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2423C - 喷墨记录装置和记录头的还原方法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装置和记录头的还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62423C
CN1262423C CNB031349501A CN03134950A CN1262423C CN 1262423 C CN1262423 C CN 1262423C CN B031349501 A CNB031349501 A CN B031349501A CN 03134950 A CN03134950 A CN 03134950A CN 1262423 C CN1262423 C CN 126242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nk
record head
reduction
nozz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3495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93459A (zh
Inventor
园部洋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Precisi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Precisi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Precisi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Precisi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4934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34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6242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242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79Detection means therefor, e.g. for nozzle clogging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和记录头的还原方法。作为对起因于记录头内的残留气泡的记录缺陷的以往的回避方法,对记录操作开始之后的整个记录头的累计记录点数进行计数,在该计数值达到预定值之后进行还原处理。但是,在以往的这种方法中,对因记录头的液室结构和记录图像图案等而变化的记录操作不良,在可以考虑到的各种条件下尝试进行记录操作,选择将最差的条件作为前提的还原操作条件,所以不得不频繁地进行还原操作。于是,本发明将长记录头内分成多个块,对每块计数累计记录点数,进而,比较对计数值乘以依照块的位置而决定的校正值的结果和预定的阈值,如果上述校正后的计数值的至少一个超过上述预定的阈值,则执行还原处理。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装置和记录头的还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和记录头的还原方法。
背景技术
喷墨记录装置是从配置排列在记录头的多个喷嘴的每个喷嘴,对记录介质排出墨水进行记录的装置。作为从喷嘴排出墨水的方法,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作为代表性的例子,可举出气泡方式、压电方式等。气泡方式是这样一种方式,即:与多个喷嘴的每一个对应的加热器设置在墨水流路内,根据驱动脉冲使加热器通电,由此,加热器发热,利用从加热器给墨水施加的热能,在墨水中形成由膜沸腾引起的气泡,利用该气泡的生成压力,使预定量的墨水从喷嘴排出。但是,在这种气泡方式中,在排出墨水时,在膜沸腾中成长的气泡的一部分,有时会有些许被残留在墨水流路内。这种残留气泡将随着墨水流而被积存在墨液室。并且,如果在进行每一次的排出操作时都产生残留气泡的话,那么,随着记录的持续时间,残留气泡的积存量也增加,各个小气泡附着在一起,慢慢地会使气泡长大。
并且,残留气泡如果超过一定量,则会产生记录缺陷。例如,在墨液室内,长大的残留气泡会妨碍墨水流,使得墨水不能充分地向喷嘴一侧供给,而形成排出缺陷等。作为这种记录缺陷的对策,可以举出下面所示的还原处理。
首先,计数在记录操作开始之后的排出次数,求出每个记录头的累计排出次数。然后,在该累计排出次数达到预定值时,中断记录操作,进行吸引处理和预备排出等的各种还原操作(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8-132648号公报)。
按照上述那样,以往的还原处理是根据整个记录头的累计排出次数来决定还原操作的执行的。但是,根据记录头的墨液室的构造,存在容易积存气泡的喷嘴部分与不是这样的喷嘴部分,气泡并不是全都积存在整个记录头。具体地讲,接近墨水供给口的喷嘴比较难以积存气泡。另一方面,在供给口附近的喷嘴所产生的残留气泡会随着来自墨水供给口的墨水供给流而流下去,所以存在着离墨水供给口越远气泡就越容易被积存的倾向。并且,在喷嘴列的端部、即在离墨水供给口最远的部分,最容易积存残留气泡。
而且,在全行头等的长记录头中,由于记录图像图案的不同,有时会出现在记录头的喷嘴中只有一部分被频繁使用的情形。整个记录头的排出次数即使较少,在被集中使用的喷嘴中也会发生残留气泡变大并导致排出缺陷的现象。
像这样,喷嘴的位置不同而导致残留气泡的积存情况也就不同,或者不能一直均匀地使用喷墨记录头的喷嘴。尽管如此,但是,在以往技术方案中,由于是在记录头的整个喷嘴的排出次数的总和达到还原处理实施的阈值时实施还原处理的,因此,有时不能用适当的定时来实施还原处理。因此,对于根据记录头的液室构造和记录图像图案等而变化的记录操作缺陷,在可以考虑到的各种条件下,尝试着进行记录操作,以最差的条件为前提来决定阈值。其结果导致必须频繁地进行还原操作而使墨水被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用适当的定时执行还原处理,将记录头的排出状态总是保持为良好,并抑制墨水不必要的消耗的喷墨记录装置以及还原处理方法。
本发明中的喷墨记录装置,该装置通过从配置排列在记录头的多个喷嘴的每一个喷嘴中,向记录介质排出墨水,在上述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在该装置中,具备进行将上述记录头的各喷嘴的墨水排出状态还原为良好状态的处理的还原装置;将上述多个喷嘴分割成多个块,在每一个该块中,累计构成该块的多个喷嘴的排出次数,基于该累计的每块的累计排出次数,判定是否执行由上述还原装置进行的还原处理的还原处理判定装置。
像这样,将记录头分割成多个喷嘴单位的块,对每个该块,计数累计排出次数,通过基于该计数值,执行还原处理,能用适当的定时进行还原处理。
而且,如果每块的计数值中至少有一个达到预定的阈值,则执行还原处理,所以能够实现没有过多与不足的还原处理。
进而,对上述计数值乘以离记录头的墨水供给口越远的块具有越大的校正值的结果,如果超过上述预定的阈值,则执行还原处理。所以,根据喷嘴的位置,残留气泡的积存情况不同,但是能用根据各个喷嘴的位置的适当的定时执行还原处理。
而且,通过根据喷墨记录装置内的温度,使上述校正值不同,无论在什么样的操作环境中,都能总是用适当的定时执行还原处理。
像这样,因为能用适当的定时执行还原处理,所以与以往相比能消减不必要的还原处理的次数,同时,能够抑制墨水的无谓消耗。
本发明的上述的和其他的目的,效果,特征以及优点,通过下面的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而变得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墨水流路的示意图。
图2A是表示记录头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B是在图2A的IIB-IIB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3A是表示记录头的残留气泡的产生情况的示意图。
图3B是表示记录头的残留气泡的产生情况的示意图。
图3C是表示记录头的残留气泡的产生情况的示意图。
图3D是表示记录头的残留气泡的产生情况的示意图。
图4A是表示记录头的残留气泡的成长情况的示意图。
图4B是表示记录头的残留气泡的成长情况的示意图。
图4C是表示记录头的残留气泡的成长情况的示意图。
图5A是表示对于记录图案的泡的积存方式的示意图。
图5B是表示对于记录图案的泡的积存方式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累计记录点数与块的对应关系的图。
图7A是表示残留气泡产生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7B是表示残留气泡随着墨水流而移动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8A是表示块2中的记录的示意图。
图8B是表示块2中的残留气泡的产生的示意图。
图8C是表示每块的累计记录点数与还原处理条件的关系的图表。
图9是表示对于累计记录点数的加权和块的对应关系的图。
图10A是喷墨记录装置与主机的系统结构图。
图10B是表示喷墨记录装置的电结构的框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点计数器的图。
图12是表示记录点数的计数和还原处理执行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装置内温度~加权校正的图表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2记录点数的计数和还原处理执行的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喷墨记录装置的墨水流的示意图。
102是墨盒,是把墨水保存在内部的部件。101是大气连通口,为了使墨盒102内部与大气连通而设置。103是还原阀,是在还原操作时被关闭并控制从还原操作时的记录头到墨盒的墨水的返回的部件。104是记录头,设置了排出墨水的多个喷嘴110。105是泵,它发挥作用,使得从墨盒向记录头一侧传送墨盒的墨水。106是压盖机构,在还原处理时,记录头被该压盖机构106覆盖喷嘴面。并且,向该盖内进行预备排出,或者,相反地,由压盖机构106吸引记录头等,来除去喷嘴内的残留气泡与增粘墨水。107是废墨水箱,是保持被积存在压盖机构106内的废墨水的部件。108是墨水流路,从墨盒102到记录头104,并且从记录头到墨盒102,形成通过墨水的路径。109是过滤器,是过滤来自墨盒的墨渣,并且,从这里使墨水返回到墨盒102的部件。112时墨水供给路径,经由过滤器109,将从墨盒102送来的墨水供给到喷嘴110一例。111是清洁刮板,清洁记录头104的喷嘴面。
还原阀103打开时,墨水在过滤器109的跟前一侧进行循环,然后再次返回到墨盒。
另一方面,如果关闭还原阀103,则在记录头104一侧的墨水就不能返回到墨盒102。
通过还原处理中的预备排出和吸引,从喷嘴110排出的墨水由于在压盖结构106内的墨水积存而被暂时保持,进而被吸收到下游的废墨水箱107。这时残留在记录头的喷嘴附近的墨水,被由配置在压盖机构106的还原桶的弹性构件构成的清洁刮板111擦除。
在记录操作中,通过对与各喷嘴对应设置的喷嘴加热器(无图示)的选择性驱动,从各喷嘴向记录介质排出墨水,排出的墨水命中在记录介质上而形成图像。
为了得到稳定的排出,喷嘴部分要保持为负压。通过使墨盒102的液面比记录头的喷嘴面低,并设置大气连通口101,利用记录头与墨盒之间的液位差,能保持该负压。
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头,是在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以充分满足记录介质的用纸宽度的长度设置的全行头。喷嘴列以充分满足记录介质的用纸宽度的长度而配置排列。在记录时,通过交替进行来自记录头的墨水排出与记录介质的预定量的输送,在整个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图2A是表示记录头部分的示意图,图2B是图2A的IIB-IIB线剖面图。
像用图2B所示的那样,与记录头104的各喷嘴对应设置发热体(以下也称‘加热器’)208。墨水排出时,利用该发热体208加热墨水产生气泡,利用该气泡的生成压力,排出预定量的墨水。
喷嘴与墨水流路相对应。该墨水流路由下述构成:设置了上述发热体208的元件基板、连接在该元件基板上的顶板209、对喷嘴进行墨水供给的公共液室210、用于在气泡生成时使该气泡朝着排出方向并高效率地排出墨水的阀211、排出口212。
如果选择性地对配置在每个喷嘴的发热体208施加脉冲电压,则附近的墨水瞬时沸腾,利用产生的气泡的压力从排出口212排出墨水。
顶板209是用于构成为了对与发热体208相连的流路提供液体的公共液室的部件,从顶板部分延伸到各发热体之间的流路壁213被一体地设置。
副加热器207是容量比较大的电阻层(发热体),不是在每个喷嘴上都设置,而是隔开恒定间隔来设置,用于控制包含公共液室在内的整个记录头的温度。
下面说明残留气泡产生的情况。
图3A~图3D是表示残留气泡产生的情况的图。
如果对发热体208施加脉冲电压(参照图3A),则发热体208附近的墨水瞬时沸腾,产生气泡302(参照图3B)。然后,利用气泡的膨胀,从排出口把墨水挤压到发热体(参照图3C)。即,这是墨水排出。墨水一排出,气泡马上会消失。但是,这时膨胀的气泡的一部分越过阀而留在墨水中。随后,新的墨水从排出口填充到墨水流路时,借助于墨水流路,残留气泡留在公共液室210(参照图3D)。
由于上述残留气泡在每次进行墨水排出时产生,因此在公共液室内慢慢成长起来。
图4A~图4C是表示残留气泡的成长过程的图。
因墨水排出而产生的残留气泡积存在公共液室(参照图4A)。如果反复进行墨水排出,则慢慢积存的小气泡就会合成一体而成长为一个大的气泡(参照图4B)。但是,在该状态下,因为确保了从公共液室到墨水流路、排出口的墨水流,所以墨水的填充得以正常地进行。
但是,如果继续进行墨水排出,气泡403成长并充满整个公共液室(参照图4C),阻碍了新的墨水的填充。因此,不能进行正常的排出操作。
为了避免该现象,在残留气泡成长到充满整个公共液室之前,也就是说在成为图4C的状态之前,必须执行用于从记录头的公共液室除去残留气泡402的还原处理。作为还原处理,具体地来说,可以举出预备排出,但也可以是吸引等。
进而,因喷嘴的位置不同和同时进行排出操作的喷嘴个数的不同,残留气泡积存的难易程度也不同。
如图5A所示的那样,在只有记录头的一部分喷嘴以记录宽度a进行排出的记录图案的情况下,仅在进行排出操作的喷嘴附近产生残留气泡。
另一方面,如图5B所示的那样,在整个记录头的喷嘴以记录宽度b进行排出的记录图案的情况下,残留气泡在整个记录头中产生。
比较两者时,进行记录的面积都是长度a×长度b,尽管如此,但在以图5B所示的记录图案中,因为各喷嘴的排出次数少,所以气泡不会长大;与此相反,在图5A中,因为只是一部分喷嘴多次进行排出,所以残留气泡会长大。因此,虽然都是相同的记录面积,但是图5A中的记录图案,与图5B相比,会更早地发生排出缺陷。像这样,在只使用一部分喷嘴的记录图案中,即使整个记录头的排出次数总和较少,也会产生排出缺陷。
如上所述,有时未必是平均地使用记录头的所有喷嘴进行记录,而只是集中地使用特定的喷嘴。在现有的对记录头的所有喷嘴的排出次数进行计数的方法中,还原处理的执行来不及。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把记录头的喷嘴分割成多个单位的块,对每块的排出次数进行计数,在任何一个块的累计排出次数(称为‘累计记录点数’)达到预定的阈值时,则对其执行还原处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多个喷嘴单位来分割块。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以1个喷嘴单位分别计数累计排出次数,在任意一个达到预定的阈值时,对其执行还原处理。另外,构成块的喷嘴数量没必要在所有块中都是均等的。例如,也可以是下述,即:关于气泡较易积存的部分,将其分割成1个或者多个喷嘴单位的块;关于难以积存气泡的部分,可以采用使构成块的喷嘴数量比气泡较易积存的部分多的结构。
像图6所示的那样,将记录头分割成从块1到块n的n个块,对每个块,计数其排出次数。这样,即使是只用特定的块来集中执行排出操作的记录图案,也能够与其对应地用适当的定时来执行还原处理。
另外,还原处理是记录头内的所有喷嘴进行预备排出,或者是对所有喷嘴实施吸引。
另外,如图7A、图7B所示的那样,在接近墨水供给口的部分难以积存残留气泡,而在喷嘴列的端部容易积存。即,因为从墨水供给口填充的墨水沿箭头702的方向流动,所以,存在于墨水供给口附近的喷嘴的残留气泡顺着该液流而移动。因此,墨水供给口附近的喷嘴的残留气泡难以成长。另一方面,喷嘴的位置离墨水供给口越远,残留气泡越容易成长。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块的位置相对应地对累计排出次数进行加权。根据实验求出该加权的校正值。
下面,说明用于决定对每块的累计排出次数要加权的数值的实验及其结果。
图8A是表示每块的实验用测试图案的示意图,图8B是表示在记录测试图案中产生气泡的状况的示意图。
如该图所示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1块为256个喷嘴,对每块按照顺序只使用构成该块的喷嘴来记录测试图案801。测试图案是1块(256个喷嘴)的宽度的大面积打印。如果持续记录该测试图案,则在喷嘴内残留气泡就会慢慢成长,在某一时刻就会导致排出缺陷804而出现在测试图案的记录结果中。作为排出缺陷,具体地讲,是记录点的欠缺等。将该排出缺陷出现的时刻判断为记录临界点。例如,像在图8B中所示的那样,块2的记录临界点为4×107(点/块)。
图8C是绘出了每个块的实验结果即记录临界点的图表。从该图表中可以明确,在记录头的中央部存在墨水供给口时,越是往记录头的端部,记录临界点越低。根据该结果决定对每块加权的校正值。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检测出1块的记录临界点,则先进行预备排出等,完全除去记录头内的残留气泡。之后,检测下一个块的记录临界点。但是,实验方法不限于此,根据记录头的结构也可以进行适当变更。
图9表示加权的校正值与实验结果的对应关系。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块5、6即位于离墨水供给口最近的地方的块的记录临界点902,作为执行还原处理的阈值。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将2.0×108作为阈值Q。另外,该阈值是根据记录头的形态而变化的值,所以可以根据实验而酌情求出恰当的值。
进而,对位于记录头两端的块1与块10,将最大的‘×4’作为校正值。所以,在块1或者块10的累计排出次数的4倍的值达到阈值时,执行还原处理。
另一方面对于块5或者块6,‘×1’是校正值。也就是说,累计排出次数的值未经校正而原样达到阈值时,执行还原处理。
如图9所示的那样,块的位置越是接近墨水供给口,加权的校正值设定得越小。
另外,该加权校正值是根据块的结构进行适当变更的值。例如,如果是未在所有的块中均等地分配构成块的喷嘴数的结构时,当然要附加依照上述各块的校正值。而且,如果是计数每个喷嘴的累计排出次数的形式的话,那么,既可以对每个喷嘴设定校正值,也可以对预定区域的喷嘴设定相同的校正值。
接下来,说明在开始还原操作之前的处理的具体的流程。
图10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与主机的系统结构的图。
主机(以下也称‘主PC’)1001与喷墨记录装置1000由接口电缆1002连接,主机1001将记录数据发送给喷墨记录装置。喷墨记录装置基于该记录数据,执行记录操作。
图10B是表示记录装置的电结构的框图。
1010是CPU,进行整个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
具体地讲,对经由接口控制器1011从主机1001接收的命令进行解析后,将记录数据的各种颜色成分的图像数据位图展开到图像存储器1013中。然后,经由输入输出端口(I/O)1017、驱动单元1018,驱动压盖电机1020与记录头U/D电机1019,使记录头1024K~1024Y从压盖机构106的压盖位置(待机位置)移动到记录位置。然后,借助于驱动单元1018,驱动陆续送出记录介质1005的供纸电机1022和用于驱动记录装置主体的用纸输送单元(无图示)的输送电机1021等,(以恒定速度)连续输送记录介质1005。
进而,为了决定在被输送的记录介质1005上的记录开始时间,设置前端检测传感器1016,检测各标签的前端或者后端位置。
之后,与输送电机1021的用纸输送同步,CPU1010从图像存储器1013依次读出对应颜色的图像数据,借助于记录头控制电路1023,向记录头1024K~1024Y依次进行数据传送,从各记录头所具有的多个喷嘴当中选择性地排出墨水,进行彩色记录。
设置在记录装置1000的各记录头1024K~1024Y是行式头,在记录操作中,记录头被固定,用纸(记录介质)1005以事先决定的恒定速度例如100(mm/sec)被输送。
CPU1010的操作是基于存储在程序ROM1012的处理程序来执行的。在程序ROM1012中,存储了与控制流程对应的处理程序以及参照用图表等。另外,后面将叙述控制流程以及处理程序。
CPU1010在执行各处理时,把工作区RAM1014用于作业用的存储器。
EEPROM1015是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记录头相互的微小记录位置调整等、装置固有的参数。
记录头控制电路1023借助于无图示的总线仲裁电路,从图像存储器1013高速地读出每种记录色的记录数据,例如对6条行式头1024K~1024Y,借助于各自独立的记录数据信号线、数据时钟线进行数据传送。
在这里,各个行式头具体来说,分别负责黑1024K、青1024C、淡青1024LC、品红1024M、淡品红1024LM、黄1024Y等的各记录色,进行彩色记录。
在从记录头控制电路1023输出的记录数据信号线中,采用进行记录的1像素单位的2值数据(1:有记录0:无记录)进行传送,因此,可对1点(像素)单位计数记录点数。
基于图11,说明本发明的记录点的累计记录点的计数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记录头控制电路1023与各记录头1024K~1024Y之间,各自具有10条记录数据传送线与时钟线。
各记录头1024K~1024Y,是例如分辨率为600(点/英寸)、具有2560个墨水排出喷嘴的大约4.3英寸宽度的行式头。
在记录头内部,将256个喷嘴作为1块,分割成10块,每个块具有1条记录数据传送线1101。
时钟(CLK)线1102是用于以记录头内部的移位寄存器1103将串行传送的记录数据变换成并行输出的驱动信号的移位时钟。
在记录头控制电路1023内部,具备与各块对应的累计记录点计数器(累计排出次数计数器)1104。
在本实施方式中,记录头是6条1024K-1024Y,各记录头由10个块构成,所以记录头控制电路1023内置总计60个累计记录点计数器1104。
各计数器例如由32(比特)构成。所以,各计数器所能计数的累计记录点数的上限是
232=4.2949672×109[点]
累计记录点计数器1104通常采用寄存器内置型,在选择线1106访问时,计数器输出值被取进寄存器,CPU1010借助于数据线1105任何时候都能读出。
另外,在累计记录点计数器1104的输出中,省略读出低位的比特,例如,即使只将上位16比特(或者上位n比特)设定为有效,其在实际使用上也没有问题。
下面,说明到这种结构的在还原操作开始之前的处理的流程。
图12是表示接收记录命令之后到还原操作执行以及记录结束为止的流程图。
首先,记录数据及记录命令被主机发送,CPU接收到该数据及命令(步骤1201)时,CPU判定在该时刻是否进行记录头的还原操作(步骤1202)。该判定是在执行前次的还原操作后,例如以经过了48小时以上等为条件而执行的判定。是在前次使用后,由于经过了较长时间,喷嘴附近的墨水可能凝固,为了除去这些凝固的墨水而进行的判定。
如果判定为需要,则执行还原操作(步骤1203)。具体地讲,所有的喷嘴都进行预备排出。如果不需要还原操作,则直接进入下一个步骤。接着,将每块的累计记录点计数器的值进行清零(步骤1204)。
然后,根据记录数据开始记录操作(步骤1205)。与此同时开始累计点计数器的计数。随后,在结束了1页份的记录之后(步骤1206),读出每块的累计记录点计数器的累计记录点数(步骤1207),乘以每块的加权的校正值(步骤1208),比较其结果与预定的阈值Q(步骤1209)。如果存在超过阈值的块,判断为存在产生由残留气泡的成长而引起的记录缺陷的可能性,则执行还原操作(步骤1203)。还原操作是所有的喷嘴都进行预备排出。
另外,加权的校正值,如图9中说明的那样,采用以记录头104的喷嘴块进行实验所求出的值。这些被保存在程序ROM的参照用图表区域。
还原处理结束之后,返回到步骤1204,清除累计记录点计数器的值,返回到下一页的记录操作。另一方面,每块的校正过的累计记录点数不超过阈值Q时,返回到步骤1205,继续进行记录操作,直到预定的记录数据的所有记录结束(步骤1210)为止。
如上所述,对每块进行累计记录点数计数,在其中任何一个块的累计记录点数达到预定的阈值时,则执行还原处理。在这种形式中,即使对诸如只使用一部分喷嘴的记录图案等各种各样的记录图案,也可以总是用适当的定时来执行还原处理。
并且,根据块的位置进行加权的校正,由此,借助于记录头的机构,即使是存在气泡容易积存的喷嘴和气泡不容易积存的喷嘴时,也可以总是以适当的定时来执行还原处理。
这样,通过决定还原处理的执行时刻,设想以往的最差的状况并和已经决定了执行时刻的情形相比,能够减少进行还原处理的次数,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不必要的墨水消耗。
实施方式2
通过实验可以明确的是,残留气泡的产生也受墨水温度的影响。作为该现象的原因之一,可以举出这样的原因,原来溶解在墨水中的气体因墨水温度变高而析出,该析出的气体与残留气泡合成一体,所以与温度较低时相比,残留气泡长得较快。出于这种原因,墨水的温度越高,残留气泡就会更早地长大,所以更需要提早执行还原处理。
墨水的温度也因装置放置的周围环境温度而变化,还因记录操作的持续时间而变化。因为直接测定墨水的温度比较困难,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喷墨记录装置内设置温度传感器,根据传感器的测定值来改变加权的校正值。
图13是表示与装置内温度对应的加权的校正值的校正值图表。装置内温度在30度以上时,校正值变得最大。该图表与实施方式1一样,被保存在程序ROM中。
下面,说明使用该校正图表的、在还原操作开始之前的处理的流程。
如果接收到来自主机的记录操作的命令(步骤1401),则CPU判定是否要进行记录头的还原操作(步骤1402)。该判定是以在执行前次的还原操作之后比如是否经过了48小时以上等为条件而执行的判定,是由于在前次使用后经过了较长时间而使得喷嘴附近的墨水可能凝固,为了除去这些凝固的墨水而进行的判定。
如果判定为需要,则执行还原操作(步骤1403)。具体地讲,所有的喷嘴都进行预备排出。如果不需要还原操作,则直接进入下一个步骤。接着,将每块的累计记录点计数器的值进行清零(步骤1404)。
接着,借助于AD变换器(ADC)1031,读入温度传感器(参照图10B)的输出。使用无图示的温度变换图表来读出装置内的温度(步骤1405)。
然后,开始记录(步骤1406)。在结束了1页份的记录之后(步骤1407),读出每块的累计记录点计数器的值(步骤1408)。对每块的累计记录点数,乘以与在步骤1405中从图13所示的加权校正值图表所得到的装置内温度相对应的校正值(步骤1409)。检查是否存在该结果超过预定的阈值Q的块(步骤1410)。如果存在超过预定的阈值Q的块,则返回到步骤1403。在判断为产生因残留气泡而引起的排出缺陷的可能性较高时,执行还原处理。然后,在还原处理后,返回到步骤1404,再次反复进行记录操作。另一方面,如果校正了的累计记录点数未超过阈值,则返回到步骤1406,继续进行记录操作。另外,上述过程将持续到所有记录数据的记录结束时为止(步骤1411)。
像这样,根据装置内的温度,使校正值不同,由此,能够用更恰当的定时来执行还原处理。
另外,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总体,说明了对记录头的所有块的累计排出次数进行计数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只累计记录头的部分块的累计排出次数,在该计数值达到预定的阈值时,执行还原处理的形式。例如,即使是只计数容易积存气泡的部分的块的情况,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像这样,根据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更能有效地控制因记录操作而产生在记录头内部的残留气泡的成长所导致的排出缺陷的还原处理次数,因此,较之现有技术,更能缩短记录所需要的时间。而且,由于用适当的定时来执行还原处理,所以,能够总是得到良好的记录结果,而不会产生因排出缺陷所引起的图像恶化。并且,通过减少还原处理的次数,能控制墨水的消耗量。
通过优选的实施方式,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基于上述内容在更广的方面而不脱离本发明所进行的变化和修改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所附权力要求的目的,在于使所有的变化和修改落入本发明的实质精神内。

Claims (24)

1.一种喷墨记录装置,通过从配置排列在记录头的多个喷嘴的每一个喷嘴向记录介质排出墨水而在上述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包括:
还原装置,进行将上述记录头的各喷嘴的墨水排出状态还原为良好状态的处理;
还原处理判定装置,将上述多个喷嘴分割成多个块,在上述块的每一个中,计数构成上述块的多个喷嘴的排出次数,根据上述所计数的每块的累计排出次数,来判定是否执行上述还原装置的还原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还原处理判定装置,在上述每块的累计排出次数的至少一个达到预定的阈值时,判定为执行上述记录头的还原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预定的阈值,对上述每块是不同的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累计排出次数校正装置,按照上述块的上述记录头的位置,利用进行了加权的校正值,对上述每块校正所计数的累计排出次数,
上述还原处理判定装置,比较由上述累计排出次数校正装置所校正的累计排出次数和预定的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累计排出次数校正装置,随着上述喷嘴的块的位置远离上述记录头的墨水供给口而将较大的值作为校正值,对上述累计排出次数乘以上述校正值,由此来校正上述累计排出次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校正值依照喷墨记录装置内部的温度而变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喷墨记录装置内部的温度越高,上述校正值越大。
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还原处理包括使上述记录头内的墨水移动的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8种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还原处理包括使不参与记录的墨水从上述各喷嘴排出的预备排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多个喷嘴排出的墨水的排出方向大致是铅垂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上述记录头。
12.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记录头控制装置,控制具有基于记录数据而排出墨水的多个喷嘴的记录头;
记录头还原装置,将上述记录头的各喷嘴的墨水排出状态还原成良好的状态;
还原处理判定装置,判定是否执行利用上述记录头还原装置的还原处理;以及
累计记录像素数计数器,将上述记录头的多个喷嘴分割成多个块,计数传送到各块的记录像素数的累计值;
其中,上述还原处理判定装置,判定是否根据上述累计记录像素数计数器的值来执行利用上述记录头还原判定装置的还原操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加权赋予装置,对于上述累计记录像素数计数器的值,赋予在每块中不同的加权,
上述还原处理判定装置,根据上述赋予加权后的结果,来判定是否执行还原处理。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权赋予装置所赋予的加权是基于记录头内部的液室结构的加权。
15.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利用记录头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所述记录头包括:排出墨水的多个喷嘴;接受墨水的供给的墨水供给口;将供给的墨水送到上述多个喷嘴的液室;以及多个喷嘴加热器,是与上述多个喷嘴分别对应的喷嘴加热器,利用来自上述喷嘴加热器的热量来加热墨水,在墨水中形成气泡,利用上述气泡的生成压力来排出墨水;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
包括:
记录头还原装置,将上述记录头的各喷嘴的墨水排出状态还原成良好的状态;
还原处理判定装置,判定是否执行利用上述记录头还原装置的还原处理;
累计记录像素数计数器,将上述记录头的多个喷嘴分割成多个块,对传送到各块的记录像素数的累计值进行计数,
其中,上述还原处理判定装置,判定是否根据上述累计记录像素数计数器的值来执行上述还原处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判定为要执行上述还原处理的上述累计记录像素数计数器的值,对上述墨水供给口附近的块设定得较大。
17.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记录头还原装置,将记录头的各喷嘴的墨水排出状态还原成良好的状态;
存储装置,存储由上述多个喷嘴的每一个喷嘴进行了记录的累计记录像素数;
还原操作判定装置,为了判定是否执行上述记录头还原装置的还原处理,对应于上述多个喷嘴而设定不同的值的记录像素数,判定由上述多个喷嘴的每一个喷嘴进行了记录的累计记录像素数是否达到了设定的记录像素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判定为要执行上述还原处理的上述累计记录像素数的值,对上述墨水供给口附近的喷嘴设定得较大。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判定为要执行上述还原处理的上述累计记录像素数的值,若比较上述记录头的中央部和端部,则对上述中央部设定得较大,而对上述端部设定得较小。
20.一种记录头的还原方法,所述方法用于通过从配置排列在记录头的多个喷嘴的每一个喷嘴向记录介质排出墨水而在上述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喷墨记录装置,使上述记录头的各喷嘴的墨水排出状态还原成良好的状态,其特征在于,
具有还原处理判定步骤,将上述多个喷嘴分割成多个块,在上述每一个该块中,对构成上述块的多个喷嘴的排出次数进行计数,在上述计数的每块的累计排出次数的至少一个达到预定的阈值时,判定为执行上述还原处理。
21.一种记录装置,从配置排列在记录头的多个喷嘴的每一个喷嘴向记录介质排出墨水而进行记录,其特征在于,包括:
记录头还原装置,用于还原具有排出墨水的多个喷嘴的记录头的墨水排出;
还原操作判定装置,为了判定是否执行利用上述记录头还原装置的还原操作,根据用上述记录头的预定的喷嘴所记录的累计排出次数来进行判定。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上述累计排出次数达到预定值时执行上述记录头还原装置的还原操作的装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上述预定的喷嘴中的任意一个喷嘴的累计排出次数达到预定值时执行上述还原操作的装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1至2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预定值是依上述预定的喷嘴而不同的值。
CNB031349501A 2002-09-30 2003-09-30 喷墨记录装置和记录头的还原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242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85182/2002 2002-09-30
JP2002285182A JP2004114650A (ja) 2002-09-30 2002-09-30 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3459A CN1493459A (zh) 2004-05-05
CN1262423C true CN1262423C (zh) 2006-07-05

Family

ID=32278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3495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2423C (zh) 2002-09-30 2003-09-30 喷墨记录装置和记录头的还原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175252B2 (zh)
JP (1) JP2004114650A (zh)
CN (1) CN1262423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63624B2 (en) * 2003-09-19 2013-06-11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ensuring data security among participants in a web-centric insurance management system
US7625080B2 (en) * 2004-06-18 2009-12-0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ir management in a fluid ejection device
NL1028176C2 (nl) * 2005-02-03 2006-08-07 Oce Tech Bv Werkwijze voor het gereedmaken van een inktkanaal van een inkjet printkop, en een inkjet printer aangepast om deze werkwijze uit te voeren.
JP4621045B2 (ja) * 2005-03-23 2011-01-26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KR100727968B1 (ko) * 2005-08-24 2007-06-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도트 개수 산출 방법 및 장치
JP2007253561A (ja) * 2006-03-24 2007-10-04 Fujifilm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駆動装置及び方法
JP4953703B2 (ja) * 2006-06-19 2012-06-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吐出不良検出方法
JP2008137301A (ja) * 2006-12-04 2008-06-19 Brother Ind Ltd 画像記録装置
JP5247075B2 (ja) * 2007-06-29 2013-07-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該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0058453A (ja) * 2008-09-05 2010-03-18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2010058451A (ja) * 2008-09-05 2010-03-18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CN106696464B (zh) * 2015-07-29 2018-09-11 三纬国际立体列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调整三维打印机喷头使用量的方法及控制装置
JP2017189900A (ja) * 2016-04-13 2017-10-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
JP6796466B2 (ja) * 2016-11-24 2020-12-09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89581B1 (en) * 1992-09-25 1997-11-12 Hewlett-Packard Company Drop count-based ink-jet printer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US6382764B1 (en) * 1994-07-29 2002-05-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unting number of ejected ink droplets for controlling printhead recovery
JP3376112B2 (ja) * 1994-07-29 2003-0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およびその回復制御方法
JPH08132648A (ja) 1994-11-07 1996-05-28 Canon Aptecs Kk カラープリンタ装置
JP3219950B2 (ja) * 1994-12-01 2001-10-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吐出回復方法
JPH1058667A (ja) * 1996-08-13 1998-03-03 Asahi Optical Co Ltd プリント回路基板用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H10230621A (ja) * 1997-02-19 1998-09-02 Canon Inc 画像記録装置
JPH11240165A (ja) * 1997-12-26 1999-09-0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ヘッドの吐出回復方法
JP3884878B2 (ja) * 1999-02-24 2007-0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吸引回復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175252B2 (en) 2007-02-13
CN1493459A (zh) 2004-05-05
US20040207683A1 (en) 2004-10-21
JP2004114650A (ja) 2004-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2423C (zh) 喷墨记录装置和记录头的还原方法
US814703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517106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110234676A1 (en) Method of printing test pattern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1663797A (zh) 喷墨记录装置和该装置的预排出控制方法
US752401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nozzle restoring method
CN1488504A (zh) 记录装置和预备排出控制方法
JP2009172966A (ja) 画像出力装置及び異常検出方法
CN1590095A (zh) 打印装置和点位置调整方法
JP5066475B2 (ja) 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1939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240983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preliminary discharge control method
CN1526555A (zh) 喷墨记录装置及其清洗控制方法
CN100351097C (zh) 测试图案打印方法及成像设备
US7798601B2 (en)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vering the same
JP474341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H1027278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20057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850670B2 (ja) 記録装置
US8845055B2 (en) Control apparatus for a liquid ejecting hea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a liquid ejecting head
CN1498760A (zh) 喷墨记录装置的记录动作中断后的恢复控制
JP2009241542A (ja) 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626345A (zh) 喷墨记录装置和喷墨记录方法
JP201103710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記録方法
JP4630558B2 (ja) 記録装置及び回復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705

Termination date: 201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