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的总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向所述第1接口发送接收命令,并向所述第2接口发送写入命令;
所述第1接口一旦收到接收命令,即将接收到的所述流数据依次通过所述总线写入所述存储器;
所述第2接口一旦收到写入命令,即通过所述总线从写入在所述存储器的所述流数据读出必要部分,并写入所述记录媒体。
第23本发明(与权利要求64对应)为在一种系统中,将流数据写入记录媒体的写入方法,该系统包括:
一旦接收到输出开始命令,即以基本固定的间隔始终连续输出数据的流数据输出部;
接收所述流数据,并向所述流数据输出部发送控制命令的第1接口;
记录媒体;
将数据写入所述记录媒体的第2接口;
暂时存储数据的存储器;
控制所述第1接口和所述第2接口的运作,并生成所述流数据输出部的控制命令,向所述第1接口输出的处理器;
连接所述第1接口、所述第2接口、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的总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第1接口向所述流数据输出部发送所述输出开始命令作为所述控制命令,然后向所述第1接口发送接收命令,向所述第2接口发送写入命令;
所述第1接口一旦收到接收命令,即将接收到的所述流数据依次通过所述总线写入所述存储器;
所述第2接口一旦收到写入命令,即通过所述总线从写入在所述存储器的所述流数据读出必要部分,并写入所述记录媒体;
在写入所述记录媒体过程中,当不能将必要数据全部写入时,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第1接口向所述流数据输出部发送数据重发命令作为所述控制命令;
所述第1接口将接收到的所述流数据通过所述总线依次写入所述存储器;
所述第2接口通过所述总线从写入在所述存储器的所述流数据中读出前一次未写入的部分,并将其写入所述记录媒体。
第24本发明(与权利要求68对应)为在一种系统中,从记录媒体读出流数据的读出方法,该系统包括:
以基本固定的间隔始终连续输入数据的流数据输入部;
发送所述流数据的第1接口;
记录媒体;
从所述记录媒体读出数据的第2接口;
暂时存储数据的存储器;
控制所述第1接口和所述第2接口运作的处理器;
连接所述第1接口、所述第2接口、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的总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向所述第1接口发送发送命令,并向所述第2接口发送读出命令;
所述第2接口一旦收到读出命令,即从所述记录媒体读出数据,并通过所述总线将所述数据写入所述存储器;
所述第1接口一旦收到发送命令,即通过所述总线读出写入在所述存储器的所述数据,并作为所述流数据发送到所述流数据输入部。
本实施形态17-19与该发明对应。
根据本发明,处理器发出接收命令及写入命令一次,就使IEEE1394接口的处理和SCSI接口的处理并行运作,从而能将接收到数据的全部或接收到数据中的必要数据全部写入硬盘。
此外,处理器发出接收命令及写入命令一次,IEEE1394接口处理和SCSI接口的处理就并行运作,并且在发生数据丢失的情况下,处理器向DV发送重发命令,多次接收相同数据来补充丢失的数据,从而能将必要数据全部写入硬盘。
此外,因为处理器发出发送命令及读出命令一次,IEEE1394接口的处理和SCSI接口的处理就并行运作,所以通过IEEE1394接口能将从硬盘读出的数据不间断地发送到DV。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中的方框图。
图2为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中的方框图。
图3为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中的方框图。
图4为本发明第4实施形态中的方框图。
图5为本发明第5实施形态的数据记录装置的方框图。
图6为示出用第5实施形态的数据记录装置记录的记录媒体状态之一例的图。
图7为用第5实施形态的数据记录装置生成、管理的单个文件信息和总文件信息之一例的图。
图8为第6实施形态的数据记录装置的方框图。
图9为第7实施形态的文件管理器111或112之一例构成的方框图。
图10(a)为第8实施形态的文件管理器111或112之另一例构成的方框图。
图10(b)为图10(a)所示时间码不连续检测器的方框构成图。
图11为第9实施形态的文件管理器112之另一例构成的方框图。
图12(a)-(c)为说明用第6实施形态的数据记录装置记录的记录媒体状态用的说明图。
图13(a)-(c)为说明用第6实施形态的数据记录装置记录的记录媒体状态用的说明图。
图14(a)-(c)为说明用第6实施形态的数据记录装置记录的记录媒体状态用的说明图。
图15为示出第10实施形态的数据控制装置和数据记录再现装置的方框图。
图16为示出用第10实施形态的数据记录再现装置记录的记录媒体状态之一例的图。
图17为示出第10实施形态的生成、管理的文件信息和媒体信息之一例的图。
图18为示出第11实施形态的数据控制装置和数据记录再现装置的方框图。
图19为实现第12实施形态用的装置的方框图。
图20为示出用第12实施形态的管理信息生成装置生成的各表目之一例的图。
图21为根目录、目录和文件的分层结构图。
图22为示出由表目构成的管理信息的图。
图23为根目录、目录和文件的分层结构图。
图24为示出由表目构成的管理信息的图。
图25为实现第13实施形态用装置的方框图。
图26为示出由第12和第13实施形态的装置记录的记录媒体状态之一例的说明图。
图27为实现第13实施形态用算法的说明图。
图28为实现第14实施形态的存储再现装置用装置的方框图。
图29为说明信号源其它处理用的源信息分组的模式图。
图30为实现第15实施形态的存储再现装置用装置的方框图。
图31为说明第16实施形态的存储再现装置用的数据配置图。
图32为第17实施形态中的计算机的方框图。
图33为示出第17实施形态中的数据261之具体例的图。
图34为示出第17实施形态中的存储器252之构成例的图。
图35为第17实施形态中的数据传输的时间图。
图36为第18实施形态中的计算机的方框图。
图37为示出写入第18实施形态中的硬盘257的数据之一例的图。
图38为第18实施形态中的数据传输的时间图。
图39为第19实施形态中的计算机的方框图。
图40为示出第19实施形态中的存储器312之一例构成的图。
图41为第19实施形态中的数据传输的时间图。
图42(a)-(c)为用程序来实现的说明图。
图43为示出传统记录再现装置之构成的方框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
以下用图1-图4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实施形态1)
图1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中的方框图,在图1中,1为管理设备,2为传输线路,3为记录再现部,4为操作面板,5为操作信号,6为数据,7为响应,8为命令,11为记录再现装置,12为IEEE1394接口(以下称I/F),13为处理器,14为切换信号生成部,15为操作信号有效命令或操作信号无效命令,16为切换信号,17为控制信号。
以下就如上所述构成的记录再现装置叙述其运作。
在管理设备1与记录再现装置11之间的数据6和命令8的收发中,发送时,从管理设备1经I/F12向记录再现部3发送记录数据6,并向处理器13和切换信号生成部14发送命令8,接收时,从记录再现部3经I/F12向管理设备1发送再现数据6,并同样从处理器13经I/F12向管理设备1发送应答管理设备1所需的对特定命令8的响应7。另外,操作面板4生成使记录再现部3的运作带有方向的操作信号5。
切换信号生成部14生成将操作信号5切换成有效或无效的切换信号16,处理器13根据切换信号16,向记录再现部3输出控制记录再现部3的控制信号17,记录再现部3根据控制信号17,将数据6记录于记录媒体或从记录媒体再现数据6。
在上述构成中,当切换信号生成部14从管理设备1经I/F12接收到的命令8中有操作信号无效命令15时,切换信号生成部14将使其后操作面板4生成的操作信号5无效的操作面板无效信号作为切换信号16输出到处理器13,让随后的命令8优先,一套命令8结束之后,输出操作信号有效命令15,将其后在操作面板4生成的操作信号5有效的操作面板有效信号作为切换信号16输出到处理器13。这样,处理器13根据切换信号16使操作信号5有效或无效,有效时根据操作信号5控制记录再现部3,无效时根据从管理设备1经I/F12接收到的命令8中控制记录再现部3的特定命令8,控制记录再现部3。
根据以上所述,即使在管理设备1与记录再现装置11之间进行数据6和命令8的收发过程中,操作面板4生成的操作信号5被送入了处理器13,处理器13也根据切换信号生成部14生成的切换信号16控制记录再现部3,所以,能防止记录再现装置11的误动作。
另外,上述管理设备1即使是编辑机,也可应用本发明,上述IEEE1394I/F12即使是其它接口,也可应用本发明。此外,一般情况下,记录再现装置除了安装于装置的操作面板之外,用具有相同功能的遥控器也可进行控制,与使来自操作面板的操作信号无效一样,通过使来自遥控器的操作信号无效,可获得相同的效果,即可在用管理设备和记录再现装置进行数据/命令的收发时,防止来自遥控器的操作信号进入而使记录再现装置发生误动作。
(实施形态2)
图2示出了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中的方框图,在图2中,21为记录再现装置,22为IEEE1394接口(以下称I/F),23为处理器,24为切换信号生成部,25为传输线路复原信号,26为切换信号,27为控制信号。另外在图2中,与图1中的记录再现装置相同的部分标上相同的编号,省略详细说明。
以下对如上所述构成的记录再现装置叙述其运作。
在管理设备1与记录再现装置21之间的数据6和命令8的收发中,发送时,从管理设备1经I/F 22向记录再现部3发送记录数据6,并向处理器23发送命令8,接收时,从记录再现部3经I/F 22向管理设备1发送再现数据6,并同样从处理器23经I/F22向管理设备1发送应答管理设备1所需的对特定命令8的响应7。另外,操作面板4生成使记录再现部3的运作带有方向的操作信号5,切换信号生成部24生成将操作信号5切换成有效或无效的切换信号26,处理器23根据切换信号,向记录再现部3输出控制记录再现部3的控制信号27,记录再现部3根据控制信号27将数据6记录于记录媒体或从记录媒体再现数据6。
上述构成中,在切换信号生成部24从I/F 22接收到传输线路2的连接断开时从I/F 22产生的传输线路复原信号25的情况下,将认定在操作面板4生成的操作信号5有效的操作面板有效信号作为切换信号26输出到处理器23。于是,处理器23根据切换信号26使操作信号5有效,再按操作信号5控制记录再现部3。
根据以上所述,即使在管理设备1与记录再现装置21之间进行数据6及命令8的收发过程中,在操作面板4生成的操作信号5被送入了处理器23,处理器23也根据切换信号生成部24生成的切换信号26控制记录再现部3,所以,能防止记录再现装置21的误动作。另外,当传输线路复原时,虽然不能再由管理设备进行控制,但因为可通过记录再现装置的操作面板与该复原联动地控制记录再现装置,所以可避免故障。
另外,上述管理设备1如果是编辑机也可以应用本发明,上述IEEE1394I/F 22若是其它接口也可应用本发明。此外,一般记录再现装置除了安装于装置的操作面板之外,用具有相同功能的遥控器也可进行控制,与通过使来自操作面板的操作信号无效或根据传输线路复原信号使来自操作面板的操作信号有效一样,通过根据传输线路复原信号将来自遥控器的操作信号切换成无效/有效,可获得相同的效果,即可在用管理设备和记录再现装置收发数据/命令时,防止来自遥控器的操作信号进入而引起记录再现装置发生误动作。
(实施形态3)
图3示出了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中的方框图,在图3中,31为记录再现装置,32为IEEE1394接口(以下称I/F),33为处理器,34为切换信号生成部,35为比较部,36为厂家信息,37为特定厂家信息接收信号,38为切换信号,39为控制信号。另外在图3中,与图1中的记录再现装置相同的部分标上相同的编号,省略详细说明。
以下对如上所述构成的记录再现装置叙述其运作。
在管理设备1与记录再现装置31之间的数据6和命令8的收发中,发送时,从管理设备1经I/F 32向记录再现部3发送记录数据6,并向处理器33发送命令8,接收时,从记录再现部3经I/F 32向管理设备1发送再现数据6,并同样从处理器33经I/F32向管理设备1发送应答管理设备1所需的对特定命令8的响应7。另外,操作面板4生成使记录再现部3的运作带有方向的操作信号5,切换信号生成部34生成将操作信号5切换成有效或无效的切换信号36,处理器33根据切换信号38,向记录再现部3输出控制记录再现部3的控制信号39,记录再现部3根据控制信号39将数据6记录于记录媒体或从记录媒体再现数据6。
在上述构成中,I/F 32将从管理设备1接收到的数据6及命令8中的厂家信息36发送到存储器35。接着,比较部35将该厂家信息36与自身存储着的特定厂家信息作比较,若一致则使特定厂家信息接收信号37为ON并将其输出,若不一致则使其为OFF将其输出。当切换信号生成部34将特定厂家信息接收信号37接收为ON时,将认定在操作面板4生成的操作信号5为无效的操作面板无效信号作为切换信号38输出到处理器33。于是,处理器33根据切换信号38使操作信号5无效,并根据从管理设备1经I/F 32接收到的命令8中的控制记录再现部3的特定命令控制记录再现部3。
根据以上所述,即使在管理设备1与记录再现装置31之间进行数据6及命令8的收发过程中,在操作面板4生成的操作信号5被送入了处理器33,处理器33也根据切换信号生成部34生成的切换信号38控制记录再现部3,所以,能防止记录再现装置31的误动作。即使由于记录再现装置,对从管理设备送来的命令的相应处理不相同,也可防止误动作。
另外,上述管理设备1如果是编辑机也可以应用本发明,上述IEEE1394I/F 32若是其它接口也可应用本发明。此外,一般记录再现装置除了安装于装置的操作面板之外,用具有相同功能的遥控器也可进行控制,与通过使来自操作面板的操作信号无效一样,通过使来自遥控器的操作信号无效,可获得相同的效果,即可在用管理设备和记录再现装置收发数据/命令时,防止来自遥控器的操作信号进入而引起记录再现装置发生误动作。
(实施形态4)
图4示出了本发明第4实施形态中的方框图,在图4中,41为记录再现装置,42为IEEE1394接口(以下称I/F),43为处理器,44为切换信号生成部,45二值开关,46为二值信号,47为切换信号,48为控制信号。另外在图4中,与图1中的记录再现装置相同的部分标上相同的编号,省略详细说明。
以下对如上所述构成的记录再现装置叙述其运作。
在管理设备1与记录再现装置41之间的数据6和命令8的收发中,发送时,从管理设备1经I/F 42向记录再现部3发送记录数据6,并向处理器43发送命令8,接收时,从记录再现部3经I/F 42向管理设备1发送再现数据6,并同样从处理器43经I/F42向管理设备1发送应答管理设备1所需的对特定命令8的响应7。另外,操作面板4生成使记录再现部3的运作带有方向的操作信号5,切换信号生成部44生成将操作信号5切换成有效或无效的切换信号47,处理器43根据切换信号47,向记录再现部3输出控制记录再现部3的控制信号48,记录再现部3根据控制信号48将数据6记录于记录媒体或从记录媒体再现数据6。
在上述构成中,二值开关45为可从外部设定为ON或OFF的开关。切换信号生成部44若从二值开关45接收到的二值信号46为ON,则将认定在操作面板4生成的操作信号5为无效的操作面板无效信号作为切换信号47输出到处理器43。于是,处理器43根据切换信号47使操作信号5无效,根据从管理设备1经I/F 42接收到的命令8中控制记录再现部3的特定命令8控制记录再现部3。
根据以上所述,即使在管理设备1与记录再现装置41之间进行数据6及命令8的收发过程中,在操作面板4生成的操作信号5被送入了处理器43,处理器43也根据切换信号生成部44生成的切换信号47控制记录再现部3,所以,能防止记录再现装置41的误动作。
另外,上述管理设备1如果是编辑机也可以应用本发明,上述IEEE1394I/F 42若是其它接口也可应用本发明。此外,一般记录再现装置除了安装于装置的操作面板之外,用具有相同功能的遥控器也可进行控制,与通过使来自操作面板的操作信号无效一样,通过使来自遥控器的操作信号无效,可获得相同的效果,即可在用管理设备和记录再现装置收发数据/命令时,防止来自遥控器的操作信号进入而引起记录再现装置发生误动作。此外,通过开关的ON/OFF切换操作面板的有效/无效的设定,可根据操作面板的功能使其不相同。(例如,再现和倒卷等在开关ON时可从操作面板进行操作,但记录媒体的取出功能,若做成一旦有来自管理设备的指令,就不论开关是ON还是OFF,均不能从操作面板进行操作,就可防止发生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错误地取出记录媒体这样致命的故障。)
(实施形态5)
图5为示出本发明数据记录装置第5实施形态的记录再现装置的方框图。
如该图所示,101为图像信号变换器,102为声音信号变换器,103为辅助信息处理器,104为变换数据输入输出器,105为记录/再现信号处理器,106为控制器,107为第1选择器,108为第2选择器,109为磁头,110为记录媒体,111为文件管理器。
对如上所述构成以下说明本实施形态的运作,同时对本发明的文件信息生成方法和文件管理方法之一实施形态也予以说明。
首先,对用图像信号变换器101输入的图像信号进行规定的变换,同时对用声音信号变换器102输入的声音信号进行规定的变换。辅助信息处理器103按照输入于控制器106的指令生成规定的辅助信息,将第2选择器108接至A侧,并且边用选择器107进行切换,边将由记录/再现信号处理器105输入的经变换后的图像信号、声音信号及辅助信息格式化成记录信号,用磁头109记录于记录媒体110。另外,将格式与进行过图像信号变换器101所作规定变换的信号相同的图像信号、格式与进行过声音信号变换器102所作规定变换的信号相同的声音信号以及辅助信息输入变换数据输入输出器104,将第2选择器108接至A侧,并且边用选择器107进行切换,边将由记录/再现信号处理器105输入的经变换后的图像信号、声音信号及辅助信息格式化成记录信号,用磁头109记录于记录媒体110。控制器106除接受图像信号、声音信号处理的设定、辅助信息生成的指令等之外,还输入记录、再现、检索、停止这样的指令,进行装置的总体的控制。
接着详细叙述本实施形态的数据记录再现装置中的文件信息生成的过程。
首先,需要对用上述控制器106或磁头109等已记录在记录媒体110上的图像、声音信号及辅助信息调查文件信息是否已记录好。因为若记录好了,只要不记录新的数据,就不必进行文件信息的生成、更新。又,若文件信息已记录好了,文件管理器111就指令控制器106进行该文件信息的再现。下面叙述文件信息的再现。
即,连通本装置的电源,将作为记录媒体110的录像带装入本装置,从而控制器106发出文件信息检索指令。据此,文件管理器111调查记录媒体110的记录数据,判别文件信息是否已记录。此时,通过检索后面将叙述的文件信息专用开头标记115(参照图6),进行上述判别。当结果判别未记录有文件信息时,发出再现执行指令,进入下一操作。
即,发出再现执行指令,用记录/再现信号处理器105处理由磁头109从记录媒体110再现的信号,并通过第2选择器108和第1选择器107,将数据输入图像信号变换器101、声音信号变换器102和辅助信息处理器103,在图像信号变换器101、声音信号变换器102和辅助信息处理器103分别反变换成图像信号、声音信号和辅助信息,再现并输出原来的数据。此时,第2选择器108在将输入信号输出到图像信号变换器101、声音信号变换器102和辅助信息处理器103的同时,也可以将输入信号全部输出到变换数据输入输出器104,变换数据输入输出器104再将该信号从第2选择器108输出到外部。
在此,文件管理器111和变换数据输入输出器104都同时输入上述输出的信号。文件管理器111用上述辅助信息划分记录着的信号,并对划分后的各信号生成单个文件信息来作为文件。文件管理器111还生成与该记录媒体整体有关的总文件信息,与这些单个文件信息汇总作为文件信息,并将第2选择器108切换至B侧,用记录/再现信号处理器105将该信息格式化成记录信号,记录在记录媒体110。又,使用辅助信息划分记录信号的详细做法将参照图9和图10,在第7和第8实施形态中进行叙述。
变换数据输入输出器104不仅输送各种信号,也能输送给予数据记录装置的指令。
从记录媒体生成文件信息,图6示出一例记录着文件信息的记录媒体之状态。此外,在文件信息开始记录的时刻,同时记录文件信息专用的开头标记115。该开头标记115可以是高速检索时也能再现的大概的信息,也可以是仅在一般再现时能再现的表示一点的信息,也可以是上述两者。边对图像信号的每个规定单元给予表示记录时日的时间码边进行记录。在此,图像信号的规定单元在图6中为分单元,也可以是秒单元,一般为帧/字段单元。
图7例示出生成的单个文件信息/总文件信息之一例。盒ID、盒标注是识别盒式记录媒体用的信息,不设定也不成问题。
文件信息记录位置为该文件信息开始记录的位置,在此用时间码表示,当也标注记录表示记录媒体始端起的实际位置的编号(最好是连续的,但会有误差)时,也可使用该编号。
记录文件数只要是可知道单个文件信息有多少的信息即可。例如,若文件信息总规模已判明,也可以在文件管理器111对文件计数。另外,仅作追加记录时,作为揩除操作,也可以虽然实际上数据存在于记录媒体上,但在单个文件信息上标上不可参照的标记等作相应处理。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记录数的项目,可以使用能从外部参照的文件数或实际记录着的文件数之一,或使用这两个信息。
带长也可以不设定,但若设定了,以后要从外部记录文件时,文件管理器111就能检查其规模,方便地确认记录容量是否够。
运行记录信息也可以不设定,这是可记录进行了怎样的处理、发生过怎样的故障的区域。
各文件必须有名称、文件规模和记录开始位置。文件管理器111是以时间码为基础生成的。此例中是以日期为目录名,以时间为文件名的,但可以取适当的结构。
作为记录开始位置,必须有使该文件能方便地开头的信息。在此是时间码,但也可以指定为表示从记录媒体始端起的实际位置的编号,或指定为从始端起第几号开头标记的位置。
关于文件规模在此用时间信息表示,但若是字节数或磁道数也都无问题。
关于记录数据类型,若数据类型单一,不设定也行,但若记录着的数据格式为多种,就不能识别,不能确认内容。
通过记录这样的文件信息,就能文件化管理记录的数据。因此,例如一旦取出这样记录有文件信息的盒式式记录媒体又想重放时,如上所述,首先用文件管理器111检查是否记录有文件信息。此时因为已记录有文件信息,所以先再现文件信息,并在一定的显示画面等上显示出来,故客户观看该信息,就能方便地确认记录媒体上记录着的数据内容。另外,记录着的数据的转录、编辑、删除及分割等的处理若以文件为单位进行指令,就也能方便地进行。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是边使由该数据记录再现装置或具有相同功能的其它数据记录装置记录着的记录媒体再现边生成并记录文件信息的,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边记录边生成文件信息,并在记录结束之后继续记录文件信息。
(实施形态6)
接着,图8为示出本发明第6实施形态的数据记录再现装置的方框图,边参照该图边说明本实施形态的构成。
在该图中,图像信号变换器101、声音信号变换器102、辅助信息处理器103、变换数据输入输出器104、记录/再现信号处理器105、控制器106、第1选择器107、第2选择器108、磁头109及记录媒体110与第1实施形态的相同,112为文件管理器,113为辅助记录媒体,辅助记录媒体113为安装在收容记录媒体110的筐体上的。
接着说明本实施形态的运作,同时也叙述文件信息生成方法和文件管理方法之一实施形态。
即,记录、再现这样的运作与第5实施形态的相同,将文件信息记录于记录媒体110时,将数据的记录结束位置或表示文件信息的记录开始位置的信息记录于辅助记录媒体113,以便能方便地判明其记录位置。也可以使文件信息的一部分记录于辅助记录媒体113。
通过这样将文件信息记录于辅助记录媒体113,在一旦取出该盒式记录媒体之后又想重放时,能方便地检索记录媒体(磁带)110上的文件信息(或者不必进行检索),所以,能迅速进行盒式记录媒体内容的确认。
另外,本实施形态也可以边对用该数据记录再现装置或具有相同功能的其它数据记录装置记录的记录媒体进行再现边生成并记录文件信息,或者也可以在记录结束之后继续记录文件信息。
(实施形态7)
以下参照图9等说明本发明第7实施形态。
图9为本实施形态的文件管理器111(参照图5)或112(参照图8)构成之一例的方框图。在本实施形态中,与上述一样,详细叙述使用辅助信息划分记录信号的方法之一例。
在该图中,121为总文件信息生成器,122为单个文件信息生成器,123为文件信息选择器,124为开头标记检测器。
首先,开头标记检测器124从输入的数据中提取收容着开头标记的部分,判别开头标记是否处于ON状态,若是ON,就将指令对记录着的数据进行划分的信号输出到单个文件信息生成器122。单个文件信息生成器122根据该信号划分记录着的数据,生成规定的文件信息,并将文件数信息输出到总文件信息生成器121。在总文件信息生成器121,生成以文件数为首的规定的信息,并检测出目前状态下最后的数据,确定文件信息的记录开始位置。文件信息选择器123在记录文件信息的状态下,当数据记录装置被控制着时,选择总文件信息和单个文件信息进行输出。
此外,用单个文件信息生成器122也可以选择适当的画面,追加文件信息。作为适当的画面,例如可以使用始端的画面、或者边再现边从外部输入而指定的画面。
这样生成文件信息,能将记录的数据编成文件进行管理,可方便地进行各种处理。另外,使用图像数据作为文件信息时,能用图像确认数据内容,确认变容易。
(实施形态8)
下面参照图10(a)、(b)等说明本发明第8实施形态。
图10(a)为本实施形态文件管理器111或112另一结构例的框图。本实施形态将详细描述采用上述辅助信息划分记录信号的方法的另一例。
在图10(a)中,总文件信息生成器121、单个文件信息生成器122、文件信息选择器123与第7实施形态的相同,125为时间码不连续检测器。图10(b)为表示时间码不连续检测器125的结构框图,126为时间码提取器,127为前值保持器,128为比较器。
总文件信息生成器121、单个文件信息生成器122、文件信息选择器123的工作与第3实施形态的相同。时间码不连续检测器125,首先由时间码提取器126从输入数据提取含有时间码的部分,并将1单位时间前的值移入前值保持器127。比较器128将当前输入值与1单位时间前的值作比较,当时间码的连续性中断时,将划分已记录数据的指示信号输出给单个文件信息生成器122。
通过这样生成文件信息,能对记录数据进行文件化管理,方便地进行与第7实施形态相同的各种处理。将第7、第8实施形态相组合能进行更正确的检测。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已经描述了将文件管理器111、112引入已有的数据记录装置而获得的各种效果。但是,对于按上述实施形态生成文件信息,并将其记录的记录媒体可能出现下面问题。即,在利用已有数据记录装置追加记录新数据时,在该文件信息中会记录有无效数据,从而会造成好不容易记录到的文件信息部分被写入揩除。
因而,下面将描述考虑到防止这种情况的对策的实施形态。
(实施形态9)
下面,参照图11说明本发明第9实施形态。
图11为本实施形态文件管理器112又一例的结构框图。该文件管理器112可用于图8所述数据记录再现装置。
在图11中,总文件信息生成器121、单个文件信息生成器122和文件信息选择器123与第7实施形态的相同,开头信息检测器129为具有如第7或第8实施形态所述功能的部件。130为辅助记录媒体用信息生成器。
辅助记录媒体用信息生成器130利用已有数据装置中备用的辅助信息管理记录有数据或文件信息的区域。这里,本发明第1记录手段是含有记录/再现信号处理器105、磁头109等的手段。本发明第2记录手段是包含在辅助记录媒体用信息生成器130中的手段。
作为辅助信息备用的信息中,可用的信息有表示节目结束位置的信息(标题结束)、表示所录节目的结构的信息(章节)。
首先,图12(a)为在已记录数据上记录文件信息A的状态,表示节目结束位置的信息(标题结束)就是表示数据记录结束位置的信息。若在这样的记录后,利用不适应本实施形态中文件信息的已有设备进行追加记录时,则如图12(b)所示,不识别文件信息A,而根据表示节目结束位置的信息记录数据,将文件信息A完全揩除,成为使已记录的文件化数据处于非文件的状态。如图12(c)所示,若记录将增加记录的数据与已记录数据组合在一起的文件信息B,就能恢复正常状态。此时需要再次文件化,改编文件信息,但不会出现故障。
图13(a)为在先前记录的数据中记录有文件信息A的状态。同样的文件信息A记录2次,表示节目结束位置的信息(标题结束)是设定成表示第一次文件信息记录结束位置而加以记录的。也即,这里文件信息A记录在相邻的2个区域,例如,在磁带10的规定处或在辅助记录媒体113记录表示这两个区域间位置的地址。作这样记录后,若用不适应文件信息的已有设备追加记录时,则如图13(b)所示,不识别第2次记录的文件信息A,根据表示节目结束位置的信息(标题结束)记录数据,故第2次记录的文件信息A会完全被揩除。这种状态就是,根据文件信息A2个不齐全能识别异常状态,而且还留有同已记录的文件化数据有关的文件信息A本身,故以后能毫无问题地再建文件。如图13(c)所示,若记录将追加记录的数据与已记录的数据组合在一起的文件信B,则能恢复正常状况。
图14(a)为在先前已记录的数据上记录文件信息A的状态。将数据和文件信息A作为不同章节加以记录,表示节目结束位置的信息(标题结束)设定成表示文件信息A记录位置结束的位置加以记录。作为辅助信息,还记录与各个章节记录位置有关的信息。也可将记录于各章节的数据类型作为辅助信息加以记录。这样记录之后,若用不适应文件信息的已有装置追加记录时,则如图14(b)所示,成为表示节目结束位置的信息所示记录最终位置与最终章节的结束位置不一致的状态,或形成最终章节不是文件信息的状态。由此可识别异常状态,而且还留有同已记录文件化的数据有关的文件信息A本身,故其状态是以后可再建文件,不会有问题。如图14(c)所示,若记录将已记录的数据与追加记录的数据组合在一起的文件信息B,并记录与表示节目结束位置的信息(标题结束)或章节有关的信息作为辅助信息,就能恢复正常状态。
利用上述结构,可与已有数据记录装置实现互换。
总文件信息、单个文件信息的项目只是一个举例,对使用其它信息的情况本发明也适用。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作为在下一数据记录结束位置之后的多个区域重复记录所生成的文件信息的情况,虽描述了将同一文件信息记录于2处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不言而喻记录在3个以上也可以。此时,用于开始记录下面数据的记录开始位置信息可以是表示这些多个区域相互间位置中任一位置的信息。
(实施形态10)
图15为表示本发明第10实施例中数据控制装置151和数据记录再现装置156的框图。152为文件管理部,153为命令状态处理器,154为文件数据处理器,155为数据控制装置的输入输出部,127为数据记录再现装置的输入输出部,158为控制器,159为数据处理器,160为记录媒体。
首先,数据控制装置151向数据记录再现装置156发送数据记录、再现状态的询问等其它命令,或接收被发送的状态,并且发送要记录的数据,接收已再现的数据。
文件管理部152使用与记录媒体160有关的信息(即媒体信息)和记录于记录媒体160的文件的各个管理信息,管理记录于记录媒体的文件。
命令/状态管理部153根据文件管理部152来的文件读出/写入等指示,生成命令发送给数据记录再现装置156,并根据需要处理接收到的状态。
文件数据处理器154处理实际的文件数据。
输入输出部155变换数据控制装置151内的形式和变换与数据记录再现装置156相连的传送线路上的形式,以便收发命令/状态和数据。
数据记录再现装置156根据数据控制装置151发送的命令接收发送来的数据,发送记录、再现数据,通知状态等。实际上,输入输出部127进行收发信,对发送的命令进行解释,根据命令指示数据的记录/再现等。在请求状态情况下,进行规定处理,以获得该信息。控制器158数据输入输出部127来的指示,控制机构的动作以便向记录媒体160记录或从记录媒体进行再现。指示记录动作时,数据处理器159对输入输出部127输入的数据进行纠错编码/调制等规定的处理,变换为可记录于记录媒体160的形式。指示再现动作时,根据再现信号进行处理,取出原本的数据。
例如,记录媒体为磁带时,如图16所示,在记录了文件之后可记录文件信息(作为与记录媒体160有关的信息的媒体信息和记录于记录媒体160的文件的各个管理信息)。数据控制装置151的文件管理部152查看实时性识别信息,这是这种文件信息的每个文件具有的一种管理信息,表示是不是实时数据。如果是要求实时性请求的数据的文件,则向各部分发送指示,可由整个系统来保证实时性。
系统的处理速率有多种时,通过每个文件管理表示速率本身的信息,就能保证数据的实时性。
为此,数据控制装置151的文件管理部152具有向周围各部分询问各自可适应的速率,并判断整个系统能否处理的功能,周围各部分必须具有对付上述询问的功能。
记录媒体160像硬盘那样装配于数据再现装置156情况下,可适应的速率对每个数据记录再现装置156是固有值,在可拆卸的媒体情况下,数据控制装置151连同数据记录再现装置156都必须具有对付询问可适应记录媒体160的速率的功能。
实际数据有总是速率恒定的,也有速率可变的。若是这类数据,必须以最大速率进行管理,作为文件信息,若适应与其最大速率有关的信息,就能保证这种功能。
若文件信息也包含表示为实时传输数据所需时间的信息,则很容易判明各文件的容量。其原因是,若处理不同速率的数据时,为了按照记录媒体保证实时性,特别是记录媒体为磁带时,往往需要记录空单元。为了判别容量是否可记录一个数据文件,容量必须包括空单元而不是净字节数。根据与数据记录装置156记录/再现的速率的时间有关的信息,能够正确判断添加于实际有效信息的空单元容量。
图17表示为媒体信息和各个文件准备的管理信息的一例。首先,作为媒体信息,列出图17所示内容。这里,设记录于1记录道的数据量恒定,基准传输速率为300记录道/秒,作为一个例子,考虑能适应该速率的整数倍或1/整数倍的数据记录再现装置。
每个文件不只是以字节数记录文件规模,还记录记录道数(文件时间),从而明确使用任何规模的容量,可对记录媒体进行管理。即知道可写入的起止处。特别是,如第4和第5号文件,不知道实际记录所需记录道数,只有用字节数表示的文件规模,这样的可变速传输速率的文件也能处理。
在第4和第5号文件那样的可变速传输速率的文件情况下,若超过各装置能处理传输速率,哪怕一瞬间,实时性也会丧失,为此,利用最大速率的信息,就能避免出现这类问题。
通过记录传输速率,根据记录道数(文件时间),就能知道传输时间(即指示再现图像数据文件时的再现时间),而且利用数据控制装置和数据记录再现装置维持该传输速率,就能维持数据的实时性。
记录开始位置这里取为记述从距离始端的第几条记录道开始记录。
利用记录这样的文件信息,可处理图像或声音那样具有实时性的数据。对于传输速率为可变的数据,也可考虑传输速率与记录速率的差加以处理。
在数据控制装置151控制多个数据记录再现装置156的情况下,本发明也适用。在指示数据记录再现装置156a记录的同时指示数据记录再现装置156b再现,此时也可拷贝/移动文件。同时,文件管理部152能够具有参照各数据记录再现装置可适应的速率判断是否可进行这样操作的功能。
数据记录再现装置156a和数据记录再现装置156b,也可为相同规格的装置,也可为具有相同功能不同规格的装置。
(实施形态11)
即使将数据控制装置151与数据记录再现装置156合在一起作成一个装置,本发明仍旧适用。这就是本发明第11实施例,图18表示其框图。此时,数据控制装置151与数据记录再现装置156a合成一个装置,也可配置成与数据记录再现装置156b连接。此时,输入输出部161的功能与输入输出部155和输入输出部157的组合功能相同。
这里,文件时间虽取记录道数,但即使取帧数、秒数等其它单位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在按序记录于磁带媒体的情况下,即使不组合记录开始位置和磁道数而利用记录开始位置与记录结束位置的配合,也能获得文件时间,能获得与本发明相同的效果。
传输速率虽取300记录道(tracks)/秒(sec)为1并用与该值的比率加以表示,但即使取任何方式表示也能获得同样效果。记录开始位置,可以说用从磁带头端(起始)计数的磁道数的绝对地址来表示,但用其它任何方式表示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记录数据的类型不限地VCR记录格式,可处理任何类型的文件。
(实施形态12)
图19表示第12实施形态的框图,图19中,171为输入装置,172为卷表目生成器,173为目录表目生成器,174为文件表目生成器,175为管理信息更新器,176为记录再现装置,177为第1记录媒体,178为第1记录媒体管理信息输出器。卷表目生成器172,目录表目生成器173和文件表目生成器174构成管理信息生成装置。下面,赋予相同标号的部分具有相同结构和功能。在本实施形态的管理信息生成装置中,生成作为信息的表目,用以分别对文件、目录、卷宗进行管理,分别称为文件表目、目录表目、卷表目。对记录再现装置176(或记录再现装置176中的记录媒体),综合有关的全部文件表目、目录表目、卷表目,作为管理信息。
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管理信息生成装置的工作。
考虑从第1记录媒体177向管理信息更新器175传送文件数据(下面,称为文件A)。假定第1记录媒体为硬盘、软盘、CD-ROM等已有的记录媒体。所谓从第1记录媒体177向管理信息更新器175传送数据,就是如将记录于第1记录媒体177的文件A经输入装置171进行规定的变换,搬移(下面,称为“Move”)到记录再现装置176(或记录再现装置中的记录媒体);或将记录于第1记录媒体177的文件A经输入装置171进行规定的变换,拷贝(下面,称为“Copy”)到记录再现装置176(或记录再现装置176中的记录媒体)。在Move的场合,文件A记录于记录再现装置176之后,从第1记录媒体177中删除。
例如,为了利用本实施形态生成的管理信息管理记录于家庭用数字VCR“DV”的数据,需要将管理信息记录于DV带。若采用特愿平9-67633揭示的方法,则将作为最小记录单位的Sync块作为物理扇区(physical sector),可记录64字节的数据。因而,若用64字节为单位划分各表目并分配到1个以上的扇区,则能使逻辑记录单位的表目与物理记录单位的扇区相匹配,容易进行出错时信息的恢复处理等。
这里,将记录再现装置176具有的记录媒体称为第2记录媒体。第2记录媒体也可有如DV的MIC(盒式存储器)那样的辅助记录媒体。
与文件A有关的文件管理信息从第1记录媒体管理信息输出器178输入到输入装置171。与已输入到输入装置171的文件A有关的信息输入卷表目生成器172、目录表目生成器173和文件表目生成器174,并且生成记录再现装置176要记录的有关文件A的文件表目,若需要文件A所属目录则生成目录表目,或若有必要则生成卷表目。还有如卷名/目录名/文件名的修正等处理也可用卷表目生成器172、目录表目生成器173、文件表目生成器174处理。
第2记录媒体记录的文件具有卷、根目录、目录、文件等的分级结构,1卷只有一个根目录作为目录的根。第n分级目录下可有第(n+1)分级的文件或目录。目录下未必要有文件或目录。
卷表目生成器172生成图20(a)所示信息。生成:识别第2记录媒体的记录媒体ID;表示作为记录于第2记录媒体的数据最大单位的卷名称的卷名;作为更新(包括追加)第2记录媒体内数据的最新时间的最新更新时间信息;作为第2记录媒体上管理信息记录位置的信息的数据记录位置信息(下次记录数据时,从这里开始记录,故能通过写入揩除以前记录的管理信息);表示管理信息中未使用区域位置的管理信息未使用区域信息。
数据记录位置信息、管理信息未使用区域信息由卷表目生成器172生成,仅仅是最初设定卷册时的初始值,而利用对文件、目录进行记录所作的更新由管理信息更新器175执行。
作为上述以外的信息,版本信息是在例如改善这样的表目信息情况下,用于管理其格式版本的。记录容量信息则例如记录媒体为磁带时,预先设定表示磁带长度的值,从而可计算记录媒体的剩余量,运行记录信息将例如出错发生状况和磁带使用状态/环境等作为信息加以保存,能够为从记录媒体可靠地读出数据进行质量管理。
在第2记录媒体带有辅助记录媒体的情况下,将记录于辅助记录媒体的数据的一部分作为辅助信息。如果是DV的MIC(盒式存储器),则将3比特APM(MIC的应用ID)、5比特BCID(基本盒ID)、5比特盒ID包(Cassette IDPack)、5比特带长包(Tape Length Pack)、5比特标题结束包(Title End Pack)分配给该存储器始端的16字节。由此,可获得与该存储器容量和磁带记录最终位置有关的信息。在具有能处理辅助记录媒体的装置和不能处理辅助记录媒体的装置的情况下,一旦用能处理辅助记录媒体的装置作记录后再用不能处理辅助记录的装置作记录时,磁带的内容与用于管理它的辅助记录媒体的内容会不一致。如果卷表目中设定应记录于上述MIC始端16字节的信息。则用不能处理辅助记录媒体的装置记录时,不会更新辅助记录媒体,由于卷表目内的辅助信息设定为本来应记录于辅助记录媒体的值,所以若再次用不能处理辅助记录媒体的装置对两种信息进行比较就可确认存在不一致。
如图20(b)所示,目录表目生成器173生成目录名、目录属性信息、目录的最新更新时间信息,以及表示该目录表目的信息是在该扇区结束还是延续到其它扇区的连接标记。利用对每个扇区设置连接标记,就能有效地适应例如长的目录名。
如图20(c),文件表目生成器174生成文件名、文件属性信息、文件的最新更新时间信息、文件规模、第2记录媒体内的文件记录位置信息,以及表示该文件表目是在该扇区结束还是延续到其它扇区的连接标记。利用对每个扇区设置连接标记,就能有效地适应例如长的文件名。
作为上述以外的信息,生成有记录格式信息。例如,按照DV,磁带上的基本记录格式是相同的,但数据部分,对于SD(NTSC,PAL制)的图像、SD的低速率记录用图像、HD(HiVision)的图像、MPEG图像等分别具有固定的压缩/记录格式,在将按DV制记录的图像保持原样文件处理时,为了知道该文件是怎样的数据,需要与其记录格式有关的信息,可将作为DV记录格式规定的STYPE、称为50/60比特的信号,用作记录格式信息。
例如以DV为首的图像记录设备可能同时存在标准磁道宽度的记录和用于长时间记录的狭窄磁道宽度的记录,记录密度信息就是为管理记录容量和记录位置所需要的信息。
文件著作权信息,表示该文件数据的著作权。作为值可使用如CGMS(拷贝生成管理系统:Copy Generation management System)那样的信息。CGMS是两位的数据,11表示禁止拷贝(Copy),10为仅拷贝一次,00表示自由拷贝。可以对文件定义,也可对图像/声音分别定义。
作为目录属性信息、文件属性信息,若使用与例如一般的HDD或CD-ROM所用的相同的信息,则可用各比特的ON/OFF来表示是不是只读(read only)、隐式文件(hidden file)、系统文件(system file)、目录,能同时识别文件表目和目录表目。(如果,属性信息中没有目录比特,则各个表目需要文件/目录识别标记)。
管理信息更新器175在增加新表目后,根据卷表目生成器172、目录表目生成器173、文件表目生成器174生成的各个表目、更新目录表目中的内容表目ID、下一表目ID、文件表目中的下一表目ID、卷表目中的数据记录位置信息。
目录表目中的内容表目ID选择该目录所属文件或目录(内容)中的某一个,并设定该选中的内容表目的表目ID。在没有内容的情况下设定表示没有的值。作为该值,可使用如卷表目中的表目ID。除此之外,还可设定超过作为表目ID能取的最大值的值,或分别设定表示内容有无的标记。
目录表目中的下一表目ID选择属于该目录所属目录(父目录)的目录或文件,并设定所选对象的表目的表目ID。选择时,避免用内容表目ID指定父目录的表目,或者避免用下一表目ID指定正属于相同父目录的文件或目录的表目,并进行选择,而且对同一文件或目录不指定2次以上。若未必从属于父目录的文件或目录中选择,则最终将选择的内容表目的下一表目ID设定为表示“无”的值。该值可使用如卷表目的表目ID。此外,也可设定超过作为表目ID能取的最大值的值,或分别设定表示有无内容的标记,或分别设定表示其有无的标志。文件表目的下一表目ID的设定可与上述目录表目相同。
作为表目ID可用扇区地址。由于各表目分配在1个以上的扇区,故给表目带上顺序时不能立即判别在哪里形成管理信息,但若是扇区的地址,则为绝对位置,管理信息总体分析变得简单。
当这些表目记录于管理信息时,先装入卷表目,再装入目录表目和文件表目,即使是管理信息未使用区信息也可取扇区地址。若这样配置,管理信息中只有一个卷表目,总在同一位置,使管理信息的分析简单。而且,在目录/文件分层结构中,最上层的根目录是基准,若将根目录的目录表目(下面称为“根表目”)记录在管理信息中与卷表目相连的位置处,管理信息的分析就简单。
对于数据记录位置,当使用如DV时,可用每磁道设定的绝对地址(Absolute Track no.)来表示。即记录时,确认记录到何处作为数据记录位置信息,则下次要追加记录时可直接访问该绝对地址,故不进行其余处理就完成。
这里用表目说明管理信息中表目的更新、追加、删除等方法。图21为图示卷、目录、文件分层结构的图,图22表示图21那样结构的卷、目录、文件的各表目。图21中,ROOT表示根目录,VOLUMEX表示卷名,DIR1、DIR2、DIR3、SUB11、SUB12、SUB13、SUB31、SUB111、SUB131表示目录名,FILE14、FILE112、FILE113、FILE132表示文件名。为了说明,在图22中示出:构成卷表目的信息中的卷名、管理信息未使用位置信息;构成目录表目的信息中的目录名、有效标记、内容表目ID、下一表目ID;构成文件表目的信息中的文件名、有效标记,下一表目ID。有效标记栏中Y表示该表目所示目录、或文件是有效的。
在图22,目录DIR2、SUB12、SUB31、SUB111中,内容表目ID为NF。按照图21所示结构,这表示这些目录不具有目录或文件。DIRI的下方有SUB11、SUB12、SUB13、FILE14,SUB11的下一表目ID是作为SUB12的表目ID的6,接着,SUB12的下一表目是作为SUB13的表目ID的7,SUB13的下一表目ID是作为FILE14的表目ID的11,接着,FELE14的下一表目ID变为NF,表示没有相继的文件或目录。这里,文件名、卷名,各表目没有跨越2个以上扇区那么长,故一个表目分配一个扇区。
这里,图23示出将文件A拷贝到DIR1下方时的分层结构,图24示出这种情况的表目。
如图23、图24所示,若在DIR1下方增加文件A,则FILE14的下一表目ID从NF变为文件A表目ID的15,文件A的下一表目ID变为NF。由于文件表目增加一个,故卷表目中的管理信息未使用位置信息从15更新为16。
下面示出删除管理信息内目录或文件时的管理信息的更新方法。如删除图21中FELE112时,FILE112的文件属性从Y变为M,表示该文件无效,然后,由于FILE112为无效,故在目录SUB11下方与FILE112处于同一层的目录SUB111的下一表目ID从FILE112表目ID的12变为FILLE113表目ID的13。又,当删除SUB131和FILE132时,SUB131的目录属性及FILE132的文件属性变为M,作为其上方目录的SUB13的内容表目ID变为NF。
按照上述那样生成管理信息,能处理文件形式的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管理信息量也可限定不变。通过限定,能限制第2记录媒体上管理息信量的上限。而且,一次读入所有管理信息更新信息时,能加速存取。
在本实施例中取一个扇区容量为64个字节,但任意容量本发明都适用。设定在记录再现装置176记录随文件移动等更新的管理信息及文件A,但只要在第2记录媒体取出记录再现装置176之前将更新的管理信息记录于第2记录媒体就足够了。
图20示出表目,这些是一个例子,并非所有的信息都需要,而且也可取入其它信息。为表示这些信息所需的字节、比特量也是一个例子,使用其它值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作为ID虽使用扇区地址,但用其它值本发明也同样适用。
(实施形态13)。
图25表示本发明第13实施形态的框图,图25中,181为管理信息取出器,181为管理信息分析器,183为显示装置。下面,相同标号部分表示具有相同结构和功能的部分。下面说明其运作。
记录再现装置176内的记录媒体中规定有记录管理信息的区域。图26示出按本发明在记录再现装置176中记录的磁带例。图26中,191、192表示管理信息记录区域,193、194表示实际数据记录区域,即文件数据记录区域。这里区域191为管理信息中已记录管理信息的区域,区域192为未记录管理信息的未使用管理信息记录区域。区域193为已记录有文件数据的区域,区域194为未记录文件数据的未使用文件数据记录区域。
首先,在记录再现装置176中将对区域191进行再现所获得的信号输入管理信息取出器181,管理信息取出器181将输入的信号变换为管理信息的形式输出给管理信息分析器182。构成管理信息的卷表目、目录数目、文件表目与先前(第12实施形态)所示的相同。
在管理信息分析器182,首先因扇区为固定长度,故分成扇区单元,分别提取并校验其连接标记,再分割成表目单元。对卷表目进行分析,提取记录媒体ID、卷名、记录媒体的辅助记录媒体的部分数据(即辅助信息)、记录媒体的最新更新时间信息、表示区域194起始位置(即记录媒体中文件数据记录区域的未使用部分起始位置)的数据记录位置信息、表示区域192起始位置(即管理信息记录区域中未使用部分起始位置)的管理信息未使用区域信息等。
下面,从所有的目录表目提取内容表目ID和下一表目ID,从所有文件表目提取内容表目ID,根据图27及表1所示规则校验所有表目,根据内容表目ID与下一表目ID的关系再建目录与文件的分层结构。该分析规则首先初校验的表目一定是根表目。
表1
表目是目录还是文件? | 内容表目ID的校验完成没有? | 内容表目ID的内容? | 下一表目ID的内容 | 进行的处理 | |
(1) | 目录(根) | 完成 | - | NF | 结束 |
(2) | 目录(除根以外) | 完成 | - | NF | 移动到父目录的表目 |
(3) | 目录 | 完成 | - | NF以外的值 | 移动到下一表目ID指定的表目 |
(4) | 目录(根) | 未完成 | NF | - | 结束 |
(5) | 目录(除根以外) | 未完成 | NF | - | 移动到父目录的表目 |
(6) | 目录 | 未完成 | NF以外的值 | - | 移动到内容表目ID指定的表目 |
(7) | 文件 | - | - | NF | 移动到父目录的表目 |
(8) | 文件 | - | - | NF以外的值 | 移动到下一表目ID指定的表目 |
从目录表目提取目录属性信息、目录最新更新时间信息、目录名、从文件表目提取文件属性信息、记录密度信息、记录格式信息、文件最新更新时间信息、文件规模、文件记录位置信息、文件名,使用这些信息中必要的部分,用显示装置183显示重建的目录/文件的分层结构。
图22示出管理信息的一例,图21示出反映图22管理信息的分层结构,具体说明如何分析管理信息。
首先,根目录的下一表目ID变为NF、这表明根目录是最高层,该层没有其它目录、文件等。根表目的内容表目ID为2,是DIR1的表目ID,由此可判明根目录的邻接下层首先有DIR1。接着,DIR1的下一表目ID为3,是DIR2的表目ID,DIR2的下一表目ID是4,是DIR3的表目ID。DIR3的下一表目ID是NF,表示该层没有目录或文件。其结果可判明紧接根目录的下层有DIR1、DIR2、DIR3。又,DIR2的内容表目ID为NF。这表明紧挨DIR2的下层没有目录或文件。
如上所述,按照本实施例,可在DV等磁带媒体中分析处理文件格式的数据时的管理信息进行分析。
(实施形态14)
图28为第14实施形态中记录再现装置的框图,图28中,201表示记录再现装置,202表示收发信部,203表示1394首标删除/添加手段,204表示CIP首标删除/添加表目、数据分组连接手段,205表示记录/再现处理手段,206表示缓存器,207表示时钟变换手段。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记录再现装置的运作。
记录再现装置201首先由收发信部202从接收到的数据分组寻找1394首标和CCIP首标,选择接收应接收的分组。利用首标可判别作为与接收数据有关的信息的传输通道号和数据发送目的地、数据类型等。利用1394首标删除/添加手段203和CIP首标删除/添加、数据分组连接手段204可删除接收到的数据分组中的1394首标和CIP首标,并恢复源数据分组(下面称为“源分组)。此时可同时进行出错处理等。
这里不除去传输时间标记,按添加的原样将192字节的源分组输出给记录/再现处理手段205。该源分组的结构示于图29。
记录/再现处理手段205对接收到的源分组施以记录处理,并记录于记录媒体。此时若采用特愿平9-67633揭示的方法变换为原有数字VCR”DV“的格式进行记录/再现处理,则由于能保持与原有DV的互换,故没有必要对原有数字VCR的格式和MPEG记录加以区分,可谋求减少费用。另一方面也不需要又生成记录时间标记,又添加到源分组,也没有必要一边分析各传输分组的内容一边用PLL恢复跟踪发送源27MHz的时钟。
在可能产生上溢/下溢问题的情况下,在记录时或再现时或记录和再现时,可利用时钟变换手段207从IEEE1394接口的时钟24.576MHz生成27MHz等方法。
再现时,利用记录/再现处理手段205进行解调、纠错等处理后,恢复源分组。由于源分组已包含传输时间标记,故在记录再现装置的收发信部202中无需进行添加发送时间标记等处理。
由此,从记录/再现手段205接收发送数据的解码器的接收装置使用原有信号源来的传输时间标记,能将与数据同一时间间隔的数据发送给解码手段,从而可解码出图像,没有上溢/下溢这样的欠妥之处。
(实施形态15)
图30示出第15实施形态中记录再现装置的框图,图30中。201表示记录再现装置,202表示收发信部,203表示1394首标删除/添加手段,204表示CIP首标删除/添加、分组连接手段,205表示记录/再现处理手段,206表示缓存器,207表示时钟变换手段,208表示传输时间标记添加/删除手段,209表示数据类型判定手段。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记录再现装置的运作。
记录再现装置201首先由收发信部202从接收到的数据分组查找1394首标和CIP首标,选择接收要接收的分组。利用首标可判别与在接收的数据有关的信息的传输通道号和数据的发送目的地、数据的类型等。
通过1394首标删除/添加手段203和CIP首标删除/添加、分组连接手段204,去除接收到的分组的1394首标和CIP首标,恢复源分组。此时出错处理等也可同时进行。
这里,不去除传输时间标记,将添加的原有192字节的源分组输出给记录/再现处理手段205。数据类型判定手段209用首标判别数据类型等,并判定是否删除传输时间标记,IEEE1394上可传输的AV数据有如DV中的SD(NTSC及PAL制式)、HD(HiVision)、SD-L(SD的低速记录用压缩制式)等,其识别用信息载于CIP首标,可识别这些AV数据和MPEG的输入。
在判定为进行删除传输时间标记的情况下,经传输时间标记添加/删除手段208删除传输时间标记后,输出到记录/再现处理手段205。在判定为不进行删除传输时间标记的情况下,不删除传输时间标记,直接输出给记录/再现处理手段205。数据类型判定手段209还向记录/再现处理手段205发送是否进行删除传输时间标记的信息。
也将是否进行删除传输时间标记的信息一起加以记录。记录/再现处理手段205对收到的源分组施以记录处理,并记录到记录媒体。此时,可用特愿平9-67633号揭示的方法变换为现有数字VCR”DV“的格式,保持与现有DV的互换性,同时不必为进行记录/再现处理区分现有数字VCR的格式和MPEG记录,从而可谋求减少费用。
不必生成记录时间标记添加到源分组。为此,也不必分析各传输分组的内容或恢复采用PLL的27MHz时钟。在可能发生上溢/下溢问题时,采用的办法是用时钟变换手段207从IEEE1394接口的时钟24.576MHz生成27MHz等方法。
再现时,利用记录/再现处理手段205进行解调、纠错等处理后,恢复源分组。根据是否进行删除传输时间标记的信息判定是否添加传输时间标记。在源分组已包含传输时间标记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在记录再现装置的发送手段2中进行添加发送时间标记等处理。在源分组已包含传输时间标记的情况下,经传输时间标记添加/删除手段208根据已再现的定时生成并添加传输时间标记。
由此,从记录再现手段输入发送数据并进行运作的数据接收装置,利用来自原信号源的传输时间标记能向解码手段发送与数据相同时间间隔的数据,从而可解码出图像,没有上溢或下溢这样的欠妥之处。通过使用本发明,能适应需要和不需要严格恢复定时的两种情况。
(实施形态16)
图31表示第16实施形态中记录再现装置的框图,在图31中,201为记录再现装置,202为收发信部,203为1394首标删除/添加手段,204为CIP首标删除/添加、分组连接手段,205为记录/再现处理手段,206为缓存器,207为时钟变换手段,210为定时提取手段。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记录再现装置的运作。
记录再现装置210首先由收发信部202从接收到的数据分组查找1394首标和CIP首标,选择接收应接收的分组。利用首标可判别作为与接收数据有关的信息的传输通道号和数据的发送目的地、数据的类型等。利用1394首标删除/添加手段203、CIP首标删除/添加、分组连接手段204,可除去接收到的分组中的1394首标和CIP首标,并恢复源分组。此时可同时进行出错处理等。
这里不去除传输时间标记,将添加的原有各源分组192字节输出给记录/再现处理手段205。记录/再现处理手段205将接收到的源分组进行记录处理,记录到记录媒体。此时,变换为现有数字VCR“DV”的格式,保持与现有DV的互换性,同时,不必进行记录/再现处理(参看特愿平9-67633)区分现有数字VCR的格式和MPEG记录,从而可减少费用。
不必又生成记录时间标记,又添加到源分组,也没有必要又分析传输分组内容,又恢复采用PLL的27MHz时钟。
在可能发生上溢/下溢的情况下,在记录时或再现时或记录和再现时,都可采用利用时钟变换手段207从IEEE1394接口的时钟24.576生成27MHz等方法。
再现时,利用记录/再现处理手段205进行解调、纠错等处理后,恢复源分组。源分组中已含有传输时间标记,没有必要在记录再现装置的收发信部202中进行添加发送时间标记等处理。
利用定时提取手段210将恢复后的源分组中所带的传输时间标记与记录再现装置中IEEE1394接口的工作时钟的计数值进行比较,在一致的定时上从缓存器206输出给收发信部202。
由此,因记录再现而发生偏移的各分组的时间间隔变成与记录前的相同。这样,在接收侧缓存器小的情况下,因记录再现增大的抖动不能被吸收,也能根据传输时间标记在某种程度上复原从所述记录再现装置发送到所述传输线路的时间,因此能避免不能吸收上述抖动的事态。于是,从记录再现手段接收发送数据加以解码的接收装置,利用来自原信号源的传输时间标记,能向解码手段发送与数据相同时间间隔的数据,从而可解码出图像,没有上溢或下溢这样的欠妥之处。
(实施形态17)
图32为表示第17实施形态的计算机的总体结构的框图。在图32中,251为处理器,252为存储器,253为总线,254为IEEE1394接口,255为SCSI接口,256为DV,257为硬盘,261为来自DV256的发送数据,262为写入硬盘257的数据,263为DV256发送数据261的接收命令,264为写入硬盘257的数据262的写入命令。
图33为数据261的具体例。在图33中,265a、265b、265c、265d、265e、265f、265g是来自DV256的发送数据分组。
图34为存储器252的结构例。在图34中,271及272是存储体。
图35为接收DV256发送数据、写入硬盘257时的时间图。
DV256经常连续发送数据261,如图33所示,每隔125微秒发送数据分组265a~265g。
首先,微处理器251向IEEE1394接口254发送接收命令263。IEEE1394接口254一旦收到接收命令263就接收DV256发来的发送数据261,并写入存储器252。此时,首先将数据写入存储器252的存储体271,当存储体271写满时就将数据写入存储体272。进而当存储体272写满时,就再次将数据写入存储体271。
微处理器251向SCSI接口255发送写入命令。SCSI接口255一旦收到写入命令就取出写入存储器252的全部或必要的数据,作为写入数据262写入硬盘257。此时,IEEE1394接口254将数据写入存储器252的存储体271时,从存储体27读出数据,IEEE1394接口254将数据写入存储体272时,从存储体271读出数据。
若微处理器251一次发出接收命令263和写入命令264,则如图35所示,IEEE1394接口254的处理和SCSI接口255的处理并行运作。为此,从DV256发送的发送数据261必定写入存储体271或272,同时,写入存储体271及272的数据必定通过SCSI接口105写入硬盘257。因此,接收到的发送数据261的全部或发送数据261中的必要数据全部能写入硬盘257。
虽然IEEE1394接口254的处理和SCSI接口105的处理取为并行运作,但也可为采用分时等的虚拟并行操作。
存储器252虽设定为用存储体271及存储体272两个区域构成,但也可分割成多个存储体,而且各存储体的规模或不变或可变都可以。所有存储体规模不等也没关系。
对于从IEEE1394接口254向存储器252写入发送数据261,可用微处理器251进行管理,也可不用微处理器251管理。
对于从存储器252向SCSI接口255读出数据262,可用微处理器251管理,也可不用微处理器251管理。
对于IEEE1394接口,只要是能接收按大致固定间隔始终连续传送的流数据的其它接口都可以,SCSI接口也可用其它接口。
DV也可以是输出以大致固定间隔始终连续传送的流数据的其它装置,硬盘也可用其它记录媒体。
(实施形态18)
图36为表示第18实施形态中计算机总体结构的框图。在图36中,281为处理器,282为IEEE1394接口,283为DV,291为DV283的控制命令。
图37为写入硬盘257的数据例。在图37中,301为应写入硬盘257的数据,302为实际写入硬盘257的数据,303为数据301中不写入硬盘257的数据。
图38为从DV283接收所发送的数据,并将数据写入硬盘257时的时间图。292为作为控制命令291之一的发送命令,293为作为控制命令291之一的重发命令,304为第一数据传送期间,305为第二数据传送期间。
首先处理器251通过IEEE1394接 282向DV283发送发送命令292作为控制命令291。DV283若收到发送命令292就开始传送发送数据261。发送数据261如图33所示,按照每125微秒作为数据分组265a~265g传送那样,DV283以大致固定的间隔连续发送发送数据261。发送数据261包含应写入硬盘的数据301。
接着,处理器281向SCSI接口255发送写入命令264。SCSI接口255一旦接收到写入命令264就从已写入存储器252的数据取出全部或只是需要的数据,作为写入数据262写入硬盘257。这里,IEEE1394接口282向存储器252中存储体271写入数据时,从存储体272读出数据,IEEE1394接口282向存储体272写入数据时,从存储体271读出数据。
上述运作的时间图与图35的相同。
若在SCSI接口255的数据传输速度或硬盘257的写入速度慢的情况下,或产生传输线路差错的情况下,数据301中会丢失如数据303,只有数据302才写入硬盘257。此时,处理器281向DV283发送重发命令293作为控制命令291。
DV283一旦接收到重发命令293时,就开始重发包含数据301的发送数据261,进行与上述同样的运作。
SCSI接口255从已写入存储器252的发送数据261中取出丢失的数据303,向硬盘257追加写入,故能将数据301全部写入硬盘257。
若处理器281一次发出接收命令263及写入命令264,则如图35所示,IEEE1394接口282的处理和SCSI接口255的处理并行运作。因此,DV283发送的发送数据261必定会写入存储体271或存储体272,同时,写入存储体271或271的数据必定通过SCSI接口255写入硬盘257。而且丢失数据时,通过处理器281向DV283发送重发命令293,能重复同样的运作,弥补了丢失的数据,故能向硬盘257写入全部应写入的数据301。
IEEE1394接口282的处理与SCSI接口255的处理虽取为并行运作,但也可为采用分时等的虚拟并行操作。
虽然取为重发数据时,即在图38的期间305,SCSI接口255从存储器252仅读出在期间304丢失的数据303,追加写入硬盘257,但也可向硬盘257写入其它数据。
虽取为进行2次数据传送,但也可进行3次以上。
从IEEE1394接口282向存储器252写入发送数据261,可用处理器281进行管理,也可不用处理器281进行管理。
从存储器252向SCSI接口255读出数据262,可用处理器281进行管理,也可不用处理器281管理。
IEEE1394接口可以用能接收以大致固定间隔连续传送的流数据、并能向DV发送处理器发出的控制命令的其它接口,SCSI接口也可为其它接口。
DV也可为能输出以大致固定间隔始终连续传送的流数据并受处理器控制工作的其它装置,硬盘也可为其它记录媒体。
(实施形态19)
图39是表示第19实施形态中计算机总体结构的框图。在图39中,311为处理器,312为存储器,313为总线,314为IEEE1394接口,315为SCSI接口,316为DV,317为硬盘,321为给DV316的发送数据,322为从硬盘317读出的数据,323为给IEEE1394接口314的发送数据321的发送命令,324为给SCSI接口315的读出数据322的读出命令。
图40为存储器312的构成例。图40中,331和332为存储体。
图41为从硬盘317读出读出数据322,并将发送数据321发送给DV316时的时间图。
DV256始终连续接收发送数据321,发送数据321必须以与图33同样的形态进行传送。
首先,处理器311向IEEE1394接口314发送发送命令323。IEEE1394接口一旦接收到发送命令323,就将从存储器312读出的数据加上规定数据作为发送数据321发送给DV316。此时,开始从存储器312的存储体331读出数据,一旦存储体331中数据全部发送完毕,就从存储体332读出数据。进而存储体332中数据全部发送完毕,就再从存储体331读出数据。
又,处理器311向SCSI接口315发送读出命令324。SCSI接口315一旦接收到读出命令324,就从硬盘317读出图41中期间C中应发送给DV316的读出数据322,写入存储器312。此时,IEEE1394接口314从存储器312的存储体331读出数据时,数据写入存储体332,IEEE1394接口314将数据写入存储体332时,数据从存储体331读出。
若处理器311一次发出发送命令323及读出命令324,则图41所示IEEE1394接口314的处理和SCSI接口315的处理并行运作。因此,发送数据321必定会从存储体331或存储体332发送给DV316,同时,从硬盘317读出的下次要发送的读出数据322通过SCSI接口315必定会写入存储体331及332。因此,从硬盘317读出的数据不间断地从IEEE1394接口314发送给DV316。
IEEE1394接口314的处理与SCSI接口315的处理虽取为并行运作,但也可为采用分时等的虚拟并行操作。
存储器312虽用存储体331及332两个区构成,但也可分成多个存储体,各存储体的规模可不变,也可变化。所有存储体的规模也可不等。
从存储器312向IEEE1394接口314读出发送数据321可用处理器311进行管理,也可不用处理器311管理。
从SCSI接口315向存储器312写入读出数据322可用处理器311进行管理,也可不用处理器311管理。
IEEE1394接口也可以是能以大致固定间隔发送始终连续传送的流数据的其它接口,SCSI接口也可以是其它接口。
DV也可以是以大致固定间隔输入始终连续传送的流数据的其它装置,硬盘也可为别的记录媒体。
在上述各实施形态中,虽描述了以硬件(装置)实现上述功能的形式,但也能用计算机或微机等的程序来实现,通过将程序记录于软盘等记录媒体加以转移,就能在独立的其它系统中方便实施。图42是说明用软盘实施上述功能的情况的图。
图42(a)是表示记录媒体软盘的物理格式例的图。以同心圆状从外周向内周作成纹道,在角度方向上分割成16个扇区。按照这样分配的区域记录程序。
图42(b)为收放这种软盘的软盘盒的说明图。从左开始分别表示软盘盒的正视图及其剖视图,然后是软盘。通过将软盘放入盒内,这样来防止灰尘和来自外部的冲击,从而能安全输送。
图42(c)是对软盘进行记录再现的说明。如图所示,计算机系统连接软盘驱动器,可对盘记录再现程序。盘通过插入口对软盘驱动器进行装入和取出。记录时,利用软盘驱动器将程序从计算机系统记录到软盘。再现时,软盘驱动器从盘读出程序,传送给计算机系统。
在该实施形态中,虽用软盘作为记录媒体进行了说明,但同样也可用光盘。记录媒体不限于此,IC卡、ROM盒等只要能记录程序,都同样能实施。也即,编制磁记录媒体或光记录媒体,记录有在计算机上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记载各手段的全部或部分手段的功能用的程序,并按照上述方式使用该媒体,就能发挥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在以上说明的各发明中,各手段、各部分或各方法步骤的全部或部分功能用计算机实现的程序存储在媒体中,也属本发明。
工业上的可应用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记录再现装置,该数据记录再现装置在管理设备与记录再现装置间进行收发信中,管理设备控制记录再现装置的情况下,能防止操作面板进行的控制操作引起所述收发信发生误动作。
本发明提供数据记录再现装置及文件生成方法、文件管理方法,它们能生成文件信息,管理所生成的文件,能比已有技术更简单地确认记录在记录媒体中的内容。
本发明提供数据记录再现装置及文件管理方法,能进行处理具有实时性的数据的文件管理。
本发明提供管理信息生成装置和管理信息分析装置,对在DV上以文件形式记录管理计算机的数据所必需的构成DV文件系统的管理信息进行制作/分析。
本发明提供记录再现装置,在MPEG2数据记录中,能将附加电路抑制到最少,再现时能恢复数据分组输出定时。特别是能保持与已有数字VCR“DV”(Digital Video)的格式的互换性,同时能记录MPEG2传输流形式的数据。
本发明提供一种写入方法和读出方法,前者在PC中,能在无数据丢失的情况下将以大致固定间隔始终连续输出数据的流数据写入记录媒体,后者在PC中,能从记录媒体读出数据作为以大致固定间隔始终连续传输的流数据。
Claims (7)
1.一种接收并记录经传输线路传输来的数字数据,并将所述记录得到的数字数据再现后向所述传输线路发送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构成所述数字数据的各信息分组在所述传输线路中传输时,根据从信号源向与所述传输线路连接的发送手段输出的定时生成所述各信息分组,并在将作为添加于全部或部分所述各信息分组的信息的传输时间标记仍添加于所述各信息分组的状态下进行记录。
2.一种接收并记录经传输线路传输来的数字数据,并将所述记录得到的数字数据再现后向所述传输线路发送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
判别所述数字数据的类型,并按其类型切换是否在仍对构成所述数字数据的各信息分组添加传输时间标记的状态下进行记录,且将表示是否添加时间标记用的信息一起记录下来。
3.一种接收并记录经传输线路传输来的数字数据,并将所述记录得到的数字数据再现后向所述传输线路发送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传输时间标记仍添加于所述各信息包的状态下进行记录,而且再现时,根据添加于所述各信息分组的传输时间标记,决定从所述记录再现装置向所述传输线路发送信息的定时。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数据的类型为MPEG2-TS且传输线路为IEEE1394时,添加记录添加于信息分组的4字节的传输时间标记。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记录时,根据IEEE1394的时钟脉冲生成记录再现装置的工作时钟脉冲。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再现时,根据IEEE1394的时钟脉冲生成记录再现装置的工作时钟脉冲。
7.一种媒体,其特征在于,装有利用计算机实现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或方法中的各手段、各部分或各步骤的全部或一部分功能用的程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8)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92917/97 | 1997-07-17 | ||
JP19291797A JP3533314B2 (ja) | 1997-07-17 | 1997-07-17 | 記録再生装置 |
JP192917/1997 | 1997-07-17 | ||
JP20884397A JPH1153844A (ja) | 1997-08-04 | 1997-08-04 | ファイル管理方法及びデータ制御装置及び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並びに記録媒体 |
JP208843/1997 | 1997-08-04 | ||
JP208843/97 | 1997-08-04 | ||
JP22463797 | 1997-08-21 | ||
JP224637/1997 | 1997-08-21 | ||
JP224637/97 | 1997-08-21 | ||
JP224636/1997 | 1997-08-21 | ||
JP22463697A JPH1165773A (ja) | 1997-08-21 | 1997-08-21 | 計算機におけるストリームデータの記録媒体への書き込み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からの読み出し方法 |
JP224636/97 | 1997-08-21 | ||
JP23432897A JP3531434B2 (ja) | 1997-08-29 | 1997-08-29 | 記録再生システム |
JP234328/97 | 1997-08-29 | ||
JP234328/1997 | 1997-08-29 | ||
JP302248/97 | 1997-11-04 | ||
JP302248/1997 | 1997-11-04 | ||
JP9302248A JPH10312670A (ja) | 1997-03-12 | 1997-11-04 | ファイル情報生成方法、ファイル管理方法、データ記録装置及び媒体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8801226A Division CN1121035C (zh) | 1997-07-17 | 1998-07-15 | 数据记录再现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37194A true CN1437194A (zh) | 2003-08-20 |
CN100378853C CN100378853C (zh) | 2008-04-02 |
Family
ID=2755365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88012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1035C (zh) | 1997-07-17 | 1998-07-15 | 数据记录再现装置 |
CNB0214739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8853C (zh) | 1997-07-17 | 1998-07-15 | 数据记录/再现方法和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88012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1035C (zh) | 1997-07-17 | 1998-07-15 | 数据记录再现装置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711343B1 (zh) |
EP (2) | EP1538620A3 (zh) |
KR (1) | KR100508814B1 (zh) |
CN (2) | CN1121035C (zh) |
DE (1) | DE69834316T2 (zh) |
HK (1) | HK1022553A1 (zh) |
WO (1) | WO199900439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173181A (ja) * | 1998-12-04 | 2000-06-23 | Sony Corp | データ記録装置及び出力装置、データ出力システム、データ記録方法及び出力方法、並びにデータ記録及び出力方法 |
DE19909367A1 (de) * | 1999-03-03 | 2000-09-07 | Thomson Brandt Gmbh | Verfahren zur Transferierung von Echtzeitdateien |
JP2003502955A (ja) * | 1999-06-17 | 2003-01-21 |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 デジタルデータを記録するための記録準備モードを備える記録装置 |
JP4389365B2 (ja) * | 1999-09-29 | 2009-12-2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トランスポートストリーム記録装置および方法、トランスポートストリーム再生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
JP2001160943A (ja) * | 1999-12-03 | 2001-06-12 | Sony Corp |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記録媒体 |
US6968122B2 (en) * | 2000-04-17 | 2005-11-2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Recorder and transmitter |
FR2812736B1 (fr) * | 2000-08-04 | 2003-12-19 | Near Technologies | Systeme de stockage virtuel |
WO2002037858A2 (en) * | 2000-11-02 | 2002-05-10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Methods of and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producing audio and/or video information consisting of primary programs and commercials |
JP2002149284A (ja) * | 2000-11-14 | 2002-05-24 | Konica Corp | ストレージ機器 |
US7245817B1 (en) * | 2000-11-20 | 2007-07-17 | Digeo, Inc. | Multimedia transfer system |
JP2002230945A (ja) * | 2001-01-30 | 2002-08-16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タイトル情報付与方法、タイトル情報付与手順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
JP2003018544A (ja) * | 2001-06-29 | 2003-01-17 | Nec Corp | ディジタル放送用記録装置 |
JP3785983B2 (ja) * | 2001-10-05 | 2006-06-14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ディジタル情報記録装置およ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
US6931556B2 (en) * | 2002-01-16 | 2005-08-16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Background transfer of optical disk to hard disk |
US8015266B1 (en) * | 2003-02-07 | 2011-09-06 | Netapp,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persistent node names |
JP2005006220A (ja) * | 2003-06-13 | 2005-01-06 | Sony Corp | 入出力装置及び入出力管理システム |
JP3997428B2 (ja) * | 2003-09-25 | 2007-10-2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ファイル管理方法、ファイル管理方法のプログラム及びファイル管理方法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
JP4281687B2 (ja) * | 2005-01-06 | 2009-06-1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
US7685166B2 (en) * | 2005-01-19 | 2010-03-23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
CN103295604B (zh) * | 2013-05-23 | 2016-02-03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终端播放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
JP6590937B2 (ja) * | 2015-03-31 | 2019-10-16 | エスゼット ディージェイアイ テクノロジ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Sz Dji Technology Co.,Ltd | 遠隔制御無人航空機(uav)の挙動を分析するための機器、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CN106605180A (zh) | 2015-03-31 | 2017-04-26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监控飞行的系统和方法 |
EP3779699B1 (en) * | 2019-08-16 | 2024-06-05 | Aptiv Technologies AG | Method for checking program execution of a microcontroller, external device, system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75330A (ja) * | 1982-10-22 | 1984-04-28 | Fanuc Ltd | デ−タ入出力装置 |
JPH01223668A (ja) | 1988-03-02 | 1989-09-06 | Sharp Corp |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
US5274772A (en) | 1989-06-28 | 1993-12-28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having means for selectively combining records into signal blocks for recording in a record medium |
JPH04186447A (ja) * | 1990-11-21 | 1992-07-03 | Canon Inc | 情報処理装置 |
KR940000426B1 (ko) * | 1991-01-29 | 1994-01-20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더빙시 영상신호 자동선택방법 |
JPH05307443A (ja) | 1991-03-08 | 1993-11-19 | Hitachi Ltd | 磁気テープのデータ管理方法及び磁気テープ記憶装置 |
JPH05307449A (ja) | 1992-04-30 | 1993-11-19 | Fuji Xerox Co Ltd | プリント・システム |
US5508986A (en) * | 1992-05-25 | 1996-04-1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Information recording, reproducing apparatus having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means |
JPH06349142A (ja) * | 1993-06-07 | 1994-12-22 | Hitachi Ltd | ディジタル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
JPH07244926A (ja) * | 1994-03-08 | 1995-09-1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ディジタルデータ記録方法 |
EP0637025A3 (en) * | 1993-07-26 | 1997-03-1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digital data. |
US5579183A (en) * | 1994-04-08 | 1996-11-26 | U.S. Philips Corporation |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n MPEG information signal on/from a record carrier |
US5574905A (en) * | 1994-05-26 | 1996-11-12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media editing and data recovery |
JPH0822679A (ja) * | 1994-07-01 | 1996-01-23 | Canon Inc | テープ状磁気記憶媒体とテープ記録/再生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JPH0832922A (ja) * | 1994-07-14 | 1996-02-02 | Hitachi Ltd |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
JP3531762B2 (ja) * | 1994-11-22 | 2004-05-3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
ES2211725T3 (es) * | 1995-04-28 | 2004-07-1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Metodo de transmision de datos. |
JPH08340514A (ja) * | 1995-06-12 | 1996-12-24 | Sony Corp | デジタルデータの記録方法、記録装置及び再生システム |
US6069902A (en) * | 1995-06-14 | 2000-05-3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Broadcast receiver, transmission control unit and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
JP3537008B2 (ja) | 1995-07-17 | 2004-06-14 |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 音声符号化通信方式とその送受信装置 |
DE69615299T2 (de) * | 1995-07-28 | 2002-07-04 | Sony Corp., Tokio/Tokyo | Einrichtung der Unterhaltungselektronik und Steuerungsverfahren dafür |
US5933430A (en) * | 1995-08-12 | 1999-08-03 | Sony Corporation |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
JP3106937B2 (ja) | 1995-11-14 | 2000-11-06 |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 パケットデータの記録方法、再生方法、記録再生装置及び記録媒体 |
JP3243990B2 (ja) * | 1995-12-28 | 2002-01-07 |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 ディジタル放送受信端末装置とそのパケットデータ記録装置 |
US5899578A (en) * | 1995-12-25 | 1999-05-04 | Sony Corporation |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processing method, digital signal recording/playback device and digital signal playback method |
US6144411A (en) * | 1996-04-09 | 2000-11-0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with format conversion capabilities |
JP3293514B2 (ja) | 1997-03-21 | 2002-06-17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記録再生装置 |
JPH1049412A (ja) * | 1996-08-07 | 1998-02-2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データ記録方法 |
EP0860823A4 (en) * | 1996-07-15 | 2001-05-02 | Toshiba Kk | DEVICE WITH DIGITAL INTERFACE, NETWORK SYSTEM WITH THIS DEVICE AND COPY PROTECTION PROCEDURE |
KR100518749B1 (ko) * | 1997-02-03 | 2005-10-05 | 마츠시타 덴끼 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 데이터 처리시스템, 기록재생장치, 데이터 처리방법 및 파일관리방법 |
JPH10261626A (ja) | 1997-03-21 | 1998-09-29 | Tokyo Ohka Kogyo Co Ltd |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及びこのプラズマ処理装置を用いたアッシング法 |
US5909559A (en) * | 1997-04-04 | 1999-06-01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Bus bridge device including data bus of first width for a first processor, memory controller, arbiter circuit and second processor having a different second data width |
-
1998
- 1998-07-15 WO PCT/JP1998/003166 patent/WO1999004394A1/ja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8-07-15 DE DE69834316T patent/DE69834316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8-07-15 EP EP04028738A patent/EP1538620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1998-07-15 US US09/254,992 patent/US6711343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8-07-15 KR KR10-1999-7002240A patent/KR100508814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8-07-15 CN CN98801226A patent/CN112103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8-07-15 EP EP98932520A patent/EP0949614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8-07-15 CN CNB021473935A patent/CN10037885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
- 2000-03-08 HK HK00101435A patent/HK1022553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69834316D1 (de) | 2006-06-01 |
US6711343B1 (en) | 2004-03-23 |
EP1538620A2 (en) | 2005-06-08 |
EP0949614B1 (en) | 2006-04-26 |
CN1121035C (zh) | 2003-09-10 |
EP1538620A3 (en) | 2010-03-10 |
KR100508814B1 (ko) | 2005-08-18 |
CN1237263A (zh) | 1999-12-01 |
KR20000068577A (ko) | 2000-11-25 |
HK1022553A1 (en) | 2000-08-11 |
WO1999004394A1 (fr) | 1999-01-28 |
CN100378853C (zh) | 2008-04-02 |
EP0949614A4 (en) | 2000-10-25 |
EP0949614A1 (en) | 1999-10-13 |
DE69834316T2 (de) | 2006-09-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1035C (zh) | 数据记录再现装置 | |
CN1237822C (zh) | 光盘、光盘记录方法和装置,以及光盘再现方法和装置 | |
CN1165903C (zh) | 盘介质和在其上记录和重放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97266C (zh) | 光盘记录装置 | |
CN1269109C (zh) | 记录和/或再现装置、文件管理方法 | |
CN1606875A (zh) | 数据处理设备和方法、和程序 | |
CN1643605A (zh)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
CN1605102A (zh)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删除方法、数据显示方法、记录装置、记录媒体及程序 | |
CN1942965A (zh) | 数据处理装置 | |
CN1359081A (zh) | 结构编辑装置、目标内容结构的管理及显示方法和记录媒体 | |
CN1438645A (zh) | 格式转换和信息记录的装置、方法和程序及其存储介质 | |
CN1556992A (zh) | 记录装置、服务器装置、记录方法、程序、存储媒体 | |
CN1427991A (zh) | 记录用格式、记录装置、重放装置 | |
CN1836284A (zh) | 文件生成设备、方法、程序以及记录媒体 | |
CN1976427A (zh) |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 |
CN1871850A (zh) | 再现设备、方法和程序 | |
CN1252141A (zh) | 文件记录、记录媒体管理、文件处理和对记录媒体写入接收数据的方法以及数据记录装置和程序记录媒体 | |
CN1912851A (zh) | 记录设备及其方法,程序产品,和程序记录介质 | |
CN1408085A (zh) | 文件管理方法及使用它的数据记录装置、数据再生装置、数据记录再生装置、以及用该文件管理方法记录的盘 | |
CN1533572A (zh) | 记录媒体 | |
CN1679327A (zh) | 信息处理设备和程序 | |
CN1236608C (zh) | 重放装置和方法、记录装置和方法、以及输出和输入装置 | |
CN1701377A (zh) | 记录控制设备和方法、程序和记录媒体 | |
CN1976425A (zh) |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 |
CN1780385A (zh) | 数据处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02 Termination date: 20110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