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7302C - 2,4-二氯酚人工抗原、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2,4-二氯酚人工抗原、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7302C
CN1317302C CNB2005101109661A CN200510110966A CN1317302C CN 1317302 C CN1317302 C CN 1317302C CN B2005101109661 A CNB2005101109661 A CN B2005101109661A CN 200510110966 A CN200510110966 A CN 200510110966A CN 1317302 C CN1317302 C CN 131730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lorophenol
preparation
reaction
antibody
hapt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11096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75805A (zh
Inventor
庄惠生
余宇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Do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Do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B20051011096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317302C/zh
Publication of CN1775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758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730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730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2,4-二氯酚人工抗原、制备方法及其用途。其具有如下的结构式:其中,R=BSA或OVA,BSA是牛血清白蛋白,OVA是卵清蛋白。系由半抗原2,4-二氯-6-(4-羧基苯基偶氮)苯酚经过活化酯法或者混合酸酐法合成。该抗原可用于制备2,4-二氯酚抗体、2,4-二氯酚间接竞争荧光免疫方法的建立或水环境中残留2,4-二氯酚的检测。本发明的抗体实用性强、稳定性好:制备方法简便可行、成本低廉和容易工业化规模生产。

Description

2,4-二氯酚人工抗原、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小分子有机污染物的免疫化学及残留分析生物技术领域。涉及有机合成、免疫化学、生物化学及理化测试技术等。具体地说是一种2,4-二氯酚人工抗原、制备方法及其用途。特别涉及环境激素类物质2,4-二氯酚半抗原、人工全抗原的设计合成和免疫动物特异性抗体的制备方法,及建立可应用于检测水体中残留2,4-二氯酚的荧光免疫分析技术。
背景技术
环境激素是环境中的激素类似物,它能通过与激素受体结合,干扰正常的生理代谢、内分泌和生殖机能,引起种种负面的生物学效应。近70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的环境激素在制药、塑料制品添加剂生产、除草剂的使用和垃圾处理等过程中不断的释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环境激素问题已成为继臭氧层、地球气候变暖之后全球的第三大环境问题,成为环境科学研究领域中的热门课题。其主要研究范围是环境激素的筛选与调查、作用机制、监测方法、对人和动物的危害等。目前专家们已经筛选出70余种化学品为环境激素类物质,多用来制造人们日常用的涂料、洗衣剂、树脂、可塑剂等。其中酚类化合物中列入环境激素类物质的有烷基酚、氯酚及双酚A等[姜保玺,李文兰.环境荷尔蒙的研究现状及其趋势.世界环境,2002,3:7-10]。
由于环境激素在环境污染中具有“低剂量,长时间”的特性,因此,对环境激素类物质2,4-二氯酚直接监测往往比较困难[齐文启,孙宗光.痕量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目前对分子量小于1000道尔顿的小分子类有毒污染物如环境激素类物质,传统的分析方法主要是色谱法,包括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质联用法(GC-MS、HPLC-MS)等。但这类分析方法体系中将待测物从样品中分离提取并去除共存杂质干扰的前处理过程十分复杂,需经提取、净化、浓缩和衍生等复杂的样品前处理,对实验室和仪器化程度要求高。并且操作费时,分析成本昂贵,不利于推广使用,难以适应大量样本和现场检测的要求。因而寻求一种快速、简便、灵敏并且经济实用的分析方法成为当前研究的方向。
免疫分析法是一种形式特殊的试剂分析法,它的起点是抗体成为分析试剂,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作用来选择性识别和测定可以作为抗体或抗原的待测物。免疫分析法不受周围环境和样本内干扰物质的影响,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稳定性强及简单方便经济的优点,在国内外的实际应用取得的成就不可低估,可进行百余项微量物质的检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朱正美,刘辉.免疫学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4-二氯酚可用于有机合成,对其制备方法研究已很成熟[赵美法,苯酚的系列氯代衍生物的合成与应用,中国氯碱,2002,8:19-22]。它是生产二氯苯氧酸及其酯类除草剂2,4-二氯苯氧乙酸和2,4-二氯苯氧乙酸丁酯的中间体[李从宝,石磊.新世纪2,4-二氯苯酚形势展望.化工中间体(市场快讯版),2002,3/4:7-11]。还可用于生产杀虫剂酚线磷、甲醋除草醚、除草醚及除草剂恶草酮[黑中一,王红学,寇俊杰.制备高纯度2,4-二氯苯酚的几种方法,农药,2003,42(10):9-11]。在医药上可用于生产硫双二氯酚,此外还可用于生产防霉剂、防蛀剂。但由于其大量的使用污染了土壤和水源,造成环境污染。由于2,4-二氯酚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潜在毒性,已被中国、欧盟和美国环保署列入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I.Intergrated-Risk-Information-System(IRIS electronic database).Cincinnati.OH.USA,2001][M.Fielding,D.Barceló,A.Helweg.S.Galassi,L.Tortensson,P.VanZonen,R.Wolter,G.Angeletti,Pesticides in Ground and Drinking Water,EuropeanCommission,Brussels,1992]。
2,4-二氯酚带来的环境影响及它对生物体的潜在毒性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环境保护局给出其环境健康标准,2.4-二氯酚在水体中允许最大浓度为900μg/l[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Environmental healthcriteria for chlorophenols.Supplement.Draft.July 31,1986][U.S.EnvironmentalProtection Agency.Ambient water quality criteria for 2,4-fichlorophenol.EPA-440/5-80-042,NTIS Publ.No.PB81-117533,Office of Water Regulations andStandard(1980)]。我国执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中规定2,4-二氯酚的限定标准值为0.002mg/L[《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2001]。
有关2,4-二氯酚免疫分析的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张静等通过琥珀酸酐法合成过2,4-二氯酚全抗原,运用双抗夹心法免疫法进行分析[张静,某些环境荷尔蒙物质的免疫分析研究,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Hiroyuki Tanaka等人通过酶联免疫ELISA方法获取能同时检测2,4-二氯酚、2,4-二氯苯氧乙酸的抗体,但未见运用于具体环境检测中[Hiroyuki Tanaka,Shayu Yan,Norio Miura andYukihiro Shoyam!Preparation of anti-2,4-dichlorophenol and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monoclonal antibodies,Cytotechnology,Volume 42,Number 2,2003:101-107]。而对于重氮法制备半抗原,间接竞争荧光免疫分析法(FIA)检测2,4-二氯酚国内外还未见报道。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始创于40年代初,其基本原理是将特异性的抗体或抗原标记上荧光基团使之成为特异性的试剂,与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再用荧光检测仪检测荧光信号。此法将免疫学反应的特异性和荧光技术的敏感性相结合,比ELISA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与更低的检测限。
本发明利用制备的2,4-二氯酚人工抗原免疫动物获得具有效价高、特异性好的抗2,4-二氯酚多克隆抗体。所选用方法简便易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2,4-二氯酚人工抗原。
本发明的目的还提供一种上述2,4-二氯酚人工抗原的准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2,4-二氯酚人工抗原的用途,用于制备特异性抗体和制备方法及其环境激素类物质2,4-二氯的分析。
首先根据小分子免疫化学基本原理设计合成小分子目标分析物半抗原,通过适当的方法与载体蛋白质偶联合成了人工全抗原,以纯化后的全抗原免疫动物获得了小分子分析物特异性抗体。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免疫学反应从而定性定量地检测样品中痕量小分子目标分析物,其选择性决定于免疫学反应的特异性,其灵敏度取决于抗体的亲合性。因此该技术可用于快速检测水体和土壤中残留的环境激素类物质2,4-二氯酚。该技术的关键是半抗原的分子设计、人工抗原的合成及抗体的制备。
本发明的2,4-二氯酚人工抗原具有如下的结构式:
其中,R=BSA或OVA,可以表示为:
Figure C20051011096600082
BSA是牛血清白蛋白,OVA是卵清蛋白。
2,4-二氯酚的分子结构式为:
Figure C20051011096600083
其结构单元一部分是苯环,另一部分是苯环上的取代基羟基和卤基。从免疫学角度上看,苯环空间结构相对较大,酚羟基为特征基团,可作为抗原决定簇。而酚羟基的邻位,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可作为与载体蛋白连接的臂。因而在合成半抗原时,保留苯基、酚羟基和卤基,而将苯环上的邻位氢取代,形成与蛋白质偶联的臂。因此本专利在设计半抗原时,采用重氮化反应,引入结构中含有可与蛋白质偶联的羧基的活性侧链的合成方法来合成半抗原,这样既可保持2,4-二氯酚半抗原与2,4-二氯酚在结构上的相似性,又可使半抗原具有与载体蛋白偶联的合适结构。
本发明合成的2,4-二氯酚半抗原的分子结构为:
Figure C20051011096600084
化学名称:2,4-二氯-6-(4-羧基苯基偶氮)苯酚,分子量为311。
2,4-二氯酚半抗原合成的技术方案是:
将对氨基苯甲酸溶于碱性溶液,在低温下,慢慢滴加亚硼酸钠的水溶液、浓酸反应,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后即得粗产品,粗产品经过重结晶得成品。合成步骤如下:
按对氨基苯甲酸、亚硝酸钠、酸三者摩尔比1∶1~1.2∶1.5~1.8的量投料,将一定量的对氨基苯甲酸溶于5%碱性溶液(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在低温冰水浴,磁力搅拌下慢慢滴加亚硝酸钠水溶液,在浓酸(盐酸或硫酸∶水=1∶2~5,v/v)介质中,保持反应温度0~5℃反应,用KI-淀粉试纸检验反应的终点,试纸变兰即为反应终点(按对氨基苯甲酸摩尔值的0.01-0.05%加尿素少许,除去过量亚硝酸钠)。
将一定量2,4-二氯酚溶于10%碱性溶液(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逐滴加入上述液,反应20~40min。静置过夜,抽滤,洗涤,得粗品。重结晶,干燥后得纯品。反应式如下:
合成的半抗原具有反应功能团羧基,则可将其与载体蛋白通过适宜的交联试剂与交联方法,使半抗原与蛋白偶联。
本发明的2,4-二氯酚人工抗原合成的可以采用下述方法分别获得:
(1)活化酯法合成免疫原
以酰胺基CONH为桥,将半抗原通过活化酯法,分别连接到载体蛋白质(Protein)上,半抗原上的羧基先与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反应生成一个中间物,然后再与蛋白质上的氨基偶联,形成半抗原-蛋白质的偶联物。
反应式如下:
其合成步骤如下:
将溶有NHS和DCC的有机溶剂逐滴加入溶有半抗原2.4-二氯-6-(4-羧基苯基偶氮)苯酚的有机溶剂中,室温搅拌反应6~12小时,4℃过夜,离心分出上清液。将上层的活化酯液加入到溶于缓冲溶液的蛋白质溶液中,4℃反应2~6h。所述的半抗原、NHS、DCC、蛋白质四者摩尔比分别为1∶2~4∶2~4∶0.01~0.05。
反应完毕,将溶液装入透析袋,用蒸馏水透析或pH6.8~7.4磷酸盐缓冲溶液PBS透析5d。透析后离心分出上清液,即得免疫原DCP-蛋白质偶联物,经过柱提纯后,加入等量甘油-20℃下冷冻保存,或-20℃冻干保存。
(2)混合酸酐法合成包被原,步骤如下:
半抗原的羧基在正丁胺的存在下,与氯甲酸异丁酯反应,形成混合酸酐中间体,再与蛋白质的氨基反应,形成半抗原-蛋白质偶联物。
反应式如下:
取一定量溶有半抗原2,4-二氯-6-(4-羧基苯基偶氮)苯酚的有机溶剂,顺次加入正丁胺与氯甲酸异丁酯,室温搅拌反应2~4h。将上述反应液逐滴入用缓冲溶液溶解的蛋白质溶液中,4℃反应1~3h。按半抗原、正丁胺、氯甲酸异丁酯、蛋白质四者摩尔比分别为1∶2~4∶1.5~3∶0.01~0.05。
反应完毕,将溶液装入透析袋,用蒸馏水透析或pH6.8~7.4磷酸盐缓冲溶液PBS透析5d。透析后离心得上清液,即得包被原DCP-蛋白质偶联物,经过柱提纯后,加入等量甘油-20℃下保存,或-20℃冻干保存。
所述的有机溶剂是N,N-二甲基甲酰胺DMF或二甲亚砜DMSO。
利用上述的2,4-二氯酚人工抗原,免疫动物制备的2,4-二氯酚特异性抗体,它是能与2,4-二氯酚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免疫球蛋白IgG。
上述的2,4-二氯酚特异性抗体用于检测水体及土壤中2,4-二氯酚的残留量。
本发明通过设计合成2,4-二氯酚半抗原和人工抗原,经免疫动物产生特异性抗体,以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学反应为基础,并引入标记物来放大显示这一反应,可用于实际样品中2,4-二氯酚残留量的测定。此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样品前处理简单,便于进行现场监测。
总之,本发明提供一种2,4-二氯酚半抗原的合成路线。本发明提供一种2,4-二氯酚人工抗原的合成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特异性抗2,4-二氯酚抗体的简便可行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2,4-二氯酚抗体的荧光免疫检测和分析技术。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抗体实用性强:2,4-二氯酚抗体制备技术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和实际意义。制备的特异性好、效价高的抗体,以抗原抗体免疫学反应为基础可用于样品测定。此抗体及其制备方法为免疫测定2,4-二氯酚提供保障,也为环境激素2,4-二氯酚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解决了一个技术难点。
(2)抗体稳定性好:此法制备的2,4-二氯酚抗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3)抗体制备技术简便可行:抗体的整个制备过程无需特别的仪器设备,成本低廉,容易工业化规模生产。
本发明的其它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可从优选实验方案的描述中得到证实。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2,4-二氯酚半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12,4-二氯酚半抗原的合成
5.5mmol 0.75g对氨基苯甲酸溶于5ml 5%氢氧化钠,冷却后冰浴下滴入0.4g亚硝酸钠(溶于3ml水),磁力搅拌下加入1.5ml浓HCl(溶于5ml水),保持反应温度0~4℃反应30min(至KI-淀粉试纸变兰,加尿素少许)
将1g 2,4-二氯酚溶于2ml 10%NaOH,逐滴加入上述液,反应20min。静置过夜,得黄褐色块状固体。用水及乙醇(1∶1)重结晶。干燥得粉末固体,即半抗原2,4-二氯-6-(4-羧基苯基偶氮)苯酚,产率84%。
22,4-二氯酚半抗原的鉴定
取上述合成的产物经红外光谱IR及核磁共振谱1H-NMR测定分子结构。IR(KBr压片)cm-1:3431(vO-H),3078(=C-H),1693(-COOH),1603(=N),1499(vN=N),1223(vC-O),931(δO-HCOOH),776(C=CH),740(-OH)。1H-NMR(Pry):δ(ppm):8.39-8.41(2H,ArH),δ7.83-7.85(2H,ArH),δ7.80(H,ArH),δ7.68(H,ArH)。从以上分析综合可知,所合成的产物为目标物。
            实施例2    2,4-二氯酚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将半抗原2,4-二氯-6-(4-羧基苯基偶氮)苯酚,分别采用活化酯法和混合酸酐法连接到BSA和OVA上,合成人工抗原(免疫原和包被原),具体方法为:
2.1免疫原的合成
称取0.2mmol 62mg半抗原2,4-二氯-6-(4-羧基苯基偶氮)苯酚溶于200μlDMF中,将19.4mg NHS与34.2mg DCC溶于300μl DMF,逐滴加入半抗原溶液中,室温搅拌反应4h,4℃过夜,离心分出上清液。将上层的活化酯液加入到60mg BSA溶于5ml碳酸盐缓冲溶液(0.05M,pH9.6),4℃反应4h。反应完毕,将溶液装入透析袋,用0.9%生理盐水透析5d,每6h换液一次。透析后离心分出上清液,即得免疫原DCP-BSA,经过硅胶柱层析提纯后,加入等量甘油-20℃下冷冻保存。
2.2包被原的合成
称取0.2mmol 62mg半抗原46-二氯-2-(4-羧基苯基偶氮)苯酚溶于200μlDMF中,顺次加入20μl正丁胺与20μl氯甲酸异丁酯,室温搅拌反应1h。另取40mg OVA溶于3ml碳酸钠缓冲溶液(0.05M,pH9.6),逐滴加上述反应液100μl,4℃反应2h。反应完毕,将溶液装入透析袋,用0.9%生理盐水透析5d,每6h换液一次。透析后离心得上清液,即得包被原DCP-OVA,经过硅胶柱层析提纯后,加入等量甘油4℃下保存。
2.3人工抗原的鉴定
采用全波长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半抗原、载体蛋白及偶联物进行扫描,根据吸收峰确定偶联是否成功。结果显示半抗原在248nm和348nm处有特征吸收峰,蛋白质BSA和OVA在280nm处有特征吸收峰,而偶联物特征吸收峰为336nm,偶联物的吸收峰与蛋白质、半抗原比较发生了位移。偶联物具备有半抗原的吸收特征也说明人工抗原的合成是成功的。根据半抗原-结合物在紫外吸收区域的吸收约等于游离蛋白和半抗原的吸光值的简单加和的特点,通过三者在280nm的吸光值按下列公式计算结合比:
结合比=[ε280抗原-ε280蛋白质]/ε280半抗原
经过计算,结合比如下:免疫原TCP-BSA结合比为21∶1、包被原TCP-OVA结合比为17∶1。本文合成的2,4-二氯酚人工抗原结合比值都在文献所建议的范围之内,证明了所合成的2,4-二氯酚人工抗原比较理想。
            实施例3    2,4-二氯酚抗体的制备及纯化
3.1抗血清的制备
选取成年的雄性新西兰白兔每组三只(编号1、II和III),体重约2~2.5Kg,饲养于标准实验动物房,观察一周后免疫(由上海交通大学农学院动物房饲养)。
将免疫原慢慢解冻,用0.9%生理盐水(或PBS)稀至1mg/ml,按免疫剂量吸入5ml消毒注射器中,首次免疫加入等量弗氏完全佐剂(CFA),用聚氟乙烯塑胶管连接另一支5ml注射器,对推至充分乳化,形成油包水(W/O)状态,按免疫方案注射免疫。
首次免疫采用由等量弗氏完全佐剂乳化的免疫原,于兔背部皮内多点注射免疫。首免后间隔四周,以后每隔二周用由弗氏不完全佐剂乳化的免疫原,于兔背部、颈部皮下多点及腿部注射加强免疫,免疫剂量为每公斤免体重2mg。从第三次开始,每次免疫后7天,于兔耳缘静脉采少量血,分离血清,测定抗体效价。当达到一定效价后,采全血。本实验采用兔颈动脉取血法,每只兔子可采血约60ml左右,采血后,收集在100ml的三角锥形瓶中,待血液凝固后,用针头将三角瓶边缘的血块与离心管分离,置于37℃温箱中30min,再放于4℃冰箱3~4h,等血块收缩后,用吸管将血清吸入离心管中,以4000rpm离心15min,分离出血清。于-20℃保存。I号兔得血清23ml,II号兔得血清25ml,III号兔得血清17ml。
3.2抗体效价测定
将免疫原按制定的免疫方案免疫了两只兔子。从加强免疫第三次开始,在每次免疫后第7天于兔耳缘静脉采少量血,血清经适当稀释后,用琼脂双向扩散法和荧光免疫法测定抗体效价。待第四次免疫后,有两只兔子获得了较高的效价(琼脂双扩散法≥1∶32),琼脂双扩散法测得的效价分别为1∶32、1∶16和1∶64,荧光免疫法测得效价分别为1∶25600、1∶6400和1∶51200(抗血清荧光值/阴性对照荧光值>2)。
3.3抗体的纯化和鉴定
抗体的纯化采用辛酸-饱和硫酸铵二步盐析法、经葡聚糖凝胶柱除盐和二乙基氨基乙基纤维素柱反相吸附纯化血清,纯化抗体冻干后于-20℃保存。辛酸在偏酸性的条件下能将血清中除免疫球蛋白IgG外的蛋白质都沉淀下来,上清液中只有IgG。
        实施例4    2,4-二氯酚间接竞争荧光免疫方法(FIA)的建立
4.1荧光免疫方法的原理
间接竞争荧光免疫分析法是将小分子的氯酚类环境激素与大分子载体偶联制备的复合物作为包被抗原吸附于固相载体(96孔荧光酶标板)上,制成固相抗原,然后加入待测氯酚,固相抗原中的氯酚和待测氯酚与抗体进行竞争结合反应,若待测氯酚含量越多,被结合在固相抗体原上的抗体就越少,反之结合在固相抗原的抗体则多,反应后加入荧光标记的二抗(只能与结合在固相抗原上的抗体结合),最后洗去游离未反应的待测物、2,4-二氯酚抗体和二抗,置于荧光酶标仪上读数。当抗体量一定时,加入的待测氯酚量越多,与固相抗原结合的抗体就越少,荧光强度就减弱,抑制率增高,反之,则荧光强度增大,抑制率增高,因此可以根据已知量的氯酚标准曲线和待测样品的抑制率,推算出待测氯酚的浓度。
4.2抗原与抗体最佳工作浓度的确定
用方阵试验分别对间接竞争FIA法中抗原及抗体工作浓度进行筛选和认定。在同一包被液浓度下,随着抗体浓度的稀释,所得的荧光强度呈下降,同样在同一抗体浓度下,随着包被液浓度的下降,所得的荧光强度也呈下降。以抑制灵敏度高,线性好的试验组合为最佳工作浓度。结果判定以在荧光酶标仪读取的各孔荧光值F中,以ΔF读数较大,而抗原抗体用量较少的为抗原抗体的工作浓度。选择包被抗原浓度为5μg/ml,抗体浓度为2.5μg/ml为最佳工作浓度,
4.3标准曲线的绘制
根据方阵试验结果,以空白吸收值最低,荧光强度较好,2,4-二氯酚对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抑制率高,线性关系好的试验条件组合建立标准曲线。其步骤如下:
(1)包被:以0.05mol/L pH9.6碳酸盐缓冲液将包被抗原稀释至工作浓度,100μL/孔加至荧光酶标板,4℃过夜。
(2)封闭:将包被好的板取出,待其恢复至室温,PBST(含0.05%吐温20的PBS溶液)洗涤3次。加入1%OVA封闭,150μL/孔,37℃温育0.5h。
(3)加样:将封闭好的板取出,待其恢复至室温,PBST洗涤3次。每孔依次加入50μL经PBST稀释的系列浓度的2,4-二氯酚标准溶液和50μL经PBST稀释的抗体,对照孔加入50μL PBST,37℃温育1h。
(4)二抗反应:将温育好的板取出,待其恢复至室温,PBST洗涤3次。每孔加入100μL PBST稀释羊抗兔FITC-IgG(1∶1000),37℃温育1h。
(5)测定:将温育好的板取出,PBST洗涤5次。用荧光酶标仪读取荧光强度值F,λ设为528nm。
(6)根据抑制率对2,4-二氯酚浓度作图,得到2,4-二氯酚的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进行相关分析,并计算IC50和IC20
FIA法的标准曲线以抑制率I对2,4-二氯酚的对数作图。抑制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I % = ( F Max - F Min ) - ( F S - F Min ) ( F Max - F Min ) × 100
I—抑制率,FMax—不加氯酚样品时的吸光值,FS—加氯酚样品时的荧光值,FMin—空白对照孔的荧光值(或阴性对照值孔的荧光值)
由上式可得2,4-二氯酚各浓度的抑制率,作图。结果表明,当2,4-二氯酚的浓度在5~100μg/L范围内,抑制率I与2,4-二氯酚的对数呈明示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32.06x+9.32,相关系数r=0.9903,抑制中浓度(以抑制率为50%表示)IC50=18.6μg/L,最低检测限(以抑制率为20%表示)IC20=2.15μg/L。
4.4抗体的特异性
抗体的特异性即是指它和同特异性抗原结合的能力与抗原类似物结合能力的比较,常以交叉反应率作为评价的标准。交叉反应越小,则抗体的特异性越好。选取与2,4-二氯酚结构相似的化合物五氯酚、2,4,6-三氯酚、2-氯酚、4-氯酚等与2,4-二氯酚在相同条件下通过FIA试验进行交叉反应试验,从而测定2,4-二氯酚抗体的特异性。根据2,4-二氯酚类似物的抑制曲线,求出不同氯酚的抑制中浓度IC50,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出交叉反应率:
Figure C20051011096600161
2,4-二氯酚抗体对五氯酚、2,4,6-三氯酚、2-氯酚、4-氯酚等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3.9%、10.4%、16.2%、1.7%。从而可知,所制备的三种抗体的特异性较强。
5样品的FIA快速测定
5.1样品预处理
水样:取河水、自来水及湖水经沉淀过滤后,用盐酸调节pH6.8,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2,4-二氯酚标准溶液,用间接竞争FIA法进行加标回收测定,计算回收率。
5.2样品的测定
样品测定方法与标准曲线的操作相同,将经包被和封闭好的的板每孔加入系列已知添加浓度的样品液50μl,对照孔加入100μl抗体,37℃温育1h后,洗涤,余后步骤同前。经分析可知,该方法用于水样中2,4-二氯酚残留的测定,回收率在89.0~106.1%之间,变异系数范围在3.18~11.73%之间。随着样品添加量的降低,回收率基本呈下降趋势。
                实施例5    包被抗原与抗体稳定性实验
快速检测法对于人工抗原和抗体在常温下的稳定程度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本发明进行了验证实验。把经包被、封闭、洗涤后的荧光酶标板直接倒置或用保鲜膜密封后倒置于4℃冰箱中保存,定期测定贮存时间对FIA分析的影响。本发明合成的人工抗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4℃环境下可保存6个月不变性,-20℃冰箱中至少可保存12个月。
冻干抗体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20℃保存,其稳定性至少可保持12个月以上;在4℃保存,其稳定性至少可保持6个月以上;在0~25℃室温保存,其稳定性至少可保持2个月以上。可以满足快速检测要求。
尽管参考目前被认为是优选的实施方案,但是本发明并不受所公开的发明的限制。相反,在所受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本发明包括各种改变和等同的方案。下面权利要求的范围给予最广泛地解释,以便包括所有这些改变和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8)

1.一种2,4-二氯酚人工抗原,其具有如下的结构式:
Figure C2005101109660002C1
其中,R=BSA或OVA,BSA是牛血清白蛋白,OVA是卵清蛋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2,4-二氯酚人工抗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采用下述二种方法分别获得:
(1)活化酯法合成免疫原,步骤如下:
在有机溶剂中,N-羟基琥珀酰亚胺、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半抗原2,4-二氯-6-(4-羧基苯基偶氮)苯酚和N,N-二甲基甲酰胺室温搅拌反应6~12h,4℃保温4~10小时,离心分出上清液;将上层的活化酯液和pH9.6的牛血清白蛋白的碳酸盐缓冲溶液,4℃反应2~6h后,用蒸馏水透析或pH6.8~7.4磷酸盐缓冲溶液透析5天,离心分出上清液,即得免疫原DCP-BSA;所述的半抗原2,4-二氯-6-(4-羧基苯基偶氮)苯酚、N-羟基琥珀酰亚胺、N,N-二环己基碳二亚和牛血清白蛋白的摩尔比为1∶2~4∶2~4∶0.01~0.05;
(2)混合酸酐法合成包被原,步骤如下:
在室温和有机溶剂中,半抗原2,4-二氯-6-(4-羧基苯基偶氮)苯酚、正丁胺与氯甲酸异丁酯反应2~4h;另取pH9.6的卵清蛋白的碳酸钠缓冲溶液和上述反应液在4℃反应1~3h,然后反应溶液用蒸馏水透析或pH6.8~7.4磷酸盐缓冲溶液透析1~5天,透析后离心得上清液,即得包被原DCP-OVA;所述的半抗原2,4-二氯-6-(4-羧基苯基偶氮)苯酚、正丁胺、氯甲酸异丁酯与卵清蛋白的摩尔比为1∶2~4∶1.5~3∶0.01~0.05;
其中,所述的免疫原DCP-BSA结构式为:
Figure C2005101109660002C2
所述的包被原DCP-OVA结构式为: 其中,BSA和OVA如权利要求1所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2,4-二氯酚人工抗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有机溶剂是N,N-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亚砜。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2,4-二氯酚人工抗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免疫原和包被原分别被加入等量甘油-20℃下保存。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2,4-二氯酚人工抗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2,4-二氯酚半抗原的制备方法是(1)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冰水浴下,对氨基苯甲酸、亚硝酸钠和浓HCl溶液,在0~4℃反应0.5~1h;再加入尿素少许;所述的氨基苯甲酸、亚硝酸钠、酸和尿素的摩尔比1∶1~1.2∶1.5~1.8∶0.01~0.05;(2)将2,4-二氯酚的NaOH的水溶液和上述(1)的反应液反应20~30min,静置4~10小时,抽滤,洗涤,得粗品,其中,2,4-二氯酚和(1)的产物摩尔比为1∶0.8~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2,4-二氯酚人工抗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2,4-二氯酚半抗原粗品,用醇溶液重结晶、干燥得纯半抗原2,4-二氯-6-(4-羧基苯基偶氮)苯酚。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2,4-二氯酚人工抗原的用途,其特征是用于制备2,4-二氯酚抗体、2,4-二氯酚间接竞争荧光免疫方法的建立或水环境中残留2,4-二氯酚的检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2,4-二氯酚人工抗原的用途,其特征是所述的2,4-二氯酚抗体的制备方法如下:
(1)选取成年的雄性新西兰白兔每组两只,体重约2~2.5Kg;用0.9%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溶液将免疫原稀至1mg/ml,首次免疫加入等量弗氏完全佐剂,充分乳化,形成油包水状态,注射免疫,首免后间隔四周,以后每隔二周用由弗氏不完全佐剂乳化的免疫原,于兔背部、颈部皮下多点及腿部注射加强免疫,免疫剂量为每公斤免体重2mg,从第三次开始,每次免疫后7天,于兔耳缘静脉采少量血,分离血清,测定抗体效价,当达到一定效价后,颈动脉取血,分离出血清,于-20℃保存;
(2)抗体的纯化采用辛酸-饱和硫酸铵二步盐析法、经葡聚糖凝胶柱除盐和二乙基氨基乙基纤维素柱反相吸附纯化血清得到纯度较高的免疫球蛋白IgG。
CNB2005101109661A 2005-11-30 2005-11-30 2,4-二氯酚人工抗原、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7302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1109661A CN1317302C (zh) 2005-11-30 2005-11-30 2,4-二氯酚人工抗原、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1109661A CN1317302C (zh) 2005-11-30 2005-11-30 2,4-二氯酚人工抗原、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5805A CN1775805A (zh) 2006-05-24
CN1317302C true CN1317302C (zh) 2007-05-23

Family

ID=36765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1096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7302C (zh) 2005-11-30 2005-11-30 2,4-二氯酚人工抗原、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317302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7611B (zh) * 2007-11-16 2011-08-31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多氯联苯(PCBs)同系物半抗原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66153A (zh) * 2014-10-14 2016-05-11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偶氮苯衍生物及其制法和药物组合物与用途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4572A (zh) * 2011-10-18 2012-06-20 江苏南通维立科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日落黄色素半抗原与人工抗原的合成方法
CN102424661A (zh) * 2011-10-21 2012-04-25 南开大学 一种偶氮类色素半抗原与人工抗原的合成方法
CN103588661A (zh) * 2012-08-17 2014-02-19 北京维德维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尼卡巴嗪半抗原和人工抗原的制备
CN103698524A (zh) * 2013-12-19 2014-04-02 杭州南开日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检测五氯酚钠的免疫胶体金试剂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61584A (zh) * 2015-07-16 2015-11-18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戊唑醇人工抗原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
CN105111307A (zh) * 2015-08-07 2015-12-02 上海交通大学 三(2,3-二溴丙基)异氰脲酸酯包被原的制备和用途
CN105037525A (zh) * 2015-08-07 2015-11-11 上海交通大学 Tbc人工免疫原tbc-bsa及其制备和用途
CN105198984A (zh) * 2015-08-20 2015-12-30 上海交通大学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人工免疫原及其制备和用途
CN105085663A (zh) * 2015-08-20 2015-11-25 上海交通大学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人工免疫原及其制备和用途
CN105085667A (zh) * 2015-08-20 2015-11-25 上海交通大学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人工包被原及其制备和用途
CN105085662A (zh) * 2015-08-20 2015-11-25 上海交通大学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人工免疫原dbp-bsa制备及用途
CN105198985A (zh) * 2015-08-20 2015-12-30 上海交通大学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人工包被原制备及其用途
CN105085668A (zh) * 2015-08-20 2015-11-25 上海交通大学 Dehp人工包被原dehp-ova及其制备和用途
CN105085298A (zh) * 2015-08-20 2015-11-25 上海交通大学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半抗原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7860724A (zh) * 2017-11-09 2018-03-30 陈军 一种基于光学生物传感器的沙丁胺醇检测方法
CN108822204A (zh) * 2018-06-13 2018-11-16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烷基酚类化合物人工抗原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农药人工抗原的合成研究进展 周思祥等,农药,第44卷第8期 2005 *
农药人工抗原的合成研究进展 周思祥等,农药,第44卷第8期 2005;水和废水中2,4-滴、2,4-二氯酚、2,4,6-三氯酚的测定 王逸虹等,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第7卷第3期 1995 *
水和废水中2,4-滴、2,4-二氯酚、2,4,6-三氯酚的测定 王逸虹等,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第7卷第3期 1995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7611B (zh) * 2007-11-16 2011-08-31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多氯联苯(PCBs)同系物半抗原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66153A (zh) * 2014-10-14 2016-05-11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偶氮苯衍生物及其制法和药物组合物与用途
CN105566153B (zh) * 2014-10-14 2019-05-31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偶氮苯衍生物及其制法和药物组合物与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5805A (zh) 2006-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17302C (zh) 2,4-二氯酚人工抗原、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314707C (zh) 2,4,6-三氯酚人工抗原、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Fischer et al. Congener-independent immunoassay for microcystins and nodularins
CN101865924B (zh) 基于免疫磁珠联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伏马毒素的方法
CN106093381B (zh) 链格孢毒素链格孢酚单甲醚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
CN106366021B (zh) 一种氨基甲酸乙酯半抗原组合、人工抗原组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613563B (zh) 苯噻菌酯半抗原、人工抗原、特异抗体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12877296B (zh) 一种抗非那西丁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ad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1555234A (zh) 氰脲三酰胺半抗原、人工抗原和抗体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5541655A (zh) 辣椒素类物质通用人工半抗原、人工完全抗原及其应用
CN103288697B (zh) 一种丙烯酰胺半抗原、人工抗原、抗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875671A (zh) 噻虫胺抗原、抗体及其应用
CN113637081A (zh) 一株分泌抗二甲戊灵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及其应用
CN103288965B (zh) 一种多氯联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
CN103539853A (zh) 一种抗除草剂阿特拉津的特异性抗体
CN1300139C (zh) 2-氧-3-羟基-lsd的半抗原、免疫原、抗体和偶联物
CN105624119B (zh) 杂交瘤细胞株yqqd8及其产生的抗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合成辣椒素通用单克隆抗体
CN105837683A (zh) 一种氯丙那林人工抗原的合成方法
CN110343669B (zh) 一株分泌抗三氯苯达唑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dnc及其应用
CN1793108A (zh) 一种克伦特罗半抗原化合物、合成方法及其用途
CN102040661A (zh) 兽药青霉素g降解物苄青霉噻唑酸人工抗原及其特异性抗体
CN102295698B (zh) 环孢霉素a免疫原、特异性抗体、检测试剂及检测试剂盒
CN101962368A (zh) 氰脲酸半抗原、人工抗原和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702345B (zh) 一种三聚氰胺抗原、相关抗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322010C (zh) 一种鼠抗黄曲霉毒素b1腹水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523

Termination date: 200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