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06571C - 袖珍相机 - Google Patents

袖珍相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06571C
CN1206571C CNB991004965A CN99100496A CN1206571C CN 1206571 C CN1206571 C CN 1206571C CN B991004965 A CNB991004965 A CN B991004965A CN 99100496 A CN99100496 A CN 99100496A CN 1206571 C CN1206571 C CN 120657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flash
camera case
light projector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910049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31433A (zh
Inventor
小林清隆
那珂洋二
吉田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015986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96333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30242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11231391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30166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11231375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30167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1123137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30241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11231377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Photo Film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314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14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0657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657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04Bodies collapsible, foldable or extensible, e.g. book typ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15/02Illuminating scene
    • G03B15/03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lighting apparatus; Flash units
    • G03B15/05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electronic flash apparatus; Electronic flash uni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08Waterproof bodies or hous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10Power-operated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6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provided with illuminat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roboscope Apparatuse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袖珍相机,其具有相机外壳,在静止位置外壳盖住镜头、闪光投射器、电池室和暗盒室。滑动外壳到工作位置,闪光投射器弹出到闪光位置并接通主开关。然后,镜头筒从相机主体上伸出。锁定机构使外壳停在工作位置上。操纵按钮,外壳可从工作位置沿露出方向移动。电池室位于闪光投射器后部,电池室盖和闪光投射器可绕相同轴转动。门操作机构与棘轮柄互联,门式部件打开时,棘轮柄使外壳停在锁定位置上而不能打开暗盒室。

Description

袖珍相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袖珍相机,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外壳可以在相机主体上滑动并在不使用相机时能保护摄影镜头和其它元件的袖珍相机。
背景技术
目前已经开发和上市了一种称作IX240型的新型摄影胶片暗盒。IX240型摄影胶片暗盒的壳体中能够包含整卷摄影胶片条并且随后通过沿非收片方向转动其转轴使胶片条前进并离开壳体。IX240型暗盒壳体的胶片口处还具有一个门式部件,该门式部件能够不透光地封闭暗盒壳体的内部。相应地,采用IX240型摄影胶片暗盒的相机上设有打开门式部件和在把摄影胶片暗盒放入暗盒室中之后沿非收片方向转动卷轴的装置。因此,可以自动地把摄影胶片条装入并使相机处于准备拍摄的状态。
处于IX240型暗盒中的摄影胶片条具有较小的画幅面积并采用了比传统135型摄影胶片条更薄的片基。因此,IX240型摄影胶片暗盒小于135型摄影胶片暗盒。
相机的小型化是改进相机的轻便性和易操作性的要求之一。既使在那些使用135型摄影胶片暗盒的相机中,有些相机也可以做得象香烟盒那样小。因此,对于采用IX240型摄影胶片暗盒的相机来说可以做得比香烟盒更小。
虽然通过减小相机的尺寸可以改善轻便性,但是过小的相机在拍摄时不容易合适地把持。摄影者有时会无意识地把手指放到摄影镜头或闪光窗上。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措施,在摄影镜头和闪光单元周围设置了突起部分从而使摄影者把手指放在突起上而不是放在摄影镜头和闪光窗上。然而,这些设置在摄影镜头和闪光窗周围的突起影响了相机的外观。
在申请号为60-60731的日本实用新型公开文本中描述了一种带有帽式滑动外壳的相机。滑动外壳可以在内部装有摄影机构的相机主体上滑动并且遮盖摄影镜头、闪光窗和快门按钮。这样,就可以在不使用相机时保护摄影镜头和闪光窗。当滑动外壳滑到使摄影镜头和闪光窗露出的位置时,滑动外壳起摄影时握住相机的把手作用。由于滑动外壳具有足够的抓握空间,所以避免了在拍摄时手指挡住摄影镜头和闪光窗的情况发生。然而,该已有技术的滑动外壳中部设有用于暴露闪光窗的开口,由此会导致灰尘或类似物进入相机主体和滑动外壳之间。
1997年9月30日申请的申请号为08/941571的US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帽式滑动外壳的袖珍相机。该已有技术的相机主体为平坦的盒形,因此其滑动外壳为方管形,并且在关闭的位置上紧紧地遮盖大半个相机主体。而且,闪光投射器和电池室在摄影镜头上方且位于相机主体的中部,从而当滑动外壳滑到使相机主体露出一定量的工作位置时,闪光投射器和摄影镜头同时暴露。因此没有必要在滑动外壳上设置当露出摄影镜头时同时暴露闪光投射器之闪光窗的的特定开口。因此,这种袖珍相机能有效地防止灰尘。而且,其快门按钮安装在滑动外壳上,从而可以把快门开关安装在相机主体内。当滑动外壳处于工作位置上时快门按钮处于快门开关的右上方,所以当滑动外壳处于工作位置时只要压下快门按钮就可以启动快门开关。
由于在闪光窗位于摄影镜头右上方的位置上更容易出现红眼现象,所以该已有技术把闪光投射器设计成当闪光投射器从滑动外壳中露出时,其露出形式为突然弹离摄影镜头的形式。此外,当滑动外壳到达工作位置时,接通电源开关,然后使摄影镜头的镜头筒从相机主体上伸出。当关断电源开关时,镜头筒缩回到相机主体中。
把电池室设在摄影镜头的上方有助于减小相机主体的高度。然而,为了把闪光投射器和电池室设在一个较小的空间中,上述摄影镜头受到了很多限制以致于使已有技术中的闪光投射器和电池室不是很方便,而且对其它元件的布置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按照这个已有技术,当滑动外壳处于工作位置时,如果取出电池,则镜头筒会留在突出的位置上直到装上新的电池。滑动外壳留在打开的位置上就不能起到保护摄影镜头的作用。
由于当滑动外壳进入工作位置时快门按钮处于快门开关的右上方而且接通电源开关,所以需要使滑动外壳恰好精确停止在工作位置上。此外,当打开滑动外壳使之到达工作位置时,由于闪光投射器和镜头筒从相机主体向外伸出,所以如果滑动外壳不能牢固地保持在工作位置的话,则滑动外壳可能会慢慢滑动并碰到闪光投射器或镜头筒。可以电性地检查滑动外壳是否已到达工作位置,然后电性地接通电源开关并启动一个用于把滑动外壳保持在工作位置的装置。然而从成本和安装空间的角度考虑,最好是在没有任何电力的情况下把滑动外壳保持在工作位置上。为了增强相机的工作性能,还考虑在相机主体上设置一个能把滑动外壳保持在合适位置上的锁定机构。
另一方面,由于IX240型摄影胶片暗盒的胶片口处有一个门式部件,所以如果摄影胶片暗盒上的门式部件打开使暗盒暴露于环境光下,那么装在暗盒壳体内的摄影胶片条就会走光。因此,使用IX240型摄影胶片暗盒的IX240相机通常具有一个与暗盒室的盖体相结合的闩锁机构,这样,一旦门式部件被打开闩锁机构将阻止盖体打开。然而,闩锁机构对减小IX240型相机的尺寸已经构成了障碍,而且还是成本增加的一个因素。
发明内容
从上述观点出发,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袖珍相机,其体积非常小而且极便于拆装电池。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袖珍相机,其能够在不装电池的情况下达到保护镜头的效果。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袖珍相机,其具有可滑动的相机外壳和简单的锁定机构,当相机外壳在相机主体上滑动时,所述锁定机构能使滑动外壳自动停止在合适的工作位置上。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IX240型摄影胶片暗盒的IX240型袖珍相机,所述暗盒上带有门式部件,其中袖珍相机具有一个可沿相机主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的相机外壳,所述第一位置可防止暗盒室盖打开而第二位置允许暗盒室盖打开,而且其中当相机外壳从第二位置滑到第一位置时门式部件将打开,而只要门式部件打开,相机外壳就不能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容易和便于操作的袖珍相机。
为了达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所述的袖珍相机包括:一个相机外壳,该外壳装在相机主体上且能沿相机主体在遮盖摄影镜头的静止位置和露出所述摄影镜头的工作位置之间滑动;设在所述相机主体上的电池室,其用于保持作为相机电源的电池;电池室盖,其能围绕一旋转轴线在向着所述相机主体的外部打开所述电池室的打开位置和关闭所述电池室的关闭位置之间转动;和可绕与所述电池室盖相同的旋转轴线转动的闪光投射器,该闪光投射器在所述闪光投射器前表面对准拍摄物体的闪光位置和所述闪光投射器藏入相机主体凹槽中的藏入位置之间转动,在所述静止位置上所述闪光投射器处于藏入位置并被所述相机外壳遮盖,而在所述工作位置上则处于露出状态;一个电源开关,当所述闪光投射器移动到所述闪光位置时将接通该电源开关并通过电池开始供电,而当所述闪光投射器藏入时则关断该电源开关,并在电池室盖打开时通过所述电池室盖把所述闪光投射器推入所述藏入位置;其中当接通所述电源开关时,所述摄影镜头将从所述相机主体上伸出,而当所述电源开关断开时所述摄影镜头缩回到所述相机主体中。
由于闪光投射器和电池室盖围绕相同的旋转轴线转动,所以提高了相机的空间利用率并减小了部件的数量。
为了达到第二个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所述闪光投射器移动到所述闪光位置时接通电源开关并通过电池开始供电,而当所述闪光投射器藏入时关断电源,以及在电池室盖打开时通过电池室盖把闪光投射器推入藏入位置。而且,当电源开关断开时摄影镜头缩回到相机主体中。
由于通过打开电池室盖可以把闪光投射器推入藏入位置和因而关断电源开关,并由此使摄影镜头缩回到相机主体内,所以在卸掉电池后可以用相机外壳遮盖摄影镜头。
为了达到第三个目的,本发明所述的相机包括:相机主体,其带有摄影镜头和用于保持摄影胶片暗盒的暗盒室;用于相对于相机主体的外部打开和关闭暗盒室的暗盒室盖;安装在相机主体上可在藏入位置和闪光位置之间运动的闪光投射器,在所述藏入位置上闪光投射器藏入形成在镜头上方的凹槽中,而在闪光位置上闪光投射器的前表面朝向拍摄物体,闪光投射器被推向闪光位置;安装在相机主体上且可沿相机主体在静止位置和工作位置以及暗盒更换位置之间滑动的相机外壳,所述静止位置是遮盖摄影镜头、闪光投射器和盖体的位置,所述工作位置是露出摄影镜头和闪光投射器但遮盖盖体的位置,所述暗盒更换位置是指露出暗盒室盖以便装卸摄影胶片暗盒的位置;第一锁定机构,其在相机外壳从静止位置移到暗盒更换位置时把相机外壳锁定在工作位置上;第一释放机构,其用于解除第一锁定机构对相机外壳的锁定状态;第二锁定机构,其在相机外壳从暗盒更换位置移向静止位置时把相机外壳锁定在工作位置;和第二释放机构,其用于解除第二锁定机构对相机外壳的锁定状态。
为了达到第四个目的,本发明所述的袖珍相机包括:相机主体,其带有摄影镜头和用于保持摄影胶片暗盒的暗盒室,摄影胶片条暗盒上带有门式部件,该门式部件可以打开和关闭摄影胶片暗盒的胶片出口;暗盒室盖,其用于相对于相机主体的外部打开和关闭暗盒室;安装在相机主体上且可以沿相机主体在静止位置、工作位置和暗盒更换位置之间滑动的相机外壳,所述静止位置是遮盖摄影镜头和暗盒室盖的位置,所述工作位置是露出摄影镜头但至少部分遮盖暗盒室盖的位置,所述暗盒更换位置是指露出暗盒室盖以便装卸摄影胶片暗盒的位置;安装在相机主体内并与门式部件相连接的门操作机构,门操作机构受到沿关闭方向的推力把门式部件关闭和当相机外壳从暗盒更换位置移向工作位置时,在相机外壳的带动下打开门式部件;和止动机构,当相机外壳从工作位置移向暗盒更换位置时,如果门式部件不关闭,止动机构将与门操作机构相结合阻止相机外壳移向暗盒更换位置。
按照本发明,袖珍相机上设有:相机外壳,其可沿相机主体至少在遮盖镜头的静止位置和露出镜头的工作位置之间运动;闪光投射器,其受到推力后从藏在相机主体内的位置移向从相机主体上伸出的闪光位置,在静止位置上相机外壳把闪光投射器限制在藏入位置上,当相机外壳移到工作位置时允许闪光投射器移到闪光位置;主开关,当闪光投射器移到闪光位置时,该主开关接通并把相机设定到拍摄模式,当闪光投射器移到藏入位置时,主开关断开并把相机置于备用模式;快门开关,其在摄影模式下工作时执行拍摄操作;和手动操作的操作装置,其输入把相机设定到合适条件的信号,其中在备用模式下赋予了操作装置与摄影模式下不同的功能,在备用模式下所有对快门的操作都不起作用。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阅读下文中对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能更清楚地认识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及优点,这些附图仅仅是解释性的而且其并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制,其中在所有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相应的部件,而且其中:
图1是按照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所述袖珍相机的相机外壳处于静止位置时的正面透视图;
图2是袖珍相机处于工作位置时的正面透视图;
图3是袖珍相机处于工作位置时的背面透视图;
图4是袖珍相机处于工作位置时的局部剖面前视图;
图5是将一些部件拆下和分解后的袖珍相机的背面透视图;
图6是袖珍相机的局部剖面图,其表示快门和快门开关之间的关系;
图7是按照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所述所快门按钮的局部剖面图;
图8是在电池室盖打开的情况下袖珍相机处于安全锁定位置时的正面透视图;
图9是表示袖珍相机内部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10是表示袖珍相机的闪光投射器和电池室盖的分解透视图;
图11是闪光投射器处于闪光位置而电池室处于关闭位置时闪光投射器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12是与图11相似的视图,其表示电池室处于打开位置而闪光投射器处于藏入位置时的状态;
图13是与图11相似的视图,其表示袖珍相机处于静止位置时相机外壳遮盖闪光投射器和电池室盖的情况;
图14是去掉一些部件后袖珍相机的俯视平面图;
图15是去掉一些部件后袖珍相机的放大背面透视图,其表示第一锁定机构和与之相对的第一释放机构;
图16是去掉一些部件后袖珍相机的放大背面透视图,其表示第二锁定机构和与之相对的第二释放机构;
图17是去掉一些部件后袖珍相机的背面透视图,其表示锁定在安全锁定位置上的相机外壳;
图18是去掉一些部件后袖珍相机的背面透视图,其表示可装卸摄影胶片暗盒的暗盒更换位置;
图19是表示门操作机构和止动机构的分解图,所述门操作机构与在暗盒更换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滑动的相机外壳相结构打开或关闭摄影胶片暗盒,所述止动机构使相机外壳停在安全锁定位置上;
图20是去掉一些部件后袖珍相机的局部俯视平面图,其表示门操作机构和处于安全锁定位置的止动机构;
图21是与图20相似的视图,其表示相机外壳从安全锁定位置上释放的位置;
图22是去掉一些部件后袖珍相机的俯视平面图,其表示门操作机构和静止位置的止动机构;
图23是去掉一些部件后袖珍相机的放大的背面透视图,其表示第一锁定机构和其第一释放机构的第二实施例;
图24是去掉一些部件后袖珍相机的放大的背面透视图,其表示第一锁定机构的第三实施例;
图25是表示按照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所述门操作机构和止动机构的分解图,所述止动部件使相机外壳停在安全锁定位置;
图26是去掉一些部件后袖珍相机的局部俯视平面图,其表示门操作机构和图25中处于安全锁定位置上的止动机构;
图27是与图26相似的视图,其表示处于某一位置上的部件,所述位置是相机外壳从安全锁定位置释放的位置;
图28是与图26相似的视图,其表示处于某一位置上的部件,所述位置是与从安全锁定位置滑到暗盒更换位置上的相机外壳相结合且沿使摄影胶片暗盒的门式部件关闭的关闭方向转动门操作机构的位置;
图29是与图26相似的视图,其表示处于某一位置上的部件,所述位置是门操作机构受力后沿打开门式部件的打开方向转动以从安全锁定位置上释放相机外壳的位置;
图30是按照图26所示的实施例去掉一些部件后袖珍相机的俯视平面图,其表示门操作机构和处于静止位置的止动机构;
图31是处于工作位置的袖珍相机的剖面图;
图32是表示袖珍相机电路的方框图;
图33是表示袖珍相机模式转换程序的流程图;
图34是表示当接通主开关时所执行的程序的流程图;
图35是当主开关断开时所执行的程序的流程图;
图36是表示当接通门操作检测开关时所执行的程序的流程图;
图37是表示当开门检测开关断开时所执行的程序的流程图;
图38是表示当移开相机外壳时所执行的程序的流程图;
图39是已有技术的相机在其工作位置上的前视图,图中去掉了一些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表示按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分别处于静止位置和工作位置的袖珍相机2。相机2包括基本上呈方盒形的相机主体3和相机外壳4,相机外壳可以在相机主体3上左右滑动。在图1所示的静止位置上,相机外壳4遮盖除图1中右端部之外的相机主体3上的各个侧面,并保护相机2上的几乎所有摄影元件,这些元件包括摄影镜6,镜头筒7,和构成闪光装置的闪光投射器。把快门按钮5安装在相机外壳4的上壁上,和把取景器物镜窗设在右端部。在这个实施例中,处于静止位置的相机外壳4遮盖相机主体的约四分之三。相机外壳4和相机主体3的机壳用钛或铝等轻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相机外壳4的所有各面都是平面的和偏平的,所以处于静止位置的相机2体积很小且非常易于携带。
如图2所示,当打开相机外壳4使之处于工作位置时,将露出镜头筒7、闪光投射器8、自动曝光控制(AE)装置的测光窗12、自动聚焦(AF)装置上有源测距装置的发光窗13和光接收窗14。标号15表示的是位于凹槽16后部的电池室盖。如图2所示,闪光投射器8可在其前窗8a朝向前方的闪光位置和装入凹槽16中的藏入位置之间转动。闪光投射器8是在弹簧力的作用下推向闪光位置的,所以当从相机外壳4的制约下释放时闪光投射器8将移到闪光位置,下文中将对此作详细描述。当相机外壳4移到工作位置时,将接通主开关和闪光充电开关。然后,镜头筒7从相机主体3中移出而且闪光装置开始充电。
如图3所述,在相机2的背面上设有取景目镜窗11、控制面板17和面板LCD(液晶显示器)18。当相机外壳4滑动工作位置时将露出控制面板17和面板LCD18。操纵控制面板17可以把相机2设定成不同模式,而面板LCD18显示设定模式、有效画幅数量和相机2其它情况的信息,下文中将对此作详细描述。
如图4所述,在工作位置上快门按钮5位于快门开关19上方。快门开关19是一个微动开关,当压下按钮部件19a时便可接通快门开关19。按钮部件19a从相机主体3的机壳的顶壁部分上形成的通孔中露出。如图5所示,快门按钮5是圆形的而且其外周设有环形支承件5a。把快门按钮5固定到弹性片20上,弹性片20的基部固定在相机外壳4的顶壁内侧上。弹性片20上具有凸起20a,当相机外壳4移到工作位置时,凸起20a与快门开关19的按钮部件19a相对。因此,如图6所示,可以弹性压下快门按钮5进而压下按钮部件19a。当相机外壳4离开工作位置时,弹性片20上的凸起20a不与按钮部件19a相对,所以既使是压下快门按钮19a快门开关19也不会接通。
在工作位置上,相机外壳4提供了足以握住相机2的大空间。这对于使摄影者的手指离开摄影镜头6的光路是很有效的。如图4所示,相机外壳4从静止位置滑动到工作位置所经过的长度为Lc。由于长度Lc是用镜头筒6和闪光投射器8的水平长度测定的,所以长度Lc比较大。结果,如图39所示,当把快门按钮200设计成使其在工作位置上与快门开关199对准的情况下,从相机外壳4的左端到快门按钮200中心的距离Lb等于从相机外壳4的左端到快门开关199中心的距离Ls。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手较小的摄影者来说距离Lb可能太大。
相反,按照图4所示的实施例,由于凸起20a位于快门按钮5的周边部分上,其离相机外壳4的左端最远,所以从左端到快门按钮5中部的距离Lb1比从左端到快门开关19上按钮部件19a中部的距离Ls短Ld1,该长度约为快门按钮5的半径。因此,既使对于那些手较小的人也能容易地操纵快门按钮5。
如图7中所示,在弹性片20上可以不设置凸起20a,而是形成与快门按钮5成一体的凸起5b。而且在这个实施例中,从相机外壳4左端到快门按钮5中心的距离Lb2比从相机外壳4的左端到快门开关19上快门部件19a中心的距离Ls缩短了从快门按钮5的中心到凸起5b的距离Ld2。
如图3中的虚线所示,在工作位置上相机外壳4遮盖电池室盖15的一部分而且使其不能打开。为了打开电池室盖15以便装载或更换电池21,可如图8中所示把相机外壳4从工作位置进一步左移到安全锁定位置。根据下面的图9-13所述机构,与打开电池室盖15相对应,闪光投射器8自动地转入凹槽16中。如图8所示,当关闭相机外壳4使之处于静止位置时,用手把闪光投射器8推入藏入位置。
图9表示相机机壳内相机主体3的内部结构。基架23包括确定摄影胶片曝光范围的曝光孔25、暗盒室26、胶片收片室27和电池室28,这些部件构成一个整体。镜头筒单元29由固定的镜头筒30和可移动的镜头筒7构成。在胶片收片室27一侧上的固定镜头筒30的侧壁30a呈凹面状从而使侧壁30a构成胶片收片室27柱形内壁的一部分。
镜头筒单元28还具有一个用于测量目标亮度的测光元件32、AF装置中有源测距装置上的发光二极管(LED)33和光接收元件34。测光元件32位于测光窗12的后部,而LED33和光接收元件34分别位于光发射和光接收窗13和14的后部。收片轴36通过马达保持器35装在胶片收片室27中,而胶片收片马达37则装在收片轴36内。取景器单元38装在胶片收片室27的上方。
如图10所示,闪光投射器8和电池室盖15由支撑架40保持以便在共用转轴41上作枢轴转动。支撑架40在镜头筒单元29上方的位置上固定到相机主体3的机壳上,并且因此形成了用于容纳藏入状态的闪光投射器8的凹槽16。电池室盖15为L形,其遮盖电池室的顶部和后部。
如图10和11所示,电池室盖15具有一对枢轴臂42,而闪光投射器8上具有一对穿过其壳体的枢轴孔43a和43b。把枢轴臂42上的枢轴孔42a与闪光投射器8上的枢轴孔43a和43b对齐,然后把转轴41穿过支架40的枢轴孔40a插到孔42a、43a和43b中。转轴41的一端具有半柱形部分41a。与半柱形部分41a的D型部分相对应,闪光投射器8上形成的一个枢轴孔43a也为D型。由于这种结构,闪光投射器8与转轴41一起转动,而电池室盖15则相对于转轴41转动。
把曲柄45装到转轴41的半轴形部分41a上,并把螺旋弹簧46装在曲柄45旁边以便推动曲柄45沿图10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也就是说,螺旋弹簧46推动转轴4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并进而推动闪光投射器8朝着图11中的闪光位置转动。因此,当相机外壳4滑离闪光投射器8时,闪光投射器8将自动地移至闪光位置。
电池室盖15的前边缘伸向闪光投射器8,所以当闪光投射器8处于闪光位置时前边缘15a几乎触及壳体44。如图12所示,随着电池室盖15的开启,前边缘15a推动闪光投射器8克服螺旋弹簧46的力转到藏入位置。当关闭相机外壳4使之处于静止位置时,手动地将闪光投射器8推到如图13所示的藏入位置。
在闪光投射器8的壳体内部,设有闪光放电管47a和光反射器47b。闪光投射器8的前窗8a覆盖有透明塑料板,塑料板的表面外形可对来自闪光放电管47a的光产生漫射。闪光投射器8在闪光位置上时的底面8b也盖有透明板,该透明板与前窗8a上的透明塑料板形成一体。
在靠近曲柄45处设有相机2的主开关48。主开关48可以是由固定开关触点48a和可动开关触点48b构成的微动开关。可动开关触点48b与曲柄45的臂45a相对。当闪光投射器8转到闪光位置时,臂45a推动可动开关触点48b并使其与固定开关触点48a相接触,进而接通主开关48。当闪光投射器8转到藏入位置时,可动开关触点48b离开固定开关触点48a,从而使主开关48断开。
当主开关48接通时,可动镜头筒7从固定镜头筒30上移出并从相机主体3上向前伸出。因此,当打开相机外壳4使之处于工作位置时,镜头筒7响应闪光投射器8朝闪光位置的转动而自动移出。当主开关48断开时,镜头筒7缩回到相机主体3中。由于通过打开电池室盖15可以把闪光投射器8推入藏入位置,所以不管什么时候将电池21从电池室中取出,主开关48都处于断开状态。因此既使在把电池21装到电池室28中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使相机2处于静止位置而用相机外壳4遮住摄影镜头6。
在静止位置或在工作位置上,通过用相机外壳4分别全部或部分地遮盖电池室盖15便可以将其保持在关闭位置。如图8所示,当处于安全锁定位置时,由于螺旋弹簧46将闪光投射器8推向电池室盖15的前边缘15a,所以电池室盖15还是保持在关闭位置。因此,不需要设置把电池室盖15锁在其关闭位置的锁定装置。这易于使相机2的体积更小和更简单。当然,也可以设置用于把电池室盖15锁在其关闭位置的锁定装置。
如图5所示,在相机主体3的顶面设有第一和第二锁定爪50、51以及棘轮柄52。设置第一和第二锁定爪50、51是为了把相机外壳4锁定在工作位置。设置棘轮柄52是为了把相外壳4保持在静止位置和安全锁定位置。锁定爪50、51和棘轮柄52与固定到相机外壳4顶壁内侧的锁定板53相结合。锁定板53具有凹口53a和两个突出部53b、53c,且该锁定板53与弹性片20构成一体。
由于用来把相机外壳4锁定在合适位置上所需的接合部分彼此之间以及与支承快门按钮的弹性片20之间构成一体,所以增加了袖珍相机2的空间有效性并减少了部件的数量。可以不把锁定板53粘合到相机外壳4的内侧,而代之以在相机外壳4的内侧上一体地形成阶梯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弹性片20将以独立部件的形式设置。
棘轮柄52可以转过有限角度,而且在弹簧力的推动下沿图5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如图14中所示,当相机外壳4处于静止位置时,棘轮柄52的棘爪52a与内突起53b相啮合。因此,只要不用比施加到棘轮柄52上的弹簧力更大的力把相机外壳4推开,相机外壳4就不会打开。
第一锁定爪50与柄55(参见图15)的一个远端构成一体。柄55可绕沿相机2水平方向即相机外壳4滑动方向延伸的轴55a转动。把柄55的轴55a安装到电池室28的侧壁28a上(参见图9)。弹簧56推动柄55沿图15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推动锁定爪50使之通过方形孔22b从相机机壳中突出。
另一方面,如图16所示,第二锁定爪51与片簧57形成一体,片簧57的基部57b固定在相机机壳22的顶壁内侧上。通过片簧57的弹簧力推动第二锁定爪51使之通过方形孔22c从相机机壳22中伸出。在静止位置上,通过相机外壳4把锁定爪50和51压到相机主体3内。如图15中的虚线所示,当相机外壳4到达工作位置时,锁定板53上凹口53a的一个边缘53d顶在第一锁定爪50的一个垂直边上。因此,第一锁定爪50能阻止相机外壳4沿箭头B所示的露出方向移过工作位置。当第一锁定爪50与边缘53d接触时,第二锁定爪51面对凹口53a上与边缘53d相对的边缘。因此,第二锁定爪51可阻止相机外壳4沿图16中箭头C所示的覆盖方向离开工作位置。
为了使相机外壳4沿露出方向B滑离工作位置,第一锁定爪50必须从边缘53d上缩回。通过把释放调节钮58推到图15的右侧可以使第一锁定爪50向下移入相机主体3中。释放调节钮58与安装在电池盖15内侧的释放板59构成一体,所以其能够沿相机2的水平方向在L型电池室盖15的一个角和电池21柱形外周之间的空间内滑动。释放调节钮58通过沿L型电池室盖15的一角形成的方形孔向外露出。释放调节钮58没有从电池室盖15的正面向外突出,所以释放调节钮58并不妨碍相机外壳4。
当把释放调节钮58推向右侧时,释放板59的锥形表面59a推向柄55的远端55b,从而使在柄55另一远端上形成的第一锁定爪50向下移动,并使相机外壳4沿露出方向B进一步移动。螺旋弹簧60把释放板59推向图15的左方,从而在把释放调节钮58推到右边后,释放板59和释放调节钮58将自动回到图15中所示的初始位置。
如图16所示,片簧57的自由端部57c与曲柄45联接。如图15所示,在闪光投射器8转向藏入位置时,曲柄45与闪光投射器8一起转动,向下推动片簧57的自由端部57c。结果,第二锁定爪51向下移入相机主体3中。也就是说,需要把闪光投射器8推入凹槽16中以便关闭相机外壳4使之处于静止位置。因此,可避免相机外壳4撞到闪光投射器8上。当随着相机外壳4打开并到达工作位置而使闪光投射器8自动移到闪光位置时,片簧57的自由端部57a依据其自身的弹性而向上移动,所以在工作位置上第二锁定爪51将通过方形孔22c自动向外突出。
第一和第二锁定爪50、51上都具有一个倾斜边缘,而且第二锁定爪51上倾斜边缘的斜边与第一锁定爪50上倾斜边缘的斜边相对。因此,在遮盖方向C上相机外壳4压住第一锁定爪50,而在非遮盖方向B上相机外壳4压住第二锁定爪51。
在操纵释放件58从锁定爪50的抑制下释放相机外壳4之后,相机外壳4便能沿超出工作位置的暴露方向B移动。如图17所示,当相机外壳4进入安全锁定位置时,锁定板53的突起53c顶住棘轮52。如果在曝光孔25后面放有任何胶片条的话,棘轮柄52将不会在图17的顺时针方向产生足以离开突出部53c的明显转动量。因此,将相机外壳4锁在图17所示的安全锁定位置。在安全锁定位置上,相机外壳4盖住暗盒室26之底盖61的一大半,因此不能打开底盖61。
如图18所示,把相机2设计成能安装IX240型摄影胶片暗盒62。IX240型摄影胶片暗盒62的胶片口上具有一个门式部件63。门式部件63以避光的方式封住暗盒62的内部,而打开该门式部件时则可从暗盒62中取出胶片条64。门式部件63两端面上设有外露的销孔63a。当把摄影胶片暗盒62装到暗盒室26中时,把销孔63a装到通过暗盒26顶壁伸入其中的销轴66上。因此,通过转动销轴66可以打开或关闭门式部件63。
把作为门操纵机构一部分的门操纵柄65安装在相机主体3中以便与相机外壳4相互作用打开和关闭门式部件63。门操纵柄65受推后沿图18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而且该门操纵柄与销轴66同轴连接从而使销轴66与门操纵柄65一起转动。
如图18所示,在相机外壳4与相机主体分离的位置上,门操纵柄65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处于终点位置,并通过方形孔22d从相机机壳中微微突出。在该终点位置上,门部件63封闭胶片口。当把相机外壳4放到相机主体3上并使其沿遮盖方向C滑到工作位置时,相机外壳4用其后部边缘4a推动门操纵柄65,从而使门操纵柄65克服弹簧力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结果,销轴66带动门部件63转动并打开胶片口。
相反,当相机外壳4沿暴露方向B滑动并通过门操纵柄65时,门操纵柄65和销轴66在弹簧力的作用下沿逆时针方向转动。销轴66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使门式部件63沿其关闭方向转动并关闭胶片口。因此,当相机外壳4与相机主体3分离时,门式部件63自动关闭。
如果胶片条64没有完全装入摄影胶片暗盒62内部,胶片条64将阻止门式部件63沿关闭方向继续转动。结果,销轴66和门操纵柄65将在回到终点位置之前停在转动位置上。棘轮柄52与门操纵机构互联,从而在没有完全关闭门式部件63时把棘轮柄52锁在图17所示的安全锁定位置上。
只有当把门式部件63完全关闭时,棘轮柄52才能克服弹簧力转离锁定板53的突出部53c和使相机外壳4沿暴露方向B移出安全锁定位置。所以,只有在整个胶片条64完全绕到摄影胶片暗盒62中之后,才有可能通过用比施加到棘轮柄52上的弹簧力更大的力把相机外壳拉下的方式把相机外壳4从相机主体3上取下,和由此关闭门式部件63。不必说,当未安装摄影胶片暗盒62时,由于门操纵柄65能够转到终点位置,所以不会把相机外壳4锁定在安全锁定位置。
由于在相机外壳4未与相机主体3分离时不可能打开底盖61,所以可以避免在因意外打开底盖61而使胶片条61脱离摄影胶片暗盒62的情况下出现的胶片条走光现象。除此之外,只要门式部件63打开,就没必要设置用于把底盖61保持在其关闭位置上的机构。底盖61具有一对伸向相机主体3前后侧的翼61a,所以当打开或关闭底盖61时在翼61a处很容易捏取底盖61。用一个简单的棘轮止动装置就可以足以把底盖61保持在关闭位置。通过盖住底盖61,相机外壳4还能提高暗盒室26的避光性。
标号54表示为了电性检测是否已把相机外壳4从相机主体上取下而设置的突起。突起54在弹簧力的推动下穿过相机机壳上的孔伸向外部,而且当把相机外壳4放到相机主体3上时相机外壳4将突起压下。把检测到的突起54的上下运动作为检测信号,而且为达到下述某些目的将使用该检测信号。
图19表示门操纵机构的一个优选实施例。门操纵柄65上设有第一臂65a,臂65a的远端以与图18中所示相同的方式从相机机壳的方形孔22d中伸出。门操纵柄65通过垫圈67和螺钉68固定地装在销轴66上,因此门操纵柄65可与销轴66一起绕相同的转轴转动。从顶侧穿过孔26a把销轴66插入暗盒室26中,并把销轴66的自由端装到门式部件63的销孔63a中。螺旋弹簧69互联在门操纵柄65和销轴66之间用以推动门操纵柄65和进而推动销轴66沿图19中的逆时针方向,即门式部件63关闭的方向转动。在没有任何障碍的情况下,门操纵柄65保持在其终点位置上,该位置是在弹簧69的力的作用下将第一臂65a压到方形孔22d一端的位置。
除了第一臂65a之外,门操纵柄65还具有用于保持接触刷71的第二和第三臂65b、65c。接触刷71在形成于印刷电路板72上的印刷接触图案72a、72b和72c上刷动,所述印刷电路板72设在暗盒室26的上方。虽然图19中未示出控制电路,但是接触图案72a-72c与集成在印刷电路板72上的控制电路相联。接触图案72c构成与接触刷71保持接触的共用触点。当把门式部件63完全关闭时,接触刷71与印刷接触图案72a接触。在门式部件63的其它位置上,接触刷71与印刷接触图案72b接触。根据这种结构,可以电性检测门式部件63是否完全关闭。
门操纵柄65通过互联柄76与棘轮柄52互联并与棘轮柄52一起转动,所述互联柄76通过螺钉77固定到棘轮柄52上。互联柄76具有一个鼻状凸起76a,当门操纵柄65停在终点位置之前的转动位置时,如图2所示,例如当胶片条64退入摄影胶片暗盒62的胶片口时,凸起76a面对门操纵柄65的凸轮凸起73。互联柄76还具有与之构成一体的弹性尾板76b。把尾板76b的自由端压在相机机壳的后壁上以便沿逆时针方向推动互联柄76和棘轮柄52。
在没有向弹性尾板76b施加载荷的棘轮初始位置上,棘轮柄52的棘齿52a处于锁定板53的突起部53c的路线LA上,所以当相机外壳4从工作位置移到安全锁定位置上时突起部53c将顶靠在棘轮齿52a上。如果胶片条64保持在摄影胶片暗盒62的胶片口内并阻止门式部件63关闭,门操纵部件65将如图20所示停在终点位置之前的转动位置上。
由于在这个位置上互联柄76的鼻状凸起76a面对门操纵部件65的凸轮凸起73,所以可以阻止互联柄76产生顺时针转动。因此,既使是摄影者试图在该条件下沿露出方向B继续滑动相机外壳4,棘轮柄52也不能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通过突起部53c施加了使棘轮柄52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力。用这种方式,可以在未将胶片条64完全缠绕到摄影胶片暗盒62中时,把相机外壳4锁定在安全锁定位置上。
如图21所示,在把胶片条64完全缠绕到摄影胶片暗盒62中之后,门操纵部件65返回到终点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凸轮突起73离开互联柄76的鼻状凸起76a的前表面,而使门操纵柄65的凸轮凹槽74与鼻状凸起76a相对。所以,当把相机外壳4从安全锁定位置上进一步拉开和锁定板53的突起部53c克服互联柄76的弹性尾板76b的力推动棘轮柄52时,互联柄76和棘轮柄52将顺时针转动。在突起部53c通过棘齿52a之后,可以平滑动将相机外壳4从相机主体3上取下。
图22表示当相机外壳4处于静止位置下时的互联柄76和门操纵柄65。如上所述,当相机外壳沿遮盖方向滑动时,相机外壳4的边缘4a推动门操作柄65的臂65a。结果,在工作位置和在静止位置上门操纵柄65的凸轮凸起从互联柄76的鼻状凸起76a上移开。因此,棘轮柄52在这些位置上能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所以,当相机外壳4从工作位置滑向静止位置时棘齿52a渡过锁定板53的内部突起53b,并且在弹性尾板76b的弹性作用下把相机外壳4保持在静止位置。
图23表示用于把相机外壳4锁定在工作位置上的锁定机构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而且在这个实施例中,阻止相机外壳沿露出方向B进一步移动的第一锁定爪50穿过形成在相机机壳的壁上的方形孔22b向上伸出。第一锁定爪50与第一柄83的上部远端构成一体,所述第一柄83可绕垂直面内的轴86旋转。把第一柄83的轴86安装到电池室28的侧壁28a上(参见图9)。弹簧87推动第一柄83沿图23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推动锁定爪50从相机机壳中伸出。
把第二柄84安装在暗盒室26的顶壁上使之在水平面内转动。第二柄84的一个远端84a与第一柄83的下远端83b接合。
当相机外壳4到达工作位置时,锁定板53上凹口53a的一个边缘53d顶靠在第一锁定爪50的垂直边缘上,所以可阻止相机外壳4沿露出方向B进一步运动。
在图23中通过把释放按钮58推到右侧可以使第一锁定爪50向下移入相机主体3内。释放按钮58与安装到电池室盖15内部的释放板85构成一体,所以该释放按钮可以沿相机2的水平方向滑动。释放按钮58从形成在L型电池室盖15一角上的方形孔15c中露出。当把释放按钮58推到右侧时,释放板85的腿85a推动第二柄84的第二远端84b,使第二柄8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结果,第二柄84向上推动第一柄83的下远端83b,从而使第一锁定爪50向下运动。
由于第一锁定爪50从边缘53d上缩回,所以相机外壳4能够从工作位置沿露出方向B滑动。螺旋弹簧60把释放板85推到图23的左边,从而在推到右边之后释放板85和释放按钮58自动移回到图23中所示的初始位置。
可以不采用第一锁定爪50和柄83、84,而是设置如图24所示带有锁定爪94a和互联柄95的锁定柄94。把锁定柄94安装在暗盒室23的顶壁上以便其在水平面内转动。螺旋弹簧96推动锁定柄94沿图24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也就是说,使锁定爪94a从在相机机壳的后壁上形成的方形孔2e中伸出。当相机外壳4从静止位置移到工作位置时,锁定爪94a插入相机外壳4的方形孔4bk。因此锁定爪94a使相机外壳4停在工作位置上。锁定柄94具有与互联柄95相接合的垂直弯曲部分94b。当把释放按钮58推向右侧时,释放部件85推动互联柄95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然后,互联柄95推动锁定柄94克服弹簧96的力顺时针转动。用这种方式,使锁定爪94a与方形孔4b脱开,并使相机外壳4沿露出方向B滑过工作位置。从防止灰尘的角度考虑,优选在相机外壳4的内侧设置槽来代替方形孔4b。
图25表示与棘轮柄52互联的门操纵机构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在这个实施例中,把门操纵柄65安装在销轴66的安装缘66c上以便使门操纵柄65能绕与销轴66相同的转轴相对于销轴66转动。通过垫圈67和螺钉68把凸轮部件97固定地装到销轴66的安装端66b上。从顶侧通过孔26c把销轴66插入暗盒室26中,并把销轴66的自由端装入门式部件63的销孔63a中。
把螺旋弹簧90互联在门操纵柄65和销轴66之间,以便推动门操纵柄65沿图25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把第二螺旋弹簧91互联在销轴66和暗盒室26的顶壁之间,以便推动销轴沿图25中的逆时针方向,即关闭门式部件63的方向转动。第二弹簧91的推力大于第一弹簧90的推力。门操纵柄65上具有一个从门操纵柄65的转动平面向上弯曲的壁65d。在没有任何限制的情况下,门操纵柄65处于其终点位置,在该位置上门操纵柄65的远端顶靠在方形孔22d的一端并以与图5中相同的方式从方形孔22d中稍稍伸出,而且在弹簧90和91的力作用下臂65d与凸轮部件97的第一扇形臂97a相接触。
当把相机外壳4安装到相机主体3上和使其沿遮盖方向滑动时,相机外壳4的边缘4a将推动门操纵柄65顺时针转动。当门操纵柄65克服弹簧90的力顺时针转动时,臂65d在第一扇形臂97a处推动凸轮部件97使凸轮部件97顺时针转动。在凸轮部件97顺时针转动的同时,销轴66克服弹簧91的力顺时针转动,从而打开门式部件63。因此,通过使相机外壳4滑到工作位置或滑到静止位置便可以打开门式部件63。
当相机外壳4沿露出方向B滑到安全锁定位置时,门操纵柄65在弹簧90的力的作用下逆时针转动。随着门操纵柄65的逆时针转动,凸轮部件和销轴66在弹簧91的力的作用下逆时针转动,从而使门式部件沿关闭方向转动。如果这时胶片条64仍然处于摄影胶片暗盒62的胶片口,胶片条64将阻止门式部件63和销轴66进一步沿关闭方向转动。然而,由于门操纵柄65可以相对于销轴66转动,所以既使是胶片条64没有完全缠绕到暗盒62中,门操纵柄65也将在弹簧90的力的作用下返回到终点位置。
由于在终点位置上门操纵柄65的远端停在方形孔22d的一端,所以无论如何门操纵柄65都不可能进一步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相反,当胶片条64处在胶片口时,在门操纵柄65与销轴66一起转动和在到达终点位置之前停止的情况下门式部件62不会完全关闭,与图19所述的实施例相同,尽管强制转动会损坏门式部件63、门操纵机构或胶片条64,但是为了达到强制关闭门式部件63的目的,需通过手动或类似方式强迫门操纵柄65进一步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这个问题已被本实施例解决。
凸轮部件97还具有第二扇形臂97b和第三扇形臂97c。第二扇形臂97b的底部保持刷式触点71。刷式触点71在形成于印刷电路板72上的印刷接触图案72a、72b和72c上刷动,所述印刷电路板72设在暗盒室26上方。虽然图25中没示出控制电路,但接触图案72a-72c与集成在印刷电路板72上的控制电路相连。接触图案72c构成与接触刷71保持接触的共用触点。当门式部件63完全关闭时,接触刷71与印刷接触图案72a相接触。在门式部件63的其它位置上,接触刷71与印刷接触图案72b相接触。按照这个结构,可以电性检测到门式部件63是否完全关闭。
与凸轮部件97相邻地设置有互联柄98,其用于把门操纵机构与棘轮柄52互联。通过螺钉77把互联柄98固定到棘轮柄52上从而使它们绕相同的轴一起转动。在相机机壳的顶壁内表面上形成止动销79,该止动销限制互联柄98的逆时针转动。螺旋弹簧78连接在互联柄98和止动销79之间以便推动互联柄98逆时针转动,从而如图26所示,在除了弹簧78的力之外没有任何外力的情况下使互联柄98与止动销79相接触。这个位置将被称为互联柄98的初始位置。在初始位置上,棘轮柄52的棘齿52a处于锁定板53之突起部53c的线路LA上,所以当相机外壳4从工作位置移动到安全锁定位置时,突起部53c将顶在棘齿52a上。
互联柄98上具有朝凸轮部件97伸出的鼻状凸起98a。当相机外壳4滑到露出门操纵柄65的位置时,虽然门操纵柄65到达其终点位置,但只要胶片条保持在胶片口中并阻止门式部件63关闭,相机部件97便将停在图26所示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互联柄98的鼻状凸起98a面对凸轮件97上第三臂97c的远端,所以第三臂97c将阻止互联柄98顺时针转动。因此,当摄影者试图在此条件下沿露出方向B进一步滑动相机外壳4时,既使是通过突起部53c施加了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棘轮柄52的力,棘轮柄52也不能顺时针转动。用这种方式,当胶片条没有完全缠绕到摄影胶片暗盒62中时,相机外壳4将被锁定在安全锁定位置。
在把胶片条完全缠绕到暗盒62中之后,当相机外壳露出门操纵柄65时,门式部件63和凸轮部件97将从图26所示位置进一步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当凸轮部件97的第三臂97c如图27所示离开鼻状凸起98a时,互联柄98可以顺时针转动。因此,当克服弹簧78的力把相机外壳4从安全锁定位置上拉开时,棘轮柄52顺时针转动并使突起部53c通过棘齿52a。此后便可将相机外壳4平滑地与相机主体3分开。
既使是胶片条完全位于暗盒62的内部,当相机外壳4到达安全锁定位置时由于某些原因门式部件63可能没到达完全关闭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把相机外壳4从安全锁定位置上拉开的同时互联柄98与棘轮柄52一起顺时针转动,所以鼻状凸起98a将如图28所示推动第三臂97c的一侧97d使凸轮部件97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并因此关闭门式部件63。因此,只要胶片条不影响门式部件63,则应在把相机外壳4从安全锁定位置上拉开的同时强制关闭门式部件63。
例如,设计门部件63使之转过约90度的转动范围θ1,其中认为从0度-约4度的转动范围θ2是完全关闭位置。如果门式部件63处于4度-约10度的转动范围θ3,则互联柄98能够推动凸轮部件97上第三臂的侧边97d,并由此在把相机外壳4从相机主体上拉下时使门式部件63处于完全关闭位置。因此,在暗盒室26的底盖61打开之前,将不透光地关闭摄影胶片暗盒62。
既使是在门式部件63打开和凸轮部件97停止在如图26所示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手动地把相机外壳4从处于安全锁定位置上的棘轮柄52上释放以便使其复位或进行类似操件。也就是说,可以手动地使门操纵柄65顺时针转动到图29所示的释放范围θ4。在该位置上,臂65d沿顺时针方向推动凸轮部件97的第一臂97a,从而使第三臂97c从互连柄98的鼻状凸起98a上移开,并使鼻状凸98a面对凸轮部件97上第三臂97c和第二臂97b之间的凹口。因此,使互联柄98顺时针转动,并使棘轮柄52与突起部53c分开。由于门操纵柄65的顺时针转动对应于门式部件63的打开方向,所以手动释放操作不会损坏门式部件63、销轴66或胶片条。
图30表示在相机外壳4的静止位置上互联柄98和凸起部件97之间的关系。如上所述,当相机外壳4的边缘4a推动门操纵柄65沿遮盖方向滑动时,凸轮部件97受门操纵柄65的臂65d的推动后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在工作位置和静止位置上,互联柄98的鼻状凸起98a面对凸轮部件97上第三臂97c和第二臂97b之间的凹口。因此,在这些位置上棘轮柄52可以顺时针转动。所以,当相机外壳4从工作位置滑到静止位置时,棘齿52a渡过锁定板53的内部突起53b,并且在弹簧78的力作用下把相机外壳4保持在静止位置。
图31表示胶片送进机构和控制驱动胶片送进机构所需的几个开关。在暗合室26的上壁内侧设有轴承轴102,而在暗盒室26的底盖61的内侧设有驱动轴103。当把摄影胶片暗盒62放入暗盒室26中时,如图18所示,摄影胶片暗盒62的卷轴销孔100a将装到轴承轴102上,而门式部件63的销孔63将装在突入暗盒室26中的销轴66上。此后,当关闭底盖61时,驱动轴103将装入摄影胶片暗盒62之卷轴100的另一个销孔100b中。
把驱动轴103固定到驱动齿轮104上,而把驱动齿轮104和连接齿轮105可转动地安装在底盖61的内侧。当底盖61关闭时连接齿轮105把驱动齿轮104和动力传输机构106彼此互联。当关闭底盖61时,连接齿轮105与设在相机机壳的底部的动力传输机构106的端齿轮106a啮合。动力传输机构106把胶片缠绕马达37的驱动力传输到驱动轴103或收片卷轴36。收片卷轴36可转动地安装在胶片缠绕马达37的外侧。
动力传输机构106沿胶片送进方向转动摄影胶片暗盒62的卷轴100以便把胶片条64送出摄影胶片暗盒62。在前送的摄影胶片条64到达胶片收片室27并在收片卷轴36上缠绕后,通过收片卷轴以比摄影胶片条64的送进速度高的速度转动使摄影胶片条绕收片轴36卷绕。同时动力传输机构106把胶片卷绕马达与驱动齿轮104脱开。
动力传输机构106的端齿轮106a可以沿它的转轴上下滑动,和受未示出的弹簧作用后向下移动。因此,当关闭底盖61时,如果连接齿轮105的齿撞到端齿轮106a的齿,从连接齿轮105施加的压力将使端齿轮106a向下运动。因此,不管这些齿轮105和106a停在什么位置上,都可以关闭底盖61。此后,当胶片缠绕马达37使端齿轮106转动时,端齿轮106将进入能够与连接齿轮105啮合的状态,所以在弹簧推力的作用下端齿轮106a将向下滑动,并与连接齿轮105啮合。
在暗盒室26的顶壁上设有暗盒检测开关107。暗盒检测开关107是一个微动开关,当把摄影胶片暗盒62完全装到暗盒室26中并通过摄影胶片暗盒62压下按钮107a时便接通了暗盒检测开关107。如图32所示,从暗盒检测开关107向CPU145发出检测信号。这样,便可以电性检测是否已将摄影胶片暗盒62完全装入暗盒室26中。标号108表示的是用于驱动镜头筒7往复运动和使摄影镜头6聚焦的镜头马达。如果摄影镜头6是变焦镜头,那么镜头马达108则作为变焦马达。当接通主开关48时,镜头马达108将驱动镜头筒7从相机机壳中伸出。当关断主开关48时,镜头马达108将驱动镜头筒7缩回到相机机壳内。
通过突起54启动相机外壳检测开关54a。当把相机外壳4与相机主体3分离时,相机外壳检测开关54a将断开,镜头马达108驱动镜头筒7缩回到相机机壳内。当把相机外壳4装到相机主体3上时,相机外壳检测开关54a将接通并向CPU145发出相机外壳检测信号。此后,当门操纵柄65完全转到打开位置时,门打开检测开关128接通并向CPU145发出门打开检测信号。
尽管在图中没有示出,但是在暗盒室26的顶壁上设有条形码传感器和卷轴传感器。条形码传感器读取如图18所示集成在摄影胶片暗盒摄影胶片暗盒62中并与摄影胶片暗盒62的卷轴100一起转动的条形码盘109上的条形码。卷轴传感器通过检测条形码板109上的刻痕来检测卷轴100的转动位置。由于这些传感器在已有技术中是公知的,而且已经用在几种IX240型相机例如“EPION 250Z(商标名,由富士摄影胶片有限公司制造)”中,因此省略了对其的详细描述。虽然在图中没有示出,但是在卷轴100上固定地联接了一个指示盘。通过四个指示窗中的一个可以观察到指示盘,所述指示窗穿过摄影胶片暗盒62的底表面形成并表示摄影胶片暗盒62中胶片条64的使用情况:未曝光、部分曝光、全部曝光和显影。因此,每当把胶片条64完全反绕到暗盒壳中之后,便把卷轴100的转角调节到把指示盘停在表示胶片条64当前状态的一个指示窗后面。
胶片卷绕马达37响应暗盒检测信号、相机外壳检测信号和门打开检测信号后开始沿与胶片送进方向相反的反绕方向转动摄影胶片暗盒62的卷轴100。在沿反绕方向转动卷轴100的同时,从条形码盘109的条形码上读取摄影胶片暗盒62上的信息。由于卷轴100的初始位置和条形码盘109能够指示摄影胶片暗盒62的使用状态,所以可以通过条形码盘109的初始位置检查摄影胶片暗盒62是否可以使用。
从条形码盘109上读取胶片数据之后,胶片卷绕马达37开始沿胶片送进方向转动相机2的卷轴100和收片卷轴36。在胶片通道中设有摄影传感器144以便检测胶片条64上的孔64a。由于孔64a是对应于每个画幅记录区上的前后缘而形成的,所以当胶片卷绕马达37因第一次检到孔42a而停止时,初始画幅记录区应位于曝光孔25后面。为了进送胶片条64的一个画幅,应驱动胶片卷绕马达37直到摄影传感器144接连检测到两个孔42a。
CPU145根据存储在存储器146中ROM区内的顺序程序执行上述的初始画幅设定和一个画幅的进送。通过PF发生器147对来自摄影传感器144的检测信号进行波形整形,并把整形后的波形送到CPU145。CPU145通过马达驱动器148控制胶片卷绕马达37。
在胶片条64的背面上设有透明磁性记录层,这样在一画幅进送时通过磁头150便可把每个曝光画幅的数据例如摄影和曝光条件的数据记录在胶片条64上。磁头150由磁头驱动器151驱动。为了使磁记录与胶片进送同步,用编码器152来监视胶片卷绕马达37的旋转速度,并根据来自编码器152的检测信号与从ENC发生器153发生的编码脉冲间隔同步地驱动磁头150。磁头150也从磁记录层上读取数据,以便从未曝光画幅记录区中识别曝光的画幅。因此,既使当装载的摄影胶片暗盒64中的胶片条64上的一些画幅记录区预先曝光时相机2也能工作。
如上所述,当相机外壳4滑到工作位置时快门按钮5位于释放开关19的上方,而当压下快门按钮5时释放开关19的按钮部件19a将被按下。释放开关19是一种两步压下的微动开关。在微动开关19的第一步中把按钮部件19a压下半程,在此期间完成聚焦和测光。也就是说,通过光发射和光接收窗13、14测量目标距离从而测得到拍摄物体的距离。同时,通过测光窗12测量目标亮度。根据测得的目标距离,通过驱动镜头马达108完成摄影镜头6的聚焦。同时,根据测得的目标亮度确定快门速度和孔径光阑尺寸。在微动开关19的第二步中把按钮部件19a完全压下,以确定的快门速度和孔径光阑尺寸完成快门释放。
如上所述,在相机外壳4从静止位置滑到工作位置之后,当闪光投射器8向上弹到闪光位置时将接通主开关48。然后,镜头筒7从相机主体3中向前伸出,而且在继续进行拍摄时CPU145从OFF模式转换到摄影模式。
在摄影模式下,面板LCD18显示当前数据和时间以及当前选定的几个拍摄条件。把面板LCD18上显示的信息记录在分配给每个曝光画幅的位置上。按照本实施例,控制面板17由四个按钮17a-17d构成。在摄影模式下,这些按钮17a-17d具有以下功能:
a)按钮17a起闪光模式开关的作用。它的默认状态是自动闪光模式,在该模式下,如果测得的目标亮度低于预定水平则闪光装置将自动点亮。每次压下时,闪光模式循环地在防止红眼现象即在与曝光同步的主闪光模式之前投射光的预闪光模式、在每次曝光时启动闪光装置的有源闪光模式、不启动闪光装置的非闪光模式、不启动闪光装置和把摄影镜头聚焦在无限远的距离上的风景摄影模式、和在闪光装置在每次曝光时进行预闪光和主闪光的夜间拍摄模式之间转换。
b)按钮17b起自拍模式开关的作用。在其默认状态下,自拍装置关闭。当每次压下按钮17b时,自拍装置交替地接通和关闭。在每次完全压下快门按钮5时,自拍装置开始计数。
c)按钮17c起印相格式开关的作用。在其默认状态下,选定大画幅(H)尺寸印相。当每次压下按钮17c时,印相格式在H尺寸、普通(C)尺寸、和全景(P)尺寸之间循环转换。应该注意到,IX240型胶片条64的画幅记录区的纵横尺寸之比与H尺寸印相的纵横尺寸之比相对应。如果用按钮17c选定的是C尺寸或P尺寸,则通过遮盖H尺寸的画幅便可进行C尺寸印相或P尺寸印相。
d)按钮17d起反绕开关的作用。当压下按钮两秒钟时,胶片卷绕马达37开始把胶片条64反绕到暗盒壳内。
取景单元38上设有取景用LCD155,其显示在取景器11视野内的取景画幅。取景画幅的尺寸随由控制面板17的按钮17c选定的印相格式而改变。
CPU除了监视门打开检测开关128、相机外壳检测开关54a、暗盒检测开关107、和主开关48的ON-OFF状态之外,还监视通过操作信号输入电路158输入的来自释放开关19和控制面板17的操作信号。CPU145根据来自镜头筒位置检测电路160的信号控制镜头马达108。
每当把相机2转换到摄影模式时,OFF模式定时器162便开始对预定的时间周期例如5分钟进行计数。当OFF模式定时器162的计数达到预定时间时,如果操作信号输入电路158没有输入操作信号,OFF模式定时器162将向CPU145输入一个OFF模式信号。根据OFF模式信号,将把相机2复位到OFF模式,下面将对此作详细描述。
当主开关48在摄影模式下关断时,相机2将转换到备用模式。在备用模式下,控制面板17的按钮17a-17d与摄影模式下的按钮具有不同功能。而且当相机2转换到备用模式时,OFF模式定时器162开始对预定的时间周期例如5分钟进行计数。当OFF模式定时器162的计数达到预定时间时,如果操作信号输入电路158没有输入操作信号,OFF模式定时器162将向CPU145输入一个OFF模式信号。
在备用模式中,赋予按钮17a-17d以下功能:
a)按钮17a起日期格式选择开关的作用。在它的默认状态下,以年/月/日的格式显示和记录当前日期。每次压下按钮17a时,日期格式循环地在“年/月/日”、“月/日/年”、“日/月/年”、“时间”和“无日期显示无日期记录格式”之间转换。如果压下按钮17a的时间达两秒钟,则面板LCD18将从默认日期显示模式转换到日期校正模式。如果压下按钮17a使之处于日期校正模式,则面板LCD18将复位到日期显示模式。
b)按钮17b在日期校正模式中起数字选择开关的作用。在其默认状态下,选择“年”作为校正数字。在每次压下按钮17b时,校正数字循环地在“年”、“月”、“日”“小时”和“分钟”之间转换。用闪烁显示的形式来指示校正数字。
c)按钮17c在日期校正模式下起日期校正开关的作用。当每次压下按钮17c时,选择数字用的数值便一个一个地增加。如果压下按钮17c的时间达到1秒钟,在选择数字用的数值将以125微秒的间隔连续增加。
d)按钮17d以与摄影模式下的相同方式起反绕开关的作用。
在日期校正模式下,如果CPU145检测到主开关48的开关状态或门打开检测开关128的开关状态出现变化,则固定住该时刻在面板LCD18上显示的“年”、“月”、“日”“小时”和“分钟”,而把日期计数用的作为时钟数据的“秒”数据置于“0”。由此,便终止了日期校正模式。
当执行顺序程序时,CPU145启动其它电路164并监视这些电路164,这些电路包括用于驱动快门装置中程序快门的马达、自动曝光控制电路、AF电路、闪光装置的闪光电路、和摄影所需的其它电路。把表示这些电路164和其它部件的标记、测光数据、测得的目标距离数据和其它数据暂时存在存储器46的RAM区中,并且在后序的操作中可通过CPU145访问这些数据。
把用于根据测光数据和目标距离数据计算快门速度和目标距离的预定参考数据和调整数据预先在工厂存储在EEPROM159中,并且可通过CPU145访问这些数据。而且把那些在主开关48关断后需要保留的数据和标记存储在EEPROM159中。把划分差错和在袖珍相机2工作期间可能出现的不正常工作用的检错数据以及曝光画幅数量等的历史数据也存储在EEPROM159中。
现在将参照图33详细描述袖珍相机2的模式开关的操作顺序,其中“Wsw”,“Dsw”,“Bsw”,和“Csw”分别表示主开关48,门打开检测开关128,相机外壳检测开关54a和暗盒检测开关107。
当相机外壳4从静止位置滑到工作位置上,和闪光投射器8从相机外壳4的制约下释放时,如图10所示,闪光投射器8在弹簧46的力的作用下自动移到闪光位置。当闪光投射器8到达闪光位置时,主开关48接通。主开关48接通后,CPU145将OFF模式定时器162清零,并使OFF模式定时器162开始计数。同时,CPU145启动升压电路163对来自电池的电源电压进行升压,并用已提升的电压来驱动振荡器164。这是因为电池21是3V的锂离子电池,而振荡器164需要的驱动电压为5V。振荡器164产生4MHz的振动信号,而从来自振荡器164的信号中可获得500KHz的时钟信号。因此,在摄影模式下,CPU145在500Khz时钟信号的基础上高速运转。
在摄影模式下,可以通过操作快门按钮5进行拍摄,而且通过操纵按钮17a-17c可以设定合适的摄影状态,或通过操纵按钮17d把胶片条64反绕到暗盒壳中。当把相机2转换到摄影模式时闪光装置开始充电。如果主开关48、相机外壳检测开关54a、暗盒检测开关107、和门打开检测开关128中的任何一个改变其开关状态,CPU145将如下面将要详细描述的那样产生合适的响应。每当通过操作信号输入电路158输入来自例如按钮开关17a-17c和释放开关19中任一个的操作信号或主开关48、相机外壳检测开关54a、暗盒检测开关107和门打开检测开关128改变其在摄影模式下的开关状态时,OFF模式定时器162便清零并从零重新开始计数。
如果主开关48、相机外壳检测开关54a和门打开检测开关128中没有一个改变其开关状态,和在OFF模式定时器162的计数达到预定时间例如在这个实例中为5分钟之前,按钮17a-17c和释放开关19中没有一个在工作,那么OFF模式定时器162将清零,而且相机2将复位到OFF模式。在OFF模式下,CPU145并不监视释放开关19,所以对快门按钮5的操作没有任何影响。在OFF模式下,面板LCD18和取景器LCD都处于断开状态。
应注意的是,在OFF模式下,CPU145在16KHz时钟信号基础上以低速运行,所述16HKz的时钟信号是从由另一个振荡器165产生的35KHz的振荡信号中得到的。由于用3V的电源电压可以驱动振荡器165,所以在OFF模式中不必启动增压电路163。因此,与摄影模式相比,在OFF模式下减少了能量损耗。
在OFF模式下通过关断和再次接通主开关48的方式,可以把相机再次设定到摄影模式。而且当在OFF模式下接通门打开检测开关128时,即,在OFF模式下打开门式部件63时,相机转换到摄影模式。
如果在OFF模式定时器162的计数达到5分钟之前通过把闪光投射器8推入摄影模式下的藏入位置而使主开关48关闭,那么OFF模式定时器162将清零并从零开始重新计数,并且相机2将从摄影模式转换到备用模式。在备用模式下,仍然要启动增压电路163,而且CPU将以与摄影模式相同的方式高速运行,但是与OFF模式相同,对快门按钮的操作不起作用。如上所述,在备用模式下和摄影模式下控制面板17的作用不同,而且通过操作备用模式下的按钮17a-17c可以改变日期格式或所显示的日期和时间的数值。每当操作按钮17a-17d中的任何一个时,OFF模式定时器162便从零开始重新计数。
如果在备用模式下关断主开关48,则相机2返回到摄影模式,这时OFF模式定时器162将清零并从零开始计数。还是在备用模式下,如果主开关48、相机外壳检测开关54a和门打开检测开关128中没有一个改变其开关状态,而且按钮17a-17c和释放开关19中没有一个在OFF模式定时器162的计数达到5分钟之前开始工作,那么OFF模式定时器162将清零,相机2将复位到OFF模式。
由于通过把闪光投射器8推到藏入位置或把闪光投射器从压力下释放可以使相机2在摄影模式和备用模式之间转换,所以不需要设置用于在摄影模式和备用模式之间进行转换的专门的操作部件。此外,通过闪光投射器8的位置很容易在摄影模式和备用模式之间进行识别。
在摄影模式下如果把相机外壳4从相机主体3上取下,和重新把摄影胶片暗盒62装入暗盒室26中,此后,再次把相机外壳4装到相机主体3上,和相应地改变相机外壳检测开关54a、门打开检测开关128和暗盒检测开关107的开关状态,则CPU145将执行初始画幅设定程序。在初始画幅设定中,驱动胶片卷绕马达37使摄影胶片暗盒62的卷轴100首先在反绕方向上转动。然后,确定条形码盘109的最初停止位置,并从条形码中读取胶片类型。在确认包含在摄影胶片暗盒62中的胶片条64没有全部曝光之后,CPU145沿送进方向驱动胶片卷绕马达37以确定曝光孔25后面的起始画幅位置。
由于本实施例的袖珍相机2采用了IX240型摄影胶片暗盒62,而且利用相机外壳4打开和关闭摄影胶片暗盒62的门式部件63和把暗盒室26与环境光隔离开,所以CPU145可以持续监视暗盒检测开关(Csw)107、相机外壳检测开关(Bsw)54a和门打开检测开关(Dsw)128的开关状态。在下面这些开关107、54a和128之开关状态的组合形式中,CPU145认定组合形式“C”和“G”为差错形式,并在面板LCD18中显示差错报警。
形式 A B C D E F G H
Csw OFF OFF OFF OFF ON ON ON ON
Bsw ON ON OFF OFF ON ON OFF OFF
Dsw ON OFF ON OFF ON OFF ON OFF
组合形式“C”和“D”表示虽然把相机外壳4从相机主体3上取下但将门式部件63打开的情况。例如,当手动地使门操作柄65沿打开方向转动时相机2所处的情况。面板LCD18连续显示差错报警直到相机状态从“C”变为“A”或“D”,或从“G”变为“E”或“H”。由于在状态“G”下胶片条64可能会走光,所以如果胶片条上的画幅已经曝光,则最好把胶片条64反绕到暗盒壳内。如果关断相机外壳检测开关54a,也就是说,如果把相机外壳从相机主体3上取下,CPU145将不会执行上述初始画幅设定和其它在接通门打开检测开关128时即打开门式部件63时通常进行的操作。
图34-38表示CPU响应主开关(Msw)48、门打开检测开关(Dsw)128和相机外壳检测开关(Bsw)54a开关状态的变化而执行的操作顺序。
如图34所示,当与主开关48的接通相对应把相机2设定为摄影模式时,CPU145将检查是否存在错误的镜头筒标记。当在驱动镜头筒7的前序过程中出现某些不正常操作时,将会出现错误的镜头筒标记。如果出现了错误的镜头筒标记,将不能驱动镜头马达108。因此,当重新接通主开关48时,将清除错误的镜头筒标记。
此后,CPU检查当前选定的闪光模式类型,除了选定预闪光模式外,其余情况下均使相机2复位到自动闪光模式。也就是说,如果选定了预闪光模式,相机2将保持在预闪光模式。检查完电池21的情况后,从设在存储器46的RAM区位置内的画幅计数器中读取画幅数,而且把画幅数显示在面板LCD18上。如果在暗盒室26中没有摄影胶片暗盒62,面板LCD18以闪烁的形式显示暗盒标记。
检查相机外壳检测开关(Bsw)54a并确定相机外4已安装到相机主体3上之后,CPU145驱动镜头马达108使镜头筒7从相机主体3上向外伸出。如果关断相机外壳检测开关54a并收起镜头筒7,则不能再驱动镜头筒马达108。如果关断相机外壳检测开关54a并使镜头筒7伸出,则沿相反的方向驱动镜头筒马达108使镜头筒7缩回到相机主体3中。由于在把相机2转换到摄影模式时闪光装置开始充电,所以当闪光装置充电结束时将出现闪光充电完成标记。
如果在摄影模式下关断主开关48,相机2将如图35所示转换到备用模式。如果在此时出现闪光充电完成标记,则清除闪光充电完成标记,这样,一旦下次接通主开关48,闪光装置便开始充电。
此后,CPU145检查当前设定的闪光模式,而且除了选定预闪光模式之外,其余情况下均把相机2设定到自动闪光模式。如果选定预闪光模式,相机2便保持在预闪光模式下。如果启动AF装置和使光束从LED33射过光发射窗13,则将关断LED33。同时还将关断面板LCD18上的闪光模式指示。如果此时选定了自拍模式,通过关断自拍装置将消除自拍模式。然后,在确认了没有产生错误的镜头筒标记之后,镜头筒7将缩回。
由于当关断相机外壳检测开关54a时,无论主开关48的开关状态如何,都不能驱动镜头马达108,所以当从相机主体3上取下相机外壳4时,消除了镜头筒7的非必要运动。
图36表示当接通门打开检测开关(Dsw)128时所执行的操作顺序,也就是说,当相机外壳4滑动到相机主体3上的合适位置上时,将打开摄影胶片暗盒62的门式部件63。在检查电池21之后,CPU145检查暗盒检测开关(Csw)107的转换情况,以确定是否已装入摄影胶片暗盒62。如果没有装入摄影胶片暗盒62,将关断面板LCD18上的暗盒标记,而且如果需要的话,关断自拍装置。此后,将相机转换到Demo模式。
在Demo模式下,根据存储在EEPROM165中的实验数据执行摄影程序,存储的数据包括预定的胶片速度、胶片类型和画幅计数量。在Demo模式下,对按钮17d的操作不起作用,因此不会进行胶片反绕。
如果装入摄影胶片暗盒62,并使摄影胶片暗盒62经历暗盒指示器转换程序,则将关断自拍装置和继续进行暗盒指示器转换操作。在进行暗盒指示器转换时,在把胶片条64的整个长度装入暗盒壳内之后,使摄影胶片条暗盒62的卷轴100沿反绕方向转动直到指示盘处于一个表示摄影胶片暗盒62当前情况的指示窗后面为止。
如果已装入摄影胶片暗盒62,而且没有进行暗盒标记转换,CPU145将读取写在画幅计数器中的画幅数量。
如果画幅计数为“E”,即,胶片条64的所有有效画幅记录区都已经曝光,或如果画幅计数是未知数,即,在重新装入摄影胶片暗盒62之后还没有进行起始画幅设定,而正常的摄影程序经开始或已经根据按钮17d的状态开始手动反绕的情况下,CPU145把相机2转换到自动反绕模式,而且如果需要的话,关断自拍装置。在把胶片条64完全卷绕到暗盒壳中之后,指示盘位于表示胶片条64已完全曝光的指示窗后面。
这是一种错误处理。在拍摄程序或手动反绕期间门打开检测开关128通常不会从OFF转换到ON。只有当设在工作位置上的相机外壳4沿露出方向移到使相机外壳检测开关54a关断的距离,而且随后移回到工作位置时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暗盒室26的不透光性会明显下降以致于极大地增加了已装在摄影胶片暗盒62中的胶片条走光的危险。因此,要强制性地把胶片条64反绕到暗盒壳内,并且设置指示盘来指示摄影胶片暗盒62是否完全曝光。其结果是,使摄影胶片暗盒62无法再用。
而且当一些画幅在摄影暗盒62装载的胶片条64上曝光后门打开检测开关128通常不太可能从OFF转换到ON。因此,如果检测到这种情况,CPU145将执行与上述相同的错误处理。结果,将胶片条64完全反绕到暗盒壳中而且指示盘将显示摄影胶片暗盒62已完全曝光。
当通常的拍摄过程还没有开始且没有进行手动反绕而画幅计数又处于未知状态时,如果门打开检测开关128从OFF转换到ON,则CPU145将决定是否从摄影胶片暗盒62的条形码盘109上读取数据。如果在此时从条形码盘109上读取数据,则CPU145将执行差错误处理,其中指示盘处在指示“全部曝光”的位置上。由于在这种情况下通常的拍摄过程还没有开始而且也没有把胶片条64送出暗盒壳,所以在这个错误处理中并不需要反绕步骤。用这种方式,甚至在将胶片条64送出暗盒壳之前,如果在打开门式部件63时的一段时间内不透暗盒室26遭到损坏,那么摄影胶片暗盒62也被认为不能再用了。
首先在不知道画幅数量的情况下使门打开检测开关128从OFF转换到ON,当通常的拍摄过程还没有开始,且没有进行手动反绕,以及没从条形码盘109上读取数据时,CPU145在确定了电池21的情况满足需要之后将执行上述起始画幅设定程序,而且如果需要的话,关断自拍装置。即,从条形码盘109上读取数据,根据卷轴100的转动位置检测摄影胶片暗盒62的状态,此后送出胶片条64使起始画幅位于曝光孔25后面的位置上。
图37表示当门打开检测器开关(Dsw)128从ON转换到OFF时即门式部件62关闭时执行的操作程序。在此时,CPU145检查电池的状态是否是OK,随后根据暗盒检测开关(Csw)107的情况确定摄影胶片暗盒62是否已装入暗盒室26中。如果没有装入摄影胶片暗盒62,CPU145将执行图37所示的步骤。在销位置调节过程中,在摄影胶片暗盒未曝光和装在暗盒室中的情况下,使驱动轴103的转动位置对准摄影胶片暗盒62上卷轴100的销孔。
由于除了把相机外壳4向外拉到使相机外壳检测开关54a关断的位置之外,暗盒室26的内部保持不透光,所以可以不进行上述错误处理而代之以在相机外壳检测开关54a的转换情况基础上进行错误处理。
图38表示当把相机外壳从相机主体3上取下和因此而使相机外壳检测开关(Bsw)54a断开时执行的这样一种错误处理实例。如果此时没有装入摄影胶片暗盒62,则当暗盒室26的不透光性遭破坏时将不会出问题。但是如果此时已装入摄影胶片暗盒62,则需进行与上述相同的错误处理。
为了避免重复,图38的流程图只表示了用相机2在胶片条64上拍摄了一些画幅之后关断相机外壳检测开关54a这一种情况。如果在把曝光画幅的数量写入画幅计数器中时关断相机外壳检测开关54a,则将在存储器46的RAM区中建立相机外壳移开标记。既使是把相机外壳4再次安装到相机主体3上,CPU145也要在门打开检测开关(Dsw)128接通时检查相机外壳移开标记是否还存在。如果相机外壳移开标记仍然存在,CPU145将执行自动反绕步骤,此后把摄影胶片暗盒62转换到“完全曝光”位置。因此,认为摄影胶片暗盒62已不能使用。
当接通相机外壳检测开关54a时可以检测此时相机外壳移开标记是否存在。如图36所示,在画幅计数为“E”或未知的情况下,在门式部件63打开而相机外壳检测开关54a关断时,如果只建立了相机外壳移开标记,则可以象与相机外壳移开标记有关的错误处理那样执行自动反绕步骤。
如到目前为止所述的那样,按照本发明,当因相机外壳4从静止位置移到工作位置而使闪光投射器8向上弹到闪光位置时,主开关48将接通。由于在主开关48接通时相机2处于摄影模式,而在主开关48关断时相机2转换到备用模式,所以通过把相机外壳4滑到工作位置可以自动地使相机2处于摄影模式,而通过把闪光投射器8向下推入藏入位置则可以使相机2转换为备用模式。因此很容易知道相机2是处于摄影模式还是备用模式。由于控制面板17在备用模式下和在摄影模式下具有不同的功能,所以控制面板17的结构可以很简单且易于操作。
此外,如果相机2在工作位置上停留预定时间后而没有任何动作的话,相机2将自动转换到OFF模式,以避免能量浪费。由于通过把闪光投射器8推到藏入位置后再将闪光投射器8从压力下释放来关断主开关48和然后再度接通主开关48可以使相机2返回到摄影模式,所以转换操作非常简便。
在工作位置以及在静止位置上,相机外壳4还起盖子的作用,其可以防止暗盒室26的底盖61打开和以不透光的形式遮盖暗盒室26的内部。在工作位置上的相机外壳4起夹子的作用。由于相机外壳4还被用作启动门操作机构的部件,所以本发明的相机2可以做得非常小。由于可通过对相机外壳4的位置进行监视,并根据暗盒室26是否保持了不透光性来驱动胶片卷绕马达,所以当胶片条64似乎走光时可以中断拍摄。
虽然以上参照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相反,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附加的权利要求之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改进。例如,可以把相机在摄影模式和备用模式之间转换的特征应用于采用135型摄影胶片暗盒或其它类型摄影胶片暗盒的相机中,相机在各模式之间的转换是通过使闪光投射器在闪光位置和藏入位置之间的运动与主开关的接通和关断相结合来实现的。
还可以把闪光投射器安装到固定位置上,且通过相机外壳的滑动直接启动主开关来达到在摄影模式和备用模式之间转换的目的。虽然在通过与闪光投射器8一起转动的曲柄臂45推动可动开关触点48a时能够接通主开关48,但是还可以使用微动开关作为主开关。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虽然在装载或未装载摄影暗盒的暗盒更换位置上应把相机外壳与相机主体完全分离,但是也可以设置一个暗盒更换位置,在该位置上可以把相机外壳从安全位置上拉开但不使其与相机主体分离。为此,应设置一个暗盒室盖,在相机外壳与相机主体没有完全分离时该盖能够打开,或是在相机外壳的底侧边缘上应该有一个开口以便在相机外壳与相机主体没有完全分离时底盖能够打开。
还可以用链或条把相机外壳与相机主体互相联接起来。还可以通过销-槽接合把相机外壳与相机主体相连,以便使相机外壳在完全滑入露出方向之后能向上倾斜。由此可以防止相机外壳丢失或因不必要的压力而变形。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单个释放的第一和第二锁定机构可以把相机外壳锁定在工作位置,此外作为变型例还可以设置一个单一的锁定机构。可以把面板LCD设置在当处于静止位置时面板LCD18不被相机外壳盖住的位置上,从而在不需要把相机外壳滑到工作位置的情况下便能够看到有效画幅的数量、装载的摄影胶片暗盒中的胶片类型、和其它信息。
电池和闪光投射器的布置不总是限于实施例所示的形式,还可以按照电池室的布置把暗盒更换位置设置在工作位置和电池更换位置之间。而且相机外壳的形状也不限于图中示出的方帽形,相机外壳可以是具有凸面的,或可以盖住相机主体前面和顶部,前面、顶部和背部,或前面、顶部和底部的筒形形状。

Claims (5)

1.一种袖珍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相机外壳,该外壳装在相机主体上且能沿相机主体在遮盖摄影镜头的静止位置和露出所述摄影镜头的工作位置之间滑动;
设在所述相机主体上的电池室,其用于保持作为相机电源的电池;
电池室盖,其能围绕一旋转轴线在向着所述相机主体的外部打开所述电池室的打开位置和关闭所述电池室的关闭位置之间转动;和
可绕与所述电池室盖相同的旋转轴线转动的闪光投射器,该闪光投射器在所述闪光投射器前表面对准拍摄物体的闪光位置和所述闪光投射器藏入相机主体凹槽中的藏入位置之间转动,在所述静止位置上所述闪光投射器处于藏入位置并被所述相机外壳遮盖,而在所述工作位置上则处于露出状态;
一个电源开关,当所述闪光投射器移动到所述闪光位置时将接通该电源开关并通过电池开始供电,而当所述闪光投射器藏入时则关断该电源开关,并在电池室盖打开时通过所述电池室盖把所述闪光投射器推入所述藏入位置;
其中当接通所述电源开关时,所述摄影镜头将从所述相机主体上伸出,而当所述电源开关断开时所述摄影镜头缩回到所述相机主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袖珍相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弹簧,其用于推动所述闪光投射器向所述闪光位置转动,以便在所述相机外壳从所述静止位置滑到所述工作位置时,使所述闪光投射器移到所述闪光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袖珍相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闪光投射器处于所述闪光位置时,通过所述闪光投射器使所述电池室盖保持在关闭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袖珍相机,其特征在于,用于在所述藏入位置上接纳所述闪光投射器的凹槽位于所述摄影镜头上方,而电池室位于所述凹槽的后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袖珍相机,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闪光投射器安装在设于相机主体上的一个转轴上,所述转轴与所述闪光投射器一起转动,所述电源开关与所述转轴彼此相连,以便通过所述转轴的转动接通和关闭所述电源开关。
CNB991004965A 1998-01-28 1999-01-28 袖珍相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657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5986/98 1998-01-28
JP15986/1998 1998-01-28
JP01598698A JP3963335B2 (ja) 1998-01-28 1998-01-28 カメラ
JP3024298A JPH11231391A (ja) 1998-02-12 1998-02-12 写真カメラ
JP30242/98 1998-02-12
JP30166/98 1998-02-12
JP3016698A JPH11231375A (ja) 1998-02-12 1998-02-12 カメラ
JP3016798A JPH11231376A (ja) 1998-02-12 1998-02-12 カメラ
JP30241/98 1998-02-12
JP30241/1998 1998-02-12
JP30167/98 1998-02-12
JP30166/1998 1998-02-12
JP30242/1998 1998-02-12
JP3024198A JPH11231377A (ja) 1998-02-12 1998-02-12 カメラ
JP30167/1998 1998-02-12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68860XA Division CN100416401C (zh) 1998-01-28 1999-01-28 袖珍相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31433A CN1231433A (zh) 1999-10-13
CN1206571C true CN1206571C (zh) 2005-06-15

Family

ID=2751977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10049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6571C (zh) 1998-01-28 1999-01-28 袖珍相机
CNB20051006886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6401C (zh) 1998-01-28 1999-01-28 袖珍相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6886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6401C (zh) 1998-01-28 1999-01-28 袖珍相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278846B1 (zh)
EP (3) EP0933668B1 (zh)
KR (1) KR100570311B1 (zh)
CN (2) CN1206571C (zh)
DE (2) DE69931829T2 (zh)
TW (1) TW4207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75715A (ja) * 1999-03-26 2000-10-06 Ricoh Co Ltd 電子カメラ
JP2002162679A (ja) * 2000-03-28 2002-06-0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カメラ
US20020146250A1 (en) * 2001-03-21 2002-10-10 Stockton Kenneth R. Information switch and method for a digital camera
JP2003015206A (ja) * 2001-07-03 2003-01-1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バリア付きカメラ
JP4727285B2 (ja) 2005-04-22 2011-07-20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
KR100663521B1 (ko) * 2005-08-01 2007-01-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카메라 커버를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JP4640641B2 (ja) * 2005-09-09 2011-03-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7986872B2 (en) 2005-12-30 2011-07-26 Steiner Dennis W Protective covering for hand-held camera
CN101551579B (zh) * 2008-04-03 2011-03-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成像装置
CN102193278B (zh) * 2011-06-21 2012-11-28 顾晓春 一种数码相机通用的微距高倍摄影装置
CN103034022B (zh) * 2012-07-23 2015-03-18 明基电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可替换镜头的相机
TWI490623B (zh) * 2012-11-23 2015-07-01 Qisda Corp 具有照相功能之電子裝置
TWI637254B (zh) * 2017-07-07 2018-10-0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404683A (en) * 1932-06-22 1934-01-22 Charles John Stokes Improvements in studio camera backs and shutters
GB684998A (en) * 1949-10-29 1952-12-31 Reinhold Heidecke Improved locking device for camera back in photographic roll film cameras
US3204542A (en) * 1962-05-17 1965-09-07 Agfa Ag Camera with built-in flash apparatus
DE2214955C3 (de) * 1972-03-27 1979-02-08 Agfa-Gevaert Ag, 5090 Leverkusen Fotografische Kamera mit einer als Schieber ausgebildeten Handhabe
JPS5332016A (en) * 1976-09-07 1978-03-25 Canon Inc Camera with built-in movable falsh device
JPS58172637A (ja) * 1982-04-05 1983-10-11 Fuji Koeki Kk デイスクカメラ
JPS58156608U (ja) * 1982-04-13 1983-10-19 冨士シ−ル工業株式会社 シユリンクラベル装着装置
GB2129950B (en) * 1982-08-20 1985-12-1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Camera
DE8330053U1 (de) * 1983-03-21 1984-09-27 W. Haking Enterprises, Ltd., Hongkong Stehbildkamera mit einem gehaeuse
JPS6060731A (ja) 1983-09-14 1985-04-08 Hitachi Ltd 半導体装置の製法
US4723140A (en) * 1986-05-20 1988-02-02 Polaroid Corporation Compact folding camera construction
US5155512A (en) * 1991-07-03 1992-10-13 Eastman Kodak Company Camera with handgrip
US5146252A (en) * 1991-07-05 1992-09-08 Eastman Kodak Company Pop-out viewfinder for compact camera with flip-up flash unit
US5255033A (en) * 1992-03-30 1993-10-19 Eastman Kodak Company Folding camera
JPH06214293A (ja) * 1993-01-18 1994-08-05 Konica Corp カメラ
JP3459680B2 (ja) 1994-04-21 2003-10-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
JPH086132A (ja) * 1994-06-16 1996-01-12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バリア付きカメラ
US5608478A (en) * 1994-06-16 1997-03-04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Camera with lock-controlling lens barrier
JP3531216B2 (ja) * 1994-07-05 2004-05-24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紡糸直接延伸法によるポリエステル系繊維の製造方法
JPH08220610A (ja) * 1995-02-08 1996-08-30 Nikon Corp カメラの電池蓋構造
JPH08234284A (ja) * 1995-02-24 1996-09-13 Nikon Corp カメラ
US5708884A (en) * 1995-09-21 1998-01-13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liding cover movement rstricting device
JPH09160093A (ja) * 1995-12-08 1997-06-20 Nikon Corp スライドカバーを有するカメラ
JP3360517B2 (ja) * 1996-01-30 2002-12-24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カメラ
JPH09222647A (ja) * 1996-02-19 1997-08-2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カメラ
JPH09230464A (ja) * 1996-02-20 1997-09-0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カメラ
US5943520A (en) * 1996-10-01 1999-08-2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Camera having a slide case
US5930534A (en) * 1998-03-10 1999-07-27 Eastman Kodak Company Flip-up flash which integrates with film roll chamber when folded to make one-time-use camera compac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494066A1 (en) 2005-01-05
DE69931829D1 (de) 2006-07-20
KR100570311B1 (ko) 2006-04-11
DE69931829T2 (de) 2007-01-11
EP0933668B1 (en) 2005-08-10
DE69926556D1 (de) 2005-09-15
EP0933668A2 (en) 1999-08-04
DE69926556T2 (de) 2006-04-13
TW420767B (en) 2001-02-01
CN100416401C (zh) 2008-09-03
CN1680866A (zh) 2005-10-12
KR19990068184A (ko) 1999-08-25
CN1231433A (zh) 1999-10-13
US6278846B1 (en) 2001-08-21
EP1494065A1 (en) 2005-01-05
EP0933668A3 (en) 2000-11-08
EP1494065B1 (en) 2006-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06571C (zh) 袖珍相机
CN1198162C (zh) 带电机驱动式镜头筒的照相机
CN1187647C (zh) 具有伪变焦功能的变焦相机
US7366409B2 (en) Dial position changing device of a camera
CN1577047A (zh) 摄像装置
CN1296769C (zh) 装有镜头且带有保护盖的摄影胶片组件
CN1501160A (zh) 具有连续剪切的取景器的照相机
CN1173223C (zh) 照相机的相片格式选择装置
US6712531B2 (en) Camera
CN1126986C (zh) 装有镜头的摄影胶片装置
JP2008134438A (ja) カメラ
CN2651782Y (zh) 照相机
CN1245658C (zh) 照相机
CN1241057C (zh) 配镜头的照相胶片装置
CN1194258C (zh) 装有镜头且带有保护盖的摄影胶片组件
JP3215761B2 (ja) レンズ付きフイルムユニット
CN1169019C (zh) 具有辅助组件的装有镜头的照相胶片单元
JP2000267186A (ja) 複合カメラ及び電子機器の電池取出構造
CN1357791A (zh) 装有镜头的胶卷装置
JP2006276695A (ja) 撮像装置
JPH1090780A (ja) カメラのフィルムカートリッジ情報表示装置
JP2008122680A (ja) 発光装置のスイッチ構造およびレンズ付きフイルムユニット
CN1317716A (zh) 胶片和电子双重曝光照相机
JP2006301198A (ja) レンズ付きフイルムユニット
JP2003195404A (ja) カメ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4288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FUJI PHOTO FILM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UJIFILM HOLDINGS CORP.

Effective date: 2007042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FUJIFILM HOLDINGS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OR ADDRESS: FUJI PHOTO FILM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film Corp.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Photo Film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0427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FILM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film Corp.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615

Termination date: 2013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