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38232C - 图象记录器 - Google Patents
图象记录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38232C CN1238232C CNB031086756A CN03108675A CN1238232C CN 1238232 C CN1238232 C CN 1238232C CN B031086756 A CNB031086756 A CN B031086756A CN 03108675 A CN03108675 A CN 03108675A CN 1238232 C CN1238232 C CN 1238232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intingout
- right sides
- hole
- punch
- rotary dr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101100366710 Arabidopsis thaliana SSL1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101100366563 Panax ginseng SS13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100366711 Arabidopsis thaliana SSL13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00366561 Panax ginseng SS1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41 propul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87 chromatography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90000237 interleukin-24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366707 Arabidopsis thaliana SSL1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760620 Homo sapiens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710013 Homo sapiens Reversion-inducing cysteine-rich protein with Kazal motif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366562 Panax ginseng SS1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514 refle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331 s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9/00—Registering, e.g. orientating, articles; Devices therefor
- B65H9/10—Pusher and like movable registers; Pusher or gripper devices which move articles into registered position
- B65H9/101—Pusher and like movable registers; Pusher or gripper devices which move articles into registered position acting on the edge of the artic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30—Orientation, displacement, position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36—Positioning; Changing position
- B65H2301/361—Positioning; Changing position during displacement
- B65H2301/3611—Positioning; Changing position during displacement centering, positioning material symmetrically relatively to a given axis of displacem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50—Driving mechanisms
- B65H2403/55—Tandem; twin or multiple mechanisms, i.e. performing the same operation
Landscapes
- Exposure And Positioning Against Photoresist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图象记录器。为将两块印片装到转鼓上,采用了两个左右调整区段。每个左右调整区段包括一外螺母部分和一内螺母部分,由各自的滚珠丝杠驱动而在第一方向移动,该第一方向垂直于输送印片的第二方向。当印片在所示的第一方向相对于转鼓的中央输送时,该内螺母沿对应的滚珠丝杠枢转到一边而到不阻碍印片运动的位置。因而,当设置用于印片左右调整的若干左右调整区段时,至少有一个处于非工作状态的区段不与印片相干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象记录器,用于将一光束导向一诸如安装在一转鼓上的一印片之类的图象记录材料,以将一图象记录在一图象记录材料上。
背景技术
将诸如一印片之类的图象记录材料输送到一图象记录器的方法包括将该图象记录材料定位于一第一方向,该方向垂直于该图象记录材料输入方向,然后将图象记录材料输送到(诸如转鼓)的机构上,以将该图象记录材料保持住,或输到一诸如冲孔装置的机构上,以对该图象记录材料冲孔。定位操作是各种各样的:图象记录材料在第一方向相对于该图象记录材料的中心调整(称之为定中),以及相当于该图象记录材料的一侧边缘调整(称之为侧边缘对准)。
例如日本专利申请2000-56482公开了一种传统的图象记录器,其对准过程是以下述的方式进行:设一对左右(宽度方向)调整轴承,它们可以相互移开和靠近。当一图象记录材料置于该对左右调整轴承之间后,该对左右调整轴承相互靠近,以压迫记录材料的相对两侧缘。
在该传统的图象记录器中,只有一张图象记录材料装在转鼓上。但是近年来人们要求对安装在转鼓上的印片数量有所选择,以改善图象记录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且还要求增大所用图象记录材料尺寸的范围。但是这种用于图象记录器的印片的尺寸变动,需要不断改变左右调整装置的基准位置。只仅仅提供若干对传统的左右调整装置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即与印片的数量和尺寸有关,该若干对左右对准调整装置之间会产生冲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提供一种关于图象记录器的技术,用于将一光束导向一诸如安装一转鼓上的一印片之类的图象记录材料,以将一图象记录在图象记录材料上。
根据本发明的图象记录器,包括:一个用于输送一图象记录材料的输送装置;一左右调整装置,它包括一对基本上与一输送路径位置相同的第一垂直位置布置的左右调整件,所述输送装置沿上述输送路径输送上述图象记录材料,该左右调整装置至少能引起上述对的左右调整件之一个向一第一方向移动,该第一方向垂直于上述输送装置输送该图象记录材料方向的第二方向,从而使该至少一个左右调整件与图象记录材料的一侧表面接触;以及一将图象记录在该图象记录材料上的图象记录件,所述图象记录材料受到上述左右调整装置的左右调整;其中该左右调整装置引起该左右调整件的至少一个移到一边,而到达一个防止与第一垂直位置相互干涉的第二垂直位置。
这样就防止了左右调整件对图象记录材料输送的干涉。因而即使一台装置中有若干个左右调整基准,也可以取得合适的对图象记录材料的左右调整。
优选地,该左右调整装置还包括:一与上述对的左右调整元件螺纹啮合的进料丝杠;一用于转动该进料丝杠的转动件;以及一用于引导该对左右调整件的引导件,以防止该左右调整件与所述输入丝杠的同步转动,该引导件在一预定位置被部分切去。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图象记录器,它具有当使用各种图象记录材料时其互相之间无冲突的左右调整件。
附图简介
本发明的上述这些以及其它的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在阅读了以下结合参考附图的详细说明后将一清二楚,附图中:
图1和2是本发明的图象记录器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该图象记录器的结构的分解图;
图4是印片进料/卸料装置的顶视图;
图5是该印片进料/卸料装置的截面图;
图6和7是抽吸垫提升机构的截面图;
图8A和8B是用来示出偏心凸轮工作过程的视图;
图9A是该印片进料/卸料装置的截面图;
图9B是装载输送滚轮的截面图;
图10是驱动机构的分解图;
图11是冲孔装置的透视图;
图12和13是冲孔器的主要零件的透视图;
图14是左右调整装置的顶视图;
图15是示出该左右调整装置的分段位置的顶视图;
图16是单印片左右调整装置的前视图;
图17是双印片左右调整装置的前视图;
图18是沿着图15的点划线E1-E2截取的,从箭头G的方向看去的左右调整装置的截面图;
图19是沿着图15的点划线F1-E2截取的,从箭头G的方向看去的左右调整装置的截面图;
图20至29是示出该印片进料/卸料装置的工作过程的视图;
图30至33是示出该图象记录器中的印片处理的流程图;
图34是示出配置在转鼓表面上的定位销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在把一个或两个印片安装在该转鼓的表面上时冲孔的数目和位置的视图;
图35是示出在小尺寸单安装印片与定位销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当对小尺寸单安装印片冲孔时,在冲孔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视图;
图36是示出在冲头,基准销和定位销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37示出了按时间顺序在小尺寸单安装印片上冲孔的操作步骤;
图38是示出在中等尺寸单安装印片与定位销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当对中等尺寸单安装印片冲孔时,在冲孔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视图;
图39是示出在冲头,基准销和定位销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40示出了按时间顺序在中等尺寸单安装印片上冲孔的操作步骤;
图41是示出在大尺寸单安装印片与定位销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当对大尺寸单安装印片冲孔时,在冲孔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视图;
图42示出了按时间顺序在大尺寸单安装印片上冲孔的操作步骤;
图43是示出在小尺寸双安装印片与定位销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当对小尺寸双安装印片冲孔时,在冲孔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视图;
图44是示出在冲头,基准销和定位销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45示出了按时间顺序在小尺寸双安装印片上冲孔的操作步骤;
图46是示出在小尺寸双安装印片与定位销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当对小尺寸双安装印片冲孔时,在冲孔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视图;
图47示出了按时间顺序在小尺寸双安装印片上冲孔的操作步骤;
图48是示出在大尺寸双安装印片与定位销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当对大尺寸双安装印片冲孔时,在冲孔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视图;
图49示出了按时间顺序在大尺寸双安装印片上冲孔的操作步骤;
图50是示出在大尺寸双安装印片与定位销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当对大尺寸双安装印片冲孔时,在冲孔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视图;以及
图51示出了按时间顺序在大尺寸双安装印片上冲孔的操作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总体结构)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图1和2是透视图,示出了应用了本发明的图象记录器1的外观。图2示出了图1中的图象记录器1在把用来作为辅助装置的调整台2a,2b和印片导向装置3a,3b固定于其上以后的状态,这些辅助装置用来把作为图象记录材料的印片装载在图象记录器1上。调整台2a,2b和印片导向装置3a,3b可以固定在图象记录器1上,也可以从其上拆卸下来。印片,当该术语在本文中使用时,包括一种印片版,图象可以通过来自一束光源(例如激光源)的照射而记录在该印片版上。
原始印片P(即,一个尚未记录图象的印片,图中未示出)以一个倾斜位置配备在调整台2a,2b上。调整台2a,2b具有相应的固定件5a,5b,该固定件可以将印片P的下缘固定。固定件5a,5b的垂直位置是可以调整的,这种位置调整可以使各种尺寸的印片P都能设置在调整台2a,2b上。
两个调整台2a,2b中的每个调整台都能在其上安装一个小尺寸的单印片P。此外,两个调整台2a,2b可以一起使用,以便把一个大尺寸的单印片P安装在其上。
控制台6设置在图象记录器1的正面上。操作者可以从控制台6向控制器(未示出)输入用来开始装载印片P和开始图象记录的命令,所使用的印片P的数目和尺寸的命令以及其他各种命令。
可以打开和关闭的前盖7a,7b和后盖8a,8b(未示出)固定在图象记录器1的顶面上。在前盖7a,7b和后盖8a,8b之间限定有一个间隙。印片进料/卸料装置20(图1和2中只示出了该装置的上料盘41)从该间隙向上伸出图象记录器1。
在调整台2a,2b上的印片P沿着图2中的箭头A和B所示的方向移动,并且从印片导向装置3a,3b上面经过。其后,印片P通过在前盖7a,7b与印片导向装置3a,3b之间的限定的狭槽9,并且装载在图象记录器1的上料盘41上。
在图1和2中可以看到的图象记录器1的左手侧和右手侧在下文中分别地称为“内侧”和“外侧”。在图1和2中可以看到的正面侧在下文中称为图象记录器1的前侧,而其相反侧则称为其后侧。一条与转鼓21(后面还要说明)的转动轴线相平行的轴线定义为X轴线。从内侧到外侧的方向定义为+X方向,而其相反方向则定义为-X方向。一条垂直轴线定义为Z轴线。垂直向上的方向定义为+Z方向,而垂直向下的方向则定义为-Z方向。一条与X和Z轴线相垂直的轴线定义为Y轴线。一个从图象记录器1的后侧到前侧的方向定义为正Y方向,而其相反方向则定义为-Y方向。
当图象记录器1具有两个相同类型的构件时,在本文中原则上就用识别字母符号“a”和“b”加在相同的构件标号上,分别地表示一个构件在内侧以及一个构件在外侧,例如印片导向装置3a和3b。但是,这种识别字母符号在对两个构件共同的结构,功能等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可以省去不用。
图3是将图象记录器1的部件分解以后的示意的透视图,如从图象记录器1的后侧可以看到的那样。上述前盖7a,7b和后盖8a,8b在图3中未示出。
图象记录器1这样制造,使得侧板13a,13b,印片安装板14,前盖7a,7b和后盖8a,8b都固定在一个具有近似于长方体形状的框架11上,并且设有一个横跨在框架11的内部的必需的水平板。印片进料/卸料装置20,圆柱形转鼓21,一对记录头22a,22b,一个冲孔装置23,一个左右调整装置24,一个电气装置25,一个底板26等都安装在具有近似于长方体形状的框架11上。
底板26固定在框架11的底面上。转鼓21,该对记录头22a,22b,以及用来分别地驱动转鼓21的和记录头22a,22b的驱动机构都固定在底板26上。
转鼓21可用来把一个或两个印片P安装在其外圆表面上。当固定两个印片P时,将该两个印片P沿着X轴线配置。一个在转鼓21的外圆表面上的印片安装区被分成两个沿着X轴线布置的区域:一个如在图3中可以看到的右手区,该区域称为第一印片安装区27a;以及一个左手区,该区域称为第二印片安装区27b。印片安装区27a和27b在该优选实施例中沿着X轴线具有相同的尺寸,但是也可以沿着X轴线具有不同的尺寸。当印片安装区27a和27b中只有一个安装区用来安装一个印片P时,该印片P就称为双安装印片P2。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在待安装在第一和第二印片安装区27a和27b中的双安装印片P2之间通过使用标号P2a表示前者和使用标号P2b表示后者来做出区别。
另一方面,有一种同时使用两个印片安装区27a和27b的安装印片P。以这种形式安装的印片P称为单安装印片P1。
(转鼓21)
转鼓21包括一个用来固定印片P前缘的前缘夹紧装置31和一个用来固定印片P的后缘的后缘夹紧装置32,以及一个图中没有示出的用来通过真空吸力来保持住印片P的后面的抽吸孔。转鼓21可以通过固定在转鼓21的转动轴上的电机33以高速或低速向前和向后转动。当从内侧可以看到转鼓21的端面时,转鼓21的顺时针和反时针方向转动分别地称为正向和反向。虽然图中没有示出,前缘夹紧装置31包括多个加压部分310以及一个把各加压部分310连接在一起的枢轴。一个安装在图象记录器1的框架11上的前缘夹紧装置打开/关闭机构(未示出)作用以使该枢轴转动,由此可使在一个用来固定印片P前缘的位置与一个用来松开该印片P前缘的位置之间的多个加压部分310同时枢转。后缘夹紧装置32包括多个固定部分320(未示出)。一个安装在框架11上的后缘夹紧装置打开/关闭机构(未示出)可使在一个用来把印片P后缘固定在转鼓21表面上的位置与一个与转鼓21间隔一定距离用来把印片P后缘松开的位置之间的后缘夹紧装置32的多个固定部分320运动。由此,后缘夹紧装置32可以固定和松开印片P的后缘。前缘夹紧装置打开/关闭机构和后缘夹紧装置打开/关闭机构的具体结构与本发明无关,因此将不作详细描述。
用来定位印片P的多个定位销直立地设置在转鼓21的表面上。
(记录头22a,22b)
第一和第二记录头22a和22b将根据一个例如来自多个光束发射装置的图象信号调制的多个光束对准到安装在转鼓21外圆表面上的印片P上,由此可在印片P上形成一个图象。第一和第二记录头22a和22b都可滑动地沿着固定在底版26上的一对导轨34上配置。第一记录头22a与由电机35a可转动地驱动的进料螺杆36a处于螺纹啮合状态。因此,第一记录头22a由电机35a驱动,以便产生沿着与转鼓21的转动轴线相平行(或者平行于X轴线)的方向上的往复运动。同样,第二记录头22b与由电机35b可转动地驱动的进料螺杆36b处于螺纹啮合状态。因此,第二记录头22b由电机35b驱动,以便产生沿着与转鼓21的转动轴线相平行的方向上的往复运动。这样,图象记录器1就能够分别地操纵两个记录头22a和22b。
图象记录器1能够记录一个任何分辨率的图象,以及第一和第二记录头22a和22b的送进速度(亚扫描速度)可以根据一个选定的分辨率来确定。第一和第二记录头22a和22b可以连续地送进,由此,可以对印片P以螺旋方式扫描。当扫描时,应当做出一种称为螺旋校正的调整,例如该调整可以校正记录头的光束发射装置的光束发射时间,以便正确地记录一个矩形图象。
虽然不同尺寸的印片P都可以在图象记录器1中使用,但是,任何尺寸的印片P都以相同的角度安装在转鼓21上。具体地说,每个印片P都应当这样安装在转鼓21上,使得其前缘总是与转鼓21的转动轴线相平行。这样就不需要校正用来补偿印片P的安装角的变化的图象数据。
(冲孔装置23)
冲孔装置23用来在印片P被安装到转鼓21上以前,先在该印片上打一个用来定位等用途的孔。冲孔装置23还用来打一个作为基准用的孔,以便把图象记录印片P安装在印制机的印片滚筒或其类同物上。该细节下面还要介绍。冲孔这个术语在本文中使用时,它不但包括周向封闭的孔(例如后面要介绍的印制孔R1和R2)而且还包括其一部分向外部敞开的凹口(例如下面要介绍的半圆形孔Q1和长孔Q2)。
(左右调整装置24)
左右调整装置24是在印片P由冲孔装置23进行冲孔操作以前,用来把印片P沿着X轴线定位的构件。左右调整装置24设置在冲孔装置23的后侧(或者冲孔装置23的前面,如图3中可见到的那样)。图象记录器1可以在转鼓21上安装一个或同时安装两个印片P。为了安装单安装印片P1,左右调整装置24应进行左右调整操作,以便使印片P1的X轴线中心和冲孔装置23的X轴线中心相重合。为了安装双安装印片P2,左右调整装置24应进行左右调整操作,以便使印片P2的X轴线中心和与印片P2相对应的可移动的冲孔装置(下面还要介绍的第一可移动的冲孔装置102a或第二可移动冲孔装置102b)的X轴线中心相重合。
(印片进料/卸料装置20)
印片进料/卸料装置20这样制造,使得两个料盘(上料盘41和下料盘42)都固定在一对侧板43a和43b之间。印片进料/卸料装置20通过把固定在侧板43a和43b上的转动轴44a和44b分别地与图象记录器1的侧板13a和13b相连接而安装在图象记录器1上。印片进料/卸料装置20通过一个后面要介绍的驱动机构90(图3中未示出)围绕转动轴44a和44b枢转。在图象记录器1内,印片进料/卸料装置20围绕转动轴44a和44b枢转,由此可以获得下面要介绍的三个角位置。
该三个角位置如下:一个角位置(或印片装载位置)在原始印片P从图象记录器1的外部装载到印片进料/卸料装置20的上料盘41上时呈现;一个角位置(或冲孔位置)在原始印片P从上料盘41输送到冲孔装置23和左右调整装置24上时呈现;以及一个角位置(或进料/卸料位置)使冲孔后的印片P从上料盘41输送到转鼓21上。在该进料/卸料位置上的上和下料盘41和42在图3中用点划线示出。当印片进料/卸料装置20处于印片装载位置上时,一个记录了图象的印片P就沿着-Y方向从下料盘42上移开,并且被输送到图象记录器1的外面。
沿X轴线并排的两个滚轮对(入口滚轮对45a和45b)和导向板49a和49b配置在上述狭槽9与印片进料/卸料装置20之间,以便帮助把印片P装载到上料盘41上。
印片进料/卸料装置20的上料盘41这样构成,使得多个下面要介绍的部件被固定在一个单板状构件(上料盘主体410)上,并且可以根据其用途分成两个区域,即,一个右手区和一个左手区。具体地说,如图4(该图是上料盘41的顶视图)中所示,上料盘41被分成在内侧上的第一上料盘区41a和在外侧上的第二上料盘区41b。
可装载在区域41a和41b上的印片P的尺寸在图4中示出,仅供参考用。如图4中所示,区域41a和41b中的每个区域都能装载各种尺寸的印片P(P2a,P2b)中的一种印片,其范围从最小尺寸(例如,398×370毫米)到最大尺寸(例如,1160×940毫米)。此外,两个区域41a和41b可以一起使用,以便装载各种尺寸的印片P(P1)中的一种印片,其范围从最小尺寸(例如,1160×940毫米)到最大尺寸(例如,2382×1270毫米)。由于区域41a和41b在结构上是基本上彼此相同的,因而,可以采用第一上料盘41a作为一个实例说明如下(见图4和5)。
如图4中所示,上料盘主体410的上表面,一对装载输送滚轮46a,两个抽吸垫47a,一个入口皮带48a,以及12个惰轮59都露出在第一上料盘区41a的上表面上。两个抽吸垫47a中的每个抽吸垫都通过一个后面要介绍的抽吸垫滑动机构54a沿着图4中的向上和向下方向移动,并且还可通过一个抽吸垫提升机构52a相对于上料盘主体410的表面垂直地移动。入口皮带48a通过一个后面要介绍的入口皮带装置70a沿着这样的方向被驱动,以便把印片P拉到上料盘41上,并且入口皮带沿该相反方向被驱动。
上料盘41的长度和宽度应大到足以容纳在图象记录器1中所使用的最大尺寸的印片P。另一方面,抽吸垫47和入口皮带48的移动范围小于最大尺寸的印片P。但是,这种装置可以容纳最大尺寸的印片P的全长,这在下面还要详细说明。
图5是沿着图4的点划线A1-A2截取的从箭头C方向看去的第一上料盘区41a。该第一上料盘区41a包括用来使抽吸垫47a垂直地移动的抽吸垫提升机构52a,以及用来使抽吸垫提升机构52a沿着箭头D1和D2所示的方向沿导向件53a往复移动的抽吸垫滑动机构54a。
抽吸垫滑动机构54a包括沿着上料盘主体410延伸的导向件53a,驱动皮带55a,第一和第二皮带轴56a和57a(驱动皮带55a就绕在该皮带轴上),以及用来使第二皮带轴57a转动的电机58a。第一和第二皮带轴56a和57a以及电机58a都通过一个没有示出的连接装置固定在上料盘主体410的背面上。
驱动皮带55a和抽吸垫提升机构52a以这样的方式互相连接,使得抽吸垫提升机构52a的提升机构底板61a(后面要介绍)固定在驱动皮带55a上。因此,抽吸垫滑动机构54a的电机58a的转动驱动该驱动皮带55a,由此可使抽吸垫提升机构52a沿着箭头D1和D2所示的方向在导向件53a上移动。
图6是沿着图4的点划线A1-A2截取的从箭头C方向看去的抽吸垫提升机构52a的比例放大的示意的截面图。如图6中所示,抽吸垫提升机构52a包括:提升机构底板61a,该底板是一个箱形件,并且在其上和下表面上加工有预定的孔;第一和第二臂62a和63a(构成一个平行的连杆机构),每个臂具有一个由提升机构底板61a的内表面可转动地支承的端部;一个由第一和第二臂62a和63a固定的抽吸垫支承管64a;插入在抽吸垫支承管64a内的抽吸垫47a和抽吸软管66a;与抽吸软管66a相连接的真空泵(未示出);用来把第二臂63a向上推以使抽吸垫47a垂直地移动的偏心凸轮67a;用来使偏心凸轮67a转动的电机(未示出);以及用来探测偏心凸轮67a的原始位置的微型开关68a。
抽吸垫47a安装在抽吸垫支承管64a的内表面上,以便受到驱动后围绕销69a沿着方向r1和r2作枢转。
图7是从图6的左手端看去的抽吸垫支承管64a的局部截面图。如图7中所示出的,第一和第二臂62a和63a中的每个臂的另一端松动地夹紧固定住抽吸垫支承管64a。
图8A和8B是示出检测偏心凸轮67a的原始位置的视图。图中所示的微型开关68a在图8A中处于关闭位置,而在图8B中则处于接通位置。如在图8中所示,偏心凸轮67a和微型开关68a这样设置,使得偏心凸轮67a的小直径部分和微型开关68a的检测部分互相不会接触。当偏心凸轮67a的大直径部分取向向上时,微型开关68a处于关闭位置。当偏心凸轮67a转动时,它的大直径部分将压下微型开关68a(在图8B中所示的位置)。此时,微型开关68a接通。当微型开关68a作出由接通向关闭的转变时,偏心凸轮67a的角位置就被限定在其原始位置上。由于偏心凸轮67a的转动方向被限定在一个方向(在图8A和8B中由箭头所示的方向)上,所以偏心凸轮67a的原始位置是唯一确定的。
图9A是沿着图4的点划线B1-B2截取的从箭头C所示的方向看去的上料盘41(在第一上料盘区41a内)和下料盘42的截面图。
上料盘41的入口皮带装置70a包括:入口皮带48a;入口皮带48a绕在其上的驱动滚轮71a和从动滚轮72a;一对设置在上料盘主体410的前端上用来送出在上料盘41上的印片P的滚轮(装载输送滚轮对46a);电机73a,该电机用来使驱动滚轮71a和装载输送滚轮对46a同时转动;配置在驱动滚轮71a与装载输送滚轮对46a之间的导向板74a;用来检测在导向板74a上的印片P的第一传感器75a;用来检测靠近驱动滚轮72a的的第二传感器76a;用来检测印片P在伸出装载输送滚轮对46a的一个位置上的前缘的第三传感器77a;以及用来检测在导向板49a上的印片P的第四传感器78a。入口滚轮对45a由电机451a驱动。
第一至第四传感器75a,76a,77a,78a中的每个传感器都是反射式光学传感器,当从一个光束发射装置发射的用于物体检测的光束从一个物体反射到一个光束接收装置上时,该传感器处于接通状态。在其他情况下,即,当光束接收装置没有检测到用于物体检测的光束时,该传感器处于关闭状态。
图9B示出了装载输送滚轮对46a。如图9B中所示,装载输送滚轮对46a包括一个由电机73a可转动地驱动的输送滚轮461a以及一个通过输送滚轮461a的转动而被驱动旋转的夹辊462a。夹辊462a可枢转地支承在枢转件463a上。齿轮464a固定在枢转件463a上,并且与电机465a的齿轮466a相啮合。因此,当电机465a转动时,枢转件463a将通过齿轮464a和466a而枢转,从而向着输送滚轮461a推动夹辊462a。这样就使在输送滚轮461a和夹辊462a之间可以夹持一个印片P。
如图3中所示,卸料皮带81a和81b位于下料盘42中。卸料皮带81a和81b由各自的在结构上彼此相同的驱动机构所驱动。在内侧上的用于卸料皮带81a的驱动机构将作为一个代表性的实施例加以说明。在内侧上的用于卸料皮带81a的驱动机构在图9A中示出。卸料皮带81a绕在三个滚轮82a,83a,84a的周围。电机85a连接在滚轮82a的轴上。电机85a的转动驱动滚轮82a转动,由此使卸料皮带81a沿着箭头的方向向外输送位于其上的印片P。
(驱动机构90)
图10是示出印片进料/卸料装置20和驱动机构90的透视图。单驱动机构90配置在印片进料/卸料装置20对置侧的每一侧上。虽然在图10中只示出在内侧上的驱动机构90,在外侧上也配置了同样的驱动机构90。
驱动机构90中的每个机构包括凸轮随动件导承件91,电机92,凸轮机构93,凸轮随动件94,传感器探测板95,传感器96a,传感器96β和传感器96y,该机构还具有使印片进料/卸料装置20围绕转动轴44a和44b枢转的功能。在内侧和外侧上的驱动机构90都不需要一直装有各自的传感器探测板95。凸轮随动件导承件91具有长方体(其上带有沿着Y轴线延长的通孔)的外形。凸轮随动件导承件91这样固定在侧板43a上,使得其通孔与在外侧上的驱动机构90的凸轮随动件导承件91的通孔相对置,以便使印片进料/卸料装置20位于它们之间。在内侧上的电机92靠近侧板43a设置并且被这样固定在框架11上,以便与在外侧上的驱动机构90的电机92相对置,从而使印片进料/卸料装置20位于它们之间。凸轮机构93这样固定在框架11上,以便与侧板43a相对置。凸轮机构93受到由电机92产生的驱动力以围绕其轴线转动。凸轮随动件94固定在凸轮机构93的一个表面(与侧板43a相对置)的外圆周上,并且围绕凸轮机构93的轴线作圆周运动。凸轮随动件94为圆盘形,该圆盘具有一个与凸轮随动件导承件91的通孔的垂直宽度近似相等的直径,该随动件和该通孔相配合,如图中10的点划线所示出的那样。因此,凸轮随动件导承件91和凸轮机构93通过凸轮随动件94互相连接,由此使印片进料/卸料装置20支承在驱动机构90上。圆柱98是一个这样的构件,该构件的第一端与印片进料/卸料装置20的侧板43a相连接,而其第二端则与框架11相连接,以便使印片进料/卸料装置20平稳地进行枢转运动。
圆盘形的传感器探测板95与凸轮机构93同心地配置,并且与凸轮机构93一起转动。传感器探测板95在其外圆周上具有一个狭槽97。传感器96a,96β和96γ这样固定在框架11上,使得它能够探测在传感器探测板95上形成的转动中的狭槽97。传感器96a,96β和96γ的使用使得对印片进料/卸料装置20的检测可以在印片装载位置,冲孔位置和进料/卸料位置中的任何一个位置上进行。
(冲孔装置23详述)
图11是从图象记录器1的正面看去的冲孔装置23的透视图。冲孔装置23通常包括一个设置在图象记录器1的侧板13a和13b之间的水平板101,以及一对配置在水平板101上的移动冲孔装置(第一移动冲孔装置102a和第二冲孔装置102b)。
第一移动冲孔装置102a包括:固定板103和104;可转动地固定在固定板103与104之间的进料丝杠106a;电机107a和用来使进料丝杠106a转动的皮带108a;导轨109a;可滑动地配置在导轨109a上并且与进料丝杠106a处于螺纹啮合状态的移动台110a;设置在移动台110a上的冲孔器111a,112a和113a;以及板探测传感器114a。第一移动冲孔装置102a通过使用电机107a和皮带108a使进料丝杠106a转动,从而使移动台110a和设置在移动台110a上的冲孔器111a,112a和113a沿着导轨109a移动,由此调整了移动台110a和冲孔器111a,112a和113a在X轴线上的位置。
第二移动冲孔装置102b包括:固定板105;移动台110b;冲孔器111b,112b和113b;以及板探测传感器114b。移动台110b和设置在移动台110b上的冲孔器111b,112b和113b的位置可以通过一个与第一移动冲孔装置102a的机构相类似的机构沿着X轴线进行调整。具体地说,第二移动冲孔装置102b通过使用电机107b和皮带108b使进料丝杠106b转动,从而使移动台110b和设置在移动台110b上的冲孔器111b,112b和113b沿着导轨109b移动,由此调整了移动台110b和冲孔器111b,112b和113b在X轴线上的位置。
在冲孔装置23中,两个移动台110a和110b的移动可相对于三条X轴线的位置进行调整。具体地说,为了对单安装印片P1进行冲孔,第一和第二移动冲孔装置102a和102b的电机107a和107b相对于一条位于冲孔装置23的X轴线中心位置上的基准线C2进行调整。为了对安装在第一印片安装区27a内的双安装印片P2a进行冲孔,电机107a和107b相对于一条位于第一移动冲孔装置102a的X轴线中心位置上的基准线Ca2进行调整。为了对安装在第二印片安装区27b内的双安装印片P2b进行冲孔,电机107a和107b相对于一条位于第二移动冲孔装置102b的X轴线中心位置上的基准线Cb2进行调整。
最好是这样装配冲孔装置的,使得基准线C2,Ca2和Cb2分别地与转鼓21,第一印片安装区27a和第二印片安装区27b的X轴线的中心(中心线C1,Ca1和Cb1)相重合。这样的配置可使上述冲孔只有在冲有定位孔的印片P返回到印片进料/卸料装置20上以后,通过直接向转鼓21完好地送出印片P,才能与在转鼓21上的定位销实行啮合或松动啮合。这样就使印片P在转鼓21上的定位更加容易。
在沿着X轴线的冲孔装置23上每个基准位置不与转鼓21(或其等同物)相重合的情况下,就需要在印片P的冲孔过程以后并且在向转鼓21送出印片P以前沿着X轴线移动印片P。
在该优选实施例的图象记录器1内,印片P上的孔应在图象记录以前冲出。这些冲孔可以分成以下三种:一种冲孔(称为定位孔)用来确定印片P相对于图象记录器1的转鼓21的位置;一种冲孔(称为安全孔)用来防止印片P的前缘与直立设置在转鼓21上的定位销相接触;以及一种冲孔(称为印制孔)用来将图象记录印片P定位在印制装置的印片滚筒上。
第一移动冲孔装置102a的冲孔器111a和第二移动冲孔装置102b的冲孔器111b都可选择用来作为加工定位孔或安全孔的冲孔器。
图12是示出冲孔器111b的主要零件的透视图。如图12中所示,冲孔器111b包括一个主体120b,该主体内形成有一个用来容纳上下移动的圆冲头121b的通孔122b。通孔122b通过主体120b从主体120b的上表面伸出。圆冲头121b具有一个理想的圆形截面形状。圆冲头121b可用来在印片P的前缘内冲出定位孔或安全孔。主体120b还具有一个用来导引印片P的空隙123b。主体120b具有导向件的功能。
主体120b中还形成有一个用来容纳一个上下移动的长冲头124b的通孔125b。通孔125b通过主体120b从主体120b的上表面伸出。长冲头124b具有这样的长截面形状,使得其沿Y轴线上的尺寸与圆冲头121b的截面直径相等,并且其沿X轴线上的尺寸不小于圆冲头121b的截面直径。长冲头124b主要用来在印片P的前缘内冲出安全孔,但是有些时候也可用来冲出定位孔,这在后面还要详细说明。
基准销126b固定在长冲头124b的前端。基准销126b与长冲头124b一起上下移动。基准销126b具有一个理想的圆形截面形状,其直径为圆冲头121b的截面直径的一半。基准销126b是一个用来对沿Y轴线插入空隙123b中的印片P进行定位的构件。
由于通孔125b是在由空隙123b所限定的平面127b中形成的,因而,当长冲头124b向下移动时,基准销126b就可能伸出到平面127b的下面。由圆冲头121b和长冲头124b在冲孔时所形成的冲孔屑将通过通孔122b和125b落到主体120b的下表面外面,并且可以由一个另外准备的收集装置(图中未示出)所收集。
圆冲头121b,长冲头124b和基准销126b沿Y轴线这样设置,使得从+Y方向看去它们最外面的边缘是对准的。具体地说,圆冲头121b,长冲头124b和基准销126b这样配置,使得连接它们最外面的边缘的一条直线从+Y方向看去是与X轴线相平行的。基准销126b与印片P相接触的位置可能与上述位置在Y方向上产生偏差。换句话说,基准销126b可能与印片P在沿-Y方向的一个偏移位置上相接触。
圆冲头121b和长冲头124b可以通过一个没有示出的驱动机构各自地垂直移动。或者,圆冲头121b和长冲头124b可以根据一个预定的垂直移动循环,以互相联系的运行方式作垂直移动。例如,驱动机构可以用来重复以下的垂直移动循环:(1)圆冲头121b和长冲头124b最初处于它们的升高位置;(2)接着,只有圆冲头121b作上下移动;(3)接着,只有长冲头124b作上下移动;(4)最后,圆冲头121b和长冲头124b都向下移动。
圆冲头121b以下面要说明的方式进行冲孔的工作。首先,使长冲头124b向下移动直至基准销126b的末端到达平面127b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将印片P插入空隙123b内并且使它与基准销126b相接触。这样就实现了印片P沿Y轴线相对于冲头111b的定位。由于基准销126b的直径是圆冲头121b的直径的一半,印片P将处于这样的位置,使得印片P的前缘沿X轴线与圆冲头121b的直径线相重合。在这种情况下,当圆冲头121b向下移动时,在印片P的前缘内就冲出一个半圆孔。这个冲出的孔可以用来作为定位孔或安全孔。印片P的沿X轴线的定位可以通过左右调整装置24的调整来确定(后面还要说明)。
长冲头124b在印片P内冲出一个沿X轴线延伸的长孔。该长孔可以用来作为定位孔或安全孔。
为了制成该长定位孔,在预先使基准销126b向下移动的情况下,将印片P插入空隙123b中并且使用基准销126b将印片P的前缘定位,然后再使长冲头124b进一步向下移动。在印片P使用基准销126b定位以后,长冲头124b有时会移动到另一个位置上,然后再向下移动冲出长安全孔,这在后面还要说明。
第一移动冲孔装置102a的冲孔器111a具有其结构与第二移动冲孔装置102b的冲孔器111b的圆冲头121b和长冲头124b相类似的圆冲头121a和长冲头124a。但是,圆冲头121a和长冲头124a以与冲孔器111b的圆冲头121b和长冲头124b相反的顺序沿X轴线的方向配置。换句话说,圆冲头121a沿-X方向与在冲孔器111a中的长冲头124a间隔一定距离。
第一(第二)移动冲孔装置102a(102b)的冲孔器112a(112b)是一个用来冲出长孔的冲孔器。该长孔可以用来作为定位孔或安全孔。
图13是示出冲孔器112a的主要零件的透视图。如图13中所示,冲孔器112a包括一个主体130a,该主体内形成有一个用来容纳上下移动的长冲头134a的通孔135a。通孔135a通过主体130a从主体130a的上表面伸出。基准销136a固定在长冲头134a的前端。基准销136a与长冲头134a一起上下移动。由于通孔135a是在由空隙133a所限定的平面137a中形成的,因而,当长冲头134a向下移动时,基准销136a就可伸出到平面137a的下面。此外,由于通孔135a是在平面137a内形成的(如上所述),长冲头134在冲孔时所形成的冲孔屑将通过通孔135a落到主体130a的下表面外面,并且可以由一个另外准备的收集装置(图中未示出)所收集。
长冲头134a主要用来在正面输送的印片P的前缘内冲出安全孔,但是有些时候也可用来冲出定位孔。
长冲头134a的用途与上述冲孔器111b的长冲头124b的用途相类似。为了制成定位孔,应预先使基准销136a向下移动,以便于对插入空隙133a中的印片P的前缘的定位。另一方面,为了制成安全孔,印片P沿着Y轴线的定位可以利用基准销136a在另一个位置上进行。
长冲头134a和基准销136a沿Y轴线这样设置,使得从+Y方向(或者在正面)看去它们的最外面的边缘是对准的。具体地说,长冲头134a和基准销136a这样配置,使得连接它们的最外面的边缘的一条直线从+Y方向看去是与X轴线相平行的。
基准销136a具有一个理想的圆形截面形状,其直径为圆冲头121a(121b)的截面直径的一半。
如同上述冲孔器111a(111b)中的情况一样,长冲头134a可以通过一个驱动机构(未示出)垂直地移动。长冲头134a的垂直位置的调整可使长冲头134a充分地向下移动,以及可使基准销136a位于空隙133a内,以便将印片P沿Y轴线定位。
由于第二移动冲孔装置102b的冲孔器112b在结构上与第一移动冲孔装置102a的冲孔器112a是相类似的,所以就不对冲孔器112b进行详细说明。
基准销126a,126b和基准销136a,136b这样定位,使得一条连接基准销126a,126b,136a,136b与印片P的前缘(如从-Y方向(或从后面)看去,与基准销126a,126b,136a,136b的最外面的边缘相对应)相接触的各个位置的直线与转鼓21的转动轴线相平行(或与X轴线平行)。因此,印片P沿Y轴线上的位置可以通过印片P与基准销126a,126b,136a,136b中的至少两个基准销的接触来确定。印片探测传感器114a和114b这样定位,以便能探测在-Y方向上与该直线(从-Y方向看去,该直线连接基准销126a,126b,136a,136b的最外面的边缘)偏移一个小距离(例如,5至15毫米)的位置上的印片P的前缘。
第一移动冲孔装置102a的冲孔器113a和第二移动冲孔装置102b的冲孔器113b都是可用来冲出印制孔的冲孔器。应当指出,可以使用两个或更多冲孔器来冲出印制孔。冲孔器113a和113b可以配置在与图11中所示位置的不同位置上。印制孔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状,例如圆形,长形,U形和V形。图象记录器1的冲孔器113a和113b具有用来冲出圆孔的冲头138a和138b。
如上所述,备种尺寸的印片P可以安装在图象记录器1上。因此,就需要在具有不同尺寸的在印片P内在根据尺寸而定的不同位置上冲孔。根据该优选实施例,图象记录器1只需要包括最少数量的冲孔器,如上所述,该记录器能够调整冲孔器111a,111b,112a,112b,113a,113b沿X轴线上的位置。
(左右调整装置24详述)
图14是左右调整装置24的平面图。基准线C2表示冲孔装置23的X轴线的中央位置;基准线Ca2表示第一移动冲孔装置102a的X轴线的中央位置;以及基准线Cb2表示第二移动冲孔装置102b的X轴线的中央位置。除了左右调整装置24的平面图以外,将要在左右调整装置24中定位的单安装板P1和双安装板P2a和P2b也一并示出,仅供参考。示于图14中的印片P1,P2a和P2b是适用于图象记录器1的最大尺寸的印片。
左右调整装置24包括一个设置在图象记录器1的侧板13a和13b之间的底板150,以及单印片左右调整装置151和双印片左右调整装置都设置在底板150上。
下面将参照图14和16说明单印片左右调整装置151的结构细节。图16是从图象记录器1的后面看去的单印片左右调整装置151的视图。单印片左右调整装置151的中央部分在图16中没有示出。
单印片左右调整装置151包括一个用来沿+X方向压紧单安装印片P1的内侧边缘的右手滚轮移动部分151a,一个用来沿-X方向压紧印片P1的外侧边缘的左手滚轮移动部分151b,以及一个用来把印片P1引导到一个高度(垂直位置)的大型导向装置191,该高度足以使P1与相应的右手和左手滚轮移动部分151a和151b的左右调整滚轮167a和167b相接触。
右手滚轮移动部分151a包括:固定在底板150上的电机160a;与电机160a的驱动轴相连接的滚珠丝杠161a;用来可转动地支承滚珠丝杠161a的轴承162a和163a;右手螺母部分165a,该螺母部分具有一个与滚珠丝杠161a处于螺纹啮合状态的螺母主体164a;以及支承导轨166a,该导轨用来防止右手螺母部分165a围绕滚珠丝杠161a转动。
电机160a最好是步进电机。一个用来探测右手螺母部分165a的位置的传感器设置在靠近轴承162a处。电气装置25根据从该传感器发出的右手螺母部分165a的位置产生一个控制信号,并且将该控制信号作用于电机160a,由此可以精确地使右手螺母部分165a沿X轴线移动。
左右调整滚轮167a可转动地固定在右手螺母部分165a的螺母主体164a的上表面上。一个在支承导轨166a上移动的滑动器168a固定在螺母主体164a的下表面。一个印片边缘探测传感器169a固定在螺母主体164a的正面。支承导轨166a与滑动器168a之间的关系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由于左手滚轮移动部分151b与右手滚轮移动部分151a具有相同的机构,因而,除了增加用字母“b”来取代“a”以外,左手滚轮移动部分151b的部件就用与右手滚轮移动部分151a中的相对应部件相同的标号来表示,并且不再对左手滚轮移动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右手和左手滚轮移动部分151a和151b的电机160a和160b整体地这样控制,使得在左右调整滚轮167a与基准线C2之间沿X轴线的距离(下称为x距离)始终等于在左右调整滚167b与基准线C2之间的X距离。最好是,如上所述,冲孔装置23的基准线C2与转鼓21的X轴中心线相重合。右手螺母部分165a的可移动范围在图14和16中用W1a示出。具体地说,右手螺母部分165a可以在支承导轨166b的范围内移动。同样,左手螺母部分165b可以在支承导轨166b的范围内移动,并且其可移动的范围用W1b示出。
如图14中所示,右手和左手螺母部分165a和165b的各自原始位置(或者在左右调整装置24中的最大可移动位置)在双安装印片P2a和P2b的移动路径之外。换句话说,可退回距离W2a和W2b大于右手和左手螺母部分165a和165b沿X轴线上的尺寸。因此,当双安装印片P2a和P2b安装在左右调整装置24上时,将右手和左手螺母部分165a和165b退回到它们的原始位置中以防止右手和左手螺母部分165a和165b与印片P2a和P2b相接触。
(双印片左右调整装置152)
下面,将参照图14和17描述双印片左右调整装置152。图17是双印片左右调整装置152从图象记录器1的后面看去的视图。
双印片左右调整装置152包括一个用来使待安装在转鼓21的第一印片安装区27a中的双安装印片P2a对中的第一左右调整部分152a,以及一个用来使待安装在第二印片安装区27b中的双安装印片P2b对中的第二左右调整部分152b。
第一左右调整部分152a包括:固定在底板150上的电机170a;与电机170a的驱动轴相连接的外滚珠丝杠171a;用来可转动地支承外滚珠丝杠171a的轴承172a和173a;具有一个螺母主体174a的外螺母部分175a,该主体与外滚珠丝杠171a处于螺纹啮合状态;用来防止外螺母部分175a围绕外滚珠丝杠171a转动的外支承导轨176a;与外滚珠丝杠171a的更靠近轴承173a的端部相连接的连接轴180a;通过连接轴180a与外滚珠丝杠171a相连接的内滚珠丝杠181a;用来可转动地支承内滚珠丝杠181a的轴承182a和183a;具有一个螺母主体184a的内螺母部分185a,该主体与内滚珠丝杠181a处于螺纹啮合状态;用来防止内螺母部分185a围绕内滚珠丝杠181a转动的支承导轨186a;以及小型导向装置192a。
内滚珠丝杠181a的螺旋方向与外滚珠丝杠171a的螺纹方向相反。因此,与相应的滚珠丝杠171a和181a处于螺纹啮合状态的外和内螺母部分175a和185a通过电机170a以彼此相对地靠近或离开的方式移动。可以这样进行调整,使得在外螺母部分175a与基准线Ca2之间的距离始终与在内螺母部分185a与基准线Ca2之间的距离相等。最好是,如上所述,基准线Ca2(它是第一移动冲孔装置102a的X轴线的中央位置)与第一印片安装区27a的X轴的中心线Ca1相重合。
电机170a最好是步进电机。一个用来探测外螺母部分175a的位置的传感器设置在靠近轴承172a处。电气装置25产生一个控制信号,该信号是根据外螺母部分175a的位置从该传感器发出并且将该控制信号作用于电机170a上,由此可以精确地使外和内螺母部分175a和185a沿X轴线移动。
外螺母部分175a的移动范围在图14和17中用W10a示出。具体地说,外螺母部分175a可以在外支承导轨176a的范围内移动。同样,内螺母部分185a可以在内支承导轨186a的范围内移动,其移动范围在图14和17中用W20a表示。
左右调整滚轮177a和187a可转动地分别地固定在外和内螺母部分175a和185a的螺母主体174a和184a的上表面上。在支承导轨176a和186a上移动的滑动器178a和188a分别地固定在螺母主体174a和184a的下表面。印片边缘探测传感器179a和189a分别地固定在螺母主体174a和184a的正面。在支承导轨176a,186a与滑动器178a,188a之间的关系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由于第二左右调整部分152b与第一左右调整部分152a具有相同的机构,因而,除了增加用字母“b”来取代“a”以外,第二左右调整部分152b的部件就用与第一左右调整部分152a中的相对应部件相同的标号来表示,并且不再对第二左右调整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第二左右调整部分152b的外和内螺母部分175b和185b沿X轴线运动的中心是基准线Cb2(在图14和17中以点划线示出Cb2),该基准线是第二运动冲孔装置102b的X轴线中心部分。如上所述,最好是基准线Cb2与第二印片安装区域27b的X轴中心线Cb1相重合。
如图14中所示,内螺母部分185a和185b的移动范围W20a和W20b与单安装印片P1的移动路径相重叠。这样就会有内螺母部分185a和185b与单安装印片P1发生接触从而妨碍印片P1的移动的危险。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左右调整装置24这样构成,使得内螺母部分185a和185b在范围W30a和W30b内(见图14和17)分别地围绕滚珠丝杠181a和181b枢转,从而离开单安装印片P1的移动路径。
下面参照图15,18和19来说明用来实现该目的的结构。图15是示出左右调整装置24的分段位置的视图。图18是沿图15中的E1-E2线截取的,从箭头G的方向看去的,示出底板150,单印片左右调整装置151和双印片左右调整装置152的截面图。图19是沿图15中的F1-E2线截取的,从箭头G的方向看去的,示出底板150,单印片左右调整装置151和双印片左右调整装置152的截面图。
单印片左右调整装置151的左手螺母部分165b的滑动器168b是一个由螺母主体164b可转动地(围绕一条与Z轴线相平行的轴线)支承的轴承,该滑动器沿X轴线(或一个与图18的平面相垂直的方向)移动,同时在支承导轨166b中转动。滚珠丝杠161b以顺时针方向转动(如在图18中所看到的那样),从而对螺母164b产生一个驱动力。由于支承导轨166b的侧面限制了滑动器168b围绕滚珠丝杠161b转动,螺母主体164b就不能实行与滚珠丝杠161b的转动相联系的转动。
大型导向装置191设置在左手螺母部分165b的上方。如图14和18中所示,大型导向装置191具有一个主体部分191_1,以及一个在-Y方向上伸出的伸出部分191_2。设置有主体部分191_1的这个高度(或垂直位置)基本上与左手螺母部分165b的左右调整滚轮167b的下端的高度相同。从图18可以清楚地看出,伸出部分191_2是从主体部分191_1向下弯曲的。伸出部分191_2的下端可以调整到使得它位于左右调整滚轮167b的下面,该伸出部分能够将印片P提升到一个足以使印片P与左右调整滚轮167b相接触的高度,以便把印片P导向主体部分191_1。
印片边缘检测传感器169b固定在螺母主体164b的后面。印片边缘检测传感器169b检测来到大型导向装置191上的印片P。
双印片左右调整装置152的内螺母部分185b的滑动器188b是一个由螺母主体184b可转动地(围绕一条与Z轴线相平行的轴线)支承的轴承,该滑动器沿X轴线(或一个与图18的平面相垂直的方向)移动,同时在内支承导轨186b中转动。内滚珠丝杠181b以顺时针方向转动(如在图18中所看到的那样),从而对螺母184b产生一个驱动力。由于内支承导轨186b的侧面限制了滑动器188b围绕内滚珠丝杠181b转动,螺母主体184b就不能实行与滚珠丝杠181b的转动相联系的转动。
小型导向装置192b设置在内螺母部分185b的上方。如图14和18中所示,小型导向装置192b具有一个主体部分192b_1,以及一个在-Y方向伸出的伸出部分192b_2。设置有主体部分192b_1的这个高度(或垂直位置)基本上与内螺母部分185b的左右调整滚轮187b的下端的高度相同。从图18可以清楚地看出,伸出部分192b_2是从主体部分192b_1向下弯曲的。伸出部分192b_2的下端可以调整到使得它位于左右调整滚轮187b的下面。
印片边缘检测传感器189b固定在螺母主体184b的后面。印片边缘检测传感器189b检测经过大型导向装置191而来到小型导向装置192b上的印片P。
图19是在图14中示出的可枢转的退回范围W30b内的截面图。在图19中示出的可枢转的退回范围W30b内,内支承导轨186b在正面的一个侧面被切去。这样就消除了对内支承导轨186b在可枢转的退回范围W30b内转动的限制,该限制已被施加到其它范围内,从而可使内螺母部分185b实行与内滚珠丝杠181b的转动相联系的沿顺时针方向的转动。这样,当装载时,左右调整滚轮187b将位于印片P的下面。因此,左右调整滚轮187b就不会与印片P发生干涉。
(电气装置25)
如图3中所示,电气装置25安装在图象记录器1的框架11上。电气装置25与图象记录器1的上述部件为电气连接,在把信号送给这些部件并且从这些部件接收信号的同时,该电气装置控制着图象记录器1的操作。
(一般顺序)
下面说明在图象记录器1内的印片处理。如上所述,图象记录器1的转鼓21能够在其上安装一个单安装印片P1,一个双安装印片P2或者同时两个双安装印片P2安装。印片处理的细节,例如冲孔装置23和左右调整装置24的操作,是各不相同的,这取决于是一个单安装卸片P1,一个双安装印片P2还是两个双安装印片P2安装在转鼓21上。因此,与印片的数目和尺寸无关的共同的印片处理将参照图20至29和图30至33进行说明。
图20至29是示出印片进料/卸料装置20在相应的步骤中的转动操作的示意图。图30至33是示出印片处理的顺序的流程图。
在将印片P导入印片进料/卸料装置20上的最初的操作步骤中的各部件的状态如下。印片进料/卸料装置20的角位置是印片装载位置。抽吸垫滑动机构54沿方向D1和D2使抽吸垫提升机构52这样移动,使得抽吸垫47能够通过吸力将从入口滚轮对45输送来的印片P的前缘部分固定。抽吸垫提升机构52将抽吸垫47保持在下面的位置。上料盘41的装载输送滚轮对46的夹辊462被推向输送滚轮461。(该状态称为压紧接通状态)(见图9b)。
转鼓21转动到并且停止在一个印片接受位置上。当印片进料/卸料装置20枢转到印片进料/卸料位置而转鼓21仍处于印片接受位置上时,上料盘41的装载滚轮对46的一条切线就与直立地设在转鼓21上的定位销相交。在转鼓21的表面上的前缘夹紧装置31的加压部分310就由前缘夹紧打开/关闭机构(未示出)打开。
在左右调整装置24中,所有的螺母部分165a,165b,175a,175b,185a和185b都退回到其原始位置。
首先,操作者把一个原始印片P放在调整台2(见图2)上(图30的步骤S1)。其次,操作者通过控制板6把放在调整台2上的印片P的数目和尺寸输入到图象记录器1中,然后给出一个开始把原始印片P装载到图象记录器1中的指令(步骤S2)。
图象记录器1的电气装置25起动入口滚轮对45的转动(步骤S3)。
电气装置25还驱动冲孔装置23的电机107a和107b,以便把第一和第二移动冲孔装置102a和102b的移动台110a和110b移动到一个根据在步骤S2中输入印片P的数目和尺寸而决定的位置(步骤S4)。
其次,操作者沿着印片导向装置3滑动印片P,以便将印片P通过在图象记录器1的正面中形成的狭槽9(见图3)引入图象记录器1内。印片P的前缘被插入在转动的入口滚轮对45之间,并且开始输送印片P(步骤S5)。印片P在由导向板49支承的情况下被移向上料盘41。图20中示出了这种情况。
其次,从第四传感器78(见图9A)发出的用于目标检测的光束被印片P的前缘所阻断,由此第四传感器78接通。因此,第四传感器78就探测移动印片P的前缘(步骤S6)。
电气装置25在从第四传感器78检测印片P的前缘以来的预定时间过去以后,将入口滚轮对45的转动停止(步骤S7)。图21示出了入口滚轮对45停止转动的情况。
直到入口滚轮对45停止转动为止的上述预定时间是根据印片P在进料方向(印片P在该方向上输送)上的尺寸而决定的。这是因为印片P由抽吸垫47的吸力所支承的这个位置是根据印片P的尺寸而决定的。由于抽吸垫47通过真空吸力吸住印片P的位置最好尽可能靠近该前缘,以便提高抽吸垫47对印片P的提升效率,较短的印片P在使用时就是这样控制的。但是,如上所述,抽吸垫47的移动范围比上料盘41的长度短。为此,当使用较长的印片P时,抽吸垫47通过真空吸力吸住印片P的除去印片P的前缘的这一部分。换句话说,这样的配置可以提升所有尺寸的印片P,即使抽吸垫47的移动范围比上料盘41的长度短。
其次,抽吸垫提升机构52(见图5)使抽吸垫47向上移动到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上,抽吸垫47可以由真空吸力支承在印片P的背面上(步骤S8)。抽吸垫47的向上移动可以通过转动偏心凸轮67把第二臂63向上推,如参照图6所作的说明那样。当被向上推动时,每个抽吸垫47都围绕销69沿着图6的箭头r2所示的方向转动,以便与印片P的背面相平行。图22示出了这种情况。
然后,真空泵(未示出)起动抽吸垫47的真空吸力(步骤S9),以及一个传感器(未示出)测量抽吸垫47的真空度。当判明印片P已经由真空吸力固定在抽吸垫47上以后(步骤S10),就起动以高速把印片P提升到上料盘41上的操作(步骤S11)。
在步骤S11中,下列部件并行地进行操作。在入口滚轮对45送出印片P的同时,抽吸垫滑动机构54使包括由真空吸力固定在印片P背面的抽吸垫47在内的抽吸垫提升机构52沿着图5的D1方向沿导向件53移动。入口皮带48受到这样方向的驱动,以便沿着方向D1移动印片P。
抽吸提升机构52使抽吸垫47逐渐地实行与印片提升操作相联系的向下移动。(步骤S12)。
上述印片提升操作继续进行直到第四传感器关闭。(步骤S13)。第四传感器78当印片P的后缘从它上面经过时关闭。
当印片P的后缘从第四传感器78的上面经过以后,印片提升操作就从高速操作转变为低速操作(步骤S14)。这样就减轻了印片P的后缘从导向板49落到上料盘主体410上时的碰撞。
在步骤S13中的印片的低速提升操作继续进行直到第一传感器75接通。第一传感器75的接通形成了对印片P的后缘从导向板49落到上料盘主体410上的时间控制的识别。
当第一传感器75接通时(图31的步骤S15),印片提升操作就暂时中止(步骤S16)。然后,高速印片提升操作再次起动(步骤S17)。这项操作继续进行直到第二传感器76(见图9A)检测出印片P的前缘而变成接通为止。
第二传感器76的接通判明,印片P的全部长度已经由印片进料/卸料装置20的上料盘41所容纳。图23示出了这种情况。当第二传感器76接通时(步骤S18),印片提升操作就完成了(步骤S19)。
该优选实施例的图象记录器1使用了通过真空吸力吸住印片P的抽吸垫47来使印片P提升或向上拉到上料盘41上。这样就可以保证即使上料盘41处于大角度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将印片P提升。此外,图象记录器1可以提供一个上料盘41的增大的倾斜角,由此可以减少上料盘41的覆盖区(与常规的倾斜角相比较)。
抽吸垫47可以在上料盘主体410的上表面的垂直位置与一个从该上表面延伸的位置之间移动。当印片P的后缘从导向板49落到上料盘41的上表面上时,使用这项功能可以减少在印片P上的碰撞。
此外,由于印片P虽已被提升但仍由抽吸垫47所固定,因而当印片P在上料盘上移动时,可以避免曲折地前进。
在把印片P装载在上料盘41上的操作完成以后,印片进料/卸料装置20就枢转到冲孔位置(步骤S20)。
在印片进料/卸料装置20的枢转运动期间,抽吸垫47继续通过吸力固定住印片P。这样,就可以在印片进料/卸料装置20的枢转运动期间,防止印片P与其正确位置产生偏差。
在完成印片进料/卸料装置20移向冲孔位置的枢转运动以后,就起动沿D2方向输送印片P的操作(步骤S21)。
在步骤S21中,下列部件并行地进行操作。抽吸垫滑动机构54使包括由真空吸力固定印片P背面的抽吸垫47在内的抽吸垫提升机构52沿着图5的D2方向沿导向件53移动。入口皮带48和装截输送滚轮对46受到这样方向的驱动,以便沿着方向D2移动印片P。
在通过导向板74以后,印片P的前缘沿着左右调整装置24的大型导向装置191和小型导向装置192移动(见图18)。当设置在冲孔装置23上的印片检测传感器114(见图11)通过印片P的前缘而处于接通状态并检测到印片P的前缘快接近冲孔器(步骤S22)时,就使沿方向D2的印片输送操作停止(步骤S23)。
其次,驱动用于装载输送滚轮对46的电机465,以便将夹辊462移动到一个与输送滚轮461间隔一定距离的位置(这种状态称为压紧关闭状态)。同时,抽吸垫47完成了用真空吸力保持印片P的操作(步骤S24)。这样就把固定的印片P释放到上料盘41上。
其次,印片P沿D2的方向以低速移动一个预定的持续时间(步骤S25)。这种印片输送只通过入口皮带48和装载输送滚轮对46的输送滚轮461进行。印片P沿D2方向以低速移动到与冲孔装置23的基准销126a,126b,136a和136b中的两个基准销相接触。已经从固定状态释放到上料盘41上的印片P具有沿X轴线和Y轴线移动的灵活性。因此,印片P可以在上料盘41上滑动,并且印片P的前缘可靠地与基准销相接触。左右调整装置24的所有的螺母部分165,175和185(它们已退回到它们的原始位置)不会与印片P沿着左右调整装置24的导向装置191和192的移动发生干涉。具体地说,双印片左右调整装置152的内螺母部分185a和185b(它们已枢转到它们的原始位置一边)不会与单安装印片P1发生干涉。
在步骤S26中,将对印片P进行左右调整操作。当使用单安装印片P1时,单印片左右调整装置151的右手和左手螺母部分165a和165b以恒定的速度从它们的原始位置向X轴线的中央移动,以便实现印片P1的对中。该对中使得单安装印片P1的X轴线中心与冲孔装置23的基准线C2相重合。如上所述,基准线C2最好与转鼓21的X轴中心线C1相重合。
当使用双安装印片P2时,双印片左右调整装置152的外和内螺母部分175和185中的对应的一个螺母部分以恒定的速度从其原始位置向X轴线的中央移动,以便实现印片P2的对中。该对中使得安装在第一印片安装区27a中的印片P2a的X轴中心与第一移动冲孔装置102a的基准线Ca2相重合,并且使得安装在第二印片安装区27b中的印片P2b的X轴中心与第二移动冲孔装置102b的基准线Cb2相重合。如上所述,基准线Ca2最好与第一印片安装区27a的X轴中心线Ca1相重合,以及基准线Cb2最好与第二印片安装区27b的X轴中心线Cb1相重合。
其次,枢转件463通过电机465的驱动进行枢转,以便把夹辊462移向输送滚轮461处。因此,印片就被夹持并且固定在夹辊462与输送滚轮461之间(步骤S27)。
然后,冲孔装置23的移动冲孔装置102a和102b用来进行根据印片P的数目和尺寸决定的冲孔操作(步骤S28)。该冲孔操作后面将详细说明。
该冲孔操作在印片P的前缘内加工出至少一个定位孔和一个印制孔,以及,当需要时,可以加工出一个安全孔。图24示出了这种情况。
其次,与抽吸垫滑动机构54使抽吸垫47沿D1方向移动的同时,入口皮带48也受到这样一个方向的驱动,以便使印片P沿D1方向移动。因此,印片P将沿D1方向后退(图32的步骤S29)。印片P继续后退直到印片P的前缘从方向D2着去到达装载输送滚轮对46为止。当第三传感器77(见图9A)检测出从其上经过的印片P的前缘时就变成关闭状态(步骤S30),印片P在D1方向上的移动就停止(步骤S31)。
其次,印片进料/卸料装置20枢转到进料/卸料位置(步骤S32)。此时,转鼓21已经停在印片接受位置上,以及前缘夹紧装置31的加压部分310已打开。图25示出了这种情况。
其次,印片P沿D2方向移动一个预定的持续时间(步骤S33至S35)。沿D2方向的这种输送最初通过驱动入口皮带48(沿着一个能使印片P沿方向D2移动的方向)和转动装载输送滚轮对46进行(步骤S33)。装载输送滚轮对46在中途进入压紧关闭状态(步骤S34)。此后,输送只通过驱动入口皮带48进行(步骤S35)。这是为了把固定的印片P释放到上料盘41上,以便增加印片P移动的灵活性,由此可使在印片的前缘上冲出的定位孔更容易与转鼓21上的定位销相啮合。
在步骤S33至S35中的预定的持续时间大体上与把印片P的前缘输送到与直立地设置在转鼓21的外圆表面上的定位销相接触所需要的时间一样长,以便进行印片P的定位。
在完成印片P的前缘的定位以后,就起动转鼓21的通过抽吸孔的吸力(步骤S36)。其次,前缘夹紧装置31的加压部分310通过前缘夹紧打开/关闭机构(未示出)的动作而关闭,以便固定印片P的前缘(步骤S37)。其次,起动转鼓21以低速转动(步骤S38)。这样就使印片P逐渐地卷绕在转鼓21的外圆表面上。在该卷绕加工步骤中,可以使用一个挤压轮,以便以一种在本技术领域内众所周知的方式改进印片P与转鼓21的外圆表面的紧密接触。
当印片P将其全部长度卷绕在转鼓21的外圆表面上以后,就使转鼓21的转动停止(步骤S39)。其次,通过后缘夹紧装置32将印片P的后缘固定(步骤S40),并且印片进料/卸料装置20移向印片装载位置的枢转运动同时进行。
如果两个印片P放置在印片进料/卸料装置20的上料盘41上,在步骤S32至S41中的操作将在该两个印片P上同时进行。
其次,记录头22a和22b把一个图象记录在固定在转鼓21的外圆表面上的印片P上(步骤S42)。对记录头22的控制将随着固定在转鼓21的外圆表面上的印片P的数量和尺寸的不同而不同。更准确地说,当只安装有一个双安装印片P2时,图象记录是通过与印片安装区27(其中装有印片P2)相对应的记录头22中的一个记录头进行的。当安装有两个双安装印片P2时,图象记录是通过两个记录头22单独地进行的。当安装有一个单安装印片P1时,图象记录是通过两个记录头22中的一个或两个记录头进行的。图26示出了这种情况。
当一个图象正被记录在该印片P上时,可以将下一个印片P装载到印片进料/卸料装置20上。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S1至S31中的操作将与在该印片P上的图象记录同时进行。
在完成安装在转鼓21上的印片P上的记录以后,对印片P应进行卸出操作。首先,将印片进料/卸料装置20枢转到进料/卸料位置(图33的步骤S43)。其次,后缘夹紧打开/关闭机构(未示出)使后缘夹紧装置32释放印片P的后缘(步骤S44)。其后,印片P的弹性使印片P的后缘与转鼓21的外圆表面脱离接触。在这种情况下,转鼓21沿相反方向以低速转动(步骤S45)。其次,开始驱动印片进料/卸料装置20的卸料皮带81(步骤S46)。
由于转鼓21沿相反方向转动,印片P就被卸在卸料皮带81上。图27示出了这种情况。前缘夹紧装置31以预定的同步关系打开,以便将印片P的全部长度卸在卸料皮带81上(步骤S47)。之后,停止转鼓21中的真空吸力(步骤S48)
在印片P的全部长度被卸在卸料皮带81上以后,放在上料盘41上的下一个印片P开始被装载在转鼓21上,如图28中所示。更准确地说,该操作从步骤S32开始就进行了。
将其上记录有一个图象的印片P从卸料皮带81卸到一个自动显影装置(未示出)上。图29示出了这种情况。
(冲孔操作详述)
下面将参照图34描述冲孔操作的细节。图34是一个示意图,图中示出了设置在转鼓21的表面上的定位销141至146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在把一个或两个印片P安装在转鼓21的表面上时,冲头的数量和位置。
参看图34,六个定位销(第一至第六定位销141至146)直立地安装在转鼓21的表面上。定位销141至46中的每个定位销都具有精确的圆截面形状,并且具有与冲孔器111a和111b的圆冲头121a和121b相同的直径。定位销141和146的截面形状不需要总是精确的圆形,它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只要定位销141至146中的每个销的与印片P接触的部分具有与由圆冲头121a和121b冲出的孔相同的曲率即可。
第一至第三定位销141至143配置在转鼓21的表面上,以便限定第一印片安装区27a的一个边界,第四至第六定位销144至146配置在转鼓21的表面上,以便限定第二印片安装区27b的一个边界。
第一至第三定位销141至143和第四至第六定位销144至146相对于转鼓21的中心线C1是对称的。
第一至第三定位销141至143沿着X轴线是等间隔的。同样,第四至第六定位销144至146沿着X轴线也是等间隔的,使得在第四至第六定位销144至146中的相邻的定位销之间的间隔与在第一至第三定位销141至143中的相邻的定位销之间的间隔相等。在相邻的定位销之间的间隔根据所使用的印片P的前缘的长度,可以设定为不同的数值,并且不需要局限于上述间隔。
第一,第二,第五和第六定位销141,142,145和146从转鼓21的圆周方向看去处于相同的位置。除第一,第二,第五和第六定位销141,142,145和146以外,第三和第四定位销143和144沿着转鼓21的转动的反方向的间隔距离与定位销141至146的半径相当。
从转鼓21的中心线C1至第三定位销143的X轴线距离与从中心线C1至第四定位销144的X轴线距离相等。
选择性地使第一至第六定位销141至146与从印片进料/卸料装置20的上料盘41输送的印片P的前缘相接触,可以使具有各种尺寸的印片P定位在转鼓21上。上述的前缘夹紧装置31的加压部分310这样安装在转鼓21上,以便能压紧通过定位销141至146定位的印片P的前缘。
图34中示出了在印片P(P1,P2a,P2b)的前缘中冲出的孔和用来在安装印片P的相应的工艺中与印片P(P1,P2a,P2b)的前缘相接触的定位销141至146的形状。图中所示的印片P包括小,中和大尺寸的单安装印片P1,以及小和大尺寸的双安装印片P2a,P2b。
在图象记录器1中,只有两个定位销在印片P定位期间与印片P的前缘相接触。该两个定位销中的至少一个定位销与由圆冲头121冲出的半圆孔相接触。其他的定位销只是与由长冲头124冲出来的一个长孔进行松弛的接触,以便与该长孔的直线部分相接触,或者与该印片的前缘(其中没有冲出孔)的直线部分相接触。
如图34中所示,长安全孔Q3,Q4,Q5,Q6,Q12a,Q12b,或半圆形安全孔Q13a,Q13b在印片P的前缘的一些部分中冲出,这些部分具有与定位销141至146中的任何一个定位销发生干涉的可能性。因此,每个印片P这样定位,使得其前缘与转鼓21的轴线相平行。
小尺寸的单安装印片P1指的是其X轴向的尺寸充分地小于在第二与第五定位销142与145之间的空隙的印片P1。
中等尺寸的单安装印片P1指的是其X轴向的尺寸等于或大于小尺寸的单安装印片P1的前缘的最大长度并且充分地小于在第一与第六定位销141和146之间的空隙的印片P1。这种尺寸的印片P1冲出有长安全孔Q3和Q4,因为该印片的前缘的对置的端部有与第二或第五定位销142或145发生接触的危险。
大尺寸的单安装印片P1指的是其X轴向的尺寸等于或大于中等尺寸的单安装印片P1的前缘的最大长度的印片P1。这种尺寸的印片P1除有长安全孔Q3和Q4外,还冲有长安全孔Q5和Q6,因为该印片的前缘的对置的端部有与第一或第六定位销141或146发生接触的危险。
任何尺寸的单安装印片P1都通过使在其中冲出的一个圆孔与第三定位销143相啮合以及使一个在其中冲出的长孔与第四定位销144松弛地啮合而定位在转鼓21上。根据需要,可以冲出一个或多个长孔来作为安全孔。如上所述,第三和第四定位销143和144当从印片的进料方向看去时,位于其他定位销的前面。因此,在定位孔和安全孔的深度(或者在该转鼓的圆周方向上的孔的尺寸)相等的情况下,印片P的前缘在定位孔处早于剩余部分与定位销发生接触。因此,印片P的前缘不会与不用于定位印片P的其他定位销相接触。
用来安装在第一印片安装区27a中的小尺寸双安装印片P2(P2a)指的是其X轴向尺寸等于或大于允许使用第二和第三定位销142和143来定位印片的尺寸,并且小于可使用第一和第三定位销141和143来定位印片的尺寸的印片P2。
用来安装在第一印片安装区27a中的大尺寸双安装印片P2(P2a)指的是其X轴线尺寸等于或大于可使用第一和第三定位销141和143来保证印片的定位的尺寸的印片P2。
用来安装在第二印片安装区27b中的小和大尺寸双安装印片P2(P2b)的定义可以参照上述说明进行,本文此处略去。
每个单安装印片P1冲有印制孔R1和R2。用来安装在第一印片安装区27a中的双安装印片P2a冲出有印制孔R11a和R12a。用来安装在第二印片安装区27b中的双安装印片P2b冲有印制孔R11b和R12b。
图中所示的在印制孔之间的空隙只是作为一个实例而给出的。当印片从相同的图象记录器输送到多种类型的印制机(例如,当这些印制机可根据印片的尺寸有选择地使用时)上时,在印制孔之间的空隙可以根据每种印制机而改变。该优选实施例的图象记录器1,它包括能调整冲头在X轴线上的位置的冲孔装置23,且它能够方便地改变印制孔的位置。
如上所述,图象记录器1除了印制孔以外,还加工有冲孔Q1至Q6,Q11a,Q11b,Q12a,Q12b,Q13a,Q13b。为了产生这些冲孔,除印制孔外,最多需要在六个位置上冲出孔(对于大尺寸单印片P1)。图象记录器1能方便地在六个位置上进行冲孔,因为所有的冲孔器都是可移动的,并且在四个冲孔器111a,111b,112a和112b中的两个冲孔器111a和111b中的每个冲孔器都具有两个冲头。
下面将对每种尺寸的印片P的冲孔操作(或与图31的步骤S28相对应的操作)进行详细说明。
(小尺寸的单安装印片P1的冲孔操作)
图35是一个视图,图中示出了在转鼓21上的小尺寸印片P1与定位销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当对印片P1(处于操作状态SS1和SS2)进行冲孔时,冲孔器111至113的移动方向以及这些冲孔器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图35中所示,印片P1的前缘冲出有半圆形定位孔Q1和长定位孔Q2。Q1孔用来与第三定位销143相啮合,Q2孔用来与第四定位销144松弛地啮合。印片P1的前缘还冲有印制孔R1和R2,这些印制孔在以后步骤或类似事情中的印制操作中使用。
图35的操作状态SS1示出了在上面参照图30的说明过的步骤S4的操作中的冲孔器111至113的移动方向和这些冲孔器之间的位置关系。该操作将冲孔装置23的移动台110a和110b移到根据印片P的数量和尺寸决定的位置上,并向下移动基准销。在图35中的粗箭头表示该步骤中的移动台110a和110b正在沿着X轴线移动。
操作状态SS1将参照图36和37进行详细说明。图36是一个视图,图中示出了当冲孔Q1和Q2时,在转鼓21上的第一至第六定位销141至146与冲孔器111a和111b之间的位置关系。图37是一个示意的框图,图中示出了按时间顺序冲出孔Q1,Q2,R1和R2的操作。图37中的空心箭头表示时间的行程。
对于小尺寸的单安装印片P1,使第一移动冲孔装置102a的移动台110a移动,由此使冲孔器111a,112a,113a在操作状态SS1处沿着用左手箭头所表示的X轴线移动,如在图35中看到的那样。这样将使冲孔器111a,112a,113a移动到这样一个位置,使得从圆冲头121a的中心到冲孔装置23的基准线C2的X轴线距离x121a与从第三定位销143的中心到转鼓21的中心线C1的X轴线距离x143相等,如图36中所示。
同时,使第二移动冲孔装置102b的移动台110b移动,由此使冲孔器111b,112b,113b移动到这样一个位置,使得从基准销126b的中心到冲孔装置23的基准线C2的X轴线距离x126a与从第四定位销144的中心到转鼓21的中心线C1的X轴线距离x144大体相等。也就是说,冲孔器111b,112b,113b在操作状态SS1处沿着用右手箭头所表示的X轴线移动,如在图35中看到的那样。
其次,冲孔器111a的一个驱动机构(未示出)使基准销126a向下移动到空隙123a的高度(见图12)。同样,在冲孔器111b中,使基准销126b向下移动到空隙123b的高度(见图12)。此前所述的操作与图37中所示的操作过程ST1相对应。
其次,进行与步骤S25至S27相对应的操作ST2。具体地说,连续地进行以低速输送印片P1直到印片P1的前缘与基准销126a,126b相接触的步骤(步骤S25),左右调整的步骤(步骤S26),以及进入压紧接通状态的步骤(步骤S27)。
这样就相对于冲孔装置23实现了印片P的前缘的定位。
其次,冲孔器111a的圆冲头121a在印片P1的前缘冲出半圆形定位孔Q1。同时,冲孔器111b的长冲头124b在印片P1的前缘冲出长形定位孔Q2(在操作ST3中)。
其次,使基准销126a,126b分别地向上移动到空隙133a和133b的上面(在操作ST4中)。
至此,操作状态SS1已经完成,接着开始操作状态SS2。在操作状态SS2中,使第一和第二移动冲孔装置102a和102b移动,由此使冲孔器113a和113b移动到这样一个位置(在图35的操作状态SS2处示出),在该位置上冲孔器113a和113b可以分别地冲出印制孔R1和R2。也就是说,冲孔器113a和113b在图35的操作状态SS2处沿着用箭头所表示的X轴线移动。其次,在该移动结束的位置上,驱动冲孔器113a和113b在印片P1内冲出印制孔R1和R2(在操作ST5中)。
当在图36中示出的位置上的冲孔器113a和113b可以冲出印制孔R1和R2时,在操作ST5中并不需要移动移动台110a和110b。
上述冲孔工艺包括在第一和第二移动冲孔装置102a和102b的上述移动以前,先向上移动基准销126a和126b,以便防止基准销126a和126b与印片P1的前缘发生干涉。这样,在印片P1的前缘是波形的情况下,也能满意地实现第一和第二移动冲孔装置102a和102b的移动。
此后,将印片P1沿D1方向输送(在操作ST6中)。该操作与图32的步骤S29相对应。
(中等尺寸的单安装印片P1的冲孔操作)
图38是一个视图,图中示出了在转鼓21上的中等尺寸的印片P1与定位销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当对印片P1(处于操作状态SS11至SS13)进行冲孔时,冲孔器111至113的移动方向以及这些冲孔器之间的位置关系。示于图38中的操作状态SS11和SS12与示于图35中的操作状态SS1和SS2是相同的,此处将不再说明。
如图38中所示,中等尺寸的印片P1的前缘冲有半圆形孔Q1和长孔Q2,Q3,Q4。半圆形孔Q1用来与第三定位销143相啮合,长定位孔Q2用来与第四定位销144松弛地啮合。长安全孔Q3和Q4在印片P1中的设置用来防止印片P1与第二和第五定位销142和145相接触。印片P1的前缘还冲有印制孔R1和R2,这些印制孔在以后步骤或类似事情中的印制操作中使用。
图39是一个视图,图中示出了当在操作状态SS13中冲出长孔Q3和Q4时,在转鼓21上的第一至第六定位销141至146与冲孔器111至113之间的位置关系。图40是一个框图,图中示出了按时间顺序冲出孔Q1至Q4和印制孔R1和R2。中等尺寸印片P1的冲孔操作将参照图39和40进行说明。在图40中示出的操作SS11至SS15与上面参照图37所说明的操作ST1至ST5相同,此处将不再说明。
当在图40的操作ST15中在印片P的前缘内冲出印制孔时,图象记录器1设置在操作状态SS13中。在操作状态SS13中,使第一和第二移动冲孔装置102a和102b的移动台110a和110b移动,由此使使冲孔器112a和112b移动到这样的位置(图39中示出),使得冲孔器112a和112b能够分别地冲出安全孔Q3和Q4。也就是说,冲孔器112a和112b在图38的操作状态SS13处沿着用箭头所表示的X轴线移动。
具体地说,第一移动冲孔装置102a这样移动该移动台110a,使得从长冲头134a的中心到冲孔装置23的基准线C2的X轴线距离x134a与从第二定位销142的中心到转鼓21的中心线C1的X轴线距离x142相等,如图39中所示。
同样,第二移动冲孔装置102b这样移动该移动台110b,使得从长冲头134b的中心到冲孔装置23的基准线C2的X轴线距离x134与从第五定位销145的中心到转鼓21的中心线C1的X轴线距离x145相等。由于长冲头134a和134b沿X轴线的长度比定位销142和145的长度更长,在距离x134与x142之间的等式以及在距离x134与x145之间的等式不需要很精确。
再参看图40,在该移动结束的位置上,驱动相应的移动冲孔装置102a和102b的冲孔器112a和112b在印片P1内冲出安全孔Q3和Q4(在操作ST16中)。
此后,将印片P1沿D1方向输送。该操作与图32的步骤S29相对应(在操作ST17中)。
(大尺寸的单安装印片P1的冲孔操作)
图41是一个视图,图中示出了在转鼓21上的大尺寸的印片P1与定位销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当对印片P1(处于操作状态SS21至SS24)进行冲孔时,冲孔器111至113的移动方向以及这些冲孔器之间的位置关系。示于图41中的操作状态SS21和SS23与示于图38中的操作状态SS11至SS13是相同的,此处将不再说明。
如图41中所示,印片P1的前缘冲有半圆形定位孔Q1,长定位孔Q2,长安全孔Q3至Q6,以及印制孔R1和R2。半圆形孔Q1孔用来与第三定位销143相啮合,长定位孔Q2用来与第四定位销144松弛地啮合。长安全孔Q3至Q6在印片P1中的设置用来防止印片P1与第一,第二,第五和第六定位销141,142,145和146相接触。
图42是一个框图,图中示出了用来按时间顺序冲出孔Q1至Q6以及印制孔R1和R2的操作。
示于图42中的操作ST21至ST25与上面参照图37说明过的操作ST1至ST5在操作方面是相同的。示于图42中的操作ST26与上面参照图40说明过的操作ST16在操作方面是相同的。为此,操作ST21至ST26此处就不再详细说明。
当在图42的操作ST26中在印片P的前缘内冲出安全孔Q3和Q4时,图象记录器1设置在操作状态SS24中。在操作状态SS24中,使第一和第二移动冲孔装置102a和102b的移动台110a和110b移动,由此使冲孔器112a和112b移动到这样的位置,使得冲孔器112a和112b能够分别地冲出安全孔Q5和Q6。也就是说,冲孔器112a和112b在图41的操作状态SS24处沿着用箭头所表示的X轴线移动。
具体地说,第一移动冲孔装置102a这样移动该移动台110a,使得从长冲头134a的中心到冲孔装置23的基准线C2的X轴线距离x134a与从第一定位销141的中心到转鼓21的中心线C1的X轴线距离x141(未示出)相等。
同样,第二移动冲孔装置102b这样移动该移动台110b,使得从长冲头134b的中心到冲孔装置23的基准线C2的X轴线距离x134b与从第六定位销146的中心到转鼓21的中心线C1的X轴线距离x146(未示出)相等。
其次,在该移动结束的位置上,驱动第一和第二移动冲孔装置102a和102b的冲孔器112a和112b在印片P1内冲出安全孔Q5和Q6(在操作ST27中)。
此后,将印片P1沿D1方向输送。该操作与图32的步骤S29相对应(在操作ST28中)。
(小尺寸的双安装印片P2的冲孔操作)
图43是一个视图,图中示出了在转鼓21上的小尺寸的双安装印片P2a,P2b与定位销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当对印片P2a(处于操作状态SS31和SS32)进行冲孔时,冲孔器111至113的移动方向以及这些冲孔器之间的位置关系。
当图象记录器1在两个印片P2a和P2b上进行冲孔操作时,冲孔操作的顺序基本上是:首先对印片P2a(或者安装在第一印片安装区27a中的印片P2)进行,然后对印片P2b(或者安装在第二印片安装区27b中的印片P2)进行。但是,当移动台110a和110b在该冲孔操作开始时处于第二印片安装区27b中时,该冲孔操作可以首先在印片P2b上进行。
如在图43中所示,印片P2a(P2b)的前缘冲有半圆形定位孔Q11a(Q11b),长安全孔Q12a(Q12b)和印制孔R11a(R11b)和R12a(R12b)。
图43的操作状态SS31示出了上面参照图30说明过的在步骤S4中的操作。该操作将冲孔装置23的移动台110a和110b移动到根据印片P的数量和尺寸决定的位置上。
图44是一个视图,图中示出了当在操作状态SS31中冲出孔Q11a和Q12a时,在转鼓21上的第一至第六定位销141至146与冲孔器111a和111b之间的位置关系。图45是一个框图,图中示出了按时间顺序在印片P2a内冲出孔Q11a,Q12a和印制孔R11a和R12a的操作。操作状态SS31将参照图44和45进行说明。
首先,第一移动冲孔装置102a这样移动该移动台110a,使得从第一移动冲孔装置102a的基准线Ca2到基准销126a的中心的X轴线距离x126a与从第一印片安装区27a的中心线Ca1到第二定位销142的中心的X轴线距离x142相等。
同样,第二移动冲孔装置102b这样移动该移动台110b,使得从第一移动冲孔装置102a的基准线Ca2到圆冲头121b的中心的X轴线距离x121b与从第一印片安装区27a的中心线Ca1到第三定位销143的中心的X轴线距离x143相等,如在图44中所示。
与上述移动同时地使冲孔器111a的基准销126a向下移动到空隙123a的高度,以及使冲孔器111b的基准销126b向下移动到空隙123b的高度。该以前说明过的操作与在图45中示出的操作ST31相对应。
其次,进行在图31的步骤S25至S27中的操作(在操作ST32中)。具体地说,连续地进行以低速输送印片P2a直到印片P2a的前缘与基准销126a,126b相接触的步骤(步骤S25),左右调整的步骤(步骤S26),以及进入压紧接通状态的步骤(步骤S27)。
其次,冲孔器111b的一个驱动机构(未示出)使圆冲头121b在印片P2a的前缘内冲出半圆形定位孔Q11a。同时,驱动冲孔器113a和113b使冲头138a和138b分别地在印片P2a的前缘内冲出印制孔R12a和R11a(在操作ST33中)。
为了在印制材料上通过印制记录在不同颜色的相应的印片上(一个印片加在另一印片的上面)的图象来产生具有高精度的多色照片,需要所有的印片都在所记录的图象与印制孔之间具有相同的位置关系。所记录的图象在印片上的位置受到定位孔位置的影响。因此,高质量多色图象的获得需要所有的印片在印制孔与定位孔之间精确地具有相同的位置关系。
在图象记录器1中,冲孔器111b和113b这样制成,使得在用来冲出印制孔R11a的冲头138b与用来冲出定位孔Q11a的圆冲头121b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在孔R11a与Q11a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同的。这样就在所有的印片内都提供了在印制孔R11a与定位孔Q11a之间的固定不变的位置关系,从而可以产生一个高精度的多色照片。
其次,使基准销126a和126b分别地地向上移动到空隙133a和133b的上面(在操作ST34中)。
此后,使第一移动冲孔装置102a的移动台110a移动,由此使冲孔器112a移动到使得冲孔器112a能够冲出安全孔Q12a的位置。也就是说,冲孔器112a在图43的操作状态SS32处沿着用箭头所表示的X轴线移动。更准确地说,移动台110a这样移动,使得从长冲头134a的中心到第一移动冲孔装置102a的基准线Ca2的X轴线距离与从第一定位销141的中心到第一印片安装区27a的中心线Ca1的X轴线距离相等。
其次,在该移动结束的位置上,驱动冲孔器1 38a在印片P2a的前缘内冲出安全孔Q12a(在操作ST35中)。
此后,将印片P2a沿D1方向输送返回到上料盘41上(在操作ST36中)。
在印片P2a上的冲孔操作结束以后,冲孔操作将在印片P2b上进行。图46是一个视图,图中示出了在转鼓21上的小尺寸的双安装印片P2a,P2b与定位销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当对印片P2b(处于操作状态SS33和SS34)进行冲孔时,冲孔器111至113的移动方向以及这些冲孔器之间的位置关系。图47是一个框图,图中示出了按时间顺序在印片P2b内冲出孔Q11b,Q12b和印制孔R11b和R12b。操作状态SS34将参照图46和47进行说明。
首先,使第一和第二移动台110a和110b移动到预定的位置。也就是说,进行与上面参照图30说明过的步骤S4相对应的操作。该操作使冲孔装置23的第一和第二移动台110a和110b移动到根据印片P的数量和尺寸决定的位置上(在操作状态SS33中)。
具体地说,第二移动冲孔装置102b这样移动该移动台110b,使得从第二移动冲孔装置102b的基准线Cb2到基准销126b的中心的X轴线距离与从第二印片安装区27b的中心线Cb1到第五定位销145的中心的X轴线距离相等。
第一移动冲孔装置102a这样移动该移动台110a,使得从第二移动冲孔装置102b的基准线Cb2到圆冲头121a的中心的X轴线距离与从第二印片安装区27b的中心线Cb1到第四定位销144的中心的X轴线距离相等。
与上述移动同时地使冲孔器111a的基准销126a向下移动到空隙123a的高度,以及使冲孔器111b的基准销126b向下移动到空隙123b的高度。该以前说明过的操作与在图47中示出的操作ST41相对应。
其次,进行在图31的步骤S25至S27中的操作(在操作ST42中)。具体地说,连续地进行以低速输送印片P2b直到印片P2b的前缘与基准销126a,126b相接触的步骤(步骤S25),左右调整的步骤(步骤S26),以及进入压紧接通状态的步骤(步骤S27)。
其次,冲孔器111a的一个驱动机构(未示出)使圆冲头121a在印片P2b的前缘内冲出半圆形定位孔Q11b。同时,驱动冲孔器113a和113b使冲头138a和138b分别地在印片P2b的前缘内冲出印制孔R11b和R12b(在操作ST43中)。
在图象记录器1中,冲孔器111a,111b和113a这样制成,使得在用来冲出印制孔R11b的冲头138a与用来冲出定位孔Q11b的圆冲头121a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在孔R11b与Q11b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同的。这样就在所有的印片内都提供了在印制孔R11b与定位孔Q11b之间的固定不变的位置关系,从而可以产生一个高精度的多色照片。
其次,使基准销126a和126b分别地向上移动到空隙133a和133b的上面(在操作ST44中)。
此后,将图象记录器1置于操作状态SS34中。第二移动冲孔装置102b使移动台110b移动,由此使冲孔器112b移动到使得冲孔器112b能够冲出安全孔Q12b的位置。更准确地说,移动台110b这样移动,使得从长冲头134b的中心到第二移动冲孔装置102b的基准线Cb2的X轴线距离与从第六定位销146的中心到第二印片安装区27b的中心线Cb1的X轴线距离相等。
其次,在该移动结束的位置上,驱动长冲头134b在印片P2b的前缘内冲出安全孔Q12b(在操作ST45中)。
此后,将印片P2b沿D1方向输送返回到上料盘41上(在操作ST46中)。
这样就结束了在小尺寸双安装印片P2a和P2b上的冲孔加工。
(大尺寸的双安装印片P2的冲孔操作)
图48是一个视图,图中示出了在转鼓21上的大尺寸的双安装印片P2a,P2b与第一至第六定位销141至146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当对印片P2a(处于操作状态SS41)进行冲孔时,冲孔器111a,111b,113a和113b的移动方向以及这些冲孔器之间的位置关系。图49是一个框图,图中示出了按时间顺序在印片P2a内冲出孔Q11a,Q13a和印制孔R11a和R12a的操作。
如图48中所示,印片P2a(P2b)的前缘冲有半圆形定位孔Q11a(Q11b),半圆形安全孔Q13a(Q13b)和印制孔R11a(R11b)和R12a(R12b)。
图48的操作状态SS41示出了在上面参照图30说明过的步骤S4中的操作。当使用大尺寸双安装印片P2时,将以下面要说明的方式控制第一和第二移动冲孔装置102a和102b。
第一移动冲孔装置102a这样移动该移动台110a,使得从冲孔器113a的圆冲头121a的中心到第一移动冲孔装置102a的基准线Ca2的X轴线距离与从在转鼓21上的第二定位销142的中心到中心线Ca1的X轴线距离相等。
第二移动冲孔装置102b这样移动该移动台110b,使得从冲孔器111b的圆冲头121b的中心到第一移动冲孔装置102a的基准线Ca2的X轴线距离与从在转鼓21上的第三定位销143的中心到中心线Ca1的X轴线距离相等。
与上述移动同时地使冲孔器111a的基准销126a向下移动到空隙123a的高度,以及使冲孔器111b的基准销126b向下移动到空隙123b的高度。该以前说明过的操作与在图49中示出的操作ST51相对应。
其次,进行在图31的步骤25至27中的操作(在操作ST52中)。
其次,驱动冲孔器111a使圆冲头121a在印片P2a的前缘内冲出半圆形安全孔Q13a。同时,驱动冲孔器111b使圆冲头121b在印片P2a的前缘内冲出半圆形定位孔Q11a。此外,还同时驱动冲孔器113a和113b以便分别地在印片P2a的前缘内冲出印制孔R12a和R11a(在操作ST53中)。
其次,使基准销126a和126b分别地向上移动(在操作ST54中)。此后,将印片P2a沿D1方向输送返回到上料盘41上(在操作ST55中)。
在印片P2上的冲孔操作结束以后,冲孔操作随后就在印片P2上进行。图50是一个视图,图中示出了在转鼓21上的大尺寸的双安装印片P2a,P2b与第一至第六定位销141至146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当对印片P2b(处于操作状态SS42)进行冲孔时,冲孔器111a,111b,113a和113b的移动方向以及这些冲孔器之间的位置关系。图51是一个框图,图中示出了按时间顺序在印片P2b内冲出孔Q11b,Q13b和印制孔R11b和R12b的操作。
首先,第一移动冲孔装置102a这样移动该移动台110a,使得从第二移动冲孔装置102b的基准线Cb2到圆冲头121a的中心的X轴线距离与从第二印片安装区27b的中心线Cb1到第四定位销144的中心的X轴线距离相等。
第二移动冲孔装置102b这样移动该移动台110b,使得从第二移动冲孔装置102b的基准线Cb2到圆冲头121b的中心的X轴线距离与从第二印片安装区27b的中心线Cb1到第五定位销145的中心的X轴线距离相等。
与上述移动同时地使冲孔器111a的基准销126a向下移动到空隙123a的高度,以及使冲孔器111b的基准销126b向下移动到空隙123b的高度。该以前说明过的操作与在图51中示出的操作ST61相对应。
其次,进行在图31的步骤25至27中的操作(在操作ST62中)。
其次,驱动冲孔器111a使圆冲头121a在印片P2b的前缘内冲出半圆形定位孔Q11b。同时,驱动冲孔器111b使圆冲头121b在印片P2b的前缘内冲出半圆形安全孔Q13b。此外,还同时驱动冲孔器113a和113b以便分别地在印片P2b的前缘内冲出印制孔R11b和R12b(在操作ST63中)。
其次,使基准销126a和126b分别地向上移动(在操作ST64中)。此后,将印片P2b沿D1方向输送返回到上料盘41上(在操作ST65中)。这样就结束了在印片P2a和P2b上的冲孔操作。
在以上的说明中,上料盘41装载有两个相同尺寸的印片。但是,当上料盘41装载有两个不同尺寸的印片P2时,可以对参照图43至51所说明的操作作出适当地改变,由此就可以在该两个印片P2上进行正确的冲孔操作。
在上述的优选实施例中,在冲孔期间用来使印片定位的基准销的位置基本上与用来将印片定位在转鼓上的定位销的位置相同。这样,在印片的前缘是波形的情况下,就可以防止通过把记录在印片上的图象印制在一张印制片材上而产生的被印制材料的质量的降低。
这种情况可以参照图45进行说明。如图45中所示,在由冲孔装置23进行冲孔(在操作ST33中)以前,印片P2a已经由基准销126a和126b进行了定位(在操作ST32中)。
假定印片P2a具有一个处于可能会与基准销126a相接触的位置的波形部分。然后,先将印片P2a在一个倾斜该波形部分量的方向上进行定位,再在该印片P2a上冲出孔Q11a,Q12a和印制孔R11a,R12a。然后,再将印片P2a通过定位销142和143在转鼓21上进行定位。如果第二定位销142位于避开该波形部分的位置,印片P2a就可以以不倾斜的方向固定在转鼓21上,然后,记录头22将图象记录在印片P2a上。
这样一个在形成印制孔的操作与记录图象的操作之间在印片的倾斜量方面的差别将在记录的图象与由印片决定的印制孔之间造成不同的位置关系。这在同样的图象由于使用这些印片而在印制片材上进行套印时将导致较低的套印精度,从而降低了被印制片材的质量。
在本发明的图象记录器1中,对中和印片的输送这样进行,使得印片P2a的一个可能会与基准销126a发生接触的部分与在转鼓21上的定位销142相接触。因此,图象记录器1就防止了上述的印片材料的质量的降低。
在上述说明中,设置在图象记录器1内的冲孔装置23用来冲出定位孔、印制孔和安全孔。但是,也可以在图象记录器1的外面准备一个相同类型的冲孔装置来作为单独的印片冲孔装置,并且可以使用该冲孔装置来对原始印片进行冲孔。
此外,除定位孔以外的孔可以通过图象记录器1的内部冲孔装置来冲孔,或者在图象记录在印片上以后由一个外部的印片冲孔装置来冲孔。
虽然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上述说明在所有方面都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应当指出,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可以对本发明作出许多更改和变化。
Claims (3)
1.一种图象记录器,包括:
一个用于输送一图象记录材料的输送装置;
一左右调整装置,它包括一对基本上在与一输送路径位置相同的第一垂直位置布置的左右调整件,所述输送装置沿上述输送路径输送上述图象记录材料,该左右调整装置至少能引起上述对的左右调整件之一个向一第一方向移动,该第一方向垂直于上述输送装置输送该图象记录材料方向的第二方向,从而使该至少一个左右调整件与图象记录材料的一侧表面接触;
以及一将图象记录在该图象记录材料上的图象记录件,所述图象记录材料受到上述左右调整装置的左右调整;
其中该左右调整装置引起该左右调整件的至少一个移到一边,而到达一个防止与第一垂直位置相互干涉的第二垂直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象记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调整装置还包括:
一个用来与上述对左右调整件螺纹啮合的进料丝杠;
一用来转动上述进料丝杠的转动部件;以及
一用来引导上述对左右调整件的导向件,用来防止上述对左右调整件与所述进料丝杠的同步转动;
上述导向件在一预定的位置被部分切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象记录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个对所述图象记录材料进行冲孔的冲孔装置;
其中,所述输送装置将所述图象记录材料向上述冲孔装置输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101223A JP4191423B2 (ja) | 2002-04-03 | 2002-04-03 | 画像記録装置 |
JP101223/2002 | 2002-04-03 | ||
JP101223/02 | 2002-04-0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48275A CN1448275A (zh) | 2003-10-15 |
CN1238232C true CN1238232C (zh) | 2006-01-25 |
Family
ID=28672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10867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8232C (zh) | 2002-04-03 | 2003-04-03 | 图象记录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889976B2 (zh) |
JP (1) | JP4191423B2 (zh) |
CN (1) | CN1238232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095085B2 (ja) * | 2005-02-23 | 2012-12-12 |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その画像記録方法 |
US20070227386A1 (en) * | 2006-04-03 | 2007-10-04 | Mcgaire Mark D | Plate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
JP6146080B2 (ja) * | 2013-03-26 | 2017-06-1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CN114608543B (zh) * | 2020-12-08 | 2024-04-05 | 北京福田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 转鼓试验上车对中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57239A (en) * | 1983-07-20 | 1987-04-14 | Ricoh Company, Ltd. | Sheet aligning device |
JP3708716B2 (ja) | 1998-08-04 | 2005-10-19 |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 描画装置 |
JP2001113849A (ja) | 1999-08-11 | 2001-04-24 | Toray Ind Inc | イメージング媒体、その位置決め方法、イメージング方法、イメージング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
JP2001194802A (ja) | 1999-11-02 | 2001-07-19 | Toray Ind Inc | イメージング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イメージング方法、イメージング媒体加工装置、イメージング装置、印刷装置、印刷システム及び印刷方法 |
JP2002287262A (ja) * | 2001-03-28 | 2002-10-03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記録方法 |
US6801302B2 (en) * | 2003-01-06 | 2004-10-05 | Agfa Corporation | Plate register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
-
2002
- 2002-04-03 JP JP2002101223A patent/JP419142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
- 2003-03-19 US US10/390,929 patent/US688997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4-03 CN CNB031086756A patent/CN123823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191423B2 (ja) | 2008-12-03 |
US20030189285A1 (en) | 2003-10-09 |
JP2003295462A (ja) | 2003-10-15 |
US6889976B2 (en) | 2005-05-10 |
CN1448275A (zh) | 2003-10-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38763C (zh) | 图象记录器 | |
CN101055460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214294C (zh) | 图像成形装置和片材进给器 | |
CN1186267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783273A (zh) | 盘片装置 | |
CN1573414A (zh) | 像素位置特定方法、图像偏移修正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85107228A (zh) | 套准分色软片的方法和装置 | |
CN1624519A (zh) | 光扫描设备和使用该光扫描设备的成像装置 | |
CN1946130A (zh) | 自动文件进给器 | |
CN1766936A (zh) | 纸张类处理装置 | |
CN1146866C (zh) | 浮起式磁头的冠顶形成方法及冠顶形成装置 | |
CN1238232C (zh) | 图象记录器 | |
CN1507392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270320C (zh) | 滑块的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和滑块加工用负荷施加装置 | |
CN1239958C (zh) | 图象记录器 | |
CN1822159A (zh) | 光盘装置 | |
CN1213590C (zh) | 图像读取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 |
CN1799009A (zh) | 纸张供给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周边装置的安装方法和装置连接方法 | |
CN2862122Y (zh) | 成像装置 | |
CN1123202C (zh) | 光束扫描装置及图象形成装置 | |
CN1792086A (zh) | 图像位置校正方法、图像位置校正用夹具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892467A (zh) | 图像形成装置,旋转体的定位装置及旋转体的定位方法 | |
CN1694811A (zh) | 液体喷射装置、计算机系统和液体喷射方法 | |
CN1782764A (zh) | 固定结构、透镜组件、图像读取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1042549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125 Termination date: 2018040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