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37762Y - 交换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交换器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837762Y CN2837762Y CN 200520127918 CN200520127918U CN2837762Y CN 2837762 Y CN2837762 Y CN 2837762Y CN 200520127918 CN200520127918 CN 200520127918 CN 200520127918 U CN200520127918 U CN 200520127918U CN 2837762 Y CN2837762 Y CN 2837762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w deflector
- hole
- running
- hand
- sheath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交换器结构,主要是于上导流片其出、入孔上方套设一下套口口缘具座环的上套体,且于下导流片其出、入孔下方套设一上套口口缘具座环的下套体,并利用该下套体与上套体的迫紧套设,使每组盖合的导流片予以堆栈连通;由此结构,除可使每组盖合的导流片其堆栈连通组装更容易、更快速、不歪斜及不偏移之外,更可节省材料成本及减轻重量的设计,使冷、热交换达更佳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交换器结构,尤其是指一种组装更容易更快速,不会歪斜偏移,又可节省材料成本及减轻重量设计,使冷、热交换效果更佳的一种交换器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现有的交换器结构,如图6~图7所示,该交换器9是由两两对应盖合的导流片91及外部鳍片93所组成,其中,该导流片91上凹设一通槽911,于通槽911两端分别设有凹陷度深于通槽911的出、入通槽912、913,且出、入通槽912、913上分别设有出、入孔914、915,于组装时,其导流片91两两对应盖合,而焊接成型,使其导流片91的出、入通槽912、913与通槽911均相互对应,如此则形成一通道,又,两对应盖合的导流片91合为一组,而交换器是以多数组成型,其每组导流片91以背部相互对应组合,即分别于出、入通槽912、913处对应焊接,如此,组与组之间,则形成容置空间92,该容置空间92可对应置入外部鳍片93而达组装完成。
使用时,于组装后其最顶端的入孔915处注入液体或气体,使其由入通槽913侧的入孔915全部注入导通,再经由每一通槽911将液、气体导送至出通槽912处,以出通槽912的出孔914而导流出去,而整体的流通运作的过程可经由容置空间92内的外部鳍片93来传导,而达成辅助冷却或加热的效果。
然而,上述的现有结构于实际实施使用时,却有如下的缺点急待改善:
1.该两对应盖合的导流片由于需于两端分别凹设有凹陷度深于通槽的出、入通槽,所以导流片的片体本身必须具备相当厚度与延展性,才足以凹设成功,因此反而增加制作时的材料成本与材质可能延展的破裂后果,同时,由于厚度高也会造成其冷热交换的效果不佳。
2.该两对应盖合的导流片,于组装时,是两两对应盖合,以焊接成型为一组,而交换器是以多数组成型,其每组导流片以背部相互对应组合,而分别于出、入通槽处对应焊接,所以要整体竖立对齐并不容易,因此常造成组装费时,而造成人工成本的增加。
于是,本发明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相关行业实际的设计与制造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进,提供一种交换器结构,以期完全改善现有的所有缺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换器结构,使每组盖合的导流片其堆栈连通组装更容易、更快速、不歪斜及不偏移,更可节省材料成本及减轻重量,使冷、热交换达更佳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交换器结构,该交换器主要是由多数组两相对应盖合的上、下导流片及外部鳍片所组成;该上、下导流片上凹设一通槽,于通槽两端分别设有出、入孔,于组装时,每组导流片以背部相互对应组合,而于组与组之间则形成有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对应置入外部鳍片;于上导流片其出、入孔上方套设一上套体,上套体其下套口口缘向外侧延伸形成座环,且于下导流片其出、入孔下方套设一下套体,下套体其上套口口缘也向外侧延伸形成座环,并利用该下套体与上套体的迫紧套设,使每组盖合的导流片予以堆栈连通。
该上、下导流片,其两端于出、入孔外侧可分别具设向盖合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该倾斜面,并延伸形成平贴面,于一端平贴面上具设通孔,而另端平贴面上向盖合方向凸设凸块,两相对应盖合的上、下导流片恰可相互以其凸块套设对方的通孔,予以定位套设盖合。
该上、下套体,其上、下分别各具上、下套口。
该上导流片,其出、入孔的孔缘处可分别向外凸设凸缘,上套体的下套口套设在上导流片其出、入孔上方时,该下套口的内缘恰卡套在上导流片其出、入孔的凸缘外侧,且上套体其下套口的座环恰贴附在上导流片上面。
该下导流片,其出、入孔的孔缘处可分别向外凸设凸缘,下套体的上套口套设在下导流片其出、入孔下方时,该下套体其上套口的内缘恰卡套在下导流片其出、入孔的凸缘外侧,且下套体其上套口的座环恰贴附在下导流片下面。
该下套体,其下套口口缘向下凸设凸缘,而上套体的上套口则成型一对应下套体下套口其凸缘的通孔,恰可供下套体下套口的凸缘迫紧套设,而将每组盖合的导流片予以堆栈连通。
两相对应盖合的上、下导流片其中间通槽内,可置设内部鳍片。
该内部鳍片的沟槽,与通槽同流向。
该上、下套体,可一体成型为一套体。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前视剖面图。
图4: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5: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组合前视剖面图。
图6:现有的立体分解图。
图7:现有的组合前视剖面图。
附图标号:
11上导流片 111通槽
112出孔 113入孔
114倾斜面 115平贴面
116通孔 117凸块
118凸缘 12下导流片
121通槽 122出孔
123入孔 124倾斜面
125平贴面 126通孔
127凸块 128凸缘
2容置空间 3外部鳍片
4上套体 41上套口
42下套口 421座环
5下套体 51上套口
511座环 52下套口
521凸缘 6内部鳍片
61沟槽 7套体
71上套口 711座环
72下套口 721座环
9交换器 91导流片
911通槽 912出通槽
913入通槽 914出孔
915入孔 92容置空间
93外部鳍片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交换器结构,主要是由多数组两相对应盖合的上、下导流片11、12及外部鳍片3所组成;该上、下导流片11、12上分别凹设一通槽111、121,可供容置一内部鳍片6,该内部鳍片6具诸多与通槽111、121同流向的沟槽61,又于通槽111、121两端分别设有出、入孔112、122、113、123,于组装时,每组上、下导流片11、12是以背部相互对应组合,而于组与组之间则形成有容置空间2,该容置空间2可对应置入外部鳍片3;
本实用新型于上、下导流片11、12上的两端,其出、入孔112、122、113、123外侧分别具设向盖合方向倾斜的倾斜面114、124,倾斜面114、124并延伸形成平贴面115、125,于一端平贴面115、125上具设通孔116、126,而另端平贴面115、125上向盖合方向凸设凸块117、127,令两相对应盖合的上、下导流片11、12恰可相互以其凸块117、127套设对方的通孔116、126,并予以定位套设盖合;
另,于上、下导流片11、12其出、入孔112、122、113、123的孔缘处分别向外凸设凸缘118、128,并于上导流片11其出、入孔112、113上方套设一上套体4,且,于下导流片12其出、入孔122、123下方套设一下套体5;其中:
该上套体4,其上、下分别各具上、下套口41、42,而下套口42口缘向外侧延伸形成座环421,令上套体4的下套口42套设在上导流片11其出、入孔112、113上方时,该上套体4其下套口42的内缘恰卡套在上导流片11其出、入孔112、113的凸缘118外侧,且上套体4其下套口42的座环421恰贴附在上导流片11上面;
又,该下套体5,其上、下也分别各具上、下套口51、52,上套口51口缘向外侧也延伸形成座环511,令下套体5的上套口51套设在下导流片12其出、入孔122、123下方时,该下套体5其上套口51的内缘恰卡套在下导流片12其出、入孔122、123的凸缘128外侧,且下套体5其上套口51的座环511恰贴附在下导流片12下面;而下套口52口缘向下凸设一对应上套体4上套口41的凸缘521,令将每组盖合的上、下导流片11、12予以堆栈连通时,该下套体5其下套口52的凸缘521恰可迫紧套设上套体4的上套口41。
于实施组装时,请参阅图1~图3所示,先将每一上、下导流片11、12其上分别具通槽111、121的一面,两两相对应,并置入内部鳍片6,使内部鳍片6的沟槽61与通槽111、121同流向,相互以其一端的凸块117、127套设对方另端的通孔116、126,予以定位盖合,并将盖合成组的上、下导流片11、12周缘予以黏设,再,分别利用上套体4套设在上导流片11上方的两端的出、入孔112、113,使上套体4其下套口42的座环421恰贴附在上导流片11上面,分别利用下套体5套设在下导流片12下方的两端的出、入孔122、123,同样使下套体5其上套口51的座环511恰贴附在下导流片12下面,然后,将每组盖合的上、下导流片11、12堆栈,使每组的下套体5其下套口52的凸缘521迫紧套设在另组的上套体4其上套口41内,最后,于组与组之间的容置空间2内予以组设外部鳍片3,即告完成组装。
另,请再参阅图4~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于上导流片11其出、入孔112、113上方套设的上套体4(如图1所示),与于下导流片12其出、入孔122、123下方套设的下套体5(如图1所示),为一体成型的套体7,该套体7,其上、下分别具上、下套口71、72,而上、下套口71、72口缘均向外侧延伸形成座环711、721,令套体7的上套口71套设在下导流片12的出、入孔122、123下方时,该上套口71的内缘恰卡套在下导流片12其出、入孔122、123的凸缘128外侧,且上套口71的座环711恰贴附在下导流片12上面,同时,令套体7的下套口72套设在上导流片11的出、入孔112、113上方时,该下套口72的内缘恰卡套在上导流片11其出、入孔112、113的凸缘118外侧,且下套口72的座环721恰贴附在上导流片11上面。
于实施组装时,请再参阅图4~图5所示,先将每一上、下导流片11、12其上分别具通槽111、121的一面,两两相对应,并置入内部鳍片6,使内部鳍片6的沟槽61与通槽111、121同流向,相互以其一端的凸块117、127套设对方另端的通孔116、126,予以定位盖合,并将盖合成组的上、下导流片11、12周缘予以黏设,再,分别利用套体7套设在上导流片11上方的两端的出、入孔112、113,使套体7其下套口72的座环721恰贴附在上导流片11上面,分别利用套体7套设在下导流片12下方的两端的出、入孔122、123,同样使套体7其上套口71的座环711恰贴附在下导流片12下面,最后,于组与组之间的容置空间2内予以组设外部鳍片3,即告完成组装。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及实施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由于分别在上、下导流片上,于一端具设通孔,而另端则凸设凸块,使两相对应盖合的上、下导流片恰可相互以其凸块套设对方的通孔,并予以定位套设盖合,所以其互相盖合不会产生歪斜偏移,且组装快速容易。
2.本实用新型由于两相对应盖合的上、下导流片,其两端不需凹设出、入通槽,所以上、下导流片的片体本身可以制作成薄片,不但可以降低材料成本,重量也将大幅减轻,同时,由于厚度变薄也会增加其冷热交换的效果。
3.本实用新型由于于上导流片其出、入孔上方套设一上套体,且于下导流片其出、入孔下方套设一下套体,每组盖合的导流片予以堆栈连通时,利用下套体其下套口的凸缘迫紧套设在上套体上套口内,所以其堆栈连通时相当容易,且不会歪斜偏移。
4.本实用新型由于在两相对应盖合的上、下导流片其中间通槽内,置设沟槽与上、下导流片的通槽同流向的内部鳍片,可以扰流气、液态等流体,增加流经路径,以增加散、吸热效果。
Claims (10)
1.一种交换器结构,该交换器主要是由多数组两相对应盖合的上、下导流片及外部鳍片所组成;该上、下导流片上凹设一通槽,于通槽两端分别设有出、入孔,于组装时,每组导流片以背部相互对应组合,而于组与组之间则形成有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对应置入外部鳍片;其特征在于:于上导流片其出、入孔上方套设一上套体,上套体其下套口口缘向外侧延伸形成座环,且于下导流片其出、入孔下方套设一下套体,下套体其上套口口缘也向外侧延伸形成座环,并利用该下套体与上套体的迫紧套设,使每组盖合的导流片予以堆栈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换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下导流片,其两端于出、入孔外侧可分别具设向盖合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换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倾斜面,并延伸形成平贴面,于一端平贴面上具设通孔,而另端平贴面上向盖合方向凸设凸块,两相对应盖合的上、下导流片恰可相互以其凸块套设对方的通孔,予以定位套设盖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换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下套体,其上、下分别各具上、下套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换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导流片,其出、入孔的孔缘处可分别向外凸设凸缘,上套体的下套口套设在上导流片其出、入孔上方时,该下套口的内缘恰卡套在上导流片其出、入孔的凸缘外侧,且上套体其下套口的座环恰贴附在上导流片上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换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下导流片,其出、入孔的孔缘处可分别向外凸设凸缘,下套体的上套口套设在下导流片其出、入孔下方时,该下套体其上套口的内缘恰卡套在下导流片其出、入孔的凸缘外侧,且下套体其上套口的座环恰贴附在下导流片下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换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下套体,其下套口口缘向下凸设凸缘,而上套体的上套口则成型一对应下套体下套口其凸缘的通孔,恰可供下套体下套口的凸缘迫紧套设,而将每组盖合的导流片予以堆栈连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换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两相对应盖合的上、下导流片其中间通槽内,可置设内部鳍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交换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部鳍片的沟槽,与通槽同流向。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换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下套体,可一体成型为一套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520127918 CN2837762Y (zh) | 2005-09-26 | 2005-09-26 | 交换器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520127918 CN2837762Y (zh) | 2005-09-26 | 2005-09-26 | 交换器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837762Y true CN2837762Y (zh) | 2006-11-15 |
Family
ID=37392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52012791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37762Y (zh) | 2005-09-26 | 2005-09-26 | 交换器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837762Y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69410A (zh) * | 2009-03-13 | 2012-03-07 | 毛里·康图 | 板式换热器和用于改善板式热交换器的耐压性的方法 |
CN102047064B (zh) * | 2008-06-20 | 2012-11-21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热交换器 |
CN102027306B (zh) * | 2008-03-13 | 2013-01-16 | 丹佛斯公司 | 双板热交换器 |
CN101910777B (zh) * | 2008-01-10 | 2013-03-27 | 摩丁制造公司 | 热交换器 |
-
2005
- 2005-09-26 CN CN 200520127918 patent/CN2837762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10777B (zh) * | 2008-01-10 | 2013-03-27 | 摩丁制造公司 | 热交换器 |
CN102027306B (zh) * | 2008-03-13 | 2013-01-16 | 丹佛斯公司 | 双板热交换器 |
CN102047064B (zh) * | 2008-06-20 | 2012-11-21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热交换器 |
CN102369410A (zh) * | 2009-03-13 | 2012-03-07 | 毛里·康图 | 板式换热器和用于改善板式热交换器的耐压性的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837762Y (zh) | 交换器结构 | |
CN101031714A (zh) | Egr冷却器 | |
CN1153897C (zh) | 多气缸发动机中气缸盖的结构 | |
EP1837616A3 (en) | A heat exchanger | |
CN1232794C (zh) | 细直径管换热器 | |
CN1015563B (zh) | 六边四面体构架结构 | |
CN101031768A (zh) | 换热表面 | |
CN1661319A (zh) | 热交换器 | |
CN1483135A (zh) | 层状热交换器 | |
CN200946997Y (zh) | 用一种板型组装出具有对角流及同边流的板式换热器 | |
CN1392927A (zh) | 进气歧管 | |
CN1408999A (zh) | 纵式多气缸发动机的水冷装置 | |
CN1811322A (zh) | 热交换板 | |
CN1598467A (zh) | 热交换器 | |
CN1884960A (zh) | 油冷却器 | |
CN1550674A (zh) | 罗茨泵 | |
CN1553502A (zh) | 散热片结构 | |
CN101028876A (zh) | 栈板结构 | |
CN200981681Y (zh) | 改进的蓄水容器结构 | |
CN1063623A (zh) | 带有格栅的处理塔芯材 | |
CN2310975Y (zh) |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 | |
CN2890822Y (zh) | 具有低流阻结构的可拆板式换热器 | |
CN1712686A (zh) | 车辆的可变进气系统 | |
CN2908871Y (zh) | 扇框结构 | |
CN1920461A (zh) | 多头螺纹式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115 Termination date: 201309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