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34566C - 一种舷外发动机组的护罩连接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舷外发动机组的护罩连接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34566C
CN1234566C CN03133235.8A CN03133235A CN1234566C CN 1234566 C CN1234566 C CN 1234566C CN 03133235 A CN03133235 A CN 03133235A CN 1234566 C CN1234566 C CN 123456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captive joint
shroud member
frame unit
right si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313323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75402A (zh
Inventor
安田丰司
矢崎诚
井手真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20964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18801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21005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050941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754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754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3456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456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20/00Outboard propulsion units, e.g. outboard motors or Z-drives; Arrangements thereof on vessels
    • B63H20/32Hou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1/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 F02B61/04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for driving propellers
    • F02B61/045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for driving propellers for marine eng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固定连接部分(31、32、33、51、52、53;141、142)设在构成舷外发动机组(1)的部分发动机空间(12)的左右底罩件(21、41)的相对连接边缘(21e、41e)上。通过沿舷外发动机组的前后方向将左右底罩件的连接部分面对面相互重叠,可使所述相对连接边缘相互对接。紧固件(70、72;172)沿所述前后方向将重叠的连接部分固定在一起,从而将左右底罩件连接在一起。连接部分可以设在框架件(23、24、30、43、44、50)上,所述框架件整体固定到树脂制成的左右底罩件的外壁的各内侧面(21k、41k)上。

Description

一种舷外发动机组的护罩连接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可将舷外发动机组的发动机罩的独立左右护罩件连接在一起的机构。
背景技术
已经设计出各种用于舷外发动机组的发动机空间,比如一种包括固定下盖和可拆卸地安装在固定下盖的上盖;还有一种包括带有一对左(左舷侧)右(右舷侧)底盖件的底盖和上盖。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No.SHO-62-18394公开了发动机空间的一个示例。在所公开的发动机空间中,覆盖发动机下部的发动机底罩是由左右底罩构成的,左右底罩通过其相应边缘沿底罩的大体中间部分相互对接而连接在一起,从而构成发动机空间的下半部分。
图28示意性地示出了将传统发动机空间中的底罩100的左右部件沿其前后边缘连接在一起的机构。这里,左右部件101和102在其相对边缘101a和102a处带有沿发动机空间的前后方向平行向外延伸的连接凸缘103和104。通过将水平螺栓105沿发动机空间的左右方向(即,沿与凸缘103和104的对接面或支承面相交的方向)穿过设在凸缘103和104中的孔103a和104a并螺纹连接于螺母106,可以将凸缘103和104固定在一起。于是,底盖的左右部件101和102牢固地固定在一起,成为一个单元,从而形成底盖100。作为底盖100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方式,螺栓105和螺母106可以容纳在具有适当形状(如勺状)的细长凹进部分中,穿过相对边缘101a和102a,然后相互螺纹接合,代替上面所说的凸缘。
在传统的发动机空间中,构成舷外发动机组的左舷侧和右舷侧底罩件的左右部件在靠近其前后端处具有较大的宽度。由于这种较大的宽度,前后连接部分的凹面和凸面(即表面不平整度)将大大削弱舷外发动机组的整体外观。更具体地,在舷外发动机组中,当需要较大的平滑连续表面如平整表面或平滑表面时,这种凹面和凸面(表面不平整度)会成为很大的障碍。
此外,为了可靠地防止水通过左舷侧和右舷侧底罩件的对接面之间进入发动机空间中,比如当遇到尾随浪时,绝对需要左舷侧和右舷侧底罩件的对接面以最大的密封度相互固定。
一般来说,传统的舷外发动机组的壳体是用铝制成的,使得具有较大重量的发动机能够安装在具有足够刚性的船尾。为了降低发动机组的总重量和成本,有些舷外发动机组采用树脂制造的部件。某些构成发动机空间的护罩,不仅构成发动机空间上半部分的可拆卸的发动机上罩,而且构成发动机空间下半部分的发动机底罩往往也用树脂制成。在发动机上罩和底罩都是用树脂制成的情况下,发动机空间的检修孔最好尽可能地大,检修孔通常设在发动机上和底罩之间,使得能够进行各种操作,如装载和维护发动机等。此外,由于树脂部件的刚性小于铝部件的刚性,所以树脂制造的发动机底罩需要有足够的刚性来支承可拆卸的发动机上罩。
在日本公开特许公报No.HEI-6-234393公开了这种树脂制造的舷外发动机组护罩的一个示例。HEI-6-234393公开了一种带有加强突肋以确保护罩具有必要刚性的树脂护罩,而且还公开一种用来避免由于模制突肋而在树脂制部件中产生的缩痕不利影响的技术。
一般来说,使用螺栓或类似紧固件的固定结构用来连接树脂制造的左右护罩件,在这种情况下,所要连接的护罩件的各部分需要有较高的刚性。比如,美国专利No.4,348,194提出了将树脂制造的左右下护罩件连接在一起的结构。
根据日本公开特许公报No.HEI-6-234393公开的技术,必须通过反复试验才能依靠经验来获取适当的工艺,才能够有效防止在厚度较大的加强突肋中产生不想有的缩痕。获取这种适当的工艺需要有丰富的技巧和经验,因此要使树脂制造的护罩商业化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劳动。而且,当树脂护罩件的突肋连同与护罩相连的其它部件一起构成发动机空间的间壁时,存在连接腹板(该专利用参考数字148表示)使得必须特别考虑与模制有关的拔(拉)模方向。此外,考虑到突肋的拔模斜度,沿护罩件边缘形成的槽(在专利中用参考数字188表示)不能太深。因此,设计自由度或灵活性会受到很大限制。
根据美国专利No.4,348,194公开的连接树脂制左右护罩件的结构,左右护罩件是通过支架用两个螺丝固定在一起的。在这种情况下,护罩件必须具有足够的刚性,使得能够用螺丝牢固地连接。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舷外发动机组的护罩连接机构,能够降低将底罩的左右护罩件固定的紧固件如螺栓周围的表面不平整度,从而使护罩件的相互连接部分能够形成平滑连续的表面以改进外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舷外发动机组的护罩连接机构,使树脂制成的独立左右底罩件的相互连接部分能够具有很高的刚性,使独立左右底罩件能够以高度可靠性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的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舷外发动机组的护罩连接机构,能够提高树脂制成的护罩的设计自由度,使其易于制造并能改善外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舷外发动机组的护罩连接机构,这种舷外发动机组包括:发动机;该发动机驱动的螺旋桨;将驱动力从发动机传递到螺旋桨的传动轴;支承发动机的壳体组件,所述传动轴可转动地支承于和容纳于壳体组件,舷外发动机组通过该壳体组件安装到船体上,可作倾斜和转向运动;和至少构成容纳发动机的发动机空间一部分的护罩组件,该护罩组件包括独立的左右护罩件。本发明的护罩连接机构包括:分别设在左右护罩件的相对连接边缘的固定连接部分,通过沿舷外发动机组的前后方向将左右护罩件的固定连接部分面对面相互重叠,可使左右护罩件的相对连接边缘相互对接;和紧固件,可沿前后方向将重叠的固定连接部分固定在一起,从而将左右护罩件连接在一起。
即,在本发明中,固定连接部分设在左右护罩件的相对连接边缘,通过沿舷外发动机组的前后方向将左右护罩件的固定连接部分面对面相互重叠,可使左右护罩件的相对连接边缘相互对接,且左右护罩件的固定连接部分是用紧固件如螺栓沿前后方向固定在一起的。由于紧固件沿舷外发动机组的前后方向进行固定,所以本发明可以避免如现有技术的舷外发动机组那样沿舷外发动机组的左右方向插入紧固件,而且也不会沿左右方向形成容纳紧固件的任何明显的凸出和/或凹进表面。因此,可以避免在紧固件的周围形成任何明显的突出和/或凹进部分,其中紧固件将具有逐渐弯曲表面的左右护罩件固定在一起。所以,本发明可以使紧固件周围的突出和/或凹进程度(表面不平整度)减到最小,从而使左右护罩件之间的连接具有整洁、平滑、连续的表面。因此,本发明可以大大改善舷外发动机组的外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左右护罩件是护罩组件的底罩的左舷侧底罩件和右舷侧底罩件,所述护罩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船体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设在左右护罩件其中一个上的固定连接部分具有从其近端沿向前和向后中一个方向朝其远端倾斜的表面,而设在左右护罩件中另一个上的固定连接部分具有从其近端沿向前和向后中另一个方向朝其远端倾斜的表面,这两个左右护罩件上的固定连接部分的倾斜表面的角度大小基本相同,且左右护罩件的固定连接部分沿倾斜表面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重叠。在这种情况下,设在左右护罩件其中一个上的固定连接部分可以带有沿舷外发动机组的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孔,长轴沿舷外发动机组的左右方向,紧固件松动地穿过该长孔,然后将其顶端部分拧入设在左右护罩件中另一个的固定连接部分中的螺纹孔。
由于左右护罩件的固定连接部分是沿倾斜表面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重叠的,所以当拧紧紧固件时,通过“楔形”作用可使重叠的固定连接部分之间沿横向更加靠近而完全重叠(即,重叠程度更大),因而能够更加严密地相互压紧。这种构造方式使重叠的固定连接部分之间,从而使左右护罩件之间,能够牢固和可靠地连接。此外,由于在相互重叠的一个固定连接部分中设有长孔,所以通过简单的结构,重叠的固定连接部分可以沿倾斜表面平滑地相对滑动而达到更大程度的相互重叠。因此,可以实现平滑和可靠的固定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另一种上述类型舷外发动机组的改进的护罩连接机构。本发明的这种护罩连接机构包括:整体固定到树脂制成的左右护罩件的外壁的各内侧面的框架件;和设在左右护罩件的各框架件上可将左右护罩件的外壁部分连接在一起的固定连接部分。
由于固定连接部分设在用来增强左右护罩件的外壁部分的各框架件上,所以本发明可以确保外壁部分具有足够的刚性。另外,由于固定连接部分设在这种刚性框架件上,所以能够以很高的连接刚性将独立的左右底罩件连接在一起。
将固定连接部分设置在框架件上,可以使护罩件的外壁部分具有简单结构,因此容易制造。此外,由于框架件增强了相应外壁部分的刚性,所以本发明可以消除传统护罩中所遇到的缩痕问题,传统护罩中加强突肋整体设在护罩件,从而使舷外发动机组的护罩具有良好的外观。而且,由于独立护罩件通过设在框架件上的固定连接部分整体连接,所以能够很容易将护罩件的外壁部分制成所要求的结构和形状,因此能够以最佳的结构和形状将左右护罩件的连接边缘连接起来,不会受模制过程中缩痕的影响。
此外,由于树脂制成的框架件通过焊接或其它方法固定在外壁部分的内表面,所以本发明能够消除传统护罩在模制加强突肋过程中所遇到的缩痕问题,因此能够容易地制成具有良好外观的舷外发动机组的护罩。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框架件是用树脂制成。因此,通过振动焊接或其它适当方法可以很容易地将树脂制成的框架件可靠地固定到树脂制成的相应底罩件的外壁部分。而且,由于框架件和外壁部分是用树脂制成,所以本发明在确保提高刚性的同时可以减小舷外发动机组的总重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护罩连接机构还包括沿前后方向穿过固定连接部分插入的螺栓,其中固定连接部分设在左右护罩件的框架件上,从而将左右护罩件连接在一起。由于左右底罩件通过紧固螺栓连接在一起,护罩件的对接边缘区域上不会形成明显的凹进和/或突出表面,所以可以大大改善护罩外壁部分之间连接处的外观。这种构造方式可以避免螺栓和固定连接部分等在护罩件的外壁部分之间连接处明显暴露,从而使护罩件之间的连接处具有良好的外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护罩连接机构还包括沿舷外发动机组的竖直方向穿过固定连接部分插入的螺栓,其中固定连接部分设在左右护罩件的框架件上,从而将左右护罩件连接在一起。由于左右底罩件通过紧固螺栓连接在一起,在护罩件的对接边缘区域上不会形成明显的凹进和/或突出表面,所以可以大大改善护罩外壁部分之间连接处的外观。这种构造方式也可以避免螺栓和固定连接部分等在护罩件的外壁部分之间连接处明显暴露,从而使护罩件之间的连接处具有良好的外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护罩连接机构还包括沿舷外发动机组的左右方向穿过固定连接部分插入的螺栓,其中固定连接部分设在左右护罩件的框架件上,从而将左右护罩件连接在一起。由于左右底罩件通过紧固螺栓连接在一起,在护罩件的对接边缘区域上不会形成明显的凹进和/或突出表面,所以可以大大改善护罩外壁部分之间连接处的外观。这种构造方式也可以避免螺栓和固定连接部分等在护罩件的外壁部分之间连接处明显暴露,从而使护罩件之间的连接处具有良好的外观。
在本发明中,最好每个固定连接部分设在框架件的一部分上,当从上面看时(在顶视图中),框架件的这部分位于发动机空间内部,而当从侧面看时(在侧视图中),框架件的这部分位于上罩和底罩之间水平接合处即相互连接面的上方。由于每个固定连接部分设在框架件中位于上底罩相互连接面上方的部分,所以能够方便和可靠地插入螺栓将相对框架件上的固定连接部分固定在一起。而且,这样固定在一起的连接部分可以被上底罩的相互连接面有效地遮掩起来,在护罩件的外壁部分不会暴露出带有螺栓的明显凸出和/或凹进表面。因此,本发明不仅可以使护罩组件具有良好的外观,而且还可以使连接操作更加容易,因为固定连接部分位于上底罩的相互连接面的上方。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详细介绍只是作为示例的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例,其中:
图1是显示采用根据本发明的护罩连接机构的舷外发动机组的主要部分局部剖开的侧视图;
图2是显示发动机上罩除去后的发动机及其底罩的局部剖开顶视图;
图3是显示舷外发动机组的左舷侧(左)底罩件、右舷侧(右)底罩件和固定壳体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图3的主要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5是左底罩件内部的侧视图;
图6是左底罩件的顶视图;
图7是左底罩件的局部剖开后视图;
图8是右底罩件内部的侧视图;
图9是右底罩件的顶视平面图;
图10是右底罩件的局部剖开后视图;
图11是底罩的顶视图,其中左右底罩件通过固定连接部分相互连接;
图12是上固定连接部分固定之前的后罩连接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13是上固定连接部分固定之后的后罩连接机构的透视图;
图14A是沿图13中14-14剖面的剖视图,图14B和14C是后罩连接机构其它实施例的放大剖视图;
图15A-15C是顶视剖面图,示出了由左右底罩件的下固定连接部分构成的后罩连接机构的实施例;
图16是底罩后端部分的分解透视图,说明盖子如何安装到后端部分;
图17是显示与电缆支架整体相连的底罩件的前面部分的前视图;
图18是显示左右底罩件如何与延伸壳体连接的顶视剖面图;
图19是沿图11中19-19剖面的放大剖视图;
图20是由左右底罩件的上固定连接部分构成的上后连接机构的平面图;
图21是沿图20中箭头21方向的视图;
图22是分解透视图,显示了左底罩件、右底罩件和固定壳体,与图3类似但示出了后罩连接机构的第二个实施例;
图23是显示图22的后罩连接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24是底罩的顶视图,其中左右底罩件通过图23的后罩连接机构相互连接;
图25是沿图24的25-25剖面的底罩放大剖视图;
图26是图25所示底罩的分解剖视图;
图27是通过将左右底罩件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底罩的后端部分的透视图;和
图28是显示将舷外发动机组中的底罩左右部件连接在一起的传统机构的示例的放大顶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考图1和2。在附图中,符号“Fr”表示船舶的向前推进方向,而符号“Rr”表示与船舶向前推进方向相反的向后方向。
图1中的舷外发动机组1包括支承发动机2的壳体组件和覆盖发动机2形成发动机空间12的护罩组件。
发动机2是立式发动机,带有沿竖直方向伸长的曲柄轴2a。发动机2包括若干个汽缸2b,以竖直对齐方式设置,各水平中心线2L(在图2中只示出了一条)都基本上位于舷外发动机组左右内侧面之间的中部,这些汽缸大体上沿舷外发动机组1的前后方向延伸。每个汽缸2b都带有装配其中的水平活塞2c,而汽缸体2d由汽缸2b沿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分形成。
发动机2中还包括位于汽缸体2d后面的汽缸盖2e、安装在汽缸盖2e后表面的气缸盖罩2f、以及位于汽缸体2d前面的曲柄轴箱2g。每个汽缸2b与相应的活塞2c以及汽缸盖2e形成燃烧室2ch。
如图2清楚地显示,发动机2是所谓的“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带有左右进气阀和安装在汽缸盖上的传动凸轮轴,火花塞2k基本上布置在每个燃烧室2ch的中央。具体地说,火花塞2k安装在紧固螺纹孔(未示出)中,大体上位于水平中心线2L,火花塞2k通常可沿前后方向在相应燃烧室2ch的左右内侧面之间的基本中间区域,安装到上述固定螺纹孔中,或从固定螺纹孔中拆下。
整个发动机2支承在固定壳体4上,其中固定壳体4通过泵体3固定在发动机2下面。油箱5布置在固定壳体4的底面,因而从那里向下延伸。在固定壳体4上,设有包围排气导管6的水套4a,其中排气导管6固定在固定壳体4上,并与从汽缸盖2e延伸出的排气歧管2h相连。此外,靠近油箱5的油盘5a设置的向下排气通道5b通过设在固定壳体4的连通孔4b与排气导管6连通;即,向下排气通道5b与排气导管6通过连通孔4b液体相通。固定在从泵体3向下延伸的吸油管3b下端的过滤器3a位于油盘5a中。
因此,废气从燃烧室2ch通过汽缸盖2e、排气歧管2h、排气导管6、固定壳体4中的连通孔4b以及油箱5中的排气通道5b,排放到下面所要介绍的延伸壳体13中。
与后端相比,发动机2的竖直曲柄轴2a整体上更接近于舷外发动机组1的前端,竖直曲柄轴2a的下端通过飞轮(未示出)连接到发动机输出轴,发动机输出轴沿竖直方向穿过泵体3,与竖直传动轴7的上端相连。
传动轴7通过轴承和设在安装箱4前部的竖直通孔4c,然后在油箱5的油盘5a与油盘5a的周边侧壁5c前部之间向下延伸。于是,传动轴7通过传动/变速机构8驱动输出轴9a。螺旋桨9连接到输出轴9a的后端,因此位于舷外发动机组1下后端的螺旋桨9由发动机驱动。即,发动机2产生驱动传动轴7的推进力,从而通过传动/变速机构8驱动螺旋桨9。
发动机2的上面部分、侧面部分和下面部分被构成舷外发动机组1部分外面板的护罩组件10覆盖。护罩组件10包括开口向下的帽状发动机上罩11,可覆盖发动机2的上端部分和竖直中间部分;以及大体上是圆筒形的发动机底罩20,可覆盖发动机2下面部分、泵体3、固定壳体4和油箱5。
护罩组件10的底罩20是分成左右两件或两个部分的罩,由一对边缘相互连接在一起的左舷侧和右舷侧底罩件21、41构成,如下面所详细介绍的。注意当沿推进方向看时,左舷是舷外发动机组1的左侧,而右舷是舷外发动机组1的右侧。发动机上罩11和底罩20的上部一起构成位于固定壳体4上面的发动机空间12。发动机空间12位于舷外发动机组1的上部,而固定壳体4用作发动机空间12的底部。
通常为铝合金的延伸壳体13从油箱5向下延伸并固定连接在油箱5的底面。齿轮箱14设在延伸壳体13的下面,且齿轮箱14中容纳了上述传动轴7的下部、传动/变速机构8以及输出轴9a。
底罩20的下面部分向下延伸从而覆盖固定壳体4和油箱5之间的连接部分的外周边。
摆轴15a连接在底罩20和延伸壳体13的前端部之间,而尾架16通过倾斜轴16a连接在摆轴箱15上。通过尾架16,舷外发动机组1安装在船尾上并可作竖直倾斜运动和水平转向运动。
上述固定壳体4、油箱5、延伸壳体13和齿轮箱14一起构成壳体组件。
如图2所示,底罩20由左舷侧底罩件21和右舷侧底罩件41构成,而且在图2的顶视图可看到,这些护罩件21和41形成水平对称的截面形状,其相应的中间部分21a和41a相对向外隆起或凸出。
如图1和2所示,底罩20的护罩件21和41带有向前隆起的上前端部分21c和41c以及向后隆起的上后面部分21b和41b。底罩20的下面部分带有略微向后弯曲的前端面21d和41d,以免与败轴箱15以及尾架16干涉。
左舷侧底罩件21和右舷侧底罩件41沿竖直边缘21e和41e相互对接,而且在顶视图中可看到,护罩件21和41的对接位置大体上与舷外发动机组1的水平中心线1L对准。
在图2中显示了发动机2下面部分的横截面。如从图3所看到的,左右护罩件41和21的上前端部分41c和21c从护罩件41和21下半部分的前端面41d和21d的上端向前突出,以形成发动机2的曲柄轴箱2g前面的架状突出部分。与左右护罩件41和21的后面部分41b和21b之间的情形不同,在架状上前端部分41c和21c之间形成空间,因此电缆支架61可固定装配在发动机2的曲柄轴箱2g前面的上前端部分41c和21c之间。
电缆支架61是用铝合金或类似材料制成的,其后面(内)部分连接在曲柄轴箱2g的前面部分。电缆支架61的细节将在后面介绍。
汽缸盖2e的排气通道2i连接到布置在通道2i一旁的排气歧管2h。与排气通道2i相对设置的进气通道2j连接到进气歧管(未示出)。
图3是分解透视图,示出了左舷侧底罩件21、右舷侧底罩件41和固定壳体4。图4是图3中主要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左舷侧和右舷侧(即左右)底罩件21和41是用树脂制成的,比如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如聚丙烯)。
护罩件21和41的后面部分21b或41b带有相对的竖直边缘21e和41e,护罩件21和41沿竖直边缘21e和41e相互对接在一起。
而且,每个护罩件21和41的下半部分21f或41f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小于上半部分的尺寸。如上面所提到的,左右护罩件21和41的上前端部分21c和41c各自向前突出,形成架状突出部分。右护罩件41的上前端部分41c带有大体上是L形的(当从侧面看时)上凹进区域41g,因此上前端部分41c的高度小于左护罩件21的上前端部分21c的高度。上前端部分41c的上凹进区域41g带有向内弯曲的前端41h,其中设有向上开口的半圆形凹进部分41i。
如图1中可看到的,每个左右底罩件21和41的前面部分突然向前和向上突出,而每个左右底罩件21和41的后面部分逐渐向后和向上突出。如从图2可看到的,底罩20是两件的筒体,由左右底罩件21和41构成,具有大体上是椭圆形的横截面形状,长轴沿前后方向。底罩件21和41通过后竖直边缘21e和41e的相互对接以及相应下半部分21d和41d的前竖直边缘21j和41j的相互对接而连接在一起,如下面所要详细介绍的。
独立的护罩65以垂直重叠的方式固定在右底罩件41的大体上为L形的上凹进区域41g,且其前端面65a上带有开口向下的半圆形凹进部分65b,凹进部分65b与上述右底罩件41的凹进部分41i垂直对称。因此,右底罩件41的凹进部分41i和独立的护罩65的凹进部分65b构成圆形通孔,可将一束油门管线、变速管线、燃料管道、电池电缆等通过护孔环(未示出)并穿过圆形通孔。稍后将参考图17详细介绍向前突出的端部21c和41c、独立护罩65以及电缆支架61之间的连接方式。
此外,图3中还示出了固定壳体4的顶视透视图,固定壳体4的密封底面上设有与上述油盘5a连通的开口4d。固定壳体4带有向外突出的外周边凸缘4e并构成发动机空间底部的一部分。凸缘4e的前端部分高于其后端部分,其中间部分向下倾斜至后端部分。
固定壳体4还带有固定到凸缘4e的整个外周边的环状密封件17。可以通过把固定在凸缘4e整个外周边的密封件17弹性对接或装配到左右底罩件41和21的下水平增强框架件44和24的槽部分25,将固定壳体4固定到底罩20的内表面。通过这种方式,固定壳体4沿其外周边被下水平增强框架件44和24的槽部分25弹性固定;密封件17使固定壳体4能够以不透水的方式固定在底罩20上。
在上述方式中,发动机空间12由固定壳体4的周边凸缘4e以及固定在底罩件21和41内表面上的与凸缘4e接合的增强框架件隔开。
现在,参考图3和5-7更加详细地介绍左舷侧底罩件或左底罩件21。图5是左底罩件21的内部侧视图,图6是扩罩件21的顶视图,而图7是护罩件21的局部剖开后视图。
底罩20的左底罩件21带有宽度较小的上端水平凸缘22,通过密封件与发动机上罩11的下端边缘对接,且上端水平凸缘22沿前后方向基本上在护罩件21的整个长度延伸。水平凸缘22的横向中间部分上整体设有沿凸缘22长度延伸的垂直凸缘22a,垂直凸缘22a从水平凸缘22直立突出,如图3和7清楚所示。左底罩件21带有大体上是直线形的上水平增强框架件23,沿护罩件21的基本整个长度固定在其内侧面21k上。
左底罩件21还带有下水平增强框架件24,整体固定在内侧面21k的垂直中间部分并沿上水平增强框架件23延伸。下水平增强框架件24的前端部分24c高于其后端部分24a,其中间部分24b逐渐向下倾斜至后端部分24a。框架件24的中间部分24b比前后端部分24c和24a宽度更大且更加向内突出。
下水平增强框架件24带有向内开口的槽部分25,可与上述固定在固定壳体4的外周边凸缘4e的密封件17对接或接合。
如图5所示,左底罩件21还带有后竖直增强框架件26、后中间竖直增强框架件27、前中间竖直增强框架件28和前竖直增强框架件29,这些框架件整体固定在内侧面21k上,其相应的上下端分别固定在上下水平增强框架件23和24,连接在框架件23和2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全部竖直增强框架件26、27、28和29或至少其中一根可以与水平增强框架件23和24整体形成。
此外,在左底罩件21中,相对较短的辅助水平增强框架件(水平中间增强框架件)30从后竖直增强框架件26的垂直中间部分延伸到后端部分21b的内表面。
左底罩件21的增强框架件23、24和26-30是用比上述护罩21更为挠性和更加柔软的材料如聚丙烯制成的,具有矩形截面形状;因此,可以分别和容易地将增强框架件23、24和26-30制成所要求的形状,但具有很大的整体机械强度。
虽然增强框架件一般是通过振动焊接固定到左底罩件21的内侧面21k上的,但是也可以通过粘结或其它适当的方法将增强框架件固定在内侧面21k。
如图5所示,固定连接部分31、32和33竖直间隔开地分别设在上述水平增强框架件23、30和24的后端。设在中间水平增强框架件30和下水平增强框架件24上的固定连接部分32和33通过沿前后方向插入的螺栓连接左右底罩件21和41,如稍后所作详细介绍。此外,连接部分34设在护罩件21的下半部分21f的前后端部分上。
如图7所示,左底罩件21带有沿竖直边缘21e的上端区域设在后端部分21b的竖直延伸上支承面35中的凹进部分21n,凹进部分21n开口横向朝右底罩件41的竖直边缘41e。上支承面35带有上下安装孔35a,用来安装将在下面介绍的密封盖。
接着,将参考图8、9和10来更加详细地介绍右舷侧底罩件或右底罩件41。图8是右底罩件41的内侧视图,图9是护罩件41的顶视图,而图10是护罩件41的局部剖开后视图。
底罩20的右底罩件41带有宽度较小的上端水平凸缘42,通过密封件与发动机上罩11的下端边缘对接,且上端水平凸缘42沿前后方向在护罩件41的基本整个长度上延伸。水平凸缘42的横向中间部分上整体设有沿凸缘42长度延伸的垂直凸缘42a,垂直凸缘42a从水平凸缘42直立突出,如图3和10清楚所示。右底罩件41带有大体上是直线形的上水平增强框架件43,沿护罩件41的基本上整个长度固定在其内侧面41k上。
右底罩件41还带有下水平增强框架件44,整体固定在内侧面41k的垂直中间部分,并沿上水平增强框架件43延伸。下水平增强框架件44的前端部分44c高于其后端部分44a,其中间部分44b逐渐向下倾斜至后端部分44a。框架件44的中间部分44b比前后端部分44c和44a宽度更大,更加向内突出。
下水平增强框架件44带有向内开口的槽部分45,可与上述固定在固定壳体4的外周边凸缘4e的密封件17对接或接合。
如图8所示,右底罩件41还带有后竖直增强框架件46、中间竖直增强框架件47和前竖直增强框架件49,这些框架件整体固定在内侧面41k上,且其相应的上下端分别固定在上下水平增强框架件43和44。
此外,在右底罩件41中,相对较短的辅助水平增强框架件(中间水平增强框架件)50从后竖直增强框架件46的垂直中间部分延伸到后端部分41b的内表面部分上。
这些增强框架件43、44和46-50是用比上述护罩41更为挠性和更加柔软的材料如聚丙烯制成的,具有矩形截面形状;因此,可以分别和容易地将增强框架件43、44和46-50制成所要求的形状,但具有很大的整体机械强度。
虽然增强框架件43、44和46-50一般是通过振动焊接固定到右底罩件41的内侧面41k,但是也可以通过粘结或其它适当方法将增强框架件固定在内侧面41k。
如图8所示,固定连接部分51、52和53竖直间隔开地分别设在上述水平增强框架件43、50和44的后端。设在水平中间增强框架件50和水平下增强框架件44上的固定连接部分52和53通过沿前后方向插入的螺栓连接左右底罩件21和41,如稍后所作详细介绍。此外,连接部分54设在护罩件41的下半部分41f的前后端部分。
如图10所示,右底罩件41带有沿竖直边缘41e的上端区域设在后端部分41b的竖直延伸上支承面55中的凹进部分41n,凹进部分41n开口侧向朝左底罩件21的竖直边缘21e。上支承面55带有上下安装孔55a,用来安装将在下面介绍的密封盖。
图11是底罩20的顶视图,底罩20带有通过上述固定连接部分相互连接起来的左右底罩件21和41。
具体地说,通过使后端部分21b和41b的竖直边缘21e和41e相互对接以及使相应的固定连接部分31-33和51-55重迭并用螺栓沿竖直或前后方向连接起来,可以将左右底罩件21和41连接在一起,形成底罩20。
电缆支架61布置在左右底罩件21和41的上前端部分21c和41c之间,并用螺栓70固定在上前端部分21c和41c上,如下面将要介绍的。通过沿发动机组1的左右(横向)方向将水平螺栓71穿过前后连接部分34和54插入,可以将左右底罩件21和41的下半部分21f和41f固定在底下的延伸壳体13(在图11中用点划线表示)的上端部分。
图12、13和14A-14C示出了由上(最上面的)固定连接部分31和51构成的上后连接机构的实施例,其中固定连接部分31和51设在左右底罩件21和41的后竖直边缘21e和41e上。图12是固定连接部分31和51连接之前的上后连接机构的分解透视图,图13是固定连接部分31和51连接之后的上后连接机构的透视图。此外,图14A是沿图13中14-14剖面的剖视图,而图14B和14C示出了上后连接机构的其它实施例。
如图12清楚显示,上固定连接部分31和51分别带有架状连接片31a或51a。其中一架状连接片(示例中的31a)带有竖直固定通孔31b,而另一个架状连接片(示例中的51a)带有竖直嵌入其中的圆筒形螺母51b。
架状连接片31a和51a在竖直方向上重叠,通过固定通孔31b将螺栓70拧入螺母51b中,从而将连接部分31和51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在图13和图14A中示出了以这种方式固定的连接部分31和51。
图14B示出了由上固定连接部分31和51构成的上后连接机构的另一个实施例,其中与图14A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不再进行描述。
图14B中的实施例类似于图12-14A中的实施例,因为连接部分31和51在竖直方向上重叠并用螺栓连接起来,而不同之处在于,不带上端凸缘的圆筒形螺母151b固定插入下连接部分51的架状连接片51a中,且螺母151b的顶端151b′紧靠在拧入螺母151b中的阶梯螺栓70的大直径颈部70a上,以防止树脂制成的连接部分51变形或破裂。
图14C示出了由上固定连接部分31和51构成的上后连接机构的又一个实施例,其中与图14A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并不再进行介绍。
在图14C的实施例中,带有上下凸缘251a和251c的螺母251b固定在下连接部分51的架状连接片51a上,使得架状连接片51a牢固地固定在上下凸缘251a和251c之间。上凸缘251a的上表面基本上与架状连接片51a的上表面齐平,且螺母251b的顶端251b′紧靠在拧入螺母251b中的阶梯螺栓70的大直径颈部70a上,以防止树脂制成的连接部分51变形或破裂。
图15A-15C是顶视剖面图,示出了由下(最下面)固定连接部分33和53构成的下后连接机构的三个实施例,其中固定连接部分33和53设在左右底罩件21和41的后竖直边缘21e和41e。
如图15A所示,下固定连接部分33和53设在下水平框架件24和44的后端并突出到后竖直边缘21e和41e的外面。连接部分33和53分别包括带有竖直面的突片33a或53a。其中一个突片(示例中的33a)带有沿前后方向设置的装配通孔33b,而另一个突片(示例中的53a)带有嵌入其中的圆筒形螺母53b,使得螺母53b的轴线位于前后方向。
突片33a和53a在前后方向上重叠,螺栓70通过装配通孔33b拧入螺母53b,从而将连接部分33和53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图15B示出了由下固定连接部分33和53构成的下后连接机构的另一个实施例,其中与图15A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而且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不再进行介绍。
图15B中的实施例类似于图15A的实施例,因为连接部分33和53在前后方向上重叠并用螺栓连接起来,而不同之处在于,不带上端凸缘的圆筒形螺母153b固定插入下连接部分53的突片53a中,且螺母153b的顶端153b′紧靠在拧入螺母153b中的阶梯螺栓72的大直径颈部72a上,以防止树脂制成的连接部分53变形或破裂。
图15C示出了由下固定连接部分33和53构成的下后连接机构的又一个实施例,其中与图15A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并不再进行介绍。
在图15C的实施例中,带有上下凸缘253a和253c的螺母253b固定在下连接部分53的突片53a上,使突片53a牢固地固定在上下凸缘253a和253c之间。上凸缘253a的上表面基本上与突片53a的上表面齐平,且螺母253b的顶端253b′紧靠在拧入螺母253b中的阶梯螺栓72的大直径颈部72a上,以防止树脂制成的连接部分53变形或破裂。
位于上下固定连接部分31、51和33、53之间的中间固定连接部分32和52沿前后方向用螺栓连接起来。即,用与参考图15介绍的下固定连接部分33和53相同的连接方式,可以将这些中间固定连接部分32和52固定在一起,将后竖直边缘21e和41e固定连接。
图16是底罩20后端部分的分解透视图,说明盖子81如何安装到后端部分。
当左右底罩件21和41处于如该图所示的连接状态时,上述设在护罩件21和41中的凹进部分21n和41n共同构成矩形检修孔80,长度方向为舷外发动机组1的左右(横向)方向。当如图所示检修孔80打开时,可以将任何必需的工具通过检修孔80进入由底罩20构成的发动机空间12的后下部,以进行所要求的维护工作,如修理、清洁或更换任何火花塞或火花塞帽。
盖子81通常是用橡胶或树脂制成,且水平铰链85设在盖子81的上下部分81b和81a之间。上部分81b构成可开启地封闭检修孔80的实际盖部分86,且部分81b带有固定在其内表面上的矩形密封件83,以不透水的方式与检修孔80的周边接合。
此外,盖子81带有若干个设在其内表面外周边的锁定凸块82,可与设在竖直延伸的基本上是矩形的支承面35和55的安装孔35a和55a接合。在内表面上还设有环状密封唇84,略微向内突出,并避开所述若干个锁定凸块82。
通过将锁定凸块82接合到安装孔35a和55a,以及将实际盖部分86的密封件83接合到检修孔80中,盖81可以密封封闭检修孔80。密封唇84密封压紧在支承面35和55的外周边并围绕检修孔80。因此,密封唇84将设有固定连接部分的底罩20的后端部分密封起来。
下面段落将介绍固定连接左右底罩件21和41的前面部分的前罩连接机构,主要参考图3、4和17。图17是示出了与电缆支架61整体相连的护罩件21和41的前面部分的前视图。
如上所述,独立护罩65以垂直交迭的方式固定在右底罩件41的大体上是L形的上凹进区域41g。如图4中清楚所示,独立护罩65的上前后端位置上分别带有固定连接部分68和67。
此外,电缆支架61的左上下端和右上下端带有四个固定连接部分62和63。
此外,左底罩件21带有位于上前端部分21c的上前端处并与垂直凸缘22a的前端整体形成的上固定连接部分36,以及位于上前端部分21c的下前端处的下固定连接部分37,因此通过沿左右方向插入螺栓74(图17),可以使电缆支架61的左上固定连接部分62和左下固定连接部分63分别固定到左底罩件21的上下固定连接部分36和37。此外,通过沿左右方向插入螺栓74,可以使电缆支架61的右上和右下固定连接部分62和63分别固定到独立护罩65的上固定连接部分68和右底罩件41的下固定连接部分57。独立护罩65的后固定连接部分67通过一直螺栓73固定到设在上前端部分41c的凹进区域41g后面位置上的未示出固定连接部分上。
通过上述方式,电缆支架61和独立护罩65整体固定到左右底罩件21和41的前面部分,从而构成底罩20的上前部分。
此外,电缆支架61带有突出到右底罩件41的支臂61a,且支臂61a带有向下弯曲的电缆容纳部分61b。
当电缆支架61安装就位时,在由右底罩件41的凹进部分41i和独立护罩65的凹进部分65b构成的通孔66前面形成槽沟部分,用来支承油门管线、变速管线、燃料管道、电池电缆等。
图18是显示如何将左右底罩件21和41与延伸壳体13连接在一起的顶视剖面图。
在底罩20的每个前后端,左右底罩件21和41的相应固定连接部分34和54保持边对边的相对关系,并在它们之间留有内部空间。设在延伸壳体13前后端的一个安装凸耳部分13a位于该内部空间,安装凸耳部分13a的左右侧设有左右螺纹孔13b。水平螺栓75从固定连接部分34和54的外侧拧入相应的螺纹孔13b。通过这种方式,螺栓75将左右底罩件21和41的前后端牢固地固定在延伸壳体13的前后端。
图19是沿图11的19-19剖面的放大剖视图。
在右底罩件41中,上水平增强框架件43沿上端水平凸缘42的底面固定在内侧面41k,而向内突出的架状支承撑条43a与增强框架件43的一部分整体形成。
参考数字91表示用铝合金制成的支架,而撑条92设在支架91的外侧边缘。支承撑条43a和撑条92用竖直螺栓75牢固地固定。
支架91带有沿其内缘设置的L形直立撑条94,用螺栓76固定在发动机2上;具体地说,在图示实例中,支架91的L形直立撑条94固定在发动机2的排气歧管2m的侧壁上。图19中用点划线表示的发动机上罩11形成发动机空间12的上部。
密封唇11b固定在发动机上罩11的下端边缘11a上,而定位/锁定撞击件11c固定在发动机上罩11的内下端并从那里向下延伸。上述支架91带有定位孔93和布置在定位孔93下面的承接件11d。撞击件11c通过定位孔93下降,使其与承接件11d接合,于是将发动机上罩11固定在底罩20上。
此外,如图11所示,支架95固定在左底罩件21的内侧面的后部,且支架95通过向内突出的螺栓77牢固固定到发动机2左侧的后面部分。
通过上述方式,左右底罩件21和41的前端部分通过电缆支架61固定到发动机2上,其后端部分通过支架91和95固定到发动机2上,因此可以确保整个底罩具有足够的刚性。
图20和21示出了由上固定连接部分构成的上后连接机构的另一个实施例。图20是上后连接机构的平面图,而图21是沿图20中箭头21方向的视图。
在左右底罩件21和41的后端部分21b和41b,连接凸缘131和151分别设在上端水平密封凸缘22和42。从顶视图可看到,密封凸缘22和42是对称布置的L形板。在图21的前视图中,每个连接凸缘131和151基本上是三角形的,带有从相应的水平密封凸缘22或42直立向上延伸的竖直连接内缘131d或151d。
每个连接凸缘131和151都带有面对面对接在相应连接内缘131d或151d上的连接件131b或151b。水平螺栓78通过连接件151b、安装孔151c和连接件131b拧入螺母131c中,从而将凸缘131和151牢固地固定在一起。
即,在图20和21的实施例中,左右底罩件21和41的上固定连接部分通过沿左右方向插入的螺栓78连接在一起。
注意到在图20和21的实施例中,连接凸缘131和151突出到对应密封凸缘22和42的上表面之外。然而,由于连接凸缘131和151位于直立部件22a和42a的内侧,所以当以上述方式把发动机上罩11牢固地连接到底罩20上时,可以将这些凸缘131和151有效地隐蔽起来。于是,在采用沿左右方向插入螺栓的护罩连接机构的情况下,本实施例通过避免固定连接部分的暴露可使护罩组件具有良好外观。
图22示出了在舷外发动机组1中使用的本发明的后罩连接机构的第二个实施例。在图22中,与图3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而且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不再进行介绍。首先,下面将参考图22至27来介绍与上述特征不同的特征。
图23是显示后罩连接机构第二个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如图所示,底罩20的每个左右底罩件21和41都带有通过密封件与发动机上罩11的下端边缘对接的水平凸缘22或42,以及从水平凸缘22或42直立向上延伸的竖直凸缘22a或42a。
此外,右底罩件41在其后竖直边缘41e上带有分隔开的固定连接部分142,而左底罩件21在与右底罩件41的后竖直边缘41e相对的后竖直边缘21e上也带有分隔开的固定连接部分141,其中固定连接部分141的形状和位置对应于固定连接部分142的形状和位置。
右底罩件41的固定连接部分142分别设在上下水平增强框架件43和44以及中间辅助水平增强框架件50的末端,而左底罩件21的固定连接部分141分别设在上下水平增强框架件23和24以及中间辅助水平增强框架件30的末端。固定连接部分141和固定连接部分142相对突出预定的长度。
每个固定连接部分142和141在舷外发动机组1的前后方向上具有适当的尺寸(即厚度),该尺寸等于相应增强框架件的厚度或小于厚度的大约一半。右底罩件41的后竖直边缘41e和左底罩件21的后竖直边缘21e相互对接并连接在一起,固定连接部分142和固定连接部分141沿前后方向面对面重叠,从而形成如图23中用A、B、C表示的上、中、下连接部分。
在图23中,沿前后方向插入的三个螺栓172将护罩件21和41的对应固定连接部分141和142沿前后方向成对固定在一起,而且还设有安装孔150,用来安装可开启地封闭检修孔80′的盖子81A。
图24是底罩20的顶视图,其中左右底罩件21和41以上述方式相互连接在一起,而为了清楚起见已将固定壳体和其它壳体除去。图25是沿图24中25-25剖面的底罩20的放大剖视图,而图26是图25中所示底罩20的分解剖视图。
如图26所示,在左右底罩件41和21的后竖直边缘41e和21e中紧靠固定连接部分142和141的上面设有相互水平对称的半圆形凹进部分149,因此当左右底罩件41和21沿其相应的后竖直边缘41e和21e连接在一起时,这两个凹进部分149共同构成圆形通孔。从相应的下增强框架件44和24末端相对突出的固定连接部分正好在凹进部分149的前面沿前后方向重叠。
其中一个底罩件(示例中的护罩件21)上的每个固定连接部分带有沿左右方向延长的通孔143,而另一个底罩件(示例中的护罩件41)上的每个固定连接部分带有嵌入了螺母144的通孔。
每个固定连接部分141带有从其近端向前倾斜到远端的前表面145,使得前表面145的远端位于近端的前面。而且,每个固定连接部分142带有从其近端向后倾斜到远端的后表面146,以对应于一个配合固定连接部分141的倾斜前表面145;即,后表面146倾斜成可使后表面146的远端位于近端的后面。前表面145和后表面146的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基本上是相同的。
通过将左右底罩件41和21的相应后竖直边缘21e和41e相互靠紧,并使固定连接部分沿其倾斜表面146和145在前后方向上面对面重叠,可以将左右底罩件41和21连接在一起。螺栓172松动地穿过固定连接部分141中的长孔143而进入位于固定连接部分141前面的配合固定连接部分142内,其中螺栓172拧入螺母144。
由于固定连接部分141和142是沿其相应的倾斜表面145和146重叠的,所以当把螺栓172拧紧到螺母144时,通过“楔形”作用可以使固定连接部分141和142之间沿横向更加靠近而完全重叠在一起(即,使它们之间的重叠程度更大),并能够更加紧密地相互压紧。其中一个固定连接部分141中的长孔143使得固定连接部分141和142能够十分容易地达到更大程度重叠。图25示出了通过用螺栓172将固定连接部分142和141以重叠关系固定起来而连接在一起的左右底罩件41和21。在图25中,虚线表示的盖子81A将检修孔80′可开启地封闭起来。
图27是显示通过将左右底罩件41和21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底罩20的后端部分的透视图。
检修孔80′设在底罩20的上后端,使得能够检查位于各燃烧室中央的所有火花塞。三个连接部分A、B和C以沿竖直方向相互间隔开的关系设在后竖直边缘41e和21e上。用橡胶或合成树脂制成的盖子81A带有若干个设在其内表面上的突起152,通过将突起152安装到安装孔150,可以使盖子81A封闭检修孔80′。
盖子81A还带有若干个设在其外表面上的加强突肋163,以及铰接在155处可向后枢轴转动的上端部分154。格状的加强突肋163设在盖子81A的内表面。因此,可安装在底罩20上封闭检修孔80′的盖子81A通过使其上端部分154向后和向下绕枢轴转动可以将检修孔80′暴露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发动机汽缸盖周围的各个部件和区域进行维护。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每个固定连接部分设在相应框架件的一部分,当从上面看时(在顶视图中),框架件的这部分位于发动机空间内部,而当从侧面看时(在侧视图中),框架件的这部分位于上罩和底罩之间水平接合处即相互连接面的上方。因此,能够方便和可靠地插入螺栓而将相对框架件上的固定连接部分固定在一起。而且,这样固定在一起的连接部分可以被上底罩的相互连接面有效地遮掩起来,在护罩件的外壁部分上不会暴露出带有螺栓的明显凸出和/或凹进表面。因此,本发明不仅可以使护罩组件具有良好的外观,而且还可以使连接操作更加容易,因为固定连接部分位于上底罩的相互连接面上方。
应当认识到可根据本发明的基本原理连接在一起的护罩件并不限于底罩(发动机底罩)20的左舷侧和右舷侧护罩件。比如,本发明可应用于包括左右护罩件的发动机上罩或类似护罩,用来将发动机上罩或类似护罩中的左右护罩件连接在一起。
而且,本发明可应用于包括上下罩件的底罩中、且上下罩件中至少有一个包括左右护罩件的其它情况下,用来将左右护罩件连接在一起。此外,尽管上面所介绍的优选实施例用来将左右护罩件的后端连接在一起,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将护罩件的前端连接在一起。
总之,按上述方式布置的本发明具有如下的许多优点。
即,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固定连接部分分别设在左右护罩件的相对连接边缘上,通过沿舷外发动机组的前后方向将左右护罩件的固定连接部分面对面相互重叠可使左右护罩件的相对连接边缘相互对接,且左右护罩件的固定连接部分是用紧固件如螺栓沿前后方向固定在一起的。由于紧固件是沿舷外发动机组的前后方向进行固定的,所以本发明可以避免如现有技术的舷外发动机组中那样沿舷外发动机组的左右方向插入紧固件,而且也不会沿左右方向形成用来容纳紧固件的任何明显的凸出和/或凹进表面。因此,可以避免在紧固件的周围形成任何明显的突出和/或凹进表面,所述紧固件将具有逐渐弯曲表面的左右护罩件固定在一起。所以,本发明可以使紧固件周围的突出和/或凹进程度(表面不平整度)减到最小,从而使左右护罩件之间的连接处能够具有整洁、平滑、连续的表面。因此,本发明可以大大改善舷外发动机组的整体外观。由于在左右护罩件的相对连接边缘上不会形成明显的突出和/或凹进表面,所以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简化的用于左右护罩件的相对连接边缘的连接结构,从而使舷外发动机组的左右护罩件之间的连接处得到简化。
此外,由于固定连接部分设在用来增强左右护罩件的外壁部分的各框架件,所以本发明可以确保护罩件的外壁部分具有足够的刚性。另外,由于固定连接部分设在这种刚性框架件上,所以能够以很高的连接刚性将独立的左右底罩件连接在一起。
而且,由于框架件增强了相应外壁部分的刚性,所以本发明可以消除加强突肋整体设在护罩件上的传统护罩结构中所遇到的缩痕问题,从而使舷外发动机组的护罩结构具有良好的外观。此外,由于独立护罩件通过设在框架件上的固定连接部分连成一个整体,所以能够很容易地将护罩件的外壁部分制成所要求的结构和形状,因此能够以最佳的结构和形状将左右护罩件的连接边缘连接起来而不会有模制过程的缩痕问题。

Claims (9)

1.一种舷外发动机组的护罩连接机构,所述舷外发动机组(1)包括:发动机(2);所述发动机驱动的螺旋桨(9);将驱动力从所述发动机传递到所述螺旋桨的传动轴(7);支承所述发动机的壳体组件(4、5、13、14),所述传动轴可转动地支承并容纳在所述壳体组件,所述舷外发动机组通过所述壳体组件安装到船体上,可作倾斜和转向运动;和至少构成容纳发动机的发动机空间(12)一部分的护罩组件(10),所述护罩组件包括独立的左右护罩件(21、41),所述左右护罩件以相互对接的相对连接边缘(21e、41e)相互连接在一起;
其特征在于:
分别设在所述左右护罩件的相对连接边缘(21e、41e)的固定连接部分(31、32、33、51、52、53;141、142)沿所述舷外发动机组(1)的垂直方向或前后方向相互重叠并且通过紧固件(70、72;172)沿所述舷外发动机组(1)的垂直方向或所述前后方向固定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罩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护罩件是构成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船体上的护罩组件(10)的底罩(20)的左舷侧和右舷侧底罩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护罩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设在所述左右护罩件其中一个上的所述固定连接部分(141)具有从其近端沿向前和向后中一个方向朝其远端倾斜的表面(145),而设在所述左右护罩件另一个上的所述固定连接部分(142)具有从其近端沿向前和向后中另一个方向朝其远端倾斜的表面(146),所述左右护罩件的所述固定连接部分沿所述倾斜表面(145、146)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相互重叠,且
设在所述左右护罩件其中一个上的所述固定连接部分带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孔(143),其长轴沿所述舷外发动机组的左右方向,设在所述左右护罩件中另一个的所述固定连接部分具有形成在内的螺纹孔,所述紧固件松动地延伸穿过所述长孔(143)并然后其顶端部分拧入接合所述螺纹孔以将所述固定连接部分(141,142)固定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护罩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整体固定到树脂制成的所述左右底罩件(21、41)的外壁部分的各内侧面(21k、41k)上的框架件(23、24、30、43、44、50),且
所述固定连接部分(31、32、33、51、52、53;141、142)设在所述左右底罩件(21、41)的各所述框架件上,可将所述左右底罩件(21、41)的所述外壁部分连接在一起。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护罩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框架件是用树脂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护罩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沿所述前后方向穿过每对所述固定连接部分(31、32、33、51、52、53;141、142)插入的螺栓(72、172),所述固定连接部分设在所述左右底罩件(21、41)的一个所述框架件(23、30、44、50)上,从而将所述左右底罩件(21、41)连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护罩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沿所述舷外发动机组的竖直方向穿过一对固定连接部分插入的螺栓(70),所述固定连接部分设在所述左右底罩件的所述框架件上,从而将所述左右底罩件连接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护罩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沿所述舷外发动机组的左右方向穿过一对固定连接部分(31、51)插入的螺栓(78),所述固定连接部分设在所述左右底罩件(21、41)的所述框架件(23、43)上,从而将所述左右底罩件(21、41)连接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4或8所述的护罩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固定连接部分(31、32、33、51、52、53;141、142;131b、151b)设在所述框架件(23、24、30、43、44、50)的一部分上,当从上面看时,所述框架件的这部分位于所述发动机空间(12)内,当从侧面看时,所述框架件的这部分位于所述上罩(11)和所述底罩(20)相互连接面的上方。
CN03133235.8A 2002-07-18 2003-07-18 一种舷外发动机组的护罩连接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456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10059/02 2002-07-18
JP209643/02 2002-07-18
JP209643/2002 2002-07-18
JP210059/2002 2002-07-18
JP2002209643A JP4188014B2 (ja) 2002-07-18 2002-07-18 船外機のカバー接合構造
JP2002210059A JP2004050941A (ja) 2002-07-18 2002-07-18 船外機のカバー接合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75402A CN1475402A (zh) 2004-02-18
CN1234566C true CN1234566C (zh) 2006-01-04

Family

ID=29782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13323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4566C (zh) 2002-07-18 2003-07-18 一种舷外发动机组的护罩连接机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846211B2 (zh)
EP (1) EP1382815B1 (zh)
CN (1) CN1234566C (zh)
CA (1) CA2434998C (zh)
ES (1) ES2285012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97130B1 (en) 2004-11-03 2006-02-14 Paul Fretwell Motorboat engine cover
JP4755542B2 (ja) * 2005-08-22 2011-08-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船舶推進機
JP2007055312A (ja) * 2005-08-22 2007-03-08 Honda Motor Co Ltd 船舶推進機
JP4833723B2 (ja) * 2006-05-01 2011-12-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船外機
CA2584386C (en) * 2006-05-01 2013-11-19 Honda Motor Co., Ltd. Outboard engine unit
EP2104862B1 (en) * 2006-12-29 2012-08-08 inTEST Corporation Test head pos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TWI439709B (zh) * 2006-12-29 2014-06-01 Intest Corp 用於使負載沿平移軸線平移之操縱器與負載定位系統
US9073616B1 (en) 2010-10-29 2015-07-07 Brp Us Inc. Marine engine cowling
DE102010051227A1 (de) 2010-11-12 2012-05-16 Dental Care Innovation Gmbh Düse zur Abstrahlung von flüssigen Reinigungsmitteln mit darin dispergierten abrasiven Partikeln
USD825741S1 (en) 2016-12-15 2018-08-14 Water Pik, Inc. Oral irrigator handle
CN108100188B (zh) * 2017-11-30 2019-08-2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电动背负式水下航行器
US11046409B2 (en) 2018-12-21 2021-06-29 Brp Us Inc. Marine outboard engine cowling
JP2021146932A (ja) * 2020-03-19 2021-09-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船外機用エンジンのカバー構造
JP2022124904A (ja) * 2021-02-16 2022-08-26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カバー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48194A (en) 1980-07-01 1982-09-07 Brunswick Corporation Cowl for an outboard motor
CA1271370A (en) 1985-07-03 1990-07-10 William D. Dunham Outboard motor cowl assembly
US5069643A (en) * 1990-05-18 1991-12-03 Outboard Marine Corporation Molded lower motor cover
US5360358A (en) * 1993-05-21 1994-11-01 Outboard Marine Corporation Hidden lower motor cover attachment means
US5487687A (en) * 1994-07-18 1996-01-30 Brunswick Corporation Midsection and cowl assembly for an outboard marine drive
US6296536B1 (en) * 1999-04-27 2001-10-02 Sanshi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wling assembly for outboard motor
US6527602B2 (en) * 2000-01-17 2003-03-04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Outboard engine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018785A1 (en) 2004-01-29
EP1382815A1 (en) 2004-01-21
CN1475402A (zh) 2004-02-18
CA2434998A1 (en) 2004-01-18
CA2434998C (en) 2010-05-25
ES2285012T3 (es) 2007-11-16
US6846211B2 (en) 2005-01-25
EP1382815B1 (en) 2007-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4566C (zh) 一种舷外发动机组的护罩连接机构
CN1171754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座安装构造
CN1120932C (zh) 便携式发电机
CN1283514C (zh) 车辆的后部构造
CN1171744C (zh) 车辆用开闭式盖构造
CN1302352C (zh) 电子装置
CN1676407A (zh) 用于越野车的车体框架结构
CN1278031C (zh) 舷外装马达
CN1891554A (zh) 具有滑动门的车辆的下部车身结构
CN1210493C (zh) 箱体元件安装结构
CN1751948A (zh) 跨骑式车辆
CN1073035C (zh) 小型摩托车的车架
CN1697943A (zh) 防振装置
CN1521036A (zh) 用于小型车辆的发动机的燃料喷射设备的安装结构
CN1113771C (zh) 动力装置的冷却装置
CN1091706C (zh) 摩托车的座位装置
CN1127028A (zh) 特别用于机动车辆的减震飞轮
CN1111484C (zh) 摩托车的转向装置
CN1290741C (zh) 一种舷外发动机
US6910929B2 (en) Outboard motor
CN1286699C (zh) 舷外装马达
CN1113013C (zh) 小型脚踏板摩托车的盖结构
CN101066703A (zh) 舷外发动机单元
CN1304238C (zh) 摩托车
CN1904320A (zh) 舷外装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104

Termination date: 2018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