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1124C - 传输装置和传输方法以及记录和/或复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传输装置和传输方法以及记录和/或复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51124C CN1251124C CNB001264818A CN00126481A CN1251124C CN 1251124 C CN1251124 C CN 1251124C CN B001264818 A CNB001264818 A CN B001264818A CN 00126481 A CN00126481 A CN 00126481A CN 1251124 C CN1251124 C CN 1251124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ing plate
- base
- card
- storage medium
- transmitt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3/00—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 G06K13/02—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the record carrier having longitudinal dimension comparable with transverse dimension, e.g. punched card
- G06K13/08—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 G06K13/0806—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using an arrangement for ejection of an inserted card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3/00—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 G06K13/02—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the record carrier having longitudinal dimension comparable with transverse dimension, e.g. punched card
- G06K13/08—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来传输存储介质的传输装置,其包括:用来托持存储介质的托板,所述托板用于在进行装上和取下存储介质的第一位置和用来放置所述存储介质于装置底座的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托板上布置有连接器,用于当所述托板位于第一位置时与所述存储介质的端子部分相连接,以及限制元件用来限制所述托板由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直到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端子部分相连接。这种设计使存储介质的端子部分和连接器能够互相可靠地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入装置,用于轻松地装上和取下存储介质,比如卡式存储器,具有可防止存储介质装错的特点。
背景技术
已知用于装上和取下装有半导体存储器的卡式存储装置(在下文中称为IC卡)的典型输入装置,包括一作为卡放置部分的托板用来托持IC卡和一个退回机构用来退回位于卡放置部分的IC卡。托板上配置有连接器可连接位于IC卡导引边上相应的端子。因此,当IC卡通过位于托板前端的装入口,装有连接端子的导引边向前,插入托板时,IC卡的连接端子与连接器接合并相互建立电联接,IC卡完全被托板所容纳。然后,通过按压在装入口附近的退回键,使置于托板当中的IC卡推出,这是由于压下退回键产生的压力令IC键被推出退回机构。
如上面指出的,要取出托板当中的IC卡,要求使用者施加大到足以去除IC卡的连接端子和连接器接合的压力,压下输入装置上的退回键。输入装置的大小与IC卡基本相同,因此退回键非常小,当退回键很重时,操作性很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没有上述相关技术存在问题的传输装置。根据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传输存储介质的传输装置达到了上述目标。其包括:
一固定存储介质的托板,所述托板适用于,在所述传输装置的一个底座上在用于装入和取出所述存储介质的第一位置和容纳所述存储介质的第二位置间移动;
一位于所述托板的连接器,适用于,当所述托板位于第一位置时与所述存储介质的端子部分连接;和
一个设于所述托板一壁的限制元件,用于当所述存储介质装入所述托板和所述连接器没有连接到所述端子部分时,限制所述托板由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一个形成在底座上的凸台。
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由于装在托板上的连接器可以与托板一起作整体运动,故将存储介质插入托板和从位于第一位置的托板取出存储介质的操作是由使用者进行。因此,移动托板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和放置存储介质所要求的力,以及移动存储介质由第二位置到可以取出的第一位置所要求的力被减到最小以方便使用者装入和取出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输入装置,位于第一位置的托板的存储介质托持部分已插入存储介质,在存储介质的端子部分已与托板连接器连接的正常状态下,通过将限制部分和底座接合部分从相互限制状态中释放,限制元件使托板运动到第二位置。也就是说,如果存储介质插入造成不正常状态,限制部分和接合部分没从相互限制状态中释放,因此托板被禁止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结果是存储介质避免了错误插入。
附图说明
图1是IC卡的透视示意图,该卡可用于应用本发明的输入装置;
图2是图1中输入装置的分解透视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输入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图1中输入装置主要部分的透视示意图,说明限制机构如何安装到输入装置的托板;
图5是图1中输入装置主要部分的透视示意图,说明盖板如何安装到底座;
图6是图1中输入装置主要部分的透视示意图,说明退出元件如何安装到底座;
图7是图1中输入装置的横向示意图,说明IC卡如何插入;
图8是图1中输入装置的平面示意图,说明IC卡完全插入处在位于底座前端的第一位置的托板的状况;
图9是图1中输入装置的横向示意图,说明IC卡完全插入处在位于底座前端的第一位置的托板的状况;
图10是图1中输入装置的平面示意图,说明IC卡固定于输入装置的状况;
图11是图1中输入装置的平面示意图,说明取出固定于输入装置的IC卡的初始状况;
图12是图1中输入装置的横向示意图,说明取出固定于输入装置的IC卡的初始状况;
图13是另一个用于装入IC卡的输入装置的分解透视示意图,该装置应用了本发明;
图14是图13中输入装置的横向示意图,处于未使用状态;
图15是图13中输入装置的横向示意图,说明IC卡完全插入位于底座前端的第一位置的托板的状况;和
图16是图13中输入装置的平面示意图,说明IC卡固定于输入装置的状况。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对本发明加以介绍,用图说明的应用本发明的输入装置用于输入卡型存储装置(下文称为IC卡)。
参考图1,与应用本发明的输入装置一起使用的IC卡是一种外存储器,主要用于电子设备,如计算机,摄像机,或手提信息终端。IC卡1包括卡主体2,可放置半导体存储器,磁存储器,光存储器,小型光盘,磁-光盘或硬盘(磁卡)其可能是用于存储图像信号,语音信号和代表计算机处理的数据信息信号的闪盘存储器。
卡的主体显示出长方体的外形,端子部分3位于卡主体2的前端,当卡被插入输入装置时,其作用如同IC卡的导引边。因此,当IC卡1固定于该输入装置,端子部分3将与输入装置托持部分的连接器相接合。
端子部分3有多个接合凹槽6,是由与卡插入输入装置的方向平行分布的多个隔壁5分隔位于前端的凹部4和卡主体2的主面2a得到。每个接合凹槽6在底表面都配置端子7。因此,接合凹槽6在前端和卡主体2的主表面2a是开放的,所以,位于输入装置的托持部分的连接器的相应端子能够从开口端进入各自接合凹槽6。分布于卡主体2前端的每个分隔壁配置有斜面部分3a可以使IC卡顺利地插入。因此,由于端子部分3的接合凹槽6的底面分别布置有端子7,这些端子7受到保护以免不注意被指尖碰到。
卡主体2的前角之一有显示出弧型的倒角部分8。倒角部分8在主面2a一边有一个槽口。所有卡主体2其余3个角都没被倒角,故还是大约90°当IC卡1正确地落入输入装置的托持部分,倒角部分8的槽口9允许位于连接器后部的‘保证插入无误’元件进入,这样IC卡就可以正确地插入持卡部分。当IC卡1用后端用力插入,托持部分的‘保证插入无误’元件接触没有倒角部分8和槽口9的卡主体2上的角就可以防止IC卡1插入。
在一个表面,或卡主体1的2a表面的靠近端子部分的某个位置有防止记录错误开关11,用来防止错误的信息信号被记录在半导体存储器。防止记录错误开关11以某方式联接到一个卡主体2内的操作元件,当以某个方向滑动,可令卡主体2的半导体存储器记录信息信号。当向相反的方向滑动,可禁止半导体存储器记录信息信号。在卡主体2上靠近槽口9的纵侧边还有一个阻落槽12用于阻止IC卡1插入输入装置后下落。当该阻落槽与托持部分的阻落元件接合还可阻止IC卡落到输入装置的托持部分之外。在卡主体2的另一纵侧边的中部还有一接合槽13用于检查插入错误。接合槽13可与输入装置的托持部分的接合保护机构相接合。在卡主体2的后端,相对于有端子部分3的前端,还设有标志接收部分14,其关于半导体存储器中的信息信号情况说明的标志是有代表性的显示。具有上述结构的IC卡要沿着图1中箭头A的方向,主面2a面向输入装置的底座21,前边作为导引边插入输入装置。
用于装入IC卡的输入装置20一般用于电子设备,如计算机,摄相机和手提信息终端,如图2和图3所示,其包括连接到该装置主体外壳的底座21,一可相对于底座21滑动的托板22,用于放置IC卡。
参考图2和图3,底座由金属板冲压而成,其包括一长方形的底板26,直立于底板26的第一和第二侧壁27和28,其沿纵向互相平行布置并大致上显示U型截面。托板22安排在由底板26和第一及第二侧壁27,28围成的范围内并可沿箭头B的方向滑动,IC卡插入方向与箭头B相反。
放置托板22的底板26有着长方形的形状,长度与IC卡的长度相同,在后边有一对导引孔29,当托板22移动时,29用于引导托板22。引导孔29分别与从托板22底部突出来的导引突出物相配合以确定托板22的移动范围。第一和第二侧壁27和28也分别有各自的导引孔30,导引孔沿托板22的运动方向延伸是为了引导托板22的移动和确定运动范围。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底板26的前部有一摆臂31,IC卡通过它插入。如果托板22以箭头B的方向滑动,它可以推动托板22以箭头B相反的方向滑动。摆臂31固定于位于底板26的轴32的中点并受到轴32的支撑,为了使之能以图2和图3中箭头C的方向和相对于箭头C的方向转动。摆臂31的长度等同于分割第一和第二侧壁27和28后的距离,并在靠近第一侧壁27的端部有一推动端33,用于以相对图2和图3中箭头B的方向推动托板22,在靠近第二侧壁28的另一端有推动端34,可被退回元件相应的推动部分推动。位于摆臂31一端的推动端33要长过位于底板26的开口35,而位于摆臂31另一端的推动端34要长过位于底板26和第二侧壁28的开口36。
如图2和图3所示,由于推动端34实际上被退回元件的操作部件沿箭头C的方向推动,摆臂1绕轴32沿箭头C方向转动使另一端的推动端33向前朝底板21的前端运动。结果是,位于底座21后部的托板22被朝着底座21前端运动的推动端33推动,以相对图2和图3中箭头B方向朝底板21的前端滑动。
底板26上有多个固定孔37用于固定装有输入装置20的电气设备外壳。
由图2和图3中可见,托板22以上述方式与底座21滑动配合,其外形尺寸稍微小于底座21,是由金属板弯曲制成。托板有第一和第二卡托架42和43,用于放置IC卡1。卡托架位于靠近底板41的前端的两相对的侧边。第一和第二卡托架42和43由垂直弯曲底板41来制作,其包括高度相当于IC卡1厚度的分离的侧壁44和45,以及由向内弯曲侧壁44和45的前端,平行于底板41排列的支撑壁46和47。IC卡1插入和释放经过的插入/释放孔40位于托板的前端,在这里,卡托架42和43相连底板41。第一和第二卡托架42和43界定了它们之间的空间,故当IC卡置于第一和第二卡托架42和43之间,使用者可以通过外壳上的窗口见到出现在标志接收部分的标志。连接器固定部分48位于托板22的后部,故连接到位于IC卡导引边端子7的连接器被固定于此。更具体地讲,连接器固定部分48由限制壁49a,49b,49c和底板确定连接器的固定位置,限制壁直立于除前边外的底板41的各个边。限制壁49a,49b,49c上分别有固定块51,用于将连接器固定在连接器固定部分48。参与形成连接器固定部分48的底板41上有一对定位孔50,用于定位和固定连接器。
如图2和图3所示,将连接到连接器固定部分48的连接器52,包括用来建立连接器和IC卡上的端子7连接的端子板53,和联接到端子板53的盖板54。大体上显示U形截面。由于盖板54连接到连接器52的端子板53,容纳IC卡1前端的空间由位于前端的插入口55确立。前端有端子部分3的IC卡通过插入口插入。
在盖板的侧壁装有用作阻落元件的弹性接合件60,,当IC卡1插入时与IC卡1的阻落凹槽12相接合。当弹性接合件60与IC卡1的阻落凹槽12接合时,IC卡1置于托板22内,故置于输入装置的IC卡有效地免于下落。当弹性接合件60与IC卡1的阻落凹槽12接合时,弹性接合件弹性变形令使用者产生滴答的感觉,令使用者认为IC卡1完全地插入托板。弹性接合件还作为‘保证插入无误’元件,当卡不适当地放置时,可防止IC卡1插入托板22。在连接器52的盖板54的后壁装有阻落元件可与位于IC卡1后表面的倒角部分8和槽口9相接合。
限定了连接器底部的端子板53上配置了与IC卡1的端子部分3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子56和将与柔性印刷线路板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子57。柔性印刷线路板依次与含有至少一个信号处理电子线路的各印刷线路板连接。第一连接端子56的端子数目对应于IC卡1的端子部分3的端子7数目。每个第一连接端子56的外形基本上是L型,弯曲部分朝上弯,这样被IC卡1相应的端子7推动时就可以出现弹性变形。当IC卡插入,第一连接端子56通过开口边进入IC卡的端子部分3,并压在相应的各个端子7上,与各个端子7电连接。
第二连接端子57与柔性印刷线路板连接。柔性印刷线路板轮流与含有至少一个信号处理电子线路的印刷线路板连接。换句话,端子部分3与第一连接端子56电连接的IC卡由信号处理电路控制,该电路在印刷电路板上,通过柔性印刷线路板的方式与第二连接端子57和位于外壳上的印刷电路板建立电连接。第二连接端子57接近插入口55,所以可以容易地与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制作柔性印刷电路板要使它的长度不防碍托板22在位于底座21前端的第一位置和位于托板21后部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连接器52的端子板53以上面介绍的方式布置了第一连接端子56和第二连接端子57,在其后表面还提供一对定位凸块58,用来定位和固定连接器52到托板22的底板41上的连接器固定部分48。
更具体的说,盖板54固定到端子板53而制成的连接器52,通过使端子板53的定位凸块58与在底板41的连接器固定部分48上的各相应的定位孔50相接合,以及弯曲分别位于限制壁49a,49b,49c前端的连接器固定件51,固定连接器52于连接器固定部分48。位于端子板53上的定位凸块58可穿过在底板41上的各个定位孔突出于托板22的底板41,突出部分与底座21的导引孔29分别接合,故当托板相对底座21运动时,还可以作为导引凸块。
限制壁49a和49b平行于托板22的侧壁44和45布置并作为连接器固定部分48的部件,在其外表面分别装有导引凸块59,可分别与如图3所示在底板21的第一和第二侧壁27和28上打出的孔30相接合。另外,在托板22的底板41有沿托板22的运动方向延长的导引孔71。导引孔71可与固定在底板21的底板26上摆臂31的轴32相接合。换句话,当托板22相对于底板21运动时,销轴32还可以当作导引凸块。
如图2和图3所示,用来限制托板22相对底板21的运动的限制元件61可转动地固定于托板22的第二持卡部分43的侧壁45。更具体的讲,在限制元件61的基座配有一轴孔62,竖立于托板的侧壁45的轴62a从中穿过,故限制元件61顺图4中箭头D的方向和逆箭头D的方向都可以转动。
在限制元件61的前部还有接合凸块63,当IC卡1插入托板22时,可与IC卡的接合凹槽13相接合。接合凸块63被加工成可通过在托板22的底板41和侧板45上开的槽口64,面向托板22的内部。这样,可以无障碍地与容纳于托板22的IC卡1的接合凹槽13相接合。限制元件61上在距离前端比距离接合凸块63更近的地方还有固定部分65,为了约束限制元件61沿图4中箭头D方向的转动范围,要固定于托板的底板41和侧壁45上的槽口64周边的后侧面。限制元件61还有一限位孔66,当托板已定位要相对底板21滑动时,要与靠近底座21的底板26上的开口36接合凸块70相接合。当限位孔66与底座21的接合凸块70相接合,禁止托板22从位于底座21的前边的第一位置滑移到位于底座21后边的第二位置。换句话,IC卡1插入位于第一位置的托板,由于托板22被限制元件61锁定在第一位置,IC卡1的端子部分3将可靠地连接到第一连接端子56。
具有上述结构的限制元件61受到驱动元件扭簧,沿图4中箭头D方向,朝着托板22的内侧的推动。扭簧67的基部67a固定在竖立于托板22的侧壁45,在限制元件61上方的轴上。扭簧67的一个臂,臂67b,固定于托板22的侧壁45上的固定件68,而另一臂,臂67c,固定于位于限制元件61上的固定件69。由于这种设计扭簧可以使限制元件61受到顺图4中箭头D方向的推动。因此,限制元件61固定于侧壁45,其位于前端的固定部件65则在接近开口64的位置固定在底板41的后侧表面,其接合凸块63透过开口64面向托板的内侧。
因此,由于托板22有上述结构,位于连接器固定部分47的限制壁49a,49b的导引凸块59分别与底座21的导引孔30相接合,而连接器固定部分48的端子板53上的定位凸块58,如图2和图3所示,分别与底座21的导引孔29相接合。另外,由于位于底座21的摆臂31的销轴32与托板22的底板41上的导引孔71相接合,使托板22在底座的第一和第二侧壁27和28之间滑动。这样,托板22可在IC卡1插入和释放的位于底座21前端的第一位置和数据可以写入和读出IC卡1的半导体存储器的位于底座21后边的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因此,当托板22位于第一位置,IC卡1插入和取出,当托板22位于第二位置时,信息信号写入和读出由IC卡的半导体存储器。
如图2和3所示,底座21和托板22通过作为推动元件的肘节弹簧73互相连接。肘节弹簧73包括一绕丝而成的簧圈部分74,从簧圈部分74一端延伸的第一臂,和从簧圈部分74另一端延伸的第二臂。与底座21接合的第一接合端75a位于第一臂75的前端,与托板22接合的第二接合端76a位于第二臂76的前端。第一接合端75a与位于底座21的底板26后面的第一接合凸块77相接合,而第二接合端76a与位于托板22的底板41后面的第二接合凸块78相接合。
以上述方式连接底座21和托板22的肘节弹簧73,当托板22位于靠近底座21前边的第一位置时,处于逆图2和图3中箭头B的方向推动托板22的第一状态。当托板22被驱动相对底座21按图2和图3中箭头B的方向滑动时,肘节弹簧转到以图2和图3中箭头B的方向推动托板22的第二状态,并驱动托板到达位于靠近底座21后边的第二位置。当固定在底座21的底板26的摆臂31以图3中箭头C的方向转动而托板22位于第二位置时,位于摆臂31的一端的推动端33推动托板22的第二接合凸台78,然后,处于第二状态的肘节弹簧73受到了摆臂31的推动端33试图推动托板22的第二接合凸台78的压力,这样托板22以相对图3箭头B的方向被推动。而肘节弹簧73转到以相对图3中B的方向推动托板22的第二状态,驱动托板22移向第一位置。
如上所述,托板22与底座21滑动相连。IC卡1插入/推出口40位于前部,为了盖上和打开底座21的前部,可转动的盖板80安装到底座21。如图2,3,5,和6所示,盖板81包括一封闭板82用来封闭插入和退出口40和底座21前端,和位于封闭板2相对边的第一和第二摆动/支撑臂83和84。
封闭板82拥有用于封闭托板的插入和退出口40和底座21前端的第一封闭部分85,将固定到位于底座21的底板26前边的槽80的第二封闭部分86。
位于底座21的第一侧壁27侧面的第一摆动/支撑臂83的前端有第一支撑孔,如图5所示可回转支撑盖板81。第一支撑孔87与位于底座21的第一侧壁27前边的第一销轴88相接合。盖板81被位于第一摆动/支撑臂83的侧面的推动元件扭簧89所推动,沿图6中箭头E的方向转动。扭簧89的基部89a与位于底座21的第一侧壁27的接合元件91相接合。扭簧89有一对簧臂89b,89c。簧臂89b与位于第一摆动/支撑臂83的前端的接合端92相接合,簧臂89c与位于第一侧壁27的接合端93相接合,这样盖板81不断地被推动以图6中的箭头E的方向转动。
另一方面,位于底座21的第二侧壁28侧面的第二摆动/支撑臂84的前端有第二支撑孔94,如图6所示,其与第一支撑孔87配合回转支撑盖板81。第二支撑孔94与位于底座21的第二侧壁28前边的第二销轴95相接合。第二摆动/支撑臂84的前端有一个凸台96,被退出元件推动以图6中箭头E的方向转动盖板81。在凸台96的下边有斜面97使退出元件的凸轮容易与封闭板82接触。
具有上述结构的盖板81的支撑方式是这样的,当第一和第二支撑孔87,94,如图5和6所示,分别与第一和第二轴88,95相配合时,盖板绕第一和第二轴88和95转动,顺着箭头E和逆着箭头E的方向都可以转动。因此,利用扭簧89的推动力盖板81被推动沿图5和图6中箭头E的方向转动并关闭底座21的前端。当位于第二摆动/支撑臂84的凸块89的斜面89被退出元件的凸轮推动时,盖板81绕第一和第二销轴88,95沿图5和图6中箭头E的方向转动,打开底座21的前边和托板22的插入/推出口40。
在底座21的第二侧壁28装有退出元件101,用于托板22由位于底座21后边的第二位置,依靠肘节弹簧联系底座21和托板22,移动到位于底座21前端的第一位置。退出元件101固定在第二侧壁28,这样顺着图6中箭头B的方向和逆箭头B的方向都能滑动。由图6可见,退出元件101的宽度基本上等同于底座21的第二侧壁28的高度,是由冲压金属板而成,呈长方形的外形。退出元件101上有沿纵向布置的第一导引孔102和第二导引孔103。第一导引孔102与位于底座21的第二侧壁28的导引凸台104相接合,而第二导引孔103与也位于第二侧壁28的导引件105相接合,当固定螺钉106拧入第一导引孔102和位于第二侧壁28的导引凸台104上的螺孔106时,退出元件101固定在第二侧壁28上。
另外,依靠也是推动元件的拉簧113,如图6所示,退出元件101以相对图6箭头B的方向被推动。拉簧113的一端固定于位于退出元件101的端部面对底座21后边的弹簧固定件111,另一端固定在位于底座21的第二侧壁28纵边长度中部的弹簧固定件112,所以,退出元件101以图6中箭头B的方向被推动。
以上所述方式固定于底座21的第二侧壁28的退出元件101,在其靠近底座21前边的端部有一凸轮107,其受到弯曲以便与底座21的底板26平行,用于推动位于盖板的第二摆动/支撑臂84的凸块95。凸轮107透过位于底座21的底板26的开口36,面向底座21的内侧。因此在靠近底座21后面的凸轮边还有向下弯曲的曲线部分108,可以容易地推动位于盖板81的摆动/支撑臂81上的凸台96底边的斜面。
另外,在退出元件101靠近底座21前面的端部有操作件109,使其弯曲以便平行于底座21的底板26运动,朝着底座1的后面按图6中箭头C的指向,推动位于摆臂31的另一端的推动件34。在操作件109靠近退出元件101前面的端部有向上弯曲的推动端110。操作件的推动端110透过底座1的底板26上的开口36面对底座1的内侧并与摆臂31的推动件34相接合。
还有,靠近退回元件101的端部设置有操作件114,受到弯曲使之可以被位于装置主体(未示出)外壳外侧的退回/操作件115控制。当操作件114以图6中箭头B的方向滑动时,退出元件101被推动以该方向滑动。
如上所述,当托板22位于靠近底座21后面的第二位置时退出元件101以图6中箭头B的方向被推动。结果,退回元件101按图6中箭头B的方向滑动逆着拉簧113的推动力,拉簧以与图6箭头B相反的方向推动退出元件101。当退出元件101按箭头B的方向滑动,推动位于盖板81第二摆动/支撑臂84的凸台96底边的斜面97,因此,按图6的箭头相反的指向转动盖板81,逆着扭簧89的推力打开托板22的插入/释放口40。同时,位于操作件109的推动端110按图6箭头C的方向推动摆臂31的推动件34,因而以该方向转动摆臂。位于摆臂31一端的推动端推动托板22的第二接合凸块78,驱动托板22以图3箭头B相反的方向滑动。结果是,在摆臂31的推动端33推动托板21的第二接合凸块78的推动力作用下,托板22按图3中箭头B相反的方向滑动。当托板22以箭头B相反的方向滑动时,肘节弹簧73回复第一状态,以图3箭头B的相反方向推动托板22并驱动托板回到第一位置。
以下将介绍IC卡从插入输入装置20开始到用半导体存储器记录或复制信息信号的操作程序。首先,当输入装置未使用时,托板22如图所示位于靠近底座前端的第一位置,连接底座21和托板22的肘节弹簧73处于推动托板22到接近底座21前端的第一位置的第一状态。
另一方面,固定于面板81的固定件92和底座21的固定件93的扭簧89的推力推动盖板81如图5和图6中箭头E的指向转动来关闭底座21的前面和处于第一状态的托板插入/释放口40。这样,盖板81防止灰尘经过托板22的插入/释放口40进入输入装置。
摆臂31如图3所示箭头C的指向转动,使其靠近底座21的前面。固定于底座21第一侧壁27的限制元件61被拉簧67推动如图4所示箭头D的指向转动。拉簧67的一个臂67b,固定于位于侧壁45的固定件68;另一个臂67c如图4所示固定于位于摆臂31的固定件69。位于限制元件61前端的固定端65固定于托板22的底板41的后表面上靠近开口64的地方,它的接合凸台63靠近前端面对托板22的内侧,限制孔66与位于底座21的底板的接合凸台70相接合。托板22的限制元件61的限制孔66未与底座21的接合凸台70相接合。因此可以如图3箭头B所示朝底座21的后部运动。
依靠固定于退出元件101的弹簧固定件111和底座21的弹簧固定件112的拉簧,退出元件101以相对图3和图4箭头B的方向朝底座21的前端滑动。
如图7所示,IC卡1插入输入装置20,未将带有端子部分3的前边用作导引边,主面21朝下面对底座1的底板26。当从输入装置的前边插入IC卡,用手指或用IC卡1的前端勾住盖板,对着扭簧89如图5和图6中箭头E的方向推动盖板81和关闭底座21前面的推力,以相反于图5和图6箭头E的方向转动盖板81,以便开放位于近底座21的前边处于第一位置的托板22的插入/释放口40。
当移动盖板81打开底座21的前端,IC卡1通过托板22的插入/释放口40,如图7所示用带有端子部分3的前端作导引边,插入输入装置。当IC卡1如图7所示箭头B的方向移动,其由前端和位于主面2a的接合凹槽13确定的区间促使如图1和图7所示面对托板22内侧的限制元件61运动,限制元件61顶着扭簧67的推力以图7中箭头D的相反方向绕轴62a转动,由于面对托板22内侧限制元件的接合凸台63被由前端和位于IC卡主面2a的接合凹槽13确定区间的卡体压住。在IC卡的插入动作作用下,由于限制元件62以图7中箭头D的相反方向转动,限制元件61的限位孔66,如图4和图7所示,与底座1的结合凸台70相接合。位于靠近底座前端的第一位置的托板22被禁止如图7中箭头B的方向朝底座的后端滑动。托板22被限制元件61锁定在第一位置直到IC卡1的端子部分3与托板22的连接器52的第一连接端子56相连接,所以,端子部分3的端子7可靠地连接到连接器52的第一连接端子。
图8和图9显示IC卡1进一步进入输入装置时的状态。参考图8和图9,当托板22位于靠近底座21的前端的第一位置,IC卡1完全插入托板时,IC卡1通过连接器52的插入口55,进入位于托板22后端的连接器52。这时连接器的第一连接端子56通过开口端与IC卡1的端子部分3各自对应的接合凹槽6相接合,来推压各自对应的端子7以与它们建立电子联系。
当第一连接端子56与各自对应的接合凹槽6相接合以及电子连接到各自相应的端子7时,IC卡1的结合凹槽13的位置高于位于托板22内限制元件61的接合凸台63。然后,接合凸台63被IC卡1的位于前端和接合凹槽13之间的卡体压下的限制元件,原本被驱动以图9中箭头D相反方向转动,当IC卡1的结合凹槽13和限制元件61的接合凸台63处于互相接合的状态时,被扭簧67推动以图9中箭头D的方向转动。因此,接合凸台63接合到IC卡1的接合凹槽13。其结果,限制元件61的限制孔66和底座21的结合凸块70从相互接合状态得到释放,托板可以沿图8和图9中箭头B的方向朝位于底座21后端的第二位置移动。另外,当IC卡1完全插入托板21时,位于连接器52的弹性接合元件60与IC卡1的阻落槽12接合,如图2所示,以避免IC卡1下落。还有,当弹性接合元件60与IC卡1的阻落槽12接合,弹性变形会导致咔哒声的感觉,令使用者认为IC卡1完全插入托板22,端子部分3和第一连接端子56互相可靠地连接。
如果IC卡1没有正确地插入输入装置20,比方说如果IC卡1以后端插入插入/释放口40或将主面朝上了,限制元件61的接合凸台63不会与IC卡1的接合凹槽13相接合,即使IC卡1插入位于第一位置的托板中。换句话,如果IC卡1在这种情况下插入如图8和图9所示位置,IC卡1的接合凹槽13不会高于托板22内限制元件61的接合凸台63,所以限制元件61仍保持接合凸块63被IC卡1的主面压制状态和限制元件61的限制孔66仍保持与底座21的接合凸台70相接合的状态。因此,如果IC卡1插入,位于第一位置的托板22被禁止按图7箭头B的方向朝着底座21的后端滑动。如果IC卡1以错误的方式插入输入装置20,位于第一位置的托板22被禁止以图8中箭头B的方向朝着底座21的后端滑动,以避免插错卡的情况发生。另外,如果IC卡1以错误的方式插入输入装置20,弹性接合元件60不与IC卡1的阻落槽12相接合,因此防止了IC卡1插入位于第一位置的托板22,第一连接端子56与各自相应接合槽口6不连接,与端子部分3各自对应端子7不建立电联接。
如图8和图9所示,在IC卡1完全进入接近底座前端的第一位置的托板22后,如果IC卡1按图8和图9中箭头A的方向进一步推入,IC卡1完全被容纳和安放在输入装置20。所以,如图10所示信息信号能够由半导体存储器录入或复制。换句话,如果IC卡1由图8和图9所示的状态进一步推入,托板22的限制元件61和底座1的接合凸台70由互相接合的状态释放,托板21处于以图8和图9箭头B的方向滑动的状态,实际上被驱动沿图8和图9箭头B的方向朝底座21的后端运动。
于是,肘节弹簧73承受IC卡1施加的压力按照图10箭头B的方向移动托板22并由推动托板按图10中箭头B的方向的第一状态转换到推动托板按图10中箭头B相反的方向的第二状态。因此,肘节弹簧73按图10中箭头B的方向推动托板22,推动托板滑向接近底座21的第二位置。结果,连接到连接器52的IC卡1完全容纳于输入装置20。然后,盖板81原本被IC卡1的后端挡住以免封闭底座21的前端,现在扭簧89的推力使其按图9中箭头E的指向转动封闭底座21的前端,同时防止灰尘进入输入装置20。另外,可转动地连接到底座1的底板26的摆臂31,依图10箭头C相反的方向转动。当位于摆臂一端的推动端33被与肘节弹簧73的第二臂76的接合件76a相接合的第二接合凸台78推动,以推动托板22以图10的箭头B的方向滑动。
处于上面介绍的状态,IC卡1的端子7和连接器52的第一连接端子56分别相互连接,IC卡1位于靠近底座21的后端的第二位置由连接到连接器2的第二连接端子57的柔性线路板的方式控制。更明确地说,当IC卡1位于第二位置,通过电子设备的控制信号,信息信号能够由置于卡元件2的半导体存储器录入或复制。
以上面介绍的方式安放于输入装置20的IC卡1,通过下面讨论的方式操作,可以从输入装置退出。参考图11和图12,当控制件114以图11和图12中箭头B的方向被位于装置主体外壳外侧的退出/控制件115推动时,退出元件101顶着拉簧113的作用力被动地以图11和图12的箭头B的方向滑动。
然后,退出元件101的凸轮107以图11和图12中箭头B的方向推动位于盖板81的第二摆动/支撑臂84的凸台95。如图6所示,凸轮107有弯曲部分108,凸台96的斜面部分97面对下边的弯曲部分108,所以,凸轮107可以可靠地推动凸台95。当凸轮107推动盖板81的凸台96,在扭簧89的推力作用下封闭底座21前端的盖板承受凸轮107试图推动盖板81的凸台96的推力,所以,顶着扭簧89的推力,以相对图12的箭头E的方向转动,打开底座21的前端,使IC卡1能够退出输入装置。
同时,位于退出元件101的控制件109的推动端110以相对图11中C的指向转动,与靠近底座21前端的摆臂31的推动端4对接。当退出元件101被动地沿图11和12的箭头B的方向进一步滑动,推动端110以图11中箭头C的指向推动摆臂31的推动件34,使摆臂31以该方向转动。然后,在退出元件101的推动端110推动摆臂31的推动件34的推力作用下,摆臂31的推动端33推动与肘节弹簧73第二臂76的接合端相接合的第二接合凸台78。然后,处于连接底座21和托板22的第二状态的肘节弹簧73回复到以相对图11和图12中的箭头B的方向推动托板22的第一状态,然后驱动托板22以相对图11和图12中箭头B的方向滑动。结果,位于底座21后端的托板22滑动到位于靠近底座21前端的第一位置,并使得IC卡1的后端透过底座21的前开口面对输入装置20的外部。
IC卡,其后端现在透过底座21的前开口面对输入装置的外部,使用者把IC卡1的端子部分3和连接器的连接端子56由互相接合的状态释放,就可以从位于靠近底座21前端的第一位置的托板拉出。盖板81在扭簧封闭底座21前端和位于第一位置的托板22的插入/释放口40的推力的作用下以图11和图12中箭头E的方向转动,所以避免了灰尘进入输入装置20的内部。
当退出IC卡1时,,如果托板22,在使用者加给装置主体外壳的退出/操作元件的推力作用下,只是简单地由位于靠近底座21后端的第二位置运动到位于靠近底座21前端的第一位置,具有上述结构的输入装置20并不释放位于托板22的连接器52的第一连接端子56和IC卡1的端子部分3的端子7的相互接合。因此,为了释放位于托板22的连接器52的第一连接端子56和IC卡1的端子部分3的端子7的相互接合而推动输入装置的退出按键和操作退出/操作元件的力减小。因此使用者可以轻易地操作输入装置退出IC卡。另外,如果IC卡以错误的方式插入,限制孔66仍保持与底座21的接合凸块70相接合,故任何错误插入IC卡到输入装置的操作能够有效地避免。
设置限制元件61被介绍为一种防止IC卡1错误地插入输入装置20的方式,防止IC卡错误地插入的方式可以有下面介绍的不同结构组成。注意除了限制元件以外,下面介绍的输入装置120与上面介绍的输入装置完全相同,所以,输入装置120的零件与输入装置20的零件相同的将各自采用相同的符号表示,对此将不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考图13,在输入装置120的托板22靠近侧壁45的位置装有限制元件121用于防止托板22从位于靠近底座21前部的第一位置移动到位于靠近底座21后部的第二位置。限制元件121具有长方形的形状,故可以沿托板22的侧壁45布置。在限制元件的中间区域有一支撑通孔122。支撑孔122与位于连接器固定部分48的限制壁49a的轴123配合,连接器固定部分48与托板22的侧壁45对齐以便限制元件121沿图13箭头F相同或相反的方向都可以转动。要注意,在输入装置120情况时,托板22未安装作为连接器固定部分48的一部分位于其后部的限制壁49c,所以后面是开放的。
当限制元件121固定到限制壁49b,弯曲件124位于接近托板22后边的限制元件121的后端,以直角弯向托板22的内部。弯曲件124有一推动件125,与IC卡1前端的斜面3a相接并被其推动。推动件125透过托板22的后边面对托板22的内部,所以,当IC卡1正确地插入托板22,推动件会从弯曲板的顶部以小角度向下弯曲以接触IC卡1的斜面3a.
限制元件121下边的中间位置还设置了限位126来限制托板22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当托板22锁定在靠近底座21前端的第一位置时,限位126与在底座21的底板26和第二侧板上开出的限位孔127相接合。另外,在底座21上比限位孔距后端更近的位置有一狭长口128用于供限位126脱离。该狭长口在底座21的底板26和第二侧壁28上延展。限位126的后部有一垂直表面129,可有效地防止托板22从第一位置移动到靠近底座21的后端的第二位置,直至IC卡插入托板22并保证与限位孔后端的接合。另外限位126有一斜面130,当托板22为退出IC卡1从靠近底座后部的第二位置移动到靠近底座21前端的第一位置时,用来平缓地与狭长口128的前端相接。
限制元件121的支撑孔122配合位于托板22的限制壁49b的轴123,这样,限制元件121固定到限制壁49b为了顺图13中箭头F和逆箭头F的方向都可以转动。另外,限制元件121被驱动元件扭簧推动按图13箭头F的方向转动。扭簧131的基部131a固定到位于限制元件前端的固定件132,正对推动件125所在的后端。扭簧的一个臂131b固定到位于托板22的侧壁45的固定件133,而另一个臂131c固定到位于限制元件121的下边的固定件134。结果,扭簧131以图13中箭头F的指向推动限制元件121,使限位126与限位孔127相接合。
以图13中箭头F的指向被推动的限制元件121,还装有转数控制凸块135,可防止限制元件21以图13中箭头F的指向转动过多。转数控制凸块135与位于底座21的第二侧壁端部的凸边136相接触。当托板22位于接近底座前端的第一位置,转数控制凸块135与底座21的第一水平边相136a接触。另一方面,当托板位于靠近底座21后端的第二位置,转数控制凸块135与底座21的第二水平边136b相接触.凸边136包括第一水平边136a,第二水平边136b和连接第一水平边136a和第二水平边136b的斜边136c。第一水平边136a低于第二水平边136b。当托板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转数控制凸块135连续接触第一水平边136a,斜边136c,和第二水平边136b。
被限制元件121的支撑孔122承受的托板22上轴123与底座21的第二侧壁28上的导引孔137相配合,沿托板22的运动方向移动。
具有上述结构的输入装置120,IC卡1插入的时到由IC卡的半导体存储器记录或复制信息信号时的操作次序下面将加以讨论。首先,对处于不工作状态的输入装置120加以介绍。当输入装置每使用的时候,如图14所示,托板22处于靠近底座21的前端的第一位置。这时,受到扭簧131的推动,限制元件121绕轴123按图14箭头F的指向转动,安装有限制元件121的托板21锁定在靠近底座前端的第一位置。在这种条件下,注意到限制元件121的转数控制凸台135与凸边136的第一水平边相接触。
然后,端子3所在边作为导入边,IC卡插入被限制元件121锁定在第一位置的输入装置120的托板22。IC卡1由输入装置的前端插入输入装置120,当用手指或用IC卡的前沿勾住盖板使其依图15中箭头E的相反方向转动,盖板81从底座21的前端移开显露托板22的插入/释放口40。
然后,当盖板81从底座21的前端移开显出前端,端子3所在边作为导向边,IC卡通过插入\释放口40插入托板22。然后,连接器42的处于靠近底座21的前端的第一位置。由于限制元件121的限制件125与底座21的接合孔127相接合和托板22锁定在第一位置直到第一连接端子56和各自相应的端子7互相接合,第一连接端子56与各自响应的凹槽6建立可靠的连接并与IC卡1各自相应的端子7有电连接。当IC卡1完全插入位于第一位置的托板22,第一连接端子56和各自相应的端子7互相接合。限制元件121顶着扭簧131释放互相接合的限位126和限位孔127的推力以图15箭头F相反的方向转动。所以,托板已准备从靠近底座21的前端的第一位置移动到靠近底座21的后端的第二位置。
如果IC卡1没有正确地插入输入装置120,第一连接端子56没有和IC卡1的端子3各自相应的接合凹槽6互相接合,则限制元件121的受压件125没有被IC卡1的斜面3a压制。因此限制元件121没有以相对于图14中箭头F的方向转动,限位126与底座21的限位孔127的结合还在保持,所以托板22保持锁定在第一位置。结果位于第一位置的输入装置的托板22被禁止以箭头B的方向朝接近底座21的后端的第二位置滑动,IC卡1被阻止以错误的方式插入。
如图15所示,IC卡1完全插入位于靠近底座1的前端的第一位置的托板22并以图15中箭头B的方向进一步推入,如图16所示IC卡1被完全容纳和固定在输入装置120,所以,信息信号可以由半导体存储器记录或复制。因而,如图16所示,当限制元件以图16中箭头F相反方向转动时,位于靠近底座21的前端的第一位置的托板22顶着扭簧131释放互相接合的限位126和限位孔127的推力,朝位于底座21后端的第二位置移动。这时,限制元件121的转数控制凸块135由第一水平边136a移动到高于第一水平边136a的第二水平边136b经过凸边136的斜边136c。当移动到高于第一水平边136a的第二水平边136b时,限制元件121被扭簧131的推动力阻止以图16中箭头F的指向转动。这时,盖板81以图16中箭头E的指向转动,封闭托板22的插入/释放口40,底座21的前面,避免灰尘进入输入装置120的内部。
固定于输入装置120具有上述结构IC卡1以下面介绍的方式退出输入装置120。当位于装置主体外壳表面的退出/操作键115工作,位于靠近底座21后端的第二位置的托板22朝靠近底座21前端的第一位置移动。如图16所示,由于转数控制凸块135由第二水平边136b移动到低于凸边的第二水平边136b的第一水平边136a,以图16中箭头F相反方向转动的限制元件121能够以图15中箭头F的指向转动。注意到,由于IC卡1插入输入装置120,托板处于限制元件121的受压件125压在IC卡1的斜面3a上的状态,因而处于以图15箭头F的相反方向转动的状态。IC卡1的后端透过盖板81已移开的托板22的插入/释放口40面对外面。
然后,当使用者将IC卡1拉出处于第一位置的托板22,在IC卡的端子3和连接器52的第一端子56之间电的联接终断,同时,如图14所示,限制元件121的受压件从被IC卡1的斜面3压制的状态释放,受到扭簧131的推力,以图4中箭头F的指向转动。结果,限制元件的限位126与底座21的限位孔相接合,托板22锁定在靠近底座1的前端的第一位置。在IC卡1完全拉出输入装置120,盖板1以图14中箭头E的指向转动封闭位于第一位置的托板22的插入/释放口40以避免灰尘进入输入装置120的内部。
具有上述结构的IC卡输入装置,在前面介绍的输入装置20的情况下,固定连接器52到托板22的操作,插入IC卡到托板,和从输入装置20的托板取出IC卡的操作由使用者进行,减少了从输入装置20取出IC卡1所需的力以方便使用者。另外,输入装置120情况下,只有在IC卡正确地插入位于第一位置的托板时,限制元件121的受压件受压制,限位126与底座21的限位孔间的接合被释放,以允许托板移动到靠近底座21后端的第二位置,信息信号可以由半导体存储器记录或复制。换句话,限制元件121的受压件未受压制,限位126与底座21的限位孔间的接合未被释放,所以如果IC卡未正确地插入位于第一位置的托板,托板不会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因此任何错误地插入IC卡到输入装置的操作能够有效地避免。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限制元件固定于托板,限制元件可以采用任何形式,只要能够限制托板22相对底座的运动。例如,限制元件可以装在底座21上。
Claims (19)
1.一用于传输存储介质的传输装置,包括:
一固定存储介质的托板,所述托板适用于,在所述传输装置的一个底座上在用于装入和取出所述存储介质的第一位置和容纳所述存储介质的第二位置间移动;
一位于所述托板的连接器,适用于,当所述托板位于第一位置时与所述存储介质的端子部分连接;和
一个设于所述托板一壁的限制元件,用于当所述存储介质装入所述托板和所述连接器没有连接到所述端子部分时,限制所述托板由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一个形成在底座上的凸台。
2.权利要求1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端子部分连接后,所述限制元件取消对所述托板的所述限制。
3.权利要求1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元件具有与位于插入所述托板的所述存储介质的凹槽相接合的凸台,适用于,当所述凸台与所述凹槽相接合时,取消限制所述托板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4.权利要求3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托板上的所述可转动的限制元件,以一个预定方向被推动,有一个与位于所述底座的接合部分相接合的限制部分;和
所述限制部分,当所述存储介质的前端和所述限制元件的所述凸台相互接合并以与所述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时,适用于与所述接合部分相接合;但
当所述存储介质插入以及所述存储介质的凹槽和所述凸台互相接合以所述预定方向转动时,所述限制部分和所述接合部分的接合又被解除。
5.权利要求2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元件有与位于所述底座的接合部分相接合的限制部分和所述存储介质的导引边压制的部分;和
当所述存储介质插入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的托板和所述受压制部分受到导引边的压制时;所述限制部分和所述接合部分的接合被解除。
6.权利要求5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元件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托板并被推动以一个方向转动;和
当所述受压制部分与插入所述托板的存储介质的导引边相接触并以所述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时,所述限制部分和所述接合部分的接合被解除。
7.权利要求4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存储介质插入所述托板时,所述限制元件适用于解除对所述托板运动的限制。
8.权利要求2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元件有与位于所述底座的凸台相配合的孔。
9.权利要求2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元件有与位于所述底座的孔相配合的凸台。
10.权利要求1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其一端固定到所述底座的驱动元件另一端固定到所述托板,在对所述限制元件解除限制后,所述托板被驱动元件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推动。
11.权利要求1的传输装置,还包括:
一安装在所述底座可移动的退出元件;
当所述退出元件以所述存储介质插入所述托板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托板适用于由所述第二位置运动到所述第一位置。
12.权利要求11的传输装置,还包括:
一安装在所述底座可转动的摆臂;
当所述摆臂的一端被所述退出元件推动以所述存储介质插入所述托板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摆臂适用于推动所述托板由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13.权利要求11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出元件受到所述存储介质退出所述托板的方向的推动。
14.权利要求1的传输装置,还包括:
一盖板用于封闭和显露底座前端,所述存储介质在该处插入,所述盖板安装于所述托板。
15.权利要求14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有封闭部分用于封闭所述底座的前端及一摆动/支撑部分用于相对于所述底座摆动/支撑所述封闭部分。
16.权利要求15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适用于被推动元件推动封闭所述底座的前端,该推动元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底座,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摆动/支撑部分。
17.权利要求16的传输装置,还包括:
一安装在所述底座可移动的退出元件;
所述盖板被以所述存储介质插入所述托板的方向移动的所述退出元件推动时可以转动,显露所述底座的前端。
18.权利要求17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适应于顶着所述推动元件的推动力转动以显露所述底座的前端,在位于所述摆动/支撑部件的凸台被位于沿存储介质插入所述托板方向移动的所述退出元件的凸轮推动情况下。
19.权利要求1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存储介质正确地插入所述托板,所述连接器所有的‘保证插入无误’部分与所述存储介质的凹槽相接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36203/1999 | 1999-08-23 | ||
JP236203/99 | 1999-08-23 | ||
JP23620399 | 1999-08-23 | ||
JP350863/99 | 1999-12-09 | ||
JP35086399A JP4240706B2 (ja) | 1999-08-23 | 1999-12-09 | 記憶媒体の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
JP350863/1999 | 1999-12-09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099091XA Division CN100521389C (zh) | 1999-08-23 | 2000-08-23 | 传输装置和传输方法以及记录和/或复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85565A CN1285565A (zh) | 2001-02-28 |
CN1251124C true CN1251124C (zh) | 2006-04-12 |
Family
ID=26532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012648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1124C (zh) | 1999-08-23 | 2000-08-23 | 传输装置和传输方法以及记录和/或复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592041B1 (zh) |
EP (1) | EP1079323A3 (zh) |
JP (1) | JP4240706B2 (zh) |
KR (1) | KR100728094B1 (zh) |
CN (1) | CN1251124C (zh) |
TW (1) | TW47923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173438B2 (ja) * | 1997-06-04 | 2001-06-0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メモリカード及び装着装置 |
DE60239383D1 (de) * | 2001-01-26 | 2011-04-21 | Sony Corp | Ic-karte und ic-kartenadapter |
JP4226227B2 (ja) * | 2001-03-07 | 2009-02-1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カードモジュール用シャッタ機構 |
JP4652672B2 (ja) * | 2003-05-20 | 2011-03-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メディア駆動装置 |
JP4218546B2 (ja) * | 2003-05-28 | 2009-02-04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メモリカード着脱機構付き装置 |
US7626826B2 (en) * | 2007-01-31 | 2009-12-01 | Sun Microsystems, Inc. | Expansion card carrier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
DE202017101695U1 (de) | 2017-03-23 | 2017-04-07 | E-Lead Electronic Co., Ltd. | Head-up-Display-Gerät mit einer Streufolie mit engem Abstrahlwinkel |
CN110953503B (zh) * | 2019-11-11 | 2021-07-16 | 朱辰 | 一种广场灯具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209990A (ja) * | 1984-04-03 | 1985-10-22 | Casio Comput Co Ltd | メモリカ−ドの装着機構 |
US4727444A (en) | 1985-05-27 | 1988-02-2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Loading device for a cartridge |
JPS6251091A (ja) | 1985-08-28 | 1987-03-05 | Nintendo Co Ltd | フロント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
JPH0254389A (ja) * | 1988-08-19 | 1990-02-23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メモリカートリッジの着脱機構 |
JPH0254388A (ja) * | 1988-08-19 | 1990-02-23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メモリカートリッジの着脱機構 |
JP3529394B2 (ja) * | 1992-10-19 | 2004-05-24 | 株式会社東芝 | Icカード情報処理装置 |
JPH07234921A (ja) * | 1993-12-28 | 1995-09-05 | Nikon Corp | 記録媒体の着脱機構 |
FR2714989A1 (fr) * | 1994-01-13 | 1995-07-13 | Amp France | Dispositif de connexion de carte à mémoire. |
JP3559319B2 (ja) * | 1994-09-29 | 2004-09-02 | 株式会社東芝 | Icカード情報処理装置 |
US5573413A (en) * | 1994-12-07 | 1996-11-12 | Berg Technology, Inc. | Eject activation mechanism for a memory card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use |
US5730610A (en) * | 1996-03-22 | 1998-03-24 | Berg Technology, Inc. | Memory card connector having a spring restrained activator rod and folding push button mechanism |
US5780827A (en) * | 1996-10-16 | 1998-07-14 | Verifone, Inc. | Landing contact mechanism and card latch for smart card reader/writer |
-
1999
- 1999-12-09 JP JP35086399A patent/JP424070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
- 2000-08-11 TW TW089116285A patent/TW479236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0-08-18 KR KR1020000047929A patent/KR100728094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0-08-23 CN CNB001264818A patent/CN125112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08-23 EP EP00307263A patent/EP1079323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0-08-23 US US09/644,120 patent/US6592041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479236B (en) | 2002-03-11 |
US6592041B1 (en) | 2003-07-15 |
JP2001135411A (ja) | 2001-05-18 |
EP1079323A3 (en) | 2002-06-26 |
KR20010021359A (ko) | 2001-03-15 |
CN1285565A (zh) | 2001-02-28 |
KR100728094B1 (ko) | 2007-06-13 |
JP4240706B2 (ja) | 2009-03-18 |
EP1079323A2 (en) | 2001-02-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99539C (zh) | 卡形设备集装盒、集装盒夹持器及用该卡形设备的电子设备 | |
US6587350B1 (en) | Ejection mechanism for modular electronic element | |
CN1455911B (zh) | 集成电路卡及集成电路卡适配器装置 | |
JP4031370B2 (ja) | 転送ステーション、電気コネクタ、ポータブル・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構造 | |
US7014484B2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function expanding unit that expands functions of the electronic apparatus | |
CN1251124C (zh) | 传输装置和传输方法以及记录和/或复制方法 | |
TWI442385B (zh) | 儲存裝置抽取盒 | |
US6722895B1 (en) | Releasable, repeatable electrical connection employing compression | |
JP2006260189A (ja) | カード読取書込装置 | |
EP0650166A1 (en) |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disc reproducing device | |
EP1508873B1 (en) | Memory card connector | |
JP2012038414A (ja) | リムーバブルデータカートリッジ | |
JP2004103543A (ja) | トレータイプのシリコ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 | |
US7522409B2 (en) | Positioning mechanism | |
CN1747248A (zh) | 传输装置和传输方法以及记录和/或复制方法 | |
EP1619607A1 (en) | Semiconductor recording device | |
CN101297369B (zh) | 可换数据卡匣 | |
CN1139892C (zh) | Ic卡读出装置 | |
US20070155201A1 (en) | PCB edge connector | |
JP3084005B2 (ja) | カードイン稼動形電子機器 | |
KR200440659Y1 (ko) | 슬라이딩 커버를 갖는 usb 메모리 장치 | |
JP4212265B2 (ja) | 記録媒体が着脱する記録又は再生装置 | |
WO2016158941A1 (ja) | カード処理装置 | |
JP2004063255A (ja) | スロットコネクタ | |
CN1846272B (zh) | 存储装置、盒、及盒制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