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32480C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32480C
CN1332480C CNB2004101001667A CN200410100166A CN1332480C CN 1332480 C CN1332480 C CN 1332480C CN B2004101001667 A CNB2004101001667 A CN B2004101001667A CN 200410100166 A CN200410100166 A CN 200410100166A CN 1332480 C CN1332480 C CN 133248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shell
circuit board
side coupling
clamped nip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10016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24989A (zh
Inventor
中野宽
前岨宏芳
岡村宪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40463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10378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4046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5166492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624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249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3248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3248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02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 H01R4/028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comprising means for preventing flowing or wicking of solder or flux in parts not desir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7Soldering or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01R13/41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by frictional grip in grommet, panel or ba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 H01R43/025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for soldering or welding connectors to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将电路板连接器小型化。外壳10设置有安装凹槽15,由金属板制成的板固定部分30可安装到其中。每个板固定部分30包括一个主体部分31和一个钎焊部分32,该钎焊部分从主体部分31的底部35横向突出。通过将外壳10放置到电路板K上并将板固定部分30的钎焊部分32与安装在安装凹槽15中的板固定部分进行钎焊,能够将该板固定部分30固定到电路板K上。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它将被连接或安装到一个电力设备或电子设备上,如电路板上(所谓的电路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路板连接器的一个例子例如在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号H05-326049中公开。如附图13所示,为了将容纳端子接头1的外壳2安装到电路板3上,横向突出的板固定部分4整体形成在外壳2的相对侧表面的底部末端上,并且通过形成在电路板3上的螺钉插入孔插入的螺钉6拧入到形成在板固定部分4上的螺钉孔5中。
在上述固定结构中,由于螺钉6咬合到螺钉孔5的边缘中,所以为了保持强度,板固定部分4需要具有相当的尺寸或者是较大,这将导致整个电路板连接器扩大的趋势。
电路板连接器的另一个例子在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号H06-325826中公开。在该电路板连接器中,端子接头的基座部分被插入并保持在外壳中,端子接头从外壳向后突出的部分向下弯曲,并且这些部分的底部末端用作将与电路板通过钎焊进行电连接的板侧连接部分。数个端子接头并排地沿着宽度方向排列。
在使电路板连接器小型化的需求基础上,可能需要使沿着宽度方向位于端子接头之间的间隔变窄。由于在这种情况下位于板侧连接部分之间的间隔也变窄,所以使得将相应的板侧连接部分单独钎焊到电路板上是非常困难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将用于电力设备或电子设备如电路板的连接器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来实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是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安装到电力设备上的连接器,尤其是电路板连接器,包括:
一个连接器外壳,和
至少一个固定部分,用于将连接器外壳固定到一个电力设备上,
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分包括与连接器外壳相分离的金属板,并且当安装到连接器外壳中时,该固定部分能够通过钎焊或焊接(尤其是超声焊接)被固定到该电力设备上,且在该固定部分和连接器外壳之间限定有焊料流入空间,该焊料流入空间横向暴露在外并用于允许焊料在钎焊期间至少部分流入其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路板连接器,包括:
连接器外壳,和
板固定部分,用于将连接器外壳固定到电路板上,
其特征在于,该板固定部分由与连接器外壳相分离的金属板制成,并且当它被安装在连接器外壳中时,能够通过钎焊被固定到电路板上,且在该固定部分和连接器外壳之间限定有焊料流入空间,用于允许焊料在钎焊期间至少部分流入其中。
由于由金属板制成的该板固定部分被安装到连接器外壳中,并且通过钎焊固定到电路板上,所以与现有技术中用螺钉固定连接器外壳的连接器相比,板固定部分能够制作得更小。于是,整个电路板连接器能够小型化。
即使相当数量的已熔化焊料是多余的,已融化的焊料也至少部分流入到或者能够流入到焊料流入空间中。这能防止已熔化的焊料流到电路板上。
最好是,数个(板)固定部分基本并排地经过联接部分联接到载体上,并且在联接部分从载体上切下之后,该板固定部分至少部分安装到连接器外壳中,并且
将被钎焊到电路板上的钎焊部分最好设置在该(板)固定部分上与设置联接部分的末端不同的末端上。
由于该钎焊部分设置在该(板)固定部分上与联接部分所设置的末端不同的末端上,所以即使在切割联接部分之后形成毛刺,也能防止这些毛刺对钎焊产生不利影响。
更为优选的是,连接器外壳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安装凹槽,该(板)固定部分可以至少部分插入其中,并且
该(板)固定部分包括至少一个定位部分,用于通过咬合到或配合到该安装凹槽的凹槽边缘上,将该(板)固定部分固定在安装凹槽中,并且最好还包括至少一个支臂部分弹性变形以使该定位部分脱离安装凹槽的凹槽边缘。
由于在将板固定部分插入到安装凹槽中之后,该定位部分通过支臂部分的弹性变形脱离安装凹槽的凹槽边缘,所以能够减小将该板固定部分插入所需的力。这能导致板固定部分的安装可操作性提高。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个用于安装到电力设备上的连接器,尤其是上述发明或其优选实施例所述的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数个端子接头沿着宽度方向基本并排地安装在连接器外壳中,每个端子接头都包括基座部分和板侧连接部分,该基座部分将被至少部分保持在连接器外壳中,该板侧连接部分设置在该基座部分一个末端上并可与电力设备如电路板相连接,该板侧连接部分设置得比基座部分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一个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数个端子接头沿着宽度方向基本并排地安装在连接器外壳中,每个端子接头都包括基座部分和板侧连接部分,该基座部分将被至少部分保持在连接器外壳中,该板侧连接部分设置在该基座部分一个末端上并可与电力设备相连接,该板侧连接部分设置得比基座部分窄。
由于该板侧连接部分设置得比基座部分窄,所以即使在并排地排列的各相应端子接头之间的间隔较窄,它们仍能够更为轻易地与电路板相连接。于是,能够提供一个适合于小型化的电路板连接器。
最好是,在每个基座部分的另一末端上设置有一个连接器侧连接部分,它至少部分从该连接器外壳的连接表面突出,该连接器侧连接部分可与安装在配套连接器外壳中的配合端子相连接,而配套连接器外壳可与该连接器外壳相连接,并且
基座部分最好设置得比连接器侧连接部分宽。
即使连接器侧连接部分的宽度减小,以至于和作为小型化结果的配合端子一致,那么由于基座部分设置得比连接器侧连接部分宽,所以端子接头也允许具有适合的强度。
更为优选的是,位于连接器侧连接部分和基座部分之间的一个边界部分逐渐朝基座部分变宽,并且边界部分的基本相对的侧表面设置成一个或多个倾斜的插入导引表面。
最为优选的是,端子接头(最好基本沿高度或垂直方向)设置在数个层上。
每层上的端子接头最好基本沿宽度方向排列在与设置在其它层上的端子接头相移开的位置上,和/或
各个层上的端子接头的板侧连接部分沿着前后方向基本位于基本相同的位置处。
该电路板连接器能够沿着前后方向被小型化。
在读过下面对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之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明确。应当理解,即使各实施例被分开描述,它们的单个特征也可以被组合到另外的实施例中。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电路板连接器的一个正视图,
附图2是该电路板连接器的后视图,
附图3是附图1中沿着线X-X的剖视图,
附图4是该电路板连接器的一个平面图,
附图5是该电路板连接器的一个侧视图,
附图6是附图1和4中沿着线Y-Y的剖视图,
附图7是附图4中沿着线Z-Z的剖视图,
附图8是一个侧视图,显示了板固定部分联接到载体上的一种状态,
附图9是附图1和4中沿着线Y-Y的剖视图,显示了板固定部分被插入到安装凹槽之前的一种状态,
附图10是附图4中沿着线Z-Z的剖视图,显示了板固定部分被插入到安装凹槽之前的一种状态,
附图11是附图1和4中沿着线Y-Y的剖视图,显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板固定部分被插入到安装凹槽之前的一种状态,
附图12是附图1和4中沿着线Y-Y的剖视图,显示了板固定部分被安装好的一种状态,
附图13是一个现有技术中的电路板连接器的透视图,
附图1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述的电路板连接器的正视图,
附图15是该电路板连接器的后视图,
附图16是该电路板连接器的平面图,
附图17是该电路板连接器的侧视图,
附图18是附图14中沿着线X-X的剖视图,
附图19是附图18中沿着线Y-Y的放大剖视图,
附图20是附图14中沿着线X-X的剖视图,显示了端子接头被至少部分插入的一种状态,以及
附图21是附图20中沿着线Y-Y的放大剖视图,显示了端子接头被至少部分插入之前的一种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参照附图1至10进行描述。如附图1至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示的一个电路板连接器由下列部件构成: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端子接头20,一个连接器外壳10(下文中仅称“外壳10”),相应的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20可至少部分安装到该外壳10中,以及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可以安装到外壳10之中或之上的板固定部分30。该外壳10将通过该板固定部分30被固定到一个电路板(作为优选的电力设备或电子设备)K上,并且可以与一个未图示的配套外壳相连接。在下面的描述中,将与配套外壳(附图3中的右侧)相连接的该外壳10的侧面被指定为前侧,对除了关于垂直方向的附图4之外的所有附图均标注了附图标记。
如附图1至3所示,该外壳10最好总体上基本横向较长,并且包括一个可将端子接头20保持在其中的端子保持部分11,最好还包括一个插座12,它从端子保持部分11的周边或边缘部分或者在其周边或边缘部分上向前突出。该端子保持部分11具有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端子插入孔13,端子接头20可从插入侧,最好基本从后面至少部分插入到其中。相应的端子插入孔13基本沿着宽度方向WD并排地排列在一个或多个层上,最好是在两(上和下)层上。更为特别的是,有二十二个端子插入孔13设置在下层或第一层上,十八个端子插入孔13设置在上层或第二层上。尤其是,在附图1中所示的上层的左侧和右侧上分别设置九个端子插入孔。位于上层的和位于下层的端子插入孔13都处于沿着宽度方向WD移开(偏置)的位置上。
该插座12最好基本是具有一个开放前端的矩形管的形式,而配套外壳可至少部分从一个配合侧面或基本从前侧装配到里面。至少一个锁定部分14在插座12上部的中部位置(最好基本在宽度的中间位置)向下突出,该锁定部分14可与配套外壳的至少一个相应锁定臂配合来固定这两个连接在一起的外壳。一个安装凹槽15设置在插座12宽度方向的每个相对末端上,板固定部分30可以单独安装到该安装凹槽15中。该安装凹槽15的结构将与板固定部分30一起在后面进行详细描述。
每个端子接头20上从端子保持部分11开始向后突出的一部分都在一个特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位置处被以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是基本垂直或向下弯曲,该弯曲或弯下部分的远端或底端最好再次被弯曲,以基本向后或基本平行于连接器侧的连接部分21延伸。每个端子接头20上从端子保持部分11的前表面(连接表面)开始向前突出,并且最好至少部分被插座12围绕的一部分,用作连接器侧连接部分21,其可以与设置在配套外壳中的配合端子进行电连接。另一方面,端子接头20的后端作为板侧连接部分22将与电力设备或电子设备,最好是与印刷在电路板K上的导体通路(未示出)例如通过钎焊、焊接、超声焊接、压入配合等等进行电连接。在端子接头20安装到外壳10中的状态下,位于上层或第二层的端子接头20与那些位于下层或第一层的端子接头沿着宽度方向WD相偏置,和/或位于两(上层和下层)层上的端子接头20的板侧连接部分22相对于前后方向FBD(或者在角度不等于0或180,最好基本垂直于宽度方向WD的方向)基本位于同一位置,如附图2至4中所示。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板固定部分30和安装凹槽15。每个板固定部分30最好由一个与外壳10分离的(最好是金属)板制成,并且通过对经冲压或切成如附图4至7所示特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形状的一个(金属)板材进行弯曲、折叠和/或压印来形成。该板固定部分30由一个主体部分31和一个连接或钎焊部分32构成,该主体部分31基本是一种平板的形式,该平板沿着垂直方向VD(或在角度不等子0或180,最好基本垂直于宽度方向WD和/或前后方向FBD的方向)延伸或排列(使用中),该连接或钎焊部分32从该主体部分31的底端或侧端35横向突出,以基本沿着宽度方向WD排列,且当从前面或后面观察时,该连接或钎焊部分最好基本整体为L形。另一方面,板固定部分30可以安装到其中的该安装凹槽15由一个主体部分容纳部分16和一个连接或钎焊部分容纳部分17构成,主体部分31可沿着其板面方向至少部分插入到该主体部分容纳部分16中,连接或钎焊部分32可基本沿着垂直于其板面(或基本垂直于垂直方向VD)的方向(或基本沿着前后方向FBD)至少部分插入到该连接或钎焊部分容纳部分17中。
如附图6所示,板固定部分30的主体部分31具有收敛的或阶梯状的外部构造,从而使得两个以上,最好是三个宽度按照从上部33(宽度最大的部分)向中部34(宽度中等的部分)再向底部35(宽度最小的部分)这种顺序变窄,并且钎焊部分32最好形成基本与钎焊部分32所联接的底部35具有相同的宽度。另一方面,安装凹槽15的主体容纳部分16是这样的,较宽部分18和较窄部分19都被彼此靠近地垂直联接或排列,该较宽部分18具有基本等于或大于主体部分31的上部33的宽度,该较窄部分19具有基本等于或大于主体部分31的中部34的宽度,而钎焊部分容纳部分17具有基本等于或大于主体部分31的底部35和钎焊部分32的宽度。
当板固定部分30至少部分插入到该安装凹槽15中时,位于主体部分31的上部33的末端的一个阶梯或变窄部分33a基本与位于该主体部分容纳部分16的较宽部分18的底部末端的一个阶梯或变窄部分18a相接触,由此该板固定部分30的底部表面最好被定位使得基本与外壳10的底部表面相平齐。在该板固定部分30至少部分安装在安装凹槽15中的状态下,主体部分31的底部35与主体部分容纳部分16的较窄部分19以特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间隙间隔开,作为焊料流入空间S,该焊料流入空间横向暴露在外侧,在连接或钎焊操作期间允许焊料(作为一种优选的连接手段)至少部分流入或进入。应当注意到,为了利于焊料的至少部分流入(参见附图5),在钎焊部分容纳部分17的凹槽边缘的底部或远端上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凹口17a。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定位部分36从主体部分31的中部34的相对侧边横向突出。当板固定部分30安装到了安装凹槽15中时,该定位部分36咬入主体部分容纳部分16的较窄部分19的凹槽边缘或者与之相配合,以将板固定部分30保持在安装凹槽15中。由于钎焊部分32的突出距离被设置为基本等于钎焊部分容纳部分17的深度,所以在板固定部分30至少部分安装到安装凹槽15中的状态下,钎焊部分32的突出末端最好基本与外壳10的外侧表面相平齐。
在生产过程中,数个板固定部分30最好被(临时)基本并排地联接到载体37上,该载体37在板固定部分30的宽度方向延伸(参见附图8)。更为特别的是,相应的板固定部分30经联接部分38被联接到载体37上,该联接部分38形成在主体部分31的上部末端(与钎焊部分相反的(不同的)末端)上,并且在将板固定部分30安装到外壳10中的过程中或之后或之前,该联接部分38被切断使得板固定部分30与载体37相分离。
接下来,将描述本实施例如上所述构造的功能。在通过冲压或切割出(最好是金属的)板并弯曲、折叠和/或压印钎焊部分32,来形成如附图8所示的链接的板固定部分之后,在各联接部分38的中间位置处(基本与主体部分31的上部末端部分位置相同)切割,以将相应的板固定部分30从载体37上分离下来。另一方面,相应的端子接头20最好基本从将被安装的后面至少部分插入到外壳10的端子插入孔13中。
随后,将板固定部分30至少部分安装到外壳10中。当板固定部分30从安装方向MD(最好从上方或基本沿着垂直方向VD)基本沿着主体部分31的板表面从附图9和10所示的状态至少部分插入到安装凹槽15中时,主体部分31和钎焊部分32至少分别部分进入到主体部分容纳部分16和钎焊部分容纳部分17中。在该安装操作中,最好用一个未示出的夹具推动主体部分31的上部末端(朝向联接部分38的末端)。在进入较窄部分19之后,中部34基本在安装方向MD移动或向下移动,而定位部分36咬入较窄部分19的凹槽边缘或与之相配合。在上部33至少部分进入较宽部分18之后,上部33的阶梯33a基本与较宽部分18的阶梯18a相接触,如附图6和7所示,由此可以防止板固定部分30在安装方向MD上进一步插入。在这种状态下,主体部分31的底部末端表面和钎焊部分32最好定位成基本与外壳10的底部末端表面相平齐。此外,在这种状态下,定位部分36咬入较窄部分19的凹槽边缘或与相配合,从而防止板固定部分30从安装凹槽15中退出。即使在板固定部分30安装好之后再安装端子接头20,也没有关系。
接下来,其中至少部分安装有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两个板固定部分30的外壳10,被或者将被固定到电路板K(作为优选的电力或电子设备)上。在外壳10基本至少部分放置到电路板K上并且两个板固定部分30的钎焊部分32设置在电路板上计划安装钎焊部分32的位置上或该位置附近之后,将熔化的焊料填加到钎焊部分32的周边上。此时,即使相当数量的已熔化焊料是多余的,已融化的焊料也至少部分流入到限定在主体部分31的底部35和主体部分容纳部分16的较窄部分19之间的焊料流入空间S中。这能防止已熔化的焊料流到电路板K上。通过固化已填加的焊料,将板固定部分30固定到电路板K上。
随后,相继钎焊相应的端子接头20。相应端子接头20的板侧连接部分22基本放置在电路板K上的相应导体通路上或放置在该导体通路附近,并且已熔化的焊料被填加到板侧连接部分22的周边上。通过固化已连接的熔化焊料,将板侧连接部分22固定到电路板K上,同时实现与导体通路的电连接。即使在钎焊好端子接头20之后再将板固定部分30固定到电路板K上,也没有关系。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成功进行钎焊操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将由金属板制成的板固定部分30安装到外壳10中,并通过钎焊将其固定到电路板K上。这样,与现有技术中通过螺钉固定外壳的电路板连接器相比,可以将板固定部分30制作得更小,从而整个电路板连接器能够小型化。此外,由于除了不需要像现有技术中那样紧固螺钉之外,将板固定部分30固定的操作和钎焊端子接头20的操作能够依次进行,所以可操作性更好。
此外,由于焊料流入空间S至少部分限定在板固定部分30和外壳10之间,所以即使在钎焊板固定部分30之后有相当数量的已熔化焊料是过量的,多余的焊料也至少部分流入或能够至少部分流入到焊料流入空间S中。因此,能够有利地防止焊料流到电路板K上。
由于钎焊部分32设置在板固定部分30的末端或者设置在与联接部分38所设置的末端不同的板固定部分30的侧面上,所以即使在切割联接部分38的过程中形成毛刺,也能防止它们对钎焊产生不利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层和下层上的端子接头20沿着宽度方向WD偏置,和/或在上层和下层上的端子接头20的板侧连接部分22在相对于前后方向FBD上基本定位在同一位置处。因此,与通过以偏置的方式沿着前后方向设置端子接头的板侧连接部分,从而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电路板连接器相比,整个电路板连接器在前后方向上能够制作的更小。
因此,为了使电路板连接器小型化,外壳10上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安装凹槽15,由金属板制成的板固定部分30可以至少部分安装到该安装凹槽15中。每个板固定部分30包括一个主体部分31和一个钎焊部分32(作为优选的连接部分),该钎焊部分32从主体部分31的底部35横向突出出来。通过将外壳10放置在电路板K上,并最好通过在板固定部分30至少部分安装到安装凹槽15中后将板固定部分30的钎焊部分32钎焊,能够将板固定部分30固定到电路板K上。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11和12描述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该第二实施例显示了一个板固定部分30A的结构。在第二实施例中,对于和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类似的结构,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对其进行标识,不作重复描述。
如附图11所示,板固定部分30A的主体部分31由至少一个(最好基本为矩形)开孔部分39构成。该开孔部分39形成在主体部分31的中间或中部34上,由此支承在两末端的至少一对支臂部分40形成在该中央部分34的两侧。每个支臂部分40在其外侧边上具有一个定位部分36,并且可以向内弹性变形。因此,在板固定部分30A沿安装方向MD至少部分插入到安装凹槽15中之后,该支臂部分40向内弹性变形,从而随着定位部分36基本与凹槽边缘相接触,该支臂部分从较窄部分19的凹槽边缘移开。由于定位部分36的咬合移动减轻,所以插入板固定部分30A所需要的力比在第一实施例中要小。这样,就能够不使用夹具而将板固定部分30A插入,从而使可操作性更好。当板固定部分30A插入到达合适深度时,定位部分36咬合在较窄部分19的凹槽边缘中,以将板固定部分30A定位在安装凹槽15中,如附图12所示。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上面所描述和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下面的实施例也在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之内。除了下面的实施例之外,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各种改变。
(1)板固定部分的形状能够任意改变。例如,第一实施例中的板固定部分可以由一个开孔部分来形成,从而不形成支臂部分。
(2)在前述实施例中,外壳可以形成有定位凸起,电路板可以形成有定位凹槽,从而定位凸起至少部分安装到定位凹槽中,以将两个板固定部分的钎焊部分设置在电路板计划固定板固定部分的位置处,并将相应端子接头的板侧连接部分定位在相应的导体通路上。
(3)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通过使得板固定部分的主体部分的底部比中间部分窄,来至少部分限定焊料流入空间,但是它们也可以通过例如,使得主体部分的中间部分和底部具有同样宽度和使得安装凹槽的较窄部分的底部末端有一部分较宽,来限定焊料流入空间。
(4)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联接部分设置在与钎焊部分相对的主体部分的上端,但是也可以例如,设置在主体部分的侧面。即使联接部分设置在主体部分的底部末端,也没有关系。
(5)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支臂部分可以只在一个末端支承。
(6)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端子接头通过钎焊连接到电路板上,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这样的连接器,其中板侧连接部分通过被压入到电路板中而被连接,就是使用所谓的压入端子。此外,端子接头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基本L形,本发明也可应用于使用直端子接头的连接器。本发明还可应用于阳性端子接头安装在配套外壳中而端子接头形成有具有阴性连接器侧连接部分的情况。
将参照附图14至21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实施例中所示的电路板连接器C包括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端子接头20,相应端子接头20可至少部分插入其中的一个连接器外壳10(在下文中,仅称“外壳10”),和一个或多个,最好至少一对可安装到外壳10之中或之上的板固定部分30。该外壳10利用一个或多个板固定部分30被固定到或将被固定到或被安装到电路板K上(作为优选的电力设备或电子设备),并且可与一个未作说明的配套外壳相连接。在下面的描述中,外壳10将与配套外壳相连接的一侧(附图18中的右侧)被指定为前侧,对除了关于垂直方向VD的附图16、19和21之外的所有附图均标注了附图标记。
如附图14和18所示,外壳10最好整体上横向较长,并包括一个其中可以保持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20的端子保持部分11,和一个从端子保持部分11的周边或边缘部分向前突出的或者在其周边或边缘部分上突出的插座12。该端子保持部分11具有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端子插入孔13,端子接头20可从插入侧,最好是基本从后侧至少部分插入其中。相应的端子插入孔13基本并排地沿着宽度方向WD排列在一个或多个层上,最好是在两个(上和下)层上。更为特别的是,二十二个端子插入孔13排列在下层上,十八个端子插入孔13排列在上层上。尤其是,在附图9所示的上层的每一侧(左侧和右侧)上排列九个端子插入孔。位于上层和下层上的端子插入孔13位于沿着宽度方向设置(偏置)的位置上。如附图6所示,每个端子插入孔13的前部和后部末端要比中间部分13a宽。端子插入孔13的后部末端作为用于接纳端子接头20的前止挡部分的接纳部分13b,而其前部末端作为当端子接头20插入时端子插入孔13的周边破碎或切除后的一个逃逸部分13c。此外,如附图5所示,每个端子插入孔13后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形成倾斜或收敛表面13d,用于导引端子接头20的插入。
插座12最好基本是具有开放前端的矩形管的形式,并且配套外壳可从前面装配到其中。与配套外壳的锁定臂配合用来固定两个已连接外壳的一个锁定部分14,在插座12的横向(上方)部分的中间位置处向下(向内)突出。板固定部分30可单独至少部分插入其中的一个安装凹槽15设置在插座12(外壳10)的(最好每个相对的)宽度方向末端上。
每个板固定部分30由一个与外壳10分离的(最好是金属)板制成,并且通过对经冲压或切成如附图4至7所示特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形状的一个(金属)板材进行弯曲、折叠和/或压印来形成。如附图14、16和17所示,板固定部分30由一个主体部分31和一个连接或钎焊部分32构成,该主体部分最好基本是一种平板的形式,该平板沿着垂直方向VD(或安装方向MD)延伸,该连接或钎焊部分基本沿着宽度方向WD从该主体部分31的底部末端35横向突出。另一方面,板固定部分30可以安装到其中的该安装凹槽15包括一个主体部分容纳部分16和一个连接或钎焊部分容纳部分17,主体部分31可沿着安装方向MD或其板面方向至少部分插入到该主体部分容纳部分16中,连接或钎焊部分32可基本沿着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方向,最好垂直于其板面(或安装方向MD)方向至少部分插入到该连接或钎焊部分容纳部分17中。
板固定部分30的主体部分31具有收敛的或变窄的或阶梯状的外部构造,从而具有按照从上部33(宽度最大的部分)向中部34(宽度中等的部分)再向底部35(宽度最小的部分)这种顺序变窄的三个宽度,并且钎焊部分32最好形成基本与钎焊部分32所联接的底部35具有相同的宽度。另一方面,安装凹槽15的主体容纳部分16是这样的,较宽部分18和较窄部分19都被垂直地彼此联接,该较宽部分18具有基本等于或大于主体部分31的上部33的宽度,该较窄部分19具有基本等于或大于主体部分31的中部34的宽度,而钎焊部分容纳部分17具有基本等于或大于主体部分31的底部35和钎焊部分32的宽度。
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定位部分36从主体部分31的中部34(其基本相对侧边)横向突出。当板固定部分30沿安装方向MD至少部分安装到了安装凹槽15中时,所以该定位部分36咬入主体部分容纳部分16的较窄部分19的凹槽边缘或者与之相配合,以将板固定部分30固定在安装凹槽15中。由于钎焊部分32的突出距离最好被设置为基本等于钎焊部分容纳部分17的深度,所以在板固定部分30至少部分安装到安装凹槽15中的状态下,钎焊部分32的突出末端最好基本与外壳10的外侧表面相平齐。
如附图18所示,每个端子接头20通过对经冲压或切成特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形状的一个导电(金属)板材进行弯曲、折叠和/或压印来形成,并且包括一个保持在端子保持部分11中的基座部分121,该基座部分121从端子保持部分11向后突出的部分(后端部分121b),在一个特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位置处,以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基本垂直或向下或朝向电路板K弯曲成最好基本L形。由于将至少部分被插入到端子插入孔13中的基座部分121的前端部分121a的宽度被设置成略大于端子插入孔13的中间部分13a,所以该基座部分121或多或少被压入到端子插入孔13中。另一方面,从端子保持部分11向后突出的该基座部分121的后端部分121b的宽度,被设置成小于前端部分121a和端子插入孔13的中间部分13a的宽度。
一个连接器侧连接部分122设置在基座部分21的前侧,以和设置在配套外壳中的配合端子电连接,该连接器侧连接部分122从端子保持部分11的前表面(连接表面)开始基本向前突出,并且最好至少部分被插座12环绕。另一方面,该基座部分21的底部末端弯曲成基本向后(或与连接器侧连接部分122相对)延伸,用作板侧连接部分23,该板侧连接部分23可以和最好通过钎焊、焊接、压入或类似方法印在电路板K上的导电通路(未示出)电连接。每个端子接头20的厚度最好在整个长度上是恒定的,和/或基座部分21的宽度设置成大于其厚度。
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横向突出的前止挡部分24设置在基座部分121的前端部分121a的后端的(最好基本相对)侧边缘上。当端子接头20在端子插入孔13中插入到一个基本合适的深度时,前止挡部分24的前部末端表面基本与接纳部分13b的后部末端表面相接触,从而可以阻挡住端子接头20,而不会从基本合适的插入位置再向前前进。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定位部分25设置在基座部分121的前端部分121a的相对侧边缘上比前止挡部分24更加靠前的位置处,该定位部分略微横向突出,并最好通过咬入端子插入孔13的边缘或者与之相配合,能够将端子接头20固定在端子插入孔13中。
如附图15、16和19所示,板侧连接部分123设置得比基座部分121的后端部分121b窄(基本沿着端子宽度方向TWD,最好基本平行于宽度方向WD)。更为特别的是,板侧连接部分123的宽度最好设置成基本等于端子接头20的厚度,附图3中的其下表面基本与基座部分的后端部分121b的下表面相对齐,而附图16中的其上表面(基本沿着垂直方向VD)低于后端部分121b的上表面。因此,沿着宽度方向WD相邻的板侧连接部分123之间的间隔,是相邻基座部分121的后端部分121b之间的间隔和基座部分121的后端部分121b的宽度与板侧连接部分123的宽度之间差值的总和。
另一方面,连接器侧连接部分122尽管设置得比板侧连接部分123宽,但是比基座部分121的前端部分121a窄。换句话说,基座部分121的前端部分121a设置得比连接器侧连接部分122宽。位于连接器侧连接部分122和基座部分121之间的边界部分朝向基座部分121逐渐变宽,其相对侧表面设置成一个或多个倾斜的插入导引表面26。端子接头20向端子插入孔13中的插入可以由这些插入导引表面26导引。
如上所述,端子插入孔13最好处于一种所谓的偏置排列。因此,在相应的端子接头20安装到外壳10中的状态下,位于上层和下层上的端子接头20排列在沿着宽度方向WD偏置的位置上,如附图15和16所示,也就是处于所谓的偏置排列,和/或处于不同层(上层和下层)上的端子接头20的板侧连接部分123的后部末端位置沿着向前和向后的方向FBD基本处于同一位置。
接下来,将描述本实施例如上构造的功能。在生产端子接头20之后,对通过冲压或切成特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形状而获得的导电(最好是金属的)板材进行弯曲、折叠和/或压印。此处,取决于所用的金属板,在冲压或切割时宽度可以小于厚度。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压印,整个端子接头20在宽度方向TWD是细长的,从而每一部分都获得计划的宽度和厚度,然后将基座部分121在特定位置基本以直角弯曲,形成弯曲部分121c。由于该弯曲是在使得厚度小于宽度之后进行,所以弯曲精度提高了,结果是弯曲部分121c能够确保形成所计划的形状。
如上所获得的端子接头20从附图20和21所示的状态至少部分安装到外壳10中。端子接头20从连接器侧连接部分122的前部末端至少部分插入到端子插入孔13中,并且当端子接头20达到一个特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深度时,基座部分121进入端子插入孔13的中间部分13a。此时,基座部分121或多或少地被压入端子插入孔13的中间部分13a中,由于它的前端部分121a的宽度大于中间部分13a的宽度,所以增大了插入阻力。然而,由于插入阻力随着插入导引表面26逐渐咬合到或配合到端子插入孔13的边缘中而逐渐增大,所以插入能够顺利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定位部分25咬合到或配合到端子插入孔13的边缘中,并且一个或多个前止挡部分24至少部分进入接纳部分13b中。当端子接头20达到基本合适的深度时,如附图5和6所示,前止挡部分24的前末端表面与接纳部分13b的后端表面相接触,由此能够防止端子接头20的任何进一步插入。在这种状态下,定位部分25咬合到或配合到端子插入孔13的边缘中以将端子接头20固定在端子插入孔13中。应该注意到,在附图20中只示出了排列在下层上的端子接头20。
在所有端子接头20的插入都完成之后,将两个板固定部分30安装到外壳10的安装凹槽15中,然后将外壳10放置到电路板K上,以将板固定部分30固定到电路板K上。即使在板固定部分30安装好之后再安装端子接头20,也没有关系。最好是,将熔化的焊料填加到板固定部分30的钎焊部分32(最好是其周边)上,并且通过固化已熔化的焊料将板固定部分30固定到电路板K上。
随后,相继焊接相应的端子接头20。相应端子接头20的板侧连接部分123基本放置在电路板K上的相应导体通路上,并且已熔化的焊料最好被连接到板侧连接部分22的周边上。通过固化已填加的熔化焊料,将板侧连接部分22固定到电路板K上,同时实现与导体通路的电连接。此时,由于电路板连接器C较小,并且端子接头20处于所谓的偏置排列以使得电路板连接器C沿着前后方向FBD更小,所以沿着宽度方向WD位于相应的端子接头20之间的间隔较窄。然而,由于板侧连接部分123设置得比基座部分121的后端部分121b窄,所以位于相邻的板侧连接部分123之间的间隔比位于基座部分121的后端部分121b之间的间隔要宽。结果是,板侧连接部分123能够轻易地钎焊到导电通路上。即使在钎焊好端子接头20之后再将板固定部分30固定到电路板K上,也没有关系。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相继进行钎焊操作。
在电路板连接器C如上所述地安装到电路板K上之后,配套外壳至少部分装配到插座12中。此时,配合端子与连接器侧连接部分122电连接。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端子接头20的板侧连接部分123设置成比基座121窄(或者沿端子宽度方向TWD具有较小的宽度)。这样,即使由于电路板连接器C的小型化和端子接头20的所谓偏置排列而使得沿着宽度方向WD位于基本并排排列的相应端子接头20之间的间隔较小,在相邻板侧连接部分123之间也有足够大的间隔,结果是该板侧连接部分123能够轻易连接到电路板K上。所以,能够提供适合于小型化的电路板连接器C。
此外,由于基座部分121设置得比连接器侧连接部分122宽,所以即使作为连接器小型化的结果而使得连接器侧连接部分122的宽度被减小,以与配合端子保持一致,端子接头20也允许具有合适的强度。而且,位于上层和下层上的端子接头20沿着宽度方向WD设置,也就是所谓的偏置排列,和/或位于上层和下层上的端子接头20的连接器侧连接部分123的后端位置沿着前后方向FBD基本处于同一位置。所以,电路板连接器C能够沿着前后方向FBD制作得较小。
因此,为了提供一种适合于小型化的电路板连接器,每个端子接头20都设置有一个基座部分121和一个板侧连接部分123,该基座部分121将被至少部分插入并最好保持在外壳10中,该板侧连接部分123设置在基座部分121的底部或远端上并最好通过钎焊、焊接、压入或类似方法电连接到电路板K上。一个或多个,最好数个端子接头20基本并排地沿着宽度方向WD安装在外壳10中。每个板侧连接部分123都设置得比基座部分121窄。因此,即使沿着宽度方向WD位于相邻端子接头20之间的间隔较窄,在板侧连接部分123之间也具有足够大的间隔。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上面所描述和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下面的实施例也在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之内。除了下面的实施例之外,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各种改变。
(1)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基座部分的宽度大于其厚度,但是根据本发明,该厚度可以基本等于或略大于宽度。连接器侧连接部分的宽度和厚度以及板侧连接部分的宽度和厚度可以同样任意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连接器侧连接部分可以和基座部分具有同样的宽度。
(2)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端子接头处于所谓的偏置排列,但是根据本发明,位于不同层上的端子接头(最好是上层和下层端子接头)可以沿着宽度方向排列在相同位置上。
(3)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端子接头通过钎焊连接到电路板上,但是本发明也适用于板侧连接部分通过被压入到电路板中而被连接的连接器,也就是使用所谓的压入端子。此外,端子接头的形状不仅局限于基本L形,本发明也适用于使用直端子接头的连接器。本发明还适用于阳性端子接头安装在配套外壳中,而端子接头设置成具有阴性连接器侧连接部分的情况。
10-----------------------外壳(连接器外壳)
15-----------------------安装凹槽
30,30A------------------板固定部分
32-----------------------钎焊部分
35-----------------------底部(不同于设置联接部分的一端的端部)
36-----------------固定部分
37-----------------载体
38-----------------联接部分
40-----------------支臂部分
K------------------电路板
S------------------焊料流入空间
121----------------基座部分
122----------------连接器侧连接部分
123----------------板侧连接部分
C------------------电路板连接器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安装到电力设备(K)上的连接器,是电路板连接器,包括:
连接器外壳(10),和
至少一个用于将连接器外壳(10)固定到电力设备(K)上的固定部分(30;30A),
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分(30;30A)包括与连接器外壳(10)相分离的金属板,并且当安装到连接器外壳(10)中时,该固定部分(30;30A)能够通过钎焊或焊接被固定到该电力设备(K)上,且在该固定部分(30;30A)和连接器外壳(10)之间限定有焊料流入空间(S),该焊料流入空间(S)横向暴露在外并用于允许焊料在钎焊期间至少部分流入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数个固定部分(30;30A)经过联接部分(38)并排地联接到载体(37)上,并且在联接部分(38)处从载体(37)上切下之后,该固定部分(30;30A)至少部分安装到连接器外壳(10)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将被钎焊到电路板上的钎焊部分设置在该固定部分上的一个末端,该末端与该联接部分设置在该固定部分上的末端不是同一末端。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连接器外壳(10)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安装凹槽(15),该固定部分(30;30A)能够至少部分插入该安装凹槽(15)中,并且
该固定部分(30;30A)包括至少一个定位部分(36),用于通过咬合到该安装凹槽(15)的凹槽边缘上而将该固定部分(30;30A)固定在安装凹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分(30;30A)还包括至少一个支臂部分(40),该支臂部分(40)弹性变形以使该定位部分(36)脱离安装凹槽(15)的凹槽边缘。
6.一种用于安装到电力设备(K)上的连接器,是根据前述任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数个端子接头(20)沿着宽度方向(WD)并排地安装在连接器外壳(10)中,每个端子接头(20)都包括基座部分(121)和板侧连接部分(123),该基座部分(121)将被至少部分保持在连接器外壳(10)中,该板侧连接部分(123)设置在该基座部分(121)的一个末端上并能够与电力设备(K)相连接,且该板侧连接部分(123)设置得比基座部分(121)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基座部分(121)的另一末端上设有至少部分从该连接器外壳(10)的连接表面突出的连接器侧连接部分(122),该连接器侧连接部分(122)能够与安装在配套连接器外壳中的配合端子相连接,而配套连接器外壳能够与该连接器外壳(10)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基座部分(121)设置得比连接器侧连接部分(122)宽。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接头(20)上位于连接器侧连接部分(122)和基座部分(121)之间的边界部分朝基座部分(121)逐渐变宽,并且该边界部分的相对的侧表面设置成一个或多个倾斜的插入导引表面(26)。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6至8中的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端子接头(20)设置在数个层上,
每层上的端子接头(20)沿宽度方向(WD)排列在与设置在其它层上的端子接头(20)相移开的位置上,和/或
各个层上的端子接头(20)的板侧连接部分(123)沿着前后方向(FBD)位于相同的位置处。
CNB2004101001667A 2003-12-03 2004-12-03 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3248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404638 2003-12-03
JP2003404637A JP4103788B2 (ja) 2003-12-03 2003-12-03 基板用コネクタ
JP2003404637 2003-12-03
JP2003404638A JP2005166492A (ja) 2003-12-03 2003-12-03 基板用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24989A CN1624989A (zh) 2005-06-08
CN1332480C true CN1332480C (zh) 2007-08-15

Family

ID=34467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10016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32480C (zh) 2003-12-03 2004-12-03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134910B2 (zh)
EP (1) EP1538706B1 (zh)
KR (1) KR100679501B1 (zh)
CN (1) CN1332480C (zh)
DE (1) DE602004009268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60727B2 (ja) 2005-05-20 2010-10-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基板用コネクタ
JP4262708B2 (ja) 2005-09-26 2009-05-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基板用コネクタ
JP2007188697A (ja) * 2006-01-12 2007-07-26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固定具、この固定具を備える面実装型部品、及びこの固定具を用いる実装構造
JP2008059856A (ja) * 2006-08-30 2008-03-13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基板用コネクタ
JP5012072B2 (ja) * 2007-02-14 2012-08-2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基板用コネクタ
KR100866085B1 (ko) * 2007-03-14 2008-10-30 한국단자공업 주식회사 커넥터
JP2009129778A (ja) * 2007-11-26 2009-06-1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基板用コネクタ及び電気接続箱
JP5105194B2 (ja) * 2008-11-04 2012-12-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基板用コネクタ
JP5449073B2 (ja) * 2010-07-27 2014-03-1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に実装する部品の固定金具
JP5581983B2 (ja) 2010-11-11 2014-09-0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基板用コネクタ
CN109314330B (zh) * 2016-06-06 2020-11-20 日本端子株式会社 表面安装型连接器
FR3076095B1 (fr) * 2017-12-22 2021-01-01 Valeo Siemens Eautomotive France Sas Element de boitier pour equipement electrique
CN110600913A (zh) * 2019-09-06 2019-12-20 昆山杰顺通精密组件有限公司 一种直连印刷电路板的插座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6633A (en) * 1991-09-03 1993-02-16 Amp Incorporated Surface mount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nterleaved solder tails
US5362256A (en) * 1991-12-24 1994-11-08 Nec Corporation Connector
CN1162852A (zh) * 1996-02-06 1997-10-22 莫列斯公司 用于接线盒的防芯吸装置
US6089883A (en) * 1996-12-30 2000-07-18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Board-to-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US6254429B1 (en) * 1998-10-01 2001-07-03 Hirose Electric Co., Ltd. Surface-mount connector with high-degree flatness
US6305976B1 (en) * 2000-04-07 2001-10-23 Amp (Japan),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lanar mounting memb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78250A (en) * 1985-01-08 1987-07-07 Methode Electronics, Inc. Multi-pin electrical header
JP2752024B2 (ja) 1992-03-25 1998-05-1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基板用コネクタ
US5297966A (en) * 1992-08-10 1994-03-29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Mounting bracket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522147B2 (ja) 1993-05-12 1996-08-0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SG77096A1 (en) 1996-02-06 2000-12-19 Molex Inc Anti-wicking system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KR20000016098U (ko) * 1999-01-25 2000-08-25 최연학 표면실장형 암커넥터의 보강핀 체결구조
JP3330559B2 (ja) * 1999-03-15 2002-09-30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配線板用コネクタ
JP3324995B2 (ja) * 1999-04-07 2002-09-17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4537732B2 (ja) * 2004-03-04 2010-09-0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基板用コネクタ
JP4013914B2 (ja) * 2004-04-12 2007-11-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基板用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6633A (en) * 1991-09-03 1993-02-16 Amp Incorporated Surface mount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nterleaved solder tails
US5362256A (en) * 1991-12-24 1994-11-08 Nec Corporation Connector
CN1162852A (zh) * 1996-02-06 1997-10-22 莫列斯公司 用于接线盒的防芯吸装置
US6089883A (en) * 1996-12-30 2000-07-18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Board-to-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US6254429B1 (en) * 1998-10-01 2001-07-03 Hirose Electric Co., Ltd. Surface-mount connector with high-degree flatness
US6305976B1 (en) * 2000-04-07 2001-10-23 Amp (Japan),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lanar mounting memb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24989A (zh) 2005-06-08
US20050124228A1 (en) 2005-06-09
DE602004009268T2 (de) 2008-07-10
US7134910B2 (en) 2006-11-14
DE602004009268D1 (de) 2007-11-15
EP1538706A3 (en) 2005-08-03
KR100679501B1 (ko) 2007-02-07
EP1538706B1 (en) 2007-10-03
KR20050053520A (ko) 2005-06-08
EP1538706A2 (en) 2005-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38053B (zh) 多极连接器
CN101032057B (zh) 板连接器
CN100495825C (zh) 阴连接器、阴连接器的安装结构及其安装到基板的方法
CN1332480C (zh) 连接器
CN101340034B (zh)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01685912B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US7588443B2 (en) Board-to-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01162823B (zh) 极细同轴电缆的末端连接方法
US737781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040067687A1 (en) Mini din connector having a reduced height above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KR101223515B1 (ko) 전기 커넥터 및 전기 커넥터 조립체
CN100373706C (zh) 将固定到装置上的连接器和将连接器固定到装置上的方法
CN108155503A (zh) 具备防脱结构的连接器装置
JP4091702B2 (ja) 誤差吸収コネクタ
CN1256530A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16698775U (zh) 用于将基板连接在一起的电触头及包括其的电学组件
JP3076827U (ja) コネクタ
US6971928B2 (en) Contact and connector utilizing the same
KR19980702909A (ko) 전기 리셉터클 어셈블리 및 그를 위한 스프링컨택트
EP1094566B1 (en) Clip for coupling component to connector contacts
CN100521406C (zh) 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
CN109075473A (zh) 插塞接触件
CN101740926B (zh) 电连接器
CN107785696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18677876U (zh) 射频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15

Termination date: 2015120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