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908871Y - 扇框结构 - Google Patents

扇框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908871Y
CN2908871Y CNU2006200041040U CN200620004104U CN2908871Y CN 2908871 Y CN2908871 Y CN 2908871Y CN U2006200041040 U CNU2006200041040 U CN U2006200041040U CN 200620004104 U CN200620004104 U CN 200620004104U CN 2908871 Y CN2908871 Y CN 290887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work
fan frame
frame structure
metal material
in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62000410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文豪
孙颂伟
张柏灏
周初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62000410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90887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90887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90887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扇框结构,是包括一框体,所述框体具有一内侧及一外侧,所述内侧界定有容设一扇轮的流道,其中所述框体是为一塑料材质与至少一金属材质组接密合构成,用以减少震动及噪音,并通过金属材质增强框体强度,使所述框体内侧得以径向朝外侧方向扩张至最大,进而令内侧构设的流道得以容设外径较大的扇轮,进以大幅提升整体散热效能。

Description

扇框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扇框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框体由塑料材质与金属材质构成的扇框结构。
背景技术
风扇是风冷散热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散热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散热器中唯一的主动部件;同时,更对散热器的工作噪音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风扇在风冷散热器中凭借自身的导流作用,令空气以一定的速度、一定的方式通过散热片,利用空气与散热片之间的热交换带走其上堆积的热量,从而实现“强制对流”的散热方式。
而一个风扇的强弱取决于风量及风压,风量是指风扇通风面积与所述面积平面速度的积,当平面速度一定时,扇叶叶轮外径越大,通风面积越大,风量则越大。风量越大,冷空气吸热量则越大,空气流动转移时能带走更多的热量,散热效果越明显;风压是指静压与动压的代数和,风压越大,风扇送风能力越强。
因此为了要使整体散热效能提升,不少业者使用大尺寸的风扇来提升散热效率,然因受限于装设风扇的系统空间不大,故并不是所有的系统空间都能装设大尺寸的风扇,然而使用较小尺寸的风扇却达不到预期散热效果。
故发明人发现,如在不改变目前一般扇框尺寸的风扇,使扇框的内侧(即流道)朝外侧(即扇框的外径)径向扩张,意即所述内侧及外侧之间变薄,又换言之在相同尺寸的风扇,所述内侧构设的流道却可以相较于现有技术较大,不仅增加入口及出口面积,更可在扇框的流道内装设外径较大的扇轮,藉以产生更大的流体流动效能。
然而,发明人发现目前一般使用的扇框材质皆为塑料,少部分扇框的材质是采用金属制成,其中所述塑料材质构成的扇框虽然质轻,但是一旦扇框变薄,其强度就会减弱,造成扇框变形,且易因为扇框的长期置在高温的地方而使塑料的扇框变软,影响整体的风扇运作功能。
而所述金属材质的扇框虽然强度够,但是重量重,且流体在经过扇框时与扇框内壁撞击会产生比塑料材质扇框更大的噪音,且成本过高,制造过程亦比塑料材质的扇框来的不易。
于是,有鉴于上述各项缺点,本案的发明人遂竭其心智,以从事所述行业多年的经验,潜心研究加以创新改进,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件扇框结构案,实为一具功效增进的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改变框体的原始尺寸,而使框体的内侧能朝框体的外侧方向作径向扩张至最大,令流道内得装设较大外径的扇轮,进而提升散热特性。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一塑料材质结合至少一金属材质构成的框体,以增强框体强度并减少噪音及震动。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扇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框体,所述框体具有一内侧及一外侧,所述内侧界定一流道,所述流道于所述框体两端分别形成一入口及一出口,所述外侧界定所述框体尺寸;其中所述框体为塑料材质构成,且所述框体上设有至少一供至少一金属材质组接密合的容置部,且框体的内侧朝外侧方向径向扩至最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扇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框体,所述框体具有一内侧及一外侧,所述内侧界定一流道,所述流道于所述框体两端分别形成一入口及一出口,所述外侧界定所述框体尺寸;其中所述框体为塑料材质与至少一金属材质组接密合构成,所述塑料材质与金属材质其中之一开设有至少一受接部,另一则设有对应的至少一卡接部,且框体的内侧朝外侧方向径向扩至最大,并在该流道内装设至少一外径与内侧配合的扇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框体为塑料材质与金属材质或复合材料组接密合构成,不仅增加强度且减少流体撞击框体的噪音及扇轮运转所产生的共振震动。
2.本实用新型的框体为塑料材质与金属材质复合材料组接密合构成,使得强度增加,因此在维持与习知相同外侧的尺寸下,可将框体的内侧朝外侧方向径向扩张到最大,使得内侧的内径相较于现有技术较大,进而增加框体的进、出风面积,令流量及风压得以提升,且内侧所围设的流道得可容设较大外径的扇轮,藉以增加流量。
3.本实用新型的框体为塑料材质与金属材质或复合材料组接密合构成,故当内侧朝外侧方向径向扩张到最大后,框体最短处达到最薄时,可以通过金属材质的支撑,使框体不会变形,改善现有塑料扇框强度不够且容易长期受热而变形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框体因为塑料材质的总体积大于金属材质的总体积,使得框体的重量相较于现有金属扇框较轻,且成本降低,并减少噪音及震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剖面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剖面的局部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态样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另一态样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另一态样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种态样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第二神态样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第三种态样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种态样开设透孔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第二种态样开设透孔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第三种态样开设透孔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扇轮成串接式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风扇特性比较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噪音特性比较图。
附图标记说明:11框体;111内侧;112外侧;113流道;114入口;115出口;118连接件;119扇轮座;12扇轮;13金属材质;131透孔;132凹口;25容置部;26受接部;27卡接部;a,b,c,d最短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扇框结构,图式是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请参阅图1、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如图所示,是包括一框体11,所述框体11具有一内侧111及一外侧112,所述内侧111界定一容设有至少一扇轮12的流道113,所述流道113于框体11的两端分别形成一入口114及一出口115,而所述外侧112则界定所述框体11的尺寸,其中所述框体11为塑料材质构成,所述框体11上设有至少一容置部25,所述容置部25内可容设至少一金属材质13,以令所述金属材质13与框体11组接密合后,所述金属材质13构成所述框体11的内侧111,且与扇轮12相对,进而增强框体11的强度。
所述容置部25是设于框体11的内侧111处、外侧112处或内侧111、外侧112中间处,所述金属材质13对应的组接密合于所述内侧111处、外侧112处或内侧111、外侧112中间处。
上述塑料材质的总体积大于金属材质13的总体积,而所述框体11的内侧111及外侧112之间界定有至少一距离最短处,如图式中框体11的四边箭头a、b、c、d所指处,且所述内侧111是朝外侧112方向径向扩张到最大,意即所述外侧112的尺寸与现有技术相同,但所述内侧111的内径却相较于一般现有技术较大,进而实现所述框体11最短处a、b、c、d达到最薄的型态。
上述塑料材质与金属材质13组接密合为一体后,所述金属材质13的位置,如图1所示的可以设于框体11的内侧111处,令所述金属材质13相对于所述扇轮12,即框体11的内侧由金属材质13构成。
另外如图4所示,所述塑料材质构成的框体11的外侧设有至少一受接部26,而所述金属材质13对应所述受接部26处设有至少一卡接部27,通过卡接部27与受接部26的组接,以使所述金属材质13与框体11紧接密合,且金属材质13同时围设于框体11最短处a、b、c、d。
续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其整体结构与功能及实施型态大致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其不同处是为所述塑料材质构成的框体11呈四隅等间距相对且间隔相邻状,所述四隅分别通过至少一连接件118与一扇轮座119连接,所述扇轮座119上枢设有至少一扇轮12。
上述框体11的四隅分别开设有一不贯穿入口114侧或出口115侧其中之一的容置部25,在本图中表示为不贯穿出口115侧,所述金属材质13是呈一连续状,金属材质13对应所述四隅处的容置部25的不贯穿处分别设有一凹口132,将所述金属材质13套设于容置部25内以与框体11组接密合,所述凹口132则与所述容置部25未贯穿处跨合,所述金属材质13未对应四隅的部位则构成框体11最短处a、b、c、d。
再者上述金属材质13亦可为不连续状,如图6所示,成一对且相对应位置与框体11组接密合,其中之一金属材质13构成框体11最短处a、b,另一则构成框体11最短处c、d;或如图7所示,成两对且相对应位置与框体11组接密合,所述金属材质13分别构成框体11的最短处a、c及b、d。
请再参照图8至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其整体结构与功能及实施型态大致与上述较佳实施例相同,所述金属材质13的位置是介于所述入口114与出口115之间,在此即不赘述相同的构造及其符号表示,其不同处是为,如图8所示,所述金属材质13是位于入口114侧的半段,则另一半段为塑料材质;或如图9所示,所述金属材质13是位于出口115侧(图中无示,请参阅图2所示)的半段,则另一半段为塑料材质;或如图10所示,所述金属材质13是位于所述入口侧114与出口115侧(图中无示,请参阅图2示)的中间段,则框体13其它部位为塑料材质形成。
上述塑料材质的四隅分别开设有多个受接部26,而所述金属材质对应受接部26处则设有凸伸的卡接部27,通过卡接部27与受接部26组接以使金属13材与塑料材质紧接密合,进而构成框体11。
另外上述在本较佳实施的金属材质13上亦可开设多个透孔131,以供流体进入,进而增加入风量(如图11、12、13所示)。
续如图14所示,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框体11内的扇轮12虽然图式为一个单体,但并不局限于此,亦可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串接式的设置。
另外虽无图示但上述几个较佳实施中的容置部25与金属材质13间可涂设接固剂,或者容置部25与金属材质13其中任一设有至少一受接部,另一则设有接固部,以使金属材质13更紧密稳固组接于容置部25内。
再者在上述较佳实施例中,均举塑料材质与金属材质13组接密合为一体的实施,但不仅局限于此,所述塑料材质亦可和强度高于塑料材质的复合材料组接密合,用以替代金属材质,而所述的复合材料可包括聚纤维及/或碳纤维及/或塑纤维及/或碳塑纤维等高强度的复合材料。
请再参阅图15所示,在相同尺寸的风扇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风扇特性比较图,图标中曲线F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风扇特性,曲线F2表示现有的风扇特性,本实用新型由于内侧的内径相较于现有技术较大,且能安装外径较大的扇轮,因此使得整体风扇作动时,流量及风压皆高于现有结构的整体表现。
再者如图16所示,是为噪音特性比较图,图标中曲线F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噪音特性,F2表示现有结构的特性曲线,图标中是取扇轮转速6000转至16000转来说明,本实用新型从6000转至16000转时其噪音值从23dBA~45dBA,反观现有结构的噪音值从26dBA~49dBA,故本实用新型的框体因为由塑料材质与金属材质结合构成,令其噪音值相较于现有技术的较低。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举凡利用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方法、形状、构造、装置所为的变化,皆应包括于本案的权利范围内。

Claims (21)

1.一种扇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框体,所述框体具有一内侧及一外侧,所述内侧界定一流道,所述流道于所述框体两端分别形成一入口及一出口,所述外侧界定所述框体尺寸;其中所述框体为塑料材质构成,且所述框体上设有至少一供至少一金属材质组接密合的容置部,且框体的内侧朝外侧方向径向扩至最大,并在该流道内装设一外径与内侧配合的扇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部是设于框体的内侧处,所述金属材质组接密合于所述内侧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部是设于框体的外侧处,所述金属材质组接密合于所述外侧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部是设于框体的内侧及外侧中间处,所述金属材质组接密合于所述内侧及外侧的中间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材质的总体积大于金属材质的总体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材质为连续状或不连续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扇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不连续状的金属材质成至少一对,且相对应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的内侧及外侧界定有至少一最短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扇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材质是围设于所述最短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外侧设有至少一受接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扇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材质对应所述受接部处设有至少一卡接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材质与所述容置部间涂设有固接剂。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扇轮为串接式的设置。
14.一种扇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框体,所述框体具有一内侧及一外侧,所述内侧界定一流道,所述流道于所述框体两端分别形成一入口及一出口,所述外侧界定所述框体尺寸;其中所述框体为塑料材质与至少一金属材质组接密合构成,所述塑料材质与金属材质其中之一开设有至少一受接部,另一则设有对应的至少一卡接部,且框体的内侧朝外侧方向径向扩至最大,并在该流道内装设至少一外径与内侧配合的扇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扇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材质是介于所述入口与出口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扇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材质位于所述入口侧半段。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扇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材质位于所述出口侧半段。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扇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材质是位于所述入口侧与出口侧的中间段。
19.如权利要求15、16、17或18所述的扇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材质上开设有透孔。
20.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为塑料材质构成,且所述框体上设有至少一供强度高于所述塑料材质的至少一复合材料组接密合的容置部,且框体的内侧朝外侧方向径向扩至最大。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扇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是包括聚纤维及/或碳纤维及/或塑纤维及/或碳塑纤维。
CNU2006200041040U 2006-02-21 2006-02-21 扇框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90887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6200041040U CN2908871Y (zh) 2006-02-21 2006-02-21 扇框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6200041040U CN2908871Y (zh) 2006-02-21 2006-02-21 扇框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908871Y true CN2908871Y (zh) 2007-06-06

Family

ID=38128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620004104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908871Y (zh) 2006-02-21 2006-02-21 扇框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908871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47477A (zh) * 2013-12-27 2015-07-01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串接式风扇的歧异材质框体结构
US9651054B2 (en) 2014-02-11 2017-05-16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Series fan frame body structure made of different materials
CN107781226A (zh) * 2016-08-25 2018-03-09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及其扇框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47477A (zh) * 2013-12-27 2015-07-01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串接式风扇的歧异材质框体结构
US9651054B2 (en) 2014-02-11 2017-05-16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Series fan frame body structure made of different materials
CN107781226A (zh) * 2016-08-25 2018-03-09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及其扇框结构
CN107781226B (zh) * 2016-08-25 2020-11-27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及其扇框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3803C (zh) 涡轮风机及应用这种涡轮风机的空调机
EP2257709B1 (en) Hybrid flow fan apparatus
CN101076670A (zh) 侧通道压缩机以及外壳罩和用于此的转轮
CN1723348A (zh) 带有重叠风扇的发动机冷却风扇组件
US20080075598A1 (en) Fan assembly and impeller thereof
CN1598737A (zh) 离心风扇
CN2908871Y (zh) 扇框结构
CN100489313C (zh) 横流风扇
CN1967822A (zh) 整合式液冷散热装置
CN1401913A (zh) 涡轮风扇内的叶片部分
CN215009877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永磁电机驱动装置
CN1967823A (zh) 整合式液冷散热装置
CN101033755A (zh) 增压式离心后流风机叶轮
CN108612671A (zh) 扇轮结构
CN101772291A (zh) 散热装置及其风扇装置、风扇
CN208185055U (zh) 扇轮结构
CN201341046Y (zh) 直流电机的通风结构
CN100343590C (zh) 空调的室外机
CN101008403A (zh) 风扇扇框结构
US20070166166A1 (en) Cooling fan for radiator
CN101504012A (zh) 风扇
CN2837762Y (zh) 交换器结构
CN201636086U (zh) 散热扇框
CN117072471A (zh) 风扇
KR101784867B1 (ko) 축류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