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27689C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以及打印机、打印指示终端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以及打印机、打印指示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27689C
CN1327689C CNB2004100782166A CN200410078216A CN1327689C CN 1327689 C CN1327689 C CN 1327689C CN B2004100782166 A CNB2004100782166 A CN B2004100782166A CN 200410078216 A CN200410078216 A CN 200410078216A CN 1327689 C CN1327689 C CN 132768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rror diffusion
scan line
image
pixe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7821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99408A (zh
Inventor
青木三喜男
荒崎真一
高桥有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99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994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2768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768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5Halftoning, i.e. converting the picture signal of a continuous-tone original into a corresponding signal showing only two levels
    • H04N1/4051Halftoning, i.e. converting the picture signal of a continuous-tone original into a corresponding signal showing only two levels producing a dispersed dots halftone pattern, the dots having substantially the same size
    • H04N1/4052Halftoning, i.e. converting the picture signal of a continuous-tone original into a corresponding signal showing only two levels producing a dispersed dots halftone pattern, the dots having substantially the same size by error diffusion, i.e. transferring the binarising error to neighbouring dot deci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防止图像质量劣化并可进行高速的二值化处理的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和程序以及打印机、打印指示终端、图像处理系统。该图像处理方法将多灰度图像分割成2个区域,对各区域执行误差扩散处理,之后进行合成,在将前述原图像分割成2个区域之前,把分割线上的各像素的误差扩散到2个区域内。这样,由于可获得与对原图像整体连续进行误差扩散处理的情况大致相同的处理结果,因而在误差扩散处理后将分割区域合成时,其接缝部分不会产生使图像质量劣化的条纹等,可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以及打印机、打印指示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在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等数字打印机和数字复印机等的成像装置中利用的图像处理方法等,具体涉及用于使用误差扩散法对具有中间浓度的多灰度图像进行高速二值化处理的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程序以及打印机、打印指示终端、图像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特开平6-3013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11-17945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9-284543号公报
以往,作为对全色图像等的具有中间浓度的多灰度图像数据进行二值化处理的方式,除了阈值法和浓淡法的方式以外,还广泛使用了被称为误差扩散法的方式。
该误差扩散法是通过将采用阈值法对各注目像素进行二值化(例如,白或黑,或者是否要描绘,或者是否要喷出调色剂和墨水等)时产生的误差值按照规定扩散表依次扩散(分配)到上游侧的像素,即未处理像素侧,可表现模拟的中间色调图像,另一方面,在进行该扩散处理时,由于要求CPU功率和内存等许多信息处理能力环境,因而处理的高速化成为课题。
而且,作为实现利用这种误差扩散法的二值化处理的高速化的方法,提出了以下方法:将成为处理对象的多灰度图像预先分割成多个区域,对各个分割区域并行进行处理,并在处理后将各个分割区域合成(接合)成1个。
然而,在这样将1个图像分割进行并行处理的方法中,由于在该分割线部分不进行通常的误差扩散处理,因而,在将各分割图像接合时,在它们的接缝部分产生不连续点,这明显地表现为条纹状,存在大大影响图像质量的问题。
为此,在例如以下所示的专利文献1中,通过采用以下方法,抑制图像的接缝部分的条纹发生,该方法是:将成为处理对象的输入图像沿与主扫描线方向垂直的方向分割,在各个区域中分别并行进行误差扩散处理时,把与边界线邻接的像素的误差向相邻的像素区域的前述像素附近的像素扩散。
并且,在专利文献2中,通过进一步把相邻区域的二值化处理推迟至少1行以上(包括1行)进行处理,存储边界区域的误差并将其扩散到还未进行处理的邻接区域的像素,防止图像的接缝部分的图像质量降低。
而且,在专利文献3中,通过将各自分别进行了二值化处理的图像区域进行重叠处理,并对该接缝部分施加特别处理,使接缝部分的条纹不显著。
然而,在前述第1和第2方法的情况下,可准确扩散边界附近的误差并抑制条纹的发生,而对于边界附近的像素的误差,由于具有从相邻的区域相互参照的必要性,因而不可能将各像素的处理硬性分割来执行,高速化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在前述第3方法中,通过在接合时对接合区域再次进行误差扩散,与以往接合相比,可减轻条纹,然而完全除掉条纹是不可能的。而且,由于在接合后再次对该接合区域进行图像处理,因而也存在减弱了为实现高速化而进行分割处理的优点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有效解决该课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确实防止在接合部分产生使图像质量大幅度劣化的条纹的新的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程序和图像处理系统。
而且,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可比以往方法更高速地执行二值化处理的新的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程序和图像处理系统。
[发明1]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1的图像处理方法,以任意扫描线为界将所输入的多灰度图像的原图像划分成2个区域,对各划分区域分别独立地进行误差扩散处理,之后将各分割区域合成,其特征在于,在将前述原图像分割成2个区域之前,进行误差扩散处理,以将前述扫描线上的各像素的误差扩散到夹着前述扫描线的2个区域内;前述分割后的各区域的误差扩散处理,以由存在于与前述扫描线邻接的位置的像素组成的像素列中、位于该像素列的端部的未处理像素为起点,与前述扫描线平行地对前述所分割后的各分割区域依次执行。
这样,本发明方法在以任意扫描线为界将原图像分割成2个区域之前,预先对该扫描线上的各像素进行误差扩散处理,将该误差扩散到夹着扫描线的2个区域内,之后将各个分割区域分割来执行误差扩散处理,因而,尽管对1个原图像分割进行误差扩散处理,仍可获得与对原图像整体连续进行误差扩散处理的情况大致相同的处理结果。结果,在误差扩散处理后,在将分割区域合成时,在其接缝部分不会产生使图像质量劣化的条纹等,可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并且,对于分割后的各分割区域,以由存在于与前述扫描线邻接的位置的像素组成的像素列中、位于该像素列的端部的未处理像素为起点,与该扫描线平行地依次执行误差扩散处理,因而,成为处理对象的注目像素的误差不会重复扩散到已处理完的像素等,可执行良好的误差扩散处理。
而且,对各分割区域独立且并行地进行该误差扩散处理,因而可高速地执行该处理。
[发明2]发明2的图像处理方法,在发明1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中,其特征在于,以在与前述分割线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任意扫描线为界,将前述进行了2分割所得到的各分割区域中的一个或两个进一步分割成2个区域,并在进行前述分割前,进行误差扩散处理,以将前述扫描线上的各像素的误差扩散到夹着前述扫描线的2个区域内;在对前述分割区域各自独立进行误差扩散处理时,以位于各分割线的交叉部的未处理像素为起点,与任意一条分割线平行地依次进行误差扩散处理。这样,如果以在与该分割线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任意扫描线为界将进行了2分割的各分割区域的一个或两个进一步二次分割成2个区域,并对这些各区域并行实施误差扩散处理,则可更高速地执行二值化处理。
并且,该情况下与前述相同,如果在该二次分割前预先对该扫描线上的各像素进行误差扩散处理,并把该误差扩散到各2次分割区域侧,则与对原图像整体连续进行误差扩散处理的情况大致相同,可确实防止其接缝部分的条纹发生,可事先避免图像质量劣化。
并且,该情况下的各区域的误差扩散处理以位于各分割线的交叉部的未处理像素为起点,与任意一条分割线平行地依次执行,因而成为处理对象的注目像素的误差不会重复扩散到已处理完的像素等,可执行更良好的误差扩散处理。
[发明3]发明3的图像处理方法,在发明1或2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对前述各分割区域分别执行误差扩散处理之前,取得执行前述处理的环境的处理能力,并根据前述处理能力来决定前述分割区域的分割数及其分割比率。
这样,即使在对各分割区域执行误差扩散处理的环境的处理能力不均匀而分别不同的情况下,也能根据该环境的处理能力来最佳地决定前述分割区域的分割数及其分割比率,并可实施与各处理环境对应的高效率的分散处理。
[发明4]发明4的图像处理方法,在发明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对前述各分割区域执行误差扩散处理时,利用相互可通信地连接的误差扩散处理环境。
这样,多个误差扩散处理环境没有必要一定设置在1个区域或装置内等,并且,即使标准地利用的默认的误差扩散处理环境在不可使用的状态或工作中,也能通过网络利用其他误差扩散处理环境,因而可发挥优良的可用性。
[发明5]发明5的图像处理装置,使用误差扩散对所输入的多灰度图像的原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其特征在于,具有:图像分割单元,其以任意扫描线为界将前述原图像分割成2个区域;误差扩散单元,其对前述图像分割单元所分割得到的各分割区域分别相互独立地执行误差扩散处理;以及图像合成单元,其将前述误差扩散单元进行了误差扩散处理后的各分割区域合成,形成二值化处理图像,并且,前述图像分割单元在分割前述原图像之前,进行误差扩散处理,以将前述扫描线上的各像素的误差扩散到夹着前述扫描线的2个区域内;前述误差扩散单元,以由存在于与前述扫描线邻接的位置的像素组成的像素列中、位于该像素列的端部的未处理像素为起点,与前述扫描线平行地,对前述所分割的各分割区域依次执行误差扩散处理。
这样,与前述发明1相同,由于可实施与对图像整体连续进行误差扩散处理的情况大致相同的误差扩散处理,因而可确实防止其接缝部分的条纹发生,并可提供高质量的图像。
并且,由图像分割单元分割得到的各分割区域的误差扩散处理,由误差扩散单元以与前述扫描线邻接的线端部的未处理像素为起点,与该扫描线平行地依次执行,因而成为处理对象的注目像素的误差不会重复扩散到已处理完的像素等,可执行更良好的误差扩散处理。
而且,误差扩散单元利用别的处理环境对各分割区域分别独立地执行误差扩散处理,因而可执行更高速的处理。
[发明6]发明6的图像处理装置,在发明6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前述图像分割单元以在与前述分割线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任意扫描线为界,将前述进行2分割所得到的各分割区域中的一个或两个进一步分割成2个区域,并在前述分割前,进行误差扩散处理,以将前述扫描线上的各像素的误差扩散到夹着前述扫描线的2个区域内;前述误差扩散单元在对前述分割区域分别独立地进行误差扩散处理时,以位于各分割线的交叉部的未处理像素为起点,与任意一条分割线平行地依次进行误差扩散处理。
这样,图像分割单元将各分割区域中的一个或两个进一步二次分割2个区域,并对这些各区域实施处理,因而与前述发明2相同,可更高速地执行处理。
并且,各误差扩散单元在该情况下,也在该分割前预先对该扫描线上的各像素进行误差扩散处理,并把其误差扩散到其两侧的各分割区域侧,从而在将误差扩散处理后的分割区域合成时,可确实防止其接缝部分的条纹发生,并可事先避免图像质量劣化。
并且,该情况的各区域的误差扩散处理以位于各分割线的交叉部的未处理像素为起点,与任意一条分割线平行地依次执行,因而成为处理对象的注目像素的误差不会重复扩散到已处理完的像素等,可进行更良好的处理。
[发明7]发明7的图像处理装置,在发明5或6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有2个以上(包括2个)前述误差扩散单元,使用这些各误差扩散单元对前述各分割区域独立地进行误差扩散处理。
这样,与使用1个误差扩散单元用软件执行2个误差扩散处理的情况相比,可执行更高速的误差扩散处理。
[发明8]发明8的图像处理装置,在发明7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前述图像分割单元取得前述各误差扩散单元的误差扩散处理能力,并根据该处理能力来决定前述分割区域的分割数及其分割比率。
这样,与发明3相同,即使在对各分割区域执行误差扩散处理的环境的处理能力分别不同的情况下,也能根据该环境的处理能力来最佳地决定前述分割区域的分割数及其分割比率,并可实施与各处理环境对应的高效率的分散处理。
[发明9]发明9的图像处理装置,在发明7或8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前述各误差扩散单元通过网络与前述图像分割单元和图像合成单元连接。
这样,与发明4相同,多个误差扩散处理环境没有必要一定设置在1个区域或装置内等,并且,即使被标准利用的默认误差扩散处理环境在故障中或工作中,也能通过网络利用其他误差扩散处理环境,因而可发挥优良的可用性。
[发明10]发明10的图像处理程序,使用误差扩散对所输入的多灰度图像的原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其特征在于,使计算机发挥以下单元的功能:图像分割单元,以任意扫描线为界将前述原图像分割成2个区域;误差扩散单元,对前述图像分割单元所分割的各分割区域分别相互独立地执行误差扩散处理;以及图像合成单元,将前述误差扩散单元进行了误差扩散处理后的各分割区域合成,形成二值化处理图像,并且,前述图像分割单元在分割前述原图像之前,进行误差扩散处理,以将前述扫描线上的各像素的误差扩散到夹着前述扫描线的2个区域内;前述误差扩散单元,以由存在于与前述扫描线邻接的位置的像素组成的像素列中、位于该像素列的端部的未处理像素为起点,与前述扫描线平行地,对前述所分割的各分割区域依次执行误差扩散处理。
这样,与发明1等相同,可进行高质量且高速的二值化处理,而且可利用个人计算机(PC)等的通用计算机用软件来实现这些功能,因而与准备专用硬件来实现的情况相比,可更经济地实现。
[发明11]发明11的图像处理方法,以设定在任意位置的1条扫描线为界,将多灰度的原图像划分成2个区域,对所划分的前述各区域执行误差扩散处理,之后将各区域合成,其特征在于,在决定了前述扫描线之后,进行误差扩散处理,以将前述扫描线上的各像素的误差扩散到夹着该扫描线的2个区域内;前述各区域的误差扩散处理,以由存在于与前述扫描线邻接的位置的像素组成的像素列中、位于该像素列的端部的未处理像素为起点,与前述扫描线平行地,对前述各区域依次执行误差扩散处理。
这样,本发明在决定了前述扫描线之后,即,在以任意的该扫描线为界将原图像划分成2个区域之前,预先对该扫描线上的各像素进行误差扩散处理,将其误差扩散到夹着扫描线的2个区域内,之后对各个区域执行误差扩散处理,因而,尽管对1个原图像分别进行误差扩散处理,仍可获得与对原图像整体连续进行误差扩散处理的情况大致相同的处理结果。
结果,与发明1相同,在误差扩散处理后将分割区域合成时,在其接缝部分不会产生使图像质量劣化的条纹等,可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并且,以由存在于与前述扫描线邻接的位置的像素组成的像素列中、位于该像素列的端部的未处理像素为起点,与该扫描线平行地,对各区域依次执行该误差扩散处理,因而,成为处理对象的注目像素的误差不会重复扩散到已处理完的像素等,可执行良好的误差扩散处理。
而且,由于可对各区域独立且并行地进行该误差扩散处理,因而可高速地执行该处理。
[发明12]发明12的图像处理方法,在发明11的图像处理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以前述扫描线为第1扫描线时,以在与该第1扫描线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设定在任意位置的1条第2扫描线为界,将前述各区域中的一个或两个进一步划分成2个区域,并在决定了前述第2扫描线之后,进行误差扩散处理,以将该第2扫描线上的各像素的误差扩散到夹着该第2扫描线的2个区域内;在对前述各区域进行误差扩散处理时,以位于前述第1扫描线和前述第2扫描线的交叉部的未处理像素为起点,与任意一条扫描线平行地依次进行误差扩散处理。
这样,与发明2相同,可更高速地执行二值化处理。
并且,与对原图像整体连续进行误差扩散处理的情况大致相同,可确实防止其接缝部分的条纹发生,并可事先避免图像质量劣化。
[发明13]发明13的图像处理方法,在发明11或12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取得执行前述误差扩散处理的环境的处理能力,并根据前述处理能力来决定前述区域的数及其比率。
这样,与发明3相同,即使在对各区域执行误差扩散处理的环境的处理能力不均匀而分别不同的情况下,也能根据该环境的处理能力来最佳地决定前述区域的数及其比率,并可实施与各处理环境对应的高效率的分散处理。
[发明14]发明14的图像处理方法,在发明1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对前述各区域执行误差扩散处理时,利用相互可通信地连接的误差扩散处理环境。
这样,与发明4相同,即使被标准利用的默认误差扩散处理环境在不可使用的状态或工作中,也能通过网络利用其他误差扩散处理环境,因而可发挥优良的可用性。
[发明15]发明15的图像处理装置,使用误差扩散对多灰度的原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其特征在于,具有:图像分割单元,以设定在任意位置的1条扫描线为界,将前述原图像分割成2个区域;误差扩散单元,对前述图像分割单元所分割的各区域执行误差扩散处理;以及图像合成单元,将前述误差扩散单元进行了误差扩散处理后的各分割区域合成,形成二值化处理图像;前述图像分割单元在决定了前述扫描线之后,进行误差扩散处理,以将前述扫描线上的各像素的误差扩散到夹着前述扫描线的2个区域内;前述误差扩散单元,以由存在于与前述扫描线邻接的位置的像素组成的像素列中、位于该像素列的端部的未处理像素为起点,与前述扫描线平行地,对前述所分割的各分割区域依次执行误差扩散处理。
这样,与前述发明5相同,由于可实施与对图像整体连续进行误差扩散处理的情况大致相同的误差扩散处理,因而可确实防止其接缝部分的条纹发生,可提供高质量的图像。
并且,误差扩散单元以与前述扫描线邻接的线端部的未处理像素为起点,与该扫描线平行地依次执行由图像分割单元分割后的各分割区域的误差扩散处理,因而,成为处理对象的注目像素的误差不会重复扩散到已处理完的像素等,可执行更良好的处理。
而且,误差扩散单元可利用别的处理环境对各分割区域分别独立地执行误差扩散处理,因而可执行更高速的处理。
[发明16]发明16的图像处理装置,使用误差扩散对多灰度的原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其特征在于,具有:扫描线决定单元,对前述原图像在任意位置决定1条扫描线;误差扩散单元,对以前述扫描线决定单元所决定的1条扫描线为界所划分的2个区域执行误差扩散处理;以及图像合成单元,将前述误差扩散单元进行了误差扩散处理后的各区域合成,形成二值化处理图像;前述扫描线决定单元在决定了前述扫描线之后,进行误差扩散处理,以将前述扫描线上的各像素的误差扩散到夹着前述扫描线的2个区域内;前述误差扩散单元,以由存在于与前述扫描线邻接的位置的像素组成的像素列中、位于该像素列的端部的未处理像素为起点,与前述扫描线平行地,对前述各区域依次执行误差扩散处理。
这样,与发明5相同,由于可实施与对图像整体连续进行误差扩散处理的情况大致相同的误差扩散处理,因而可确实防止其接缝部分的条纹发生,可提供高质量的图像。
并且,误差扩散单元以与前述扫描线邻接的线端部的未处理像素为起点,与该扫描线平行地依次执行由扫描线决定单元划分的各区域的误差扩散处理,因而,成为处理对象的注目像素的误差不会重复扩散到已处理完的像素等,可进行更良好的处理。
而且,误差扩散单元可利用别的处理环境对各区域分别独立地执行误差扩散处理,因而可执行更高速的处理。
另外,此处所说的“扫描线决定单元”与在发明5和发明15的图像处理装置中所说的“图像分割单元”的作用相同,而前述“图像分割单元”也包含将原图像从该扫描线物理分割的概念,而本发明的“扫描线决定单元”不包含将原图像从该扫描线物理分割的概念,仅表示将该原图像以该扫描线为界划分的概念(在以下的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程序等中是相同的)。
[发明17]发明17的图像处理装置,在发明15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前述图像分割单元在以前述扫描线为第1扫描线时,以在与该第1扫描线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设定在任意位置的第2扫描线为界,将前述各区域中的一个或两个进一步分割成2个区域,并在设定前述第2扫描线后,进行误差扩散处理,以将该第2扫描线上的各像素的误差扩散到夹着该第2扫描线的2个区域内;前述误差扩散单元在对前述各区域分别独立地进行误差扩散处理时,以位于前述各扫描线的交叉部的未处理像素为起点,与任意一条扫描线平行地依次进行误差扩散处理。
这样,与发明6相同,可更高速地执行二值化处理。
并且,与对原图像整体连续进行误差扩散处理的情况大致相同,可确实防止其接缝部分的条纹发生,可事先避免图像质量劣化。
[发明18]发明18的图像处理装置,在发明15或17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有2个以上(包括2个)前述误差扩散单元,使用这些各误差扩散单元对前述各区域独立地进行误差扩散处理。
这样,与发明7相同,与使用1个误差扩散单元用软件执行2个误差扩散处理的情况相比,可执行更高速的误差扩散处理。
[发明19]发明19的图像处理装置,在发明18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前述图像分割单元取得前述各误差扩散单元的误差扩散处理能力,并根据前述处理能力来决定前述分割区域的分割数及其分割比率。
这样,与发明8相同,即使在对各分割区域执行误差扩散处理的环境的处理能力分别不同的情况下,也能根据该环境的处理能力来最佳地决定前述分割区域的分割数及其分割比率,并可实施与各处理环境对应的高效率的分散处理。
[发明20]发明20的图像处理装置,在发明18或19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前述各误差扩散单元通过网络与前述图像分割单元和图像合成单元连接。
这样,与发明9相同,多个误差扩散处理环境没有必要一定设置在1个区域或装置内等,并且,即使被标准利用的默认误差扩散处理环境在故障中或工作中,也能通过网络利用其他误差扩散处理环境,因而可发挥优良的可用性。
[发明21]发明21的图像处理程序,使用误差扩散对多灰度的原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其特征在于,使计算机发挥以下单元的功能:图像分割单元,以设定在任意位置的1条扫描线为界,将前述原图像分割成2个区域;误差扩散单元,对前述图像分割单元所分割的各区域执行误差扩散处理;以及图像合成单元,将前述误差扩散单元进行了误差扩散处理后的各分割区域合成,形成二值化处理图像,并且,前述图像分割单元在决定了前述扫描线之后,进行误差扩散处理,以将前述扫描线上的各像素的误差扩散到夹着前述扫描线的2个区域内;前述误差扩散单元,以由存在于与前述扫描线邻接的位置的像素组成的像素列中、位于该像素列的端部的未处理像素为起点,与前述扫描线平行地,对前述所分割的各分割区域依次执行误差扩散处理。
这样,与发明1等相同,可进行高质量且高速的二值化处理,而且与发明10相同,可利用个人计算机(PC)等通用计算机用软件实现这些功能,因而与准备专用硬件来实现的情况相比,可更经济地实现。
[发明22]发明22的图像处理程序,在发明21所述的图像处理程序中,其特征在于,前述图像分割单元在以前述扫描线为第1扫描线时,以在与该第1扫描线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设定在任意位置的第2扫描线为界,将前述各区域中的一个或两个进一步分割成2个区域,并在设定前述第2扫描线后,进行误差扩散处理,以将该第2扫描线上的各像素的误差扩散到夹着该第2扫描线的2个区域内,前述误差扩散单元在对前述各区域分别独立地进行误差扩散处理时,以位于前述各扫描线的交叉部的未处理像素为起点,与任意一条扫描线平行地依次进行误差扩散处理。
这样,可取得与发明6相同的效果,并与发明10相同,可利用个人计算机(PC)等通用计算机用软件实现这些功能,因而与准备专用硬件来实现的情况相比,可更经济地实现。
[发明23]发明23的图像处理程序,在发明21或22所述的图像处理程序中,其特征在于,在具有2个以上(包括2个)前述误差扩散单元时,使用这些各误差扩散单元对前述各区域独立地进行误差扩散处理。
这样,可取得与发明7相同的效果,并与发明10相同,可利用个人计算机(PC)等通用计算机用软件实现这些功能,因而与准备专用硬件来实现的情况相比,可更经济地实现。
[发明24]发明24的图像处理程序,在发明21所述的图像处理程序中,其特征在于,前述图像分割单元取得前述各误差扩散单元的误差扩散处理能力,并根据前述处理能力来决定前述分割区域的分割数及其分割比率。
这样,可取得与发明8相同的效果,并与发明10相同,可利用个人计算机(PC)等通用计算机用软件实现这些功能,因而与准备专用硬件来实现的情况相比,可更经济地实现。
[发明25]发明25的图像处理程序,在发明21或22所述的图像处理程序中,其特征在于,前述各误差扩散单元通过网络与前述图像分割单元和图像合成单元连接。
这样,可取得与发明9相同的效果,并与发明10相同,可利用个人计算机(PC)等通用计算机用软件实现这些功能,因而与准备专用硬件来实现的情况相比,可更经济地实现。
[发明26]发明26的记录有图像处理程序的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记录了前述发明10、21、22、23、24、25中任意一项的图像处理程序。
这样,可采用CD-ROM、DVD-ROM等物体形式进行前述发明10、21、22、23、24、25中任意一项的图像处理程序的保存、转让、出租等。
[发明27]发明27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前述发明5、6、7、8、9、15、16、17、18、19、2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
这样,与发明1等相同,可在短时间内获得高质量的二值化图像数据,并可使用自己的打印功能等立即对所获得的二值化图像进行打印处理,因而可将二值化图像的打印物迅速地提供给用户等。
[发明28]发明28的打印指示终端,向打印机发送打印指示,其特征在于,具有前述发明5、6、7、8、9、15、16、17、18、19、2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
这样,与发明1等相同,可在短时间内获得高质量的二值化图像,并可将所获得的二值化图像数据连同打印指示一起发送到规定的打印机,将该二值化图像的打印物提供给用户等。
[发明29]发明29的图像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发明27的打印机和发明28的打印指示终端。
这样,与发明1等相同,可在短时间内获得高质量的二值化图像数据,并可使用打印机的打印机构立即对所获得的二值化图像数据进行打印处理,因而可将二值化图像的打印物迅速地提供给用户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实现图像处理装置的PC的硬件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实现图像处理装置的打印机的硬件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将原图像进行2分割前的误差扩散处理后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使用的误差扩散模式的概念图。
图7是表示将原图像进行2分割前的误差扩散处理刚开始后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8是表示对进行了2分割的图像进一步分割前的处理的概念图。
图9是表示对进行了分割的区域进行误差扩散处理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10是表示对进行了分割的区域进行误差扩散处理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11是表示对进行了分割的区域进行误差扩散处理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12是表示记录有图像处理程序的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的一例的概念图。
符号说明
10:图像处理部;11:图像分割单元12:误差扩散单元;13:图像合成单元;14:处理能力取得单元;15:分散处理单元;20:控制部;30:输入部;40:输出部;50:存储部;60:通信部;100,102:图像处理装置;101:PC;110,210:CPU;120,220:RAM;130,230:ROM;140,240:存储装置;150:输出装置;160:输入装置;170,270:接口;180,280:总线;250:显示面板;260:操作面板;290:打印机构部;S1:(第1)扫描线;S2:(第2)扫描线;L1,L2,L3,L4:分割线;300:注目像素;400,500,600,700,900:处理起点像素;N:网络;G:原图像;R:存储介质;P:图像处理程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100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
如图所示,该图像处理装置100,除了构成其主要部的图像处理部10以外,主要由控制部20、输入部30、输出部40、存储部50和通信部60构成,通过网络N与个人计算机(PC)等其他信息处理装置101、具有另外独立的误差扩散单元的其他图像处理装置102等相互可信息通信地相连接。
此处,作为网络N不作特别限定,除了以太网(Ethernet注册商标)等的局域网(LAN)、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Network)网、互联网(Internet)等的广域网(WAN)以外,还可应用无线LAN等所有网络。
并且,该图像处理部10主要由图像分割单元11、误差扩散单元12和图像合成单元13构成,而且该图像分割单元11采用同时具有处理能力取得单元14和分散处理单元15的结构。
首先,该图像分割单元11提供将从前述输入部30输入的由多灰度(例如,28=256灰度)的光泽图像组成的原图像G以该主扫描线为界分割成2个区域的功能。
例如,如图5所示,在以由22×22像素(Pixel)组成的原图像G的主扫描线方向X为水平方向,以副扫描线方向Y为垂直方向的情况下,从该中段部分的主扫描线X(S1)分割成上下2个区域(图像1、图像2)。另外,在该图例中,2个区域(图像1、图像2)的面积(分割)比为1∶1,但是,也可以如后所述,通过使进行分割的主扫描线X的位置上下移动,任意设定该面积比。
并且,该图像分割单元11还具有以下误差扩散功能:在将该原图像G分割前,对主扫描线X上的各像素进行二值化处理,并把伴随该二值化处理产生的各像素的误差扩散到夹着该主扫描线X的2个区域内。此时的具体处理在后面详述。
误差扩散单元12提供采用误差扩散处理法对用该图像分割单元11分割后的各分割区域(图像1、图像2)分别相互独立地执行二值化处理的功能,该具体的误差扩散处理也同样在后面详述。
此处,作为本发明利用的误差扩散处理方法,使用图6所示的3个误差扩散表(a)、(b)、(c)。
首先,最初的误差扩散表(a)把在对成为误差扩散处理对象的注目像素300进行了二值化处理时产生的误差分别按照规定比率扩散(分配)到其周围的5个未处理像素301、302、303、304、305。
例如,在图例中,将注目像素300的误差进行16等分,把其中的每4等分分别扩散到在注目像素300的正上方、正下方和在扫描方向邻接的3个未处理像素301、303、305,并把其余的误差每2等分扩散到其他的未处理像素302、304。
因此,根据该误差扩散表(a),如果针对注目像素300的二值化后的误差是“64”(256灰度,阈值为“127”的情况),则向未处理像素301、303、305分别扩散误差“16”,向其他未处理像素302、304分别扩散误差“8”。附带说一下,该误差扩散的结果,例如,由于未处理像素301的本来误差是“120”,通过扩散误差“16”,有时会超过阈值(“127”的情况)而改变成其他值,当然这种情况与普通误差扩散处理相同,是可以预见的。
然后,第2个误差扩散表(b)将注目像素300的二值化处理后的误差分别扩散(分配)到位于该扫描(处理)方向上游侧的7个未处理像素301、302、303、306、307、308、309。
即,该误差扩散表(b)示出主扫描方向X为从左向右方向,副扫描方向Y为从下向上进行扫描的情况,具体地说,将注目像素300的误差进行16等分,将其中的每4等分分别扩散到在正上方和在扫描方向邻接的2个未处理像素301、303,向与该未处理像素301、303上下邻接的3个未处理像素306、302、309分别扩散2等分,并向与未处理像素302邻接的2个未处理像素307、308分别扩散1等分。
因此,根据该误差扩散表(b),如果对注目像素300进行二值化后的误差同样是“64”(256灰度,阈值为“127”的情况),则如图所示,向未作图示的未处理像素301、303分别扩散误差“16”,向未处理像素306、302、309分别扩散误差“8”,向未处理像素307、308分别扩散误差“4”。
并且,第3个误差扩散表(c)是副扫描方向Y为下方向时的误差扩散模式,与前述第2个误差扩散表(b)上下对称地扩散误差。
因此,根据该误差扩散表(c),如果对注目像素300进行二值化后的误差同样是“64”(256灰度,阈值为“127”的情况),则向邻接的未处理像素303、305分别扩散误差“16”,向未处理像素309、304、310分别扩散误差“8”,向未处理像素311、312分别扩散误差“4”。
然后,回到图1,图像合成单元13提供将该误差扩散单元12进行了误差扩散处理后的各分割区域(图像1、图像2)合成并形成二值化处理图像的功能,合成后的图像由前述输出部40向用户等进行可视地提示。
并且,在该图像分割单元11上附设的处理能力取得单元14提供以下功能:除了自己的误差扩散单元12的处理能力以外,还取得通过相同网络N连接的其他PC101、图像处理装置102上配备的各误差扩散单元的处理能力信息和环境信息。
该“处理能力信息”是指与执行误差扩散处理的处理速度有关的信息,在经由网络N连接的情况下,一般是CPU(中央处理装置)的MIPS(百万条指令/秒: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值。如果是该MIPS值,则可以与CPU的种类无关地,直接比较处理速度。并且,在不可能取得MIPS值时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执行处理的环境的CPU的种类和时钟数作为“能力信息”。即,这是因为,可根据这种CPU的种类和时钟数信息来估算MIPS值。并且,在共享总线的情况下,即,在以硬件方式进行误差扩散处理的情况下,通过取得前述各装置101、102等的ID信息,可以判断“处理能力”。
并且,此处,之所以不仅取得“处理能力信息”而且取得“环境信息”是为了例如,不仅掌握CPU功率(时钟数)等单纯硬件上的处理能力,而且掌握其是否正在进行实际的其他处理和此时的余力等、或随着时间和使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各种变动的状况。
并且,同样在该图像分割单元11上附设的分散处理单元15提供把处理分散给这样取得的其他误差扩散单元时决定其分散数和分散比率的功能,如后所述,通过使用该分散处理单元15执行最佳的处理分散,可高速地进行二值化处理。另一方面,输入部30提供将成为处理对象的多灰度的原图像量子(数字)化来取入的功能,例如,除了扫描器、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等的可从模拟图像取入数字图像的图像输入装置(摄像装置)以外,读入记录有图像的CD-ROM或DVD-ROM等存储介质的各种光学读取装置(所谓的CD-ROM驱动器或DVD-ROM驱动器),在将图像作为电信信息通过网络发送的情况下,相当于该网络接口(通信部60)等。
并且,输出部40提供把图像处理部10的图像合成单元13所合成的图像G,当然还有所输入的图像可视地提供给用户等的功能,例如,除了CRT(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和LCD(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等软拷贝装置以外,还可使用打印机等硬拷贝装置等。
存储部50提供将所输入输出的图像或者处理中的图像、各种控制用程序等暂时或者固定(永久)保存的功能,例如,除了硬盘驱动装置(HDD)、半导体存储器以外,还可使用具有大存储容量的DVD-RW等的可改写的各种存储介质等。
通信部60提供与其他PC101、图像处理装置102的共用接口,并通过调制解调器和DSU(数字服务单元:Digital Service Unit)等相互可信息通信地连接。
另外,这种构成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100的图像处理部10、控制部20、输入部30、输出部40、存储部50、通信部70等,实际上,如图2所示,可由个人计算机(PC)等计算机系统来实现,该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记载有图4所示的描述算法的专用计算机程序(软件)组成,其中该硬件由CPU和RAM等组成。
即,用于实现该图像处理装置100的硬件,如图2所示,把作为负责各种控制和运算处理的中央运算处理装置的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110、用作主存储装置(Main Storage)的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120、作为只读存储装置的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130、硬盘驱动装置(HDD)和半导体存储器等辅助存储装置(Secondary Storage)140、由监视器(LCD(液晶显示器)或CRT(阴极射线管))等组成的输出装置150、由前述图像输入装置和键盘、鼠标等组成的输入装置160、以及它们的输入输出接口(I/F)170等之间通过由PCI(外围部件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总线或ISA(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ial Standard Architecture)总线等组成的处理器总线、存储器总线、系统总线、输入输出总线等各种内外总线180进行总线连接。
而且,把例如通过CD-ROM或DVD-ROM、软盘(FD)等存储介质、或者通信网络(LAN,WAN,互联网等)N提供的各种控制用程序和数据安装在辅助存储装置140等内,并根据需要把该程序和数据加载到主存储装置120内,CPU110根据加载到该主存储装置120内的程序驱动各种资源进行规定的控制和运算处理,并将其处理结果(处理数据)通过总线180输出到输出装置150进行显示,并根据需要把该数据在由辅助存储装置140形成的数据库内进行合适存储、保存(更新)处理。下面,主要参照图4的流程图对采用这种结构的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100的作用和使用该图像处理装置100的图像处理方法进行详细说明。首先,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100的图像处理部10(图像分割单元11的处理能力取得单元14)在最初步骤S201中,向与本发明装置100可信息通信地连接的其他PC101和图像处理装置102询问其工作状况和误差扩散处理能力,并取得该信息。
即,此处不仅询问其他图像处理装置102等的误差扩散处理能力而且询问其工作负荷状况是因为:即使某一装置具有规定的误差扩散处理能力,考虑其已执行了其他处理、或因故障而未工作的情况,仅按照潜在的硬件处理能力来决定随后的处理分散比率是不适当的。并且,此时不限于一定发现2个以上(包括2个)的误差扩散处理环境,也有仅发现1个或者全部未发现的情况。并且,在仅发现1个误差扩散处理环境的情况下,不限于该误差扩散处理环境是自己的,也有是其他装置的情况。
然后,如果这样取得了可分散处理的装置的数及其处理能力,则转移到下一步骤S203,该图像处理部10(图像分割单元11的分散处理单元15)根据这些信息来决定原图像G的分割比例(分割数和分割比率)。
此处的分割比例是为能最有效地执行分散处理而决定的。例如,如果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100和其他装置的信息处理能力之比是“2∶1”,则在该情况下,把成为大致“1/3”的位置决定为图像分割位置。这样,可大致同时结束2个图像处理装置的误差扩散处理,并可在分散处理结束后立即进行分割图像的合成。
并且,如后所述,在本发明中将原图像G分割成2个之后,还可将该分割图像进一步分割成2个,因而,作为图像的分割数,存在2分割、3分割、4分割的3种情况。因此,在图像处理装置的数是3个的情况下,即使可分担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的能力相同,也能按照“1∶2”的比率分割。此时,在1/3区域中不再进行分割,而进行误差扩散处理,在剩余的2/3区域中进一步分割并进行误差扩散处理。使用该方法,可将处理时间缩短到1/3。不管怎样,该图像分割单元11根据各处理装置的能力来决定分割比例,以便能用最短时间进行全部图像处理。
然后,该图像处理部10转移到步骤S205,取得成为处理对象的原图像数据,之后转移到步骤S207,判断是否可进行该原图像数据的分割处理,在可分割的情况下(“是”),直接转移到步骤S209。
也就是说,在前述步骤S201中仅发现1个可处理装置的情况下,由于已经不可能进行分割处理,因而,不对该原图像G直接进行分割处理,而立即转移到步骤S217,执行误差扩散处理,但是,在可处理的装置存在2个以上(包括2个)的情况下,由于可进行分割处理,因而直接转移到步骤S209,判断该原图像G的分割位置。另外,如前所述,该原图像数据不一定只从自己的输入部30输入,有时也能通过网络N从其他装置等发送过来。
然后,该步骤S209中的分割位置的判断是根据在前述步骤S203中所判断出的图像分割比例来进行判断的。
例如,在可处理的环境(误差扩散)存在2个,并且它们的能力大致相等的情况下,为使各分割区域的面积比为1∶1,如图5所示,从位于副扫描方向Y的中央的主扫描线S1的上下分割线L1、L2以相互包含该主扫描线S的状态分割成2个区域(图像1、图像2)。
并且,在前述步骤S203中所判断出的图像分割比例是3个或4个的情况下,以在与前述分割线L1、L2交叉的方向延伸的任意扫描线S2为界,将已进行了2分割所得到的各分割区域中的一个或两个进一步分割成2个区域。即,根据该分割方法,如下所述,可避免使扩散后的误差扩散到已处理区域内的不利情况,可进行有效的分割处理。
然后,如果这样决定了分割位置,则在实际进行分割前,进行误差扩散处理,以便将由该分割线L1、L2所夹的扫描线S1上的各像素的误差扩散到其两侧的2个区域内。
具体地说,使用图6(a)所示的误差扩散表,以图7所示的扫描线S1上的端部的未处理像素400为起点,按顺序将各像素的误差扩散到其上下的图像1和图像2侧的未处理像素侧。另外,图中,涂黑圆(黑圆)表示已处理完的像素,空白圆(白圆)表示未处理像素并且是从其他像素进行了误差扩散后的像素。
并且,在图像分割比例是3个或4个的情况下,同样使用图6(a)所示的误差扩散表,如图8所示,对进行2分割所得到的各分割区域(图像11、图像12),进一步以由在与该扫描线S1(将其称为第1扫描线S1)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任意的该分割线L3、L4所夹的扫描线S2(将其称为第2扫描线S2)上的端部的未处理像素500为起点,按顺序将各像素的误差扩散到其左右的图像11和图像12的未处理像素侧。
然后,如果这样由分割线L1、L2(L3,L4)所夹的分割边界的扫描线S1(扫描线S2)上的各像素的误差扩散处理结束,则转移到下一步骤S213,将该原图像从分割线L1、L2(L3,L4)分割,并发送到负责这些各分割图像处理的各误差扩散单元(环境)12(步骤S215)。
这样接受到发送的分割图像的各误差扩散单元12,在步骤S217中,使用图6(b)、(c)中的任意一个误差扩散表,分别对自己负责的分割图像执行误差扩散处理,此时,以误差不会扩散到已处理完的像素的位置为起点开始处理。
例如,在将原图像G上下2分割,并对其上方的图像1分别执行误差扩散处理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如果以从图像1中除了扫描线S1以外的区域1的左下像素600为起点,使用图6(b)所示的第2个误差扩散表b向右上方向扩散像素,则即使对所有像素进行相同的误差扩散处理,误差也不会扩散到其他已处理完的像素,可执行良好的二值化处理。
并且,在对这样进行了2分割的原图像的下方图像2执行误差扩散处理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如果以从图像2中除了扫描线S1以外的区域2的左上像素700为处理起点,使用图6(c)所示的第3个误差扩散表c向右下方向扩散像素,则同样即使对所有像素进行同样的误差扩散处理,误差也不会扩散到其他已处理完的像素,与图像1同样可执行良好的二值化处理。
并且,在进一步将原图像G进行了3分割或4分割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如果以位于各扫描线S1、S2的交叉部的未处理像素900为处理起点,使用图6(b)、(c)所示的误差扩散表b或误差扩散表c中的其中任意一个扩散表来执行误差扩散处理,则可以与上述同样执行二值化处理。另外,图9的情况表示将上下2分割所得到的上侧图像1进一步2分割后的左侧图像11,在该图像11的情况下,采用第2个误差扩散表b。
附带说一下,在与该图像11成对的图像12的情况下,采用第3个误差扩散表c,并且,在将下半部分的图像进一步进行了2分割的情况下的左侧图像21也采用第3个误差扩散表c,并且与其成对的右侧图像22采用第2个误差扩散表b。并且,在前述步骤S207中判断为不可能进行分割处理(“否”)的情况下,由于已经没有必要分割图像,因而立即转移到该步骤S217。
然后,如果这样结束了误差扩散处理,则进行了该处理的各误差扩散单元12转移到下一步骤S221,判断自己所在的装置是否是该分割图像的发送源,在不是发送源(“否”),即,在只是承担了其他装置的处理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223,把该处理完的图像发送到图像发送源的图像处理装置100,并结束处理。
此时,要发送到图像发送源的图像处理装置100的图像不一定是所分割的图像,有时是原来的1个原图像G。例如,也具有以下情况:图像发送源的装置100的误差扩散单元12在正在进行其他处理工作中,由其他误差扩散单元12来进行其所有的处理。
与此相对,在判断为自己所在的图像处理装置100是该图像的发送源的情况下,该误差扩散单元12转移到步骤S225,通过网络N取得委托给其他误差扩散单元12的已处理完的全部图像,之后转移到下一步骤S227,在将这些图像合成之后,将该合成图像发送到输出部40,从而结束处理。另外,此时,在所取得的图像是从开始就未分割的1个图像的情况下,不用说,省略该步骤S227并结束处理。并且,在将各分割图像合成时,当然,为使各分割线L1、L2、L3、L4上的像素彼此之间不会重复,而舍弃其中一条分割线上的像素进行合成。
这样,本发明在将原图像G以任意扫描线S为界分割成2个区域之前,预先将该扫描线S上的各像素进行误差扩散处理,将该误差扩散到夹着扫描线的2个区域内,之后将各个分割区域分割并执行误差扩散处理,因而,尽管将1个原图像分割并作了误差扩散处理,然而可获得与对原图像整体连续进行误差扩散处理的情况大致相同的处理结果。
结果,在误差扩散处理后将分割区域合成时,其接缝部分不会产生使图像质量劣化的条纹等,可高速地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因此,如果把这种本发明方法应用于例如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等数字打印机和数字复印机等的利用光泽数据的成像装置中,则可高速地提供打印图像内没有条纹的高质量(二值化)打印物。
即,在一般彩色喷墨打印机中,把例如8位(256灰度)的R(红)、G(绿)、B(蓝)的输入数据变换成例如4种墨水(C(青),M(品红),Y(黄),K(黑))的2值光泽数据,并根据该数据决定是否喷出墨水。
因此,在采用以往方法分割执行该二值化处理的情况下,由于在其接缝部分进行不连续处理,因而墨水喷出不均匀,产生了使图像质量劣化的条纹。
与此相对,由于本发明对其接缝部分在其分割前预先执行了误差扩散处理,因而在整个分割图像中墨水喷出均匀,其接缝部分不会产生难看的条纹,可提供高质量的打印物。
另外,本实施例使用的误差扩散表只是一个例子,除了例如Javis-Judice-Ninke型、Floyd-Steinberg型、Shiau-Fan型等当前广泛使用的扩散模式以外,还可使用各种模式。
与此相对,本发明中的原图像的分割数是2、3、4中的任意一个,不能进行5个(包括5个)以上的图像分割。并且,该分割模式也仅是首先在上下或左右进行了2分割之后,以与该分割线交叉的状态,对该所分割的各区域进行2分割,除此以外的分割模式不能应用。
这是因为,如前所述,在对原图像分割进行处理时,不使误差扩散到已处理完的像素,因而,用前述那样的分割模式以外的模式不可能实现这一点。
因此,由于用将原图像平行分割成3个区域、或者将已进行了2分割的区域进一步分割成3个区域之类的分割模式,不能执行本发明的良好的误差扩散处理,因而必须注意这一点。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他误差扩散单元12经由网络N连接,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在相同装置内无论共享总线还是共享存储器都可以。
并且,作为本发明可利用的分散处理形式,未作特别限定,然而如果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100是PC,在PC和其他PC之间,PC兼用作打印指示装置,则在该打印指示装置和打印机之间的分散处理是代表性的分散处理形式,并且,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配备在打印机内的情况下,除了该打印机内的计算机系统(通过软件进行的误差扩散)和误差扩散处理用的ASIC之间的分散处理以外,其他多个打印机之间的分散处理形式也是代表性的。特别是,在将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100所获得的二值化处理数据直接在打印纸上打印输出的情况下,如果该图像处理装置100配备在打印机侧,则可省去将该二值化处理数据通过网络N发送的时间,可用更短的时间把二值化处理图像的打印物提供给用户等。
并且,如前所述,本发明装置的各单元全部可由如前所述的利用PC等的计算机系统的软件来实现,然而,如果用误差扩散处理用的AS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等硬件来实现其中的误差扩散处理单元12,则可更高速地完成二值化处理。
另外,图3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100的打印机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CPU210、RAM220和ROM230通过总线280连接,并且该CPU210、RAM220和ROM230以及存储装置240、显示面板250、操作面板260、打印机构部290和网络N等通过接口270相互可信息通信地连接。
而且,通过网络N直接、或者通过各种驱动器等并经由存储介质安装在存储装置240等内的各种程序和存储在ROM230内的各种程序在接通电源时被加载到RAM220内,之后,CPU210按顺序执行加载到该RAM220内的程序的命令,从而实现前述本发明的图像处理。
此处,存储介质是指RAM、ROM等半导体存储介质,FD、HD等磁存储型存储介质,CD、CDV、LD、DVD等光学读取方式存储介质,MO等磁存储型/光学读取方式存储介质,无论是电子、磁、光学等读取方法中的哪种,只要是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包含所有的存储介质。图12是表示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R之一的CD-ROM的图,并示出在由该CD-ROM组成的存储介质R内,记录有用于使用计算机系统来实现本发明的图像处理程序P。
并且,关于在本发明装置100和委托分散处理的其他处理装置101、102等的通信中使用的协议,未作特别限定,如果将它们连接的网络N是互联网,则可在互联网中利用标准的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并且,如果该网络N是由某个特定销售商统一的LAN,则可利用AppleTalk/EtherTalk(注册商标)、NetBEUI/NetBIOS(注册商标)、SPX/IPX(注册商标)等特定协议。
例如,如果是TCP/IP,则除了用于在各装置间确立连接并确保具有可靠性的通信的TC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作为用于提供高效率的通信的无连接型协议的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作为用于从大量的路径中把分组发送到规定目的地的协议的IP(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以外,还可利用:作为用于通过网络对另一终端进行远程控制的协议的Telnet(远程登录协议: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作为利用Telnet来执行文件传送的协议的FTP(文件传送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作为用于向客户机装置100提供对打印装置200的其他计算机进行透明的文件访问功能的协议的NFS(网络文件系统:Network File System);作为用于交换故障信息和通信量信息等的网络管理信息的协议的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ARPandRARP(地址转换协议和反向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Reverse ARP)、SLIPandPPP(串行线互联网协议和点对点协议:Serial Line Protocol,Point to Point Protocol)、RIPandOSPF(路由信息协议和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Open Shortest Path First)、RSVP(资源预留协议: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IPSec(IP安全性协议:IP security Protocol)、IGMP(互联网群组管理协议:Internet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NTP(网络时间协议:Network TimeProtocol)等。

Claims (12)

1.一种图像处理方法,以设定在任意位置的1条扫描线为界将多灰度的原图像划分成2个区域,对所划分的所述各区域进行误差扩散处理之后,将各区域合成,其特征在于,
在决定了所述扫描线之后,进行误差扩散处理,以将所述扫描线上的各像素的误差扩散到夹着该扫描线的2个区域内;
所述各区域的误差扩散处理以由存在于与所述扫描线邻接的位置的像素组成的像素列中、位于该像素列的端部的未处理像素为起点,与所述扫描线平行地对所述各区域依次执行,以使成为处理对象的注目像素的误差不会重复扩散到已处理完的像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以所述扫描线为第1扫描线时,以在与该第1扫描线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设定在任意位置的1条第2扫描线为界,将所述各区域的一方或两方进一步划分成2个区域,并在决定了所述第2扫描线之后,进行误差扩散处理,以将该第2扫描线上的各像素的误差扩散到夹着该第2扫描线的2个区域内;
在对所述各区域进行误差扩散处理时,以位于所述第1扫描线和所述第2扫描线的交叉部的未处理像素为起点,与任意一条扫描线平行地依次进行误差扩散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取得执行所述误差扩散处理的环境的处理能力,并根据所述处理能力来决定所述区域的数及其比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对所述各区域执行误差扩散处理时,利用相互可通信地连接的误差扩散处理环境。
5.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利用误差扩散对多灰度的原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其特征在于,具有:
图像分割单元,以设定在任意位置的1条扫描线为界将所述原图像分割成2个区域;
误差扩散单元,对所述图像分割单元所分割的各区域执行误差扩散处理;以及
图像合成单元,将所述误差扩散单元进行了误差扩散处理后的各分割区域合成,形成二值化处理图像,
其中,所述图像分割单元具有:处理能力取得单元,用于取得各误差扩散单元的处理能力信息和环境信息;以及分散处理单元,用于在将处理分散给各误差扩散单元时,根据所述处理能力信息和环境信息决定其分散数和分散比率,
所述图像分割单元在决定了所述扫描线之后,进行误差扩散处理,以将所述扫描线上的各像素的误差扩散到夹着所述扫描线的2个区域内,
所述误差扩散单元,以由存在于与所述扫描线邻接的位置的像素组成的像素列中、位于该像素列的端部的未处理像素为起点,与所述扫描线平行地,对所述所分割的各分割区域依次执行误差扩散处理,以使成为处理对象的注目像素的误差不会重复扩散到已处理完的像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分割单元在以所述扫描线为第1扫描线时,以在与该第1扫描线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设定在任意位置的第2扫描线为界,将所述各区域的一方或两方进一步划分成2个区域,并设定所述第2扫描线后,进行误差扩散处理,以将该第2扫描线上的各像素的误差扩散到夹着该第2扫描线的2个区域内;
所述误差扩散单元在对所述各区域分别独立进行误差扩散处理时,以位于所述各扫描线的交叉部的未处理像素为起点,与任意一条扫描线平行地依次进行误差扩散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至少所分割区域的数量的所述误差扩散单元,使用这些各误差扩散单元对所述各区域分别独立进行误差扩散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分割单元取得所述各误差扩散单元的误差扩散处理能力,并根据所述处理能力来决定所述分割区域的分割数及其分割比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误差扩散单元通过网络与所述图像分割单元和图像合成单元连接。
10.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5~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
11.一种打印指示终端,向打印机发送打印指示,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5~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
12.一种图像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0的打印机和权利要求11的打印指示终端。
CNB2004100782166A 2003-09-18 2004-09-17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以及打印机、打印指示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768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26305 2003-09-18
JP2003326305 2003-09-18
JP2004170206 2004-06-08
JP2004170206A JP4039395B2 (ja) 2003-09-18 2004-06-08 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並びにプリンタ、印刷指示端末、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99408A CN1599408A (zh) 2005-03-23
CN1327689C true CN1327689C (zh) 2007-07-18

Family

ID=34525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7821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7689C (zh) 2003-09-18 2004-09-17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以及打印机、打印指示终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436550B2 (zh)
JP (1) JP4039395B2 (zh)
CN (1) CN132768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46299B2 (ja) * 2005-03-18 2010-09-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56275A (ja) * 2005-03-18 2006-09-28 Canon Inc 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78598B2 (ja) * 2005-03-18 2010-06-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653054B1 (ko) * 2005-08-19 2006-12-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인쇄시스템 및 인쇄방법
JP4760288B2 (ja) * 2005-10-13 2011-08-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システム、表示装置、画像再合成装置、画像再合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0765509B1 (ko) * 2006-01-13 2007-10-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화상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JP4204600B2 (ja) * 2006-04-03 2009-01-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誤差拡散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678012B2 (ja) * 2007-06-13 2011-04-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4975002B2 (ja) * 2007-12-20 2012-07-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4986976B2 (ja) * 2007-12-20 2012-07-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US8274705B2 (en) * 2009-03-27 2012-09-25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Multi-level surround error diffusion
US8320694B2 (en) * 2009-03-27 2012-11-27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urround error diffusion
JP5812587B2 (ja) 2010-08-30 2015-1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153857B2 (ja) * 2010-11-25 2013-02-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5612490B2 (ja) * 2011-01-13 2014-10-2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及び画像表示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階調変換装置
JP2022152145A (ja) * 2021-03-29 2022-10-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CN113436087B (zh) * 2021-06-04 2023-05-23 暨南大学 一种图像二值化及显示方法、存储介质和终端设备
CN116661717A (zh) * 2023-06-12 2023-08-29 深圳市威立印技术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以及打印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35351A (ja) * 1995-11-08 1997-05-20 Brother Ind Ltd 画像処理装置
JP2002077612A (ja) * 2000-09-01 2002-03-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19791A (en) 1993-01-11 1996-05-21 Canon, Inc. Block parallel error diffu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H09284543A (ja) 1996-04-17 1997-10-3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
JPH1117945A (ja) 1997-06-20 1999-01-22 Sharp Corp 画像処理装置
US6307978B1 (en) * 1998-06-03 2001-10-23 Wellesley College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rallel error diffusion dithering
JP3661624B2 (ja) * 2000-10-06 2005-06-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US7355747B2 (en) * 2002-01-18 2008-04-0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ystem for improving the speed of data processing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35351A (ja) * 1995-11-08 1997-05-20 Brother Ind Ltd 画像処理装置
JP2002077612A (ja) * 2000-09-01 2002-03-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088700A1 (en) 2005-04-28
JP2005117617A (ja) 2005-04-28
CN1599408A (zh) 2005-03-23
US7436550B2 (en) 2008-10-14
JP4039395B2 (ja) 2008-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27689C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以及打印机、打印指示终端
JP3971748B2 (ja) ビットマップの作成方法
JP4945361B2 (ja)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その装置、並びにcpu読取可能な記録媒体
US8885212B2 (en) Converting between color and monochrome
CN101558635A (zh) 用于捕获打印数据的方法、计算机程序和打印系统
JP2010283604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02165104A (ja) トラッピング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US7382493B2 (en) Image processing for optimal color density decomposition based on calculated graininess and equiluminance contours
US7733527B2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output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thereof
US7755793B2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storing image forming program for processing and combining basic colors
JP4325597B2 (ja) 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並びにプリンタ、印刷指示端末、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US7286700B2 (en) Rendering using at least two levels of gray
JP2018207258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040252131A1 (en) Interpolation using at least one boundary point in a boundary surface
JP3356573B2 (ja) デジタル複合機
JP414434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画像情報処理方法
JP2012165192A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US6728013B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color image printing method
JP4419450B2 (ja)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030022011A (ko) Cmyk 컬러 스페이스로 분판된 컬러 이미지를 이용하여인쇄용 흑백 조판면 이미지를 생성하는 방법
JP4011841B2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1045272A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を構成可能な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4307678B2 (ja) 画像データ出力装置および画像データ出力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2000115481A (ja) 原稿画像をスキャナで読み取って拡大印刷するデジタル画像処理方法
JP2001043058A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を構成可能な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718

Termination date: 2011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