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22318A - 集成电路和使用它的信息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集成电路和使用它的信息处理装置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22318A
CN1322318A CN00801248A CN00801248A CN1322318A CN 1322318 A CN1322318 A CN 1322318A CN 00801248 A CN00801248 A CN 00801248A CN 00801248 A CN00801248 A CN 00801248A CN 1322318 A CN1322318 A CN 13223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transmission
module
integrated circuit
impact dam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8012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96065C (zh
Inventor
近藤伸和
铃木敬
野口孝树
野野村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322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23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9606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606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10Program control for peripheral devices
    • G06F13/12Program control for peripheral devices using hardware independent of the central processor, e.g. channel or peripheral processor
    • G06F13/122Program control for peripheral devices using hardware independent of the central processor, e.g. channel or peripheral processor where hardware performs an I/O function other than control of data transf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 Control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 (AREA)
  • Multi Processors (AREA)

Abstract

在使用片上总线的LSI系统中,由于在接收端模块的缓冲器的状态,总线上的传输必须等待,从而阻碍发射端的模块进行随后的处理。对此,在LSI片上总线的传输路径中提供用于暂时存储数据的传输缓冲器。如果从属模块中或接收端的缓冲器满负荷,以致它不能再接收任何数据时,总线主控制器可将数据传输到片上总线中的缓冲器。无论从属侧的缓冲器状态如何,总线主控制器都不必等待传输数据,因而可提高总的系统性能。

Description

集成电路和使用它的信息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个人计算机和工作站等一系列信息处理装置的部件的LSI技术,特别涉及在一片芯片上集成处理器、存储器、各种周边功能模块等的多种功能的LSI内部总线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涉及用于个人计算机和工作站等一系列信息处理装置的总线及其控制方法的以往技术,己知记载于特开平5-324544号公报等中的技术。用图8说明以往的总线控制方法。现在,由于接口电路设计容易,与总线连接的多个模块,与作为各模块中公共时钟的系统时钟同步地进行数据的收发控制的同步式总线已成为主流。
以四数据周期的突发写入为例说明以往的同步式总线传输方式,则如图8所示。图8是以往总线的突发写入定时图(传输目的地模块端的缓冲器为空的状态)。图8中,801是用于进行同步传输的系统时钟信号,802是从传输源模块(总线主控制器)通过总线模块,把地址/数据传送到传输目的地(从属部件)的地址/数据(A/D)信号,803是表示地址/指令有效期间的地址有效(ADV-N)信号,804是表示数据有效期间的数据有效(DTV-N)信号,805是指定传输种类等的指令(CMD)信号,806是让传输源模块(总线主控制器)知道总线模块接收传输的确认(ACK-N)信号,807是传输目的地模块(从属部件)因本身模块内部的缓冲器满负荷而成为不可接收的状态,然后请求传输源模块(总线主控制器)再次进行的再试信号(RTY-N)信号。
作为传输源的总线主控制器与系统时钟801同步地在总线上发送传输地址和传输指令。此时,总线主控制器通过断言地址有效信号803指定地址/指令周期。然后,从传输目的地的从属模块对总线主控制器,通过确认信号806,传送确实接收地址/指令周期的报告。接收其的总线主控制器与系统时钟801同步,在四个连续的数据周期总线上发送,结束数据传输。此时,作为数据周期,用数据有效信号804来指定。
另一方面,近年来,LSI集成度提高,在一个芯片上可同时集成构成处理器、存储器、各种周边功能模块等系统的多个功能。在这种情况下,上述总线作为片上总线,认为可置于LSI内部。在LSI内部设置总线的优点可例举出:各模块的接口电路可公共化,各种功能模块向其它LSI的流用容易化等。
把总线作为片上总线置于LSI内部的以往例有美国专利USP5761516。
一般来说,在使用上述那样的总线的系统中,由于传输目的地模块的缓冲器满负荷,产生总线中的等待,有降低系统性能的问题。图9示出以四数据周期的突发写入为例来进行的说明。
图9是以往总线突发写入定时图(传输目的地模块侧缓冲器为满负荷状态)。图9中,901是进行同步传输的系统时钟信号,902是从传输源模块(总线主控制器)通过总线模块,把地址/数据传送到传输目的地(从属部件)的地址/数据(A/D)信号,903是表示地址/指令有效期间的地址有效(ADV-N)信号,904是表示数据有效期间的数据有效(DTV-N)信号,905是指定传输种类等的指令(CMD)信号,906是让传输源模块(总线主控制器)知道总线模块接收传输的确认(ACK-N)信号,907是传输目的地模块(从属部件)因本身模块内部的缓冲器满负荷而成为不可接收的状态,然后请求传输源模块(总线主控制器)再次进行的再试信号(RTY-N)信号。作为传输源的总线主控制器与系统时钟901同步地在总线上发送传输地址和传输指令。此时,总线主控制器通过断言地址有效信号903来指定地址/指令周期。
其中,在因传输目的地的从属模块内的缓冲器满负荷,成为不可接收上述传输的状态的情况下,从属模块用再试请求(RTY-N)信号907对总线主控制器请求再次进行传输。经过一定时间之后,总线主控制器再次起动总线上的传输,如果传输目的地的从属模块内的缓冲器满负荷,来自从属部件的确认报告接收(再试请求)之后,进行四周期的突发写入传输,完成传输。其中,由于总线配备再试协议,因而总线主控制器占有总线而原样等待,不会妨碍其它传输。但是,接收再试请求后,不能接收传输源模块的传输,仍然存在传输源模块的处理不能先进行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使用片上总线的LSI系统中,可防止因传输目的地模块的缓冲器状态而使总线转输等待,传输源的模块不能进行下一次的处理。
发明概述
本发明中,在LSI片上总线的传输路径上设置在与总线连接的各模块的传输中可以公共使用的传输缓冲器及其控制部。
即使因传输目的地的从属模块内的缓冲器满负荷,不能接收以上的传输,该总线主控制器也可将数据暂时传输到LSI片上总线上的各模块公共使用的缓冲器,进行下一次处理。因此,由于总线主控制器不必根据从属模块(传输目的地)侧的缓冲器状态来等传输进行,因而可提高系统的总处理性能。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使用采用本发明的片上总线的系统LSI的信息处理装置的方框图。
图2是采用本发明的片上总线的系统LSI的方框图。
图3是采用本发明的片上总线的系统LSI的内部结构方框图。
图4是在芯片上实现非芯片上的采用纵横开关的总线结构的系统LSI内部结构的方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片上总线地址分配的地址空间表。
图6是本发明的片上总线的突发写入定时图(接收侧缓冲器为空状态)。
图7是本发明的片上总线的突发写入定时图(接收侧缓冲器为满负荷状态)。
图8是以往例的片上总线的突发写入定时图(接收侧缓冲器为空状态)。
图9是以往例的片上总线的突发写入定时图(接收侧缓冲器为满负荷状态)。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片上总线的连接关系的连接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片上总线的传输顺序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以往的片上总线的传输顺序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内部总线分级结构的方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总线中断的内部结构的方框图。
发明的实施例
利用图1至图1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使用采用本发明的片上总线的系统LSI的信息处理装置的方框图,图2是采用本发明的片上总线的系统LSI的方框图,图3是采用本发明的片上总线的系统LSI的内部结构方框图,图4是在芯片上实现非芯片上的采用纵横开关的总线结构的系统LSI内部结构的方框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片上总线地址分配的地址空间表,图6是本发明的片上总线的突发写入定时图(接收侧缓冲器为空状态),图7是本发明的片上总线的突发写入定时图(接收侧缓冲器为满负荷状态),图8是以往例的片上总线的突发写入定时图(接收侧缓冲器为空状态),图9是以往例的片上总线的突发写入定时图(接收侧缓冲器为满负荷状态),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片上总线的连接关系的连接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片上总线的传输顺序的流程图,图12是表示以往的片上总线的传输顺序的流程图。
图1中,101是采用本发明的片上总线的系统LSI,102是主存储装置,103是ROM,104是在系统总线109和I/O总线110之间进行协议变换的总线适配器,105是用于通信的模块,106、107是输入输出装置,108是片上总线,109是系统总线,110是I/O总线,111是包含存储器管理单元(MMU)和超高速缓冲存储器的CPU模块,112是片上的DRAM模块,113是图形模块,114是MPEG(活动图像专家组)译码器模块,115是外部总线(系统总线)接口模块,116是DSP(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从117至122是向片上总线108的公共接口。
图2中,201是作为系统LSI内部的模块的模块A,202是模块B,203是模块C,204是模块D,205是模块E,206是模块F,207是模块G,208是模块H,209是片上总线的纵横开关部,210是纵横开关控制部,211是设置于纵横开关内部的缓冲器部,从212到219分别是从模块A到模块H的片上总线接口部,从220到227是片上总线的模块接口部。
图3中,301、302是在总线模块108内的传输路径上设置的传输用缓冲器,303、305、307、309分别是模块A、B、C、D的数据输出缓冲器,304、306、308、310分别是模块A、B、C、D的数据输入缓冲器,311、313、315、317分别是来自模块A、B、C、D的数据输出线,312、314、316、318分别是向模块A、B、C、D的数据输入线,319是不通过缓冲器301的旁路线,320是不通过缓冲器302的旁路线,从321到328是构成纵横开关的选择器,从329到336是来自决定数据路径的纵横开关控制部210的控制线。
如图3所示,通过在模块之间设置多个共用的传输用缓冲器,可对传输用缓冲器并联地进行输入输出操作。
图4中,401、402、403、404分别是模块A、B、C、D的输入数据用缓冲器,从405到412是构成纵横开关的选择器,从413到420是来自决定数据路径的纵横开关控制部210的控制线。
图5中,501是模块A的地址空间,502是模块B的地址空间,503是模块C的地址空间,504是模块D的地址空间。
图6中,601是进行同步传输的系统时钟信号,602是把地址/数据从传输源模块(总线主控制器)传输到总线模块108的地址/数据(A/D-1)信号,603是表示地址/指令有效期间的地址有效(ADV-N)信号,604是表示数据有效期间的数据有效(DTV-N)信号,605是指定传输种类等的指令(CMD)信号,606是把总线模块108接收传输之事通知传输源模块(总线主控制器)的确认(ACK-N)信号,607是让总线模块108知道传输目的地模块(从属部件)因本身模块内部的缓冲器满载而处于不可接收状态的缓冲器满负荷(BFL-N)信号,608是从总线模块108把地址/数据传输到传输目的地模块(从属部件)的地址/数据(A/D-2)信号。
图7中,701是同步进行传输的系统时钟信号,702是从传输源模块(总线主控制器)把地址/数据传输到总线模块108的地址/数据(A/D-1)信号,703是表示地址/指令有效期间的地址有效(ADV-N)信号,704是表示数据有效期间的数据有效(DTV-N)信号,705是指定传输种类等的指令(CMD)信号,706是让传输源模块(总线主控制器)知道总线模块108已接收传输的确认(ACK-N)信号,707是让总线模块108知道传输目的地模块(从属部件)因本身模块内部的缓冲器满载而处于不可接收的状态的缓冲器满负荷(BFL-N)信号,708是从总线模块把地址/数据传输到传输目的地模块(从属部件)的地址/数据(A/D-2)信号。
图10中,1001是模块A与总线模块108之间的指令信号,1002是模块A与总线模块108之间的缓冲器满负荷信号,1003是模块A与总线模块108之间的确认信号,1004是模块A与总线模块108之间的数据有效信号,1005是模块A与总线模块108之间的地址有效信号,1006是从模块A到总线模块108的地址/数据信号,1007是从总线模块108到模块A的地址/数据信号,1008是模块B与总线模块108之间的指令信号,1009是模块B与总线模块108之间的缓冲器满负荷信号,1010是模块B与总线模块108之间的确认信号,1011是模块B与总线模块108之间的数据有效信号,1012是模块B与总线模块108之间的地址有效信号,1013是从模块B到总线模块108的地址/数据信号,1014是从总线模块108到模块B的地址/数据信号。
首先,说明系统构成。图1是采用本发明的片上总线的系统LSI用的信息处理装置的方框图,在系统总线109上连接采用本发明的片上总线的系统LSI(内置周边功能模块的处理器)、主存储装置102、ROM103、通信模块105,并且通过总线适配器104,连接I/O总线110上的多个输入输出装置106、107。系统LSI内的CPU模块、DRAM模块、图形模块等各模块都具有公共的接口部(117、116等),都与片上总线108连接。图2是表示系统LSI101内部结构的方框图。
本实施例中系统LSI内部的片上总线为由多个选择器构成的纵横开关结构,并且在其内部,设有与总线连接的在各模块传输数据等中共用的传输缓冲器。本说明书中,把这些(还包含控制部210)统称为总线模块108。其中,纵横开关具有对于一个以上的输入选择一个输出的功能。总线模块中包括控制纵横开关的传输路径以及传输定时的纵横开关控制部210。图3表示总线模块108内部的数据流动。
此外,由于本发明的总线是纵横开关结构,因而如图5所示,预先分配各模块的地址空间。其中,图3中,考虑模块A(201)相对于模块C(203)实行突发写入(四数据周期)传输的情况。如图6的定时图所示,模块A把分配给模块C的地址和指定突发写入传输的指令输出到总线上(A/D-1适用于图3的数据输出线311,定时是图6的602)(1102)。其中,用地址有效(ADV-N)信号603指定地址/指令周期。在总线模块108的路由中,通过总线信号线(图10的1008、1011、1012、1013)接收突发写入访问请求的模块C,把作为其接收报告的确认(ACK-N)606通过总线模块108传输到模块A(1103)。
同时,模块C利用缓冲器(BFL-N)信号607,让模块A知道本模块内部的传输接收缓冲器的空状态(1104)。图6表示在模块C内部的缓冲器有空,处于可接收传输状态的情况。此时,图3内的纵横开关控制部108进行控制,控制选择器324、322、327,经由数据输出线311、不通过总线模块内的传输路径上设置的传输用缓冲器302的旁路线320、数据输入线316,传输数据(1105)。
另一方面,图7表示在模块C中,其模块内部的缓冲器不空,处于不可接收状态的定时图。通过总线信号线(图10的1008、1011、1012、1013)接收突发写入访问请求的模块C,把作为其接收报告的确认(ACK-N)706通过总线模块108传输到模块A,同时利用缓冲器(BFL-N)信号707,让模块A知道该模块内部的传输接收缓冲器处于不可接收状态(1106)。
在这种情况下,图3内的纵横开关控制部201进行控制,控制选择器324、322、327,经由数据输出线311、在总线模块内的传输路径上设置的传输用缓冲器302、数据输入线316,传输数据。其中,在传输用缓冲器302上按地址/数据信号(A/D-1)702的定时写入数据。对于模块C,等待缓冲器满负荷(BFL-N)信号707被取消(1107),按地址/数据信号(A/D-2)708的定时,通过总线模块108,进行数据写入(1108)。图11用流程图来表示这一连串的动作。
这里,比较一下在上述说明的具有公共传输用缓冲器的情况下与不具有传输用缓冲器的情况下的传输控制例。图4表示不具有传输缓冲器情况的总线结构。其中,图4表示在芯片上实现使用纵横开关的总线结构的系统LSI的总线模块108的内部数据流动。
图4中,考察模块A在模块C中突发写入(四数据周期)的情况。如图8的定时图所示,模块A输出指定模块C的地址和突发写入的指令。其中,用地址有效(ADV-N)信号803指定地址/指令周期。通过来自总线模块108的总线控制信号,接收突发写入访问请求的模块C,通过总线模块108,把作为其接收报告的确认(ACK-N)806传输到模块A。
图8表示该模块内部的缓冲器有空,处于可接收传输状态的情况。此时,图4内的纵横开关控制部210控制选择器(例如:405、411路由),对通过数据输出线311、数据输入线316传输数据的路径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图9表示在模块C中,其模块内部的缓冲器不空,处于不可接收状态的情况。
如图9的定时图所示,模块A输出指定模块C的地址和突发写入的指令(1202,1203)。其中,用地址有效(ADV-N)信号903指定地址/指令周期。通过来自总线模块108的总经控制信号接收突发写入访问请求的模块C,用再试请求信号(RTY-N)907让模块A知道该模块内部的缓冲器没空,已处于不可接收的状态(1204)。通过再试请求,传输被拒绝的模块A,在一定期间之后再次起动传输。
在模块C侧的缓冲器有空,有作为接收报告的肯定(ACK-N)应答906时,图4内的纵横开关控制部210控制选择器405、411(例如:405、411路由),进行总线控制,以通过数据输出线311、数据输入线316传输数据,实现向模块C的数据传输(1205)。图12示出这一连串控制的流程图。
在印刷基板上安装某一以往总线的情况下,只有总线本身在基板上的布线。为此,在总线上设置按本方式的缓冲器,即意味着追加LSI部件。为此,通常在象本发明那样设计缓冲器的情况下,在与总线连接的所有模块的总线接口部(接收侧)上内装缓冲器。结果,产生在以往基板上的总线情况的模块门数增多的问题。
与此相对,按照本发明,如果把总线的布线部作为总线模块108,在其中设置可共用的缓冲器,可防止增加不必要的布线部。这是由于全模块同时传输的情况很少,通常,可内装比较总线使用率的缓冲器(例如,如果使用率为50%,那么为全模块具有缓冲器的情况下的缓冲器容量的一半)。
本实施例中,示出总线结构为纵横开关的结构,但即使是分时使用共用母线的常规总线的形态也没有任何妨碍。
按照本发明,例如,即使是在作为传输目的地的从属部件模块内的缓冲器满负荷,不接收以上传输状态的情况下,总线主控制器也可把数据传输到设置于LSI的片上总线上的传输缓冲器。作为传输源的总线主控制器,尽管在从属部件内部的缓冲器为空的状态,但也不必等待传输,因而有提高系统总处理性能的效果。
并且,本发明具有提高LSI频率的效果。近年来,LSI处理的微细化进一步发展,由于增大布线容量,门延迟的布线延迟成为问题。因此,在芯片的角部并且在对角上配置的模块间的传输,很有可能成为芯片全体的关键路径。(这时,布线长度是芯片一边长度的大约2倍。)
因此,通过把总线模块108安装于芯片中央,内装的缓冲器中一旦中继,布线长度可以为约二分之一,作为关键路径的对策,可以有效利用本方式。即,从提高频率的观点来看是有效的。
此外,与印刷基板上安装的以往总线相比,本发明在片上总线上设置共用缓冲器,可缩短布线长度,因而可降低布线延迟。
图1的信息处理装置内部的结构要素根据其应用产品而不同。作为典型例,可例举出有线TV和卫星传输用的STB(置顶盒)、小型携带终端、互连网专用终端等。在STB中,作为内置于系统LSI101中的模块,除DRAM、DMA(直接存取)控制器和基本I/O之外,可考虑MPEG解码器、TV输出机构。在系统总线109上,除ROM和主存储装置之外,还必须有作为通信用模块的有线调制解调器或卫星调谐器。
此外,在I/O总线110上,作为选择,可考虑印刷接口、硬盘装置等。另一方面,作为小型携带终端,作为内置于系统LSI101内的模块,除DRAM、DMA(直接存取)控制器、基本I/O之外,可考虑带有加速器的LCD(液晶)控制器。在系统总线109上,除ROM和主存储装置之外,可考虑调制解调器、PC卡接口、FD(软盘接口)等,为了小型化,认为不必根据不同场合来设置I/O总线110。
作为互连网专用终端,作为内置于系统LSI101内的模块,除DRAM、DMA(直接存取)控制器、基本I/O之外,可考虑带有加速器的图形控制器。在系统总线109上,除ROM和主存储装置之外,作为通信模块,必须有以太网(办公用)或调制解调器(家庭用)接口。此外,在I/O总线110上,可考虑打印接口、硬盘装置等。
再有,本发明考虑在打印基盘上设置共用缓冲器的情况。
图1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内部总线分层结构的方框图,图14是展示图13中总线复示器的内部结构的方框图。图13中,1301是把图1中片上总线108分离为两个的总线复示器,1302是在被总线复示器分离为两个的片上总线中,连接CPU模块和外部总线接口一侧的片上总线,1303是在被总线复示器分离为两个的片上总线中,未连接CPU模块和外部总线接口一侧的片上总线,1304是用于连接片上总线1303与芯片上的低速I/O总线的总线适配器,1305是芯片上的低速I/O总线,1306、1307是低速I/O。图14中,1401是片上总线1302的接口,1402是片上总线1303的接口,1403是传输缓冲器部,1404是来自片上总线1302侧的传输接收控制部,1405是向片上总线1302侧的传输发射控制部,1406是向片上总线1303侧的传输发射控制部,1407是来自片上总线1303侧的传输发射控制部,1408是从片上总线1302到片上总线1303传输时的传输用缓冲器(包括地址、数据、传输控制信息),1409是从片上总线1303到1302传输时的传输用缓冲器(包括地址、数据、传输控制信息),1410是从片上总线1302到总线复示器1301的输入线,1411是从总线复示器1301到片上总线1302的输出线,1412是从片上总线1303到片上总线1301的输入线,1413是从总线复示器1301到片上总线1303的输出线。
这里,考虑进一步提高该系统LSI的工作频率的方式。作为阻碍LSI的工作频率提高的要因,有总线上连接的模块的个数。在总线上连接的模块的个数越少,就越能使布线延迟缩短和纵横开关的理论规模小型化,结果,可提高工作频率。因此,用总线复示器把片上总线分离为两个以上,认为可部分提高频率。例如,连接8个模块,用总线复示器可把按100MHz动作的片上总线分离成2个模块和6个模块。由此,如果2个模块侧的片上总线包含总线复示器,那么实际3个模块、6个模块侧的片上总线变成为需要7模块的负荷。因此,6模块侧的片上总线不怎么改变条件,但2模块侧的片上总线减少模块负荷的部分,可提高频率。当然,其中在从2模块侧的片上总线把数据传输到6模块侧的片上总线的情况下,对应1次传输的开销增加,有等待时间变长的问题。因此,必须充分地注意模块的分配。图13中,用总线复示器,把主片上总线分离成2个(片上总线1302和1303)。然后,在片上总线1302侧,CPU模块111仅和外部总线接口115连接。另一方面,其它功能模块与片上总线1303侧连接。其中,在片上总线1302中包含总线复示器,由于只连接3个模块,因而与片上总线分离前相比可提高频率。即,CPU和外部存储器之间的传输可高速化,提高系统的处理性能。另一方面,CPU和外部存储器以及片上总线1303上的模块之间存在传输等待时间变长之类的问题,但可以认为,与CPU和主存储器之间的传输请求性能相比,向周边模块的传输请求性能较低的情况较多,此外,CPU与主存储器之间的传输比率高的系统较多,可提高系统总性能的情况较多。通常,由于总线复示器中的同步化的损失小,最好片上总线1302和1303的频率之比为1∶1、2∶1、4∶1等整数比。此外,由于性能低的I/O,因而最好准备低速I/O总线1305等,用总线适配器连接。此外,图14表示总线复示器的内部结构。
按照本发明,例如,即使是传输目的地的从属模块内的缓冲器满负荷,不接收以上的传输的状态的情况,总线主控制器也可将数据传输到LSI的片上总线上设置的传输缓冲器。为此,可减少一次信息传输中独占总线的时间,可高效率地使用总线。此外,无论从属部件内部的缓冲器是否处于空状态,但传输源的总线主控制器都不必等待使用总线的传输,具有可提高系统总处理性能的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效果,使用总线复示器把片上总线分离为两个以上,具有可部分提高频率,提高系统总性能的效果。

Claims (11)

1.一种集成电路,装载多个功能模块,在连接所述多个功能模块的总线上,配置共用缓冲器,以存储在所述多个功能模块中的任一个功能模块之间传输的传输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路,所述共用缓冲器根据所述传输信息的传输目的地模块的缓冲器可否接收,而变为是否存储所述传输信息的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电路,在总线上设置一个部件,该部件在来自所述传输目的地模块的信号表示所述传输目的地模块的缓冲器可以接收的情况下,选择向所述传输目的地模块传输信息的路径,在所述传输目的地模块的缓冲器不能接收的情况下,选择将所述传输信息存储到所述共用缓冲器的传输路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路,所述传输信息的传输目的地的传输目的地模块的缓冲器是在可以接收传输的情况下传输所述传输信息的缓冲器,具有迂回所述共用缓冲器的信号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路,具有将所述总线中的共用缓冲器配置成可分别邻接该集成电路内部的所述多个功能模块的所述总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路,具有一个部件,所述部件在所述传输目的地模块的信息接收缓冲器不可接收传输的情况下,从传输目的地模块向传输源模块传递不可传输的信息。
7.一种集成电路,在多个功能模块之间传输信息的总线上设置传输路径控制部件,该部件包括:
控制部,根据所述传输信息的传输目的地模块的缓冲器是否可接收来进行传输路径的选择;
共用缓冲器,根据所述控制部的选择结果,来存储在所述多个功能模块之间传输的传输信息;以及
多个公共总线接口,进行所述多个功能模块和所述共用缓冲器间的输入输出控制。
8.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装载多个功能模块,在所述多个功能模块之间进行连接的总线上,设置暂时存储所述多个功能模块内的某些功能模块之间传输的信息的共用缓冲器。
9.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装载多个功能模块,其中,
有连接在所述多个功能模块之间的至少两个单芯片总线;
在利用总线适配器来连接该第1总线和该第2总线的集成电路中,
第1总线上连接的功能块仅由CPU模块、外部存储器接口模块、所述总线适配器这3个部分构成。
10.如权利要求9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中,第1总线协议和第2总线协议相同。
11.如权利要求10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其中,第1总线的工作频率是第2总线的工作频率的整数倍。
CNB008012482A 1999-02-23 2000-02-14 集成电路和使用它的信息处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606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44133/1999 1999-02-23
JP4413399 1999-02-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22318A true CN1322318A (zh) 2001-11-14
CN1196065C CN1196065C (zh) 2005-04-06

Family

ID=12683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80124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6065C (zh) 1999-02-23 2000-02-14 集成电路和使用它的信息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931472B1 (zh)
JP (2) JP4630462B2 (zh)
KR (1) KR100546546B1 (zh)
CN (1) CN1196065C (zh)
MY (1) MY127415A (zh)
TW (1) TW455778B (zh)
WO (1) WO200005100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90768C (zh) * 2003-05-14 2008-05-28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由主机总线适配器提供状态信息的方法、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10768A1 (en) * 2003-07-30 2005-02-03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dynamic communication service selection
JP4547198B2 (ja) * 2004-06-30 2010-09-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演算装置、演算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取り可能記録媒体
US7370127B2 (en) * 2005-06-10 2008-05-06 Broadlight Ltd High-speed internal bus architecture for an integrated circuit
US7424565B2 (en) * 2005-11-16 2008-09-09 Sun Micro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efficient output buffering and bus speed matching
US7424567B2 (en) * 2005-11-16 2008-09-09 Sun Microsystems, Inc.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a dynamic retry buffer that holds a packet for transmission
US7424566B2 (en) * 2005-11-16 2008-09-09 Sun Microsystems, Inc.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buffer space allocation
US8719485B2 (en) * 2008-06-27 2014-05-06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Solid-state disk with wireless functionality
JP5287975B2 (ja) * 2009-03-09 2013-09-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US11436166B2 (en) * 2019-02-05 2022-09-06 Arm Limited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052B2 (ja) * 1980-01-19 1984-01-17 株式会社明電舎 バス制御方法
JPS6146550A (ja) * 1984-08-11 1986-03-06 Fujitsu Ltd バス間結合装置
JPS6347844A (ja) * 1986-08-15 1988-02-29 Nec Corp 情報処理装置
JP2607073B2 (ja) * 1986-09-30 1997-05-0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演算処理装置
JPH01147755A (ja) * 1987-12-04 1989-06-09 Nec Corp メモリアクセス制御装置
US5309561A (en) * 1990-09-28 1994-05-03 Tandem Computers Incorporated Synchronous processor unit with interconnected, separately clocked processor sections which are automatically synchronized for data transfer operations
EP0479390B1 (en) * 1990-10-05 1999-01-07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ocessing device including a memory circuit and a group of functional units
JP2974439B2 (ja) * 1991-04-12 1999-11-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H04369065A (ja) * 1991-06-18 1992-12-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ダイレクトメモリアクセスコントローラ
EP0602916A3 (en) * 1992-12-14 1994-08-10 Hewlett Packard Co Cross-bar interconnect apparatus.
US5842041A (en) * 1994-05-20 1998-11-24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Computer system employing a control signal indicative of whether address is within address space of devices on processor local bus
EP0683460A1 (en) * 1994-05-20 1995-11-22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dress decoding within an integrated processor
JPH08185371A (ja) * 1994-12-27 1996-07-16 Nkk Corp バス調停装置
JP3720872B2 (ja) * 1995-06-16 2005-11-30 アドバンスト・マイクロ・ディバイシズ・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システムメモリとpciマスタ装置との間のデータの転送を最適化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におけるメモリアクセス時間を最適化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
US5968155A (en) * 1995-08-23 1999-10-19 Sun Microsystems, Inc. Digital gate computer bus
US5754865A (en) * 1995-12-18 1998-05-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Logical address bus architecture for multiple processor systems
JPH09218846A (ja) * 1996-02-08 1997-08-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バス変換装置
US5761516A (en) 1996-05-03 1998-06-02 Lsi Logic Corporation Single chip multiprocessor architecture with internal task switching synchronization bus
JPH1078934A (ja) * 1996-07-01 1998-03-24 Sun Microsyst Inc パケット切替え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のマルチサイズ・バス結合システム
JP3062441B2 (ja) * 1996-08-14 2000-07-10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間のデータ交信制御装置
US6018782A (en) * 1997-07-14 2000-01-25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Flexible buffering scheme for inter-module on-chip communications
US6275975B1 (en) * 1997-01-16 2001-08-14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Scalable mesh architecture with reconfigurable paths for an on-chip data transfer network incorporating a network configuration manager
JPH10340249A (ja) * 1997-06-06 1998-12-22 Nec Corp 同期バス周波数変換装置
US6597692B1 (en) * 1999-04-21 2003-07-2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L.P. Scalable, re-configurable crossbar switch architecture for multi-processor system interconnection networks
US6353867B1 (en) * 2000-01-14 2002-03-05 Insilicon Corporation Virtual component on-chip interface
US6601126B1 (en) * 2000-01-20 2003-07-29 Palmchip Corporation Chip-core framework for systems-on-a-chip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90768C (zh) * 2003-05-14 2008-05-28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由主机总线适配器提供状态信息的方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10085681A (ko) 2001-09-07
KR100546546B1 (ko) 2006-01-26
MY127415A (en) 2006-11-30
CN1196065C (zh) 2005-04-06
JP2008159075A (ja) 2008-07-10
US6931472B1 (en) 2005-08-16
JP4630462B2 (ja) 2011-02-09
TW455778B (en) 2001-09-21
WO2000051005A1 (fr) 2000-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35413B1 (en) Data communication circuit and arbitration method
EP0617368B1 (en) Arbitration process for controlling data flow through an I/O controller
US674206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transfer of data packets
CN111190553B (zh) 使用混合存储器立方体链路的互连系统及方法
US20060114918A1 (en) Data transfer system, data transfer method, and image apparatus system
EP1684188B1 (en) Data transferring system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96065C (zh) 集成电路和使用它的信息处理装置
US20010056513A1 (en) Data transfer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ler for universal serial bus interface
US20050254085A1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US7755791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510589A (zh) 共享存储器数据传送设备
CN1364264A (zh) 数据通信系统的节点中多链路层到单个物理层的接口
US8386670B2 (en) System controlling device and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CN1922598A (zh) 用于支持pci桥中的多功能pci设备的延迟事务的方法与装置
CN1652098A (zh) 总线装置及其方法
CN1509440A (zh) 用于校正并行/串行接口中的波动的缓冲网
CN1696917A (zh) 主从系统中直接内存存取控制器及总线结构
US20130046933A1 (en) Storing data in any of a plurality of buffers in a memory controller
CN1975702A (zh) 控制时钟信号的输出的装置和方法和包括该装置的系统
CN115718711A (zh) 一种dma数据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US6442168B1 (en) High speed bus structure in a multi-port bridge for a local area network
CN113468092A (zh) 高速spi通信装置
CN1301467C (zh) 计算机系统内部数据存取方法与相关装置
US7020733B2 (en) Data b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cross-access between buses
CN115136125A (zh) Noc宽松写入顺序方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 LTD.

Effective date: 2012111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112

Address after: Kawasaki,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after: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Ltd.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406

Termination date: 2014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