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1830C - 成像设备及可相对于其进行拆装的中间转印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及可相对于其进行拆装的中间转印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61830C CN1261830C CNB021461694A CN02146169A CN1261830C CN 1261830 C CN1261830 C CN 1261830C CN B021461694 A CNB021461694 A CN B021461694A CN 02146169 A CN02146169 A CN 02146169A CN 1261830 C CN1261830 C CN 1261830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termediate transfer
- transfer belt
- toner
- image
- opposed member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details of the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67—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2215/0174—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plural rotations of recording member to produce multicoloured copy
- G03G2215/0177—Rotating set of developing uni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设备,配有:由树脂形成的中间转印带、用于将该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的转印构件、与该中间转印带汇合且与该转印构件对置的对置构件。该转印构件和该对置构件是可以相互压靠的,将该中间转印带和该对置构件作为一体测定的显微硬度小于97度。借此,提供防止在将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像向转印材料上转印时产生的转印不匀的成像设备,以及可以相对于该成像设备进行拆装的中间转印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利用电子照相记录方式的成像设备,特别是涉及将图像载体上的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将中间转印带上的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的中间转印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过去,采用中间转印体的图像形成装置,提出了多种具有可以与各种转印材料对应等特征、特别是作为重叠多种颜色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方案。
图10中表示采用中间转印的成像设备的一个例子。在图10中,在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鼓101的周面上,配置起电装置102、各种颜色的显影机构106(黑)、107(品红)、108(青)、109(黄)、中间转印带110、感光鼓清理器118,各种颜色的显影机构106~109借助图中未示出的装置与感光鼓101接触。
感光鼓101有起电装置102均匀地起电,所述起电装置102由偏压电源103施加负极性的偏压,利用作为信息写入机构的曝光机构104照射调制的激光105,形成静电潜像。接着,利用显影机构106~109向形成该静电潜像的感光鼓101上供应作为以与上述偏压相同的极性起电的显影剂的调色剂,从而将该静电潜像部分形成可视化的调色剂像。之后,利用一次转印偏压电源112向作为第一转印构件的一次转印辊111上施加与调色剂相反极性的电压,将该调色剂像静电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0上。利用多个颜色的显影机构106~109反复进行以上工序,在中间转印带110上形成彩色图像。之后,经由转印材料P利用二次转印偏压电源114在作为第二转印构件的二次转印辊113上施加与调色剂相反极性的电压,在纸等转印材料上P上一起转印,利用定影装置121形成永久的图像,以获得彩色图像。
并且,一次转印工序之后的感光鼓101上的一次转印残留的调色剂,被感光鼓清理器118回收,二次转印工序后的中间转印带110上的二次转印残留的调色剂被清理器119回收。因此,清理器119,由于可以沿箭头方向摆动,所以可以对其进行控制,使得当在中间转印带110上一次转印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像时,与中间转印带110间隔开,当在中间转印带110上形成四种颜色重叠的调色剂像之后,与中间转印带110接触。另外,中间转印带110由驱动辊115、对置辊116、张力辊117张紧设置,利用驱动辊115沿箭头方向旋转驱动。
并且,中间转印带110通常厚度为150μm~200μm,体积电阻率为1011~1016Ω·cm左右,其材料可以采用以PI(聚酰胺树脂)、PC(聚碳酸酯树脂,21号)、PVDF(聚偏氟乙烯树脂)、聚亚烷基二醇邻苯二甲酸酯树脂、PC/PAT(聚亚烷基二醇邻苯二甲酸酯树脂)的混合材料、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PC、ETFE/PAT、PC/PAT的混合材料等热可塑性树脂为母体的导电性材料。
但是,在上述现有例子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利用第二转印构件将中间转印体上的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像重合而成的彩色图像转印到纸等转印材料上的情况下,存在由于转印不好而产生图像不良的情况。
采用图11的模式图对该问题作具体的说明。图11是二次转印部附近的放大图,表示转印材料P和中间转印带110的密合性和转印性的关系,箭头X是转印材料P的输送方向、箭头Y是二次转印辊113的加压方向。
转印材料P,在表面上具有凹部A和凸部B,在二次转印钳部N内、于凸部B上转印材料P与调色剂T接触,利用二次转印辊113的图中未示出的加压装置产生的加压力、和由从第二转印偏压电源114施加到二次转印辊113上的二次转印偏压产生的静电力,可以将调色剂T转印到转印材料上。
另一方面,在转印材料P的凹部A中,若与中间转印带110对置的辊116的表面硬度大,则第二转印辊113的加压力的影响小,由于转印材料P和调色剂T的密合性差,所以仅仅用由利用二次偏压电源114施加到二次转印辊113上的二次转印偏压产生的静电力进行转印的转印性能恶化。
因此,由于对应于转印材料P的凹凸部在转印性上产生差异,所以产生浓度不匀、特别是在两种颜色、三种颜色等多种颜色重叠的情况下,产生色调不匀、中间转印带110侧的调色剂T在转印材料P的凹部处呈点状欠缺的转印不良等图像不良。
该显影,在调色剂T的量增加的多种颜色重合的情况下特别显著,仅利用静电力进行转印变得困难,显著地产生色调不匀、点状欠缺的转印不良等图像不良。
并且,本显影,虽然在转印材料表面的凹凸小的涂层纸、平滑纸(彩色专用纸)上不会产生图像不良,但是在表面凹凸大的表面性质差的纸(普通纸、粗糙纸))上却很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在向转印材料转印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像时产生的转印不匀的成像设备、及可以相对于其进行拆装的中间转印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其具有承载调色剂像的图像载体;
上述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像被转印到其上的中间转印带由单一树脂层形成且该中间转印带的厚度在30μm至100μm的范围内;
用于将所述的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的转印构件;以及
夹着所述的中间转印带与所述的转印构件对置的对置构件,
所述的转印构件与所述的对置构件可以相互压靠;
在与上述对置构件接触的中间转印带的部分处从上述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侧上整体地测定的显微硬度为大于70°、小于97°。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中间转印装置,其具有:由单一树脂层形成的中间转印带且该中间转印带的厚度在30μm至100μm的范围内;以及
夹着所述的中间转印带、与用于将所述的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的转印构件对置的对置构件;
所述的转印构件与所述的对置构件可以相互压靠;
在与上述对置构件接触的中间转印带的部分处从上述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侧上整体地测定的显微硬度为大于70°、小于97°。
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可以从以下的说明中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形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括结构图。
图2是说明中间转印带的输送的图示。
图3是说明对置构件的图示。
图4是二次转印部附近的放大图。
图5是说明中间转印带的膜厚、和将中间转与对置构件作为一体的硬度的关系的图示。
图6是表示在耐用性试验中的图像转印性、以及中间转印带的输送性的评价结果的图示。
图7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形式的调色剂的形状因子(SF1)。
图8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形式的调色剂的形状因子(SF2)。
图9配有作为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形式的中间转印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括结构图。
图10是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括结构图。
图11是说明现有的中间转印带和转印材料的图像不良。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形式)
在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个实施形态中,用图来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个实施形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括结构图,图2是说明中间转印带的输送的图示,图3是说明对置构件的结构的图示,图4是二次转印部附近的放大图,图5是说明中间转印带的膜厚和中间转印带与对置材料的硬度的关系的图示,图6是表示在耐用性试验中的图像、中间转印带的评价结果的图示。
如图1所示,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鼓1,是φ47的负极性的有极光电导(OPC)感光体,利用图中未示出的驱动装置沿图示的箭头方向驱动,利用作为起电装置的起电辊2以-650V均匀带电。接着,由作为信息输入装置的曝光机构3而来的黄色的与图像式样一样的激光L照射感光鼓1,在感光鼓1上形成静电潜像。
进而,当感光鼓1沿箭头方向前进时,在利用作为旋转支撑体的转子11支撑的显影机构4a、4b、4c、4d中,加入黄色调色剂的显影机构4a与感光鼓1对置地旋转,利用选择的显影机构4a使其可视化。
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5呈环形,它利用驱动辊18、对置辊17和张力辊19来张设,其中,驱动辊18为中间转印带5的驱动构件,张力辊19作为中间转印带5的张力设置构件,对置辊17构成作为第二转印构件的二次转印辊8b的对置部的对置构件,利用驱动辊18相对于感光鼓1以101%的速度沿箭头方向旋转。
二次转印辊8b经由中间转印带5可以与对置辊17相互压靠,对置辊17是二次转印辊8b的支撑构件。
并且,如图2所示,中间转印带5,在里面具有由橡胶构件形成的肋20,在对置辊17、驱动辊18和张力辊19的端部上,设置作为肋20的导向件的导向构件21、22、23,防止中间转印带5的靠近等,使输送性能更为稳定。
通过利用一次转印偏压电源15施加到作为第一转印构件的一次转印辊8a上的一次转印偏压电压,将形成并承载于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的外周面上。
通过利用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进行上述行程,在中间转印带5上形成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像。
其次,以规定的时间从转印材料盒12内利用拾取辊13进给作为记录材料的转印材料。同时,二次转印辊8b经由中间转印带5与对置辊17相互压靠,利用二次转印偏压电源16在二次转印辊8b上施加二次转印偏压电压,从中间转印带5向转印材料转印调色剂像。
进而,转印材料由输送带14输送至定影装置6,通过熔融固结获得彩色图像。并且,中间转印带5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被中间转印清理辊24施加电荷,在下一次转印时被反转印到感光鼓上。在此,通过作为中间转印带5的清理装置采用中间转印清理辊24,在中间转印带上的应力比现有例子中所示的刮刀清理器装置的情况下小,可以防止中间转印带的破损、受伤等问题。另一方面,利用公知的刮刀清理器7清理感光鼓1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
另外,在本实施形式中,采用将显影机构4a~4d承载于作为旋转支撑体的转子11上的成像设备,但是,对此并无特别的限制,用于感光鼓1与显影机构所用数目相同的所谓串列型的成像设备也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
现在,更具体地说明在本实施形式中使用的对置辊17、中间转印带5。如图3所示,对置辊17,在φ28的铝芯30上作为弹性层的橡胶31以1mm的壁厚形成EPDM。并且,电阻值为5×103Ω(施加直流50V),显微硬度在20°到60°。
在此,显微硬度采用KOBUNSHIKEIKI制的MICRODUROMETER(MD-1),在芯子上形成橡胶层的状态下进行测定。
另外,对置辊17的表层的橡胶层可以采用NBR、环氧氯丙烷、丁二烯橡胶、丁基橡胶等或它们的混合物等。
中间转印带5可以采用以下两种:
(a)将导电剂分散到单层的PVDF(聚偏氟乙烯树脂)上,将周长450mm、电阻1011Ω·cm、膜厚80μm的对置辊17和中间转印带5作为一体测定的显微硬度A为97°,
(b)将导电剂分散到单层的PVDF(聚偏氟乙烯树脂)上,将周长450mm、电阻1011Ω·cm、膜厚80μm的对置辊17和中间转印带5作为一体测定的的显微硬度为92°。
在此,显微硬度A采用KOBUNSHIKEIKI制的MICRODUROMETER(MD-1)作为测定器,中间转印带5与对置辊几乎没有间隙,将卷起的两者作为一体从带子的表面侧测定硬度。这时,中间转印带5被张力设置,作为包含中间转印带5和对置辊17的单元被一体化,测定中间转印带5和对置辊17的密合部,获得了几乎相等的测定数据。
并且,中间转印带5的膜厚是采用千分尺测定的。中间转印带5例如厚度为30~100μm,优选为60~90μm,体积电阻率108~1016Ω·cm,优选为109~1013Ω·cm。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中间转印带5采用PVDF,但是作为其它材料,也可以采用聚苯乙烯、聚酰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酯)、聚碳酸酯等树脂材料和它们的混合物。
下面,说明本实施形式的特征和作用。
本实施形式是中间转印带5和对置辊17的显微硬度A为70°<A<97°,优选为80°<A<95°,中间转印带5的膜厚为30~100μm。
采用图4的模式图说明转印材料P和中间转印带5的密合性与转印性能的关系。图4是二次转印部附近的放大图,箭头X是转印材料P的输送方向,箭头Y是二次转印辊8b的加压方向。
转印材料P在表面上具有凹部A和凸部B,在二次转印钳部N内利用凸部B使转印材料P和调色剂T接触,借助由二次转印辊8b的图中未示出的加压装置产生的加压力和由利用二次转印偏压电源16施加的二次转印偏压所产生的静电力,可以将调色剂转印到转印材料P上。
在A<97°的情况下,利用二次转印辊8b的加压力,将转印材料P的凸部B的调色剂T咬入中间转印带5侧,即使在凹部A处调色剂T与转印材料P也是密合的。因此,在与转印材料P的凹凸无关的调色剂T中,可以将调色剂T均匀地转印到转印材料P上。因此,不会产生转印不良引起的浓度不匀、色调不匀、呈点状欠缺的转印不良等的图像不良,可以获得良好的图像。
下面,在图5中表示中间转印带5的膜厚与将对置辊17和中间转印带5作为一体测定的显微硬度A的关系的结果。在此,如图5所示,当中间转印带5的膜厚超过100μm时,即使对置辊17的硬度发生变化,显微硬度A也不会变化超过A≥97°,不会产生前述的的转印不良。
并且,当中间转印带5的膜厚不足30μm时(这时,利用对置辊的硬度成为A≤70°),中间转印带5的刚性不足。因此,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像产生偏离转印位置的转印偏离。并且,由于加在中间转印带5上的张力,中间转印带5产生永久伸长的恶化。进而,中间转印带5,在制作图像时对于感光鼓1具有规定的线速度差地进行旋转输送,而在中间转印带5的强度不足的情况下,产生配置在中间转印带5里面的肋20跨在导向构件21、22、23上的输送不良,而上述的导向件用于防止在输送中间转印带5时的偏离。
因此,通过使中间转印带5的膜厚在30μm以上(这时,A>70°),获得足够的中间转印带5的刚性,防止产生转印偏离,实现高清晰的图像。并且,由于抑制了中间转印带5的永久伸长,所以获得充分的张力。进而,防止配置在中间转印带5里面的肋跨在导向构件21、22、23上的输送不良的发生,而上述的导向件用于防止中间转印带5输送时的偏离。
并且,若A>80°,则可以将中间转印带的膜厚设置得更大,进一步提高中间转印带5的刚性,增大相对于转印偏离、永久伸长的安全系数,可以沿长中间转印带的使用寿命。
并且,将中间转印带和对置辊作为一体测定的显微硬度A,若A<95°,则可以使调色剂和转印材料更加密合,进而即使对于粗糙的纸也可以进行没有转印不良的良好的图像形成。
如上所述,将中间转印带和对置辊作为一体测定的显微硬度A,当A<97°时,不会产生由于转印不良引起的浓度不匀、色调不匀、呈点状欠缺的转印不良等的图像不良,可以获得良好的图像。
并且,通过时中间转印带的膜厚为30~100μm,不会阻碍对转印不良的防止,可以实现中间转印带的稳定输送。
另外,当膜厚在该范围内时,将中间转印带与对置辊作为一体测定的显微硬度可以为70°<A<97°。
并且,从防止转印不良和中间转印带的强度的角度讲,显微硬度A优选为80°<A<95°。
这样,本发明的实施形式,不仅实现了中间转印带的稳定输送,而且可以防止由于浓度不匀、色调不匀、呈点状欠缺等转印不良引起的图像不良。
<实施形式的评价>
为了考察本实施形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效果,采用处理速度为120mm/sec的图像形成装置,与以下所示的比较例一样,作为普通纸的代表采用Xerox公司制造的PremiumMultipurpose4024paper(以下称为Xx4024)、纸重75g/cm2的信纸尺寸的记录纸,以及作为粗糙纸的代表采用FoxRiver公司制造的FoxRiverBond(以下称为FB)、纸重75g/cm2的信纸尺寸的记录纸,对它们进行走纸,对于双色的调色剂的一部分形成呈点状图像缺陷的转印不良引起的图像不良、中间转印带5的输送性进行评价。
[比较例1]
采用使导电剂分散到单层的PVDF(聚偏氟乙烯树脂)中、电阻为1011Ω·cm、膜厚为130μm的带材作为中间转印带。对置辊通过在φ28的铝芯上形成1mm作为橡胶层的EPDM。并且,电阻值为5×103Ω,显微硬度为60°。将对置辊和中间转印带作为一体测定的显微硬度A为98°。
[比较例2]
采用使导电剂分散到单层的PVDF(聚偏氟乙烯树脂)中、电阻为1011Ω·cm、膜厚为25μm的带材作为中间转印带。对置辊通过在φ28的铝芯上形成1mm作为橡胶层的EPDM。并且,电阻值为5×103Ω,显微硬度为60°。将对置辊和中间转印带作为一体测定的显微硬度A为80°。
<评价结果>
在下面的图6中表示出了本实施形式中和各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耐用性试验中的图像、中间转印带的评价结果。
采用本实施形式的上述(a)的中间转印带5的成像设备,对于作为普通纸的Xx4024不会产生呈点状欠缺的转印不良等的图像不良,但是对于作为表面性能差的纸的FB纸,会产生不会导致实用上的问题的程度的轻微的图像不良。
另一方面,采用本实施形式的上述(b)的中间转印带5的成像设备,不论是作为普通纸的Xx4024还是作为表面性能差的纸的FB,都不会产生呈点状欠缺的转印不良等图像不良。
并且,即使在任何一个实施形式中,不会产生由于中间转印带5输送不良引起的肋20跨在导向构件21、22、23上的问题。
在比较例1中,虽然没有发生中间转印带的输送不良引起的肋跨在导向构件上的问题,但是产生了呈点状欠缺的转印不良等图像不良。
在比较例2中,虽然没有发生呈点状欠缺的转印不良的图像不良,但是产生了中间转印带的输送不良引起的肋跨在导向构件上的问题。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施形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没有发生浓度不匀、色调不匀、呈点状欠缺等转印不良等的图像不良,和中间转印带5的肋20跨在导向构件21、22、23上的问题,可以长期地保持高品质的图像且稳定地进行中间转印带5的输送。
(第二个实施形式)
下面,利用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二个实施形式。图7是说明根据本实施形式的调色剂形状因子(SF1)的图示,图8是说明调色剂的形状因子(SF2)的图示。对于与上述第一个实施形式的说明重复的部分,采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形式中,采用与上述第一个实施形式相同的中间转印带5、对置辊17。即,中间转印带5和对置辊17的显微硬度A为70°<A<97°,中间转印带5的膜厚为30~100μm。并且,显影机构4a~4d的调色剂形状系数SF1为100~150,形状系数SF2为100~140。
现在,详细说明在本实施形式中使用的调色剂。
在本实施形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可以采用利用过去已知的粉碎法、重合法等获得的调色剂,特别是适于采用下述的调色剂粒子。
根据本发明的调色剂粒子,优选地,由图像解析装置测定的形状系数SF1的值为100~150,形状系数SF2的值为100~140,更优选地,形状系数SF1的值为100~140,形状系数SF2的值为100~120。并且,通过满足上述条件且使(SF2)/(SF1)的值为1.0以下,不仅调色剂粒子的各种特性、而且与成像设备的配合非常良好。
如图7、图8所示,表示采用本发明的形状系数的SF1、SF2,对用日立制作所制造的FE-SEM(S-800)放大500倍的调色剂粒子像随机抽取100个例子,其图像信息经由接口导入到ニコレ公司制造的图像解析装置(Luzex3)的,进行解析,利用下式计算出的值对于本发明定义为形状系数SF1(图7)、SF2(图8)。
SF1={(MXLING)2/AREA}×(π/4)×100
SF2={(PERI)2/AREA}×(1/4π)×100
AREA:调色剂粒子投影面积、MXLING:绝对最大长度、PERI:周长。
调色剂例子的形状系数SF1表示调色剂粒子的圆形程度,随着其值的增大,从球形逐渐变成不定形。SF2表示调色剂粒子的凹凸程度,随着其值的增大调色剂粒子表面的凹凸程度变得显著。
在前述形状系数SF1超过160的情况下,由于调色剂粒子的形状成为不定形,调色剂粒子的带电量分布变宽,同时,由于在显影器内调色剂粒子表面易于被磨碎,所以成为图像浓度下降和图像模糊的一个原因。
并且,为了使调色剂粒子像的转印效率高,调色剂粒子的形状系数SF2优选为100~140,(SF2)/(SF1)的值为1.0以下。
在调色剂粒子的形状系数SF2大于140、(SF2)/(SF1)的值超过1.0的情况下,不仅调色剂粒子的表面不光滑,而且许多调色剂粒子具有凹凸形状,调色剂与中间转印带5的分离性恶化,由于向作为转印材料的纸的转印效率低下,易于产出浓度不匀、色调不匀、调色剂呈点状欠缺的转印不良等图像不良。
但是,通过将调色剂的形状球形化,提高调色剂从中间转印带5分离的分离性,进一步提高转印效率,可以防止浓度不匀、色调不匀、调色剂呈点状欠缺的转印不良等图像不良。
由以上可知,在根据本实施形式的成像设备中,不会产生浓度不匀、色调不匀、调色剂呈点状欠缺的转印不良等图像不良,和中间转印带5的肋20跨在导向构件21、22、23上的问题,可以长期保持高品质的图像并且可以稳定地输送中间转印带5。
(第三个实施例)
下面,利用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中间转印装置及成像设备的第三个实施形式。图9是根据本实施形式的成像设备的概括结构图。对于与说明上述第一个实施形式重复的部分,采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的说明。
如图9所示,本实施形式的成像设备至少中间转印带5与兼作中间转印带5的驱动构件的对置辊25成一体地形成一个装置(中间转印装置),该单元可以相对于成像设备自由地拆装。
当中间转印装置80安装到装置主体上时,对置辊25可以经由中间转印带5与转印辊8b相会压靠。
中间转印装置80进一步成一体地具有感光鼓1、起电辊2、感光鼓1的清理装置7、张力辊18、作为中间转印带5的清理装置的中间转印清理辊24,中间转印装置80也是可相对于成像设备主体自由拆装的成像设备。
并且,中间转印带5采用膜厚60μm、电阻1011Ω·cm的PVDF树脂,构成二次转印辊8b的对置部的对置辊25,采用在铝芯上被覆壁厚1mm、显微硬度为40°的EPDM的辊。
将这时的中间转印带5和对置辊25作为一体测定的显微硬度A为87°。
并且,调色剂T采用与实施形式相同形状的调色剂,因而省略对其的说明。
通过采用上述措施,可以防止浓度不匀、色调不匀、呈点状欠缺的转印不良等图像不良,长期保持高品质的图像且稳定的输送中间转印带,同时,可以利用简单的操作进行中间转印带5的更换,不会产生中间转印带永久伸长的恶化问题。
并且,中间转印带5可以采用廉价的树脂,可实现降低成本,减轻了与更换超过使用寿命的中间转印带等各种维修操作相关的使用者的劳动,利用简单的操作便可以获得稳定的输出图像。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不会产生浓度不匀、色调不匀、调色剂呈点状欠缺的转印不良等的图像不良,和中间转印带的肋跨在导向构件上的问题,可以长期保持高品质的图形且稳定地输送中间转印带。
并且,通过至少使将中间转印带和对置构件形成作为一体的装置的中间转印装置可以相对于成像设备进行拆装,可以简单地操作中间转印带的更换,不会出现中间转印带的永久伸长的恶化问题。并且,可以采用更为廉价的树脂以降低成本,减轻与超过使用寿命的中间转印带的更换等各种维修操作有关的使用者的劳动,以简单的操作获得稳定的输出图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任何限制,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Claims (17)
1.一种成像设备,具有:
承载调色剂像的图像载体;
中间转印带,上述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像被转印到该中间转印带上,该中间转印带由单一树脂层形成且该中间转印带的厚度在30μm至100μm的范围内;
用于将所述的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的转印构件;以及
夹着所述的中间转印带与所述的转印构件对置的对置构件,
所述的转印构件与所述的对置构件相互压靠;
在与上述对置构件接触的中间转印带的部分处从上述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侧上整体地测定的显微硬度为大于70°、小于9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所述的显微硬度A为80°<A<9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所述的对置构件具有弹性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所述的对置构件为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调色剂的形状系数SF1={(MXLING)2/AREA}×(π/4)×100;SF2={(PERI)2/AREA}×(1/4π)×100,其中,AREA:调色剂粒子投影面积、MXLING:绝对最大长度、PERI:周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所述的中间转印带为环形,所述的中间转印带套挂在所述的对置构件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所述的中间转印带和所述的对置构件形成成为一体的中间转印装置,所述的中间转印装置可相对于装置主体进行拆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设备,所述的中间转印装置具有所述的图像载体。
9.如权利要求1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单一层树脂为PVDF、聚苯乙烯、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酯、聚碳酸酯等树脂材料或它们的混合物。
10.一种可相对于成像设备主体进行拆装的中间转印装置,具有:
由单一树脂层形成的中间转印带且该中间转印带的厚度在30μm至100μm的范围内;以及
夹着所述的中间转印带、与用于将所述的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的转印构件对置的对置构件;
在与上述对置构件接触的中间转印带的部分处从上述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侧上整体地测定的显微硬度为大于70°、小于97°。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中间转印装置,所述的显微硬度为80°<A<95°。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中间转印装置,所述的对置构件具有弹性层。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中间转印装置,所述的对置构件为辊。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中间转印装置,当将所述的中间转印装置安装到装置主体上时,所述的对置构件经由所述的中间转印带与所述的转印构件相互压靠。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中间转印装置,所述的中间转印带为环状,所述的中间转印带套挂在所述的对置构件上。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中间转印装置,具有图像载体,该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像被转印到所述的中间转印带上。
17.如权利要求10的中间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单一层树脂为PVDF、聚苯乙烯、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酯、聚碳酸酯等树脂材料或它们的混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36476/2001 | 2001-11-01 | ||
JP2001336476 | 2001-11-01 | ||
JP2002302598A JP2003202761A (ja) | 2001-11-01 | 2002-10-17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れに着脱可能な中間転写ユニット |
JP302598/2002 | 2002-10-1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16029A CN1416029A (zh) | 2003-05-07 |
CN1261830C true CN1261830C (zh) | 2006-06-28 |
Family
ID=26624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214616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1830C (zh) | 2001-11-01 | 2002-10-30 | 成像设备及可相对于其进行拆装的中间转印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920299B2 (zh) |
EP (1) | EP1329778A1 (zh) |
JP (1) | JP2003202761A (zh) |
CN (1) | CN1261830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442858B2 (ja) * | 2003-11-26 | 2010-03-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266846B2 (ja) * | 2004-02-06 | 2009-05-20 |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 ベルト駆動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US7031647B2 (en) * | 2004-04-14 | 2006-04-18 | Xerox Corporation | Imageable seamed belts with lignin sulfonic acid doped polyaniline |
US7352985B2 (en) * | 2004-10-20 | 2008-04-0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suppressing deterioration of image when toner image on image bearing member is transferred to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
KR100644649B1 (ko) * | 2004-11-13 | 2006-11-1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화상형성장치 |
US7613406B2 (en) * | 2005-04-28 | 2009-11-0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detects a presence of a conductive foreign object on a recording material |
US8394565B2 (en) * | 2006-03-30 | 2013-03-12 | Zeon Corporation | Positively charged developer for development of electrostatic image and production process thereof |
JP5043805B2 (ja) | 2007-11-19 | 2012-10-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10632740B2 (en) | 2010-04-23 | 2020-04-28 | Landa Corporation Ltd. | Digital printing process |
US20120237257A1 (en) * | 2011-03-18 | 2012-09-20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9498946B2 (en) | 2012-03-05 | 2016-11-22 | Landa Corporation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 or monitoring of a printing system |
US9643403B2 (en) | 2012-03-05 | 2017-05-09 | Landa Corporation Ltd. | Printing system |
EP4019596A1 (en) | 2012-03-05 | 2022-06-29 | Landa Corporation Ltd.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ink film construction |
US10434761B2 (en) * | 2012-03-05 | 2019-10-08 | Landa Corporation Ltd. | Digital printing process |
US10569534B2 (en) | 2012-03-05 | 2020-02-25 | Landa Corporation Ltd. | Digital printing system |
US10642198B2 (en) | 2012-03-05 | 2020-05-05 | Landa Corporation Ltd. |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s for use with indirect printing systems and protonatable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s for use with indirect printing systems |
US9902147B2 (en) | 2012-03-05 | 2018-02-27 | Landa Corporation Ltd. | Digital printing system |
US9381736B2 (en) | 2012-03-05 | 2016-07-05 | Landa Corporation Ltd. | Digital printing process |
CN104284850B (zh) | 2012-03-15 | 2018-09-11 | 兰达公司 | 打印系统的环形柔性皮带 |
GB201401173D0 (en) | 2013-09-11 | 2014-03-12 | Landa Corp Ltd | Ink formulations and film constructions thereof |
GB2536489B (en) | 2015-03-20 | 2018-08-29 | Landa Corporation Ltd | Indirect printing system |
GB2537813A (en) | 2015-04-14 | 2016-11-02 | Landa Corp Ltd | Apparatus for threading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of a printing system |
GB201609463D0 (en) | 2016-05-30 | 2016-07-13 | Landa Labs 2012 Ltd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multi-layer article |
US10933661B2 (en) | 2016-05-30 | 2021-03-02 | Landa Corporation Ltd. | Digital printing process |
JP7206268B2 (ja) | 2017-10-19 | 2023-01-17 | ランダ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 印刷システム用の無端可撓性ベルト |
WO2019097464A1 (en) | 2017-11-19 | 2019-05-23 | Landa Corporation Ltd. | Digital printing system |
US11511536B2 (en) | 2017-11-27 | 2022-11-29 | Landa Corporation Ltd. | Calibration of runout error in a digital printing system |
US11707943B2 (en) | 2017-12-06 | 2023-07-25 | Landa Corporation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gital printing |
JP7273038B2 (ja) | 2017-12-07 | 2023-05-12 | ランダ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 デジタル印刷処理及び方法 |
WO2020003088A1 (en) | 2018-06-26 | 2020-01-02 | Landa Corporation Ltd. |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for a digital printing system |
US10994528B1 (en) | 2018-08-02 | 2021-05-04 | Landa Corporation Ltd. | Digital printing system with flexible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
JP7305748B2 (ja) | 2018-08-13 | 2023-07-10 | ランダ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 デジタル画像にダミー画素を埋め込むことによるデジタル印刷における歪み補正 |
JP7246496B2 (ja) | 2018-10-08 | 2023-03-27 | ランダ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 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に関する摩擦低減手段 |
JP7462648B2 (ja) | 2018-12-24 | 2024-04-05 | ランダ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 デジタル印刷システム |
WO2021105806A1 (en) | 2019-11-25 | 2021-06-03 | Landa Corporation Ltd. | Drying ink in digital printing using infrared radiation absorbed by particles embedded inside itm |
US11321028B2 (en) | 2019-12-11 | 2022-05-03 | Landa Corporation Ltd. | Correcting registration errors in digital printing |
WO2021137063A1 (en) | 2019-12-29 | 2021-07-08 | Landa Corporation Ltd. | Printing method and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93587A (en) | 1984-07-16 | 1987-09-1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2816217B2 (ja) | 1990-02-21 | 1998-10-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US5287163A (en) | 1991-02-08 | 1994-02-1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Overlai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oordinated transfer bias and attraction bias voltage sources |
US5249023A (en) | 1991-02-08 | 1993-09-2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member |
JP3226629B2 (ja) | 1992-09-29 | 2001-11-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256010B2 (ja) * | 1992-12-22 | 2002-02-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5594538A (en) * | 1992-12-29 | 1997-01-1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multi-layer transfer material bearing member with different coefficient of kinetic frictions between layers |
JP3273338B2 (ja) | 1993-03-23 | 2002-04-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ES2124854T3 (es) | 1993-10-14 | 1999-02-16 | Canon Kk | Aparato para la formacion de imagenes. |
JP3066943B2 (ja) * | 1993-11-29 | 2000-07-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方法 |
JP3280809B2 (ja) | 1994-03-14 | 2002-05-1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0932557A (ja) * | 1995-07-25 | 1997-02-04 | Daihatsu Motor Co Ltd | 渦流室式ディーゼル機関 |
JPH10186893A (ja) * | 1996-10-31 | 1998-07-14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中間転写ベルト |
US5978638A (en) | 1996-10-31 | 1999-11-0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dopting the belt |
JP3445122B2 (ja) | 1996-11-06 | 2003-09-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10207259A (ja) * | 1997-01-16 | 1998-08-07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10333397A (ja) | 1997-04-04 | 1998-12-18 | Canon Inc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JPH1173038A (ja) * | 1997-06-24 | 1999-03-16 | Bridgestone Corp | 中間転写部材及び中間転写装置 |
JP3530720B2 (ja) * | 1997-08-04 | 2004-05-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転写ベル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3937543B2 (ja) | 1997-12-26 | 2007-06-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DE69920544T2 (de) * | 1998-01-29 | 2005-10-13 | Canon K.K. | Zwischenübertragungselement und Bilderzeugungs-Gerät bzw Kassette |
JP2001312159A (ja) * | 2000-04-28 | 2001-11-09 | Ricoh Co Ltd | 中間転写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162767A (ja) * | 2000-11-24 | 2002-06-07 | Fuji Xerox Co Ltd | 像担持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記録装置、並びに画像記録方法 |
JP2002182497A (ja) * | 2000-12-18 | 2002-06-26 | Fuji Xerox Co Ltd | 転写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転写部材の製造方法 |
US6516176B1 (en) * | 2001-08-13 | 2003-02-04 |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 Transferring body apparatus with elastic member covering surface of base of the transferring body apparatus |
-
2002
- 2002-10-17 JP JP2002302598A patent/JP2003202761A/ja active Pending
- 2002-10-30 EP EP02024194A patent/EP1329778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2-10-30 CN CNB021461694A patent/CN126183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10-31 US US10/284,160 patent/US692029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6920299B2 (en) | 2005-07-19 |
US20030081964A1 (en) | 2003-05-01 |
EP1329778A1 (en) | 2003-07-23 |
JP2003202761A (ja) | 2003-07-18 |
CN1416029A (zh) | 2003-05-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61830C (zh) | 成像设备及可相对于其进行拆装的中间转印装置 | |
CN1959559A (zh) | 能够减少调色剂散落在记录介质上的成像设备及其引导件 | |
CN1658081A (zh) | 转印装置及成像装置 | |
CN1834812A (zh) | 图像形成设备和带单元 | |
CN101038467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1055458A (zh) | 成像装置 | |
CN1932680A (zh) | 成像设备 | |
CN1713083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497374A (zh) | 成像装置 | |
CN1834814A (zh) | 成像设备 | |
CN1837981A (zh) | 调色剂输送装置,调色剂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
CN1755547A (zh) | 没有由于从转印元件逸出的物质而产生的缺陷的成像装置 | |
CN1763644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776539A (zh) |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 |
CN1420395A (zh) | 控制方法和图象形成装置 | |
CN1271476C (zh) | 成像设备 | |
CN1317605C (zh) | 电摄影装置 | |
CN1207637C (zh) | 成像设备 | |
CN1645263A (zh) | 能够有效执行均匀充电操作的电子照相成像方法和装置 | |
CN1831660A (zh) |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 |
CN1480794A (zh) | 成像装置 | |
CN1148612C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164054A (zh) | 包含接触式充电部件的图象形成设备 | |
CN101051210A (zh) | 图像形成设备及图像形成方法 | |
CN101046663A (zh) |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色调剂浓度调整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628 Termination date: 20171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