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11573C - 进气歧管 - Google Patents

进气歧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11573C
CN1211573C CNB018031080A CN01803108A CN1211573C CN 1211573 C CN1211573 C CN 1211573C CN B018031080 A CNB018031080 A CN B018031080A CN 01803108 A CN01803108 A CN 01803108A CN 1211573 C CN1211573 C CN 121157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ock out
suction tude
out drum
main body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80310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92927A (zh
Inventor
月井勉
丸山雅司
秋山佳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929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929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1157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1157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314Materials for intake systems
    • F02M35/10321Plastics; Composites; Rub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006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osition of elements of the air intake system in direction of the air intake flow, i.e. between ambient air inlet and supply to the combustion chamber
    • F02M35/10026Plenum chambers
    • F02M35/10032Plenum chambers specially shaped or arranged connecting duct between carburettor or air inlet duct and the plenum chamber; specially positioned carburettors or throttle bodies with respect to the plenum cha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006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osition of elements of the air intake system in direction of the air intake flow, i.e. between ambient air inlet and supply to the combustion chamber
    • F02M35/10026Plenum chambers
    • F02M35/10045Multiple plenum chambers; Plenum chambers having inner separation wal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006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osition of elements of the air intake system in direction of the air intake flow, i.e. between ambient air inlet and supply to the combustion chamber
    • F02M35/10026Plenum chambers
    • F02M35/10052Plenum chambers special shapes or arrangements of plenum chamber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006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osition of elements of the air intake system in direction of the air intake flow, i.e. between ambient air inlet and supply to the combustion chamber
    • F02M35/10078Connections of intake systems to the engi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091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details of intake ducts: shapes; connections; arrangements
    • F02M35/10111Substantially V-, C- or U-shaped ducts in direction of the flow pat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34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ing intake systems
    • F02M35/10347Moulding, casting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34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ing intake systems
    • F02M35/10354Joining multiple sections together
    • F02M35/1036Joining multiple sections together by welding, bonding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4Intake manifolds
    • F02M35/112Intake manifolds for engines with cylinders all in one li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209Fluid connections to the air intake system; their arrangement of pipes, valves or the like
    • F02M35/10229Fluid connections to the air intake system; their arrangement of pipes, valves or the like the intake system acting as a vacuum or overpressure source for auxiliary devices, e.g. brake systems; Vacuum cha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Characterised By The Charging Evacu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合成树脂制的进气歧管,具有缓冲罐和多个进气管,该多个进气管分别具有在缓冲罐的下部连结的向上方延伸的立管部且被并列配置,从侧面看,在缓冲罐及各立管部之间形成空间,为了能够一边回避大型化一边增大缓冲罐的容量,缓冲罐(20)形成为具有罐主体部(20a)和侧方鼓出部(20b),该罐主体部(20a)沿各进气管(21A~21D)的排列方向(28)延伸且面对这些进气管(21A~21D)的立管部(29A~29D),该侧方鼓出部(20b)沿罐主体部(20a)的排列方向(28)从中间部鼓出,并夹设在设置于排列方向(28)上的中间部的一对的立管部(29B、29C)之间,在所述侧方鼓出部(20b)的两侧、在各立管部(29A~29D)及罐主体部(20a)之间分别形成的一对空间(38)的内端被侧方鼓出部(20b)的两侧壁闭塞。

Description

进气歧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气岐管,该进气岐管具有缓冲罐和并列配置的多个进气管,该缓冲罐接合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多个接合部件而形成、并配置在发动机主体的侧方,该多个进气管分别具有在所述发动机主体相反一侧与缓冲罐的下部连结、并向上方延伸的立管部,从与所述各进气管的排列方向平行方向的侧面看,在所述缓冲罐及各立管部之间形成空间。
背景技术
现有这种的进气岐管,例如:在日本特开平10-299591号公报等已经被公众所知,在该现有技术中,缓冲罐形成为具有沿多个进气管的排列方向较长的长方形的横截面,在该缓冲罐的下部连结着的各进气管的立管部与所述缓冲罐之间,在沿各进气管的排列方向延伸的同时形成两端开放的空间。
在上述现有构造的进气岐管中,没有有效地利用各进气管的立管部及缓冲罐之间的空间,为了一边回避进气岐管的大型化一边增大缓冲罐的容量,希望有效地利用所述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借鉴了这样的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一边回避大型化一边增大缓冲罐的容量的进气岐管。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进气岐管是将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多个接合部件接合而形成的,该进气岐管具有缓冲罐和并列配置的多个进气管,该缓冲罐配置在发动机主体的侧方,该多个进气管分别具有在所述发动机主体相反一侧与缓冲罐的下部连结、并向上方延伸的立管部,从与所述各进气管的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的侧面看,在所述缓冲罐及立管部之间形成空间,其第1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罐形成为具有罐主体部和侧方鼓出部,该罐主体部沿各进气管的排列方向延伸、且面对这些进气管的立管部,该侧方鼓出部通过从沿所述排列方向的罐主体部的中间部向所述发动机主体相反一侧鼓出,与该罐主体部共同形成T字状的横截面形状,该侧方鼓出部夹设在配置于所述排列方向上的中间部的一对进气管的所述立管部之间,所述空间通过所述侧方鼓出部的两侧壁闭塞,据此,在各进气管的立管部及所述罐主体部之间分别形成一对空间。
通过这样的第1特征的构成,从与各进气管的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侧面看,在缓冲罐及各进气管立管部之间形成的空间被分离成两个,通过将缓冲罐的横截面形状做成T字状,从所述侧面看虽然在缓冲罐及所述立管部之间存在与现有同样的空间,但是还能够将以这个空间夹着的部分作为缓冲罐的一部分而有效利用,能够一边回避进气岐管整体的大型化一边增大缓冲罐的容量。而且由于构成缓冲罐一部分的侧方鼓出部的两侧壁被配置在沿进气管的排列方向比进气岐管的两端向内方后退的位置,尽可能抑制从侧方鼓出部的两侧壁而来的放射音向外部泄漏。
还有本发明在上述第1特征的构成的基础上,其第2特征在于,所述侧方鼓出部、进气管的立管部及所述罐主体部通过分别配置在所述两空间内的连结壁连结,通过这样的构成,提高缓冲罐及进气管的刚性,能够降低从进气岐管而来的放射音,而且由于连结壁设置在空间内,不会因为设置了连结壁而使进气岐管大型化。
本发明在上述第2特征的构成的基础上,其第3特征在于,在所述侧方鼓出部的两侧分别配置多个进气管,由所述连结壁连接多个进气管的立管部,通过这样的构成,多个进气管的刚性提高,能够降低从各进气管而来的放射音。
本发明在上述第2或第3特征的构成的基础上,其第4特征在于,所述连结壁被配置在与相互接合的接合部件的接合部交叉的平面上,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提高对应连结壁部分的所述接合部的接合刚性。
本发明在上述第2~第4特征中的任一项的构成的基础上,其第5特征在于,一对连结壁设置在所述空间的如下位置,该位置是使所述空间的顶棚壁及一方的连结壁之间的空间部的容积、两连结壁之间的空间部容积以及所述空间部的底壁及另一方的连结壁之间的空间部的容积相互不同的位置。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使从进气岐管而来的放射音的消音效果更加优秀。
本发明在上述第1特征的构成的基础上,其第6特征在于,在所述侧方鼓出部的端壁外面突出设置格子状的加强筋,该加强筋连接该侧方鼓出部的两侧的所述立管部之间,并与构成缓冲罐的至少一部分的多个接合部件的接合部相连地构成,通过这种的构成,凭借格子状的加强筋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缓冲罐及所述两进气管的连结刚性,据此能够提高进气岐管整体的刚性降低放射音。另外,由于所述加强筋在构成缓冲罐的至少一部分的多个接合部件的接合部相连,能够提高进气岐管具备的接合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刚性。
本发明的上述第1特征的构成的基础上,其第7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罐具有从所述罐主体部的两端向下方鼓出并与所述各立管部的下端连结的一对下方鼓出部,在由这些下方鼓出部夹着的缓冲罐的中央部底壁外面突出设置格子状的加强筋,该加强筋连接所述两下方鼓出部之间,并与构成缓冲罐的至少一部分的多个接合部件的接合部相连地构成,通过这种的构成,由于有效地活用在一对的下方鼓出部之间产生的空间,在缓冲罐的中央部底壁外面突出设置格子状的加强筋,能够一边回避进气岐管的大型化一边大幅地提高缓冲罐的刚性,能够使进气岐管整体的刚性提高降低放射音。另外,所述加强筋在构成缓冲罐的至少一部分的多个接合部件的接合部相连,能够提高进气岐管具备的接合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刚性。
本发明在上述第1特征的构成的基础上,其第8特征在于,在所述罐主体部的所述发动机主体侧的外面上突出设置与构成缓冲罐的至少一部分的多个接合部件的接合部相连的格子状的加强筋,通过这种的构成,在构成缓冲罐的一部分的罐主体部的所述发动机主体侧的外面,由于有效地活用在发动机主体及缓冲罐之间的空间设置格子状的加强筋,能够一边回避进气岐管的大型化一边大幅地提高缓冲罐的刚性,能够使进气岐管整体的刚性提高降低放射音。另外,所述加强筋在构成缓冲罐的至少一部分的多个接合部件的接合部相连,能够提高进气岐管具备的接合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刚性。
本发明在上述第1特征的构成的基础上,其第9特征在于,与多个进气管共同地连接的同时与发动机主体连结的凸缘具有基板、多个连接筒部、多个凸起部和多个放射加强筋,该基板为平板状并与所述各进气管共同地连接设置,该多个连接筒部在所述发动机主体侧的端面上具有环状的密封件安装槽的同时,与各进气管个别地连通并在所述基板上连接设置,该多个凸起部具有用于与所述发动机主体连接的螺栓穿通孔、并形成为筒状的同时,至少在所述各连接筒部相互间的上下位置上分别配置并连接设置在所述基板上,该多个放射加强筋从各凸起部放射状地延伸,并与这些凸起部邻接的所述连接筒部连接,并连接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夹设在凸缘及发动机主体之间的多个密封部件分别安装在所述各密封件安装槽中。
通过这样的第9特征的构成,凭借从各凸起部放射状地延伸连接凸起部及连接筒部的放射加强筋,能够回避凸缘整体的板厚加厚,不增加重量地提高凸缘向发动机主体的连结刚性。而且通过所述各放射状加强筋从凸起部向连接筒部的周围方向作用连接力,通过在连接筒部的发动机主体侧的端面上设置的密封件安装槽中安装着的密封部件可以提高密封性。
本发明在上述第1特征的构成的基础上,其第10特征在于,与多个进气管共同地连接的同时与发动机主体连结的凸缘具有基板、多个连接筒部、多个凸起部和外周加强筋,该基板为平板状并与所述各进气管共同地连接设置,该多个连接筒部在所述发动机主体侧的端面上具有环状的密封件安装槽及内端与该密封件安装槽相连的同时、外端在凸缘的侧面上开口的槽,同时,该多个连接筒部与各进气管个别地连通,并在所述基板上连接设置,该多个凸起部具有用于与所述发动机主体连接的螺栓穿通孔,并形成为筒状,同时,分别配置在至少所述各连接筒部相互间的上下位置上,并连接设置在所述基板的外周上,该外周加强筋将所述连接筒部及所述凸起部相互连接,同时,对于所述连接筒部在所述槽的两侧连接并在所述基板的外周上连接设置;多个密封部件分别安装在所述各密封件安装槽中,该多个密封部件一体地具有嵌入结合在所述槽中的突出部,并夹设在凸缘及发动机主体之间。
通过这样的第10特征的构成,凭借配置在凸缘的外周相互连接各凸起部及所述连接筒部的外周加强筋,能够回避凸缘整体的板厚加厚,不增加重量地提高凸缘向发动机主体的连结刚性。而且对于安装在连接筒部的发动机主体侧的端面上设置的密封件安装槽中的密封部件,由于使密封件安装槽内端相连接的同时外端一体地设置突出部嵌入结合在凸缘的侧面上开口在所述连接筒部的端面设置的槽中,凸缘向发动机主体的连结状态,能够以所述突出部的有无既密封部件的有无从凸缘的外部进行确认。还有由于外周加强筋在槽的两侧与连接筒部连接,既能够防止由于设置所述槽带来的连接筒部的刚性低下,又能够抑制由于密封部件的密封性的降低,能够一边回避凸缘的大型化一边缩短所述槽的长度、缩小密封部件的突出部。
本发明在上述第1特征的构成的基础上,其第11特征在于,在构成所述缓冲罐的一部分的接合部件上形成向该缓冲罐内弯曲的弯曲部,在该弯曲部的外面上设置与具有该弯曲部的接合部件和其他接合部件的接合部相连的加强筋,通过这样的构成,凭借向缓冲罐内弯曲的弯曲部和该弯曲部外面的加强筋,能够提高在面临缓冲罐的部分的接合部件的一部分的刚性,还有由于加强筋连接接合部,以简单的结构提高接合部的对于压力变化的耐压强度,能够提高接合部的耐久性。而且由于面临缓冲罐内配置弯曲部,弯曲部给流通在进气岐管内的进气流带来的影响也小。
本发明在上述第11特征的构成的基础上,其第12特征在于,在具有所述弯曲部的接合部件上形成为了与其他接合部件接合的从所述弯曲部突出的接合凸缘部,通过这样的构成,弯曲部接近一对的接合部件的接合部在一方的接合部件上形成,能够更进一步地提高接合两个接合部件的接合部的耐久性。
本发明在上述第1特征的构成的基础上,其第13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各接合部件的一个上面形成压力变化吸收部,该压力变化吸收部通过挠曲吸收所述缓冲罐内及所述各进气管内的压力变化,通过这样的构成,如果进气岐管内的压力发生变动,压力变化吸收部发生挠曲吸收该压力变化,能够降低在各接合部件的接合部承担的荷载,能够有助于接合部的耐压强度的提高而提高耐久性。
本发明在上述第13特征的构成的基础上,其第14特征在于,在构成所述缓冲罐的一部分的接合部件上形成向该缓冲罐内弯曲的形状的所述压力变化吸收部,通过这样的构成,在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提高接合部的耐久性的同时,由于面临缓冲罐内配置压力变化吸收部,压力变化吸收部给流通在进气岐管内的进气流带来的影响也小。
本发明中的上述、其他的目的、特征及优点,依照附图从在下面详细陈述的适合的实施例的说明中明确地阐述。
附图说明
图1~图8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
图1是发动机主体及进气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节气门体及进气岐管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沿箭头3方向的俯视图。
图4是图1沿箭头4方向看进气岐管的视图。
图5是图4沿箭头5方向的视图。
图6是图5的7-7线的剖面图。
图7是图4的7-7线的剖面图。
图8是图4的8-8线的剖面图。
图9是第2实施例对应图6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8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进行说明,首先在图1中,装载在车辆上的多汽缸例如4汽缸发动机的发动机主体11,具有汽缸体12、曲轴箱13及汽缸盖14,在该发动机主体11的侧面配置着进气装置15。进气装置15具有空气滤清器16、节气门体17和进气岐管18紧凑地构成,该节气门体17连接在空气滤清器16的下部,该进气歧管18连接在该节气门体17上,并对应各气缸与设置在汽缸盖14上的进气口(图中未示)连接。
在图2及图3中,进气岐管18一体地具有配置在发动机主体11的侧方的缓冲罐20和多个例如4根的进气管21A、21B、21C、21D,这4根进气管在与发动机主体11上的汽缸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并列配置、连结汽缸盖14的各进气口及缓冲罐20之间,将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多个例如3个第1、第2及第3接合部件22、23、24例如通过振动熔敷相互地接合而构成。
节气门体17呈向上下延伸的圆筒状,结合在第1接合部件22的上面中央部,控制空气流通量的蝶形节气阀(图中未示)被固定在阀门轴25上,该阀门轴25可自由旋转地被支承在节气门体17上,在该阀门轴25的从节气门体17突出的端部上安装着节气滚筒26。
一起地参照图4~图7,在第1接合部件22的中央部一体地设置为了结合节气门体17的连接筒部22a,与所述连接筒部22a相连接形成进气室27的缓冲罐20通过相互地接合第1、第2及第3接合部件22、23、24而构成。
该缓冲罐20一体地具有罐主体部20a、侧方鼓出部20b和一对的下方鼓出部20c、20c,该罐主体部20a沿着在发动机主体11的侧方汽缸排列方向即各进气管21A~21D的排列方向28长向延伸地被设置,该侧方鼓出部20b从沿该罐主体部20a的所述排列方向28的中间部(在这个实施例中为中央部)向与发动机主体11相反一侧膨胀鼓出,该一对的下方鼓出部20c、20c从罐主体部20a的两端部向下方膨胀鼓出,罐主体部20a及侧方鼓出部20b,在发动机主体11的侧方向汽缸排列方向的延伸部分与从发动机主体11向背离方向延伸部分正交形成T字形的横截面形状地连接设置。
进气管21A下端部在与缓冲罐20具有的下方鼓出部20c相连接的同时,由立管部29A、弯曲管部30A和直管部31A构成,该立管部29A对于罐主体部20a在与所述发动机主体11相反侧向上方延伸,该弯曲管部30A在垂直面内大约90度的范围内弯曲的同时一端在立管部29A的上端连接设置,该直管部31A一端在弯曲管部30A的另一端连接设置大约水平地延伸,向垂直平面的进气管21A的投影图呈大约90度的弯曲形状。
其他的进气管21B,21C,21D也具有立管部29B,29C,29D、弯曲管部30B,30C,30D及直管部31B,31C,31D,与所述进气管21A同样地构成,向垂直平面的进气管21B~21D的投影图呈大约90度的弯曲形状。
在各进气管21A~21D内分别形成进气路32A、32B、32C、32D,从节气门体17被导入进气歧管18中的空气,如图4的虚线箭头所示,在向下方流过缓冲罐20内之后向上方反转分别地被导入进气路32A~32D。还有被导入进气路32A~32D的空气,在流向上方后,改变大约90度的流通方向朝发动机主体11的汽缸盖14一侧大约水平地流通。
可是,缓冲罐20的侧方鼓出部20b夹设于一对进气管21B、21C所具有的立管部29B、29C之间,该一对进气管21B、21C配置在沿各进气管21A~21D的排列方向28的中间部(在这个实施例中为中央部),在与该侧方鼓出部20b的罐主体部20a相反一侧的端壁外面,突出设置格子状的加强筋35,该加强筋35连接所述两立管部29B、29C之间,并与第1及第2接合部件22、23的接合部33以及第2及第3接合部件23、24的接合部34相连。
还有在缓冲罐20两侧具有的下方鼓出部20c、20c之间夹着的部分,缓冲罐20的中央部底壁即罐主体部20a的中央部及侧方鼓出部20b的底壁,形成与下方鼓出部20c、20c相比向上方隆起的形状,在这样的缓冲罐20的中央部底壁上突出设置加强筋36,该加强筋36在连接两下方鼓出部20c、20c之间的同时,与第2及第3接合部件23、24的接合部34相连。
再有在罐主体部20a的发动机主体11侧的外面,突出设置例如遍及其全面的格子状加强筋37,通过所述格子状的加强筋37连接第1及第2接合部件22、23的接合部33以及第2及第3接合部件23、24的接合部34之间。
一起参照图8,在缓冲罐20中的侧方鼓出部20b的两侧配置的各一对进气管21A、21B;21C、21D的立管部29A、29B;29C、29D与缓冲罐20的罐主体部20a之间,在缓冲罐20具有的侧方鼓出部20b的两侧配置形成上下闭合的同时外端开放的空间38、38,该空间38、38的内端分别通过所述侧方鼓出部20b的两侧壁闭塞。
而且在所述空间38、38内,分别配置连接侧方鼓出部20b、各立管部29A、29B;29C、29D及罐主体部20a的上下一对的连结壁39、40;39、40,各连结壁39、40在使空间38的顶棚壁及连结壁39之间的空间部的容积、连结壁39、40之间的空间部容积以及连结壁40及空间38的底壁之间的空间部的容积相互不同的位置上分别被设置。
再有上下一对的连结壁39、40中的上方连结壁39,如在图4中所示,被配置在与第1及第2接合部件22、23的接合部33交叉的平面41上。
在构成进气歧管18的第1~第3接合部件22、23、24中的第3接合部件24中,在构成所述侧方鼓出部20b的底壁的部分,如在图6中所示,形成向缓冲罐20内弯曲的弯曲部42。还有在弯曲部42的外面,设置在所述接合部34相连接的所述加强筋36。而且在第3接合部件24的外周部,一体地形成从所述弯曲部42向外伸出的与第2接合部件23接合的接合凸缘部24a。
在各进气管21A~21D的直管部31A~31D上,共同地且一体地连接设置与发动机主体11的汽缸盖14连接的凸缘45,该凸缘45具有平板状的基板46、连接筒部47A,47B,47C,47D、和多个例如8个凸起部49,49...,该连接筒部47A~47D与各进气管21A~21D的直管部31A~31D个别地连通并在所述基板46上直角地连接,该多个凸起部49,49...在具有为了与发动机主体11的汽缸盖14连接的螺栓穿通孔48并形成为筒状的同时在所述各连接筒部47A,47B,47C,47D相互间的上下位置及基板46的两端位置在该基板上直角地连接设置。
各连接筒部47A~47D,形成为具有向左右长的椭圆形横截面,在这些连接筒部47A~47D的发动机主体11一侧的端面上,设置椭圆形的环状的密封件安装槽50...和内端与各密封件安装槽50...相连接的同时外端在凸缘45的上部侧面上开口的槽51...,一体地具有嵌入结合在槽51...中的突出部52a、夹设在凸缘45及发动机主体11的汽缸盖14之间的密封部件52...例如O形环分别安装在各密封件安装槽50...中。
还有在基板46上,设置从各凸起部49,49...放射状地延伸出的多个放射加强筋53,53...与这些凸起部49,49...邻接的所述连接筒部47A~47D连接的同时,还设置相互地连接各凸起部49,49...和所述各连接筒部47A~47D之间的外周加强筋54,54...,外周加强筋54,54...在所述槽51的两侧与各连接筒部47A~47D的外周相连接。
再有在基板46上,设置加强筋55、55和十字状的加强筋56,该加强筋55、55连结连接筒部47A、47B之间以及连接筒部47C、47D之间,该十字状的加强筋56连结连接筒部47B、47C之间以及外周加强筋54之间。
进气歧管18通过所述凸缘45与汽缸盖14连接,在汽缸体12上,连接着配置在进气歧管18中的缓冲罐20具有的两下方鼓出部20c,20c下方的支撑片67、68,通过这些支撑片67、68下方鼓出部20c,20c被支撑。而且由于缓冲罐20的中央部底壁与所述两下方鼓出部20c,20c相比向上方隆起,在该缓冲罐20的中央部底壁的下方产生空间,该空间应该有效利用,在缓冲罐20的中央部的下方在比两下方鼓出部20c,20c的上方配置附件的一部分例如机油滤清器65,在两支撑片67、68之间被安装在汽缸体12上。
但是沿各进气管21A~21D的排列方向28在进气歧管18的大约中央部被连接着的节气门体17的上端连接着空气滤清器16,该空气滤清器16被设置在偏向于沿进气歧管18的所述排列方向28的进气管21D一侧。然而,在进气管21D的弯曲部30D上突出设置的一对的支撑凸起57、57上连接着支撑片58,在对应进气管21D的部分通过在所述支撑片58上装载在空气滤清器16的下部设置的弹性部件59,空气滤清器16通过节气门体17及支撑片58被平衡良好地支撑。
而且所述支撑凸起57、57与进气管21D的长度方向并列地设置在弯曲管部30D上,所述支撑片58具有沿进气管21D的长度方向的形状与所述支撑凸起57、57连接。据此能够一边抑制支撑片58从进气歧管18的溢出,一边提高支撑片58的安装刚性。
在所述支撑片58上安装着一对的紧固部件61、61,为了导引冷却水等的流体的导管60、60通过这些紧固部件61、61被紧固。
这样由于有效活用支撑空气滤清器16的一部分的支撑片58能够支撑导管60、60,有助于部件个数的减少。而且所述支撑片58形成为沿进气管21D中的弯曲管部30D呈纵截面L字状,通过这样的支撑片58,能够一边抑制支撑片58的大型化一边稳定支撑空气滤清器16及导管60、60。再有由于导管60、60配置在空气滤清器16的下方,能够紧凑地安装导管60,60。
在节气门体17的节气滚筒26上缠绕着的节气门钢丝64,沿各进气管21A~21D的排列方向28被向进气管21A一侧牵引,在进气管21A的弯曲部30A上,设置沿节气门钢丝64的牵引方向即所述排列方向28排列的一对的支撑凸起62,62,通过在这些支撑凸起62、62上连接着的保持支撑片63保持所述节气门钢丝64的外钢丝64a。通过这样的节气门钢丝64的保持构造,能够提高保持支撑片63的向进气歧管18的安装刚性。
再有在具有第1接合部件22的连接筒部22a上,一体地形成图中未示的连接管部71和连接管部72,该连接管部71是为了连接从燃料箱引导被净化的蒸发燃料的导管,该连接管部72是为了连接向制动器用负压助力器引导负压的导管。这些连接管部71、72被配置在缓冲罐20中的侧方鼓出部20b的上方、进气管21B、21C的弯曲管部30B、30C之间,由于在进气管21B、21C的立管部29B、29C之间配置侧方鼓出部20b有效活用在弯曲管部30B、30C之间产生的空间而配置连接管部71、72,能够有助于进气歧管18的小型化。
下面说明第1实施例的作用,进气歧管18接合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第1、第2及第3接合部件22、23、24而形成,由缓冲罐20与多个进气管21A~21D共同构成,该缓冲罐20具有罐主体部20a、侧方鼓出部20b和一对的下方鼓出部20c、20c,该罐主体部20a配置在发动机主体11的侧方,该侧方鼓出部20b从该罐主体部20a的中间部向发动机主体11相反一侧鼓出与罐主体部20a形成T字状,该一对的下方鼓出部20c、20c从罐主体部20a两端部向下方鼓出。一方面,各进气管21A~21D在分别与缓冲罐20的下部即所述下方鼓出部20c、20c连接的同时,分别具有对于罐主体部20a在与所述发动机主体11相反一侧向上方延伸的立管部29A~29D且被并列配置,所述缓冲罐20的侧方鼓出部20b,夹设在配置于各进气管21A~21D的排列方向28上的中间部的一对进气管21B、21C分别具有的立管部29B、29C之间被配置,据此能够谋求缓冲罐20的容量的增大。
而且由于在侧方鼓出部20b的端壁外面突出设置格子状的加强筋35,该加强筋35连结该侧方鼓出部20b的两侧的所述立管部29B、29C之间,并与构成缓冲罐20的至少一部分(在此实施例中为全部)的第1、第2及第3接合部件22、23、24的接合部33、34相连,能够通过格子状的加强筋35大幅度地提高缓冲罐20及两进气管21B、21C的连结刚性,因此能够提高进气歧管18的整体刚性降低放射音。还有由于所述加强筋35的上下两端与接合部33、34相连接能够进一步提高接合部33、34的刚性。
另外由于在两下方鼓出部20c、20c夹着的缓冲罐20的中央部底壁外面突出设置格子状的加强筋36,该加强筋36连结两下方鼓出部20c、20c之间,并与构成缓冲罐20的一部分的第2及第3接合部件23、24的接合部34相连,通过有效活用在一对的下方鼓出部20c、20c之间产生的空间在缓冲罐20的中央部底壁外面上突出设置格子状的加强筋36,能够一边回避进气歧管18的大型化一边大幅地提高缓冲罐20的刚性,可以提高进气歧管18的整体刚性降低放射音。还有通过所述加强筋36的两端与接合部34相连能够进一步提高接合部34的刚性。
再有在罐主体部20a的发动机主体11侧的外面例如整个面上,突出设置与构成缓冲罐20第1~第3接合部件22、23、24的接合部33、34相连的格子状的加强筋37,通过有效活用缓冲罐20及发动机主体11之间的空间而配置的加强筋37,能够一边回避进气歧管18的大型化一边大幅地提高缓冲罐20的刚性,可以提高进气歧管18的整体刚性降低放射音。还有通过所述加强筋37的上下两端与接合部33、34相连能够进一步提高接合部33、34的刚性。
而且如此实施例这样,通过在缓冲罐20的3面上设置格子状的加强筋35、36、37,能够进一步提高缓冲罐20的刚性,进一步有效地地降低放射音,能够进一步提高缓冲罐20整体的接合部33、34的刚性。
可是,从与各进气管21A~21D的排列方向28平行方向的侧面看,在缓冲罐20的罐主体部20a及各进气管21A~21D的立管部29A~29D之间形成的空间38,被缓冲罐20的侧方鼓出部20b一分为二,在侧方鼓出部20b的两侧、各立管部29A~29D及罐主体部20a之间分别形成的一对空间38、38的内端被侧方鼓出部20b的两侧壁闭塞。
因此从与各进气管21A~21D的排列方向28平行方向的侧面看,尽管在缓冲罐20及各立管部29A~29D之间存在与现有同样的空间38、38,还能够将被该空间38、38夹着的部分作为缓冲罐20的一部分有效活用,能够一边回避进气歧管18整体的大型化一边增大缓冲罐20的容积。
而且由于构成缓冲罐20的一部分的侧方鼓出部20b的两侧壁,被配置在沿进气管21A~21D的排列方向28比进气歧管18的两端向内方后退的位置,尽可能抑制从侧方鼓出部20b的两侧壁而来的放射音向外部泄漏的同时,缓冲罐20的成形也容易。即为了增大缓冲罐20的容积,虽然沿排列方向28距离进气歧管18的两端越近配置空间38的内端闭塞位置越有利,但如果这样,从缓冲罐20而来的放射音的泄漏量将会变多。
由于侧方鼓出部20b、进气管21A~21D的立管部29A~29D及罐主体部20a,通过在两空间38、38内分别配置的连结壁39、40;39、40连结,能够提高缓冲罐20及进气管21A~21D的连结刚性,降低从进气歧管18而来的放射音,而且由于连结壁39、40被配置在空间38内,通过设置连结壁39、40不会导致进气歧管18的大型化。
由于在侧方鼓出部20b的两侧配置多个例如各一对的进气管21A、21B;21C、21D,由于通过连结壁39、40连接一对的进气管21A、21B;21C、21D的立管部29A、29B;29C、29D,能够进一步提高这些进气管21A~21D的刚性,更加地降低从各进气管21A~21D而来的放射音。
可是由于所述连结壁39、40中上方的连结壁39被配置在与第1及第2接合部件22、23的接合部33交叉的平面41上,连结壁39能够防止在接合部33的接合被解除的一侧上第2接合部件23的挠曲,提高所述接合部33的接合刚性。
而且由于连结壁39、40被设置在使空间38的顶棚壁及连结壁39之间的空间部的容积、连结壁39、40之间的空间部容积以及连结壁40及空间38的底壁之间的空间部的容积相互不同的位置,据此放射音的消音效果将更加优秀。
在构成进气歧管18的第1~第3的接合部件22~24中的接合部件24上,形成向缓冲罐20内弯曲的弯曲部42,在该弯曲部42的外面,设置与第2及第3接合部件23、24的接合部34相连的加强筋36。
通过这样的弯曲部42及加强筋36,能够提高面临缓冲罐20的部分第3接合部件24的一部分的刚性,还有由于加强筋36与接合部34相连接,以简单的结构提高接合部34的对于压力变化的耐压强度,能够提高接合部34的耐久性。
还有在第3接合部件24的外周部上,形成为了与第2接合部件23接合的从所述弯曲部42突出的接合凸缘部24a,弯曲部42接近一对的接合部件23、24的接合部34在第3接合部件24上形成,能够进一步提高接合着两接合部件23、24的接合部34的耐久性。
而且由于面临缓冲罐20内配置弯曲部42,弯曲部42给流通在进气歧管18内的进气流带来的影响也小。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缓冲罐20中对应侧方鼓出部20b的底壁的部分在第3接合部件24上形成所述弯曲部42,在缓冲罐20内的进气的主流从罐主体部20a流向两下方鼓出部20c、20c,能够更加地减小弯曲部42给进气流带来影响。
与所述各进气管21A~21D共同地连接的凸缘45具有基板46、多个连接筒部47A~47D、多个凸起部49...和多个放射加强筋53...,该基板46为平板状并与所述各进气管21A~21D共同地连接设置,该多个连接筒部47A~47D在所述发动机主体11侧的端面上具有环状的密封件安装槽50,并与各进气管21A~21D个别地连通并连接设置在所述基板46上,该多个凸起部49在分别具有螺栓穿通孔48并形成为筒状的同时,分别配置在至少所述各连接筒部47A~47D相互间的上下位置上并在所述基板46上连接设置,该多个放射加强筋53...从各凸起部49...放射状地延伸与这些凸起部49...邻接的所述连接筒部47A~47D连接并在所述基板46上连接设置。
通过这样构成的凸缘45,能够一边回避凸缘45整体的板厚加厚,一边不增加重量地通过各放射状加强筋53...提高凸缘45向发动机主体11的连结刚性。而且由于通过所述放射状加强筋53...从凸起部49...向连接筒部47A~47D的周围方向的多个部位作用连接力,通过安装在连接筒部47A~47D的发动机主体11侧的端面上设置的密封件安装槽50中的密封部件52还可以提高密封性。
再有由于所述各凸起部49...被配置在基板46的外周,在基板46的外周上连接设置相互连结各凸起部49...与所述各连接筒部47A~47D的外周加强筋54,据此也能够一边回避凸缘45整体的板厚加厚,一边不增加重量地提高凸缘45向发动机主体11的连结刚性。
在所述基板46上,在所述放射状加强筋53...及外周加强筋54之外,还设置了加强筋55、55和十字状的加强筋56,该加强筋55、55连结连接筒部47A、47B之间以及连接筒部47C、47D之间,该十字状的加强筋56连结连接筒部47B、47C之间以及外周加强筋54之间,通过这些加强筋55、55、56能够更加提高凸缘45的刚性。
而且在连接筒部47A~47D的发动机主体11侧的端面上,在环状的所述密封件安装槽50之外,还分别设置内端与该密封件安装槽50相连的同时外端在凸缘45上部侧面开口的槽51,在安装在所述密封件安装槽50中的密封部件52上一体地设置嵌入结合所述槽51的突出部52a,因此凸缘45的向发动机主体11的连接状态,可以通过突出部52a的有无即密封部件52的有无从凸缘52的外部来确认。
还有由于槽51是在凸缘45的上部侧面开口,能够容易地从凸缘45的上方确认密封部件52的突出部52a,使密封部件52有无的确认更加容易。
再有由于外周加强筋54在槽51的两侧与连接筒部47A~47D相连,能够防止由于设置所述槽51带来的连接筒部47A~47D的刚性降低、抑制由于密封部件52的密封性的降低,同时能够抑制凸缘45的大型化,而且可以使槽51的长度缩短使突出部52a形成得小一些。
图9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针对与上述第1实施例对应的部分赋予了同一参照符号。
在构成进气歧管18′的第1~第3接合部件22、23、24′中的第3接合部件24′中,在构成缓冲罐20′具有的侧方鼓出部20b的底壁的部分形成通过挠曲吸收缓冲罐20′内及所述各进气管21A~21D内的压力变化的压力变化吸收部73。该压力变化吸收部73以向缓冲罐20′内弯曲的形状在第3接合部件24′上形成,从该压力变化吸收部73向外突出,在第3接合部件24′的外周部上形成为了与第2接合部件22接合的接合凸起24a。而且在缓冲罐20′的中央部底壁外面突出设置的格子状的加强筋36为了容易地挠曲所述压力变化吸收部73而避开压力变化吸收部73配置。
通过该第2实施例,在第3接合部件24′上形成通过挠曲吸收缓冲罐20′内及所述各进气管21A~21D内的压力变化的压力变化吸收部73,即使在进气歧管18内产生由于发动机的逆火等的压力变化,由于压力变化吸收部73挠曲吸收该压力变化,能够降低在各接合部件22~24′的接合部33、34上负担的载荷,有助于提高接合部33、34的耐压强度提高耐久性。
而且在第3接合部件24′的外周上,形成从压力变化吸收部73向外突出的接合凸起部24a,压力变化吸收部73接近第2及第3接合部件23、24′的接合部34在第3接合部件24′上形成,能够更进一步地提高接合所述接合部34的耐久性。
再有由于面临缓冲罐20′内配置压力变化吸收部73,压力变化吸收部73给流通在进气歧管18内的进气流带来的影响也小。
还有上述压力变化吸收部73可以由多个弯曲部形成,也可以将压力变化吸收部73的壁厚作成比其他部分的壁薄,这样做有利于压力变化的吸收。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基础上进行各种的设计变更。

Claims (15)

1.一种进气岐管,是将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多个接合部件(22、23、24、24′)接合而形成的,该进气岐管具有缓冲罐(20、20′)和并列配置的多个进气管(21A、21B、21C、21D),该缓冲罐配置在发动机主体(11)的侧方,该多个进气管(21A~21D)分别具有在所述发动机主体(11)相反一侧与缓冲罐(20、20′)的下部连结、并向上方延伸的立管部(29A、29B、29C、29D),从与所述各进气管(21A~21D)的排列方向(28)平行的方向的侧面看,在所述缓冲罐(20)及立管部(29A~29D)之间形成空间(38),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罐(20、20′)形成为具有罐主体部(20a)和侧方鼓出部(20b),该罐主体部(20a)沿各进气管(21A~21D)的排列方向(28)延伸、且面对这些进气管(21A~21D)的立管部(29A~29D),该侧方鼓出部(20b)通过从沿所述排列方向(28)的罐主体部(20a)的中间部向所述发动机主体(11)相反一侧鼓出,与该罐主体部(20a)共同形成T字状的横截面形状,所述侧方鼓出部(20b)夹设在配置于所述排列方向(28)上的中间部的一对进气管(21B、21C)的所述立管部(29B、29C)之间;所述空间(38)通过所述侧方鼓出部(20b)的两侧壁闭塞,据此,在各进气管(21A~21D)的立管部(29A~29D)及所述罐主体部(20a)之间分别形成一对空间(3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岐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方鼓出部(20b)、进气管(21A~21D)的立管部(29A~29D)及所述罐主体部(20a)通过连结壁(39、40)连结,该连结壁(39、40)分别配置在所述两空间(38)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岐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方鼓出部(20b)的两侧分别配置多个进气管(21A、21B;21C、21D),由所述连结壁(39、40)连接多个进气管(21A、21B;21C、21D)的立管部(29A、29B;29C、29D)。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进气岐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壁
(39)被配置在与相互接合的接合部件(22、23)的接合部(33)交叉的平面(41)上。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进气岐管,其特征在于,一对连结壁(39、40)设置在所述空间(38)中的如下位置,该位置是使所述空间(38)的顶棚壁及一方的连结壁(39)之间的空间部的容积、两连结壁(39、40)之间的空间部容积以及所述空间(38)的底壁及另一方的连结壁(40)之间的空间部的容积相互不同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岐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方鼓出部(20b)的端壁外面突出设置格子状的加强筋(35),该加强筋(35)连接该侧方鼓出部(20b)的两侧的所述立管部(29B、29C)之间,并与构成缓冲罐(20)的至少一部分的多个接合部件(22、23、24)的接合部(33、34)相连地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岐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罐(20)具有从所述罐主体部(20a)的两端向下方鼓出并与所述各立管部(29A~29D)的下端连结的一对下方鼓出部(20c),在由这些下方鼓出部(20c)夹着的缓冲罐(20)的中央部底壁外面突出设置格子状的加强筋(36),该加强筋(36)连接所述两下方鼓出部(20c)之间,并与构成缓冲罐(20)的至少一部分的多个接合部件(23、24)的接合部(34)相连地形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岐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罐主体部(20a)的所述发动机主体(11)侧的外面突出设置格子状的加强筋(37),该加强筋(37)与构成缓冲罐(20)的至少一部分的多个接合部件(22、23、24)的接合部(33、34)相连。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岐管,其特征在于,与多个进气管(21A、21B、21C、21D)共同地连接的同时与发动机主体(11)连结的凸缘(45)具有基板(46)、多个连接筒部(47A、47B、47C、47D)、多个凸起部(49)和多个放射加强筋(53),该基板(46)为平板状并与所述各进气管(21A~21D)共同地连接设置,该多个连接筒部(47A~47D)在所述发动机主体(11)侧的端面上具有环状的密封件密闭槽(50),同时,与各进气管(21A~21D)个别地连通,并在所述基板(46)上连接设置,该多个凸起部(49)具有用于与所述发动机主体(11)连接的螺栓穿通孔(48),并形成为筒状,同时,至少在所述各连接筒部(47A~47D)相互间的上下位置上分别配置,并连接设置在所述基板(46)上,该多个放射加强筋(53)从各凸起部(49)放射状地延伸,并与这些凸起部(49)邻接的所述连接筒部(47A~47D)连接,并连接设置在所述基板(46)上;夹设在凸缘(45)及发动机主体(11)之间的多个密封部件(52)分别安装在所述各密封件安装槽(50)中。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岐管,其特征在于,与多个进气管(21A、21B、21C、21D)共同地连接的同时与发动机主体(11)连结的凸缘(45)具有基板(46)、多个连接筒部(47A、47B、47C、47D)、多个凸起部(49)和外周加强筋(54),该基板(46)为平板状并与所述各进气管(21A~21D)共同地连接设置,该多个连接筒部(47A~47D)在所述发动机主体(11)侧的端面上具有环状的密封件安装槽(50)以及槽(51),该槽(51)的内端与该密封件安装槽(50)相连接的同时,其外端在凸缘(45)的侧面上开口,同时,该多个连接筒部(47A~47D)与各进气管(21A~21D)个别地连通,并连接设置在所述基板(46)上,该多个凸起部(49)具有用于与所述发动机主体(11)连接的螺栓穿通孔(48),并形成为筒状,同时,至少分别配置在所述各连接筒部(47A~47D)相互间的上下位置上,并连接设置在所述基板(46)的外周上,该外周加强筋(54)将所述连接筒部(47A~47D)及所述凸起部(49)相互连接,同时,对于所述连接筒部(47A~47D)在所述槽(51)的两侧连接,并在所述基板(46)的外周上连接设置;多个密封部件(52)分别安装在所述各密封件安装槽(50)中,该多个密封部件(52)一体地具有嵌入结合在所述槽(51)中的突出部(52a),并夹设在凸缘(45)及发动机主体(11)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岐管,其特征在于,在构成所述缓冲罐(20)的一部分的接合部件(24)上形成向该缓冲罐(20)内弯曲的弯曲部(42),在该弯曲部(42)的外面上,设置与具有该弯曲部(42)的接合部件(24)和其他接合部件(23)的接合部(34)相连的加强筋(36)。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进气岐管,其特征在于,在具有所述弯曲部(42)的接合部件(24)上形成为了与其他接合部件(23)接合的从所述弯曲部(42)突出的接合凸缘部(24a)。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岐管,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各接合部件(22~24′)的一个(24′)上形成压力变化吸收部(73),该压力变化吸收部(73)通过挠曲吸收所述缓冲罐(20′)内及所述各进气管内(21A~21D)的压力变化。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进气岐管,其特征在于,在构成所述缓冲罐(20′)的一部分的接合部件(24′)上形成向该缓冲罐(20)内弯曲的形状的所述压力变化吸收部(73)。
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气岐管,其特征在于,一对连结壁(39、40)设置在所述空间(38)中的如下位置,该位置是使所述空间(38)的顶棚壁及一方的连结壁(39)之间的空间部的容积、两连结壁(39、40)之间的空间部容积以及所述空间(38)的底壁及另一方的连结壁(40)之间的空间部的容积相互不同的位置。
CNB018031080A 2000-09-12 2001-09-04 进气歧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157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77031/2000 2000-09-12
JP2000277031A JP3585818B2 (ja) 2000-09-12 2000-09-12 吸気マニホール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92927A CN1392927A (zh) 2003-01-22
CN1211573C true CN1211573C (zh) 2005-07-20

Family

ID=18762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803108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1573C (zh) 2000-09-12 2001-09-04 进气歧管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644260B2 (zh)
EP (1) EP1318291A4 (zh)
JP (1) JP3585818B2 (zh)
CN (1) CN1211573C (zh)
BR (1) BR0107207B1 (zh)
TW (1) TWI248495B (zh)
WO (1) WO200202303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05828B2 (ja) * 2003-03-31 2009-07-29 スズ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吸気マニホールド
US7082915B2 (en) * 2003-04-07 2006-08-01 Aisa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Resin intake manifold
CN100376782C (zh) * 2003-06-13 2008-03-26 株式会社三国 合成树脂熔接体
JP4328693B2 (ja) * 2004-08-19 2009-09-09 ダイキョーニシカワ株式会社 多気筒エンジンの樹脂製吸気マニホールド
JP2008014222A (ja) * 2006-07-06 2008-01-24 Toyota Motor Corp インテークマニホールド
GB2453121A (en) * 2007-09-25 2009-04-01 Cambridge Consultants Mode select via orientation and/or removable data carrier
JP4837646B2 (ja) * 2007-10-05 2011-12-14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エンジン用吸気マニフォルド
JP5351588B2 (ja) * 2009-03-31 2013-11-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吸気通路構造
EP2530292B1 (en) * 2010-01-28 2017-04-19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Intake manifold
US8191525B2 (en) * 2010-04-26 2012-06-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ystem for improving gas distribution in an intake manifold
US20110277716A1 (en) * 2010-05-17 2011-11-1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Intake Manifold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5912013B2 (ja) * 2010-12-28 2016-04-27 株式会社ミクニ 樹脂製インテークマニホールド
US8839755B2 (en) * 2012-03-23 2014-09-2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lectrically driven vacuum pump for a vehicle
JP2016079897A (ja) * 2014-10-17 2016-05-1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吸気装置
JP6187438B2 (ja) * 2014-11-27 2017-08-30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WO2016171211A1 (ja) * 2015-04-23 2016-10-27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補機取付構造
JP6798410B2 (ja) * 2017-04-28 2020-12-09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インテークマニホールド
JP6538814B2 (ja) * 2017-12-13 2019-07-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吸気マニホールド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63919U (zh) * 1980-10-03 1982-04-16
JPS5763919A (en) 1980-10-06 1982-04-17 Hitachi Ltd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
JPS6469128A (en) 1987-09-10 1989-03-15 Toshiba Corp Radio wave sender of artificial satellite
JPH0639090Y2 (ja) * 1987-10-27 1994-10-12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GB2221954B (en) * 1988-08-16 1992-07-08 Austin Rover Group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nlet manifold
DE19609305A1 (de) * 1995-03-25 1996-09-26 Volkswagen Ag Luftansauganlage für Brennkraftmaschinen
DE19539078A1 (de) * 1995-10-20 1997-04-24 Mann & Hummel Filter Saugrohr
JP3594448B2 (ja) 1997-04-22 2004-12-02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樹脂製インテークマニホールド
JP3894619B2 (ja) * 1997-06-09 2007-03-22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内燃機関用合成樹脂製吸気マニホールド
KR100331454B1 (ko) 1998-09-01 2002-04-09 신구 이이치 다기통 내연기관에 있어서의 관성과급식 흡기매니폴드의 구조및 이 흡기매니폴드에 있어서의 브랜치파이프의 접합방법
JP3533965B2 (ja) * 1998-12-17 2004-06-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樹脂製インテークマニホールド
DE19944855A1 (de) * 1999-09-18 2001-03-22 Mann & Hummel Filter Ansaugeinrichtung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30010309A1 (en) 2003-01-16
EP1318291A4 (en) 2008-02-20
JP3585818B2 (ja) 2004-11-04
US6644260B2 (en) 2003-11-11
CN1392927A (zh) 2003-01-22
BR0107207A (pt) 2002-07-23
JP2002089384A (ja) 2002-03-27
EP1318291A1 (en) 2003-06-11
BR0107207B1 (pt) 2009-05-05
TWI248495B (en) 2006-02-01
WO2002023034A1 (fr) 2002-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1573C (zh) 进气歧管
CN1056218C (zh) 液压机组
CN1250358C (zh) 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991288A (zh) 一体式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
CN1627034A (zh) 热交换器和具有该热交换器的冷却模块
CN1668887A (zh) 整体式热交换器
CN1737355A (zh) 发动机气缸体
CN1110618C (zh) 内燃机的通气室构造
CN1229572C (zh) 燃料喷射式发动机的燃料软管的安装结构
CN1607325A (zh) 弹性连接管
CN1884960A (zh) 油冷却器
CN1314910C (zh) 汽车变速器油冷却器
CN1231729C (zh) 发动机驱动的空调装置
CN1304750C (zh) 机动两轮车的空气滤清器
CN1499071A (zh) 小型车辆中的燃料配管结构
CN1292164C (zh) 发动机进气结构
CN2837762Y (zh) 交换器结构
CN1820130A (zh) 发动机
CN100344867C (zh) 车辆燃料管路结构
CN1292156C (zh) 紧凑的净化空气储气室和汽缸结构
CN2821232Y (zh) 复式旋转式压缩机的储液罐结构
CN201145492Y (zh) 新型摩托车梯形管带式水散热器
CN220726606U (zh) 一种干式安装的新型高效潜水排污泵
CN1244752C (zh) 汽缸结构及模块化净化空气储气室
CN218407598U (zh) 一种发动机进水接管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720

Termination date: 2009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