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8960A - 由有机卤低硅烷水解制备聚有机硅氧烷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由有机卤低硅烷水解制备聚有机硅氧烷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68960A
CN1268960A CN98808712A CN98808712A CN1268960A CN 1268960 A CN1268960 A CN 1268960A CN 98808712 A CN98808712 A CN 98808712A CN 98808712 A CN98808712 A CN 98808712A CN 1268960 A CN1268960 A CN 12689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lysis
water
halogen
hydrogen halide
siloxane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8087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5281C (zh
Inventor
R·贝里尔
L·多古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hodia Chimie SAS
Original Assignee
Rhone Poulenc Chimie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hone Poulenc Chimie SA filed Critical Rhone Poulenc Chimie SA
Publication of CN12689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89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528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528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04Polysiloxanes
    • C08G77/06Preparatory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83/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83/04Polysiloxan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ilicon Polymers (AREA)

Abstract

通过式(Ⅰ)RaR1 bSiXc的有机卤代硅烷水解制备聚有机硅氧烷的方法,其中R和R1相同或相同,代表氢或线性或支化C1~C6烷基、芳基、烷芳基或芳烷基,X表示卤素,和a+b+c=4,且0< c< 4;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主要包含至少三个连续水解步骤(1)、(2)、(3),其中反应介质能够将提高的水解力作用于式(Ⅰ)的有机卤代硅烷上;和视具体情况而定的至少一个聚结步骤(4),其中步骤(1)是在反应介质的压力和温度下在用卤化氢饱和的水溶液S1存在下完成的加压水解,完全水解步骤(31)借助不含或实质上不含溶解的溶质的水和/或一种或多种卤化氢水溶液向反应介质供水。

Description

由有机卤代硅烷水解制备聚有机硅氧烷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硅氧烷化学的基本原理,即卤代硅烷经水解,更特别地有机卤代硅烷经水解来制备聚(有机)硅氧烷。这一合成方法是基于≡Si-Cl键,至少是≡SiOR键(R=烷基)与水的非常高的反应活性。
有机卤代硅烷通过水解和缩聚(均相和非均相缩合)转变为线性或环状结构的中间体聚有机硅氧烷(低聚有机硅氧烷),它们可以自行聚合和交联成较高分子量的硅油或硅氧烷弹性体。
二甲基二氯硅烷是公知的被用作这种水解/缩合反应起始物的有机卤代硅烷。
涉及Me2SiCl2的所述水解/缩合反应的工艺可连续地进行,而且在工业应用中日臻完善。这例如由H.K.Lichtenwalner和M.M.Sprung在聚合物科学大全Vol.12 Wiley and Sons,纽约,1970中加以描述。
Me2SiCl2的水解产生环状和线性低聚有机硅氧烷的复杂混合物。通常,水解所需反应水源通过盐酸溶液形成。为了使得该方法产生最佳效益,回收并充分利用通过水解形成的盐酸,例如与甲醇反应以生成氯甲烷,根据直接合成方法氯甲烷是二甲基二氯硅烷合成中的起始物。
对于有机卤代硅烷例如Me2SiCl2的水解的各种建议在现有技术中都可以找到。
由法国专利申请2,512,028可以了解用于有机卤代硅烷特别是Me2SiCl2水解的方法,其中用于有机卤代硅烷水解的水源是具有至少35wt%氯化氢的盐酸水溶液,该溶液的用量使得水/有机氯硅烷的摩尔比介于10和30之间。水解以单一步骤进行。其目的是,一方面显著降低所得到的聚有机硅氧烷基水解产物中卤素(氯)的重量百分比,另一方面获得更好的环状聚有机硅氧烷产率。反应温度介于20~30℃,HCl水溶液的浓度小于或等于37wt%。总之,不论温度取值如何,该HCl溶液在该专利申请2,512,028的实施例中从未达到饱和状态。
在过量水存在下进行此类水解的缺陷导致产生大量盐酸水溶液。现在假定最容易增值的HCl是HCl气体,那么进行盐酸水溶液的蒸馏是必要的,而这是非常昂贵的。
另外,在过量水存在下进行水解是极度放热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操作上的困难。
法国专利申请2,518,099涉及的发明,通过使用实质上化学计量的水进行二甲基二氯硅烷的一步水解,试图克服这些缺陷。这有可能获得无水的氢氯酸(气体)、饱和的盐酸水溶液和聚有机硅氧烷水解产物。虽然HCl水溶液在水解结束时是饱和的,但是从实施例中显示出起始的HCl溶液决不是这样。参见实施例3:在60℃时浓度达37wt%。由此可以推断反应中制得的HCl并不完全以气体形式释放。
FR-A-2,518,099的发明目的是在不存在缺水的条件下避免水过量,众所周知,这样将产生不完全水解的并在端位包含卤素(氯)的线性聚有机硅氧烷。其严重后果是水解必须使用大量的水才能完成,而这就产生难以负担的和难以处理的HCl流出物,因为很难以较低费用将其回收和/或再加工。
用少量的水进行此补充水解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此条件下,发生低聚有机硅氧烷的缩聚,其直接后果是使粘度以可能导致严重阻碍的方式增加。
最近,美国专利US 5,169,970公开了有机氯硅烷的水解方法,据此水解以两步进行:
-第一水解步骤在于通过使用实质上化学计量的水使有机氯硅烷水解并制得聚有机硅氧烷的水解产物,
-在第二水解步骤中,由步骤1获得的水解产物经过相同处理,但此次使用化学计量过量的水,水源由具有预定HCl浓度的HCl溶液组成。
该方法被认为有可能在不存在公知水解技术的缺陷的条件下获得聚有机硅氧烷水解产物,该公知技术相对于有机卤代硅烷采用过量的水或是不足量的水或是化学计量的水。该方法也有可能控制所得到的聚有机硅氧烷的粘度。
该方法的缺陷是它产生低压HCl气体,致使该气体难以回收和增值。
在欧洲专利申请EP 0,658,588中描述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中,也采用了两步水解原理。根据该方法,在第一步中二甲基二氯硅烷与水反应,水由25wt%盐酸水溶液提供,以获得由环状和线性α,ω-二氯聚二甲基硅氧烷组成的粗水解产物和氯化氢气体,不包括HCl水溶液在内。
另外应该注意的是,在步骤1的反应条件下,溶液未用HCl饱和。
在第二步中,粗水解产物用水蒸气处理以通过补充水解降低其氯含量,这也导致盐酸水溶液形成。后者被循环到该方法的第一步中。
在第一步中氯化氢气体的压力介于0.15~0.5MPa之间,特别介于0.25~0.35MPa之间。步骤1的温度是室温,而步骤2的温度介于110~160℃之间。在第一水解步骤的结束时刻,所得到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包含50%环状低聚物和50%线性α,ω-氯化低聚物。
在步骤1的水解过程中使用这种浓度的HCl和在步骤2中使用高温,很难稳定和控制最终产物的粘度。
专利申请DD-227,145描述了中性二甲基二氯硅烷水解产物的制备方法,该水解产物具有低粘度并且具备储存稳定性,以及小于10ppm的SiCl键残余含量。该方法包含通过在清洗和/或中和反应后,将该水解产物经过片状多孔材料,除去剩余的SiCl基团和二甲基二氯硅烷水解产物中含有的HCl水溶液这一处理过程。该材料是纸质或织物型(羊毛、纤维素、聚酯、玻璃纤维)纤维状材料。在室温下进行过滤以便获得具有2ppm残余SiCl含量和其中HCl浓度无法检测的水解产物。
二氯二甲基硅烷水解产物的处理方法,不可否认地有可能减少最终产物中的杂质,但只有当现有步骤产生适合于在多孔载体上被聚结处理的产物时,该方法的效能才能真正得到保证。
然而,对于DD-227,145的水解产物情况并非如此。
从现有技术的评述中可以看出,需要一种通过有机卤代硅烷水解完成的聚有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有可能获得呈加压气体形式的卤化氢型水解产物,
-该方法有可能尽量完全地除去≡SiX键;
-该方法产生不含或事实上不含酸性水滴的最终聚有机硅氧烷水
解产物;
-该方法有可能避免形成需要处理的过量酸性流出物,
-该方法有可能控制聚有机硅氧烷的粘度,
-最后,该方法有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特别是高纯度的聚有机硅氧
烷,以便确保其呈现最佳稳定性。
本发明主要目的之一是通过提供满足上述说明的方法来满足这一需求。
本发明的另一主要目的是提供聚有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其中在起始水解相中相对于化学计量的不足量水存在下进行水解,而且不需要之后使用大量的水来除去第一步水解后仍以过高浓度存在的末端Si-卤残基。这就避免生产出难以回收和/或处理的含卤流出物,因为它们常含有硅氧烷杂质。
本发明的另一主要目的是提供通过有机卤代硅烷水解完成的聚有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其提供了确保控制反应介质粘度恒定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产生不含或实质上不含残余卤以及溶质水滴的聚有机硅氧烷的有机卤代硅烷的水解方法,所述溶质由通过水解获得的卤化氢形成。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通过有机卤代硅烷水解制备聚有机硅氧烷的方法,其容易进行而且经济(高产量和高产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产生聚有机硅氧烷的有机卤代硅烷的水解方法,通过满足某个上述要求,该方法能够按照连续或间歇方式进行。
因而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通过式(I)RaR1 bSiXc的有机卤代硅烷水解制备聚有机硅氧烷的方法实现上述目的,其中:
-R和R1相同或不同,代表氢或线性或支化C1~C6烷基、C6~C12芳基、烷芳基或芳烷基;
-X表示卤素;和
-a+b+c=4,且0<c<4;
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主要包括:
-至少三个连续水解步骤(1)、(2)、(3),其中反应介质能够将提高的水解力作用于有机卤代硅烷(I),
-和视具体情况而定至少一个聚结步骤(4),
其中步骤(1)是在反应介质的压力和温度下,在饱和卤化氢的水溶液S1存在下进行的加压水解,
在的完全水解步骤(31)中,由不含或实质上不含溶解的溶质的水和/或一种或多种卤化氢水溶液例如下面定义的S3和/或S4构成的液体被用作水源。
因而我们已经令人惊奇和完全出人意料地证实下面的结合:
*首先是具有提高的水解力的至少三个连续水解步骤,
*其次是加压下的第一水解步骤,具有对应于≡SiX卤代硅烷键的水解产物的卤化氢饱和水相,
*和再次是仅需要加入(并因而消耗)水,不包括外生盐水或碱性水溶液在内的第三水解步骤,使得有可能获得不含残余SiX和不含痕量水相的纯净聚有机硅氧烷。
由于按照连续或间歇方式可以相对容易和经济地、以高产量和产率地达到这一效果从而使其愈显得有利。
另外,本发明的方法不产生大量被卤化物污染的流出物。由此可见,在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方面,该方法得到明显简化。
也应说明的是,直接从控制卤化氢浓度产生的控制反应介质粘度的问题,通过本发明方法得到了解决,这是基于应用提高的水解力的3个水解步骤和基于起始水相的卤化氢的饱和度。
不希望被理论约束,可以认为本发明方法通过将和卤化氢水合有关的水解水的阻碍现象最小化使得水解最佳化。
在本发明中,提高的水解力指的是,反应介质的亲核性梯度,该梯度遍布三个水解步骤(1)、(2)和(3)。更精确地,这意味着水相对≡SiX键的反应活性随着步骤1,2和3而增加。
在本发明中,关于步骤(1)的反应介质水相的卤化氢的饱和度的概念,应该理解的是水中卤化氢溶质的浓度达最大值。即反应介质处在由卤化氢气体形成的气态环境。
这清楚地表明,饱和度自然地依赖于溶质的本性和介质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能够处理步骤(1)中溶液S1的饱和度问题。
如此定义与本发明方法有关的不含或实质上不含溶解的溶质的“纯净”水,以便将其与溶液、特别是盐水或碱性溶液区别开。实际上,它通常是由来自水网的自来水获得的常规软化水。通常由经过离子交换树脂进行软化。对于这方面的更详细的内容,参见《科技大全》,由城市出版社出版,1972,p.149-150,其特别给出了包括离子交换树脂的软化方案。关于软化作用,还可以参考的是《化学技术大全》,第3版,第13卷,p.700-701,由John Wiley & Sons出版,1981年。
软化水不包括大量的溶质。根据本发明方法的第一个优选实施方案,完全水解介质(31)的水源是如上定义的“纯净”水和至少一种卤化氢(例如氯化氢)水溶液。这(或这些)供水溶液优选由一种或多种下游(再循环)流出物和更特别地由下面定义的流出物S3和/或S4形成。
根据更优选的第二个实施方案,步骤(31)中的大多数水源由至少一种卤化氢水溶液提供。在该实施方案中,“纯净”水作为用于完全水解(31)所需水量的较小补充部分被使用。
供水溶液有利地由通过所述方法(再循环)产生的流出物、优选下游流出物构成,更特别地分别由下游流出物S3和视具体情况而存在的步骤(32)和(4)的S4构成。
根据本发明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采用连续的操作方式。
另外,非限制性地,卤素X优选是氯,使得在此情况下制得的卤化物是HCl。为简便起见,卤素X或氯(Cl)和卤化氢(HX)和氯化氢(HCl)在本说明书的剩余部分将不加区别地使用。
在本发明方法中自然地优选使用一种或相同类型的卤化氢(例如HCl)。然而,其中也包括使用不同的卤化氢。
优选地,加压下的水解步骤(1)包括:
Δ有机卤代硅烷(I)的至少一次水解(11)产生至少三相粗水解产物,该三相是:
-1-加压下包含卤化氢气体的气相,
-2-主要由线性α,ω-二卤代低聚物和视具体情况而存在的较少
量环状低聚物组成的硅氧烷流体F1;和
-3-含有卤化氢饱和溶液S1的水相;
Δ至少一个气/液分离过程(12)以分离卤化氢气体和F1/S1混合物;
Δ用于回收F1和S1’的至少一个液/液分离过程(13),S1’被有利地
循环到(11)中;
Δ视具体情况而定进行至少一个优选通过缩合纯化于(12)中收集的
气体的过程(14);
Δ视具体情况而定进行至少一个优选通过分解补充脱气于(13)中气
收集的流体F1的过程(15)。
有利地,该反应(11)在有力搅拌下在密闭容器中,例如在介于10~70℃的温度和由通过水解制得的卤化氢气体测定的压力下连续地进行。
实际上,卤化氢气体压力调整到大于或等于0.10MPa且优选介于0.15~1MPa的值。
调整加入到步骤(11)的反应器中的反应物进料流速,使得进料相的MR1=水相与有机卤代硅烷(I)的质量比≥2且优选介于3~15之间。
此MR是本发明方法的重要特性之一,因为它和水相的卤化氢浓度、搅拌方式(特别的)、在水相/有机卤代硅烷(I)界面的水浓度一起测定,介质的水解力显然依赖于该界面水浓度。
在步骤(11)的最后获得的粗水解产物有利地为三相混合物。
实际上,F1由线性α,ω-二卤代低聚有机硅氧烷和环状低聚有机硅氧烷的混合物组成,其中:
-线性α,ω-二卤代低聚有机硅氧烷占混合物的至少50mol%,
优选至少60mol%;和
-环状低聚有机硅氧烷占混合物的至多50mol%,优选至多40
mol%。
该硅氧烷流体F1,也称作“氯硅氧”(“chlorosilox”),含有例如约7~13wt%HX和≡SiX类型残余卤。
有利地,步骤(11)的反应持续时间介于30秒~5分钟,优选介于1~2分钟。
在气/液分离步骤(12)结束时在加压下获得的卤化氢气体可通过增值用于实际目的,例如对HCl,通过和甲醇反应用于氯代甲烷的(高产量)工业生产中。氯代甲烷是有机硅烷合成化学中的起始物。
视具体情况而定,(12)中得到的气体可在压力下通过(14)的处理被纯化,例如在0℃~-10℃间的温度下进行缩合,于是有可能除去轻质挥发性聚硅氧烷。
如上所述,有利的作法是循环使用在液/液分离过程(13)后回收的盐酸溶液S1。在步骤(11)中的这种循环使用对最终硅氧烷流体或硅油的质量有影响。根据本发明的优选设计,循环设立了在步骤(11)中提供盐酸溶液S1的唯一或主要路线。因此,在此实施方案中,循环的S1和(I)的质量比相当于上面定义的MR1,即大于或等于2,且优选介于3~15之间或非常接近于MR1
F1的视具体情况而存在的脱气过程(15)例如通过ΔP为约0.2MPa的急骤减压进行。氢氯酸气体被回收,直接用于工业合成进行增值。这样的脱气过程(15)有可能提高氢氯酸气体的产率至少3%。
优选地,步骤(2)包含至少一个于搅拌下、10~50℃进行的湿法水解(21),其中步骤(1)获得的硅氧烷流体F1与该卤化氢的水溶液S21反应。S21中该溶质的浓度对应于同样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水溶液中同样溶质的参比饱和浓度(Csr)的百分率,该百分率为Csr的45~75%,优选50~72%。进料相的MR2=水相与流体F1的质量比调整到大于或等于1.5的值,优选介于2~10,使得硅氧烷流体F1的≡SiX键水解至少95%,优选至少98%,于是获得主要由线性α,ω-二羟基化或α,ω-二卤代低聚物和视具体情况而存在的更小范围的环状低聚物组成的硅氧烷流体F2。该湿法水解采用水和更特别地在反应压力和反应温度下为液体的水相,优选不采用蒸汽形式的水。
在步骤(2)湿法水解的情况下,使用比步骤(1)更高的水解力,通过增加水解介质中水的量并降低HX水溶液浓度来实现这种力的提高。根据本发明,该湿法水解2是用来促进SiX键的水解达到一个足以接近100%的值,即例如≥95%,优选≥98%。
可以理解步骤(2)水解介质的水解力的调节,特别是:
-通过优选为Csr的45~75%的HCl浓度,
-通过温度。
对于给定的实验条件,本发明方法的固有特性之一是对HCl浓度起作用,以便调节反应进程。
总之,此浓度是特别重要的,因为在步骤(2)水解的氯硅氧烷包含和≡SiOH键大约一样多的≡SiX键。这意味着很有可能发生缩聚反应,且可知这种反应的主要结果是聚有机硅氧烷和整个反应介质的粘度以可能导致严重阻碍的方式增加。
优选地,主要由盐酸溶液S3(步骤(3)下游的流出物)中所含的水满足步骤(21)中对水的需要[形成步骤(21)的反应介质的水相或溶液S21]。较小的补充部分可由步骤(22)获得的流出物S22提供。下游流出物作为起始物的用途在经济上有利的,特别是它使得HCl产率增加。
另一个重要参数是步骤(21)中F1和水相S21间的反应时间。优选地,该持续时间介于4~20分钟,优选介于7~12分钟。
对于步骤(21),优选通过在反应介质中的强力搅拌(例如搅拌的反应器或闭合回路)保持均相液/液混合物。
实际上,也被称作“酸性硅氧”的硅氧烷流体F2含有例如约0.6~3wt%HX和≡SiX型残余卤。优选地,F2中残余卤的浓度是约1.5±0.5wt%。
作为实施例,当步骤(21)在约25℃进行7~12分钟时,S21中的卤化氢浓度为约3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步骤(2)还包括至少一个分离操作(22),其优选通过沉降(21)中获得的硅氧烷流体F2和由湿法水解(21)后S21经转化得到的浓集水溶液S22而完成;作为补充水解水,该溶液S22优选至少部分循环到步骤(2)的湿法水解(21)和/或步骤(1)的加压水解(11)中。将S22回用到步骤(11)和/或步骤(21)的可能性使得本发明方法具有经济性。
分离操作(22)是例如重力沉降操作。
由步骤(2)获得的硅氧烷流体F2仍含有少量要水解的≡SiX键以及含有卤素(例如氯化氢)的溶液S22的微滴。因此,为了圆满完成水解和纯化,接着进行步骤(3),其中包含对(2)中获得的硅氧烷流体F2进行至少一个完全水解处理(31),借助加入到介质中的水,通过“纯净”水(如上定义)和/或优选来自回用的下游流出物的卤化氢(例如氯化氢)溶液中的水实现该水解处理。
完全水解(31)的反应介质的水含量大于或等于90wt%,优选≥94wt%,且更优选是94~97wt%。
调节“纯净”水和/或优选在回用后获得的并更优选由来自(32)和/或(4)且用于(31)的S3和/或S4构成的(氯化氢)溶液中F2的量,使得进料相的MR3=水相与流体F2(酸性硅氧)的质量比大于或等于1.5,且优选介于2~10之间。
优选通过使用“纯净”水和至少一种优选包含至少一种下游流出物(优选S3和/或S4)的卤化氢(例如氯化氢)水溶液(其在步骤(31)中被回用)作为完全水解(31)的介质的水源,来进行第三步。该优选的循环使用供给步骤(31)的反应介质的部分水源。实际上,通过至少一种回用的盐酸水溶液、优选通过S3和视具体情况而存在的S4完成(31)中的大部分水供给是完全需要的。
容易理解在水解步骤31中水(优选主要来自于由回用的下游流出物例如S3和视具体情况而存在的S4形成的盐酸溶液)用作主要反应物,有助于该方法的简化和经济性。
这是因为(32)完成后制得的流出物(33)通过回用而增值。它不含使其成为要处理的废物的杂质或污染物(盐)。因此就废物处理来说这减轻了该方法的压力。
另外,将“纯净”软化水和/或卤化氢(例如HCl)溶液引入到31中有利于获得卤化氢(HCl)和POS的良好产率。
该处理(31)有可能完成F2中残余≡SiX键的水解,并转变成主要由线性α,ω-二羟基化低聚物和更小范围的环状低聚物组成的硅氧烷流体F3
有利地,完全水解(31)的反应时间长于或等于5分钟,优选长于或等于10分钟。然而,不言而喻地,无论如何该反应(31)的期限将依赖于所有≡SiX基团都已经水解的时间。计算和测定这一时间以便最大限度地缩短工业生产时间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实施方式,步骤(31)在至少60℃、优选介于70℃~100℃、更优选介于80~90℃的温度下进行。
有利地,F3具有HX和≡SiX型残余卤含量小于或等于60ppm,优选小于或等于30ppm。须注意的是≡SiX型残余卤含量一般小于1ppm。反应进行完全。
实际上,有利的作法是在步骤(31)过程中均化反应介质(例如搅拌反应器或密闭回路)。
另外步骤(3)包括至少一个优选通过沉降(31)中获得的硅氧烷流体F3和水相S3完成的分离操作(32)。一旦回收后,水相能够至少部分地循环到至少步骤(31)和视具体情况而定循环到步骤(21)中,假定该水相S3不含有盐。这一沉降过程收集其中全部或基本上全部≡SiX键被水解的硅氧烷流体或硅油F3
在分离步骤(32)结束时回收的硅氧烷流体F3不可否认地全部水解,但仍然含有水相S4的液滴。
于是,根据本发明视具体情况而进行的但仍然令人感兴趣的方式,F3经过聚结步骤(4),该步骤主要在于将流体F3经过多孔材料,分离出F3中含有的酸性水相S4微滴并获得主要由残余卤含量小于或等于10ppm、一般小于或等于2ppm的线性α,ω-二羟基化低聚物和更小范围的环状低聚物(30%)组成的硅氧烷流体F4。除了F4外,在该步骤(4)之后回收水相S4(盐酸溶液)。该溶液S4能够如上所述地在上游水解步骤、优选在步骤(31)中被回用。
有利地,用于步骤(4)的多孔材料选自下面的材料:
-沉淀二氧化硅,
-基于例如玻璃纤维和/或聚合物纤维(纤维素、聚酯、聚丙烯)
的纺织或无纺的纤维状载体,玻璃纤维,
-沸石,
-及其混合物。
根据本发明独特的有利特性,不含≡SiX键和实际上不含水相液滴的硅氧烷流体F3和F4,25℃时具有粘度小于或等于50mPa·s,优选小于或等于40mPa·s且更优选介于25mPa·s~35mPa·s之间。
如此低的粘度特别受欢迎,因为它明显有助于该方法中所处理流体的处理和加工。而且,这使得本发明方法的典型步骤的连续性是可行的和完全可能的,以便最终获得如上所述的高质量和高纯度的聚有机硅氧烷。
更精确地,优选按照例如通量(流速/单位表面积)1~10厘米/分钟和温度约50℃下进行F3经过多孔载体的渗滤处理,使得水相的残余液滴聚结。
有利地,F4的线性α,ω-二卤代低聚物的最终含量介于50~70wt%,其余部分由环状低聚有机硅氧烷构成。
既然从上面本发明范围已经看出优选的卤素X是氯,可以非限制方式说明的是优选采用Me2SiCl2、MeHSiCl2或Me3SiCl作为起始有机卤代硅烷。
无论本发明方法的实施方案是连续方式还是间歇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完全能够选择必要的设备(密闭的或开放的反应器,滗析器,释压体系,聚结器等),以便制作出用于完成所研究方法的装置。
借助于下面通过二甲基二氯硅烷(Me2SiCl2)水解制备聚二甲基硅氧烷F4油品的实施例,本发明将更好地被理解。这些实施例清楚地显现出本发明方法的所有优点和可设想到的实施形式。
附图显示通过非限制性实施例得到的该方法流程图,用以说明本发明。这是一个连续操作的工艺,其中Me2SiCl2的物流1加压下经过水解步骤(11)。通过从步骤13和22循环的HCl溶液S1’和S22分别形成的盐酸溶液S1的物流14和5,本身也直接参与到水解(11)中。
此水解生产出粗水解产物,含有硅氧烷流体F1、HCl气体和由饱和HCl溶液S1形成的水相。该水解产物用物流2表示,经过气/液分离的步骤(12),产生的气体物流3经过在-5℃缩合而被纯化(14),该纯化过程(14)有可能获得物流6中高压下的HCl气体。分离过程(12)还产生由经过分离过程(13)的液/液混合物形成的物流4,在此过程的最后,一方面制得的溶液S1’的物流5循环到(11)中,同时产生由硅氧烷流体(氯硅氧F1)形成的物流7。
氯硅氧F1经过减压脱气过程(15),产生低压HCl的气体物流8和由脱气的F1形成的液体物流9。
后者经过湿法水解(21),这需要通过溶液S3或在步骤(32)的最后回用的水相20的供水物流10,和由(22)循环的HCl水溶液S22的进料物流17。湿法水解(21)产生由硅氧烷流体F2的液体混合物和HCl溶液S22组成的物流11。物流11经过沉降完成液/液分离(22)。这产生了HCl水溶液S22的流体13,其由循环到步骤(21)中的的物流17和循环到步骤(11)中的S22的物流14组成。被物流14循环的过量的S22借助于物流15除去。分离过程(22)也产生相应于硅氧烷流体F2的物流12,物流12经过完全水解(31),需要提供软化水物流16、来自分离过程(32)的沉降的水溶液S3的物流22(物流20)和由来自步骤4的HCl溶液S4形成的物流17。由步骤(31)得到的物流18是聚有机硅氧烷和盐酸溶液S3的液体混合物。分离过程(32)之后,物流18产生盐酸溶液S3的物流20和硅氧烷流体F3的物流19。该S3的物流20产生上述循环物流22和向湿法水解介质(21)提供S3的另一循环物流10。
F3最终经过聚结处理(4),产生物流21,其由硅氧烷流体F4或不含或基本不含HCl水滴S4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油组成。视具体情况而定,后者构成步骤(31)中S4的循环物流23。
因而本发明方法使得有可能设想一种连续操作方式,其中提供在用于POS制备的物流方向上确定增加的水解力的3个水解步骤,和由通过“纯净”水输送完成的一组水相循环:优选在(11)中的S1,在(11)和(21)中的S22,在(31)和(21)中的S3,在(31)的S4得到的卤化(氯化氢)水溶液的逆流。实施例:步骤1:
下面物质被提供给在工作压力b=0.3MPa(绝对压力)和温度T=30℃下操作的反应器/脱气器/滗析器组装单元:
-10kg/hMe2SiCl2
-1.8kg/h滴定浓度为30%的HCl溶液(S22),
-98kg/h滴定浓度为44%的HCl水溶液(S1′),使得水相和硅氧烷相的进料质量比MR1为10。
步骤(15)获得的氯硅氧或硅氧烷流体F1以6.15kg/h的速率生产。
F1的重量组成如下:
-8.8%残余氯(HCl和≡SiCl型),
-30%环状低聚有机硅氧烷,
-70%线性α,ω-氯代低聚有机硅氧烷。
氯硅氧F1的粘度为4.7mPa·s。步骤2:
硅氧烷流体F1以6.15kg/h的速率加入到另一个反应器/滗析器组合单元。该反应器/滗析器组合单元同时以1.45kg/h的速率加入5%HCl水溶液(S3)和以25kg/h的速率加入30%HCl水溶液(S22),使得MR2=4.4。
步骤(2)的反应器内部压力是0.1MPa,温度约30℃。
以5.8kg/h的速率生产步骤(22)获得的硅氧烷流体F2(也称作酸性硅氧)。该酸性硅氧F2包含1.3wt%残余氯(HCl和≡SiCl型)。
25℃时酸性硅氧F2的粘度是33mPa·s。
F2包含33wt%环状聚二甲基硅氧烷和67wt%α,ω-二羟基化聚二甲基硅氧烷。步骤3:
反应器/滗析器组合单元中以5.8kg/h的速率加入酸性硅氧F2,以及以1.4kg/h的流速加入“纯净”水和从分离步骤(32)获得的32kg/h循环水相(S3)。
被注入的还有步骤4中回收的0.02kg/h酸性水。
MR3=5.76。
水相中NaCl的浓度是5wt%。
反应器/滗析器组合单元内压力是0.1MPa,温度是85℃。
以5.76kg/h的速率提供步骤(32)获得的硅氧烷流体F3
硅氧烷流体F3,也称作中性硅氧,包含0.0007kg/h残余HCl(HCl型)、33wt%环状聚二甲基硅氧烷和67wt%基本上呈线性的α,ω-二羟基化聚二甲基硅氧烷。
25℃时F3的粘度是34mPa·s。步骤4:
使中性硅氧烷F3渗滤由平均孔隙直径为350μm的沉淀硅石组成的多孔载体。F3的进料流速是5.76kg/h。流经多孔载体的迁移速度是1.5cm/分钟。压力是0.1MPa,温度是20℃。

Claims (16)

1、一种通过式(I)RaR1 bSiXc所示有机卤代硅烷水解制备聚有机硅氧烷的方法,其中:
-R和R1相同或不同,代表氢或线性或支化C1~C6烷基、C6~C12芳基、烷芳基或芳烷基;
-X表示卤素;和
-a+b+c=4,且0<c<4;
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至少三个连续水解步骤(1)、(2)、(3),其中反应介质能够将提高的水解力作用于式(I)的有机卤代硅烷;和视具体情况而定至少一个聚结步骤(4),
其特征还在于步骤(1)是在反应介质的压力和温度下,在饱和卤化氢的水溶液S1存在下进行的加压水解过程,
其特征还在于在完全水解步骤(31)中,由不含或实质上不含溶解的溶质的水和/或一种或多种卤化氢水溶液构成的液体被用作水源。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连续地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加压水解步骤(1)包含:
至少一个用于获得具有至少三相的粗水解产物的有机卤代硅烷(I)的水解步骤(11),所述三相是:
①-由加压卤化氢气体构成的气相,
②-主要由线性α,ω-二卤代低聚物和视具体情况而存在的较少
  量环状低聚物组成的硅氧烷流体F1;和
③-含有卤化氢饱和溶液S1的水相;
至少一个用于分离加压卤化氢气体和F1/S1混合物的气/液分离
过程(12);
至少一个用于回收F1和S1的液/液分离过程(13),S1’有利地被
循环到(11)中;
视具体情况而定进行至少一个优选通过缩合纯化于(12)中收集
的气体的过程(14);和
视具体情况而定进行至少一个优选通过分解补充脱气于(13)中
收集的流体F1的过程(15)。
4、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水解步骤(11)在伴有搅拌的至少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介于10~70℃的温度和大于或等于0.10MPa,优选0.15~1MPa的卤化氢气体的压力下进行,进料相中水相与有机卤代硅烷(I)的质量比MR1大于或等于2,优选3~15。
5、权利要求3或4的方法,其中水解步骤(11)的反应时间介于30秒~5分钟之间,优选为1~2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步骤(2)包含在10~50℃之间的温度伴有搅拌进行的至少一个湿法水解步骤(21),且其中由步骤(1)获得的硅氧烷流体F1与其中溶质为卤化氢的浓缩水溶液S21反应:
-S21中该溶质的浓度对应于同样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水溶液中同样溶质的参比饱和浓度(Csr)的45~75%,优选为50~72%;和
-进料相中水相与流体F1的质量比MR1大于或等于1.5,优选为2~10,使得硅氧烷流体F1的≡SiX键的水解达到至少95%,优选至少为98%,于是获得主要由线性α,ω-二羟基化的或α,ω-二卤代低聚物和视具体情况而存在的较少量环状低聚物组成的硅氧烷流体F2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湿法水解(21)反应时间介于4~20分钟之间,优选为7~12分钟。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的方法,其中步骤(2)进一步包括优选通过沉降完成的至少一个由步骤(21)获得的硅氧烷流体F2与浓缩水溶液S22的分离操作步骤(22),S22有利地作为补充水解水至少部分循环到步骤(1)的加压水解(11)和/或步骤(2)的湿法水解(21)中。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步骤(3)包含由步骤(2)获得的硅氧烷流体F2的至少一个完全水解处理步骤(31),调节(31)中F2、水和/或S3与视具体情况而存在的S4的量使得进料中水相与流体F2(酸性硅氧)的质量比MR3大于或等于1.5,优选为2~10,该处理(31)有可能完成F2中残余≡Si-X键的水解,于是F2转变成主要由线性α,ω-二羟基化低聚物和少量环状低聚物组成的硅氧烷流体F3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步骤(31)在至少60℃,优选为70~100℃,更优为80~90℃下进行。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步骤(3)进一步包含由(31)获得的硅氧烷流体F3和回收的水相(S3)的至少一个分离操作(32),水相(S3)至少部分地循环到步骤(31)和视具体情况而定的步骤(21)中的至少一个步骤之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包含由(32)获得的F3的聚结步骤(4),该步骤主要包括使F3经过多孔材料,分离出F3中含有的酸性水相微滴并获得
-主要由残余卤含量小于或等于10ppm,优选小于或等于2ppm的线性α,ω-二羟基化低聚物和少量环状低聚物组成的硅氧烷流体F4
-和视具体情况而定被循环到优选为(31)的上游的水相S4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多孔材料选自:
-沉淀硅石、优选基于玻璃纤维或聚合物纤维的纺织或无纺纤维
状载体,
-沸石,
-和其混合物。
14、根据权利要求9~13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25℃时硅氧烷流体F3和F4的粘度小于或等于50mPa·s,优选小于或等于40mPa·s,更优选为25mPa·s~35mPa·s。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卤素X是Cl。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中原料有机卤代硅烷是Me2SiCl2、MeHSiCl2或Me3SiCl。
CNB98808712XA 1997-07-24 1998-07-08 由有机卤代硅烷水解制备聚有机硅氧烷的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18528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9709673A FR2766492B1 (fr) 1997-07-24 1997-07-24 Procede de preparation de polyorganosiloxanes par hydrolyse d'organohalosilanes
FR97/09673 1997-07-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68960A true CN1268960A (zh) 2000-10-04
CN1185281C CN1185281C (zh) 2005-01-19

Family

ID=9509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8808712XA Expired - Lifetime CN1185281C (zh) 1997-07-24 1998-07-08 由有机卤代硅烷水解制备聚有机硅氧烷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6326452B1 (zh)
EP (1) EP0998519B1 (zh)
JP (1) JP3782934B2 (zh)
KR (1) KR100573543B1 (zh)
CN (1) CN1185281C (zh)
AT (1) ATE277105T1 (zh)
AU (1) AU8545698A (zh)
DE (1) DE69826482T2 (zh)
FR (1) FR2766492B1 (zh)
WO (1) WO1999005202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57298C (zh) * 2003-08-10 2007-12-26 蓝星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星火有机硅厂 有机二氯硅烷的连续水解工艺
CN100577713C (zh) * 2004-10-05 2010-01-06 陶氏康宁公司 氯代硅烷的水解
CN102002163A (zh) * 2010-10-19 2011-04-06 江苏宏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有机硅氧烷的脱氯工艺
CN101148510B (zh) * 2006-09-21 2011-06-29 蓝星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二氯硅烷的多级连续水解制备聚有机硅氧烷和气相氯化氢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46390B4 (de) * 2001-09-20 2006-08-10 Wacker Chemie Ag Abwasserfreie Herstellung von Polyorganosiloxanen
FR2848561B1 (fr) * 2002-12-16 2005-03-04 Rhodia Chimie Sa Procede d'hydrolyse/condensation d'halogenosilanes pour synthetiser des polyorganosiloxanes hydroxyles, dispositif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e ce procede
FR2850660B1 (fr) * 2003-02-05 2006-08-04 Rhodia Chimie Sa Procede de preparation des resines polymethylvinylsiloxanes avec recyclage des oligoorgano siloxanes volatils
EP1882002A1 (en) * 2005-05-16 2008-01-30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Method for the redistribution of polyorganosiloxanes
CN101338034B (zh) * 2008-06-06 2011-03-16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107硅橡胶的合成工艺
WO2011094140A2 (en) * 2010-01-26 2011-08-04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Method of preparing an organohalosilane
WO2011149593A1 (en) * 2010-05-28 2011-12-01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Preparation of organohalosilanes
KR20150041631A (ko) 2012-08-13 2015-04-16 다우 코닝 코포레이션 수소, 할로실란 및 오가노할라이드를 구리 촉매 상에서 2단계 공정으로 반응시킴에 의한 오가노할로실란의 제조 방법
FR3000070B1 (fr) 2012-12-21 2015-02-06 Bluestar Silicones France Procede de preparation de polyorganosiloxanes fonctionnalises
CN105705507B (zh) 2013-11-12 2018-08-31 美国陶氏有机硅公司 制备卤代硅烷的方法
CN107207730B (zh) 2014-12-18 2020-12-11 美国陶氏有机硅公司 用于制备芳基官能硅烷的方法
US11098068B2 (en) * 2017-06-06 2021-08-24 Dow Silicones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king a halosiloxa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75479A (en) * 1991-05-20 1991-12-24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Anhydrous hydrogen chloride evolving one-step process for producing siloxanes
DE4124802A1 (de) * 1991-07-26 1993-01-28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organosiloxanen
DE4343033A1 (de) * 1993-12-16 1995-06-29 Wacker Chemie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dimethylsiloxanen
FR2743812B1 (fr) * 1996-01-24 1998-02-20 Rhone Poulenc Chimie Procede de preparation de polyorganosiloxanes par hydrolyse d'organohalosilanes
US5783718A (en) * 1997-06-11 1998-07-21 Rhone-Poulenc Chimie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lyorganosiloxanes by hydrolysis of organohalosilanes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57298C (zh) * 2003-08-10 2007-12-26 蓝星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星火有机硅厂 有机二氯硅烷的连续水解工艺
CN100577713C (zh) * 2004-10-05 2010-01-06 陶氏康宁公司 氯代硅烷的水解
CN101148510B (zh) * 2006-09-21 2011-06-29 蓝星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二氯硅烷的多级连续水解制备聚有机硅氧烷和气相氯化氢的方法
CN102002163A (zh) * 2010-10-19 2011-04-06 江苏宏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有机硅氧烷的脱氯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10022117A (ko) 2001-03-15
EP0998519A1 (fr) 2000-05-10
US6326452B1 (en) 2001-12-04
AU8545698A (en) 1999-02-16
EP0998519B1 (fr) 2004-09-22
CN1185281C (zh) 2005-01-19
FR2766492A1 (fr) 1999-01-29
DE69826482T2 (de) 2005-01-20
JP3782934B2 (ja) 2006-06-07
KR100573543B1 (ko) 2006-04-24
WO1999005202A1 (fr) 1999-02-04
JP2001510870A (ja) 2001-08-07
FR2766492B1 (fr) 1999-10-22
ATE277105T1 (de) 2004-10-15
DE69826482D1 (de) 2004-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5281C (zh) 由有机卤代硅烷水解制备聚有机硅氧烷的方法
CN1099435C (zh) 由有机卤硅烷水解制备聚有机硅氧烷的方法
CN1203037C (zh) 从聚酯废料中分离和回收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乙二醇的方法
CN1390223A (zh) 新型硅氮烷和/或聚硅氮烷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141C (zh) 官能化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810860A (zh) 连续制造低烷氧基含量的聚硅氧烷树脂的方法
CN1974511A (zh) 用于生产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CN1781870A (zh) 二醇官能硅氧烷混合物
CN1780873A (zh) 丙烯酰-硅氧烷杂化抗冲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包括该抗冲改性剂的氯乙烯树脂组合物
CN1061222A (zh) 由乳酸水料脱水生产丙交酯
CN1106421A (zh) 聚酯的生产方法
CN1221592C (zh) 无机涂料组合物及其生产方法与应用
CN1261489C (zh) 有机聚硅氧烷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101048A (zh) 有机硅化合物的缩合和/或平衡的方法
CN1261383A (zh) 氢硅杂倍半噁烷树脂的合成
CN1317319C (zh) 具有Si-H基的直线型有机聚硅氧烷的制造方法
CN1297585C (zh) 聚酯的生产方法
CN1143862C (zh) 从聚有机硅氧烷回收有机烷氧基甲硅烷的方法
CN1930214A (zh) 氨基官能化硅氧烷的连续制造
CN1738849A (zh) 水解/缩合卤代硅烷以合成羟基化聚有机硅氧烷的方法,以及用于实施该方法的装置
CN1894310A (zh) 氟塑料硅氧烷硫化橡胶
CN1075828C (zh) 通过消去醇而可交联形成弹性体的有机聚硅氧烷组合物
CN1860156A (zh) 有机硅的官能化(环氧化)和这些有机硅作为防粘涂层的用途
CN101067023A (zh) 用于制造具有氨基甲酸酯基的有机硅化合物的方法
CN114516976B (zh) 一种二甲基二氯硅烷水解废料预处理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LUESTAR SILICONES FRANCE SAS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RHONE POULENC CHIMIE

Effective date: 2012032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328

Address after: lyon

Patentee after: Rhone Poulenc Chimie

Address before: Kolb tile

Patentee before: rhone Poulenc Chimie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11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