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01191C - 液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01191C
CN1201191C CNB021024294A CN02102429A CN1201191C CN 1201191 C CN1201191 C CN 1201191C CN B021024294 A CNB021024294 A CN B021024294A CN 02102429 A CN02102429 A CN 02102429A CN 1201191 C CN1201191 C CN 120119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iquid
colour point
forms
reflection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0242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67400A (zh
Inventor
川濑智己
伊藤达也
有贺久
片上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67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674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0119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119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 G02F1/133555Trans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在半透射半反射型的液晶装置中,在反射显示时及透射显示时两种情况下,总是能进行在平面上均匀的色显示。液晶装置(1)有在夹持液晶L的一对基板(3a、3b)中的一片(3a)上形成的光反射膜(9),以及在光反射膜(9)上形成的滤色片(11)。滤色片(11)有将基板(3a)的表面划分成多个区域的划分材料(14),以及在这些划分区域内形成的色像点(16)。光反射膜(9)对应于色像点(16)的膜最大厚度部分有开口(18,)或对应于多个划分区域的中心部有开口(18),或沿多个矩形的划分区域的纵向有长的开口(18),或者有对应于色像点(16)的厚度的形状形成的开口(18)。

Description

液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所谓的半透射半反射型的液晶装置,能用通过了液晶层后反射的反射光进行反射型显示、以及用透过了液晶层的透射光进行透射型显示这样两种显示,还涉及利用将滤色片插在光的通过路径上进行彩色显示的液晶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液晶装置被广泛地用于移动电话机、便携型个人计算机等电子装置。作为该液晶装置的一种,已知有将光反射膜设置在相对于液晶层与观察侧相反一侧的基板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上,使从观察侧入射的光在该光反射膜上反射,将该反射光作为显示用的光源使用的结构的所谓的反射型显示的液晶装置。
另外,还知道一种将照明装置、即所谓的背光设置在相对于液晶层与观察侧相反的一侧,将该照明装置作为显示用的光源而使用的结构的所谓的透射型显示的液晶装置。另外,还知道一种在光反射膜上局部地设置开口,能用光反射膜上开口以外的光反射区域进行反射型显示,同时用通过了光反射膜的开口区域的光进行透射型显示的所谓的半透射半反射型显示的液晶装置。
另一方面,近年来在液晶装置中,多半通过将具有R(红)、G(绿)、B(蓝)、或C(深蓝)、M(深红)、Y(黄)等色像点的滤色片设置在液晶装置的显示区域内,进行彩色显示。
在将开口设置在光反射膜上进行半透射半反射显示的情况下,用滤色片进行彩色显示时,迄今还不能在显示区域内在平面上进行均匀的色显示。本发明者为探究其原因,进行了各种实验,其结果发现了:如果不调整设置在光反射膜上的开口和构成滤色片的R、G、B等各色像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关系,就不能进行均匀的色显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基于上述的发现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半透射半反射型的液晶装置中,在反射显示时及透射显示时两种情况下,总是能在平面上进行均匀的色显示。
(1)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种液晶装置的特征在于:有夹持液晶的一对基板;在该一对基板中的至少一片上形成的光反射膜;以及在该光反射膜上形成的滤色片,上述滤色片有将上述基板的表面划分成多个区域的划分材料;以及在上述多个区域内形成的色像点,上述光反射膜对应于上述色像点的膜最大厚度部分有开口。
这样形成上述划分材料,例如,用众所周知的成膜方法,例如用旋转涂敷法,利用疏墨性的树脂形成厚度均匀的膜,然后,用众所周知的构图法,例如用光刻法形成规定的图形。另外,这样形成上述色像点,例如,利用喷墨法,即,使油墨即色像点材料形成液滴,从喷墨头的喷嘴喷射到由划分材料划分的各区域内,形成色像点。
如果采用上述第一种液晶装置,则例如如图5所示,由于光反射膜9上的开口18对应于色像点16的膜最大厚度部分形成,所以反射显示时,如箭头X0所示,利用往复通过色像点16的膜最大厚度部分以外的区域的光进行彩色显示,另一方面,透射显示时利用通过色像点16的膜最大厚度部分的光进行彩色显示。
这样,由于透射显示时利用一次通过色像点16的膜最大厚度部分的光进行显示,反射显示时利用往复通过即两次通过膜厚度薄的部分的光进行显示,所以在反射显示时和透射显示时两者之间能使光学上的膜厚大致相等或互相接近,因此,在两者期间都能进行均匀的色显示。
(2)其次,本发明的第二种液晶装置的特征在于:有夹持液晶的一对基板;在该一对基板中的至少一者上形成的光反射膜;以及在该光反射膜上形成的滤色片,上述滤色片有将上述基板的表面划分成多个区域的划分材料;以及在上述多个区域内形成的色像点,上述光反射膜对应于上述多个区域的中心部有开口。
这样形成上述划分材料,例如,用众所周知的成膜方法,例如用旋转涂敷法,利用疏墨性的树脂形成厚度均匀的膜,然后,用众所周知的构图法,例如用光刻法形成规定的图形。另外,这样形成上述色像点,例如,利用喷墨法,即,使油墨即色像点材料形成液滴,从喷墨头的喷嘴喷射到由划分材料划分的各区域内,形成色像点。
如果用喷墨法形成色像点,则在图5(a)及图5(c)中如符号16所示,该色像点在由划分材料14划分的区域的中心部有凸起的倾向。因此,如果在光反射膜9上对应于该中心部设开口18,则在反射显示时和透射显示时两者之间能使光学上的膜厚大致相等或互相接近,因此,在两者期间都能进行均匀的色显示。
(3)其次,本发明的第三种液晶装置的特征在于:有夹持液晶的一对基板;在该一对基板中的至少一片上形成的光反射膜;以及在该光反射膜上形成的滤色片,上述滤色片有将上述基板的表面划分成多个矩形区域的划分材料;以及在上述多个区域内形成的色像点,上述光反射膜沿着上述多个矩形区域的纵向有长的开口。
这样形成上述划分材料,例如,用众所周知的成膜方法,例如用旋转涂敷法,利用疏墨性的树脂形成厚度均匀的膜,然后,用众所周知的构图法,例如用光刻法形成规定的图形。另外,这样形成上述色像点,例如,利用喷墨法,即,使油墨即色像点材料形成液滴,从喷墨头的喷嘴喷射到由划分材料划分的各区域内,形成色像点。
一般说来,在彩色显示、特别是进行全色显示的情况下,将R、G、B三种颜色的点的集合作为一个单元,形成一个像素,通过使该一个像素发出某种颜色,进行全色显示。而且,R、G、B各个点多半呈矩形。在此情况下,如图(b)所示,由划分材料14划分的区域为矩形区域,在该矩形区域内形成一种颜色的色像点16。
这样在色像点16在平面上形成为矩形的情况下,在光反射膜上形成的开口18最好也沿着色像点16的纵向呈长形地形成。如果这样做,则透射显示时能沿色像点16的纵向均匀地供给充足的光,因此,能进行均匀的色显示。
(4)其次,本发明的第四种液晶装置的特征在于:有夹持液晶的一对基板;在该一对基板中的至少一片上形成的光反射膜;以及在该光反射膜上形成的滤色片,上述滤色片有将上述基板的表面划分成多个区域的划分材料;以及在上述多个区域内形成的色像点,上述光反射膜有对应于上述色像点的厚度的形状而形成的开口。
这样形成上述划分材料,例如,用众所周知的成膜方法,例如用旋转涂敷法,利用疏墨性的树脂形成厚度均匀的膜,然后,用众所周知的构图法,例如用光刻法形成规定的图形。另外,这样形成上述色像点,例如,利用喷墨法,即,使油墨即色像点材料形成液滴,从喷墨头的喷嘴喷射到由划分材料划分的各区域内,形成色像点。
按照喷墨法将油墨即色像点材料供给划分区域内形成了色像点时,该色像点的厚度在平面内并不一定限于恒定厚度。例如,如图5(a)及图5(c)所示,有的呈山形即呈圆顶状凸起的形状。这样色像点16的厚度在平面内不均匀时,例如,最好只在与色像点16的厚度比基准值T0增高的部分对应的光反射膜9的区域形成开口18。如果这样做,则能使反射显示时和透射显示时两者之间的色显示更为均匀。
另外,在对应于色像点的厚度形成设置在光反射膜上的开口的形状时,利用光学上的干涉条纹确定开口形状是有效的。具体地说,如图8(a)所示,使自然光R0照射在色像点16上,用摄像机30拍摄来自光反射膜9的反射光,如将该拍摄的图像显示在显示器等的画面上,则如图8(b)中原理上示出的那样,能确认干涉条纹F对应于色像点16的厚度不同。该干涉条纹F可以说表示色像点16的表面的等高线。因此,如果选择干涉条纹F中的所希望的一条,与该干涉条纹F一致地在光反射膜上形成开口,则能形成与色像点的厚度准确一致的开口。
(5)在以上的第一至第四种液晶装置中,在平面上看设置在光反射膜上的开口的情况下,最好对该开口的角部进行倒角。例如,如图6(b)所示,可以带有直线形的倒角M1,或者如图7(b)所示,可以带有曲线形的倒角。
一般说来,在划分区域内形成的色像点多半呈中央部分凸起而靠近划分材料的部分变低的形状。另外,沿划分区域的对角线部分的色像点的表面有时呈三维弯曲形状。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光反射膜上形成的开口的角部呈锐角形状,例如如果设定为90度,则在对应于该角部的部分颜色变得不均匀。与此不同,如上所述,如果对开口的角部进行倒角,则能使色分布均匀。
(6)另外,在以上的第一至第四种液晶装置中,在光反射膜上形成的上述开口的平面形状可以呈例如矩形、长圆形或椭圆形。椭圆形可以认为是使矩形的角部弯曲时的特定的图形。长圆形是通过使矩形的角部弯曲而形成的图形中的椭圆形以外的图形。如果使开口呈以上的形状,则与只使开口形成正方形的情况相比,能进行均匀的色显示。
(7)另外,在以上的第一至第四种液晶装置中,上述开口面积是包含该开口的一个划分区域的面积的5%以上,30%以下,最好为20%左右。如果开口率在上述范围内,则反射显示时和透射显示时两者都能获得良好的可视性。如果开口率超出上述范围的上限,则由于不能充分地获得反射光,所以显示不鲜明,如果开口率超出上述范围的下限,则由于不能充分地获得照明装置的照明效果,所以显示不鲜明。
(8)其次,本发明的第一种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是利用其中至少一片有滤色片的一对基板夹持液晶构成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有在一片基板上形成光反射膜的反射膜形成工序;形成将上述基板的表面划分成多个区域的划分材料的划分材料形成工序;以及在划分后的上述多个区域内形成色像点的色像点形成工序,在上述色像点形成工序中,从喷嘴呈液滴状喷射色像点材料供给上述多个区域内,在上述反射膜形成工序中对应于上述多个区域在上述光反射膜上形成开口。
如果采用该第一种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则由于采用喷墨法形成各个色像点,所以能个别地调节设置在光反射膜上的开口和色像点的关系,因此,能对每个色像点仔细地进行显示色的调节,其结果,能在平面内使显示色变得均匀。
(9)另外,在上述第一种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在上述反射膜形成工序中,最好对应于上述色像点的膜最大厚度部分形成有开口的光反射膜。如果采用利用该制造方法制造的液晶装置,则由于透射显示时利用一次通过色像点的膜最大厚度部分的光进行显示,反射显示时利用往复通过即两次通过膜厚度薄的部分的光进行显示,所以在反射显示时和透射显示时两者之间能使光学上的膜厚大致相等或互相接近,因此,在两者期间都能进行均匀的色显示。
(10)另外,在上述第一种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在上述反射膜形成工序中,最好对应于上述多个区域的中心部在光反射膜上形成开口。如果用喷墨法形成色像点,则如图5(a)及图5(c)中的符号16所示,该色像点在由划分材料14划分的区域的中心部有凸起的倾向。因此,如果在光反射膜9上对应于该中心部设开口18,则在反射显示时和透射显示时两者之间能使光学上的膜厚大致相等或互相接近,因此,在两者期间都能进行均匀的色显示。
(11)另外,在上述第一种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在上述划分材料形成工序中能将上述基板的表面划分成多个矩形区域,在此情况下,在上述反射膜形成工序中,最好沿上述多个矩形区域的纵向在光反射膜上形成长的开口。如果这样做,则透射显示时能沿色像点的纵向均匀地供给充足的光,因此,能进行均匀的色显示。
(12)另外,在上述第一种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在上述反射膜形成工序中,最好在光反射膜上形成对应于上述色像点的厚度的形状的开口。观察彩色显示时色的浓度受色像点的厚度的影响很大。因此,如果与色像点的厚度无关地形成光反射膜的开口,则显示的色的浓度不均匀的可能性很大。与此相反,如果对应于色像点的厚度确定开口的形状,则能进行均匀的色显示。
(13)另外,在上述第一种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上述反射膜形成工序中最好在反射膜上形成对角部进行了倒角的开口。一般说来,在划分区域内形成的色像点多半呈中央部分凸起而靠近划分材料的部分变低的形状。另外,沿划分区域的对角线部分的色像点的表面有时呈三维弯曲形状。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光反射膜上形成的开口的角部呈锐角形状,例如如果设定为90度,则在对应于该角部的部分颜色变得不均匀。与此不同,如上所述,如果对开口的角部进行倒角,则能使色分布均匀。
(14)另外,在上述第一种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上述反射膜形成工序中最好在光反射膜上形成其平面形状呈矩形、长圆形或椭圆形的开口。这里,椭圆形可以认为是使矩形的角部弯曲时的特定的图形。长圆形是通过使矩形的角部弯曲而形成的图形中的椭圆形以外的图形。如果使在光反射膜上形成的开口呈以上的形状,则与只使开口形成正方形的情况相比,能进行均匀的色显示。
(15)另外,在上述第一种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在上述反射膜形成工序中,最好在光反射膜上形成其面积为上述多个区域中的一个区域的面积的5%以上,30%以下,最好为20%左右的开口。如果开口率在上述范围内,则反射显示时和透射显示时两者都能获得良好的可视性。如果开口率超出上述范围的上限,则由于不能充分地获得反射光,所以显示不鲜明,如果开口率超出上述范围的下限,则由于不能获得照明装置的照明效果,所以显示不鲜明。
(16)其次,在本发明的液晶装置中,上述色像点的中央部分的剖面能呈凸起的山形、即圆顶形的形状。
(17)另外,在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上述色像点的中央部分的剖面能呈凸起的山形的形状。
(18)其次,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特征在于:有夹持液晶的一对基板;在该一对基板中的至少一片上形成的光反射膜;以及在该光反射膜上形成的滤色片,上述滤色片有将上述基板的表面划分成多个区域的划分材料;以及在上述多个区域内形成的色像点,该色像点的中央部分的剖面呈凹陷的低谷形状,上述光反射膜对应于上述色像点的膜最大厚度部分有开口。
(19)其次,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特征在于:有夹持液晶的一对基板;在该一对基板中的至少一片上形成的光反射膜;以及在该光反射膜上形成的滤色片,上述滤色片有将上述基板的表面划分成多个区域的划分材料;以及在上述多个区域内形成的色像点,该色像点的中央部分的剖面呈凹陷的低谷形状,上述光反射膜对应于上述多个区域的周边部在局部或全部区域中有开口。
(20)其次,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特征在于:有夹持液晶的一对基板;在该一对基板中的至少一片上形成的光反射膜;以及在该光反射膜上形成的滤色片,上述滤色片有将上述基板的表面划分成多个矩形区域的划分材料;以及在上述多个区域内形成的色像点,该色像点的中央部分的剖面呈凹陷的低谷形状,上述光反射膜有沿着上述多个矩形区域的周边部的纵向或沿着横向设置的开口。
(21)其次,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特征在于:有夹持液晶的一对基板;在该一对基板中的至少一片上形成的光反射膜;以及在该光反射膜上形成的滤色片,上述滤色片有将上述基板的表面划分成多个区域的划分材料;以及在上述多个区域内形成的色像点,该色像点的中央部分的剖面呈凹陷的低谷形状,上述光反射膜有对应于上述色像点的厚度的形状形成的开口。
(22)其次,在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在上述色像点形成工序中,能形成中央部分的剖面呈凹陷的低谷形状的色像点,在上述反射膜形成工序中,能对应于上述色像点的膜最大厚度部分在光反射膜上形成开口。
(23)其次,在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在上述色像点形成工序中,能形成中央部分的剖面呈凹陷的低谷形状的色像点,在上述反射膜形成工序中,能对应于上述多个区域的周边部在上述光反射膜的局部或全部区域上形成开口。
(24)其次,在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在上述色像点形成工序中,能形成中央部分的剖面呈凹陷的低谷形状的色像点,在上述反射膜形成工序中,能沿着上述多个矩形区域的周边部的纵向或沿着横向在上述光反射膜上形成开口。
(25)其次,在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在上述色像点形成工序中,能形成中央部分的剖面呈凹陷的低谷形状的色像点,在上述反射膜形成工序中,能在上述光反射膜上形成对应于上述色像点的厚度的形状而形成的开口。
(26)其次,本发明的电子装置是有液晶装置和收容该液晶装置的框体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晶装置由具有以上所述结构的液晶装置构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斜视图。
图2是沿图1中的I-I线示出的液晶装置的剖面结构的剖面图。
图3是将图1中用箭头D表示的部分放大后示出的图。
图4是表示滤色片中的多种色像点的排列形态的例图。
图5表示滤色片之一例的一个像素部分的结构,(a)表示色像点的横向剖面图,(b)表示平面图,(c)表示色像点的纵向剖面图。
图6表示滤色片的另一例的一个像素部分的结构,(a)表示色像点的横向剖面图,(b)表示平面图,(c)表示色像点的纵向剖面图。
图7表示滤色片的另一例的一个像素部分的结构,(a)表示色像点的横向剖面图,(b)表示平面图,(c)表示色像点的纵向剖面图。
图8是说明滤色片的另一种形成方法用的图,(a)表示干涉条纹的测定系统的一例,(b)原理性地表示用该测定系统获得的干涉条纹。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工序图。
图10是原理性地表示在图9所示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中获得的母基板的平面图。
图11是表示作为图9所示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的滤色片形成工序的一个实施例的工序图。
图12是表示在图11所示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中使用的喷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斜视图。
图13是将图12中的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后示出的斜视图。
图14是表示图12所示的装置中使用的喷墨头的一个实施例及该喷墨头中使用的头部的一个实施例的斜视图。
图15是表示喷墨头的头部的改变例的斜视图。
图16是表示喷墨头的头部的内部结构的图,(a)表示局部剖面斜视图,(b)表示沿(a)中的J-J线的剖面结构。
图17是表示图12所示的喷墨装置中使用的电气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8是表示由图17中的控制系统进行的控制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9是原理性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主要工序的滤色片形成工序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要工序的平面图。
图20是原理性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主要工序的滤色片形成工序的另一实施例的主要工序的平面图。
图21是原理性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主要工序的滤色片形成工序的另一实施例的主要工序的平面图。
图22表示滤色片的另一例的一个像素部分的结构,(a)表示色像点的横向剖面图,(b)表示平面图,(c)表示色像点的纵向剖面图。
图23表示滤色片的另一例的一个像素部分的结构,(a)表示色像点的横向剖面图,(b)表示平面图,(c)表示色像点的纵向剖面图。
图24表示滤色片的另一例的一个像素部分的结构,(a)表示色像点的横向剖面图,(b)表示平面图,(c)表示色像点的纵向剖面图。
图25表示滤色片的另一例的一个像素部分的结构,(a)表示色像点的横向剖面图,(b)表示平面图,(c)表示色像点的纵向剖面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斜视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斜视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液晶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加以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在分解状态下的示意图。另外,图2表示沿图1中的I-I线示出的液晶装置的剖面结构。本实施例中举例示出的液晶装置1是作为有源元件使用两端型的开关元件即TFD(Thin Film Diode,薄膜二极管)元件的有源矩阵方式的液晶装置,是一种同时具有反射型显示及透射型显示两种显示功能的半透射半反射型的液晶装置,另外,是将IC芯片直接安装在基板上构成的COG(Chip On Glass,芯片键合在玻璃上)方式的液晶装置。
在图1中,这样形成液晶装置1:利用环状的密封材料4将第一基板3a和第二基板3b贴合起来形成液晶面板2,将液晶L封入两基板之间形成的间隙、所谓的盒隙内,将液晶驱动用IC6a及6b分别安装在第一基板3a和第二基板3b上,另外作为背光将照明装置7配置在与观察侧相反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配置在第一基板3a的外侧而形成。
例如使用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各向异性导电膜)进行液晶驱动用IC6a及6b的安装。另外,通过设置在密封材料4的适当场所的液晶注入用开口4a,使液晶L封入盒隙,液晶注入后利用树脂等将该开口4a封死。
如图2所示,第一基板3a有利用玻璃、塑料等形成的从箭头B方向看呈方形的第一基体材料8a,在该第一基体材料8a的内侧(图2中的上侧)表面上、且从该表面一侧开始依次形成光反射膜9、滤色片11、第一电极12a及取向膜13a。另外,在第一基体材料8a的外侧表面上采用贴附等方法安装偏振片19a。
如图5(a)所示,滤色片11有:在光反射膜9上形成的从箭头C方向看形成了栅格状图形的作为划分材料的围堤14;在由围堤14划分的多个栅格孔区域内形成的多个色像点16;以及在这些色像点16上形成的保护膜17。在本实施例中,如后面所述,色像点16及保护膜17两者都采用喷墨法形成。
另外,图5将多个色像点16中的几个、主要将3个放大并示出,从箭头C方向看沿纵横方向将多个色像点16排列成矩阵状,形成滤色片11。另外,多个色像点16构成能一个一个独立地进行色显示的点,R色像点16R、G色像点16G、B色像点16B三个色像点作为一个单元构成一个像素。
如图5(a)及图5(c)中的剖面结构所示,各色像点16的中心部P形成最高的山形形状即圆顶形状。可以认为在用喷墨法形成了色像点16时,即从喷墨头呈液滴状地将油墨即色像点材料喷射到各划分区域内时,这是通常所形成的形状。
通过排列R(红)、G(绿)、B(蓝)三种颜色的各色像点16R、16G、16B,形成色像点16。作为在各色平面内的排列形态,例如可以考虑图4(a)所示的条形排列、图4(b)所示的镶嵌形排列、图4(c)所示的三角形排列等。这里,条形排列是将矩阵纵列全部配成同一种颜色。镶嵌形排列是将排列在纵横直线上的任意的三个色像点配成R、G、B三色。而且,三角形排列是使色像点的配置错开,任意相邻的三个色像点配成R、G、B三色。
在图5(a)中,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用任意的涂敷法、例如旋转涂敷法等涂敷非透光性的树脂后,用任意的构图法、例如光刻法进行构图,形成围堤14。由非透光性树脂形成的围堤14具有作为防止光线从滤色片11漏出的黑掩模的功能。当然也可以在围堤14的下层另外构建黑掩模图形。
通常用透明的树脂材料形成的保护膜17,例如具有如下功能。第一,通过形成保护膜,使滤色片基板的表面平坦化,在该滤色片基板的表面上形成电极时,防止该电极断裂。第二,通过使保护膜上的电极低电阻化,提高像素之间的对比度比。第三,保护膜形成后在接下来进行的工序中,可防止滤色片基板内的像素受损伤,即具有保护功能。第四,滤色片基板被用于液晶装置的情况下,将液晶封入盒隙内之后,防止杂质从滤色片基板扩散到液晶中。
在图1中,用任意的成膜方法、例如溅射法,以均匀厚度形成了例如Al、Ag等或包含它们的合金的光反射性的金属材料后,用任意的构图法、例如光刻法进行构图,形成光反射膜9。而且,在该构图时对应于各色像点16的形成区域、即由围堤14划分的各个划分区域形成开口18。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如图5(a)~(c)所示,对应于用围堤14划分的各划分区域内的中心部P、即对应于在各划分区域内形成的色像点16的膜厚度最大的部分,形成这些开口18。另外,如图5(b)所示,沿着形成为矩形的各划分区域的纵向、即沿着各色像点16的纵向呈长形、在本实施例中呈矩形地形成开口18。
在图2中,从箭头B方向看呈条形地形成第一电极12a。另外,在图1及图2中,为了容易理解第一电极12a的图形,用较宽的间隔和较少的条数原理性地描画出第一电极12a,但实际上,可用非常窄的间隔形成多条第一电极12a。用任意的成膜方法、例如溅射法,以均匀厚度形成了例如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后,用任意的构图法、例如光刻法形成所希望的形状、例如条形,以形成第一电极12a。
在图1中,第一电极12a借助于越过密封材料4进行布线而导电性地连接在液晶驱动用IC6a的输出凸点、即输出端子上。液晶驱动用IC6a将扫描信号或数据信号供给第一电极12a。
例如涂敷聚酰亚胺溶液后通过烘烤,形成取向膜13a。对该取向膜13a进行取向处理、例如摩擦处理,由此决定液晶L内的液晶分子在第一基板3a的表面附近的取向。
在图1中,第二基板3b有利用玻璃、塑料等形成的方形的第二基体材料8b,在该第二基体材料8b的内侧(图1的下侧)表面上形成呈矩阵状排列着多个点状的第二电极12b构成的图形。在图1中为了容易理解,将第二电极12b的点画得较大,但实际上形成微细的多个第二电极12b。
将第二基板3b上用箭头D表示的部分放大后示出,如图3所示。如图3所示,在第二基体材料8b的内侧表面上设有行布线21、作为从行布线21延伸的开关元件的TFD元件22、以及通过TFD元件22连接在行布线21上的第二电极12b。如上所述,在图1中多个第二电极12b呈点阵状排列。
上述各要素例如可用下述形式形成。即,例如用溅射法均匀地形成Ta(钛)膜后进行构图,形成行布线21的第一层21a及TFD元件22的第一金属膜22a。其次,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在行布线21的第一层21a上形成第二层21b,另外在TFD元件22的第一金属膜22a上形成绝缘膜22b。其次,例如用溅射法均匀地形成Cr(铬)膜后,进行构图,在行布线21的第二层21b上形成第三层21c,再在TFD元件22的绝缘膜22b上形成从行布线21延伸的第二金属膜22c、以及连接绝缘膜22b和第二电极12b的第二金属膜22c。
如上所述,TFD元件22在靠近行布线21的一侧有第一TFD要素23a、以及在靠近第二电极12b的一侧有第二TFD要素23b。而且,从行布线21一侧看,第一TFD要素23a有第二金属膜22c/绝缘膜22b/第一金属膜22a的层结构、即MIM(Metal-Insulator-Metal,金属-绝缘体-金属)结构。另外,从行布线21一侧看,第二TFD要素23b有第一金属膜22a/绝缘膜22b/第二金属膜22c的层结构、即MIM结构。
该TFD结构是导电性地反向串联连接两个TFD要素构成的称为背靠背(Back To Back)结构的TFD结构,这是为了使MIM元件的开关特性稳定而采用的一种结构。关于开关特性在不需要那么高的稳定性的情况下,可以用只由一个TFD要素构成的简单结构的TFD元件,代替背靠背结构。
用任意的成膜方法、例如溅射法,以均匀厚度形成了例如ITO后,用任意的构图法、例如光刻法进行构图,形成连接在第二TFD要素23b的第二金属膜22c上的第二电极12b。在图1中,在与第二基板3b相向的第一基板3a上形成的第一电极12a在图3中沿着与行布线21交叉的方向、例如垂直的方向配置。
在图2中,在第二电极12b上形成取向膜13b。另外,在图2中为了容易理解,将第二电极12b原理性地描画得较大,但实际上形成非常微细的多个第二电极12b。例如涂敷聚酰亚胺溶液后通过烘烤,形成取向膜13a。对该取向膜13a进行取向处理、例如摩擦处理,由此决定液晶L内的液晶分子在第二基板3b的表面附近的取向。
用粘贴等方法将偏振片19b安装在第二基体材料8b的外侧表面上。该偏振片19b这样安装在第二基体材料8b上,即其偏振轴相对于第一基板3a一侧的偏振片19a的偏振轴偏转一个规定的角度。
在图1中,第二基板3b上的行布线21越过密封材料4进行布线,导电性地连接在液晶驱动用IC6b的输出凸点、即输出端子上。液晶驱动用IC6b将扫描信号或数据信号中与供给第一电极12a的信号不同的信号沿行布线21供给开关元件22的一行。
在图1中,配置在第一基板3a即与观察侧相反一侧的基板的背面上的照明装置7有与第一基板3a的面积大致相同的导光体24;以及与该导光体24的一个侧面上的光进入口24a相向配置的多个、例如三个作为光源的LED26。导光体24例如由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ポリカ一バイト)类树脂、玻璃形成,从光进入口24a进入到内部的光一边传播,一边从面向液晶面板2的光出射面24b呈面状地射出,供给液晶面板2。
在图2中,用密封材料4将第一基板3a和第二基板3b贴合起来,同时利用分散在任意的基板上的颗粒状的衬垫27维持盒隙,液晶L被封入在该盒隙内。作为液晶L例如采用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液晶。
本实施例的液晶装置1如上构成,所以在具有反射型液晶装置的功能的情况下,在图2中从观察侧的第一基板3b的外侧进入的太阳光、室内光等外部光通过液晶L后,被光反射膜9反射,再供给液晶L。
另一方面,在具有透射型液晶装置的功能的情况下,构成照明装置7的LED26发光,该光被从导光体24的光进入面24a进入,再从光出射面24b在平面内均匀地射出,该出射光通过在光反射膜9上形成的开口18供给液晶L。
在反射型显示及透射型显示的任何一种情况下,与开关元件22的开关工作对应的电压加在夹持液晶L的第一电极12a和与其相向的第二电极12b之间,由此控制液晶L内的液晶分子取向。而且,通过该取向控制,调制供给液晶L的光,该调制光到达偏振片19b,利用通过该偏振片19b的偏振光和不通过的偏振光在观察侧显示像。这时,借助于选择通过滤色片11的R、G、B中的某一种的反射光,显示所希望的颜色。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a)~(c)所示,由于对应于色像点16的膜最大厚度部分形成光反射膜9的开口18,所以反射显示时如箭头X0所示,利用往复通过色像点16的膜最大厚度部分以外的区域的光进行彩色显示,另一方面,透射显示时如箭头X1所示,利用往复通过色像点16的膜最大厚度部分的光进行彩色显示。
这样,透射显示时利用一次通过色像点16的膜最大厚度部分的光进行显示,反射显示时利用往复通过即两次通过膜厚度薄的部分的光进行彩色显示,所以在反射显示时和透射显示时两者之间能使光学上的膜厚大致相等或互相接近,因此,在两者期间都进行均匀的色显示。
可是,如本实施例所示,如果采用喷墨法形成色像点(后面将详细说明),该色像点16如图5(a)及图5(c)所示,由围堤14划分的区域的中心部有凸起的倾向。因此,如本实施例所示,如果在光反射膜9上对应于该中心部设置开口18,则在反射显示时和透射显示时两者之间能使光学上的膜厚大致相等或互相接近,因此,在两者期间都能进行均匀的色显示。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a)~5(c)所示,由围堤14划分多个矩形区域,在这些矩形区域中形成色像点16。而且,光反射膜9的开口18沿着矩形的划分区域的纵向形成长的矩形形状。利用该结构,透射显示时沿色像点16的纵向能均匀地供给充足的光,因此,能进行均匀的色显示。
(变例)
图6表示在光反射膜9上形成的开口18的改变例。这里示出的开口18与图5所示的前面的实施例的开口18不同的地方在于在开口18的四个角部形成直线状的倒角M1。其他地方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的情况相同。在开口18的角部形成了直线状的倒角M1的方法可以这样实现:例如,在用任意的构图法、例如光刻法对光反射膜9进行构图时,利用配备具有上述那样的倒角M1的曝光用开口图形的光掩模进行构图。
通过在开口18的角部设置上述那样的倒角M1,能对应于沿着由围堤14划分的区域内的对角线出现的色像点16的三维弯曲供给光,其结果是,能进行均匀的色显示。
图7表示在光反射膜9上形成的开口18的另一改变例。这里示出的开口18与图5所示的前面的实施例的开口18不同之处在于在开口18的四个角部形成了曲线状的倒角M2。其他方面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的情况相同。在开口18的角部形成曲线状的倒角M2的方法可以这样实现:与图6所示的实施例的情况相同,例如,在用任意的构图法、例如光刻法对光反射膜9进行构图时,利用配备具有上述那样的倒角M2的曝光用开口图形的光掩模进行构图。
如果在开口18的角部设置上述那样的倒角M2,则与图6所示的实施例的情况相同,能对应于沿着由围堤14划分的区域内的对角线出现的色像点16的三维弯曲供给光,其结果是,能进行均匀的色显示。
另外,对应于各色像点16在光反射膜9上形成的开口18的平面形状能设定成图5(b)所示的矩形、或具有图6(b)所示的直线状的倒角M1的矩形、或具有图7(b)所示的曲线状的倒角M2的矩形等,此外还能设定成通过使图7(b)所示的倒角M2的尺寸大小进行各种变化获得的长圆形,或设定成椭圆形。
图8是说明决定图5所示的开口18平面形状用的方法的另一例用的图。以下,说明该方法。
如本实施例所示,在按照喷墨法将油墨即色像点材料供给用围堤14划分的区域内形成色像点的情况下,该色像点的厚度在平面内并不一定限于恒定厚度。例如,如图5(a)及图5(c)所示,有的呈山形即圆顶形凸起的形状。这样,在平面内色像点16的厚度不均匀时,例如,最好只在对应于色像点16的厚度比基准值T0增高的部分的光反射膜9的区域形成开口18。如果这样做,则能使反射显示时和透射显示时两者的色显示更加均匀。
这样,对应于色像点16的厚度形成设在光反射膜9上的开口18的形状时,利用光学上的干涉条纹确定开口形状是有效的。具体地说,如图8(a)所示,使自然光R0照射在色像点16上,用摄像机30拍摄来自光反射膜9的反射光,如果将该拍摄的图像显示在显示器等的画面上,则如图8(b)中的原理图所示,能对应于色像点16厚度的不同以确认干涉条纹F。该干涉条纹F可以说表示色像点16的表面的等高线。因此,如果选择干涉条纹F中的所希望的一条,与该干涉条纹F一致地在光反射膜9上形成开口,则能准确地形成与色像点16的厚度一致的开口18。
另外,将以上说明的各种开口18的开口率设定为5~30%,最好为20%。这里所谓开口率,是指开口18的面积对由围堤14划分的区域的面积、即对各个色像点16的平面面积的比。
如果开口率在上述范围内,则反射显示时和透射显示时两者都能获得良好的可视性。如果开口率超出上述范围的上限,则由于不能充分地获得反射光,所以显示不鲜明,如果开口率超出上述范围的下限,则由于不能充分地获得照明装置的照明效果,所以显示不鲜明。
(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实施例)
图9表示图1所示的液晶装置1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在该制造方法中,工序P1~工序P7一系列工序是形成第一基板3a的工序,工序P11~工序P14一系列工序是形成第二基板3b的工序。第一基板形成工序和第二基板形成工序通常是分别独立地进行。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3a及第二基板3b不是直接形成图1所示的大小,而是如图10(a)及(b)所示,形成有第一基板3a的多个大小的第一母基板33a及有第二基板3b的多个大小的第二母基板33b,最后通过切断这些母基板33a及33b,制作各个第一基板3a及第二基板3b。
在图9中,首先说明第一基板形成工序,利用光刻法等在用透光性玻璃、透光性塑料等形成的大面积的第一母基体材料38a(参照图10(a))的表面上形成液晶面板2的多个光反射膜9(工序P1),其次,如后面详细说明的那样,用喷墨法等在光反射膜9上形成滤色片11(工序P2),再用光刻法等形成第一电极12a(工序P3)。
其次,通过涂敷、印刷等在第一电极12a上形成取向膜13a(工序P4),再通过对该取向膜13a进行取向处理、例如摩擦处理,确定液晶的初始取向(工序P5)。其次,例如通过丝网印刷等在各液晶面板区域的周边部分呈环状地形成密封材料4(工序P6),再将球状衬垫27散布在它上面(工序P7)。如上,形成具有液晶面板2的第一基板3a上的多个面板图形的大面积的第一母基板33a(参照图10(a))。
与以上的第一基板形成工序不同地进行第二基板形成工序(图9中的工序P11~工序P14)。具体地说,首先,准备用透光性玻璃、透光性塑料等形成的大面积的第二母基体材料38b(参照图10(b)),在液晶面板2的多个部分的第二母基体材料38b的表面上形成图3所示的行布线21及开关元件22(工序P11),再利用ITO等采用光刻法形成点状的第二电极12b(工序P12)。
其次,通过涂敷、印刷等形成取向膜13b(参照图2)(工序P13),再对该取向膜13b进行取向处理、例如摩擦处理,确定液晶的初始取向(工序P14)。如上所述,形成具有液晶面板2的第二基板3b上的多个面板图形的大面积的第二母基板33b。
如上所述形成了大面积的第一母基板33a及第二母基板33b后,将密封材料4夹在中间对这些母基板进行定位、即对位后互相贴合起来(工序P21)。由此,形成包含多个液晶面板的面板部分、仍未封入液晶的状态的空面板结构体。
其次,将已完成的空的面板结构体裂开,即切断,形成各液晶面板部分的密封材料4的液晶注入用开口4a(参照图1)露在外部的状态的所谓长条形的空的面板结构体(工序P22)。此后,通过露出的液晶注入用开口4a将液晶L注入各液晶面板部分的内部,再用树脂等将各液晶注入用开口4a封死(工序P23)。
可这样进行通常的液晶注入处理:例如,将液晶储存在储存容器中,将该储存了该液晶的储存容器和长条形的空面板放入腔室中,使该腔室呈真空状态后,在该腔室内部将长条形的空面板浸渍在液晶中,然后,在大气压下将腔室打开。这时,由于空面板的内部呈真空状态,所以被大气压加压的液晶通过液晶注入用开口被导入面板的内部。由于液晶注入后液晶附着在液晶面板结构体的周围,所以液晶注入处理后的长条形面板在工序P24中要接受清洗处理。
此后,对液晶注入及清洗结束后的长条形母面板再进行切断处理,逐个切出多个液晶面板(工序P25)。如图1所示,对这样制作的各个液晶面板2安装液晶驱动用IC6a及6b,另外,安装照明装置7作为背光(工序P26)。另外,将偏振片19a贴装在第一基板3a的外侧表面上,将偏振片19b贴装在第二基板3b的外侧表面上(工序P27)。由此就完成了作为目标的液晶装置1。
现对图9所示的第一基板形成工序中的滤色片形成工序P2详细说明如下。
图11按照工序的顺序原理性地表示滤色片11的制造方法。首先,在形成光反射膜9的由玻璃、塑料等形成的母基体材料38a的表面上用不透光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围堤14,从箭头B方向看,该围堤14呈栅格状图形(工序P31)。栅格状图形的栅格孔部分28是形成色像点16的区域、即色像点形成区域。
从箭头B方向看到的由该围堤14形成的各个色像点形成区域28的平面尺寸例如为30微米×100微米左右。另外,最好用疏墨性的树脂、采用任意的成膜方法、例如旋转涂敷法,按照规定的厚度均匀地形成围堤14,再用适当的构图方法、例如光刻法形成规定的栅格状。
此后,在工序P32中,用喷墨法在由围堤14划分的各区域内形成R、G、B色像点16。具体地说,用喷墨头52对母基体材料38a的表面一边进行扫描,一边在与图4所示的某一排列图形对应的规定时刻,从设置在喷墨头52上的喷嘴57作为墨滴喷射色像点材料M6,使之附着在母基体材料38a上。然后,通过烘烤处理或紫外线照射处理,使色像点材料M6固化,形成色像点16。反复对各色像点16R、16G、16B进行该处理,形成所希望的排列的色像点图形。
此后,在工序P33中,在由围堤14划分的各区域内,用喷墨法在色像点16上形成保护膜17。具体地说,与色像点16的情况相同,用喷墨头52对母基体材料38a的表面一边进行扫描,一边在与图4所示的某一排列图形对应的规定时刻,从设置在喷墨头52上的喷嘴57作为墨滴喷射保护膜材料M7,使之附着在母基体材料38a上的各色像点16上。然后,例如在200℃的温度下,进行30分钟至60分钟左右的烘烤处理,使保护膜材料M7固化,形成保护膜17。
另外,在色像点形成工序P32的喷墨处理中,对色像点16的R、G、B各色反复进行喷墨头52的扫描,形成色像点,或者,将R、G、B三色喷嘴设置在一个喷墨头52上,通过一次扫描也能同时形成R、G、B三种颜色。
另一方面,在保护膜形成工序P33的喷墨处理中,在喷墨头52的一次扫描期间,将规定量的墨滴供给由围堤14形成的全部多个栅格状孔。但是,在栅格状孔中形成的色像点16的厚度随R、G、B各色而异的情况下,从喷嘴57喷射的喷墨量也按各色进行适当的调节。
在色像点形成工序P32中使用的喷墨头52和在保护膜形成工序P33中使用的喷墨头52也可以交替地安装在同一个喷墨装置上,或者,也可以分别安装在另外的喷墨装置上,个别地使用这些喷墨装置。另外,根据情况,还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使用同一个喷墨头52及安装它的喷墨装置,使供给该同一个喷墨头52的油墨在色像点材料和保护膜材料之间交替变换。
另外,色像点形成工序P32及保护膜形成工序P33中的喷墨头52进行的母基体材料38a的扫描方法不限定于特别的方法,可以考虑各种方法。例如,可以考虑以下方法:将多个喷嘴57排列成与母基体材料38a的一边大致相同的长度,构成喷嘴列,通过一次扫描将像点材料M6或保护膜材料M7供给母基体材料38a的整个表面的方法;或者使具有比母基体材料38a的一边长度短的喷嘴列的喷墨头52反复进行喷墨用的主扫描及偏离主扫描位置用的副扫描,将墨供给母基体材料38a的整个表面的方法等。
图12表示出作为实施图11中的色像点形成工序P32及保护膜形成工序P33用的装置之一例的喷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该喷墨装置46是使色像点材料或保护膜材料成为墨液滴,喷射并使之附着在母基体材料38a(参照图10(a))上的各基板区域3a内的规定位置用的装置。
在图12中,喷墨装置46有:备有喷墨头52的喷墨头单元56;控制喷墨头52的位置的喷墨头位置控制装置47;控制母基体材料38a的位置的基板位置控制装置48;使喷墨头52对母基体材料38a进行主扫描移动的主扫描驱动装置49;使喷墨头52对母基体材料38a进行副扫描移动的副扫描驱动装置51;将母基体材料38a供给喷墨装置46内的规定的作业位置的基板供给装置53;以及进行喷墨装置46的全部控制的控制装置54。
喷墨头位置控制装置47、基板位置控制装置48、主扫描驱动装置49、以及副扫描驱动装置51等各装置设置在基座39上。另外,根据需要,用盖34覆盖这些装置。
如图14所示,喷墨头52例如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6个头部50;以及排列并支撑这些头部50的支撑装置即托架55。托架55在支撑头部50的位置有比头部50稍大一些的孔即凹部,将各头部50置于这些孔中,再用螺钉、黏合剂或其他紧固装置将其固定。另外,在能准确地确定头部50相对于托架55的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不用特别的紧固装置,而仅仅通过压入将头部50固定即可。
如图14(b)所示,头部50有将多个喷嘴57排列成列状形成的喷嘴列58。喷嘴57的个数例如为180个,喷嘴57的孔径例如为28微米,喷嘴57之间的间距例如为141微米。在图14(a)中,符号X表示喷墨头52的主扫描方向,符号Y表示副扫描方向。
喷墨头52通过沿X方向平行移动,对母基体材料38a进行主扫描,但在该主扫描期间,从各头部50内的多个喷嘴57有选择地喷射作为油墨的色像点材料或保护膜材料,使色像点材料或保护膜材料附着在母基体材料38a内的规定的位置。另外,喷墨头52通过沿副扫描方向Y平移规定的距离、例如喷嘴列58的一列大小的长度L0或其整数倍,能以规定的间隔使之偏离喷墨头52的主扫描位置。
各头部50的喷嘴列58这样设定:各头部50被安装在托架55上时排成一直线Z。另外,相邻的各头部50的间隔D这样设定:属于相邻的一对头部50的每一个的最端部位置的喷嘴57之间的距离等于各个头部50内的喷嘴列58的长度L0。这样配置喷嘴列58是为了使喷墨头52沿X方向的主扫描控制及沿Y方向的副扫描控制简单而采取的措施,喷嘴列58的配置形态即头部50相对于托架55的排列形态,除了上述的方法以外能任意地设定。
各个头部50有例如图16(a)及图16(b)所示的内部结构。具体地说,头部50有:例如不锈钢制的喷嘴板59;与其相向的振动板61;以及将它们互相结合起来的多个隔离构件62。利用隔离构件62,在喷嘴板59和振动板61之间形成多个墨室63和储液室64。多个墨室63和储液室64经通路68互相连通。
在振动板61的适当的位置形成供墨孔66,供墨装置67连接在该供墨孔66上。该供墨装置67将色像点材料M或保护膜材料M供给供墨孔66。所供给的色像点材料M或保护膜材料M将储液室64充满,再通过通路68将墨室63充满。从供墨装置67供给的色像点材料M是R、G、B中的某一种颜色,对各种颜色分别准备了不同的头部50。
另外,通过使R、G、B各色材料分散在溶剂中,形成色像点材料M。另外,用具有透光性的热固化型树脂或光固化型树脂、例如包括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亚胺类树脂或氟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形成保护膜材料M。另外,保护膜材料M的黏度最好设定为4cps~50cps。这是因为小于4cps时流动性过大,难以形成特定形状,以及在超过50cps的情况下难以从喷嘴57喷射一定量的墨。
将色像点材料M或保护膜材料M从墨室63呈喷射状地喷射用的喷嘴57设置在喷嘴板59上。另外,油墨加压体69对应于该墨室63,安装在振动板61上形成墨室63的一面的背面上。如图16(b)所示,该油墨加压体69有压电元件71、以及夹持它的一对电极72a及72b。通过向电极72a及72b通电,压电元件71发生弯曲变形而向箭头C所示的外侧突出,因此墨室63的容积增大。于是,相当于增大的容积部分的色像点材料M或保护膜材料M从储液室64通过通路68流入墨室63。
其次,如果解除向压电元件71的通电,则该压电元件71和振动板61一同返回原来的形状。因此,由于墨室63也返回原来的容积,所以墨室63内部的色像点材料M或保护膜材料M的压力上升,色像点材料M或保护膜材料M以液滴M6、M7的形式从喷嘴57朝向母基体材料38a(参照图10(a))喷射。另外,为了防止液滴M6、M7的喷射方向偏斜或喷嘴57的孔堵塞等,在喷嘴57的周边部分设有例如由Ni-四氟乙烯共析电镀层形成的疏墨层73。
在图13中,喷墨头位置控制装置47有:使喷墨头52进行平面内旋转的α电动机74;使喷墨头52绕着与副扫描方向Y平行的轴线摆动旋转的β电动机76;使喷墨头52绕着与主扫描方向X平行的轴线摆动旋转的γ电动机77;以及使喷墨头52沿上下方向平移的Z电动机78。
在图13中,图12所示的基板位置控制装置48有承载母基体材料38a的平台79;以及使该平台79如箭头θ所示在平面内旋转的θ电动机81。另外,如图13所示,图12所示的主扫描驱动装置49有沿主扫描方向X延伸的导轨82;以及内置有被脉冲驱动的线性电动机的滑板83。内置的线性电动机工作时,滑板83沿导轨82向主扫描方向平移。
另外,如图13所示,图12所示的副扫描驱动装置51有沿副扫描方向Y延伸的导轨84;以及内置有被脉冲驱动的线性电动机的滑板86。内置的线性电动机工作时,滑板86沿导轨84向副扫描方向Y平移。
在滑板83或滑板86内被脉冲驱动的线性电动机根据供给该电动机的脉冲信号,能精细地进行输出轴的旋转角度控制,因此,能高精细地控制支撑在滑板83上的喷墨头52在主扫描方向X上的位置或平台79在副扫描方向Y上的位置等。另外,喷墨头52或平台79的位置控制不限于使用脉冲电动机的位置控制,借助于使用伺服电动机的反馈控制或其他任意的控制方法也能实现。
图12所示的基板供给装置53有收容母基体材料38a的基板收容部87;以及搬运母基体材料38a的机器人88。机器人88有:置于台面、地面等的设置面上的底座89;相对于底座89进行升降移动的升降轴91;以升降轴91为中心旋转的第一臂92;相对于第一臂92旋转的第二臂93;以及设置在第二臂93的前端下面的吸附缓冲垫94。吸附缓冲垫94利用空气吸引等能吸附母基体材料38a。
在图12中,压盖装置106及清洗装置107配置在由主扫描驱动装置49驱动以进行主扫描移动的喷墨头52的轨迹下面、副扫描驱动装置51的一侧位置。另外,电子天平108配置在另一侧位置。清洗装置107是清洗喷墨头52用的装置。电子天平108是对每个喷嘴测定从喷墨头52内的各个喷嘴57喷出的墨液滴的重量用的装置。而压盖装置106是喷墨头52处于待机状态时防止喷嘴57干燥用的装置。
喷墨头用摄像机111以与该喷墨头52呈整体移动的关系配置在喷墨头52的旁边。另外,被支撑在设置于基座39上的支撑装置(图中未示出)上的基板用摄像机112配置在能拍摄母基体材料38a的位置上。
图12所示的控制装置54有:收容处理机的计算机主机部96;作为输入装置的键盘97;以及作为显示装置的C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显示器98。如图17所示,上述处理机有进行运算处理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99;以及存储各种信息的存储器即信息存储媒体101。
图12所示的喷墨头位置控制装置47、基板位置控制装置48、主扫描驱动装置49、副扫描驱动装置51、以及驱动喷墨头52内的压电元件71(参照图16(b))的喷墨头驱动电路102等各机器在图17中,通过输入输出接口103及总线104,连接在CPU99上。另外,基板供给装置53、输入装置97、显示器98、电子天平108、清洗装置107及压盖装置106等各机器也通过输入输出接口103及总线104,连接在CPU99上。
存储器101是包含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等半导体存储器、硬盘、CD-ROM读出装置、磁盘型存储媒体等外部存储装置等的概念,在功能上设定以下区域:存储记述喷墨装置46的工作控制顺序的程序软件的存储区域;或存储滑板83沿图13中的主扫描方向X的主扫描移动量及存储母基体材料38a沿副扫描方向Y的副扫描移动量用的存储区域;或具有作为CPU99用的工作区或保存临时文件等功能的区域;或其他各种存储区域。
在本实施例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中、特别是在滤色片的制造装置中,在图11中的色像点形成工序P32及保护膜形成工序P33两道工序中使用喷墨装置46。这些工序中使用的喷墨装置46能使用在机构上几乎相同的装置。
另外,在色像点形成工序P32中使用的喷墨装置46中备有的图17所示的存储器101中存储着:规定色像点形成的全部顺序的程序软件;实现图4中的所希望的色像点排列的R、G、B形成位置数据;以及规定以多大的量将各色材料供给R、G、B的各位置的R、G、B的附着量数据等。该R、G、B的附着量数据能按色别规定,还能用与母基体材料38a上的坐标位置的关系规定。
色像点形成用的喷墨装置46的CPU99根据R、G、B形成位置数据及R、G、B的附着量数据,计算在喷墨头52的主扫描过程中从多个喷嘴57中的某一个、在某一时刻喷墨、即喷射色像点材料。
另一方面,与在色像点形成工序P32中使用的喷墨装置46的情况相同,在保护膜形成工序P33中使用的喷墨装置46中备有的图17所示的存储器101中也存储着:规定保护膜形成的全部顺序的程序软件;实现图4中的所希望的色像点排列的R、G、B形成位置数据;以及规定以多大的量将各色材料供给R、G、B的各位置的R、G、B的附着量数据等。
保护膜形成用的喷墨装置46的CPU99根据R、G、B形成位置数据及R、G、B的附着量数据,计算在喷墨头52的主扫描过程中从多个喷嘴57中的某一个、在某一时刻喷墨、即喷射保护膜材料。例如,如图5(a)所示,如果考虑为了使保护膜17的顶面和围堤14的顶面大致相等而决定保护膜材料的喷射量的情况,CPU99将从围堤14形成的栅格状孔的容积减去色像点16的容积后的容积作为保护膜材料的喷射量算出。
当然,作为保护膜形成用的喷墨装置46用的存储器101,也可以代替存储R、G、B附着量数据,而具体地对应于R、G、B的各个色像点直接存储喷射多少量的保护膜。
图17中的CPU99根据存储器101内存储的程序软件,进行将油墨、即色像点材料或保护膜材料喷射到母基体材料38a的表面上规定的位置用的控制,作为具体的功能实现部有:进行实现清洗处理用的运算的清洗运算部;实现压盖处理用的压盖运算部;进行实现使用电子天平108(参照图12)的重量测定用的运算的重量测定运算部;以及进行通过喷墨描绘色像点材料或保护膜材料用的运算的描绘运算部。
另外,如果细分描绘运算部,则有:将喷墨头52置于描绘用的初始位置用的描绘开始位置运算部;计算使喷墨头52沿主扫描方向X以规定的速度进行扫描移动用的控制的主扫描控制运算部;计算使母基体材料38a沿副扫描方向Y错开一个规定的副扫描量用的控制的副扫描控制运算部;以及进行使喷墨头52内的多个喷嘴57中的某一个在哪个时刻工作、控制是否将油墨即色像点材料或保护膜材料喷射用的运算的喷嘴喷射控制运算部等各种功能运算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用CPU99以软件形式实现上述的各功能,但在不用CPU而利用单独的电子电路能实现上述各功能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这样的电子电路。
以下,根据图18所示的流程图说明如上构成的喷墨装置46的工作。
如果由操作人员将电源接通而使喷墨装置46工作,则首先在步骤S1中进行初始设定。具体地说,将喷墨头单元56、基板供给装置53和控制装置54等置位于预定的初始状态。
其次,如果到达重量测定时刻(在步骤S2中为“是”),则由主扫描驱动装置49将图13中的喷墨头单元56移动到图12中的电子天平108处(步骤S3),用电子天平108测定从喷嘴57喷出的油墨量(步骤S4)。然后,与喷嘴57的喷墨特性一致地调节加在对应于各喷嘴57的压电元件71上的电压(步骤S5)。
其次,如果到达清洗时刻(在步骤S6中为“是”),则由主扫描驱动装置49将喷墨头单元56移动到清洗装置107处(步骤S7),由该清洗装置107对喷墨头52进行清洗(步骤S8)。
在未到达重量测定时刻或清洗时刻的情况下(在步骤S2及S6中为“否”),或者在这些处理结束后的情况下,在步骤S9中,使图12中的基板供给装置53工作,将母基体材料38a供给平台79。具体地说,用吸附缓冲垫94吸引并保持基板收容部87内的母基体材料38a,其次,使升降轴91、第一臂92及第二臂93移动,将母基体材料38a搬运到平台79上,再按压到预先设置在平台79的适当位置的定位销80上(参照图13)。另外,为了防止平台79上的母基体材料38a的位置偏移,最好利用空气吸引等方法,将母基体材料38a固定在平台79上。
其次,利用图12中的基板用摄像机112一边观察母基体材料38a,一边通过使图13中的θ电动机81的输出轴以微小的角度单位旋转,而使平台79以微小的角度单位在平面内旋转,对母基体材料38a进行定位(步骤S10)。其次,利用图12中的喷墨头用摄像机111,一边观察母基体材料38a,一边计算并确定由喷墨头52开始描绘的位置(步骤S11),然后,使主扫描驱动装置49及副扫描驱动装置51适当地工作,将喷墨头52移动到描绘开始位置(步骤S12)。这时,如图19所示,这样设置喷墨头52:各头部50的喷嘴列58的延伸方向Z与主扫描方向X呈直角。
在图18中的步骤S12中如果喷墨头52被置于扫描开始位置,则此后在步骤S13中便开始沿X方向作主扫描,同时开始喷墨。具体地说,图13中的主扫描驱动装置49工作,喷墨头52以恒定的速度沿图19中的主扫描方向X直线地进行扫描移动,在该移动中,喷嘴57到达应喷射色像点材料或保护膜材料的区域时,从该喷嘴57喷墨即喷射色像点材料或保护膜材料,使该区域被埋没。图19(b)原理性地表示色像点材料M或保护膜材料M呈液滴状即点状地喷射到由围堤14划分的区域上的状态。
在图19(a)中,如果喷墨头52对母基体材料38a的一次主扫描结束(在步骤S14中为“是”),则该喷墨头52反向移动而复位到初始位置(步骤S15)。然后,由副扫描驱动装置51再驱动喷墨头52,沿副扫描方向Y移动预定的副扫描量,例如移动属于一个头部50的喷嘴列58的一列部分的长度或其整数倍(步骤S16)。然后,反复进行主扫描及喷墨,在仍未形成色像点16或保护膜17的区域中形成色像点16或保护膜17(步骤S13)。
另外,省略步骤S15中的复位移动,在一次主扫描结束后,立即进行副扫描移动,该副扫描移动结束后,也可以不沿与上一次的主扫描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主扫描,而在该主扫描中进行油墨即色像点材料或保护膜材料的喷射控制。即,在此情况下,在喷墨头52的往复移动中的往前动时及往回动时的两个方向上,都进行喷墨用的主扫描。
以上这样的由喷墨头52进行的色像点16或保护膜17的描绘作业对母基体材料38a的全部区域结束(在步骤S17中为“是”),则在步骤S18中由基板供给装置53或由其他搬运装置将处理后的母基体材料38a排出到外部。然后,只要操作人员不给出处理结束的指示(在步骤S19中为“否”),就返回到步骤S2反复进行对另一个母基体材料38a的色像点材料等的喷射作业。
一旦有来自操作人员的作业结束的指示(在步骤S19中为“是”),则CPU99在图12中将喷墨头52输送到压盖装置106处,由该压盖装置106对喷墨头52进行压盖处理(步骤S20)。通过以上处理,结束构成滤色片11的各色像点16的构图或保护膜17的构图。此后,在图9的工序P3中进行已说明过的第一电极形成工序。
如上所述,如果采用本实施例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则由于利用喷墨法形成图11中的各个色像点16,所以能个别地调节设在光反射膜9上的开口18和色像点16的关系,所以,能对每个色像点16精细地调节显示色,其结果是,能使显示色在平面内变得均匀。
图15表示图14(b)所示的头部50的改变例。在图14(b)所示的头部50中,沿主扫描方向X只设置了一列喷嘴列58。用图15所示的头部50代替它,沿主扫描方向设置多列、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两列喷嘴列58。如果使用该头部50,则图14(a)中的托架55沿X方向进行主扫描时,由于能用排列在该主扫描方向X上的两个喷嘴57喷墨,所以能使色像点材料及保护膜材料的喷射量控制方法多用化。
图20表示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特别是表示滤色片形成工序的另一实施例的主要工序,进行该工序来代替已经说明的前一个实施例中的图19所示的工序。另外,采用本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滤色片能作成图5中用符号“11”表示的滤色片。另外,在图10(a)所示的母基体材料38a上能使多个液晶面板部分同时形成滤色片11。
另外,在滤色片11上形成的色像点的排列可呈图4所示的条形排列等各种排列。另外,形成滤色片11用的工序可以采用图11中工序P31~P33所示的工序。另外,在色像点形成工序P32及保护膜形成工序P33中使用的喷墨装置可以采用图12所示的结构的装置。
与图19进行比较可知,图20所示的实施例与前一个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将喷墨头52置于对母基体材料38a的初始位置即主扫描开始位置时,通过使托架55的整体相对于副扫描方向Y倾斜一个角度θ,而使6个喷嘴列58的延伸方向Z相对于副扫描方向Y倾斜一个角度θ。
如果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则由于各头部50相对于副扫描方向Y以角度θ的倾斜状态沿X方向进行主扫描,所以能使属于各头部50的多个喷嘴57之间的间距与母基体材料38a上的色像点形成区域的间隔及保护膜形成区域的间隔、即单元之间的间距一致。如果这样使喷嘴之间的间距和单元之间的间距在几何上一致,则关于副扫描方向Y不需要对喷嘴列58进行位置控制,所以很方便。
图21表示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特别是表示滤色片的形成工序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主要工序,也是进行该工序来代替已经说明的前一个实施例中的图19所示的工序。另外,采用本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滤色片基板能作成图5中用符号“11”表示的滤色片。另外,在图10(a)所示的母基体材料38a上能使多个液晶面板部分同时形成滤色片11。
另外,在滤色片11上形成的色像点的排列可呈图4所示的条形排列等各种排列。另外,形成滤色片11用的工序可以采用图11中工序P31~P33所示的工序。另外,在色像点形成工序P32及保护膜形成工序P33中使用的喷墨装置可以采用图12所示的结构的装置。
与图19进行比较可知,图21所示的实施例与前一个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将喷墨头52置于对母基体材料38a的初始位置即主扫描开始位置时,通过使托架55的整体相对于副扫描方向Y不倾斜,而使6个头部50中的每一个都相对于副扫描方向Y倾斜一个角度θ。
如果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则由于各喷嘴列58相对于副扫描方向Y以角度θ的倾斜状态沿X方向进行主扫描,所以能使属于各喷嘴列58的多个喷嘴57之间的间距与母基体材料38a上的色像点形成区域的间隔及保护膜形成区域的间隔、即单元之间的间距一致。如果这样使喷嘴之间的间距和单元之间的间距在几何上一致,则关于副扫描方向Y不需要对喷嘴列58进行位置控制,所以很方便。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由于不是使托架55的整体倾斜,而是使各个头部50倾斜,所以相对于作为喷射对象物的母基体材料38a从最近的喷嘴57到最远的喷嘴57的距离与图20的情况相比可显著地小,因此,能缩短沿X方向的主扫描时间。因此,能缩短滤色片基板的制造时间。
(液晶装置的第二实施例)
在图5、图6、图7及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用围堤14包围的区域内,其中央部分的剖面呈凸起的山形、即呈圆顶形地形成了色像点16。该形状是这样实现的,即例如在低温下使采用喷墨方式滴下的色像点材料慢慢干燥,例如在40℃的温度下干燥10分钟左右。
如图22所示,能使各色像点16的形状形成中央部分的剖面呈凹陷的低谷形状,以代替这样的色像点16的形状。该形状能这样实现,即例如在高温下使采用喷墨方式滴下的色像点材料快速干燥,例如在100℃的温度下干燥1分钟。采用这样的高温进行的干燥作业与采用低温进行的干燥作业相比,温度误差的允许范围比较宽,所以温度控制简便,而且,具有能在短时间内结束作业的优点。
这样,在使色像点16形成剖面呈低谷形状的情况下,如图22所示,能在用围堤14包围的区域的周边部、即在色像点16的膜厚较厚部分的全部区域将设置在光反射膜9上的开口18设成环状。因此,反射显示时和透射显示时两者之间能使通过色像点16的光的光程长度接近或相等,因此,能使两种显示之间的色显示均匀。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如图6(b)所示,开口18的角部也带有直线型的倒角M1,或者如图7(b)所示,也可以带有曲线型的倒角M2。另外,与图8(b)的情况相同,也能与随着色像点16的厚度的不同而产生的干涉条纹F一致地在光反射膜上形成开口。
另外,在图22中,与图5中的实施例的情况相同的构件用相同的符号表示,对这些构件的说明从略。
(变例)
图23表示在光反射膜9上形成的开口18的改变例。这里示出的开口18与图22所示的前一个实施例的开口18不同之处在于:沿着被围堤14包围的矩形区域的纵向(即,图23(b)中的上下方向)的周边部分形成开口18。其他方面与图22所示的实施例的情况相同。
图24表示在光反射膜9上形成的开口18的另一改变例。这里示出的开口18与图22所示的前一个实施例的开口18不同之处在于:沿着被围堤14包围的矩形区域的横向(即,图24(b)中的左右方向)的周边部分形成开口18。其他方面与图22所示的实施例的情况相同。
图25表示在光反射膜9上形成的开口18的另一改变例。这里示出的开口18与图22所示的前一个实施例的开口18不同之处在于:对应于被围堤14包围的矩形区域的4个角部形成圆柱状的、即剖面呈圆形的开口18。其他方面与图22所示的实施例的情况相同。
(电子装置的实施例)
图26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电子装置之一例的移动电话机的一个实施例。该移动电话机120有:由液晶装置构成的显示部121、天线122、扬声器123、键开关组124、以及话筒125。作为显示部的液晶装置121例如能用图1所示的液晶装置1构成。
图27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电子装置之一例的手表的一个实施例。作为该手表130的显示部有液晶装置131,该液晶装置131例如能用图1所示的液晶装置1构成。
图28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电子装置之一例的便携型信息处理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该便携型信息处理装置140例如被提供作为文字处理器、个人计算机等。这里所示的便携型信息处理装置140有设置在本体141的表面上的键盘等输入装置142、以及作为显示部的液晶装置143。通过配置在本体141内部的处理器的处理,能在显示部143上显示通过键盘142输入的信息、或根据该信息进行的某些运算处理。
(其他实施例)
以上,虽然举出了优选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例,在权利要求所记述的发明的范围内能进行种种改变。
例如,在以上的说明中,作为色像点虽然使用R、G、B,但并不限定于R、G、B,例如采用C(深蓝)、M(深红)、Y(黄)也没有关系。在此情况下,用具有C、M、Y颜色的色像点材料代替R、G、B的色像点材料即可。
另外,在以上说明的实施例中,如图14等所示,虽然在喷墨头52中设置了6个头部50,但头部50的个数可以更少或更多。
另外,在图10(a)及(b)所示的实施例中,虽然举例示出了在母基体材料38a及38b中设定多列液晶面板形成区域3a及3b的情况,但在母基体材料38a及38b中设定一列液晶面板形成区域3a的情况下也能应用本发明。另外,在该母基体材料38a及38b中设定仅与母基体材料38a及38b的大小大致相同或比它小一些的一个液晶面板形成区域3a及3b的情况下也能应用本发明。
另外,在图12及图13所示的喷墨装置46中,虽然使喷墨头52沿X方向移动,对基体材料38a进行主扫描,通过利用副扫描驱动装置51使基体材料38a沿Y方向移动,用喷墨头52对基体材料38a进行副扫描,但也可以与此相反,通过基体材料38a沿Y方向的移动,进行主扫描,通过喷墨头52沿X方向的移动,进行副扫描。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使用了利用压电元件的弯曲变形进行喷墨的结构的喷墨头,但也可以使用其他任意结构的喷墨头。
另外,形成保护膜时不限于喷墨,也可以采用旋转涂敷、辊涂、印刷等任意的方法。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如果采用本发明的液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则由于在对应于色像点的膜厚度最大的部分形成光反射膜的开口,另外,由于对应于色像点的中心部形成光反射膜的开口,另外,由于沿色像点的纵向形成长形的光反射膜的开口,所以透射显示时能进行没有色斑的均匀的色显示,同时透射显示时和反射显示时两者之间能进行均匀的色显示。

Claims (26)

1.一种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有夹持液晶的一对基板;在该一对基板中的至少一片上形成的光反射膜;以及在该光反射膜上形成的滤色片,
上述滤色片有将上述基板的表面划分成多个区域的划分材料;以及在上述多个区域内形成的色像点,
上述光反射膜对应于上述色像点的膜最大厚度部分有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上述开口的角进行倒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口的平面形状呈矩形、长圆形或椭圆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口的面积为上述多个区域中的一个区域的面积的5%以上,30%以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色像点的中央部分的剖面呈凸起的山形形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色像点中央部分剖面呈凹陷的低谷形状。
7.一种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有夹持液晶的一对基板;在该一对基板中的至少一片上形成的光反射膜;以及在该光反射膜上形成的滤色片,
上述滤色片有将上述基板的表面划分成多个区域的划分材料;以及在上述多个区域内形成的色像点,
上述光反射膜对应于上述多个区域的中心部有开口。
8.一种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有夹持液晶的一对基板;在该一对基板中的至少一片上形成的光反射膜;以及在该光反射膜上形成的滤色片,
上述滤色片有将上述基板的表面划分成多个矩形区域的划分材料;以及在上述多个区域内形成的色像点,
上述光反射膜沿着上述多个矩形区域的纵向有长的开口。
9.一种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有夹持液晶的一对基板;在该一对基板中的至少一片上形成的光反射膜;以及在该光反射膜上形成的滤色片,
上述滤色片有将上述基板的表面划分成多个区域的划分材料;以及在上述多个区域内形成的色像点,
上述光反射膜有形成为对应于上述色像点的厚度的形状的开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色像点中央部分剖面呈凹陷的低谷形状。
11.一种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用以制造利用其中至少一片有滤色片的一对基板夹持液晶构成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有在一片基板上形成光反射膜的反射膜形成工序;形成将上述基板的表面划分成多个区域的划分材料的划分材料形成工序;以及在被划分后的上述多个区域内形成色像点的色像点形成工序,
在上述色像点形成工序中,从喷嘴以液滴状喷出色像点材料供给上述多个区域内,
在上述反射膜形成工序中对应于上述多个区域在上述光反射膜上形成开口。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反射膜形成工序中,对应于上述色像点的膜最大厚度部分在光反射膜上形成开口。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反射膜形成工序中,对应于上述多个区域的中心部在光反射膜上形成开口。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划分材料形成工序中将上述基板的表面划分成多个矩形区域,在上述反射膜形成工序中,沿上述多个矩形区域的纵向在光反射膜上形成长的开口。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反射膜形成工序中,在光反射膜上形成对应于上述色像点的厚度的形状的开口。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反射膜形成工序中,在光反射膜上形成其角部被实施了倒角的开口。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反射膜形成工序中,在光反射膜上形成其平面形状呈矩形、长圆形或椭圆形的开口。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反射膜形成工序中,在光反射膜上形成其面积为上述多个区域中的一个区域的面积的5%以上、30%以下的开口。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色像点的中央部分的剖面呈凸起的山形形状。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色像点形成工序中,形成中央部分的剖面呈凹陷的低谷形状的色像点,
在上述反射膜形成工序中,对应于上述色像点的膜最大厚度部分在光反射膜上形成开口。
21.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色像点形成工序中,形成中央部分的剖面呈凹陷的低谷形状的色像点,
在上述反射膜形成工序中,对应于上述多个区域的周边部在上述光反射膜的局部或全部区域上形成开口。
2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色像点形成工序中,形成中央部分的剖面呈凹陷的低谷形状的色像点,
在上述反射膜形成工序中,沿着上述多个矩形区域的周边部的纵向或沿着横向在上述光反射膜上形成开口。
2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色像点形成工序中,形成中央部分的剖面呈凹陷的低谷形状的色像点,
在上述反射膜形成工序中,在上述光反射膜上形成对应于上述色像点的厚度的形状的开口。
24.一种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有夹持液晶的一对基板;在该一对基板中的至少一片上形成的光反射膜;以及在该光反射膜上形成的滤色片,
上述滤色片有将上述基板的表面划分成多个区域的划分材料;以及在上述多个区域内形成的色像点,
该色像点的中央部分的剖面呈凹陷的低谷形状,
上述光反射膜对应于上述多个区域的周边部在局部或全部区域中有开口。
25.一种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有夹持液晶的一对基板;在该一对基板中的至少一片上形成的光反射膜;以及在该光反射膜上形成的滤色片,
上述滤色片有将上述基板的表面划分成多个矩形区域的划分材料;以及在上述多个区域内形成的色像点,
该色像点的中央部分的剖面呈凹陷的低谷形状,
上述光反射膜有沿着上述多个矩形区域的周边部的纵向或沿着横向而设的开口。
26.一种电子装置,具有液晶装置和收容该液晶装置的框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液晶装置由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权利要求22至2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结构的液晶装置构成。
CNB021024294A 2001-01-22 2002-01-21 液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119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3116/01 2001-01-22
JP13116/2001 2001-01-22
JP2001013116 2001-01-22
JP332916/01 2001-10-30
JP332916/2001 2001-10-30
JP2001332916A JP3491156B2 (ja) 2001-01-22 2001-10-30 液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67400A CN1367400A (zh) 2002-09-04
CN1201191C true CN1201191C (zh) 2005-05-11

Family

ID=26608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0242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1191C (zh) 2001-01-22 2002-01-21 液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6690448B2 (zh)
JP (1) JP3491156B2 (zh)
KR (1) KR100458426B1 (zh)
CN (1) CN1201191C (zh)
TW (1) TWI2479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08208A (ja) * 2001-09-28 2003-04-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ロボット制御装置およびロボットと生産設備
JP3829710B2 (ja) * 2001-12-17 2006-10-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液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KR100474387B1 (ko) * 2002-05-23 2005-03-08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반사투과형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3882794B2 (ja) 2002-08-07 2007-02-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JP3871983B2 (ja) * 2002-08-08 2007-01-24 鹿児島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3900077B2 (ja) 2002-12-10 2007-04-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US6791644B2 (en) * 2003-01-22 2004-09-14 Kohji Toda Reflective liquid-crystal display
KR100494455B1 (ko) * 2003-06-11 2005-06-10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반사투과형 액정표시장치용 어레이기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4175299B2 (ja) 2003-07-23 2008-11-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05043718A (ja) * 2003-07-23 2005-02-17 Seiko Epson Corp カラーフィルタ、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5055823A (ja) * 2003-08-07 2005-03-03 Seiko Epson Corp 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表示装置、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5062480A (ja) 2003-08-12 2005-03-10 Seiko Epson Corp カラーフィルタ、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5084511A (ja) * 2003-09-10 2005-03-31 Seiko Epson Corp 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JP4059175B2 (ja) * 2003-09-10 2008-03-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JP2005084515A (ja) * 2003-09-10 2005-03-31 Seiko Epson Corp 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KR100971959B1 (ko) * 2003-12-30 2010-07-2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멀티글라스 지지유닛
TW200521584A (en) * 2003-12-31 2005-07-01 Innolux Display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05116736A1 (en) * 2004-05-28 2005-12-08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of forming a film for a colour filter of a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5374008B2 (ja) * 2004-07-22 2013-12-2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セントラル 液晶表示装置
JP4752256B2 (ja) * 2004-12-06 2011-08-1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多面付け基板
KR101196202B1 (ko) * 2005-07-08 2012-11-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컬러필터 기판,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KR101212151B1 (ko) * 2005-12-29 2012-12-1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패턴 형성 방법을 이용한 액정표시소자 제조방법
US7498119B2 (en) * 2006-01-20 2009-03-03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Process for forming a feature by undercutting a printed mask
US7365022B2 (en) * 2006-01-20 2008-04-29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Additive printed mask process and structures produced thereby
US8054371B2 (en) * 2007-02-19 2011-11-08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Color filter for image sensor
KR101056251B1 (ko) * 2007-10-26 2011-08-11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반도체 소자의 패터닝 방법
US8551556B2 (en) * 2007-11-20 2013-10-08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obtaining controlled sidewall profile in print-patterned structures
JP4752834B2 (ja) * 2007-11-30 2011-08-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重量測定方法、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078653B2 (ja) * 2008-02-13 2012-11-21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液晶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TWI382207B (zh) * 2008-12-08 2013-01-11 Chimei Innolux Corp 彩色濾光基板、多視液晶顯示裝置及彩色濾光基板的製作方法
US8531408B2 (en) * 2009-02-13 2013-09-10 Apple Inc. Pseudo multi-domain design for improved viewing angle and color shift
US8558978B2 (en) * 2009-02-13 2013-10-15 Apple Inc. LCD panel with index-matching passivation layers
US9612489B2 (en) * 2009-02-13 2017-04-04 Apple Inc. Placement and shape of electrodes for use in displays
US8633879B2 (en) 2009-02-13 2014-01-21 Apple Inc. Undulating electrodes for improved viewing angle and color shift
US8587758B2 (en) * 2009-02-13 2013-11-19 Apple Inc. Electrodes for use in displays
US8345177B2 (en) * 2009-02-13 2013-01-01 Shih Chang Chang Via design for use in displays
US8294647B2 (en) * 2009-02-13 2012-10-23 Apple Inc. LCD pixel design varying by color
US20100208179A1 (en) * 2009-02-13 2010-08-19 Apple Inc. Pixel Black Mask Design and Formation Technique
US8390553B2 (en) * 2009-02-13 2013-03-05 Apple Inc. Advanced pixel design for optimized driving
US8111232B2 (en) * 2009-03-27 2012-02-07 Apple Inc. LCD electrode arrangement
US8294850B2 (en) * 2009-03-31 2012-10-23 Apple Inc. LCD panel having improved response
KR20140140926A (ko) * 2013-05-30 2014-12-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I507742B (zh) 2013-11-26 2015-11-11 E Ink Holdings Inc 彩色濾光基板以及顯示裝置
CN107966863B (zh) * 2016-10-19 2020-08-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TWI710827B (zh) * 2019-12-04 2020-11-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CN116413950A (zh) * 2020-02-19 2023-07-11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46214A (ja) * 1994-09-19 1996-06-07 Canon Inc 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液晶パネル、および同液晶パネルを備えた情報処理装置
JPH0886912A (ja) 1994-09-20 1996-04-02 Casio Comput Co Ltd カラーフィルタの形成方法
JP3881092B2 (ja) * 1997-07-10 2007-02-14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
JP4069991B2 (ja) * 1998-08-10 2008-04-02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0089023A (ja) 1998-09-14 2000-03-31 Canon Inc カラーフィルタとその製造方法、該カラーフィルタを用いた液晶素子
JP2000098125A (ja) 1998-09-25 2000-04-07 Canon Inc カラーフィルタとその製造方法、該カラーフィルタを用いた液晶素子
TW538279B (en) * 1998-10-23 2003-06-21 Hitachi Ltd A reflective 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JP2000267081A (ja) 1999-03-17 2000-09-29 Toshiba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3590737B2 (ja) 1999-04-13 2004-11-1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
JP4196505B2 (ja) * 1999-12-13 2008-12-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とカラーフィルタ
JP4521089B2 (ja) * 2000-03-31 2010-08-11 オプトレックス株式会社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これの製造方法
JP2002062525A (ja) * 2000-08-21 2002-02-28 Casio Comput Co Ltd カラー液晶表示装置
KR100700635B1 (ko) * 2000-10-27 2007-03-27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반투과형 액정표시장치용 컬러필터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JP3941481B2 (ja) * 2000-12-22 2007-07-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2303861A (ja) * 2002-02-08 2002-10-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20062589A (ko) 2002-07-26
CN1367400A (zh) 2002-09-04
US20020097356A1 (en) 2002-07-25
JP3491156B2 (ja) 2004-01-26
US20040070712A1 (en) 2004-04-15
US6690448B2 (en) 2004-02-10
KR100458426B1 (ko) 2004-11-26
TWI247933B (en) 2006-01-21
US6859244B2 (en) 2005-02-22
JP2002287131A (ja) 2002-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01191C (zh) 液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装置
CN1311281C (zh) 彩色滤光器、液晶装置、el装置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CN1236918C (zh) 材料的喷出装置和方法及滤色器等的制造装置和方法
CN1248030C (zh) 成膜方法及装置、基板的制造方法及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264678C (zh) 滤色片、液晶装置、和el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CN1237377C (zh) 滤色片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光装置
CN2598018Y (zh) 滤色片基板、液晶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215341C (zh) 滤色器和其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0338519C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36472C (zh) 滤色器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
CN1503011A (zh) 滤色器及其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535087A (zh) 显示装置、电子机器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16713A (zh) 制造滤色器的方法及设备,滤色器,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显示装置的设备
CN1789874A (zh) 被加热体的干燥方法、加热炉及设备的制造方法
CN1236362C (zh) 材料去除方法、基体材料再生方法及显示器件制造方法
CN1422746A (zh) 喷出方法及其装置
CN1657289A (zh) 吐出装置及材料涂敷方法、滤色片基板及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216311C (zh) 液晶显示用基板、液晶器件、电子装置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CN1498691A (zh) 器件制造装置及器件的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CN1624498A (zh) 滤色片基板、液晶显示板、液晶显示设备及其制法
CN1278145C (zh) 滤色器及其制造方法、喷出方法、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577003A (zh) 滤色器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和光电装置
CN1657287A (zh) 喷出装置、材料涂布方法、滤色片基板的制造方法
CN1501104A (zh) 干燥装置和具备此干燥装置的工件处理单元
CN1695946A (zh) 液滴喷出装置、以及电光学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子仪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511

Termination date: 20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