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1252C - 带轮的成形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轮的成形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61252C
CN1261252C CNB031423051A CN03142305A CN1261252C CN 1261252 C CN1261252 C CN 1261252C CN B031423051 A CNB031423051 A CN B031423051A CN 03142305 A CN03142305 A CN 03142305A CN 1261252 C CN1261252 C CN 126125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hub
semi
pressure roller
manufactured pulley
he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4230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54729A (zh
Inventor
朴大奎
陰泰亨
許宰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on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ANNA AIR CONDITION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NA AIR CONDITION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NA AIR CONDITION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54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547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6125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125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2/00Shaping without cutting, by stamping, spinning, or deep-drawing
    • B21D22/14Spinning
    • B21D22/16Spinning over shaping mandrels or for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3/00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1D53/26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wheels or the like
    • B21D53/261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wheels or the like pulle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HMAKING PARTICULAR METAL OBJECTS BY ROLLING, e.g. SCREWS, WHEELS, RINGS, BARRELS, BALLS
    • B21H1/00Making articles shaped as bodies of revolution
    • B21H1/02Making articles shaped as bodies of revolution discs; disc wheels
    • B21H1/04Making articles shaped as bodies of revolution discs; disc wheels with rim, e.g. railways wheels or pulley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453Pulley ma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453Pulley making
    • Y10T29/49455Assemb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453Pulley making
    • Y10T29/49455Assembly
    • Y10T29/49456Assembly with shap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453Pulley making
    • Y10T29/4946Groove forming in sheet metal pulley ri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ulle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轮的成形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装置。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形成第一半成品带轮(P1)的三个步骤和利用第一半成品带轮(P1)形成第二半成品带轮(P2)的5个步骤。具有内轮毂(10)和外轮毂(20)的第一半成品带轮(P1)通过对板状加工件施压和拉制两次而获得。具有V形剖面形成部分(70)的第二半成品带轮(P2)在其外周表面上形成有槽(80),通过对第一半成品带轮的边缘施压形成凸起球状部分(40,50)、通过对所述凸起球状部分施压以形成扁平球状部分(60)、然后通过对所述扁平球状部分施压而形成第二半成品带轮(P2)。

Description

带轮的成形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带轮成形的方法和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缩机的电磁离合器带轮的成形方法和装置,借助轧制工艺很容易被制成,无碎片,所述带轮包括在其中具有轴承的内轮毂,其可旋转地连接到压缩机等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内轮毂周边的外轮毂,其具有预定间隙,以便形成一个插入空隙,构成电磁离合器的励磁铁心组件被插入空隙中,而且在其外周上形成有V形剖面部分,相对于摩擦面,所述外轮毂沿与内轮毂相同的方向被形成。
背景技术
通常,用于压缩机的电磁离合器的带轮可旋转地安装在从压缩机的壳体一侧凸起的凸缘部分上,在具有轴承的状态下,根据电磁离合器的不连续动作,通过皮带将驱动源(发动机成驱动电动机)的动力传递到压缩机的驱动轴。所述带轮包括一内轮毂,一外轮毂,一摩擦面(friction)和一V形剖面部分。在具有轴承的状态下,所述内轮毂可旋转地连接到壳体的凸缘部分。所述外轮毂被这样设置,从而用于接收电磁离合器的励磁铁心组件的一环形空隙被形成在内轮毂的周边。所述摩擦面连接内轮毂和外轮毂的两端,从而连接到压缩机的驱动轴的一轮毂和一盘组件的盘根据励磁铁心组件的不连续动作而被连接或脱离。所述V形剖面部分被安装在外轮毂的外周上,以便被连接到驱动源的带所覆盖。也就是,相对于摩擦面,内轮毂和外轮毂被设置在相同的方向,从而,励磁铁心组件可以被插入其中的环形空隙被形成在内轮毂和外轮毂之间。
对于制造上述带轮的传统方法,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使用车床对通过热锻或冷锻形成的材料进行车削操作。第二种方法是通过对冷锻材料的车削操作,通过将一加工的杆和一加工的轮毂朝向彼此地滚动而将加工的轮状部分进行加压和焊接,等等。
然而,第一种方法需要考虑是否允许进行车削操作。因此,材料成本被浪费,而且在完成车削操作之后产生许多切屑。此外,由于对于每种带轮都有不同的锻模,因此,当进行第一粗加工时,需要通过人工加载进行车削操作。因此,该方法不能自动地实施,而且不能节约原材料的成本。
同时,由于第二种方法需要两种单独的材料来制造一个带轮,因此材料成本被增加,而且轮形的轧制较困难。因此,难于制造不同类型的带轮,从而不能期待开发任何新的产品。
为了解决带轮制造方法中的上述问题,近来开发了多种带轮成形方法和装置,其中通过轧制加工一种材料制造带轮,而不需要任何切削。作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用于带轮成形的方法和装置在韩国专利NO.271692中被公开。
根据现有技术中的方法和装置,盖或板状基材被插入旋转轴和固定销之间。然后,使用不同类型的辊对旋转的盖和板状基材施加压力,因此它们的厚度被减小。从而,柱状凸起被形成在固定销的外周上,这样就制成了将所述凸起用作轮毂的带轮。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当通过盖的成形来制造带轮时,需要将加工件形成盖状的操作,而且需要对形成的柱状凸起的端部进行切削的操作。
此外,在现有技术中,当通过板状材料的成形来制造带轮时,板状材料被插入销的外周中,然后,施压辊使板状材料的边缘部分弯曲。随后,该板状材料由夹盘支撑,形成一柱状凸起。然而,由于在插入销的外周的板状材料和一可移动止动块之间有一个空隙,所述在下面的板状加工件可以移动。因此,当板状材料的边缘部分被弯曲时,在轴旋转期间,该板状材料产生滑动。而且,由于施压辊对板状材料的边缘部分的一侧施压,从而其边缘部分的另一侧会被抬升。因此,板状材料的边缘部分不能被准确地弯曲;而且用于接收销的板状材料的中心孔也变形了。因此,次品率较高。
在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多种制造带轮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中,有一种制造带轮的方法,其中,相对于摩擦面,内轮毂和外轮毂沿着相同的方向被形成。然而,没有公开内轮毂和外轮毂是如何沿着相同的方向被形成的。在现有技术中,在构成特定压缩机的电磁离合器的带轮不能被制成,其中相对于摩擦面,内轮毂和外轮毂沿相同方向被形成,且其中用于接收电磁离合器的励磁铁心组件的插入空隙被形成在内轮毂和外轮毂之间。可以得知,仅有一种带轮能够被制成,其中相对于摩擦面,内轮毂和外轮毂沿着相对的方向被形成。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带轮成形的方法和装置,其基本上可以排除现有技术的限制和不利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带轮成形方法和装置,其使用轧制过程能够容易地形成一带轮,其中不会产生切屑,该带轮构成压缩机的电磁离合器,且其中内轮毂和外轮毂沿相同方向相对于摩擦面形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带轮的成形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应用形成在第一轴上端外周的支撑块和形成在该支撑块外围上的支撑环,牢固地放置其中心形成有孔的板状加工件,以便使其与第一成形装置的第一轴一起旋转,借助形成在第一成形装置的第一支撑销的端部上的第一上心轴环,通过时板状加工件的孔的边缘施压来固定该板状加工件;第二步骤,使用第一施压辊,通过对由第一轴旋转的板状加工件的上表面施加压力,在拉制过程中形成内轮毂,从而使上表面的深度减小;第三步骤,通过降低串联柱状环,从而使内轮毂被插入形成在第一支撑销的外周上的串联柱状环中,并使其可抬升,并且使用第二施压辊通过对旋转的板状加工件施压,沿与第一外轮毂相同的方向形成第二外轮毂,从上表面边缘到内侧,以便减小其深度,然后通过对串联柱状环的外周进行拉制,从而获得第一半成品带轮;第四步骤,通过紧密地将存在于内轮毂和外轮毂之间的区域插入存在于第二下心轴环和第二上心轴环之间的空隙中,沿第二轴可旋转地固定第一半成品带轮,所述第二上下心轴环被形成在第二成形装置的第二轴的上端上;第五步骤,通过逐渐地将随着第二轴的旋转而旋转的第一半成品带轮的边缘向上压向外轮毂区域,而聚集成第一凸起球状部分,使用第三施压辊和第四施压辊,由第一凸起球状部分形成第二凸起球状部分;第六步骤,通过将存在于内轮毂和外轮毂之间的区域紧密地插入存在于第三下心轴环和第三上心轴环之间的空隙中,将具有凸起球状部分的第一半成品带轮可旋转地固定,第三上下心轴环被安装在第三成形装置的第三轴的上端的外周上;第七步骤,使用第五施压辊,由凸起球状部分形成扁平部分;第八步骤,使用第六施压辊,通过对扁平球状部分施压,获得在其外周表面上形成有槽的具有V形剖面形成部分的第二半成品带轮。
通过以下步骤,形成的第二半成品带轮最终成为压缩机的带轮:对摩擦面和孔的第一车削步骤,它们将内轮毂和外轮毂的一端部相连;对形成在内轮毂和外轮毂之间的插入空隙的内表面的第二车削步骤;根据用于产生磁通的中心圆的个数,在摩擦面上形成香蕉形槽的穿孔步骤;用于通过形成被带覆盖的凹槽完成V形剖面和用于对摩擦面进行穿孔和孔的第一精密切削步骤;用于对内轮毂的内/外周和外轮毂的内表面进行穿孔的第二精密切削步聚。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带轮成形方法可包括:第一步骤,应用被安装在第一轴上端的外围的支撑块和被安装在该支撑块上的支撑环,牢固地放置板状加工件,以便使其与第一成形装置的第一轴一起旋转,借助形成在第一成形装置的第一支撑销的下端上的第一上心轴环,固定该板状加工件的孔的边缘;第二步骤,通过对由第一轴旋转的板状加工件的上表面施加压力,以便向内减小其深度,并且通过对第一上心轴环的外周上的板状加工件的上表面进行拉制,而形成内轮毂;第三步骤,通过将内轮毂的外部区域紧密地插入被安装在第二成形装置的第二轴的上部外围第二下心轴环和上心轴环之间的空隙中,沿第二轴可旋转地固定板状加工件。第四步骤,使用第三施压辊,通过对随第二轴的旋转而旋转的板状加工件的边缘施加压力形成凸起球状部分;第五步骤,通过使用第四施压辊,沿内轮毂形成的方向对凸起球状部分施加压力,并通过对外轮毂形成部分进行拉制而获得第一半成品带轮。
根据本实施例的带轮成形方法还可包括:第六步骤,通过将存在于内轮毂和外轮毂之间的区域插入存在于第三下心轴环和第三上心轴环之间的空隙中,沿第三轴可旋转地固定第一半成品带轮,所述第三上下心轴环被形成在第三成形装置的第三轴的上端外围上;第七步骤,通过平压第一半成品带轮的外轮毂形成部分,来形成外轮毂,其可通过第三轴的旋转而旋转;第八步骤,使用第六施压辊,通过对外轮毂的外周表面施加压力,然后在所述外周表面、第三下心轴环的阶梯状部分和第六施压辊之间的空隙中完成外轮毂,从而获得具有V形剖面形成部分的第二半成品带轮
在该实施例的带轮成形方法中,类似前述的带轮成形方法,用于压缩机的带轮可以通过按顺序实施后面的步骤来完成。
用于本发明的带轮成形方法的装置是为了由在其中心形成有孔的板状加工件来形成具有沿相同方向形成的内轮毂和外轮毂的第一半成品带轮;该装置包括:第一旋转装置,用于使板状加工件与第一轴一起旋转,该第一旋转装置包括,可旋转地安装在其中心的第一轴,可旋转地被安装在第一轴中并对其中心形成有孔的板状加工件进行导向的第一居中销,被安装在支撑块的外周,用于支撑被安装在第一轴上端的支撑块并用于支撑被放置在支撑块上的板状加工件的支撑环;第一支撑装置包括:被安装在第一旋转装置上部并可抬升并旋转的第一支撑销,被安装在第一支撑销下端,并通过对板状加工件的孔的边缘施压来固定板状加工件的第一上心轴环;被安装在第一支撑销的外周上并使其可抬升的第二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板状加工件的已形成外部区域的串联柱状环;第一施压装置,其包括第一施压辊,用于将板状加工件的上表面向内施压,以在拉制过程中在第一上心轴环的外周上形成内轮毂;第二施压装置,其包括第二施压辊,用于将板状加工件的上表面压向串联柱状环,以在串联柱状环的外周上形成外轮毂,从而制成第一半成品带轮。
在带轮成形装置中,每个施压辊可易于被替换。优选的是第二支撑装置根据外轮毂的成形方法被选择地驱动。
根据本发明的带轮成形装置用于形成具有内/外轮毂的第一半成品带轮,从而其具有用于形成V形剖面形成部分的一凸起球状部分,在其有外周表面上形成有凹槽;该装置包括:被安装在第二轴上端的第二旋转装置,包括形成有被插入第一半成品带轮的内/外轮毂之间的区域中的环形凸起的第二下心轴环,在其上安装有用于对加工件进行导向以便牢固地放置且在内侧分离的第二挤出销;被安装在第二旋转装置的上部且使其能抬升和旋转的第三支撑装置,设有第二上心轴环,用于对第一半成品带轮的上表面的外轮毂的内部区域施压,且用于固定该第一半成品带轮;第三和第四施压装置,它们分别具有第三施压辊和第四施压辊,用于逐渐地对第一半成品带轮的边缘向内施加压力,以聚集形成第一凸起球状部分,且由第一凸起球状部分形成第二凸起球状部分。
在该实施例的带轮成形装置中,优选的是,每个施压辊易于被替换,且如果不同类型的施压辊被替换,施压装置能够容易地实施不同的带轮成形方法。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带轮成形装置用于由在其外周表面上形成有一凸起球状部分的第一半成品带轮,形成具有在其外周上形成有凹槽的V形剖面形成部分的第二半成品带轮;该装置包括:用于根据第三轴的旋转而旋转的第一半成品带轮的第三旋转装置,包括可旋转地安装在其中心的第三轴,且包括第三下心轴环,其被安装在第三轴的上端,且形成有一环形凸起,该凸起被插入第一半成品带轮的内轮毂和外轮毂之间的一区域中,在其内侧设有第三凸起销,用于对板状加工件的牢固放置和分离进行导向;被安装在第三旋转装置的上部且使其能抬升和旋转的第四支撑装置,在其下端设有第三上心轴环,在该心轴环外周表面形成有一阶梯状部分,以便通过对第一半成品带轮的外轮毂的内部区域施加压力从而固定第一半成品带轮,该第四支撑装置安装有第四挤出销,其被安装在第三上心轴环中,用于对基材进行导向使其分离;第五施压装置,包括第五施压辊,用于将形成第一半成品带轮的边缘的凸起球状部分压向第三上心轴环的端侧;第六施压装置,具有第六施压辊,用于对扁平球状部分的外周表面施压,以形成具有V形剖面形成部分的第二半成品带轮,其中一槽被形成在外周表面上。
在带轮成形装置中,第五施压辊和第六施压辊的各外周表面上的阶梯状部分被分别形成在与第三上心轴环的阶梯状部分相对应的区域上。且用于形成凹槽的一环形球从第六施压辊的阶梯状部分上凸起地形成。
此外,在该实施例的带轮成形装置中,外支撑环可被进一步安装在第三下心轴环的外周上,以便支撑第一半成品带轮的下表面的外轮毂的外部区域。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第五施压辊的外周表面扁平地形成,且用于凹槽的一环形球被凸起地形成在第六施压辊地外周表面上。
此外,在该实施例的带轮成形装置中,优选的是,每个施压辊可容易地被替换,且如果不同类型的施压辊被替换,施压装置能够容易地实施不同的带轮成形方法。
本发明另外的优点,目标和特征将在下文的说明中阐明,且通过以下的解释,或通过对本发明的实践的学习,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变得清楚。借助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将可以被实现并获得。
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前述的一般说明和下文的详细说明均是示范性和解释性的,而且希望借助权利要求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以下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如下文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其中:
图1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按顺序直到成形状态,示出了通过带轮成形方法,由一板状加工件制造一带轮的整个过程;
图2为一截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实施带轮成形方法的第一成形装置;
图3为一截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实施带轮成形方法的第二成形装置;
图4为一截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实施带轮成形方法的第三成形装置;
图5为一截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实施带轮成形方法的第三成形装置的另一实例;
图6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按顺序直到成形状态,示出了通过带轮成形方法,由一板状加工件制造一带轮的整个过程;
图7为一截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实施带轮成形方法的第一成形装置;
图8为一截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实施带轮成形方法的第二成形装置;
图9为一截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实施带轮成形方法的第三成形装置;
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下面将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作为参考,该实施例用附图举例说明。
第一实施例
参照附图1至5说明带轮成形方法的第一实施例。
带轮成形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步聚。第一步骤为,在其中间形成有孔H的板状加工件P被固定到第一成形装置100上。第二步骤为,经过一拉制过程,使该板状加工件P凹进并形成内轮毂10。第三步骤为,经过一拉制过程,使该板状加工件P凹进并形成外轮毂20,然后就获得了第一半成品带轮。
用于实施本实施例的带轮成形方法的第一成形装置100在图2中示出。该第一成形装置100将具有孔H的板状加工件P成形为具有内轮毂10和外轮毂20的第一半成品带轮P1。该第一成形装置100包括用于旋转板状加工件P的第一旋转装置110,用于使该板状加工件P成形的第一支撑装置130,和通过对该板状加工件P进行施压从而形成第一半成品带轮P1的第一/第二施压装置160和170,第一半成品带轮P1具有内/外轮毂10,20。
构成第一成形装置100的第一旋转装置110包括:可旋转地安装于其中间的第一轴112,用于使其能够升高的第一中心销113被安装在第一轴112中,从而对板状加工件P进行导向,使其安全地定位,支撑块114被安装在第一轴112的上端,支撑块116被安装在支撑块114的周边。与第一轴112的旋转相应地,支撑块114与第一轴112一起可旋转地安装。此外,支撑块114在其中间形成中空,第一居中销113的上端被抬升到中空部分的大约一半的位置。此外,支撑块114的中空部分的直径最好与孔H的直径相同。支撑环116的上表面被布置成高于支撑块114的上表面,从而支撑环116能够支撑置于支撑块114的上表面之上的板状加工件P的边缘。
构成第一成形装置100的第一支撑装置130包括:安装于第一旋转装置110的上部上(尤其是第一轴112的上部)使其能够抬升并旋转的第一支撑板132,第一上心轴环134被安装于第一支撑销132的下部上,并通过垂直推动板状加工件P的孔H的边缘部分来固定板状加工件P1。第二支撑装置131被安装在第一支撑销132的周边使其能够抬升,并且设有串联的柱状环140,支撑成形完成的板状加工件P的内轮毂10的外部区域。直径小于其它部分的端部136被形成在第一上心轴环134的下端部的外周表面上。此外,第一上心轴环134的下端推动第一居中销113的上端,且端部136被插入板状加工件的孔H中,并插入支撑块114的中空部中。从而,板状加工件P的孔H的边缘部分由阶梯状部分138支撑,该阶梯状部分是端部136的上侧的端部。
构成第一成形装置100的第一施压装置160设有安装于第一支撑装置130的一个外侧上的第一施压辊161。在拉制过程中,该第一施压辊161将板状加工件P的上部的一部分从外轮毂20的内表面朝内施压,从而在第一上心轴环134的周边上形成内轮毂10。第二施压装置170设有被安装在第一支撑装置130的另一外侧上的第二施压辊171。在拉制过程中,在串联柱状环140下降的情况下,该第二施压辊171将板状加工件P的上表面从边缘向内施压,从而在串联柱状环140的周边形成外轮毂20,获得了第一半成品带轮P1。此外,施压辊161和171中的每个都能够容易地彼此替换,包括串联柱状环140的第二支撑装置131按照成形方法被选择性地驱动。
下面将参照附图1和2对利用上述成形装置100成形第一半成品带轮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在其中间形成孔H的板状加工件P被放置到第一居中销113的上表面中的位置,其中该板状加工件P的孔H可以被导向。然后,板状加工件P被安全地放置在形成于第一成形装置100的支撑块114的上表面和被安装在支撑块114的周边上的支撑环116的内周边表面之间的空间中。当该板状加工件P被安全地放置在支撑块114的上表面上时,该板状加工件P的孔H与支撑块114的中空部分相一致。第一支撑销132下降到这样的高度,即第一上心轴环134的下端下降并穿过板状加工件P的孔H,并穿过支撑块114的中空部分,推动第一居中销113的上端,然后,形成在第一上心轴环134的外周上的阶梯状部分138推动板状加工件P的边缘。该板状加工件P的边缘被夹持在形成于第一上心轴环134的外周表面上的阶梯状部分138和支撑块114之间,从而该板状加工件P可以被固定。
然后,在拉制过程中,通过第一施压装置160的操作,内轮毂10被形成在第一上心轴环134的周边上,从而借助第一轴112的旋转,该板状加工件P被旋转,而且,当外轮毂被成形时,第一施压辊161对板状加工件P的上表面的外轮毂20从内起始表面朝内侧施压。在这种状态下,第一施压辊161返回到其最初位置,然后,第二支撑装置131下降。从而,板状加工件P的内轮毂10的外侧借助串联柱状环140被支撑。
然后,第二施压装置170工作,从而第二施压辊171将板状加工件P的上表面朝内侧施压,从而在拉制过程中,在串联柱状环140的周边上形成外轮毂20。从而,完成了第一半成品带轮P1。可以获得这样的第一半成品带轮P1,即,内轮毂10和外轮毂20形成的方向与摩擦连接内轮毂10的方向相同。此外,如果第二施压辊171,串联柱状环140和第一支撑装置130顺序地返回它们的起始位置,且支撑块114被安装在下部的液压缸(未示出)抬升,那么被安全地放置在支撑块114的上部的第一半成品带轮P1就可以朝上分离。
此外,按照本实施例的带轮成形方法还可以包括附加步骤,其中,第一半成品带轮P1被成形为具有V形截面部分70的第二半成品带轮,即在其外周表面上形成一凹槽。也就是,如图1、3和4所示,按照本实施例的带轮成形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一步骤是将第一半成品带轮P1固定到第二成形装置200从而第一半成品带轮P1可以围绕第二轴212旋转。另一步骤是,通过对第一半成品带轮P1进行施压,形成第一凸起球状部分40和第二凸起球状部分50。又一步骤是,将形成有第二凸出球状部分50的半成品带轮P1固定到第三成形装置300上,从而该半成品带轮P1可以围绕第三成形装置300的第三轴312进行旋转。再一个步骤是,通过对第二凸出球状部分50进行施压,形成扁平球状部分60。此外,再一个步骤是,通过对扁平球状部分60进行施压,获得具有V形剖面形成部分70的第二半成品带轮P2,该带轮在其外周表面上形成有凹槽80。
图3示出了用于制造第二半成品带轮P2的第二成形装置200。即,第二成形装置200按顺序形成第一凸起球状部分40和第二凸起球状部分50。该步骤是一个中间步骤,以形成第一半成品带轮P1的V形截面部分70,该部分在其外周表面上形成有凹槽80。第二成形装置200包括用于旋转第一半成品带轮P1的第二旋转装置210,用于支撑第一半成品带轮P1的第三支撑装置230,用于在第一半成品带轮P1上形成第一凸起球状部分40的第三施压装置260,和用于由第一凸起球状部分40形成第二凸起球状部分50的第四施压装置270。
第二旋转装置210包括:可旋转地安装在其中间的第二轴212,安装在第二轴212的上端以根据第二轴212的运动与第二轴212一起旋转的第二下心轴220,其上形成有一环形凸起222,该凸起插入第一半成品带轮P1的内轮毂10和外轮毂20之间的区域中,并夹住该第一半成品带轮P1,第二挤出销213被安装在第二下心轴环220的内侧,并使其可以抬升。
第三支撑装置230被安装在第二旋转装置210的上部(具体地是第二轴212的上部),并使其可以抬升和旋转。在第一半成品带轮P1的上表面之上的第三支撑装置230的下端,设置有第二上心轴环234,用于通过对外轮毂20的内部区域施加压力而夹持第一半成品带轮P1。优选的是,第二上心轴环234的外径与外轮毂20相同。
第三施压装置260设有第三施压辊261,该施压辊被安装在第二下心轴环220和第二上心轴环234的一个外侧上,该施压辊通过对第一半成品带轮P1的边缘施加压力而聚集形成第一凸起球状部分40。
此外,第四施压装置270设置有第四施压辊271,该施压辊被安装在第二下心轴环220和第二上心轴环234的另一个外侧上,该施压辊通过对第一凸起球状部分40朝着内侧施加压力,以便更加靠近外轮毂20,从而形成第二凸起球状部分50。用于聚集形成第一凸起球状部分40的环形槽262被形成在第三施压辊261的外周表面上。且用于形成第二凸起球状部分50的环形槽272被形成在第四施压辊271的外周表面上。所述环形槽262和272最好朝着开口部分延伸。第四施压辊271的环形槽272大于第三施压辊261的环形槽262。
此外,用于制造第二半成品带轮P2的第三成形装置300在图4中示出。该第三成形装置300形成具有V形剖面形成部分70的第二半成品带轮P2,其由具有内/外轮毂10和20以及第二凸起球状部分50的第一半成品带轮P1形成有在其外周表面上的凹槽80。
第三成形装置300设有用于旋转第一半成品带轮P1的第三旋转装置310,用于支撑第一半成品带轮P1的第四支撑装置330,用于通过对第一半成品带轮P1的第二凸起球状部分50施加压力而形成扁平球状部分60的第五施压装置360,以及用于形成具有V形剖面形成部分70的第二半成品带轮P2的第六施压装置370,通过对扁平球状部分60施加压力而在其外周表面上形成有凹槽80。
第三旋转装置310设有可旋转地安装在其中间的第三轴312,第三下心轴环320被安装在第三轴312的上端以便根据轴312的旋转而与第三轴312一起旋转,且该心轴环由插入内/外轮毂10和20之间区域中的环形凸起形成,且夹持第一半成品带轮P1,第三挤出销313被安装在第三下心轴环320的内侧,且使其能被抬升。
第四支撑装置330可旋转地被安装在第三旋转装置310的上部,更具体的是,安装在第三轴312的上部,以便沿着第三旋转装置310上升和下降。第三旋转装置310在其下端具有第三上心轴环334,该心轴环对第一半成品带轮P1的上表面上的外轮毂20的内部区域施加压力,以固定第一半成品带轮P1。此外,一阶梯状部分336被形成在第三上心轴环334的下端的外周表面上。而且,第四挤出销332被安装在第三上心轴环334中,以便沿着第三上心轴环334上升和下降。
第三成形装置300的第五施压装置360具有第五施压辊361,该施压辊被安装在第二下心轴环320和第三上心轴环334的外部,以便将块形球状部分压到第三上心轴环334的阶梯状部分336,以形成扁平球状部分60。此外,第六施压装置370设有第六施压辊371,该施压辊被安装在第三下心轴环320和第三上心轴环334的另一外部,从而形成具有V形剖面部分70的第二半成品带轮P2,其中槽80被形成于其外周表面。优选的是,阶梯状部分366和376顺序地形成在第五和第六施压辊361和371的各外周表面的区域上,并与第三上心轴环334的阶梯状部分336相对应。当形成在施压辊361和371上的阶梯状部分366和376的上端与第三上心轴环334的阶状部分336的外周表面接触,而施压辊361和371的下端分别与外轮毂接触时,一预定的孔隙能够由第三上心轴环334的阶梯状部分336和施压辊361和371的阶梯状部分366和376所限定。该孔隙用于形成扁平球状部分60和V形剖面形成部分70。而且,一环形球378从第六施压辊371的阶梯状部分376上凸出,从而形成槽80。
此外,具有另一种结构的施压辊361和371可以适用于第三成形装置300。在此情况下,如图5所示,可以沿着第三下心轴环320再安装外部支撑环324,从而支撑第一半成品带轮P1的下表面上的外轮毂20的外部区域。优选的是,外支撑环324与第三上心轴环334的外径相同。而且,第五和第六施压辊361和371的各外周表面均是扁平表面,环形球378从该表面上凸起,以便在第六施压辊371的扁平外周表面上形成槽80。由于施压辊361和371的上端可与第三上心轴环334的阶梯状部分336上的外周表面相接触,而施压辊361和371的下端与外支撑环324的外周表面接触,因此,可以借助施压辊361和371,第三上心轴环334的阶梯状部分336和外支撑环324的上端,分别限定预定孔隙。每个孔隙可以被用于形成扁平球状部分60和V形剖面形成部分70。
利用第二和第三成形装置200和300由第一半成品带轮P1形成第二半成品带轮P2的方法将参照附图1和3至5详细地说明。在第二挤出销213上升的状态下,首先,第一半成品带轮P1被放置在第二挤出销213上,然后该凸起销213下降,从而将第一半成品带轮P1放置在第二旋转装置210上,以便第一半成品带轮P1的内外轮毂10和20之间的区域被插入形成在第二下心轴环220上的凸起222中。然后,第三支撑装置230下降,从而第二上心轴环234的下端对上表面即第一半成品带轮P1的外轮毂20的内部区域施加压力,从而将第一半成品带轮P1固定。也就是,第一半成品带轮P1被放置在第二下心轴环220和第二上心轴环234之间。接下来,当第一半成品带轮P1围绕第二轴212旋转时,第三施压辊261将旋转的第一半成品带轮P1的边缘向内压,从而首先形成较厚的第一凸起球状部分40。连续地,在第三施压辊261返回其初始位置之后,第一凸起球状部分40由第四施压辊271朝着外轮毂20施压,从而形成第二凸起球状部分50。在这种状态下,在第四施压辊271和第三支撑装置230顺序地返回初始位置之后,第二挤出销213被升高。这样,被放置在第二旋转装置210上的第一半成品带轮P1就可以向上被释放。
然后,如上所述,第二凸起球状部分50被形成于其上的第一半成品带轮P1被放置在第三成形装置300上。即,在第三挤出销313被升高的状态下,当第一半成品带轮P1被放置在第三挤出销313上时,第三挤出销313马上被降低,从而由第一半成品带轮P1的内轮毂10和外轮毂20限定的区域就被插入第三成形装置的第三下心轴环320的凸起322中。从而,第一半成品带轮可以被放置在第三旋转装置310上。接下来,第四支撑装置330被降低,以便第三上心轴环334的下端和第四挤出销332同时推动第一半成品带轮P1的上表面,即外轮毂20的内部区域,从而固定第一半成品带轮P1。也就是,第一半成品带轮P1被放置在第三下心轴环320和第三上心轴环334之间。当第一半成品带轮P1绕着第三轴312旋转时,第五施压辊361对旋转的第一半成品带轮P1的第二凸起球状部分50施加压力,从而形成扁平球状部分60。连续地,在第五施压辊361返回初始位置之后,扁平球状部分60由第六施压辊371施压,从而形成具有V形剖面形成部分70的第二半成品带轮P2,其中槽80被形成在其外周表面上。当第六施压辊371和第四支撑装置330顺序地返回初始位置之后第三挤出销313被升高时,被放置在第三旋转装置310上的第二半成品带轮P2可以被向上释放,此时,在第四支撑装置上升期间当第二半成品带轮P2与第四支撑装置330接触时,第四挤出销332防止第二半成品带轮P2随第四支撑装置330一起上升。
如上所述,在经过由图1中点划线所表示的后处理步骤之后,第二半成品装置P2就被制成带轮P3。即,该后处理步骤包括第一车床车削步骤,用于形成将内轮毂10连接到外轮毂20和孔H的摩擦面30;第二车床车削步骤,用于形成内轮毂10和外轮毂20之间的空隙的内表面;穿孔步骤,用于在摩擦面30上形成彼此同心的槽S,以便产生磁通;第一精加工步骤,用于处理槽80,以便带将被缠绕于其上,从而完成V形剖面90,并对摩擦面30和孔H精加工;第二精加工步骤,用于对内轮毂10的内外周表面和外轮毂20的内周表面精加工。这些步骤随后被顺序地被执行,从而获得用于压缩机的带轮P3。
第二实施例
按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带轮成形方法将参照附图6至9进行描述。用于实施按照本发明的该实施例形成带轮的方法的成形装置具有与第一成形装置100、第二成形装置200和第三成形装置300相同的结构。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不使用串联柱状环140和第二施压装置170。第三和第四施压装置和第二下心轴环分别与第一成形装置200的第三和第四施压装置260和270、以及第三成形装置300的第三下心轴环320具有不同的形状。因此,即使相应的元件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元件不同的结构,相应的元件也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带轮成形方法包括:一步骤,用于将在其中心具有一孔H的板状加工件P固定在第一成形装置100上;一步骤,用于利用第一成形装置100对该板状加工件P施加压力,以形成内轮毂10;一步骤,用于将其内形成有内轮毂的板状加工件固定到第二成形装置200上,一步骤,用于对固定到第二成形装置200上的板状加工件P的边缘施加压力,以形成一凸起球状部分50′;以及一步骤,用于沿着到内轮毂10的方向形成凸起球状部分50′,以制成第一半成品带轮P1。
利用第一成形装置100和第二成形装置200将板状加工件P制成第一半成品带轮P1的方法将参照附图6至8进行详细说明。首先,第一成形装置100类似于第一实施例(见图7)被放置和固定。然后,当板状加工件P绕着第一轴112旋转时,操纵第一施压装置160,将板状加工件P的上表面的边缘向内压,从而围绕第一上心轴环134形成内轮毂10。在这种状态下,第一施压辊161和第一支撑装置130顺序地返回初始位置,同时支撑块114被安装在下部的液压缸(未示出)向上推动。从而,内轮毂10被形成,被放置在第一旋转装置110上的板状加工件P可以被释放。
接下来,如上所述具有内轮毂10的板状加工件P被放置在第二成形装置200的第二旋转装置210上,类似于第一实施例(见图8)。也就是,内轮毂10可以被插入环形凸起222的中空穴中,以放置板状加工件P,从而板状加工件P的下表面上的内轮毂10的外部区域由第二下心轴环220的环形凸起222支撑。在这种状态下,第三支撑装置230下降,以便第二上心轴环234的下端对板状加工件P的上表面施压。也就是,板状加工件P被设置并固定在第二下心轴环220和第二上心轴环234之间。然后,第三施压辊261对与第二轴212一起旋转的板状加工件P的边缘向内施加压力,以形成凸起球状部分50′。在这种状态下,第三施压辊261返回初始位置,第四施压辊271被降低,以沿着到内轮毂10的方向平稳地对凸起球状部分50′施加压力,从而形成外轮毂形成部分20a,从而制成第一半成品带轮P1。当在第二挤出销213被升高之前第四施压辊271和第三支撑装置230顺序地返回初始位置时,被放置在第二旋转装置210上的第一半成品带轮P1可以向上被释放。
在按照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带轮成形方法中,环形槽262被形成在第三施压辊261的外周表面上,以形成凸起球状部分50′,而阶梯状部分276被形成在第四施压辊271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上,与凸起222相对应。
同时,按照该实施例的带轮成形方法还包括一个步骤,用于形成具有V形剖面形成部分70的第二半成品带轮P2,其中通过使用第一半成品带轮P1,槽80被形成在外周表面上。也就是,如图6和9所示,按照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带轮成形方法包括:一步骤,用于将第一半成品带轮P1固定到第三成形装置300上;一步骤,用于对第一半成品带轮P1的外轮毂形成部分20a施加压力,以形成外轮毂;一步骤,用于在外轮毂20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槽80,以制造具有V形剖面形成部分70的第二半成品带轮P2。
利用第三成形装置300由第一半成品带轮P1形成第二半成品带轮P2的方法将参照附图6和9详细说明。首先,第一半成品带轮P1被放置在第三旋转装置310上,以便形成在第三下心轴环320上的凸起322以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被插入由内轮毂10和外轮毂形成部分20a所限定的区域内。在这种状态下,第一半成品带轮P1被放置在第三下心轴环320和第三上心轴环334之间。接下来,第一半成品带轮P1与第三轴312一起旋转,而第五施压辊361平稳地对旋转第一半成品带轮P1的外轮毂形成部分20a施加压力,以形成外轮毂20。然后,第五施压辊261返回初始位置。外轮毂20的外周表面被第六施压辊371施压,从而在由外周表面和第二下心轴环320的阶梯状部分326所限定的空隙内完成外轮毂20的成形,同时,第六施压辊371在第二下心轴环320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槽80,从而制成了具有V形剖面形成部分70的第二半成品带轮P2。当在第三挤出销313被升高之前第六施压辊371和第四支撑装置330顺序地返回初始位置时,被放置在第三旋转装置310上的第二半成品带轮P2可以向上被释放。
在按照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带轮成形方法中,第五施压辊361的外周表面被形成扁平状。环形球378从第六施压辊371的外周表面上凸起,以形成槽80。
在按照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带轮成形方法中,第二半成品带轮P2在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后处理步骤中被处理,以制造最终用于压缩机的带轮P3。由于该步骤在图7中的点划线框中被描述,因此该步骤的说明将被省略。
在按照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带轮成形方法和装置中,可以省去使用该材料形成一盖的单独步骤和切割柱状凸起的边缘的步骤,从而简化带轮成形的工艺。
此外,由于板状加工件和第一半成品带轮不能被振动,而须在将板状加工件形成第一半成品带轮的步骤中或在使用第一半成品带轮制造第二半成品带轮的步骤中被牢牢地固定,这样最终获得的带轮可以被精确地成形。从而,次品率可以被降低,且可提高带轮的质量。
另外,由于内轮毂和外轮毂沿与摩擦面相同的方向被形成的带轮可以一非切割的方式被成形,例如可轧制成形,因此,与按照传统技术的带轮成形方法相比,按照本发明的带轮成形方法可以显著地提高带轮的产量同样也可降低带轮的生产成本,传统的带轮成形方法有,例如,通过对由热锻或冷锻形成的材料进行车床车削来进行带轮成形的方法,和通过对一带轮组进行装配或焊接来进行带轮成形的方法,该方法中,所述带轮组是通过对轮毂部分进行轧制而形成的,该轮毂部分是通过对冷锻材料进行车床车削而形成的。
前述实施例仅用于示范,并不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这种教导可容易地被应用于其它类型的装置。本发明的说明书旨在举例进行说明,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替换,改变和变化将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8)

1.一种带轮的成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将中心部分具有开口的板状加工件置于一支撑块和一支撑环上之后,借助安装在第一成形装置的第一支撑销的下端的第一上心轴环,固定板状加工件的开口的边缘,所述支撑块被绕着一第一轴的上端安装,从而可与第一成形装置的第一轴一起旋转,所述支撑环被绕着所述支撑块设置;
(B)在绕着第一上心轴环对板状加工件进行拉制时,借助第一施压辊将与第一轴一起旋转的板状加工件的上表面向内旋压,以减小板状加工件的厚度,从而形成一内轮毂;
(C)在安装于第二成形装置的第二轴的上端的第二上心轴环和第二下心轴环之间设置内轮毂的外部区域,从而将板状加工件固定到第二轴,从而与第二轴一起旋转;
(D)借助第三施压辊对与第二轴一起旋转的板状加工件的边缘施压,以形成一凸起球状部分;
(E)借助第四施压辊并通过拉制外轮毂,朝内轮毂的方向对凸起球状部分进行施压而形成一扁平球状部分,从而制成第一半成品带轮;
(F)在安装于第三成形装置的第三轴的上端的第三上心轴环和第三下心轴环之间设置由内外轮毂形成部分限定的一区域,从而将第一半成品带轮可旋转地固定于第三轴;
(G)借助第五施压辊时与第三轴一起旋转的第一半成品带轮的外轮毂形成部分施压,从而形成一外轮毂;以及
(H)借助第六施压辊对外轮毂的外周表面施加压力,从而在由外周表面、第三下心轴环的阶梯状部分和第五施压辊限定的空隙中形成另一轮毂的形状,在外轮毂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槽,从而制成具有V形剖面的第二半成品带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轮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球状部分是由形成于第三施压辊的外表面上的环形槽形成的,外轮毂形成部分是由形成于第四施压辊的外表面上的一阶梯状部分形成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轮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轮毂是借助形成在与外轮毂接触的第三下心轴环的外周表面的下端的阶梯状部分形成的。
4.一种用于形成带轮的装置,包括:
(A)第一旋转装置,用于使板状加工件与第一轴一起旋转,该第一旋转装置包括:可旋转地安装在其中心的第一轴;第一居中销,其在第一轴中被安装并被抬升,用于对板状加工件的开口进行导向,以将板状加工件放置在预定位置;绕着第一轴的上端安装的支撑块;和绕着支撑块安装的支撑环,用于支撑放置于支撑块上表面上的板状加工件的边缘;
(B)第一支撑装置,其具有第一支撑销,该销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一旋转装置的上部,以沿着第一旋转装置上升和下降,其包括安装在第一支撑销下端的第一上心轴环,以延伸穿过板状加工件的开口,以便对第一居中销的上端施压,同时借助形成在其外周表面的下端上的阶梯状部分对板状加工件的开口的边缘施压,以固定该板状加工件;
(C)第一施压装置,其具有第一施压辊,用于将板状加工件的上表面向内施压,以环绕第一上心轴环形成所述内轮毂;
(D)第二旋转装置,包括,可旋转地安装在其中心的第二轴;第二下心轴环,其被安装在第二轴的上端,且具有形成在其上表面上的环形凸起,该凸起被插入由第一半成品带轮的内轮毂和内轮毂的外部区域限定的一区域中;第二挤出销,其被安装在第二下心轴环中,以沿着第二下心轴环上升和下降,用于放置和释放第一半成品带轮,所述第二旋转装置使第一半成品带轮与第二轴一起旋转;
(E)第三支撑装置,其可旋转地被安装在第二旋转装置的上部,以沿着第二旋转装置上升和下降,且在其下端具有第二上心轴环,以便通过对第一半成品带轮的内轮毂的外部区域施加压力从而固定第一半成品带轮;
(F)第三和第四施压装置,它们分别具有第三施压辊和第四施压辊,用于顺序地对第一半成品带轮的边缘向内施加压力,以形成外轮毂成形部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形成带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环形槽被形成于第三施压辊的外周表面上,以便聚集成一凸起球状部分,而且还形成于第四施压辊的外周表面上,以便聚集成一外轮毂成形球状部分。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形成带轮的装置,还包括:
(G)V形剖面形成部分,该V形剖面形成部分通过使用在其外表面上形成有外轮毂形成部分的第一半成品带轮形成在其外周表面上,该V形剖面形成部分包括:
(H)第三旋转装置,其包括可旋转地安装在其中心的第三轴;第三下心轴环,其被安装在第三轴的上端,且具有形成在其上表面上的环形凸起,该凸起被插入由第一半成品带轮的内轮毂和外轮毂成形部分限定的一区域中;第三挤出销,其被安装在第三下心轴环中,以沿着第三下心轴环上升和下降,用于放置和释放第一半成品带轮,所述第三旋转装置使第一半成品带轮与第三轴一起旋转;
(I)第四支撑装置,其可旋转地被安装在第三旋转装置的上部,以沿着第三旋转装置上升和下降,且在其下端具有第三上心轴环,在其外周表面的下端具有一阶梯状部分,以便通过对第一半成品带轮的外轮毂成形部分的内部区域施加压力从而固定第一半成品带轮,该第四支撑装置具有第四挤出销,其被安装在第三上心轴环中,以在完成第二半成品带轮之后,将第二半成品带轮从第三上心轴环分离;
(J)第五施压装置,包括第五施压辊,用于将作为第一半成品带轮的边缘的外轮毂形成部分压向第三上心轴环的阶梯状部分,以便形成外轮毂;
(K)第六施压装置,具有第六施压辊,用于对外轮毂的外周表面施压,以形成具有V形剖面形成部分的第二半成品带轮,其中槽被形成在外周表面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形成带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环形球从第六施压辊的外周表面上凸起,以便形成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形成带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形成在第三下心轴环的下端的一阶梯状部分,其与外轮毂相接触。
CNB031423051A 2002-04-25 2003-04-24 带轮的成形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125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20022622A KR100647718B1 (ko) 2002-04-25 2002-04-25 풀리 성형방법 및 장치
KR0022622/2002 2002-04-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54729A CN1454729A (zh) 2003-11-12
CN1261252C true CN1261252C (zh) 2006-06-28

Family

ID=28786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4230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1252C (zh) 2002-04-25 2003-04-24 带轮的成形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6865808B2 (zh)
EP (1) EP1356878B1 (zh)
JP (1) JP3793896B2 (zh)
KR (1) KR100647718B1 (zh)
CN (1) CN1261252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4905B (zh) * 2007-04-17 2012-05-23 汉拏空调株式会社 压缩机皮带轮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55857A (ja) * 2003-11-28 2005-06-16 Nsk Warner Kk クラッチハウジングの製造方法
KR100565560B1 (ko) 2004-06-11 2006-03-30 주식회사 신라공업 자동차 에어컨용 압축기 풀리의 제조방법
US20060178916A1 (en) * 2005-02-07 2006-08-10 Dmitry Domnin Method for automating task with portable device
KR101271319B1 (ko) * 2006-12-11 2013-06-04 한라비스테온공조 주식회사 압축기용 전자 클러치의 필드 코어 조립체 제조방법
CN100537073C (zh) * 2007-11-06 2009-09-09 武汉特鑫机床附件制造有限公司 车轮轮辋滚型机
JP5300275B2 (ja) * 2008-01-25 2013-09-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複数の突部を備えた金属部材の製造方法
CN101966555A (zh) * 2009-07-28 2011-02-09 上海兴浦旋压车轮有限公司 一种车轮辗压成型方法
KR101154633B1 (ko) 2010-01-12 2012-06-14 주식회사비.엠.씨 자동차 모터용 서포트 링 제조방법
CN101791659B (zh) * 2010-03-23 2011-09-28 锦州华一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小直径双边双槽折叠旋压皮带轮制造方法
CN101817048A (zh) * 2010-03-29 2010-09-01 东莞市港润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带内外凸台的旋压皮带轮的加工工艺
CN101941034B (zh) * 2010-09-01 2012-10-24 安徽亿多科技有限公司 双v槽皮带轮的旋压成型方法
CN101954432B (zh) * 2010-09-01 2012-10-24 安徽亿多科技有限公司 单v槽皮带轮的旋压成型方法
CN102151737A (zh) * 2011-04-25 2011-08-17 董利强 一种皮带轮毛坯旋压加工工艺
CN102489658B (zh) * 2011-12-28 2014-04-16 广东港润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轮毂的皮带轮旋压加工方法
CN102672039A (zh) * 2012-05-22 2012-09-19 东风襄阳旋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制造不对称t型旋压皮带轮的旋压工装
CN103071975B (zh) * 2012-12-31 2015-11-18 广东港润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离合器皮带轮的加工方法
JP5962529B2 (ja) * 2013-01-31 2016-08-03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成形方法及び成形装置
JP2015027696A (ja) * 2013-06-27 2015-02-12 日本スピンドル製造株式会社 ベルト式cvt用プーリーの成形方法及びその成形方法によって成形されたベルト式cvt用プーリー
DE102016112511A1 (de) 2016-07-07 2018-01-11 Blickle Räder + Rollen GmbH u. Co. KG Stützrolle, Fahrzeug mit Stützrolle und Verfahren zur Stabilisierung eines Fahrzeugs
CN106217305B (zh) * 2016-08-10 2018-08-21 四川巴斯迪科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粘结压装曲轴减震皮带轮的方法
CN106141025A (zh) * 2016-08-17 2016-11-23 戈善明 三合一车轮轮辋滚型机
CN106825306A (zh) * 2017-03-31 2017-06-13 合肥晟泰克旋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翻边的履带支重轮旋压制造工艺
KR101949590B1 (ko) 2017-05-18 2019-02-18 이상원 풀리의 사이드 립 조립 장치
CN107214229A (zh) * 2017-07-13 2017-09-29 芜湖西诺普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轮的加工方法
CN107150092A (zh) * 2017-07-21 2017-09-12 无锡市中捷减震器有限公司 一种皮带轮的加工工艺
CN109158470A (zh) * 2018-09-04 2019-01-08 安徽耀强精轮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轮毂铲旋成形工艺
CN109093002A (zh) * 2018-09-19 2018-12-28 昆山鼎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汽车轮毂旋压机专用旋压模具
KR102270336B1 (ko) * 2019-12-18 2021-06-28 추광식 주름형 벨트풀리의 제조장치
CN112091534A (zh) * 2020-08-12 2020-12-18 芜湖亿联旋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离合器毂的旋压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21025A (ja) * 1983-12-02 1985-06-28 Nippon Spindle Mfg Co Ltd 多条vプ−リの製造方法
JPS61129241A (ja) * 1984-11-28 1986-06-17 Fuji Kiko Co Ltd プ−リ−の製造方法
DE3917925A1 (de) * 1989-06-01 1990-12-06 Leifeld & Co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asymmetrischen riemenscheibe aus einer metallronde
JP2804910B2 (ja) * 1995-09-22 1998-09-3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外周歯付円筒部品の成形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3192979B2 (ja) * 1996-05-17 2001-07-30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基部外面上に円筒部が一体形成されてなる金属成形品の成形装置並びにかかる金属成形品の成形方法
US5951422A (en) * 1996-06-24 1999-09-14 The Gates Corporation Hub and pulley with radially inward annular collar
WO1998001246A1 (fr) 1996-07-10 1998-01-15 Kabushiki Kaisha Kanemitsu Article façonne en tole metallique possedant une paroi peripherique et procede servant a augmenter l'epaisseur de la paroi peripherique
JP3864507B2 (ja) 1997-08-04 2007-01-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プーリ一体型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JP3213808B2 (ja) * 1997-10-06 2001-10-02 株式会社カネミツ 周壁を有する板金製輪状部材の製造方法
JPH11123485A (ja) * 1997-10-27 1999-05-11 Nippon Isueedo Kk プーリー素材となる金属円板のボス部形成方法
JPH11141658A (ja) * 1997-11-05 1999-05-25 Maruyasu Ind Co Ltd プーリ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918287B2 (ja) * 1998-03-23 2007-05-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多段プーリの製造方法
JP3325841B2 (ja) * 1998-10-26 2002-09-17 株式会社カネミツ 板金製プーリの製造方法
JP3523114B2 (ja) * 1999-02-25 2004-04-2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機用プーリの製造方法
EP1108403B1 (de) 1999-12-13 2009-08-26 Zimmer GmbH Bausatz für eine Kniegelenkprothese
DE19960582A1 (de) * 1999-12-15 2000-08-03 Leico Werkzeugmaschb Gmbh & Co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Drückwalzen
DE10033089A1 (de) * 2000-02-15 2001-08-23 Wf Maschinenbau Blechformtech Verfahren zur spanlosen Herstellung eines Bauteiles mit Nabe
US6427329B2 (en) * 2000-04-26 2002-08-06 A. J. Rose Manufacturing Co. Method of forming a hub with blind bore
US6598443B2 (en) * 2000-04-26 2003-07-29 A. J. Rose Manufacturing Co. Blind bore hub and method of forming
DE10029317A1 (de) * 2000-06-20 2002-01-10 Hasse & Wrede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Drehschwingungsdämfergehäuses, insbesondere eines Gehäuses für einen Viskositätsdrehschwingungsdämpfer
AU2002313710B2 (en) 2001-08-03 2005-04-21 The Gates Corporation Crankshaft damper with integral pulse ring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4905B (zh) * 2007-04-17 2012-05-23 汉拏空调株式会社 压缩机皮带轮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356878A2 (en) 2003-10-29
EP1356878B1 (en) 2015-01-21
JP3793896B2 (ja) 2006-07-05
US20030200657A1 (en) 2003-10-30
EP1356878A3 (en) 2005-10-19
US6865808B2 (en) 2005-03-15
JP2004001092A (ja) 2004-01-08
KR20030084113A (ko) 2003-11-01
US20050138808A1 (en) 2005-06-30
CN1454729A (zh) 2003-11-12
US7181945B2 (en) 2007-02-27
KR100647718B1 (ko) 2006-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1252C (zh) 带轮的成形方法和装置
CN100335809C (zh) 制动鼓及其制造方法
CN1096108C (zh) 硅片的制造装置
CN101619762A (zh) 一种冷旋压皮带轮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
CN1870320A (zh) 制造电池盒的设备及方法
CN1061571C (zh) 用金属板制造多v形槽皮带轮的制造方法及该皮带轮
WO2013047009A1 (ja) カップ状部品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CN101031375A (zh) 伞齿轮的锻造成形方法及装置
AU2011201293A1 (en) Wheel for vehicle
US6434991B1 (en) Flow-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6001230A (zh) 一种复合减震器用带轮的成形工艺
CA2017086C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belt pulley
CN1009623B (zh) 小延伸率板材的压力成型的工艺及设备
CN1086747C (zh) 环锭纺纱机的纺纱钢领的生产方法
CN1112465A (zh) 旋转锻造装置
CN201997592U (zh) 用于轮辐成型的旋压设备
CN101941034B (zh) 双v槽皮带轮的旋压成型方法
KR100705781B1 (ko) 수평식 비드링- 에이펙스필러 결합장치
CN101954432B (zh) 单v槽皮带轮的旋压成型方法
CN101028682A (zh) 有底圆柱活塞和制造有底圆柱活塞的方法
JP5795733B2 (ja) ポット型の円筒形ワークに長手方向歯形体を形成するためのロール成形方法
CN217748864U (zh) 一种宽轴承面传动轮旋压生产设备
CN1091681A (zh) 轮子的成型方法
CN211707846U (zh) 一种带大法兰边多楔轮成型工装
CN1443948A (zh) 小型滚珠轴承的制造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HALLA VISTEON CLIMATE CONTROL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HANNA AIR CONDITIONER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outh Korea field wide area

Patentee after: Halla Visteon Climate Control (Shangha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South Korea field wide area

Patentee before: HALLA CLIMATE CONTROL Corp.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outh Korea field wide area

Patentee after: HANON SYSTEMS

Address before: South Korea field wide area

Patentee before: Halla Visteon Climate Control (Shanghai)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outh Korea field wide area

Patentee after: HANON SYSTEMS

Address before: South Korea field wide area

Patentee before: HANON SYSTEMS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6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