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2761A - 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2761A
CN1312761A CN99809653A CN99809653A CN1312761A CN 1312761 A CN1312761 A CN 1312761A CN 99809653 A CN99809653 A CN 99809653A CN 99809653 A CN99809653 A CN 99809653A CN 1312761 A CN1312761 A CN 13127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guide rail
advancing
driving tube
drive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98096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92947C (zh
Inventor
黑泽莞尔
古贺文一郎
伊藤英树
桐山茂
樋口镇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Shooter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Shooter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Shooter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Shooter Ltd
Publication of CN13127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27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294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294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45Ball or roller bearings having rolling elements journaled in one of the moving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3/00Other railway systems
    • B61B13/12Systems with propulsion devices between or alongside the rails, e.g. pneumatic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latform Screen Doors And Railroad System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Liquid Crystal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一种输送系统,具有:形成输送路径的行进导轨(1),可沿该行进导轨的长度方向在行进导轨上行进的输送体(3)。在行进导轨上沿长度方向配置柔性的驱动管(5)。输送体具有可在行进导轨上转动的行进轮(4),以及一面将驱动管压扁一面接受由供应给该驱动管的压力介质的压力产生的旋转驱动力可在驱动管上转动的驱动轮(2)。行进导轨具有多个输送区间,输送体可在每个输送区间内接受来自驱动管的旋转驱动力。在输送区间之间,可根据需要设置切换输送路径用的输送路径转换器。

Description

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气体、液体等压力介质进行线性驱动的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过去,在医院、高层建筑、仓库、工厂等处利用空气进行书类及物品的输送的情况下,广泛使用利用送气管把输送的起点和输送的终点连接起来,将收容输送物的气压输送器装入该送气管内利用空气进行输送的设备。此外,在气压输送器和输送体上安装上磁体,根据气压输送器的移动从送气管的外侧使输送体进行移动的输送系统,在特开昭64-81718号公报中进行过描述。
然而,在送气管设备中,由于把书类和物品收容在气压输送器中,进行输送,输送物的大小和形状受到一定的限制,进而,为了输送大的输送物,必须加大气压输送器和送气管的直径,与此相应地,通风机等气动设备也必须加大。此外,在于气压输送器和输送体上安装磁铁,根据气压输送器的移动从送气管外侧移动输送体的输送系统中,输送重量受到磁铁强度的限制,输送体在导管上滑动,因此很难跟踪气压输送器。此外,由于输送体仅受磁铁的吸引在导管上滑动,因此在垂直行进时有下落的危险。
从而,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所要输送的书类及物品等的大小和重量以及形状不受到限制、同时可在很长的距离上容易而且以高速进行输送的输送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在水平或垂直地弯曲的轨道上滑动行进的输送系统用输送体。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同时使多个输送体沿行进导轨行进的输送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输送系统用导轨装置,所述导轨装置可同时满足易于向行进导轨上安装驱动管且防止其脱落所需的硬度性能以及利用压力介质的压力推动输送体所需的驱动管的硬度性能,而且容易进行制造。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一面可在行进导轨上移动一面可将驱动管安装到行进导轨上的输送系统用驱动管安装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输送系统中可将输送体的行进路径分支或汇流的输送系统用行进路径转换器。
发明的公开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为,所述输送系统由形成输送路径的行进导轨、沿行进导轨安装在行进导轨侧面上的柔性驱动管、为将该驱动管压扁而设置的、利用供应给该驱动管的加压空气的压力在该驱动管上行进的驱动轮、以和设在该行进导轨侧面上的突起部啮合的方式设置的行进轮、以及支承在该驱动轮与行进轮的轴体上的输送体构成。
在上述结构的输送系统中,利用供应给安装于行进导轨上的驱动管内的空气并借助驱动轮前后的压力差,驱动轮一面旋转一面在管上移动。这时,与驱动轮连接的输送体也在导轨上移动。承载输送物的输送体借助安装在输送体上的行进轮沿行进导轨行进。根据行进导轨的形状,可以沿曲线或垂直方向移动,从而借助于行进导轨可引导到所有的地方。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地,该行进导轨由沿长度方向连续设置的多条导轨主体构成,该驱动管在每个导轨主体的区间内安装于其侧面上,与此同时,在相互邻接的导轨主体的端部附近的侧面上安装柔性换乘驱动管,在该输送体上进一步设置借助供应给换乘驱动管的加压空气的压力在该换乘驱动管上行进的换乘驱动轮。
在上述结构的输送系统中,输送体在各导轨主体上换乘移动时,一旦驱动轮在导轨主体端部离开驱动管,在其间换乘用的驱动轮借助换乘用管内的压力一面旋转一面移动。从而,即使驱动轮在导轨主体的端部离开驱动管也可把输送体毫无障碍地换乘到下一个导轨主体上。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地于该行进导轨的该行进导轨主体上形成与该驱动管或该换乘驱动管连接的中空部。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可有效地利用导体主体建造向驱动管或换乘驱动管供应加压空气的供应通路,从而可减少部件的数量。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为,所述输送系统由以下部分构成:行进导轨,具有在该行进导轨上行进的行进轮的输送体,沿该行进导轨配置的柔性驱动管,以把该驱动管压扁的方式设置在该输送体上、且借助于供应给驱动管的加压流体的压力在该驱动管上行进的驱动轮。
在上述结构的输送系统中,由于在具有于行进导轨上行进的行进轮的输送体上设置驱动轮,该驱动轮将沿行进导轨配置的柔性驱动管压扁,从而,通过向驱动轮前后的驱动管内选择性地供应加压流体,可在驱动轮前后的驱动管内产生压力差。因此,可借助该压力差一面使驱动轮旋转一面使之与输送体一起在管上移动。
优选地,该行进导轨具有在水平输送时水平延伸的主壁面和在水平输送时垂直延伸的侧壁面,所述驱动管配置在该行进导轨的所述主壁面上。
此外,作为行进导轨的配置形式,可有仅进行水平输送的水平配置方式,仅进行垂直输送的垂直配置方式,或者同时进行水平输送和垂直输送的三维配置方式等。
此外,优选地,将多个所述驱动管并列地设置在该行进导轨上。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增加驱动管的个数增大输送体的推动力,可以毫无障碍地移动载置高负荷的输送物的输送体,或者使输送体向垂直方向移动。
此外,优选地,在该行进导轨的所述主壁面或侧壁面上、沿所述行进轮的行进方向形成与所述行进轮卡合的凸出部。在这种情况下,行进轮与设置在行进导轨的主壁面或侧壁面上的凸出部啮合,行进轮沿凸出部行进。
另外,优选地,多个所述行进导轨沿长度方向连续设置,所述驱动管安装在每个所述行进导轨的所述主壁面上,在相互邻接的行进导轨的端部附近,于所述行进导轨的主壁面上安装柔性换乘驱动管,在所述输送体上设置借助于供应给换乘驱动管的加压流体的压力在该换乘用管上行进的换乘驱动轮。
利用上述结构,当输送体在多个行进导轨上传递移动时,在各行进导轨的端部,一旦驱动轮离开驱动管,在其间换乘用驱动轮借助换乘用管内的压力一面旋转一面移动。从而,在行进导轨的端部,即使驱动轮离开驱动管,也可使输送体毫无障碍地换乘到下一个行进导轨上。
此外,优选地,多个所述驱动管曲折交互地配置在所述行进导轨上。采用这种结构,当行进导轨在长度方向长时,或者在长度方向上区分成短的驱动管等情况下,由于驱动管交互地安装在行进导轨上,不必在行进导轨上安装换乘用驱动导轨就可在行进导轨上换乘驱动管。从而,由于不必设置换乘机构,可减少部件的数量。
此外,优选地,在该行进导轨上形成中空通路,所述驱动管连接到该中空通路上。采用这种结构,由于可有效地利用行进导轨本身建造向驱动管供应加压流体的通路,从而可减少部件的数量。
此外,优选地,在利用所述驱动轮压扁的所述驱动管的驱动轮的下游侧内部的流体可经过该中空通路排出。
另外,优选地,在该行进导轨上形成凹槽,在所述驱动管上形成与该凹槽嵌合的凸条部,借助该凹槽与该凸条部的嵌合,将该驱动管安装到该行进导轨上。
此外,优选地,该行进导轨和该驱动轮是以驱动管的弯折端部分别突出到由该驱动轮将该驱动管压扁的区间的两端的方式形成的。
进而,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体,该输送体在行进导轨上行进,具有底盘,以及设置在该底盘上、一面把配置在该行进导轨上的驱动管压扁一面可在该行进导轨长度方向上转动的驱动轮,同时驱动轮通过供应给该驱动管的气体或液体压力介质接受旋转驱动力,所述输送体的特征为,
在所述驱动轮的前后,一对行进轮支承支架分别经由万向接头安装在该底盘上,在所述各行进轮支承支架上设置多个一面夹持该行进导轨一面在该行进导轨上旋转的行进轮。
由于上述结构的输送体能够在以行进轮夹持行进导轨的状态下在行进导轨上行进,从而不仅能够水平行进,而且可进行垂直行进,上下反转行进等。而且,由于驱动轮的前后经由万向接头于底盘上安装一对行进轮支承支架,在该前后的行进轮支承支架上设置可在行进导轨上转动的行进轮,从而,当行进导轨在水平方向上弯曲或在垂直方向上弯折时,在底盘通过该弯曲区间或弯折区间期间,可使两个行进轮支承支架的方向与行进导轨的弯曲方向或弯折方向相一致。从而,由于也可以使行进轮的方向与行进导轨的弯曲方向或弯折方向相一致,因此在把行进轮与行进导轨之间的摩擦阻力抑制到最小限度并且也不会晃动,使输送体顺滑地通过行进导轨的弯曲区间或弯折区间。从而,在可以延长行进轮的寿命的同时,防止在行进导轨的弯曲区间或弯折区间内输送体的失速,稳定地行进。
在上述结构的输送体中,优选地,所述行进轮以能够一面以互为锐角夹持所述行进导轨的两侧一面在该行进导轨上转动的方式分别设置在所述各行进轮支承支架的两侧上。
采用上述结构,可提供能够以最少个数的行进轮获得适合于水平行进,垂直行进及上下反转行进的输送体。
此外,在上述结构的输送体中,优选地,所述驱动轮被设置成可相对于所述底盘位移且利用弹簧向把所述驱动管压扁的方向加载。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在行进导轨上行进的过程中,借助弹簧的力总是把驱动轮相对于驱动管的压紧力基本保持恒定,从而可把借助供应给驱动管内的压力介质所赋予驱动轮的旋转驱动力、即对输送体的推动力基本保持恒定。
进而,优选地,在上述输送体中,所述万向接头具有设在所述底盘或所述行进轮支承支架中之一上且侧面为球面形的球面轴,以及设置在所述底盘或所述行进轮支承支架中另一个上可滑动地将所述球面轴的球面部抱持的球面座,和设置在所述另一个上将所述球面轴的前端面压紧的弹簧。
采用上述结构,在可使底盘与行进轮支承支架之间的万向接头部件数量最少的同时,借助弹簧的压紧力可使行进轮支承支架相对于底盘返回到中立位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系统,所述输送系统配备有具有多个输送区间的行进导轨,配置在所述行进导轨的每个输送区间内的多个驱动管,从所述各驱动管的一端或另一端选择性地向其内部供应气体或液体状压力介质或者排出压力介质用的压力介质供应装置,设置在可于所述行进导轨上行进的输送体上的驱动轮接受借助于供应给所述驱动管内的压力介质所产生的推动力一面将所述驱动管压扁一面转动,其特征为,
在位于所述输送区间的交界部前后的所述驱动管的端部上分别插入换乘导管的一端,所述压力介质经由所述换乘导管选择性地供应到所述驱动管内或者从所述驱动管内排出,所述换乘导管以其一端可嵌入所述行进导轨内的方式可旋转地安装到所述行进导轨上,与此同时,经由联杆可联动地相互连接,所述联杆以能够在所述一对换乘导管嵌入到所述行进导轨中时在所述输送区间的交界部前后的所述驱动管之间对所述驱动轮进行导向的方式形成。
在上述结构的输送系统中,由于相对于配置在行进导轨的每个输送区间上的多个驱动管可单独地供应或排出压力介质,从而在每个行进导轨的输送区间可高效地获得使输送体行进用的推动力。因此,在可以提供很容易地适用于长距离输送的输送系统的同时,根据需要也可使多个输送体行进。而且,在输送区间的交界部处,一对换乘导管的一端分别插入位于其前后的驱动管的端部内,所述一对换乘导管以其一端可嵌入所述行进导轨内的方式可旋转地安装到行进导轨上,同时经由联杆可联动地相互连接,而且当一对换乘导管嵌入行进导轨内时,联杆可在位于输送区间的交界部前后的驱动管之间对驱动轮进行导向,从而,即使位于行进导轨的输送区间交界处前后的驱动管之间的间隔变大,也可使输送体的驱动轮毫无障碍地通过。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系统,所述输送系统配备有具有多个输送区间的行进导轨,配置在每个所述行进导轨的输送区间内的多个驱动管,从各驱动管的一端或另一端选择性地向其内部供应气体或液体状的压力介质或从其中排出压力介质用的压力介质供应装置,设置在可于行进导轨上行进的输送体上的驱动轮接受由供应给驱动管内的压力介质产生的推动力一面将驱动管压扁一面转动,其特征为,各驱动管的端部在压扁的状态下封接,在各驱动管的端部附近安装有连接管。
在上述结构的输送系统中,由于压力介质相对于配置在每个行进导轨的输送区间内的多个驱动管可单独地供应或排出压力介质,从而可高效地获得在每个行进导轨的输送区间内使输送体行进用的推动力。因此,可提供即使在长距离的输送中也很容易适应的输送系统,与此同时,可根据需要使多个输送体行进。而且,在输送区间的交界部位于其前后位置的驱动管的端部在压扁的状态下封接,并且,连接管安装在驱动管的端部附近,所以在能够经由该连接管进行压力介质的供应和排出的同时,可使输送体的驱动轮毫无障碍地通过。
进而,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系统用导轨装置,所述输送系统用导轨装置具有用于使备有驱动轮的输送体行进的行进导轨,安装于所述行进导轨的驱动管安装面上,且利用输送体的驱动轮压扁的同时、利用供应给内部的压力介质赋予所述驱动轮旋转驱动力的驱动管,该输送系统用导轨装置的特征为,
在所述行进导轨上形成在所述驱动管的安装面上开口的开口部的宽度小于其内部宽度的槽,所述驱动管由赋予所述输送体的所述驱动轮动力用的主管与从所述槽的开口部嵌入所述槽内进行安装用的安装管相互接合构成。
在上述结构的导轨装置中,要求主管具有适合于输送体的行进传动的硬度,要求安装管能够向槽内安装并且不容易从槽中脱落所需的适当的硬度。在本发明的导轨装置中,由于通过主管与安装管相互结合,形成驱动管,所以能够以对各自所要求的性能进行均衡的硬度进行制造,与此同时,通过将两者结合,能够比较容易地制造驱动管。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系统用驱动管安装装置,所述驱动管安装装置可一面把设于驱动管上的安装管嵌入形成于行进导轨上的管安装槽内一面可在行进导轨上移动,其特征为,所述输送系统用驱动管具有可沿行进导轨移动的台车,安装在该台车上在行进导轨槽的上部从左右夹持驱动管的一对导向辊,位于该导向辊的后方、设于该台车上且将驱动管压向槽的安装辊。
上述结构的驱动管安装装置可以一面在行进导轨上移动一面很容易地把驱动管安装到行进导轨上。从而,如果从驱动管安装装置的后方向驱动管内供应压力介质的话,可利用压力介质的压力一面使驱动管安装装置行进一面自动地进行驱动管的安装操作。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系统用行进路径转换器,其特征为,它备有设置在一侧的至少一个行进导轨与另一侧的多个行进导轨之间的旋转体,以及设置在该旋转体上的多个连接用行进导轨,前述连接用行进导轨是其一端借助前述旋转体的旋转选择性地连接到前述一侧的行进导轨上的同时,其另一端选择性地连接到前述另一侧的行进导轨中之一上地形成的。
在上述结构的行进路径转换器中,通过使旋转体旋转、经由连接用行进导轨可选择性地连接一侧的行进导轨与另一侧的行进导轨,因此,不必使输送体在连接用行进导轨上停止而通过其上,可在一侧的行进导轨及另一侧的行进导轨上连续地进行。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输送系统的行进导轨与输送体及容器之间的关系的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输送系统的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输送系统的剖视图。
图4A,图4B分别为表示向行进导轨驱动管供应加压空气的方法的输送系统主要部分的简略平面图。
图5是表示将作为输送路径的行进导轨进行立体设置的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6是表示具有换乘机构的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的换乘机构的剖视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的输送系统的空气供应系统的模式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的输送系统的沿图10中的9-9线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所示的输送系统的沿图9中的10-10线的剖视图。
图11A,图11B,图11C分别为表示向驱动管供应加压空气的方法的输送系统主要部分的简略侧视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例的输送系统的沿图13的12-12线的剖视图。
图13为图12所示的输送系统的沿图12的13-13线的剖视图。
图14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个实施例的输送系统的沿图15中的14-14线的剖视图。
图15为图14所示的输送系统的沿图14的15-15线的剖视图。
图16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八个实施例的输送系统的沿图17的16-16线的剖视图。
图17为图16所示的输送系统的沿图16的17-17线的剖视图。
图18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九个实施例的输送系统的沿图19的18-18线的剖视图。
图19为图18所示的输送系统的沿图18的19-19线的剖视图。
图20为表示将作为输送路径的行进导轨进行立体设置的本发明的第十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1为表示具有换乘机构的本发明的第十一个实施例的部分剖开的平面图。
图22为图21所示的输送系统沿图21中的22-22线的剖视图。
图23为图21所示的输送系统沿图22中的23-23线的剖视图。
图24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个实施例的输送系统的空气供应系统的模式图。
图25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个实施例的输送系统沿图26的25-25线的剖视图。
图26为图25所示的输送系统沿图25的26-26线的剖视图。
图27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个实施例的输送系统的行进导轨与输送体及容器之间的关系的部分剖视平面图。
图28为图27中所示的输送系统沿图27的28-28线的剖视图。
图29为图27所示的输送系统沿图28的29-29线的剖视图。
图30为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五个实施例的输送系统的纵剖视图。
图31为表示本发明的输送系统中驱动管压扁结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32为表示本发明的输送系统中驱动管压扁结构的另外一个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33为表示本发明的输送系统中驱动管压扁结构的再一个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34为表示本发明的输送系统中驱动管压扁结构的再一个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35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个实施例的输送系统的管换乘部近旁的部分剖开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36为图35中所示的输送系统的管换乘部附近沿图35的36-36线的简略剖视图。
图37为图35所示的输送系统沿图35的37-37线的剖视图。
图38为图35所示的输送系统沿图35的38-38线的剖视图。
图39为图35所示的输送系统的输送体中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40为表示图35所示的输送系统的输送体水平地在曲线形的行进导轨上行进状态的平面图。
图41为图35所示的输送系统的输送体沿纵向于弯折的行进导轨上行进状态的侧视图。
图42A及图42B为分别表示用于图35的输送系统中的驱动管的优选结构及安装方法的剖视图。
图43为表示驱动轮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44为表示行进导轨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45为表示在行进导轨上安装驱动管用的驱动管安装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纵剖视图。
图46为图45所示的驱动管安装装置沿图45中46-46线的剖视图。
图47为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七个实施例的输送系统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48为图47所示的输送系统沿图47的48-48线的部分剖视仰视图。
图49为图47中所示的输送系统沿图47的49-49的剖视图。
图50为图47所示的输送系统沿图48的50-50线部分剖视的仰视图。
图51为表示用于输送系统的向驱动管供应压力介质的结构的另外的实施例于驱动管端部附近的简略剖视图。
图52为图51中所示的连接管的侧视图。
图53为图51中所示的连接管沿图52的53-53线的剖视图。
图54为表示用于输送系统的输送路径转换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的简略的水平剖面平面图。
图55为表示图54所示的输送路径转换器的内部结构的简略纵剖面侧视图。
图56为图54中所示的输送路径转换器右端面图。
图57为图54中所示的输送路径转换器左端面图。
图58为表示图54所示的输送路径转换器内部结构的简略剖视图。
图59为图54所示的输送路径转换器的进入路径转换动作说明图。
图60为表示图51所示的输送路径转换器的变形例中与图59相类似的图示。
图61为表示输送路径转换器的另外一个实施例的内部构造的简略平面图。
图62为表示图60所示的输送路径转换器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63为表示图60所示的输送路径转换器的内部结构的简略端面图。
图64为表示图60所示的输送路径转换器的进入路径转换动作的简略平面图。
图65为表示图60所示的输送路径转换器的另一个进入路径转换动作的简略平面图。
(参考符号及事项一览表)
1       行进导轨
1a~1c  导轨主体
2       驱动轮
2a      驱动轮的轴体
3,21    输送体
4       行进轮
4a      行进轮轴体
5      驱动管
6      容器
7      突起部
8      空气源装置
9,17   中空通路
11     换乘用驱动轮
12     输送起点站
13     输送终点站
16     换乘用管
20     换乘导轨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图示,图1是表示输送体及容器在行进导轨上设置状态的透视图,图2是其侧视图,图3是剖视图。此外,图4A,图4B是表示向驱动管供应加压空气的方法的图示。
在图1~图3中,1为设置在医院,高层建筑,仓库,工厂等处的作为输送路径的行进导轨,由导轨主体1a构成。在该行进导轨1的导轨主体1a的两个侧面上,沿行进导轨1的长度方向分别各设一条驱动管5。此外,在行进导轨1的导轨主体1a的两个侧面上,沿行进导轨1的长度方向设置突起部7,四个鼓形行进轮4啮合在该突起部7上。同时,用于将长度管5压扁的驱动轮2分别设置在行进导轨1的两侧。
各驱动轮2的轴体2a与各行进轮4的轴体4a分别固定到装载输送物对其进行输送的输送体3的底面上。在该输送体3上固定载置容纳输送物的容器6。
驱动轮2为圆筒状,轴体2a经由轴承设置在其中心处,驱动轮2在行进导轨1的侧面将驱动管5压扁。另一方面,行进轮4呈鼓形,轴体4a经由轴承设置在其中心处。由于利用该行进轮4的轴体4a支承输送体3和容器6,当然,输送物的重量也由该行进轮4在四个部位进行支承。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四个行进轮,但也可根据输送物的重量等增加行进轮的个数。此外,与行进轮4啮合的行进导轨1的突起部7优选地为球面状。
行进导轨1的导轨主体1a为截面为纵长的长方形、由铝等挤压成形制成的,但也可采用其它材料。驱动管5为沿行进导轨1的导轨主体1a安装的截面形状制成中空圆形的柔性管,采用在用驱动轮2压扁后可恢复原状的塑料或橡胶管等。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导轨主体1a上形成有其内部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中空通路9。同时,如图4A所示,行进导轨1的导轨主体1a两侧的驱动管5的一端直接连接到切换阀10的入口上,驱动管5的另一端中间经由设在导轨主体1a内的中空通路9连接到切换阀10的入口上。同时,当通过切换阀10内部的柱塞(图中省略)的切换动作,驱动管5的一端经由切换阀10与空气源装置8连接时,其另一端通过向大气,此外,当驱动管5的另一端与空气源装置8连接时,其第一端通向大气。借此,在驱动轮2的前后,于驱动管5内产生压力差,以该压力差作为动力,一面使驱动轮2旋转一面使之在驱动管5上往复运动。
此外,如图4B所示,也可采用如下的结构,即,行进导轨1的导轨主体1a两侧的驱动管5的两端中间经由切换阀10连接到空气源装置8上,在使两个空气源装置8选择性地动作的同时,借助使切换阀10切换的动作,从驱动管5的一端(或另一端)供应预定压力的加压空气,另一端(或第一端)通向大气。此外,作为图4B所示结构的另外一个变形例,也可以使空气源装置8仅为一台,将连接到该空气源装置8的送气口的配管分支并分别连接到各电磁阀10、10上,将驱动管5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连接到两个切换阀10、10上。
此外,在没有必要使输送体3往复运动的情况下,也可仅将驱动管5的一端连接到空气源装置8上,而另一端则通向大气。
在图1~图4的实施例中,于行进导轨1的两侧各设置一个驱动管5,但也可按照输送物的重量和输送速度,仅在行进导轨1的一侧设置一个驱动管,也可在一侧设置两个以上,两侧合计共设置三个以上的驱动管。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图5为表示以三维的方式设置行进导轨1的形式的输送系统的简略透视图。行进导轨1被分割成区间A,区间B和区间C三个区间,由三个导轨主体1a,1b,1c构成。在各区间的交界处设置换乘部14,15。同时,从输送起点站12到输送终点站13,令输送体3依次沿行进导轨1的区间A,区间B和区间C输送。在图5的实施例中,行进导轨1两侧的驱动管5分别横贯整个行进导轨1的区间连续延伸。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
图6为输送体在行进导轨间进行换乘时的换乘机构的侧视图,图7为换乘机构的剖视图。
在图6和图7的实施例中,作为输送路径的行进导轨1和第二个实施例同样,由第一~第三导轨主体1a,1b,1c构成。同时,它由以下部分构成,即,设置在第二个导轨主体1b的一部分上的换乘导轨20,安装在第一、第二个导轨主体1a,1b上的驱动管5,同样安装在换乘导轨20上的换乘用管16,以与第一、第二导轨主体1a、1b的突起部7啮合的方式设置的行进轮4,以把驱动管5压扁的方式设置的驱动轮2,以把换乘用管16压扁的方式设置的换乘用驱动轮11,与驱动轮2、11及行进轮4连接的输送体21,安装在该输送体21上的用于容纳输送物的容器6,以及向驱动管5和换乘用管16供应预定压力的空气用的图中未示出的空气源。
换乘用导轨20是在行进导轨1跨越很长的距离或具有防火门、分支·汇流装置等场合设置的,是在第一~第三个导轨主体1a~1c之间换乘用的导轨。换乘用导轨20在第二个导轨主体1b的两个侧面上各设置一条,此外,在第三个导轨主体1c上也设置同样的换乘导轨。
换乘用管16为沿换乘用导轨20设置的、制成与驱动管5相同截面形状的中空圆形的柔性管。换乘用管16以和驱动管5相同的原理赋予换乘用驱动轮11以动力,借助送入内部的空气的压力,换乘用驱动轮11一面旋转一面在换乘用管16上行进。
行进轮4为以与设置在行进导轨1的导轨主体1a~1c上的突起部7啮合的方式设置的行进轮,借助该行进轮4,输送体21可沿行进导轨1移动。此外,由于借助行进轮4对输送体21和容器6进行支承,从而输送物的重量由行进轮支承。
下面利用图6说明换乘动作。
输送体21是其驱动轮2从第一导轨主体1a的驱动管5获得动力而沿图中箭头22的方向移动的。当输送体21的驱动轮2到达第一及第二个导轨主体1a,1b的接缝处时,由于第一导轨主体1a上的驱动管5与第二导轨主体1b上的驱动管5是分开的,所以在两个驱动管5、5之间,驱动轮2不可能获得移动用的动力。然而,当输送体21开始移到换乘导轨20上时,首先,换乘用驱动轮11到达换乘用管16,可以从该换乘用管16上获得动力。从而,由于在驱动轮2离开驱动管5、5的期间内可由换乘用管16获得动力的换乘用驱动轮11使输送体21移动,从而,输送体21可毫无障碍地转移到第二个导轨主体1b上。同时,驱动轮2转移到导轨主体1b上的驱动管5之后,驱动轮2可由驱动管5接受动力,从而可在第二个导轨主体1b上移动。
当输送体21从与上面所描述的相反的方向、即从第二个导轨主体1b上向第一个导轨主体1a上移动时,同样地,当给予驱动轮2的动力中途断开时,可由换乘驱动管16和换乘驱动轮11确保换乘用的动力。
下面利用图8说明第四个实施例。
图8为表示设置在行进导轨中的空气供应系统的模式图。在输送路径长,由多条导轨主体1a~1c构成行进导轨1的场合,由导轨主体的中空部供应向下述驱动管供应的空气,在图8中,向行进导轨1中的区间A,区间B,区间C的三个导轨主体1a~1c上的驱动管5供应加压空气。
在区间A的导轨主体1a上向着行进导轨1的长度方向设置两条气密性的中空通路17,该中空通路17的左端由空气源装置供应空气。同时,一条中空通路17,其右端连接到区间B的导轨主体1b上的驱动管5上,进而,另一条中空通路与区间B的导轨主体1b的中空通路17连接。中空通路的孔径由行进导轨的长度、空气压力以及驱动驱动轮所必要的动力来决定。此外,中空通路的条数可根据构成行进导轨主体的条数进行选定。
压缩空气直接由空气源装置供应给区间A内的导轨主体1a上的驱动管5。另一方面,区间B的中空通路17的右端与区间C内的导轨主体1c上的驱动管5连接。作为向各驱动管5的两端或一端供应加压空气的方法,例如,可采用如图4B所示的结构例或作为图4B的结构的另一个变形例所描述的结构。
采用这样构成的空气供应,不需要另外再沿着行进导轨排布设置空气供应配管。此外,图示中进行了省略,对于换乘驱动管17也可以中间经过导轨主体内中空通路供应加压空气。
上述各实施例的输送系统中,由于载置被输送的书籍或物品移动的输送体设置在输送用管的外侧,沿行进导轨移动,所以可对所输送的书籍类或物品的形状不加限制地进行输送,同时,由于驱动轮和行进轮以及输送体是整体构成的,从而不会产生输送体跟随不上的问题,能够以高速进行长距离的输送。
图9和图10表示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图9是沿着表示输送体和容器设置在行进导轨上的状态的图10的9-9线的剖视图,图10为图9所示的输送系统的图9的10-10线的剖视图。
在图9和图10中,行进导轨101设置在医院,高层建筑,仓库,工厂等处,形成输送路径,该行进导轨101具有在水平输送时水平延伸的主壁面,即,图9和图10中的上表面101a及下表面101b,在水平输送时垂直延伸的侧壁面101c,1010d。在行进导轨101的主壁面101a,101b上沿行进导轨101的长度方向各设一条驱动管105。在行进导轨101的主壁面101a,101b上形成凹槽101e,在驱动管105上形成与凹槽101e嵌合的凸条部105c,通过凹槽101e与凸条部105c的配合将驱动管105安装到行进导轨101上。此外,在行进导轨101的主壁面101a,101b上,沿行进导轨101的长度方向设置凸出部107,四个鼓形行进轮104啮合到该凸出部107上。同时,把驱动管105压扁的驱动轮102分别设置在行进导轨101的主壁面101a,101b上。
各驱动轮102的轴体102a和各行进轮104的轴体104a固定在装载输送物进行输送的输送体3上。容纳输送物的容器106固定载置于该输送体3上。容器106具有可开闭的盖106a。
驱动轮102为圆筒状,中间经过轴承将轴体102a设置在其中心处,驱动轮102在行进导轨101的主壁面101a,101b上将驱动管105压扁。
另一方面,行进轮104为鼓形,其轴体104a中间经过轴承设置在其中心上,由于用该行进轮104的轴体104a支承输送体103和容器106,当然,输送物的重量也支承在行进轮104的部位上。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四个行进轮,但可根据输送物的重量等增加其数量。此外,与行进轮104啮合的行进导轨101的凸出部107优选地为球面形。
行进导轨101为截面横向长的长方形,由铝等挤压成形制成,但也可采用其它材料。驱动管105为沿行进导轨101安装的截面形状为中空圆形的柔性管,在被驱动轮102压扁后,可恢复原状。驱动管105可用塑料或橡胶管等制成。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行进导轨101上形成有其内部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中空通路9。同时,如图11所示,设置在行进导轨101的主壁面101a,101b上的驱动管105的一端直接连接到切换阀110的入口上,而其另一端则中间经过设在行进导轨101内的中空通路9连接切换阀110的入口上。同时,借助切换阀110内部的柱塞(图中省略)的切换动作,驱动管105的一端中间经过切换阀110连接到作为加压流体供应装置的加压空气供应装置108上时,其另一端向大气开放,而当驱动管105的另一端连接到加压空气供应装置108上时,其第一端向大气开放。借此,位于驱动轮102的前后的驱动管105内产生压力差,以该压力差作为动力,一面使驱动轮102旋转一面使其在驱动管105上往复运动。
此外,如图11B所示,将设置在行进导轨101的导轨主体101a的主壁面上的驱动管105的两端分别中间经过切换阀110连接到加压空气供应装置108上,选择性地使两个加压空气供应装置108动作的同时,通过使切换阀110切换的动作从驱动管105的一端(或另一端)供应预定压力的加压空气时,另一端(或第一端)向大气开放。此外,作为图11B结构例的另一个变形例,也可使加压空气供应装置108仅为一台,使连接到该加压空气供应装置108的送气口上的配管分支,并分别连接到各切换阀110、110上,将驱动管105的一端或另一端分别连接到两个切换阀110、110上。
进而,如图11C,11D所示,也可将设在行进导轨101的主壁面101a,101b上的驱动管105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第一切换阀110a和110b上,从第一切换阀110a连接到加压空气供应装置108上,从第二切换阀110b中间经过行进导轨101内的中空通路109连接到另一侧的第二切换阀110b上。在该结构例中,在使两个加压空气供应装置108选择性地动作的同时,通过使第一切换阀110a及第二切换阀110b分别切换地动作,从驱动管105的一端(或另一端)供应预定压力的加压空气时,从另一端(或第一端)中间经过中空通路109向大气开放。采用这种中间通路109排气的结构,从驱动管105直接向大气开放的情况相比,可在中空通路109内大幅度地压低排气噪音。从而,可减少用于降低排气噪音的消音器材等消音器结构部件,可节省空间。
此外,在不需要使输送体103往复移动的场合,可以仅将驱动管105的一端连接到加压空气供应装置108上,而另一端向大气开放。
进而,当垂直输送输送体103时,或者,在具有上下落差的倾斜区间进行输送时,在输送体103下降移动时,通过也向驱动轮102的行进方向前方的驱动管105内供应加压空气,控制驱动轮102前后的驱动管105内的压力差,可调整输送体103的下降速度并可使输送体103在中途停止。
下面参照图12和图13说明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例。图12是沿着表示输送体及容器设置在行进导轨上的状态的图13中的12-12线的剖面图,图13是沿着图12所示的输送系统的沿图12中的13-13线的剖面图。
在第五个实施例中,在作为行进导轨101的主壁面(在水平输送时水平延伸的壁面)的上表面101a和下表面的101b上沿着行进导轨1 01的长度方向分别各设置一个驱动管105,而在第六个实施例中,仅在行进导轨101的上表面101a上沿行进导轨101的长度方向设置一个驱动管105。因而,将驱动管105压扁的驱动轮102也设置在行进导轨101的上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管105和驱动轮102设在行进导轨101的上表面上,但也可设在下表面上。
下面参照图14和图15说明本发明的第七个实施例。图14为沿着表示输送体和容器设置在行进导轨上的状态的图15中的14-14线的剖视图,图15为图14所示的输送系统的沿图14中的15-15线的剖视图。
在第六个实施例中,在行进导轨101的上表面101a上沿长度方向设置凸出部107、四个鼓形行进轮104与该凸出部107啮合,而在第七个实施例中,在行进导轨101的侧面101c,101d上沿行进导轨101的长度方向设置凸出部107,鼓形行进轮104啮合到该凸出部107上。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四个行进轮104,但也可根据输送物的重量增减其个数。此外,驱动轮102和驱动管105设置在行进导轨101的上表面101a上,但也可设在下表面101b上。
下面,参照图16和图17说明本发明的第八个实施例。图16为沿着表示输送体和容器设置在行进导轨上的状态的图17中16-16线的剖面图,图17为沿着图16所示的输送系统的图16中的17-17线的剖视图。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在作为行进导轨101的主壁面的上表面101a和下表面101b上沿行进导轨101的长度方向分别各设一个驱动管105,而在第八个实施例中,在作为行进导轨101的主壁面的上表面101a和下表面101b上,沿行进导轨101的长度方向分别各设置两条驱动管105。此外,用于把驱动管105压扁的驱动轮102也分别在行进导轨101的上表面101a和下表面101b上各设置两个。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管105和驱动轮102分别在行进导轨101的主壁面101a,101b上各设置两组,但也可根据输送物的重量将它们增加至三组或四组,同时,也可仅在上表面101a或下表面101b上设置多个驱动管105,也可将设置在上表面101a和下表面101b上的驱动管105分别设置成不同的个数。
下面参照图18和19说明本发明的第九个实施例。图18为沿着表示输送体和容器设置在行进导轨上的状态的图19中的18-18线的剖视图,图19为图18所示的输送系统的沿图18中的19-19线的剖视图。
在第八个实施例中,在行进导轨101的主壁面(在水平输送时水平延伸的壁面)101a,101b上沿行进导轨101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两个驱动管105、用于压扁这些驱动管105的驱动轮102也分别在行进导轨101的主壁面101a,101b上各设置两个,而在第九个实施例中,在行进导轨101的主壁面101a,101b上分别沿行进导轨101的长度方向各设置两个驱动管105,长度方向的驱动轮126在行进导轨101的主壁面101a,101b上分别各设置一个,以便压扁这些驱动管105。
在本实施例中,在行进导轨101的主壁面101a,101b上分别各设置两个驱动管105,但也可根据输送物的重量将其增加至三个或四个。
下面参照图20说明本发明的第十个实施例。图20是表示将多个行进导轨以三维的方式连续设置的形式的输送系统的简略透视图。这里,行进导轨101分别设置在输送路径的第一区间S1,第二区间S2和第三区间S3内,在各区间的接缝处设置换乘部114,115。同时,从输送起点站112至输送终点站113,使输送体103依次沿第一~第三区间S1~S3的行进导轨101进行输送。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管105在横跨行进导轨101的整个区间内是连续延伸的。
下面,参照图21~图23说明本发明的第十一个实施例。图21是在行进导轨之间输送体换乘的情况下换乘机构的平面图,图22为沿表示输送系统的图21的22-22线的剖视图,图23为图22所示的输送系统的沿图22的23-23线的剖视图。
在第十一个实施例中,和第十个实施例一样,多个行进导轨101配置在输送路径的第一~第三区间S1~S3内并相互连接。同时,由以下部分构成:设置在第二区间S2的行进导轨101上的换乘导轨120,安装在第一和第二区间S1,S2的行进导轨101上的驱动管105,同样安装在换乘导轨120上的换乘用管116,以和第一及第二区间S1,S2的行进导轨101的凸出部107啮合的方式设置的行进轮104,以把驱动管105压扁的方式设置的驱动轮102,把换乘用管116压扁的方式设置的换乘用驱动轮111,与驱动轮102,111及行进轮104连接的输送体121,安装在输送体121上、容纳输送物用的容器106,驱动管105,以及向换乘用管116供应预定压力空气用的图中未示出的空气源。
换乘用管116为沿换乘用导轨120安装的与驱动管105具有相同的圆形截面的中空柔性管。换乘用管116以和驱动管105相同的原理赋予换乘用驱动轮111以动力,借助送入其内部的空气的压力,换乘用驱动轮111一面旋转一面在换乘用管116上行进。
行进轮104以与设置在行进导轨101的主壁面101a,101b上的凸出部107啮合的方式设置,借助该行进轮104,输送体121可沿行进导轨101移动。此外,由于借助行进轮104支承输送体121与容器106,所以它们也支承输送物的重量。
下面参照图21说明换乘动作。
通过驱动轮102从位于第一区间S1内的行进导轨101上的驱动管105获得动力,输送体121开始向右方移动。当输送体121的驱动轮102到达第一区间S1的行进导轨101与第二区间S2的行进导轨101的接缝部位时,由于第一区间S1内的行进导轨101的主壁面101a,101b上的驱动管105与第二区间S2内的行进导轨101的主壁面101a,101b上的驱动管105相互分开,在两个驱动管105,105之间,驱动轮102不能获得移动用的动力。然后,当该输送体121开始移动到换乘用导轨120上时,首先,换乘用驱动轮111到达换乘用管116,可以从换乘用管116获得动力。从而,在驱动轮102从驱动管105,105上离开的期间,借助可从换乘用管116获得动力的换乘用驱动轮111使输送体121移动,从而,输送体121可没有障碍地换乘到第二期间S2内的行进导轨101的主壁面101a,101b上。同时,驱动轮102换乘到驱动管105上之后,由于驱动轮102可从驱动管105上接受动力,从而可在第二区间S2内的行进导轨101上移动。
下面参照图24说明本发明的第十二个实施例。图24为表示设置在行进导轨中的空气供应系统的模式图。该第十二个实施例是在输送路径长、连续设置多个行进导轨101的情况下,由所需的另外的行进导轨101的中空通路117向各行进导轨101上的驱动管105上供应空气的实施例。
在第一区间S1内的行进导轨101上设置两个气密性的中空通路117,在该中空通路117的左端,由加压空气供应装置供应加压空气。同时,一个中空通路117在右端与第二区间S2内的行进导轨101上的驱动管105连接,进而,另一个中空通路与第二区间S2内的行进导轨101的中空通路117连接。中空通路117的孔径由行进导轨101的长度,空气压力以及驱动驱动轮所必要的动力等决定。此外,中空通路117的个数可根据行进导轨101的个数进行选定。
直接从加压空气装置向在第一区间S1上的行进导轨101上的驱动管105上供应压缩空气。另一方面,第二区间S2内的行进导轨101的中空通路117的右端连接到第三区间S3内的行进导轨101上的驱动管105上。作为向各驱动管105的两端或一端供应加压空气的方法,例如可采用图11A所示的结构例或者作为图11B的结构的进一步的变形所描述的结构。
利用这样构成的空气供应,不需要另外的沿行进导轨101排布设置的空气供应配管。此外,图中进行了省略,也可以中间经过行进导轨101内的中空通路117向换乘用驱动管116供应加压空气。
下面参照图25和图26说明本发明的第十三个实施例。图25为沿着表示连接有兼具行进导向件功能的驱动轮的输送体和容器设置在行进导轨上的状态的图26中25-25线的剖视图,图26为图25所示的输送系统的沿图25中的26-26线的剖视图。
在图25,图26中,行进导轨101设置在医院,高层建筑,仓库,工厂等处,构成输送路径,在该行进导轨101的上下主壁面101a,101b上分别形成截面大致为梯形的凸面部,在该凸面部上沿行进导轨101的长度方向分别各设置一个驱动管105。同时,与行进导轨101的上下主壁面101a,101b相对应,在输送体103上可自由旋转地设置与每个设在行进导轨101的主壁面101a,101b上的凸面部啮合的驱动轮125,各驱动轮125以把凸面部上的驱动管105压扁的方式形成鼓形,在其外周上具有凹部125b。
驱动轮125中,其凹部125b的锥形部分一面与行进导轨101的凸面部的锥形部分接触一面导向行进。此外,行进轮128制成和驱动轮125相同的形状,每个行进轮128的凹部128b分别与设在行进导轨101的上下主壁面101a,101b上的凸面部啮合。该行进轮128以不把驱动管105压扁或者不影响输送体103行进的程度加大行进轮128的凹部128b的深度尺寸。驱动轮125的轴体125a和行进轮128的轴体128a中间经由轴承轴支承在输送体103的框架129上。容纳输送物的容器106固定载置于输送体103上。从而,输送体103中间经由框架129借助于驱动轮125的轴体125a和行进轮128的轴体128a进行支承,从而输送物的重量也由驱动轮125及行进轮128的部位支承。
行进导轨101为截面纵长的长方形,在主壁面(于水平输送时水平延伸的壁面)101a,101b上具有凸面部,用铝等挤压成形制成。
下面,参照图27~图29说明本发明的第十四个实施例。图27为将驱动管曲折交互地配置在行进导轨上的输送系统的部分剖视平面图,图28为图27中所示的输送系统沿图27中的28-28线的剖视图,图29为图27所示的输送系统沿图28中的29-29线的剖视图。
在该第十四个实施例中,于作为行进导轨101的主壁面(在水平输送时水平延伸的壁面)的上表面101a上左右交互地通过设置换乘部而安装有驱动管105a,105b。稍长的驱动轮127以把该驱动管105a,105b压扁的方式配置在行进导轨101上,驱动轮127中间经由轴承127b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固定于输送体103上的轴体127a上。
图27表示驱动轮127由行进导轨101上的驱动管105a获得动力一面旋转一面和输送体103一起向图中的左方移动的形式。当输送体103的长度方向的驱动轮127到达驱动管105a,105b的换乘部时,驱动轮127从驱动管105a,105b两方面获得动力。输送体103继续向左方移动,然后,通过换乘部的驱动轮127仅从驱动管105b获得动力。可以一面旋转一面继续向左方移动。
在上述第十四个实施例中,仅在行进导轨101的上表面101a上曲折交互地安装多个驱动管105a,105b,但也可仅在行进导轨101的下表面101b上曲折交互地设置驱动管105a,105b。此外,也可在行进导轨101的上表面101a下表面101b上轮流交互地安装驱动管105a,105b。进而,在第十四个实施例中,在行进导轨101的侧面101c,101d上设置凸出部107,在输送体103上设置与该凸出部107啮合行进的鼓形行进轮104,但凸出部107也可设置在行进导轨101的主壁面101a上。
图3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五个实施例的输送系统的纵剖视图。该第十五个实施例的行进导轨101表示输送体103呈水平输送状态,具有在水平输送状态下作为水平延伸的主壁面的上表面101a及下表面101b以及侧面101c,101d。在该实施例中,两个驱动管105安装在行进导轨101的侧面101c,101d上,在行进导轨101的两侧,以把驱动管105压扁的方式分别配置两个驱动轮103,各驱动轮103可自由旋转地中间经过轴承103b安装在固定于输送体103上的轴体103a上。在作为行进导轨101的主壁面的上表面101a和下表面101b上设置凸出部107,中间经过轴体104a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输送体103上的行进轮104分别配置在行进导轨的上下部,与凸出部107卡合。
在该第十五个实施例的输送系统中,可借助于供应给驱动管105的加压流体(例如加压空气)的压力,一面使驱动轮103旋转一面使之在行进导轨101上移动,借此,可使输送体103和固定设置在该输送体103上的容器106移动。
图31~图34分别表示本发明的输送系统中驱动管压扁结构的变形例。在任何一个变形例中,行进导轨131和驱动轮132均是驱动管的弯折端部向驱动轮将驱动管压扁的区间的两侧分别凸出地形成的。
更详细地说,在图31的变形例中,沿行进导轨131的长度方向配置具有柔性的长度管105。在行进导轨131的壁面131a上形成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131b,在驱动管105上形成与凹槽131b嵌合的凸条部105c,通过凸条部105c向凹槽131b上的嵌合,将驱动管105安装到行进导轨131的壁面上。以把该驱动管105压扁的方式,驱动轮132中间经过轴132a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到图中未示出的输送体上。驱动轮132的外周形成圆筒状的同时,其两端的拐角部被制成倒圆角,驱动轮132的圆筒部的长度L1被设置成比驱动管105被该驱动轮132压扁时的驱动管105的长度L2的尺寸短。从而,驱动管105在比L1稍长的区间内由驱动轮132的圆筒部压扁。同时,在由驱动轮132压扁的区间的两侧分别突出地形成驱动管105的弯折的端部105f。这样,可防止驱动管105的弯折的端部105f被驱动轮132与行进导轨131压扁,从而可提高驱动管105的耐久性。
在图32的变形例中,沿行进导轨133的长度方向配置具有柔性的驱动管105。在行进导轨133的壁面133a上形成沿行进导轨13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截面基本上为梯形的凸出部133b,在该凸出部133b的顶面上形成凹槽133c,于驱动管105上形成与该凹槽133c嵌合的凸条部105c,通过把凸条部105c嵌合到凹槽133c内,将驱动管105安装到行进导轨133上。驱动轮134以把该驱动管105压扁的方式,中间经过轴体132a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图中未示出的输送体上。驱动轮134的外周形成圆筒状,行进导轨133的凸出部133b的顶面的长度L1被设定成小于由该驱动轮134把驱动管105压扁时的驱动管105的长度L2。从而,驱动管105由驱动轮134在稍长的L1区间内被压扁。同时,在由驱动轮134将驱动管105压扁的区间的两侧,突出地形成驱动管105外周的端部105f。这样,由于可防止驱动管105的外周部被驱动轮134及行进导轨133压扁,从而可提高驱动管105的耐久性。
在图33的变形例中,行进导轨135具有截面基本上为梯形的凸出部135a,在驱动轮136的外周形成与该凸出部135a啮合的凹部136b,驱动轮136兼作与行进导轨135的凸出部135a啮合并行进的行进轮。
具有柔性的驱动管105沿行进导轨135的长度方向配置在行进导轨135的凸出部135a的顶面上。在凸出部135a的顶面上形成凹槽135b,在驱动管105上形成与该凹槽135b嵌合的凸各部105c,通过将凸条部105c嵌合到凹槽135b上将驱动管105安装到行进导轨135上。从而,驱动管105在行进导轨135的凸出部135a的顶面与驱动轮136的凹部136b的底面部之间被压扁。
驱动轮136的凹部136b的底面部的长度与凸出部135a的顶面的长度基本上相等,且与当借助该驱动轮136将驱动管105压扁时的驱动管105的长度基本上相等。然而,由于在驱动轮136的凹部136b的底面部的两端分别形成环状凹槽136c,所以在驱动管105的压扁区间两侧的弯折端部105f分别突出地形成于驱动轮136的凹部136b的底面部两端的凹槽136c内。从而可防止驱动管105的弯折端部105f被驱动轮136和行进导轨135压扁,提高驱动管105的耐久性。
在图34的变形例中,行进导轨137具有截面大致为梯形的凸出部137a,在驱动轮138的外周上形成与该凸出部137a啮合的凹部138a,驱动轮138兼作与行进导轨137的凸出部137a啮合并行进的行进轮。
具有柔性的驱动管105沿行进导轨137的长度方向配置在行进导轨137的凸出部137a的顶面上。在凸出部137a的顶面上形成凹槽137b,在驱动管105上形成与该凹槽137b嵌合的凸条部105c,通过将凸条部105c向凹槽137b上的嵌合将驱动管105安装到行进导轨137上。从而,驱动管105在行进导轨137的凸出部137a的顶面与驱动轮138的凹部138a的底面部之间被压扁。
驱动轮138的凹部138a的底面部的长度L2与驱动管105被该驱动轮138压扁时驱动管105的长度基本相等,但行进导轨137的凸出部137a的顶面长度L1被设定为比驱动轮138的凹部138a的底面部的长度L2短。从而,形成由行进导轨137的凸出部137a的顶面两端突出的位于驱动管105压扁区间两侧的弯折端部105f。因此,可防止驱动管105的弯折端部105f被驱动轮138和行进导轨137压扁,提高驱动管105的耐久性。
在上述第五~第十五个实施例的输送系统中,载置书籍类或物品并被移动的输送体被设置在驱动管的外侧,沿行进导轨移动,因而所输送的书籍类、物品的旋转不受制约,可对它们进行输送。此外,由于驱动轮和行进导轨以及输送体为整体构成的,从而不存在输送体跟随不上的危险,可进行长距离的高速输送。
图35~图42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六个实施例,图35是输送系统的管换乘部附近的部分剖开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36是图35所示的输送系统的管换乘部分附近的沿图35中的36-36线的简略剖视图,图37是图35所示的输送系统沿图35中的37-37线的剖视图,图38为图35所示的输送系统沿图35的38-38线的剖视图,图39为图35所示的输送系统的输送体中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40是表示图35所示的输送体水平地在曲线行进导轨上行进的状态的平面图,图41为表示图35所示的输送系统的输送体在向上方弯折的行进导轨上行进状态的侧视图,图42A和图42B分别为表示用于图35所示的输送系统的驱动管的优选结构及其安装方法的剖视图。
首先参照从图35至图38,该实施例的输送系统200配备具有导轨行进区间S1,S2,…的行进导轨201以及在该行进导轨201上行进的输送体250。在行进导轨201的各行进区间内,沿行进导轨201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地设置具有弹性的左右一对驱动管220。同时,如后面所述的,行进导轨201的各行进区间内的驱动管220的结构为从其一端及另一端选择性地向其内部供应气体或液体状压力介质或从其中排出压力介质。
行进导轨201具有输送基准面201a,当行进导轨201水平设置时,该基准面201a水平配置,当行进导轨201垂直设置时则垂直配置。
此外,行进导轨201具有安装驱动管220用的管安装面202。在本实施例中,管安装面202与行进导轨201的输送基准面201a平行形成。
另一方面,输送体250具有底盘251以及设在该底盘251上的一对驱动轮252,253,一对驱动轮252,253分别一面将配置在该行进导轨201上的驱动管220压扁一面可沿该行进导轨201的长度方向转动,驱动轮252,253接受由供应给该驱动管220内压力介质所产生的旋转驱动力,借此,输送体250沿行进导轨201行进。
在驱动轮252,253的前后,于该底盘251上,中间经由万向接头256分别安装一对行进轮支承支架254,255,在所述各行进轮支承支架254,255上,围绕该行进导轨201地设置有在该行进导轨201上旋转的四个行进轮257,258,259,260。
如图3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四个行进轮257~260于行进导轨201的两侧每两个分别相互成锐角、特别是约45度的角度进行配置,借此,四个行进轮257~260以把行进导轨201的两侧部分别呈锐角地夹持的状态可在行进导轨201上转动。
上述结构的输送体250可在驱动轮252,253的前后借助分别每四个配置的行进轮257~260夹持行进导轨201的状态下于行进导轨201上行进,从而不仅能够水平行进,同时还可进行垂直行进,上下反转行进等。而且,在驱动轮252,253的前后,于底盘251上中间经过万向接头256安装有一对行进轮支承支架254,255,在该前后行进轮支承支架254,255上设置可在行进导轨201上转动的行进轮257~260,从而,当行进导轨201在水平方向弯曲(参见图40)时,或者在垂直方向弯折时(参见图41),在底盘251通过该弯曲区间或弯折区间期间,两个行进轮支承支架254,255的走向可与行进导轨201的弯曲方向或弯折方向一致。从而,由于行进轮257~260的走向也可与行进导轨201的弯曲方向或弯折方向一致,所以,可把行进轮257~260与行进导轨201之间的摩擦阻力抑制到最低限度并且可使输送250没有晃动地顺滑地通过行进导轨201的弯曲区间或弯折区间。从而,在可以延长行进轮257~260的寿命的同时,还可以防止输送体250在行进导轨201的弯曲区间或弯折区间失速,并进行稳定地行进。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驱动轮252,253的前后的行进轮支承支架254,255上分别设置四个行进轮257~260,借助这四个行进轮257~260一面将行进导轨201的两侧相互成锐角地夹持一面可在该行进导轨201上转动,从而可用前后分别为最少个数的行进轮257~260使输送体250的水平行进、垂直行进以及上下反转行进成为可能。
进而,如图38所示,本实施例的驱动轮252,253可相对于底盘251位移且可用弹簧261向压扁驱动管220的方向加载。从而,由于输送体250在行进导轨201上行进期间,即使在行进导轨201及驱动管220上稍有凹凸,也可借助弹簧261的弹性力将驱动轮252,253相对于驱动管220的压紧力总是保持恒定,因此,可将由供应给驱动管220内的压力介质赋予驱动轮252,253的旋转驱动力、即给予输送体250的推动力基本上保持恒定。
更且,在本实施例的输送体250中,如图39所详细表明的那样,各个万向接头256,具有设在底盘251上的球面轴262,设置在行进轮支承支架254(或255)上、可滑动地将球面轴262的球面部抱持的球面座263,在行进轮支承支架254(255)上还设置压紧球面轴263的前端面的弹簧264。从而,在能够以最少的部件数分别构成底盘251与行进轮支承支架254,255之间的万向接头256的同时,在输送体250通过行进导轨201的弯曲区间或弯折区间之后,借助于弹簧264的推压力使行进轮支承支架254,255恢复到相对于底盘251的原有的中立位置。
进而,在上述实施例中,分别将换乘导管223,224的一端插入位于行进导轨201的输送区间S1,S2…的交界部前后的两个驱动管220的端部内,压力介质中间经过这些换乘导管223,224选择性地供应给驱动管220内或从该驱动管220中排出。即,在该实施例中,驱动管220的一端和另一端,中间经过换乘导管223,224分别连接到电磁阀221上,电磁阀221连接到图中未示出空气压缩机上。同时,两个电磁阀221可以借助图中未示出的控制器,以如下的方式进行操作控制,即,当一个电磁阀221将驱动管220的一端连接到空气压缩机上时,另一个电磁阀221将驱动管220的另一端向大气开放,并且,当另一个电磁阀221把驱动管220的一端连接到空气压缩机上时,第一个电磁阀221使驱动管220的另一端向大气开放。
进而,在行进导轨201的输送区间交界部附近设置检测输送体250的传感器(图中省略),控制器的结构为由传感器检测出的信号对电磁阀221进行顺序控制。借此,可对于和行进导轨201的长度方向并列的长度管220轮流地供应作为压力介质的压缩空气,所以,可使输送体250连续地行进。
前后一对换乘导管223,224在输送体250通过时,其一端可嵌入行进导轨201内的方式,中间经由支轴225,226可旋转地安装到行进导轨201上。此外,换乘导管223,224的一端为使驱动轮252,253可顺滑地跨于其上而被切削成平缓的倾斜角度。
进而,前后一对换乘导管223,224以当其中之一嵌入行进导轨201内时,另一个也一同嵌入其中的方式通过经由销229和长孔230连接的前后一对联杆227,228相互连接。
进而,两个联杆227,228如图35中虚拟线所示,在前后一对换乘导管223,234嵌入行进导轨201内时,以可以在前后驱动管220之间分别引导驱动轮252,253的方式形成。即,联杆227,228在前后一对换乘导管223,234嵌入行进导轨201内时形成和由驱动轮252,253压扁的驱动管220高度基本相同的导向面,从而可使驱动轮250顺滑地通过前后一对驱动管220之间。
从图36可知,由于左右一对驱动轮252,253前后位置错开地设置在底盘251上,从而一对驱动轮252,253中之一通过输送区间的交界部时,可确保由驱动管220加在另一个驱动轮上的驱动力。从而,当输送体250通过输送区间的交界部时,可防止由驱动管220而来的驱动力被中途切断。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输送系统中,相对于在每个行进导轨201的输送区间S1,S2,…上配置的多个驱动管220,可独立地供应或排出压力介质,从而可有效地获得用于使输送体在行进导轨201的每个输送区间内行进的推动力。从而,在很容易地适应于长距离输送的同时,也可根据需要使多个输送体250行进。
进而,如图42A和图42B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输送系统中,在行进导轨201的管安装面202上形成安装槽203,该管安装槽203是在安装面202上开口的开口部204的宽度比内部的槽宽小地形成的。另一方面,驱动管220为,利用粘合剂或热融胶合等措施将赋予输送体250的驱动轮252,253动力用的主管231与从管安装槽203的开口部204嵌入该槽203内进行安装用的安装管232接合起来形成。
在上述结构的驱动管及其安装结构中,主管231和安装管232可单独以分别满足各自的所需性能的方式进行制造。即,主管231可以以具有适合于输送体250的行进传动的硬度的方式制造,安装管232可以以具有能够向管安装槽203内安装且不易从槽203中脱离所需的适当的硬度进行制造。在这种情况下,主管231和安装管232优选地以热膨胀系数基本相等的弹性材料形成。由于将这些硬度不同的主管231与安装管232接合形成驱动管220,所以可以容易地制造满足各部分所要求的性能的驱动管220。此外,由于主管231与安装管232根据需要可容易剥离,可以容易地进行驱动管220的端部处理,例如,将安装管232的一部分切除处理。
图43和图44分别表示用于延长驱动管220寿命的优选形式。
图43所示的驱动轮270为中间隆起的鼓形。如果采用这种形状的驱动轮270,可一面把驱动管220的中央部剧烈地压扁同时可减轻在驱动管220左右两侧端的弯曲部所产生的应力,可延长驱动管220的疲劳寿命。
图44所示的驱动轮271为和前面所述的实施例中的驱动轮252,253同样的圆筒形,在行进导轨201的管安装面202上,于驱动管220的两个右侧端弯曲部附近分别形成凹部205。如果采用这种形状的行进导轨201,可由驱动轮271将驱动管220中的中央部一面剧烈地压扁,同时可由行进导轨201的凹部205减轻驱动管220左右两侧端的弯曲部处所产生的应力,延长驱动管220的疲劳寿命。
下面,说明在行进导轨上安装驱动管的方法及装置的实施例。图45和图46表示可适用于上述第十六个实施例的行进导轨201的驱动管安装装置,图45是驱动管安装装置的剖视图,图46是沿表示图45所示的安装装置的图45中的46-46线的剖视图。
参照这些附图,驱动管安装装置280具有:台车281,可旋转地设置在该台车281上且与行进导轨201卡合、可在行进导轨201上转动的多个行进轮282,安装在台车281上、在行进导轨201的槽的上部从左右夹持各驱动管220的一对导向辊283、284,在该导向辊283、284的后方、设置在该台车281上、且将各驱动管220推向管安装槽204的安装辊285。
上述结构的驱动管安装装置可一面把驱动管220的安装管232压进嵌入行进导轨201的管安装槽204,一面在行进导轨201上移动。从而,如果从驱动管安装装置280的后方向驱动管220内供应压力介质的话,可借助压力介质的压力一面使驱动管安装装置280行进一面自动地进行驱动管220的安装作业。
图47~图50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七个实施例,图47是输送系统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48为沿着图47所示的输送系统的沿图47的48-48线的部分剖视仰视图,图49为图47所示的输送系统的沿图47中的49-49线的剖视图,图50为图47所示的输送系统的沿图48的50-50线的部分剖视仰视图。
参照这些附图,该第十七个实施例的输送系统300具有行进导轨301,以及在该行进导轨301上行进的输送体350。在行进导轨301上,沿行进导轨301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地配置具有弹性的左右一对驱动管320。同时,驱动管320以从其一端和另一端选择性地向其内部供应气体或液体状压力介质,或排出压力介质的方式连接到图中未示出的压力介质供应系统上。
行进导轨301具有输送基准面301a,该输送基准面301a当行进导轨301水平设置时水平地配置,并且当行进导轨301垂直设置时垂直地配置。
此外,行进导轨301具有安装驱动管320用的管安装面302。在该实施例中,管安装面302相对于行进导轨301的输送基准面301a垂直地形成。
另一方面,输送体350具有底盘351,以及设置在该底盘351上的一对驱动轮352,353,一对驱动轮352,353一面将配置在该行进导轨301的管安装面302上的驱动管320压扁一面可在该行进导轨301的长度方向上转动,借助向该驱动管320内供应的压力介质,驱动轮352,353接受旋转驱动力,借此,输送体350沿行进导轨301行进。
在驱动轮352,353的前后,中间经由万向接头356将一对行进轮支承支架354,355分别安装在该底盘351上,在所述各行进轮支承支架354,355上,围绕该行进导轨301地设置在行进导轨301上转动的四个行进轮357,358,359,360。
在该第十七个实施例中的输送体350的行进轮支承支架354,355及行进轮357~360的结构与上述第十六个实施例相同,省略对它们的详细说明。
在第十七个实施例的输送体350中,左右一对驱动轮352,353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由枢轴390,391,枢转支承在底座351上的支承臂392,393上,并且,分别设置向把管安装面302上的驱动管320压扁的方向加载的弹簧361。从而,在输送体350于行进导轨301上行进期间,即使行进导轨301和驱动管320稍有凹凸,借助弹簧361的弹性力也可把驱动轮352,353对驱动管320的压紧力始终保持基本恒定,所以可把由供应给驱动管320内的压力介质赋予驱动轮352,353的旋转驱动力、即赋予输送体350的推力保持基本恒定。
图51~图53是表示向用于输送系统的驱动管供应压力介质的结构的其它实施例,图51为驱动管端部附近的剖视图,图52为安装在驱动管端部的连接管的侧视图,图53为图52所示的连接管沿图52中的53-53线的剖视图。
参照这些附图,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管420的端部在压扁的状态下利用热融胶合或粘合剂等方式进行封接。在驱动管420的端部附近的侧面部形成安装孔421。同时,连接管430安装在驱动管420的端部侧面上。该连接管430具有轴部431及形成于在其端部的凸缘432,该连接管430在将驱动管420的端部封接前,由驱动管420的端部插入驱动管420内,然后,通过从驱动管420的内部将其轴部431插入驱动管420的安装孔421内,该轴部431从突出到驱动管420的外部。在驱动管420的外部,在连接管430的轴部431上安装垫圈433,密封用0型环434,压紧环435等,通过把螺母管440螺纹固定到形成于连接管430的轴部431外周的螺旋部上,可将驱动管420的安装孔421与连接管430之间气密性地密封。此外,也可根据需要在驱动管420的安装孔421与连接管430之间用粘合剂等密封。虽然图中省略,但螺母管440也可中间经由连接软管连接到电磁阀上。
在采用上述结构的驱动管420时,没有必要使用如上面的第十六个实施例所描述的换乘用导管,如图51所示,仅仅沿行进导轨201的长度方向并列地配置两个驱动管420就可以实现将输送体在每个区间驱动的输送系统。
图54~图58表示用于上述输送系统的输送路径转换器的一个实施例。图54是表示输送路径转换器内部结构的简略的水平剖视平面图,图55是表示图54所示的输送路径转换器内部结构的简略纵剖面侧视图,图56是图54所示的输送路径转换器的右端面图,图57是图54所示的输送路径转换器的左端面图,图58是表示图54所示的输送路径转换器的内部结构的简略剖视图,图59是图54所示的输送路径转换器的动作说明图。
参照这些图,本实施例的输送路径转换器500为一侧(图54中的右侧)的一个行进导轨501与另外一侧(图中左侧)的三个行进导轨502,503,504选择性地连接的装置,另一侧的三个行进导轨502~504中的中间的行进导轨502与第一侧的行进导轨501配置在同一轴线上,另外一侧剩下的行进导轨503,504相对于中间的行进导轨502并列配置。
输送路径转换器500配备有壳体510,两端经由轴承511,512可旋转地支承在该壳体510内的旋转体513,设置在旋转体513上的多个(这里为三个)连接用行进导轨514,515,516,以及对旋转体513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马达517。连接用行进导轨514~516的个数与上述另一侧的行进导轨502~504的个数相对应,连接用行进导轨514~516分别通过旋转体513的旋转,其一端可与一侧的行进导轨510连接。进而,三个连接用行进导轨514~516中的中央连接用行进导轨514是配置成当其一端与一侧的行进导轨510连接时,另一端与中间行进导轨502连接。此外,剩下的两个连接用行进导轨515,516配置成各自的一端分别与一侧的连接导轨501连接时,其另一端分别与剩下的两个行进导轨502连接。
从而,根据上述结构的行进路径转换器500,通过利用驱动马达517使旋转体513旋转,中间经由连接用行进导轨514~516,可选择性地连接一侧的行进导轨501与另一侧的三个行进导轨502~504,从而不必使输送体550在行进导轨514~516上停止,就可使之通过从连接用行进导轨514~516中所选择的一个上通过,可连续地沿着一侧的行进导轨501与另一侧的三个行进导轨502~504中之一连续地行进(参照图59)。
在上述实施例中的行进导轨501~504可采用和上述各输送系统中所用的行进导轨相同的结构。连接用行进导轨514~516与行进导轨501~504同样,可备有驱动管,但也可以省略驱动管,使输送体550借助惯性在连接用行进导轨514~516上通过。
如上所述,上述实施例的输送路径转换器500被制成将一侧的一个行进导轨501与另外一侧的三个行进导轨502~504之间分支或汇流用,但如图60所示,也可制成在一侧的一个行进导轨501与另外一侧的两个行进导轨505,506之间分支或汇流用,此外,即使另一侧的行进导轨在四个以上,也可通过增加连接用行进导轨的个数与之相适应。此外,输送路径转换器500为旋转式,设置连接用行进导轨所需的空间被容纳在它们的旋转半径内,可使壳体510最小化。
图61~图65表示输送路径转换器的另一个实施例,图61为表示输送路径转换器的内部结构的平面图,图62为表示图61所示的输送路径转换器内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图63为表示图61所示的输送路径转换器的内部结构的左端面视图,图64和图65为分别表示图61所示的输送路径转换器的路线转换动作的简略平面图。
首先参照图61,图64,图65,本实施例的输送路径转换器600设置在一侧(图61中右侧)的两列行进导轨601,602与另一侧(图中左方)的两列行进导轨603,604之间,可将两列行进导轨同时平行地连接,或者,将一侧的第一列行进导轨601与另一侧的第二列行进导轨604(参照图64),或一侧的第二列行进导轨602与另一侧的第一列行进导轨603(参照图65)选择性地连接起来。
如图61~图63所示,输送路径转换器600配备有壳体610,两端经由图中未示出的轴承可旋转地支承在该壳体610内的旋转体613,设置在该旋转体613上的多个(这里为四个)连接用行进导轨614,615,616,617,及旋转驱动旋转体613的驱动马达618。
采用上述结构的行进路径转换器600,通过利用驱动马达618使旋转体613旋转,中间经过连接用行进导轨614~617,可选择性地将一侧的两列行进导轨601,602与另一侧的两列行进导轨603,604连接起来,所以不必使输送体650在连接用行进导轨614~617上停止下来,可通过从连接用行进导轨614~617中选择出来的之一上连续地行进。
上述实施例中的行进导轨601~604可采用和用于上述各输送系统中的行进导轨相同的结构。此外,连接用行进导轨614~617也可配备有与行进导轨601~604同样的驱动管,但也可省略驱动管,使输送体650借助惯性在连接用行进导轨614~617上通过。
上面对图示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形式,可在权利要求书所述的范围内对各结构主要部件进行各种变更。
工业上应用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输送系统,输送体,导轨装置,输送路径转换器非常适合于在医院,高层建筑,仓库,工厂等处用作输送书籍类或物品。

Claims (22)

1、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为,它由以下部分构成:形成输送路径的行进导轨,沿该行进导轨安装在行进导轨侧面的柔性驱动管,以将前述驱动管压扁的方式设置的、借助供应给该驱动管的压力介质的压力在前述驱动管上行进的驱动轮,以啮合到设置在前述行进导轨侧面上的突起部的方式设置的行进轮,以及支承在前述驱动轮和行进轮的轴体上的输送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为,前述行进导轨由沿长度方向连续设置的多个导轨主体构成,在将前述驱动管按各传动导轨主体的每个区间安装于其侧面上的同时,在相互邻接的导轨主体端部附近的侧面上安装柔性的换乘驱动管,在前述输送体上还设置有借助供应给换乘驱动管的压力介质的压力在前述换乘驱动管上行进的换乘驱动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为,在前述行进导轨的前述导轨主体上形成有前述换乘驱动管或与前述传递驱动管相连接的中空部。
4、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为,它由以下部分构成:
行进导轨,
具有在前述行进导轨上行进的行进轮的输送体,
安装在前述行进导轨上的柔性驱动管,
以把前述驱动管压扁的方式设置在前述输送体上、并且借助供应给前述驱动管的压力介质的压力在前述驱动管上行进的驱动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为,前述行进导轨具有在水平输送时水平延伸的主壁面,在水平输送时垂直延伸的侧壁面,前述驱动管配置在前述行进导轨的前述主壁面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为,多个前述驱动管并列地设置在前述行进导轨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为,在前述行进导轨的前述主壁面或侧壁面上,沿前述行进轮的行进方向形成有与前述行进轮卡合的凸出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为,多个前述行进导轨沿长度方向连续设置,前述驱动管按每个前述行进导轨安装在前述主壁面上,在相互邻接的行进导轨的端部附近,于前述行进导轨的主壁面上安装柔性的换乘驱动管,在前述输送体上设置借助供应给换乘驱动管的压力介质的压力在前述换乘用管上行进的换乘驱动轮。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为,多个前述驱动管曲折交互地配置在前述行进导轨上。
10、如权利要求4或8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为,在前述行进导轨上形成中空通路,前述驱动管连接到中空通路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为,被前述驱动轮压扁的前述驱动管中驱动轮下游侧内部的流体经由前述中空通路被排出。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为,在前述行进导轨上形成凹槽,在前述驱动管上形成嵌合到前述凹槽内的凸条部,通过前述凹槽与前述凸条部的嵌合,将前述驱动管安装到前述行进导轨上。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为,前述行进导轨与前述驱动轮是以前述驱动管的弯折端部分别突出到由前述驱动轮将前述驱动管压扁的区间两侧的方式形成的。
14,一种输送体,用于具有底盘,以及设置在前述底盘上、可一面将配置在行进导轨上驱动管压扁一面沿行进导轨的长度方向转动的驱动轮,驱动轮接受由供应给前述驱动管的气体或液体状压力介质产生的驱动力的方式构成的输送系统中,其特征为,
在前述驱动轮的前后,一对行进轮支承支架分别中间经过万向接头安装在前述底盘上,在前述各行进轮支承支架上设置多个一面夹持前述行进导轨一面在该行进导轨上转动的行进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输送体,其特征为,前述行进轮以一面以互为锐角的方式夹持前述行进导轨的两侧一面可在前述行进导轨上转动的方式分别配置在前述各行进轮支承支架的两侧上。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输送体,其特征为,前述驱动轮可相对于前述底盘位移且由弹簧向压扁前述驱动管的方向加载。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输送体,其特征为,前述万向接头具有设置在前述底盘或前述行进轮支承支架中任何一个上、且侧面为球面形的球面轴,设置在前述底盘或前述行进轮支承支架的另一个上的可滑动地抱持前述球面轴的球面部的球面座,以及设置另一个上的压紧前述球面轴前端面的弹簧。
18、一种输送系统,配备有具有多个输送区间的行进导轨,配置在行进导轨的每个输送区间的多个驱动管,用于从前述驱动管的一端或另一端选择性地向其内部供应气体或液体状压力介质或排出压力介质的压力介质供应装置,该输送系统的结构为,设置在可于前述行进导轨上行进的输送体上的驱动轮接受由供应给前述驱动管内的压力介质的推力,一面将前述驱动管压扁一面转动,其特征为,
换乘导管的一端分别插入到位于前述输送区间的交界处前后的前述驱动管的端部,前述压力介质中间经由换乘导管选择性地供应该前述驱动管或从前述驱动管中排出,前述换乘导管以其一端可嵌入前述行进导轨内的方式可旋转地安装到前述行进导轨上,与此同时,中间经过联杆相互可联动地连接,当前述一对换乘导管嵌入前述行进导轨中时,前述联杆可在前述输送区间的交界处前后的前述驱动管之间对前述驱动轮进行导向。
19、一种输送系统,配备有具有多个输送区间的行进导轨,配置在前述每个行进导轨输送区间的多个驱动管,以及从前述各驱动管的一端或另一端选择性地向其内部供应气体或液体状的压力介质或从其中排出压力介质用的压力介质供应装置,所述输送系统的结构为,设置在可于前述行进导轨上行进的输送体上的驱动轮接受由供应给前述驱动管内的压力介质产生的推力一面将前述驱动管压扁一面转动,其特征为,前述各驱动管的端部在压扁的状态下封接,在各驱动管的端部附近安装连接管。
20、一种输送系统用导轨装置,配备有使具有驱动轮的输送体行进用的行进导轨,安装在该行进导轨上的驱动管的安装面上、且与用输送体的驱动轮压扁的同时,借助供应给其内部的压力介质的压力赋予该驱动轮旋转驱动力的驱动管,其特征为,
在前述行进导轨上形成在前述驱动管的安装面上形成开口的开口部的宽度小于其内部宽度的槽,前述驱动管通过赋予前述输送体的前述驱动轮的动力的主管与从前述槽的开口部嵌入安装到前述槽内用的安装管相互接合构成。
21、一种输送系统用的驱动管安装装置,它是一种将设置在驱动管上的安装管一面嵌入形成于行进导轨上的管安装槽内一面可在行进导轨上移动的驱动管安装装置,其特征为,具有可沿行进导轨移动的台车,安装在该台车上、在行进导轨的槽的上部从左右夹持驱动管的一对导向辊,在该导向辊的后方设置于前述台车上、且将驱动管向槽压紧的安装辊。
22、一种输送系统用路径转换器,其特征为,它配备有配置在一侧的至少一个行进导轨与另一侧的多个行进导轨之间的旋转体,设置在该旋转体上的多个连接用行进导轨,前述连接用行进导轨借助前述旋转体的旋转选择性地将其一端连接到前述一侧的行进导轨上的同时,其另一端选择性地连接到前述另一侧的行进导轨之一上。
CNB998096539A 1999-04-21 1999-04-21 输送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294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1999/002128 WO2000064720A1 (fr) 1999-04-21 1999-04-21 Systeme de transfer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2761A true CN1312761A (zh) 2001-09-12
CN1292947C CN1292947C (zh) 2007-01-03

Family

ID=14235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80965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2947C (zh) 1999-04-21 1999-04-21 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6564722B1 (zh)
EP (1) EP1101682B1 (zh)
JP (1) JP4196539B2 (zh)
KR (1) KR100691301B1 (zh)
CN (1) CN1292947C (zh)
AT (1) ATE409629T1 (zh)
DE (1) DE69939652D1 (zh)
WO (1) WO2000064720A1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33950C (zh) * 2002-06-06 2007-08-29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无人搬运车系统
CN104555311A (zh) * 2014-12-24 2015-04-29 厦门赛恩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地面双轨自动导航车用挤压铝合金轨道
CN105000338A (zh) * 2014-04-25 2015-10-28 徐建宁 气囊导轨
WO2017028402A1 (zh) * 2015-08-20 2017-02-23 江苏华安科研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式运输底座
CN106629004A (zh) * 2016-11-28 2017-05-10 无锡特恒科技有限公司 双滑台穿梭机构
CN106986148A (zh) * 2017-05-31 2017-07-28 佛山市工芯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两个滚轮构成一个滑块的导轨装置
CN109153276A (zh) * 2016-11-16 2019-01-04 古楼特西诺采纸业有限两合公司 粘附性微孔转印材料
CN109435972A (zh) * 2018-12-05 2019-03-08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红河供电局 单轨道机器人行走装置
CN109987114A (zh) * 2017-12-29 2019-07-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输送单轨车辆的移载车
CN110451191A (zh) * 2019-08-30 2019-11-15 合肥市兴烨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式搬运装置
CN111573176A (zh) * 2019-02-18 2020-08-25 维美德技术有限公司 卷轴传送轨道系统和在其上传送卷轴的方法
CN112499148A (zh) * 2021-02-07 2021-03-16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材料水平运输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49081B2 (en) * 2000-06-21 2008-11-11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rocess for improving the emission of electron field emitters
US6971318B2 (en) * 2004-04-28 2005-12-06 Coakley David B Passive monorail switch for a box shaped track
NL2005398C2 (en) * 2010-09-27 2012-03-28 Handicare Stairlifts B V Friction drive lift.
EP2789866A4 (en) * 2011-12-05 2016-01-20 Beltran Andrés Ernesto Salguero COMPACT LINEAR ROLLER GUIDE
CN104084366B (zh) * 2014-06-10 2015-08-12 长兴宏能电热膜元件厂 一种电热管烘烤方法
CN104084367B (zh) * 2014-06-10 2015-08-12 长兴宏能电热膜元件厂 电热管烘烤装置
EP3098085A1 (de) 2015-05-28 2016-11-30 Schoeller Technocell GmbH & Co. KG Transfer-material für den sublimationsdruck
TWI542797B (zh) * 2015-08-03 2016-07-21 精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線性滑軌及其導輪座組件
CN105460534B (zh) * 2015-12-29 2018-10-26 青岛百瑞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温室大棚内部运输装置
IT201600091512A1 (it) 2016-09-12 2018-03-12 Marchesini Group Spa Sistema di trasporto
US11215224B2 (en) * 2020-04-01 2022-01-04 Punching Concepts, Inc. Rolling apparatus with profiled V-guide
CA3206643A1 (en) * 2020-12-29 2022-07-07 Riino Inc. Track structure with hollow center rail usable as ventilation duct
HRP20240345T1 (hr) 2021-03-02 2024-05-24 Felix Schoeller Gmbh & Co. Kg Prijenosni materijal za sublimacijski tisak na bazi papira, koji je nosač koji služi kao barijera za tinte
JP2023078566A (ja) * 2021-11-26 2023-06-07 日本トムソン株式会社 直曲案内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8807A (en) * 1911-02-27 1913-07-29 Michael D Murray Switching appliance.
US1800722A (en) * 1927-12-15 1931-04-14 Elmer R Edson Railway crossover
GB1053150A (zh) * 1963-12-17 1900-01-01
US3635166A (en) * 1970-06-23 1972-01-18 Billy L Peterson Route-changing device especially for a supported-type monorail system
US3805705A (en) * 1970-07-15 1974-04-23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 Fluid pressure device
JPS5052713A (zh) * 1973-09-12 1975-05-10
FR2318769A1 (fr) * 1975-07-25 1977-02-18 Francaise Convoyeurs Sa Propulsion de charges roulantes par tuyaux sous pression
JPS6118974U (ja) * 1984-07-09 1986-02-03 日立造船株式会社 走路切換装置
JPS61115766A (ja) * 1984-11-09 1986-06-03 松本 良三 駆動システム機構
JPH01297364A (ja) * 1988-05-25 1989-11-30 Masaya Nagashima 搬送装置
JP2849782B2 (ja) * 1991-06-01 1999-01-27 新明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駆動式の搬送装置
DE4313074A1 (de) * 1993-04-21 1994-10-27 Schaeffler Waelzlager Kg Führungsschiene für rollende Lastenträger
JPH07156795A (ja) * 1993-12-06 1995-06-20 Kilony Sangyo Kk 台車ユニット
DE4416934C1 (de) * 1994-05-13 1995-07-27 Continental Ag Druckmittelbetätigter Linearantrieb
JPH08171889A (ja) 1994-12-19 1996-07-0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電源ユニット
DE19512078C2 (de) * 1995-04-03 2001-09-13 Schueco Int Kg Transportsystem
JPH0975387A (ja) * 1995-09-13 1997-03-25 Kiribai Kagaku Kk カイロ
US5735214A (en) * 1996-12-27 1998-04-07 Tsuboi; Nobuyuki Streamline track system with carriers and rail
FR2765521B1 (fr) * 1997-07-02 1999-09-24 Heidelberger Druckmasch Ag Dispositif d'engagement de bandes de papier dans des machines rotatives a imprimer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33950C (zh) * 2002-06-06 2007-08-29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无人搬运车系统
CN105000338A (zh) * 2014-04-25 2015-10-28 徐建宁 气囊导轨
CN104555311A (zh) * 2014-12-24 2015-04-29 厦门赛恩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地面双轨自动导航车用挤压铝合金轨道
WO2017028402A1 (zh) * 2015-08-20 2017-02-23 江苏华安科研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式运输底座
CN109153276A (zh) * 2016-11-16 2019-01-04 古楼特西诺采纸业有限两合公司 粘附性微孔转印材料
CN106629004A (zh) * 2016-11-28 2017-05-10 无锡特恒科技有限公司 双滑台穿梭机构
CN106986148A (zh) * 2017-05-31 2017-07-28 佛山市工芯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两个滚轮构成一个滑块的导轨装置
CN109987114A (zh) * 2017-12-29 2019-07-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输送单轨车辆的移载车
CN109435972A (zh) * 2018-12-05 2019-03-08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红河供电局 单轨道机器人行走装置
CN111573176A (zh) * 2019-02-18 2020-08-25 维美德技术有限公司 卷轴传送轨道系统和在其上传送卷轴的方法
CN111573176B (zh) * 2019-02-18 2022-03-29 维美德技术有限公司 卷轴传送轨道系统和在其上传送卷轴的方法
US11332335B2 (en) 2019-02-18 2022-05-17 Valmet Technologies Oy Reeling shaft transfer rail system and method of transferring reeling shafts on a reeling shaft transfer rail system
CN110451191A (zh) * 2019-08-30 2019-11-15 合肥市兴烨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式搬运装置
CN110451191B (zh) * 2019-08-30 2021-01-22 合肥市兴烨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式搬运装置
CN112499148A (zh) * 2021-02-07 2021-03-16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材料水平运输装置
CN112499148B (zh) * 2021-02-07 2021-04-27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材料水平运输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2947C (zh) 2007-01-03
ATE409629T1 (de) 2008-10-15
EP1101682B1 (en) 2008-10-01
EP1101682A1 (en) 2001-05-23
KR100691301B1 (ko) 2007-03-12
KR20010106132A (ko) 2001-11-29
EP1101682A4 (en) 2004-12-22
JP4196539B2 (ja) 2008-12-17
US6564722B1 (en) 2003-05-20
DE69939652D1 (de) 2008-11-13
WO2000064720A1 (fr) 2000-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2947C (zh) 输送系统
CN1083939C (zh) 线性压缩机
CN1040951C (zh) 结构型玩具
CN1179125C (zh) 可变容量斜盘压缩机及容量控制阀
CN1199602C (zh) 棒状化妆品盒
CN101080601A (zh) 电动式控制阀
CN1217716C (zh) 连接器
CN1231595C (zh) 通过分子伴侣的共分泌制备天然折叠的和分泌的蛋白质的方法
CN1541917A (zh) 板状体输送装置
CN1829859A (zh) 压缩机改进结构
CN1933761A (zh) 内窥镜插入辅助装置
CN1430705A (zh) 压缩机
CN1436932A (zh) 容量控制阀
CN101057109A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715007A (zh) 移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真空处理装置
CN1099922C (zh) 管子的加工方法及其所用的装置
CN1661096A (zh) 核酸检测盒、利用核酸检测盒的核酸检测装置和利用核酸检测盒的核酸检测系统
CN1124416C (zh) 流体压缩机和空调机
CN1835701A (zh) 用于制备热饮料的设备
CN1796823A (zh) 致动器控制系统
CN1590253A (zh) 输送装置
CN1231594C (zh) 天然折叠和分泌型蛋白质的制备方法
CN1689753A (zh) 机床以及可分离/可连接的马达
CN1421370A (zh) 胶片的制造设备和方法
CN1705850A (zh) 无弯角通风管和其制造方法及通风管成形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40827

Address after: Kyoto City, Kyoto, Japan

Applicant after: Nippon Shooter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Nippon Shooter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103

Termination date: 201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