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26555A - 喷墨记录装置及其清洗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装置及其清洗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26555A
CN1526555A CNA2004100069022A CN200410006902A CN1526555A CN 1526555 A CN1526555 A CN 1526555A CN A2004100069022 A CNA2004100069022 A CN A2004100069022A CN 200410006902 A CN200410006902 A CN 200410006902A CN 1526555 A CN1526555 A CN 15265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outlet group
ink
discharge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0690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94017C (zh
Inventor
坂本敦
神田英彦
杉本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5265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265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401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401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36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using history dat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8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controlling heads based on heating elements forming bub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包括:具有形成有多个排出口组的排出口面的记录头,所述排出口组由排出墨水的多个排出口构成;和清洗上述排出口面的清洗装置,还包括:计数装置,对上述每个排出口组的墨水的排出数进行计数并存储;以及清洗控制装置,根据多个上述排出口组的各自的墨水排出数,利用上述清洗装置来实施上述排出口面的清洗,其中,在清洗控制装置中,上述多个排出口组中根据从上述记录头的预定位置上所形成的排出口组排出的墨水的排出数而实施清洗时的墨水的排出数,与根据从与形成于上述预定位置的排出口组不同的位置上所形成的其他的排出口组排出的墨水的排出数而实施清洗时的墨水的排出数不同。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装置及其清洗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通过排出墨水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喷墨方式的记录装置及其清洗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历来,出于低噪音化、使用的低成本化、装置易于小型化等的原因,喷墨记录装置被广泛应用在打印机和复印机等,其中,使用热能作为排出墨水的能量,并通过由此产生的气泡来排出墨水的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最近正在不断普及。
在喷墨记录装置中,当在排出口面(形成排出口,与记录介质相向的记录头的端面)上附着不需要的墨滴或纸粉等异物时,会出现由于墨水的排出方向偏离而导致墨滴的落点错位,从而引起图像品质降低的情况。即,在喷墨记录装置中,因为从记录头向被记录材料(纸或者OHP胶片等)排出墨滴进行记录,由于除排出的主墨滴之外所产生的微细墨滴,或者由于墨滴击中被记录材料而产生上的反弹等在记录头的排出口面上附着微细墨滴,使该排出口面成为润湿状态。把该排出时产生的主墨滴以外的微细墨滴、以及由墨滴的反弹等产生的微细墨滴称作墨水雾滴,或者也简单地称作雾滴。而且,当排出口面被墨水润湿,而使该墨水在排出口的周围大量聚集时,会引起墨水排出受阻而向不定方向排出(歪扭),或者会引起墨滴不能排出(不排出)的弊端。
因此,为了消除在喷墨记录装置中由于使用液体墨水而引起的上述缺点,在喷墨式记录头中通过在界面(排出口面)处形成疏水剂,使其排斥排出口附近的墨滴,从而防止不排出或者歪扭。此外,作为在其他的记录装置上罕见的固有的结构,设置和排出口面接触的擦拭部件,通过其两者间的相对移动来擦除排出口面上的墨滴等异物,由此使排出口面被刷新(复原),从而能预防排出方向的偏离或不排出而完成复原的工作。作为上述擦拭机构,多采用通过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的刮片(擦净器)擦拭排出口面,来擦除上述不需要的墨滴的结构。此外,关于上述擦拭机构的动作时刻,一般是在记录中或者记录完成后进行排出口面上的附着物的除去。
在特开2000-094701号公报(美国专利第6283574号说明书)中公开了这样一种结构:为了减低在记录纸1页内的由擦拭动作引发的记录浓度变化而产生的浓度不均匀,以设定的条件控制在在记录纸排纸后所实施擦拭动作,由此减低在下一页记录纸1页内进行记录期间的擦拭频率。
但是,关于如上所述的现有的喷墨记录装置,当擦拭动作或者擦拭次数增加时,会导致在记录头表面形成的疏水剂被剥落,此外产生界面的磨耗,存在记录头的寿命变短的问题。
此外,随着近年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的需要,形成排出口组或排出口列的记录元件基板(半导体芯片)的小型化不断发展。进而,通过谋求记录装置的高画质化,使更小墨滴飞行的液滴细化和排出口的配置高密度化不断发展。通过记录元件基板的小型化、以及排出口的配置的高密度化的进展,在在此之前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并不显著的问题就变得明显化起来。下面关于这个问题进行详细叙述。
对于分别从相邻的多个的排出口组或者排出口列排出的墨滴,与从单独的排出口组或者排出口列排出的墨滴相比,会受到由从相邻的排出口组或者排出口列飞行的墨滴形成的气流的影响。具体地说,在墨滴从排出口排出并击中记录介质的时候,产生沿着墨滴轨迹的下降气流和沿着记录介质在墨滴的落点周围扩展的气流。这样的排出口的排出口列是多个,从各个的排出口列排出墨滴的时候,由各个排出口列的墨滴形成的沿记录介质的各股气流之间相互碰撞,由此产生从墨滴的落点产朝向各个排出口列的上升气流。上述的记录元件基板的小型化使相邻的排出口组或排出口列的间隔变窄,此外排出口的高密度化后,与以前的记录装置相比,从相邻的排出口飞行出来的墨滴形成的气流的影响变大。
结果是根据在记录装置中的记录头的排出口组或排出口列间的距离、排出频率和墨滴的排出速度,由排出时的主滴以外的墨滴和击中时反弹产生的雾滴,受到气流的影响被卷起并附着在形成记录头的排出口的界面上。这样,由于相邻的排出口组或排出口列的间隔狭窄,与现有的喷墨记录装置比较,在记录的图像中更容易引起墨滴的落点错位或者墨滴排不出来的不排出等的弊端。因此,随着相邻的排出口组或排出口列的间隔狭窄,为了得到稳定的图像,进行清洗和擦拭的排出口的清洗装置对记录头进行实施操作的频率不得不急剧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借鉴上述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点的基础上,目的是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及其清洗控制方法,其能对于安装于记录装置上的记录头的记录元件基板的小型化、墨滴的小微细化、以及排出口的高密度化先进的喷墨记录装置,消除由记录头界面上附着墨滴等的影响而引起的图像不良,并使记录头的寿命缩短,能通过对应于记录头的排出口列的配置,适时地实施清洗,从而能够输出稳定的记录图像,且成本低廉。
为解决上述课题,达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包括:具有形成有多个排出口组的排出口面的记录头,所述排出口组由排出墨水的多个排出口构成;和清洗上述排出口面的清洗装置,还包括:计数装置,对上述每个排出口组的墨水的排出数进行计数并存储;以及清洗控制装置,根据多个上述排出口组的各自的墨水排出数,利用上述清洗装置来实施上述排出口面的清洗,其中,在清洗控制装置中,上述多个排出口组中根据从上述记录头的预定位置上所形成的排出口组排出的墨水的排出数而实施清洗时的墨水的排出数,与根据从与形成于上述预定位置的排出口组不同的位置上所形成的其他的排出口组排出的墨水的排出数而实施清洗时的墨水的排出数不同。
另外,最好是在上述喷墨记录装置中,上述清洗控制装置,基于存储于上述计数装置中的上述各排出口组的排出数,来判断根据形成上述排出口组的位置而不同的预定的清洗条件是否已成立,在上述预定的清洗条件成立时实施清洗。
另外,最好是在上述喷墨记录装置中,上述清洗控制装置,以上述每个排出口组的排出数是否达到预定数作为上述预定的清洗条件而进行判断;上述预定的清洗条件中,与配置在外侧的排出口组对应的上述预定数,和对应于比上述配置于外侧的排出口组更靠内侧的位置所配置的排出口组的上述预定数不同。
另外,最好是在上述喷墨记录装置中,上述清洗控制装置,以上述每个排出口组的排出数是否达到预定数作为上述预定的清洗条件而进行判断;上述预定的清洗条件中,与形成于预定位置的排出口组对应的上述预定数,和对应于在形成于上述预定位置的排出口组的外侧所形成的上述其他排出口组的上述预定数不同。
另外,最好是在上述喷墨记录装置中,上述清洗控制装置,以上述各排出口组的排出数乘以加权系数后所得的值是否达到预定数,作为上述清洗条件而进行判断;与配置在外侧的排出口组对应的上述加权系数,和对应于比配置于外侧的排出口组更靠内侧的位置所配置的排出口组的上述加权系数不同。
另外,最好是在上述喷墨记录装置中,上述清洗控制装置,以上述各排出口组的排出数乘以加权系数后所得的值是否达到预定数,作为上述清洗条件而进行判断;与上述预定的排出口组对应的上述加权系数,和对应于在比上述预定的排出口组更靠外侧的位置所配置的上述其他排出口组的上述加权系数不同。
另外,最好是在上述喷墨记录装置中,与上述配置于外侧的排出口组对应的上述预定数,大于对应于在比上述配置在外侧的排出口组更靠内侧的位置所配置的排出口组的上述预定数。
另外,最好是在上述喷墨记录装置中,与上述配置于外侧的排出口组对应的上述加权系数,小于对应于在比上述配置在外侧的排出口组更靠内侧的位置所配置的排出口组的上述加权系数。
另外,最好是在上述喷墨记录装置中,还具有:检测装置,检测形成于上述记录头的上述排出口组之间的距离;和设定装置,根据由上述检测装置所检测出的上述排出口组之间的距离,来设定清洗条件。
另外,最好是在上述喷墨记录装置中,当由上述清洗控制装置判断为对上述各墨水的排出口组中的任一排出口组的上述预定的清洗条件成立时,上述清洗控制装置实施上述排出口面的清洗。
另外,最好是在上述喷墨记录装置中,上述清洗控制装置,取上述各排出口组的排出数乘以根据形成上述排出口组的位置的加权系数后的值作为从上述记录头排出的墨水排出数,基于从上述记录头排出的墨水排出数,来判断上述记录头的清洗条件是否已成立,当上述记录头的清洗条件成立时实施清洗。
另外,最好是在上述喷墨记录装置中,与形成于上述预定位置的排出口组对应的上述加权系数,和对应于在比配置于上述预定位置的排出口组更靠外侧的位置所形成的排出口组的上述加权系数不同。
另外,最好是在上述喷墨记录装置中,还具有检测装置,检测形成于上述记录头上的上述排出口组间的距离;根据由上述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排出口组间的距离,来变更上述加权系数。
另外,最好是在上述喷墨记录装置中,上述清洗装置是通过弹性部件擦拭上述排出口的端面的擦拭机构。
另外,最好是在上述喷墨记录装置中,至少对黄色、品红色、深蓝色的各颜色设置有上述排出口组。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装置的清洗控制方法,该喷墨记录装置包括:具有形成有多个排出口组的排出口面的记录头,所述排出口组由排出墨水的多个排出口构成;和清洗上述排出口面的清洗装置,该方法包括:计数步骤,对上述每个排出口组的墨水的排出数进行计数并存储;以及清洗控制步骤,根据多个上述排出口组的各自的墨水排出数,利用上述清洗装置来实施上述排出口面的清洗,其中,在清洗控制步骤中,上述多个排出口组中根据从上述记录头的预定位置上所形成的排出口组排出的墨水的排出数而实施清洗时的墨水的排出数,与根据从与形成于上述预定位置的排出口组不同的位置上所形成的其他的排出口组排出的墨水的排出数而实施清洗时的墨水的排出数不同。
另外,最好是在上述方法中,上述清洗控制步骤,取上述各排出口组的排出数乘以根据形成上述排出口组的位置的加权系数后的值,作为从上述记录头排出的墨水排出数,基于从上述记录头排出的墨水排出数,来判断上述记录头的清洗条件是否已成立,当上述记录头的清洗条件成立时实施清洗。
另外,最好是在上述方法中,在上述清洗控制步骤中,当上述计数步骤所存储的上述各排出口组的排出数达到预定数时,判断为清洗条件已成立,实施上述排出口面的清洗的步骤;与配置在外侧的排出口组对应的上述预定数,和对应于在比上述配置于外侧的排出口组更靠内侧的位置所配置的排出口组的上述预定数不同。
另外,最好是在上述方法中,在上述清洗控制步骤中,当上述计数步骤所存储的上述各排出口组的排出数乘以加权系数后得到的值达到预定数时,判断为清洗条件已成立,实施上述排出口面的清洗的步骤;与在配置外侧的排出口组对应的上述加权系数,和对应于在比上述配置于外侧的排出口组更靠内侧的位置所配置的排出口组的上述加权系数不同。
通过上述结构,能通过控制,避免由于在记录头界面所附着的墨滴等的影响而引起的图像不良,并使记录头的寿命不会变短,由此,能向用户提供更高画质、低价格且可靠性高的喷墨记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另外,本发明的所指排出口组包含每种墨水包含1列、者2列或更多列的各种情况。
如上述说明所述,通过本发明,例如,对于任意结构的喷墨记录头的排出口,能提供稳定的记录图像的可靠性高的清洗装置,并能实现喷墨打印机的主体和记录头各个结构的低成本化,由此能够向用户提供低价更低廉且可靠性高的喷墨记录装置。
本发明其它目的和特征将在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得以进一步的阐明,其中,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仅限于此,本发明以权利要求书所涵盖的范围为准。
附图说明
图1是可以适用于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概略透视图。
图2是图1的用在喷墨记录装置中使用的喷墨盒的透视图。
图3A是从排出方向侧看到的具有排出3色(C、M、Y)墨水的3个排出口组的记录头的示意图,图3B是图3A的用虚线所包围的部分X的放大图,是表示配置有3个由每种墨水颜色由2列排出口列构成的排出口组的示意图,图3C是表示每种墨水颜色由1列排出口列构成,配置3列排出口列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各排出口组的清洗实施阈值的图。
图5是表示在使用图3B的记录头的情况,当对于各色的排出口组设定相同的擦拭实施阈值时,与按图4所示那样设定摩擦实施阈值时的效果比较图。
图6A是从排出方向的侧面看到的具有排出4色(C、M、Y、BK)墨水的4个排出口组的记录头的示意图,图6B是图6A的用虚线所包围的部分X的放大图。
图7是表示各排出口组的清洗实施阈值的图。
图8是表示对于3个排出口组从按照品红色、黄色、深蓝色的顺序配置的情况的各排出口排出的点数进行的计数值的乘法运算处理的值的图。
图9是在使用图3B的记录头的时,当对于各色排出口组的排出点数设定相同的加权系数时,与按图8所示的那样使中央侧配置的排出口组的排出点数的加权系数和对于在其两侧配置的两个排出口组的排出点数的加权系数设定为不同的值的情况的效果对比图。
具体实施形式
接下来,参考附加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具备按照本发明的代表实施方式的喷墨方式进行记录的记录头的记录装置的概略结构的透视图。
在图1中,1是在其上方具有墨水容器,在其下方具有记录头,进而设置有接收用于驱动记录头的信号等的连接器的喷墨墨盒(以下简称为墨盒),2是安装多个的墨盒1的滑架。在多个墨盒1的各个墨水容器里分别装有黄色、品红色、深蓝色、黑色等不同颜色的墨水。此外,在滑架2上设置有传递用于驱动设置在各墨盒1上的记录头的信号等的连接器支架,其与该记录头电连接。在图1的示例中搭载有4个墨盒1,其中从左边起依次收容有分别内装品红色、黄色、深蓝色、黑色的各种墨水。
3是在使记录头往复移动方向(主扫描方向)上形成的、滑动自如地支撑滑架2的扫描轨道,4是滑架电机,9是传递用于使滑架2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的滑架电机4的驱动力的驱动带,5和6、以及7和8是配置在记录头向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位置的前后并夹持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辊对,P是纸等记录介质。记录介质P被压接在将其记录面限制成为平面的压纸台板(未图示)的导向面上。
此外,在滑架2上安装的墨盒1具备的记录头,其从滑架2向下方突出并位于输送辊6和8之间,形成有记录头的排出口的端面与压接在压纸台板(未图示)的导向面上的记录介质P平行相向。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上,主要的复原系统单元配设在图1的下侧的初始位置侧。
关于上述复原系统单元,11是压盖单元,其分别对应4个墨盒1分别所具备的各记录头而配设,并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升降。在滑架2在初始位置时,压盖单元11通过与记录头接合而将其盖住,能防止记录头的排出口内的墨水蒸发,防止墨水的粘度增加,或者因挥发成分蒸发而凝固所造成的排出不良的情况。
此外,压盖单元11的内部连通到泵单元(未图示)。该泵单元按照需要生成负压。负压生成的时刻是,例如,一旦记录头排出不良的时候,压盖单元11与记录头接合而吸引记录头内的墨水的吸引复原的时候,和清除排至压盖单元11的盖内墨水(也称作空吸引)的时候等。
12是夹着记录介质P的记录工作领域而设置在与初始位置相反侧的预备排出接受部,进行从记录头的排出口向预备排出接受部12排出不用于记录的墨滴的预备排出操作。该预备排出接受部12在图1的上侧,是复原系统单元的一种。另外,也可以在复原系统单元上设置由橡胶等弹性部件构成的刮片,擦拭附着在记录头的形成有排出口的端面(以下也称作排出口面、界面)上的液滴。此外,为了消除排出口的擦拭产生的废物的压入记录头内,擦拭后实施预备排出,从而使排出状态稳定化。
另外,在本实施状态的记录装置中,用于输送记录介质P的输送用驱动电机和用于使复原系统单元工作的驱动电机共通使用。
此外,作为未图示的复原系统单元,具备用于计数并存储每个排出口组单位时间内的墨水排出数的计数器及存储器,根据每个排出口组的排出数判断后述的清洗条件是否成立的机构或实施该过程的计数器或存储器,以及在判断该清洗条件成立时实施通过清洗装置进行排出口端面的清洗的控制机构或实施该过程的运算电路。
这里,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复原系统单元的特征点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状态中,上述清洗条件被设定为对应于按照每种墨水的排出口组的位置而不同的条件。
此外,作为第1实施方式的清洗条件,在判断每个排出口组的累计排出数是否达到预定的清洗实施阈值时使用的清洗实施阈值,其对应配置在最外侧的排出口组和配置在该排出口组之间的排出口组,设定为不同的值。
进而,在配置于最外侧的排出口组之间所配置的排出口组的清洗实施阈值,被设定成比配置在最外侧的排出口组的清洗实施阈值小的值。
此外,作为第2实施方式的清洗条件,判断在每个排出口组的排出数上乘以加权系数的值是否达到预定的清洗实施阈值,在配置在最外侧的排出口组和配置在该最外侧排出口组之间的排出口组中,加权系数被设定成不同的值。
进而,配置在配置于最外侧的排出口组之间的排出口组的加权系数,设定成比配置在最外侧的排出口组的加权系数大的值。
图2是记录头和墨水容器成为一体的喷墨墨盒的透视图。
墨盒1如图2所示,上方有墨水容器21,下方有记录头22,进而,在墨水容器21的上部设置气孔23,在与墨水容器21并排的位置上设置有记录头侧连接器24。连接器24在接收用于驱动记录头22的信号的同时输出墨水余量检测信号。在记录头22中,形成具有在图中下方的底面侧开有多个排出口的排出口面25,在与各排出口连通的液路部分中配置有排出墨水所必须的产生热能的电气热变换体。
图3A是图3是从排出方向侧看到的具有排出3色(C、M、Y)墨水的3个排出口组的记录头的示意图。
31是形成配线的TAB部,32表示形成排出口的芯片部。从左侧开始以品红色(M),黄色(Y),深蓝色(C)的顺序以宽a的间隔等间隔形成排出口组。图3B为图3A的虚线围成的部分X的放大图,33和34是品红色(M)的排出口列,由这2个排出口列构成品红色(M)的排出口组。同样35和36是黄色(Y),37和38是深蓝色(C)的排出口列,由各自的2个排出口列构成各色的排出口组。
此外,品红色(M)和黄色(Y),黄色(Y)和深蓝色(C)的各排出口组之间的间隔为a,品红色(M)与深蓝色(C)各排出口组之间的距离为b。在这个记录头中,例如宽a为1.5mm,则宽b为3mm。
此外,排出口列方向的排出口的间隔为600dpi,2个排出口列交替配置。此外,从该排出口排出的墨滴的排出量例如为5pl,排出速度大约为15mm/sec。
图4是表示本发明特征点的图,其中如图3A-3C所示3色的排出口组从左侧开始以品红色(M)、黄色(Y)、深蓝色(C)为顺序来配置的情况下从0开始计数从各排出口组排出的点数,设定进行清扫记录头的排出口面的清洗的排出点数的计数值(清洗实施阈值)。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以擦拭为例对清洗装置进行了说明,所以在以下清洗实施阈值意味着擦拭实施阈值。在本实施方式中,比较来自预定的排出口组的累计排出数和对应于预定的排出口组的清洗实施阈值,如果累计排出数超出清洗实施阈值就实施清洗。
图4的第1排,表示3个排出口组中在中央侧配置的黄色的排出口组的擦拭实施阈值,在清洗实施阈值中15840000dot与打印1/2张每点为600dpi×600dpi的4800×6600像素的图像的点数(排出数)相当。图4的第2排,3个排出口组中配置在外侧(配置在配置于中央侧的黄色的排出口组中的外侧)的2个排出口组品红色和深蓝色的擦拭实施阈值是31680000dot,与打印1张每点为600dpi×600dpi的4800×6600像素的图像的点数相当。即,对应于每种墨水的排出口组的位置,配置在配置于最外侧的排出口组之间的排出口组的擦拭实施阈值与配置在最外侧的2个排出口组的擦拭实施阈值相比设定为低1/2。换言之,对应于每种墨水的排出口组的位置擦拭实施阈值被设定为不同的值。
另外,本实施状态使用的记录头,在与排列排出口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并列形成排出口组或排出口列,在这个排出口组或排出口列并行的方向在外侧形成的排出口组或排出口列的擦拭实施阈值,和比起在其外侧形成的排出口组或排出口列在内侧形成的排出口组或排出口列的擦拭实施阈值被设定为不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记录头往复移动的方向(主扫描方向)与排出口组或排出口列的并排的方向是大体相同方向。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B所示,虽然以品红色、黄色、深蓝色的各排出口组由2列排出口列构成的记录头为前提进行了说明,但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其他方式的记录头,如图3C所示品红色、黄色、深蓝色的各色即使由1列排出口列构成的记录头也能够得到与以下说明效果同等的效果。即,本实施状态的排出口组也包含每种墨水排出口列为1个和2个以上的所有情况。
图3C的33是品红色(M)、35是黄色(Y)、37是深蓝色(C)的各排出口列,各色由1个排出口列构成。此外,品红色(M)和黄色(Y)、以及黄色(Y)和深蓝色(C)的各排出口列(组)的间隔为a,品红色(M)和深蓝色(C)的各排出口列(组)的间隔为b。
在图3C的记录头的情况,与图4说明的一样,3个排出口列中在中央配置的黄色的排出口列的擦拭实施阈值为15840000dot,3个排出口列中配置在外侧(配置在配置于中央侧的黄色的排出口列的两侧)的2个排出口列品红色和深蓝色的擦拭实施阈值为31680000dot。
图5是使用图3B的记录头的情况,是比较对于各色的排出口组一致地设定同样的擦拭实施阈值时,和设定上述实施方式的图4的擦拭实施阈值时的效果的图,表示由于擦拭实施阈值引起的图像不良(打印歪扭和打印缺失)和擦拭次数的图。
此时印刷的图像是A4规格的品红色、深蓝色、黄色的1次色实心图像(每点为600dpi×600dpi的4800×6600像素的图像)和红色(品红色和黄色)、绿色(黄色和深蓝色)、蓝色(深蓝色和品红色)的2次色实心图像(每点为600dpi×600dpi的4800×6600像素的图像)各10张,共计60张,在实心图像打印输出结果(记录介质)上检查是否产生打印歪扭和打印缺失。另外,在实心图像打印输出结果上检查是否产生打印歪扭及打印缺失等的图像不良之外,还能通过在输出实心图像打印的图像之后记录预定的类型来检查是否产生画像不良。
图5的上排是将各色的排出口组的擦拭实施阈值一律设定为31680000dot的情况。这种情况,擦拭次数为60次,虽然与中排与下排相比是最少的,但是使用相邻的排出口组形成图像的红色(品红色和黄色)、绿色(黄色和深蓝色)的打印中图像不良的打印歪扭和不排出引起的打印缺失的产生率非常高,打印歪扭红色的10张中有8张,绿色的10张中有8张产生,共计60张中有16张。此外,打印缺失红色的10张中有5张,绿色的10张中有6张产生,共计60张中有11张。
根据图5的上排,可以知道进行从相邻的排出口组没有进行墨水的排出的1次色实心图像的记录时,和进行相邻的排出口组间距离大的蓝色的2次色实心图像的记录的时候,没有产生打印歪扭和打印缺失,在进行相邻排出口组间的距离窄的红色和绿色的2次色实心图像的记录的时候,产生打印歪扭和打印缺失。
如上述结果,在红色和绿色打印时发生的打印歪扭和打印缺失,因为从相邻的排出口组各自排出的墨滴与从单独的排出口组排出的墨滴相比更容易受到飞行相邻的墨滴形成的气流的影响,所以排出时主滴以外的墨水液滴和击中时的反弹引起的雾滴受到气流影响被卷起附着在界面上的可能性很高。因此,可以认为各色的每个排出口组设定相同的擦拭实施阈值:31680000dot的场合,与进行1次色的打印情况相比,在相邻的喷嘴列进行打印的红色和绿的2次色、或进行3次色打印的情况下,引起排出歪扭和不排出的图像不良的可能性高。
与上排相比,图5的中排是将各排出口组的擦拭实施阈值一律设定为一半15840000dot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使用相邻的排出口组在形成图像的红色(品红色和黄色)、绿色(黄色和深蓝色)打印中没有产生图像不良的打印缺失和打印歪扭。其原因在于,虽然擦拭实施阈值一律是相同的值15840000dot,与图5的上排的31680000dot的时候相比擦拭实施频率快2倍,所以在相邻的排出口组的墨水排出时产生的相互气流的影响的墨滴和雾滴附着于向界面而产生图像不良之前,就实施了擦拭。但是,因为摩擦实施频率快2倍,所以打印相同张数的相同的图像的情况,擦拭的次数最多为120次。因此,由于擦拭引起的记录头的磨耗变快,记录头的寿命降低。
对此,图5的下排是以图4说明的例子,对应于各色每个排出口组的位置设定不同的擦拭实施阈值,例如,配置于最外侧的排出口组深蓝色和品红色之间所配置的黄色排出口组的擦拭实施阈值为15840000dot,配置在最外侧的2个排出口组深蓝色和品红色的擦拭实施阈值为31680000dot。其结果是,由于与在使用相邻的排出口组的2次色的红色和绿色中一律设定成高的擦拭实施阈值:31680000dot的情况相比,排出点数超过配置在中央的黄色的排出口组的擦拭实施阈值:15840000dot,所以就不用过快实施记录头的擦拭,即可防止排出歪扭和不排出的图像不良。
此外,即使对于相同的2次色打印,因为使用配置于中央侧的黄色的排出口组的两侧所配置的2色品红色和深蓝色的排出口组进行蓝色打印,品红色和深蓝色的擦拭实施阈值比黄色的大,所以与进行其它的2次色打印的情况相比,擦拭实施次数少。因此,可以不产生图像不良的打印缺失和打印歪扭,并且擦拭的次数减少到90次。
即,可以确认,通过统一设定低擦拭实施阈值能使由擦拭引起的记录头的磨耗大大下降,所以使记录头的寿命延长,如统一设定高擦拭实施阈值,则能避免打印缺失和打印歪扭的图像不良。
这样,对应于各色各自的排出口组的位置设定擦拭实施阈值为不同的值,例如,通过设定设置在设置于最外侧的排出口组间的排出口组的擦拭实施阈值,和设置在最外侧的2个排出口组的擦拭实施阈值为不同的值,就防止在相邻的排出口组间同时排出时相互的墨水排出产成的气流的影响所造成的界面的墨水附着,此外,因为擦拭实施次数没有增加到所需要的值以上,所以就能提供能输出稳定的图像且具有良好耐久性的喷墨打印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擦拭装置作为进行记录头的排出口面的清洗的装置,但是本实施方式也适用于吸入等的其他的清洗装置。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状态中的结构为,在多个的排出口组中设定的排出口组的清洗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不只是对设定的排出口组,而是对全部多个的排出口组,即对记录头的排出口面的进行清洗,但是在能够分别清洗多个的排出口组的记录装置中,也可以是只清洗条件成立的排出口组的结构。不只是对预定的排出口组,而是同时对全部多个排出口组进行清洗的结构中,对于预定的排出口组的清洗条件成立而行清洗的时候,不仅累计排出口组的排出数,还需清除进行清洗的排出口组的累计排出数来作为初始值。
此外,该本实施状态的排出计数的方法是从0开始的正计数,也可以采用从一定的值向下的倒计数。但是,在倒计数的情况下,配置在中央侧的排出口组的擦拭实施阈值应小于配置在配置于中央侧的排出口组的两侧的2个排出口组的擦拭实施阈值。这是因为,从中央侧的排出口组排出的实际的墨水排出数和从最外侧的2个排出口组排出的实际的墨水排出数为相同的值的情况,有必要使中央侧的排出口组比两侧的排出口组先实施擦拭而设定擦拭实施阈值。
此外,作为与本实施方式的记录头不同的方式,如图6所示对并列4个排出口组的记录头上的擦拭实施阈值的设定进行说明。
图6A是从排出口方向看有4个排出4色(C、M、Y、BK)墨水的排出口组的记录头的示意图。
61是形成配线的TAB部,62是表示形成有排出口的芯片部。从左侧开始以品红色、黄色、深蓝色、黑色的顺序以宽a的间隔形成等间隔的排出口组。图6B是用6A的虚线围成的部分X的放大图,63和64是品红色的排出口列,由这2个排出口列构成品红色的排出口组。同样65和66是黄色、67和68是深蓝色、69和70是黑色的各排出口列,各自的2列的排出口构成各色的排出口组。
此外,品红色和黄色、黄色和深蓝色、深蓝色和黑色的各排出口组之间的间隔是a,品红色和深蓝色、黄色和黑色的各排出口组之间的间隔是b。此外,品红色和黑色的各排出口组之间的间隔是c。在这个记录头中,宽a是1.5mm、宽b是3.0mm、宽c是4.5mm。
此外,排出口列方向的排出口的间隔是600dpi,2个排出口列交替配置。此外,从这些排出口排出的墨滴的排出量是5pl,排出速度大约是15mm/sec。
图7为在如图6A、6B所示4色的排出口组从左侧开始以品红色、黄色、深蓝色、黑色的顺序配置的情况下,从0计数从各个排出口组排出的点数,设定进行清扫记录头的排出口面的擦拭的排出点数的计数值(擦拭实施阈值)的装置。
图7的第1排中,4个排出口组中配置在中央侧的黄色和深蓝色的擦拭实施阈值为15840000dot,与打印1/2张每点为600dpi×600dpi的4800×6600像素的图像的点数相当。图7的第2排中,4个排出口组中配置在最外侧的2个排出口组品红色和黑色的擦拭实施阈值为31680000dot,与打印1张每点为600dpi×600dpi的4800×6600像素的图像的点数相当。也就是说,对应于每种墨水的排出口组的位置,设定在配置于最外侧的排出口组之间所设置的排出口组的擦拭实施阈值与配置在最外侧的2个排出口组的擦拭实施阈值相比低1/2倍。换而言之,对应于每种墨水的排出口组的位置擦拭实施阈值设定为不同的值。
这样,在由4个排出口组构成的记录头的情况上也同样,对应于各色的排出口组的位置设定擦拭实施阈值为不同的值,例如,通过设定在配置于最外侧的排出口组之间所配置的排出口组的擦拭实施阈值与配置在最外侧的2个排出口组的擦拭实施阈值为不同的值,就能防止相邻的排出口组间的同时排出时相互的墨水排出而产生的气流的影响造成界面的墨水附着,此外,因为擦拭实施次数没有增加到所需要的值以上,所以就能够提供能输出稳定图像并具有良好耐久性的喷墨打印机。
此外,在由5个或5个以上的排出口组构成的记录头中也同样,对应于各色墨水的排出口组的位置,通过设定配置在中央侧的排出口组的擦拭实施阈值与配置在最外侧的2个排出口组的擦拭实施阈值为不同的值,就能够得到与本实施方式所述的效果相等的效果。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使用如图3B所示的对应一种颜色而具备2列排出口列的记录头的时候,虽然是将2列的排出口列作为1个排出口组来计算出排出口组的累计排出数的结构,如果与图3B的情况相比,排出口列间的距离更短的时候,就不能忽略从排出口列33、34的相邻的排出口列排出墨水的时候产生的气流的影响。这样的时候,计数各排出口列的每列的累计排出数,并使配置在最外侧的排出口列(33、38)和配置在配置于最外侧的排出口列之间的排出口列(34~37)具有不同的擦拭实施阈值。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对应于各色墨水的每个排出口组的位置,如果设定配置在中央侧的排出口组的清洗实施阈值和配置在其两侧的2个排出口组的清洗实施阈值为不同的值,那么就能够提供图像不良和记录头磨耗等较少的喷墨打印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装置,因为记录头不是可以交换的,所以虽然清洗实施阈值在同一排出口组中是恒定的值,但是对于排出口的配置不同的多个的记录头为可交换的记录装置中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也可为以下结构,即,设置可以检测排出口组或排出口列间的距离的检测装置,对应于排出口组或排出口列间的距离而变更清洗实施阈值。这个时候,在排出口组或排出口列间的距离比预定的距离宽的时候,使所有的排出口组或排出口列的清洗实施阈值为定值,而在排出口组或排出口列间的距离小于预定距离时,使外侧的排出口组或排出口列与在中侧的排出口组或排出口列的清洗实施阈值相异即可。
这样,通过对应于排出口组或排出口列间的距离是否过近,来设定清洗实施阈值,能够在减少图像不良的同时,也能够使记录头的磨耗减低。
此外,作为检测排出口组或排出口列间的距离的方法,可以在记录媒体上记录设定的图样,并由图像传感器读取图样来,由此检测排出口组或排出口列间的距离。此外,作为其他的方法,也可以在记录头上设置存储与排出口组或排出口列间的距离相关的信息的存储器,记录装置通过读取存储在被安装的记录头的存储器内的关于排出口组或排出口列间距离的信息,可以检测排出口组或排出口列间的距离。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比较从设定的排出口组或排出口列的排出数和清洗实施阈值来判断用于实施清洗工作的清洗实施条件是否成立,但是也可以比较从排出口组或排出口列排出的墨水排出量和清洗实施阈值。通过使用从排出口组或排出口列排出的排出量,即使对于可以在同一个记录头内排出不同的排出量的墨水的记录头,也能在适当时刻实施清洗,能够使图像不良减低。
第2实施方式
采用图3B的记录头对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3B是排出3色(C、M、Y)墨水的具有3个排出口组的记录头。
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安装该记录头的喷墨打印机上,不是对应于排出口组的位置设定不同的清洗实施阈值,而是在使用恒定的清洗实施阈值,在计算出来自排出口组的累计排出数的时候,按照以下说明的排出口组的位置进行对于每个排出口组的排出点数进行加权运算处理。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上述加权系数设定为不同的值。
图8是3个排出口组从左侧开始以品红色、黄色、深蓝色的顺序配置的情况,设定对应各排出口组排出的点数的计数值的累计处理值。此时,擦拭实施阈值与排出口组的位置无关,一律设定为31680000dot这一恒定值。图8的第1排是在3个排出口组中对于配置在中央侧的黄色的排出点数Din的加权乘法运算处理的值:Din×2,与打印1/2张每点为600dpi×600dpi的4800×6600像素的图像的点数相当。
图8的第2排,3个排出口组中,对于在配置于中央侧的排出口组的两侧所配置的2个排出口组品红色和深蓝色的排出点数Dout的加权乘法运算的值是Dout×1,与打印1张每点为600dpi×600dpi的4800×6600像素的图像的点数相当。
所谓Din是各排出口中的自配置在中央侧的排出口组的排出点数,所谓Dout是配置在最外侧(配置在中央侧的排出口组的两侧)的2个排出口组的排出点数。也就是说,对应于每种墨水的排出口组的位置,设定对于配置在中央侧的排出口组的排出点数的加权运算处理值(加权系数)为与对于配置在最外侧(配置在中央侧的排出口组的两侧)的2个排出口组的排出点数的加权运算处理值(在排出点数上乘以加权系数)的2倍。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加权运算处理是乘积处理,也可以是其他的运算处理。
图9是使用具有图3B的结构的记录头的情况下,不同两种加权系数设定方法的效果图,即,对于各色每个排出口组的排出点数一律设定相同的加权系数的情况,与设定对于配置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图8的中央侧的排出口组的排出点数的加权运算处理值和对于配置在最外侧(配置在中央侧的排出口组的两侧)的2个排出口组的排出点数的加权运算处理值为不同值的情况,其中,表示出通过对于每个排出口组的排出点数的加权值引起的图像不良情况和擦拭次数。
该印刷的图像是A4规格的品红色、深蓝色、黄色的1次色实心图像(每点为600dpi×600dpi的4800×6600像素的图像)和红色(品红色和黄色)、绿色(黄色和深蓝色)、蓝色(深蓝色和品红色)的2次色实心图像各10张,共计60张,在实心图像打印输出结果上检查是否产生图像不良。
图9的上排是将各色的排出口组的排出点数的加权乘积运算处理的值设定为统一的排出点数×1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最少擦拭的次数为60次,在使用相邻的排出口组形成图像的红色(品红色和黄色)、绿色(黄色和深蓝色)的打印中作为图像不良的打印歪扭和由不排出引起的打印缺失的产生率非常高,对于打印歪扭而言,红色中10张中有8张,绿色中10张有8张产生,共计60张中有16张。此外,对于打印缺失而言,红色中10张中有5张,绿色中10张中有6张产生,共计60张中有11张。
图9的中排,是将各色的排出口组的排出点数的加权乘积运算处理值设定为统一的排出点数×2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相邻的排出口组形成图像的红色(品红色和黄色)、绿色(黄色和深蓝色)的打印中没有产生作为图像不良的打印歪扭和由不排出引起的打印缺失。这是因为对于各色的排出口组的排出点数的加权乘积运算处理的值与上一排相比×2,排出点数的计数值与图9的上排的情况相比以2倍的速度进行累计,各排出口组上以2倍的速度达到相同的擦拭实施阈值,所以在相邻的排出口组的墨水排出时候产生的相互气流的影响的墨滴和雾滴在附着于界面而引起图像不良产生之前就实施了擦拭。但是,因为擦拭实施频率加快了2倍,打印同样的图像的同样张数的情况下,擦拭的次数最多为120次。因此,由于擦拭引起的记录头的磨耗变快,记录头的寿命降低。
对此,图9的下排是针对图8中说明的例子,对应于各色的各排出口组的位置设定加权处理值(加权系数)为不同的值,例如在配置于最外侧的排出口组深蓝色和品红色之间所设置的黄色的排出口组的加权处理值(加权系数×2)设定为Din×2,配置在最外侧的2个排出口组深蓝色和品红色的加权处理值(加权系数×1)设定为Dout×1的情况。结果是,与在使用相邻的排出口组的2次色红色和绿色上设定加权系数一律为×1相比,因为设定配置在中央侧的黄色的排出口组的加权系数为×2,更快地实施记录头的擦拭,从而没有引起排出歪扭和不排出的图像不良。
此外,即使是相同的2次色打印,打印由配置在最外侧的排出口组的2色品红色和深蓝色的形成的2次色蓝色,因为设定对应品红色和深蓝色的排出点数的加权系数为×1,与打印其他的2次色的情况相比擦拭实施次数少。因此,就能够不产生图像不良的打印缺失和打印歪扭,并且此外擦拭的次数也可减少到90次。
即,可以确认为,通过将各排出口组的排出点数的加权系数统一设定为×2,而使擦拭引起的记录头的磨耗大大减少,所以记录头的寿命延长,不会出现如将加权系数统一设定为×1时出现的打印缺失和打印歪扭的图像不良。
这样,对应各色的各排出口组的位置设定不同的排出点数的加权处理值(加权系数),例如,使在配置最外侧的排出口组间的所设置的排出口组的加权处理值(加权系数)和配置在最外侧的2个排出口组的加权处理值(加权系数)设定为不同的值,就能防止进行相邻的排出口组间的同时排出时相互的墨水排出而生成的气流的影响导致界面处的墨水附着,此外,因为擦拭实施次数没有增加到所需要的值以上,所以就能够提供图像输出稳定且具有良好耐久性的喷墨打印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应于各色墨水各自的排出口组的位置,如果使配置在中央侧的排出口组的排出点数的加权处理值(加权系数),和对于配置在其两侧的2个排出口组的排出点数的加权处理值设定为不同的值,就能提供图像不良和记录头的磨耗少的喷墨打印机。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计数从各色墨水的各排出口组排出的墨滴的排出点数,由于各色墨水各自的排出口组的间隔过窄等原因,在配置在记录头的外侧的排出口组排出的墨滴的雾滴的作用下,从配置在中央侧的排出口组排出墨水之际,会引起击中错位和不排出等图像不良,此时,可以将在从预定的排出口组排出的墨滴的排出点数上再加上从预定的排出口组的两侧的排出口组排出的墨滴的排出点数的值可以作为从预定排出口组排出的排出点数。具体的讲,对于从预定的排出口排出的墨滴的排出点数加权系数为×1,对于从配置在预定的排出口组的两侧的排出口组排出的墨滴的排出点数加权系数为×0.3,再将两者相加的值作为从预定的排出口组排出的墨滴的点数。
对于第1、2实施方式中,设定每个排出口组或排出口列的清洗实施阈值,通过比较所计数的各排出口组或排出口列的累计排出数和清洗实施阈值来判断是否进行清洗工作,通过按照记录头的排出口组或排出口列的配置位置进行加权运算后,比较来自记录头的全部的排出口的累计排出数和对应于记录头的清洗实施阈值,可以判断清洗记录头的实施时刻。
在本实施方式中,不设定每个排出口组或排出口列的清洗实施阈值,而使设定对于记录头的清洗实施阈值,计数从全部排出口排出的累计排出数,通过比较清洗实施阈值和累计排出数来判断清洗的实施时刻。另外,在计数从全部的排出口排出累计排出数的时候,与第2实施方式一样,按照各个排出口组或排出口列的配置位置加权,计数来自各个排出口组或排出口列的累计排出数。
如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对应于各个排出口组或排出口列的配置位置进行加权运算,在此基础上计数累计排出数,所以就能够适时地实施清洗以减少图像不良。
其他的实施方式
另外,本发明适用于由多个的设备(例如主计算机、接口设备、阅读机、打印机等)构成的系统,也适用于由一个设备构成的装置(例如复印机、传真装置等)。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显然可以由以下方法实现,即,向系统或者装置提供记录实现上述实施方式机能的软件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或记录介质),通过该系统或者装置的计算机(或CPU和MPU)读出存储在记录介质上的程序代码并执行该代码。
对于本发明适用于上述存储介质的情况,在该存储介质上存储前面说明的图5的清洗实施阈值和包含如图9所示的对于排出点数的加权运算处理的打印时的清洗控制程序和各种表。这些程序代码能以例如可升级软件的形式进行提供。

Claims (19)

1.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包括:具有形成有多个排出口组的排出口面的记录头,所述排出口组由排出墨水的多个排出口构成;和清洗上述排出口面的清洗装置,还包括:
计数装置,对上述每个排出口组的墨水的排出数进行计数并存储;以及
清洗控制装置,根据多个上述排出口组的各自的墨水排出数,利用上述清洗装置来实施上述排出口面的清洗,
其中,在清洗控制装置中,上述多个排出口组中根据从上述记录头的预定位置上所形成的排出口组排出的墨水的排出数而实施清洗时的墨水的排出数,与根据从与形成于上述预定位置的排出口组不同的位置上所形成的其他的排出口组排出的墨水的排出数而实施清洗时的墨水的排出数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清洗控制装置,基于存储于上述计数装置中的上述各排出口组的排出数,来判断根据形成上述排出口组的位置而不同的预定的清洗条件是否已成立,在上述预定的清洗条件已成立时实施清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清洗控制装置,以上述每个排出口组的排出数是否达到预定数作为上述预定的清洗条件而进行判断,
上述预定的清洗条件中,对应于配置在外侧的排出口组的上述预定数,和对应于比上述配置于外侧的排出口组更靠内侧的位置所配置的排出口组的上述预定数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清洗控制装置,以上述每个排出口组的排出数是否达到预定数作为上述预定的清洗条件而进行判断,
上述预定的清洗条件中,对应于形成于预定位置的排出口组的上述预定数,和对应于在形成于上述预定位置的排出口组的外侧形成的上述其他排出口组的上述预定数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清洗控制装置,以上述各排出口组的排出数乘以加权系数后所得的值是否达到预定数作为上述清洗条件而进行判断;
对应于配置在外侧的排出口组的上述加权系数,和对应于比配置于外侧的排出口组更靠内侧的位置所配置的排出口组的上述加权系数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清洗控制装置,以上述各排出口组的排出数乘以加权系数后所得的值是否达到预定数作为上述清洗条件而进行判断;
对应于上述预定的排出口组的上述加权系数,和对应于在比上述预定的排出口组更靠外侧的位置所配置的上述其他排出口组的上述加权系数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应于上述配置于外侧的排出口组的上述预定数,大于对应于在比上述配置在外侧的排出口组更靠内侧的位置所配置的排出口组的上述预定数。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应于上述配置于外侧的排出口组的上述加权系数,小于对应于在比上述配置在外侧的排出口组更靠内侧的位置所配置的排出口组的上述加权系数。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检测装置,检测形成于上述记录头的上述排出口组之间的距离;和设定装置,根据由上述检测装置所检测出的上述排出口组之间的距离,来设定清洗条件。
10.根据权利要求2~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由上述清洗控制装置判断为对上述各墨水的排出口组中的任一排出口组的上述预定的清洗条件成立时,上述清洗控制装置实施上述排出口面的清洗。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清洗控制装置,取上述各排出口组的排出数乘以根据形成上述排出口组的位置的加权系数后的值作为从上述记录头排出的墨水排出数,基于从上述记录头排出的墨水排出数,来判断上述记录头的清洗条件是否成立,当上述记录头的清洗条件成立时实施清洗。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应于形成于上述预定位置的排出口组的上述加权系数,和对应于在比配置于上述预定位置的排出口组更靠外侧的位置所形成的排出口组的上述加权系数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检测装置,检测形成于上述记录头上的上述排出口组间的距离;
根据由上述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排出口组间的距离,来变更上述加权系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清洗装置是通过弹性部件擦拭上述排出口的端面的擦拭机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对黄色、品红色、深蓝色的各颜色设置有上述排出口组。
16.一种喷墨记录装置的清洗控制方法,该喷墨记录装置包括:具有形成有多个排出口组的排出口面的记录头,所述排出口组由排出墨水的多个排出口构成;和清洗上述排出口面的清洗装置,该方法包括:
计数步骤,对上述每个排出口组的墨水的排出数进行计数并存储;以及
清洗控制步骤,根据多个上述排出口组的各自的墨水排出数,利用上述清洗装置来实施上述排出口面的清洗,
其中,在清洗控制步骤中,上述多个排出口组中根据从上述记录头的预定位置上所形成的排出口组排出的墨水的排出数而实施清洗时的墨水的排出数,与根据从与形成于上述预定位置的排出口组不同的位置上所形成的其他的排出口组排出的墨水的排出数而实施清洗时的墨水的排出数不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清洗控制步骤,取上述各排出口组的排出数乘以根据形成上述排出口组的位置的加权系数后的值作为从上述记录头排出的墨水排出数,基于从上述记录头排出的墨水排出数,来判断上述记录头的清洗条件是否已成立,当上述记录头的清洗条件已成立时实施清洗。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清洗控制步骤中,当上述计数步骤所存储的上述各排出口组的排出数达到预定数时,判断为清洗条件已成立,实施上述排出口面的清洗,
对应于配置在外侧的排出口组的上述预定数,和对应于在比上述配置于外侧的排出口组更靠内侧的位置所配置的排出口组的上述预定数不同。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清洗控制步骤中,当上述计数步骤所存储的上述各排出口组的排出数乘以加权系数后得到的值达到预定数时,判断为清洗条件已成立,实施上述排出口面的清洗,
对应于配置在外侧的排出口组的上述加权系数,和对应于在比上述配置于外侧的排出口组更靠内侧的位置所配置的排出口组的上述加权系数不同。
CNB2004100069022A 2003-02-26 2004-02-26 喷墨记录装置及其清洗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401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49973 2003-02-26
JP049973/2003 2003-02-26
JP027121/2004 2004-02-03
JP2004027121A JP4464150B2 (ja) 2003-02-26 2004-02-03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そのクリーニング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26555A true CN1526555A (zh) 2004-09-08
CN1294017C CN1294017C (zh) 2007-01-10

Family

ID=32871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0690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4017C (zh) 2003-02-26 2004-02-26 喷墨记录装置及其清洗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118190B2 (zh)
JP (1) JP4464150B2 (zh)
CN (1) CN1294017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3941C (zh) * 2005-03-23 2008-10-08 佳能精技股份有限公司 打印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3847231A (zh) * 2012-11-30 2014-06-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方法
CN104786659A (zh) * 2014-01-21 2015-07-22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喷墨印刷机的清洁维护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46111B2 (ja) * 2004-02-27 2010-09-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252359B2 (en) * 2004-09-22 2007-08-07 Canon Finetech Inc.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and recovery processing method
JP4717475B2 (ja) * 2005-03-04 2011-07-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KR100727968B1 (ko) * 2005-08-24 2007-06-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도트 개수 산출 방법 및 장치
JP2008012880A (ja) * 2006-07-10 2008-01-24 Ricoh Co Ltd 液滴吐出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1121197A (ja) * 2009-12-08 2011-06-23 Canon Inc 記録ヘッドの回復処理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8388096B2 (en) 2009-12-17 2013-03-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etecting and removing fibers
JP5328630B2 (ja) * 2009-12-18 2013-10-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予備吐出発数の決定方法
JP5701089B2 (ja) 2011-02-10 2015-04-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予備吐出方法
JP5653245B2 (ja) 2011-02-14 2015-0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記録ヘッドの回復方法
JP2014180860A (ja) * 2013-03-21 2014-09-29 Fujifilm Corp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ヘッド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6425610B2 (ja) * 2015-04-14 2018-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20121497A (ja) 2019-01-31 2020-08-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82764B1 (en) * 1994-07-29 2002-05-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unting number of ejected ink droplets for controlling printhead recovery
JPH08156241A (ja) * 1994-11-29 1996-06-18 Pfu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KR0132357B1 (ko) 1995-03-04 1998-04-11 김광호 잉크젵 프린터의 노즐 청소방법 및 장치
US6193351B1 (en) 1995-11-27 2001-02-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ystem to perform ink jet printing head recovery
JPH11240165A (ja) * 1997-12-26 1999-09-0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ヘッドの吐出回復方法
JP4155532B2 (ja) 1998-09-22 2008-09-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制御方法
JP3667117B2 (ja) 1998-10-27 2005-07-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における吐出回復方法
JP2002166540A (ja) * 2000-12-01 2002-06-11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および同装置におけるメンテナンス時期の判定制御方法。
JP3565335B2 (ja) * 2001-03-08 2004-09-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および同装置における記録ヘッドのワイピング制御方法
CN1217797C (zh) * 2001-03-29 2005-09-07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喷墨头的维护方法
JP4590129B2 (ja) 2001-06-07 2010-1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予備吐出制御方法
JP4144214B2 (ja) 2001-11-30 2008-09-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印刷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3941C (zh) * 2005-03-23 2008-10-08 佳能精技股份有限公司 打印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3847231A (zh) * 2012-11-30 2014-06-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方法
CN103847231B (zh) * 2012-11-30 2016-01-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方法
CN104786659A (zh) * 2014-01-21 2015-07-22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喷墨印刷机的清洁维护方法
CN104786659B (zh) * 2014-01-21 2016-08-03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喷墨印刷机的清洁维护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276597A (ja) 2004-10-07
JP4464150B2 (ja) 2010-05-19
CN1294017C (zh) 2007-01-10
US20040165030A1 (en) 2004-08-26
US7118190B2 (en) 2006-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4017C (zh) 喷墨记录装置及其清洗控制方法
CN1263601C (zh) 喷墨记录方法以及喷墨记录装置
CN1663797A (zh) 喷墨记录装置和该装置的预排出控制方法
EP1859946B1 (en)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JP399230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ヘッドの清掃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機構
CN1245290C (zh) 记录装置和预备排出控制方法
CN1193876C (zh) 喷墨打印设备和方法、程序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494814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903280B2 (en)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US7878613B2 (en) Print data generation method,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generating mask
US9108409B2 (en)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US20130050310A1 (en)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 jet printing method
US20090021548A1 (en)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maintenance on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CN1872557A (zh) 喷嘴面清洁方法
CN1706642A (zh) 喷墨打印装置和喷墨打印方法
US798064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ink jet printing
US7581810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aintenance method thereof
CN1925986A (zh) 成像装置
JPWO2008075730A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メンテナンス処理方法
CN1910049A (zh) 喷墨打印机和打印方法
CN1490159A (zh) 喷墨记录装置及其预喷出方法
CN1672939A (zh) 液体喷头、液体喷出记录装置和液体喷出记录方法
CN1268495C (zh) 喷墨打印机的废墨存储装置
US20070103494A1 (en)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vering the same
JPH076879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110

Termination date: 202002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