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00986A - 串行热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串行热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00986A CN1200986A CN98105226A CN98105226A CN1200986A CN 1200986 A CN1200986 A CN 1200986A CN 98105226 A CN98105226 A CN 98105226A CN 98105226 A CN98105226 A CN 98105226A CN 1200986 A CN1200986 A CN 120098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record
- medium
- recorded
- drive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Manufacture Or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Forme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Dot-Matrix Printer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现有的热记录装置,因在主扫描之间夹有条纹而使图象质量恶化。虽然可以消除,但存在着成本高且复杂的问题。本发明设有:记录头,将p个记录元件沿副扫描方向按k点间隔配置;第1驱动装置,沿主扫描方向驱动上述记录头;第2驱动装置,将上述记录头在副扫描方向上驱动p点距离;第3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记录媒体;及控制装置,控制第1、第2及第3驱动装置,同时将欲记录的图象数据输出到上述记录头。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通过加热熔融型或升华型等记录媒体上的油墨而在被记录媒体上进行记录的热记录装置,尤其是采用可以应用于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等的串行记录头的热记录装置。
用于获得文字或自然图片等图象的记录装置虽有多种多样,但通过采用热头等记录头加热作为记录媒体的薄片墨带上的油墨而在作为被记录媒体的记录纸上进行记录的热记录装置,因机构简单、可靠性高、维修性能优良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各种记录装置。例如,在采用了熔融型或升华型薄片墨带的情况下,借助于施加在构成热记录头的多个记录元件(发热电阻)上的能量,以颜料或染料油墨进行记录。并且,供给上述记录元件的加热量(加热能量),由施加于这些元件的通电脉冲数、时间宽度、施加电压进行控制。
作为这种热记录装置,例如有特开昭62-117774号公报所公开的一种结构。图17是该热记录装置的简略说明图,在图17中,1是记录头,2是压印辊,3是移动记录头1的滑架,4是导向轴,5是薄片墨带构成的记录媒体,该记录媒体5卷绕在供给卷轴5a和卷取卷轴5b上。6是作为被记录媒体的记录纸,7a、7b是上述被记录媒体的导辊。
以下,说明结构如上所述的热记录装置的动作。用记录头1,按照图象图案加热图中未示出的记录元件,通过记录媒体5在被记录媒体上进行预期的记录。记录头1面对沿着主扫描方向x延伸的压印辊2配置。此外,上述记录头1安装在可沿主扫描方向x移动的滑架3上,沿着与上述压印辊2的轴向平行配置的导向轴4移动,一面压接于压印辊2,一面在被记录媒体6上进行记录。
具体地说,记录媒体5和被记录媒体6被夹装在上述记录头1与压印辊2之间,上述记录媒体5安放在上述滑架3上,同时由设置在记录头1两侧的导辊7a、7b进行导向,使其与被记录媒体6接触,一面随着滑架3的主扫描从供给卷轴5a卷绕在卷取卷轴5b上,一面进行与第1次主扫描对应的记录(1横条)。然后,滑架3回到起始位置(左侧的记录起始点),同时由压印辊2将记录媒体6在副扫描方向y上输送相当于记录头1的宽度,并进行下一次的主扫描记录。以同样的方式反复进行记录,从而形成图象。
现有的热记录装置因采用如上所述的结构,所以存在着在主扫描与主扫描之间夹有条纹(主扫描方向的白色条纹)、即所谓的嵌条而使图象质量恶化的问题。这是由记录头或被记录媒体的驱动精度所引起的结构因素及记录头两端温度低于中央部温度的温度不均造成的。为消除图象质量的恶化,只须对记录头或被记录媒体进行高精度的驱动并进行校正记录头温度分布的高精度记录即可,但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得不采用高成本、大型、且复杂的结构。
另外,在采用串行记录头的热记录装置的情况下,与采用宽行记录头的热记录装置相比,从制造上说,存在着运行费用高而且打印时间长的问题。而对于采用串行记录头的携带式热记录装置,则存在着耗电量大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开发的,其目的是以低成本实现在主扫描间无条纹的高图象质量记录、实现低运行费用、实现小型化、实现低耗电量、及缩短打印时间。
本发明第1方面的热记录装置,备有:记录头,将在被记录媒体上进行打点记录的p个记录元件沿副扫描方向按k(其中,p和k是互为质数的正整数)个点的间隔配置;第1驱动装置,用于沿主扫描方向驱动上述记录头;第2驱动装置,在每次副扫描时将上述记录头向副扫描方向驱动p个点的距离;记录媒体,配置成与上述被记录媒体接触,并具有在上述被记录媒体上进行记录的记录物质;第3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该记录媒体;及控制装置,用于控制上述第1、第2及第3驱动装置,同时将记录在上述被记录媒体上的图象数据输出到上述记录头。
另外,本发明第2方面的热记录装置,备有:记录头,将在被记录媒体上进行打点记录的p个记录元件沿副扫描方向按k(其中,p和k是互为质数的正整数)个点的间隔配置;第1驱动装置,用于沿主扫描方向驱动上述记录头;第2驱动装置,在每次副扫描时将上述被记录媒体向副扫描方向驱动p个点的距离;记录媒体,配置成与上述被记录媒体接触,并具有在上述被记录媒体上进行记录的记录物质;第3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该记录媒体;及控制装置,用于控制上述第1、第2及第3驱动装置,同时将记录在上述被记录媒体上的图象数据输出到记录头。
另外,本发明第3方面的热记录装置,上述控制装置的结构是在不同时刻控制和驱动上述第1驱动装置和上述第3驱动装置。
另外,本发明第4方面的热记录装置,上述记录媒体在结构上使其1组记录区大于在上述被记录媒体上的记录尺寸。
另外,本发明第5方面的热记录装置,使记录媒体的驱动方向与记录头的驱动方向基本相同。
另外,本发明第6方面的热记录装置,设有检测主扫描线的记录起始端和终止端并向上述控制装置输出的检测装置,上述控制装置利用来自检测装置的信号进行控制,在上述记录头往复驱动时分别进行记录动作。
另外,本发明第7方面的热记录装置,上述记录媒体在结构上以黄色(Y)、深红色(M)及青色(C)作为1组记录区,上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使同一主扫描线对黄色(Y)、深红色(M)及青色(C)反复3次,并由上述记录头进行记录。
另外,本发明第8方面的热记录装置,上述记录媒体按带状形成,其起始端装在卷取卷轴上,而终止端装在供给卷轴上,使用过的部分由上述卷取卷轴卷取,上述控制装置对上述第3驱动装置进行控制,使上述记录媒体的用过部分卷回并重新使用。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热记录装置结构的图。
图2是说明本实施形态1的记录头1的驱动方法的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形态1的记录头1的另一种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形态1的记录头1的又一种结构的图。
图5是本实施形态1的控制装置11的结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热记录装置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热记录装置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热记录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热记录装置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热记录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5的热记录装置结构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5的热记录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的图。
图13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6的热记录装置结构的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形态6的控制装置11的结构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形态7的彩色记录媒体5的平面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形态8的彩色记录媒体的断面图。
图17是表示现有的热记录装置结构的图。
实施形态1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热记录装置。图1是表示实施形态1的热记录装置一例的结构的图。在图1中,1是记录头,具有沿副扫描方向按2点间隔配置的3个记录元件。2是压印板,用橡胶或金属等材质构成。3a、3b是滑架,在3a上装有上述记录头1及安放在盒5c内的记录媒体5,而3b在将上述记录头1和上述记录媒体5沿副扫描方向移动时使用。4a是主扫描方向的导向轴,4b是副扫描方向的导向轴。5是记录媒体,将具有升华型染料的薄片墨带卷绕在供给卷轴5a和卷取卷轴5b上。6是被记录媒体,由图中未示出的被记录媒体输送装置供给到上述压印板2上。7a、7b是导辊,8是沿主扫描方向驱动上述记录头1的第1驱动装置,9是在每次副扫描时将上述记录头1在向副扫描方向驱动n个点的距离的第2驱动装置,10是驱动配置成与上述被记录媒体6接触的记录媒体5的第3驱动装置,11是用于控制第1驱动装置8、第2驱动装置9及第3驱动装置10、同时将记录在上述被记录媒体6上的图象数据输出到记录头1的控制装置。
在说明图1所示实施形态1的动作之前,先用图2~图4说明作为本发明特征的记录头1的驱动方法。图2是用于说明记录头1的驱动方法的图,1b是由发热电阻构成的记录元件,图中示出沿副扫描方向按2点间距配置3个的例。采用这种记录头1,按以下步骤记录图象数据。即,首先,在第1次主扫描中,对应于第1、第2及第3记录元件1b,按主扫描的宽度依次记录与白色行、第1行、第3行相当的点。这里,白色行与图
象数据以外的空白部分相对应,并且,为使在副扫描方向上的输送步距相等,必须满足后文所述的式(1)。当按后文所述的式(1)的步距进行输送时,必须从第2记录元件1b开始记录动作。接着,记录头1相对于被记录媒体6沿副扫描方向(图中下侧方向)移动3个点(3个步距),在第2次主扫描中,对应于第1、第2及第3记录元件1b,依次记录与第2行、第4行、第6行相当的点。以下,通过反复进行同样的动作,可以形成在不同的主扫描线(记录行)上的点,在总计6次扫描中,可以得到15行的图象数据。这里,在第6次主扫描时,也将白色行分配给图象以外的空白部分。
图3是具有连续的6个记录元件1b时的记录头1的结构图。在这种记录头1的情况下,如果使第1、第3、第5记录元件1b有效并将白色点分配给第2、第4、第6记录元件1b,则与图2的具有按2点间隔配置的3个记录元件的记录头1等效。相反,也可以将白色点分配给第1、第3、第5记录元件1b,而使第2、第4、第6记录元件1b有效。在采用上述方式的情况下,可以按原样直接采用一般使用着的记录头1。进一步,即使是在记录元件1b连续配置64个的情况下,如果只是使第1、第3、第5记录元件1b有效并将白色点分配给其余的记录元件1b,也仍然与图2的具有按2点间隔配置的3个记录元件1b的记录头1等效。如按照这种方式,则可以按原样直接采用将通常在字处理机等的打印头中使用着的记录元件1b连续配置64个的记录头1。
上述驱动方法需按顺序对副扫描方向上的不记录(空白)的部分进行记录。具体地说,当按k个点的间隔配置n个记录元件时,只有p个记录元件作为有效记录元件数使用,并在1次主扫描后进行p个点的副扫描驱动。这里,对k、n及p,以下的关系成立。
p=k*a±1≤n…(1)
式中,a为正整数,p和k是互为质数的正整数。例如,在图2中,采用具有按2点间隔(k=2)配置的3个记录元件(n=3)的记录头,应进行3点步距(p=2*1+1)的副扫描驱动。在这种情况下,有效记录元件数p与副扫描驱动的点数p相等,都是3个。图4是具有按3点间隔(k)配置的5个记录元件1b(n)的记录头1的结构图。在这种情况下,只进行5点步距(p=3*2-1)的驱动即可。此外,在图4示出的记录头1中,当只使4个记录元件1b有效时,可进行4点步距(p=3*1+1)的驱动。
如采用上述式(1)的驱动方法,则可以使在副扫描方向上的输送步距每次都相同,即使在廉价的装置中也能获得无嵌边的高图象质量的记录。这是由于可以进行使主扫描线分散的记录,所以将机构部的精度误差及温度分布的不均匀分散在整个画面内,因而能抑制在外观上的图象质量恶化。尤其是,在热记录装置的情况下,可以将相邻记录元件的间隔加宽,其结果是,具有能使邻接的热影响缓和的效果。另外,即使在进行多次记录时,也能分散记录媒体的使用量,因而能相应地增加反复使用的次数。在采用记录媒体与被记录媒体的相对速度法时,由于油墨的使用量是分散的,所以能高效率地进行记录媒体内的油墨的流动(充填)。此外,在进行双向打印时,因蓄热而引起的浓度偏移与单向打印相比也能得到明显改善。
其次,说明图1的动作。首先,由图中未示出的被记录媒体输送装置或以手动方式将被记录媒体6安放在压印板2上。这里,压印板2是平坦的金属板或橡胶板。根据需要将被记录媒体6的整个边缘、两端或一端用图中未示出的滚轴或夹持器等固定在压印板2上。记录头1安装在滑架3a上,由第1驱动装置8将滑架3a沿着导向轴4a往复驱动。具体地说,向箭头A的方向驱动时进行记录,沿箭头B的方向返回后,由第2驱动装置9向箭头c的方向驱动3点的距离,然后进行下一次的主扫描。
将由控制装置11生成的图象数据输入到记录头1内,并通过记录媒体5在被记录媒体6上进行预期的记录。控制装置11,例如,如图5所示,包括CPU12、控制总线13、第1驱动控制装置14、第2驱动控制装置15、第3驱动控制装置16、图象数据处理装置17及记录头驱动装置18。
当从图中未示出的外部装置、例如计算机等通过控制总线13输入图象数据时,如图2所示,图象数据处理装置17对图象数据进行处理,在第1次主扫描中,对应于第1、第2及第3记录元件1b,按主扫描的宽度记录与白色行、第1行、第3行相当的点,并在第2次主扫描中,对应于第1、第2及第3记录元件1b,记录与第2行、第4行、第6行相当的点。具体地说,图象数据处理装置17通过H/W或F/W处理生成与记录头1的驱动方法对应的图象数据。然后,将图象数据处理装置17的输出数据输入到记录头驱动装置18。在记录头驱动装置18中,执行记录头1的驱动条件(例如将图象数据变换为通电脉冲),并进行记录。此外,CPU12通过控制总线13按预先决定的顺序使第1驱动控制装置14、第2驱动控制装置15及第3驱动控制装置16驱动第1驱动装置8、第2驱动装置9及第3驱动装置10,从而进行图2所示的动作。
具体的简略顺序如下。将记录媒体5安放在滑架3a上,同时假定滑架3a处在图1中以P指示的初始位置状态。
(1)由图中未示出的被记录媒体输送装置或以手动方式将被记录媒体6安放在压印板2上。如需要时,用图中未示出的夹持器或滚轴、静电吸附、胶带等将被记录媒体6固定在压印板2上。
(2)当CPU12通过控制总线13从图中未示出的外部装置、例如主计算机等接受“进行记录”的命令时,首先,在第1次主扫描中由图象数据处理装置17对图象数据进行如图2所示的数据处理,然后,由记录头驱动装置18将图象数据变换成通电脉冲等并依次传送到记录头1。这里,CPU12同时以第1驱动装置8和第3驱动装置10驱动装有记录头1的滑架3a和记录媒体5。具体地说,在主扫描方向记录时,为能以预期的析象度进行记录,由第1驱动装置8沿箭头A的方向驱动装有记录头1的滑架3a,同时由第3驱动装置10以与记录头1的移动速度近似相等的速度将记录媒体5从供给卷轴5a通过记录头1的下方卷绕在卷取卷轴5b上,使记录媒体5既不松弛,也不会被撕断。第1驱动装置8和第3驱动装置10,例如由电机等构成,并以由CPU12控制的第1驱动控制装置14和第3驱动控制装置16的电压或驱动脉冲信号进行预期的动作。对记录头1施加通电脉冲等的定时与第1驱动装置8和第3驱动装置10的驱动定时基本上同步,一面进行记录,一面驱动记录媒体5和记录头1。
(3)在第1次主扫描结束后,进行第2次主扫描的准备。例如,作为下一次主扫描的准备方法,有以下3种。
(a)在稍微超过第1次主扫描结束位置的位置上,由第2驱动装置9将滑架3a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规定值(在本例中为3个点)。具体地说,CPU12对由电机等构成的第2驱动装置9施加驱动脉冲,使滑架3b沿箭头C的方向移动。然后,由第1驱动装置8使滑架3a沿箭头B的方向移动,回到比记录开始位置稍微靠这一边的位置。
(b)使滑架3a沿箭头B的方向返回原来位置,然后在比记录开始位置稍微靠这一边的位置上,由第2驱动装置9使滑架3a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规定值(在本例中为3个点)。
(c)第1驱动装置8和第2驱动装置9两者同时使用,使滑架3a相对于箭头B的方向倾斜地返回比记录开始位置稍微靠这一边的位置。
(4)进行与上述(2)、(3)同样的主扫描记录、副扫描送进,以形成图象。
(5)形成图象后,第1驱动装置8和第2驱动装置9两者同时使用,将滑架3a移动到起始位置P。
(6)由图中未示出的被记录媒体输送装置或以手动方式将被记录媒体6从压印板2上取下。
采用如上所述的结构,能以低成本实现在主扫描间无条纹的高图象质量记录。由于采用平板状压印板2,所以能使装置变薄。
在本实施形态中,列举了记录元件数为3、记录元件间隔为2、记录头移动步距为3的记录头1的例,但这些值只要满足式(1)即可,并不特别地限定。此外,即使采用了记录元件1b连续配置的记录头1,如将记录元件数换成有效记录元件数并将记录元件间隔换成有效记录元件间隔,则能取得同样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使用通常的记录头1b。
另外,在上述的例中,说明了将记录头1固定的例,但根据需要也可以设置驱动装置,使记录头1上下移动。例如,在主扫描记录时,使记录头1压紧被记录媒体6,而在其他情况下则不压紧,并在非记录时,使记录头1离开记录媒体5,以防止因记录头1的移动而造成记录媒体5的撕断。
在本发明中,可以进行除上述实施形态以外的各种变更。例如,记录数据处理装置17也可以由图中未示出的外部装置、例如计算机侧的打印机驱动器代替,并将处理后的图象数据输入到记录头驱动装置18。还可以形成与多值图象数据对应的中间色图象。另外,也可以进行控制使第3驱动装置10对供给卷轴5a侧进行制动,借以增加记录媒体5的张力,从而消除构成图象质量恶化主要原因的记录媒体5的折皱。此外,如使记录媒体5的供给速度与记录头1的驱动速度不同并使记录头1的驱动速度块,则可以减少记录媒体5的消耗,因而能降低运行费用。
另外,使压印板2与被记录媒体6具有大致相同的尺寸,但也可以使其小到被记录媒体6的记录尺寸,还可以大于被记录媒体6。另外,当压印板2用橡胶制作时,通过将其加厚,可以对被记录媒体6起缓冲垫的作用,因而具有可进行高图象质量记录等的效果,对其厚度也没有限制。
另外,只要能使记录媒体5不发生折皱,则也可将导辊7a、7b省去。对滑架3a、3b的形状等也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实施形态2
以下,参照图6说明实施形态2的热记录装置。图6是表示实施形态2的热记录装置的结构图,图中,与图1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其说明从略。2是以橡胶或金属等材质按圆筒状构成的压印辊,由第2驱动装置9通过压印辊2与被记录媒体6之间的摩擦进行被记录媒体6的副扫描送进。与图1的不同点在于,不是使安装在滑架3a上的记录头1和记录媒体5沿副扫描方向移动,而是使被记录媒体6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
以下,说明其动作。首先,由图中未示出的被记录媒体输送装置或以手动方式将被记录媒体6安放在压印辊2上。这时,为明确在被记录媒体6上的记录位置,也可用图中未示出的传感器等对被记录媒体6进行检测。记录头1安装在滑架3a上,由第1驱动装置8沿导向轴4a对滑架3a进行往复驱动。具体地说,沿箭头A的方向驱动时进行记录,沿箭头B的方向移动并回到比记录开始位置稍微靠这一边的位置后,由第2驱动装置9将压印辊2向箭头D的方向驱动(3个点的距离),然后进行下一次的主扫描。
将由控制装置11生成的图象数据输入到记录头1内,并通过记录媒体5在被记录媒体6上进行预期的记录。控制装置11,例如具有如图5所示的结构。与图1的不同在于第2驱动装置9的顺序,以下,限定于上述的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由图中未示出的被记录媒体输送装置或以手动方式将被记录媒体6安放在压印辊2上。在从图中未示出的外部装置接收“进行记录”的命令后,首先,在第1次主扫描中,依次记录图象数据。具体地说,在主扫描方向记录时,为能以预期的析象度进行记录,由第1驱动装置8沿箭头A的方向驱动装有记录头1的滑架3a,同时由第3驱动装置10以与记录头1的移动速度近似相等的速度将记录媒体5从供给卷轴5a通过记录头1的下方卷绕在卷取卷轴5b上,使记录媒体5既不松弛,也不会被撕断。
在第1次主扫描结束后,进行第2次主扫描的准备。例如,作为下一次主扫描的准备方法,有以下3种。
(a)在稍微超过第1次主扫描结束位置的位置上,由第2驱动装置9使压印辊2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规定值(在本例中为3个点)。具体地说,控制装置11对由电机等构成的第2驱动装置9施加驱动脉冲,使压印辊2沿箭头D的方向移动,从而使被记录媒体6移动。然后,由第1驱动装置8使滑架3a沿箭头B的方向移动,回到比记录开始位置稍微靠这一边的位置。
(b)使滑架3a沿箭头B的方向返回原先位置,然后在比记录开始位置稍微靠这一边的位置上,由第2驱动装置9使压印辊2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规定值(在本例中为3个点)。
(c)第1驱动装置8和第2驱动装置9两者同时使用,使滑架3a沿箭头B的方向返回比记录开始位置稍微靠这一边的位置(其结果是构成倾斜移动)。
通过反复进行上述驱动滑架3a的主扫描记录和驱动压印辊2的副扫描送进,即可形成图象。
采用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效果是,能以低成本实现在主扫描间无条纹的高图象质量记录,同时可以实现设置面积小的装置。
在本实施形态中,也能进行与实施形态1中所述相同的各种变更。例如,可根据需要设置记录头1的上下移动机构,在非记录时,使记录头1离开记录媒体,以防止因记录头1的移动而造成记录媒体5的撕断。对压印辊2的尺寸和材质等也没有任何限制。
另外,可将图1的压印板2按圆柱状构成,使其长度稍大于记录头1的宽度,并将记录媒体5和被记录媒体6夹在中间与记录头1相对配置,也可以使该压印辊2与记录头1同时同向移动。而在这种情况下可用任何装置将被记录媒体6固定,使其静止不动。另外,对压印辊2的宽度也没有限制,可以与记录头1的宽度相当,也可以大于被记录媒体6的宽度。如上所述,也可以将实施形态1和实施形态2组合起来。
此外,被记录媒体6的副扫描送进,也可以不是由压印辊2带动,而是夹住被记录媒体6的前端,以夹持方式输送。
实施形态3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形态3的热记录装置。图7是表示实施形态3的热记录装置的结构图,图中,与图1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其说明从略。5是记录媒体,5a是供给卷轴,5b是卷取卷轴,5c是安放记录媒体5的盒。与图1不同,安放记录
媒体5的盒5c的宽度与被记录媒体6的宽度近似相等,严格地说,应大于被记录媒体6的最大记录宽度。
用图7说明本实施形态的动作。首先,由图中未示出的被记录媒体输送装置或以手动方式将被记录媒体6安放在压印板2上。记录头1安装在滑架3a上,由第1驱动装置8沿导向轴4a对滑架3进行往复驱动。具体地说,沿箭头A的方向驱动时进行记录,沿箭头B的方向移动并回到比记录开始位置稍微靠这一边的位置后,由第2驱动装置9向箭头C的方向驱动3个点的距离,然后进行下一次的主扫描。
将由控制装置11生成的图象数据输入到记录头1内,并通过记录媒体5在被记录媒体6上进行预期的记录。控制装置11,例如具有如图5所示的结构。与图1的不同在于第3驱动装置10的顺序,以下,限定于上述的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在将被记录媒体6安放在压印板2上之后,从控制装置11向第3驱动装置10发送驱动信号,并设置成使记录媒体5覆盖被记录媒体6。这时,可通过检测记录媒体5上的图中未示出的标记等、或送出一定的量设定开头位置,并设置成(保持)无松弛的状态。然后,当控制装置11从外部的主计算机等接受“进行记录”的命令时,进行图2所示的数据处理,并依次进行记录。这里,在主扫描方向记录时,为能以预期的析象度进行记录,由第1驱动装置8沿箭头A的方向驱动装有记录头1的滑架3a。而第3驱动装置10仍为原来的保持记录媒体5的状态。在第1次主扫描结束后,由第2驱动装置9使滑架3a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规定值(在本例中为3个点),同时由第1驱动装置8使滑架3a回到比记录开始位置稍微靠这一边的位置。然后,这样进行设置,使从控制装置11向第3驱动装置10发送驱动信号。并使记录媒体5的新的部分覆盖被记录媒体6。这时,通过检测记录媒体5上的图中未示出的标记等、或送出一定的量设定开头位置,并设置成(保持)无松弛的状态。然后,进行同样的主扫描记录、副扫描送进、记录媒体5的驱动,以形成图象。
采用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效果是,能以低成本实现在主扫描间无条纹的高图象质量记录,同时,由于使第3驱动装置10不与第1驱动装置同时动作,所以能降低耗电量,因此能使用小型和价格低的电源。
在本实施形态中,使压印板2与被记录媒体6具有大致相同的尺寸,但也可以使其小到被记录媒体6的记录尺寸,也可以大于被记录媒体6。另外,在压印板2等的厚度上,与实施形态1相同,也没有限制。
另外,只要能使记录媒体5不发生折皱,则也可将导辊7a、7b省去。进一步,也可将第3驱动装置10连接在供给卷轴侧,并进行制动,借以增加记录媒体5的张力,从而消除构成图象质量恶化主要原因的记录媒体5的折皱。此外,在使滑架3a向箭头B方向返回时,也可以进行驱动使对第3驱动装置10和第1驱动装置8施加驱动脉冲的定时不同步。再有,卷回或设置记录媒体5的定时,以记录媒体5的右端或左端的哪一端定时都可以,并无特别的限制。
另外,图8是表示本实施形态的另一种热记录装置的结构图,与图7的不同点是使被记录媒体6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图8是将图6和图7组合而成的结构,其效果是能以低成本实现在主扫描间无条纹的高图象质量记录,同时,能降低耗电量,还可以实现设置面积小的装置。
实施形态4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形态4的热记录装置。图9是表示实施形态4的热记录装置的结构图,图中,与图1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其说明从略。5是记录媒体,5a是供给卷轴,5b是卷取卷轴。与图1不同,使记录媒体5的尺寸与被记录媒体6的尺寸近似相等,严格地说,使其大于被记录媒体6的最大记录尺寸。更为详细地说,在具有串行记录头的热记录装置中,不使用通常的串行用记录媒体,而是采用宽行用记录媒体,因而能实现低的运行费用。一般,串行用记录媒体是通过裁切宽行用记录媒体将宽度加工变窄后得到的,由于通过使用宽行用记录媒体可减少记录媒体的制造工序,所以能将记录媒体的制造成本降低10%~30%,通过使用低成本的记录媒体,可以实现低的运行费用。
以下,说明其动作。首先,由图中未示出的被记录媒体输送装置或以手动方式将被记录媒体6安放在压印板上。记录头1安装在滑架3a上,由第1驱动装置8沿导向轴4a对滑架3a进行往复驱动。具体地说,沿箭头A的方向驱动时进行记录,在该主扫描的记录结束后,沿箭头B的方向移动并回到比记录开始位置稍微靠这一边的位置,然后,在由第2驱动装置9向箭头C的方向驱动3个点的距离后,进行下一次的主扫描。
将由控制装置11生成的图象数据输入到记录头1内,并通过记录媒体5在被记录媒体6上进行预期的记录。控制装置11,例如具有如图5所示的结构。与图1的不同在于第3驱动装置10的顺序,以下,限定于上述的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在将被记录媒体6安放在图中未示出的压印板2上之后,从控制装置11向第3驱动装置10发送驱动信号,并设置成使记录媒体5覆盖整个被记录媒体6。这时,可通过检测记录媒体5上的图中未示出的标记等、或送出一定的量设定开头位置,并设置成(保持)无松弛的状态。然后,当控制装置11从外部的主计算机等接受“进行记录”的命令时,进行图2所示的数据处理,并依次进行记录。这里,在主扫描方向记录时,为能以预期的析象度进行记录,由第1驱动装置8沿箭头A的方向驱动装有记录头1的滑架3a。而第3驱动装置10仍为原来的保持记录媒体5的状态。在第1次主扫描结束后,由第2驱动装置9使滑架3a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规定值(在本例中为3个点)。并且,在这之后进行同样的主扫描记录、副扫描送进,以形成图象。
采用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效果是,能以低成本实现在主扫描间无条纹的高图象质量记录,同时,由于使记录媒体5的尺寸大于记录尺寸,所以通过使用价格低的宽行用记录媒体可以实现低运行费用的记录。
在本实施形态中,没有对压印辊作特别的说明,只要是与实施形态1同样的平板状,则对尺寸、材质、表面构造等并无特别的限制。另外,压印辊也可采用滚筒状。例如,可以在被记录媒体6的背面设置与滑架3a同步动作的滚筒,并使其部分地与记录头1紧密接触。还可以设置使记录媒体5不产生折皱等的卷轴和压紧机构。还可以使滑架3b一端具有滚轮形状,但并不特别地限定,也可以是螺钉或覆盖导向轴4b的结构,或者是由第2驱动装置9在两侧进行驱动的结构。另外,也可以与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2及实施形态3同样进行各种变更。
以下,用图10说明本实施形态的另一种热记录装置。图中,与图9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其说明从略。与图9的不同点是,由压印辊2使被记录媒体6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
以下,说明其动作。首先,由图中未示出的被记录媒体输送装置或以手动方式将被记录媒体6安放在压印辊2上。记录头1安装在滑架3a上,由第1驱动装置8沿导向轴4a对滑架3a进行往复驱动。具体地说,沿箭头A的方向驱动时进行记录,在该主扫描的记录结束后,沿箭头B的方向移动并回到比记录开始位置稍微靠这一边的位置,然后,在由第2驱动装置9将压印辊2向箭头D的方向驱动3个点的距离后,进行下一次的主扫描。
将由控制装置11生成的图象数据输入到记录头1内,并通过记录媒体5在被记录媒体6上进行预期的记录。控制装置11,例如具有如图5所示的结构。与图1的不同在于第3驱动装置10的顺序,以下,限定于上述的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在将被记录媒体6安放在压印辊2上之后,从控制装置11向第3驱动装置10发送驱动信号,并设置成使记录媒体5覆盖整个被记录媒体6。这时,可通过检测记录媒体5上的图中未示出的标记等、或送出一定的量设定开头位置,并设置(保持)成无松弛的状态。然后,当控制装置11从外部的主计算机等接受“进行记录”的命令时,进行图2所示的数据处理,并依次进行记录。这里,在主扫描方向记录时,为能以预期的析象度进行记录,由第1驱动装置8沿箭头A的方向驱动装有记录头1的滑架3a。而第3驱动装置10仍为原来的保持记录媒体5的状态。在第1次主扫描结束后,由第2驱动装置9使压印辊2在副扫描方向上转动规定值(在本例中为3个点)。然后,进行同样的主扫描记录、副扫描送进,以形成图象。
采用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效果是,能以低成本实现在主扫描间无条纹的高图象质量记录,并由于使记录媒体5的尺寸大于记录尺寸,所以通过使用低成本的宽行用记录媒体可以实现低运行费用的记录,同时可以实现设置面积小的装置。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4中,虽然设有导辊7a、7b,但如果记录媒体5不发生折皱,则也可将其省去。还可以用第3驱动装置10驱动供给卷轴5a侧,并且对供给卷轴5a侧进行制动,借以增加记录媒体5的张力,从而消除构成图象质量恶化主要原因的记录媒体5的折皱。另外,对压印辊2的尺寸等也没有限制。
实施形态5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形态5的热记录装置。图11是表示实施形态5的热记录装置的结构图,图中,与图9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其说明从略。5是记录媒体,5a是供给卷轴,5b是卷取卷轴。与图9的不同点是,使记录媒体5的移动方向与主扫描方向反向。而第1驱动装置8、第2驱动装置9、第3驱动装置10及控制装置11的结构与图9相同,故图中省略。
以下,说明其动作。首先,由图中未示出的被记录媒体输送装置或以手动方式将被记录媒体6安放在图中未示出的压印板上。记录头1安装在滑架3a上,沿导向轴4a对滑架3a进行往复驱动。具体地说,沿箭头A的方向驱动时进行记录,沿箭头B的方向移动并回到比记录开始位置稍微靠这一边的位置,然后,向箭头C的方向驱动3个点的距离后,进行下一次的主扫描。
将图象数据输入到记录头1内,并通过记录媒体5在被记录媒体6上进行预期的记录。与图9的不同点是记录媒体5的供给和卷取的顺序。以下,限定于上述的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在将被记录媒体6安放在图中未示出的压印板上之后,沿着与主扫描方向相反的方向驱动记录媒体5,并设置成使其覆盖整个被记录媒体6。这时,可通过检测记录媒体5上的图中未示出的标记等、或送出一定的量设定开头位置,并设置(保持)成无松弛的状态。然后,进行如图2所示的数据处理,并依次进行记录。这里,在主扫描方向记录时,为能以预期的析象度进行记录,沿箭头A的方向驱动装有记录头1的滑架3a。而记录媒体5保持原有状态。在第1次主扫描结束后,使滑架3a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规定值(在本例中为3个点)。然后,进行同样的主扫描记录、副扫描移动,以形成图象。
采用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效果是,能以低成本实现在主扫描间无条纹的高图象质量记录,并由于使记录媒体5的尺寸大于记录尺寸,所以可以通过使用价格低的宽行用记录媒体实现低运行费用的记录。进一步,由于在与主扫描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增加记录媒体5的张力,所以在记录媒体5上很难发生折皱等,因而具有能使高图象质量记录得以稳定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5中,记录媒体5与导向轴4b在结构上的相对关系,是使记录媒体5位于导向轴4b的内侧,但也可以如图12所示使其在外侧。另外,在结构和配置等方面,对上述实施形态也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对供给卷轴5a进行制动式驱动,借以增加记录媒体5的张力,从而消除构成图象质量恶化主要原因的记录媒体5的折皱,进一步还可以设置记录媒体5的开头位置设定机构。
实施形态6
以下,参照图13、图14说明实施形态6的热记录装置。图13是表示实施形态6的热记录装置的结构图,图14是说明控制装置11的结构的图。在这两个图中,与图1和图5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其说明从略。在图13中,19是检测装置(例如光传感器等),用于检测被记录媒体6的边缘等。而在图14中,20是检测控制装置,通过控制总线13将检测装置19的检测信号传送到CPU12。
其次,说明图13、图14的动作。首先,由图中未示出的被记录媒体输送装置或以手动方式将被记录媒体6安放在压印板2上。记录头1安装在滑架3a上,由第1驱动装置8使滑架3a沿导向轴4a进行往复记录。具体地说,沿箭头A的方向驱动时进行记录,在主扫描结束后,由第2驱动装置9向箭头C的方向驱动3个点的距离。在该驱动后,沿箭头B的方向驱动,在沿该箭头B方向驱动时再次进行记录,在该主扫描结束后,接着,由第2驱动装置9向箭头C的方向驱动3个点的距离,然后沿箭头A方向驱动并再次进行记录。通过反复进行上述动作,即可形成图象。
将由控制装置11生成的图象数据输入到记录头1内,并通过记录媒体5在被记录媒体6上进行预期的记录。与图1的不同点是使用检测装置19的顺序,以下,限定于上述的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当控制装置11从外部的主计算机等接受“进行记录”的命令时,由检测装置19检测被记录媒体6的左侧边缘,同时进行图2所示的数据处理,并依次进行记录。这里,之所以检测被记录媒体6的左侧边缘,是为了明确图象的打印起始位置。在第1次主扫描结束后,再由检测装置19检测被记录媒体6的右侧边缘。这是为了明确图象的打印终止位置,并使其与第2次主扫描时的打印起始位置一致。然后,由第2驱动装置9使滑架3a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规定值。接着,在沿箭头B方向记录时进行以下动作。首先,检测装置19将对被记录媒体6右侧边缘的检测结果传送到检测控制装置20。然后,CPU12将该检测结果作为触发信号按所要求的定时通过图象数据处理装置17将图象数据传送到记录头1,并依次进行记录。然后,进行同样的副扫描移动和主扫描记录,以形成图象。
采用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效果是,能以低成本实现在主扫描间无条纹的高图象质量记录,同时可以通过双向打印而实现高速记录装置。即,通过设置检测装置19,可以减小在折返位置的位置偏差,同时,在即使稍有偏差也能将主扫描线与主扫描线之间填满的记录方法中,具有能获得在视觉上不存在问题的图象质量并能实现低成本装置的新的效果。进一步的效果是,在进行双向记录的情况下,能在外观上将热记录装置所特有的浓度偏移消除(因为能使浓度偏移的方向不是单向而是向两个方向分散)。
在本实施形态中,将检测装置19安装在滑架3a上,但也可以安装在记录头1上,对安装位置并无限制。另外,检测装置19的检测部位是被记录媒体6的边缘,但也可以是被记录媒体6上的图中未示出的标记、实际记录图象的边缘、压印板2上的图中未示出的标记等,也没有特别的限制。也可以将检测装置19省去,而由CPU12测定驱动第1驱动装置的时间或驱动脉冲,并根据该时间记录图象(在这种情况下,将上述测定部分定义为检测装置)。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是采用将主扫描线与主扫描线之间填满的记录方法进行双向打印,则在结构上并无特别的限制。
实施形态7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形态7。图15是表示在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6的结构中进行彩色记录时使用的彩色记录媒体5的平面图。在图中,(a)是串行型记录媒体5,(b)是宽行型记录媒体5,分别以黄色(Y)21、深红色(M)22、青色(C)23为1组记录区并备有多组。根据需要也可以在各色的开头印有标记,或在青色(C)的后面设置黑色(B)。上述标记在设定记录媒体5的开头位置时使用,根据需要准备检测装置。
以下,说明其动作。由于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6所示的动作都基本相同,所以作为代表例示出实施形态1的动作。首先,将被记录媒体6安放在压印板2上。记录头1安装在滑架3a上,由第1驱动装置8沿导向轴4a对滑架3a进行往复驱动。具体地说,沿箭头A的方向移动时进行与黄色(Y)相当的记录,在该主扫描结束后,由第1驱动装置8使滑架3a沿箭头B方向移动并回到比记录开始位置稍微靠这一边的位置,再向箭头A方向移动,在该移动时,进行与深红色(M)相当的记录,然后,由第1驱动装置8使滑架3a沿箭头B方向移动并回到比记录开始位置稍微靠这一边的位置,接着再向箭头A方向移动,在该移动时,进行与青色(C)相当的记录。然后,由第2驱动装置9向箭头C的方向驱动3个点的距离,在再次沿箭头B的方向移动并回到比记录开始位置稍微靠这一边的位置后,通过反复进行同样的动作,以形成图象。
采用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效果是,能以低成本实现在主扫描间无条纹的高图象质量记录,同时,通过彩色打印,能实现接近于照片的高图象质量的记录装置。
在本实施形态中,说明了串行型记录媒体5,但图15(b)的记录媒体5也能应用于图9、图10、图11及图12。在这种情况下,在一种颜色的记录结束后,可以用第3驱动装置10卷动记录媒体5(如需要时可检测图中未示出的标记),并以同样的方式记录下一种颜色。然后,进行3次或4次的重叠记录,即可实现彩色记录。
另外,也可以准备多个记录头1,并进行使多个墨带盒同时记录的彩色记录,还可以是以一个记录头1有选择地使用多个墨带盒的结构。
实施形态8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形态8。图16表示在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6的结构中进行全彩色记录时使用的彩色记录媒体5的断面图。在图中,图16(a)是可多次反复使用的熔融型记录媒体5,图16(b)是可多次反复使用的升华型记录媒体5,30是保护层,31是熔融型记录层,34是升华型记录层。记录层31具有以碳黑32等的强凝聚力形成的石砌墙结构并包含由颜料或染料及低熔点石蜡等构成的油墨材料33,在记录时,油墨移动到石砌墙形成的毛细管结构之外,所以能进行多次的记录。或采用使熔融型油墨浸含在由耐热性树脂构成的多孔结构中,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图16(b)的情况下,在记录层34中含有作为染色材料的升华染料,而且具有比以往的厚度加厚的结构,所以能进行多次记录。通常,虽然由记录头1的热量使染料从靠近被记录媒体一侧转移,但在这种情况下,染料将会移动(为在内部补充已转移的染料),使记录层34内部不产生浓度梯度,所以能够实现多次记录。在记录层34的下侧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润滑层,或在被记录媒体侧设置润滑层。进一步还可以进行使记录媒体5与被记录媒体6之间具有相对速度的记录。
以下,说明其动作。由于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6所示的动作都基本相同,所以作为代表例示出实施形态1的动作。首先,将被记录媒体6安放在压印板2上。记录头1安装在滑架3a上,沿导向轴4a进行记录。具体地说,沿箭头A的方向移动时进行记录,在该主扫描结束后,接着使滑架3a沿箭头B方向移动并回到比记录开始位置稍微靠这一边的位置。这时,由第3驱动装置10使记录媒体5退回规定量。然后,由第2驱动装置9向箭头C的方向驱动3个点的距离后,向箭头A方向移动,在该移动时,再次以大致相同位置的记录媒体5进行记录。通过反复进行同样的动作,即可多次使用同一位置的记录媒体5而形成图象。另外,记录媒体5使用多少次随图象数据的打印率而不同,例如,可以由控制装置11内的CPU12决定记录次数并改变动作顺序。
采用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效果是,能以低成本实现在主扫描间无条纹的高图象质量记录,同时,因可以多次使用同一记录媒体,所以能实现低运行费用。
在本实施形态中,说明了图15(a)的熔融型的记录媒体5,但采用图16(b)的升华型记录媒体5也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
例如,在应用于图7所示的热记录装置时,也可以采用在进行多次主扫描方向的记录后由第3驱动装置10供给下一个分段的记录媒体5的结构。另外,在图1和图9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在基本上全部使用过记录媒体5之后将其全部卷回的结构,对此并无特别的限制。在图9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在按黄色(Y)21、深红色(M)22、青色(C)23各面依次进行记录后以1组记录区为单位卷回使用的结构,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
如上所述,如按照第1方面的发明,则由于备有:记录头,将在被记录媒体上进行打点记录的p个记录元件沿副扫描方向按k(其中,p和k是互为质数的正整数)个点的间隔配置;第1驱动装置,用于沿主扫描方向驱动上述记录头;第2驱动装置,在每次副扫描时将上述记录头向副扫描方向驱动p个点的距离;第3驱动装置,用于驱动配置成与上述被记录媒体接触的记录媒体;及控制装置,用于控制上述第1、第2及第3驱动装置,同时将记录在上述被记录媒体上的图象数据输出到上述记录头;所以,其效果是能以低成本实现在主扫描间无条纹的高图象质量记录。
另外,如按照第2方面的发明,则由于备有:记录头,将在被记录媒体上进行打点记录的p个记录元件沿副扫描方向按k(其中,p和k是互为质数的正整数)个点的间隔配置;第1驱动装置,用于沿主扫描方向驱动上述记录头;第2驱动装置,在每次副扫描时将上述被记录媒体向副扫描方向驱动p个点的距离;第3驱动装置,用于驱动配置成与上述被记录媒体接触的记录媒体;及控制装置,用于控制上述第1、第2及第3驱动装置,同时将记录在上述被记录媒体上的图象数据输出到记录头;所以,其效果是能以低成本实现在主扫描间无条纹的高图象质量记录并能实现设置面积小的装置。
另外,如按照第3方面的发明,则由于上述控制装置的结构是在不同时刻控制和驱动上述第1驱动装置和上述第3驱动装置,所以,其效果是能以低成本实现在主扫描间无条纹的高图象质量记录,同时,由于使第3驱动装置10不与第1驱动装置同时动作,所以能降低耗电量,因此能使用小型和低成本的电源。
另外,如按照第4方面的发明,则由于使记录媒体的1组记录区大于在被记录媒体上的记录尺寸,所以,其效果是能以低成本实现在主扫描间无条纹的高图象质量记录并能实现低运行费用的记录。
另外,如按照第5方面的发明,则由于使记录媒体的驱动方向与记录头的驱动方向基本相同,所以其效果是能以低成本实现在主扫描间无条纹的高图象质量记录并且在记录媒体上很难发生折皱等因而能使高图象质量记录得到稳定。
另外,如按照第6方面的发明,则由于利用检测装置检测主扫描线的记录起始端和终止端并且控制装置利用该信号进行控制以便在上述记录头往复驱动时分别进行记录动作,所以,其效果是能通过双向打印以高图象质量实现高速记录装置。
另外,如按照第7方面的发明,则由于采用了彩色记录媒体,所以,其效果是能实现接近于照片的高图象质量的记录装置。
另外,如按照第8方面的发明,则由于将记录媒体按带状形成,其起始端装在卷取卷轴上,而终止端装在供给卷轴上,控制装置对上述第3驱动装置进行控制,使上述记录媒体的用过部分卷回并重新使用,所以,其效果是可以使记录媒体在多次记录中使用,因而能实现低运行费用。
Claims (8)
1.一种串行热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记录头,将在被记录媒体上进行打点记录的p个记录元件沿副扫描方向按k(其中,p和k是互为质数的正整数)个点的间隔配置;第1驱动装置,用于沿主扫描方向驱动上述记录头;第2驱动装置,在每次副扫描时将上述记录头向副扫描方向驱动p个点的距离;记录媒体,配置成与上述被记录媒体接触,并具有在上述被记录媒体上进行记录的记录物质;第3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该记录媒体;及控制装置,用于控制上述第1、第2及第3驱动装置,同时将记录在上述被记录媒体上的图象数据输出到上述记录头。
2.一种串行热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记录头,将在被记录媒体上进行打点记录的p个记录元件沿副扫描方向按k(其中,p和k是互为质数的正整数)个点的间隔配置;第1驱动装置,用于沿主扫描方向驱动上述记录头;第2驱动装置,在每次副扫描时将上述被记录媒体向副扫描方向驱动p个点的距离;记录媒体,配置成与上述被记录媒体接触,并具有在上述被记录媒体上进行记录的记录物质;第3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该记录媒体;及控制装置,用于控制上述第1、第2及第3驱动装置,同时将记录在上述被记录媒体上的图象数据输出到记录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串行热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的结构是在不同时刻控制和驱动上述第1驱动装置和上述第3驱动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串行热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记录媒体在结构上使其1组记录区大于在上述被记录媒体上的记录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串行热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使上述记录媒体的驱动方向与上述记录头的驱动方向基本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串行热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检测主扫描线的记录起始端和终止端并向上述控制装置输出的检测装置,上述控制装置利用来自检测装置的信号进行控制,使在上述记录头往复驱动时分别进行记录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串行热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记录媒体在结构上以黄色(Y)、深红色(M)及青色(C)的有色材料部作为1组记录区,上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使同一主扫描线对黄色(Y)、深红色(M)及青色(C)反复3次,并由上述记录头进行记录。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串行热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记录媒体按带状形成,其起始端装在卷取卷轴上,而终止端装在供给卷轴上,使用过的部分由上述卷取卷轴卷绕,上述控制装置对上述第3驱动装置进行控制,使上述记录媒体的用过部分卷回并重新使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9141327A JPH10329347A (ja) | 1997-05-30 | 1997-05-30 | シリアル熱記録装置 |
JP141327/97 | 1997-05-30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00986A true CN1200986A (zh) | 1998-12-09 |
Family
ID=15289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8105226A Pending CN1200986A (zh) | 1997-05-30 | 1998-02-25 | 串行热记录装置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008830A (zh) |
EP (1) | EP0881081B1 (zh) |
JP (1) | JPH10329347A (zh) |
KR (1) | KR100245317B1 (zh) |
CN (1) | CN1200986A (zh) |
DE (1) | DE69727292T2 (zh) |
TW (1) | TW369487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34399B (zh) * | 2006-08-28 | 2011-02-02 | 佳能株式会社 | 记录设备和输送方法 |
CN102336341A (zh) * | 2010-07-21 | 2012-02-01 | 株式会社理光 | 一种馈纸器及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
CN107139595A (zh) * | 2017-06-09 | 2017-09-08 | 吴晓民 | 用于硬质牌的打印机 |
CN110774789A (zh) * | 2019-11-27 | 2020-02-11 | 艾体威尔电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热敏打印机低温打印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529704B2 (ja) * | 2010-10-20 | 2014-06-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記録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
KR101581527B1 (ko) * | 2014-01-24 | 2015-12-30 | 프리닉스(주) | 일체형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이용한 휴대용 프린터 |
JP2017007205A (ja) * | 2015-06-22 | 2017-01-12 | ベクトル株式会社 | マーキング装置およびマーキング装置用リボンカセット |
JP7255387B2 (ja) * | 2019-06-24 | 2023-04-11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98642A (en) * | 1978-01-09 | 1980-04-15 | The Mead Corporation | Ink jet printer having interlaced print scheme |
US4401991A (en) * | 1981-10-08 | 1983-08-30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Variable resolution, single array, interlace ink jet printer |
JPS60206682A (ja) * | 1984-03-30 | 1985-10-18 | Tokyo Electric Co Ltd | シリアルプリンタ |
EP0181981B1 (en) * | 1984-11-23 | 1990-04-04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Thermal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 and thermal head used in method thereof |
JPS61155922A (ja) * | 1984-12-28 | 1986-07-15 | Shimadzu Corp | 熱転写式プリンタブロツタ |
JPS62117774A (ja) * | 1985-11-18 | 1987-05-29 | Canon Inc | 記録装置 |
JPH01186367A (ja) * | 1988-01-21 | 1989-07-25 | Nec Niigata Ltd | 熱転写シリアルプリンタ |
US5297878A (en) * | 1990-05-15 | 1994-03-29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Method of thermal wax transfer printing |
JP2891799B2 (ja) * | 1991-06-07 | 1999-05-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
JPH06183081A (ja) * | 1992-12-21 | 1994-07-05 | Cosmo Gurafu:Kk | カッティングプロッタ付きフラットベッド形熱転写プリンタ |
JPH07312695A (ja) * | 1994-03-23 | 1995-11-28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画像記録方法 |
US5540509A (en) * | 1994-04-29 | 1996-07-30 | Ye Data, Inc. | Color printer with exchangeable ribbon cassettes |
DE69511807T2 (de) * | 1994-09-01 | 2000-03-02 | Sharp K.K., Osaka | Druckersystem mit automatischem Wechsel der Farbbandkassetten |
JPH08224911A (ja) * | 1995-02-23 | 1996-09-03 | Rohm Co Ltd | シリアル型プリントヘッドを用いた印字方法および印字装置 |
US5808655A (en) * | 1995-05-12 | 1998-09-15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Interleaving thermal printing with discontiguous dye-transfer tracks on an individual multiple-source printhead pass |
JP3284883B2 (ja) * | 1995-06-30 | 2002-05-2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シリアルプリンタの印刷方式 |
-
1997
- 1997-05-30 JP JP9141327A patent/JPH10329347A/ja active Pending
- 1997-09-23 TW TW086113804A patent/TW369487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7-10-30 DE DE69727292T patent/DE69727292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7-10-30 EP EP97118866A patent/EP0881081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1-05 US US08/965,040 patent/US6008830A/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7-12-12 KR KR1019970068069A patent/KR100245317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8
- 1998-02-25 CN CN98105226A patent/CN1200986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34399B (zh) * | 2006-08-28 | 2011-02-02 | 佳能株式会社 | 记录设备和输送方法 |
US8139095B2 (en) | 2006-08-28 | 2012-03-2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conveyance method |
CN102336341A (zh) * | 2010-07-21 | 2012-02-01 | 株式会社理光 | 一种馈纸器及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
CN102336341B (zh) * | 2010-07-21 | 2014-04-02 | 株式会社理光 | 一种馈纸器及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
CN107139595A (zh) * | 2017-06-09 | 2017-09-08 | 吴晓民 | 用于硬质牌的打印机 |
CN107139595B (zh) * | 2017-06-09 | 2018-12-21 | 吴晓民 | 用于硬质牌的打印机 |
CN110774789A (zh) * | 2019-11-27 | 2020-02-11 | 艾体威尔电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热敏打印机低温打印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0881081A3 (en) | 1999-07-14 |
KR19980086455A (ko) | 1998-12-05 |
EP0881081A2 (en) | 1998-12-02 |
US6008830A (en) | 1999-12-28 |
TW369487B (en) | 1999-09-11 |
EP0881081B1 (en) | 2004-01-21 |
JPH10329347A (ja) | 1998-12-15 |
KR100245317B1 (ko) | 2000-04-01 |
DE69727292D1 (de) | 2004-02-26 |
DE69727292T2 (de) | 2004-11-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95084C (zh) | 印像装置 | |
EP1695832B1 (en) | Printing apparatus | |
CN1245290C (zh) | 记录装置和预备排出控制方法 | |
CN1796118A (zh) | 用于补助记录的喷墨记录装置和喷墨记录方法 | |
CN1724262A (zh) | 热敏打印机和打印方法 | |
CN1907713A (zh) | 记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287989C (zh) |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 |
CN1895896A (zh) | 记录装置及倾斜修正方法 | |
CN1666880A (zh) | 图像记录设备 | |
CN1168320A (zh) | 多单元打印机和这种打印机的调整方法 | |
CN1200986A (zh) | 串行热记录装置 | |
CN1741946A (zh) | 片材传送设备和成像设备 | |
CN1145556C (zh) | 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 | |
CN1253777C (zh) | 记录装置 | |
CN1171726C (zh) | 抑制墨水渗色的喷墨打印装置及方法 | |
CN1676343A (zh) | 具有打印介质探测功能的串行打印机 | |
CN1706656A (zh) | 在热敏介质上印刷的方法 | |
JPH0885242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CN1290711C (zh) | 打印装置、喷墨打印机及检验打印装置中图像质量的方法 | |
US6685294B2 (e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media ejection | |
CN1176807C (zh) | 打印控制设备和方法、及热传递打印介质 | |
US10464353B2 (en) | Printing apparatus and adjusting method | |
CN1025171C (zh) | 记录装置 | |
JP5854472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9180681B2 (en) | Print apparatus, print method, and print shee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