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6740C - 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46740C CN1246740C CNB031062199A CN03106219A CN1246740C CN 1246740 C CN1246740 C CN 1246740C CN B031062199 A CNB031062199 A CN B031062199A CN 03106219 A CN03106219 A CN 03106219A CN 1246740 C CN1246740 C CN 1246740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forementioned
- recording medium
- transfer
- rear end
- deflection divi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Feeding path after the transfer point and up to the fixing point, e.g. guides and feeding means f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carrying an unfused toner imag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combined with pressur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919—Special copy medium handling apparatus
- G03G2215/00945—Copy material feeding speed varied over the feed path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919—Special copy medium handling apparatus
- G03G2215/00949—Copy material feeding speed switched according to current mode of the apparatus, e.g. colour mo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在不产生记录媒体的相互拉拽的同时,通过抑制记录媒体的后端通过转印机构时的记录媒体的后端的振动,调色剂像不会发生混乱等图像恶化。该成像装置具有:转印部,用于将形成在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像在转印位置上转印到记录媒体上并以规定的速度传送记录媒体;定影部,用于将转印到记录媒体上的前述调色剂像定影;以及控制部,用于控制定影部根据记录媒体的后端的位置传送记录媒体的传送速度,其中,所述控制部设定传送速度以便在记录媒体上形成一挠曲部,直到前述记录媒体的后端到达转印位置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规定位置,并且在前述记录媒体的后端到达规定位置之后,将传送速度设定为高于规定速度的速度,以减少挠曲部的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技术的成像装置,在利用辊等多个传送部传送记录媒体时,对多个传送部进行控制,利用多个传送部在记录媒体上形成一定程度的挠曲(挠曲部)的成像装置是公知的。
这里,作为成像装置的一个例子,具有将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媒体上的转印部,将从转印部送来的记录媒体上的调色剂像利用例如热辊的方式定影的定影部的电子照相方式的成像装置是公知的。
在这种电子照相方式的成像装置中,当由于热引起构成定影部的定影辊等的辊径变化等,使转印部和定影部给予记录媒体的搬运速度分别不同时,有时转印部和定影部互相拉拽记录媒体,以及由于在记录媒体上产生大于所需的大的挠曲部,会使图像发生恶化。
同时,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采用如下方法控制辊等的多个搬运部:设置检测由转印部和定影部在记录媒体上形成的挠曲部的量的检测部,以便把转印部和定影部形成在记录媒体上的挠曲部的量保持在一定的量。
但是,在现有技术的成像装置中,由于使形成在记录媒体上的挠曲部的量保持在一定的状态下通过转印部,因此,在记录媒体的后端通过转印部时,利用辊等多个搬运部形成的挠曲部被打开。因此,会产生记录媒体的后端振动,造成转印到规定用纸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像被打乱,引起图像恶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成像装置。
进而,本发明的目的上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它包括:转印部,用于将形成在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在转印位置转印到记录媒体上并以规定的速度传送记录媒体;定影部,用于将转印到记录媒体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的;以及控制部,用于控制定影部根据记录媒体的后端的位置传送记录媒体的传送速度,其中,所述控制部设定传送速度以便在记录媒体上形成一挠曲部,直到记录媒体的后端到达转印位置在传送方向上游侧的规定位置,并且在记录媒体的后端到达规定位置之后,将传送速度设定为高于规定速度的速度,以减少挠曲部的量。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可以通过下面的附图以及详细说明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串列式彩色成像装置的总体结构的图示。
图2是串列式彩色成像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成像装置的控制框图。
图4是说明第一种实施形式的流程图。
图5A、5B、5C、5D是记录媒体传送时间的变化的说明图。
图6A、6B是挠曲部检测传感器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7是说明第二种实施形式的流程图。
图8是说明第三种实施形式的流程图。
图9是记录媒体种类判断传感器的说明图。
图10是说明第四种实施形式的流程图。
图11A、11B、11C是在记录媒体的传送时时间的变化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实施形式进行说明。
(第一种实施形式)
利用图1~图4说明第一种实施形式。
图1是表示串列式彩色成像装置的总体结构的图示。在第一种实施形式中说明的串列式彩色成像装置,通过用电子照相方式将深蓝色(C),黄色(Y),品红(M),黑色(K)的显影剂(调色剂)转印定影到到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
1C、1Y、1M、1Bk是扫描单元,由图中未示出的半导体激光器,以及2C、2Y、2M、2Bk的旋转多面镜构成。
3C、3Y、3M、3Bk是盒,由后面所述的显影材料的容纳装置4,感光体5,显影套筒6等作为一整体可在成像装置上装卸地构成。此外,各盒的配置结构,并不限于图1所示的结构,可以按任意顺序配置构成。
4C、4Y、4M、4Bk是显影剂容纳装置,在容纳显影剂(调色剂)的同时,通过清除5C、5Y、5M、5Bk的感光体上的剩余调色剂,回收废调色剂。
6C、6Y、6M、6Bk是显影套筒,利用图中未示出的带电装置充电,并将调色剂供应给通过扫描单元1C~1Bk照射激光形成有静电潜影的感光体4C~4Bk,将调色剂像显影。
7C、7Y、7M、7Bk是转印辊,用于将前述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媒体10上。详细地说,后面所述的盒驱动马达给予感光体旋转力,一面利用感光体和转印辊夹持传送记录媒体,一面将感光体上显影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媒体上。
8是传送记录媒体用的形成环形的传送带,9是给纸单元,10是记录媒体。
此外,由位于传送方向的最下游的感光体5Bk、转印辊7Bk以及传送带8给予记录媒体10传送力,将其送入定影单元11。
定影单元11是用于将记录媒体上的调色剂像定影的单元,由加热记录媒体的加热辊12,以及在传送记录媒体的同时给予加热辊12旋转力、并进行加压的加压辊13构成。此外,作为加热辊12,采用将线圈配置在薄膜状电磁感应发热旋转体内、利用流过该线圈的电流将外周的薄膜状电磁感应发热旋转体加热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以及内装卤素加热器等热源的装置等。
14是记录媒体传感器,设置在定影单元11的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位于传送方向最下游侧的盒3Bk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设置记录媒体检测传感器14,但也可以将其设置在定影单元11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任意位置上。
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在盒3C~3Bk中,将下述部分明确记载附加到图1中,所述部分为:盒驱动马达15,用于驱动包括感光体5Bk在内的传送方向的最下游侧的盒3Bk;定影单元驱动马达16,用于驱动定影单元11的加压辊13的;以及控制器17,用于控制上述马达的驱动;马达驱动器18、19,用于响应从控制器17来的控制命令驱动前述马达;计数器20,用于对从根据马达的旋转产生脉冲的脉冲发生装置(编码器及MR传感器等)来的脉冲进行计数的。此外,控制器17由CPU等构成,可以将计数器20与CPU分开独立设置构成,也可以将计数器20内装于CPU内构成。此外,可以分别为各盒3C~3Bk设置盒驱动马达15,也可以为所有的盒设置共用的盒驱动马达15。
图3是第一种实施形式的控制框图。
21是检测装载在给纸单元9上的记录媒体10的尺寸的记录媒体尺寸检测传感器,22是存储器,它具有存储计数器20计数时用的对应于记录媒体10的尺寸的计数值的表格23。此外,存储在表格23内的计数值,是利用记录媒体检测传感器14检测出以处理速度Vp传送的记录媒体10的前端之后,直到记录媒体的后端脱离感光体5Bk与转印辊7Bk靠近的转印夹持部N1,由计数器20计数的值C1,以及从利用记录媒体传感器14检测出记录媒体的前端之后,直到从处理速度Vp减速到Vpd之间,由计数器20计数的值C1d。
24是编码器,安装到盒驱动马达15的驱动轴上,由沿圆周具有等间隔的狭缝的圆盘和光电断续器构成,当光电断续器的光透过圆盘的狭缝时,输出脉冲,并输出到计数器20。从而,由于控制器17可以根据计数器20的数值,计算出记录媒体10被利用盒驱动马达15驱动的感光体5Bk所传送的记录媒体10的传送距离,所以,可以判断记录媒体10的后端是否到达转印夹持部N1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规定位置处。
25是强磁阻效应型传感器元件(下面称之为MR传感器),用于检测出在定影单元驱动马达16的转子上均匀磁化的图样,作为响应转子的旋转速度的Sin波形输出到波形变换器26中。波形变换器26将Sin波形变换成矩形脉冲波(例如360个脉冲/转),输出到计数器20中。
同时,控制器17,基于从马达输出的脉冲计数值,可以计算出感光体5Bk、转印辊7Bk以及传送带8给予记录媒体10的传送速度以及定影单元11给予记录媒体10的传送速度,并且,通过将测得的计数值与预先存储在表格23中的计数值进行比较,可以计算出记录媒体10的传送位置。同时,根据计算出的传送速度、传送位置,将控制命令发送给马达驱动器18、19,控制盒驱动马达15和定影单元驱动马达16。
其次,利用图4的流程图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的动作。
在步骤S401,控制器17监视是否接收到从图中未示出的视频控制器等发送的图像数据。
在步骤S402,与接收到图像数据(在步骤S401中的YES)相应地,在开始成像动作的同时,由图中未示出的给纸辊将装载在作为视频控制器和操作面板等指定的给纸口的给纸单元9上的记录媒体10进行给纸。
在步骤S403,将定影单元11的速度,设定成作为由盒3C~3Bk、转印辊7C~7Bk、传送带8等构成的,转印感光体5C~5Bk上的调色剂图像的成像部的传送速度的处理速度Vp。该动作通过从控制器17将控制命令发送到马达驱动器18上,控制盒驱动马达15的旋转速度来进行。此外,被给纸的记录媒体10被以处理速度Vp传送的同时,当其通过盒4C时,形成在感光体5C上的C(蓝绿色)的调色剂像被转印,然后,沿着传送方向由盒4Y将Y(黄色)调色剂像,由盒4M将M(洋红)调色剂像,最后由盒4Bk将Bk(黑色)的调色剂像依次地转印到记录媒体10上,最终转印出全色调色剂像。
步骤S404、405,是与步骤S402、403并行执行的步骤,在步骤S404,由记录媒体尺寸检测传感器21检测出记录媒体的尺寸,在步骤S405,将检测出来的记录媒体的尺寸与存储器22内的表格23进行比较,选定合适的计数值C1及C1d。
此外,所谓计数值C1,是利用记录媒体检测传感器14检测出以处理速度被传送的记录媒体10的前端之后,直到记录媒体10的后端脱离感光体5Bk与转印辊7Bk靠近的转印夹持部N1为止由计数器20计数的值,C1d是计数值C1的大约一半的值,是相当于在利用记录媒体传感器14检测出记录媒体10的前端之后,记录媒体10沿传送方向的长度的中间地点到达转印夹持部N1为止的时间的计数。
在步骤S406,将在步骤S405中选定的计数值C1和C1d设定在控制器17中。
在步骤S407,控制器17判断是否已转印有全色调色剂像的记录媒体10被传送到达记录媒体检测传感器14,传感器的输出是否接通。
在步骤S408,随着检测出记录媒体10的前端(步骤S407中的YES),由计数器20开始进行盒驱动马达15的输出脉冲的计数。
在步骤S409,控制器17向马达驱动器19发送减速命令,降低定影单元驱动马达16的转速,将由定影单元11产生的传送速度降低到低于处理速度Vp的速度Vpd。Vpd只要低于处理速度Vp,可以任意设定,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个例子,Vpd是Vp的95%的速度,为Vpd=0.95Vp。
在步骤S410,通过控制器17监视在步骤S408中开始计数的计数是否达到C1d,判断记录媒体10的后端是否到达转印压印N1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规定位置,在到达C1d的情况下,在步骤S411,从控制器17向马达驱动器19发送加速命令,提高定影单元驱动马16的转速,将定影单元引起的传送速度变成比处理速度Vp高的速度Vpu。这里,Vpu只要高于处理速度Vp,可以任意设定,但当通常的处理速度为Vp,记录媒体10通过定影单元11的时间为T,定影单元11用低速度Vpd传送记录媒体10的时间为Td时,优选地,令该速度为由下式表示的速度。
Vpu=(Vp·T-Vpd·Td)/(T-Td)............(式1)
由于通过这样决定Vpu,以使一个记录媒体通过的速度的平均值成为处理速度Vp的方式控制定影单元驱动马达16,所以,最终,以保持处理速度Vp不变地在记录媒体10上形成图像的情况相同的时机,将记录媒体10从定影单元11中排出。
在步骤S412,监视计数是否达到C1,在达到C1情况下,在步骤S413进行计数重置。
在步骤S414,判断是否还继续有成像的页面,如果还继续有成像页面的话,返回步骤S402,如果没有的话,成像动作结束。
下面参照图11A~11C说明作上述动作的记录媒体10的传送状态。
图11A是表示在利用记录媒体传感器14检测出记录媒体10的前端的时刻记录媒体10的传送状态的图示。如图4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409所示的那样,在该时刻,控制器17使定影单元11的传送速度从处理速度Vp减速到小于Vp的速度Vpd。
图11B是表示记录媒体10的前端突入到定影夹持部N2内之后,由定影单元11传送相当于L2(=Vpd·Td)的距离的状态。Vpd是比处理速度Vp慢的速度,由于用速度Vp在Td期间由定影单元11传送的距离为Vp·Td,所以,在转印夹持部N1和定影夹持部N2之间的记录媒体10上形成相当于(Vp·Td-Vpd·Td)的挠曲部。
此外,在这一时刻,从转印夹持部N1至记录媒体10的后端的距离为记录媒体10在传送方向上的长度L1的一半。同时,在这一时刻将定影单元11的传送速度Vpd切换到比Vp的速度高的速度Vpu,以便使得形成在转印夹持部N1与定影夹持部N2之间的挠曲部,在记录媒体10的后端通过转印夹持部N1时减少。
图11C表示记录媒体10的后端到达转印夹持部N1时刻的记录媒体10的传送状态。
通过如前面所述地设定Vpu,在图11B中形成的相当于(Vp·Td-Vpd·Td)的挠曲部,在从图11B进一步传送了L1/2的图11C的状态时消失,在记录媒体10的后端通过转印夹持部N1时抑制记录媒体的后端的振动。
此外,在第一种实施形式中,为了检测盒驱动马达15的旋转速度使用编码器24,为检测定影单元前端马达16的旋转速度上游MR传感器,但两个马达中,也可以使用编码器24、MR传感器中的任何一种。此外,当马达为步进马达时,为了驱动步进马达,也可以利用由计数器20对控制器17向马达驱动器发送的驱动脉冲进行计数的方法,进行同样的控制。
此外,在第一种实施形式中,在记录媒体检测传感器14检测出记录媒体10之后,随着将记录媒体10传送出在传送方向的长度的1/2,以将定影单元11的传送速度从Vpd切换到Vpu的方式设定C1d的值,但也可以设定为传送方向的长度的1/3~3/4的任意长度。这里。例如,所谓1/3,是指从转印夹持部N1至记录媒体10的后端的距离为记录媒体10在传送方向的长度的1/3的状态。
此外,在第一种实施形式中,检测记录媒体10的记录媒体检测传感器14设置在转印夹持部N1和定影夹持部N2之间,但只要是在定影夹持部N2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可以设置在任意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存储在存储器22的表格23内的计数值C1与前述的值不同,它成为在记录媒体检测传感器14检测出记录媒体的前端之后,直至记录媒体10的后端脱离转印部的夹持部N1为止,用计数器20计数的值。此外,将计数值C1d设定为从记录媒体传感器14检测出记录媒体10的前端之后,从转印夹持部N1至记录媒体10的后端的距离成为规定距离(例如记录媒体传送方向的长度的1/2)的状态所需的计数值。
如上所述,可以提供这样一种成像装置:根据控制器17计算出的记录媒体10的传送位置,通过从为了形成挠曲部的控制模式切换到减小挠曲部的控制模式,不会因定影单元11的辊径的变化等引起图像不良,并且,不会在记录媒体10的后端通过转印部时,因后端的弹跳引起图像不良。
(第二种实施形式)
下面利用图5A~5D,图6A、6B~图7,说明第二种实施形式。
在第一种实施形式中,以根据记录媒体检测传感器14检测出记录媒体10之后的计数值切换定影单元11的传送速度的方式进行控制,但在第二种实施形式中,进一步设置利用检测转印部和定影单元形成在记录媒体10上的挠曲部的量的传感器,将挠曲部的量控制在一定的量的工序。
图5A~5D,表示第二种实施形式中记录媒体10的传送时间的变化(按a、b、c、d的顺序),27是检测感光体5Bk和转印辊7Bk靠近的转印部与定影单元11形成在记录媒体10上的挠曲部的量是否到达一定量的挠曲部检测传感器。此外,挠曲部检测传感器27如图6A、6B所示,由机械遮光罩28以及光电断续器29构成,当记录媒体10上形成挠曲部时,通过机械遮光罩28的记录媒体接触构件28a压紧到记录媒体10上,遮光罩28旋转,与此相伴地,将光电断续器29遮光的(挠曲部传感器断开/图6A)遮光构件28b旋转,解除遮光状态(挠曲部传感器接通/图6B)。这样,挠曲部检测传感器27的输出反转,检测出形成一定量的挠曲部。
下面,利用图7的流程图说明第二种实施形式的成像装置的动作。
由于步骤S701~S704,与第一种实施形式中的步骤S401~S404一样,所以省略其说明。
在步骤S705,将在步骤S704中检测出来的记录媒体的尺寸参照表格23,选定计数值C2以及C2d,其中,C2是利用记录媒体传感器14检测出以处理速度Vp传送的记录媒体10的前端之后,直到记录媒体的后端脱离感光体5Bk与转印辊7Bk靠近的转印部夹持部N1为止,由计数器20计数的值,C2d是利用记录媒体检测传感器14检测出记录媒体的前端之后,直到在以处理速度Vp传送的记录媒体10上形成足够的挠曲部的量为止,由计数器20计数的值,并且,只要是小于C2的值即可,但是,优选地,将其设定为在利用记录媒体传感器14检测出记录媒体10的前端之后,直到传送记录媒体10在传送方向上的长度的1/3~3/4的长度为止,由计数器20计数的值。这里,例如,所谓1/3是指从转印夹持部N1至记录媒体10的后端的距离成为记录媒体10的传送方向的长度的1/3的状态。
在步骤S706,将步骤S705中选定的计数值C2和C2d设定在控制器17中,在步骤S707,监视是否转印过全色调色剂像的记录媒体10脱离成像部,是否记录媒体传感器14检测出记录媒体10的前端,并且传感器的输出是否成为接通的状态。
在步骤S708,随着检测出记录媒体的前端(在步骤S707中的YES/图5A的状态),利用计数器20,开始盒驱动马达15的输出脉冲的计数。
在步骤S709,控制器17向马达驱动器19发送减速命令,降低定影单元驱动马达16的转速,使定影单元11产生的传送速度成为小于处理速度Vp的低速度Vpd。Vpd只要是小于处理速度Vp的低速度,可以任意设定,和第一种实施形式一样,令Vpd为Vp的95%的速度,即,Vpd=0.95Vp。
在步骤S710,监视在步骤S708中开始计数的计数是否达到C2d,在未达到C2d情况下,进入步骤S711。
在步骤S711,监视挠曲部传感器的输出,如果挠曲部传感器接通进入步骤S712;断开的话,进入步骤S713。
在步骤S712,判断为挠曲部的形成(图5C等状态),控制器17向马达驱动器19发送加速命令,提高定影单元驱动马达16的转速,使定影单元11引起的传送速度成为大于处理速度的高速度Vpu,以减少挠曲部的量的方式进行控制。此外,速度Vpu只要是大于处理速度Vp,可以任意设定,但这里,用和第一种实施形式相同的公式出算。
在步骤S713,判断为挠曲部的量减少(图5B等的状态),控制器17向马达驱动器19发送减速命令,降低定影单元驱动马达16的转速,令定影单元11产生的传送速度为Vpd,控制其形成挠曲部。
在步骤S712、S713之后,返回步骤S710,再次监视计数是否达到C2d,在达到C2d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714。在该时刻,记录媒体10以由成像部和定影单元11两者维持一定的挠曲部的量的方式被传送,记录媒体10的后端,处于比位于成像部的最下游位置处的感光体5Bk和转印辊7Bk靠近的转印夹持部N1更靠近传送方向的上游处。
然后,在步骤S714,控制器17进行控制,使得记录媒体10的后端通过转印夹持部N1时的挠曲部的量是恰当的量(图5D的状态)地令定影单元11的传送速度为大于Vpu的高速Vpu2,减少挠曲部的量。这里,只要Vpu2是大于Vpu的高速度,可以任意设定,但当令记录媒体10以通常处理速度为Vp通过定影单元11的时间为T,定影单元11以高速度Vpu传送记录媒体10的时间为Tu,定影单元11以低速度Vpd传送记录媒体10的时间为Td时,优选地,设定由下述公式表示的速度。
Vpu2=[Vp·T-(Vpu·Tu+Vpd·Td)]/(T-Tu-Td)..........(式2)
在步骤S715,判断记录媒体10的后端是否通过转印部,计数是否达到C2,如果已达到C2,进入步骤S716,将定影单元传送速度恢复到Vp。
然后,在步骤S717,将计数器20的计数重置,在步骤S718判断是否有继续形成图像的页面,如果有继续形成图像的页面的话,返回步骤S702,如果没有,图像形成动作完毕。
下面参照图5说明在上述动作中的记录媒体10的传送状态。
图5A是利用记录媒体检测传感器14检测到记录媒体10的前端的时刻记录媒体10的传送状态的图示。如图7的流程图中步骤S709所示的那样,在该时刻,控制器17将定影单元11的传送速度从处理速度Vp减速到小于Vp的Vpd。然后,根据挠曲部传感器27的接通(有挠曲部)/断开(没有挠曲部)的状态,一面进行Vpd和Vpu之间的切换,一面传送。
图5C是表示记录媒体10的前端突入定影夹持部N2之后,由定影单元11传送相当于(Vpu·Tu+Vpd·Td)的距离的状态的图示。在步骤S710~S713,一面进行Cpu和Vpd之间的切换,一面传送,用Vpu传送的时间的总计为Tu,以Vpd传送的时间总计为Td。此外,定影单元11以处理速度Vp在(Tu+Td)的时间内传送记录媒体10的距离为Vp·(Tu+Td),所以,形成相当于[Vp·(Tu+Td)-(Vpu·Tu+Vpd·Td)]的挠曲部。
然后,为了使形成于转印夹持部N1和定影夹持部N2之间的挠曲部在记录媒体10的后端通过转印夹持部N1时减少,将定影单元11的传送速度切换到大于Vpu的高速度Vpu2。
图5D是表示记录媒体10的后端到达转印夹持部N1时刻记录媒体10的传送状态的图示。
通过如前面所述地设定Vpu2,在图5C中形成的相当于[Vp·(Tu+Td)-(Vpu·Tu+Vpd·Td)]的部分的挠曲部消失,抑制记录媒体10的后端通过转印夹持部N1时的记录媒体的振动。
此外,在第二种实施形式中,检测记录媒体10的记录媒体检测传感器14设置在转印夹持部N1和定影夹持部N2之间,但只要是在定影夹持部N2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的话,可以设置在任意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存储在存储器22的表格23内的计数值C2、C2d,虽然与前面所述的不同,但是,只要C2是由记录媒体检测传感器14检测出的以处理速度Vp被传送的记录媒体10的前端之后,直到记录媒体10的后端脱离感光体5Bk和转印辊7Bk靠近的转印夹持部N1为止的计数,C2d是由记录媒体检测传感器检测出记录媒体的前端之后,直到用处理速度Vp传送的记录媒体10上形成足够的挠曲部为止由计数器20的计数值即可。
如上所述,可以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在所述成像装置中,按照通过控制器17计算出的记录媒体10的传送位置,从为了形成一定量的挠曲部的控制模式切换到使挠曲部的量减少的控制模式,不会因定影单元11的辊径的变动等引起的图像不良,在记录媒体10的后端通过转印部时,不会由于后端弹跳引起图像不良。
此外,通过将一个记录媒体的平均传送速度控制成处理速度Vp,记录媒体10的后端通过转印部时的挠曲部成为恰当的量,可以提供一种不会由于后端弹跳引起图像恶化的成像装置。
(第三种实施形式)
下面用图8说明第三种实施形式。此外由于第三种实施形式是第二种实施形式的变形例,所以,只说明与第二种实施形式不同之处。
在第二种实施形式中,在步骤S715,判断记录媒体10的后端是否通过转印部,计数是否达到C2,如果达到C2之后,进入步骤S716,定影单元传送速度返回到Vp。
与此相对应地,在第三种实施形式中,在步骤S816,将定影单元的传送速度变成比Vpu2更高的高速度Vpu3,进行记录媒体的定影、排出动作。此外,在步骤S815判断为YES的时刻,记录媒体10的后端脱离成像部,记录媒体10仅由定影单元11传送,即使这时的传送速度是高速度,也不会引起互相拉拽记录媒体的现象。
如上所述,将在记录媒体10的后端通过转印部之后的传送速度设定为高速度,对于成像也不会造成不当之处,可以提高成像的能力。
(第四种实施形式)
下面,用图9、图10说明第四种实施形式。
在第一~三种实施形式中,对处理速度Vp是一定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成像装置按照能够成像的记录媒体有多种类型,根据这些种类,通过改变处理速度,能够根据记录媒体的种类形成良好的成像。第四种实施形式,是第一~第三种实施形式的变形例,作为处理速度Vp,可以设定成多种传送速度。
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说明在第一种实施形式中,能够将处理速度Vp设定成多种速度的实施形式,但不言而喻,在第二种、第三种实施形式中,也可以将处理速度Vp设置成多种速度。
此外,作为记录媒体,在本实施例中,假定为普通纸(64g/mm2~105g/mm2),厚纸(105g/mm2~),光泽薄膜,OHT等四种,根据这些记录媒体,分别切换成Vp1,Vp2(Vp1/2),Vp3(1/3),Vp4(1/4)的处理速度。
图9是表示图1中给纸单元9附近的图示,30是进给记录媒体10的给纸辊。31是记录媒体种类检测传感器,由发光元件31a和光接收元件31b构成,如图所示,使发光元件31a发光,用光接收元件31b接收通过记录媒体10的光,根据其光量判断记录媒体的种类。
下面用图10的流程图说明第四种实施形式的动作。此外,由于下面的例子是第一种实施形式的变形例,所以,以关于处理速度Vp的设定的步骤S1003~S1005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步骤S1003,从成像装置的图中未示出的操作面板等判断是否已由用户设定记录媒体的种类。在用户已设定记录媒体种类的场合(步骤S1003中YES),进入步骤S1005,作为处理速度,根据记录媒体种类,设定处理速度Vp1~Vp4。
在步骤S1004,根据在步骤S1003中用户没有设定记录媒体的种类,利用记录媒体种类检测传感器30进行记录媒体种类的检测,在步骤S1005,作为处理速度Vp,设定符合记录媒体的种类的处理速度Vp1~Vp4。
同时,在步骤S1012设定的Vpd作为相应于Vp的速度,根据设定成Vp1~Vp4中的某一个速度,也可以变化地设定Vpd。此外,只要Vpd是小于Vp的低速度,可以任意设定,但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个例子,设定成Vpd=0.95Vp。
此外,在步骤1014中设定的Vpu也作为相应于Vp的速度,根据Vp设定成Vp1~Vp4中的某一个速度,也可以变化地设定Vpd。此外,只要Vpu是大于Vp的高速度,可以任意设定,但这里,利用在第一种实施形式中的公式1计算出的数值进行设定。
此外,对于计数C1d和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说明,但通过设定根据记录媒体的种类的计数值,能够进行根据记录媒体的种类的恰当的控制。例如,在厚纸的场合,由于与普通纸相比具有更大的纸的坚挺度,在和普通纸一样利用计数C1d形成挠曲部的情况下,产生比普通纸大的反弹力。因此,在厚纸的情况下,通过设定比计数C1d小的值,缩小形成的挠曲部的量,能够形成良好的图像。作为在厚纸的情况下所计数C1d值,优选地,设定成利用记录媒体传感器14检测出记录媒体10的前端之后,直到记录媒体10的传送方向的长度的1/3~1/2的长度被传送为止的由计数器20计数的计数值。
如上所述,在可变地设定Vp的同时,通过将Vpu、Vpd也设定成对应于Vp的恰当的值,可以提供这样一种成像装置:即使在根据记录媒体的种类变更处理速度Vp情况下,也不会因定影单元11的辊径的变动等引起图像不良,并且,在记录媒体10的后端通过转印夹持部N1时,也不会因为后端弹跳造成图像不良。
此外,根据记录媒体的种类,通过使成为定影单元11的传送速度控制的切换时机的记录媒体的后端的传送位置不同,可以进行不受记录媒体种类所左右的恰当的成像。
如上述说明的那样,由于根据从检测出记录媒体的前端之后,记录媒体的进度,控制定影部的传送速度,所以,在不会发生记录媒体的相互拉伸等的同时,通过抑制在记录媒体的后端通过转印部时记录媒体后端的振动,可以提供不会产生调色剂像紊乱的等的图像恶化的成像装置。
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式,不言而喻,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进行种种变形。
Claims (21)
1.一种成像装置,它包括:
转印部,用于将形成在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像在转印位置上转印到记录媒体上并以规定的速度传送记录媒体;
定影部,用于将转印到记录媒体上的前述调色剂像定影;
控制部,用于控制前述定影部根据记录媒体的后端的位置传送记录媒体的传送速度,
其中,前述控制部设定传送速度以便在记录媒体上形成一挠曲部,直到前述记录媒体的后端到达前述转印位置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规定位置上,并且在前述记录媒体的后端到达规定位置之后,将传送速度设定为高于规定速度的速度,以减少挠曲部的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它还包括:
挠曲部检测部,用于检测前述转印部和前述定影部在记录媒体上形成的前述挠曲部的量,
其中,直到前述记录媒体的后端到达前述规定位置,前述控制部根据前述挠曲部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以形成规定的前述挠曲部的量的方式设定前述传送速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前述挠曲部检测部根据前述规定的挠曲部的量的有无输出有挠曲部的信号或没有挠曲部的信号,
直到前述记录媒体的后端到达前述规定位置之前,前述控制部响应前述有挠曲部的信号来设定前述传送速度,使之大于转印部传送记录媒体的规定速度;或响应没有前述挠曲部的信号,将前述传送速度设定得小于前述规定速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前述控制部设定前述传送速度,使得一个记录媒体在通过前述定影部时的前述传送速度的平均值大致等于前述转印部的规定速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它还包括:
记录媒体检测部,用于检测记录媒体;以及
判断部,用于根据前述记录媒体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判断记录媒体的后端是否已到达前述转印位置沿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的规定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装置,它还包括:
尺寸设定部,用于设定记录媒体的尺寸;
信号输出部,用于输出对应于前述转印部传送记录媒体的传送距离的信号,
其中,前述判断部根据由前述尺寸设定部设定记录媒体的尺寸,以及前述记录媒体检测部检测出记录媒体的前端后的前述信号输出部的输出信号,判断记录媒体的后端是否已到达前述规定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前述控制部响应记录媒体的后端已到达前述转印位置的事实,将前述传送速度设定成比前述规定速度快的速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它还包括:
记录媒体判断部,用于判断记录媒体的种类,
其中,前述控制部响应前述记录媒体判断部判断的记录媒体的种类,可变地设定前述规定速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它还包括:
记录媒体判断部,用于判断记录媒体的种类,
其中,前述控制部按照利用前述记录媒体判断部判断的记录媒体的种类,可变地设定前述规定位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它还包括:
多个前述转印部,用于分别将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像依次转印到记录媒体上,
其中,前述控制部设定前述传送速度,使得响应前述记录媒体的后端已到达记录媒体在传送方向的最下游的前述转印部的前述规定位置,由此使前述挠曲部的量减少。
11.一种成像方法,该方法使用的成像装置包括:转印部,用于将形成在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像在转印位置上转印到记录媒体上;以及定影部,用于将转印到记录媒体上的前述调色剂像定影,该成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控制步骤,用于在转印部中以规定的速度传送记录媒体;
第二控制步骤,用于在定影部中设定传送速度,以便在记录媒体中形成一挠曲部,直到前述记录媒体的后端到达前述转印位置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规定位置上,
第三控制步骤,用于在前述记录媒体的后端到达转印位置沿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处的规定位置之后,将传送速度设定为高于规定速度的速度,以减少挠曲部的量。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方法,其中,
在前述第二控制步骤中,设定前述传送速度,使得在前述记录媒体的后端到达前述规定位置以前,前述转印部与前述定影部在记录媒体上形成规定的挠曲部的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方法,其中,
在前述第一控制步骤中,为了形成前述规定的挠曲部的量,将前述传送速度设定成比前述规定速度慢的第一速度,或者比前述规定速度快的第二速度,转印部以该第一速度传送记录媒体。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方法,其中,
在前述第二控制步骤和前述第三控制步骤中,通过前述定影部的记录媒体的前述传送速度的平均值,大致等于前述转印部传送记录媒体的规定速度。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尺寸设定步骤,用于设定前述记录媒体的尺寸;
检测步骤,用于检测前述记录媒体;
其中,前述第一控制步骤根据在前述尺寸设定步骤设定的记录媒体的尺寸以及前述检测步骤的检测结果,判断记录媒体的后端是否到达前述规定位置。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第四控制步骤,用于响应前述记录媒体的后端已到达前述转印位置,将前述传送速度设定成高于规定值。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记录媒体判断步骤,用于判断记录媒体的种类;
速度设定步骤,用于按照由前述记录媒体判断步骤判断的记录媒体的种类,可变地设定前述转印部传送记录媒体的规定速度。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记录媒体判断步骤,用于判断记录媒体的种类,
根据在前述记录媒体判断步骤判断的记录媒体的种类,使前述规定位置不同。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方法,其中,
前述成像装置包括多个前述转印部,用于分别将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像依次转印到记录媒体上,
在前述第三控制步骤中,设定前述传送速度,使得响应记录媒体的后端已到达在记录媒体的传送方向的最下游的前述转印部的前述规定位置,由此减少在前述第一控制步骤中形成在记录媒体上的前述挠曲部的量。
20.一种成像装置,它包括:
转印部,用于将形成在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在转印位置上,转印到以规定的速度传送的记录媒体上;
定影部,用于将转印到记录媒体上的前述调色剂图像定影;
控制部,用于根据前述记录媒体的后端的位置控制前述记录媒体的传送速度,
其中,前述控制部设定传送速度,以在记录媒体中形成一挠曲部,直到前述记录媒体的后端到达前述转印位置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的规定位置上,并且在前述记录媒体的后端到达规定位置之后,设定传送速度,以减少挠曲部的量。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前述控制部响应前述记录媒体的后端已到达前述转印部的条件而设定传送速度,以进行加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044807 | 2002-02-21 | ||
JP044807/2002 | 2002-02-2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42762A CN1442762A (zh) | 2003-09-17 |
CN1246740C true CN1246740C (zh) | 2006-03-22 |
Family
ID=27655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10621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6740C (zh) | 2002-02-21 | 2003-02-20 | 成像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892038B2 (zh) |
EP (1) | EP1338927B1 (zh) |
KR (1) | KR100466990B1 (zh) |
CN (1) | CN1246740C (zh) |
DE (1) | DE60325131D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199813B2 (en) * | 2003-10-22 | 2007-04-03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Photographic printer using hyper-pigment loaded toners |
US7050734B2 (en) * | 2004-03-25 | 2006-05-23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Method of determining a relative speed between independently driven members i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4667005B2 (ja) * | 2004-11-02 | 2011-04-06 |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681865B2 (ja) * | 2004-12-07 | 2011-05-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20090010639A1 (en) * | 2005-03-03 | 2009-01-08 | Fujifilm Corporation | Photo Processing Device, Cartridg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Photo Processing Device |
US7409172B2 (en) * | 2005-03-29 | 2008-08-0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7398027B2 (en) * | 2005-03-30 | 2008-07-0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onveyance speed control based in part on loop detection |
US7634208B2 (en) * | 2005-05-06 | 2009-12-1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riv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driving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
US7690651B2 (en) * | 2006-02-03 | 2010-04-0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remaining sheet detection method thereof |
US7616911B2 (en) * | 2006-03-27 | 2009-11-10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er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so as to minimize print defects |
JP4795110B2 (ja) * | 2006-05-15 | 2011-10-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20080075477A1 (en) * | 2006-09-21 | 2008-03-27 | Edward Lawrence Kiely | Methods for Moving A Media Sheet Within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
US8005388B2 (en) * | 2006-10-26 | 2011-08-23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Media velocity, media present and bubble control in an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 |
JP2009058622A (ja) * | 2007-08-30 | 2009-03-19 | Brother Ind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089371B2 (ja) * | 2007-12-25 | 2012-12-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322461B2 (ja) * | 2008-03-06 | 2013-10-2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687809B2 (ja) * | 2009-03-31 | 2011-05-2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モータ制御装置 |
WO2011074061A1 (ja) * | 2009-12-14 | 2011-06-2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超音波制御装置及び記録材判別装置 |
US8322711B2 (en) * | 2010-08-31 | 2012-12-04 |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2015055678A (ja) * | 2013-09-10 | 2015-03-23 |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289139B2 (ja) * | 2014-02-06 | 2018-03-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加熱装置 |
JP6624840B2 (ja) * | 2015-08-06 | 2019-12-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7318293B2 (ja) * | 2019-04-22 | 2023-08-0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7388300B2 (ja) * | 2020-06-26 | 2023-11-29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41021A (en) * | 1986-01-10 | 1990-07-1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recording material loop forming and control means |
US4928141A (en) * | 1989-02-22 | 1990-05-22 | Xerox Corporation | Buckle control for reduc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media drive systems |
JPH09297481A (ja) * | 1996-05-08 | 1997-11-18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US5995797A (en) * | 1997-05-26 | 1999-11-30 | Konica Corporatio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hich conveys unfixed toner images to a fixing device in an undisturbed and stable manner so that images may be formed on both sides of a sheet |
JP2000089534A (ja) | 1998-09-14 | 2000-03-31 | Minolta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0137421A (ja) * | 1998-10-30 | 2000-05-16 | Konic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293388B2 (ja) * | 1998-11-10 | 2009-07-08 | 東北リコー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における給紙装置 |
JP3740319B2 (ja) * | 1999-05-31 | 2006-02-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1100587A (ja) * | 1999-09-30 | 2001-04-13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287560A (ja) * | 2001-03-28 | 2002-10-03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03
- 2003-02-20 DE DE60325131T patent/DE60325131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2-20 CN CNB031062199A patent/CN124674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2-20 EP EP03003839A patent/EP1338927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2-20 US US10/368,623 patent/US689203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2-21 KR KR10-2003-0011135A patent/KR100466990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30156853A1 (en) | 2003-08-21 |
CN1442762A (zh) | 2003-09-17 |
KR20030069894A (ko) | 2003-08-27 |
EP1338927B1 (en) | 2008-12-10 |
DE60325131D1 (de) | 2009-01-22 |
KR100466990B1 (ko) | 2005-01-24 |
US6892038B2 (en) | 2005-05-10 |
EP1338927A1 (en) | 2003-08-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46740C (zh) | 成像装置 | |
CN1847997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US8532508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for forming an image at different image forming speeds | |
EP2019341B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03091128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EP2196420A2 (en) |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heet feeding device | |
US6246847B1 (en) | Electronic photograph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 |
JP2003316184A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
JP201721546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6129109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1154538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11774878B2 (en) | Amount-of-remaining-toner detect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detecting amount of remaining toner, and non-transitory recording medium | |
US11650529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5674111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11971675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 which rotational position of image bearer is controlled to reduce density unevenness | |
JP2003122128A (ja)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4859211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方法 | |
JP314159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転写制御装置 | |
JP375953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3423480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6584200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5085617A (ja) | 排気装置、電気機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3307949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06250532A (ja) | 転写制御装置 | |
JP5751806B2 (ja) | モータ駆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322 Termination date: 2017022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