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81978A -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及其装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及其装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81978A
CN117681978A CN202311715518.9A CN202311715518A CN117681978A CN 117681978 A CN117681978 A CN 117681978A CN 202311715518 A CN202311715518 A CN 202311715518A CN 117681978 A CN117681978 A CN 1176819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poiler
assembly
decorative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1551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斌
周迪
何萧伶
何祈汕
沈杰博
曹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Huichi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Huichi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Huichi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Huichi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1551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819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819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819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及其装配方法,包括有扰流板组件、装饰板组件和连接结构;扰流板组件包括有相固定连接的扰流外板与扰流内板;装饰板组件还包括相固定连接的装饰外板与装饰内板;连接结构作用于扰流板组件与装饰板组件之间,以使两者形成固定连接,其至少包括有位于扰流外板与装饰外板之间的外连接结构,和位于扰流内板与装饰内板之间的内连接结构;外连接结构包括有凸设于装饰外板上的卡接扣,和开设于扰流外板上的外卡接孔;卡接扣的下侧还设置有加固薄板;本发明设置有加固薄板来对卡接扣进行支撑,确保在扰流外板脱模和运输的过程中,卡接扣不会因外力而出现严重变形导致报废。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及其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扰流板是指安装在轿车后箱盖上的类似倒装的飞机尾翼的部件。有的汽车上装有前扰流板,俗称气坝;有的汽车上侧部装有侧裙,也是扰流板的一种;后扰流板实际上它也被称为“汽车尾翼”;一方面,它使轿车外形增添了动感;另一方面,它更重要的作用是有效地减少了车辆在高速行驶时产生的空气阻力,既节省了燃料,同时也提高了车辆行驶的稳定性。
而随着车辆设计的不断进步和改进,扰流板被更多地应用于各类汽车中,且现有扰流板的设计也不再像传统结构那样突出独立于整体车身,而是完美融入车身中,与车身保持连贯性的同时,又能够保留扰流板的各种作用,而这种设计特别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中。
而若要将扰流板融入至整体车身中以使其不会太过突兀,便需要在扰流板组件和整体车身板件之间增加装饰板来进行连接作用,使得在整体视觉上由装饰板来对扰流板和车身进行连接,并且装饰板的存在不但能够增加视觉上的整体性,还能够使整个车身的线性更加连贯,使得车身两侧气流的流向更加顺畅。
其中专利号为ZL 201910444537.X的中国专利中便公开了:“一种替代注塑方式成型的吹塑扰流板,包括上本体总成、连接在上本体总成上的左侧翼总成及右侧翼总成,上本体总成包括连接的吹塑扰流板本体及注塑下装饰板,左侧翼总成及右侧翼总成均包括一块侧翼内板与一块侧翼外板,侧翼内板与侧翼外板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更改成型工艺,模具投入成本减少40%,模具开发周期也相对应缩短,降低了前期的人员,资金投入。在满足客户的外观尺寸、喷涂等级要求的情况下,产品设计简单化,组装方便。减少工装、检具等资产的投入,提高产品生产效率”。
但包括上述专利中所记载的方案,现有技术中汽车中的扰流板总成都存在一个问题,便是为了扰流板总成的一体性,以及总成安装到车身上去的便携性,因此需要将总成中的扰流板组件和装饰板组件在安装前便完成装配连接,而最便捷的方式便是扰流板与装饰板能够一体成型,但由于扰流板与装饰板之间存在转折且整体体积过大,因此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并不现实,且由于扰流板组件和装饰板组件都是由内板和外板组成的,因此一体成型更无法实现。
而另一种方式便是将扰流板组件和装饰板组件各自装配完成后再进行组装,这便需要在扰流板组件和装饰板组件之间设计连接结构,而考虑到两者之间连接的牢固性,以及连接后的可调整性来确保安装到车身上时能够进行对应调节,因此最合理的连接方式便是通过卡接扣的结构来实现扰流板组件与装饰板组件的连接,而为了连接的稳定需要在扰流板组件、装饰板组件的内板和外板之间均设置卡接结构来进行连着,这又导致了一个问题便是由于不论扰流板组件还是装饰板组件的外板,其厚度一般不大且由于材质问题,若在外板上设置有卡扣,很容易在注塑脱模过程中或者零件运输过程中造成卡扣的变形导致卡扣失效。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设置于汽车扰流外板上的卡扣结构容易在脱模或者运输过程中变形导致失效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及其装配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包括有:
扰流板组件,其包括有相固定连接的扰流外板与扰流内板;
装饰板组件,其至少具有两组,且两组所述的装饰板组件呈对称连接于扰流板组件的两侧,所述装饰板组件还包括相固定连接的装饰外板与装饰内板;
连接结构,其作用于所述的扰流板组件与装饰板组件之间,以使两者形成固定连接,其至少包括有位于扰流外板与装饰外板之间的外连接结构,和位于扰流内板与装饰内板之间的内连接结构;
外连接结构,其包括有凸设于装饰外板上的卡接扣,和开设于扰流外板上的外卡接孔,所述的卡接扣上至少包括有固定部和形变部;所述的卡接扣能够穿过外卡接孔伸入至扰流外板的内侧,且在穿设过程中,所述的外卡接孔的孔壁与形变部形成干涉配合,致使所述形变部相对于固定部发生弹性形变,并在卡接扣完全穿过外卡接孔后,所述的形变部进行弹性恢复并与扰流外板的内侧形成卡接配合;
所述卡接扣的下侧还设置有加固薄板,所述加固薄板还包括有与固定部形成连接的第一连接点,和与形变部形成连接的第二连接点,所述卡接扣穿过外卡接孔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连接点随形变部的形变而断裂,所述第二连接点则在外卡接孔的孔壁作用下断裂,从而实现所述加固薄板从卡接扣上自行脱落。
所述卡接扣的具体结构进一步,所述卡接扣包括有抵接板和上下贯通开设于抵接板中间的形变窗口,所述的形变窗口内还设有一道能够相对于抵接板上下摆动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的上侧凸设有用于与扰流外板内侧形成抵接配合的抵接块。
所述加固薄板的具体设置方式及其与弹性臂、抵接板之间连接方式进一步,所述加固薄板位于所述弹性臂的下侧,所述加固薄板整体呈“T”字型设置,因此所述加固薄板由横向段和竖向段构成,所述的横向段从弹性臂的下方朝所述形变窗口的两侧延伸设置,所述竖向段则沿着弹性臂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的第一连接点设置于于横向段的两端与抵接板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点设置于竖向段的两端与弹性臂之间。
所述加固薄板与卡接孔孔壁之间的其中一种作用方式,所述的横向段的下侧还凸出设置有干涉筋,当所述的抵接块受到外卡接孔孔壁的挤压,而导致所述弹性臂发生弹性形变时,所述的加固薄板随弹性臂向下移动,使得所述的干涉筋的高度低于外卡接孔孔壁的高度,从而当卡接扣穿过外卡接孔的过程中,所述的干涉筋能够与外卡接孔的孔壁形成干涉。
所述加固薄板与卡接孔孔壁之间的另一种作用方式,所述的干涉筋凸设在所述外卡接孔的下孔壁上,当所述抵接块受到外卡接孔孔壁的挤压,而导致所述弹性臂发生弹性形变时,所述的加固薄板随弹性臂向下移动,使得所述加固薄板的横向段下侧边沿的高度低于干涉筋的高度,从而当卡接扣穿过外卡接孔的过程中,所述加固薄板的横向段下侧边沿与干涉筋形成干涉。
所述卡接扣与外卡接孔之间的抵接方式进一步,所述抵接板的下侧还凸设有若干道抵接筋,当所述抵接块与扰流外板的内侧形成抵接配合时,所述外卡接孔的上孔壁与抵接板的上侧形成抵接配合,所述外卡接孔的下孔壁则与抵接筋形成抵接配合。
所述抵接块上的抵接结构和引导结构进一步,所述抵接块的一侧开设有用于与扰流外板内侧形成抵接的抵接面,所述抵接块另一侧则开设有引导斜面,所述卡接扣穿过外卡接孔的过程中,所述引导斜面与外卡接孔的上孔壁形成干涉,从而引导所述的弹性臂发生形变。
所述卡接扣与外卡接孔之间的具体卡接配合方式,及其加固薄板自行脱落的过程进一步,当所述卡接扣从一侧插接至外卡接孔内时,所述的抵接板逐渐通过外卡接孔,直至所述的抵接块接触到卡接孔的上孔壁,此时抵接板继续前进便会使抵接块与外卡接孔的上孔壁之间相互挤压,又由于引导斜面的导向,使的外卡接孔的上孔壁会随着引导斜面滑动,在这时所述的弹性臂便会因挤压向下弯曲,致使加固薄板的横向段亦向下移动,造成两端第一连接点的断裂,弹性臂在引导斜面的作用下持续向下弯曲,直至加固薄板的横向段的高度低至会与外卡接孔的下孔壁形成干涉,此时抵接板继续前进便会使得横向段与外卡接孔的下孔壁产生碰撞,进而导致第二连接点断裂,此时整个加固薄片便从卡接扣上脱离了,当抵接块完全通过外卡接孔后其失去孔壁的挤压作用而弹性恢复,此时抵接面便能够与扰流外板的内侧形成抵接,而加固薄板也会从卡接扣上掉落下来。
所述内连接结构的具体设置方式进一步,所述的内连接结构包括有凸设于装饰内板上的卡接爪,和开设在扰流内板上的内卡接孔,所述卡接爪穿过内卡接孔伸入至扰流内板的内侧,并与扰流内板的内侧形成卡接配合。
所述内连接结构的设置方式再进一步,所述内连接结构还包括有凸设于装饰内板上的定位柱,和开设在所述扰流内板的定位孔,所述的定位柱插接配合在定位孔内。
本扰流板总成与车身连接的安装结构进一步,还包括有若干个用于与汽车车身连接的安装卡扣,而所述的扰流内板和装饰内板上均凸设有若干个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还开设有用于连接安装卡扣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还包括有位于连接座一侧的连接开口,所述的安装卡扣的下端能够通过连接开口插接配合至连接槽内。
本发明还包括有一种装配方法,其适用于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还包括如下步骤:
S1:扰流板组件装配,在注塑成型并完成喷漆后的扰流外板和扰流内板上均涂上胶水,然后将两者进行盖合,使得两者之间形成粘合连接;
S2:装饰板组件装配,将注塑成型并完成喷漆后的装饰外板,和二次注塑后成型有软胶部分的装饰内板进行叠合,然后对两者进行激光穿刺焊接,实现两者之间的连接;
S3:整体装配,将装配完成后的装饰板组件移动至扰流板组件的其中一侧,并使位于装饰外板上的卡接扣对准扰流外板上的外卡接孔,同时使装饰内板上的卡接爪对准扰流内板上的内卡接孔,接着便可使装饰板组件靠近扰流板组件,此时卡接扣便能够与外卡接孔形成卡接配合,且在该过程中位于卡接扣下侧的加固薄板会在卡接过程中自行脱落,同时卡接爪亦与内卡接孔形成卡接配合,而装饰内板上的定位柱则与扰流内板上的定位孔形成插接配合,至此扰流板组件与其一侧的装饰板组件便装配完成,接着重复上述步骤便可将扰流板组件与其另一侧的装饰板组件完成装配;
S4:安装卡扣装配,将安装卡扣的下侧对准连接座上的连接开口处插接进去,使得安装卡扣连接在连接座上的连接槽内,重复步骤使各个安装卡扣一一对应连接在扰流板组件和装饰板组件的连接座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采用卡接扣与外卡接孔卡接配合的方式,来实现扰流外板与装饰外板之间的连接,并且设置有加固薄板来对卡接扣进行支撑,确保在扰流外板脱模和运输的过程中,卡接扣不会因外力而出现严重变形导致报废,而加固薄板又能够在卡接扣和外卡接孔配合的过程中,自动从卡接扣上脱离,从而简化整体装配的步骤,提高装配的效率;
2、卡接扣的设置为抵接板,并在其上设置能够弹性形变的弹性臂,再于弹性臂上凸设抵接块来实现与扰流外板之间的抵接配合,不但保证了连接的牢固性,而且由于弹性臂设置于抵接板中心处的形变窗口内,能够进一步实现对于弹性臂的保护,防止其在装配前受损报废;
3、将加固薄板设置为横向段和竖向段,依靠加固薄板将抵接板与弹性臂连接在一起,并且在卡接扣和外卡接孔的配合过程中,加固薄板的横向段和竖向段又能随着进程逐渐剥落,不但能够提高对弹性臂的保护性,并且在装配过程中还能给装配者明显的进度提示,以确保装配到位;
4、在加固薄板或外卡接孔的孔壁上设置干涉筋,能够进一步确保加固薄板第二连接点的断裂,保证加固薄板的顺利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拆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扰流板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装饰板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扰流外板与装饰外板连接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扰流内板与装饰内板连接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装饰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卡接扣与加固薄板之间第一连接点的断裂过程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卡接扣与加固薄板之间第二连接点的断裂过程图。
图12是本发明中装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卡接扣与外卡接孔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图中标号:1、扰流板组件;2、扰流外板;3、扰流内板;4、装饰板组件;5、装饰外板;6、装饰内板;7、卡接扣;8、外卡接孔;9、固定部;10、形变部;11、加固薄板;12、第一连接点;13、第二连接点;14、抵接板;15、形变窗口;16、弹性臂;17、抵接块;18、横向段;19、竖向段;20、干涉筋;21、抵接筋;22、抵接面;23、引导斜面;24、卡接爪;25、内卡接孔;26、定位柱;27、定位孔;28、安装卡扣;29、连接座;30、连接槽;31、连接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中出现了术语上、中、下、顶端、一端等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元件彼此区分开以便于理解,而不是用于定义任何方向或顺序上的限制。
实施例一
参照图1至图11所示,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包括有扰流板组件1、装饰板组件4和连接结构;所述扰流板组件1包括有相固定连接的扰流外板2与扰流内板3;所述装饰板组件4至少具有两组,且两组所述的装饰板组件4呈对称连接于扰流板组件1的两侧,所述装饰板组件4还包括相固定连接的装饰外板5与装饰内板6;
所述连接结构作用于所述的扰流板组件1与装饰板组件4之间,以使两者形成固定连接,其至少包括有位于扰流外板2与装饰外板5之间的外连接结构,和位于扰流内板3与装饰内板6之间的内连接结构;
所述外连接结构包括有凸设于装饰外板5上的卡接扣7,和开设于扰流外板2上的外卡接孔8,所述的卡接扣7上至少包括有固定部9和形变部10;所述的卡接扣7能够穿过外卡接孔8伸入至扰流外板2的内侧,且在穿设过程中,所述的外卡接孔8的孔壁与形变部10形成干涉配合,致使所述形变部10相对于固定部9发生弹性形变,并在卡接扣7完全穿过外卡接孔8后,所述的形变部10进行弹性恢复并与扰流外板2的内侧形成卡接配合;所述卡接扣7的下侧还设置有加固薄板11,所述加固薄板11还包括有与固定部9形成连接的第一连接点12,和与形变部10形成连接的第二连接点13,所述卡接扣7穿过外卡接孔8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连接点12随形变部10的形变而断裂,所述第二连接点13则在外卡接孔8的孔壁作用下断裂,从而实现所述加固薄板11从卡接扣7上自行脱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接扣7包括有抵接板14和上下贯通开设于抵接板14中间的形变窗口15,所述的形变窗口15内还设有一道能够相对于抵接板14上下摆动的弹性臂16,所述弹性臂16的上侧凸设有用于与扰流外板2内侧形成抵接配合的抵接块1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固薄板11位于所述弹性臂16的下侧,所述加固薄板11整体呈“T”字型设置,因此所述加固薄板11由横向段18和竖向段19构成,所述的横向段18从弹性臂16的下方朝所述形变窗口15的两侧延伸设置,所述竖向段19则沿着弹性臂16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的第一连接点12设置于于横向段18的两端与抵接板14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点13设置于竖向段19的两端与弹性臂16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横向段18的下侧还凸出设置有干涉筋20,当所述的抵接块17受到外卡接孔8孔壁的挤压,而导致所述弹性臂16发生弹性形变时,所述的加固薄板11随弹性臂16向下移动,使得所述的干涉筋20的高度低于外卡接孔8孔壁的高度,从而当卡接扣7穿过外卡接孔8的过程中,所述的干涉筋20能够与外卡接孔8的孔壁形成干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抵接板14的下侧还凸设有若干道抵接筋21,当所述抵接块17与扰流外板2的内侧形成抵接配合时,所述外卡接孔8的上孔壁与抵接板14的上侧形成抵接配合,所述外卡接孔8的下孔壁则与抵接筋21形成抵接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抵接块17的一侧开设有用于与扰流外板2内侧形成抵接的抵接面22,所述抵接块17另一侧则开设有引导斜面23,所述卡接扣7穿过外卡接孔8的过程中,所述引导斜面23与外卡接孔8的上孔壁形成干涉,从而引导所述的弹性臂16发生形变。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卡接扣7从一侧插接至外卡接孔8内时,所述的抵接板14逐渐通过外卡接孔8,直至所述的抵接块17接触到卡接孔的上孔壁,此时抵接板14继续前进便会使抵接块17与外卡接孔8的上孔壁之间相互挤压,又由于引导斜面23的导向,使的外卡接孔8的上孔壁会随着引导斜面23滑动,在这时所述的弹性臂16便会因挤压向下弯曲,致使加固薄板11的横向段18亦向下移动,造成两端第一连接点12的断裂,弹性臂16在引导斜面23的作用下持续向下弯曲,直至加固薄板11的横向段18的高度低至会与外卡接孔8的下孔壁形成干涉,此时抵接板14继续前进便会使得横向段18与外卡接孔8的下孔壁产生碰撞,进而导致第二连接点13断裂,此时整个加固薄片便从卡接扣7上脱离了,当抵接块17完全通过外卡接孔8后其失去孔壁的挤压作用而弹性恢复,此时抵接面22便能够与扰流外板2的内侧形成抵接,而加固薄板11也会从卡接扣7上掉落下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内连接结构包括有凸设于装饰内板6上的卡接爪24,和开设在扰流内板3上的内卡接孔25,所述卡接爪24穿过内卡接孔25伸入至扰流内板3的内侧,并与扰流内板3的内侧形成卡接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连接结构还包括有凸设于装饰内板6上的定位柱26,和开设在所述扰流内板3的定位孔27,所述的定位柱26插接配合在定位孔27内。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若干个用于与汽车车身连接的安装卡扣28,而所述的扰流内板3和装饰内板6上均凸设有若干个连接座29,所述连接座29上还开设有用于连接安装卡扣28的连接槽30,所述连接槽30还包括有位于连接座29一侧的连接开口31,所述的安装卡扣28的下端能够通过连接开口31插接配合至连接槽30内。
结合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一种装配方法,其适用于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还包括如下步骤:
S1:扰流板组件1装配,在注塑成型并完成喷漆后的扰流外板2和扰流内板3上均涂上胶水,然后将两者进行盖合,使得两者之间形成粘合连接;
S2:装饰板组件4装配,将注塑成型并完成喷漆后的装饰外板5,和二次注塑后成型有软胶部分的装饰内板6进行叠合,然后对两者进行激光穿刺焊接,实现两者之间的连接;
S3:整体装配,将装配完成后的装饰板组件4移动至扰流板组件1的其中一侧,并使位于装饰外板5上的卡接扣7对准扰流外板2上的外卡接孔8,同时使装饰内板6上的卡接爪24对准扰流内板3上的内卡接孔25,接着便可使装饰板组件4靠近扰流板组件1,此时卡接扣7便能够与外卡接孔8形成卡接配合,且在该过程中位于卡接扣7下侧的加固薄板11会在卡接过程中自行脱落,同时卡接爪24亦与内卡接孔25形成卡接配合,而装饰内板6上的定位柱26则与扰流内板3上的定位孔27形成插接配合,至此扰流板组件1与其一侧的装饰板组件4便装配完成,接着重复上述步骤便可将扰流板组件1与其另一侧的装饰板组件4完成装配;
S4:安装卡扣28装配,将安装卡扣28的下侧对准连接座29上的连接开口31处插接进去,使得安装卡扣28连接在连接座29上的连接槽30内,重复步骤使各个安装卡扣28一一对应连接在扰流板组件1和装饰板组件4的连接座29上。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以卡接结构的方式实现扰流外板与装饰外板之间的连接,并设置加固薄板来对卡接扣进行支撑保护,不但实现了装配的牢固性,还有效避免了原先卡接扣在脱模和运输中出现的损坏情况
实施例二
结合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特征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干涉筋20凸设在所述外卡接孔8的下孔壁上,当所述抵接块17受到外卡接孔8孔壁的挤压,而导致所述弹性臂16发生弹性形变时,所述的加固薄板11随弹性臂16向下移动,使得所述加固薄板11的横向段18下侧边沿的高度低于干涉筋20的高度,从而当卡接扣7穿过外卡接孔8的过程中,所述加固薄板11的横向段18下侧边沿与干涉筋20形成干涉。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与实施例一相比,将干涉筋设置在外卡接孔的孔壁上能够使得加固薄板更轻量简便化,使加固薄板的自行脱落进一步得到保证。
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方法和优点均与上述实施一相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扰流板组件(1),其包括有相固定连接的扰流外板(2)与扰流内板(3);
装饰板组件(4),其至少具有两组,且两组所述的装饰板组件(4)呈对称连接于扰流板组件(1)的两侧,所述装饰板组件(4)还包括相固定连接的装饰外板(5)与装饰内板(6);
连接结构,其作用于所述的扰流板组件(1)与装饰板组件(4)之间,以使两者形成固定连接,其至少包括有位于扰流外板(2)与装饰外板(5)之间的外连接结构,和位于扰流内板(3)与装饰内板(6)之间的内连接结构;
外连接结构,其包括有凸设于装饰外板(5)上的卡接扣(7),和开设于扰流外板(2)上的外卡接孔(8),所述的卡接扣(7)上至少包括有固定部(9)和形变部(10);所述的卡接扣(7)能够穿过外卡接孔(8)伸入至扰流外板(2)的内侧,且在穿设过程中,所述的外卡接孔(8)的孔壁与形变部(10)形成干涉配合,致使所述形变部(10)相对于固定部(9)发生弹性形变,并在卡接扣(7)完全穿过外卡接孔(8)后,所述的形变部(10)进行弹性恢复并与扰流外板(2)的内侧形成卡接配合;
所述卡接扣(7)的下侧还设置有加固薄板(11),所述加固薄板(11)还包括有与固定部(9)形成连接的第一连接点(12),和与形变部(10)形成连接的第二连接点(13),所述卡接扣(7)穿过外卡接孔(8)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连接点(12)随形变部(10)的形变而断裂,所述第二连接点(13)则在外卡接孔(8)的孔壁作用下断裂,从而实现所述加固薄板(11)从卡接扣(7)上自行脱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扣(7)包括有抵接板(14)和上下贯通开设于抵接板(14)中间的形变窗口(15),所述的形变窗口(15)内还设有一道能够相对于抵接板(14)上下摆动的弹性臂(16),所述弹性臂(16)的上侧凸设有用于与扰流外板(2)内侧形成抵接配合的抵接块(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薄板(11)位于所述弹性臂(16)的下侧,所述加固薄板(11)整体呈“T”字型设置,因此所述加固薄板(11)由横向段(18)和竖向段(19)构成,所述的横向段(18)从弹性臂(16)的下方朝所述形变窗口(15)的两侧延伸设置,所述竖向段(19)则沿着弹性臂(16)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的第一连接点(12)设置于于横向段(18)的两端与抵接板(14)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点(13)设置于竖向段(19)的两端与弹性臂(16)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段(18)的下侧还凸出设置有干涉筋(20),当所述的抵接块(17)受到外卡接孔(8)孔壁的挤压,而导致所述弹性臂(16)发生弹性形变时,所述的加固薄板(11)随弹性臂(16)向下移动,使得所述的干涉筋(20)的高度低于外卡接孔(8)孔壁的高度,从而当卡接扣(7)穿过外卡接孔(8)的过程中,所述的干涉筋(20)能够与外卡接孔(8)的孔壁形成干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板(14)的下侧还凸设有若干道抵接筋(21),当所述抵接块(17)与扰流外板(2)的内侧形成抵接配合时,所述外卡接孔(8)的上孔壁与抵接板(14)的上侧形成抵接配合,所述外卡接孔(8)的下孔壁则与抵接筋(21)形成抵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块(17)的一侧开设有用于与扰流外板(2)内侧形成抵接的抵接面(22),所述抵接块(17)另一侧则开设有引导斜面(23),所述卡接扣(7)穿过外卡接孔(8)的过程中,所述引导斜面(23)与外卡接孔(8)的上孔壁形成干涉,从而引导所述的弹性臂(16)发生形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连接结构包括有凸设于装饰内板(6)上的卡接爪(24),和开设在扰流内板(3)上的内卡接孔(25),所述卡接爪(24)穿过内卡接孔(25)伸入至扰流内板(3)的内侧,并与扰流内板(3)的内侧形成卡接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连接结构还包括有凸设于装饰内板(6)上的定位柱(26),和开设在所述扰流内板(3)的定位孔(27),所述的定位柱(26)插接配合在定位孔(27)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若干个用于与汽车车身连接的安装卡扣(28),而所述的扰流内板(3)和装饰内板(6)上均凸设有若干个连接座(29),所述连接座(29)上还开设有用于连接安装卡扣(28)的连接槽(30),所述连接槽(30)还包括有位于连接座(29)一侧的连接开口(31),所述的安装卡扣(28)的下端能够通过连接开口(31)插接配合至连接槽(30)内。
10.一种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上述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还包括如下步骤:
S1:扰流板组件(1)装配,在注塑成型并完成喷漆后的扰流外板(2)和扰流内板(3)上均涂上胶水,然后将两者进行盖合,使得两者之间形成粘合连接;
S2:装饰板组件(4)装配,将注塑成型并完成喷漆后的装饰外板(5),和二次注塑后成型有软胶部分的装饰内板(6)进行叠合,然后对两者进行激光穿刺焊接,实现两者之间的连接;
S3:整体装配,将装配完成后的装饰板组件(4)移动至扰流板组件(1)的其中一侧,并使位于装饰外板(5)上的卡接扣(7)对准扰流外板(2)上的外卡接孔(8),同时使装饰内板(6)上的卡接爪(24)对准扰流内板(3)上的内卡接孔(25),接着便可使装饰板组件(4)靠近扰流板组件(1),此时卡接扣(7)便能够与外卡接孔(8)形成卡接配合,且在该过程中位于卡接扣(7)下侧的加固薄板(11)会在卡接过程中自行脱落,同时卡接爪(24)亦与内卡接孔(25)形成卡接配合,而装饰内板(6)上的定位柱(26)则与扰流内板(3)上的定位孔(27)形成插接配合,至此扰流板组件(1)与其一侧的装饰板组件(4)便装配完成,接着重复上述步骤便可将扰流板组件(1)与其另一侧的装饰板组件(4)完成装配;
S4:安装卡扣(28)装配,将安装卡扣(28)的下侧对准连接座(29)上的连接开口(31)处插接进去,使得安装卡扣(28)连接在连接座(29)上的连接槽(30)内,重复步骤使各个安装卡扣(28)一一对应连接在扰流板组件(1)和装饰板组件(4)的连接座(29)上。
CN202311715518.9A 2023-12-13 2023-12-13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及其装配方法 Pending CN1176819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15518.9A CN117681978A (zh) 2023-12-13 2023-12-13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及其装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15518.9A CN117681978A (zh) 2023-12-13 2023-12-13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及其装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81978A true CN117681978A (zh) 2024-03-12

Family

ID=90128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15518.9A Pending CN117681978A (zh) 2023-12-13 2023-12-13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及其装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8197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55612C (zh) 嵌条固定结构,车顶嵌条以及固定夹
US6095591A (en) Interior material for automotive vehicle
CN203453230U (zh) 一件式推进式紧固件
CN117681978A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及其装配方法
CN206426980U (zh) 一种上格栅支架以及包括该上格栅支架的总成
CN106515393B (zh) 一种多层钢背门外板及钢背门总成结构
JP2001030755A (ja) 自動車用内装部品
CN212332559U (zh) 一种汽车亮饰条
CN210734298U (zh) 侧围外蒙皮
CN213083071U (zh) 装饰板总成、车身结构以及车辆
CN210942045U (zh) 汽车仪表板和除霜盖板的装配结构
CN111674338A (zh) 一种d柱装饰亮条与侧围外饰板安装总成
CN211567843U (zh) 一种装饰板及车辆
CN215971371U (zh) 一种汽车c柱内饰盖
CN219969791U (zh) 一体加强型塑料汽车门槛
CN115123404B (zh) 汽车后导流板总成分体及导流板与车身配合的紧固结构
CN211567842U (zh) 一种前风挡下装饰板
CN209888795U (zh) 一种一体式低成本后保险杠
CN214420377U (zh) 一种新型客车后围内饰
CN217554009U (zh) 一种新型的侧围外板门槛后部搭接结构及汽车
CN219728070U (zh) 一种车用摄像头安装总成及车辆
CN219947855U (zh) 一种车门及汽车
CN220199420U (zh) 车身组件和车辆
CN213619993U (zh) 用于车辆的外板以及车辆
CN218021165U (zh) 一种一体式门环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