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32960C - 光学拾取装置和记录器和/或播放器 - Google Patents

光学拾取装置和记录器和/或播放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32960C
CN1232960C CNB028023692A CN02802369A CN1232960C CN 1232960 C CN1232960 C CN 1232960C CN B028023692 A CNB028023692 A CN B028023692A CN 02802369 A CN02802369 A CN 02802369A CN 1232960 C CN1232960 C CN 123296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bject lens
optical pickup
pickup apparatus
slide unit
shadow sh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8023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65048A (zh
Inventor
长田靖夫
岛田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650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650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3296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296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87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using the near-field effect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11B7/0857Arrangements for mechanically moving the whole head
    • G11B7/08582Sled-type position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1Protecting the head, e.g. against dust or impact with the record carri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11B7/1374Objective lens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7Tracks or pit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85Pi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1/00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11/10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 G11B11/105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using a beam of light or a magnetic field for recording by change of magnetisation and a beam of light for reproducing, i.e. magneto-optical, e.g. light-induced thermomagnetic recording, spin magnetisation recording, Kerr or Faraday effect reproducing
    • G11B11/10532Hea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oving Of The Hea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Moving Of Hea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拾取装置和记录器和/或播放器,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包括在光盘D的径向上移动具有物镜(14)的光学拾取器(11)的进给螺杆(22)、相对于光学拾取器可滑动的滑动部件(24)和传动装置(51),该滑动部件通过螺旋弹簧(25)连接到光学拾取器(11),该螺旋弹簧在露出物镜的方向上作用遮光板(47),该传动装置(51)将进给螺杆和滑动部件彼此连接。在进给螺杆旋转时,滑动部件在光盘D的径向上移动光学拾取器,以及在光学拾取器已经到达在光盘D的引入侧的某一位置时,通过螺旋弹簧的作用力进一步滑动滑动部件以便通过物镜罩住遮光板。

Description

光学拾取装置和记录器和/或播放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拾取装置,该光学拾取装置将信息信号记录在光盘、磁光盘等中或从这些盘中读取信息信号,以及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装有这种光学拾取装置的记录器和/或播放器。
背景技术
装在光盘记录器和/或播放器中的某些常规的光学拾取装置具有防尘特征以防止任何外来物质比如灰尘附着到物镜上。
例如,具有这种防尘特征的光学拾取装置包括安装在底座上并在光盘的径向上可移动的光学拾取器和在光盘的径向上移动光学拾取器的移动装置。该光学拾取装置也包括整体地容纳光学拾取器的隔室。在这种光学拾取装置中,在不使用记录器和/或播放器时,控制移动机构以将光学拾取器容纳在隔室中以防止任何外来物质比如灰尘附着在光学拾取器中的物镜上。
但是,在不使用记录器和/或播放器时将整个光学拾取器容纳在隔室中的这种防尘特征中,隔室不得不比光学拾取器的尺寸更大,这就要求光学拾取装置具有更大的尺寸。也就是说,较小的光学拾取装置不能使用任何这种防尘特征。
此外,由于主要希望防尘特征阻止任何外物附着在物镜上,因此仅要求它能够罩住物镜即可而不需要容纳整个光学拾取器。
此外,作为记录媒体的最新的光盘能够致密地记录信息信号模式。因此,最新的光学拾取器使用具有更大的数值孔径的物镜,由此在光盘和物镜之间的距离更短。因此,在光盘放入隔室或从隔室中取出时,物镜可能接触到隔室的内表面并且并由此被划伤。一旦物镜被划伤,就不能从光盘中读取信息信号或将信息信号记录到光盘中。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通过提供这样的一种光学拾取装置来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缺陷:通过简化防尘特征可以使该光学拾取装置整个更小,以及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装有这种光学拾取装置的记录器和/或播放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通过提供这样的一种光学拾取装置,这种光学拾取装置被设计成防止在通过遮光板关闭物镜以防止任何外物比如灰尘附着到物镜上时划伤物镜,以及提供一种装有该光学拾取装置的记录器和/或播放器。
根据本发明通过包括如下特征的光学拾取装置实现上述的目的:
光学拾取器,支撑着该光学拾取器以可沿设置在底座上并在光盘的径向上延伸的线性导轨移动,并且在光学拾取器上提供有物镜,该物镜将从光源发射的光束聚焦到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
沿光学拾取器的移动方向上设置以在光盘的径向上移动光学拾取器的进给螺杆;和
相对于光学拾取器在光盘的径向上可滑动的滑动部件,该滑动部件通过与进给螺杆啮合的传动装置连接到进给螺杆,在该滑动部件上具有能够罩住物镜的遮光板,并通过在未罩住物镜的方向上向遮光板施力的施力件连接到光学拾取器;
在啮合有传动装置的进给镙杆旋转时,滑动部件与光学拾取器在光盘的径向上一起移动。在滑动部件已经移动到播放等待位置时,通过在底座上形成的限制器限制光学拾取器移动。然后,在滑动部件逆着施力件的作用力相对光学拾取器滑动时,该遮光板罩住物镜。
此外,根据本发明通过提供包括如下的特征的记录器和/或播放器实现上述的目的:
光学拾取器,支撑着该光学拾取器以可沿设置在底座上并在光盘的径向上延伸的线性导轨移动,并且在该光学拾取器上设置有物镜,该物镜将从光源发射的光束聚焦到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和
沿导轨移动光学拾取器的移动机构。
移动机构包括:
沿光学拾取器的移动方向设置以在光盘的径向上移动光学拾取器的进给螺杆;和
相对于光学拾取器在光盘的径向上可滑动的滑动部件,该滑动部件通过与进给螺杆啮合的传动装置连接到进给螺杆,在滑动部件上具有能够罩住物镜的遮光板,并通过在未罩住物镜的方向上向遮光板施力的施力件连接到光学拾取器;
在啮合有传动装置的进给镙杆旋转时,滑动部件与光学拾取器在光盘的径向上一起移动。在光学拾取器已经移动到播放等待位置时,通过在底座上设置的限制器限制它移动。然后,在滑动部件逆着施力件的作用力相对光学拾取器滑动时,该遮光板罩住物镜。
此外,根据本发明通过提供包括如下的特征的光学拾取装置实现上述的目的:
在其上具有物镜的光学拾取器,该物镜将从光源发射的光束聚焦到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和
从外面罩住物镜的遮光板;和
在支撑着物镜以沿该物镜的光轴可移动的同时控制光盘的运动的运动控制装置。
在以遮光板罩住物镜时,运动控制部件进一步使物镜在预定位置移动以离开光盘。
此外,根据本发明通过提供包括如下的特征的记录器和/或播放器实现上述的目的:
具有物镜的光学拾取器,该物镜将从光源发射的光束聚焦到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
沿设置在底座上的导轨并在光盘的径向上移动光学拾取器的移动机构,该光学拾取器安装在该底座上;
从外面罩住物镜的遮光板;和
在支撑着物镜以沿该物镜的光轴可移动的同时控制物镜的运动的运动控制装置。
在通过移动机构将光学拾取器移到在光盘引入或引出侧上的播放等待位置以便用遮光板罩住物镜时,运动控制装置使物镜在预定位置移动以离开光盘。
通过下文结合附图对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模式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所示为光盘驱动单元的平面图。
附图2所示为光盘驱动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附图3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在光学拾取装置的一种实施例中的光学拾取器移动机构的透视图。
附图4所示为包括在光学拾取装置中的移动机构的侧视图。
附图5所示为解释移动机构的控制。
附图6所示为解释驱动马达的操作,该马达旋转进给螺杆以将光学拾取器从光盘D的引入侧移到引出侧。
附图7所示为解释播放CD的物镜的位置。
附图8所示为解释播放DVD的物镜的位置。
附图9所示为解释带有正播放的光盘D的移动机构的状态。
附图10所示为带有正读取的光盘D的引入区的移动机构的状态。
附图11所示为带有以遮光板罩住物镜的移动机构的状态。
附图12所示为带有处于罩住物镜的位置的遮光板的移动机构的侧视图。
附图13所示为解释驱动马达的操作,该马达旋转进给螺杆以将光学拾取器从光盘D的引入侧移动引出侧。
附图14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光学拾取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附图15所示为解释包括在光学拾取装置中的支撑部件的透视图。
附图16所示为解释包括在光学拾取装置中的支撑部件的齿条和滑动部件的齿条的平面图。
附图17所示为包括在光学拾取装置中的遮光板机构的平面图,其中遮光板处于打开状态。
附图18所示为带有关闭的遮光板的遮光板机构的平面图。
附图19所示为根据本发明光学拾取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附图20所示为光学拾取装置的透视图。
附图21所示为解释包括在光学拾取装置中的支撑底座的齿条和滑动部件的齿条的平面图。
附图22所示为解释支撑底座的齿条的一个凸齿的平面图。
附图23所示为带有处于关闭位置的罩板的光学拾取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24所示为处于打开位置的罩板的示意图。
附图25所示为带有处于光盘的引入区的物镜的光学拾取器的示意图。
附图26所示为带有处于光盘的记录区的物镜的光学拾取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光盘驱动单元。
在附图1中以标记1总体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光盘驱动单元。导向光盘驱动单元1以从以D表示的光盘(更具体地说,从所谓的光盘(CD)和数字通用盘(DVD))中读取信息信号。光盘D将引入区TOC(内容表)记录在引入区(在内部圆周侧)的外部和周围,该TOC是管理表示记录了数据的数据位置的地址信息等的数据,以及将信息信号比如视频数据、图像数据、声频数据、计算机程序、通过计算机等要处理的处理数据记录在程序区中。引出区提供在程序区的外部和周围。在光盘驱动器单元1中提供的光学拾取器从光盘D的内部到外部周边移动的同时它读取记录在每个记录区中的信息信号。
光盘驱动单元1包括将信息写入到光盘D和从该光盘D中读取信息的光学拾取机构2和旋转光盘D的光盘驱动机构3。
光学拾取机构2包括从光盘D中读取信息的光学拾取器11、在光盘D的径向上移动光学拾取器11的移动机构12和在其上安装有在光盘的径向上可移动的光学拾取器11的底座13。
如附图1和2所示,在底座13中形成开口16,在开口16中光学拾取器11从光盘D的内部可移动到外部周边或从外部周边移动内部,即在附图1和2的箭头A1和A2的方向上。光学拾取器11由光学系统块和物镜驱动块组成,在该光学系统块中来自半导体激光器(光源)的光束通过物镜14聚焦在光盘D的信号记录表面上并且来自光盘D的信号记录表面的回光通过光电检测器检测,该物镜驱动块在后者的光轴方向(聚焦方向)上和与该物镜14的光轴正交的方向(跟踪方向)上移动物镜14。这些光学系统块和物镜驱动块都形成在封盖15内。
封盖15由树脂比如ABS形成为普通的箱形,该箱形的主表面15a基本与光盘D的信号记录表面平行。从附图1和2中可以看出,在接近主表面15a的中心封盖15具有开口18,通过开口18通过透镜架支撑着的物镜14直接对着光盘D的信号记录表面,并且也对着外面。开口18基本为椭圆形,它的长轴在光盘D的径向上延伸。在封盖15的主表面15a上,在开口18的周围形成了突起17。突起17高于物镜14的顶部。由于突起17高于物镜14的顶部,因此在遮光板(将在下文中描述)移动以罩住或露出物镜14时该遮光板都不接触物镜14的顶部。因此,物镜14不会被遮光板划伤。
如附图2和3所述,移动机构12包括支撑光学拾取器11的支撑部件21、进给螺杆22、导轨23、滑动部件24和螺旋弹簧25,通过移动机构12如上文所构造的光学拾取器11在光盘D的径向上移动,该支撑部件21支撑着光学拾取器11,该进给螺杆22使在其上具有安装的光学拾取器11的支撑部件21在光盘D的径向上移动,在支撑部件21与光学拾取器11一起在光盘D的径向上移动时导轨23导向支撑部件21,滑动部件24安装在支撑部件21上并连接到进给螺杆22以使支撑部件21在光盘D的径向上移动,螺旋弹簧25使支撑部件21和滑动部件24彼此连接。
如附图2和3所示,支撑部件21具有安装到其主表面的光学拾取器11。它具有形成在其底部部分中的通孔31和一对导轨部件32,通过该通孔插入进给螺杆22,该对导轨部件32设置在它的横向侧并与沿在底座13中形成的开口16的横向边缘(平行于光学拾取器11的移动方向)形成的导轨23啮合。
插入在通孔31中的进给螺杆22是一种外部车有螺纹的金属杆。它在光学拾取器11的移动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底座13的后侧上设置的支撑中被可旋转地支撑着。如附图1和2所示,进给螺杆22设置在传动装置33的一端上,该传动装置33通过包括许多齿轮的齿轮组34连接到驱动马达35。支撑部件21在其上形成有开口40,通过该开口40进给螺杆22通过通孔31在它的中部暴露在外部。
在光学拾取器11的横向侧上的成对的导轨部件32啮合在导轨23上,该导轨23设置在底座13中的开口的横向边沿上。即,导轨23位于在导轨部件32之间,由此使支撑部件21在附图2中箭头A1和A2的方向(即光盘D的径向)上移动。它还支撑着支撑部件21以在与底座13的主表面正交的方向上产生振动等时防止光学拾取器11受到冲击。
在它的更接近光盘D的外部周边的一端上支撑部件21具有保持器36,该螺旋弹簧25钩住该保持器36,在它的更接近光盘D的内部周边的另一端上具有导轨部件37以导向滑动部件24的滑动。应该注意的是,保持器36也导向滑动部件24的滑动。
如附图2和3所示,在更靠近光盘D的内部周边的位置上支撑部件21具有止动器38以防止由于在附图1的箭头A1的方向上过度地移动而造成支撑部件21与光盘驱动机构3碰撞。内周边侧止动器38从更近光盘D的内周边的支撑部件21的横向侧凸伸。在另一方面,在开口16的靠近光盘驱动机构3的横向边缘上切割(以参考符号39表示)底座13,光学拾取器11在该开口16中移动。在支撑部件21朝光盘D的中心移动时,内周边侧止动器38进入切口39并与切口39的内端紧靠以限制支撑部件21朝内运动。因此,切口39也称为“内向运动限制口”。
如附图2和3所示,在对应于光盘D的外部周边的位置上支撑部件21还具有止动器41以防止由于在附图2的箭头A2的方向上过度地移动而造成支撑部件21与光盘驱动机构2碰撞。在另一方面,在开口16的与在其中形成内向移动限制口39的横向边缘相对的(即更接近于光盘D的外部周边)的横向边缘上切割(以参考符号42表示)底座13,光学拾取器11在该开口16中移动。在支撑部件21从光盘D的中心移开时,外部周边止动器41进入切口42并与后者的内端接触以限制支撑部件21的外向运动。因此,切口42也称为“外向运动限制口”。因此,支撑在支撑部件21上的光学拾取器11限制在处于内向移动限制口39上的内部周边侧止动器38和处于外向移动限制口42上的外部周边止动器41之间的盘的径向运动中。
如附图2和3所示,安装在支撑部件21上的滑动部件24基本为矩形板,在其上纵向地(即在进给螺杆22径向上)形成有第一和第二导向孔43和44。这些导向孔43和44导向正滑动的滑动部件24。螺旋弹簧25钩住的支撑部件21的保持器36与第一导向孔43啮合。在附图2的箭头A2的方向上的第一导向孔43的一端上滑动部件24具有限制器45,在该限制器45上与第一导向孔36啮合的保持器36紧接以阻止滑动部件24朝光盘D的内周边过多地滑动。此外,在第一导向孔43的中间和整个上滑动部件24具有一对突起46,与第一导向孔43啮合的保持器36止动以阻止滑动部件24朝光盘D的外周边过多地移动。
第二导向孔44具有与支撑部件21啮合的导向部件37并与第一导向孔43一起作用以限制滑动部件24的运动。在附图2的箭头A2的方向上在它的另一端上螺旋弹簧25钩到第二导向孔44的端部。因此,支撑部件21的保持器36与第一导向孔43啮合,而导向部件37与第二导向孔44啮合,在突起46与保持器36的一侧紧靠的同时通过螺旋弹簧25的作用力使通过螺旋弹簧25连接到支撑部件21的滑动部件24通常在箭头A2的方向朝光盘D的外周边作用。
滑动部件24在其上具有遮光板47,该遮光板47罩住在光学拾取器11的封盖15中的开口18中的物镜14。在滑动部件24滑动时,遮光板47移到它露出物镜14的位置或者它罩住物镜14的位置。即,在播放光盘D时,遮光板在附图1至3的箭头A2的方向上移动以露出物镜14。否则,遮光板47在附图1至3的箭头A1的方向滑动以罩住物镜14。遮光板47由树脂材料比如POM(聚甲醛)形成为基本矩形,并且其面积足够罩住如附图2所示的封盖15中的开口18。如附图2所示,遮光板与滑动部件24整体地形成,并且在他们之间设置有一对线性的弹性耦合部件48,在耦合部件48的弹性下使遮光板移到封盖15之上。应该注意的是,突起17形成在前述的物镜的周围,并且由于突起17高于物镜14的顶部,因此,在遮光板47处于罩住物镜14的位置中时,遮光板47不与物镜14的顶部接触但与突起17接触。
滑动部件24具有从上延伸到进给螺杆22之下并包围着进给螺杆22的传动装置51,如附图2和4所示。传动装置51啮合在进给螺杆22的低侧上。在传动装置51的自由端上它形成有与进给螺杆22啮合的啮合突起52,该进给螺杆22在其中部部分通过在支撑部件21中的开口40暴露在外部。传动装置51由弹性材料比如片簧形成。它固定到滑动部件24以可与后者可一起移动。在传动装置51本身的弹性下传动装置51的啮合突起52总是与进给螺杆22的螺纹啮合。因此,在进给螺杆22旋转时,在其上安装了传动装置51的滑动部件24在附图1至3的箭头A1和A2的方向上滑动以将遮光板47移动到露出物镜14的位置或者罩住物镜14的位置,该传动装置51将进给螺杆22的旋转转换为线性运动。
如上文所述,螺旋弹簧25在它的一端上钩到支撑部件21的保持器36上,而在另一端上钩到第二导向孔44的端部。螺旋弹簧25在附图2和3的箭头A2的方向上作用于滑动部件24以使遮光板47露出物镜14,并且也使滑动部件24和支撑部件21彼此相接触。因此,在随着进给螺杆22的旋转驱动滑动部件24以在附图2和3的A1和A2的方向上滑动时,在其上安装了光学拾取器11的支撑部件21相应地在光盘D的径向上移动。因此,彼此连接支撑部件21和滑动部件24的螺旋弹簧25具有这样的作用力:即使由于光学拾取器11从一个记录曹跳到另一记录槽的快速运动等的缘故,也不会使在其上安装了光学拾取器11的支撑部件21与滑动部件24不重合。
此外,如附图2所示,移动机构12包括检测光学拾取器11何时已经移到光盘D的引入区中的检测机构53。检测机构53由固定到支撑部件21的检测开关或限制开关54和挤压检测开关54的传感件55的开关对应部件56构成。
检测开关54固定到带有传感件55的支撑部件21,该传感件55对着光盘D的内周边,如附图2所示。开关对应部件56设置在光学拾取器11在其中移动的开口的在光盘驱动机构3的一侧的横向边缘上。更具体地说,在光学拾取器11移动到接近引入区的中心以读取在光盘D上的TOC时,检测开关54的传感件55压到开关对应部件56上,由此检测到光学拾取器11位于在光盘D的引入区的读位置上。
更具体地说,通过检测开关54所产生的检测信号输送给微型计算机61,如附图5所示。一旦接收到检测信号,微型计算机61通过定时器62启动预定长度的时间的计数,并在该长度的时间中给驱动马达35的驱动电路63输送驱动信号,以驱动驱动马达35,从而旋转进给螺杆22。因此,在微型计算机61所计数的长度的时间中驱动马达35连续地驱动进给螺杆22。由于在其上安装有光学拾取器11的支撑部件21限制在内周边侧止动器38与在底座13中的内向移动限制切口39紧靠的位置中,因此滑动部件24在附图5中的箭头A1的方向上逆着螺旋弹簧25的作用力移动,因此遮光板47罩住了物镜14。
为使遮光板47罩住物镜14,微型计算机61给聚焦驱动器64施加使物镜14远离光盘D的反向偏压电压以防止物镜14与遮光板47接触,该聚焦驱动器64在预定的周期中控制物镜14的聚焦。聚焦驱动器64在由磁体和流经该聚焦线圈的电流所形成的磁场的作用下在聚焦的方向上移动物镜14。因此,在该设备切断时微型计算机61从物镜14所处于的位置进一步远离光盘D的方向移动物镜14。
如附图1和5所示,光盘驱动机构3包括旋转光盘D的主轴马达66。主轴马达66固定到底座13,并在其驱动轴上具有包括在光盘驱动器中并在其上设置光盘D的光盘托。主轴马达66例如以恒定的线性速度驱动以旋转设置在光盘托上的光盘D。
下文描述如上文所构造的光盘驱动单元1。首先,在附图6中的时间t1时,光盘驱动单元1读取记录在光盘D的程序区中记录的信息信号。应该注意的是,光盘驱动单元1能够播放工作距离彼此不同的CD和DVD。为播放CD,聚焦驱动器64将物镜14从没有给聚焦驱动器64施加电压的基准位置移动到比物镜14将光束聚焦在信号读取表面上的位置更加接近CD的焦点位置,如附图5和7所示。此外,将聚焦驱动器64设计为在CD发生侧跳动时将物镜14移动比控制聚焦的焦点位置更加接近CD的聚焦控制位置。即,为播放CD,即使在出现盘的侧向跳动时通过将物镜14移动到焦点位置或聚焦控制位置聚焦驱动器64也能够使物镜14聚焦。
此外,提供了一种由跟踪线圈和磁体构成的跟踪控制器65,这种跟踪控制器65在施加该跟踪线圈的电流和所形成的磁场的作用下在跟踪方向上移动物镜14。在播放CD时,跟踪控制器65通过在跟踪方向上移动物镜14可以控制物镜14的跟踪,该跟踪方向包括在与物镜14的光轴正交的平面中。
此外,为播放DVD,聚焦驱动器64将物镜14从没有给聚焦驱动器64施加电压并且物镜14将光束聚焦在信号记录表面上的基准位置移动到比在发生侧向跳动时要进行聚焦控制的焦点位置更加接近DVD的聚焦控制位置,如附图5和8所示。即,为播放DVD,即使在出现盘的侧向跳动时通过将物镜14移动到聚焦控制位置聚焦驱动器64也能够使物镜14聚焦。
在播放DVD时,跟踪控制器65通过在与物镜14的光轴正交的平面内的跟踪方向上移动物镜14来控制物镜14的跟踪。
因此,检测来自CD或DVD的信号记录表面的返回光,并通过在光学拾取器11的光学系统块中的光电检测器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如上文所述,在光学拾取器11播放CD或DVD时,滑动部件24在螺旋弹簧25的作用力下相对于带有与保持器36紧靠的突起的支撑部件21在附图9中的箭头A2的方向上滑动,如附图9所示。因此,罩住物镜14的遮光板47也处于没有罩住物镜14的位置,因此光束可以投影到光盘D的信号记录表面。在读取记录在光盘D的程序区中的信息信号时,驱动马达35旋转进给螺杆22,因此安装在支撑部件21上的光学拾取器11连同滑动部件24一起在附图9中的箭头A1和A2的方向上相应地移动(在光盘D径向上)。在光学拾取器11中,物镜14聚焦从光源发射的光束,并且光电检测器检测来自光盘D的信号记录表面的返回光和读取信息信号。这时,因为在由于记录道跳动等快速移动光学拾取器11时螺旋弹簧25具有不使在其上安装有光学拾取器11的支撑部件21相对于滑动部件24错位的作用力,因此可以防止安装在支撑部件21上的光学拾取器11与通过进给螺杆22直接滑动的滑动部件24不对准。应该注意的是,在光学拾取器11移动到光盘D的外周边(即引出区)时,外周边止动器41与外向移动限制切口42的内端紧靠,由此可以防止光学拾取器11过多地移动到光盘D的外周边。
接着,在附图6中的时间t2时为结束播放将光学拾取器11从光盘D的内周边移动到外周边(即引入区),在支撑部件21上的内周边侧止动器38与在底座13中形成的内向移动限制切口39的内端紧靠,如附图10所示,由此限制了具有在其上安装的光学拾取器11的支撑部件21进一步移动到光盘D的内周边。同时,设置在支撑部件21上的检测开关54上的传感部件55受到设置在底座13上的开关对应部件56挤压,因此检测开关54接通以将检测信号输送给微型计算机61。
一旦从检测开关54接收到检测信号,微型计算机61开始计数预定的长度的时间直到设置在滑动部件24上的遮光板47移到它罩住物镜14的位置。内周边侧止动器38靠着内向移动限制切口39,由此支撑部件21不能在附图10的箭头A1的方向上移动。在驱动马达35连续驱动进给螺杆22以进一步旋转时,滑动部件24在附图10的箭头A1的方向上逆着螺旋弹簧25的作用力移动。因此,设置滑动部件24上的遮光板47在附图6中的时间t3时开始朝它罩住物镜14的位置移动。
一旦经过了预定长度的时间,在附图6中的时间t4时微型计算机61使驱动马达35停止运行。然后,遮光板47移动它罩住物镜14的位置,如附图11和12所示,并罩住物镜14。这时,由于通过连接件48朝物镜14作用于遮光板47,它可以防止尘土等通过任何间隙进入并附着在物镜14上。因此,在光盘驱动单元1不使用时,可以防止任何外物比如尘土附着到物镜14上。应该注意的是,由于限制器靠着支撑部件21的保持器36的另一侧,因此滑动部件24的机械移动受到限制。
如附图6所示,在检测开关54在附图6中的时间t2接通之后,微型计算机61将反向偏压施加到聚焦驱动器64预定的时间周期直到时间t4。因此,聚焦驱动器64将物镜14移动到在封盖15内离光盘D最远的停止位置,如附图7和8所示。因此,在遮光板47从露出物镜14的位置移到罩住物镜14的位置时可以防止遮光板47接触物镜14并划伤它。在在经过了预定长度的时间的时间t4,微型计算机61不给聚焦驱动器64施加电压(或说施加0V电压)。因此,物镜14从停止位置返回到基准位置,如附图7和8所示。在基准位置,物镜14的顶部低于突起的顶部。因此,可以防止遮光板47接触物镜14并划伤它。应该注意,如果由于振动等引起物镜14接触遮光板47,则这种接触只是点接触,因此可以使物镜14的划伤最小。
接着,参考附图13描述开始播放光盘D的操作。在将播放开始信号等施加给微型计算机61时,在时间t5时微型计算机61检测到检测开关54接通并且光学拾取器11处于在光盘D的最内周边的引入读位置。同时,在遮光板47从它罩住物镜14的位置移到露出物镜的位置时,微型计算机61将反向偏压施加给聚焦驱动器64以将物镜14从附图7和8所示的基准位置移到停止位置以防止遮光板47接触并划伤物镜14。接着,在时间t6时,微型计算机61接通驱动马达35以旋转进给螺杆22。因此,通过传动装置51连接到进给螺杆22的滑动部件24开始在附图11的箭头A2的方向移动。即,安装在滑动部件24上的遮光板47开始从它罩住物镜14的位置移到露出物镜的位置。
在滑动部件24已经在附图11中的箭头A2的方向移动并且遮光板47已经移动到它露出物镜14的位置时,在附图10中的时间t7上检测到开关54切断。一旦检测到检测开关54切断,微型计算机61拉进物镜14以使光学拾取器11能够读记录在光盘D的引入区中的信息信号(尤其是TOC)。即,给聚焦驱动器64施加反向偏压和偏压。因此,物镜14移动到聚焦控制位置、停止位置,然后移到焦点位置,如附图7和8所示。此后,如附图9所示移动机构12准备读记录在光盘D中的信息信号。这时,光学拾取器11几乎设置在光盘D的引入区的中心,因此容易读取TOC而不需要对光学拾取器11进行任何操作。
已经描述的光盘驱动单元1不需要象在常规的光盘驱动单元中那样在不使用时为防止外物比如灰尘附着在光学拾取器11的物镜14上而用于容纳光学拾取器11的隔室。在前述的根据本发明的光盘驱动单元1中,通过进给螺杆22移动遮光板47以罩住或露出物镜14,该进给螺杆22在光盘D的径向上移动光学拾取器11,由此可以将光学拾取器11设计成紧凑且简单,并且防止外物比如灰尘附着到物镜14上。此外,光盘驱动单元1可以在移动机构12中使用比如在许多较小的便携式装置中使用的进给螺杆22,这种移动机构12在光盘D的径向上馈送光学拾取器11,并且还使用防止外物比如灰尘附着到物镜14上的遮光板47。由于在移动遮光板47以罩住或露出物镜14时物镜14远离开光盘D,因此可以防止遮光板47接触并划伤物镜14。
注意,仅在通过遮光板47罩住或露出物镜14和物镜14被拉进到如在下文将要描述的光学拾取机构中的停止位置时,才可以给聚焦驱动器64施加反向偏压。
现在参考附图14,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这个光学拾取装置或机构以标号110总体表示。如附图14所示,光学拾取机构110包括从光盘D读信息的光学拾取器111、在光盘D的径向上移动光学拾取器111的移动机构112和可移动地支撑光学拾取器111和移动机构112的底座113。
如附图14所示,光学拾取器111在附图14中的箭头B1和B2的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在底座113中的开口116中。光学拾取器111具有包括物镜118、驱动单元(未示)和覆盖驱动单元的封盖120的光学系统(未示),该驱动单元在与光轴正交的方向上并且在物镜118的光轴上移动物镜118。
该光学系统包括发射激光的光源、一起形成光路的一组透镜和检测来自光盘D(未示)的返回光的光电检测器。此外,驱动单元包括保持物镜118的透镜架、可移动地支撑透镜架的支撑机构和电磁地驱动透镜架的电磁电路(未示)。封盖120由例如树脂形成为基本为箱状,如附图14所示,并且在其上具有基本矩形的开口121,通过该开口121物镜118对着光盘D。
如附图14所示,移动机构112包括支撑光学拾取器111的支撑部件123、支撑支撑部件123以在光盘D径向上可移动的导向轴124、导向支撑部件123使其移动的导轨125、传输支撑部件123的滑动部件126、相对于支撑部件123在导向轴124的轴向作用于滑动部件126的螺旋弹簧127、驱动滑动部件126的传动齿轮128和旋转传动齿轮128的驱动马达129。
如在附图14和15所示,支撑部件123具有安装在其主表面上的光学拾取器111。在其上还形成了一对机架131,每个机架在其上形成了可动地插入导向轴124的通孔。支撑部件123进一步还具有可滑动地啮合导轨125的导向凹进部分132。支撑部件123在它的一端与齿条133整体地形成在一起,该齿条133与传动齿轮128可动地啮合。
如附图14所示,齿条133与导向轴124的轴线平行地形成。齿条133具有一对与滑动部件126啮合的啮合部件135和保持器136,螺旋弹簧127在它的一端上钩住到该保持器137上。
如附图14所示,导向轴124穿过形成在底座113中的开口116设置,该开口116的轴线平行于光盘D的半径。在它的相对端上它分别固定到具有夹具(未示)的底座113。
导轨125由树脂形成为线型,如附图14所示。它与导向轴124的轴线平行并且沿着在底座113中的开口116的一个横向边缘形成。导轨125可滑动地啮合在支撑部件123的导向凹进部分132上,如附图15所示。
如附图16所示,滑动部件126具有在其上与导向轴124的轴线平行地形成的齿条138。滑动部件126安装有齿条138,该齿条138相对于支撑部件123的齿条133摆动大约半个齿厚。滑动部件126在其中形成了一对啮合孔140,在该啮合孔中啮合了在支撑部件123的齿条133上形成的啮合部件135,如附图14所示。此外,在接近它的主表面的中心滑动部件126形成有开口141,在该开口141中设置了螺旋弹簧127。在开口141的一端上形成了保持器142,螺旋弹簧127在其另一端上啮合在该保持器142上。
如在附图14中所示,螺旋弹簧127在其一端啮合在保持器136上而在其另一端上啮合在保持器142上,该保持器136设置在支撑部件123的齿条133上,而保持器142设置在滑动部件126上。螺旋弹簧127通过它的弹性相对于支撑部件123的齿条133在平行于导向轴124的轴线的箭头B1的方向上作用于滑动部件126。因此,螺旋弹簧127使滑动部件126的齿条138和支撑部件123的齿条133在取消反冲的方向上作用于传动齿轮128。即,由于螺旋弹簧127作用于齿条133和138以使齿条138相对于上述的齿条133摆动半个齿厚,因此在支撑部件123和滑动部件126的两个齿条133和138通过传动齿轮128驱动分别朝外或内周边侧移动时不会产生反冲,因此支撑部件123和滑动部件126以相对较高的精度移动。
如附图14所示,光学拾取机构110也具有遮光板机构145,该遮光板机构145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罩住位置和露出位置的遮光板146,在罩住位置中它罩住在光学拾取器111中与光盘D相对的物镜118一侧,在露出位置中它露出物镜118。在该设备处于等待播放的状态时希望遮光板146能够防止在该设备内的空气流中的灰尘附着到与光盘D相对的物镜118的表面上。
如附图14和17所示,遮光板机构145包括罩住物镜118的遮光板146、可转动地支撑着遮光板146的枢轴147和使遮光板146处于露出物镜118的位置的拉螺旋弹簧148。
如附图14所示,遮光板146由如下部分组成:罩住在光学拾取器111的封盖120中的开口121的遮光板部分151、可转动地支撑着枢轴147的枢轴支撑部分152、可滑动地啮合在封盖120上以导向遮光板部分151的导向部分153和在附图14中的箭头C1和C2的方向上转动遮光板部分151的传动部分154。
遮光板部分151形成为基本板状形状,并在封盖120上滑动以罩住或露出在封盖120中的开口121。枢轴支撑部分152整体地形成在遮光板部分151的一端上并在其中形成了轴孔,在该轴孔中遮光板47可转动地插入。导向部分153形成为基本成C-形截面,并可滑动地啮合在基本圆形导向部件155上,圆形导向部件155从封盖120的周边凸伸并与其成一体。传动部分154形成在枢轴支撑部分152的一个位置上,在该位置上它对着形成在底座113上的传动突起156,如附图14所示。在光学拾取器111移动记录面积的最内周边时,即,移动到光盘D的引入区,传动部分154紧靠传动突起156以绕枢轴147的轴线旋转枢轴支撑部分152。
枢轴147竖立在支撑部件123上并可转动地插入在遮光板146的枢轴支撑部分152上的轴孔中。从附图14中可看出,拉螺旋弹簧148在其一端上钩住设置在支撑部件123上的保持器158,而在它的另一端上钩住到形成在遮光板146的枢轴支撑部分152的保持器159。
此外,移动机构112具有检测机构161以检测光学拾取器111何时移到光盘D的引入区,如附图14所示。检测机构161由检测或限制开关162和开关对应部件164组成,该检测开关162检测光学拾取器111是否处于读光盘D的引入区的位置,而开关对应部件164推检测开关162的传感部件163。
检测开关162安装到带有传感部件163的支撑部件123,该传感部件163与光学拾取器111的移动方向正交。此外,开关对应部件164从底座113凸伸并与其形成一体以在光学拾取器111的移动方向上延伸。更具体地说,在光学拾取器111已经几乎移到引入区的中心以读光盘D的TOC时,通过开关对应部件164推压检测开关162的传感部件163,由此检测开关162检测到光学拾取器111处于读光盘D的引入区的位置。
如前文参考附图5所述,通过检测开关162产生的检测信号输送给检测机构161然后,微型计算机61通过定时器62开始对预定长度的时间的计数。驱动马达129在预定长度的时间内驱动支撑部件123以将遮光板146从露出位置移动罩住位置。
在底座113上,设置光盘旋转驱动机构以旋转光盘D。光盘旋转驱动机构由在其上设置光盘D的光盘托160和旋转光盘托160的主轴马达(未示)构成,如附图17所示。
在如上文所构成的光学拾取机构110中,在从光盘D读信息时,移动机构112沿导向轴124和导轨125移动支撑部件123,由此光学拾取器111在光盘D上径向地移动。
如附图17所示,在光学拾取机构110中,在光学拾取器111在光盘D的径向上已经移到基本在光盘D的引入区的中心的读位置时,遮光板146的传动部分154紧靠在底座113上的传动突起156。这时,检测开关162的传感部件163受到设置在底座113上的开关对应部件164的挤压。因此,检测开关162将检测信号输送给对预定长度的时间计数的微型计算机61。驱动马达129在预定长度的时间中连续地运行以在预定长度的时间上进一步移动光学拾取器111,如附图18所示。因此,遮光板146通过拉螺旋弹簧148在箭头C2的方向上移动。在光学拾取机构110中,在光学拾取器111已经移到光盘D的最内周边时,遮光板146旋转到罩住在封盖120中的开口121的罩住位置,如附图18所示。因此,它可以防止灰尘附着到物镜118上。
注意,对于在检测开关162接通之后直到经过了预定长度的时间的期间,即遮光板146从罩住物镜118的位置移动到露出位置的期间,微型计算机61将反向偏压施加到聚焦驱动器64,如附图6所示。因此,物镜118将物镜118移动到距离光盘D最远的位置和在封盖120内的停止位置,如附图7和8所示。因此,在遮光板146从它露出物镜118的位置移动罩住位置时,遮光板146可以防止接触和划伤物镜118。在经过了预定长度的时间之后,微型计算机61不给聚焦驱动器64施加电压(或说向其施加0伏特电压)。因此,物镜118从停止位置返回到基准位置,如附图7和8所示。因此,它可以防止遮光板146接触和划伤物镜118。应该注意的是,如果物镜118接触到遮光板146,这种接触也仅仅是点接触,因此可以使物镜118的划伤最小。
在光学拾取机构110中,在光学拾取器111已经移进位于记录面的内周边的且记录了TOC的引入区时,遮光板146旋转到露出位置,并且光学拾取器111的物镜118对着光盘D,在这种位置下光学拾取器111准备从光盘D读信息。如附图17所示,在遮光板146已经移到露出位置时光学拾取器111从光盘D读信息信号。
在这种情况下,在将读开始信号输送给微型计算机61时,检测开关162接通,由此微型计算机61将检测到光学拾取器111的遮光板146处于它罩住物镜118的位置。同时,微型计算机61将反向偏压施加给聚焦驱动器64以将物镜118从基准位置移到如在附图7和8中所示的停止位置,由此防止在遮光板146从它罩住物镜118的位置移到露出位置时遮光板146接触物镜118。微型计算机61通过定时器62对预定长度的时间进行计算。在微型计算机61检测已经经过了预定长度的时间时,检测开关162切断,它使物镜118停住,因此可以读记录在光盘D的引入区中的信息信号(特别是TOC)。即,给聚焦驱动器64施加反向偏压和偏压。因此,物镜118移动到聚焦控制位置、停止位置,然后移动如附图7和8所示的焦点位置。这之后,移动机构112准备读记录在光盘D中的信息信号。光学拾取器111位于光盘D的引入区的中心附近,因此光学拾取器111能够容易地开始读TOC而不必做移动光学拾取器111进行任何操作。
上述的通过仅在遮光板151的打开或关闭时给聚焦驱动器64施加反向偏压来将物镜118停到停止位置的操作可用于如下的光学拾取装置,这种光学拾取装置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
现在参考附图9,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这种光学拾取装置或机构以参考标号201总体地表示。如图所示,光学拾取机构201包括具有物镜214的光学拾取器211、在与光盘D的径向平行箭头C1和C2的方向上移动光学拾取器211的移动机构212和可移动地支撑光学拾取器211和移动机构212的底座213。
如附图20所示,光学拾取器211可动地设置在底座213的开口216中。光学拾取器211由包括物镜214、在与物镜214的光轴平行的聚焦方向和与光轴正交的跟踪方向上移动物镜214的驱动块和覆盖驱动块的封盖218。
光学拾取器211的驱动块包括支撑物镜214的透镜架、可动地支撑透镜架的支撑机构和电磁地移动物镜214的电磁电路。此外,光学系统包括发射激光的光源、一起形成光路的一组透镜和检测来自光盘D的返回光的光电检测器。在光学拾取器211中,从半导体激光器等中发射的光束通过物镜214集中并投影到光盘D的信号记录表面上,通过光电检测器检测来自光盘D的信号记录表面的返回光。由此记录在光盘D上的信息信号被读取。此外,在读记录在光盘D中的信息信号时,驱动块在控制物镜214的聚焦和跟踪的聚焦和跟踪方向上移动物镜214。
封盖218由树脂材料比如ABS树脂一般形成为箱体形状,这种箱形的顶部一般平行于光盘D的记录表面。在它的中心附近封盖218形成有开口220,通过该开口220物镜214对着光盘D的记录表面,如附图19所示。开口220一般形成为椭圆形,该椭圆形的长轴在光盘D的径向上延伸。
如附图19所示,移动机构212包括支撑光学拾取器211的支撑部件221、支撑支撑部件221以在光盘D径向上可移动的导向轴222、引导正移动的支撑部件221的导轨223、承载支撑部件221的滑动部件224、相对于支撑部件221在导向轴222的轴向作用在滑动部件224的螺旋弹簧225、驱动滑动部件224的传动齿轮228和通过齿轮系旋转传动齿轮226的驱动马达228。
如在附图20所示,支撑部件221具有安装在其主表面上的光学拾取器211。它包括机架231和可移动啮合在导轨223上的一对导轨部件232,通过该机架231可移动地插入导向轴222,。如附图20所示,支撑部件221在它的一端上与齿条223形成一个整体,该齿条223与传动齿轮226可移动地啮合。
如附图20所示,齿条233与导向轴222的轴线平行地形成。齿条233具有可移动地啮合在滑动部件224上的一对啮合部件235和236和螺旋弹簧225的一端上钩住到其上的保持器237。此外,在齿条233的端部(在光盘D的外周边侧上)形成的凸齿238基本为三角形,它的齿厚接近在附图21和22中的其它齿239的一半,因此支撑部件221的齿条233容易与传动齿轮226分离并脱离。
如附图20所示,支撑部件221在它的对应于光盘D的内周边的位置上形成了内周边侧止动器241,该内周边侧止动器241限制支撑部件221在箭头C1的方向上移动。内周边侧止动器241从支撑部件221凸伸出来并与其形成一体以在平行于支撑部件221的移动方向上延伸。此外,在开口216的内周边侧上在它的一个横向边缘上切割底座213(以参考标号242表示)。在支撑部件221上形成的内周边侧止动器241进入并紧靠切口242的内端,由此限制支撑部件221朝光盘D的内周边移动。
如附图20所示,支撑部件221在它的对应于光盘D的内周边的位置上形成了外周边侧止动器243,该外周边侧止动器243限制支撑部件221在箭头C2的方向上移动。外周边侧止动器243从支撑部件221凸伸出来并与其形成一体以在平行于支撑部件221的移动方向上延伸。此外,在开口216的外周边侧上在它的另一个横向边缘上切割底座213(以参考标号244表示)。在支撑部件221上形成的外周边侧止动器243进入并紧靠切口244的内端,由此限制支撑部件221朝光盘D的外周边移动。
如附图19所示,导向轴222设置在底座213中的开口216上,并且它的轴线平行于光盘D的半径。在它的另一端上它固定到底座213。
如附图19和20所示,导轨223平行于导向轴222的轴线并沿着在底座213中的开口216的一个横向边缘形成。导轨223具有在其上可移动地啮合的支撑部件221的导轨部件232以限制支撑部件221绕导向轴222的轴线自由移动。
如附图19所示,滑动部件224具有与导向轴222的轴线平行形成的齿条246,它设置在带有齿条246的支撑部件221,该齿条246与支撑部件221的齿条233齐平。在滑动部件224中形成有啮合开口248和249,在这两个开口中在支撑部件221的齿条233上的啮合部件235和236分别与其啮合以可与导向轴222的轴线平行地移动。
如附图19和21所示,滑动部件224在其上整体形成了一对定位销250,该定位销250与在支撑部件221的齿条233上的啮合部件中的一个部件(236)靠紧以相对齿条233限制滑动部件224的位置。此外,在滑动部件224上沿齿条246整体地形成了一个与传动齿轮226可动地啮合的导向部件252,并且在其上还整体地形成有保持器253,螺旋弹簧225钩到该保持器上。
螺旋弹簧225在它的一端上钩住支撑部件221的齿条233上的保持器237,而在它的另一端上钩住滑动部件224的保持器253,如附图19所示。因此,螺旋弹簧225通过它自身的弹性朝支撑部件221的齿条233并平行于导向轴222的轴线的箭头C2的方向上作用于滑动部件224。
如附图19所示,传动齿轮266具有与支撑部件211和滑动部件224的齿条233和246分别啮合的传动部分255。传动齿轮226还在其自由端附近的部分上也形成有导向槽256,在导向槽256中滑动部件224的导向部件252可移动地啮合,如附图19所示。传动部件226和传动齿轮系通过导向轴222可转动地设置在底座213上。传动马达228设置底座213上并与齿轮系啮合。
如附图19所示,移动机构212包括遮光板258,该遮光板可移动到它罩住光学拾取器211的物镜214的一侧(与光盘D相对的一侧)的位置和露出物镜214并且该物镜214由此对着光盘D的位置。
遮光板258由树脂材料比如POM(聚甲醛)形成为基本矩形,它的面积足够大以覆盖在封盖218中的开口220,如附图19所示。遮光板258与滑动部件224整体地形成,在遮光板258和滑动部件224之间具有一对线性弹性连接部件259,如附图19所示。通过连接部件259的弹性它使遮光板258处于封盖218之上。
如附图19和20所示,移动机构212包括检测光学拾取器211已经移到在其中记录TOC的光盘D的引入区的内周边侧的检测机构260。检测机构260包括设置在支撑部件221上的传感部件261和检测传感部件何时紧靠检测开关262本身的检测或限制开关262。传感部件261从支撑部件221的底部附近的部分凸伸并整体地形成以在光学拾取器211的移动方向上延伸。在光学拾取器211的物镜214已经移动光盘D的引入区的径向中心附近时,在传感部件261紧靠检测开关262的位置中检测开关262设置在固定底座213的电路板上。在光学拾取器211已经移到光盘D的引入区的径向中心附近时,通过传感部件261挤压检测开关262以产生检测信号。
注意,正如前文参考附图5已经描述,通过检测开关262所产生的检测信号输送给微型计算机61。一旦从检测开关262接收到检测信号,微型计算机61通过定时器62开始对预定长度的时间进行计数,并在预定长度的时间中驱动驱动马达228以在预定的距离上将滑动部件224移到支撑部件221的齿条233,由此将齿条258移到它覆盖在封盖218中的开口220的位置。
如下文所述,如上所构造的光学拾取机构201使遮光板258罩住或露出作为光学拾取器211的物镜214。
首先,在光学拾取机构201的播放等待位置中,光学拾取器211设置在光盘D引入区的内周边侧。如附图23所示,通过遮光板258罩住在封盖218中的开口(即物镜214)。因此,在播放等待位置中时,遮光板258可以防止灰尘附着到在光学拾取机构201中的物镜214上。在光学拾取机构201中,在播放等待位置中时,支撑部件221的齿条223脱离传动齿轮226,同时在其上安装了传动齿轮226的滑动部件224的齿条246与传动齿轮226啮合,如附图23所示。
接着,一旦光学拾取机构201开始播放光盘D,通过传动齿轮226在箭头C2的方向上移动其齿条与传动齿轮226啮合的滑动部件224,在箭头C2的方向上将遮光板258移到它露出在封盖218中的开口220的位置,由此物镜214对着光盘D,如附图24所示。此外,在光学拾取机构201中,在滑动部件224在箭头C2的方向上移动时,在滑动部件224上的定位销250紧靠在支撑部件221的齿条223上的啮合部件236,如附图24所示。
在光学拾取机构201中,在定位销250紧靠啮合部件236时,螺旋弹簧235通过它的弹性在箭头C2的方向上作用于支撑部件221。因此,在光学拾取机构201中,支撑部件221的齿条233与传动齿轮226啮合以使支撑部件221的齿条233的齿与滑动部件224的齿条246的齿对齐,这些齿与传动齿轮226的齿啮合,如附图25所示。这时,由于齿条233与传动齿轮226啮合,因此支撑部件221在箭头C2的方向上错开非常短的距离d。因此,在移动拾取机构212中,在支撑部件221在箭头C2的方向上错开距离d时,啮合部件236从定位销250移开距离d,如附图25所示。从附图25中可以看出,在移动机构212中,随着啮合销236由此从定位销250移开时,螺旋弹簧225的作用力或弹性将会使在支撑部件221和滑动部件224的相应的齿条223和246和传动齿轮之间的反冲消失。
如附图26所示,在光学拾取机构201中,在从光盘D的记录区读信息信号时,由于通过螺旋弹簧225的作用力取消了反冲,因此通过移动机构212能够以高精度在箭头C1和C2的方向上移动光学拾取器211。因此,可以精确地读信息信号。
如附图24所示,在光学拾取机构201中,在光学拾取器211在箭头C1的方向上进一步移动时,在支撑部件221上的止动器241进入并与切口242的内端紧靠,由此限制了支撑部件221移动。这时,支撑部件221的传感部件261紧靠检测开关262,该检测开关262由此接通以检测光学拾取器是否已经移到引入区。检测开关262将检测信号输送给微型计算机61。微型计算机61通过定时器62在预定长度的时间内驱动驱动马达228。因此,在移动机构212中,限制支撑部件221移动以使支撑部件221的齿条233的齿238与传动齿轮226分开并使齿条233从传动齿轮226脱离,如附图24所示。
在光学拾取机构201中,由于限制了支撑部件221的移动,因此通过传动齿轮226在箭头C1的方向上在由定时器62所计时的预定长度的时间中,只有滑动部件224逆着螺旋弹簧225的作用力移动,如附图23和24所示。因此,在移动机构212中,在C1的方向上相对于支撑部件221移动滑动部件224以在箭头A1的方向上在滑动部件224上移动遮光板258,如附图23和24所示。因此,遮光板258移动到它罩住光学拾取器211的物镜214的位置。
在此应该注意,为将遮光板258移动在附图23中所示的罩住位置或者在附图24中所示的露出位置,微型计算机61给如在附图6中所示的聚焦驱动器64施加反向偏压。然后,聚焦驱动器64将物镜214移到在封盖218里面的停止位置,在该停止位置中它距离光盘D最远,如图7和8所示。因此,在遮光板258移到它露出物镜214的露出位置或罩住位置时,可以防止遮光板258接触并划伤物镜214。在经过了预定长度的时间时,微型计算机61不给聚焦驱动器64施加电压(例如施加0伏特电压)。因此,物镜214从停止位置返回到如在附图7和8中所示的基准位置。因此,可以防止遮光板258接触并划伤物镜214。应该注意的是,即使由于振动等缘故使物镜214接触遮光板258时,那么这种接触也仅仅是点接触,因此可以使物镜214的划伤最小。
从上文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在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机构201中,在光学拾取器211的物镜214处于引入区中时,遮光板258肯定处于露出位置,因此光学拾取器211能够精确地读引入区。
在这种光学拾取机构201中,通过遮光板258能够及时地关闭在封盖218中的开口220以放置灰尘附着到物镜214上。
注意,参考上文对实施例的描述光盘D是这样的一种光盘:在其中记录了信息信号并且从该光盘D的内周边的区域开始读的光盘,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在其中记录了信息信号并且从光盘D的外周边的区域开始读的光盘。此外,光学拾取器的开始位置(即播放开始位置)可以处于光盘的内或外周边侧上。此外,可以将移动机构设计为在光学拾取器已经移到外周边位置时遮光板罩住或露出物镜。即,可以将移动机构设计为这样的:在光学拾取器处于外周边位置时,遮光板罩住或露出物镜,因此在移动遮光板以罩住或露出物镜时,将物镜从基准位置移动到它远离光盘的停止位置。
还应该注意,前述的光盘驱动单元被设计成从光盘读信息信号,但是也可以将它设计成将信息信号记录到可记录的光盘或可重写的光盘中。此外,在对着光盘拾取装置的位置中也可以提供磁头机构以将信息信号写到任何其它的光盘比如磁光盘中以及从其中读出信息信号。
工业实用性
如前文所描述,通过在光盘的径向上移动光学拾取器的进给螺杆移动遮光板以使它罩住或露出物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结构上更小且更简单的光盘驱动单元,在这种驱动单元中可以防止任何外物比如灰尘附着到物镜上,与常规的光盘驱动单元不同的是,在不使用该设备时,不需要作为阻止任何外物比如灰尘附着到物镜上的机构的隔室来容纳光学拾取器。
此外,本发明能够防止遮光板接触并划伤或者其它的方式损坏物镜,因为在通过遮光板罩住物镜时从预定的位置进一步使物镜移开光盘。

Claims (21)

1.一种光学拾取装置,包括:
光学拾取器,支撑着该光学拾取器以可沿设置在底座上并在光盘的径向上延伸的线性导轨移动,并且在该光学拾取器上提供有物镜,该物镜将从光源发射的光束聚焦到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
沿光学拾取器的移动方向设置以在光盘的径向上移动光学拾取器的进给螺杆;和
相对于光学拾取器在光盘的径向上可滑动的滑动部件,该滑动部件通过与进给螺杆啮合的传动装置连接到进给螺杆,在该滑动部件上具有能够罩住物镜的遮光板,并通过在未罩住物镜的方向上向遮光板施力的施力件连接到光学拾取器;
该光学拾取器与滑动部件一起移动,在带有啮合的传动装置的进给螺杆旋转时该光学拾取器在光盘的径向上移动,一直移动到通过在底座上的限制器在预定的位置上限制它移动,然后,当进给螺杆进一步旋转时,只有滑动部件逆着施力件的作用力滑动以使遮光板罩住物镜。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取装置,其中施力件提供使滑动部件与光学拾取器一起移动的作用力。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取装置,其中传动装置与滑动部件形成为一体。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取装置,其中传动装置是与滑动部件分开的部件。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取装置,进一步包括移动控制装置,该移动控制装置用于在控制物镜的移动的同时支撑着物镜以至少在物镜的光轴上可移动;
为以遮光板罩住物镜,该移动控制装置从预定的位置移动物镜并进一步远离光盘。
6.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拾取装置,其中在光学拾取器已经移到了在光盘的内或外周边侧上的播放等待位置以便以遮光板罩住物镜时,该移动控制装置从预定的位置移动物镜并进一步远离光盘。
7.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取装置,其中预定的位置比物镜聚焦控制位置更加远离光盘。
8.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取装置,其中预定的位置是切断电源的位置。
9.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取装置,其中移动控制装置控制在工作距离上彼此不同的至少两种类型的光盘的聚焦。
10.一种记录器和/或播放器,包括:
光学拾取器,支撑着该光学拾取器以可沿设置在底座上并在光盘的径向上延伸的线性导轨移动,并且在该光学拾取器上提供有物镜,该物镜将从光源发射的光束聚焦到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和
沿导轨移动光学拾取器的移动机构;
该移动机构包括:
沿光学拾取器的移动方向设置以在光盘径向上移动光学拾取器的进给螺杆;和
相对于光学拾取器在光盘的径向上可滑动的滑动部件,该滑动部件通过与进给螺杆啮合的传动装置连接到进给螺杆,在滑动部件上具有能够罩住物镜的遮光板,并通过在未罩住物镜的方向上向遮光板施力的施力件连接到光学拾取器;
该光学拾取器与滑动部件一起移动,在带有啮合的传动装置的进给螺杆旋转时该光学拾取器在光盘的径向上移动,一直移动到通过在底座上的限制器在预定的位置上限制它移动,然后,当进给螺杆进一步旋转时,只有滑动部件逆着施力件的作用力滑动以使遮光板罩住物镜。
11.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器和/或播放器,其中施力件提供使滑动部件与光学拾取器一起移动的作用力。
12.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器和/或播放器,其中传动装置与滑动部件形成为一体。
13.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器和/或播放器,其中传动装置是与滑动部件分开的部件。
14.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器和/或播放器,进一步包括移动控制装置,该移动控制装置用于在控制物镜的移动的同时支撑着物镜以至少在物镜的光轴上可移动;
为以遮光板罩住物镜,该移动控制装置从预定的位置移动物镜并进一步远离光盘。
15.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记录器和/或播放器,其中在光学拾取器已经移到了在光盘的内或外周边侧上的播放等待位置以便以遮光板罩住物镜时,该移动控制装置从预定的位置移动物镜并进一步远离光盘。
16.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器和/或播放器,其中预定的位置比物镜聚焦控制位置更加远离光盘。
17.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器和/或播放器,其中预定的位置是切断电源的位置。
18.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器和/或播放器,其中移动控制装置控制在工作距离上彼此不同的至少两种类型的光盘的聚焦。
19.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器和/或播放器,进一步包括:
形成在设置于底座上并在其上具有导轨的旋转驱动器上的限制器,该旋转驱动器驱动光盘;和
设置在与限制器相对的光学拾取器的某一位置上的止动器;
通过进给螺杆的旋转在滑动部件朝光盘的内周边侧移动时光学拾取器与滑动部件一起移动;和
在光学拾取器与滑动部件在一个方向上一起移动直到止动器紧靠限制器时,限制光学拾取器移动,以及在进给螺杆进一步旋转时,只有滑动部件在逆着弹性部件的力的一个方向上移动以使滑动部件的遮光板罩住物镜。
20.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器和/或播放器,进一步包括:
设置在底座和光学拾取器之中的一个上的检测开关和设置在另一个上的开关对应部件,该开关用于检测光学拾取器何时已经到达在光盘的内周边侧上的预定的位置;和
控制物镜至少相对于光盘的聚焦的聚焦控制器;
在光学拾取器在一个方向上已经与滑动部件一起移动并到达预定的位置时,通过开关对应部件接通检测开关并且将用于聚焦控制的电压的反向电压施加给聚焦控制器以使聚焦控制器使物镜远离光盘移开;和
在给进螺杆进一步旋转预定长度的时间使物镜已经远离光盘时,止动器紧靠限制器以限制光学拾取器移动,并且当只有滑动部件在逆着弹性部件的力的一个方向上移动时,滑动部件的遮光板罩住物镜。
21.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记录器和/或播放器,其中在光学拾取器与滑动部件一起移动并达到预定的位置时,通过开关对应部件接通检测开关并且将用于聚焦控制的电压的反向电压施加给聚焦控制器预定长度的时间以移动物镜远离光盘。
CNB028023692A 2001-07-11 2002-07-11 光学拾取装置和记录器和/或播放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296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211280A JP4337282B2 (ja) 2001-07-11 2001-07-11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211280/2001 2001-07-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65048A CN1465048A (zh) 2003-12-31
CN1232960C true CN1232960C (zh) 2005-12-21

Family

ID=19046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0236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2960C (zh) 2001-07-11 2002-07-11 光学拾取装置和记录器和/或播放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103895B2 (zh)
JP (1) JP4337282B2 (zh)
KR (1) KR100887747B1 (zh)
CN (1) CN1232960C (zh)
WO (1) WO20030072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36691B1 (ko) * 2003-05-31 2005-12-14 주식회사 대우일렉트로닉스 홀로그래픽 롬 시스템
WO2005020218A1 (en) * 2003-08-26 2005-03-03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Drive for disc shaped optical data carrier
JP4063760B2 (ja) * 2003-12-11 2008-03-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KR101036891B1 (ko) * 2004-05-04 2011-05-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디스크 드라이버의 픽업이송 가이드구조
KR100601462B1 (ko) 2004-07-22 2006-07-1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대물렌즈 보호수단이 구비된 광디스크 장치
JP2006252683A (ja) * 2005-03-11 2006-09-21 Teac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
US7346915B2 (en) * 2005-09-09 2008-03-1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mpact and portable optical disc drive
CN101206880B (zh) * 2006-12-22 2011-02-0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光盘驱动器
JP4407744B2 (ja) * 2007-12-05 2010-02-03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5278463B2 (ja) * 2011-02-07 2013-09-04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のドライ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20906B2 (ja) * 1994-06-30 2002-09-03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3513849B2 (ja) * 1996-08-05 2004-03-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US5995467A (en) * 1996-07-25 1999-11-30 Sony Corporation Disc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with a liftable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and coordinated lens shutter
JP2000113483A (ja) * 1998-10-05 2000-04-21 Sony Corp 光ヘッド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0298863A (ja) * 1999-04-09 2000-10-24 Sony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4300689B2 (ja) * 2000-07-31 2009-07-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並びに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30179682A1 (en) 2003-09-25
KR100887747B1 (ko) 2009-03-12
KR20030029935A (ko) 2003-04-16
WO2003007295A1 (fr) 2003-01-23
US7103895B2 (en) 2006-09-05
JP4337282B2 (ja) 2009-09-30
CN1465048A (zh) 2003-12-31
JP2003030881A (ja) 2003-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3356C (zh) 光拾取装置和盘驱动装置
CN1136563C (zh) 记录介质,光盘设备和记录信息的方法
CN1232960C (zh) 光学拾取装置和记录器和/或播放器
CN1110035C (zh) 光盘识别系统
US6646972B2 (en)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optical disc device
CN1198270C (zh) 光信息记录和重放设备
CN1725322A (zh) 光学头、用于装配透镜的设备和方法
CN1235689A (zh) 光拾波装置
CN1084014C (zh) 物镜驱动装置、光学拾波器以及光盘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734656A (zh) 盘驱动装置、盘驱动单元和光头装置
CN1150529C (zh) 光拾取头驱动装置、驱动方法以及包含其的光盘装置
CN1183521C (zh) 光学拾取头装置及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633682A (zh) 物镜驱动装置,光学拾取装置和光学信息记录与/或再现装置
JP2008522336A (ja) 自動ディスク傾き補正の方法及び装置
JP4097414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366304A (zh) 光盘、盘盒和光盘驱动器
CN1725328A (zh) 光学拾取器及其制造方法
JP4081913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及び位置調整方法
CN1243309A (zh) 光盘播放机
JP2006155732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ユニットを備えたディスク装置
KR20050106766A (ko) 광픽업장치
JPS61237236A (ja) 光学式情報記録再生装置の対物レンズ清掃機構
JP3029941B2 (ja) ディスク装置
KR20010019229A (ko) 디스크 드라이버
JPS61237279A (ja)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221

Termination date: 2013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