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92055A - 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识别系统和识别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识别系统和识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92055A
CN1392055A CN02122881.7A CN02122881A CN1392055A CN 1392055 A CN1392055 A CN 1392055A CN 02122881 A CN02122881 A CN 02122881A CN 1392055 A CN1392055 A CN 13920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recording material
mentioned
printing recording
memory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2288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90324C (zh
Inventor
朝内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92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920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9032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032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43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 B41J2/17546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electronically

Landscapes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Ink Jet (AREA)
  • Auxiliary Devices For And Details Of Packaging Control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 Memory System (AREA)

Abstract

使可识别的存储装置的数目增加,而不增大存储识别信息所需要的数据容量。控制数据向存储装置21~28的写入以及数据从存储装置21~28的读出的控制电路30经时钟信号线CL和复位信号线RL向各存储装置21~28送出时钟信号SCK和复位信号RST。从控制电路30送出的数据列中作为对于构成第一组的存储装置21、23、25、27的数据列的第一数据SDA1经第一数据信号线DL1提供给构成第一组的存储装置21、23、25、27。数据列中作为对于构成第二组的存储装置22、24、26、28的数据列的第二数据SDA2经第二数据信号线DL2提供给构成第二组的存储装置22、24、26、28。

Description

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识别系统和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彼此总线连接的存储装置,更具体说,涉及从总线连接的多个存储装置识别希望的存储装置的技术。
背景技术
作为从存储器模块中包含的多个存储器(存储装置)中选择希望的存储装置并执行数据读出或写入的技术,例如在总线连接数据信号线和时钟信号线的多个存储装置中,预先使用上拉(pull up)电阻等在存储装置中硬保持识别信息,使用该识别信息对希望的存储装置访问的技术已经实用化了。但是,该技术中,改写各存储装置中设定的识别信息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存在不能循环使用的问题。
因此,提出在存储装置的存储区域的一部分中保持识别信息的技术。该技术容易改写存储装置中存储的识别信息,优点是适合于循环使用。
但是,在存储区域内将识别信息作为数据列保持下来,因此相同的数据信号线上总线连接的存储装置的数目增大,随之而来的有数据列的容量,即构成识别数据的数据量增大的问题。在对识别信息分配的存储装置的存储容量小的情况下,问题尤其大。例如,存储装置配置在打印装置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墨盒)上时,随着使用的墨色增加,识别系统(识别符)的数目必须增加,另一方面,从成本方面看,难以使用大容量的存储装置。
针对此,如果是除数据信号线和时钟信号线外,还使用送出选择存储装置的芯片选择信号的芯片选择信号线的技术,则存储装置中不需要保持识别信息,必须配备与存储装置的数目对应的数目的芯片选择信号线,出现信号线的布线数增大,布线设计复杂化的问题。另外,访问时使用的芯片选择信号线仅为1根,存在信号线使用效率恶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和愿望而作出,目的是增大可识别的存储装置数目而不增大识别信息存储所需的数据容量。目的是把对存储装置的数据写入时间高速化。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形式提供一种打印记录材料容器识别系统,从具有分别按顺序访问的存储装置的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中识别希望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本发明的第一形式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特征在于具有:各自具有多个上述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组;配置在上述各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上并且存储在上述各个组内各自不同的识别信息的存储装置;按组为单位总线连接构成上述各组的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的多个数据信号线;利用上述识别信息从上述打印记录材料容器选择1个或多个希望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使用上述多个数据信号线中的1个或多个数据信号线对选择的1个或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执行信息读出和写入的信息处理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形式的存储控制系统,对包含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组分配各自的数据信号线。因此,可将数据信号线抑制到必要的最低限度的数目,并且作为识别信息,各组内只要有可识别各存储装置的信息量即可,抑制存储识别信息要求的数据容量的增加,从而使可识别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存储装置)的数目增大。经各数据信号线对构成各组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分别送出数据,这样,可使用多个数据信号线对各组的存储装置同时进行访问(读出和写入),把对存储装置的数据读入和读出时间高速化。
本发明的第二形式是一种打印记录材料容器识别系统,从具有分别按顺序访问的存储装置的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中识别希望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构成第一类并且具有存储各自不同的识别信息的存储装置的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构成第二类并且具有存储与构成上述第一类的各存储装置中存储的任一识别信息相同或者与构成上述第一类的各存储装置中存储的任一识别信息不同的识别信息的存储装置的单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总线连接构成上述第一类的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的第一数据信号线;总线连接构成上述第二类的上述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的第二数据信号线;利用上述识别信息从上述打印记录材料容器选择1个或多个希望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使用上述第一数据信号线和上述第二数据信号线中的至少1个对选择的1个或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执行信息读出和写入的信息处理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形式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识别系统,使可识别的存储装置的数目增加,而不增大存储识别信息所需要的数据容量。另外,构成第一类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中容纳通用性高的青色、洋红色、黄色、黑色的打印记录材料,在构成第二类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中容纳深黄色、黑色的用于特定用途的特殊色的打印记录材料。这种情况下,对容纳特殊色的打印记录材料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分配任意识别信息,例如对全部的特殊色分配相同的识别信息,也可识别全部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使用第一数据信号线和第二数据信号线可高速执行数据的读出写入。
本发明的第二形式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识别系统中,在构成上述第二类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中,存储与容纳的打印记录材料色无关的相同的识别信息,在上述存储装置中除上述识别信息外,还可存储在上述打印记录材料容器中容纳的打印记录材料色信息。这种情况下,对容纳特殊色的打印记录材料的全部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分配相同的识别信息,也可识别全部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例如,上述第一类由4~6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构成。该情况下,对第一类分配一般使用的青色、浅青色、洋红色、浅洋红色、黄色、黑色,对第二类分配深黄色、完全普通纸对应黑的特殊色。
本发明的第三形式提供一种打印记录材料容器识别系统,从具有分别按顺序访问的存储装置的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中识别希望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本发明的第三形式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识别系统的特征在于具有:构成第一组并且具有存储各自不同的识别信息的存储装置的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构成第二组并且具有存储各自不同的识别信息的存储装置且与构成上述第一组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不同的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总线连接构成上述第一组的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的第一数据信号线;总线连接构成上述第二组的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的第二数据信号线;利用上述识别信息从上述打印记录材料容器选择1个或多个希望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使用上述第一数据信号线和上述第二数据信号线中的至少1个对选择的1个或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执行信息读出和写入的信息处理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形式的存储控制系统,经第一数据信号线对构成第一组的存储装置送出数据,经第二数据信号线对构成第二组的存储装置送出数据。因此作为识别信息,各组内只要有可识别各存储装置的信息量即可,使存储识别信息要求的数据容量不增加,使可识别的存储装置的数目增大。另外,使用第一数据信号线和第二数据信号线,可同时对各组的存储装置进行访问(读出和写入),把对存储装置的数据读入和读出时间高速化。
本发明的第三形式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识别系统中,还包括连接构成上述第一和第二组的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时钟信号线,上述信息处理控制装置与流过上述时钟信号线的时钟信号同步地向上述第一数据信号线和上述第二数据信号线至少之一送出包含与选择的上述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对应的识别信息和读写命令的数据列,对上述选择的1个或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执行信息的读出和写入。根据该构成,利用第一和第二数据信号线,可按各种状态对构成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存储装置进行访问。
本发明的第三形式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识别系统中,上述选择的1个或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根据上述送出的读写命令向上述第一数据信号线和上述第二数据信号线至少之一送出存储的信息,或者在上述第一数据信号线和上述第二数据信号线至少之一中存储存在的信息。通过具有该构成,实现对存储装置的信息写入和从存储装置读出信息。
本发明的第四形式提供一种打印记录材料容器识别系统,从具有按顺序访问的存储装置的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中识别希望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对识别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执行信息的读出和写入。本发明的第四形式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识别系统包括:构成第一组并且具有存储各自不同的识别信息的存储装置的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构成第二组并且具有存储各自不同的识别信息的存储装置且与构成上述第一组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不同的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总线连接构成上述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数据信号线;连接构成上述第一组的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的第一复位信号线;连接构成上述第二组的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的第二复位信号线;将上述第一复位信号线或上述第二复位信号线之一维持在复位状态,利用上述识别信息从上述存储装置选择希望的存储装置,经上述数据信号线执行信息读出和写入的信息处理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形式的存储控制系统,可经第一复位信号线和第二复位信号线对构成第一或第二组之一的存储装置进行访问。因此,作为识别信息,各组内只要有可识别各存储装置的信息量即可,使存储识别信息要求的数据容量不增加,使可识别的存储装置的数目增大。
本发明的第四形式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识别系统,还包括连接构成上述第一和第二组的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时钟信号线,上述信息处理控制装置在选择构成上述第一组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时,将上述第二复位信号线维持在复位状态,并且与流过上述时钟信号线的时钟信号同步地向上述数据信号线送出包含与选择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对应的识别信息和读写命令的数据列,对上述选择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执行信息的读出和写入。通过具有该构成,可实现仅对构成第一组的存储装置的访问。
本发明的第四形式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识别系统,还包括连接构成上述第一和第二组的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时钟信号线,上述信息处理控制装置在选择构成上述第二组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时,将上述第一复位信号线维持在复位状态,并且与流过上述时钟信号线的时钟信号同步地向上述数据信号线送出包含与选择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对应的识别信息和读写命令的数据列,对上述选择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执行信息的读出和写入。通过具有该构成,可实现仅对构成第二组的存储装置的访问。
本发明的第一到第四形式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识别系统中,上述各存储装置包括:
存储数据的存储单元;
和上述数据信号线连接的数据总线;
与经上述时钟信号线输入的时钟信号同步地对计数值递增计数并指定上述存储单元的存储区域的应访问位置,并且初始化时将计数值复位为初始值的地址计数器;
配置在上述存储单元和上述数据总线之间,控制对上述存储单元的数据传送方向和上述数据总线的数据传送方向,并且初始化时将对上述存储单元的数据传送方向设定为数据读出方向且截断和上述数据总线的连接的输入输出控制装置;
连接于上述数据总线,并且判断经上述数据总线输入的输入识别信息和经上述输入输出控制装置读出的存储在上述存储单元中的识别信息是否一致的比较装置;
在判断为上述二识别信息一致时,许可对上述存储单元访问的访问许可装置。
通过具备上述构成,可仅许可对希望的存储装置的访问。尤其,在具有多个存储装置的情况下,从多个存储装置中特定希望的存储装置并读出,执行写入等的访问。判定存储装置具有的识别信息与输入的识别信息是否一致时,不对存储单元执行数据写入,维持存储单元中存储的识别信息的读出专用性。
本发明的第一到第四形式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识别系统中,上述存储装置还包括命令解码器,其连接上述数据总线和上述比较装置,并且在从上述比较装置接收到上述输入识别信息和上述存储单元中存储的识别信息一致的判定结果的情况下,分析经上述数据总线输入的写入/读出命令,根据分析结果对上述输入输出控制装置请求切换上述数据总线的数据传送方向,
上述输入输出控制装置在结束上述命令解码器的写入/读出命令分析之前,维持上述初始化时的对上述存储单元的数据传送方向和与上述数据总线的连接截断状态。
本发明的第一到第四形式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识别系统中,上述存储装置对应在上述打印记录材料容器中容纳的墨种类存储因每一墨种类而不同的识别信息。通过具有该构成,即便是使用多个墨盒的情况下,可特定容纳特定的末墨种类的墨盒。
本发明的第一到第四形式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识别系统,上述信息处理控制装置包括:
时钟信号生成电路;
生成初始化上述存储装置的复位信号的复位信号生成电路;
发出与上述多个存储装置中希望的存储装置对应的识别信息的识别信息发出电路;
与上述生成的时钟信号同步地向上述数据信号线送出包含上述发出的识别信息和读写命令的数据列的数据送出电路。在具有第一和第二数据信号线的情况下,对各个数据信号线配备1个数据送出电路,在具有第一和第二复位信号线的情况下,对各个复位信号线配备1个复位信号生成电路。
本发明的第五形式提供一种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构成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集合,该打印记录材料容器包括至少存储与内含的打印记录材料相关的信息的按顺序访问的存储装置。本发明的第五形式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集合具有:总线连接供给时钟信号的时钟信号线和供给复位信号的复位信号线以及第一数据信号线,并且分别具有构成第一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组的存储不同的识别信息的存储装置的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总线连接上述时钟信号线和上述复位信号线以及上述第二数据信号线,并且分别具有构成第二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组的存储不同的识别信息的存储装置的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形式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集合,使存储识别信息要求的数据容量不增加,使可识别的存储装置的数目增大。另外,使用第一数据信号线和第二数据信号线可高速执行数据的读出写入。
本发明的第六形式提供一种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构成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集合,该打印记录材料容器包括至少存储与内含的打印记录材料相关的信息的按顺序访问的存储装置。本发明的第六形式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集合具有:总线连接供给时钟信号的时钟信号线和供给复位信号的1根复位信号线以及多个数据信号线,并且包含分别具有存储不同的识别信息的存储装置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组。
本发明的第六形式也可以是如下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集合,具有:总线连接供给时钟信号的时钟信号线和供给复位信号的多根复位信号线以及多个数据信号线,并且包含分别具有存储不同的识别信息的存储装置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组。或是具有:总线连接供给时钟信号的时钟信号线和供给复位信号的1根或多根复位信号线以及多个数据信号线,并且包含分别具有存储不同的识别信息的存储装置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组。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形式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集合,使存储识别信息要求的数据容量不增加,使可识别的存储装置的数目增大。
本发明的第七形式提供一种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构成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集合,该打印记录材料容器包括至少存储与内含的打印记录材料相关的信息的按顺序访问的存储装置。本发明的第七形式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集合具有:总线连接供给时钟信号的时钟信号线和传递数据信号的数据信号线以及供给第一复位信号的第一复位信号线,并且分别具有构成第一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组的存储不同的识别信息的存储装置的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总线连接上述时钟信号线和上述数据信号线以及供给第二复位信号的第二复位信号线,并且具有构成第二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组的存储识别信息的存储装置的1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形式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识别系统,使可识别的存储装置的数目增加,而不增大存储识别信息所需要的数据容量。另外,第一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组中容纳通用性高的青色、洋红色、黄色、黑色的打印记录材料,在第二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组中容纳深黄色、黑色的用于特定用途的特殊色的打印记录材料。这种情况下,对容纳特殊色的打印记录材料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分配任意识别信息,例如对全部的特殊色分配相同的识别信息,也可识别全部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使用第一数据信号线和第二数据信号线可高速执行数据的读出写入。
本发明的第五到第七形式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集合中,构成上述第一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组的存储装置存储的识别信息和构成上述第二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组的存储装置存储的识别信息可相同。构成第一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和构成第二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可彼此独立地被访问,从而可在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组内识别。
本发明的第八形式提供一种从第一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组和第二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组中识别希望访问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方法,其中第一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组具有总线连接时钟信号线和复位信号线以及第一数据信号线的同时,保持各自固有的识别信息的多个非易失性的按顺序访问的存储装置,第二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组具有总线连接时钟信号线和复位信号线以及第二数据信号线的同时,保持各自固有的识别信息的多个非易失性的按顺序访问的存储装置。本发明的第八形式的识别方法的特征在于对上述复位信号线输出复位信号,与时钟信号同步地向上述第一数据信号线和上述第二数据信号线至少之一送出包含希望访问的上述打印记录材料容器中备有的存储装置的识别信息和读写命令的数据列。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形式的识别方法,可得到与本发明的第三形式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识别系统相同的作用效果。本发明的第八形式的识别方法与本发明的第三形式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识别系统同样按各种形态实现。
本发明的第九形式提供一种从第一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组和第二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组中识别希望访问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方法,其中第一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组具有总线连接时钟信号线和数据信号线以及第一复位信号线的同时,保持各自固有的识别信息的多个非易失性的按顺序访问的存储装置,第二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组具有总线连接时钟信号线和数据信号线以及第二复位信号线的同时,保持各自固有的识别信息的多个非易失性的按顺序访问的存储装置。本发明的第九形式的识别方法的特正在于根据对上述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访问请求,对上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和第二复位信号线送出复位信号,判断请求访问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是否包含在上述第一组或上述第二组之一中,在判定为上述请求访问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包含在上述第一组中的情况下,停止对上述第一复位信号线送出复位信号,与时钟信号同步地向上述数据信号线送出包含与上述请求访问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备有的存储装置对应的识别信息和读写命令的数据列。
根据第九形式的识别方法,在判定为上述请求访问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包含在上述第二组中的情况下,停止对上述第二复位信号线送出复位信号,与时钟信号同步地向上述数据信号线送出包含与上述请求访问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备有的存储装置对应的识别信息和读写命令的数据列。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形式的识别方法,可得到与本发明的第四形式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识别系统相同的作用效果。本发明的第九形式的识别方法与本发明的第四形式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识别系统同样按各种形态实现。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识别系统的特征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作为第一实施例的识别系统的例子的打印机的内部构成概况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墨盒CA1~CA8上备有的各存储装置21~28和控制电路30(个人计算机PC)的连接状态的框图;
图4是表示从个人计算机PC向存储装置21~28送出的数据列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存储装置21的内部电路构成的框图;
图6是表示访问存储装置21~28时控制电路30执行的处理例行程序的流程;
图7是表示数据读出时的复位信号RST、时钟信号SCK、第一和第二数据信号CDA1、CDA2以及地址计数值的时间关系的时序图;
图8是表示数据写入时的复位信号RST、时钟信号SCK、第一和第二数据信号CDA1、CDA2以及地址计数值的时间关系的时序图;
图9是控制电路30访问时存储装置21~28的各构成电路执行的处理例行程序的流程;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识别系统的特征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作为第二实施例的识别系统的墨盒CA1~CA8上备有的各存储装置21~28和控制电路30(个人计算机PC)的连接状态的框图;
图12是表示访问存储装置21~28时控制电路30执行的处理例行程序的流程;
图13是表示对第一组存储装置读出数据时的第一和第二复位信号RST1、RST2、时钟信号SCK、数据信号CDA以及地址计数值的时间关系的时序图;
图14是表示对第二组存储装置读出数据时的第一和第二复位信号RST1、RST2、时钟信号SCK、数据信号CDA以及地址计数值的时间关系的时序图。
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根据几个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识别系统。
A.第一实施例的识别系统的概念
参考图1概念上说明第一实施例的识别系统的特征。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识别系统的特征的说明图。构成第一实施例的识别系统的8个存储装置21~28分别装配在容纳各个打印用的墨水的墨盒CA1~CA8上。墨盒CA1~CA8中墨盒CA1、CA3、CA5、CA7,即存储装置21、23、25、27构成第一组。墨盒CA2、CA4、CA6、CA8,即存储装置22、24、26、28构成第二组。
控制对存储装置21~28的输入写入和从存储装置21~28的数据读出的控制电路30经时钟信号线CL和复位信号线RL向各存储装置21~28送出时钟信号SCK和复位信号RST。另一方面,从控制电路30送出的数据列中,作为对于构成第一组的存储装置21、23、25、27的数据列的第一数据SDA1经第一数据信号线DL1提供给构成第一组的存储装置21、23、25、27。数据列中作为对于构成第二组的存储装置22、24、26、28的数据列的第二数据SDA2经第二数据信号线DL2提供给构成第二组的存储装置22、24、26、28。
一般地,存储装置等的装置总线连接信号线时,为特定希望访问的存储装置而使用识别信息。识别信息是用于识别存储装置的信息,因此可适用的数据容量有限,例如,作为3比特数据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情况下,应识别存储装置的数目为9个以上的情况下,就不能识别了。
针对此,本实施例中,将各存储装置21~28分为两组,使用第一数据信号线DL1对构成第一组的存储装置21、23、25、27执行访问,使用第二数据信号线DL2对于构成第二组的存储装置22、24、26、28执行访问。因此,不增大识别信息要求的数据容量就可对应应识别存储装置数目的增加,并且对于构成第一组的存储装置和构成第二组的存储装置可同时执行访问,可缩短对存储装置的访问时间。对识别信息分配的比特数为3比特的情况下,各组中包含2~8个墨盒CA,比特数为2比特的情况下,各组中包含2~4个墨盒CA。即至少各组内识别信息不重复并且尽可能降低数据信号线数。
B.第一实施例的识别系统的简略构成
参考图2说明第一实施例的识别系统的简略构成。图2是表示作为第一实施例的识别系统的例子的打印机的内部构成概况的说明图。
本实施例的识别系统作为喷墨式彩色打印机(打印装置)10实现。彩色打印机10是可输出彩色图像的打印机,通过在打印媒体(例如打印用纸上)喷射青色(C)、浅青色(LC)、洋红色(M)、浅洋红色(LM)、黄色(Y)、深黄色(DY)、黑色(B)、文字打印用黑色(LB)的8种色墨形成墨点图案来形成图像的喷墨方式的打印机。本实施例中,使用喷墨方式的彩色打印机来说明,但也可使用在打印媒体上转录定影彩色色剂来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方式的打印机。
如图所示,彩色打印机10包括:驱动装载在支架11上的打印头IH1~IH8来喷出墨水并形成墨点的机构;由支架马达12在滚筒(platen)13的轴向上反复运动该支架11的机构;由送纸马达14运送打印用的切纸P的机构;控制电路30。在滚筒13的轴向上反复运动该支架11的机构包括:可移动地保持与滚筒13平行架设的支架11的移动轴15和与支架马达12之间架张无端头的驱动带16的拖轮(pull)17。
控制电路30与打印机的操作面板35交换信号,适当控制送纸马达14和支架马达12以及打印头IH1~IH8的动作。支架11上安装墨盒CA1~CA8。例如,墨盒CA1中容纳黑色(B)墨、墨盒CA2中容纳文字用黑色(LB)墨、墨盒CA3中容纳青色(C)墨、墨盒CA4中容纳浅青色(LC)墨、墨盒CA5中容纳洋红色(M)墨、墨盒CA6中容纳浅洋红色(LM)墨、墨盒CA7中容纳黄色(Y)墨、墨盒CA8中容纳深黄色(DY)墨。
控制电路30与打印机的操作面板35交换信号,适当控制送纸马达14和支架马达12以及打印头11的动作。提供给彩色打印机10的打印用纸P设置成夹在滚筒13与给纸辅助辊之间,对应滚筒13的旋转角度按给定量送出。控制电路30通过内部配置的CPU31,根据来自个人计算机PC的控制信号对墨盒CA1~CA8上配置的存储装置21~28执行数据写入和数据读出处理。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30根据从个人计算机PC接收的打印控制信号控制打印机10的各部分的动作来执行打印处理。
接着参考图3说明墨盒上配置的存储装置和控制电路30(个人计算机PC)的连接状态。图3是表示墨盒CA1~CA8上配置的各存储装置21~28和控制电路30(个人计算机PC)的连接状态的框图。为图3中说明容易起见,不过是以备有存储装置21、22、23、28的墨盒CA1、CA2、CA3、CA8为代表表示出,本实施例的识别系统如图1所示,在墨盒CA1~CA8上配置存储装置21~28。本实施例的识别系统的构成不限于图3所示的构成。
如图1所示,各存储装置21~28分别具有喷墨打印机用的8色的墨盒CA1~CA8。本实施例中,作为存储装置,使用非易失性的保持存储内容的同时可改写存储内容的EEPROM。
各存储装置21~28的数据信号端子DT、时钟信号端子CT、复位信号端子RT经第一和第二数据总线DB1、DB2、时钟总线CB、复位总线RB彼此连接(参考图3和图5)。其中,对构成第一组的存储装置21、23、25、27连接第一数据总线DB1,对于构成第二组的存储装置22、24、26、28连接第一数据总线DB2。控制电路30和第一数据总线DB1、第二数据总线DB2、时钟总线CB、复位总线RB经第一数据信号线DL1、第二数据信号线DL2、时钟信号线CL、复位信号线RL连接。因此,控制电路30对应各数据信号线DL1、DL2具有2个暂时存储用于向第一数据信号线DL1、第二数据信号线DL2送出的数据列的缓冲器存储器。信号线例如作为柔性馈电电缆(FFC)实现。
控制电路30的电源正极端子VDDH和各存储装置21~28的电源正极端子VDDM经电源供给线VDL连接。各存储装置21~28的电源负极端子VSS连接于支架11上的接地线GDL。支架11上配置级联连接墨盒CA1~CA8上配置的盒外(cartridge out)检测用端子CAOT的盒外(cartridge out)检测线CDL。盒外(cartridge out)检测线CDL的一端接地,另一端经盒外(cartridge out)信号线COL连接于个人计算机PC的盒外检测端子COT。
本实施例中,对各存储装置21~28的电源负极端子VSS连接专用的接地线GDL,因此个人计算机PC未全部安装墨盒CA1~CA8的情况下,可访问任意的存储装置21~28。该结构尤其在初始安装墨盒CA时或同时交换多个墨盒CA时有用。
控制电路30是经CPU31实现控制时钟信号生成功能、复位信号生成功能、电源监视功能、控制电源电路、电源补偿电路、数据存储电路和各电路的控制功能的控制装置。控制电路30配置在彩色打印机10的本体一侧,电源接通时,经第一数据信号线DL1从第一组包含的存储装置21、23、25、27、经第二数据信号线DL2从第二组包含的存储装置22、24、26、28取得墨耗费量、墨盒安装时间等的数据并存储在数据存储电路中。电源断开时,经第一数据信号线DL1向第一组包含的存储装置21、23、25、27、经第二数据信号线DL2向第二组包含的存储装置22、24、26、28写入墨耗费量、墨盒安装时间等的数据。
控制电路30在喷墨打印机的电源接通时、墨盒更换时、打印工作结束时、喷墨打印机的电源断开时对存储装置21~28执行访问。控制电路30访问存储装置21~28时,对复位信号生成电路请求生成复位信号RST。因此,停电时、拔下电源插头时生成复位信号RST。CPU31控制电源补偿电路在截断电源供给时在规定时间(如0.3s)中供给电源。结果,即便由于停电、拔下电源插头在数据写入中断开电源,在上述规定时间内可完成应优先写入的数据的写入。作为电源补偿电路,例如使用电容器。
控制电路30控制电源电路而控制正电源的输出。本实施例的控制电路30不常常对存储装置21~28提供电源,仅在产生对存储装置21~28的访问请求时对存储装置21~28提供正电源。
从个人计算机PC(控制电路30)送出的数据列参考图4来说明。图4是从个人计算机PC向存储装置21~28送出的数据列的一例的说明图。
个人计算机PC送出的数据列如图4所示具有3比特识别数据部、1比特读出/写入命令部、1比特~252比特的写入/读出数据部。个人计算机PC从存储装置21~28读出数据时,控制控制电路30的时钟信号生成电路,例如生成4微米间隔的时钟信号SCK,对存储装置21~28写入数据时生成3ms间隔的时钟信号SCK。
接着,参考图5说明存储装置21~28的内部结构。图5是表示存储装置21的内部结构的框图。各个存储装置21~28的内部结构除存储的识别信息(识别数据)和固有的数据外都相同,因此下面的说明中代表性地说明存储装置21的内部结构。
存储装置21具有存储器阵列201、地址计数器202、ID比较器203、操作码解码器204和I/O控制器205。
存储器阵列201具有规定容量,如256比特的存储区域,从前面开始的3比特的存储区域中存储识别数据,从前面开始的第4比特的存储区域是无效区域。如上所述,通常从主计算机10送出的数据列的前面3比特中存储识别数据,从前面开始的第4比特的存储区域中存储写入/读出命令。因此如果不是从前面开始的第5比特以后的存储区域,则不进行数据写入,存储器阵列201的存储区域具有这种结构,从而前面的4比特为读出专用的存储区域。存储器阵列201从前面第5比特开始具有应优先写入信息,如墨消耗量或墨剩余量。通过具有这种结构,不操作电源开关尔断开电源的情况下,电源补偿电路可补偿电源供给的期间内可将重要的数据写入存储器阵列201。
写入识别信息时,通过在存储器阵列201写入和存储器阵列201的容量相同的容量的数据,可对前面3比特进行写入。本实施例中,由于存储器阵列201具有256比特的容量,识别信息写入用计算机首先在可写入的第5比特到第256比特中写入252比特的容量的数据,接着在存储器阵列201写入257~259比特的3比特的容量的数据(识别信息)。存储器阵列201的地址中到第256比特之前已经写入完成,因此新写入的数据写入在存储器阵列201的前面的1~3比特中。其结果是存储器阵列201的前面3比特中写入识别信息(ID数据)。
地址计数器202是与时钟信号SCK同步对其计数值递增计数的电路,和存储器阵列201连接。计数值与存储器阵列201的存储区域位置(地址)相关,由地址计数器202的计数值指定存储器阵列201的写入位置或读出位置。地址计数器202连接复位信号端子RT,输入复位信号RST时,把计数值复位为初始值。这里,初始值和存储器阵列201的前面位置相关,可以是任何值,一般将0用作初始值。
ID比较器203连接时钟信号端子CT、数据信号端子DT、复位信号端子RT,判断经数据信号端子DT输入的数据列中包含的识别数据和存储器阵列201中存储的识别数据是否一致。具体说,ID比较器203取得在复位信号RST输入后输入的3比特的数据,即识别数据。ID比较器203具有存储数据列中包含的识别数据的3比特寄存器(未表示)、存储经I/O控制器205从存储器阵列201取得的识别数据的3比特寄存器(未表示),通过两个寄存器的值是否一致判断识别数据是否一致。ID比较器203在两个识别数据一致的情况下,向操作码解码器204输出访问许可信号EN。ID比较器203在输入复位信号后,清空寄存器的值。存储装置21和其他的全部存储装置22~28的ID比较器203中存储公用识别数据,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存储(1,1,1)。通过存储装置21~28的ID比较器203保持该公用识别数据,可同时对存储装置21~28执行应写入数据的写入。
操作码解码器204和I/O控制器205、时钟信号端子CT、数据信号端子DT连接,取得输入复位信号RST后输入的第4比特的数据,即写入/读出命令。操作码解码器204输入访问许可信号EN后,分析取得的写入/读出命令,对I/O控制器205送出写入处理请求和读出处理请求。
I/O控制器205和数据信号端子DT、存储器阵列201连接,根据来自操作码解码器204的请求,切换控制对存储器阵列201的数据传送方向和对数据信号端子DT(和数据信号端子DT连接的信号线)的数据传送方向。I/O控制器205也连接复位信号端子RT,接收复位信号RST。I/O控制器205具有暂时存储从存储器阵列201读出的数据和对存储器阵列201写入数据的第一缓冲器存储器(未表示)和暂时存储来自数据总线DB的数据和到数据总线DB的数据的第二缓冲器存储器(未表示)。
I/O控制器205通过输入复位信号初始化,初始化时将对存储器阵列201的数据传送方向设定为读出方向,通过把和数据信号端子DT连接的信号线作为高阻抗禁止对数据信号端子DT传送数据。该初始化时的状态维持到从操作码解码器204输入写入处理请求或读出处理请求。因此,输入复位信号后,经数据信号端子DT输入的数据列的前面4比特的数据不写入存储器阵列201中,另一方面,存储在存储器阵列201的前面4比特(靠内第4比特是无效数据)的数据送出到ID比较器203。其结果存储器阵列201的前面4比特是读出专用状态。
C.第一实施例的识别系统的动作
参考图6至图8,说明本实施例的识别系统的动作。图6是表示访问存储装置21~28时由控制电路30执行的处理例行程序的流程图。图7是表示数据读出时复位信号RST、时钟信号SCK、第一和第二数据信号CDA1、CDA2以及地址计数值的时间关系的时序图。图8是表示数据写入时复位信号RST、时钟信号SCK、第一和第二数据信号CDA1、CDA2以及地址计数值的时间关系的时序图。
控制电路30的CPU31保持待机状态,直到盒外(cartridge out)信号线COL的输入值CO为0(步骤S100:否)。即,全部的墨盒正确地容纳在墨盒夹持器上时,由于电源负极信号线VSL串联联接而接地,盒外(cartridge out)信号线COL的输入值CO表示为接地电压(例如,大约0V)。与此相反,例如,即便是一个墨盒都没有正确容纳在墨盒支架的情况下,由于电源负极信号线VSL没有串联联接,也不接地,与控制电路的电路电压对应的值出现在盒外(cartridgeout)信号COL上。其中,本实施例中为消除噪音等的影响,以规定的阈值为基准进行二值化。因此盒外(cartridge out)信号线COL的输入值CO取0或1。
CPU31在盒外(cartridge out)信号线COL的输入值CO取0(步骤S100:是)时,如图7和图8所示,经电源供给线VDL将电源电压提供给存储装置21~28的电源正极端子VDDM(VDD=1),在复位信号生成电路中生成复位?低信号(RST设置为0),经复位信号线RL送出到复位总线RB(步骤S110)。即,仅限于墨盒未正确容纳在墨盒夹持器的情形下,不对存储装置21~28提供电源电压。复位信号RST是激活低,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生成、输入复位信号RST的用语指的是不受特别限制的复位?低信号。
CPU31接着如图7和图8所示,在复位信号生成电路中设置为RST为1,将复位信号RST设置为高(步骤S120)。CPU31发出发出希望访问的墨盒CA1~CA8(存储装置21~28)的识别数据(ID数据)(步骤S130)。如图7和图8所示,发出的ID数据与时钟信号SCK的上升沿同步地经数据信号线DL传送到数据总线DB。本实施例中,ID数据不需要区分为属于第一组的存储装置21、23、25、27的ID数据和属于第二组的存储装置22、24、26、28的ID数据来使用。即第一组和第二组中可分别识别存储装置,超出这些组则不必要再识别。因此作为ID数据,存在四种模式就足够了。或者说,本实施例中墨盒CA的数目为8个,分配给ID数据的数据量为3比特,因此,通过第一和第二组,分配唯一的ID数据,可识别各个墨盒CA。ID数据(1,1,1)是预先存储在全部的存储装置21~28的ID比较器中的识别数据,在发出的ID数据为(1,1,1)的情况下,可对全部的存储装置21~28同时执行数据的写入。
CPU31判定访问请求是针对构成第一组的存储装置21、23、25、27的(步骤S140)。CPU31判定为访问请求是针对构成第一组的存储装置21、23、25、27的情况下(步骤S140:是),对第一数据信号线DL1发出读出信号(READ)或者写入命令(WRITE)之一(步骤S145)。发出的命令经第一数据信号线DL1传送到第一数据总线DB1。如图7和图8所示,命令与将复位信号RST从低切换为高后的第四个时钟信号SCK的上升沿同步地传送到第一数据总线DB1。
本实施例中,发出的命令是写入命令的情况下,CPU31对时钟信号生成电路延缓时钟信号SCK的速度,即要求加长时钟信号SCK的生成间隔。另一方面,发出的命令是读出命令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维持时钟信号速度。对EEPROM写入数据所需的时间,例如是3ms左右,数据读出需要的时间,例如是4us左右。因此数据写入时需要数据读出时所需时间的大约1000倍左右。因此,直到发出数据写入信号之前,按快的时钟信号速度访问存储装置21、22、23、28、24,数据写入处理时延缓时钟信号速度,使得缩短访问时间的同时确实实现数据的写入。
CPU31还判定访问请求是否是针对构成第二组的存储装置22、24、26、28(步骤S150)。本实施例中,由于使用两根数据信号线DL1、DL2,对两个组同时进行访问,写入不同的数据。CPU31判定为访问请求是针对构成第二组的存储装置22、24、26、28的情况下(步骤S150:是),对第二数据信号线DL2发出读出命令(READ)或写入命令(WRITE)之一(步骤S155)。CPU31在步骤140中判定为访问请求不是针对构成第一组的存储装置21、23、25、27的情况下(步骤S140:否),将命令发出到第二数据信号线DL2(步骤S155)。发出的命令经第二数据信号线DL2传送到第二数据总线DB2。如图7和图8所示,命令与将复位信号RST从低切换为高后的第四个时钟信号SCK的上升沿同步地传送到第二数据总线DB2。
CPU31在步骤S150中判定为不是针对构成第二组的存储装置22、24、26、28的情况下(步骤S150:否)或在步骤S155中送出命令到第二数据信号线DL2后,发出与希望写入或读出的存储器阵列,如存储装置21的存储器阵列201的地址(位置)对应的数目的时钟信号脉冲(步骤S160)。本实施例的存储装置21~28是顺序访问型的装置,为访问存储器阵列201的希望的地址发出与希望访问(写入或读出)的地址对应的数目的时钟信号脉冲,必须将地址计数器202的计数值增加到与规定的地址对应的计数值。
最后,CPU31在复位信号生成电路生成复位?低信号(RST设置为0),经复位信号线RL送出到复位总线RB,完成对存储装置21~28的访问。这样通过送出复位信号RST(复位?低信号)完成访问,或者在电源断开时也送出复位信号RST,从而数据写入中断开电源的情况下可正常结束完成了写入的数据的写入处理。
D.第一实施例的存储装置的动作
接着参考图9说明由控制电路30进行访问时由存储装置21~28的各构成电路执行的处理。本说明中以构成第一组的存储装置21为代表说明,但构成第二组的存储装置也可以同样动作。
存储装置21根据从上述的CPU31送出的各种信号动作。下面参考图7和图8说明存储装置21根据CPU31送出的信号输出定时的动作。
复位?低信号输入到复位总线RB中时,地址计数器202将计数值复位到初始值(0)(步骤S210)。ID比较器203、I/O控制器205也被初始化。即,ID比较器内的两个寄存器被清零,I/O控制器205将对存储器阵列201的数据传送方向设定为读出方向,同时将与数据信号端子DT连接的信号线设为高阻抗,禁止数据传送。
如上所述,CPU31将复位信号RST从低切换为高时,与时钟信号SCK大上升沿同步地送出各种数据。地址计数器202将同一复位信号RST从低切换为高后,与时钟信号SCK的上升沿同步地将计数值从初始值逐一增加。
ID比较器203取得与将复位信号RST从低切换为高后的第3个时钟信号SCK的上升沿同步地传送到数据总线DB的数据,即取得3比特的ID数据,存储在第一个3比特寄存器中(步骤S220a)。与此同时,ID比较器203从由地址计数器202的计数值00、01、02指定的存储器阵列201的地址取得数据,即,取得存储器阵列201中存储的识别数据,存储在第一个3比特寄存器中(步骤S220b)。
ID比较器203判断第一、第二寄存器中存储的ID数据(识别数据)是否一致(步骤S230)。另外,ID比较器203判断预先保持的公用ID数据与第一寄存器中存储的ID数据是否一致。ID比较器203判断为ID数据不一致时(步骤S230:否),CPU31把许可访问存储器阵列201,结束存储装置21的访问处理。该情况下,许可对构成第一组的其他存储装置23、25、27之一进行访问。
另一方面,ID比较器203判断为ID数据一致时(步骤S240),向操作码解码器204送出访问许可信号EN。该情况下,仅许可对构成第一组的存储装置21、23、25、27中的存储装置21,或者在ID数据为(1,1,1)的情况下对全部的存储装置21、23、25、27的存储器阵列进行访问。接收访问许可信号EN的操作码解码器204取得与将复位信号RST从低切换为高后的第4个时钟信号SCK的上升沿同步地传送到数据总线的读出/写入命令,判断是否为写入命令(步骤S240)。
操作码解码器204判定为是写入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240:是),对I/O控制器205送出写入命令。接收写入命令的I/O控制器205将对存储器阵列201的数据传送方向变更为写入方向,解除和数据端子DT连接的信号线的高阻抗设定,许可数据传送(步骤S250)。该状态下,送出到数据总线的写入数据与时钟信号SCK同步地按每1比特地顺序存储在顺序计数的地址计数器202的计数值指定的存储器单元201的地址(位置)上。本实施例的存储装置21被顺序访问,因此,从CPU31送出的写入数据除了与希望改写的地址对应的数据外,具有与存储器单元201中当前存储的数据相同的值(0或1)。即,由同一值改写存储器单元201中的没有改写的地址的数据。
操作码解码器204判定为不是写入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240:否),对I/O控制器205送出读出命令。接收读出命令的I/O控制器205将对存储器阵列201的数据传送方向变更为读出方向,解除和数据端子DT连接的信号线的高阻抗设定,许可数据传送(步骤S260)。该状态下,存储在存储器单元201中的数据与时钟信号SCK同步地按由顺序递增的地址计数器202的计数值指定的地址(位置)顺序被顺序读出,顺序写入到I/O控制器205的第一缓冲存储器上。
即,仅最后读出的地址的数据(由CPU31指定的地址位置的数据)最终保持在I/O控制器205的第二缓冲存储器中。I/O控制器205经数据端子DT向数据总线DB发送第二缓冲存储器中保持的读出数据,传送到CPU31。
最后,输入复位?低信号时,地址计数器202、ID比较器203、I/O控制器205被初始化,结束数据写入或读出。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识别系统,将存储装置21~28分为第一和第二组,经第一数据信号线DL1和第二数据信号线DL2访问各组。因此,如本实施例所示,在具有8个存储装置的情况下,4个ID数据分配给构成各组的存储装置,识别各存储装置,执行数据的读出、数据的写入。另外,由于具有2个数据信号线DL1和DL2,可同时对构成第一组的存储装置21、23、25、27和对构成第二组的存储装置22、24、26、28进行访问,可缩短数据读出和数据写入时间。
读出或写入数据按1比特单位确定,复位?低信号的再输入不是数据确定必须的动作。另外,如所述的那样,复位信号RST在电源切断时也输出,因此例如即便在数据的写入过程中偶尔产生电源中断,对此时写入完成的数据结束写入,本实施例1中,按1比特单位写入数据,因此对于写入完成的数据,可避免数据消失等问题。
电源断开时,通过电源补偿电路在规定期间中补偿电源供给,并且数据写入时,从墨剩余量或墨消耗量这种写入优先数据开始顺序写入。因此,需要对多个存储装置21~28进行写入时,对全部的存储装置完成写入优先数据的写入。可使用第一和第二数据信号线DL1、DL2对构成第一和第二组的存储装置同时进行写入,从而即便是存储装置数增多时,也可不增大电源补偿电路的容量,完成必要数据的写入。
E.第二实施例的识别系统的概念
参考图10概念性说明第二实施例的识别系统的特征。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识别系统的特征的说明图。与第一实施例的识别系统的构成部件相同的构成部件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符号,其说明从略。
第二实施例的识别系统具有特征:替代数据信号线DL,具备2根复位信号线RL。控制对构成第二实施例的识别系统的8个存储装置21~28的数据写入和从存储装置21~28的数据读出的控制电路30经时钟信号线CL、数据信号线DL向各存储装置21~28发送时钟信号SCK和数据信号SDA。另一方面,从控制电路30送出的复位信号RST中对于构成第一组的存储装置21、23、25、27的第一复位信号RST1经第一复位信号线RDL1提供给构成第一组的存储装置21、23、25、27。复位信号RST中对于构成第二组的存储装置22、24、26、28的第二复位信号RST2经第二复位信号线RL2提供给构成第二组的存储装置22、24、26、28。
接着,参考图11说明墨盒上备有的存储装置和控制电路30(个人计算机PC)的连接状态。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识别系统的墨盒CA1~CA8上备有的各存储装置21~28和控制电路30(个人计算机PC)的连接状态的框图。对于和第一实施例的识别系统的构成部件相同的构成部件,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符号,其说明从略,并且下面的说明中,仅说明和第一实施例的识别系统的不同点。图11中,为使说明简单,以具有存储装置21、22、23、28的墨盒CA1、CA2、CA3、CA8为代表模式表示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例的识别系统的说明相同。
各存储装置21~28的数据信号端子DT、时钟信号端子CT、复位信号端子RT经数据总线DB、时钟总线CB、第一和第二复位总线RB1、RB2彼此连接。其中,对于构成第一组的存储装置21、23、25、27连接第一复位总线RB1、对于构成第二组的存储装置22、24、26、28连接第二复位总线RB2。控制电路30和数据总线DB、时钟总线CB、第一和第二复位总线RB1、RB2经数据信号线DL、时钟信号线CL、第一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L1、RL2连接。因此,控制电路30对应各复位信号线RL1和RL2具有2个用于对第一和第二复位总线RB1、RB2送出复位信号的复位信号生成电路。信号线例如作为柔性馈电电缆(FFC)实现。
F.第二实施例的识别系统的动作
参考图12至图14,说明本实施例的识别系统的动作。图12是表示访问存储装置21~28时由控制电路30执行的处理例行程序的流程图。图13是表示对构成第一组的存储装置进行数据读出时第一和第二复位信号RST1、RST2、时钟信号SCK、数据信号CDA以及地址计数值的时间关系的时序图。图14是表示对构成第二组的存储装置进行数据读出时第一和第二复位信号RST1、RST2、时钟信号SCK、数据信号CDA以及地址计数值的时间关系的时序图。对于第一实施例中说明过的步骤简单说明。
控制电路30的CPU31保持待机状态,直到盒外(cartridge out)信号线COL的输入值CO为0(步骤S300:否)。CPU31在盒外(cartridgeout)信号线COL的输入值CO取0(步骤S300:是)时,如图13和图14所示,经电源供给线VDL将电源电压提供给存储装置21~28的电源正极端子VDDM(VDD=1),在第一和第二复位信号生成电路中生成复位?低信号(RST1、RST2设置为0),经第一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L1、RL2送出到第一和第二复位总线RB1、RB2(步骤S310)。复位信号RST是激活低,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生成、输入复位信号RST的用语指的是不受特别限制的复位?低信号。
CPU31判定访问请求是针对构成第一组的存储装置21、23、25、27的(步骤S320)。CPU31判定为访问请求是针对构成第一组的存储装置21、23、25、27的情况下(步骤S320:是),如图13所示,在第一复位信号生成电路中使得RST=1,将第一复位信号RST设为高(步骤S330)。此时,第二复位信号RST维持低。如所述那样,本实施例的存储装置21~28以复位信号RST从低切换为高为触发,许可控制电路30的访问。
因此,与第二复位信号线RL2连接的构成第二组的存储装置22、24、26、28将信号电平维持低,从而使数据信号线DL浮动,不对CPU31送出的命令、ID数据产生反应。其结果,仅存储相同的ID数据的第一组的存储装置和第二组的存储装置中属于第一组的存储装置对CPU31的命令作出反应,实现对希望的存储装置的数据写入或数据读出。本实施例中,为简化说明,仅使用数据读出时的定时来说明。
另一方面,CPU31判定访问请求不是针对构成第一组的存储装置21、23、25、27的,即是针对构成第二组的存储装置22、24、26、28的(步骤S320:否)的情况下,如图14所示,在第二复位信号生成电路中使得RST=1,将第二复位信号RST设为高(步骤S340)。此时,第一复位信号RST1维持低。
CPU31发出希望访问的墨盒CA1~CA8(存储装置21~28)的识别数据(ID数据)(步骤S350)。发出的ID数据如图13和图14所示,与时钟信号SCK的上升沿同步地经数据信号线DL送出到数据总线DB上。本实施例中,第一组和第二组中,可分别识别存储装置,超出这些组则不必要再识别,如上所述。
CPU31对数据信号线DL发出读出命令(READ)或写入命令(WRITE)之一(步骤S360)。发出的命令经数据信号线DL传送到数据总线DB。例如图13和图14所示,命令按与第一复位信号RST1从低切换为高后的第四时钟信号SCK的上升沿同步地方式传送到数据总线DB。
本实施例中,发出的命令是写入命令的情况下,CPU31对时钟信号生成电路延缓时钟信号SCK的速度,发出的命令是读出命令的情况下,维持时钟信号速度,如上所述。
CPU31发出与希望写入或读出的存储器阵列,如存储装置21的存储器阵列201的地址(位置)对应的数目的时钟信号脉冲(步骤S370)。本实施例的存储装置21~28是顺序访问型存储装置。最后,CPU31在第一和第二复位信号生成电路生成复位?低信号(RST1、RST2设置为0),经第一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L1、RL2送出到第一和第二复位总线RB1、RB2,完成对存储装置21~28的访问。这样通过送出第一和第二复位信号RST1、RST2(复位?低信号)完成访问,或者在电源断开时也送出第一和第二复位信号RST1、RST2,从而数据写入中断开电源的情况下可至少正常结束完成了写入的数据的写入处理。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识别系统,可以是将存储装置21~28分为第一和第二组,经第一复位信号线RL1和第二复位信号线RL2访问其中一组的存储装置的状态。因此,如本实施例所示,在具有8个存储装置的情况下,4个ID数据分配给构成各组的存储装置,识别各存储装置,执行数据的读出、数据的写入。另外,由于生成第一和第二复位信号RST1、RST2的复位信号生成电路要求的电路规模小,因此即便是具有2个复位信号生成电路的情况下,也具有按配备1个复位信号生成电路的控制电路30相同的电路规模即可的优点。
另外,读出的或写入的数据按1比特单位确定的优点等与第一实施例的识别系统所述的同样。
上面根据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识别系统和识别方法,为容易理解本发明,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发明的实施例。在不背离其宗旨和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作变更、改变,并且本发明也包含其等价物。
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具有1根复位信号线RST、2根数据信号线DL1、DL2的情况和具有2根复位信号线RST1、RST2、1根数据信号线DL的情况,但也可以具有2根复位信号线RST1、RST2和2根数据信号线DL1、DL2。各信号线的数目可以是2根以上。该情况下,当然有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得到的作用效果,还有按数据写入、数据读出顺序增加版本的优点。
上述实施例中,将EEPROM作为存储装置21~28进行了说明,但如果是将存储数据维持不易失并且可改写存储数据的存储装置,也不限于EEPROM。
上述实施例中,作为优先写入数据,例示出剩余数据和墨消耗量数据,但可替代这些数据或除这些数据外,使用其他数据作为优先写入数据。
上述实施例中,在存储器单元201的前面的3比特中存储识别数据,但识别数据的容量可由应识别存储装置的数目适当变更。存储器单元201的容量不限于256比特,可对应要存储数据量适当变更。
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在独立的墨盒上配置8个存储装置21~28的情况,但本实施例的存储装置21可适用于2色~7色或9色以上的墨盒。对于构成第一和第二组的存储装置,如可按4∶3、1∶6任意变更。在1∶6的情况下,对多个墨色任意使用的组分配1,例如深黄色、完全普通纸对应黑色,通常对使用同一墨色的组分配6(如青色、浅青色、洋红色、浅洋红色、黑色)。该情况下,对于任意使用的墨色可分配相同的ID数据,容易管理ID数据。在识别任意的多个墨色时,可利用与ID数据一起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墨色、墨种类信息判断墨盒CA中容纳的墨色。

Claims (23)

1.一种打印记录材料容器识别系统,从具有分别按顺序访问的存储装置的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中识别希望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各自具有多个上述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组;
配置在上述各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上并且存储在上述各个组内各自不同的识别信息的存储装置;
按组为单位总线连接构成上述各组的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的多个数据信号线;
利用上述识别信息从上述打印记录材料容器选择1个或多个希望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使用上述多个数据信号线中的1个或多个数据信号线对选择的1个或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执行信息读出和写入的信息处理控制装置。
2.一种打印记录材料容器识别系统,从具有分别按顺序访问的存储装置的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中识别希望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构成第一组并且具有存储各自不同的识别信息的存储装置的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
构成第二组并且具有存储各自不同的识别信息的存储装置且与构成上述第一组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不同的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
总线连接构成上述第一组的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的第一数据信号线;
总线连接构成上述第二组的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的第二数据信号线;
利用上述识别信息从上述打印记录材料容器选择1个或多个希望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使用上述第一数据信号线和上述第二数据信号线中的至少1个对选择的1个或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执行信息读出和写入的信息处理控制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识别系统,还包括连接构成上述第一和第二组的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时钟信号线,
上述信息处理控制装置与流过上述时钟信号线的时钟信号同步地向上述第一数据信号线和上述第二数据信号线至少之一送出包含与选择的上述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对应的识别信息和读写命令的数据列,对上述选择的1个或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执行信息的读出和写入。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识别系统,上述选择的1个或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根据上述送出的读写命令向上述第一数据信号线和上述第二数据信号线至少之一送出存储的信息,或者在上述第一数据信号线和上述第二数据信号线至少之一中存储存在的信息。
5.一种打印记录材料容器识别系统,从具有分别按顺序访问的存储装置的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中识别希望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构成第一类并且具有存储各自不同的识别信息的存储装置的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
构成第二类并且具有存储与构成上述第一类的各存储装置中存储的任一识别信息相同或者与构成上述第一类的各存储装置中存储的任一识别信息不同的识别信息的存储装置的单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
总线连接构成上述第一类的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的第一数据信号线;
总线连接构成上述第二类的上述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的第二数据信号线;
利用上述识别信息从上述打印记录材料容器选择1个或多个希望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使用上述第一数据信号线和上述第二数据信号线中的至少1个对选择的1个或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执行信息读出和写入的信息处理控制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识别系统,构成上述第二类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中存储与容纳的打印记录材料色无关的相同的识别信息,上述存储装置中除上述识别信息外,还存储在上述打印记录材料容器中容纳的打印记录材料色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识别系统,上述第一类由4~6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构成。
8.一种打印记录材料容器识别系统,从具有按顺序访问的存储装置的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中识别希望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对识别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执行信息的读出和写入,其特征在于具有:
构成第一组并且具有存储各自不同的识别信息的存储装置的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
构成第二组并且具有存储各自不同的识别信息的存储装置且与构成上述第一组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不同的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
总线连接构成上述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数据信号线;
连接构成上述第一组的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的第一复位信号线;
连接构成上述第二组的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的第二复位信号线;
将上述第一复位信号线或上述第二复位信号线之一维持在复位状态,利用上述识别信息从上述存储装置选择希望的存储装置,经上述数据信号线执行信息读出和写入的信息处理控制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识别系统,还包括连接构成上述第一和第二组的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时钟信号线,
上述信息处理控制装置在选择构成上述第一组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时,将上述第二复位信号线维持在复位状态,并且与流过上述时钟信号线的时钟信号同步地向上述数据信号线送出包含与选择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对应的识别信息和读写命令的数据列,对上述选择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执行信息的读出和写入。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识别系统,还包括连接构成上述第一和第二组的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时钟信号线,
上述信息处理控制装置在选择构成上述第二组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时,将上述第一复位信号线维持在复位状态,并且与流过上述时钟信号线的时钟信号同步地向上述数据信号线送出包含与选择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对应的识别信息和读写命令的数据列,对上述选择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存储装置执行信息的读出和写入。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之一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识别系统,上述各存储装置包括:
存储数据的存储单元;
和上述数据信号线连接的数据总线;
与经上述时钟信号线输入的时钟信号同步地对计数值递增计数并指定上述存储单元的存储区域的应访问位置,并且初始化时将计数值复位为初始值的地址计数器;
配置在上述存储单元和上述数据总线之间,控制对上述存储单元的数据传送方向和上述数据总线的数据传送方向,并且初始化时将对上述存储单元的数据传送方向设定为数据读出方向且截断和上述数据总线的连接的输入输出控制装置;
连接于上述数据总线,并且判断经上述数据总线输入的输入识别信息和经上述输入输出控制装置读出的存储在上述存储单元中的识别信息是否一致的比较装置;
在判断为上述二识别信息一致时,许可对上述存储单元访问的访问许可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识别系统,上述存储装置还包括命令解码器,其连接上述数据总线和上述比较装置,并且在从上述比较装置接收到上述输入识别信息和上述存储单元中存储的识别信息一致的判定结果的情况下,分析经上述数据总线输入的写入/读出命令,根据分析结果对上述输入输出控制装置请求切换上述数据总线的数据传送方向,
上述输入输出控制装置在结束上述命令解码器的写入/读出命令分析之前,维持上述初始化时的对上述存储单元的数据传送方向和与上述数据总线的连接截断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10之一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识别系统,上述存储装置对应在上述打印记录材料容器中容纳的墨种类存储因每一墨种类而不同的识别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识别系统,上述信息处理控制装置包括:
时钟信号生成电路;
生成初始化上述存储装置的复位信号的复位信号生成电路;
发出与上述多个存储装置中希望的存储装置对应的识别信息的识别信息发出电路;
与上述生成的时钟信号同步地向上述数据信号线送出包含上述发出的识别信息和读写命令的数据列的数据送出电路。
15.一种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构成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集合,该打印记录材料容器包括至少存储与内含的打印记录材料相关的信息的按顺序访问的存储装置,具有:
总线连接供给时钟信号的时钟信号线和供给复位信号的复位信号线以及第一数据信号线,并且分别具有构成第一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组的存储不同的识别信息的存储装置的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
总线连接上述时钟信号线和上述复位信号线以及上述第二数据信号线,并且分别具有构成第二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组的存储不同的识别信息的存储装置的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
16.一种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构成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集合,该打印记录材料容器包括至少存储与内含的打印记录材料相关的信息的按顺序访问的存储装置,具有:
总线连接供给时钟信号的时钟信号线和供给复位信号的1根复位信号线以及多个数据信号线,并且包含分别具有存储不同的识别信息的存储装置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组。
17.一种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构成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集合,该打印记录材料容器包括至少存储与内含的打印记录材料相关的信息的按顺序访问的存储装置,具有:
总线连接供给时钟信号的时钟信号线和供给复位信号的多根复位信号线以及多个数据信号线,并且包含分别具有存储不同的识别信息的存储装置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组。
18.一种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构成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集合,该打印记录材料容器包括至少存储与内含的打印记录材料相关的信息的按顺序访问的存储装置,具有:
总线连接供给时钟信号的时钟信号线和供给复位信号的1根或多根复位信号线以及多个数据信号线,并且包含分别具有存储不同的识别信息的存储装置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组。
19.一种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构成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集合,该打印记录材料容器包括至少存储与内含的打印记录材料相关的信息的按顺序访问的存储装置,具有:
总线连接供给时钟信号的时钟信号线和传递数据信号的数据信号线以及供给第一复位信号的第一复位信号线,并且分别具有构成第一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组的存储不同的识别信息的存储装置的多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
总线连接上述时钟信号线和上述数据信号线以及供给第二复位信号的第二复位信号线,并且具有构成第二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组的存储识别信息的存储装置的1个打印记录材料容器。
20.根据权利要求15~19之一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集合,构成上述第一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组的存储装置存储的识别信息和构成上述第二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组的存储装置存储的识别信息相同。
21.一种从第一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组和第二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组中识别希望访问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方法,其中第一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组具有总线连接时钟信号线和复位信号线以及第一数据信号线的同时,保持各自固有的识别信息的多个非易失性的按顺序访问的存储装置,第二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组具有总线连接时钟信号线和复位信号线以及第二数据信号线的同时,保持各自固有的识别信息的多个非易失性的按顺序访问的存储装置,
对上述复位信号线输出复位信号,
与时钟信号同步地向上述第一数据信号线和上述第二数据信号线至少之一送出包含希望访问的上述打印记录材料容器中备有的存储装置的识别信息和读写命令的数据列。
22.一种从第一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组和第二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组中识别希望访问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方法,其中第一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组具有总线连接时钟信号线和数据信号线以及第一数据信号线的同时,保持各自固有的识别信息的多个非易失性的按顺序访问的存储装置,第二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组具有总线连接时钟信号线和数据信号线以及第二复位信号线的同时,保持各自固有的识别信息的多个非易失性的按顺序访问的存储装置,
根据对上述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访问请求,对上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和第二复位信号线送出复位信号,
判断请求访问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是否包含在上述第一组或上述第二组之一中,
在判定为上述请求访问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包含在上述第一组中的情况下,停止对上述第一复位信号线送出复位信号;
与时钟信号同步地向上述数据信号线送出包含与上述请求访问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备有的存储装置对应的识别信息和读写命令的数据列。
23.根据权利要求22的识别方法,在判定为上述请求访问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包含在上述第二组中的情况下,停止对上述第二复位信号线送出复位信号;
与时钟信号同步地向上述数据信号线送出包含与上述请求访问的打印记录材料容器备有的存储装置对应的识别信息和读写命令的数据列。
CN02122881.7A 2001-06-19 2002-06-18 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识别系统、识别方法和总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032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84313/2001 2001-06-19
JP2001184313A JP4123739B2 (ja) 2001-06-19 2001-06-19 印刷記録材容器の識別システムおよび識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92055A true CN1392055A (zh) 2003-01-22
CN1190324C CN1190324C (zh) 2005-02-23

Family

ID=19024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12288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0324C (zh) 2001-06-19 2002-06-18 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识别系统、识别方法和总成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749281B2 (zh)
EP (2) EP1270239B1 (zh)
JP (1) JP4123739B2 (zh)
CN (1) CN1190324C (zh)
AT (2) ATE393026T1 (zh)
DE (2) DE60205989T2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29185A (zh) * 2011-12-05 2013-06-05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数据存储装置及其数据访问方法、成像设备
CN104354473A (zh) * 2014-09-29 2015-02-18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成像盒芯片及成像盒
CN107301024A (zh) * 2017-06-09 2017-10-27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成像盒芯片、成像盒及数据处理方法
CN113580775A (zh) * 2021-08-02 2021-11-02 百瑞互联集成电路(上海)有限公司 热敏打印机的加热控制方法、装置、系统、介质及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21394B (en) * 2003-10-28 2010-03-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A control means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senseable objects
MXPA04012681A (es) 2003-12-26 2005-07-01 Canon Kk Recipiente para liquido y sistema de suministro de liquido.
JP4144523B2 (ja) * 2003-12-26 2008-09-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不意の書き込みを抑制する記憶装置を備える消耗品容器
KR20080022135A (ko) * 2005-05-30 2008-03-10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반도체 기억 장치
KR100739775B1 (ko) * 2005-12-13 2007-07-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원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US7614737B2 (en) * 2005-12-16 2009-11-10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n installed cartridge
JP4144637B2 (ja) 2005-12-26 2008-09-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材収容体、基板、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材収容体を準備する方法
JP5151372B2 (ja) 2007-10-01 2013-02-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の制御方法
US7758138B2 (en) 2007-10-01 2010-07-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jet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configured to reduce effects of electrical fluctuations
US7966501B2 (en) * 2007-10-04 2011-06-2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ulti-function peripheral, power supply apparatus, and power supply control method
JP5098616B2 (ja) * 2007-12-12 2012-12-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子装置、半導体記憶装置、印刷記録材収容体および制御装置
KR101398633B1 (ko) 2008-01-28 2014-05-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메모리 장치 및 이 장치의 칩 식별신호 발생방법
JP5104386B2 (ja) 2008-02-21 2012-12-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CN101856912B (zh) 2009-04-01 2013-05-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存储装置和包括能够与主机电路电连接的存储装置的系统
JP5482275B2 (ja) 2009-04-01 2014-05-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憶装置、基板、液体容器、データ記憶部に書き込むべきデータをホスト回路から受け付ける方法、ホスト回路に対し電気的に接続可能な記憶装置を含むシステム
JP5233801B2 (ja) 2009-04-01 2013-07-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憶装置、ホスト回路、基板、液体容器、不揮発性のデータ記憶部に格納されたデータをホスト回路に送信する方法、ホスト回路と、前記ホスト回路と着脱可能な記憶装置を含むシステム
JP5577615B2 (ja) 2009-04-01 2014-08-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消費システム、液体消費装置、液体供給ユニット、および、液体供給ユニットに収容された液体の残量を管理する方法
JP5663843B2 (ja) 2009-04-01 2015-02-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憶装置、基板、液体容器、不揮発性のデータ記憶部の制御方法、ホスト回路と着脱可能な記憶装置を含むシステム
EP2237163B1 (en) 2009-04-01 2013-05-0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ystem having a plurality of memory devices and data transfer method for the same
JP5445072B2 (ja) 2009-11-27 2014-03-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複数の記憶装置を備える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ためのデータ転送方法
JP2011189730A (ja) 2010-02-22 2011-09-29 Seiko Epson Corp 記憶装置、基板、液体容器、ホスト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US8364859B2 (en) 2010-02-22 2013-01-2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torage device, board, liquid container and system
JP5556371B2 (ja) 2010-05-25 2014-07-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憶装置、基板、液体容器、データ記憶部に書き込むべきデータをホスト回路から受け付ける方法、ホスト回路に対し電気的に接続可能な記憶装置を含むシステム
CN101853000B (zh) * 2010-06-02 2012-05-23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带多成像盒芯片、使用该芯片的方法、成像系统及成像盒
JP5621496B2 (ja) * 2010-10-15 2014-11-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憶装置、回路基板、液体容器及びシステム
JP5853436B2 (ja) * 2011-06-23 2016-02-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5887748B2 (ja) * 2011-07-28 2016-03-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US9477616B2 (en) 2013-08-07 2016-10-25 Micron Technology, Inc.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of reducing chip select
US9619330B2 (en) * 2013-10-08 2017-04-11 Seagate Technology Llc Protecting volatile data of a storage device in response to a state reset
EP3352023B1 (en) * 2016-09-23 2022-03-23 Apex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torage medium,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cartridge chip using this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22094A (en) 1995-09-27 2000-02-08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Memory expansion circuit for ink jet print head identification circuit
US5940095A (en) 1995-09-27 1999-08-17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Ink jet print head identification circuit with serial out, dynamic shift registers
JP3601150B2 (ja) 1995-12-20 2004-12-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US6227643B1 (en) 1997-05-20 2001-05-08 Encad, Inc. Intelligent printer components and printing system
US6151041A (en) 1998-10-19 2000-11-21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Less restrictive print head cartridge installation in an ink jet printer
JP4395943B2 (ja) 1998-11-26 2010-01-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およびその情報の管理方法
DE60034080T2 (de) 1999-10-04 2007-12-06 Seiko Epson Corp.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vorrichtung, Halbleitervorrichtung und Aufzeichnungskopfvorrichtung
JP4081963B2 (ja) 2000-06-30 2008-04-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憶装置および記憶装置に対するアクセス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29185A (zh) * 2011-12-05 2013-06-05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数据存储装置及其数据访问方法、成像设备
CN103129185B (zh) * 2011-12-05 2016-04-06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数据存储装置及其数据访问方法、成像设备
CN104354473A (zh) * 2014-09-29 2015-02-18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成像盒芯片及成像盒
CN104354473B (zh) * 2014-09-29 2016-03-30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成像盒芯片及成像盒
CN107301024A (zh) * 2017-06-09 2017-10-27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成像盒芯片、成像盒及数据处理方法
CN113580775A (zh) * 2021-08-02 2021-11-02 百瑞互联集成电路(上海)有限公司 热敏打印机的加热控制方法、装置、系统、介质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473164B1 (en) 2008-04-23
EP1270239A3 (en) 2003-05-21
EP1473164A3 (en) 2004-11-17
CN1190324C (zh) 2005-02-23
EP1270239A2 (en) 2003-01-02
EP1270239B1 (en) 2005-09-07
DE60205989T2 (de) 2006-07-06
EP1473164A2 (en) 2004-11-03
DE60205989D1 (de) 2005-10-13
JP2002370383A (ja) 2002-12-24
ATE393026T1 (de) 2008-05-15
JP4123739B2 (ja) 2008-07-23
DE60226279D1 (de) 2008-06-05
ATE303900T1 (de) 2005-09-15
US6749281B2 (en) 2004-06-15
DE60226279T2 (de) 2009-05-28
US20020191041A1 (en) 2002-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0324C (zh) 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识别系统、识别方法和总成
JP4985797B2 (ja) 印刷記録材容器の識別
JP4262165B2 (ja) 記録装置及びデータ処理方法
US20040046830A1 (en) Multi-print head printing device
US7384115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printhead
JP2004148723A (ja) 記録装置
JP2003039711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前記画像処理装置を用いるプリント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トシステム
CN1268494C (zh) 记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6837562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JP2006181985A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2006346937A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4561571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4447819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H11115223A (ja) 印刷装置
CN1486846A (zh) 记录装置及控制方法以及记录头和用于记录头的元件基体
JP2006231735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装置
JP4872996B2 (ja) 印刷記録材容器の識別システムおよび識別方法
JP4240139B2 (ja) 印刷記録材容器セット
JP4219218B2 (ja) 記録システム、プリンタドライバ、及び記録装置
JP2007125843A (ja) 記録システム
US9880795B2 (en) Recording system, record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control method that shift range of recording elements
JP2005234938A (ja) 情報管理装置
JP200134765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プリントシステム
JP4328540B2 (ja) 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JP2005343144A (ja) 記録装置及び予備吐出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223

Termination date: 201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